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2: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汉语能力测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国家语委主任王登峰在教育部7月26日举行的新闻会上表示,汉语能力测试将率先在上海、江苏、云南、内蒙古试点实施。这个消息一出,人们对它的看法褒贬不一。
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发言人戴家干:
通过汉语测试,复兴母语文化
戴家干认为,近年来,社会上普遍存在“外语热、母语冷”现象,还有汉语欧化、网络语言不规范等语言文化现象。教育部、国家语委等有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亟须在全社会端正语言观念、营造良好的汉语生态环境。
世界各国的研究都表明,母语能力的培养在增强国家和民族认同感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欧美发达国家都对母语能力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设置相应考试。我国自上世纪初以来就有母语教育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本世纪初又明确规定语文课程教育目标应包含“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必须强调,汉语不仅是我们的母语,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活语言,记录汉语的汉字又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
戴家干介绍说,“汉语能力测试”不同于一般的语文知识测查,更强调鉴定参测者的汉语综合应用能力,也就是它在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中的具体表现。这项测试从低到高设为六个等级:一级为入门级,二级为基础级,三级为普及级,四级为通用级,五级为提高级,六级为专业级。考生不受职业、学历、年龄等限制可自由报考。测试基本全部在计算机上实现,整合各种音频、视频媒体资源,考查母语所必需的文化生活情境。除成绩报告单外,还提供带有诊断功能的综合评价报告,使汉语学习者能够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在特定人群、地域中的位置,同时希望这份综合评价报告可为政府部门及其他各类用人机构在人员录用、晋升等过程中提供参考依据,为相关用人机构了解员工的汉语水平提供参照。
前不久,新浪微博发起投票“汉语能力测试10月开考,你赞成吗?”57%的人表示赞成,39%的人则表示反对。大部分支持者认为,测试可以作为工作学习中评级的统一标准,规范我国现在用语参差不齐的现状。反对者则对其是否能唤起对母语的重视表示怀疑,担心会否成为新一种考试经济。
正方意见:
学好母语传承中华文化,锦上添花
网友“ztq900902”:有必要,中华文化快消失了,各类怪音出场令人堪忧。如此的将来社会风气可能斑驳,定个标准大家有什么质疑的呢?
网友“克拉星空”:当然有必要,君不知现在有些人连最浅显的文言都听不懂,长此以往,我中华泱泱五千年文化何以传承?
网友“刘洋”:我觉得很有必要,汉语是中国人的母语,诠释了中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语言底蕴,我们在学外语的同时,还须先努力学好它的基本语法呢,如果对于一个外来语言我们都是那样的认真慎重,那为什么对原本属于我们的语言阻隔门外呢?
网友“阻何佳”:很有必要。现在很多高材生都说不好国语,更不要说普通学历的人。因为不考汉语只考英语,所有人都只为考试学英语,而忽略国语,再这样下去,外国人都比中国人自己的汉语好,中国汉字的精粹都渐渐淡忘了,滥用汉字都已经是普遍现象,应该好好改革了。
反方意见:
母语本存在民间,何必画蛇添足
网友“宇文焱迪”:我个人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和金钱。原因:1. 国人天天在用汉语,生产生活根本离不开汉语,何来“母语冷”?2. “外语热”就是“外语考试热”而已,没看到谁在国内像用汉语一样用外语!
网友“喻旭东”:我们的母语如今沦落到要靠汉语能力测试这种方式来继承与发扬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难道提升自己的母语只能通过考试来实现,就没有别的方式了吗?
网友“珂珂妈咪”:没必要。不要动不动就复兴汉语。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汉语的作用首先是日常交流,然后是工作语言,再是某些文学艺术者的专业语言。对于大众来说,有谁觉得现在的汉语不能满足日常交流呢?
网友“高海宁”:实在没有必要,汉语本是我们的母语,是我们日常沟通和交流所用的语言,除了哑巴,大家都能基本掌握,至于读写水平虽因人而异,但并没有影响到我们的文化传承吧。况且,等级考试衡量测试出来的等级就一定准确吗?中国的考试本身就存在偶然性和不科学性。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3-0012-02
当前,高职大学语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局面。大学语文教学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对实际语言交际的训练,过分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教材杂乱无序,应用的语文教材多是为本科生和普通专科生编写,与高职院校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整体情况脱节。编写体例类似高中语文,选文重复,没有新意,缺乏特色,令学生感到大学语文是高中语文的继续,导致学习兴趣丧失,语言应用水平低下,交流沟通能力严重缺乏。在这种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时被不断压缩、削减或干脆取消,大学语文课程处于被边缘化的地步。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可能的途径。
一 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的基本情况
2001年,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参照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劳动者必须具备八种核心技能,第一位的核心技能就是“交流表达能力”。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影响到他的工作效率,一个机构职工的语言能力水平影响到机构的运转效率。基于此,原劳动社会保障部于2004年推出了“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为汉语拼音缩写)。该测试面向所有从业人员和求职者,主要测试考生在职业场合的阅读、文字表达、语言沟通能力,即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能力,运用汉语获得和传递信息的能力。ZHC包括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两部分,满分为1000分,按成绩从低到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年将举办六次定时测试。获得ZHC相应的等级证书意味着测试者所具有的不同汉语能力。职业汉语能力是从事各种职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
ZHC吸收了学界几十年来关于语言交际能力的科学研究成果,凝聚了我国众多一流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经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教育及测试理念。ZHC主要考查作为职业核心能力的汉语应用能力,这种能力不同于行业通用技能、职业特定技能,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和广泛的迁移性。实践证明,具有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已经成为高素质人才的
重要特征,ZHC等级证书能够证明求职者在相关工作环境下的汉语应用能力,必将有效提高这类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在求职大军中脱颖而出。ZHC是教师、记者、编辑、律师、翻译、公务员、医生、文秘、营销、管理、导游等许多行业的准入门槛性质的测试。获得ZHC高级证书,将极大地拓宽从业选择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拥有潜在发展能力,具体表现为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口齿清楚、文笔流畅、有创新意识等。获得ZHC,可以展现个人的职业汉语能力,证明自己是可以驰骋职场的“千里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全国企事业单位启动了“人才直通车”项目,为获得职业汉语能力证书的学生免费提供就业服务,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ZHC证书已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88个会员国认可,也得到了国际上汉语教学机构包括孔子学院在内的广泛认可。
二 职业汉语进入高职课堂是大势所趋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注重实际应用汉语的能力,同时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与高职教育的宗旨相契合,与高职教育中的大学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相契合。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培养数量上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主体。这些应用型的人才,将一批批地进入职场。因此,职业汉语能力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为数众多的未来从业者的职业素质。可以预见,随着职业汉语能力的逐渐提高,在健康的职场文化的影响下,职场从业者的人格也会不断完善。具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文情怀的职场从业者,将会成为科学文明的职场文化的建设者,他们会在职场活动中,以职业汉语运用的和谐,求得社会职场环境的和谐。
大学语文定位应该是站在素质养成的基础上锤炼学生的汉语能力,即语文素养与语言技能的培养。传统的大学语文无力承担这双重重任,毕竟高职教育的开设年限只有短短的三年甚至两年,它无法像本科院校那样从容地养成学生的素质和训练学生的能力。而且高职教育坚持理论“必需”、“够用”原则,确实不需要深入的渗透。在这种情况下,既能照顾学生的职业素质养成,又能强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增强学生就业实力的职业汉语进入高职课堂,将是大势所趋。高校大学语文教学如能引进或借鉴ZHC测试,就能使我们的母语教育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标准,学校教学可以更符合社会需求,缩短学校学习与社会就业的距离,显著提升求职者的就业竞争力,培养真正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
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积极倡导下,一些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ZHC的作用与意义,将培养学生汉语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办学理念之一,一些学校还将获得ZHC高级证书作为优秀毕业生的条件之一。目前,包括上海托普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在内的多所高职院校都定期组织学生参加ZHC测试,并开设职业汉语相关课程。在一些重点大学中,如湖南大学,也已经连续几年组织学生参加ZHC考试。在社会需求、就业压力和寻求自我突破的三重刺激之下,可以预计,各地高校即将进入大规模开展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的高峰期。作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更应抢占制高点,尽早开始大规模启动。
三 职业汉语能力测试与高职大学语文实现有效对接的策略
要做到ZHC与高职大学语文有效对接,可以考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明确课程定位。ZHC的定位为测试应试者的汉语应用能力,而高职大学语文的定位则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因此,ZHC要想承担高职大学语文的重任就必须转换定位,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或培养与测试相结合。
调整教学内容。ZHC测试中将语言交际能力归纳为:在一定语言环境中理解字、词的含义并掌握字、词的用法;从声音和文字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主要信息;把握和概括语言材料的主要内容;跨越障碍,根据上下文推断语言材料中省略的一些非关键性内容;领会语言材料中所表达的态度、情感、语气、情绪;根据语言材料做出合理的推断;以口语和书面方式正确、清晰、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毫无疑问,这些能力是职业活动中需要的,而且是必需的,如何将这些能力要求转换成教学内容,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内容体系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构建新的大学语文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公共课理念,将大学语文课程的专业性和公共性相结合,对原有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职业汉语顺利对接,使学生在不多的课时学习过程中掌握过硬的语言应用能力,获得资格证书,提高就业竞争力。将大学语文的授课时间分为两个学期,安排一个学期学习传统的大学语文教材,重在引导学生熟悉经典,浸染人文。另一个学期则应加强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训练,减少知识传授的比重,增加应用写作、沟通口才等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训练其在职业环境中的表达能力与交流能力。
摸索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的学生素质决定了其教学方法。如果仍以传统的听、说、读、写为教学单元,以传统的讲、练结合为模式或是强调渗透影响,可以想见职业汉语的路程将会走得非常艰难。职业汉语的出现为高职大学语文的发展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但任务艰巨。必须进行语文能力评价体系改革,改变现有单一的纸笔考试,增加口试环节,这样可以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如要求学生在限定时间内依据给定题目进行演讲,也可以考查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如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模拟职场谈判。同时,可将ZHC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结业考试之一,或者允许学生用ZHC相应等级证书冲抵课程的部分学分,提高学生学习和报考ZHC的积极性。在条件成熟时,将大学语文与职业汉语合二为一,实现有效对接。
开设职业汉语课程。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规定不同的合格等级,逐步引导学生提高学习汉语的热情。文秘、外语、营销、导游、酒店、商务等专业作必修课安排,要求学生达到中级水平;其他专业则为选修课,要求达到初级以上水平。
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Practical English Test for Colleges),简称PRETCO。其目的是考核考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使用英语处理有关一般业务和涉外交际的基本能力。考试方式为笔试,其中翻译部分占总分的20%,考试时间却只有25分钟。翻译这种题型对于词汇量、语法和句法的要求较高,在平时,多数高职学生就很难做好。在PRETCO考试中,这部分的得分率也往往偏低。根据近4年我院大一学生考试成绩数据分析,在该题型中,平均分最高的是2012年6月的考试,为9.33分,还没达到该题型总分的一半。因此,高职生英语翻译能力的提高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这部分的得分呢?我认为,最重要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高职生翻译能力的培养。在我看来,应当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
一、提高学习兴趣,通过英美社会文化等材料,通过影音、文本等方式训练学生的翻译能力
高职学生大多数英语底子薄,学习兴趣并不大。根据近期对大一新生做过的一个调查问卷,其中对于英语这门课程,喜欢的只有29.80%。而厌恶的占4.40%。如果教师不采取任何措施,本来就对英语学习存在消极情感因素的高职生,在遇到紧接而来的词汇、语法学习,就更加无法投入精力,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可见,学习兴趣会对学习效果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兴趣的提高,对于学习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经过正确的引导,从而提高高职生对于英语学科的兴趣。而学生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得到提高:
1. 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学习任务。
根据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思想,教学必须要考虑受教育者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他们的前面。因此,教师每次课都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学生通过资料或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解决的学习任务。通过不断的获得成果以及肯定,学生的自信心会逐渐增强。与此同时,对于英语这门课程的学习也就会逐步提高。
2. 把教学内容和学生该兴趣的话题联系起来,通过讨论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今,传统的讲授法已经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了。因此一定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法,而讨论法是实际操作性强又最有效果的一种。在学习课文之前,就相关话题展开讨论,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学习内容背景的了解,也能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好奇和兴趣。
3.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在平常的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补充丰富的背景常识,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要经常为学生播放一些英美社会文化、旅行、影视、时尚等的影音、文本资料。这样一方面能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渴求。另一方面,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感,增加词汇量。
二、增加词汇量,注重积累
严复提出翻译应当遵循“信达雅”三原则。而最基本的原则则是“信”,即翻译的内容应当忠实于原文。而A级考试考察的是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忠于原文是最根本的原则。这也就决定了学生要准确把握翻译题中关键单词和词组的含义。而A级考试着重考察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平时的教学中应当为学生补充一些社会常用的专业术语和短语。
例如,As silk blouses are in great demand, we do not usually grant any discount unless you place an order for more than 1,000 pieces.(2011.6真题)
A.丝绸服装生产量大,即使你们的订购量不足1000件,我们也会适当给予折扣。
B.由于女式丝绸衬衣供不应求,我们一般不给折扣,除非你预付1000件的定金。
C.市场上丝绸服装很多,虽然你们订购量超过了1000件,我们也不给任何折扣。
D.由于女式丝绸衬衣需求量很大,我们通常不给折扣,除非订购量超过1000件。
本题就是关于商贸类的应用性文字。通过in great demand和place an order为关键词组。根据这两个词组的含义,前者意为“需求量大”,后者是“下订单、订购”之意。由此可以选择出正确答案为D选项。
词汇的积累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词汇分类法
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向学生传授如外贸、法律、产品说明、银行等的社会常见领域相关的一些短语和专业术语。尤其要着重积累商贸经济类的词汇。
2. 阅读法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料,通过语境来记忆词汇。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如外贸文件、法律文件、产品说明书等的文字材料作为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大量的学习实践,加深对常见应用性文字的理解和积累。
三、掌握对长句、难句的处理技巧
英翻翻译部分考察的重点是长句、难句的翻译。这也是让很多学生最此题型无法入手的难点。这种类型的句子主要有这样的特点:通常为复杂句子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从属结构,导致句子看起来结构复杂,学生没有耐心弄懂其意思。
A级考试翻译部分的特点也就决定了我们英语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训练学生掌握对长句、难句的处理技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当特别留意一些课文里的长句和难句,提醒学生注意句中关键词和新词的理解,引导学生对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必要时给予详细的解释,以帮助学生彻底理解。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这些长句和难句进行翻译,然后对学生所犯的典型错误进行修整和对比讲评,同时向他们传授相应的翻译技巧。例如准确地选词造句、词类转译、词序调整、增译减译、省略重复、意译等。再辅以相应的练习,加以概括总结,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这些翻译技巧。
在教学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让学生掌握处理长句、难句的技巧:
1.要使学生能够迅速找出句子主干,准确分析句子结构。
例如:“…We, therefore, look forward to receiving from you a detailed report on the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 so that we may help in pushing your sales up to the former level as soon as possible.” (2012.6真题)
本题的解题思路应该从确定主句出发。So that很明显是用来引导状语从句的,那么解题先把主句主干,即主谓宾确定。主语为we, 谓语为look forward to, 宾语的核心词组是receiving a report。那么主干翻译为“我们期待收到一份报告。”接下来,把主语的其他修饰成分逐一添加上去。注意:detailed和on the situation and suggestions都是修饰宾语“报告”的。那么主句翻译为“因此,我们期待收到一份你们对有关情况分析和相关建议的详尽报告”。最后把状语从句也按同样的方法翻译出来。“以便我们能够帮助你们尽快把销售量提高到原有水平。”这样这句长句就准确的翻译出来了。
通过例题可知,教师应在教学中经常训练学生对于长句的处理。教会学生先确定句子主干,即找出主谓宾,再把修饰成分添加到句中的适当位置。
2.使学生能够判断出主从句的逻辑关系,能准确判断应使用的连词。
例如:To get you familiar with the new products we deal in, we are sending you, by airmail, a full set of pamphlets for your reference (2011.6真题)
A.如果你们想了解我们生产的新产品,我们会快递整套产品目录供你们选择。
B.由于你们想订购我们生产的新产品,现航空邮寄一套产品说明资料供参考。
C.为了让你们熟悉我们经营的新产品,现航空邮寄全套产品说明资料供参考。
D.在你们订购我们的新产品之前,我们将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去产品说明。
本题的不定式为句子目的状语,应翻译为“为了”而A“如果”表条件,B“由于”表原因,D“在…之前”表时间,都不符合不定式的含义。所以很迅速可做出正选答案为C选项。
可见,教师应当让学生熟练掌握常用连词的含义和用法。比如表示表示原因的有because, as, since, for。表示结果的是so, so that, so…that, such…that.表示目的的有so that, in order that。表示让步含义,翻译为“即使”的有though, although, even if。
3.应当让学生了解中英文语言逻辑上主要的不同之处。尤其体现在语序上。例如,中文会先说时间地点等状语,而英文中正好相反,尤其是比较长的状语一般都放在句末。又如,英文的句子重心在后,不会出现“头重脚轻”的句型结构,而中文却并非如此。
例如,“…it is important that you let us know as soon as possible.…”(2010.12真题)
这句话的结构很简单,主语是it,谓语是is,表语是important。That引导的是主语从句。但翻译的时候却不能一字一字的直译。而是应当考虑到中英文逻辑的不同,而正确把握出that从句才是句子的真实主语。从而翻译为 “…尽快告诉我们很重要。”
所以,在英文教学中,教师还应当要求学生同时提高中文造诣,了解中英文两种语言逻辑上的不同点。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总之,翻译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集中体现。每一位英语教师都应该重视英汉翻译的教学,并把翻译的各种技巧传授给学生。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英汉翻译能力,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可以为提前为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够利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获取专业所需信息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修订版中译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引言
随着20世纪末高校扩招政策的推行,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受众范围方面有了较大发展,但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升却受到了空前的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教育部明确指出当前的高校教育应当牢固确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树立科学的高等教育发展观,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换而言之,高等教育重心应当尽快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这在辐射面极广的高校汉语教学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在高校语文教育中,汉语教学担当者不可或缺的责任,它不仅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文明的媒介载体,而且是陶冶道德情操和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增强人们社会沟通能力和培养人们自主创新、独立分析能力的主要手段。汉语教学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重大价值与功能无疑对高校汉语言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遗憾的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不管是在人文性教育方面,还是在工具性教育方面,都遇到了很大困扰,从而制约了高校汉语言教学的健康发展,根本无法满足迅速发展的社会需求。
一、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教学能力是指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所需要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对于高校汉语言教师来说,他们除了从事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承担着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其他任务,因此其教学能力应当包括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等。[1]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的教学能力已经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得到了巩固和提高,不仅推动了汉语文化的传承发展,而且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新形势的发展,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容乐观,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学设计能力不足
教学设计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不仅包括了解教学对象、确定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而且包括确立教学思想、选择教学方法、明确教学流程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教师才能在备课环节做到游刃有余,但是相当一部分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方面有意或无意间简化了程序,只会根据参考用书撰写教案和制作一些PPT课件。撰写教案和制作PPT固然重要,但只是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设计的一小部分,这也说明了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不足。在教学实践中,很多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未见到学生之前就早早确定了教学材料和教学目标,这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不负责任行为。实际上,教师应当充分研究教学对象,在明白其语言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期望等情况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进而选取对应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然后才是撰写教案和制作PPT的环节。如果没有对教学对象认真研究,其他的教学设计都是教师一厢情愿式的“空中楼阁”,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高校汉语言教师按照某一教材的参考内容进行“想象式”教学设计,很少或甚至没有对课外资源和隐性课程进行整合开发。
(二)教学活动能力不强
教学活动包括教师对整个课堂活动的组织和调控,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是体现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我国为数众多的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活动方面普遍较差,特别是在师生比严重失衡的现阶段体现得格外明显。首先,高校汉语言教师不善于课堂导学。一般来说,开展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导学是一个必要环节,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迅速抓住课堂教学的“主题”,但是多数教师往往忽视导学的重要性,课堂一开始就直接进入知识讲解,根本没有给学生缓冲过渡的空间,致使学生经常以被动情绪在“云里雾里”结束学习,效果自然不佳。其次,高校汉语言教师的讲授能力不足。课程讲授是高校汉语言教学的核心之一,但在这关键环节,很多教师总是力不从心,不仅难以融入丰富的情感,让课堂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毫无生机,而且讲授内容经常缺乏严密的逻辑性,不能深入浅出地进行文本分析和循循善诱。另外,高校汉语言教师的板书能力有待提高,抒写出体现民族文化的汉字是一种责任,但是现在很多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汉字板书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方面,很多教师,尤其是广大青年汉语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电脑等设备,整堂课连一个汉字都不写,这样就无法通过汉字抒写展现汉语文化的多彩魅力;另一方面,其他教师虽然有板书,但是规范性方面亟需改善,不仅达不到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的要求,而且也达不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要求。
(三)教学创新能力欠缺
创新能力是社会发展对高校汉语言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既包括思想理念的创新,也包括方法和内容的创新,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汉语言教师的创新意识不是很突出,在很多方面都停留在“安于现状”的阶段。首先,他们不能及时汲取当下流行的教学理念,依然在沿袭中学使用多年的教学思想,一味给学生灌输知识,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其次,他们不善于创新教学内容。虽然大学语文教材会定期更新,但是其内容毕竟是面向大众的,针对性和时代性肯定不够,但是诸多汉语言教师只是按照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活动,而不会及时把社会当下的鲜活素材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另外,他们不善于创新优化教学过程,不仅不能有效优化教学要素、教学结构、教学环节,而且不能根据具体情境的变化及时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比如很多教师已经习惯了PPT上课,一旦遇到机器故障或停电等意外情况,他们则顿时不知所措。
(四)教学研究能力薄弱
除了搞好具体的课堂教学活动之外,高校汉语言教师应当在教学研究方面有所建树,但是限于教学任务过重等客观因素以及自身观念等主观因素,不少高校汉语言教师只是满足于课堂教学的任务,很少对教学背后的深层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也就经常造成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学内容不成体系、教学方法不当等问题。另外,很少教师主持或参与课程改革方面的科研项目,也很少有人发表过新课程改革方面的学术论文与教改论文,对新课程改革的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评价、教材调整、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等更是缺乏应有的了解与研究。[2]
二、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对策
虽然高校汉语言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但是只要我们能够看到问题的根源,转变意识,从上至下、从内至外采取相关对策,就可以有效提升其教学能力。
首先,通过鼓励政策引导高校汉语言教师树立能力持续提升的信念。当前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不高而且呈现下滑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强劲的动力支持,因此学校和二级单位要采取一系列鼓励政策来引导教师积极提升教学能力,比如在关乎教师切身利益的评先表优、职称评审等方面突出对教学能力的考查,也可以采取一些富有激励性的教学能力大赛来督促广大教师参与到教学提升活动中。在切实可行激励措施的引导下,教师肯定会踊跃参与,进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进而激发教师养成提升教学能力的意识。
其次,通过构建培训机制为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平台。长久以来,我国高校汉语言教师都奔波于逐年有增无减的课堂教学中,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培训提高,而且也没有对应的培训机会,当然也没有相关政策鼓励教师外出培训。考虑到培训工作的常态化发展,我们应当主要采取校本培训,即由学校统一组织培训,采取岗前培训和在职提高培训相结合的形式,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在保障课堂教学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惠及更多教师。[3]从内容上看,既要让广大教师了解最新的教学理论,而且要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其明白其可操作性,进而把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为了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培训组织机构,为教师培训提供科学规范的计划和指导。
第三,构建立体化的评价机制督促高校汉语言教师进行教学能力提高。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单单依靠奖励和培训还是不够的,必须采用一些压力性措施。首先,学校要成立教师教学能力评价机制,不仅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进行督导管理,还要对其参加培训的效果进行定期核查。其次,二级单位也要组建教师教学能力评价团队,通过观摩课和集中研讨的形式对相关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价指导,特别是要组织一些富有教学经验和高超教学能力的教师为其他教师进行示范性教学,从而引领教师教学能力的整体提高。另外,积极推行学生参与的“优胜劣汰”机制,即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中,同时让学生自由选择主讲教师。对教学能力得不到学生认可的教师,部门可以与其进行沟通,使其改进教学策略,或者使其转岗,这样就会大大提升教师钻研教学业务的积极性。
最后,高校汉语言教师自身要转变观念,树立提升教学能力的主动意识。不管是激励政策,还是培训机制,抑或是评价制度,这些都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外在因素,而要实现高校汉语言教师教学能力的恒久提高,教师自身必须树立提高教学能力的意识,把提升教学能力当作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参加学校和部门组织的培训之外,还要竭尽所能地通过阅读专业书籍、参加观摩课、参加学术研讨等活动来提升业务素质,特别是要重视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把自己打造成为一个全能型的高校汉语言教师。语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2.025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Phonetic Competence for TCSL
FENG Haid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24)
Abstract Based on 80 students studying TCSL i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as the object, this paper gives a study of strategies an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s for improving students' phonetic competence. And i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achers, trainers and policymakers of TCSL.
Key words TCSL; phonetic competence; strategies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是教学的起点,也是教学的基础。周奕(2014)认为“一个汉语教师的语音能力和语音教学能力应该包括辨音、发音、识读音、记音、示音、纠音、正音的能力。”①我们认为其中辨音、发音、识读音、记音属于语音能力,而示音、纠音、正音属于语音教学能力。语音能力是语音教学能力的基础,是开展语音教学的必要前提。
1 受试者基本情况
本实验的受试者是西南林业大学国际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3级和2014级的80名学生。该专业学生具有女生多、母语为汉语者多,且多处于西南官话区的特点。经过进一步调查,14名少数民族学生中,仅有1名能使用本民族交际,其他的均不能进行口语表达,仅能简单听懂,日常交际语为汉语方言。受试者基本情况详见表1。
2 受试者语音能力测试及培养策略
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课堂上,我们开展了针对辨音、发音、识读音和记音四项语音能力的测试。我们从《汉语普通话语音图解课本》②中挑选了90个词语及30个句子。其中30个词语和10个句子使用COOLEDIT软件将其MP3格式的录音编辑成辨音和发音能力测试的录音材料;30个词语和10个句子以汉语拼音形式记录,作为识读音能力测试的材料;剩余的30个词语和10个句子以汉字形式记录,作为记音能力测试的材料。根据大部分受试者母语是西南官话的特点,语音材料重点考察的语音项目包含:①声母:平舌音和翘舌音、鼻音n和边音l、送气音与不送气音、唇齿音f和舌根音h;②韵母:前鼻韵和后鼻韵、齐齿呼和撮口呼;③音节:轻声、儿化以及声调。
2.1 辨音、发音能力的测试
关于辨音和发音能力的测试,主要采用听后复述的形式。我们播放编辑好的录音材料,男声、女声各一遍,要求受试者重复听到的词语或句子,并分析听到的词语或句子中的音节结构,说出声母、韵母和声调。该项测试中,90%的受试者能准确重复听到的语音材料,分析音节结构,并能清楚辨别我们重点考核的语音项目。我们认为,该项测试结果较为理想的原因是:除了“对外汉语语音”课程外,对受试者发音和辨音能力培养的课程还有“普通话”、“现代汉语”、“英语语音”,这些课程都训练和提高了受试者的辨音和发音能力。
2.2 识读音能力的测试
识读音能力的测试,主要采取认读汉语拼音的方式。测试中,部分受试者对自己发音有欠缺的项目显得没有自信,不敢开口或发音模糊,如:当受试者发音模糊,教师要求再次识读时,部分受试者直接拒绝再次识读。另有两名受试者在鼻音n和边音l一项的测试中,申请不参与该项测试。我们认为,受试者在识读音测试中,因为测试材料为汉语拼音,部分受试者对自己发音有欠缺的项目就产生了更大的畏惧心理。而在发音测试中,因为测试材料是录音形式,标准语音的输入能让受试者降低心理畏惧程度,对自身发音不足的项目也勇于开口,准确率也较高。
2.3 记音能力的测试
我们要求受试者根据《汉语拼音方案》,使用汉语拼音为记音能力测试材料中的30个词语和10个句子注音,以考察受试者的记音能力。测试结果详见表2。
表2 汉语普通话语音听音、辨音、记音能力测试结果表
从正确率来看,受试者的记音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语音项目的偏误和受试者的籍贯有一定的关系,如平翘舌音一项,河南籍受试者产生偏误的概率较高。鼻音n和辨音l,四川籍受试者产生偏误的概率较高。前鼻韵和后鼻韵,云南籍受试者产生偏误的概率较高。齐齿呼和撮口呼,云南籍(曲靖地区)受试者产生偏误的概率较高。另外,也发现了一些我们以前没注意到的语音偏误类型,有4名受试者无法分辨二声和三声,在记音时二声和三声完全混淆,有1名受试者完全不知道声调,不会标调。
但在进一步整理受试者的记音材料时,我们发现受试者的实际记音能力与上表中的数据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最突出的是前鼻韵和后鼻韵一项,虽然该项的正确率达到66.72%,但进一步分析受试者的记音材料时,发现部分学生为了保证一定的准确率,采取了回避措施:在无法区分前、后鼻韵的情况下,将所有鼻韵母统一记为前鼻韵或后鼻韵。采用该种方式记音,保证了部分准确率,但也表明这部分受试者该项的语音能力存在较大问题。
辨音能力是语音能力的基础,能正确辨音就应该能正确记音,为什么受试者辨音和记音能力测试的结果相差较大呢?
经过分析,原因是:首先,两次测试使用材料形式不同。辨音测试使用的是录音材料,而记音能力测试使用的是汉字文本材料。从语音形式的表现上来看,录音材料较汉字文本材料更加清晰、准确、直观。大部分受试者因受方言影响,普通话语音能力存在欠缺和不足。所以在处理录音材料时,可以直观感受到标准发音的语音形式,但在处理汉字文本材料时,只能依赖自身的语音系统做出辨别与记录,导致准确率下降。其次,受试者在记音测试中被要求严格按照《汉语拼音方案》规定来记音,但大部分受试者对《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关规定并不了解和掌握,导致记音符号不符合标准。如:儿化和轻声记音测试的准确率都较低,并不是因为受试者无法辨别出儿化和轻声,而是不会使用规范的记音符号。“花儿”记音为“hu r”或“hu r”或“hu er”、“馒头”记音为“mn tu”或“mntu”。对《汉语拼音方案》中的隔音符号、改写规则、省略规则、标调规定等更不了解,如“西安”记音为“X n”或“x n”,隔音符号的使用人数为零。“下雪”记音为“xix 薄S械氖苁哉咴i上标调时,没有省略i上的点。部分受试者记音时声调位置完全错误。教师在观察受试者记音时,还发现部分受试者在书写二声声调符号“/”时从右上往左下方向书写,而书写四声声调符号“\”时,从右下往左上方向书写。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虽然“普通话”、“现代汉语”课程都涉及《汉语拼音方案》,但《汉语拼音方案》并没有引起受试者的重视。
2.4 受试者语音能力培养策略
根据语音能力测试的结果,我们认为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课堂上,还应该加强对受试者语音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记音能力的培养,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措施:第一,加强了普通话语音理论知识的讲解,加强发音方法的指导。首先,系统介绍了汉语普通话的音节系统、语流音变、语调。其次,对发音有欠缺的群体和语音项目进行了针对性地分析与指导,并结合受试者自身的发音问题,对外国留学生在学习普通话中的重难点进行了偏误分析。第二,完整系统地介绍了《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关规定,提高受试者的记音能力。结合记音测试的材料,对《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各项规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规范记音符号的使用。第三,语音能力测试常规化。结合语音教学中的重难点,每堂课上都开展朗诵、听录音记音、看汉字写拼音等专项训练,使受试者的语音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3 结语
通过以我校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8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从辨音、发音、识读音、记音四个方面,对该专业学生的语音能力培养进行的探索。我们认为,对外汉语语音教学课程的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结合相关课程的教学,尤其针对《汉语拼音方案》进行系统完整的介绍,同时将朗读和语音测试常规化,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随堂辨音、发音、识读音和记音小测试,对测试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纠正。希望我们的探索能供汉语国际教师、汉语国际教育决策者及师资培养者提供参考。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2013年西南林业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56-02
按照国家教育部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在大学生中开展母语能力调查和扩大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项目,已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受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中心委托,在2013年6月份,我们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选取了: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银川能源学院、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五所高等院校进行了“全国大学生母语能力调查问卷”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认证考试”的调查测试活动,共有1057名在校大学生参与了本次调查测试。涵盖了全国28个生源地省份:山东、四川、江苏、江西、宁夏、山西、内蒙古、重庆、新疆、湖南、湖北、甘肃、、广西、青海、浙江、云南、河南、贵州、福建、吉林、广东、安徽、陕西、辽宁、黑龙江、海南、河北。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真实性和代表性。
一、宁夏在校大学生母语能力现状的调查测试概况
这次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母语能力调查测试活动,参与调查者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24岁;男性学生332人,女性学生725人。涵盖法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连锁经营、酒店管理、物流管理、工商管理、房地产管理与经营、英语、电子商务、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机电一体化、文秘、工业分析与检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煤化工、工商管理、会计学、汉语言文学20个专业。
在这次参与调查测试的1057名在校大学生中,有80名学生做了进一步ZHC测试,在这80名学生中,男性学生31人,女性学生49人;本科53人,专科27人;理科22人,文科58人。这80名学生的ZHC测试结果如下:获得初级认证19人,获得中级认证58人,获得高级认证3人;职业级认证44人,专业级认证36人;折合百分的最低分为47.20分,最高分为89.30分,平均成绩为67.34分,其结构如下图表所示:
二、宁夏在校大学生母语能力现状调查测试结果反映出的问题
从总体的实际调查和测试的情况来看,在校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基础不容乐观,相关课程开设和投入学习与阅读的时间普遍较少。随着各院校课程的开设繁杂化和计算机操作应用的普及化,在校大学生的母语能力普遍下降,亟待提高。
1.从在校大学生高考入学的语文成绩来看,折合百分后最低分只有46.67分,最高分也只有73.33分,平均成绩为56.88分。其中作文成绩最低只有20.10分,最高分也只有33.33分,平均成绩为29.56分。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的母语能力基础普遍较差,其分类比较如下图表所示:
2.相关课程开设较少,部分高等院校甚至取消了“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等人文类课程的开设。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投入母语学习和阅读的时间普遍较少,但投入外语学习和阅读的时间较长,其中有7.85%的在校大学生根本就不学习母语类课程,也很少阅读母语类读物。在我们所调查测试的这1057名在校大学生中,平均每天花在阅读中文书籍资料上的时间不足0.13小时,而平均每天花在学习外语和阅读外文资料上的时间却达到0.81小时。
3.在校大学生在获取中文知识信息和学习母语能力应用的方式上发生了很多变化,在思想观念上也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从而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和思考的现象和问题:
3.1通过互联网和报刊书籍上获取中文知识信息的比例为86.82%;
3.2在校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中文知识信息载体依次为:文学名著、新闻、网络作品、微博和手机文学,这一比例占到了73.81%;
3.3动笔写字的大学生越来越少,“提笔忘字”的尴尬场面在大学生之中屡见不鲜,只有12.39%的大学生能够经常执笔写作,而使用电脑打字和拼音输字的大学生所占比例却越来越高;
3.4有77.85%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大学阶段汉语口语表达能力和汉语应用能力有机会得到比较正式的锻炼,是真正提高的关键阶段,而自己的汉语写作基础却是在中学阶段打下的;
3.5有48.71%的在校大学生不太注意自己文章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对复制和抄袭别人的范文或文章感觉无所谓,特别在这个网络全球化的时代,在校大学生普遍认为下载复制网上的资源是很正常的事情;
3.6对网络流行语、新造字和模仿体,有75.89%的在校大学生都感觉很有趣、很新鲜,但是这种新兴的文化形式需要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3.7有63.02%的在校大学生同意专家提出的观点:外语过渡教育大量占据了汉语教学和阅读的时间,特别是低龄化外语学习的问题、社会对外语的硬性要求等问题;
3.8在这次所调查测试1057名在校大学生中,有58.83%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的汉语水平和母语能力不太满意,有77.84%的在校大学生希望在大学阶段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和母语能力,而有82.1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和母语能力,对增强自己末来的发展竞争力,对自己将来的就业和事业,以及承担实际工作和提高自身素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3.9有81.48%的在校大学生认为:造成自己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很多时候需要书面表达的机会减少了,时间和精力大都用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计算机网络和手机短信交流比较普遍,加之国家和学校对汉语水平和应用能力没有硬性的要求,导致自己不重视,经常提笔忘字,从而加速了自己母语能力的下降。而在现实生活中,汉语水平和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公务员、教师、律师、记者、编辑、医生、管理、导游、金融、国内外企业和少数民族地区工作者,以及来华外国人员,这些岗位对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的要求却越来越高;
4.10有80.11%的在校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字、词、句、语法、逻辑思维和语言应用能力上亟待提高,在大学阶段应丰富“大学语文”和“应用文写作”等人文社科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加学术讨论和指导、鼓励论文写作,让在校大学生有更多在公众场合发言和演讲的机会,鼓励在校大学生多参加辩论赛和各类竞赛活动,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
4.11有85.9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各专业在大学阶段都应该开设与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只是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适当调整其侧重点和比例而已,并且应着重提高大学生在职业活动中实际应用母语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捕捉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再学习能力。而部分高等院校已经取消了与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在这次调查测试的1057名在校大学生中,就有43.97%的在校大学生在问卷中回答:自己没有上过或其所在院校就根本没有开设“大学语文”或其它与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相关的课程。
三、结语
通过这次“全国大学生母语能力调查问卷”和“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ZHC)认证考试”的调查测试活动,让我们认识到了在校大学生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的现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的不断下降,这种情况是非常令人忧虑的。这次在宁夏的调查测试活动,是全国调查测试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旨在唤起人们要逐步重视汉语,改变过去的“外语热,母语冷”和“汉语危机,能力下降”的现象。随着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栏目、中央电视台《汉字听写大赛》栏目、《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栏目、《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栏目、《学汉语》等电视栏目的热播,已经引起了国内外观众的广泛关注,相信在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不断呼吁下,人们会越来越高度重视母语的作用,本质性的改变在校大学生母语能力不断下降的现状,从而切实提升全民族乃至全球学习和使用汉语人群的汉语水平和母语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商报记者 江丽 邓琳. 大学生母语能力衰减影响就业[N]. 北京商报,2008-11-04B01.
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2-0134-03
一、日语能力测试与日语专业考试
目前国内较高的日语能力测试主要是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日语能力测试N1是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测定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水平最高级别的考试。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中国国内测定日语水平最高级别的考试。
1.日语能力测试N1
日语能力测试是由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及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于1984年建立的一套较为完整的考试评价体系。并于同年开始在有关国家和地区实施。到2013年,世界上共有64个国家、地区和日本的44个都道府县举办此项考试。
考试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共四个级别,2010年起,由原来的四个等级改为N1、N2、N3、N4、N5五个等级,本研究参照的是《日语能力测试出题基准(改订版)》。日语能力测试N1要求掌握较高级语法(3000左右)、词汇(10000左右),除掌握社会生活中必须日语外,还需具备在日本大学进行科学研究的综合日语能力。每个级别的考试又分为语言知识、阅读和听力三部分。所有试题均为选择题。各级得分总分为180分:N1-N3各科为60分,N4-N5分别为120分和60分。日语能力测试是日本在全世界范围内测定日语学习者日语学习水平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2.日语专业八级考试
在2002年以前我面向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国家级日语水平统一考试。都是以日语能力测试的形式代行的。近年来国家教育部结合我国日语教育的现状及时调整了日语教育的方针,制定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大纲》明确规定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的教学任务和目的,强调了“听、说、读、写、译”五大要素的均衡发展以及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社会文化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所以从2002年开始,每年6月举行日语专业四级考试,2003年3月开始每年举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共设定200分的试题,客观试题120分,占60%,主观试题80分,占40%。在综合试题当中包括文字词汇、语法、阅读理解、日本古典文学等,是对学生综合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的检验。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规定,考试范围包括文字词汇5500个,另外惯用语230个,谚语330个。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是中国国内测定日语水平的最高级别的考试。
3.考试目的与测试对象
日语能力测试Nl。其考试对象主要是日本国内和海外母语为非日语的日语学习者。近年来,日语能力测试的报考人员涉及多方面。报考目的除了测试日语能力之外,还运用于企业就职、加薪、晋升和资格认定等方面。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目的是检查《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教学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大纲所规定的八级水平所要达到的综合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以促进大纲的贯彻执行,并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对象主要为中国国内高校日语专业的日语在校学习者。
通过以上日语能力测试。与日语专业的考试目的和考试对象的对比能够发现。日语能力测试N1侧重于制定一个世界范围内承认的日语能力标准。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则侧重于检查中国国内学生是否达到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也就是检查学生的日语学习效果。由于考试的目的不同从而考试对象也产生了很大的区别。日语能力测试N1考查的对象是日本国内以及海外不以日语为母语的日语学习者,即以各种目的学习日语。并希望通过日语能力测试认可自己的日语水平的日语学习者。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考查的则是国内以日语为专业的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水平。
二、文字词汇部分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中文字词汇部分所占比重较大,占据了较重要的地位,下面笔者将从文字词汇部分的考试范围、考试形式和内容、出题方式等几方面对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进行比较研究,用以找到其异同点。
1.考试范围的比较研究
通过表1的比较可以看出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的考试范围有相当大的区别。文字词汇部分当中,日语能力测试Nl较强调汉字的掌握数量。需要达到3000字左右,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汉字量仅需1600字左右。由此可见。日语能力测试N1当中文字词汇方面的测试占据比重相当大,对处于汉语圈文化中心的广大中国考生有偏易之嫌,不利于衡量我国日语学习者的真实日语学习水平。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范围更适应汉语圈学习者的情况。削弱汉字的比重,加强常用语、惯用语以及谚语的考察,能够更为全面准确地衡量我国大学生日语的学习状况和水平.能够较为如实地反映我国高校日语教学的教学效果。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不仅在出题范围上有着显著的区别,在考试内容上也有着明显的不同。
2.考试形式和内容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目的与考试对象均有显著的区别。并且在出题范围上也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因此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具有明显的差异。下面分别就日语能力测试N1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考试形式和内容作出比较,通过图表的形式进行列举。
在改革后的日语能力测试N1的语言知识考试部分.第一题为选择日语汉字读音,共6题;第二题为文脉规则,考查词义或写法相近的词的用法区别,共7题:第三题为替换词语,即考查近义词的替换,共6题;总分为19分,占到语言知识部分总分的32%。
从最新出版的《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大纲》(修订版)来看,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文字部分总共10题,共10分。
该部分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类:
A.音读词的汉字语法
B.读法较为特殊的音读词的汉字写法
c.音读词语的读法
D.训读词语的读法
E.[重箱i](前音后训)或[溻桶i](前训后音)词的读法
F.训读词的汉字写法
G.四字俗语的汉字写法
H.四字俗语的读法
通过表2和表3两个表格对比分析。日语能力测试N1的文字词汇考试部分。主要侧重日语汉字单词的读音考查和词义的辨析。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则相对减弱了此部分的比重。日语单词的读音考查部分也就有针对性地选择。对于中国日语学习者来说。要注重相对特殊音读和训读单词,以及四字俗语的读法和写法。
3.出题方式的比较研究
由于日语能力测试N1与日语专业八级的考试目的、考试对象、考试范围等方面的不同,使得日语能力测试N1的出题方式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出题方式有很大的不同。笔者将以2013年7月日语能力测试N1的文字词汇试题和2013年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试题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在2013年的日语能力测试N1考试中,第一题是给日语汉字标注读音的选择题,原题如下(见图1):
日语能力测试N1考试语言知识部分第一题所考的六个单词分别为[愚加]、[巧妙]、[憩]、[需要]、[缓和]、[跻地],且多数为音读单词。
而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的第一题共十问。原题(见图2):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日语能力测试Nl的单词多数倾向于音读单词的考查。而日语专业八级考查的单词多数为训读或特殊读法的单词。而且也不仅仅是给汉字标假名,也有给假名标汉字的试题。因此,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恰当地考虑到中国日语学习者的母语迁移因素,能够更好地考查出我国日语学习者的日语掌握情况。
其次,日语能力测试N1的第三题与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第二道题前几问的出题形式基本一致,即为需找出词语相近的表达方式或词语解释。例如(见图3):
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第三道题的后半部分更侧重于考查俗语或惯用型的理解和掌握。例如(见图4):
日语能力测试N1的第二题和第四题侧重考查的是相近读音、意义词汇的用法及区别,例如(见图5):
笔者认为要改变考生成绩不理想的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修改汉语教学大纲,使其适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统一汉语教材,以此来学内容;调整PAT7.4的试题内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目前,学习汉语的泰国中学生越来越多。泰国中小学学校中开设的汉语课主要有两大类,一、汉语选修:有的学校一周一节课,有的学校一周两节课。主要内容是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以及基础汉语知识的学习,比如拼音、简单的日常用语等。二、汉语主修:有的学校一周四节课、六节课、八节课甚至十节课。主修课的内容全面而且深入,不仅包括中国文化,也包括汉语的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
泰国考生要报考大学,就需要通过泰国高考。一般每个大学要求考生准备的有:20%的GPAX(高中6个学期的累计平均成绩),30%的ONET(国家基础教育测试)以及10-50%的GAT(普通能力测试)和0-40%的PAT(专业能力测试)两者中的一个(报读的专业不同选择就不同)。
所以如果考生报考汉语专业,有的大学就要求考生参加PAT7.4。即使是报考其他专业的考生,如果有较高的PAT7.4的成绩,对考生来说也是很有帮助的。比如申请朱拉隆功大学的师范专业,就要求有PAT7.4的成绩,而且在考生的全部分数中,PAT7.4的成绩占20%。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的法律专业、外交专业等,也要求提供PAT7.4的汉语成绩。
所以说PAT7.4对泰国高考生来说是比较重要的,而且学生的PAT7.4分数越高,报读大学时越有优势,特别是有名的学校。
但现在的问题是,泰国学生考PAT7.4,成绩大都不理想,即使是高中三年主修汉语的学生。
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教学大纲不够合理。泰国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的科目比较多,而且每天下课较早,再加上学校经常举办一些活动而占用上课时间,所以学生总体的学习时间大大减少。
第二,没有统一的教材。因为每个学校的情况不一样。比如学校对汉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课时设置不同,这样就影响汉语教材的选择。又比如汉语学习对象不同,有选修班,有专业班,有兴趣班,所以使用的教材也不一样。这是全国不能使用材的主要原因。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的随意性就很大,所以很难符合汉语教学大纲,也很难贴合汉语高考的内容。
第三,学生的汉语水平难以达到高考试题的水平。即使没有统一的教材,每个学校的汉语教学也都是按照从易到难进行的。但是大部分汉语主修班的学生都是从高中才开始系统学习汉语的,而且高中这三年里,或许每周只有四节或六节汉语课,实际的学习时间并不长,再加上学习科目繁多,精力有限的情况,绝大部分学生高中毕业之后,汉语只能达到初、中级水平。而高考题的水平属于高级水平,很难有学生达到此水平。
第四,PAT7.4 的试题设计不够合理。试题的知识点分配不够均衡,比如考察词汇知识题有20道,考察语法知识题有22道,比例不够均衡。语法题设计不够合理。语法知识点比较散乱,而且比较复杂,学生难以系统地学习掌握。文化知识题比较深奥难懂,有些问题远离泰国人的生活,甚至中国人都一时难以回答,这些都造成了汉语高考题不够合理。
以上这几点就是泰国学生汉语高考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现在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法:
1.修改汉语教学大纲。大纲要贴合泰国汉语教学的现状,要更实用一些,删掉高级深奥的词汇语法,以汉语日常交流为主,词汇贴近日常生活,让学生能学以致用。
2.统一汉语教材。在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条件下,要统一使用以教学大纲为范围的教材。主要是统一汉语主修课的教材。
3.调整高考试卷内容。以统一的教材为基础,以合理的教学大纲为指导,调整汉语高考试题。要降低试题难度,均衡分配知识点,试题更贴近日常生活,重新排列试题顺序,使试题内容及排版等更加科学合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泰国的PAT7.4考试就能更加科学合理了。
参考文献:
[1]周国鹏,春丽娟.泰国汉语高考PAT7.4分析调查[J].海外华文教育,2013.(1):104-111(缺卷的).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有力提升,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日益明显。汉语作为中国的主要语言,更受到全世界人民的热捧。随着“汉语热”的兴起,中国接纳的留学生的范围和数量逐年增加,其中短期来华留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目前汉语教学界对速成汉语的研究文献主要是课堂教学,就课堂教学提出了很多见解和看法,对课堂中的学生学习进行了细致多方位的研究。但是对于学习者语言获得的另一个方面习得,很少有人研究,即学生的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习得被研究者忽视了。
一、西安高新一中短期汉语教学概况
本文主要以西安高新一中短期留学生为考查对象,通过对具体的速成汉语教学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其他速成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学对象为来自澳大利亚的中学生,来华时间为7周,汉语水平为初中级,教学时间为每年的11月和12月。
对短期留学生,我校的课程安排特色是体验式兴趣教学,让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安排和在校高中生一致。晨练后早自习自主学习,上午一二节随着所在班级学习,从第三节到下午第七节为汉语课程,第八节为兴趣课程,晚自习自主学习。汉语课程,以口语为主,兴趣课程为武术、陶艺、书法、国画、篆刻、影视欣赏和烹饪等。
二、学生基本信息分析
Sophie出生于1994年1月13日,她从五岁开始学习中文。她所在的中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教师有来自汉办的志愿者,也有外籍教师。她已经学习中文11年了,喜欢阅读、演奏音乐和绘画,乐观积极,勇于面对挑战。在学校学习期间,她所有功课成绩优异,被老师和同学所认同。并善于协作,举止得体,外表成熟,能很好地适应国外生活,支持理解父母。2012年,她准备去大学继续进修中文。她和父母住在Adelaside城市边缘的一个小商业区。
Chloe出生于1995年12月11日。她从五岁开始学习中文。她所在的中学开设了汉语课,汉语教师有来自汉办的志愿者,也有外籍教师。她已经学习中文9年了,在2010年的中文比赛中赢得九项奖励。她喜欢运动、网球,喜欢听音乐,和朋友一起唱歌,乐观积极,勇于面对挑战。在学校学习期间,她大部分功课成绩优异,被老师和同学所认同。并善于协作,举止得体,外表成熟,能很好地适应国外生活,支持理解父母。2012年,她准备去大学继续进修中文。她与父母和妹妹住在海边的一个郊区。
这些信息中包含了很多隐性和显性的文化因素,这些因素将会直接对后期汉语教学的教学计划、课程开展、教学重点难点等的确定产生直接影响。例如,她们的家乡是澳大利亚的阿德雷德,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角,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低气温20度左右。而西安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最低气温会达到-5度。教学时间是西安的冬季,是一年中较冷的时间段,两地的温差至少会达到10度。较大的温差和饮食习惯上的较大差异,再加上水土不服,留学生很可能会在学习期间内身体不适,如感冒发烧等。因此,在开展教学时,汉语教师要将“购物”和“就医”两个功能项目加入到教学计划中。提前告知学生中国天气的寒冷,需要添置衣物来御寒,同时对学生可能会生病这一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一种家的温暖。Sophie已经学习中文11年了,Chloe已经学习中文9年了,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两个人学习水平可能会有很大的差距。同样选的学生,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是毋庸置疑的。学习年龄相差两年,实际汉语水平就可能是初级和中级的差别。在测试准备阶段,如果不能准确把握这一信息,就直接会影响到教材的选择、教案的准备和教学内容的筛选,甚至会影响到整个课程进度。实际工作中,作为汉语教师,我的确忽略了这一要素,直到课程中期才认识到两个人的水平差异有多大。体现在课堂表现上,Sophie总是无精打采,不是很积极,好像对所学内容不屑一顾。Chloe态度很积极,学习也很认真,因为很多Sophie掌握了的知识她都没听说。我态度的变化是越来越疏远Sophie,对她的不认真很不高兴。其实这与我没有意识到她们差距如此大有直接关系,可以说这种现象就是教师没有准确把握学生信息,没有及时对教学计划和教学策略进行调整造成的。
三、水平测试
为了开展汉语速成教学,我们必须对学生的汉语熟练程度有细致的把握。为此,我们分别进行了三项测试:书面能力测试、认读能力测试和口语能力测试。在书面测试中,我们假设学生的水平是准中级,对拼音、组词、造句和阅读等方面进行了摸底。认读测试,我们以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的汉语会话301句为试卷,随机抽取三篇课文,让学生阅读,并进行录音。口语能力测试,我们以兴趣爱好、购物、时间、天气等常用话题为考试范围,由专业汉语教师和学生进行交谈,难度从易到难,交谈时间为十分钟,进行录音。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和语言交际能力。我发现这两个学生的基础比较薄弱。口语相对还是可以,不过汉字的书写上存在很大的问题,毫无疑问用在写字上的工夫不够。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国外传统的翻译教学法的痕迹。对零起点的学生,可以适当地用上一点翻译法,更多的时候应该考虑用其他的教学法,例如实物教学、情景教学、以旧释新法等。的确,写一个汉字标上一个英文很省事,但是关键是它们两者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可能在某一个意义上有交集,但更多时候各有各的意义和用法。
四、短期汉语速成教材编写
教材编写要从实际出发,选择和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交际场景。教学内容主要包含问候、吃饭、买东西、时间、方位、天气和告别等,用来解决学生最基本的交际问题。同时在教材的第一章,加入“课堂用语”这一环节,因为课堂用语的重现率在所有课程期间是最高的,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习得有很大帮助,同时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汉语课堂环境。此外,汉语教师需要结合学校对留学生生活的安排,加入学生周末和节假日出行的语言项目,如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和古城墙等。
五、课堂汉语教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结合
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高新一中努力让留学生建立与其他同学一样的平等社会关系,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参加活动,让留学生有一种融入这个大集体的感觉。每期的寒假项目都只有两名成员,她们的母语团体很小很松散,不会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产生不良的“母语情结”。我们努力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温暖,让他们分享学校资源,生活快乐有趣。在这种情景下学生希望可以长期在这里学习。学生都是准中级的汉语水平,经过层层选拔,避免语言休克。与中国家庭的近距离接触,避免文化休克,每时每刻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动机强,没有自我封闭,是温馨的学习生活环境带来的一大优势。当然,很多汉语教师担心的“化石化”现象也不会发生。
想方设法提高输入效率。毕竟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更明确地说学生与教师一起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容量地提供有效信息,同时加入学生活动的课程和其他课程的内容。结合教学安排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具体设计,提前对学生的生活安排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提高语言习得效率。例如,周末留学生去大唐芙蓉园游玩,前一天汉语教师可以抽出一节课的时间,系统讲解学生出行会遇到的情况和相关的文化内容,让学生感到知识的无穷力量,学有所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密切汉语课堂与其他课程活动之间的联系,改变单纯的汉语教学模式。在高新一中的课程中,除了汉语外,还有中国绘画、中国烹饪、中国书法、陶艺和武术等。以前的汉语课堂,只是单纯就某一本教材而言的。现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课堂的语言环境。通过和各门授课教师的沟通,我们可以确定它们涉及字词和语句。在日常的汉语教学中,将这些字词和语句穿去。让学生在汉语课堂上学到,在其他功课中听到、用到,达到学以致用。在汉语课堂上,教师通过动作和指令,建立起语言和动作的联系。起初学生学习,认为这些声音都是毫无意义的噪音,但是在大量的重复和其他课程教师的实际教学中,很快开始理解这些指令。比如,烹饪课程中“煎炸炒烙”,通过这种汉语教师和其他课程教师相互配合的方式,学生认为通过语言环境学习,既容易又愉快。在这里,我们把汉语的教学和其他课程进行充分结合,利用生动的情景将知识重现和演绎。建立起汉语和学生生活的联系,赋予这些动作和物品以意义。学生通过充分的学习和真实情景,充分理解,并能通过动作将这些知识演绎出来。在以后的其他课程学习中,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陈述和指令,也能慢慢理解,使这一连串的声音内化。教师在课堂中,即兴和学生所做的这些练习,也不是漫无边际,而是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这些内容。在随后的其他课堂中,就生动地向学生诉说其中的奥秘。
六、增强社会语言实践
充分利用社会大的语言环境,将学生的语言学习和习得引向目的语社会。目前,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仍然以课堂教学为主,所以我们不断尝试新的有助于实际需要的“交际任务法”、模拟自然环境交际训练法等。同时,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这种目的语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绝好的语言文化实践环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较大限度地把课堂教学延伸到目的语社会之中,课堂教学为社会实践做准备,社会实践的反馈进一步巩固课堂的训练结果,进而真正掌握目的语。
安排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正如孟长勇老师所说:“在丰富多彩的实践项目中,实现人、景、物互动,使学生切实感受中国文化发展与语言发展的内在规律,从而在文化活动和显示交际演练中,提高使用汉语的能力。”高新一中的澳大利亚短期汉语速成项目时间固定在春节前的两个月,这一时间段内的节日主要就是新年,学生活动就是新年晚年。汉语教师可以协助留学生完成晚会项目,将晚会上会用到的语言点一一列出,如打招呼、问候、致谢等,同时结合学生的表演项目,模拟半真实的语言环境进行彩排。
参考文献:
2014年6月16日,国家民航局局务会议通过了《民用航空器驾驶员和地面教员合格审定规则》第四次修订版本,《规则》中明确为进一步规范民航飞行员的无线电通信资格,飞机驾驶员执照持有人需通过民航局组织或认可的汉语语言能力测试。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以下简称“中飞院”)作为我国民航飞行员培养的主力院校,《规则》的出台无疑为我校民航飞行员培养提供了新的“信号”。
为全面考察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综合水平,本项目以中飞院飞行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在衡量飞行大学生实际汉语语言水平的同时,客观地考察学生在掌握汉语语言知识与技能上存在的问题。调查问卷共计1000份,有效问卷962份,有效率96.2%;参加汉语语言水平测试共计100人,其中13级(大学二年级)50人,14级(大学一年级)50人,测试内容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PSC)为参考,兼顾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汉语语言综合水平能力考察。
一、现阶段民航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共七项,分别针对学生参加普通话考试情况及个人汉语语言水平情况等进行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一)参加过普通话考试的民航大学生比例较低,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1.A.一次B.两次C.三次D.三次以上E.没参加过
2.A.一级甲等B.一级乙等C.二级甲等D.二级乙等E.二级乙等以下F.未通过
(二)普遍不了解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且认为目前的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不适合。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3.A.适合B.不适合4.A.是B.不是
(三)少部分人没有地方口音且汉语表达能力较好,生活中一直用普通话交流。调查结果如下:
备注:5.A.很重?摇B.较重?摇C.一般?摇D.没口音?摇6.A.一直?摇B.经常?摇C.偶尔?摇D.从不?摇7.A.很好?摇B.一般?摇C.较差?摇D.特别差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
1.92%的学生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6%的学生参加三次以上才通过普通话考试;
2.85%的学生认为目前汉语水平测试(如普通话水平测试)不适合民航飞行大学生;88%的学生认为“汉语水平测试”就是“普通话测试”;
3.仅25%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地方口音,40%的学生一直说普通话,38%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汉语表达能力很好。
二、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试成绩分析
试题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参考,根据实际情况稍加变动。分为听力理解、汉字注音、朗读及口语表达三部分。
(一)听力理解
分三大部分,共15题,时间为25分钟。第一部分内容为一人说一句话,第二人完整复述,共5题。第二部分是两人进行简短的对话,第三人简单地复述,共5题。第三部分是一段简要的对话,每段话之后,提出5个问题,要求考生每听完一个题,在20秒内选择一项最恰当的答案。这项主要测试学生的听力水平,语速是每分钟170~220字。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13级和14级的听力及格率都很低,前者为54%,后者为50%;50分以下的,前者占6%,后者占12%。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学生听力差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从未参加过类似考试,一进考场容易紧张,无法进入状态,影响正常发挥;
2.从未受过良好的、系统性的听力训练及测试,听力能力较差;
3.我校位于方言较重的四川,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汉字注音
以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为基础,从中选取32个字进行注音,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能准确注音的13级仅有8%,14级仅有6%,学生的语音识别能力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三)朗读及口语表达
朗读及口语表达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短文朗读,内容选取2014年普通话水平测试材料,短文共400个音节,共30分,限时4分钟。第二部分为命题说话,任选一个题目进行简述,限时3分钟。考试结果如下:
测试结果表明:能用普通话进行熟练朗读及沟通的学生13级、14级分别仅有28%,大多数学生的汉语水平能力仍旧不足,需要提高。
三、意见及建议
测试中我们依赖的普通话水平测试并非汉语语言水平测试,但因现阶段并没有针对民航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测试系统,所以参考普通话测试内容及方式,同时兼顾听、说、读、写,全面考察飞行大学生的汉语语言水平。从以上测试及调查可以看出,目前,民航飞行大学生还不了解汉语语言水平测试,绝大多数从未参加过普通话考试,平时汉语学习接触范围小,途径少,汉语语言水平较弱。
综上所述,建立全方位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评项目及相关学习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应当整合借鉴已有汉语语言水平测试成果,同时根据民航业的特殊性、职业性,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做好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水平测评研究和实践,提高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语言能力,保证民航飞行大学生汉语四级通过率,确保陆空通话顺畅,确保飞行安全、民航安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字应用水平等级及测试大纲[S].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国家劳动力市场结构日趋完善。然而,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所表现出的语言的交流和沟通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他们中畏怯语文学习的不乏其例,呐于言辞的不在少数,写不好日常应用文的屡见不鲜,拙于沟通和交流者大有人在。这些普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高职毕业生的竞争力。究其原因,高职语文教学中本身存在的弊端是很重要的一点。比如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尤其是长期以来没有一套全国统一的、规范的教学评价标准。近年来,国家劳动部组织研发的“职业汉语能力测试”(简称ZHC,下同)弥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应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指示精神,本文试图将ZHC引入高职语文教学,从而闯出一条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新路子。
一、ZHC—现代伯乐手中一种新的度里衡
ZHC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COSTA)组织国内语言学、语言教学、心理学和教育测量学等方面的专家开发研制,是测查应试者在职业活动中的汉语能力的国家级职业核心能力测试。
职业汉语能力,是指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和沟通的能力,是人们从事各种职业所必需的基本能力,直接影响到每个从业人员的工作成效,甚至影响企业的形象。
ZHC满分1000分,按成绩分为高、中、初3个等级。凡400分以上者,可以获得OSTA颁发的“职业汉语水平等级证书”。其分数与等级对应关系见表to
ZHC主要考查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能力。在阅读理解方面主要考查:从相关文字材料中查找所需的信息;把握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判断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了解作者的推理思路;归纳出阅读材料的要点;判断作者的态度、情感、语气。在书面表达方面主要考查:从收集的资料中整理出需要的材料,做必要的笔记;撰写一般信件、简单报告等应用文;较为清楚地表达主题意思;层次较为分明,逻辑概念清晰;语句通顺,用词规范,标点使用正确。
ZHC的特点非常鲜明。它着重考查语言能力,而不是语文知识;着重考查“语言”本身,而不是“文学”和“人文”;着重考查“文从字顺、条理清楚”,而不考“立意构思”;着重考查稳定的语言理解能力,而不是短期的记忆力;ZHC不依赖于任何特定教材,主要考查一个人长期积累的、稳定的、实际的语言能力;ZHC是公正的、科学的个人核心能力考试,是标准化证书考试。
总之,ZHC是对应试者汉语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测试,是现代社会各个行业的伯乐手中一种新的度量衡。截至2008年上半年,ZHC已覆盖全国25个省区46个城市100余个考点,总计已有超过50000名考生参加了ZHC测试。上海市就有60余所高校在推广ZHCo
二、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及其成因
21世纪以来,我国高职教育迅速发展,但由于各方面原因,高职语文教学普遍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少人认为在高职院校只要学会一项专业技能,以便学生一踏上社会便有用武之地,语文学不学不重要。这不仅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也使得高职语文教学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但是,与此同时,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高职学生的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如不少毕业生由于语言的交流和沟通问题迟迟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种现象的形成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与高职语文教学本身长期存在的弊端有着重要的关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对语文知识的记忆而忽视对实际语言交际能力的训练。比如,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师过于强调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而忽略语言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语法分析而忽略语感的体验;过于强调少数课文册开揉碎的“精读”而忽略开拓学生的视野。可以说,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能力的培养是高职语文教学的瘤疾。对于传授知识,教师们大多是行家里手,胸有成竹,而对于“发展能力”,许多老师就不知所措,甚至茫然若失。总之,高职语文总体上还是沿用中学的那套篇、章、句、词、字的程式进行教学,毫无新意,难怪人们将大学语文戏称为“高四语文”。尤其在教学评价方面,方法陈旧,还是那套沿用了几十年的传统做法:在“高度统一”的情况下,一张期末考试试卷定结论。其结果是缺乏实效性、科学性,更谈不上个性化、人性化和高职院校的特色,与社会和时代的需要相去甚远。
三、关于Z日C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中应用的思考
针对我国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弊端,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改革,但到底怎么改,众说纷纭。笔者认为,ZHC的研发与实施为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指出了一条可行之路。根据ZHC的特点和要求,高职语文教学应侧重于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加大人文、文学等相关知识传授的力度。
(一)更新观念,统一认识,明确定位
各级领导和教师应将高职语文教学同样看成是一场捍卫母语的发展和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保卫战。专家们认为,大学语文,从国家整体语言战略建设上看,它涉及到保卫汉语的问题,涉及到整个国家民族,从战略上我们应当意识到不仅仅是一个面子问题,而且是生存问题。
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关规定,高职语文应恰当地确定自己的定位,即高职语文的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确立能力储备观念,提高学生基本人文素质和汉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欣赏、评判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学好其他专业课提供必要的能力储备。
(二)树立“科学化”与“人文精神”完美相合的教学理念
高职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就是强调“语文是交际的工具”。在以人文精神为前提的现代语文教学中,强调把语言看作生命主体、生命整体,强调“人”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一方面,由于ZHC测试的范围覆盖文、史、哲、法律和自然科学等,另一方面,因高职院校生源的特殊性,因此,高职语文教学必须坚持“科学化”与“人文精神”有机结合的教学理念。当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层次和对象实施教学。
(三)改革教学内容,注重能力训练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材内容的选编,尤其是阅读部分课文选编应注意学科内容的多样化,文史哲等社会科学内容与自然科学内容应尽在其中。如近年来推出的《高等语文》、《职业汉语教程》、《职业汉语》、《大学人文选讲》等高校非文科学生的教材,打破了以往大学语文教材的框架,采用“拼盘式”的结构,它们或将文学与民族文化的传播相融合,或将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相结合,或将“知道”与“实用”相并重,内容上虽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但他们的出现,确实不失为一种大胆的尝试。 如何编写和选择适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语文教材?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五年制高职语文教材同样应该以ZHC内容为指导,以提高学生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核心。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基础版)是一套颇具特色的高职语文教材,值得借鉴。其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学生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各门学科之间的融合。
(四)改革教学方法,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1.应根据不同专业和对象实施教学。比如,学土木工程与学建筑学专业的,在语文方面所需要的知识是不一样的;学旅游专业与学财经专业的学生,所需要的语文能力也不相同。
2.以培养学生的汉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为教学的落脚点。语言首先是一种交流、沟通的工具。学生毕业出去首先不是看你的文学水平有多高,而是看你的交流和沟通能力(获取、传递信息的能力)有多强,写出来的东西是否文从字顺,是否规范,说话、办事是否符合逻辑等等,这些都是ZHC的核心和测试的主要内容。因此,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应是高校语文教学的重点。
3.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提倡“个性化教学”、“互动教学”、“辩证式教学”和“研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合作者”、“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以及教练和导游的功能。同时,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平台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展示,例如,学生专题研讨会,这是一种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形式。它包括学生搜集信息、分析和有效地运用信息的能力及其逻辑、思维和表达、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另外,各类竞赛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很好的教学形式。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充分利用,是一个新颖的、值得重视的教学形式。
(五)改革现有考试制度,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
从单一化的考分评价转向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从只注重结果优劣的评价转向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亦重收获的评价,从一次性机会简单化处理转向多次提供机会多元化析评。这是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的指导思想。因此,笔者主张淡化期末(中)考试,加强学生平时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在某一方面挖掘自己的潜能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高职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可分两步进行:
1.建立“高职语文水平等级测试”制度
(1)口语表达能力等级测试。高职语文的口语表达能力考试可以参照国家普通话等级考试的形式。内容上不但要考查学生的语音,更要测试学生在一定语境中用口语表达思想的能力。
(2)汉字书写能力等级测试。高职语文的汉字书写等级测试的要求,首先是规范、正确,其次是美学。规范、正确的要求一是字迹工整,二是书写正确。测试中可以采用听写典范白话文作品的形式,同时考查学生听、写的能力。
(3)阅读能力等级测试。高职语文的阅读能力等级考试,在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还要考查其形象思维能力;在考查“语言”本身的同时,还要考查“文学”和“人文”。
(4)书面表达能力等级测试。高职语文书面表达能力等级测试中在ZHC要求不但有能撰写一般信件、简单报告等应用文的要求,还有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实用文体的要求。
(5)古汉语知识等级测试。把古汉语知识单列一个考试科目是考虑到古汉语知识的特殊性,学生学习古汉语的兴趣和特殊行业对古汉语知识的特殊需要。古汉语考试的主要内容有字、词、句、篇章等方面的知识。
高职语文水平等级考试可以分“国家制定标准,学校组织考试;国家统一命题,学校组织考试;国家统一命题,国家组织考试”三步走。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5-0130-02
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放在语言本身,人们往往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几项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尤其过于强调全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通过率,而忽视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法使得很多大学生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但对英语文化知识掌握得不够或不了解异域文化的特点;经常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语用上的多种失误,导致跨文化交际的失败。Thomas将语用失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和社交语用失误两种[1]。前者基本是一个语言问题,可以作为语法的一部分教授,后者兼具社会文化因素。社交语用失误主要是由于谈话双方不同的文化背景而引起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交准则差异所造成的,因而更为微妙和复杂。本文试从文化价值观差异和文化负迁移角度分析大学生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
一、针对大学生语用能力的调查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问卷是以西安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控制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两次语用能力测试。控制组由50名学生组成,是从大三学生中随机抽取的;而实验组包括50名学生,与控制组的学生相比,他们在第二次语用能力测试之前都选修了“中西文化差异”课程,所以,经过大学一个学期的文化输入,与控制组相比,假定他们具有较强的文化意识。语用能力测试问卷的编写主要参考何自然编著的《语用学概论》中的“英语语用能力调查”,并请教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研究的老师,以保证调查问卷更加科学,调查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二)数据分析和讨论
通过第一次语用能力测试,我们发现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语用能力,由图1可以看出,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曲线偏向低分平移,表示得低分的学生较多,峰宽不大,说明控制组和实验组学生的语用能力差距不是很大。接着,用SPSS 11.5来分析控制组和实验组的数据。两组的均值分别为50.70,54.22;通过对两组数据进行的t检验得知,两组均值的差异并不显著(P>0.01(/t/=1.588,df=49,P=0.06)。由此可得,在第一次语用能力测试中,控制组与实验组测学生的语用能力水平基本一样。
通过对实验组、控制组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得知学生的语用语言失误率为32.01%,社交语用失误率为50.36%。因此可以得出结论学生的语用语言能力与社交语用能力相比具有显著差异;与语用语言能力相比,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较差。社交语用能力较差表明学生对英汉两种文化差异所引导的文化价值观与社会准则的不同缺乏了解和敏感性。接着我们用SPSS11.5对学生的语用语言失误与社交语用失误进行t检验,两组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4.722,df=3,P=0.009)。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社交语用失误是学生常犯的语用失误,也是影响学生语用能力的主要因素。
为了了解文化的输入对学生的社交语用能力是否有影响,我们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了一学期的文化输入,并对实验组进行了第二次的语用能力测试。接着,用SPSS11.5对实验组的两次数据进行的t检验得知,前后测试均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t/=2.733,df=49,P=0.007)。因此,可以得出学生经过一学期的文化输入,文化意识有所提高,文化负迁移减少与前测相比其语用能力也相应的有所提高。
二、社交语用失误的原因
语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之中,并且反映该民族的信仰和情感,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文化的棱镜,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交语用失误指交际中因不了解或忽视谈话双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差异而表现出的语言表达失误。因此,我们试着从文化价值观差异和文化负迁移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社交语用失误。
(一)文化价值观差异
文化价值观念是文化中的一些普遍的规范性的价值观,它是生活在该文化中的人们关于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值得做的,什么是不值得做的即表明“肯定”、“否定”或模棱两可等意向的一套信念。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的价值观念不尽相同。英汉文化对事物的价值观念不同,因而导致在交际中不知什么该说、该问、什么不该问、不该说。文化价值观念差异还包括对事物持不同的评价和看法,如不同民族的非自由话题如禁忌语差异。
例如1 Elderly English tourist: “I’m going out for a walk round the street.”
Chinese tourist guide: You are old. You’d better go with someone else.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强调关心他人,尤其是对老人,所以导游的这句话在中国人看来,充分体现了尊老爱幼的美德,然而英美文化价值观恰恰相反,他们强调个人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对他们来说“老”意味着哀朽残年,因此对英美国家的人来讲导游直言其老,是一种冒犯。
例如2 A is an English native speaker, and B is a Chinese.
A: Your wife is beautiful.
B: Where? Where? (哪里,哪里)
A: (thinking that he didn’t make himself understood, he awkwardly repeated) Your wife is beautiful.
B:You can’t see. You can’t see. ( 不见得,不见得)
贾玉新的调查中我们可以得知在汉语中恭维语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使对方感觉良好、欣赏和利用他人等三个方面,而英语中恭维语的主要功能集中在协调交往中双方关系的一致性,即恭维者把它作为一种融洽社会关系、增进彼此感情或交情的手段[2]。由此可见,中西文化在恭维答语也存在差异。一般来说,西方人倾向于接受恭维,当被人恭维时,一句简单的谢谢足以。相反,中国人常常拒绝恭维,中国文化将此类拒绝看作是谦虚的表现,这正与中国人的价值观体系相吻合。在西方人看来,这不仅否定了自己,还否定了赞扬者的鉴赏力。可见正是因为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导致A和B的交际失败。
(二)文化负迁移
文化负迁移是指由文化差异而引起的文化干扰,它表现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或外语学习时,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并以此为标准来评判他人的言行和思想。由此就很容易导致社交语用失误的产生,影响跨文化交际进行。
例如3 In a commercial negotiation, Chinese representative could not accept the scheme forwarded by the American side. Chinese representative say “I’m afraid that we need the further discussion.”
中国人说话比较委婉,在拒绝别人要求时,不直接否定而是委婉地说“让我们再讨论讨论”(I’m afraid that we need the further discussion.)。但对“直言快语”的美国人来讲,可能意味着他们的要求会被满足,不然还讨论研究什么呢,正是这种人们下意识地用自己的文化准则来指导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中的社交语用失误。这种社交语用失误源自文化负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把汉语的语言习惯套用到英语中或误用了英语其他表达方式。受汉语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把汉语的表达方式套用到英语中,结果不但说出的英语语言生硬,而且使以英语为母语者听起来感到不快;从而引起社交语用失误导致跨文化交际失败。
三、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社交语用失误的策略
通过对西安工业大学非英语专业100名学生语用能力测试发现社交语用失误是学生常犯的语用失误,也是跨文化交际失败的最主要原因,同时也发现文化输入有利于减少语用失误,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学生会不知不觉地将汉语文化的观念模式如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套用到英语文化上,从而发生文化负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社交语用失误[3]。文化负迁移对外语交际的影响表明,外语教学必须将文化教学同语言教学统一起来。这不仅符合语言教学的本质(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同时也是信息社会的需要。如果中国外语教学改革忽视了这些内在和外在的需求,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就很难做到自然、恰当和有效地交流思想和信息,因而也就不能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取胜[4]。因此,引导学生了解并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感知世界的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从社会学角度了解英美国家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交往规则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加强学生与英美文化接触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培养其文化差异意识,从而有效地避免文化负迁移,减少社交语用失误的发生。同时,也要培养学习者对异文化的宽容态度。
参考文献:
[1] Thomas, J. Cross-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 Applied linguistics,4,1983.
[2]王得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45-99.
[3] 戴炜栋,张红玲.外语交际中的文化迁移及其对外语教改的启示[J].外语界,2000.
[4]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