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3: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物化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生物化学是生物学与化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与医药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医学、药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学科。由于其概念多,代谢复杂,学生普遍反映不好学。我们可以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完成对生物化学的整体学习,具体方法如下:
一、搭建生物化学知识框架,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化学
很多学生学了一学期的生物化学,最后却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就像一首诗所描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他们对其中的内容可能知道,但一想就不清楚了。终其原因是不能跳出来看看其“庐山真面目”。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搭建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使他们能从整体上认识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静态生化,二是动态生化。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静态生化主要讲的是蛋白质、核酸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生物学功能五大方面的内容,以及维生素的一些简单知识。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组成、结构、理化性质上与蛋白质是相似的,静态生化主要讲的是它的催化作用,包括催化机理、影响催化作用的因素等。蛋白质和核酸又可对比起来学习,在以上五方面进行对比,既容易区别两者又容易记忆。这样理顺,学生就能大致上明白在静态生化这一块中学习了一些什么内容,学习起来也不至于盲目。动态生化主要讲的是四大物质(糖、脂类、蛋白质和核酸)的代谢。一般来讲四大物质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书中对这四大物质的两类代谢的讲解是有侧重的。四类物质的代谢是相互关联的,其间的关系需要给学生讲明。比如:糖的分解代谢能产生合成脂肪的原料,脂肪的分解代谢既能进入到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又能通过糖异生转化为糖。蛋白质的合成与三种RNA相关,核酸的合成又与某些蛋白质相关。每种物质的分解代谢或合成代谢与其结构都是有联系的,研究四大物质的结构,对于理解和联系四大物质代谢是很有好处的。静态生化讲的是物质基础,动态生化讲的是生命运动基础,两者相互联系。因此,我们要带领学生明确知识框架,认识生化,为更好地学习生化打下基础。
二、利用对比法、模型法、常识法等学习方法理解知识
知识框架有助于学生学习时明确方向,看自己到底学到什么地方了,使知识重现变得容易起来。而对于具体知识的理解还是需要花些工夫的,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对比法、模型法、常识法等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比如:蛋白质的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的定义就可以与DNA的一级、二级、三级结构对比起来学习。以最重要的一级结构为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的是由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连接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DNA的一级结构指的是由脱氧单核苷酸之间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并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这两个概念定义的方式是相同的,都包含基本组成单位(蛋白质:氨基酸;DNA:脱氧单核苷酸)、连接键(蛋白质:肽键;DNA:3′,5′-磷酸二酯键)等信息。蛋白质与蛋白质、DNA与DNA之间之所以有区别,就是因为它们的排列顺序不一样。根据这三点信息,学生对这两个定义就能理解得很深刻,并且了解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和连接键。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蛋白质的变性与核酸的变性,必需脂肪酸与必需氨基酸等。
2加强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生物化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合理分配实践教学的内容,在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中达到平衡,适当增加药学相关的实践教学内容。另外,在实践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尽量做到2人1组,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而不是以往因为人多,很多同学只是看实验,理解实验这种误区。在实践中渗透理论知识,验证理论知识,强化理论知识。知道为什么做,怎么做。
3有效的教学过程
3.1引人入胜的绪论
绪论是生物化学的开篇,是整门课程的缩影。所以,精彩的绪论对之后的内容有重要的意义。所以教师要合理把握绪论的介绍,简明扼要地讲明整门课的内容。具体来说,就是组成成分是什么,什么作用,怎么变化,怎么调节,发生机理及专题生化。介绍时层层递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引入一些临床或生活实例提几个为什么,让学生对生物化学的了解更形象更实际,从心里接受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在绪论结束,介绍几种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轻松。总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绪论上应该多下点功夫,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3.2精美的课件
教学过程几乎都是以多媒体课件形式进行展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课件的美化与内容的涵盖。首先,教师应该坚持独立制作课件,依据自己上课的思路,可以适当借鉴比较好的如精品课程的课件,但不应该全盘借鉴,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思路。课件就是把自己上课的思路和想法展现出来。其次在内容上,课件不应该是教学内容简单的罗列,不应该是文字的聚集,而应该是用重点的提纲挈领。对于色彩的运用应该到位,尽量避免压抑的黑色,刺眼的红色,视觉疲劳的白色。另外,在制作课件过程中要适当穿插图片,动画等。比如在讲解酶可逆抑制时,三种抑制作用(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可以做成动画共同集中在一张PPT上,一来动画可以非常清晰地表达每种抑制作用的特点,二来三种抑制作用可以形成明显的对比,看完后,学生自己就能总结其区别,对每种抑制作用都有清晰的认识。
3.3恰当的教学方法
2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措施
2.1实验室条件建设
实验室条件建设是学校的基础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学校都比较重视,但由于各个学校的条件不同,在经费,实验室配置,师资等方面发展不平衡,就我学院来说,尽管我院为生物和食品工程学院,由于学科的发展目前不是院系的重点学科,由于生物化学师资力量薄弱,缺少团队的带头人,因此该研究领域,在实验室房屋分配及相应实验室条件建设方面存在不平衡现象,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不足,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教育教学的方向,在加大学科建设同时,加强生物化学实验的硬件建设,利用一切发展机会,进一步完善相关实验设施的配置,同时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2.2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改革的重点既要立足实际,又要大胆创新,打破传统模式的教学。大学本科的生物化学教学实验一般划分为示范性、验证性、综合性和设计性4个类型[2]。就目前来说,高校实验教学模式多以前两方面为主,诚然对于一些示范性和验证性的基础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应该说互补了理论教学,加深了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直观了解,同时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然而,这种统教学模式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不足,比如实验若以示范性、验证性实验为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创新性思维等。21世纪高等教育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显然必须改革注入式的实践教学方法,代之以多层次、启发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不仅学知识而是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并能在自己的知识面、认识水平和信息容量范围内,从分发挥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慧,已达到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2.2.1确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生物教学改革的核心和要害,现存实验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怎样改问题摆在每一个从事该专业教育者面前,根据我校相关专业,我认为在实验内容上确立多层次实验教学,将分为三个层次,即基本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适当删减验证性实验,根据需要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将一些实用的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来,形成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前沿,从被动地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的逐级提高的实验内容体系。这样使实验教学内容形成一定的层次和梯度,利于学生接受,在保证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的同时,有利于实用人才的培养。
2.2.2启发式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形式
在实验教学方式上,摆脱老师单一讲,学生比葫芦画瓢单一的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模式,将启发式教学与演示实验、实验的电化教学及微机多媒体实验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实现趣味性、多样性。根据高校培养的目标要求,培养对象是有专门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要求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际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为了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实验的原理,操作条件机械按部就班很难理解掌握知识及其运用。生物化学是一门相对难学而枯燥的课程,如何轻松而有趣的学习并接受这门课的知识,将抽象的理论易于被接受,本人认为教师的启发式教学和采用多手段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生物化学实验教学领域具有巨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除了谈到的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外,老师还应该以浅显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达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2.2.3强化综合性和设计性试验
在深化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遵循强化综合性和设计性的原则,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融入丰富实验技术。综合生物化学实验具有实验技能的综合性,实验操作的独立性,实验过程的可思考性。通过综合实验,一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设计性试验是一种要求层次更高,旨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一种实验。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可以使学生的整体思考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设计性实验教学往往把学生实验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相结合,实验初期,教师先根据自己的科研课题及实验室条件,要求学生查阅相关的文献,设计研究方法、路线、选择实验材料、试剂、并经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查和科学的论证,实验方案可行性分析,最后由指导老师监督,学生实施实验研究,并分析整理研究结果。通过独立设计实验,文献查阅及对实际实验问题的解决,更好地巩固了理论知识,加深了对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日益发展现状的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能力,让学生亲自探索新知识,使自己成为发现者,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对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及科研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3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3.1实验仪器设备落后
生物化学是相对年轻的学科,发展空间较大,因此相关的设备、仪器及技术更新较快,实验室设备更新的步伐滞后,新设备往往是数量不多或者是欠缺,学生对陈旧落后的技术设备兴趣不高,直接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下降。实训的实验技术也不能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严重挫败了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
3.2实验经费不足
生化实验所用的仪器一般较昂贵,与之配套的一些实验设施及相关试剂价格较高。实验过程的消耗比较多,由于资金匮乏,许多实验只能是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或者是分组实验。严重减少了学生动手的机会,降低了学生亲自操作和相互配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严重妨碍了教学效果,不利于学生创新性的培养和发挥。
一、传统的生物化学实训教学存在问题
1.对实训教学重视不够
传统的大学教育大多存在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训教学为辅的现象。实训教学的计划是紧紧围绕理论教学而制订的,从内容到进度基本上都是依附于理论课,没有形成独立而完整的实训教学体系。实训内容陈旧,多是验证课堂理论实训,忽略了对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实训设备落后,实训用品不够,从而使学生缺乏独立实训操作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学生实操能力。
2.缺乏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
传统实训教学中对学生实训成绩的评定仅以实训报告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而当前学生实训报告却存在一些问题。如:固定书写框架太多,对实训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过少,相互抄袭实训报告的现象普遍,只按教材内容填写而不按实际实训结果完成实训报告的也大有人在。这些都会造成评价结果不准确,真正做过实训的学生和没做过实训的学生成绩相差不多,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学生对实践教学的被动和抵抗情绪,影响素质教育的真正魅力和效果,同时不利于提高学生对实训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操技能。
二、目前实训教学中的一些现状
目前,生物制药专业生物化学实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以简单的验证性实训为主,同学们在实训过程中很少需要去深思实训原理、浅析理由,实训结果也早在同学们的意料之中;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以灌输式教育为主,老师怎么讲学生怎么做,依样画葫芦地做了一下实训,等到实训结束,这节课的实训内容基本也就忘记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学生很少在实训过程中主动深思实训教学的目的和用途,严重影响了学习生物化学实训技能的培养和革新能力的提高,将来进入工作岗位,还要从头学起。另一个突出的现状就是老师和学生都过于重视实训报告的书写,忽视了学生在具体的实训过程中的操作和浅析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个状况不仅存在于生物化学实训课中,在其他实训课程中也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由于学校要应付上级部门的评估,书写规范、工整的实训报告往往能得到高分,而具体实训操作的考查可以靠临时抱佛脚来提高。因此,学校往往对实训报告的书写非常重视,每年都要进行抽查,这种片面的引导方式使得任课教师也根据实训报告的成绩来打分。这样的评分方式使得学生普遍有“重报告轻过程”“重论述轻操作”的现象,违背了实训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三、对生物化学实训教学的几点建议
1.思想上重视实训教学
教育者应从“重理论轻实训”的教学观念中解放出来,高度重视实训教学在培养创新型和实操型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实训教学是实训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实训研究被纳入教学过程的具体体现。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是两个居于同等重要地位的教学环节,对于大学教育来说,更应该重视实训教学,这样才更有利于培养实际操作型人才。重视实训教学,还应加大实训室的投入,更新实训设备,使人人都有实训实际操作的机会,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加强实训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室应配备一名专职的实训技术人员,加强实训技术人员的素质培训,给实训人员提供外出进修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的机会,提高实践教学人员的业务水平。同时应调动实训人员的积极性,从制度上解决实训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
3.改良实训教学方法
多数的实训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抱着走”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不仅告诉学生实训原理,实训所用仪器及药品实训方法和步骤,甚至将实训结果及误差分析全都告诉了学生,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个人认为生物化学实训教学中应更多地采用启发诱导教授学生的实训方法。例如,在蛋白质电泳实训中,我们首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要求学生注意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仔细观察电泳缓冲液的配制、加样、电泳及染色等重要步骤,观看视频之后,教师有针对性地对该实训的一些重点问题和难点加以强调和解释,开展实训教师与学生互动环节,由学生提出迷惑和见解之处,多样化设想思路。在此基础上,学生即可进入实训操作阶段,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教师注意观察、加强辅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加强动脑、动手,掌握方法,提高实操能力。
4.建立多元化,多方面考查评价体系
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以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贴近岗位,加强与临床衔接,以适应岗位的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素质;贴近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性,使学生有兴趣学,容易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贴近时代,介绍学科的新进展,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实现德技双修的培养目标。
1.2思路
以临床真实工作任务为导向,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项目为载体,以真实情境为依托,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安排学习内容,以实际的岗位工作流程实施教学过程。具体程序设计:选取工作任务归纳典型的行动领域评价选择行动领域确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设计构建学习情境课程实施。
2教学内容设计
(1)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在医院检验科中生化检验的项目最多、所用仪器设备最先进,近年来随着生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生化检验在辅助临床诊断上的作用越来越显得举足轻重。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正确选择检验项目、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第一个原则:注重课程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衔接教学内容除侧重传统的生物化学指标与疾病的联系,同时考虑其内容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检验仪器分析综合技术等相关学科的衔接,另外,减少了基础生物化学的内容,突出了临床生化的内容特点。第二个原则: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教学中减少了目前临床应用比较少的经典检测方法的授课内容,增加了临床生命科学领域新进展和新技术以及临床常用技术的介绍,突出课程教学的先进性与实用性。除了对方法的简单介绍,还注重方法学评价,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用以指导临床诊断。第三个原则:体现知识学习的应用性,能力培养的递进性,素质培养的职业性知识的学习在于应用,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我们从训练最基本的操作能力,逐步提升到培养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完全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完成,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本课程教学内容围绕着以职业岗位和实际工作任务为核心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习领域的整体课程目标设置,设计四个学习情境,十四个子情景。每个学习情境以课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和学生必须要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为依据而设计,有利于知识与能力的融汇贯通,具有可操作性。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遵循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原则,以实际的岗位工作流程实施教学过程。十四个子情境的教学,依据典型的工作任务“病人准备与样本采集-样本收集与处理-样本检测-检验结果报告与分析-废物处理”讲解、实训,在巩固前期化学、生物化学、临床医学等课程的基础上,每一个情境教学中,将临床生化技术、质量控制分别应用于工作任务过程中,同时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每一个教学环节。目的在于树立学生的质量意识和诚信意识,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热情。
3教学模式
(1)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种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以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师将知识融汇贯通于设计好的工作过程中为主导的教学过程中,增强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2)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临床常见检测项目为依据,将《生物化学检验技术》的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学习情境,十二个子情境,每一个情境的完成,可使学生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从而获得较直观的工作体验,积累实践经验,培养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4教学方法
4.1采用“点对点”分组式教学,夯实基础,提高动手能力
目的:规范技能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施:改变原有的大班授课,学生积极性不高,老师不能发现同学存在的问题,不能适应学生技能培养的要求,充分利用仪器设备的优势,采用教师集体备课,分组、由多名具有临床经验教师分别带教的方式进行。通过教师示教,学生操作,教师纠错,学生反复练习的环节实施教学。
4.2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
目的:采用病例分析式教学,使学生兴趣浓厚,而且印象深刻实施:将临床真实的病例引入教学,例如在讲肿瘤标志物检测项目时,通过对具体的病例具体检测项目的分析,使学生明确肿瘤标志物检测的意义和价值;在进行结果报告与分析时,临床错误的病例可以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帮助同学分析,同时进一步强化了理论课的内容,也教育学生分析错误报告结果如果发出去,对病人的危害,进一步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
4.3PBL启发引导式教学
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了学生临床逻辑推理能力。实施:在检测项目中,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内容,例如讲肝胆生化检测项目,在讲到样本采集和处理时,因为前面讲过其他检测项目的相关内容,在这里,会给学生一个问题:肝胆生化检测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内容有哪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找到问题的答案。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掌握分析问题的关键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作用很大。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24
Micro Assessment Model of "Biochemistry"
WEI Yinping, ZHOU Xiaoping
(School of Biological Engineering, Hubei Vocational College of Bio-Technology, Wuhan, Hubei 430070)
Abstract "Biochemistry" is a biological, medical, food and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required courses, and curriculum content system complex, covering a broad area, is "teaching" and "learning" the dilemma of course maj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aditional assessment methods for acceptanc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relatively weak in terms of malpractice more paper, "biochemistry" micro-assessment model to explore, from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of memory assessment, process assessment techniques to practice, to learn the attitude of the real-time assessment, sub-module step by step gradually, the more significant results in terms of the traditional appraisal.
Key words micro assessment; mode; process assessment
1 生物化学课程特点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运用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在生命活动中变化规律的科学。①是生物、医学以及食品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然而,一方面由于生物化学具有内容庞杂、枯燥,名词及基本概念繁多,理论深奥,代谢途径复杂,学科发展迅速等特点,导致“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现象,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降低,教学实效性差,②③④历来是各大高校的“四大名补”之一,是“教”与“学”的两难课程。
高职院校的学生有着基础薄弱,自觉性较差的特点,生物化学课程的开设,对老师和学生都是一大挑战。由于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通过生物化学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还要熟悉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在传统的考核中,一般都是“一卷定分”,考核的内容除有理论知识以外,还有相关的技能操作要点。而由于生物化学知识涵盖量大、内容体系庞杂,学生整体把握的难度较大,再加之知识体系不够清楚,要么就是张冠李戴,要么就是不知从何作答,因此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过程。
2 微考核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的实施
微考核是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考核方法,它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摸索出来的,它可以使复杂的知识体系简单化、繁乱的知识目标清晰化、庞大的知识要点阶段化。它的特点是规模小,时间短,次数多,考核方法多样等,非常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
2.1 理论考核做到模块考核
生物化学虽然属于理科性质的课程,但是绝大部分内容还是靠记忆为主,内容可以分为四大模块,即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和维生素几大物质的结构功能、物质代谢、生物氧化以及基因信息的传递。每结束一个模块的学习,即由教师总结知识要点,指导学生进行记忆和练习,学生掌握后即可进行考核。首先,考核的方式可以借用传统的笔试考试,但在题量上要缩减,题目要灵活;其次,考核的规模要小,尽可能按组分期分批进行考核,为了使学生在考试的压力下认真学习,可以多出几套试题,考试时随机抽取,这样可以避免由于考试时间不同而造成的试题泄露情况,这样可以做到公平公正。考核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试卷进行及时批改和总结,通过学生答题的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本模块内容掌握的程度,如果掌握情况普遍较好,即可进行下一模块的学习,如果普遍反映较差,那老师就要总结经验教训,重新梳理内容,让学生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终的理论考核成绩按照四个模块的平均分来计算。
2.2 实践考核做到过程考核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为主要目标,所以实践考核就显得尤为重要。技能的掌握是一个逐渐生成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传统的考核方案仅注重学生最终结果的评定,忽视了学生平时的点滴进步,显然有待于改善。而倡导过程性评价无疑是一条较为正确的道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较为全面客观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⑤生物化学的实训内容包括糖、脂、蛋白质和核酸以及酶的定性及定量的分析,其中不仅包括了相关的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分光光度计、凯氏定氮设备、层析设备、电泳设备等,还包括了基础的实验操作技能,如梯度稀释的方法、滴定的方法、比色的方法等。由于实训条件的限制,一般实训内容的开设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如果不做到过程考核,就会有一部分同学以“打酱油”的身份出现,不能达到所有学生“应会”、“都会”的程度。教师首先要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并在实训课前让学生熟悉内容,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实时指导学生操作外还要全程监督,最后按照考核标准综合打分。期末的实训考核成绩按照每次实训成绩的平均分进行计算。例如,以下是DNS法测定还原糖的考核标准(见表1):
2.3 平时考核做到态度考核
学习态度是指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基本看法及其在学习活动中的言行表现,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肯定地指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可见,学习态度对学校效果的重要性。⑥生物化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并且相关的知识点是环环相扣的,需要有足够的恒心和耐心来进行学习。而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性都略逊于本科生,所以需要老师不时地进行关注和监督,逐渐地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平时考核主要从学习态度(是否是积极谦虚地进行知识的学习)、作业完成情况(是否认真足量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回答问题(是否能快速正确地回答老师的问题以及是否积极主动)、考勤(是否有无故旷课的情况以及多少)以及对课堂的关注度(课堂上是否认真听课)等方面进行考核。
3微考核模式中总成绩的评定方案
经过了理论模块化考核、实践过程考核以及平时态度考核,整个学期下来,使学生学习了“应会”的理论知识,掌握了关键的实践操作技能,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最终考核成绩的评定按照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平时考核为4:4:2的比例核算。微考核模式从学习态度到训练过程再到模块化考核,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坏习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习的盲目性和盲从性。
4 结语
课程考核环节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鉴定、反馈等多种作用,是教学过程的指挥棒。⑦生物化学课程作为大家普遍认为是较难“教”和“学”的课程,老师除了要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外,也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摸索合适的考核方案。通过微考核的实施,虽然教师的工作量提高了不少,但是学生普遍反映对知识的掌握比较透彻,印象深刻,考核成绩普遍较往届生高,也打消了他们之前对生物化学课程的畏惧感。
注释
① 梅星元,袁均林,吴柏春.生物化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② 龙雁华.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生物化学教学实效[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2):33-35.
③ 朱葆华.生物化学教学方法的几点体会[J].生物学杂志,2009.26(1):89-90.
④ 杨正久.生物化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凯里学院学报,2009.27(6):61-6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256-02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是生化基础实践技能,由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临床医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作为医学检验的主干课程之一,内容与临床医学专业及医学检验专业,如微生物、细胞生物学等有关,其内容较多,具有一定抽象性。我校通过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课的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探讨其改革与实践思路,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及应用特点分析
(一)学科交叉,涉及多门学科理论
近几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与不断发展,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在医学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且与医学检验、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相交叉,联系性较强;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涉及科目多,教学内容较多,加之近几年微生物、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快速发展,新疾病、新技术、新理论不断出现,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同时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教师教学带来了困难大的困难。传统教学在此方面更注重知识性讲解,学科相对独立,缺乏对新仪器、新知识的讲解,不能满足当前对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要求。
(二)实践性强,重应用性
由于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是一门视度综合的应用性学科,对学生的实践性及实验操作性要求强交,尤其是这几年,检验仪器的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检验项目由过去单一项目的检测发展到现在多项目联合检测,检测内容也由过去简单的基本定性技术,或半定量到现在的微定量、超微量检测,细胞生物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工程、微生物学工程等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其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专业性及仪器操作性,专业知识的应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
(一)教学观念的改革
临床科学的不断发展,对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求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应用实践能力,这为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学的改革须从教学观念改革入手,由传统的知识性传授转为技能性发展。教师的角色由教变为导,学生学习也应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吸取、运用中来。
(二)保持与专业医学机构的联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可选拔优秀的教师到医疗条件、技术条件较好的医学院和医院进修,或参加短期培训,增强临床检验经验,尤其是微生物、细胞生物临床研究经验丰富的医学进修,掌握最新临床成果,才能更好地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与本市或省内相关专业医院保持联系,通过与临床检验医师的沟通,了解最新微生物临床信息,及时对课本知识进行更新,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
(三)教学实验课程的改革
改变传统课堂为主的知识传授性教学,增加更多实验教学课时,使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实践操作,提高检验操作技能。对本专业相关检验仪器进行更新,添置新仪器设备,使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与临床需求更为贴近。
采用实验室模拟教学方法,在实验课程上模拟临床检验过程,加强学生准确取样、检验、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训练。学生须真实、准确记录检验结果,严禁杜撰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模拟质控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以丰富学生检验经历。
(四)明确教学要求,完善学生考核管理
改进考核管理办法,将学生期末成绩由理论考试与实验考核两项考核结果组成。日常检验实践成绩根据学生检验报告进行评定。教师在实验考核前宣布考核细则,考核内容包括实验操作的每个步骤,甚至包括实验结束试管的刷洗的评分;学生自行准备实验器材,编写方法学实验设计,教师审核过后自行配置试剂,并进行实验,做出实验结果报告。通过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能力进行测评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同时对可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扎实的操作基本功。
总之,当前临床检验学的不断发展,为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不断丰富教师学生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才能培养具有高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2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反应基础上构建的生物化学检测法,其优势在于灵敏度较高并且特异性较强。鉴于抗体具有着不同的种类,因此免疫检测亦分为单克隆抗体与多克隆抗体两种,当前常用的检测方式主要有酶联免疫法与荧光偏振免疫法。其中酶联免疫法属于单克隆抗体检测法,通过合成Pb2+抗原用来免疫小鼠。要想获得Pb2+的有效抗体,则需要先获得Pb2+。通过功能的双螯合,获得反应原性,之后再结合螯合剂与载体蛋白促使其获得免疫原性,在小鼠体内注射之后分离出抗原,进而进行铅检测。很多研究显示,Pb(II).CHXDTPA复合体同掺入Pb2+之后的2Cl2的亲和力明显提升,大约达到25倍,并且实验证明,Pb2+也是唯一能够提升两者亲和力的金属离子[2]。而荧光偏振免疫法的原理主要是依靠样品中的Pb2+同过量螯合剂的溶液反应,通过免疫复合物之间的竞争,获得多克隆抗体当中的特异性,最后用荧光偏振仪进行测定,得出的数据对比标准曲线,则能够得出Pb2+浓度。此检测方式应用的便利性已经被很多研究证实,比如有的研究采用螯合物制备的多克隆抗体在荧光偏振仪当中测出了138个土壤样品当中的Pb2+含量,荧光偏振免疫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所测得的与结果相关的系数取值分别为0.95与0.92,可见检测的范围较广,并且交叉反应率极低,在确保能够在室内顺利检测的同时,还能够实现室外检测。并且相比之下,具有着低成本、高速率等优势,应用价值较高。目前,在生物化学技术的推动下,Pb2+检测的免疫检测水平逐渐升高,虽然优势作用明显,但弊端也依然存在,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抗体数量有限方面,同时,检测过程如何实现从实验室转移到现实生活当中亦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还需要避免金属离子之间的交叉反应影响过大等问题[3]。
3超分子Pb2+生物化学传感检测技术
在超分子化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推动作用下,用于检测Pb2+的多种检测技术已被研发生成。此方式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超分子生物化学传感仪来实现,原理是在离子诱导的作用下使超分子荧光信号产生相应的变化。已有研究采用在PVC膜上固定乙醇介质的荧光传感器用来检测Pb2+,优势特点表现为具有着极强的敏感性与选择性,反应快速而及时;另外还有研究采用一种新型荧光肽金属离子传感器形成新的螯合物,该传感器的特点是含有酰胺与色氨酸,在与金属离子作用后,用于检测,能够通过荧光的响应来识别。
2植物生物化学教改内容
2.1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学生以系统性、条理性学习,注意上下内容连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使学生养成细心耐心、循序渐进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怎样抓住重点,分清主次,这个习惯的养成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十分重要的,做好预习,多做习题是学习的关键。
2.2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在每个知识点给出之前,我都会以启发教学的形式提出很多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互动,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点和学习的热情,这样便于学生长期记忆。比如说我会在蛋白质这章,利用幻灯形式,把社会关注重点“三鹿奶粉”推到学生面前,让学生们思考蛋白质的缺失对生命的意义,并且深入探讨酶的催化作用、调节作用(胰岛素、生长素等)、运输功能(血红蛋白、脂蛋白等),运动功能(肌动蛋白),免疫保护作用(干扰素、抗体等),传递信息的受体(激素),贮存功能(种子贮藏蛋白)等,都通过实例来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有牛津大学的公开课,让学生们开阔眼界,在课堂上领略异国教育风采。
2.3优化教学内容
学习一门科学,教学内容的紧凑性和递进性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大二的学生。因此,打破原有教材的知识框架,适当调整教材的先后顺序,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比如:在生物化学的动态部分,物质代谢各个章节中,首先涉及到新陈代谢概念,对学习四大物质代谢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在实际教学环节中也可将生物氧化和物质代谢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两部分内容提到前面来讲,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思路,在进行四大物质代谢的讲授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思维模式,用动态的思维去理解各大物质之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1],与医学各学科关系密切。其特点为内容繁多、空间结构抽象、代谢途径复杂、知识更新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常常有畏难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绪论课的学习是学好生物化学的关键一步,采取“先见林,后见树”的方法,在学生头脑中构建本课程的框架,让复杂的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临床工作相联系,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系统介绍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构建课程的知识框架
生物化学课程的教材版本较多,知识深度不同,但其教学内容基本一致,包括四部分:生物体的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专题生物化学。在绪论课上,先对照目录上的章节给学生介绍相关内容,让学生“先见林,后见树”,在头脑中先建立生物化学的知识框架(即见林),在后续的学习中再根据章节添加具体的学习内容,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即见树)。同时,介绍这些内容各自的特点,如生物体的物质组成是生物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较难理解的部分;物质代谢及调控是生物化学学习中的重点内容;遗传信息的表达和调控部分与医学遗传学知识有交叉,这部分内容教师可进行简单串讲,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专题生物化学内容与临床医学关系非常密切,授课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讲解。
2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物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对从未接触过这门课程的医学生来讲,如果一开始就从高深的原理、复杂的物质结构说起,难免会有畏难情绪。所以绪论课的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我们尝试联系日常生活实际,比如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那么,为什么体内的代谢速度这么快?这是体内众多酶集体作用造成的;烫头发为什么能使头发卷起来?这是利用了蛋白质变性的原理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运用这些知识可以解释生活中众多的现象,生物化学并非想像中那样深不可测。把生物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能使学生对学习生物化学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顾虑,对以后系统学习生物化学知识做了铺垫。
3结合临床应用,分析生物化学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生物化学涉及疾病的发生与体内的生物化学变化,与临床应用息息相关。人体大部分疾病的发生都可能是体内生化改变引起的,如有些疾病是因为细胞的结构发生变化,有些疾病是代谢过程中酶发生改变引起的。在绪论课的讲解中,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临床应用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能促进对疾病发病机理的认识,提高对疾病的正确判断能力。如抽血检验血脂项目为什么要求空腹?是因为进食可影响血脂含量;严重糖尿病患者呼出的气体为什么有烂苹果味儿?这是糖代谢障碍引起的酮症酸中毒;临床上为什么要在低温条件下保存疫苗等生物制剂?这是为了防止蛋白质发生变性。通过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的例子,能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化学知识对临床应用的指导作用,认识到该课程对临床工作非常重要。生物化学知识也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密切相关,学好生物化学可以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也涉及大量生物化学知识,在该课程学习中牢固掌握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生物化学考点,可以大大提高考试成绩,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4简介生物化学发展史,融入德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Abstract:Thebilingualteachingisanimportantdevelopmentgoalofourcountry''''shighereducation,buteveryschoolhastheirspecialdetails,discoveringsuitablebilingualteachingpatternnowbecomesoneofthehotspotsincurrenthighereducationresearch.Accordingtomyschoolrealityofthebilingualteachinginbiochemistry,thisarticlemakesanpreliminarydiscussiontothemainquestionanditssolutionofthebilingualteachinginordinaryuniversities,soastoprovidereferenceforotherschools.
Keywords:Biochemistry;Bilingualteaching;Practiceandexploration
为了培养出适应激烈竞争的现代化医务人才,应对中国加入WTO后教育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包括专业英语)水平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教育部也于2001年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在高校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还特别强调“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双语教学的重要性,双语教学也因此受到各高校重视[1]。目前各高校相继开展了双语教学,但由于办学条件、师资、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双语教学模式是当前研究热点。我校也于2005年开始开展生物化学的双语教学。本文结合我校实践对生物化学双语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以期能对双语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1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生命科学是本世纪的主导学科之一,而《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中的基础课程,其理论和相关技术已渗入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作为医学院校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在医学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该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对诸如《遗传学》等的双语教学具有铺垫的作用,对推动和促进我国医学院校教学与国际前沿接轨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化学研究的进展,这门学科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专业术语和研究成果,而这些最先进的信息多数储存在英文中,把这些概念译成中文,意义可能会变得模糊。我们双语教学的实践表明:采用英文原著上的表达,学生能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这是单用母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2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2.1教材的选择与应用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没有合适的教材,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目前我们尚缺乏统一的医学英语教材。我院目前是授课教师将现行的中文教材翻译成英文讲稿,一是难度太大,二是出现一些中式英语的情况。
2.2教师水平有待提高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有较高的英语水平。我院开展双语教学的教师英语水平相对较好,但多为阅读理解好,由于老师未受到公共外语的专门培训,其听说能力无法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因而上课时难以展开解说,讲解时无法发挥自如,这样势必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加上大量陌生的专业词汇,使学生丧失继续学下去的信心。
2.3学生英语基础参差不齐在生物化学实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同学存在着英语基础,尤其是听说能力较差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双语教学的推进。由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较深奥,很多知识只能靠抽象思维来分析、消化,原本学习成绩和英语水平一般的学生在接受大量的中文和英文新知识时感到非常吃力,因而在上课时产生抵触情绪,这些学生在上双语课时打磕睡或看别的书,有的学生甚至提出请老师用汉语授课。若对这样的学生强行进行双语教学,结果必然是舍本逐末,不但达不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反而使学生连基本的知识都掌握不到。
2.4教学时数不够双语教学中的另一个难题就是学时不够充足,由于课堂上的部分信息要用英语传授,一些基本概念和定义等用英语讲完之后,还要用汉语对其中的难点作进一步解释,这样就延长了教学时间,使得原本一个学时(40min)的内容至少还需增加10min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2]。
3生物化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3.1选用适用教材生物化学的英文教材很多,如何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搞好生化双语教学的重点。目前,由于生物化学学科的迅速发展,使英文原版教材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此外,原版教材大多为煌煌巨册,价格昂贵,学生难以承受,不适合作为教材使用[3]。因此可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情况,参考原版教材,结合国内现行教材,编辑出合适的生化双语教学教材,并在上课前两周发给学生,将重要而常用的专业词汇列举出来,标出音标及中文翻译,便于学生课前预习、课堂理解以及课后复习。
3.2加强师资建设师资水平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目前我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存在双语教师短缺的现象,以非英语科班出身的教师来进行双语教学,对大多数教师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困难,所以目前双语教学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该不断加强口语和专业外语的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知识素养,在实践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使双语教学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校可以有目的地组织部分教师到外语院校进行集中专门的英语口语培训,我校组织过两次此类培训,效果还是很显著的。
3.3探索教学模式鉴于学生外语水平参差不齐,又缺乏专业外语的基础,双语教学一定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分步实施,不能不顾学生实际情况盲目进行[4]。可以针对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的班级,制定出不同的双语教学方案。如英语水平整体较好的学生可以加大英语授课的比例,而针对英语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适当减少英语授课的时间和部分章节,以保证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这一首要教学目标的达成。
3.4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对于双语教学中教学时数不够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需要用英语解释的概念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尤其将那些学生比较生疏的专业词汇,用形象的图片或者动画来演示,既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又减轻了教师的负担,节约了时间,也能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以外,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好高骛远,不能为了片面追求用英语教学而影响到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教学中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滕晓英.双语教学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5,7:31.
(一)教学内容多,重点不突出,缺少实验教学
依据“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化工类专业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糖、脂质和生物膜)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2)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控。(3)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和调控。在有限的课时内要能够有一定深度和广度地完成这些授课内容对教师是极大的挑战,在实际讲授中教师的讲授进度往往较快,知识点多,学生反映生物化学知识理解难、记忆难,部分同学甚至对该课程学习产生了排斥情绪,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生物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设置实验课程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但受到学时限制,我校化工类专业的生物化学教学未安排实验课时,主要依靠理论教学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造成学生理解难、学习效果差的原因之一。
(二)缺乏针对化工类专业的生物化学教材
生物化学的优秀教材多,目前各高校主要选用的参考教材有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三版)、周爱儒主编的《生物化学》(第六版)、吴梧桐主编的《生物化学》(第二版)等。这些教材理论体系全面、概念解释详细,涉及生物学科的前沿知识和研究热点,但教材难度较大,不适宜化工专业学生选用。在目前已出版的生物化学教材中,尚无专门针对化工类专业教学使用的《生物化学》教材。结合我校化工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实际,选用张爱萍主编的《生物化学简明教程》作为教学主要参考书,该教材内容简明,重点突出,篇幅适中,但该教程应用实例较少,更是缺乏与能源化工、化工生产的应用联系,与化工专业的适应性较差。
(三)学生不够重视,机械学习,学习效果差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与本校制药工程专业学生相比,由于生物化学为化工专业任选课,学生对该课程不够重视,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不高。另外,该课程记忆理解的内容较多,与传统的化工专业学习中计算、推导较多截然不同,很多学生对记忆抽象、复杂的生物大分子和代谢网络出现畏难情绪,多数学生单纯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来学习这门课程,缺少自主学习环节,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化工类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构建适合化工专业特点的内容体系
进一步明确我校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目标,修订化工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在保留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框架下,对部分章节进行整合、删减和简化,突出化工专业的教学重点———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在化工、石油天然气、新能源相关领域的广泛应用及研究热点和研究动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例如,结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生的知识体系,对生物信息分子的合成及调控的相关章节进行简明扼要的讲解。对糖、脂质、蛋白质这部分内容可与《有机化学》中对应章节相融合,在本课程中对其结构、理化性质的讲解进行补充即可。对于与化工专业联系紧密的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则应重点讲解。例如:酶这一章可突出酶工程在手性化合物的拆分、维生素的酶法生产、燃料乙醇的生产、生物柴油生产中的应用;在糖代谢这一章中可突出糖代谢及其调控理论在乙醇合成代谢途径、甘油发酵、有机酸发酵、丙二醇发酵等化工产品生产中的应用[2-3];在脂代谢这一章中将微生物的ω氧化代谢和石油的分解联系起来,介绍利用微生物的脂代谢分解海上泄漏油和微生物探油采油的新动态[4]。根据学科的发展新动向和学生的具体需求来优化教学内容,使生物化学的教学重点更加突出,更符合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
(二)采取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用多媒体和网络平台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直观、便于理解、信息量大的特点,非常适合辅助生物化学课程教学[5-6]。例如:蛋白质、核酸及酶等章节可采用三维立体示意图,动态展示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分子的结构,便于学生对各类生物大分子高级结构的理解;动态生物化学板块,采用动态模拟物质的代谢变化过程以及制作代谢网络图,有利于将抽象复杂的微观过程直观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记忆。另外,制作优良的信息量大的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缓解化工类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学时少的矛盾。除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外,还应利用QQ群、电子邮件、微信等网络平台,加强课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教师可将授课计划、电子教案、ppt、参考教材等教学材料,以及生物化学的习题库、试题库上传至网络,供学生们下载学习;特别要为学生提供经典的生物化学实验视频,弥补化工类专业生物化学实验教学的缺失,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全面的帮助,同时开展网上答疑,解答学生的疑问,反馈上课的情况。2.进行开放教学,培养自学能力“生物化学”作为一门专业任选课,除了教授给学生生物化学知识体系外,也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能力提升成为“生物化学”课程吸引学生选修的因素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理清生物化学的知识体系,搭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提出学习要求,这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改变教师上课“一言堂”的状况,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课题,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7],教师和学生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3.创新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合理的考核方式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促进学习[8-10]。生物化学作为化工类专业的专业任选课,扩展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是教学目的之一。如果一味采取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且期末考试内容主要以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测试为主,将难以起到引导和监督学习的作用,使得学生只关心哪些知识点是考点,为应付考试死记硬背,忽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创新考核方式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认为要改革原有的生物化学考核方式,可采取适当减少期末考试成绩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将文献查阅整理、课堂讨论、小论文写作等记入总评成绩中。例如,课堂讨论部分可由教师依据教学的进度,为学生选取难度适中,与化工专业相互交叉的文献,通过课外文献阅读和总结,课内开展专题讨论的方式,扩大学生知识面,掌握学科和行业的研究热点和发展前沿,并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