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管理会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2: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成本管理会计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成本管理会计论文

篇1

2管理会计对成本核算方法的完善与改进

2013年8月16日财政部下发的财会[2013]17号文“关于印发《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的通知”中宣布,自2014年1月1日起将施行新的成本核算制度。新成本核算制度的第三十六条规定:“制造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按照合理的分配标准按月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的生产成本。企业可以采取的分配标准包括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季节性生产企业在停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应当在开工期间进行合理分摊,连同开工期间发生的制造费用,一并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制造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特点和条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作业成本法对不能直接归属于成本核算对象的成本进行归集和分配。”企业根据自己生产特点及管理需求,或采用品种法、分批法,或采用分步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构成项的直接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成本(制造费用、其他成本)在分配计入各成本核算对象时,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可以根据成本核算对象的耗用情况,直接对应计入;而对于制造费用及其他成本,譬如,间接材料与人工、生产耗用水电、设备与车间的折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等,无法直接将其归集到相应生产对象上的,在传统的分配方法下,一般先按部门归集制造费用,然后再采用机器工时、人工工时、计划分配率等标准分配到生产对象上。随现代企业管理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间接费用分配标准,存在一些分配失真的弊端逐渐显现出来,作业成本法也就应运而生。上述《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中第三十六条规定,也充分体现了作业成本法在现代成本核算的重要应用。作业成本法下,将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多用于直接成本分配)和作业成本动因(多用于间接成本分配)。作业成本法,不同于上述传统的间接成本分摊方法,而是先将间接成本分配到作业集/库中,然后再到具体的成本对象。它可分两个阶段:阶段一采用合适的资源成本动因将资源成本分配给作业成本集/库或作业中心;阶段二采用合适的作业成本动因(作业成本动因用于度量成本对象对作业的耗用情况)再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法非常适合于产品极为多样化,流程极为复杂,或产量相当高、极容易发生成本扭曲或生产中耗用资源数量经常变换的公司。作业成本法最先于制造业中采用,今天,诸如医院、银行及保险公司等,不仅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成本核算,同时也将其用战略决策,如流程分析,绩效管理评估和获利能力评估等环节。

3管理会计在成本管理决策中所起的作用

在成本管理决策中,管理会计更加重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更加重视成本控制管理对供应链流程的反馈;更加强调机会成本、隐性成本、未来成本等非量化、非显性成本在经营决策中的影响;更加主动的对成本进行事前控制与管理。

3.1管理决策中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可控成本更加关注成本会计是以客观、准确的反应生产中原材料、人工、费用等的耗费,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实现产品成本的准确化为目标。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工作,它更加注重产品成本的性态差异分析,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区分。变动成本是指生产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而成正比例增减变化的成本,如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产品包装费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生产规模下,相对固定不变的成本,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厂房及设备折旧等。无论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根据其决定影响因素,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酌量性成本和约束性成本。在短期决策中,管理会计更注重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中酌量性成本的分析管控。只有对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的组成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各种不同技术手段,改进及完善生产流程,以消减或降低酌量性成本的组成部分,才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在部门绩效管理与考核中,无论是成本中心、利润中心或投资中心,重点考察的是其可以通过施加管理决策和影响的部分指标,即可变成本、可控边际贡献、剩余收益等指标。在成本费用类的控制指标中,可变成本、固定成本中的酌量性成本等又称为可控成本,即公司管理者的决策行为所制约的成本。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方法与手段,降低整体部门的营运成本费用的支出,在营运收益一定的前提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因此,无论对于哪一类中心的绩效考核中,成本费用项的考核指标设置时,都应关注其可以施加决策影响的可控成本具体分项指标的设置,从而实现对最终可控指标的管理与考核。

3.2管理决策中加强了成本控制管理对生产流程的反馈在管理会计中,通过价值链分析,界定当前的成本指标和绩效指标,并评价整个供应链中哪些环节可以增加客户价值哪些可以降低成本。它的目的在于关注产品或服务的总价值链,并确定价值链中能支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和战略部分。通过价值工程对当前成本和可允许成本(标准成本/理想成本)之间差距进行分析。基于客户的需求,对产品或设计、材料、规格和生产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区分增值成本和非增值成本(增值成本是指将资源转化为与客户需求相一致的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而非增值成本对客户偏好来说并不重要或无关)。通过对供应链的分析,进行流程再造/业务流程重组,彻底重新设计流程,消除不必要的步骤,减少错误机会并降低成本,消除所有非增值活动。我们要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关心客户的需求和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利用先进的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现代的管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技术上的功能集成和管理上的职能集成,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改善。

3.3管理决策时对产品成本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及未来成本增加了更多的关注和分析成本会计在以合理的分配标准分配计算生产中原材料、人工、成本费用等的耗费时,是以已发生的、显性的、可准确计量的历史成本数据为依据进行核算的;而管理会计在进行成本决策时,除对已发生的、显性的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分析外,其更加关注其背后的隐性成本、机会成本和未来成本。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是一种隐藏于经济组织总成本之中、游离于财务监督之外的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中方案选择其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未来成本,又称预计成本,相比较历史成本而言的,是指尚未发生的成本,是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地预测在未来某个时期或未来某几个时期将会发生的成本,它实际上是一种成本目标和控制成本。在对某种产品进行自产还是外购决策时,对自产所需存货所占的资金成本、生产管理所需专业人力资源等,都是游离于常规财务核算之外,这些都属于隐性成本;无论哪种决策,如果将这部分资金、人力资源投资于另一方案的收益或成本降低,就是该方案下的机会成本。在管理决策时,已经发生的历史成本,无论你做出的是何种决定,都不能再有改变或突破,那么我们就应该更关注与决策相关的未来会发生的成本,比较未来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从而做出有利于整体收益增长的决策。

3.4管理决策中对成本控制由过去的事后被动控制,转变为事前的主动控制在对产品定价时,一般采用市场定价法或成本基础定价法,其中成本基础定价法最常见的就是综合成本基础上成本加成定价法,即在总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后,得到目标销售价格。在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中,总成本是我们预先接受的。在管理会计中,目标成本法,作为产品的定价方法之一,与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有相同的地方,即售价都是在成本基础上加上目标期望利润;它也有着与其显著不同之处———它是先根据接受的市场竞争价格,在确定目标利润后,再确定可允许的总成本,以此确立目标成本,通过建立交叉职能团队为目标成本实施生产。传统的成本加成定价法,在生产成本的管理上,被动接受生产成本,或在生产完成后若发现一些异常成本数据,方反馈改进生产流程,即属于事后的、被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而目标定价法,是先预设目标成本,通过交叉职能团队,对生产流程进行不断优化,使生产成本实现不断降低,令生产成本达到预定目标成本或低于目标成本,从而实现对生产成本管理上事前的、主动的成本控制管理过程。

篇2

IT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奠定了基础。所谓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以战略的眼光从成本的源头识别成本驱动因素对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以满足及时性和充分性要求的信息为基础,并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予以快速处理、分析,进而实现实时调整。IT的发展为企业战略成本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有助于建立现代化的成本管理信息系统。

二、成本管理范围

首先,IT条件下,企业为保持其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需对产品从研制到开发、生产到销售及售后服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管理。由于企业的研究开发(R&D)成本会大幅提高,成本管理将从生产过程向前延伸到决策、设计过程。同时,生产过程后的售后回访、维修过程的成本管理则涉及产品的后勤成本、库存成本、销售成本、售后服务成本和维修成本等。其次,随着非物质产品日趋商品化,成本管理的内涵也由物质产品成本扩展到非物质产品成本,如:人力资源成本、服务成本、产权成本和环境成本等。最后,企业管理的中心由重生产管理转向重经营决策管理,这就需要研究分析各种决策成本,如差量成本、机会成本、边际成本、付现成本、重置成本、可避免成本、未来成本、质量成本、软件成本和安全成本等。

三、成本计量度性

IT的应用使计量模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和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现行成本、市场价格、可变现净值和公允价值都可以用来计量。随着市场的健全和完善,锋砷资产计量基础可以通过网络传输从市场交易中直接获得,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可操作性。于是,按不同的计量目的选择的各种计量基础会在其适用的条件范围内大显神通,出现“百花齐放”之局面。彻底改变传统会计中历史成本的主导地位。

四、核算方法

在IT条件下,数据的收集、存贮、处理、报告和传递等等都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用多种会计方法已不再有任何困难。为加强管理与考核,手工方式下不得不放弃的核算方法,例如,零售企业的“售价数量金额核算法”和工业企业的“作业成本法”等均可运用。而且,计算机信息处理的高效、迅速以及“随机寄存”(MM方式),彻底改变了传统会计中“只读寄存”和“非此即彼”的局限,使相同的数据可按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多元选择”,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用直线法也可以采用各种加速折旧法,成本的计算可以采用品种法也可以采用分批法,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进行计算,比较差异。

五、成本会计报告

(一)披露内容。在财务报告中增加成本会计信息含量,以全面、客观、公正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状况和经营成果,引导资源的合理流动,更好地维护企业所有者、管理当局、债权人及相关群体的利益。成本会计信息披露体系结构如下:1、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式:表外披露和表内披露。表外披露主要只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揭示;表内披露主要指编制通用格式成本会计状况表单独揭示成本会计信息。

2、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方法:文字叙述法、表格法和图形法等。

3、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类型: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价值信息与风险信息、绝对数信息与相对数信息、精确性信息与模糊性信息、历史性信息与前瞻性信息、总括信息和分部信息等。

4、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载体:报纸、杂志和网络等。

5、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期限:定期披露一年或若干年等任何时点、任何时期和不定期披露(为增强时效性,可通过适时报告系统及时披露)。

6、建立全面、相关和简便的成本绩效评价体系:价值指标与风险指标、技术指标与经济指标和总体指标与具体指标等。

篇3

二、企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现状

1.确保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和企业生产投入成本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确保企业生产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以最大程度降低企业投资成本成为每个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但是在目前企业经营活动中,大部分企业在内部财务管理工作上特别是成本控制方面的管理都比较混乱,会计成本信息准确性差、统计不清晰、反馈迟缓,企业没有完整的会计成本管理部门和完善的管理体系。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主体不清、控制力度差、没有切实有效的管理激励体制。除此之外,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管理方法不科学,执行不彻底、不规范,使得企业通过成本预算没有取得预期的利润,直接导致的市场竞争力下降,对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造成负面影响。

2.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职业能力水平较低。定额管理是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重要手段,由企业会计管理人员落实执行,定额管理水平的高低对企业经济发展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执行过程中需要由高素质、职能能力强的会计管理人员完成,做好定额管理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大中小企业繁多,需要的会计人员数量很大,会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参差不齐,从整体上而言会计管理人员的整体职业能力水平比较低,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有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虽然对理论知识有着很好掌握,但是却无法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导致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能力不强,在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中无法充分的发挥会计管理的作用。除此之外,会计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经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有些会计管理人员缺少基本职业道德素养,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管理混乱等现象,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而且有些会计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就从事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对企业会计成本控制进行定额管理工作是无从下手,无法制定经济合理的预算方案,导致企业会计预算不符合标准,影响领导决策,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提高企业会计成本定额管理水平有效措施

1.改革会计成本控制管理方法。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我国社会经济形态复杂、经济形式多样,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传统的会计成本管理只能通过成本预算的方法向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不能够深层次的反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如果企业不创新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势必会导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下降,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经济的发展。所以,企业必须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改革会计成本控制管理的方法,落实定额管理工作,根据企业发展的自身特点遵循会计成本适度的原则,通过科学的预算产品从生产到销售过程产生的费用,详细分析生产过程的会计信息数据,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管理方案,经过多方案的比较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定额管理方案,有效的控制企业成本。

2.建立完善会计人员管理机制。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的落实工作需要企业会计人员来执行和落实,所以,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和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对企业的资金收支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我国目前的会计管理人员职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职业道德意识薄弱,针对这些问题企业应该加强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再教育工作,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的会计管理人才队伍。企业需要邀请专业财务管理专家定期培训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内容放在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上,内容紧密结合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企业会计管理人员控制预算成本的能力,通过专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财务管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同时企业需要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建立完善企业人才管理制度,在加强内部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通过完善的激励制度不断引进优秀的会计人才加入企业,提高定额管理的整体水平。

3.组织成立专业的定额管理团队。企业经济的目的是实现利益最大化,为了进一步提高对生产资源的管理水平,落实成本控制工作,企业需要组织成立专业的定额管理团队,组织专业人员负责定额管理工作。首先,对于团队人员的选择上,相关的领导必须充分的重视,要选用会计管理知识扎实、经验丰富、责任心强、道德素养高的会计人员。然后,作为定额管理团队的人员,在工作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认真负责的做好定额管理工作,为领导在经营活动中作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保障。

4.科学合理制定定额管理标准。企业规模、性质以及经营模式都影响着企业定额管理,所以不同的企业需要制定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定额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有力地位,就需要从企业的经济活动实际出发,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管理标准,当前企业定额管理的重点主要放在产品生产消费和运作过程产品支出,忽视了经济市场复杂多变性,对于会计成本的预算不够全面,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造成了企业运营成本的提高。所以,企业在制定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指标时,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经济运行情况,不可片面的制定不科学的定额管理指标。同时,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听取专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有关建议和意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济运行情况,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相关标准,制定出符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定额管理制度,通过科学、高校、规范对会计成本控制进行定额管理,从而有效的控制投资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篇4

标准成本管理法的成本管理对象会是单间产品,在这个成本管理中,企业的管理者会比较看重产品的投入与产出间的数量成本,并且会将会计期间的经营所得作为判断企业成本管理是否有效的标准尺码。不过这种成本管理观念只适用与企业的短期目标中。在短期,若能达到少投入、高产出的目标,就说明企业的成本管理效果显著。但是,这种将眼光停留在眼前的管理观念则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和长期发展。因此,将成本管理观念转换成一种以长远为目标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

(二)缺乏战略管理思想

将成产环节和销售环节不必要的成本消除,是标准化成本管理的根本管理思想。企业盲目的压缩成本,在压缩成本时,并未考虑到企业的长远目标,因此并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力加大。所以,若企业还未懂得成本管理的真正本质是什么,就会影响企业经营的高效性,使企业无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缺乏科学成本管理方法

在成本管理中,其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功能:计量销售环节中所用的成本以及存货的价值;产品的成本进行估计和预测;能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并为决策的做出提供依据。这三种功能的实现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企业必须做到能及时、准确、全面的提供成本信息,方能实现以上三种功能。不过,从分析上看,大部分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方式还比较原始,大部分只处在手工操作阶段,因此,想要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是不可能的。

(四)缺乏对竞争对手的了解

企业成本管理理念能否正常且有效的进行,是由卖方市场决定的。从当前的情况上看,现行的成本管理更关注怎样将产品的成本降低,怎样让企业的运行变得更加高效,从而满足市场的需求。不过,一味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成本压缩上,从而忽略竞争对手的情况,无法做到知己知彼,因而加大了企业在市场上的危险性。

二、精益会计体系对企业成本管理的影响

(一)减少财务的浪费

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可以消除会计流程中所花费的多余资金。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可以做到充分的了解供应商,并根据所提品的重要性对供应商进行轻重程度的划分、排序。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在与供应商进行交涉的时候,会尽量在措施上减少频繁交易所产生的资金。通过对供应商的删选和制定相应的措施,可以在将供应商的数量大大的减少,并能保证经营运行的高效性。其次,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会对应收账款的流程进行精益管理,让其程序变得更加简便,进而减少过程中的资金浪费。在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中,应收账款部门会将开发票的工作交给装运部门实施。不仅如此,企业还将客户的管理也归于精益会计体系成本的管理中,并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流程,也减少了流程中不必要的资金浪费。传统的成本管理会将部门所发生成本均归结到本部门的费用中,这种管理方式很大程度的提高了运作效率。不过,这种管理方式只注重本部门的情况,从而忽略全部门的整体操作,因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而在精益会计体系的成本管理中,其重点关注的是整个生产过程所产生的成本,而不是将目光放在个别的部门上,因此能从整体上既做到减少成本,还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二)消除多余的交易

实行精益管理的目的在于消除传统会计所沿用的制造交易体系。这是因为,从传统的生产经营上看,产品的生产时间是很短的,最短的仅是几天,长的也仅是几周而已,并且这些产品也只是应对客户的短期需求的。因此,对这种生产方式予以控制是必须的。实行精益管理从人工成本和物料成本上考虑,将客户订单的重要性降低,从而减小其中生产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并且,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将永续存盘和反冲操作消除,从而减少企业的存货。

篇5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成本费用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本人所在企业是一所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市场地位也是遥遥领先。近年来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盈利不断减少,集团对下属企业的管理要求也不断提高。管理会计工具中的成本费用控制工具不断在实际工作中被加以应用:一是是否还要在上海上新项目?在可行性分析的时候不仅要以现有的历史数据作为参考,更要考虑上海不断上升的人工成本、能源成本、产品销售市场所在范围等方面。企业的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这种说法非常有道理。设计得不好的项目会存在先天不足,以后再怎么调整、再怎么优化都很难让企业盈利。二是如何设计公司的成本控制系统,使得每项成本费用的发生都有标准参照,让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行业先进行列。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是通过管理会计工具———全面预算控制、标准成本计算来实现的。三是产品从设计到原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销售、配送、退货等一条供应链,如何控制整个供应链的总成本最低,而不是仅仅控制单个环节的成本。在这一条供应链过程中,其他职能部门仅涉及到一到两个环节,看到的问题都是从自身所处部门来看的。而管理会计部门要参与到这个整个供应链,管理的是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总成本。四是当存在个别项目投资失误时,因项目投入已经是沉没成本了,如何减少损失,是停产还是继续生产时,管理会计要通过对各项成本的分析来决定。这种项目的分析不能用传统的原料成本+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得到产品成本与售价比较来确定是否生产。而是要通过分析产品的售价能否覆盖原料成本加上变动成本,有边际收益时就应该继续生产,这是一条基本原则。

三、管理会计在国内发展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

(一)国家要从制度上细化管理会计发展方向及从业人员的管理

管理会计的重要性也是被国家近年所认可的,而且也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实施细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细化。有许多工作要去做:国家要从制度上设计出管理会计岗位,并有相关配套制度出台,通过在制度上创新让管理会计在中国茁壮成长。

(二)要引导企业与会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并给予地位的认可

中国现在的企业组织架构中基本上是没有管理会计的部门,更不要说具体的职位及职能了。管理会计要在中国去推广使用,为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发挥作用、创造价值,让中国不仅仅是制造大国,而是要让中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国家设计出好的发展管理会计制度有了更多的企业投入人力、物力去钻研管理会计为企业创造效益企业会更有动力去发展完善管理会计。有了这样一个好的良性循环,中国的管理会计终会屹立于世界。

(三)大学教育要结合企业管理需要设计出管理会计专业

中国的大学目前是没有管理会计这样的专业,只是把管理会计作为一门课程在教学,而且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实践工作中应用的案例,学到的都是国外的一些企业案例,实用性不是很高。另外一个好的管理会计不是仅仅学习这一门课程就行了,管理会计需要学习很多跨专业的课程,除了会计知识,还要学习很多其他专业知识,如管理学、行为学、心理学、供应链、经济学等这些专业课程。

篇6

与成品的价格波动剧烈,由于销售订货或报价已经确定,不知道生产出来是否还有盈利。

面对如此市场环境,企业急需及时掌握自己生产过程中每个加工单的日成本情况,及时把握销售订单的边际贡献,以动态地对经营风险进行控制。但是传统的成本会计无法进行很好的支持,因为传统成本计只能按月获得历史成本,当前市场即时成本很难获取,标准成本与成本定额制度的建立也多以会计期为调整时点,没有相应的机制来保证动态即时成本的获取。作业成本制度的构建则是解决成本项目结构中,特别是制造费用相关项目,分配方法的合理性问题,是部分的改进,而且还是建立在历史成本核算与会计分期为前提的。

二、 动态成本体系构建的诉求

销售的控制,无论是按单生产还是现货销售,在订单洽谈过程中,到底该订单是否盈利,订单的盈利能力如何,不是看历史成本,而是看当前市场价立即采购材料进行生产加工该产品是否盈利。对于按单设计的订单,还需要根据实际的bom结构进行成本构成分析。

生产的监控,对于备货生产,在成品的价格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要充分监控生产计划执行过程中,各种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对制造单成本构成的影响。

目前实施动态成本管理的企业已不再鲜见,如青岛钢铁控股集团的“五个日”全控联动管理思想与管理模式、天津利丰源达日成本核算管理、江西铜业集团的成本要素行情分析、东方希望集团饲料类公司的销售订单贡献毛益分析与禁止无边际贡献销售。

以前的成本管理,都建立在会计分期的基础之上,进行研究与应用。突破会计分期的束缚,突出强调成本对于决策的时效性,即时获取成本构成资料,这就是动态成本。

三、 如何实施动态成本

动态成本区别于历史成本,严格意义上讲动态成本应该是一种即时重置成本,也就是按当前市场的材料实际价格与当前的工费成本核定的,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动态变化的。在实际成本项目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特别是按单定制的需求下,也可以按标准成本进行动态核算分析。

其构成应该以成本构成要素的行情变化登记为基础,以动态成本核算为核心,支持是否接单的决策与生产过程的成本监控。

图1:动态成本的体系结构

四、成本管理进入第四阶段

成本管理从传统的历史成本核算阶段,发展的以成本预测、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完整程序所构成,强调标准成本与定额成本管理的阶段,再发展到为精确期间费用核算为核心的作业成本阶段。但现代企业管理对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更精确地指导管理。

图2:成本管理的发展阶段

篇7

从管理会计角度理解,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所以高职院校成本可以看做是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学生而付出的(或可能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包括提供教育服务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价值。

基于管理会计高职院校成本的分类

院校成本管理需要不一样,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准将高校成本分为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分类方法:

1 成本按习性分类

成本按习性的分类是指根据各项成本是否会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以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对成本的该种划分方法有利于学校会计人员进行本—量—利分析,便于做出管理决策。

2 成本按其与决策的关系分类

高职院校所发生的成本很多是与院校领导者决策相关的,而有些是无关的。我们可以将成本分为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对成本的这种划分方法有助于学校掌握成本的相关性,提高成本信息的有用性,对于学校正确的进行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

3 高职院校成本的管理

高职院校进行成本习性分析,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在校学生人数范围内和一定的教学时期内,学校成本的总额与学生人数增减变化没有直接联系的费用。固定成本一般可按照领导者决策行为影响划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

约束性固定成本属于教学能力成本,它与整个学校的教学能力及其正常维护直接相联系,高职院校的管理者短期决策行为很难控制并改变其数额的成本。这类成本与维持高职院校正常运转相关,例如院校的教学楼、实验实训设备、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保险费等。这类成本的数额一旦确定,在短期内是不能随意改变的,因此具有很强的约束力。因此,在不改变高职学院发展政策,要控制约束性固定成本,必须合理地利用高职学院自身条件,增加招生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单位成本。

酌量性固定成本是在日常的活动当中,院校的管理者根据院校发展的情况确定的,其行为可以控制或改变的固定成本,比如院校的广告费、教职工培训费、课程开发费用等,这部分成本的发生可以因领导的决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发生额的多少代表着学校的竞争实力,因此要控制此项成本,必须要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精打细算,厉行节约,在不影响高职学院发展的前提下,降低其绝对支出额。

篇8

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笔者多年从事管理会计的教学工作,对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一直很关注,曾经向多名勤奋好学而又善于思考的优秀毕业生做过调查,他们几乎众口一词认为管理会计“没有多大用处”;笔者也曾经询问过不少企业界的朋友,他们同样也认为管理会计派不上大用场,但“成本管理”非常重要,只是找不到有效的方法。管理会计在实践中难以得到广泛应用,即使在个别企业中有所应用,其效果也不是非常明显,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在会计组织机构设置中,缺少管理会计的职能部门和专职人员;二是在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法中,大部分实际操作起来比较困难。

首先,从第一个原因看,会计工作与审计工作、统计工作一样,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责任人员承担,才能卓有成效地开展业务活动,财务会计工作就是如此。目前,在企业中,财务会计、统计、审计都有实实在在的职能机构和专职人员。但是,纵观管理会计的机构设置和专职人员的情况,从现有掌握的资料来看,全国几乎还没有一个企业能这样做。即使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进行一次性运用,也是把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各部门把承担管理会计所分配的相应任务,看成是额外负担,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其最终的效果可想而知。

其次,管理会计在实践中得不到推广和应用,不被人们所重视,还由于管理会计的专门技术和方法可操作性差所造成的。我国的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仅限于对国外著作的翻译介绍,很多属于纯理论的探讨,并且国外著作针对国外的情况研究,而实际上中西方在经济环境、法律法规、社会制度、文化习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许多西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中国没有用武之地,如果把西方的管理会计生搬硬套用到中国,管理会计在我国就只是为研究而研究,不具有应用的针对性。另外,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主要采用数学和统计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大多为数学分析模型、数学规划模型、矩阵代数模型,令人望而生畏。在没有较好地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前提下,管理会计的技术和方法是缺乏可操作性的。

调查显示,我国目前管理会计教育主要侧重于从理论上介绍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忽视对管理会计实务的分析,普遍缺少对本国管理会计经典案例的分析。缺乏具有示范性或样板性的典型案例研究报告,是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未能得到有效普及和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要改变管理会计在我国难以推广和应用的现状,必须对管理会计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革。

二、管理会计教育改革基本思路

(一)对管理会计内容体系要进行彻底改造。纵观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所使用的各种各样的管理会计教科书,无非是外国管理会计著作的中文版,普遍存在实用价值不高的问题,而且其中有不少内容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重复。从管理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管理会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应该是成本管理,而现有的管理会计教科书从其内容体系上看,基本上脱离了“成本”这一主导线,从而使其内容体系显得很不系统。管理会计的根是“成本”,几乎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雏形”,无非是说管理会计侧重于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成本规划、成本决策、成本控制,而成本会计侧重于成本事后核算,这一点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如果现有的管理会计体系沿着“成本”这一主导线延伸下来,无论在系统性,还是在逻辑性以及深入性方面都会有更合理的安排。但是目前在大家认可的体系中,硬要把属于财务管理的投资决策、全面预算等内容塞进去,从而在内容体系上显得很杂乱,并且模糊了管理会计的本质属性,造成了思想上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需要加大整合力度,对管理会计内容体系彻底改造,使它回归到成本管理这个范畴内。对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这三门学科的内容体系进行必要的调整,把管理会计原有的内容体系中属于财务管理的内容(如投资决策等)分解出去,把有关职能落实到财务管理部门去执行,从而解决管理会计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两个误区。分解的结果是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三足鼎立,互不交叉重复。调整后的管理会计的核心内容是成本管理,包括成本规划、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控制、成本分析等,而成本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成本核算。

另外,把管理会计中出现与财务相关的内容分解到财务管理学科中去,如把管理会计中的资金预测分解到财务管理的“筹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短期经营决策纳入流动资产“投资管理”中去,管理会计的长期投资决策纳入固定资产“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中去,把预算控制纳入到“损益管理”中去消化,因为筹资、投资、损益的管理以及资金管理都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这样既合情又合理,因为经过这样处理,就会使财务管理的筹资、投资、损益三大管理内容更加充实,更加系统。同时,凡属“资金”范畴,凡属筹资、投资、资金分配的职能一律由财务人员承担。如此对管理会计的分解,首先解决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交叉重复的问题;其次又解决了管理会计职能机构和人员配备的虚置状态,保证管理会计原有的职能在实务中得以延续和开展。

(二)对管理会计研究方法要彻底改革。从国外的经验看,国外会计界目前开展的管理会计研究,已将重点明显转移到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而开展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如果没有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很好配合与协调就难以进行。国外如美、英等国家都有管理会计师协会,协会的成员既来自于会计学术界也来自于实务界,并且国外的管理会计师资格的取得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考试,即便取得了管理会计师资格后,也需要接受继续教育,从而协会的成员本身已具备相当丰富的管理会计知识。

此外,为了推动管理会计的典型案例研究,美、英等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都设有学术研究部,其成员由学术界与实务界人士共同组成。由于上述因素,国外在开展管理会计典型案例研究中,学术界与实务界比较容易沟通,双方的配合与协调也搞得比较好,案例研究也开展得比较普遍,这一点可以从西方管理会计教科书中所附的大量案例中找到答案。并且,美、英等国家的管理会计师协会还设有学术性和实务性的管理会计刊物,如《管理会计》和《管理会计研究》杂志。前者主要侧重于实务经验的介绍,后者则侧重于学术性和理论性研究。近年来,美、英的《管理会计研究》也注重于刊登典型案例研究的文章,这两种专业性杂志在推动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特别是开展典型案例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篇9

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多处提到了要发挥有关会计团体的作用。从会计学会(协会)的性质看,它是会计学术团体和会计行业组织;从其职能看,它具有组织会员开展会计学术研究、会计实务交流,会计咨询服务、会计知识培训等功能。因此,会计团体必须走在会计改革发展的前列,引导和支持会员单位及全体会员为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做出贡献。而基层会计团体,除了具有一般会计团体的性质职能外,又往往是单位会计机构的延伸,它更加贴近管理会计的实施主体,更应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发挥积极作用。

基层会计团体应该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本文联系S机电会计学会的实践进行探讨。

S机电会计学会(以下简称“机电会计学会”或“学会”)的会员单位涵盖了S机电行业的企事业单位,而S电气集团是在原S市机电工业管理局及其管辖单位的基础上改制设立,机电会计学会的会员单位与S电气集团及其下属各单位(以下统称“会员单位”)一致,面向S电气集团的全体财会人员(以下统称“会员”)。在集团财会领导(兼学会领导,以下统称“集团财会领导”)的协调下,会同集团会计机构,在推进S机电行业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发挥宣传培训的主渠道作用

在我国会计改革发展中,财务会计实现了与国际趋同及持续趋同,而管理会计的发展相对滞后。S电气集团虽然推行管理会计较早,但依旧停留在部分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运用,还没有引起各单位的足够重视。在推进管理会计中,做好宣传培训成为首要任务。S电气集团的财会工作实行垂直领导,即从集团总部到产业集团,从产业集团到企业,从企业到下属子企业;而机电会计学会直接面向各会员单位。集团财会领导为扩大管理会计的宣传培训面,发挥了学会的主渠道作用。

(一)利用会刊和微信公众号宣传管理会计

基层会计学会的会刊有着在业内发行量大、阅读面广及免费赠阅等优势,是向广大会员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机电会计学会在《上海机电财会》月刊开辟了“管理会计”、“知识之窗”专栏,集中宣传发展管理会计的意义、作用及管理会计的先进工具方法。同时,在“专题报道”栏目及时宣传集团开展管理会计重点项目和会员单位联系本单位实际实施管理会计的动态。

基层会计团体的微信公众号虽然受众面没有其他社会公众号广泛,但由于它的内容贴近本行业实际,受到广大会员的青睐。机电会计学会在《上海机电财会》微信公众号,及时管理会计微新闻、微论文、微视频,进一步提高了广大会员的关注度。微信公众号的及时性、可读性与期刊的全面性、深入性相结合,营造了学习管理会计、运用管理会计的氛围。

(二)通过讲座和办班培训管理会计知识

基层会计团体在管理会计培训中,一方面要开展现代管理会计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的培训,更新会员的知识;一方面要紧密结合行业特点和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机电会计学会先后举办了《管理会计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创新与应用》等大型讲座,邀请著名教授做精彩演讲,与会会员参与互动。每次讲座的听讲人员均多达400多人,广大会员一致反映,这样的讲座使大家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思路,加深了对管理会计的理解。

学会还连续三年承办了集团财务总监培训班,每年对产业集团财务总监、二级企业财务总监、部分三级企业财务总监近100人进行24学时的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第一年突出了“财务共享中心”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第二年突出了“新常态下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完善战略、规划、预算、绩效四位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第三年突出了“信息化、精细化管理会计”的培训主题,促进S电气完善财务业务融合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并充分运用系统数据,展开“数据透视”,深入分析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健康程度的具体因素,推动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扩大管理会计知识的普及面,学会举办了由广大会员参与的“管理会计知识竞赛”;为了增强管理会计知识辅导的针对性,学会举办了“管理会计咨询会”,组织专家解答会员在实际运用管理会计中的具体问题,并将微信公众号与腾讯的“部落”功能相连接,在公众号页面开辟了“咨询平台”,随时解答会员提问。

(三)采用多种形式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目前,我国的会计团体尚不具备考核认证管理会计资质的职能,国家也是将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纳入整体会计人才培养工程。会计团体应该支持政府的会计人才培养工程,并探索与国际会计团体合作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基层会计团体重在为会计人才培养工程推荐人才和组织会员参加适合本行业需要的合作项目。

机电会计学会会同S电气集团每年推荐优秀财会干部参加地方会计领军人才培养;适时推荐更优秀的人才参加全国领军人才培养。根据S电气集团境外业务不断扩大、境外分公司及境外并购企业不断增加,而对国际化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学会选择了比较成熟的、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总会计师协会联合引进的国际财务管理师项目(IFM),组织并资助业内70多名财会骨干参加了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课程的培训和考试,并辅导他们撰写职业能力评估材料。目前,参考人员均已通过考评审核,获得了SIFM证书,为集团培养和储备了一批国际化的管理会计人才。

二、发挥研究交流的组织推动作用

管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不断总结研究实践经验,把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再回到实践中检验,在进一步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再创新方法、总结新经验,不断提升和创新管理会计。基层会计团体既有行业专家的理论支持,又有会员单位的实践,应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管理会计的研究交流中发挥组织推动作用。

(一)组织管理会计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对发展管理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层会计团体应将管理会计理论与会员单位实施管理会计的实践相结合选定研究课题。在课题研究中发动广大会员积极参与,吸取会员单位的实际经验教训,支持课题研究的主要论点;促进会员单位把管理会计的探索应用上升到理论高度。努力形成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理论创新成果。

机电会计学会近年来每年组织管理会计课题研究,先后开展了《管理会计发展动力与实施机制研究》、《工业企业的管理会计信息化研究》、《转型发展期大型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创新管理会计,促进企业去产能稳增长》等课题研究。学会的各项课题研究分别在S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级会计学会立项或在专业杂志发表,形成了研究成果,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二)举办管理会计征文活动

管理会计论文是课题研究的必要补充,可以发动更多会员、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研究探讨管理会计。基层会计团体应该动员广大会员参加上级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并组织开展行业内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

2015年机电会计学会响应财政部开展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并举办了业内的管理会计征文活动,共评出优秀征文29篇,有多篇在《新会计》、《中国总会计师》、《财经研究》等杂志发表,其中《“一键式”管理会计信息化探析》一文被评为财政部管理会计征文活动优秀征文。2016年学会再次举办了“新常态下管理会计创新”征文活动,已收到会员来稿30多篇。通过征文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会员理论联系实际撰写管理会计论文的积极性。

(三)开展管理会计经验交流

尽管不少国际国内知名企业有着应用管理会计的典型经验,但是这些企业各自的内外部环境和性质、行业、规模、发展阶段等与其他企业不一定相同。基层会计团体要根据“适应性”的原则,组织好本行业的管理会计经验交流,提高交流效果。

机电学会组织了多次业内管理会计经验交流会,让广大会员分享同行业先进企业的管理会计经验。如S电气电站集团“开展目标成本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经验、S三菱电梯公司“加强绩效管理促进企业由生产经营型向经营服务型转变”的经验、S集优股份公司“运用管理会计整合境外购并企业”的经验、S海立股份公司“开展全员全过程成本控制提高竞争优势”的经验、S汽轮发电机厂“以管理会计信息化推进精细化管理”的经验等,在交流会上介绍后,符合集团战略、贴近行业实际的管理会计经验在其他会员单位得到了推广或借鉴。

三、发挥推广应用的助手作用

基层会计团体要成为单位财务领导的助手,成为单位财会机构的延伸,在管理会计实际应用中用好自身平台,当好参谋助手,发挥积极作用。

(一)宣贯和解读《管理会计基本指引》

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统领,也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指针。基层会计团体在发挥管理会计应用的参谋助手作用中,首先要引导会员学好基本指引。

机电会计学会召开专题学习会,组织会员单位学习财政部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宣贯和详细解读管理会计目标、管理会计应用原则、管理会计应用环境、管理会计活动要素、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及应用领域,并从《基本指引(草稿)》、《基本指引(征求意见稿)》到《基本指引》正式稿的完善过程,强调了管理会计的应用必须以战略为导向,适应单位内外部环境,合理运用相关工具方法,参与单位规划、决策、控制、评价并为之提供有用信息。通过《基本指引》的宣贯和解读,使与会会员进一步明确了管理会计应用的方向和方法。

(二)征集和汇编管理会计案例

案例示范是管理会计指引体系的辅助,也是单位应用管理会计的活教材。如果说管理会计经验交流材料还只是“毛坯”或“半成品”的话,那么管理会计案例就是精雕细刻的“产成品”。基层会计团体要做好管理会计案例的整理、修改、挖掘、提炼,使其真正能起到示范作用。

机电学会开展了管理会计案例征集,收集整理了会员单位的20多个案例,从不同侧面反映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并按财政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案例格式文本(征求意见稿)》对案例进行补充调查及修改整理,汇编了业内的示范案例集。管理会计案例有效促进了各会员单位的管理会计应用。

(三)为管理会计应用项目提供支持

篇10

1.财务分析能力。根据主要财务会计报告及相关资料,采用专门的会计技术和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合同执行情况、风险等进行分析并撰写分析报告。核实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指标,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从财务会计角度进行指标再核实。 

财务指标用于评价工作结果在财务上的效果,具有目标明确、容易量化、客观性高等特点,常用的财务指标包括收入指标、利润指标、费用指标等。编制收入利润分析表、费用分析表、债权债务分析表、年度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表以及财务状况说明书。采用本量利分析模型,进行保本分析和保利分析,正确测定产品盈亏临界点、安全边际、经营杠杆,绘制本量利分析图。同时对经济指标进行横向、纵向和趋势比较分析,发现异常指标和变化规律。 

2.成本管理能力。成本管理能力注重研究成本性态分析和成本控制。结合企业类型分析成本习性,全面认识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和混合成本;会通过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来计算损益并进行比较,会进行单一品种的本量利分析和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探讨具体应用的方法。 

研究成本控制,按事前、事中和事后成本控制、绝对和相对成本控制、前馈性控制、防护性控制和反馈性控制进行研究。制定标准成本,能运用标准成本系统进行成本控制,并能分析特定类型成本的具体特点,在掌握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基础上进行标准成本法下的账务处理。进行标准成本的控制和质量成本的控制,及时向职能部门汇报执行情况。 

3.预测决策能力。能结合预测分析程序,实施经营预测分析。利用预测分析方法,进行保本点预测、销售预测、利润预测、成本预测与资金预测,具有经营安全性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能力。 

决策分析,分为短期经营决策和长期投资决策,包括生产决策、定价决策、存货决策、投资决策。收集决策分析资料,用短期经营决策方法对新产品的投产决策、亏损产品的处理决策、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定价决策,提出有关决策分析的数据依据。运用货币时间价值,恰当使用长期投资的投资收益率、投资回收期、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等决策评价指标,通过货币时间价值、资金成本、现金流量进行静态和动态投资决策评价指标计算与分析,以此合理解决实际问题。 

4.责任考核能力。具有进行预算、控制和考核方法使用能力。 

全面预算。组织公司的财务预算工作,确定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及流程;围绕弹性预算、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做好预算编制。根据公司权力机构通过的财务预算案,细化分解有关指标,并将预算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工作中心和相关责任人贯彻执行。负责组织公司月度、年度资金收支和利润预算分析报告,定期对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对照,监督预算的贯彻执行,考核评价各责任中心的工作实绩和经营效果。 

构建责任会计的内容,进行业绩评价指标的设计与计量,熟悉内部转移价格的制定方法,把握业绩考核与责任报告之间的关系。通过部门预算差异率、预算制度执行情况正确计算绩效指标。绩效评价的结果是确定职员薪酬、培训需求、晋升等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5.信息化处理能力。管理会计人员要普及网络知识。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家蒙代尔教授说:“由于以信息平等共享为特征的新经济的出现,给那些贫困、偏远、被抛弃在高速经济增长之外的国家带来飞越的机会。”在新经济下,网络系统以低廉成本提供了市场的、经济的、科技的、管理的各类信息。因此,要对管理会计人员进行网络应用普及,积极鼓励和推动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信息,督促企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逐步把管理会计工作开展起来。 

提高会计信息化系统能力。管理会计论文是现代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利用网络和计算机开展管理会计工作,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和手段,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活动提供有用的信息,实现企业管理一体化。数码产品可直接在网上完成传输,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在网上可以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即无纸贸易,提高生产效率。 

研发管理会计软件等途径来提高管理会计信息采集、处理和加工的自动化、集成化程度,以应对快速变化的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对于企业快速反应机制和响应机制的要求,从而为快速的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资金运作解决方案奠定基础。使管理会计人员能够准确及时地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预测决策等信息,满足企业决策者的需要。 

二、管理会计人才能力培养 

1.导师制,以理论内化实践。聘请高校理论专家和企业专家为导师,通过职业实践、课题研究、人才孵化来培养管理会计人才。 

实行导师引导下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机制。总结管理会计理论研究成果,引进、借鉴、消化、吸收西方管理会计研究成果,与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相结合,转化为本土化的实践与理论应用成果或经验,并在区域或行业内推广运用。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会计体系。 

实行导师制,传授管理会计技艺。通过数据的收集,对大量的数据模型进行统计分析,形成可供管理层决策的数据资源。由企业专家进行设计筛选,将管理会计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找出管理会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以适应企业经营机制转变的需要,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行,促进企业自身适应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 

2.项目制,以任务推动培养。项目制下要真正发挥管理会计岗位的职能,既要重视如预算管理、财务数据分析、成本费用管理和财务预测、为管理层提供财务及非财务信息以支持商业决策等传统职能发挥,也要考虑包括投资项目绩效考核与评价、风险管理和参与战略制定等现代职能的发挥。 

以大型公司管理为蓝本,以项目带动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包括:产品/技术成本分析、市场细分/客户盈利能力、产品组合选择、产能计划、建立零备件寿命的周期数据库、设立一个正确的成本目标。在运营上的应用包括:拟定年度计划时以作业制预算制度为基础、间接材料单位成本的分析、维修和维护分析、对间接材料消耗做即时监控、人员编制计划等。通过管理会计信息提供的关键绩效指标组,将绩效转换成财务指标,用以监测改进成果的单位产出成本,或者是产品和客户利润,把数据与指标进行比照。将每个控制点做到极致,这样会提升企业效益。 

3.案例制,以事例借鉴推广。收集、筛选、整理管理会计案例库。从案例的搜集、整理、编写入手,通过对国内外知名企业及其突出经济案例的社会调研,广泛的收集经济生活中各行各业的资料,找出与管理会计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反复分析、不断提炼后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形成多来源、多角度的案例,并确保典型案例的针对性、真实性、实用性。 

篇11

一、充分发挥成本会计的职能作用

现代成本会计职能主要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成本决策是成本会计的重要环节,在成本会计中居于中心地位。它同成本会计其他职能是密切联系的,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决策是成本计划的依据。成本控制是实现成本决策既定目标的保证,成本核算是成本决策预期目标是否实现的最后检验,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是实现成本决策目标的有效手段。企业应把激励贯彻始终,其核心是创造一种适当的激励环境,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成本会计职能作用,共同致力于整体目标的实现。

二、努力提高成本会计的管理水平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了解每个产品或服务的成本,识别哪些是盈利的,哪些对间接费用和最终盈利能力有贡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基于这些成本信息的管理决策和行为将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生存。一个有效的成本系统是支持帮助管理者寻求途径,改善企业经营效率提高竞争力。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现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但是,当前成本会计电算化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成本的核算与控制迫切要求企业利用计算机进行管理,特别是财务信息滞后于物流信息和市场变化信息,再加上数据常常失真,只能进行事后反映,无法进行科学决策、预测和事中控制。决策者难以及时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和内部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迅速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二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采购、营销、人事、财会等子系统互相分割,尚未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个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信息不能共享。目前,武钢整体产销各系统的先后全面上线将可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三是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一般只是财务会计信息,不能充分反映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需求的信息。因此,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人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三、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成本控制必须首先是全过程的控制,不应只是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而应控制的是产品寿命周期成本的全部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当产品寿命周期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才会显着降低。企业在进行成本控制的同时还必须要兼顾产品的不断创新,特别是要保证和提高产品的质量,绝不能片面地为降低成本而忽视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更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眼前利益,采取偷工减料、冒牌代替来降代成本。一个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否取得成功,更重要的是取决于企业领导对成本控制的重视程度,否则,再好的成本控制制度也形同虚设,难以取得应有的效果。

当前,企业成本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淡化,成本管理软化的现象,年底突击进成本的现象频繁发生,导致成本失控,成本水平居高不下,严重制约着企#效益的提高影响企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是企业成本‘丨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的基本问题上造成管理上的认识偏差。如: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少数管理人员的专利,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企业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车间、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生产者,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将成本管理局限于传统的“节约一度电、一张纸”的简单、狭窄的模式之内,而很多企业对人力资源耗费缺乏重视,企业内存在大量冗员,人员配置不合理。忽视对人力资源的培养,因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低,造成人工费用相对过高;成本的控制偏重于事后的反馈,而事前、事中控制不力。没有切实贯穿于从产品设计到产品产出的全过程,没有切实实施企业成本控制工程。缺少科学的、有实际指导意义的成本计划、成本预算。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缺少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不完善,力度不大。只是企业内部考核,没有很好地跟市场联系起来,考核只考核到车间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奖惩措施力度不大,达不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

四、加强成本控制努力降低成本

1.强化成本意识。成本意识是推动成本管理的前提。要做到有效地控制成本,必须首先使企业所有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把成本意识、成本观念贯穿到成本管理的各个领域,让成本意识深人人心。同时,加强对企业人员的培训,让人人都懂得只有用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用最少的支出取得最大的利润,才能实现资本的增值,实现企业增效、个人增收。促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投人产出观念、成本效益观念,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增产节约、增收节支活动中。

2.推行成本责任制度。成本控制牵涉面很广’必须由财务部门在企业各部门的协同下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每一个成本形成环节进行控制,这样就产生了成本责任问题。成本责任的主旨在于将企业的整体成本目标分解为不同层次的子目标分配给各责任中心,责任中心应对其可控成本负责。这样不仅能协调各责任中心的目标与企业总目标的一致性,而且能发挥各责任中心的成本潜力,实现企业总体目标成本。

3.实行成本控制。即企业为实现目标成本与责任成本,应务子系统与分销制造子系统的集成,其管理的起点是业务而不是凭证。ERP系统的财务部分对于账务处理本身的流程和操作习惯考虑较少,而是更加注重于业务对财务的影响和财务对业务的控制。会计子系统一方面从其他子系统获得有助于完成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各环节的基础数据,另一方面通过系统的定义和流程的定义来实现对制造和供应链业务的控制。

篇12

知识经济的兴起使世界产业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型经济,通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会计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成本会计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为了使会计成本更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要清楚的认识目前成本会计的现状,并探究新的适应新环境的成本会计。本文分析了目前成本会计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成本会计现状剖析

1.成本会计工作与市场不相适应

许多企业按照成本习性划分和核算产品成本,通过提高产量,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如此,产量越高,单位产品成本就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也就越高。这样了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地通过提高产量来降低产品成本,造成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以便提高短期利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在于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

2.成本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考核是保证成本控制系统有效运行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成本考核,了解员工工作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然而,由于公司成本控制指标没有落实到个人,致使对员工个人的考核缺乏最直接的依据,就不能建立起对员工个人的成本考核制度,导致公司的成本考核只停留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既缺乏力度,又缺乏广度和深度。

3.没有控制好成本费用

有些企业特别是经营稳定的大型工业企业,所耗的资金与产生的回报之间,能够建立容易把握的函数关系,其成本控制主要采用标准成本系统、目标成本和费用预算管理。在现代企业中,虽然标准成本、目标成本和费用预算等形式仍可利用,但实际由于其控制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从而对成本动因的分析和对成本费用发生规律的掌握更为困难。

二、完善成本会计的措施

1.不断改革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我国的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的制定,是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制定的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既要满足企业成本管理和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又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当然,成本会计法规和制度并非一成不变,应该随着经济发展等作相应改革,既要吸收国际上有关的先进经验,符合国际惯例,又要考虑我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每一个企业应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管理要求,具体制定本企业的成本会计制度、规程和办法,这是企业进行成本会计工作具体而直接的依据。

2.树立现代成本意识,运用成本-效益分析为企业创造更大收益

现代成本意识是指企业管理人员对成本管理和控制有足够的重视,不受成本控制即为成本降低,成本到一定程度即无法再降低”的传统思维定式的束缚,充分认识到企业成本降低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在相关指标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而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而单纯的成本降低确实是有限度的。然而,在各项经济指标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反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因此,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其目的是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3.完善成本会计组织,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

为了适应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完善成本会计的组织,建立和健全成本会计规章制度,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意识和素质。对于成本会计人员来说,除了应具备会计职业道德之外,不仅要懂会计和财务管理,还要懂经营管理,特别是要熟悉生产技术,学会运用价值工程、成本最优化理论和方法;同时还要熟悉并掌握现代成本会计的理论与方法,学会预测、决策和控制,学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

4.重视运用成本会计电算化

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中心的信息管理手段已成为时代成本会计的一种必然发展趋势。企业成本会计工作以电子计算机为手段,大大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业务处理能力,对于及时、准确地进行成本预测、决策和核算,有效地实施成本控制,全面地考核、分析成本,都有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实现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因此,为了推动会计电算化深入发展,必须加快会计电算化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将会计信息系统有机地融入企业整个管理信息系统,通过电算化的应用,为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5.借鉴国外的成本管理经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