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2:5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二生物学习方法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知识归纳将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习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习效果。我认为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习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习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查看就可以了。
二、做题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归纳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听课时要记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预习时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一)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关于细胞、生物的新陈代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及这些知识在农业、医药、工业、国防上的应用。
(二)通过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学生掌握使用高倍显微镜,做简单的生理实验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养学生自学生物学知识的能力,观察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生殖发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释一些生物现象的初步能力。
二、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
(一)从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认真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选取生物的结构和生理的知识。结构知识是理解生理知识的基础。生理知识是阐明生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的基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选取形态结构和生理的知识。
(二)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
1.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工农业生产实际。生物学是农业、畜牧业和医学等方面实践的理论基础,通过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使学生知道生物与生产的关系十分密切,应该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联系各地的自然实际。由于我国幅员广大,各地的生物种类有很大差别。因此,所选取的植物和动物,既要重视其典型性,又必须尽可能是各地比较常见的,以便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到这些动植物和了解这些动植物的生活规律。
3.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使学生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更加深刻地认识学习生物学的意义。
(三)适当选取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
现代生物科学发展很快,生物课必须重视用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来阐述教学内容,并且适当地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水平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对生物科学发展的现状有个初步的认识,为他们进一步学习现代生物科学知识和参加工农业生产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班级现状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高二164、166、169、170四个班级,虽然通过班主任,我对个班的现状有了一点了解,但由于生物是从高二开始的起始课程,所以具体情况还不能下定论。
四、教学进度安排
一、应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特点展开教学指导
高中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存在一定周期性:每学期都会有期中考、月考、期末考等周期性的考试,此外,每周在课程安排方面也存在周期性。二是其学习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高一、高二、高三的不同阶段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任务,而在不同阶段中学生也存在不同的心理特征。三是存在一定的发展性特征。要想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就应对这些基本特征加以充分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有系统地进行。
二、在学法指导中还应结合学生的一般学习心理特点
不能急于求成、盲目专制。在对高三学生生物自主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加以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在学习心理素质方面得到有效提高,以确保心理状态的最佳性,这对于自主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过程中还应努力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
在高考中,生物科是一门理科的综合性学科,能够使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在对生物学习方法进行指导时应着眼于指导学生的思维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系统性工程,教师应对教育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从而对学生学习规律加以研究,以探索出新的教育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必须坚持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原则
从当前的学法指导对象来看,应普遍指导全体学生,同时还应个别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学生在基础、智力、接受力、态度以及理解力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因此,在指导不同类型的学生时应区别对待。从指导的内容来看,不但应有普遍的、一般性的指导,还应有具体方法、不同章节的指导,即所谓的特殊指导和普遍指导的有机结合、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的有效统一。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学生加以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对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和基本观点加以了解并掌握,从而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教会学生怎样进行学习,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为其终身发展提供服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程,其应在系统的、有序的环境中进行。笔者在此认为应结合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确保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得到高效培养,这样才可以打下学生终身教育的基础,满足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新课程改革以来生物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目前高考全国卷理综卷总分值300分中生物学科占90分,但由于初中生物不作为中考必考科目,同时生物在高考中的分值跟化学、物理仍有差距,部分学生对于高中生物的学习不够重视,学科短腿现象严重。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后,不少学生找到了新的起点和希望,但由于前期生物基础薄弱导致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短期内提高生物成绩仍有困难。因此,找到学生生物基础薄弱的成因,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应对策略,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生物的信心,让学生免受生物偏科导致的高考落榜是目前高三生物老师亟待解决的确实问题。
一、高三学生生物基础薄弱的成因分析
高三学生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生物课程学习,对生物学科的态度已经相对稳固,部分学生由于前期对生物学科重视度不够,模拟考试中生物失分现象严重。笔者对自己所带高三年级理科生物成绩50分以下学生在生物学习状况、学习情趣等方面开展了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对高三学生生物基础薄弱的成因总结如下:
1.学生自身方面原因。
通过对本年级学生调查发现不少学生把初中阶段对生物重视程度不够的固有态度带进了高中阶段,导致生物学习动力不足、兴趣不高、学习态度不积极,从而影响高一、高二生物课程的学习,基础知识不牢固。另进入高三后,快节奏的学习氛围及高考的压力使得部分学生心理异常敏感,表现为耐挫能力差,情绪波动大,因中间某个环节未学好或者某次生物考试成绩不理想就彻底丧失信心,一蹶不振的同学不在少数。还有部分学生进入一轮复习后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动机,但由于对生物学学习方法的认识偏差,导致功亏一篑。他们错误的认为生物只要肯记肯背就能拿高分,一旦发现这种投机取巧的方法达不到预期结果时,就会导致本来想学好生物学的动机逐渐减弱,这个时候就会对生物学习表现出烦躁的情绪甚至冷漠。
学习能力差也是学生基础薄弱的重要原因,这部分学生大都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持久性,性情浮躁,独立思考及自我学习和检查的能力都有很大欠缺,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呈现出一种不稳定的倾向,难以沉下心来刻苦钻研,对遇到的生物学问题很少主动找出错误的原因。(见表1)
2.教师方面原因。
教师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在教学观、教学方法及师生感情交流方面。目前在教学上比较显著的特点表现为:教师大多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没有体现出差异性教学,一视同仁。基础薄弱生接受知识本来就难,日积月累,接受不了的知识就成为他们生物学习的障碍。其次教学方法单一,课堂枯燥乏味,过分强调知识讲授,而忽略对学生学方法的指导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同时基础薄弱生在生物学习中往往存在自卑甚至厌恶心理,因而对教师的态度会比较敏感,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缺乏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对学生缺少爱的表示,这样学生会因自己未受到重视而把不良的情绪带进课堂,破坏课堂纪律,慢慢的由不喜欢老师发展到对生物学科的淡漠。
二、针对高三生物基础薄弱生的应对策略
1.打破学生固有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自觉性。
在教学过程之初教师就应把高考中生物所占的比重向同学们作以详细的介绍,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学的重要性。其次可以结合往年高考实例,列举一些因为生物偏科导致高考失利的学生情况或者因生物成绩突出高考表现突出的学生情况,正反两个方面加以引导,让他们认识到初中带过来的固有的认为生物学不重要、是副科的态度是错误的,进而切实感受到生物学科的重要性和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丰富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共同努力以达到教学目的的双向活动过程。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因此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反复研究实践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利用直观的教具创设情境,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课堂化呆板、无趣为生动、活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到新鲜、轻松、欢快,从而学习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3.利用生物科学史结合生物学解题教学锻炼学生的耐挫力,提高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科学发展史中百折不挠、屡败屡战的科学家们的探究科学历程的实例,如孟德尔发现遗传学的两大定律、沃森、可立克构建DNA双螺旋模型,达尔文进化论的完成过程中的遭遇的艰难险阻、挫折心酸唤起那些意志薄弱、稍有不顺便垂头丧气,灰心失望的学生。
“教学生解题是意志的教育”,基础薄弱生对生物学中的计算题往往较头疼,见到此类题目明显表现出胆怯,缺乏战胜自我的意志和信心。为此笔者设计了若干层次性分明的题目,鼓励学生层层递进,各个击破,最终学生信心倍增,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4.打破师生感情障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具备良好学习情绪的重要条件。高三学生已渐渐步入成年,更加重视教师对自身的态度和评价,如果他经常感受到教师对她的关怀和注意,就会心情愉悦,充满学习的信心。反之,如果长期得不到教师的关注就会产生自卑甚至焦虑的情绪,更有甚者会因为老师的训斥和嫌弃而产生对抗情绪,进而因不喜欢教师而迁移到不喜欢这位教师所带的课程。因而,对待学生的错误和不足,教师不应该采用冷漠甚至粗暴的方法,而是要设法跟学生做朋友,通过耐心交流,循循善诱,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从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真正关心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和重视,进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
总之,面对生物基础薄弱的高三学生,每个生物教师都应该多思考、少抱怨,找到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应对策略,改变学生对生物不重视的固有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高其学习兴趣和能力。
参考文献:
本次期末考试主要考察高考一轮复习生物必修一第一章至第五章的内容,虽是复习内容,但是难度是教之前提升很多的。本次试题的特点是考察的知识点较全、较新、较隐蔽(有些题目学生找不到思考点)。现就试卷内容(知识点)分布、学情分析、学生答题情况以及教学建议概述于下。
一、 试题分析
考查的知识点
覆盖的试题
分值
选择题
非选择题
生物圈、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
2
细胞中的有机物
2、3、4、12、18、
24(1)(2)
15
细胞的基本结构
5、6、7、8、9、10、
24(3)、25(1)
19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1、
25(2)(3)
10
酶、ATP
14、17、19
26
18
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
13、15、16、20、21、22、23
27、28
36
二、学情分析
难易程度
涉及到的题目
分值
学生得分
易(基础)
1、6、7、8、10、12、13、15、17、18、19、22、23
26
中(综合)
2、3、9、11、16、20、25、26、27
45
难(能力)
4、5、14、21、24
29
二、 从经验和缺失两方面,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反思日常工作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不认真分析题干,无视题目中有效信息。
例如:非选择题24(1),题目中考查细胞器的分离方法,很多学生在答题时,只看了分离方法,就写了离心,回答不准确,应该答差速离心法。
非选择题25(1),题目中考查的是提取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什么材料及选择原因,学生对本题的关键字词理解不到位,对语言描述不准确,答成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人的红细胞;人和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哺乳动物成熟的细胞等。
2、分析图表题的能力欠缺
例如:非选择题第26题,该题考察内容为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为必修一重难点之一,多数学生对呼吸和光合过程已经掌握,但是不会自己分析图中的有效信息,学生因为不会分析图表内容,而不会做题,因而得分率较低。
3、畏惧实验题,不认真分析
例如:28(3)是设计实验题,本题实验目的很明确,且已经给出表格,降低了题目难度,但是学生分不出对照组和实验组,更加不会分析,因此无法根据题意答出正确答案。
4、书写不规范
部分同学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不清,划掉改正的多,要么字写得小而密,要么大而乱的问题。
三、 整改措施
1、加大力度,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下一学段的教学内容必修二和必修三中生物学的核心知识、主干知识。教师要给学生自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静下心来阅读教材,揣摩教材,分析教材, 采取联系生活实例、多媒体过程演示、学生亲手实验等多种教学策略, 帮助学生在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加以灵活运用。
2、加强学法指导。
学生学习方法是十分重要的,运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角度对知识进行归纳和小结,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
3、注意相似概念或原理的辨析
学习的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相似易混淆概念的辨析工作,利用表格的方式、小组讨论或独立思考等方法,进行总结。例如J型曲线和S型曲线,对照识记,加强记忆。
4、构建知识网络
培养关于联系的高级知识和建立联系的能力是生物学教学的本质,在教学中,让学生在主动参与、把大量的生物学概念、原理等知识,形成越来越有层次的生物学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体验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蕴涵的学科思想、学科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产生式。
在复习中,要在夯实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把握纵横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5、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四、 试卷分析任务分工
试卷任务
试题分析
于新玲
学情分析
于新玲
试卷质量分析表
于新玲
反思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1.127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能够解决一系列人类正面临的问题:粮食危机,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生命健康等。高中生物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关于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物的新陈代谢、遗传和变异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能够使学生们了解现代生物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生物的教学要求学生学会对生物知识的记忆。很多学生不知道生物题该怎么做,或者是不理解题是什么意思,这是因为他们对生物不熟悉。生物与其他学科的不同点在于它是抽象的概念。细胞虽然是具体的,但是人们无法用肉眼识别,各种组织、各种有机物之间的关系更是无从考究,因此学生只有把这些基础知识记下来,才能够真正掌握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生物老师要教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记忆,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对相关概念有所了解。生物学之间的各个名词都是有一定联系的,它们是一体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只有当学生把高中所有的生物课内容学完之后,他们才会发现后面的知识和之前所学的知识有很大的联系。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起的是穿针引线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讲解知识点,对不同知识点进行相互比较,把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都记录下来。每讲完一章节内容后,老师要让学生把本章节的内容进行一次详细的总结,这个工作必须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这样他们对生物知识的理解才能更加深入。当学生总结的知识点不完善的时候,教师再进行最后补充。多进行几次这样的分析总结,学生才能够迅速地掌握生物中较难的知识点。最终,才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物的学习过程也是不断重复的一个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不断地进行练习,周期性地引导学生复习生物中各个知识点,教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归类。老师要让学生把熟悉的知识点放到一起,把不是十分清楚的知识点放到一起,把不懂的一些知识点归类,让他们自己发现各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完成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们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多次讲解,让其多加练习,多做练习题,特别是高考。作为一名老师,要对学生认真负责,担当起应尽的责任。对那些特别偏的题目,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做这类题的方式方法,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超出一定的时间就要学会放弃。因为高考要求的是大局,并不是一两个题就可以解决问题的。
高中生物作为高考的一门必考科目,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主要的动力之一,有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学生才会愿意多花费时间在生物的学习上,他们才不会感觉学习生物是一种负担,反而会觉得学习生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果学生对高中生物有了兴趣,那么记忆对他们来说也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学生就能够很快的对其进行了解,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兴趣是学生自己培养的,但是学习的劲头却和老师有很大一部分关系。新时代的教师不是私塾先生,而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生打成一片,让他们认可你的教学方式、教学特点。这样,学生才愿意和你学习,他们才会有学习生物的兴趣,才能学到知识,学到学习的方法,从而提高自己的生物成绩。
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的教学虽然不再是应试教育,但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如果说学生在初中的努力是为了能够考一所好的高中的话,那么高中学习的目标就是要考一所名牌大学,这需要教师从高一开始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等到他们升到高二时,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已经养成。在学习生物的时候,学生们已经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了学习的基础,他们就不会感到厌烦,反而会觉得学习就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会把学习当成负担。归根到底,只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够功到自然成。
一、调查问卷结果
1.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
42.2%的学生表示喜欢学习生物课,仅有9%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但也有表示“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重点班与普通班相比较,在学习生物学的兴趣方面差距不大,因此与其他课程相比,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很高。与生物课的学习兴趣直接相关的“是否愿意将生物作为高考单独参考的科目”这项调查中,有48.4%的学生表示愿意在高考考试中把生物作为单独参考的科目。关于学生学习生物课的右蛑校是有68.1%的学生都是因为高考升学压力,学习动机很明确,生物课有助于提高考试的总分。
2.对生物学学习的重视程度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8.1%的学生将生物排在所有学科的1到4位,72.1%的学生每周用于学习生物的时间在5小时之内,43.6%的学生认为每周3节生物课比较合适,表明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学习目的不明确,大多数学生认为生物学科较简单,相对容易学习,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情况都一般。
3.对教师的教学的评价和期望方面
调查结果显示,42.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很一般,谈不上趣味性”,对于生物课的教学内容,有47.5%的学生最希望“教师大量补充教科书之外的生物知识”。进一步分析与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的评价与存在一定的联系的“学生学习生物课的方式和效果”,有19.7%的学生表示自己目前学习生物课程的主要方式是“以背诵记忆知识为主”,由此表明多数学生对于生物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评价一般。
二、现状分析
基于问卷的数据支撑、与我校生物教师的访谈,分析我校生物课堂教学现状,主要表现为:(1)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比较浓厚。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较高的生物兴趣为教学有序良性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学生学习的动机非常明确。高考升学压力是当前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动机。虽然这是高考指挥棒下的必然效应,但对高中学生却能产生适应性的学生动机,而适应性的学习动机对学生养成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学习行为,对于提高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意义。(3)大多数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生物学思维。主要反映在预习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课堂学习缺乏问题意识、复习过程缺乏独立思考能力、记笔记的过程中缺乏目的性和选择性等方面。(4)部分教师课堂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手段过于传统,教学过程中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积累;探究教学过于程式化,生搬硬套教学模式,探究点偏离内容实质,评价点偏离教学本源;对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缺乏有效组织,重形式而不重本质,课堂效率低下。
三、应对策略
1.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树立立德育人的教育思想,实现全面教育
新课程要求从“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对应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就要求教师的从“传道、授业、解惑”职责转变为“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从课堂的“传授者”转变成“组织者”,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格建树及智慧生成,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抓住探究本质因材施教,精心构建高效课堂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在探究中存在几个误区:①倡导探究教学,把接受性学习与注入式教学、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划上等号,全盘否定接受学习;②提倡能力首位,否定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的关系;③倡导启发教学,变“满堂灌”为“满堂问”,课堂热热闹闹,“应声如雷”、“举手如林”,致使学生被动参与,缺乏独立思考。
在新课程中,探究活动本应成为一种培养学生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教学常态,但在具体教学落实中,往往忽略探究的本质即“促进和帮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教学活动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受制于课型、学情、学生的生活经验等的制约,不可能固定的、程式化的探究模式。探究活动的设置,归根到底在于学生内化了多少知识,思维水平的提升程度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开展探究活动,构建高效课堂,让学生在心态上表现具有自觉探索未知事物的动势,有效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动性,又能为学生能力的锻炼和提高提供机会,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发展,综合素养得以提升。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爱”上物课
兴趣是学习的源动力,学生的好奇心一直是最可利用的有利教学条件,而生物是实验学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不言而喻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亲自操作教材中的实验,学生失败了,鼓励他们不要急于求成,多指导,必要时与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实验,然后再让学生独自完成,使学生获得足够的成就感,逐渐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要使学生真正喜欢学习生物,教学方法很重要,一味的教学方法,只会让学生生厌,最终使得生物课堂没有一个听众。因此,教师须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课程可以在教室内生硬的讲解,也可以把课堂搬到室外,与教学相得益彰的大自然来个亲密融合,取得的教学效果将会事半功倍。例如,在教学《生物与环境》和《人与生物圈》内容时,完全可以把教室搬到野外,既可以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外,还可以应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多媒体、投影仪以及许多报刊等辅助生物教学。例如,在学习“细胞有丝分裂”一课时,教师可以一方面向学生播放了正常细胞和癌细胞有丝分裂的录像,另一方面,利用Flash制作的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把生物的图像展现在屏幕上,根据教材、课程进展的需要,调节图像、控制图像,使其能静止或连续滚动播放,分开或合并,前进或后退,再配上文字、色彩,让学生对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分离有一个形象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实时情景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有丝分裂的有关内容,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得到统一和发展。
三、加强学科知识活动,促进生物教学更加深入
各门学科之间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来就是研究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将相关学科知识渗透进教学中,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如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中,正常人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是如何起到缓冲作用的?这就需结合相关化学知识(强碱弱酸盐与碳酸的性质)来理解。在计算遗传病的发展概率中,常常用到数学中的加法原则与乘法原则,数学中对该知识的学习滞后,因此,教师应结合有关实例讲明原则的实质及应用范围。光对海洋中植物分布的影响,涉及到不同波长的光在水的穿透能力不同,使之能到达的水层深度不同,这是决定水中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进行大棚植物栽培时,地膜颜色的选择就渗透了物理学相关知识。
四、运用不同教学方法施材施教
让学生全面发展刚从初中毕业的高中生,他们的知识储备水平有限,在教学中不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渐进,因此,教学中须针对不同的年龄段,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一的学生,应该以培养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为主要教学目标,在课上用简单的图例和动画告诉他们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例如,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社会、生活、经济有着重要的联系,这样会极大提升他们学习生物的兴趣。而到了高二和高三,要以拓展学生知识为主要目标,可以在讲解完课本内容之后,额外增加一些课外知识。例如,教学DNA的结构、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时,可以与化学的物质结构相关知识相结合;讲述有丝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时需与物理的力学方面的知识相结合;还可以利用课堂最后几分钟,给学生播放类似《探索时代》等科学性的短片,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和兴趣。
一、按照课程标准,指导学生看书
许多同学进入高三总复习后,总是把许多时间用在了做题上,而忽略了看书,这种复习思路是不对的。考试考什么?是考教材,考试内容绝不会脱离书本,脱离课程标准,所以,我们在高三第一轮复习中一定要紧抓住教材,把没弄清楚的基础知识弄清楚,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作习题进行检测和查缺补漏。另外,看书容易形成知识的系统性,这是无论做多少题都不可能做到的。因此,对于高三学生,我的要求就是:回归课本。以书为主!做题为辅!
二、指导学生打牢基础,进行全面复习
高考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也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作用,即能力的形成需要扎实、牢固的基础知识。只有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才有助于能力的提高,才能使你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从而在解答综合能力试题时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在作题时不要好高骛远,简单题,基础题要保证得分率,这当然需要基础知识相当地牢固,而牢固的基础则来源于第一轮复习的看书情况。
三、把握主干知识,指导学生形成知识结构
主干就是书上的重点内容,打个比方,就好比一本小说的中心内容,如果让你把一本小说缩写一下,这些中心内容当然不能放弃。那么对于书上每一节的主干内容在哪呢,比如书上的黑体字,书上本节聚焦,就是主干,在我们阅读的时候不能简单地画一下就了事,应该先把它记下来,进而理解,与前后联系,并要学会应用。不但针对每一节,对于全书来说,也有它的主干,也就是考试说明中对知识点要求较高的章节。
四、让学生重视记忆,理解,思考
对于生物学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认为生物是文科,背一背就可以了,也有的人认为生物是纯理科的东西,应该以理解为主,这实际上就导致了不同的学习方法,有的人先记忆后理解,理解不了就算了。有的人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记不住就记它个大概,我基本上属于后者。但我不能说前一种是错的,因为各人有各人的学习方法,只能改善,不能强行改变。那么对于生物学科来说,记忆和理解同样重要,也就是说,既要理解也要记忆,因为,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是在大量的研究基础上总结和概括出来的,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只有深入理解、融会贯通,抓住各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学懂学透,记忆起来才容易,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才能容易区分。但有的概念太长,光理解了记不住也不行,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记熟练了,也能帮助理解。另外,在理解和记忆的同时,要勤于思考,做到寻根问底,从而加深了理解和记忆。因此,在带领学生进行生物总复习时,对于每个概念我不但学生记住,而且要教会学生怎样对记忆,对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
五、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
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同学们就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来了。这时大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六、及时归纳、总结
在课下,经常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必要的。除了老师在课堂上归纳总结外,在做题时,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以及对知识新的理解,或者是心得体会,最好在笔记本上总结出来,每次在考试前翻看一下,会对你提高生物成绩很有帮助。
高三生物教师期末总结【2】 高三是中学生生物学习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储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为了使学生对高三生物总复习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对高三生物教学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现小结如下:
1、认真研究高考信息,看准复习方向 。A研究高考生物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生物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近几年来全国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全国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因此开学初我们共同研究了十年高考,特别是课改身份的高考试题,把握命题方向及命题特点,从而理清复习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习计划。B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习内容和新科技、生物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将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习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习的目的性。
2、课本为主,练习为辅,教师适当拓展延伸的材料应用。教材是生物总复习的根本,它的作用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替代的。在生物总复习中的抓纲务本就是指复习以考试说明作指导,以教材为主体,通过复习,使中学生物知识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并在教材基础上进行拓宽和加深,而复习资料的作用则是为这种目的服务,决不能本末倒置,以复习资料代替教材。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应随时回归教材,找到知识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和延伸点,不断完善和深化中学生物知识。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在复习下一节之前完成基础知识部分,弄清自己的不足,上课做到有的放失。注重知识体系的重组,形成学科知识网络 由于高三是在高二学习的基础上,对旧知识进行复习,所以高三的课堂教学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扩展和深化。从往年的高考试题看,试题编制是从新情况、热点向下入手,但考查内容仍是书中的基础知识,即使是综合考试题也是如此,因此,切不可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要尊纲依本,研究考纲,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知识的主线,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组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有助于学科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迁移和综合。这就是一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摸索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高中生物学研究的是生物的共性,是生命本质的特征。生物体的结构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与环境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物体的各种生理都是协调统一的,可见,生物学科内的综合是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将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生物学知识的结构和体系是高三生物教学的重要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利于综合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在实践中摸索学科内综合的有关线索,加强学科内综合的研究。
3、端正心态,培养素质 。正确对待考试。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考试是频繁的。由于受高考一试定终身的负面影响,许多同学对考试成绩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考试本身所起的作用,把平时的每一次考试都是练兵的绝好机会,都能够暴露学生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在后续复习中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学生在高考中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所以既不能因一时失误或遇到困难而气馁,也不能因成绩进步而沾沾自喜。 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复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的仪器,决不能超负荷使用,相反地,必须加以维修和保养,这样,它才能经久耐用。因此,我们要动静结合,既要勤奋学习,也要学会放松、休息、锻炼,只有劳逸结合、生活得有规律,才能轻松自如地渡过难关。这就是所谓的一张一弛的文武之道。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人的心理和行为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对大多数高三学生来说影响最大的恐怕就是升学压力和竞争压力了,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带来消极影响,这对复习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从自己的基础和实际出发,扎扎实实地复习;愉快地接纳自己,充分肯定自己的进步,找出存在的问题及时弥补;自觉地控制自己,以明确的目标、良好的意志力调节自己,变压力为动力,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
1.生物课堂是讨论、合作、交流的课堂
一合作讨论是学习小组成员商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有许多积极作用。首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许多平时内向、不善言辞的同学在讨论和交流中也会活跃起来,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它有利于创造自由、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思维的伸展。这也是愉快学习的一种形式。最后,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这正是知识经济时代每个人生存的必备条件。
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是指学生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各种生物器材,自己动手完成实验或利用实验探索研究某些问题的能力。这是学习和研究生物学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也是教师在各年级教学中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按照大纲要求.逐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开始,教师采用边讲解边演示的方法给学生做示范,让学生观察、了解如何进行正确的实验操作。然后让学生模仿老师的操作反复练习。在学生操作的同时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违章操作。在学生刚开始接触生物实验时一定要指导他们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操作。 当然.实验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反复练习、不断强化的过程,不能企图"一蹴而就",即使是一看就会的简单操作,如欲达到真正熟练准确的程度,也需要下一番功夫多次练习。所以,在教学中只要适合边讲边实验的教学内容。我们都采用边讲边让学生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在这种课堂教学氛围中,学生自己动手、动眼、动脑,在生动活泼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这种学习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
3.培养观察能力
人的大量知识是通过观察获得的。在观察中,人们用感知器官将客观事物的性质和变化的信息传入神经中枢形成直观印象,从而进一步区分事物间的细微差异,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特征和基本属性的目的。敏锐的观察能力是人们探索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前提。生物变化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微观变化,它变幻莫测,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一些学生对生物现象往往因奇异而"观",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的出于好奇的举动。教师应该逐步引导,将其发展为一种有目的自觉活动。那么,怎样在生物实验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
3.1 指导学生要仔细观察。有些生物的结构不容易被发现而被忽略。例如,初一学生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的表面,不易发现,一些学生就认为植物细胞没有细胞膜。在这时教师就应该强调易被忽视的部分,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
3.2 指导学生对于连续变化现象的观察。例如,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分别有丝分裂时,要求学生了解随分裂时期的不同染色体行为会发生连续的不同的变化情况。
4.培养思维能力
"学而不思而罔",这句古语是说学习过程离不开思维话动。学生在观察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还有待于大脑的加工整理。才能完善和提高。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注意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使学生把从实验中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现象去探索本质,用理论来解释现象。把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相结合,比起由概念到概念的单纯说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学知识能否掌握和消化,主要看学生自学能力的强弱。因此,对于生物学科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要。生物学科自学能力包括:阅读生物材料、观察各种实验现象、运用图表和数据等理解生物知识的能力。例如,在高二生物四个实验的教学中,我们编写了自学讲义,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明确实验目的。知道实验所需的器材,了解实验步骤;上课时,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根据事先预习的内容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自学能力的提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他们渴望自己动手进行实验。
6.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思维活跃,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在课堂上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教师专业知识储备不足,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预测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则必然导致新形势下无法很好的掌控课堂,更无法很好的"导"好一节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备课,精心设计课堂活动。充分准备各种教学用品;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从学生角度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每一个问题所涉及到的各种答案做到充分准备,最大限度地避免自己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突发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生物教学的基本要求。其培养途径之一是通过生物实验来实现的。因此,人教版生物新教材设置了“资料分析”“实验”“探究”和“模型建构”等多个栏目,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探究的机会。生物必修教材共有二十几个实验,我区大多数学校仍然只开设了7-8个,大多数新要求的实验都未能开设。如用甲基绿、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观察线粒体、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变化 、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同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 、土壤中动物类群的研究等。
二、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许多实验难以开设的原因
(一)时间安排不充分,经费紧张
目前我区高中均从高二开设生物课,每周三课时,按每学期正常授课二十周计,最多六十学时,而三个必修模块每个均需授课三十学时,能按时完成理论课学习已经不易,很难再安排时间来完成实验教学。以模块一为例,共有实验9个(指分组实验),探究4个,模型建构和课外制作各一个,想全都完成,在时间上确实很难保证。我区地处西部农村由于生源所限,办学资金紧张,无法在实验设备上进行大量投入,也阻碍了生物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重视程度不足,评价机制不合理
在对教师的评价上,缺乏促进教师实验教学和整体评价,在缺乏专职实验员的情况下,教师既要准备分组实验,又要去上实验课,下课还要清洗和整理仪器,但学校考核时,只注重考试成绩,不重视教学过程,这样导致教师开展实验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忽视实验教学的开展。
(三)高考功利太强,过分重视应试
高中生物教学直接受高考指挥棒的左右,老师的教学具有很强的高考的功利性,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甚至把“做”生物实验变成了老师“讲”实验、学生“听”实验和“背”实验。由于高考应试的功利心理,导致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时,也只要求机械记忆仪器名称、实验步骤、现象要点和结论,把生动活泼的实验活动,变成僵死呆板的条条,抹杀了学生学习生物时的个性思维,学生只是简单地从识记中获取知识,学习毫无开创性可言。
三、对生物学实验教学中上述问题解决措施的思考
(一)提高重视实验的思想认识,完善实验教学设施
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和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提高,学校实验教学的硬件条件正在不断完善,所以要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就应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一方面应争取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在管好、用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能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药品等。另一方面,广大生物教师也应提高认识,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现有设备的作用,并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领悟学习方法,理解科学过程和本质。
(二)合理安排生物课教学时间
以模块一为例(该模块安排的实验、探究,占了全部必修模块的近一半),本模块安排的9个实验,4个探究,除“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外,都可以当堂完成,即便如此,它们仍占有相当大比例的教学时数。因此,时间上的保障,挤压“讲授”的时数,一切能由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应不讲、少讲,讲到关键处,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实验。
(三)分好学生实验小组
目前高中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少则50余人,多则60人,甚至70多人,给分组实验的顺利进行带来一定困难,在实验前,做好学生的分组工作很有必要,每组可选择一名能真正负责的同学任小组长,对他们进行培训,由他们管理好本小组成员。在小组成员的构成上,要做好搭配,每个小组应由不同水平的成员组成,成员之间应有明确的分工,做好实验就有了保障;另外,在实验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分工还需互相适当变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大有帮助的。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130-02
一、现状
目前高考的理综试卷满分300,生物这一科占了90分。可是其课时数量极其可怜,多数学校高一不开课,高二时才开,一周顶多三课时。但作为高中生物教师,每人至少教三个班的课。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却把生物课堂当做暂时放松课,作业永远排在其他科的后面,遇到其他科作业多的情况时候,生物作业就被选择性放弃了。大多数学生认为等到高三可以再冲击,可实际上,高三生物要复习四本教材,根本应付不来,使得这些学生理综考试成绩不理想。
二、原因
其一,课改之后高中学生要学的内容大幅增加了,由于没有晚辅导和周末辅导,而在校学习的总时间却减少了,所以每一学科的学习时间就更短了。其二,不少学生对学习生物学科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初中时生物学科不参加中考,被人们称为副科;而在高中,生物却是高考科目,可是学生和家长对生物还是留有副科的影子,认为不用像语数外那样学,快考试时背一背就行,所以最后分配在生物学科的时间是少之又少。其三,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生物是理科中的文科,不需要像数理化那样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由此也使高中生物受到了歧视。其四,学生对生物课缺乏兴趣和主动性,课堂上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然而,如果作为高中生物教师对于以上原因任其发展,高中生物教学将受到严重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就会迅速下滑。但作为高中生物教师的研究者,始终在不断地探索解决此问题的方向。多年的探索使研究者认识到:向课堂四十分钟“要”成绩、提高课堂效率是高中生物教师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
三、解决的方法
1.引人入胜的导入。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能否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使学生尽快入情、入境,是教学活动顺利展开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新课开始时,教师通过恰当巧妙的富有吸引力的导入,可在极短时间内稳定学生情绪,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知识的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从而开动脑筋,全身心投入学习。另外,恰如其分的导入可以减少知识和思维的断层,使知识内容过渡平滑自然、前后衔接紧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为新知识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导入方式各种各样,比如:直接导入、间接导入、情景导入、温故知新导入、典故导入、悬念导入、实验导入、生活实际导入、情境导入等。例如:在课堂上,我们在讲“植物光合作用”的时候,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小问题,来引领我们的学生去思考。可以问:如果你有一盆花,你是会选择放在阳光充足处,还是潮湿阴凉处。它们在不同的环境下,哪个长的更好呢?原因又是什么呢?谈到光合作用,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必提的就是呼吸作用,此处可以提问:人们早晨起来锻炼的时候为什么都喜欢去草木茂盛的地方呢?大家都说那里空气好,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引发同学的不断思考,引起他们对生物学习的求知欲望,有了欲望学习才会由被动变主动。在讲“遗传和变异”时就借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样的谚语和俗语来导入。在讲“性别选择”的时候,用一些消息引入:“英国北部有个女生的村子,这个村子里的女人生的全是女生,这是什么原故呢?”同学们就听着,同学们想着很大的好奇心想明白生男生女的奥秘。一来二去就由喜欢听变成了主动想,而想得多会印象很深,从而让学生们对学的知识更加牢记在心。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适当变换导入新课的方法,这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从而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2.幽默轻松的课堂氛围。老师有自身的教学幽默修养,既有益于增长自己的教学情怀,又可以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堂上的教学巧妙运用,可以使教学有着更动人的魅力。
让语言更有幽默感,一就要注意说话的顺滑,二就是要注意说话的技巧,要有相声的幽默,又要有小说中的激情,只有这样才能更一步地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永久稳定。实践证明,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不可放弃的教育手段。在讲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点时,为了突显同源染色体的特殊行为,我以两对同源染色体为例,在黑板上用黄白两种颜色的粉笔画图,边画边说:一对是大白和大黄,一对是小白和小黄。学生一听都乐了,全都随着我的黑板图说出它们在各个时期的变化,把本来很没意思的动态变化看成一个小游戏来学习。在书写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时,总有些学生在不经意间把氨基(-NH2)写成-NH3,我在讲评时说:“请同学千万注意,别让你笔下的氨基酸分子的结构通式带上浓厚的氨气味,把我熏晕了,你们可要负责哦!”听之学生大笑,错误在笑声中得到深刻认识和改正。
幽默不仅表现在语言上,有时我还会用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表达一个生物语言。另外,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副表情、一个手势、一种姿态、教具使用都可作为传递教学幽默信息的渠道与媒介。通过教学幽默最终实现将人生哲学、思想火花、理想追求、真理探寻完美结合。
3.合理的时间分配。四十分钟的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能精讲,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练。课本是教学之本,学生知识大部分来源于课本。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面向全体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寻找答案,培养其自学能力。
第一,老师在上课前要仔细分析大纲和材料,写出每一节的内容和必须要讲的重点和难点,把每一节都讲的准、细、精,给学生留下比较多的空间来自学,如“细胞质的结构和功能”这一课,内容非常细致,同学们很感兴趣,但是非常复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同学们分为适当的几个小组,分别研究一种细胞器,通过读,小组探讨研究、自学,而老师只起了引导的作用,这样就能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二,老师要用心,让每个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就是读,在教学中,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是要先做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一则可指引探索发现课文的内容的方向;二则可指引同学们通过读课文得出结果;三则是学生不会的问题,积极调起学生们的主动性,可以让学生带着渴望求学的心态学习。譬如“光合作用的发现”一文中,昔人做过许多实验,在学习“恩吉尔曼实验”的时候,先准备好问题:(1)选用水绵做实验材料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选用黑暗没有空气的环境?(3)为什么先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而后又让水绵完全暴光?(4)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要求能简要回答每个问题,然后用较少的时间提问归纳,这样不仅调动了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有了完成课堂练习的时间。第三,不同的内容形式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如细胞器、高等动物的激素调节等内容,教师针对教材先列出知识线索或比较表,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后找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填表并进行分析讨论的阅读方法。此阅读法能够帮助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加强记忆并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可针对教材中不同章节在空间、时间上关联的内容,可进行专题阅读然后归纳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此法可使学生对相关内容掌握得更全面、更深入,更系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思维能力、综合运用和融汇贯通能力。如蛋白质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与DNA的结构和功能,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DNA、基因、性状等一系列内容。另外,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辨析异同,探求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综合思维、归纳概括能力、求异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全面识记。如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单倍体与多倍体,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的形成与卵细胞的形成的异同。
4.简而有力的结课。常言道:“善始善终才是一堂优秀课。”好的开头虽然是迈入成功的第一步。但完成精要的结果,画龙点睛,会使课上的教学起到好效果,从此让教学的活动画上一个完整的句号。因此,用心完善这节课的教学环节,会有比较好的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课的方式有很多,不管哪种方式都要调起同学们的积极性,把学生的思维引进到结课上来,让他们在最好的情况下学习。
四、结果
通过多年的探索,现在的学生对生物学习的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从平常答疑场景就能看出来,生物要求答疑的人最多。家长也比以前重视生物学科了,每次家长会都会有一些家长提前来到学校找老师咨询生物学习方法,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在全国中学生生物联赛中获奖,像今年的林业杰、于雪航、张馨凝等获省一等奖。教学效果更是有明显的提升,这两年的高考理综成绩研究者实验班的学生90%过200分,而非实验班只有50%达到200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