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3:1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制造业成本核算论文

篇1

二、作业成本管理下我国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核算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指通过对所有的作业活动动态的追踪反应,计量作业和成本对象的成本、评价作业业绩和资源利用情况的方法。它根据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根据作业消耗资源的情况,将资源分配给作业,再根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将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作业成本制度不仅更加准确的提供了产品信息,而且提供了产品动因及作业资源信息,可以将成本直接追溯到各成本对象,了解并运用作业成本可以给管理者提供更多成本信息,促使管理者发现并关注那些隐性的可以带来成本节约的机会。

1.确定我国造纸企业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计算较为复杂,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外在环境成本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却表现为非货币性不可计量的成本,增加了成本会计核算的难度。国际会计准则对成本的确认标准包括相关性、可定义性、可计量性和可靠性分析。本文根据我国学者徐家辉的观点,认为环境成本资本化的标准既包括能产生未来收益又包括能降低环境污染。环境成本资本化后在本期或未来期间进行摊销处理,其余的计入费用处理。对我国造纸企业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均予以资本化:(1)发生的环境成本能够提高其他资产的能力,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及效率;(2)环境成本的发生能够减少环境的污染,或者能够减少未来环境成本的支出;(3)环境成本的发生能够保护职工的健康,提高工人效率。

2.分析我国造纸企业各项环境耗费,确定作业。

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的工作,作业成本法核算法在确定产品作业的基础上首先确定产生作业的成本动因,再根据成本动因计算作业对资源的消耗,确定作业成本,最后按产品对作业的消耗,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上。作业是作业成本管理和核算的核心,是作业成本核算的枢纽。本文根据造纸企业环境污染状况及造纸企业生产流程,按照造纸企业生产流程确定环境成本作业。环境作业确认条件:(1)可以直接区分为某产品发生的环境成本,直接计入该产品环境成本;(2)可以直接区分为某作业消耗的环境成本,直接计入该作业成本消耗;(3)不容易确认消耗来源的环境成本,则根据相应的作业成本分配方法在各作业中分配。

3.建立造纸企业环境成本库。在确定我国造纸环境成本及作业分配后,可将属性相同的环境成本进行分类汇总,形成造纸企业环境作业成本库,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废气处理费成本和销售过程中、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废气处理成本等均属于废气处理成本,由此可将环境成本作业汇总为废气处理、废水处理、废气固体废弃物处理、绿化环境成本、管理人员工资、预防环境污染成本,组成造纸企业环境成本的作业成本库。

4.确定造纸企业环境成本动因。

造纸企业环境成本动因是指解释我国造纸企业环境成本发生的计量指标,反应了各作业耗用成本的数量,是造纸企业环境成本在各作业中合理分配的标准。在考虑造纸企业环境成本的成本动因时既要考虑作业成本动因与环境成本的相关性,还要有助于激励造纸企业管理者降低环境成本,加强环保意识,保护社会环境。根据造纸企业特点,选择合适的成本动因。

5.造纸企业环境成本根据环境成本动因分配并分配至各产品成本。

在作业成本法核算中环境成本按照成本动因分配至各作业成本中,得出作业成本库的成本量,再按照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至各产品中,将各成本分配进行汇总结合,得出各产品成本。

6.举例说明——作业成本法在造纸企业中的应用说明。

首先根据上述讲解将造纸企业环境成本分为如下七个作业成本库,选择适当的环境成本动因进行分配。最后根据各纸类在作业中的占用量计算出各产品占用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环境成本在各产品中的成本,再将各类产品占各成本库的成本总和,得到各产品分得的环境成本。通过作业成本法核算,将环境成本在造纸企业中更加精确的分摊,更加全面并准确的核算我国造纸企业环境成本。

篇2

摘 要:生产制造业重复性业务和操作较多,成本驱动因素多元化,并且管理者对成本信息的要求很高,因此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其现状来看,企业为了使作业成本法得到有效应用,应当合理定义作业,建立适当的成本库,并准确选择成本动因,同时还应当建立成本核算标准修改制度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操作规范。

关键词 :生产制造业;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186-02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及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作业成本法是在20世纪中后期提出的。美国学者斯托布斯于1971年首次对作业成本法相关概念做了系统性探讨。随后,哈佛商学院教授卡普兰和库珀又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和多部专著。就所提供的成本信息准确性和详细程度来说,作业成本法相比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而言,有着天然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随着企业成本构成越来越复杂,管理者对成本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逐渐暴露出无法克服的局限。鉴于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缺陷,作业成本法便在各大企业得到了广泛传播。作业成本法要求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成本动因为分配依据,成本库为费用归集和分配单元。其中作业是指带来成本并具有价值创造特性的经济业务活动,如生产、检验等;成本动因是指造成成本增加的驱动因素,也是成本对象好用作业的计量单位,如生产批次、检验次数等;成本库是可用一项成本动因进行归集和分配的作业中心,如收货和检验、打包和发货等。具体操作作业成本法时,一般包括定义作业、建立成本库、选择成本动因、计算成本库分配率和将成本库中费用分配到产品等5个步骤。

(二)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生产制造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首先,重复性的业务和操作较多。在原材料环节有材料订购、检验等,生产环节有生产准备、材料加工等,产品环节有产品验收、入库等。其次,成本驱动因素多元化。比如厂房电费成本驱动因素是生产批次和每批次的时间,质量保证的成本驱动因素是保证批次等。最后,成本信息质量的要求高。生产制造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定价,进而影响到生产决策。为了合理定价并做出有效的生产决策,管理者需要了解详细而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是以重复性的作业为核算对象,不同的成本动因作为费用分配依据来进行成本核算的。由此可知,生产制造企业如果采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成本核算,必然可以充分考虑多元化的成本驱动因素,全面计算每一作业的成本,从而克服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缺陷,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加详细更加准确的成本信息。因此,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

近年来,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入,不少企业逐渐认识到其优点,开始尝试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但在尝试过程中却遇到一些阻碍,使得作业成本法在国内企业的应用十分有限。

1作业定义和成本库设置不合理。有的企业在定义作业和设置成本库时直接照搬成功企业的经验,不考虑自身业务活动的实际情况;有的企业仅凭成本核算经理个人经验判断,不征求他人意见;有的企业则不考虑具体业务流程,直接由高管决定。最终导致定义的作业和成本库根本就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甚至不科学不合理。开展作业成本法的第一步就是定义作业并设置成本库,这将直接影响到成本归集的准确性。作业定义和成本库设置不合理将直接导致成本信息不准确。

2选择的成本动因不准确。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中,企业往往没有经过自己研究就随意选择成本动因。比如在某一作业由多种成本动因时,到底选择哪一个更合理,企业往往没有经过全面深入的考虑,就随意确定。成本动因直接影响到费用的分配,一旦选择不正确,必然严重损害成本信息的质量。

3成本核算标准前后不一致。由于作业定义和成本动因选择往往存在争议,企业便出现了频繁更改作业定义和成本动因的现象,这种情况如果在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前期出现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频繁出现,那么必然严重损害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和前后一致性。从而致使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无法开展下去。

三、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改进措施

1合理定义作业并建立适当的成本库。在定义作业和建立成本库时,企业不仅要避免照搬成功企业经验的做法,还要杜绝单凭个人判断决定的做法,应当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来考虑。为此,企业在开展作业成本法之前可以成立专门的作业成本库工作小组,对作业定义和成本库设置的选择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形成几个较好的备选方案,并通过各级会议表决来确定最终方案。在开展作业成本法的前期,改小组还要全程跟踪作业成本法的各个核算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记录,形成调整方案,最后通过各级会议表决来确定是否调整。例如:东风公司在进行作业成本法改革时就既没有照搬成功企业经验,也没有仅凭个人判断来决定,而是采用了面谈、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来研究和论证其作业定义的合理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及时总结,并且在通过严格的审核程序后对不恰当的地方及时进行调整。

2准确选择成本动因。在有多个成本驱动因素时,企业不能随意选择,而要经过严格的论证程序来确定。成本动因的选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标准,不同的作业会有不同的成本动因。类比于作业定义和成本库设置的方法,企业也应当成立专门的成本动因研究小组,对成本动因进行反复研究和论证,并跟踪观察及时调整。除此之外,由于成本动因直接影响到费用的分配,并且是成本控制的主要考虑因素,所以成本动因研究小组应当是企业的一个长期组织。该小组不仅服务于作业成本法,而且更服务于企业的成本控制。其固定成员应当来自各个不同的业务活动环节,在必要时也可以选拔来自不同成本库或者不同作业的人员作为临时成员。例如,集装箱运输业务就有产量和时间两个成本驱动因素,中国远洋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就没有随意选择其一,而是由相关机构进行充分论证后选用单位时间产能成本和单位作业成本的乘积作为单位作业成本,也就是说综合考虑了产量和时间两个成本动因。

3建立成本核算标准修改制度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操作规范。作业、成本库和成本动因一旦定下来就不能够随意变更,否则会严重影响成本信息质量,进而影响企业其他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为了保证成本核算标准的前后一致,企业应当建立一套完善的成本核算标准修改制度,严格规范成本核算标准修改的条件、程序。在这一制度中必须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改、怎么改、由谁改等内容。此外,还应当包括不遵守既定成本核算标准或者随意修改成本核算标准的处罚措施。在做好开展作业成本法的初步工作之后,就应当开始建立作业成本法核算操作规范。在这个规范中,把作业定义、成本库设置以及成本动因选择详细列出,并且将作业成本核算法每一步的操作写清楚,从而为相关人员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和指引。除此之外,还应当在该规范中列明奖惩措施,从而促使相关人员严格遵守。

四、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制造业的成本日趋复杂,而管理者对成本信息的要求又日益提高。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管理者要求,生产制造业十分有必要引入作业成本法。就生产制造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现状来看,企业应当合理定义作业,建立适当的成本库,准确选择成本动因,进而建立成本核算标准修改制度和作业成本法核算操作规范,从而使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业企业得到良好的应用,为企业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控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是世界上著名的制造业工厂集散地。而在众多的制造业企业中,中小型企业所占的比例又为最高。因而,针对中小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对于制造业企业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中小型制造业企业提升其自身竞争力提供了一些合理的建议。

1 中小制造业企业物流成本简介

1.1 物流成本的界定

我国在2006 年颁布实施的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计算与构成》中指出:“物流成本是企业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包括货物在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物流管理等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以及与存货有关的流动资金占用成本、存货风险成本和存货保险成本。”该定义的物流成本包含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直接在物流环节产生的支付给劳动力的成本,耗费在机器设备上的成本已及支付给外部第三方的成本;另一方面包括在物流环节中因持有存货等所潜在的成本,如占有资金成本、保险费等。

1.2 物流成本控制

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分为局部控制和综合控制两种类型。局部控制实际上是指在物流的各个环节中都采用合适的方法来对成本进行控制,争取实现成本最优化。这其中包括物流成本中最重要的运输成本。同时,控制成本并不仅仅是对于花费的控制,提高装卸效率,节约时间,提高存货配送时间、减少劳务成本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物流成本。综合控制指的是不局限于物流一个环节,采用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总结的方式,将物流与企业其他环节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来去分析研究,从企业整体角度出发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从而实现对于企业物流成本的控制。

2 我国中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对于很多企业而言,存在着诸多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存在

2.1 企业管理者对于物流成本认识存在误区

很多企业管理者认为物流成本就是企业运输的成本花费,而并没有把物流成本与企业整体发展进行有机的联系。很多管理者认为运输成本几乎是不可控制成本,毕竟运输的里程摆在那里,过路费、油费、人工费几乎是不能控制,因此对于物流成本控制并没有真正的去研究与分析。实际上物流并不是简单的运输工作,这项工作与企业的生产部门、销售部门、采购部门以及众多的供应商、分销商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这一部分费用是企业物流成本控制中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2.2 物流效率低下导致物流成本增加

物流效率的高与低代表着在单位时间内,物流转移产品的多与少。目前我国很多制造类中小企业其物流效率不高,极大地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很多企业在物流订单处理过程中,并没有时间意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如果仅仅在订单流程就影响了效率,那么在整个物流环节中,整体效率一定会大幅下降。另外,包装费用也是物流成本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现在有很多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在对于产品包装时,仅仅考虑如何包装才能符合产品样式,并没有考虑到在物流过程中采用何种包装,没有专业的设计与指导 ,使得很多产品在运送过程中损耗率较高,这从另一方面增加了物流成本。产品的仓储费用是物流成本中的另一个影响因素。企业应该进一步提高仓储效率,减少仓储成本。例如企业可以统筹规划采购产品时间,让采购产品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应用到企业生产中去,从而减少企业的仓储成本,同时也就是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2.3 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制不完善

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并没有建设完善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仍然按照原有的财务体系习惯来进行归依相应地费用。比如采购部门将原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仍然直接放在原材料成本中去核算,销售部门把销售过程中发生的物流成本仍然在销售费用科目中进行核算。虽然在会计处理上按要求是这样进行归集,但是企业应该将这些同属于物流成本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汇总,并进行相应地成本效益分析。

3 我国中小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3.1 更新企业管理者对物流成本管理的观念

中小制造企业的管理者应该进一步提高对于物流成本管理认识,将物流成本控制与管理与企业生产、营销、财务等重要职能等同看待。应该认识到,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可以帮助企业节约成本、控制费用,也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武器。同时,对于物流成本进行有效地的分析与研究,把握物流的各个环节,清晰明确做出合理的决策,使得企业各部门成员能够协调一致地降低企业总的物流成本。

3.2 提高效率、适当采用物流外包策略

为了进一步企业物流效率,企业应该对于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详细核算。当企业自身物流成本大于或者等于物流外包成本时,企业应该考虑将部分物流业务进行外包,将这部分工作交给第三方物流商去操作,不但减少了企业的冗余工作量,而且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物流效率。同时,由于将部分业务进行外包,企业不但减少了人员的雇佣,同时提高了企业的信息化程度。

3.3 完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制

目前国内中小制造业企业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的物流成本核算体系。大多数仍然采用传统地归集方法来去核算,此种方法并不利于企业对于物流成本有效地分析与核算。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应该建立合适的规则,统一物流成本核算体制,利用科学的分析来对物流成本进行有效的规划与控制,以期实现物流成本实现最优化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应该更加重视企业物流成本,为了在激烈地竞争中更好地生存下去,通过更加科学地研究与分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GB/T20523-2006)[Z].2006

[2]李金.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

篇4

物流业与制造业互为依托,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制造业是物流业发展的前提与基础,而物流是制造业发展的加速器。同时,物流业与制造业具有反作用,没有制造业的物流业是无本之木,没有物流业的制造业是无轮之车。因此,推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江苏是一个制造业大省,制造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随着近几年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江苏省的制造业得到了强势的发展,而且结构不断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现如今制造业的价值正在迅速向产前、产后的研发、分销和服务等领域转移。常州市作为江苏省的一个经济大市, 其制造业占据了全省经济的较大部分且发展水平位居前列。20XX年常州市拥有制造业企业6345家,工业总产值达73641810元,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达970114人,其中利润总额为4081519元,实现利税总额6131996元。由此可见,制造业对于常州的就业拉动以及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物流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基础环节,是当代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物流业是商品经济发达以及科技与管理飞速发展前提下提高综合效益的知识型产业,是继资源、劳动力之后的企业第三利润源泉;物流业为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了保障;物流业状况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的影响。20XX年,全市物流业运行情况良好,物流需求显著增加,运行效率有所提高,行业继续呈现出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10552.96亿元,同比增长20.01%。从构成情况看,工业品物流总额8159.48亿元,同比增长19.15%,占社会物流总额的77.32%;进口物流总额454.88亿元, 同比增长58.06%,占社会物流总额的4.31%;农产品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和外市商品购进额分别同比增长8.29%、11.06%和18.06%物流论文开题报告物流论文开题报告。由此可见,物流业的发展为常州市社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未来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单纯的企业之间或企业内的部门之间的竞争,而是一个供应链与另一个供应链的竞争,是企业内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以及企业与外部供应链之间的整体合作的内外一体化合作竞争。而物流正是企业之间衔接的重要一环,更是供应链上重要的一环。要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就需要加强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协作。

然而,传统的制造业历来都是重生产, 轻服务。制造业在服务上的缺失, 使整个产业链的附加值不高, 导致了大而不强的现状。现如今制造业发展到供应链管理阶段,为了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实施供应链管理可以合理优化资源、提高行业综合竞争力。按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愈发密切,两者的协调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对促进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为了促进常州市的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问题已经摆在了面前。作为一个重要经济子系统的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 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优化服务效应、促进制造业升级、达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目前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问题受到了各个方面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由于学术界对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性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所以到目前为止研究的系统性不强, 实证的不多, 大多只是定性的提出一些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的粗略建议, 而对于两者在具体地区协调状况的具体研究则很少,因此本文从定量角度研究两业协调程度非常必要。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在于,引起地方政府与企业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视。现今物流业物流成本高、第三方物流尚未形成规模、物流企业所提供的服务种类比较单一,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只有重视并落实物流业的发展、提高物流业运作效率与效益的同时,制造业才能同样得以提升;对常州市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对于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只有政府、企业以及高校共同努力,才能为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提高强力支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有着很深的研究。

在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方面,Riddle 认为服务业能够推动生产的发展,是刺激制造业发展的推动力;Quinn(1988)给出了制造业与服务业间的主要作用途径,认为制造业与服务业相互依赖、相互作用,服务业可以开辟市场、降低生产成本且能够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在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作用方面,Coffey Bailly 提出,将服务类业务外包可以减少风险,企业能够将主要资源集中到最有竞争力的环节,以此来提高核心竞争力;根据古典经济学派的分工理论,生产服务外包是分工深化、专业化程度高的表现。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一些学者从交易成本理论角度,分析了生产服务外包问题,指出在规模效应的作用下,外部交易成本低于内部组织成本, 因此认为原单位选择生产服务外包是出于节约成本的考虑。

(二)国内研究现状

在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方面,李冠霖 运用投入产出法,提出随着制造业专业化程度的提高,服务业向制造业提供的服务会增加;叶茂盛 认为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相互影响、关系密切。制造业为物流提供先进的设备与技术水平,制造业释放了物流需求,物流业推动制造业的技术升级。

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研究方面,路甬祥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制造业中的资源浪费问题,就业压力和人员短缺矛盾加剧;刘一霖 以第三方物流业为例,研究了第三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创新理论,讨论了两者的协调创新的动机、机制与过程,并通过了案例进行分析物流论文开题报告工作报告。

在区域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方面,方晓昌 在分析了辽宁制造业发展总体趋势后,结合有关战略理论,提出了辽宁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发展战略。从管理角度,提出了辽宁制造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并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具体实施对策;王晓艳,李道芳 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和讨论了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的机理,并分析了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及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现状与制约因素最后提出联动发展的策略建议。

在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实证研究方面,袁克珠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从定量的角度研究了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制造业的相关性,并就分析结果得出的长三角区域物流与制造业发展不相匹配提出了长三角区域物流联动发展的建议;高传胜 从降低区域交易成本、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新型资本深化等角度分析了生产服务业支撑长三角制造业集聚与发展的机制。

综述:总结国内外与本文研究相关的文献,主要是研究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并确定发展阶段以及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宏观或微观角度进行两业联动发展机理分析,提出物流业与制造业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战略。对于区域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区域发展模式提出粗略的建议,而常州该领域的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上也少有利用数据模型对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度进行分析的。因此,本文通过对常州物流业、制造业发展的具体现状,基于DEA模型对常州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进行具体分析从而得出结论,以期望引起对物流业及物流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的重视。

物流开题报告范例二题目: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

设计(研究)内容和意义:

本次毕业设计主要是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分析, 结合物流企业食品仓库管理实际,设计具有远程维护、智能货位管理功能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研究的内容涉及库存管理的全过程,包括收货、入库、库存、拣货、出库、结算、客户管理、报表、库存统计查询等等。

(1) 卸货管理

卸货管理是指在物流过程中对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来的货物进行卸货作业和将卸下的货物进行搬运移动,并进行初步的分类。

(2) 入库管理

入库管理是指对已经卸货的货物按品种、品名、材质、客户单位等标准进行详细理货整理。并将货物按照一定顺序放置到仓库的指定位置,进行堆垛作业。

(3) 库存管理

库存管理是指对堆放在仓库的货物进行管理,包括理货(整理需要堆放的货物)、码放(按照一定顺序将物品堆放在货垛上)、移库(改变原有货物的推放货垛)。

(4) 出库管理

出库管理使指按照客户提货要求对将待提货物从仓库搬运并装货到卡车、火车、船舶等运输工具运出仓库。包括搬运和装车作业。

(5) 计费管理

按照提货货物的重量和存储时间收取库存费用以及其他费用,包括入库费、出库费、置压费、转库费等费用。

(6) 出门查验管理

对装上运输工具上的货物进行核查,若核对正确则放行。包括对货物的数量、重量和出库手续是否完备的检查。

结合对物流公司仓储系统流程的分析(见图),该仓储物流管理系统的具体内容如下:

仓储物流系统流程结构

本系统完全基于Web,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集成环境下开发,以Access数据库系统作为后台的数据管理工具,并结合运用了XML实现,其中的ASP(Active Server Page)技术在对数据库进行动态查询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除了简单灵活外,还具有以下一些特点:

1) 使用 Jscript,Vbscript等简单易懂的脚本语言,结合HTML代码,即可快速创建网站的应用程序。

2) 无须Compile编译,容易编写,可在服务器端直接执行。

3) 与浏览器无关,用户端只要使用可执行HTML码的浏览器,即可浏览ASP所设计的网页。

4) ASP能与任何ActiveX Scripting语言相兼容。除了Jscript或VBscript语言来设计外,还可通过Plug-in的方式,使用由第三方所提供的其他脚本语言,譬如Perl,Tel等。脚本引擎是处理程序的COM(Component Object Model)物件。

5) ASP的源程序,不会被传到客户浏览器,因此可以避免所写源程序被他人剽窃,也提高了程序的安全性。

6) 可使用服务器端的脚本来生成客户端的脚本。

7) ActiveXServer Components(ActiveX服务器元件)具有无限可扩充性。可以使用Visual Basic,

Java,Visual C++等编程语言来编写所需要的ActiveX服务器元件。

实现ASP动态数据库操作主要有以下几步:

1) 设置数据库源名(DSN)。在Windows9X 或Windows2000系统中,运行“控制面板”//“ODBC数据源管理器”,按提示添加“系统DSN”。

2) 创建数据库连接(Connection)。Set Conn=Server.Create0bject(“ADODB.Connection”)。

3) 调用Open方法打开数据库。如:Conn.Open“数据源名称”。

4) 创建数据对象(数据集)。如:Set rs =Conn.Execute(“SQL语句”)

5) 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操作。

6) 关闭数据库对象和连接。

具有智能货位管理的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是:建立内外部的信息通信平台,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实现文档管理等。就目前社会处信息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言,加强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具有相当的现实意义和发展前景,具体而言,主要有:

1、能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工进行许多繁杂的劳动。

2、节省运营成本:包括时间和纸张。

3、规范单位管理:把一些不够规范的工作流程变得井然有序。

4、提高企业竞争力:它能够提高贸易伙伴的合作效率,优化供应渠道。

信息已成为继劳动力、土地、资本之后的又一大资源。谁控制的信息越多,谁利用信息资源的效率越高,谁就会在各方面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谁就会有更多的优势。

物资供应部门是企业与生产单位之间的桥梁、纽带,是企业正常生产的物资保障部门。正因为供应部门是关键的中转环节,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对于如何有效的把本单位生产所需的生产资料及时、保质保量的供应上去,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微观上讲,建立一套物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加快物资的周转速度,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加强了管理的信息化手段,提高了本单位的经济效益。从宏观上讲,顺应了社会的信息化、社会化潮流,缩短了整个社会化大生产的周期。

设计(研究)方案和进度安排:

3月12号——3月15号,讨论系统要实现的总目标和总框架,划分具体工作,安排工作进度。写开题报告,任务书。

3月16号——3月22号,查找资料,根据自己的不同功能部分找到相关文献。选择安装和熟悉开发环境,安装好开发软件和数据库软件,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熟悉系统基本流程。

3月23号——4月20号,继续查找相关资料,画数据流程图,分析各个功能模块,修改和完善功能模块和数据流程图,进行了数据库设计,进行输入输出设计及代码设计。完善数据库和统一数据库及代码格式。写文献综述和外文翻译。

4月21号——5月30号,查找资料编写程序,在制作过程中调试运行,查看各个功能模块,改进不够完备的地方。分析各模块的情况,进一步改善,等待程序验收。根据程序撰写论文,确定论文的书写规范。

5月30号——6月5号,后期进一步完善论文,等待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资料:

[1]周南,马云龙. 基于B/S模式的仓储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7(2):68- 71.

[2]张铎. 物流现代化的关键技术之一 — 电子数据交换. 物流技术与应用,1998,3(4):17- 21.

[3]钟嘉鸣. 基于ASP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现代计算机. 2002,5:96- 97.

[4]Janak Singh.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Flow with in the Supply Chai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1996,9(4):28- 30.

[5]梅晓勇,孙建平,肖政宏.基于动态规则构造的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机发展,2002,(6):12214.

物流开题报告范例三题目:

关于物流企业成本核算的探讨

一、国外研究现状

在物流发展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控制研究经历了。在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物流成本实际核算、物流成本管理、物流收益评估、物流盈亏分析等五个阶段。虽然很多物流企业开始分析其物流体系,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分析是根据经验和直觉进行的,分析过程中很少使用分析模型或工具。虽然西方学术界开发了许多有效的分析模型、工具和决策支持系统,论述这些工具、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的著作也很少,但是工业界还未真正了解和应用这些技术,因而目前部分企业物流成本控制达到第四个阶段,而大多数企业的物流成本控制还都处于第三阶段,还没有达到第四、第五阶段。虽然现在对物流成本构成有了更加全面的理解,但是由于许多会计核算方法不健全成为解决物流成本的障碍,现在对物流过程进行有效的成本管理控制仍然存在困难。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现代物流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迎来了物流业的春天。近十年来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电子商务的兴起、加入世贸组织等等,为我国物流业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浪潮。目前由于政策环境与经济环境的改善,企业改革日益深化,为物流企业发展建立了良好的宏观环境与微观基础,物流事业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

然而对于物流成本的控制而言,我国的企业物流成本控制大多还处于了解物流成本实际状况的阶段,即对物流活动的重要性认知的阶段,只有少部分企业达到了物流成本核算,即了解并解决物流活动中存在问题的阶段(但核算水平很低,了解和解决问题的层次也不深),物流部门远远落后于生产部门,物流成本管理也远远落后于生产管理。对物流成本核算的相关理论和实务探讨非常薄弱,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没有明确规定,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方法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日本的

三、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人们物流管理意识的增强,降低物流成本已经成为物流管理的首要任务。无论采取什么样的物流技术与管理模式,最终的目的都不在与这种模式与技术本身,而是要通过物流系统的整体优化,在保证一定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前提下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可以说,整个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追求物流成本降低的过程。

同时伴随着现在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企业面对变化无常、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以及顾客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其传统的、机械的采购、生产、物流模式己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企业必须快速把握市场的真实需求,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采购供应周期、生产加工周期、流通配送周期,全面降低企业作业链过程的成本,才能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在传统的企业成本管理模式下,企业往往过于强调通过产量的扩大来降低单位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成本,通过采用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等措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获得预期的利润。但是,随着企业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单纯通过扩大产量来形成规模经济而不考虑市场对产品接受程度和竞争对手的策略的做法,己经被证明是行不通的,通过改进产品的设计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浪费来降低成本的手段所能起的作用和降低成本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人们意识到,为保持企业的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必须为企业寻找新的利润源泉。

通过了多年的研究,发现在企业物资的流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并不会增加顾客的价值,并且企业物流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例较大。由此引发了学术界对企业物流的研究,同时,实务界也在积极地研究如何规划和实施本企业的物流战略。在另一方面,各国政府为搞活本国的经济,通过大流通促进大生产,希望对本国基础建设的投资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也迫切需要研究如何发展物流战略。通过几十年研究的积累,物流学界对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认识,形成了第三利润源、物流冰山、效益背反等理论。国内企业一般没有单独对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往往都是和企业其它成本一同核算,没有单独设立核算项目。即使有些企业将物流成本划分出来进行单独核算也往往应用比较传统的分步法或品种法等,导致物流成本核算的严重失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