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2:5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青少年教育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青少年教育

篇1

    诚然,在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高尚道德垂范下,相当部分青少年的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维护秩序。但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种种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行为时有发生,正在腐蚀着青少年的公德心。据某校在一节政治课中对“看见发生车祸时你怎么办?”进行问卷调查时,初三级39名学生竟有27人是回答看热闹或尽快避开的,占69.2%,只有8人是回答报警或救人的,仅占20.5%。可见,近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公德观念是有待加强的。此外,社会上某些现象常常令人触目伤怀:路灯或其他公共设施被无故破坏;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现象;乘车争先恐后,不但不听从指挥,甚至恶言相向,动辄喊打喊杀;违反公共秩序,不听劝告,甚至辱骂殴打他人……这些现象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并不鲜见。?

    不可否认,青少年公德意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其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空泛,强调共性有余,注重个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其二,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养成教育少;其三,模式迂腐,一般化工作多,一体化建设少,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疲于应付,难于营造各具特色的氛围;其四,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往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毁于一旦”。?

    可见,我们亟需要新观念,改进方法,开创学校德育新格局,强化社会公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一、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 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家长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青少年,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青少年如何去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加里宁说过:“老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监督。”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另外,家长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子女的重要影响源。因此,家长同样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自己讲的道理,如在遵纪守法、讲究卫生、互廉互让,为善助人、杜绝黄、赌、毒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很难想象,父母讲话言行不一,他的话又怎能使子女信服呢?又怎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呢??

    二、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 公德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教育者必须认识到青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必须是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文明有礼的一代。青少年公德能否做到这一点将关系到祖国的兴衰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不具备,又怎能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呢?为此,公德教育又必须从小事做起。我们不妨从青少年学生碰到的小事抓起,在关心班级,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等事做起,使学生人人参与,抓自我管理,促行为养成。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从小事做起,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舆论作用,通过大众媒介大力宣传道德高尚的楷模式的好人好事,抨击和抵制违背道德的言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以遵守公德为荣,破坏公德为耻的舆论导向,从而逐步营造一个维护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氛围。?

篇2

作者简介:雷毅,男,陕西延安人,硕士毕业,渭南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油画教学与技法

青少年美术教育兴趣作为重要的美术教育领导者,其本质是传承丰富的青少年美术文化与教育相统一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观念和知识以及思想不断的更新,同时,增强青少年美术教学的实效性。当然,在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新课程理念,在青少年美术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青少年美术必须探究的主题。青少年美术创新教育:青少年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传承文化的途径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从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对待青少年美术教育的态度极为重视。青少年美术创新教育作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基础,因此,要不断发展我国的青少年美术教育。青少年美术教育更是在美术教育中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我国十年来,青少年美术教育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尤其青少年美术教育成为我国文化方面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更是我国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我们今天所说的青少年美术教育应该包括三个方面:首先,青少年美术教育的发展,通过展览,建造青少年美术馆等措施对人们进行熏陶,提高青少年美术素养。其次,青少年美术教育,是为培养青少年思维与认识。其中,青少年美术教育尤其重要,这就是当今青少年美术教育不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青少年美术教育是未来我国文化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之一。青少年美术教育者更在美术教育的长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的开拓与发展,既是当前推行美术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传承青少年美术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当前青少年美术教育体系中对青少年美术的定位并不明确,还有存在某些缺陷与模糊。在青少年美术教育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要求,首先,青少年美术教育的发展方向要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以推进青少年美术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青少年美术教育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实现方式,总体来看青少年美术教育模式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利于美术文化的弘扬。青少年美术教育在未来教育发展中越来越重要。

一、青少年美术教育对思维的开拓与影响

在青少年美术教育中,教师一般只注重传达给学生知识,而学生缺乏独立思考。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美术教育活动中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路方式。第一,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让学生如何思考问题,不能让学生形成依赖性。第二,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要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采用互动法进行美术教学;老师教学过程中,要想出适合学生实际教学的方式,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开拓;兴趣的提高。第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在青少年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启发学生独立性思维方式,要允许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思维方法,这样更能鼓舞他们积极性。青少年美术教育模式中,美术教育的方法多依书本以及教师出示范画为主,学生按照课本机械的学习方法,而独立思考的缺乏。当然,机械的教学虽然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并非常牢固不易忘记,还能够积累很多青少年美术素材上的知识。但是长期以往这种美术教育模式会造成学生创造力的减退,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所以,要改变现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学习,这样才能在这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同时,增强了青少年美术教育的理解。也能使青少年美术融入生活,感悟生活,美化生活。

二、促进创新意识培养

作为青少年美术教育者应该在教学中扮演引路者的角色,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和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青少年美术教育者要开拓思维;大胆创新,使青少年美术教育有一条独创;创新道路。青少年美术教育就要适应教改的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给学生创造不同的条件,让他们才能有充分的发挥独立创新余地,这样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提高。其次,在青少年美术教育教学的模式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死板的美术教育模式,多了解大自然,了解生活,从生活当中来到生活中去,切身实际的感悟青少年美术本身意义的内涵所在。总之,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所在。美术教育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美术教育当中,要感受青少年美术教育的表现方式,能从中发现更多新的教学方式。在此基础上,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同时,明确了发展方向和实践方法。青少年美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承文化途径和美术教育基础,青少年美术教育首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崭新的美术教育创新方法进行教学。要积极发现学生长处及时对其进行正确指引,确定学生在美术教育中的主导与独创及创新地位。其次,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让学生进入自觉学习的过程,这样能够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美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秀银.美术教育的创新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45.

篇3

关键词 户外 青少年 教学

户外教育是在户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教学,相对于传统室内教育拥有更多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青少年在户外真实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进行学习,过实际操作使青少年真正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学习过程中的主体。通过自身的视觉、听觉、感觉得到的外界环境刺激,青少年亲身体验这些刺激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能够使青少年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特定环境中,户外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对青少年的束缚,使素质教育得到充分满足,有助于青少年综合素质提高。

青少年成长受到自身及其所处环境共同影响。在户外教育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拓展训练等多样教学手段,让青少年亲身体验、分析解决问题,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使他们更清楚的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形成一个健康得认知过程,对提高青少年的自身素质和促进全面协调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一、青少年户外教育的优势

(一)开拓了青少年的学习空间

户外教育是在开放式的环境中进行教学。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作为基础,构成了一个现实的学习环境,在认知自然和社会环境过程中,增加了青少年认知事物的兴趣,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是亲身体验式

户外教育是青少年在掌握知识技能过程中,通过亲身感知和实际操作,这种直接获得的知识技能保存时间更长久。在户外教育过程中,青少年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环境不断探索,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这种直接获得方式,让教学过程充满乐趣,使青少年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三)可以更真实地培养青少年品质

户外教育有着丰富的教育环境,这些教育环境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有些教育环境是要与他人共同协作,可以真实地直接感受到与他人沟通、合作以及在团队中所处的位置,有助于青少年形成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让青少年感受到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和关联,可以培养青少年责任感。有些教育环境需要青少年独自参与,通过个人努力达到一定目标,通过这一过程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自我的途径和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提高青少年的自信心。有些教学环境中出现了是非善恶的判断,通过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青少年在道德上有一个正确判断能力,培养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青少年户外教育存在的问题

户外教育随着教育工作科学化、现代化的发展,逐渐得到了学校、教师、家长的认可,特别是现今社会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关注不但提升,促进户外教育的发展。但是我们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户外教育的场地问题

由于户外教育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别是安全问题,使户外教育场地受到限制,只能在特定环境进行,不能真正让青少年进入真实客观的环境当中。目前随着国家和社会的投入,户外教育场所不段增加,但相对于庞大的青少年群体,户外教育场所还是不能真正的满足需要。

(二)户外教育的时间问题

受到传统教育的束缚,特别是升学压力,使青少年课余时间被极度占用,青少年没有多余时间参加户外教育。到大学或工作以后,有了自己支配的时间,但由于长期受到束缚,很多青年对参加户外教育缺乏了热情,导致投入到户外教育的时间很短甚至没有。

(三)户外教育的师资问题

户外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教师或指导者。在教师或指导者的引导下青少年才能真正融入到户外教育,真切体会到户外教育带来的快乐。这就要求参与户外教育的教师或指导者必须拥有丰富的教育经验和专门的知识技能。但在现阶段我国对户外教育的教师或指导者的培训与资格认证体系还不够完善。另外,户外教育面临着非常复杂的户外环境,给安全带来隐患,很多教师或指导者担心出现意外,甚至还会引起法律纠纷,国家的法律系统在发生这种情况下的责任认定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这使很大一部分教师或指导者把户外教育限定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减少了户外教育的意义,有些人甚至不愿意采取户外教育这种方式。

三、结论与建议

户外教育作为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现在越来越被国家、社会、学校、家长认同,正在逐渐的广泛开展。但是户外教育中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呈现,这就需要积极地宣传和开发更多的户外教育场地,增加户外教育时间,培养更多户外教育师资,制定和完善户外教育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家长对户外教育的认知,这样才能更加充分的发挥户外教育的优势,更好的为青少年教育服务。

参考文献:

[1] 周红伟,付钢强.我国青少年户外教育开展现状调查及分析[J].青少年体育.2013年8月刊.

[2] 应俊,张贝贝,张艳杰.初探敉獾慕逃功能[J].运动.2013年5月总第66期.

篇4

诚然,在老一辈革命先驱的高尚道德垂范下,相当部分青少年的公德观念正逐步形成,他们热爱集体,乐于助人,文明礼貌,维护秩序。但由于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带来的负面影响,种种破坏社会公德的思想和丑恶行为时有发生,正在腐蚀着青少年的公德心。据某校在一节政治课中对“看见发生车祸时你怎么办?”进行问卷调查时,初三级39名学生竟有27人是回答看热闹或尽快避开的,占69.2%,只有8人是回答报警或救人的,仅占20.5%。可见,近百分之七十的同学公德观念是有待加强的。此外,社会上某些现象常常令人触目伤怀:路灯或其他公共设施被无故破坏;随地吐痰、乱丢垃圾现象;乘车争先恐后,不但不听从指挥,甚至恶言相向,动辄喊打喊杀;违反公共秩序,不听劝告,甚至辱骂殴打他人……这些现象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并不鲜见。

不可否认,青少年公德意识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道德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究其原因:其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空泛,强调共性有余,注重个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其二,内容单一,缺乏针对性,理论偏多,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养成教育少;其三,模式迂腐,一般化工作多,一体化建设少,致使学校德育工作疲于应付,难于营造各具特色的氛围;其四,社会上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以及黄、赌、毒等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往往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毁于一旦”。

可见,我们亟需要新观念,改进方法,开创学校德育新格局,强化社会公德教育,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得到健康成长。

一、言传身教,从教者做起。 加强公德教育,教师家长必须做到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者本身的道德形象如何,不仅影响青少年,而且对教育起着强化或弱化作用。要求青少年如何去做,自己一定要实实在在地做好。教师的身教作用,表现在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榜样。加里宁说过:“老师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种严格监督。”教师在平时必须注意自我修养,完善自我的人格,加强“身教”意识,言谈举止做到文明健康、真诚和谐、亲切得体,并在爱校爱班,关心集体,遵纪守法,遵守秩序,爱护公物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好表率。这样,教师的身教就可以在学生心目中得到确立和认同,最终达到示范教育的目的。正所谓“率先躬身,不令而行。”另外,家长的教育指导和自身行为是子女的重要影响源。因此,家长同样必须用自己的行动去实践自己讲的道理,如在遵纪守法、讲究卫生、互廉互让,为善助人、杜绝黄、赌、毒等方面做子女的表率。很难想象,父母讲话言行不一,他的话又怎能使子女信服呢?又怎能起到教育的效果呢?

转贴于 二、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 公德教育必须从大处着眼。教育者必须认识到青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跨世纪的建设者,是祖国的未来。新一代的青少年必须是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文明有礼的一代。青少年公德能否做到这一点将关系到祖国的兴衰成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起码的社会公德都不具备,又怎能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呢?为此,公德教育又必须从小事做起。我们不妨从青少年学生碰到的小事抓起,在关心班级,遵守纪律,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等事做起,使学生人人参与,抓自我管理,促行为养成。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从细微处要求,从小事做起,定能达到“促其思、晓其理、激其情、导其行”的教育效果。另外,还应当充分利用社会舆论作用,通过大众媒介大力宣传道德高尚的楷模式的好人好事,抨击和抵制违背道德的言行,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建立以遵守公德为荣,破坏公德为耻的舆论导向,从而逐步营造一个维护和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氛围。

三、齐抓共管,重在落实。 青少年公德教育工作一定要整体化、网络化。作为培养人才的学校,对青少年学生思想觉悟的提高、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圣地,又是磨炼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熔炉,倘若学校的德育工作不形成综合育人的整体网络,是不可能形成学校德育工作新熔局的。为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把握整体性原则,形成党政工团各组织既齐抓又共管,实施教学管理双管齐下,锐意使德智体美劳相互渗透的整体观念,抓好校风建设,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行以法治校,从而使学校为培养青少年公德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学校可实行《德育量化考核评分制度》,通过标语、板报、校会、班会等形式宣传制度的内容,形成共识、统一行动、落到实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