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2:4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公共图书馆新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公共图书馆新馆

篇1

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25-01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现代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在不断地扩展,服务方式趋于多样化,图书馆管理员队伍也在逐渐壮大。由此,提高新馆员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出新的管理人才,成为提高图书馆工作质量和整体服务水平的基本条件之一。而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行之有效地提高新馆员的素质,则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图书馆新馆员素质现状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冲击下,图书馆工作范围在不断扩展,服务内容不断深入,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图书馆人力资源短缺的现状,公共图书馆拥有的专业图书管理员少之甚少,大部分管理员尤其是新入馆的管理员,其基本素质和必备能力不尽如人意,而图书馆针对新员工的培训工作却三年五载没取得成效,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新图书管理员素质状况具体表现在:

1.学习意识不强

由于受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影响,多数人认为图书馆的任务主要是提供阅览、借还书服务,工作内容单一,工作难度不大,任何人都能胜任。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一些人来到图书馆工作后,学习意识淡薄,不思进取,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缓慢。

2.业务素质不高

加入到图书馆行列的人员中,图书馆专业毕业的人员比例低,半路改行当馆员的占大多数。这部分图书管理员因为没有系统学习图书情报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术,加上自身缺乏学习意识,业务能力低下,图书馆多半安排他们从事诸如整理图书、上架排架、图书的物理加工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业务培训,无法胜任信息编制、采购编目、数字图书管理等重要岗位的工作。

3.成长时间过长

新馆员进入图书馆工作后,由于所学的专业与图书馆实际工作的专业相去甚远,没有参加系统的专业培训,即使是自学能力很强的人,要在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经验并掌握专业技能,成长为能够在业务上独挡一面的业务骨干,需要5-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无法满足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求。

二、图书馆新馆员培训工作存在的难点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图书馆工作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服务方式也不同以往,工作范围的扩展产生新的岗位,需要更多的业务素质强的人才充实到管理员队伍中。而从图书馆新馆员素质现状的描述中不难看出,要想培养出新的图书管理人才,必须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系统的业务培训。但是图书馆新馆员的培训存在诸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

1.图书馆单位领导不重视

许多图书馆的领导对新馆员的培训工作并不重视,认为提高业务素质是馆员个人的事,靠的是个体在实践中学习,能力提高的快慢取决于个体学习能力的高低,因此,会把没有工作经验的新馆员送到某个业务部门,由新馆员自行跟随部门工作人员学习。由于没有明确的培训要求和培训任务,业务部门的领导也不会重视新馆员的培训工作,忙的时候安排新馆员帮忙干一些无关紧要的杂事,有空时就零零星星地传授些知识,没有规划性和系统性,新馆员业务技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得以提升。此外,由于受办公经费短缺的限制,很多领导不愿意花费资金让这些馆员外出培训,这样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新馆员素质无法适应图书馆的发展,业务和服务水平也就更无法提高。

2.专业的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较少

目前,国内开设图书馆学专业函授班的高等教育学院少之甚少,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也没有设立图书管理学相关专业。新馆员想通过进修的方式提高自己素质,几乎是不可能的。此外,很多省市图书馆学会没有成立专业的培训机构或培训组织,来有针对性地组织省、市级图书馆业务骨干教师对新馆员进行系统地业务培训。就公共图书馆自身而言,能根据工作实际需要成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落实专门培训教师就更少了,这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图书馆新馆员培训工作的难度。

3.新馆员需要学习的内容繁多

一个合格的图书管理员需要熟练地掌握图书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知识方面,要了解图书馆的功能、构成、作用等,熟知图书、期刊等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的分类和检索知识,掌握图书学、版本学、文献学、信息检索、分类编目等专业知识。在技能方面,必须熟练地掌握多项服务技能,比如咨询服务技能、编制二、三次文献技能、语言表达技能等,才能满足读者的求知欲望,实现高水平的读者服务。学习内容多,任务重,想在一年或更短的时间内通过培训提高新馆员的综合素质,难度较大。

4.时代呼唤高素质馆员

在网络化、信息化条件下,图书馆逐步向馆藏数字化、管理自动化、服务信息化和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化方向发展,图书馆的图书管理工作是以计算机的应用为核心的,并辅以缩影、光盘、声像、通讯等新技术,针对读者需求开展电子资源的检索服务、网上信息资源的导航、信息传递、电子邮件推送、拓展专利查询、网上咨询等服务形式,形成了高密度存贮、远程传输、快速检索的图书情报处理特点,从而对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管理员不仅有扎实的图书馆基础专业知识,还要掌握计算机使用操作技术、网络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系统开发和维护、信息存储技术、信息检索与处理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此外,将外文文献、外文数据库有效地处理并推介给读者,还要掌握外语知识,才能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三、图书馆新馆员培训的对策

新时期图书馆功能的改变需要更多的管理员加入到图书管理行列,而新馆员必须在短时间内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才能满足新的岗位和工作的需要。那么,面对着图书馆新馆员培养工作的种种困难,又该怎样克服呢?

1.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

要想有效地开展图书馆馆员的培训工作,领导的态度是其成功保证的必备条件之一。图书馆领导要转变对图书馆功能定位,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曾说:“员工培训与能力开发是效益最好的一种投资”。图书馆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以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振兴图书馆事业为根本出发点,为此,图书馆必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加强对馆员,尤其是新馆员的培训,逐步建立科学的长效的培训机制,强化馆员的学习意识,形成学习型组织。

2.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机制

对新馆员进行专业的集中培训,是提高新馆员素质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要使培训工作卓有成效,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整套切实可行的科学的培训机制。成立专门培训机构,从组织上保证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使之不流于形式或走过场。制定详细的培训方案,明确培训的目的和意义,落实系统的培训内容和方法,合理安排培训流程等等。培训工作可分为入馆培训、上岗培训、在职培训等,形式上分为专家专题讲座、视频学习、岗位实习、学术交流等。通过一系列有规划性地强制业务培训,切实提高新馆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

3.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体系

对培训结果和实效化进行考核是十分重要的环节。培训结束后,不仅要求接受培训的人员以书面或口头方式陈述学习情况,更应该以实际操作、换岗见习等方式验证馆员培训的实效。综合各类考核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分析,由此基本上可以估价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评定成绩等级,公开评定结果。对于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强制其进行再培训,直到真正熟悉本专业达到本专业要求的水平为止。此外,要把培训与调岗、晋级结合起来,使员工有危机感、紧迫感,从而激发出内在的活力与潜力,促使他们在培训过程中能尽全力学习。

4.提供利于自学的系列教材

篇2

一、县域老公共图书馆不再适合时展需要

从地理位置上看,各个县域的老公共图书馆一般坐落于老城区的中心区域。随着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县域城区范围都有极大的扩展,县城中心的人口也有了很大的增长。特别是在新的发展时期,各个县域都对其城区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和调整,县域政治和文化活动的中心区域都发生了转移,人口分布状况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由此,县域老公共图书馆在地理位置上讲,已经没有了便捷和四通八达的区位优势,有些县域的老公共图书馆坐落于偏僻乃至无人知晓的某个角落。这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从图书馆建筑的物理设计和功用来看,县域内的老公共图书馆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对绝对多数的县域来讲,旧的图书馆都没有宽敞的阅读场所和专门功用的场地。建筑空间有限,活动场所不足,既不能满足现代公共图书馆专业分工的需要,也不能满足现代公共图书馆多馆区的基本设置要求。老图书馆所在的场地一般都是临时性场地,当初并不是为图书馆专门设计的,既不能提供借阅服务,也不能让大家开展阅读活动,更不能满足建筑审美的要求。

从图书馆承载的服务读者和服务社会的任务来看,县域内的老公共图书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读者群体的需要,也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高速传播和发展的阶段,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日新月异。县域公共图书馆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必须改善硬件设施,扩展其活动的物理空间,同时必须大幅提高软实力,增加馆藏图书数量,扩展馆藏图书类别,提高在馆资源和信息的质量,加快馆藏资源的更新步伐。只有这样,县域公共图书馆才能赶上世界科学文化的发展步伐,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和文化建设。

二、县域公共图书馆进入迁建的高频率期

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人民的生活也进入到了小康阶段。县域范围的经济实力有了显著提高,财政实力显著增长,公共服务设施的改善和更新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这些为县域范围内公共图书馆的迁建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并获得了政策支持。

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大量增长,人民文化水平的提高,原有的图书馆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长期以来各个县一般都有比较固定的图书馆场所。但大部分场所十分狭小,坐落偏僻,鲜有人知。设施也相当落后,资料依然是传统的纸质资源,以报纸和书籍为主。电子资源少,甚至馆藏图书都没有,或者十分有限。有些地方图书馆由于人员和技术局限,还没有开展图书的借阅服务。县域图书馆的这种现状,显然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

这些年来,从国家层面上,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指导公共服务性单位提高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并推进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机构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政策。这些也为县域政府筹划建设新的图书馆、改善图书馆的服务环境和服务条件,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三、县域公共图书馆迁建是个大事

县域公共图书馆是服务地方的重要公共服务机构。它的迁建,对一个县域的发展是一件大事。首先,县域公共图书馆迁建工程的资金来源是地方财政。合理谋划图书馆的迁建,可以合理使用地方财政投入,避免地方财政的滥用和挥霍。

其次,县域公共图书馆迁建不仅要基于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也要着眼于未来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但要立足于满足未来几年的需要,而且要立足于符合未来十年二十年发展的需要。

再次,对县域图书馆服务的群体来说,其迁建也是个大事。新的图书馆建设得好,可以更好为读者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当地的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做贡献。新的图书馆发展得好,可以吸引和扩大读者群体,提高图书馆的利用效率,激活图书馆的人气,增加图书馆的活力。

四、县域图书馆迁建应考量的若干方面

第一,财政投入的承受能力。县域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瓶颈就是县级财政的投入力度。在图书馆迁建的准备工作中,一定要深入了解地方的财政收入状况以及增长前景。新馆的场地和硬件规划要符合地方财政投入的承受能力。新馆建成之后,财政上的投入要有合理的规划和保证,应通过地方性法规或者制度,建立起地方财政对地方公共图书馆资金支持体制和机制保障。避免新的图书馆建成之后,可能面临硬件设施落后或不足,在图书馆长期发展中馆藏资料建设迟缓、滞后甚至长期得不到保障的困境。

第二,迁建新馆的选址。新图书馆迁建初,必须科学规划,选择合理的建馆地址。建馆地址要选择交通便利,城镇居民集中的中心区域。又要合理规避商业中心,商业街道和大型的购物中心和广场,远离经常举办大型活动或者公共活动的场所。

第三,服盏亩琳呷禾濉O赜蛲际楣萸建之后,其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对象都会有很大的增加。做好充足准备满足读者的需求,必须对图书馆面对的活跃性读者群和潜在性读者群有深入的研究。活跃性读者群是指在老馆的服务当中已经频繁接触和活跃的读者群体和个人;潜在性读者群体是指在老馆的服务中没有过,或者没有接受过图书馆服务的个人和群体,而经过图书馆的迁建、硬件的改进、馆藏的增加、服务质量的提高能够吸引和满足这部分人和群体需要的读者。新迁建的图书馆,立足于留住活跃性读者群体,扩大潜在性读者群体,这样才能实现发展和进步。

第四,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县域图书馆应着眼于服务本县的农民。要做好这服务,就必须研究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色,发展状况和发展趋势。在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应引入满足当地农民致富、农业和农村发展现实需要的刊物、书籍和电子资源,把农民致富和农业发展带入一个依靠知识、依靠技术和依靠信息的发展轨道。

第五,县域产业发展状况。一个县域之内,常常有具有县域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工业产业,拥有较好历史传统的工业企业单位,有比较成熟的产业圈和产业链。县域图书馆在迁建和发展中,必须在馆藏建设中积极增加能满足这些产业和企业技术积累、管理进步和科学研究创新工作的需要,使县域图书馆成为地方企业技术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县域工业企业发展和图书馆建设的良性互动,彰显图书馆为地方经济做贡献的作用。

五、总结

县域书馆的迁建是各个县域政府和县域发展的大事,必须要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在设计和规划中,必须从本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出发,研究县域图书馆服务群体的特点和需要,研究农业农村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和特点,研究当地工业企业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这样,才能使迁建的图书馆能合理利用财政投入,更高效合理地为广大群众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闫丽光.从农民阅读需求出发探索县域图书馆建设的路径[J].才智,2012(23):351-352.

篇3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运用先进的理念和互联网等先进技术,以智能手机、智能电脑等设备为载体,利用微信、QQ、微博等方式,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传播图书内容,并向终端用户提供更加权威、实时、准确的信息和服务。由于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双向性、互动性和及时性等特点,所以通过新媒体不仅图书信念传播速很快,而且可以更好促进公众获得信息服务。可以说,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有效开拓了公众的思维模式、交流方式和思想观念,这也让公共图书馆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推进其服务渠道更加多元化、简单化和个性化,进而才能为用户提供全面而个性的服务。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促进了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超前,这是时代造就的,也是创新理念和新媒体技术在公共图书馆中的良好应用,进而推动整个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体系更加趋于完善,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2 公共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的发展现状

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促进了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新篇章,当前,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2.1 移动手机图书馆

当前公共图书馆的移动手机图书馆主要通过云服务构架,将公共图书馆进行集中管理,设置专门的搜索系统、文献系统和数字资源系统,进而为用户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移动手机图书馆查询馆内图书,并进行预约和借阅,还可以进行查询馆内热门图书和实时新闻动态等自动移动服务。通过开展移动图书馆可以有效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新媒体服务优势,进而及时、准确地掌握图书馆情况。移动手机图书馆通过利用互联网资源,可以让广大用户能够随时连接数字图书馆,进而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这种服务理念受到很多公共图书馆的青睐,进而促进移动手机图书馆数据库的更加完善。

2.2 公共图书馆官方微博

微博的最大优势是及时性和有效性,有效突破了QQ、微信等交流方式的局限,进而也有利于促进图书信息的传播。当前,我国已经有很多家公共图书馆开设了官方微博,通过利用官方微博平台最新图书活动、图像和视频等数字资源,可以让读者更好便捷及时的获得图书信息,同时读者还可以有效利用手机图书馆进行相互交流,进而可以吸引更多的读者,从而提高图书馆的公众影响力。另外,有些公共图书馆的官方微博,不仅发表图书馆的相关信息,还会在官方微博上发挥人物特色,有效挖掘潜在用户,在新浪微博上开展微博访谈等活动,进而有效利用官方微博大力宣传服务理念,树立起自己的图书馆公共形象。

2.3 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

微信是一种新的交流沟通工具,不仅包括了传统的文字、图像,还可以进行语音和视频等信息交流。当前国内有很多公共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为读者提供新的服务,及时地馆内的信息,推出一系列的服务。通过开展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可以更好与读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同时能够传递更多的信息。比如,有些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官方平台,推出了很多深受读者喜爱的活动,读者只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添加公共图书馆账号来参加相关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更好的大力宣传图书馆,并且通过官方微信不仅可以实现图书相关信息查询,而且还可以向读者提供更好智能化的问答服务,还可以及时回复读者的提问,进而可以更好的展现公共图书馆的特色。

3 新媒体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拓展途径

3.1 运用多种新媒体技术形成图书馆特色

随着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公共图书馆不能简单局限于当地,而是会通过网络来与其他公共图书馆建立起联系,当然这也就要求公共图书馆树立属于自身特色的品牌和良好的形象,同时在新技术环境下,不能再局限于仅在馆内报告厅开展特色活动,更应该通过新媒体在网络上开展特色活动,才能让更多读者通过自己的移动终端进行随时随地地参与。

3.2 开展更多样化的互动交流

公共图书馆要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传播效率更高、范围更广的优势,有效运用微博、微信和数字电视图书馆等平台更新馆内活动,通过有效运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与其他公共图书馆的交流,不仅要有实地的交流,而且还要有网络上的交流,通过与政府、高校进行合作,开展经常性的各种专业的学术交流活动,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除了举办各种高端学术讲座外,还要面对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人民,比如开办汽车维修技术、美容美发等讲座,进而有效吸引广大读者。

3.3 合理整合各学科影像资料与文字文献

篇4

近年来,出现在国外大学图书馆中的“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模式的服务方式的建设引起了国内图书馆界的高度关注。信息共享空间最早出现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的大学图书馆中,是大学生获取数字资源,并可随时与信息专业人员沟通的一种模式,在提高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层面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国内从业人员大多已经认识到,进行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已经成为今后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国内一些高校近年来也引进了信息共享空间这一理念,将其运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作为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公共图书馆,也应该结合自身特点来发展公共图书馆中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信息共享空间在国内大学的发展情况说明,这种图书馆服务模式所具备的优势日益显现,所以本文想重点探讨一下这种模式在公共图书馆中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能性问题。

一、关于“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英文为Information commons (简写为IC,或ICs),一般译为“信息共享”,以信息共享理念为基础在图书馆中设置的Information commons一般译为“信息共享空间”。早在1992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哈定图书馆(University of Iowa,Hardin Library)即投资75万美金建立了名为Information Arcade的IC。

信息共享空间是指在图书馆中划出一部分空间,同时提供信息存储、处理、输出与通讯设施、资源、信息分析工具、文件管理工具及全程服务的咨询人员,将这一些因素有机地整合为一体,为用户提供从获取信息到形成最终产品的一站式的一种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模式为图书馆提供了一种以服务创新辅助知识创新的解决方案。在美国这种服务模式已成为大学图书馆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开发大学生知识管理技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信息共享空间已成为美国大学图书馆最受欢迎的场所和服务形式。

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由于条件不同,在各地的发展也略有差异,但总起来说,其普遍性、适应性、灵活性、共公性的特征,同时为受众提供的方便、专业、数字化的服务,构成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个完整的信息共享空间体系,需要包括三个层面:实体层、虚拟层,以及支持层。实体层主要指馆舍空间区域,及诸如电脑、打印机、扫描仪、相机等数码设备。虚拟层,则重点关注软件设施、信息资源和各种网络虚拟环境。支持层包括服务组织中的各类人员,和围绕这种服务模式所需要的服务规范以及服务评价体系。从以上这三个层面不难看出,这种新型服务模式,在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上进一步提升了服务内容和质量,更好、更有效地利用了图书馆的现有资源。这种一站式的服务模式,增强了被服务者与服务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使图书馆的服务更加主动和人性化。

二、图书馆IC模式发展的可能性

信息共享空间模式首先诞生于国外大学中的图书馆,传到国内时也是大学图书馆首先进行了尝试。笔者认为,地方一些公共图书馆也已经具备了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现实基础。首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地图书馆基本都能够满足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空间要求,可以从传统的馆区分隔出电子教室、协作学习区、多媒体制作室、休闲室等区域,而且这些可以根据各馆的馆舍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组合。其次,数字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且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普及。同时,许多公共图书馆现都设有电子阅览室,有些还开辟了具备丰富搜索功能的专有信息平台,为用户提供了高知识含量的综合支持。

总之,多数图书馆已具备了提供信息共享服务的能力,为信息共享空间的实现提供了保障。多数图书馆无论在各类馆藏资源、文献提供能力、计算机软硬件方面,还是在网络资源方面已经具备了很强的综合实力。应该说,在借鉴学习国外国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和国内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在各公共图书馆建立信息共享空间还是可以做到的。

三、图书馆IC模式发展的必然性

读者信息需求的改变,使得信息共享空间模式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以前读者到图书馆主要是通过阅读获取知识,现在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他们不再仅满足于书上的信息,更多地需要查询馆内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图书馆单一的借书、看书和一成不变的管理方式已经适应不了以动态和开放为特征的新模式的需求,因此IC是今后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代人际交往、学习方式的改变需要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现在人们来到图书馆更愿意既能上网查资料、写论文,又能喝咖啡、听音乐。另外,读者有问题时,需要相关技术人员或是图书馆员为他们面对面地提供帮助。这些都需要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一定的空间,相关的技术支持,和丰富的电子资源及其他小型的设备等。诸如此类的需求都要求有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

四、公共图书馆建立IC的发展规划

通过对美国大学图书馆,以及国内一些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情况的了解,我们必须认识到:信息共享空间必须是一个能提供一站式服务的综合空间,它不是仅仅是电子阅览室和数字图书馆以及休闲场所的简单组合。它是综合实体空间,虚拟资源和技术的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是虚拟环境和实体空间的完美结合。信息共享空间建设不仅需要布局合理、舒适优雅的馆舍空间,配置完备的上网设备,还需要热情专业的图书馆专业服务人员。如果能够按照信息共享空间模式所要求的理念,对传统的图书馆业务进行扩展的话,那么扩展后的图书馆服务功能会远远超过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一)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是今后各类图书馆发展的趋势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其核心是提供完善的资源和全方位的服务,而人员的配备及其服务能力则是评价一个“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在图书馆中发展IC模式过程中,人才培养将成为图书馆在其建设中面临的一个(下转第154页)(上接第152页)重大问题。馆员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信息共享空间效力的更大发挥。在新的社会环境和技术条件下,人们对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服务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应的图书馆的人员素质也要较以前有很大提高。目前高校图书馆已经注意到吸纳各学科专业的高级人才,或通过人才引进的办法加强业务队伍的合理化、专业化建设。公共图书馆的人才建设也必须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样才能使信息共享空间模式建设真正得以实现。图书馆馆员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知识的扩展有,有助于其与读者的相互交流,也必将会促进信息共享空间效用实现最大化。

信息共享空间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可以说,各类人员提供的服务是信息共享空间内除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以外,最重要的支撑因素。所以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首先要保证有充足的人才储备,这也是目前公共图书馆在信息共享空间模式建设中最大的困难。从国内大部分公共图书馆的现状来看,这些人员全靠图书馆自己培养还不现实。除了在引进人才时加以考虑外,还应当考虑聘用一些兼职人员,以填补这个人才空缺。

(二)“信息共享空间”由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共同构成的。

其中,物理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的实体。信息共享空间实体空间划分要考虑多种用户及其需求,用户群不同,空间类型也不同。依据现实情况基本可以划分为:个人学习区、小组学习区、图书资料区、打印扫描区等。虚拟空间,着重于“开放”,即开放存取空间,它是独特的在线环境,用户通过网站主页可以获得多种数字服务。信息共享空间虚拟空间的建设主要是信息资源库和网站的建设,信息资源库建设包括:收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资源指引库;数字化传统的信息资源,建立数据库;整合现有的数字资源,建立索引库。网站建设,包括主页设计、功能模块的设计以及栏目设计。因此,在我国馆舍建设空前高涨的今天,无论是新馆建设还是旧馆改造,都应考虑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应融合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理念,营造舒适、方便、快捷和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空间。在实体层面上,一个舒适的学习空间和充足的电子资源,是我们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的基础。

结语

虽然“信息共享空间”概念起源于大学图书馆,而且目前的实践也主要在大学图书馆,但事实上信息共享空间并非只适用于大学图书馆。其他类型的图书馆也需要建设信息共享空间,特别是大中型公共图书馆和某些专业图书馆。读者的需求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直接动因,公共图书馆和科研图书馆虽说面对的读者对象和大学图书馆有所不同,但是在网络环境下用户的需求呈现出某些相似的时代特征。公共图书馆由于读者的多样性,需要满足的需求也是多样的,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成功的关键和大学图书馆一样,需要将资源、功能和服务进行充分整合,满足多样化的读者需求。同时,公共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还要注意因地制宜,灵活运用,绝不能一味死板的模仿国外信息共享空间建设模式。在条件成熟的地方,应尽可能地将信息共享空间的理念与实践扩大到各类大中型公共图书馆中,在把握其提升服务本质,保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让更多的读者能够从这一模式中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李秋实,冯承柏,温宇龙.美国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代情报,2007(4).

[2]邬宁芬.信息共享空间.大学图书馆的机遇与挑战[J].图书馆杂志,2005(11).

[3]胡广霞,周秀会.信息共享空间.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趋势.情报资料工作,2007(1).

篇5

贵港市图书馆因城建规划搬迁至新开发区,新馆于2012年12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主体工程共投资3 250万元,总建筑面积11 149平方米,藏书26万册,设置504个阅览席位,有计算机45台供读者使用。2014年全年共接待读者300 872人次,文献流通219 764册次,文献借阅250 728人次。截至2014年12月,累计持证读者21 260人;2014年开展各种读者服务活动56场次,各项指标较往年有了大幅度增长。2012年被列入广西市级图书馆第一批数字图书馆建设单位,2013年被文化部授予地市级“一级图书馆”,2014年荣获广西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先进集体”和第七届广西中小学生网页和电脑小报制作大赛组织奖[1]。贵港市图书馆在新城区推广读者服务,虽然取得一定显著成效,但同样面临着各种挑战。

1.1 地理位置偏位

建搬新馆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市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新图书馆能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设施为读者服务,而不仅仅只是城市地标或者文化名片。新馆开放初期,因距离居民密集的市中心较远,邻近周围学校少,社区生态尚未建立,周边居民对图书馆认知度低。此外,公共交通路线没有开通,图书馆提供报刊种类少,新书更新频率低,都会导致图书馆读者的流失。

1.2 服务理念缺位

读者服务理念缺位,具体表现为馆员对读者感情的弱化,即使是有更大、更全、更新的建筑实体,一旦缺少“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宗旨,难以给予读者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市场环境下,部分馆员难免对职业前途感到迷茫,有的年轻馆员心态不稳定,有的年老馆员坐等退休。管理者的办馆理念还停留在传统阵地流通服务层面,没有看清图书馆发展前景,没有认识到读者才是图书馆的生命线,直接或间接影响日常工作和读者服务质量,最终也影响读者对图书馆的评价和认可。

1.3 政策落实失位

免费开放政策是回归公共图书馆本源,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重大举措[2]。公共图书馆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如果只是简单地把全部书架都开放,把办证费取消即算完成免费开放工作目标,并没有让读者切实享受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也与免费开放的真正目的偏离。有的馆员认为只要图书馆把所有可能妨碍读者进馆的有形或无形障碍清除,免去办证等各种费用,实现自助借还,读者就会纷至沓来。实际上,即使是图书馆行业先进馆如佛山市图书馆,非周日到馆读者都难以突破1 000人次[3],更遑论许多新建图书馆。

1.4 平台主导错位

管理者办馆思想忽略了主导图书馆发展的是读者,公共图书馆没有认识到作为文化宣传平台,读者日益增长的需求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存在价值的体现。以人为本,其本质是以读者需求作为服务根本,而不是以图书馆员为本,更不能以管理者的喜好为本。

2读者服务实践

2.1 服务位置挪位

有的新建图书馆位置比较偏僻,但是图书馆可以通过把读者服务阵地前移,走近读者生活圈子开展活动,提供贴近读者、贴近生活的服务。如在馆门前广场设立咨询台,现场解答读者咨询,并免费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制作精美书签赠送读者。为了鼓励家庭阅读,可以在一些节日进行相关活动,如贵港市图书馆在母亲节举办“感恩母亲 书香传情”活动,吸引了近千名读者参与,让每位读者把书香送到亲人身边,把图书馆服务宣传到读者家庭。培养未成年人读者是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贵港市图书馆走进学校,与港北区荷城小学、港南区华国学校、覃塘区中周小学、荷城中学、贵港市高中等中小学校联合举办“世界读书日”“读者服务宣传周”“中华经典诵读比赛”“道德讲堂”等活动,倡导经典阅读、快乐阅读的读书理念,搭建活力无限的未成年人阅读生态链[4]。关爱特殊群体是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部门应尽的义务,贵港市图书馆利用“重阳敬老节”节日,到新城区幸福养老中心,举行文艺晚会,捐爱心款,赠送图书,丰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

2.2 服务理念归位

发挥读者主导地位,创造条件让读者参与更多的图书馆活动,让读者感受到自己是推动图书馆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分子,鼓励读者发挥聪明才智,为图书馆建设添砖加瓦。充分利用虚拟网络,开通图书馆微信平台、设置在馆读者通道、好书推荐箱等,将读者推荐的图书列入采编参考书目。展览与讲座的结合带来视听冲击,使展览更有说服力与感染力,实现读者需求共性与文艺作品个性完美融合[5]。贵港市图书馆邀请广西儒学学会会长毛勇作《如何轻松有效培养优秀孩子》专题讲座。举办《黄雁师生书法展》《庆耀先生百幅国画精品展》和“中国梦 我的书画梦”优秀书画展等,从展览宣传、展品布展、展品讲坛全权交由展览方操作,专业的运作吸引大量读者参观,展览一再延期。每年世界读书日,面向全市未成年人征集书评、书画作品2 000件,择优展览。设立“小手牵大手”推进全民阅读项目;到荷城小学举办讲故事比赛,组织260人次到市图书馆长期担任“小小文化服务志愿者”,体验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乐趣。开展“我为父母借本书”“阅读心愿墙”“我与图书馆一起长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只有不断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图书馆服务理念才是回归到其应有的位置。

2.3 服务政策到位

免费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图书馆坚持免费公益均等化服务是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文化权利措施之一。零门槛进入图书馆已经成为共识,但免费政策不能只停留在具体日常工作服务层面,应该尽可能提升到服务理念,服务政策、制度的高度。如在培养未成年人读者阅读兴趣方面,通过抓住青少年兴趣点,开展特色培训活动,吸引他们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贵港市图书馆2013―2014年共举办6期青少年书法普及教育培训项目,参加人次540人,时长90天,培训不收任何费用,还为学员提供学习文具,学员优秀作品在馆内展厅展览,吸引学生和家长前往图书馆。除了在馆报告厅长期免费展播共享工程配送的经典电影,还定期到贵港市新城区世纪广场展播共享工程科普视频,累计展播42场,观众近20万人次,发放《〈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解读》5 000份。通过实在的行动,注入馆员对读者的点滴情怀。图书馆免费开放关系到读者是否共享发展成果,是否享受到基本的文化权益。

2.4 服务平台上位

公共图书馆具有社会教育和文化感召职能,服务工作应回归这个平台,认清读者活动是提供平台服务,借力各种人才,使图书馆与读者共同成长。如图书馆组织馆员编排图书馆阅读推广主题节目,积极参加市内各大型文化娱乐活动,不仅提高图书馆在市民中的知名度,还增进了与其他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感情,形成文化共同体,为往后的读者活动牵线搭桥。图书馆应发挥文化感召作用,吸引更多的读者利用图书馆[6]。贵港市图书馆也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1)“快乐周末”书签制作大赛迄今已举办8期,累计邀请贵港市新城区10家幼儿园共345名小朋友参赛,不但使小朋友和家长们认识到书签的作用,还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2)贵港市图书馆利用自身平台,积极发动未成年人读者参加广西中小学生网页和电脑小报制作大赛,累计已有59人获得各级奖励,贵港市图书馆也因此于2013年、2014年连续两年获得该活动组织奖。3)组织读者参加国家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故事随手拍”创意微视频大赛,贵港图书馆读者卢伟强作品《永不放弃的梦想》获得个人组二等奖。4)以图书馆为组织者,与全市中小学校联合征集摄影作品100多幅,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举办的“爱阅读 爱科学”全国少年儿童摄影大赛,有4幅作品和4名读者获奖,从而提高了图书馆在学校学生中的知名度,吸引他们自觉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5)启动“文化致富工程”,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网络技术人员对城区文体局分管领导和各乡镇文化干事进行《网络数字资源的利用》培训,既是对领导们宣传图书馆读者服务平台,也是发挥市级图书馆的辅导培训平台作用。通过这些活动,馆员们凝聚了共识,即让服务平台上位,让读者唱主角,公共图书馆的平台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好。

3思考

3.1 推进法人依法治理

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法呼之欲出,公共图书馆法人治理必将实现。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化服务新形势下,只有通过法制规范地方政府与公共图书馆的关系,保证公共图书馆获得稳定且持续增长的投入,才能平衡传统服务支出和创新服务投入。对于新兴城市偏重工业化发展的情况下,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更是不能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最终实现图书馆法人治理目标。

3.2 着力品牌服务建设

移动阅读大众化,随机阅读、浅阅读、快阅读成为常态,读者服务中离不开数字信息服务。面对新阅读运动,公共图书馆需要打造有影响力的读者服务品牌,使公共图书馆不断产生深远和持续的社会效应和文化影响。新兴城市公共图书馆品牌建设离不开本土文化沃土,离不开现代数字文献信息服务资源,品牌建设应与本土化互相融合,并融入地方文化产品来整合推广。公益性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本要求,争取品牌建设纳入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项目,至少可以在经费、人员组织方面免去后顾之忧。品牌建设还要有足够的开放性,不管是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号召读者以及其他公共文化机构一起积极参与,品牌的成长才有生命力。

3.3 巧用人才是关键

篇6

一、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概念

在对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概念进行确定前,首先应该了解公共图书馆生态的内涵,即公共图书馆在当前社会生态环境以及一定范围内的图书馆系统中所表现出的基本生存和活动状态[1]。现阶段,图书馆情报界在研究实践中尚未对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概念形成明确的认识,但是对图书馆的生态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从信息生态位角度看,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实质上具体指公共图书馆在一定的社会生态环境和相应范围内图书馆系统中所占据的具置。换言之,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就是公共图书馆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相关关系的定位,并且这种关系是图书馆与其所处环境在经过适应和互动并达到平衡状态后所形成的,其受到公共图书馆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并且可以借助公共图书馆与其所处环境的物质交换接口表现出来,能够对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需求情况做出具体的反映,是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此外,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能够明确反映出其所处环境中的自然、社会资源和读者需求等生态因子,所以从生态位角度探索公共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服务,能够为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和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指导[2]。

二、基于生态位视角探索公共图书馆技术创新服务的措施

1.对现有生态位加以巩固,巩固公共图书馆已有的发展空间

在图书馆整体生态系统中,公共图书馆凭借自身优势占据着其他类型图书馆无法获得的生态位,所以从生态位视角对图书馆技术创新服务进行探索首先应该保证公共图书馆能够巩固自身原有的生态位,保证已经占有的发展空间,为公共图书馆的技术创新服务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首先,公共图书馆在对技术创新服务进行合理探索的过程中应该保证进行准确定位,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生态位高度重叠现象,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借助最有利的生态位获得相应的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一般来说,对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优势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公共图书馆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整合度高、馆藏资源针对性强以及认可度高的优势,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只有认清自身发展优势、巩固自身现有生态位,才能够实现对技术创新服务的探索,在新时期获得持续稳定发展。其次,公共图书馆应该积极探索生态位错位竞争[3]。通常情况下,在研究中对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环境进行分析可以划分为公共图书馆环境和非公共图书馆环境,其中公共图书馆的生态环境具体指与公共图书馆的生存发展存在直接联系的环境构成要素集合体,如图书出版商、数据库服务商等;非公共图书馆生态环境指从间接层面上与公共图书馆环境存在一定联系的环境因素集合体,如互联网、信息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公民文化水平等。所以在公共图书馆建设发展中要想实现对技术创新服务的良好发展,就应该对自身生态位进行明确定位,进而发现自身与其他相关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借助错位竞争发挥自身优势,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最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2.对实际生态位进行拓展,开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发展空间

当公共图书馆的生态位与其他相关机构的生态位出现交叉情况时,图书馆管理者就能够对自身发展情况形成系统的认识,明确此时是公共图书馆在市场竞争中对自身服务空间进行延伸和拓展的最佳时机,进而积极探索相应的技术服务创新方式提升自身竞争优势,对自身实际生态位进行有效拓展,保证自身服务发展空间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4]。同时,从生态位视角进行分析,公共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除了可以借助对服务方式进行创新、合理更新馆藏资源等手段对技术服务发展空间进行拓展外,还可以尝试构建虚拟生态位,即借助网络信息技术在充分利用自身外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获得生态发展的方式。换言之就是公共图书馆将自身优势资源作为基点,借助其他相关外部信息资源的补充对生态位进行合理拓展,并拓展技术服务发展空间,为公共图书馆在新时期的良好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

3.探索共生生态位,争取实现共生发展

篇7

Abstract:Take a series of readers activities undertaken by Xinyang City in recent years for example, summed up the significance and methods of reader activities .And puts forward how to public libraries through readers' activities to fulfill the social education fun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meet the people's growing cultural needs.

Key words:Public Library;reader activity

公共图书馆是传播知识、传承文明的重要阵地,是一个城市文明的象征。近年来,信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斥资兴建了信阳市图书馆新馆,不断满足广大人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同时,信阳市图书馆在搞好基础业务工作的同时,非常重视读者活动的开展,组织策划了一系列读者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以近年来信阳市图书馆开的读者活动为例,着重探讨读者活动的意义、方法和思路。

1 开展读者活动的意义

1.1 开展读者活动是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需要。

传统公共图书馆的社会的职能由1975年国际图联概括为四条,一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二是开展社会教育;三是传递科学信息;四是开发智力资源。因此举办读者活动是履行社会教育职能的具体体现之一。读者活动以读者为核心,具有导读、宣传、启智、联谊和研讨等功能。[1]围绕读者的需求,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图书馆设施、设备组织读者活动,直接进行公民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重要场所,将会承担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职能。

1.2 开展读者活动是扩大影响,吸引读者重要的手段

目前,图书馆在社会的声音还很弱,广大群众接受教育的社会场所不在单一了,随着互联网的大量运用,信息获取的渠道多种多样,及时准确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开展读者活动是我们宣传图书馆,扩大图书馆影响的重要载体,通过讲座、展览等活动,为图书馆聚集了大量的人气,吸引了大批读者走进图书馆,新闻媒体也会跟踪报道,起到与读者和媒体很好的互动效果。国家文化部于1985年把5月的最后一周确定为全国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全国知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活动周前夕发通知,明确要求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并在每年确定一个宣传周主题,向公众宣传图书馆,开展各种便民、利民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图书馆意识,提高图书馆利用率,促进阅读,树立图书馆的良好形象。

1.3 开展读者活动是加强与读者的纽带,了解读者需求的桥梁

读者活动增进和馆员与读者的了解,通过了解的读者的需求,倾听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改进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服务质量。只有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对图书馆发展建设的意见,文献建设方面的需求,管理与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读者中了解第一手的资料。同时,也在工作中争取读者的理解与支持,才能提高我们的服务水平,才能建立和谐的关系,促进我们工作更好的开展。

2 信阳市图书馆近年来重要读者活动的开展

2.1 围绕节日办读者活动

每年的元宵节举办“元宵节灯谜有奖竞猜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多届,这些灯谜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灯谜,市民猜对了可获得精美奖品,弘扬了传统文化,营造了深厚的节日氛围,吸引了大量读者的参与。每年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 举办信阳市青少年经典阅读推广进校园活动,开展市民阅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活动等,每年的5月的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活动,六一儿童节少儿读者活动,暑假期间的“快乐暑期、快乐阅读”活动,12月全民读书月活动等活动。2013年读者服务宣传周的主题是:书香中国――阅读引领导未来。组织策划了读者座谈会,新闻出版总署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阅读”推荐活动,六一儿童节家庭教育讲座及励志电影播放,“全国青少年数字阅读推广月”活动,“我的中国梦”有奖征文等活动。这些利用节日开展的活动,已成为固定动作,每年都会举行,好的活动需要坚持的办下去,不断加深读者的活动印象,提升图书馆的活动知名度,持续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

2.2 创建活动品牌,打造成特色亮点

图书馆讲座是图书馆发挥其弘扬文明、传播知识、履行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方式。信阳市图书馆为让更多的读者享受精彩,积极加入国家图书馆牵头组建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联盟”,成为其会员馆之一。在国家图书馆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信阳市图书馆免费公益讲座――“申城讲坛”于2012年元月正式开讲,精选知识性、思想性、教育性强的综合性讲座内容,深受广大读者欢迎。到目前为止,已播放讲座60多期,周六到图书馆听公益讲座,周日到图书馆观看周末精彩电影,已成为广大读者的自觉行为。根据少儿读者的特点,创建了“晶晶姐姐讲故事”活动,在寒暑假和节假日期间,发挥少儿读者集中到馆的时间,开展讲故事活动比赛,“晶晶姐姐讲故事”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培养了少儿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赢得了家长和孩子拥护和支持,取得了良好的互动效果。每年一次的“十佳优秀读者”和“十佳文明读得”评选活动,评选旨在全社会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人们在参与读书活动、体验读书快乐,养成良好的习惯,爱护图书馆的图书和设施,热心支持图书馆的工作。参评读者经过自荐、推荐,根据评选标准,最终评选出本馆本年度“优秀读者”和“文明读者”,给予鼓励。读者品牌活动的影响力在于持久,还要重视活动的策划创新,不能保持一成不变,读者的需求也在变化,要紧跟社会热点,抓住读者关心的话题,活动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2.3 联合其他单位共同举办读者活动

要使活动扩大影响,图书馆不仅要在馆内举办活动,而且要走出去请进来,联合相关单位共同开展读者活动,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2年,联合市科技局举办信阳市科技服务宣传周活动,为农民朋友送知识、送科技下乡,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联合信阳市国税局举办“读税书、晓税法、解税事”暨“税收走进图书馆”税法宣传月活动。联合信阳市工商银行举办“爱我信阳山水,共建美好家园”首届信阳市“工商银行杯”摄影优秀作品展。联合市文联举办了“喜迎十,展新区风采”大型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联合举办的读者活动。特别是上海图书馆打造的“上图展览”活动,2013年共同举办二场展览,由上海图书馆名免费提供展览资源,分别是4月份举办“上海第十一届国际摄影展”和10月分举办的“简庆福摄影艺术展”。“上图展览”本着“海纳百川,服务全国”的理念,主动走出上海,利用馆藏展览资源,旨在加强与兄弟图书馆的交流互动、促进展览资源共建共享的公益性活动,丰富了当地文化生活,拓宽了观众的视野,让更多的艺术得到欣赏与认可,让更多的思想碰撞出火花。上海图书馆与全国50多家兄弟图书馆牵手,共同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展览资源的共建共享,为公共图书馆提供了非常优秀的展览资源,上海图书馆的全国巡展活动值得我们敬佩。“上图展览”提供的展览内容水平很高,装裱精美,方便运输,且为全免费资源,受到兄弟图书馆的热烈欢迎。

3 读者活动的策划

读者活动包括讲座、电影、展览、比赛、征文、读书等各种形式,有的是为培养读者的阅读兴趣,指导读者阅读;有的是为了加强少儿读者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是为了加强读者的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需求,更好地开展工作。任何一项读者活动的开展,要取得好的效果,吸引广大读者的参与,前期离不开精心策划。组织得力人员进行活动方案的制定,把每个环节都要全面的考虑周全,有些活动涉及到上级部门和领导的支持,要提前沟通汇报到位,一旦确定方案,各部门通力合作,及时召开组织协调会,把活动任务分解下去,各司其职,确保活动要既定方案向前推进。活动之前要做好宣传工作,积累足够的人气,联合举办的活动,要注意各方的合作与协调,大型活动要全馆动员,群策群力,全馆共同完成。信阳市图书馆非常重视读得活动的组织协调,信阳市委宣传部、信阳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等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多次参与到活动中来,图书馆领导班子对每次活动都有明确的要求,大型活动成立领导小组,分工明确,确保活动达到预期效果。活动完成后,要进行总结,评估活动开展的效果,总结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以后活动积累经验。

4 结束语

近年来,信阳市图书馆非常重视读者活动的策划,先后组织一系列大小读者活动60多项,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全民阅读先进单位”、“服务宣传周先进单位”、“先进图书馆”等荣誉。总之,读者活动在图书馆业务工作中分量越来越重要,读者需求是开展读者活动的动力,只有按照“三贴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读者,才能被广大群众所接受,吸引更多的读者积极参与,支持与配合,才能使这一活动有生命力。[2]的原则组织开展读者活动,才能推进图书馆工作的深入开展,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图书馆。

篇8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它注重对人的管理,注重宽松和谐的气氛,注重灵活的领导方式。就是把“人”作为管理活动的核心和现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就图书馆管理而言,以人为本包括有“以读者为本”和“以馆员为本”两个同等重要的方面。因此,新图书馆落成开馆不仅要有新的馆舍、现代化的设备,更要有一流的管理措施,来为人们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服务,下面就创新服务工作谈几点建议。

一、建立“人文”服务理念

“以人为本,共建和谐”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其内涵和核心内容是依靠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以激发人的热情,挖掘人的潜力,满足人的合理要求,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这一理念贯彻到图书馆建设中,特别是应用到新建图书馆的管理中,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图书馆应该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是公民享有最基本的文化信息权利与教育权利的重要条件,它的服务对象是人民大众,因此就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新馆的管理理念和服务理念应向“人性”回归

在管理层面上,要树立“馆员为本”的理念,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全心全意地做好服务工作;在服务层面上,要树立“读者为本”的理念,提供一 种以读者为中心的全方位、深层次的主体服务和人性化的阅览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是读者学习、研究的重要场所,其外部环境要与大自然和谐统一,要高雅时尚,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内部环境要与人文协调统一,设施装潢要做到的绿色环保,书架摆放要有特色,桌椅布置需切合实际,让读者即能在书海中自由徜徉,又能找到安静的港湾汲取营养,整体布局要体现人文关怀。

2.创建良好的人文环境

首先,馆领导要变刚性领导为柔性领导。要以自己的品格和领导艺术以及自身内在的素质与外在素质的提高来感召下属,以宽容别人的胸怀激励下属;其次,要营造信任人、理解人的氛围,在全馆形成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团结协作的和谐宽松氛围,使大家在轻松、和睦、愉快的环境中发挥各自的才能;第三,要营造团队精神。现代社会强化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依赖与合作,很多工作需要团队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在图书馆的组织系统内要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以人为本”开展创新服务

1.做好基础服务工作

满足读者的需求,提供优质的服务是图书馆的根本宗旨。在图书馆工作中,服务是中心工作,也是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和赖以生存的基础。“读者至上,服务第一”是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最高准则。这就要求全体员工树立“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满足读者对图书馆的一切需要”的观念,变“以我为主、坐等上门”为“以读者为中心、服务到家”;变“重藏轻用”为“服务第一”;变“静态僵化”为“搞活创新”的服务理念。随着全社会现代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图书馆的服务形式也向这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一是传统意义上的服务必须继续完善,进一步做细做好;二是充分利用馆内文献资源做好信息服务;三是深入机关、科研单位和高校等部门开展图书馆延伸服务;四是加强信息技能培训服务,根据不同层次的读者开展各项专业知识和信息技能的培训,使读者能够熟练掌握和了解图书馆所提供的各项服务。

2.扩大面向弱势群体的服务

任何一个国家,无论其经济发展程度如何,都存在着弱势群体。作为公共图书馆,为广大读者特别是为弱势群体读者提供服务,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弱势群体是指一些拥有很少量或基本没有三种资源的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就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情况来看,主要包括下岗失业人员、靠打零活摆地摊养家糊口以及残疾人和孤寡老人、进城农民和退休较早的低收入“体制内”人员。这些人员的规模达到了1.4亿人-1.8亿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1%-14%左右,并且这个群体的发展趋势将进一步扩大,其弱势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而目前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弱势群体对文化信息资源的需求存在着极大的不适应。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公共图书馆宣言》里明确规定:“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不受年龄、种族、性别、、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所以搞好对弱势群体的服务是我们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新建图书馆应该建立盲道、设置视障阅览室,提供盲文图书、有声读物、磁带以及盲人专用电脑等;在下岗工人和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地区,开办社区书屋,为附近地区的群众获取文化信息提供方便;对老人和智障儿童要格外关注和爱护,可与当地的残联、智障学校和敬老院联系,共同协办智障阅览室或定期为敬老院送书,使这些孩子、老人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和生活。

3.尝试性的创建图书银行

建立图书银行是一个新的尝试,首先建立一个有馆内专家参加的“存书审核小组”,对“储户”递交的存书根据其价值和流通频率决定是否收存,通过存书审核小组验收的文献,根据新旧程度和使用价值,经双方协商同意,确定折扣价,为每位“储户”办理“存折”,每次存取的详细记录都会反映在“存折”上。“存折”余额每满50或100元,个人所持借阅证即可在原有借书最大册数基础上增加一册借阅权限,以此类推,最多可增加五到十册借阅权限。图书银行作为自助式的“精神快餐”,让那些闲散图书走出了个人天地的小圈子,进入了读者互助互利的大网络,极大的调动了读者的积极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丰富我馆的藏书量。

4.定期组织“读者个人图书交换交友会”

目前,我们每个家庭和个人手中都存有一些相对“过时”的图书期刊,有些甚至是长期滞留家中,暂时没有用武之地,丢弃又感到可惜,使这些文献资源真正成了“死”书。而图书馆是读者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特别是公共图书馆,每天的读者流通量很大,所以,定期组织举办“读者个人图书交换交友会”,即可以让那些“死”书活起来,发挥它的作用,又能增加我馆读者们之间的友谊,为创建和谐社会起到了积极作用,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的办馆理念,必定会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在新馆开辟阅报栏和信息园地

图书馆作为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随时随地起到对社会的教育职能。可以在图书馆的最醒目的地方开设阅报栏,派专人负责每天更换报纸,让来馆读者和路过的市民随时都可以看到最新的全国各大媒体的报纸。开辟信息园地,为各个阶层的读者提供一个个人信息的场所,这也是新图书馆的“人文”环境的具体体现。

三、注重培养提高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和调动工作积极性是搞好图书馆事业的关键所在

图书馆员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教育者,是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信息资源和财富,是实现图书馆生存和全面发展的决定因素,一个图书馆是否能搞好,关键是馆员的素质问题。因此要求我们的馆员除了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外,还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要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意识,具体办法:

1.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健全合理的激励制度

新馆开馆前,率先要制定出各种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馆员守则等,适时对馆员进行开馆前的培训。还要建立一套科学的激励机制,强化人们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信息意识和独立自主意识,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并通过这一有效激励机制,调动全体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图书馆目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馆员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处于工作实绩的竞争之中,不断处于外界和自我的激励之中。同时也使馆员清楚认识到,只要努力工作就可获得良好的待遇。

2.推行全员岗位聘用制和岗位轮换制

图书馆要想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提高其服务效率,就必须实行全员聘用制。打破年龄、资历、职称等限制,使现有人员开展公平竞争、择优上岗,真正做到业务岗位双向选择,并签订各级责任状,规定工作目标,无论以前什么职称,一律以现任工作岗位支付工资。另外,岗位轮换制度也是调动和提高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的切实可行好方法,每一年到两年,根据实际情况对人员作适当调整。这样既可以加强岗位间的交流和联系,又可以促进馆员为适应新岗位、新工作而不断努力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3.开展馆内岗位培训和组织馆外参观学习

馆内岗位培训是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和薄弱环节,对在职人员进行的某一业务或某一专题的培训;还可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和学术交流会,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馆进行指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组织馆员们走出去,参观其他兄弟省市图书馆,或开展馆际间的业务骨干交流等,这样既可以使馆员开阔视野和拓宽今后的工作思路,又可以学到别的馆的先进经验,找出自身工作中存在的差距。

总之,图书馆新馆启用后应围绕“以人为本”建立“人文”服务理念和创建“人文”环境,开展多种读者服务模式,为各阶层的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龚艺.图书馆服务创新与和谐社会.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4)

篇9

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是图书馆业务的核心,随着数字化图书信息管理系统的广泛应用,移动数字图书信息服务因其能够随时随处提供方便快捷服务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微信以其直观快捷的优势,在公众中的应用更为普及。

开通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以后,读者借助微信平台,不需要到图书馆,通过手机、平板等即可搜寻图书、查询图书借阅信息。这是图书馆利用现代通信技术,优化信息推送方式,为读者提供贴心服务带来的便利。通过快速发送语音、视频、图片和文字,微信提供公众平台、朋友圈和消息推送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摇一摇、搜索号码、附近的人、扫二维码方式添加好友和关注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微信帮将内容分享给好友以及将用户看到的精彩内容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借助微信的“关注”功能,图书馆所发消息可以推送给读者,使他们随时随地都可浏览到和读者息息相关的消息。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重置图书馆账号密码,设置图书到期短信提醒等,避免了身边无电脑无法操作的烦恼。满足了读者对移动信息服务的需要,拓展图书馆与读者的沟通渠道,加强与读者的亲密互动,优化信息呈现方式,给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移动服务。通过推送,及时为读者各种信息,为读者提供了交流沟通的优质平台。

一、有效提高咨询服务的水平

作为知识社会的核心枢纽,图书馆不但要为读者提供图书借阅、信息查询等服务,而且要承担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等职能,这要求图书馆有更高的工作效率与信息处理的能力。如何帮助读者实现快速有效的查阅、改进缺乏针对性的咨询服务、提升互动交流的效果等工作正成为图书馆尝试解决而又无法真正解决的问题,而微信的预设服务及一对一交流等特点就能很好解决了这部分问题。

图书馆开通微信并公布微信号码后,使用微信的用户可搜索到图书馆微信账号,当用户有需求时可向图书馆微信请求信息咨询服务。如用户在图书馆使用图书馆资源遇到困难、在学习、科研中需要获取参考信息,对会展讲座培训等信息的咨询等等都可通过微信进行咨询。而且馆员在获得咨询请求后可以及时将信息进行反馈。反馈的信息形式可根据问题而多样化,可通过语音图片或文字简短回答,也可通过视频进行示范讲解。通过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的不同组合、混搭来回答不同用户的咨询,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解决用户的问题,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二、实现资源信息的快速共享

除了通过微信宣传图书馆、被动回答用户咨询,微信还可以主动便捷地向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管理者应提高对应用微信的重视程度,正确认识微信的应用优势和应用可能性。通过宣传册、宣传单和网络等形式对微信服务进行大规模宣传,提高广大阅读者和借阅者对微信服务的关注程度,并向阅读者和借阅者宣传微信服务的便利性。为了方便广大阅读者和借阅者使用微信服务,可以将图书馆微信服务的公众号和二维码印制在借阅证、宣传册上。接受更多用户添加图书馆的公众平台,扩大微信朋友圈范围,图书馆就可通过微信主动向微信好友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定期将最新图书、阅读推荐、培训讲座、会展信息等消息通过分析用户信息等实现精准推送,使读者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图书馆的馆藏资源。

还能开启自动智能应答,包括被订阅时的自动欢迎语、非人工服务时间的消息自动回复、关键词识别的自动回复。使得读者仅需通过微信号就可以了解图书馆的诸多信息。如图书馆的最新馆内动态、办证指南、开放时间、资源导航、新书导读、图书评论、市民讲堂预告、新进数据库等信息。体现了信息服务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服务理念,极大的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

三、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

与其他通讯工具支持信息形式较单一不同,微信信息交流形式多样化。文字、语音短信、图片、表情、视频等微信息都能通过微信传递。用户之间可以进行“语聊”、“图聊”、“涂鸦”等,信息的交流变得更有声有色,用户可根据兴趣、心情及需求选择相应的方式。同时,微信具有群聊功能,可支持来自天南地北的小群体同时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使得微信比微博、QQ等更具互动性。

此外,微信的使用只需要支付少数的流量费。这些都将更大地激发用户使用兴趣并增强持续性。图书馆也可以运用微信定期向图书馆附近的微信用户发送生活小贴士或问候语等,增强微信普通用户和图书馆之间的友好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图书馆在社会中的公众形象。读者还能与馆员进行实时交流沟通,微信能实现人工实时交互问答,对用户发送的消息进行实时回复,及时接收读者的对馆藏的建议并及时反馈。

四、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的服务

篇10

中图分类号:J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25-01

图书馆作为文化信息资源的集聚地,历来承担着传播知识和传递信息的重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对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依托传统纸质书刊资源和互联网技术,全国各地掀起了建设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明需要为宗旨的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

文化共享工程主要采取以各级公共图书馆、乡镇文化站、社区及农村文化活动室为依托,与农村党员干部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已构建起国家中心――省分中心――市县支中心――基层网点的服务网络体系。本论文以遵义为例讨论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中所面临的现状和应对方式。

一、遵义市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现状

遵义市图书馆始建于1951年,为贵州省最早建立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其馆址历经江公祠(遵义市一中)、总政治部旧址、子尹路7号,2006年迁入现址,2007年9月28日新馆正式开馆,2009年被评为国家地(市)级一级公共图书馆。

新馆占地面积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400平方米,拥有阅览座席2000多个;藏书量达60余万册(其中,古籍4万多册,国家级善本4种),年订购期刊近2000种,报纸近200种。自动化系统. 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系统(ILASⅡ),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市级支中心,“遵义数字图书馆”“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盲人语音上网软件等。文化共享工程在遵义市2002年11月启动以来,共建成1个地(市)级支中心,13个县支中心。

遵义市支中心实施了文化共享工程与广电网络、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整合,初步实现了“多网合一、一网多用”的目标,探索出一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新途径,被国务委员陈至立誉为“遵义模式”。

二、遵义市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财政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作为一项公益项目,其资金来源又主要依靠财政拨款,来源渠道较窄,而且无法在短期内产生明显效益,因此部分地方政府对该系统的建设不够重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很多图书馆与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相关的软硬件设施无法跟上,严重阻碍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和发展。

(二)体制弊端显著,缺乏自主灵活

图书馆作为事业性质的单位,受行政管理约束影响较大,而主管部门很难设身处地的站在图书馆自身的角度全盘考虑,因此造成图书馆管理较为死板,缺乏自主灵活的话语权。而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就是要突破传统意义的图书馆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约束,因此需要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

(三)人员素质相对偏低,人才队伍建设迟缓

由于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图书馆职工薪酬待遇普遍偏低,很难留住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不利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和维护。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对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还要接受各种各样的培训,而目前我们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以本专科毕业生为主,且在校期间所学专业五花八门,主修图书馆学的人才和主修计算机学的专业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因此图书馆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的素质状况普遍偏低已成为下当今时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和维护的主要障碍。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一)提高社会关注度,加强社会监督

建设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是一个应该提升到战略高度的社会热点问题,只有保证信息资源的及时传递到有需要的地方,才能保障经济社会建设的更加高速有效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全社会行动起来,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努力做到全体参与,提高全社会的关注度,并积极发挥媒体舆论和社会团体等的监督作用,最终做好让人民满足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

(二)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建立可持续保障机制

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困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的重大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更应解放思想,积极引进社会民间资金,建立一个可持续资金保障机制不失为一剂良方。只要是以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服务为宗旨,就可以以政府拨款一部分、民间资本参与一部分的形式来解决建设经费投入不足的问题,当然至于民间资本以何种形式参与并以何种方式获得合理的回报,可以让政府部门牵线、根据实际情况协商而定。

(三)引入市场管理体制,降低体制弊端影响

图书馆作为主体单位,在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方面,应该积极转变管理方式,适当引入市场管理体制,让实际工作更具效率。可以采用单位性质算事业的形式,管理模式按企业的方式,即满足了客观存在的一些系统体制的要求,又更加能发挥图书馆在建设和发展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中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降低传统体制弊端造成的影响。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夯实

人才是保证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项目可持续建设和发展的重中之重,引进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刻不容缓,这就需要让这些高层次人才感受到工作有奔头、后勤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只有真正做到让我们所需要的专业型高技术人才进的来,留得住,才能保证项目建设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总之,我国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建设是一件民生工作,需要政府牵头,全民参与,通过各种途径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从而建立一整套完善健全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系统。

参考文献:

篇11

在未来的社会中,经济的发展将主要取决于知识成果的生产(创新和发明)、流通(传播和分配)和消费(应用和再生价值)。公共图书馆作为传播知识的重要机构之一,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要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1 公共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公共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是一项直接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以辽宁省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开发区为例,到目前为止,全省已有国家级经济开发区6家,省级开发区13家,基础设施投入138亿元。多数开发区现已进入产出期,在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日渐成熟,取得了较好的产出效益,成为当地经济最活跃的区域。然而,公共图书馆在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方面还不能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文献采购数量不足。由于受文献购置经费的制约,加之书刊大幅度涨价,致使多年来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未能走出低谷,文献采访的数量严重不足,不能满足经济快速发展对经济信息、科技信息等的迫切需求。以辽宁省图书馆和沈阳市图书馆为例,辽宁省图书馆2000年采购中文图书29008种93379册、外文图书1888种2071册、外文期刊335种335册,2001年采购中文图书28163种62953册、外文图书2194种2310册、外文期刊557种560册,其中中文图书种、册增长率分别为 2.91%和 32.58%,外文图书种、册增长率分别为16.21%和11.54%,外文期刊种、册增长率分别为66.27%和67.16%;沈阳市图书馆2000年采购中文图书16091种36823册、外文期刊9种110册,2001年采购中文图书15709种26503册、外文期刊10种123册,其中中文图书种、册增长率分别为 2.37%和28.03%,外文期刊种、册增长率分别为11.11%和11.82%。

    (2)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质量欠优。许多公共图书馆由于受传统的“重藏轻用”观念的影响,藏书建设质量不高。调查显示,无论藏书规模有多大,能够经常高频率地被读者查阅的图书数量,往往只占藏书总量的极少部分。近年来,藏书的积累性和保护性成份变得愈加明显,而读者的利用率并未相应提高,从而制约了图书馆为本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3)藏书布局不合理。我国图书馆一般都是按照二线制或三线制藏书布局理论来组织藏书的。二线制藏书布局是按照建立基本藏书和辅助藏书的要求,分别建立总书库和辅助书库。三线典藏制则是把利用率最高的文献组织到一线外借书库或阅览室实行开架借阅,把利用率较高的文献组织到二线书库,实行开架或半开架借阅,把利用率较低的文献组织到三线书库实行闭架借阅。可以说,三线典藏制解决了二线制藏书布局的诸多弊端,但三线典藏制的核心问题———馆藏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却由于种种客观因素的不断变化而难以确定,加之馆藏文献由一线书库到二、三线书库的调整过程较长,也限制了读者对馆藏文献的利用。

    2 公共图书馆建设地方特色文献信息资源的举措

    面对新的形势,公共图书馆要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就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旧习,坚持不断创新,建设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开辟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主动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1)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既给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图书馆提出了挑战。如何提高办馆效益,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是摆在广大图书馆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沈阳市图书馆作为省会中心城市图书馆,依托于省馆及国家图书馆,因此对普通图书没有长期收藏的任务。从发展的角度看,全国信息网络及电子文献的建设与发展,为馆际间资源共享提供了可能与方便。我们只有站在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定位图书馆的服务职能,才能适应当今的形势。基于这些认识,沈阳市图书馆大胆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重新制定和调整了馆藏文献的重点收藏范围,把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作为迎接挑战顺应潮流的目标。在报刊收集方面,将收藏重点确定为沈阳地区公开发行和内部发行的报刊、具有沈阳地方文献性质的报刊以及国家级并适合沈阳地区情况的报刊等。对知名度较高的报刊如《沈阳日报》、《沈阳晚报》、《辽沈晚报》、《大众生活》等保证其连续性,对近几年创刊的且拥有相当数量读者群的新报刊如《时代商报》等,亦做为收藏的重点。在图书采购方面,将重点收藏范围确定在辽宁省及国家级各种获奖图书以及地方文献的采购上。这样,整个馆藏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前提,系统收藏反映本地区历史发展和现实发展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献,重点入藏本地区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现实需要和长远需要的各类文献,逐渐形成馆藏特色和馆藏重点。

    (2)加强藏书建设的针对性。紧跟高科技发展的步伐,这是时代的要求。以辽宁省为例,在全省发展战略的调整中,非常注重高新技术的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升级。为此,在电子信息工程、生物工程、环保工程、新材料新能源工程及海洋工程等一些重大领域进行引进和开发,并在传统产业中进行知识化、信息化、生态化及集约化改造,努力实现高技术化。图书馆应根据这一重大决策,开展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针对性,有选择地介入若干重点科学研究项目,通过提供完整准确的科技查新,协助选定科技含量比较高的立项选题,紧密跟踪与科研课题相关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及时向科研人员提供“广、快、精、准、新”的文献资源信息,积极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

    (3)积极为地方党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服务。当代社会发展表明,党政领导部门的各种重大决策,都必然涉及若干个学科、专业和部门,必须综合考虑科学、社会、经济、环境甚至伦理等诸多因素,稍有不慎即有可能给决策带来失误。图书馆可以依托自身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信息处理方法和技术上的优势,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广泛收集和精心筛选,适时提供各种能够帮助领导决策的信息资料,并主动为领导决策提供理论、方法等多方面的参考资料。沈阳市图书馆自1987年开始编辑专题资料,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服务,至今已有15年,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深得党政领导的好评。

    (4)着力建立精品化文献资源体系。市场经济对图书馆采购工作的要求是,尽一切可能使所采集的文献资料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在图书馆购书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采购工作不仅要有计划,更要体现一个“精”字。具体要求是,在文献选择过程中要精选,正确把握“适用”与“质优”的标准,努力做到“以用为主,兼顾收藏”,控制藏书量的增长,提高藏书质量,建立精品化的文献资源体系。

    (5)加强网上资源的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载体类型日益多样化,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内容也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图书馆应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坚持印刷型文献与电子信息资源建设并重的原则,优化馆藏结构。同时,注重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积极建设虚拟馆藏。

篇12

[关健词]图书馆业务外包策略

一、业务外包的产生及其背景

业务外包(Outsourcing)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营策略。即企业把内部业务的一部分承包给外部专门机构。其实质是企业重新定位,重新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相对优势的领域,塑造和发挥企业自已独特的、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或替代的核心业务,构筑自已竟争优势,获得使企业持续发展的能力。

业务外包因能促进企业集中有限的资源和能力,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创建和保持长期竟争优势,并能达到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的目的,所以在市场经济竟争中日益受到企业瞩目。事实上,许多国际知名品牌企业正是通过这种经营策略,创造了辉煌的业绩。如世界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的核心竟争力是运动鞋的设计、应用与研发气垫(NikeAir)技术,而所有的制造工业外包给世界各地。微软公司的核心竟争力是创造他的软件产品及其他公司发展策略性合作,提供顾客服务和支持,而其他的工作都是外包。据邓百氏公司《1998年全球业务外包研究报告》显示,全球营业额在5000万美元以上的公司当年在业务外包上的开支上升了27%,达到了3250亿美元。

业务外包这一现代工业企业经营管理方法在最近十年已被西方图书馆界吸收和采用,受到普遍的欢迎。图书馆将非核心功能通过合同外包给社会机构来完成,以便集中自身的力量搞好改变基础结构,提高核心功能的工作。业务外包这一经营管理方法日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是正在形成的一个趋势。

1977年日本东京都一份报告称,93所图书馆中有47所将分编工作部分外包。1981年5月15日日本《自治日报》报道,在被调查的542所公共图书馆中,警卫外包的占37.7%,清洁外包的占58.5%。1997年在被调查的全美授学士学位以上的117所高校图书馆中,33个正在进行或已进行编目外包,16所正在考虑。1998年秋美国美国图书馆学会(ALA)特别成立了一个“外包工作组”来研究业务外包相关的课题,并在ALA的冬季会议上设立了公开论坛来讨论业务外包对图书馆的影响等相关问题。在我国,从九十年代以来,业务外包逐渐为图书馆所重视和采用,但业务主要集中在事务性工作和编目工作方面。

二、图书馆业务外包的类型

业务外包在图书馆的应用非常广泛,但是较成功和成效最好的外包业务有下面几种:

1、采访业务外包。采访业务外包主要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纲目订购,它实际上是一种图书馆与书商之间的采书合约,书商根据图书馆采访人员圈订的纲目控制范围(如:专业范围、主题控制、出版社控制、阅读水平控制等)和图书馆的经费预算,将选出的图书送到图书馆,图书馆采访人员通过验收将适合的书留下,不需要的图书退回给书商。这种方式可以节约采访人员选书的时间,也能保证所购图书具有针对性。另一种方法是由图书馆采访人员根据征订书目进行圈选,交由书商订购。近几年,地区采编中心和图书公司不断涌现,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图书供应商要能发展下去,就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这种竟争给图书馆带来了更多的优惠和附加服务,其中包括书目数据的配送以及装防盗条、盖馆藏章、贴条形码和书标等手工处理过程,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减少人员,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编目外包。编目外包是国外图书馆业务外包中应用最广且最具成效的一种。早在七、八十年代,美国、日本等国图书馆已开始将编目业务部分外包,1967年OCLC成立之后,由于它费用低,质量高,OCLC更是成了世界各地图书馆编目外包的服务商。在中国,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猛发展,全国联合编目中心、CALLS、地区采编中心的建立,从九十年代开始,各图书馆普遍采用了编目外包方式。编目外包,一方面可以减少编目人员的负担,加快文献处理的速度,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节省开支,解决诸如待编积压图书、工作负荷不均、专业人员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减少重复劳动,在一定范围内实现统一编目,图书馆书目数据达到规范化和标准化。

3、书目数据库建设。数据库建设是图书馆自动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图书馆在自动化建设进程中最繁重的一项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由于它耗时耗力,很多图书馆都将此业务外包给建库承包商。图书馆馆藏书目数据库建设外包,包括依据卡片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和到现场依据文献实体上的信息进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前一种方法简便、经济,但卡片信息不全,依此制作出来的书目数据不能达到准确、全面的效果。后一种方法是较为彻底的做法,双方通过签订合约,由承包方派员进驻图书馆,按馆藏文献建库,同时还按照现在的标准全面重新加工。

4、自动化业务外包。自动化业务外包是指在共同签署的外包协议或合同的基础上,采用系统移植或委托专业厂商设计和开发,服务提供商直接向图书馆提供整套的应用方案,包括咨询、软件系统、实施、运行中的维护、软件的升级、高质量的技术支持等。由于大多数图书馆缺乏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加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硬件和软件在不断升级,如果相关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由图书馆自行开发,则图书馆要投入大量的开发费用和人员培训费用,通过服务外包,不仅可以节约时间和费用支出,还可以直接享受服务提供商提供强径的在线支持、网上维护和更新升级的优质服务。

5、后勤物业管理。大学图书馆的行政和后勤虽然没有公共图书馆复杂,但事务性工作很多。近几年来,图书馆事业发展较快,各地政府都投入巨资建设新图书馆,新建的图书馆面积都较大,如华南师范大学新馆面积为23500平方米,湛江海洋大学图书馆为23000平方米,新馆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共卫生、消防、绿化、空调、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任务很重。通过后勤外包可以使管理层从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多精力用于业务建设中。后勤外包可以采用部分外包和全部外包两种,全部外包可以向社会邀请专业物业公司进行招标的方式,选聘物业管理公司对图书馆所有物业及设施、设备实施统一一体化管理,图书馆只设一名物业管理人员,负责物业的宏观管理及与管理处的联络,深圳南山图书馆即是采用此种形式。较为普遍的是采用部分外包的方式。部分外包主要用于:

清洁卫生:对于几万平方米馆舍来说,清洁卫生是一项较繁重又不可忽视的业务,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外包给保洁公司来完成,图书馆办公室可以建立明确的检查制度进行监督。

绿化保养:图书馆要营造一个舒适、优雅的环境,绿化是不可缺少的摆饰品,而图书馆没有专业的人员来对这些植物进行保养,因此可以委托给学校的绿委会进行托管,以保证图书馆的花木常青常开。

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是图书馆领导最为头痛的问题,图书馆是一个公共活动场所,人流量大,人员复杂,图书馆内书籍是易燃物品,同时还保留着大量的文物和古籍,因此图书馆消防安全在后勤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图书馆可以将此项业务交由消防公司来完成,消防公司派专人进驻图书馆,定期检查和更新消防器材,并可以和图书馆合作,开展消防演习,进行消防宣传,提高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

设备维护:除计算机设备外,图书馆的硬件设施还包括空调、电梯、影印设备、视听设备等,这些也可以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委外服务。

三、图书馆业务外包评价

业务外包之所以能被图书馆所用并得以发展,是由于这种模式确实能给图书馆带来很大的利益,有着明显的优势:

1、图书馆实行业务外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专业机构(团体)往往具有规模经济,有着专业程度高和高度效率化,经营成本较低的特点,通过他们来提供服务,可以取得较大的价格优惠,并能节省庞大的人事费用。以采编业务为例,将采编业务委托给地区采编中心完成,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采购取得价格优惠,另一方面,采编中心是一个以采、编、配送一条龙服务为特色的服务机构,在完成购书的同时,实现了随书配送书目数据,有些采编中心甚至帮助图书馆将所购图书贴条形码、书标、盖馆藏章等图书加工工作,而且这些工作是完全免费的。在美国,图书馆成为OCLC成员馆后,套录一条书目记录费用是1.5美元(OCLC成立之前,美国国会图书馆一条书目记录成本是75美元,Ohio大学图书馆是30美元),委托编目,平均才2-12美元。我国的情况也差不多,据统计,图书馆单独编目,每种图书约10-15元,而套录每种图书是0.3元,委托地区采编中心或书商,编目是免费。

2、节约人力资源,克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不足的困难。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资源的不足。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很难引进和留住高技术人员,因而也使图书馆难以进行技术的研制和开发。在业务外包的情况下,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保证自已的先进性。如选购成熟先进的图书馆管理软件,既可以降低开发软件的风险,也能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水平。又如南海学院图书馆,由于是新建图书馆,专业人员少,因此将采编业务全部交由广东高校信息服务中心完成,该中心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生产制作出标准的书目数据,使南海学院图书馆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从而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另一方面,可以节约人员。以联合编目为例,美国Ohio大学图书馆1967年共有编目人员15名,每年处理约2.5万种图书,成为OCLC成员馆后,编目人员减至5人,每年可处理5万种书,以每名工作人员年薪5万美元计,每年节约工资约50万美元,而全部套录OCLC数据也只需花7.5万美元。

3、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可以专注于自已的核心业务,提高竟争优势。图书馆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机构完成,将使图书馆的管理层可以集中精力实现对业务流程,人员配置进行整合,加强读者服务工作,提高图书馆的竟争优势,保持图书馆的持续、稳定发展。

4、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以回溯建库为例,如果要完成30多万种中文图书,由图书馆工作人员自已建库,估计要用1-2年时间,而委托建库商,可能只需要2个月时间。

业务外包作为一种新型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对于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率,促进图书馆的重心转移,发挥图书馆的竟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直接购买图书馆管理系统的最大缺馅是使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对外部技术的严重依赖。一般情况下,技术外包可以产生良好的短期回报,但不知不觉中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只停留在使用上,而不对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包括人才),从而损害图书馆的技术能力,特别是某些技术决窍必须通过开发的过程中才能学会。采购业务外包方面,随着广东经济的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和学校评估要求,广东高校这几年购书经费增加很快,常常一次拔数百万元,校方限期完成,图书馆将数百万的采购委托给供货商,有的馆甚至要求供货商每种书配5——10册,积压的旧书也配上,从而造成藏书质量的下降。

四、图书馆实施业务外包的策略

业务外包主要是透过与外包商合作及关系之调整,以改善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而图书馆仍要承担规划、目标制定、监督标准制定及执行、评估及修正等工作,换言之,业务外包服务质量的好坏,图书馆应负责任,因此在制定外包策略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决定业务外包考虑因素。实施业务外包之前,图书馆应根据本馆的任务、人力资源等因素进行具体分析,评估成本效益,听取各方意见,明确自已的核心业务,从而确定哪些业务与核心业务关联性不大,或是本馆难以提供足够的资源支持,或是自已完成成本高、效率低,这些因素都是图书馆考虑进行业务外包的原因。

2、选择合适的外包商,签定合作协议。外包商选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外包业务成功与否。图书馆应全面考虑外包商的财务、人力资源、信誉、管理控制及效率、服务质量,以及是否熟悉业务、价格水平等条件,在审慎外包商各方面因素后,认真签订外包合约,作为双方共同遵守及管理的依据。合约的内容应包含:工作目标及预期效益、合作范畴、运作方式、责任划分、所有权归属、合约修改与终止、付款方式、培偿问题等。

3、加强对外包商的控制和管理。图书馆把业务外包出去后并非万事大吉,相反,应密切注意并配合外包商进行各项活动。在执行合同过程中,图书馆还必须对外包商进行有效的监督,重视业务外包的过程管理,尤其是技术业务工作,同时应建立一套可以将服务对象的问题直接反馈给馆方的机制,如提供意见箱、电子公告栏、留言板等。

4、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无论是与本馆职工还是外包商。图书馆与外包商的关系是互相依靠,互惠互利的双赢关系,双方在充分的沟通与相互理解基础上,加强合作与协调,使业务流程顺利进行。在图书馆内部,外包势必会影响到一些工作人员的利益,如编目外包,从前图书馆内部往往以编目人员为核心人物,知识层次最高的当是编目人员,由于编目外包,他们可能要转变角色,由台后服务走向台前服务。因此,要做好员工的沟通工作,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五、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前景

虽然图书馆业务外包模式目前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图书馆也存在一些顾虑。但是它体现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化图书馆转型过程中图书馆职能社会化的必然发展趋势。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化程度的提高,虚拟馆藏比例的上升及联机编目的普及,图书馆内从事信息贮藏与处理的人员将减少,从事读者信息服务人员,尤其参考咨询人员将成为图书馆的核心人员,图书馆的整个组织机构、工作流程、人力资源应用等都应加以重视与重新分配。人力删减、经费紧缩、以及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迅速变化,业务外包在图书馆业务的应用层面日益扩展。委外服务不仅促进图书馆从节省成本及提升效率等方面进行创意思考,同时也是图书馆思考改造其组织作业流程、实施机构重组的一项良方。可以预料,随着图书馆管理的改进,业务外包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雷永立,杨成杰.OCLC网络化发展道路的启示.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2),

56-59

[2]杨谦.美国图书馆采访业务外包模式与方法研究.情报杂志,2002(5),

42-43

[3]王兵.业务外包-高科技时代集团经济发展的方向.科技管理研究,2002(4),18-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