成本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2: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成本管理会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成本管理会计论文

篇1

2管理会计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下发的财会[2013]17号文“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中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将施行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新成本核算制度的第三十六条规定:“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特点及管理需求,或采用品种法、分批法,或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构成项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成本)在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耗用情况,直接对应计入;而对于制造费用及其他成本,譬如,间接材料与人工、生产耗用水电、设备与车间的折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等,无法直接将其归集到相应生产对象上的,在传统的分配方法下,一般先按部门归集制造费用,然后再采用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标准分配到生产对象上。随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存在一些分配失真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作业成本法也就应运而生。上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也充分体现了作业成本法在现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应用。作业成本法下,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多用于直接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动因(多用于间接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不同于上述传统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而是先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作业集/库中,然后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它可分两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合适的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集/库或作业中心;阶段二采用合适的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用于度量成本对象对作业的耗用情况)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于产品极为多样化,流程极为复杂,或产量相当高、极容易发生成本扭曲或生产中耗用资源数量经常变换的公司。作业成本法最先于制造业中采用,今天,诸如医院、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不仅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核算,同时也将其用战略决策,如流程分析,绩效管理评估和获利能力评估等环节。

3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在成本管理决策中,管理会计更加重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更加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对供应链流程的反馈;更加强调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未来成本等非量化、非显性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的影响;更加主动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与管理。

3.1管理决策中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更加关注成本会计是以客观、准确的反应生产中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的耗费,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实现产品成本的准确化为目标。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性态差异分析,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变动成本是指生产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产品包装费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生产规模下,相对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及设备折旧等。无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根据其决定影响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在短期决策中,管理会计更注重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酌量性成本的分析管控。只有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手段,改进及完善生产流程,以消减或降低酌量性成本的组成部分,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在部门绩效管理与考核中,无论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重点考察的是其可以通过施加管理决策和影响的部分指标,即可变成本、可控边际贡献、剩余收益等指标。在成本费用类的控制指标中,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中的酌量性成本等又称为可控成本,即公司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所制约的成本。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降低整体部门的营运成本费用的支出,在营运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无论对于哪一类中心的绩效考核中,成本费用项的考核指标设置时,都应关注其可以施加决策影响的可控成本具体分项指标的设置,从而实现对最终可控指标的管理与考核。

3.2管理决策中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对生产流程的反馈在管理会计中,通过价值链分析,界定当前的成本指标和绩效指标,并评价整个供应链中哪些环节可以增加客户价值哪些可以降低成本。它的目的在于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链,并确定价值链中能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部分。通过价值工程对当前成本和可允许成本(标准成本/理想成本)之间差距进行分析。基于客户的需求,对产品或设计、材料、规格和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区分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增值成本是指将资源转化为与客户需求相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而非增值成本对客户偏好来说并不重要或无关)。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进行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彻底重新设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步骤,减少错误机会并降低成本,消除所有非增值活动。我们要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3.3管理决策时对产品成本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及未来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和分析成本会计在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算生产中原材料、人工、成本费用等的耗费时,是以已发生的、显性的、可准确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的;而管理会计在进行成本决策时,除对已发生的、显性的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外,其更加关注其背后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未来成本。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中方案选择其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未来成本,又称预计成本,相比较历史成本而言的,是指尚未发生的成本,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地预测在未来某个时期或未来某几个时期将会发生的成本,它实际上是一种成本目标和控制成本。在对某种产品进行自产还是外购决策时,对自产所需存货所占的资金成本、生产管理所需专业人力资源等,都是游离于常规财务核算之外,这些都属于隐性成本;无论哪种决策,如果将这部分资金、人力资源投资于另一方案的收益或成本降低,就是该方案下的机会成本。在管理决策时,已经发生的历史成本,无论你做出的是何种决定,都不能再有改变或突破,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关注与决策相关的未来会发生的成本,比较未来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从而做出有利于整体收益增长的决策。

3.4管理决策中对成本控制由过去的事后被动控制,转变为事前的主动控制在对产品定价时,一般采用市场定价法或成本基础定价法,其中成本基础定价法最常见的就是综合成本基础上成本加成定价法,即在总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后,得到目标销售价格。在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中,总成本是我们预先接受的。在管理会计中,目标成本法,作为产品的定价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有相同的地方,即售价都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它也有着与其显著不同之处———它是先根据接受的市场竞争价格,在确定目标利润后,再确定可允许的总成本,以此确立目标成本,通过建立交叉职能团队为目标成本实施生产。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在生产成本的管理上,被动接受生产成本,或在生产完成后若发现一些异常成本数据,方反馈改进生产流程,即属于事后的、被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而目标定价法,是先预设目标成本,通过交叉职能团队,对生产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使生产成本实现不断降低,令生产成本达到预定目标成本或低于目标成本,从而实现对生产成本管理上事前的、主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

篇2

IT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以满足及时性和充分性要求的信息为基础,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予以快速处理、分析,进而实现实时调整。IT的发展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二、成本管理范围

首先,IT条件下,企业为保持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对产品从研制到开发、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由于企业的研究开发(R&D)成本会大幅提高,成本管理将从生产过程向前延伸到决策、设计过程。同时,生产过程后的售后回访、维修过程的成本管理则涉及产品的后勤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和维修成本等。其次,随着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涵也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和环境成本等。最后,企业管理的中心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这就需要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未来成本、质量成本、软件成本和安全成本等。

三、成本计量度性

IT的应用使计量模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和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现行成本、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都可以用来计量。随着市场的健全和完善,锋砷资产计量基础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从市场交易中直接获得,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于是,按不同的计量目的选择的各种计量基础会在其适用的条件范围内大显神通,出现“百花齐放”之局面。彻底改变传统会计中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

四、核算方法

在IT条件下,数据的收集、存贮、处理、报告和传递等等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用多种会计方法已不再有任何困难。为加强管理与考核,手工方式下不得不放弃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业的“售价数量金额核算法”和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法”等均可运用。而且,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效、迅速以及“随机寄存”(MM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会计中“只读寄存”和“非此即彼”的局限,使相同的数据可按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多元选择”,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各种加速折旧法,成本的计算可以采用品种法也可以采用分批法,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计算,比较差异。

五、成本会计报告

(一)披露内容。在财务报告中增加成本会计信息含量,以全面、客观、公正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状况和经营成果,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更好地维护企业所有者、管理当局、债权人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成本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结构如下:1、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表外披露和表内披露。表外披露主要只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表内披露主要指编制通用格式成本会计状况表单独揭示成本会计信息。

2、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文字叙述法、表格法和图形法等。

3、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价值信息与风险信息、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精确性信息与模糊性信息、历史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总括信息和分部信息等。

4、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报纸、杂志和网络等。

5、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期限:定期披露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和不定期披露(为增强时效性,可通过适时报告系统及时披露)。

6、建立全面、相关和简便的成本绩效评价体系:价值指标与风险指标、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和总体指标与具体指标等。

篇3

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现状

1.确保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和企业生产投入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确保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成为每个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但是在目前企业经营活动中,大部分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上特别是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都比较混乱,会计成本信息准确性差、统计不清晰、反馈迟缓,企业没有完整的会计成本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主体不清、控制力度差、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激励体制。除此之外,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管理方法不科学,执行不彻底、不规范,使得企业通过成本预算没有取得预期的利润,直接导致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2.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水平较低。定额管理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落实执行,定额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经济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执行过程中需要由高素质、职能能力强的会计管理人员完成,做好定额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大中小企业繁多,需要的会计人员数量很大,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从整体上而言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职业能力水平比较低,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有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对理论知识有着很好掌握,但是却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在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无法充分的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些会计管理人员缺少基本职业道德素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管理混乱等现象,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而且有些会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从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进行定额管理工作是无从下手,无法制定经济合理的预算方案,导致企业会计预算不符合标准,影响领导决策,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提高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水平有效措施

1.改革会计成本控制管理方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形态复杂、经济形式多样,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会计成本管理只能通过成本预算的方法向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不能够深层次的反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如果企业不创新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势必会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落实定额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遵循会计成本适度的原则,通过科学的预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产生的费用,详细分析生产过程的会计信息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管理方案,经过多方案的比较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定额管理方案,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

2.建立完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落实工作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来执行和落实,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企业的资金收支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会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意识薄弱,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加强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管理人才队伍。企业需要邀请专业财务管理专家定期培训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放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上,内容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人员控制预算成本的能力,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企业需要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在加强内部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通过完善的激励制度不断引进优秀的会计人才加入企业,提高定额管理的整体水平。

3.组织成立专业的定额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资源的管理水平,落实成本控制工作,企业需要组织成立专业的定额管理团队,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定额管理工作。首先,对于团队人员的选择上,相关的领导必须充分的重视,要选用会计管理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道德素养高的会计人员。然后,作为定额管理团队的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认真负责的做好定额管理工作,为领导在经营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障。

4.科学合理制定定额管理标准。企业规模、性质以及经营模式都影响着企业定额管理,所以不同的企业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定额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力地位,就需要从企业的经济活动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管理标准,当前企业定额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产品生产消费和运作过程产品支出,忽视了经济市场复杂多变性,对于会计成本的预算不够全面,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造成了企业运营成本的提高。所以,企业在制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指标时,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不可片面的制定不科学的定额管理指标。同时,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听取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有关建议和意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标准,制定出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定额管理制度,通过科学、高校、规范对会计成本控制进行定额管理,从而有效的控制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4

标准成本管理法的成本管理对象会是单间产品,在这个成本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会比较看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成本,并且会将会计期间的经营所得作为判断企业成本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尺码。不过这种成本管理观念只适用与企业的短期目标中。在短期,若能达到少投入、高产出的目标,就说明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显著。但是,这种将眼光停留在眼前的管理观念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和长期发展。因此,将成本管理观念转换成一种以长远为目标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二)缺乏战略管理思想

将成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不必要的成本消除,是标准化成本管理的根本管理思想。企业盲目的压缩成本,在压缩成本时,并未考虑到企业的长远目标,因此并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力加大。所以,若企业还未懂得成本管理的真正本质是什么,就会影响企业经营的高效性,使企业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缺乏科学成本管理方法

在成本管理中,其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功能:计量销售环节中所用的成本以及存货的价值;产品的成本进行估计和预测;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并为决策的做出提供依据。这三种功能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企业必须做到能及时、准确、全面的提供成本信息,方能实现以上三种功能。不过,从分析上看,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方式还比较原始,大部分只处在手工操作阶段,因此,想要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是不可能的。

(四)缺乏对竞争对手的了解

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能否正常且有效的进行,是由卖方市场决定的。从当前的情况上看,现行的成本管理更关注怎样将产品的成本降低,怎样让企业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过,一味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压缩上,从而忽略竞争对手的情况,无法做到知己知彼,因而加大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危险性。

二、精益会计体系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一)减少财务的浪费

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可以消除会计流程中所花费的多余资金。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可以做到充分的了解供应商,并根据所提品的重要性对供应商进行轻重程度的划分、排序。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在与供应商进行交涉的时候,会尽量在措施上减少频繁交易所产生的资金。通过对供应商的删选和制定相应的措施,可以在将供应商的数量大大的减少,并能保证经营运行的高效性。其次,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会对应收账款的流程进行精益管理,让其程序变得更加简便,进而减少过程中的资金浪费。在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中,应收账款部门会将开发票的工作交给装运部门实施。不仅如此,企业还将客户的管理也归于精益会计体系成本的管理中,并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流程,也减少了流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传统的成本管理会将部门所发生成本均归结到本部门的费用中,这种管理方式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运作效率。不过,这种管理方式只注重本部门的情况,从而忽略全部门的整体操作,因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在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中,其重点关注的是整个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成本,而不是将目光放在个别的部门上,因此能从整体上既做到减少成本,还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消除多余的交易

实行精益管理的目的在于消除传统会计所沿用的制造交易体系。这是因为,从传统的生产经营上看,产品的生产时间是很短的,最短的仅是几天,长的也仅是几周而已,并且这些产品也只是应对客户的短期需求的。因此,对这种生产方式予以控制是必须的。实行精益管理从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上考虑,将客户订单的重要性降低,从而减小其中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并且,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将永续存盘和反冲操作消除,从而减少企业的存货。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