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2: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理财理念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自由现金流量越大,企业价值越大,股东财富也越大。自由现金流量已经成为现财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可以对许多财务现象做出解释,比如对股利问题的解释。对于那些自由现金流量为正值的企业,按照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可以解释股利支付率的未预见到的提高会提高公司的股票价格;相反,未预见到的股利支付率的下降会降低公司的股票价格。另外,为了对公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最大限度地减缓冲突,许多学者认为金额为2的自由现金流量才是最合理的。其基本理念是,掌握在管理者手中的现金存量越多,管理者据其进行不合理行为的可能性越大,公司所有者利益受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因此,管理当局应当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创造的所有的超过经营活动需要以外的现金流量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完全分派给所有者比如公司普通股股东。
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财务思想,可惜尚没有引起我国理财学界、企业界的重视。具体而论,自由现金流量即是扣除营运资本投资与资本投资之后的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自由现金流量的所谓“自由”即体现为管理当局可以在不影响企业持续增长的前提下,将这部分现金流量自由地分派给企业的所有的索偿权持有人,包括短期、长期债权人以及股权持有人等。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讲,股东与债权人没有性质上的差异,存在的只是索偿权支付的顺序上的差异。这里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应当是利息之前、纳税之后的现金流量。换言之,在计算自由现金流量的时候,负债的利息费用不应作为扣除项,而扣除的纳税额反映的是企业在没有利息扣除情况下的支付额。
一、股权投资者现金流量股权投资者即企业的普通股东,是企业剩余收益索偿权的持有人。企业在支付了经营费用、债务利息和本金、资本投资之后如果仍有剩余现金,在性质上讲,即属于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对于无负债企业而言,由于没有负债,因而也就没有了利息和本金。企业投资及经营所需的全部现金均由股权资本来满足。营业收入5营业费用6利息、税与折旧前盈利/78+9:05折旧6纳税付息前盈利/789:05所得税6净收益;折旧6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5资本支出5营运资本变动6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从以上计算中不难看出,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是在满足了企业的所有财务需求之后的剩余现金流量。如果为正值,管理当局可将此现金流量以股利的方式支付给股东;如果为负值,则为了维持的持续增长,必须发行新的股权资本。折旧/还有摊销费用0属于抵税费用,同时,也属于非现金费用。这些费用的金额越大,给企业所带来的抵税收益/现金流入0越多。因为抵税收益等于折旧或摊销金额乘以企业所得税税率之积。企业的自动化程度越大,固定资产投资越多,折旧费用就越多,其给企业所带来的抵税收益也就越多。资本支出即资本预算支出,是企业为了维持或扩展其经营活动必须安排的固定资产投资。通常情况下,企业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现金流量应当首先满足资本支出的需求。在有剩余的情况下,才以股利的方式支付给普通股股东。这即是所谓的“剩余股利政策”。企业的持续增长依赖于不断增加的资本支出,这是一个普遍的规律。在现金流量预测中,这种增长是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问题。另外,在许多现金流量预测过程中,人们常假设各期资本支出与各期的折旧额相等。事实上,资本支出与折旧额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
比如,在高速增长期,资本支出通常要大于其折旧额,而在固定增长期,两者之间的差距一般不会太大。因此,人们便假设那些稳定增长企业的折旧与资本支出两者相等,进而大大简化了财务估价工作。在现金流量分析中,营运资本通常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即一般所谓的“净营运资本”。从现金流量的角度来看,营运资本的需求意味着现金的运用,因而,营运资本的增加即为现金流出,营运资本的减少则为现金流入。营运资本需求的增加与资本支出成一定程度的正比例关系,同时也减少了可向股东自由支付的现金流量。按照会计学的定义,营运资本中的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在内,因为营运资本的增加是企业中现金积累的结果而非现金向企业的流出。企业的性质不同,所需营运资本的数量就不同。比如零售企业所需营运资本的比重会超过一般的制造业企业。
另外,营运资本的变动与企业的增长率也密切相关,高增长率企业通常需要更多的营运资本。对于有负债企业而言,除了上述的现金流出之外,还会有一部分现金流量用于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营业收入5营业费用6利息、税与折旧前盈利/78+9:05折旧与摊销6纳税付息前盈利/789:05利息费用6税前盈利5所得税6净收益;折旧6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5资本支出5营运资本变动5偿还本金;发行新负债进款6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如果企业的杠杆程度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且企业目标的负债比重/负债<总资本0为,则: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6净收益5/=50/资本支出5折旧05/=50营运资本变动同时,该企业发行新负债进款为:发行新负债进款6偿还本金;/资本支出5折旧;营运资本变动0由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比较合理,因而可用发行新负债所得的进款来偿还到期的本金。资本支出与营运资本需要也应按照合理的负债与股权资本比例来筹措。企业运用负债融资的数额越大,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就越多。当企业实际负债比率低于其目标负债比率/0时,为了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管理人员应当运用更多的负债来满足资本支出和营运资本需求,达到目标负债比率为止。
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可按下式计算:净收益1折旧2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流量3资本支出3营运资本变动3偿还本金1发行新负债进款如果企业决定将负债比率提高至目标水准,则:发行新负债进款4偿还本金1/资本支出1营运资本变动0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大幅度提高其负债比重,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流量将会增加。到期本金的偿还仍由发行的新负债来偿还,不影响股权投资者的现金流量。当企业实际负债比率高于其目标负债比率时,管理人员应当大量地运用股权资本融资,从而将负债比率降至目标水平,这将有助于企业价值的提高。企业可用新筹措的股权资本来偿还到期的本金。这时:发行新负债进款5偿还本金1!/资本支出1营运资本变动0在这种情况下,属于股权投资者的自由现金流量将低于同等情况下负债水平合理的企业。
二、企业现金流量企业经营所需资金是由企业的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来提供的,既包括股权资本投资者,也包括债权人和优先股持有人。那么,经过经营所获得的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也应当支付给企业全部的索偿权持有人,而绝不仅仅是普通股股东。属于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经营费用和所得税后,向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支付前的现金流量,即:企业自由现金流量2股权投资者自由现金流量1利息费用1偿还本金3发行新债1优先股股利其中,利息费用/63所得税税率01偿还本金3发行新债2属于债权人的现金流量。优先股股利是属于优先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也可按下式进行计算:企业自由现金流量2纳税付息前盈利/63所得税税率01折旧3资本支出3营运资本变动/需求0企业自由现金流量通常高于有负债企业的股权投资者现金流量,而等于无负债企业的股权资本投资者现金流量。企业自由现金流量为债务支付前的现金流量,因此它不受企业运用负债数额大小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由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贴现而得的企业价值与负债金额没有关联。因为过高的负债会导致企业加权资本成本的提高,从而引起企业价值的变动。
注册会计师为企业提供财务管理咨询服务时,必须树立全面的财务管理体系设计理念。所谓财务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于企业总部及其所属公司的经营活动和投资、融资活动实施价值化管理的体系。企业经营活动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设计财务管理体系应力求通过企业预算、计划、采购、销售、报表和资金管理及其业绩评估等基本系统的架构与实施,达到对经营活动全过程的控制。
二、树立科学、具体的财务管理目标理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咨询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借鉴国内外成熟的财务管理经验,可将管理措施具体设计为“两个基本点、三个到位、四方平衡、五项改革、六个循环”。
所谓两个基本点,即企业治理、财务管理两个基本点,企业财务管理应以完善企业治理结构和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为出发点;三个到位,即企业对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管理到位;四方平衡,即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股东、客户、员工和社会的平衡,也是企业财务管理咨询所要达到的最佳平衡点;五项改革,即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正经历着从以财务为主的业绩评估,到包括非财务指标的业绩评估,从以生产导向的财务管理,到以市场为导向的财务管理,从单纯注重企业财务报表,到包括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从被动的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风险管理,从混乱的母子关系,变为母子公司之间责、权、利分明等五项变革;六个循环,即企业财务管理应涉及预算、报告、收入、支出、资金、评估等六个基本财务循环系统。
此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还应该有两个先进的系统做保证:一是建立敏感的风险预警系统,即预先发现隐患,采取防范措施,尽量将风险损失降至最小;二是建立信息数据处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实现针对市场的快速反应。
三、树立完善的投资、融资活动管理理念
在财务管理方案的设计上,注册会计师应特别关注企业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的管理。
在投资活动管理方案设计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2)保障最低限度的投资回收率,明确投资回收率的计算方法,不要模棱两可;(3)考虑风险识别。投资环境中总是伴随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只有把投资项目中的风险加以完全考虑,才能确定是否投资。(4)合理的资金预算。首先要分析计算投资项目的收益,注意审查投资项目的市场、生产、采购等假设;而且要评价投资项目所带来的成本和效益,综合筛选投资项目。(5)科学的投资组合。企业投资项目风险组合,如高、中、低风险项目适当组合。只搞高风险投资的企业可能相当不稳定,只做低风险投资的公司可能会走向破产,理想方式是采用组合形式,实行多样化。
在企业融资活动管理方案的设计上,应考虑以下因素:(1)融资规模。融资规模需要在合理分析并预测企业经营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来确定。总需求是应能满足企业正常经营所需且适当超过预测基数。确定预测基数要把握两个前提,一是要充分发挥企业现有资金的潜能,二是要估算企业投资所需的投资额。既要敢于负债经营,又不能盲目扩大筹资规模,背上债务负担,制约企业活力。(2)融资时间。筹资要根据财务预算要求的进度,合理安排,实现资金时间价值的最大化。同时科学安排还款时间,使利息支付额趋于最小。(3)融资方式。不同类型的资金,融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是企业在经营中临时性的资金短缺,可以通过企业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等方式或者通过变卖闲置资产,回收对外投资等方式解决。如果企业需要大量的长期资金,这就需要对外筹资。对外筹资的方式有:银行贷款、抵押贷款、债券融资、资产证券化融资、股票融资、企业购并等。(4)融资成本。不同融资方式的融资成本不一,要通过融资方式的组合来实现融资总成本的最优化。(5)财务结构。注意分析企业资金的各种来源渠道,优化企业的财务结构。
四、树立务实的财务管理职能理念
在财务管理咨询方案的设计上,应将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确定为:使经营过程中的现金流量最大化,投资过程中的收益最大化,以及融资过程中的成本最小化。
一般说来,财务管理的职能通过预算体系、报告体系、收入管理、支出管理、资金管理和业绩评估等六个子系统的运作和配合来实现。具体如下:
1.预算体系。预算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协调、控制、考核企业各级部门的依据。据专家估计测算,不使用预算系统的企业将会损失20%的收益,可见其重要性。预算系统分为营运预算(主要包括销售预算和生产预算),主要用于计划企业的基本经济活动;财务预算,是关于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包括短期现金收支预算和信贷预算,以及长期的资本支出预算和长期资本筹措预算。
2.报告体系。是基于在商务单元关闭和业务操作结束的前提下,开展的通过由总账管理到结账合并等程序将会计信息编制为管理报告和财务报告的过程。对此,有许多国际做法值得借鉴:①不断缩短结账周期和提高财务数据准确度;②通过依据客户单位的划分而设立结构化的总账来提高财务数据报告系统的功能;③强化数据收集、现金管理和结账方面功能;④设立自动过入分类账系统,定时报告与合并;⑤规范的岗位描述。
3.收入体系。该体系是在企业产品不断生产和销售的基础上,通过对购货商订货报价、对客户的信誉分析、对定单的分类和整理、向客户发货和提供结算票据、收款和对收到的现金进行管理以及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回收等一系列过程的整体概述。该体系在国际上也十分受重视,因为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现金流动结果。国际上通常也有一些策略:①在货物发运和归属关系转移的同时开具发票和其他结算凭证;②建立集成定单、信用评估、货物发运、列账通知和应收账款回笼在内的管理系统;③客户通过电子商务的方法或其他电子方法提供定单;④安排收取经检测的收据结算单据等。
4.支出体系。支出体系是指在企业业务运作管理和战略性供给的约束下,通过对市场的需求分析和采购计划的制定,在购货和受货的过程中安排和处理应付账款以及支付货款的全过程。这个体系在国际上的特点是:①依据战略和计划的要求实施商务活动;②由不同的功能组织提供综合信息并使之成为战略制定的依据;③巩固和管理供货系统;④大量分散日常定单,并统一约束和控制采购合同;⑤不断采用先进的采购方式,如电子商务手段等。
5.资金体系。资金体系是指在核心管理机构和与银行的不断联系之下,通过对存款的跟踪与调整、资金的不断集中、现金流量的预测和确定、对管理资金超额和赤字间的平衡关系的分析以及资金的经常性支付等过程的概括。国际上有关此体系的特点是:①无纸化收支结构和流程;②收款收据的自动汇总;③对银行账户的管理,即在资金闲置和透支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④保证没有同时并发的投资和借款;⑤自动的资金注入和适时的支付;⑥企业资金管理和资金管理系统的集成;⑦对银行进行精选;⑧精选能从资产管理上使企业增值的合伙人等。
在瑞典,财务管理课程以及其他本科课程一般都会将所相关的教学大纲在网上公布,可以直接让学生下载,其中包括的要点是:课程主要内容、课程的目标、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评价成绩的方式、课程采取的主要形式、参考文献和讲义。与国内教学大纲相比,瑞典大学关于教学大纲的重视程度可以说是很高的。只要在教学大纲中体现的事项、相关内容在整门课程的执行中会完全得以实施,按照一些老师的说法,这个教学大纲就像是法律一样,教师是必须遵守的。隆德大学《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大纲主要内容是:课程目标:通过完成课程学生应该具有运用现代财务理论以解决财务问题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拥有对资产评估和风险管理进行深入分析的技能。在学完本课程以后,学生尤其应该能掌握下列知识并学会分析:关于财务管理的核心概念:资产评估的不同方法和技能;现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的结构和套利定价模型理论;风险管理、组合选择和资本成本;资本结构和收益的相互关系;短期和长期理财规划;选修该课程的基本要求:经济学入门;课程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的基本介绍;长期理财规划和增长;资本预算和长期财务政策;短期财务规划;兼并和收购;期权的评价。其参考的教材也是欧洲较为流行的Hillier的2010年版本的英文教材。(Hillier,Davidmfl(2010).CorporateFinance.1.uppl.Berk-shire:McGraw-HillHigherEducation.)
1.2财务管理课程的组织形式
1.2.1实用性
在瑞典大学教育的观念里,特别注重课程的实践运用,如同课程大纲里提到的课程目标是让学生会运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的财务问题一样,《财务管理》课程大部分都是由大量具体的实际案例分析和项目讨论构成。我们上课的教材主要参考的是《哈佛大学》1984年编写的一本《财务经典案例》,有一些案例已经过去了二十年,但是仍然具有极大的争议性和学术价值。比如资本结构运用的是万豪酒店1990年代末期进行全球扩张时发生的融资困境问题;还有杜邦公司的上世纪80年生过度负债的案例,到现在也具有研究的价值。这些案例一般都是由每个组提前进行资料查找,并进行数据预算,运用基本的资本结构理论进行分析,老师会现场点评,其他组学生也可以进行现场提问,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对内容的基本把握和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和准备的基础上。教师真正授课的比例其实并不重要,瑞典大学管理类课程尤其体现了这一点。对学生自觉性的完全信赖,让很多学生感觉上课其实过程很紧凑而且辛苦,但也颇有收获。
1.2.2互动性
教学相长在瑞典大学教育课程里体现得很明显,教师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和信任感。瑞典大学里,部分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几乎所有的课程都会进行学生的分组活动。在瑞典大学的图书馆,一般都会留出一个专门的楼层作为这些小组进行课后讨论和研究场所,一般提前两天预定房间。这些房间里都提供有多媒体设备,甚至电视和其他休闲设备,可以说seminargroup几乎成了学生交流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反而在课堂上的单一教师的授课显得并不重要了。在大量的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一般并不会给予过多的评价,但会让其他组员进行对抗讨论,场面往往会是很激烈的。甚至对方学生会对本组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的规范进行很严厉的批评,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的友谊,因为这是专业的讨论,大家都是遵循课程的要求来做。如果谁没有达到应有的规范度,当然应该受到批评,所以在课堂上的oralpresentation往往都会产生很好的思想火花和创新的观念。我就经历过一个德国学生将自己创业的医药公司的例子加入到资本预算的案例中,提出了全新的财务评价指标和标准的,让老师和其他学生都刮目相看,结论没有唯一性成为了《财务管理》和其他管理类课程共同的特点。这些互动的教学环节,让课程的学习效果非常明显,往往会让人记住一些晦涩难懂的专业理论和计算公式,教师也会得到很多新鲜的观点和方法。
2课程结束后的评价体系
在课程结束后,除了教师对学生的总体表现评价,除了笔试,还包括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研讨会等小组的平时打分,这些在最终成绩中都会有很清晰的、各自的评价,一般都是分成两个等级,即:优和通过。同时,为了监督和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瑞典大学一般会在课程笔试考试结束后的一个月内,普遍地对学生进行教师授课效果的网络调查。瑞典半学期课程结束后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对教师的授课效果进行广泛的网上问卷调查。其内容主要涉及到课程前期准备、课程内容、课程目标及课程效果等各个方面,具体有。1)各个指标总体汇总结果(具体量化指标从非常同意到强烈反对5个等级,分数越高表明其教学效果越好),《财务管理》课程的总体汇总评价结果,大部分都在较好的水平,说明学生对该门课程有较好的认可度。2)课程目标的调查。这部分包括提问:你是否在学习过程中已经对学习成果有了清晰的画面。其结果大部分集中在4~5分,说明学生对该课程有较为清楚的理论认知。3)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提问:授课内容是否与课程大纲等要求基本符合的;课程的教材和参考文献的内容与课程大纲是否相符;内容是否与课程本身的内容相符。4)课程组织形式效果。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程组织形式、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和考试各个组织环节的效果满意程度。问题包括:课程结构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并达到了预期效果;课程的教学工作方法是否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你实现了学习目标;考试环节是否是精心设计的,并反映了自身的学习效果。5)课程实施。主要调查《财务管理》课程实施的过程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效果。问题包括:该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课程是否为其他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同时帮助我实现学习的目标;通过教师的努力该课程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我能够实现学习成果。
3中、瑞大学教育的对比
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实现人的价值。欧洲国家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都十分重视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机会。个性发展是从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的,个性发展取决于个体的特性,取决于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和个体的内在自我价值的追求。培养有个性的人,才有利于个人的发展,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学生为本,实行多元评价,这是欧洲不仅是大学也是中小学教育中遵循的一种普遍的教育理念。本科生的成绩只有三个档次:VG是优;G是通过;U是不通过。而等级的划分是多方面的考核,包括考试成绩、上课回答问题、完成作业情况、课堂讨论等等。当然,并不是瑞典这种大学教育制度就不存在任何问题,比如瑞典大学在规模扩张与质量保障方面也存在矛盾。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瑞典出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趋势,高校布局在地域上不断扩大,使来自不同经济及种族背景的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不断增加,取得了非常积极的效果。但是也有一种担心是:如果在规模扩张的同时没有对教育质量给予足够的重视,数量扩张意味着自我终结。针对这种批评,瑞典中央政府对高校进行了质量评估。结果显示,高等教育质量基本令人满意,高校间没有系统的质量差异。在教育经费投入方面,瑞典现行的政府经费投入体制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学分)作为拨款的重要依据,这种体制为高校灵活地设置教学科研的优先领域提供了保障,因而得到广泛认同。但这种投入体制对学生选课需求的变动过于敏感。并且过分迎合学生的需要,会导致高校的短期行为。例如在专业设置上,如果高校一味提供受学生欢迎的课程,那么各个高校的专业将会趋同,高校失去特色的风险就会增加。此外,在这种财政投入模式引导下,高校可能会降低考试难度和学术标准,以保证更多学生能通过考试,从而得到更多拨款。上述种种都是瑞典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隐患。
要进行富有实效的教学设计,教师除了平时学习课程标准、课标解读,我觉得非常重要的是课前与教材对话。能否领会编者意图,是衡量教师理解教材深浅的一个重要标志。对编者意图领会得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教材在整个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观点,分析处理教材。首先要通过教材分析,弄清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以把握新、旧知识的联接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生长点。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呢?主要是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样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引出?等等。经过这样一番思考之后,教师肯定会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
例如,过去线段是在直线的基础上认识的,由于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中无法借助实例帮助学生理解直线的含义,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新课标教材在二年级只让学生认识线段,而且采取直观和描述的方式。因此,教学中应注意不要任意拔高要求,可在学习长度单位和测量实物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先去量线段,再让学生认识到像这样直的、可以量出长度的图形叫线段,使学生在测量的活动中体验线段的性质。
二、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对小学生来说,一次完整的课堂学习可以描述为学生从他的认知起点,到课堂学习目标之间的认知发展过程。就这一过程而言,在学习目标既定的情况下,起点的选择决定着这一过程的距离的长段。因此,在教师选择认知起点的时候,学生课堂学习的距离空间就被设置了。显然,距离空间过长或过短都不是好事。而适宜的距离空间才是学生开展学习活动所必需的。这样,我们在教学中就遇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该如何选择学生的学习起点。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旧知识”。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与“数”和“形”打交道,就会积累许多数学知识。
例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一课,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因此,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于形状的感知方面的经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分一分、摸一摸、说一说等活动来认识四种几何形体的形状特征,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又如,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不能作为“全新”的内容进行教学。教学时,可以利用教材中提供了小朋友一天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小朋友什么时间在做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再利用钟表或结合课件进行演示,同时让学生进行操作,使学生明确:钟表上有12个数,长针是分针,短针是时针;分针指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三、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学中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实验教材这一优点,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一般来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主要表现在对教科书的灵活运用和对课程资源的综合、合理、有效的利用,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准确把握教材编写的意图和教学目的,避免形式化的倾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科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融合。
我在平时的课时备课程序一般是这样的:
1、认真阅读教材,凭个人的经验想一想每个例题、做一做和课后习题可能要求教师达到什么目标;再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学生的解题思路会是怎样的?课上学生可能提出哪些问题?
1.2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1.2.1建立老年护理实践教学基地我校与鹤童养老集团、天津市养老院、天同医养院以及学府社区医院、天津大学社区等坚持互利互惠、多向互动的原则,签订合作协议,并于2013年10月13日在鹤童延安医院成立了“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附属护理院”,制定了符合培养目标的实践基地的建设标准,以此作为一切教学及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基准点。在社区医院和养老院精选3个单位,建立了校外老年护理教学实训基地,通过对带教队伍的培训,形成了具有校企共建特色的“双师型”临床带教型模式。
1.2.2“双师型”老年护理导师队伍建设我校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教师队伍的建设,也体现校企共建的专业特色。聘请养老机构行业及知名护理专家作为老年护理专业实训课教师,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组成“双师型”师资队伍,行业护理专家讲授操作技能,校内教师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入本科老年护理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内外资源的互补。在养老机构临床见习及实习中,构建了“双师型”导师制,即每位实习护生都有校内、外的两位教师同时带教。各基地均有通过严格选聘的校外导师,经过进阶培训,校内教师到养老机构进修,不断进行“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解决了本专业方向自身“双师型”教师的不足,同时也弥补了目前高等护理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双师型”导师制可以取长补短,通过校内外教师的密切沟通合作,获得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和丰富的教学素材,提高老年护理实训教学环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学习项目”的完成,使教学更接近真实环境,营造浓郁的职业氛围,达到知识、能力与专业素质同步提高的目的。
2创新课程体系,开发系列新课程
2.1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课程设置特色:构筑“三位一体、四加强”的特色老年护理理论教学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包括:整合相关课程,形成老年临床护理、老年人文社科及中医特色为一体的护理教学体系。“四加强”体现在:加强基础医学课程的教学与整合;加强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加强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加强中医护理学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主干或主要学科基础包括:护理学基础、老年医学基础、老年人文社会学科及康复保健等。主要课程分为:护理学基础、老年临床护理学、老年人文社会学科以及康复保健4个课程板块。
2.2以生态学为视角的课程设置改革与创新应用“生态学原理”研究人才培养机制,更加符合其发展规律。对于教育系统中的课程设置而言,有人指出它的“宏观布局和微观行动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
2.2.1“整体性”与“共生性”原则的应用老年护理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方向具有其自身的内涵,既有严谨的理学属性又有广博的人文属性,重点是要把目光放在“人”上,注重人的塑造与培养,进行“全人”教育。除了基础的护理学理论和操作技能,通过课程还能够锻炼和加强学生的评判性思维与融汇中外人文视野的思辨能力;通过显性课程和隐形课程的开展,特别是隐形课程,培养和塑造学生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针对老年护理专业方向,无论是增加新课程还是缩减旧课程,抑或优化组合原有课程,均需要在整体上注意知识的广度,对个体注意研究的深度,以提升学生能力为中心,课程纵横衔接,所有课程都有铺垫与承接的关联。基于课程之间的共生性,在课程设置上以点带面,以核心课程带动其它课程,形成良性教学链。
2.2.2“互不干扰”与“互助互利”原则的应用“互不干扰”是指个体在实施利己行为时不应对其他个体和整体施加有意的干扰,这样才有利于群体竞争,才能使彼此都得到发展。将《老年临床护理学》进行重新整合,把临床护理课程的内容与之进行协调,将原在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及妇产科护理学中已有的老年常见病填充到《老年临床护理学》当中,使老年临床护理学课程板块更清晰,内容更丰富。这一原则看似与“互不干扰”相对,实则二者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体,即每个个体在独立的同时又能与其他个体互惠往来,共同获得健康持续发展。
2.2.3“动态平衡”原则的应用生态学认为,在一定的时间内和相对稳定的条件下,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和功能处于相互适应和协调的动态之中。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课程,在一定总量的课时下,其学时分配、内容选择、课程分布和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要保持动态平衡。增加老年人文社科类及实训实践课程的内容和比重等,均体现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之间、医学课程与人文类课程之间在课程建设中的动态发展轨迹。我校开展嵌入式实践模式,搭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课程。在课堂教学为主的阶段,还突出老年护理学知识体系的构建,开设《老年临床护理学》、《社区与老年护理学》、《中医老年养生》、《老年院管理》以及《临终关怀护理》等课程,彰显了老年护理专业方向的特色。
3“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及实施
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学习模式。在帮助学生获得信息、思想技能、价值思维方式及表达方式时,也在教他们如何学习。老年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创新老年护理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技能,充分发挥高校人才优势和行业资源优势,建立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机制。在老年护理专业方向建设中,实行的是“嵌入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最终实现连续社会实践教学模式,即学生从一年级开始,每年均有2~4周的校内模拟实训和校外养老机构见习、实习,使老年护理社会实践坚持4年不断线,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养老机构需求的无缝对接。
3.1“嵌入式”课间见习在理论课程中嵌入见习,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途径。每学期安排2周的“基础护理学见习”,内容是《护理学基础》课程中讲授的全部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在进行《社区及老年护理学》课程前和课程中,以志愿者和课程见习的形式,安排学生到社区卫生机构见习。内容包括社区基础卫生保健服务、健康档案管理、慢病管理、围产期保健、儿童计划免疫接种以及社区居家为老服务等。这是建立在“感性导入思维”前提之下的一种实践模式,学生带着新鲜和好奇的心理接触临床,并带着更多的问题回归课堂。嵌入老年护理技能实训,在第4学期开设时的《老年护理实训课》,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老年人清洁卫生、老年人常见疾病与意外伤害的护理等,与中级养老护理员的技能操作相对接,体现其职业教育的范畴。
3.2“嵌入式”老年护理技能大赛围绕老年护理综合训练,融孝道教育为一体,以情景剧的艺术表现形式。从2013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老年护理技能操作大赛”,内容涉及基本护理、老年常见疾病护理、老年康复护理、社区护理以及护患沟通等技能,于每年“5•12”护士节前在三年级老年护理专业学生中展开,从初赛到决赛做到学生人人参与,校企教师共同指导并担任评委。此赛事已成为我校“5•12”护士节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知识和能力进行综合性渗透、触合性学习与训练。组织“老年护理技能操作大赛”,以竞赛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组织协调等综合性能力。3.3“集中式”临床实习“集中式”临床实习有两种:1)每学期18个教学周中,理论课为14周,实践课为4周,安排到各医院、养老机构或社区卫生机构实习;2)最后一年共9个月的临床实习中,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综合医院实习7个月,目的是达到培养目标中要求的综合实践能力的要求;第二阶段为安排老年护理专业定向或顶岗实习2个月,目的是达到老年护理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为专业就业搭建平台,提供方便。
一、树立具有风险意识的全方位理财、融资观念
为适应管理由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的转变,高校财务管理应尽快转变理财和筹资观念。首先,转变理财观念。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要摒弃过去那种办学经费完全依赖政府、财务工作重点就是把好用钱关的旧观念,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纠正和强化理财观念,坚持科学、效益的理财观念,依法理财,重视资产的时间价值。其次,转变筹资观念。高等学校办学资金筹集不再单一依靠政府拨款,而应充分发挥高校优势,通过办学广开财源,树立以开源为主体,开源与节流并举的思想增加学校财力。筹资观念的转变,表现为由注重支出管理向注重收入管理转变。高校财务一方面要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另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地开拓新的资金来源,形成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新格局。第三,利用融资工具支持高校发展高校经费不足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因此,除向国家积极争取财政拨款等多渠道筹资外,高校还应积极利用金融工具进行融资。首先,合理利用银行信贷资金。高校可以根据资金需求,预计未来偿还能力来确定贷款额度,以筹集学校在基本建设、教学科研、人才引进等各项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但须量力而行,高校一旦背上沉重债务包袱,直接削弱高校发展潜力。因此,如果高校欲大量利用银行信贷资金,则需要对未来几年高校学费收入进行很好预测,对风险进行很好把握。其次,善于利用项目融资。项目融资是利用项目的未来收益来融资,以项目资产为融资抵押,对高校其它财务没有影响,实现了风险隔离。对高校来讲,学生公寓、食堂、招待所等后勤资产项目往往具有稳定的收益,可以采取向高校职员或社会其他主体进行融资的方式进行。高校职工持有高校的一些项目融资债可以降低资金成本,而且项目一旦赢利良好,职工可以享受到高校发展的好处,调动职工关心高校发展的积极性。
二、树立内部控制的观念
当前,高校正在深化体制改革,财经工作多层次、经济利益多元化、财务关系复杂化,给高校经营管理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旧财务管理体制与高校资金来源迅速扩展现状发生碰撞,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经费使用不讲效益。二是财务管理体制未理顺,财务分散。高校深化改革,经费来源渠道在迅速发展变化,而财务管理体制却未理顺,学校内部财务机构五花八门,财务主管只注重会计核算,忽视财务管理。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呈现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有法不依的局面。校内各部门争占学校资源,用钱找公家,收入归自家,学校用钱求大家,学校财政严重失控,造成财务分散,削弱了学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三是经济责任不落实,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存在的管理上的问题,我们高校财务应该牢固树立内部控制观念,只有观念树立起来了,才能把财务工作抓好、抓实。
(一)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体制。学校的各项事业活动得到顺利进行,单强调校长负责制是不够的。事业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必须实行分工协作,建立层层管理、层层负责的制度,各层次、各级领导应分别承担起与其职能相应的经济责任,使权利与责任结合。同时,学校各职能部门建立目标管理制度,将目标分解到人头,使学校各项经济工作得到落实,内部审计进行经常性检查,对各类经济工作的有效性、效益性进行评估,
才能使内部审计工作有效。
(二)建立和完善学校内部控制程序。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是学校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因此要在交易授权、责任划分、独立稽核等方面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控制程序,以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如:在材料、物资、设备的采购上,由有关部门提出采购控制程序,由使用单位做出预算,学校授权专门部门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内部审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内控制度测评,评议内控制度的合规、合理及有效性,以便提出审计意见,促进提高管理水平。
(三)强化和规范票据管理和国有资产管理。首先,强化和规范票据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资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购买收款收据。从源头上控制货币资金的流向,确保集中统一管理。其次,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各单位除教学、办公用房外,统一收取一定比例的占用费;对仪器设备的收费部分提取一定比例折旧费。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宏观调控制度,集中这部分财力进行大规模投资;另一方面可有效遏制争占学校资源,促使各部门投入时计算成本,讲求经济效益。
(四)内部审计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现代审计对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内审人员要在努力提高素质的基础上增强宏观意识,拓宽审计视野,讲究审计效益,要转变传统的为查账而查账的狭隘观念,树立内部审计以测试内部控制为基础的抽样审计的现代审计意识。内部审计工作既要到位但又不能越位。内审人员必须增强服务意识,将审计监督寓于服务之中。只有努力营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才能被接受,才能在学校内部管理中发挥优势,才能对整个管理系统进行分析评价,促进完善内控制度。
综上而述:我们的高校财务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服务于高校改革发展的实际,保证财务管理创新的顺利实施。
二、研究型教学理念与高校教材创新
现代教学理念提倡,知识的生成不是单纯个人的事件,而是通过彼此之间心灵的交互作用建构的,人是在社会文化情境中接受其影响,通过与他人的交互作用来建构自己的见解与知识,这种社会建构主义兼容了“反映”与“建构”两种机制。研究型教学是一种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以教学和研究相结合为基本原则,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自主创新学习能力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学活动过程。研究型教学中“教”的特点是: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开放指导、过程教学和合作参与;“学”的特点是:学生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可选性和复合性。研究型教学与“社会建构主义”为核心的现代教学理念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首先,二者的价值取向完全相同,都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表现出多元化价值取向。其次,二者强调的教学主客体关系也完全一致,都提倡应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师生共同参与,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索、讨论等教学方法实施教和学的过程。“教材对教育理念的渗透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已成为促进或阻碍教学模式转变的活跃而关键的要素”。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是基于全新的教学理念,求得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社会建构主义教材,它聚焦了社会文化和智慧的发展,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学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基,它会让更多的学生因为它的存在而爱上这门学科,走向最宽广的科学研究的路。无疑,研究型教学理念的融入是高校教材建设创新的必然路径选择。
三、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的高校教材建设探索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中关于教材建设的方针和目标中里提到:“教材建设要锤炼精品,改革创新。鼓励编写及时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最新趋势的教材。”近年来,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的导向,逐步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引导和激励。2007年,张欣欣校长在全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做了“研究和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培养创新人才”的主题发言,正式拉开了研究型教学改革的序幕。近几年,学校大力提倡和推进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目前共立项建设147门研究型教学示范课,涵盖全校13个学院的主干学科、基础学科、优势学科和前沿学科,形成了开展教学方法改革的良好氛围。“教材是反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重要标志,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最终成果必须落实到教材的编写上。创造性人才培养要求教材与教育教学改革同步”。基于此,学校对于精品教材建设的导向,更加注重将研究型教学课程改革与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的教材建设相结合,鼓励编写研究型教材。在研究型教学改革酝酿之初,许多教师主动把研究型教材的建设也列入课程建设规划。
(一)树立“教师即教材”的教学理念
北京科技大学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余永宁教授,从教半个世纪以来从未间断本科教学改革,从20世纪60年代的“现场教学”、70年代的“结合课题教学”到新世纪开展“研究型教学”改革,都凝聚了他与时俱进的大学教学理念,余教授提倡将教学理念融入到教材建设中。余永宁教授所在的材料学国家级教学团队牢固树立“教师即教材”的理念,该团队包括了3名国家、北京市教学名师,多名材料学专业资深教授,共同打造了系列研究型教材,“十二五”期间,共有5部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和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余教授在讲授材料专业基础课程———金属学原理时,结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注重把数理化、力学及材料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融入教学和教材编写中,源于他本人精深的科学研究和凝练、精湛的教学技艺,编写出国家重点教材《金属学原理》。近几年,古稀之年的余教授结合研究型教学最新理念,追踪科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和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以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宗旨修订再版了《金属学原理》,该教材被同行专家誉为“我国迄今为止内容最丰富、系统和深入的金属学原理教材”。近年来,随着材料研究与应用领域的交叉渗透加剧,材料功能也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另外,虽然根据无机非种类的不同和性能要求的不同,各种无机非的生产方法有较大差异,但从整个无机非的生产过程来讲,其制备过程又有着很多共性。近年来,同样由余教授领衔主编的《材料科学基础》融入研究型教学理念进行修订再版,教材注重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宽口径培养的特点,编写内容涵盖金属、无机非金属及高分子材料等,同时兼顾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结合学科前沿最新进展,从基础层面上对各类材料进行综合与融合。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周张健教授主编《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教材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界限,突出无机非共性的工艺技术和原理,加强学生的基础知识,并向“宽”和“深”两个维度发展,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无机非的工艺原理和过程的共性与个性问题,理解工艺因素对无机非产品性能与结构的影响,并能从技术与经济的角度分析各类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生产的方案。可见,高校教师不只是教材的执行和传递者,更是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教师摒弃了“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地建设教材,培养智能型和复合型人才。
(二)提倡“教材”变“学材”的思路
教育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特海(AlfredNorthwhitehead)认为,教育是一种充满生机、富有朝气和活力的节奏性跃动,这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逐渐习惯于奇特想法的过程,想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过程,设计新体验的过程,注意新的探险活动会引起什么结果的过程[8]。随着新时期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和知识面的迅速拓宽,高校教材的任务不再仅仅是给学生多少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5号)里明确要求:“要注重教材内容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传授获取知识和创造知识的方法”,因而,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必须树立将“教材”转变为“学材”的思路。北京科技大学具有浓厚行业特色的实习教材也探索融入研究型教学理念,以《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习教程》为例,该教材编写内容取材于具有世界一流的先进生产技术、生产流程以及最先进管理经验的代表性集团公司,基于研究型教学理念,教材引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在实习前,引导学生利用该教程进行预习,教材中有意识地设置问题情境,并让学生试着提出问题,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带着预习时思考的问题与猜想进入现场实习,使学生运用自身拥有的最基本的知识、经验、技术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现场,通过切身的实践实习,感受并与现场人员的交流,在他们面前展示事物不同的侧面,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联想能力去探究、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深入思考并验证猜想;离开实习现场后,学生利用教程进行复习、总结,提升实习效果。教材在编写中融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考方法、学习方法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紧跟时代、不断获取本学科新知识的能力,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对创造性人才的需要。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发散型思维能力,教材精心制作了配套的光盘,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势,对现场难以看到的场景进行动画演示,并对实习内容(如不同工艺流程)进行对比分析,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会;本教材还具有弹性学习、分流培养、宽口径、重实践的教学特点,很好地解决了高等学校实习存在的问题,这在当前工科院校工程类实习教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符合当前卓越工程师建设工程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受到同行好评,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并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三)体现知识的“生成性”逻辑
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教材更能体现出知识的“生成性”逻辑。我校北京市教学名师杨炳儒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带领教材编写团队与国内多所高校的一线教师进行充分讨论,创造性地提出国内颇具特色的认知结构教学论(简称KM教学论),在开展离散数学课程研究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将研究型教学的基本内涵与KM教学法相结合编写出《离散数学》。教材体现了“知识逻辑结构核心论”的教学思想、“双图融合”的教学机制、“教学回路”的教学模式、“立体塔式结构”的教学内容、“三段论式”的教学方法,突破了传统的将离散数学视为“拼盘结构”的理念,吸纳结构主义理论,形成“结构关联”的新理念;在该教材中,数理逻辑和集合论作为两块基石,其上的代数结构、序结构、拓扑结构和混合结构生长出许多数学分支,同时各分支间交叉融合形成了庞大的离散数学乃至全部数学的理论体系;教材演绎铺展的路径如下:全书概述—篇引论(树形类化图)—章粗概图—章应用概图—按节展开(核心知识点、嵌入思维形式注记图、每节小结)—章习题类化(常见题典型解析)—章知识逻辑结构图—扩展阅读—习题—篇知识逻辑结构图。该教材在模式与体例上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完全吻合,具有很强的启发性,获得2013年度北京市精品教材称号,入选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
(四)展现“集体学习的文化”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一些高校教材倾向于预设凝固的知识、教学内容和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教育家约翰•杜威(DeweyJohn)犀利地指出:“他们惯用‘非此即彼’的公式来阐述他们的信念,认为在两个极端之间没有种种调和的可能性。当他们被迫承认极端的主张行不通的时候,他们仍然认为他们的理论完全正确……”事实上,尽管在学习中外部信息有共同的来源,但由于每个人的经验、基础、已有认知结构的差异(以及内部自治信息的差异),加工的方式和结果也就不尽相同,知识具有一定的个体性和主观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高校课堂教学不再被预先设计、安排、框定与规制,教材内容也不再是不可辩驳的权威,教材编写者的职责与使命不再是将所谓的“正确性”知识有序、工业化地“组装”在一起,作为一种僵化、恒久不变的学习材料传递与灌输给学生。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教学名师张群教授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精品教材、“十二五”首批国家级规划教材《生产与运作管理》(第3版),强化生产与运作战略,教材中系统呈现了现代生产运作管理新概念和新方法,分析和讨论了各类典型生产运作管理系统的计划与最优控制问题,为深入研究新型生产运作管理系统提供新的思想和理论分析工具。该教材参阅了国外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注重呈现国外关于生产与运营管理研究的各种理论思想和学术观点,也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思想。结合作者的生产管理实践体会,列举了许多典型的案例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与研究。教材综合反映不同的学术见解,学生能从中接纳和批判多元见解,还能够接触到知识的不同侧面,思维。教材注重将相同的知识以不相同的方式呈现,不仅发挥了从信息的检索分析导向新知的“创造”功能,还具有从不同的目的与视角对知识进行灵活处置的“支撑”功能。该教材从第一版开始已经印刷20次、累计印刷10万余册,目前被国内许多知名高校采用,教材所具有的相互切磋的“集体学习的文化”是它之所以一版再版、历久弥新的重要原因。
(五)前瞻学科前沿知识
研究型教学理念下的高校教材编写不仅要注重前瞻新兴学科知识,紧跟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沿,避免新学科不断出现、教材建设相对滞后的现象,还要以敏锐的目光关注全球学术前沿动态,时刻注意高校教材内容的先进性。北京科技大学作为国家批准的首批物联网专业和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的办学单位,在教材建设上,课程教学团队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物联网特色专业负责人王志良教授紧跟时展的步伐,及时将最新最快的知识反映在教材里,领衔主编了《物联网工程概论》教材,全面介绍了物联网相关的标签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技术以及时下热门的云计算技术,完成了物联网节点在信息获取和数据传输上的基础构建,为物联网信息的海量存储和处理以及智能的服务模式提供了解决方案,同时系统地分析了有别于普通网络安全的基于物联网安全的身份识别技术、密钥管理技术等,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本教材还系统地阐述了物联网研究的理论基础:控制论、信息论、人工情感与人工心理理论以及CPS理论,探讨了物联网的异构性和学科交叉特点,提出了新的科学问题。通过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受到同行和学生的一致好评,同时被全国近百所高校物联网工程及其相关专业选为教材或教学参考书,已经进行了4次印刷,受到使用院校欢迎和业内专家的好评。适合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教材应根据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最新成果不断地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我校“十一五”“十二五”首批国家级规划教材《地质学》(第四版),作者精心编写了地质学基础知识、矿床学、水文地质学、矿产勘查学和矿山地质学,对各学科相关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再版时(目前正编写第五版)教材特别注重对近年来地质学,特别是矿产资源勘查领域的进展进行更新和补充。与此同步,编写团队还制作了融合多年来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和经验的内容新颖、手段先进的电子课件,包含了大量的野外露头、手标本、显微镜下图片和地质模型动画,在实际教学中已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材不仅得到采矿工程、矿物资源工程等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青睐,地质、矿业类专业研究生也受益匪浅,更成为已经毕业从事矿业工作的在职人员随时指点迷津的“宝典”。一部好的教材,其中的内容总能紧跟社会发展步伐,不断给予读者启示,也许当年阅读这部教材的学生已经成长为业界的精英,但其中的内容依然可以帮助他站在时代前沿,这也是《地质学》这部教材从第一版问世至今20多年依然带给读者巨大影响的关键。
四、结语
由于学校扎实推进研究型教材建设,“十二五”期间,由我校教师主编的教材获得“北京市精品教材”共21部,入选率较之同类高校高30多百分点;2014年,在第二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的评选中,我校入选率为80%,高出全国平均入选率(39%)40多百分点;由于一大批教师参与研究型教学课程改革和研究型教材建设,给我校本科教学工作注入了生机和活力,教学效果明显改善,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特别是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的意识有所加强由于一批研究型教材植入了教师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新设计思路,体现了有利于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新知识脉络,营造了各种有利于激发学生渴望探求知识的环境,许多学生反映,他们结合对教材知识点的思考后在教师的启发下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近三年,一些体现学生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成果显著增加,例如软件设计、网站开发、专利设计、制作实物模型等许多项目获奖年增长率为20%左右。
2协同创新中心为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成都医学院抓住此次“2011计划”机遇,通过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努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开展老年护理人才培养,可以说是学校人才培养又一里程碑。基于协同创新中心的老年照护人才培养计划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结合多方力量共同完成。在政策层面,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第三大工程,由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实施,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对于需要政策的创新中心,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倾斜,这无疑是在为创新中心建设添瓦加砾,保证护理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在社会层面,中心举社会之力联合攻关,积极接纳社会企业捐资,保证资金有效运转,增加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投入,提高培养质量;在专业层面,协同创新中心下设的附属养老机构、老年病医院以及附属医院等单位,能够为护理专业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充分结合,提升学生的临床操作技能,也为学生开拓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减少后顾之忧。
3协同创新中心提高老年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2011计划”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通过协同中心平台建设与体制创新,提升高校科研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推进以老年健康为主要方向的科学研究,成都医学院与协同单位联合组建了四川特色养老与老年健康社会支持系统研究团队和老年病研究协同攻关研究团队。这两个团队以研究解决老年健康问题与老年共患病为出发点。除老年医学与养老领域专家参与研究外,学生凭借大学生开放性创新实验项目参与到科研项目中,通过老年医疗•康复示范中心、成都医学院附属“夕阳红”医院等学习实践基地,老年照护方向的学生很自然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研究老年问题。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操作技能,提升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思维,增强综合素质。培育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远远满足不了养老与老年健康的实际需求,老年医学发展跟不上老龄化进程加快速度。尤其是老年照护人才的短缺以及现有老年照护人才质量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老年事业的发展。有调查发现,现目前从事老年照护的临床人员中绝大部分是迫于生活的需要或是个人爱好,并未通过正规培训学习。只能为老人提供简单的日常生活服务,无法提供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与照护。学校借助“四川协同创新中心”之力开先河,在全国高校率先开设护理学(老年照护方向)专业,力争结合学校自身办学经验,整合协同高效与协同企业联合培养,探索解决老年护理人才培养难题,将老年照护人才培养正规化、专业化,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老年养老与健康事业做贡献。
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和市场经济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应是以其全部法人财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法人实体。伴随现代企业的构建,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和外延及其功能地位发生深刻变化。强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到以生存和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得以保证和实施的重要环节。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已提升到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我国实行的是对企业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管理形式单一、范围狭窄,只是一种核算型被动式的管理,是财政主管部门的附属物,否认企业作为财务主体的地位,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弱化萎缩。具体表现在资金筹集权和投资权集中于国家,工资总额决策权、产品定价权、成本开支审批权分属于政府各部门。国家集中企业大部分利润,又以行政权力抽走企业利润和企业折旧。企业只负责完成国家下达的资金周转、利润额等考核指标,无需考查资金的使用效果,不承担亏损责任。
二、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征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是在传统财务管理基础上的扬弃发展,与封闭、事后、静态为主要特征的财务管理有很大差异,更强调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涉及企业管理各个方面,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
(一)自主筹资和投资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
1.筹资渠道和方式呈现多样化。企业可以通过吸收投资、发行股票、发行债券、银行借款、融资租赁等方式吸收财政、金融、其他企业或个人等各类资金。
2.注重资金的时间价值。在市场经济中,“时间即是金钱”,即资金伴随时间的推移增值。企业占有资金或具有筹资成本或具有机会成本,这决定企业必须考虑资金的使用效益。
3.财务管理参与企业的投资决策,为投资立项及其可行性分析提供信息
(二)财务管理地位迅速上升,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
财务管理活动包括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回收和分配五个方面。资金的筹集制约着企业的规模和发展;资金的投放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潜力;资金的耗资关系着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竞争能力;资金的回收影响企业的偿债信誉和资金周转;资金的分配决定企业的消费和积累,以及投资者、经营者、员工等各方利益。由此可见,财务管理任一方面决策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都关系重大。
财务管理与企业其他管理的关系也日益密切,渗透于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这不仅表现在与其他部门资金方面的往来,其他部门的运作决策也要听取财务部门的意见,接受其监督。而且,加强财务管理,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财务管理处于企业管理的中心地位,抓住了财务管理,就抓住企业管理的关键,可带动企业其他方面的管理,提高企业绩效。
(三)财务管理成本是企业的“晴雨表”,能迅速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的资金运动具有最大的综合性,它全面、系统地反映着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体现着商品生产和交换所形成的错综复杂的经济关系。企业资金周转是否健康,产销是否通畅,经营是否得当都可以从财务指标中反映出来,使企业迅速给予调整。
三、加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几点思考
(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
财务管理目标是现代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是财务决策的出发点和归宿。现代企业必须对作为财务管理驱动力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科学定位,才能形成与之相适应的财务管理与运行机制,优化企业的理财行为。
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的总和,是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的结合。这其中包括投资人、经营者、员工,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因素,资本都难以实现增值。现代企业中不仅投资人承担企业经营风险,债权人、经营者承担的风险也大大增加。现代企业利用财务杠杆使企业资产负债率大大提高,债权人承担的风险迅速攀升。而对于经营者和员工而言,由于现代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其付出的时间、精力、学习的机会成本也是巨大的。鉴于各个团队所负担的风险和彼此依赖的关系,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财务管理目标,使各方受益,借以实现各个团队的利益。
(二)提高企业对财务环境的适应力
财务环境,也称企业的理财环境,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之外影响企业财务决策各项因素的总和。宏观财务环境包括经济状况、经济政策和技术水平、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等;微观环境包括企业组织形式、治理结构、企业自身的技术特点等。
企业处于财务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财务环境的影响。如筹资过程中,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市场结构变化将对企业筹资成本、筹资方式产生直接影响;投资中,国家的产业政策等都对企业形成约束。现代企业财务环境的不可控制、动态性、复杂性的特点使企业必须搞好财务环境的分析,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
因此,企业应实行财务弹性管理。在企业进行财务收支估计和财务控制时,实施弹性分析、弹性预测,留有合理的伸缩余地,使企业在财务环境发生突变时,不致陷于窘境,尚可周旋。在弹性的确定上应依据企业应付能力的大小和不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企业还应优化各类资产的收益、期限,合理搭配财务结构,搞好公共关系。
(三)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建立理财新观念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仅赋予企业自主理财的权利,同时也将现代企业理财置于瞬息万变、高度风险性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这对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建立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财新观念。
1.信息观念
现代社会中,经济信息是商品,会计信息也是商品。任何商品都有价值,会计信息也有价值。一方面,财务人员通过迅速、准确、全面地收集信息,为企业筹资、投资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分析所提供的资料,成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的决策依据,对企业管理战略产生重大影响,客观上为企业创造价值。所以在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财务人员必须强化信息观念,关注企业一切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
2.发展观念
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建立正确的理财观念,对于人们以自律的态度从事理财活动将是非常重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企业带来了风险与机遇,企业应该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理财观念,以期达到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目的。
一、资金成本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权力利益关系的强化,使得企业使用非资本的资金都必须付出代价,都要计算和负担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的内含是广义的经济概念,它有别于财务、会计界的成本费用概念,即有时表现为现实的成本费用概念,但更多的情况却是一个机会成本或估算成本概念,这就要求我们在财务管理实践中,必须密切联系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和金融市场的利率状况,进行灵活确定。
根据西方企业财务理论和实践,企业计算资金成本的作用主要在于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评估,在投资项目评估中资金成本率发挥着“极限利率”和“取舍率”的作用。因此,计算资金成本的资金并不是全部的资金来源,而主要是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
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筹集资金,一方面要以较高的资金报酬来回报资金所有者,以最大限度地吸引资金;另一方面要通过各种资金来源结构的合理安排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资金成本的高低是相对于企业的投资收益率而言的,资金成本越低,企业的投资效益就越大。
二、筹资风险控制观念
所谓筹资风险是指由于筹资及其效益的不确定性而给企业带来损失和难以偿债的可能性。筹资风险可能发生于企业行为之前,也可能发生于其理财过程中;筹资风险不仅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价值运动,也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实物运动,影响企业供、产、销等活动。因此,企业应树立筹资风险控制观念。
在筹资过程中,应预先确定资金的需要量,使筹资量与需要量相互平衡,既不能过量筹集资金,造成筹资过剩而降低筹资效益,又不能筹资不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和企业发展的要求。必须以“需”定“筹”,按企业最低资金需要量进行资金的筹集。
在选择资金来源,决定筹资时机、筹资规模和筹资结构时,必须在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投资报酬之间进行综合权衡。根据不同的资金需要和筹资政策,综合考虑筹资风险、资金成本和其他约束条件,并将资金筹集和资金投向结合起来考虑,力求以最低的筹资风险和资金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效益。
在筹资时,应根据投资项目、生产经营活动的规划和企业的预计还债率确定适当的筹资期限。
在筹资过程中,必须按照投资机会把握筹资时机,从投资计划或时间安排上确定合理的筹资计划与筹资时机,以避免因取得资金过早而造成投资前的闲置,或者因取得资金的相对滞后而影响投资时机。
三、合理资本结构观念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本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良好的资本结构是企业创造效益、稳定发展的基本前提。强化资本结构意识,可以有效控制新生债务的形成,为企业今后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企业确立的良好资本结构应注意:
(一)风险与收益相统一。利润和风险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收益高风险大,收益低风险小。企业投资者和经营者要全面权衡收益与风险的依存关系,恰当地使二者相统一。
(二)与企业资产结构相配合。债务的负担规模与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而资产的流动性又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资产的结构。具有较多实物资产的企业,可相对地提高其债务比例;以无形资产为主的企业,因无形资产的收益性不那么可靠预计,因而其债务比例应相对地低一些。
(三)与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相适应。金融市场比较活跃和健全,企业就有可能通过金融市场的直接融资手段“借新债,还旧债”,从而有条件维持较高的债务比例;金融市场发育不完善,企业就只能靠向银行间接融资来举债。
(四)与企业未来经营前景的预期相适应。如果企业对未来的经营前景比较明朗和乐观,它就可能提高长期债务的比率,反之,就不能取得较多的长期债务。
四、资金时间价值观念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资金的筹集、投放、使用和回收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是不等的。认识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才能用动态的眼光去看待资金,有效利用资金,加强资金管理工作,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果。同时,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方法可以从量上对各种经济方案的优劣进行评价,从而为财务决策提供更加合理的依据。
五、投资风险管理观念投资是为了增加利润,提升企业价值。
但是由于企业处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投资风险必然存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将资金投入到收益高、回收快、风险相对小的项目上去,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应树立和加强投资风险管理观念。具体来说:
第一,认真进行投资环境分析,及时捕捉投资机会。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认真进行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采用有效方式,规避投资风险。
第二,分散投资风险。即进行多角化投资,不把投资资金集中投放在一个项目上,否则一旦该项目投资失败,就会全军覆没,使投资遭受全部损失。多角化投资的作用在于可以分散投资风险。
第三,控制投资风险。方法一,利用咨询服务。这是投资的事前保障,即企业在投资前就有关投资事项向咨询机构或委托咨询机构进行投资决策或聘请咨询机构当顾问。方法二,转嫁风险。保险是企业转嫁风险的一种有效形式,企业将所投资的项目向保险公司投保,一旦发生损失,企业可以从保险公司获得全部或部分赔偿。方法三,接受风险。一般说来,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因此,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报酬,必须接受一定的风险。方法四,回避风险。对于那些投资风险太大,投资收益一般甚至无可靠预计的投资方案,企业应该放弃它,这就是回避风险。方法五,减少风险。当投资风险无法回避时,企业应采取相应措施,尽量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
六、合理节税的观念
合理节税也称节税策划,是指纳税人在面对多种纳税方案时,从中选择一种最优的方案,以便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或延缓企业的纳税时间,从而达到降低税收成本或获得应纳税款货币时间价值的目的。合理节税是一种受政府鼓励的行为。节税可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化解投资及经营风险。因此,企业应当树立合理节税的正确观念。
企业在进行节税策划时,应该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企业在筹建过程中的节税策划对纳税地点进行策划。在我国,跨地区的税负不同,同一地区因经济技术开发区或老市区的差异,税率也不同。理智投资者在筹建企业过程中首先应考虑地点的选择,尽量选择低税区进行投资。
对资金结构进行策划。借贷资金和权益资金均构成企业的“营运资金”来源,但它们对企业税负的影响却不一样。这就要求对资金结构进行合理策划。
对企业组织进行策划。不同时期国家均对一些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予以扶持,投资兴建这些行业经常会享受低税率甚至是零税率的优惠。
(二)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节税策划
对课税对象进行策划。税法是政府意识的一种反映,政府鼓励什么,限制什么,可以从课税对象上一目了然。结合企业生产状况,选择适当的生产项目,无疑可达到节税目的。
对会计核算方式进行策划。同样的生产过程可能因为核算方式不同而产生一定的税负差异。因此,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采用也相当重要。例如适当选用存货计价方法和资产折旧方法就可达到节税的目的。
对企业收入进行策划。主要是要尽量准确确认企业收入,避免因收入不实而增加企业税负。如:委托代销、接受代销、分期预收款销售、订货销售、以旧换新销售、售后回租、售后回购等可能形成企业的收入要准确确认。其次,对销货退回、销货折扣与折让要及时冲减收入,以便消除收入总额中的水分。
对成本费用进行策划。允许列支的成本费用应尽量提足、列足;限制列支的成本费用应按规定予以控制,以减少因多列而引起的日后不应有的超列损失;不允许列支的成本费用即使会计上作了支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也要进行调整,以防止因税务稽查而产生罚款损失。
(三)企业在利润形成过程中的节税策划
目前,我国所得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实行33%的比例税率,同时为了照顾部分利润水平较低的小型企业,又规定了27%和18%的两种照顾性税率。企业可以预计本年应纳税所得额,如果企业所得在低档税率临界点左右徘徊时,应尽量充分估计成本费用的开支,将所得控制在临界点以下。当然,如果应纳税所得额偏离临界点很远时,多创利仍是首要目标。
通过事先策划、事中控制、事后调整等措施,从各种纳税方案中精选最优策略来降低纳税成本,获取最大的税后利润才是企业科学理财的正当途径。超级秘书网
七、通货膨胀观念
通货膨胀是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的重要原因。西方国家的市场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通货膨胀是必然的,而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因此,在我国目前阶段,建立正确的通货膨胀观念就显得特别重要。这就要求在财务管理实践中树立以下观念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方面要注意通货膨胀对于企业实现盈利数量增加的有益影响,但另一方面更应该特别注意通货膨胀对于企业资金流失的有害影响。
企业财务人员应注意对通货膨胀的预测,争取能够预测到未来的通货膨胀程度,以在通货膨胀到来之前采取某些有利于企业的措施,实现盈利。利用各种会计方法和财务管理方法,有效削弱通货膨胀给企业财务所带来的各种损失。在会计上,可以充分利用稳健性原则,例如在存货计价方面可采用后进先出法等方法来削弱通货膨胀的影响。在财务管理中,应用折现率及经济批量法等来减弱通货膨胀的影响。
正确的理财观念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只有树立正确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财观念,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增强竞争力,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连顺等。现代企业理财的税收环境[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9.
关键词:城市色彩设计日本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的重要文明成果之一。城市色彩设计是将现代色彩学原理运用到城市规划中而产生的一门新的色彩规划研究学科。“城市色彩”(Urbancolour)一语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对它的重视和研究是基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城市色彩混乱而展开的。①日本的城市化是在1869年明治维新后快速发展起来的,在“二战”后的几十年里,日本发展成为强国之一。笔者有幸到日本做为期一年的艺术设计考察,对日本各城市的色彩有强烈的印象,并期望能对中国的城市色彩设计有所启示。
一、知错就改的东京
没有一个城市在形成的初期,就有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整体规划。城市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规划而不得不多次调整的漫长进程。现在日本或西方的不少城市的特色感,特别是在色彩上,多是经过研究并细致调整后的结果。巴黎是较早开始城市色彩规划的城市,80年代更是将色彩规划作为政府条例颁布,其旧城严格限制现代建筑,即使是必建的新建筑也尽量在色彩、体量和式样上与旧建筑统一,走进巴黎旧城会有置身中世纪的感觉。
东京在60年代为迎接奥运会的举办,到处大兴土木,在建筑上大量使用饱和色甚至是极色。不少人面对艳丽的建筑立面或玻璃幕墙,五颜六色的公交车和出租车,以及色彩迷幻闪烁的霓虹灯和广告,感到特别刺眼而头晕目眩、心绪烦躁。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鲜艳的外墙颜色又很快褪色,城市因此变得污秽不堪。为此,不少人对东京的城市建设规划和设计部门提出了严厉批评,迫使日本官方在70年代初不得不设法纠正色彩上的偏差,在有关专家的建议下做出了整顿城市色彩混乱的决定,并委托都市色彩研究中心完成了《东京色彩调研报告》,后来该报告成为了东京城市色彩规划的蓝本。现在,有人提出了按奥运五色粉刷城市的“五彩北京”设想。笔者认为,这种为奥运会造气氛的想法可以理解,但做法一定要科学,东京就是前车之鉴。
二、留住历史的奈良
任何一座成功进行色彩设计的城市,必定要尊重自然地理环境赋予它的基本颜色,城市建筑的色彩设计尽量要与之和谐并适当进行对比。一座被蓝色海洋包围的城市,自然要区别于内陆城市的色彩。同时,任何一个有一定历史的城市,必定有一些历史文化积淀。
在日本的奈良,还有京都,建筑上因为承传了中国唐文化的特色,基本照搬了唐代的黄色琉璃大屋顶加红墙的土木建筑形制。今天的这两座城市,还完好地保存着拥有中国高僧鉴真像的唐招提寺、法隆寺等建筑。这些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建筑基本保持原样,至今还掩映在青翠的林木中间,显得特别的古意盎然,周围的新建筑也没有破坏这两座有着深厚唐文化色彩的城市,这是日本人自觉地对其精心呵护下的奇迹。在“二战”后期,美国实施对东京等城市的大轰炸中,中国著名的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先生为这两座城市的完好保存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向盟军指挥官建议:日本的京都、奈良等城市绝对不能炸,因为日本的古建筑不仅仅属于日本,也属于全人类,因此,这两座城市才幸免于难。
每座城市,因历史和风情的不同而对颜色偏爱有所不同,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城市色彩。如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北欧的厚重和温暖等,这是不同城市的居民千百年来民族审美的结晶。这些城市的现代化扩展显然应该尊重其色彩传统,以延续其历史文脉。但是国内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中,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虽然有的还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少有民族特色的街道、古镇因为旧城改造而丢掉了历史的颜色,即便有一两处古迹留存,也基本不成群落。
三、严格执法的大阪
日本并不是最早为城市色彩进行规划或立法的城市。意大利的都灵市,早在19世纪就注重城市的色彩规划,这一做法得到欧美很多国家的效仿。从实践层面来看,越是发达的国家,出台的措施就越细致,执法也越严格,今天人们能够领略到欧美各具特色的城市色彩,有赖于这些法规和严格的执法。
在1918年,日本就出台了《城市规划法》,对城市的硬件环境(如交通、公共卫生、空气保护等)进行管理,但是没有具体涉及到城市的色彩;1968年《新城市规划法》开始涉及到城市景观的管理。与此同时,针对各自城市特殊状况的相关地方法令也相继出台,城市色彩的研究课题也相应在70年代展开,研究成果很快在城市景观的建设和保护中得到运用,建立了一系列地区性的色彩控制法规。上世纪后半叶的日本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新型建筑与传统景观的矛盾,以及城市色彩污染严重的现象,1981年日本建设部提出了《城市空间色彩规划》法案,以立法的形式对城市色彩进行规划,并编制《城市设计导则》规范建筑活动。2004年,日本又通过了《景观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城市的建筑色彩及环境。
前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光辉路程,既有风雨也有成果,最为世人所瞩目的就是中国取得的巨大的经济成功。在这30年中,中国GDP年均增长达到9.5%,成为GDP增幅的世界第一,这个速度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中产阶级和豪富阶层在中国迅速形成,并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理财观念从激进投资和财富快速积累阶段逐步向稳健保守投资、财务安全和综合理财方向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个人金融业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各种理财产品、理财服务层出不穷,人们的理财观念有所转变,理财需求日益旺盛,理财市场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开始发展起来[1]。然而与全民理财大趋势所不协调的是,我国专业理财人员的大量缺失和专业素质的不完善。作为为客户提供全面理财规划的专业人士,理财人员应该是一位知识丰富、工作高效、耐心和蔼、待人诚恳、可以向客户提供全面与建设性意见的咨询专家。从这一角度而言,高职院校培养的理财专业人员,应该是顺应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了解中国国情与中国金融市场特点,具备实践与理论双轨、道德素养与职业操守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
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型”主要包含四点要求:一是道德素质,包括对理财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的观念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二是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较强的心理承受力、成功的信心、良好的竞争意识与应变能力等;三是业务素质,包括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等;四是技能素质,包括资金管理技能、财务分析技能、风险防范技能、产品组合技能、理财建议与规划技能等[2]。
从以上素质能力培养出发,高职理财专业人员的培养应是一个全面立体的教学过程。
一、课程体系重在突出四大职业模块。
首先,高职院校的理财专业学生的主要学习地点仍然是校园,主要学习技能的手段也是课堂教学。因此,理论教学要符合综合素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就必须设计合理、计划全面、有的放矢。
所以,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必须构建新的理论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分析,要突出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来抓;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教育;突出专业认知能力、思考能力、职业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明确综合职业能力、专业拓展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种素质相融合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创新培养思路;将就业教育贯穿于整个专业教育的全过程,特别体现职业认知、职业准备、就业和创业引导的新理念。
据此理念,新构建的理论课程体系,由四大职业模块所构成:职业素质能力模块(即职业思想道德)、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一)职业思想道德模块。
主要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市场经济理论教育、理财规划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就业择业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创新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等。
(二)职业基础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是学习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使在校学生获得在投资
理财领域内从事第一个工作、从事几种工作所需要的必要知识、必要技能,为在校学生今后工作提供充分专业准备的、形成现实动手能力的知识和技能,如基础会计知识和技能、经济学知识和技能、运筹学知识和技能、财政学知识和技能、经济法知识和技能、商务谈判知识和技能、现代金融学知识和技能、国际金融知识和技能、公共关系学知识和技能,以及为本专业提供基本支撑的大学英语、专业英语、高等数学、财经应用文、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计算机安装维护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三)职业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本专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如公司理财知识和技能、个人理财知识和技能、投资学知识和技能、证券投资知识和技能、期货投资知识和技能、理财实务知识和技能、财务会计知识和技能、以及统计与调查预测等应用性知识和技能。
(四)职业拓展知识与能力模块。
主要学习能使在校学生具备在其未来职业生涯各阶段都可以继续学习所需要的能力、知识和态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理财咨询实务、实用合同范例、市场营销实务、公共关系实务、管理心理学、普通话、口语艺术、社交礼仪等[2]。
通过理论课程的四大模块设计、可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理论教学为中心,建立起一个合理完善的人才培养构架。这就如同建造房屋时,要先搭好脚手架才能平地起高楼,此处的模块理论课程设计就如同脚手架,理财专业学生由此接受培养,犹如高楼一般逐步建立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养。
二、技能训练重在构建“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最大的特点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经验多,为了使学生在求学期间尽可能与社会同步、与专业挂钩,校内的技能训练可以采取“三层双轨制”专业技能培养模式。
“三层双轨制”,是一种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专业技能培养新模式。“三层”是指按课程间内容的依存关系分为专业基础技能、专业技能、职业综合技能三个阶段;“双轨”是指理财能力训练和投资能力训练同步进行。
第一层:专业基础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学》课程;训练内容主要是理财的基本原理、公司理财和个人理财基础知识。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投资学》课程;训练内容:投资学概述。
第二层:专业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实务》课程;训练内容为课程单元训练等。
投资能力训练:基于《证券投资》、《期货投资》等课程;训练内容主要为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期货交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等。
第三层:职业综合技能培养。
理财能力训练:基于“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的培训课;训练内容主要是根据风险计量判断风险大小、掌握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和个人所得税筹划策略、个人养老规划、个人财产分配与传承、财务计算器的应用等。
投资能力训练训练:基于校内《投资理财综合模拟实训》和校外生产实习;实训内容为中国宏观经济分析、证券投资工具、证券交易流程、证券行情解读证券交易的各种技巧、证券市场运行、期货交易的操作程序及各种管理条例等。
通过三层双轨制的教学,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分析能力、综合能力明显得到系统地提高。
三、教学方法创新,将课堂教学变为场地教学。
课堂教学是最为传统的教育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面对面,学生不仅能够听到老师在讲什么,还能够感受到老师肢体、语气、表情等等带来的信息,而且有了问题可以当场提出得到即时的回答,做到了零距离的沟通。然而课堂教学也有它不容忽视的弱点:首先,也是最大的弱点就是不能因人施教,要老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经济的。其次,学习内容收到了限制。一些训练特点非常强的课程受到的限制尤其大。
作为实践操作性极强的投资理财学课程,如果一味地在课程教学上下功夫,一来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环境,二来影响了教学效果。所以,根据教学课程的要求,有些科目可以采取场地教学的方式,比如设置证券大厅,定制电子显示屏,将股票市场的大盘波动即时显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感受理财工具的变化和魅力,更有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场地教学既克服了课堂教学的缺点,又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优点。也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角色进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毕业论文强调专业论文学分制。
作为具备专业技能素质的理财人员,对于专业的财经用语表述应该是相当熟练的。然而两年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理财讯息和理财用语还是有些难度的。为了尽快让学生掌握这项技能,以及增强理财专业观念。鼓励学生撰写各类财经论文,通过论文的撰写,一是增强
了学生关于社会经济的关注度,二是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三是为学生的就业申请增添筹码。对于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学校予以承认相应学分,并作为理财专业的重要教学成果。
五、毕业实习要求证书与经验并重。
高等职业教育不仅需要学生在学完全部课程后能够获得毕业证书,同时还要求专业学习过程应与国家技能考证、国家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接轨,实行多证书考核管理制度,以彰显职业教育办学特色,体现综合技能素质。理财专业学生应获取的证书有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英语三级证书(或英语A、B级应用能力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和助理理财规划师资格证书等。
同时,作为理财专业的学生又要注重实际经验的累积,要在毕业实习期间通过专业实践,将所学置于所用,用工作检验理论。投资理财专业所面临的行业局面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更具有变化性和挑战性,对于学生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实践经验是对于培养真正的理财专家来说,是必经之路,也是攀岩捷径。
综合素质型理财人员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时期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培养方案。其重点是理论着眼全面、实践落在实处。高职教学应服务于国家全局,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为中国的金融市场培养更多的实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