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3: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理赔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护理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对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护士综合素质,使护理队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继续教育的力度必须加强,而有计划地开展在职培训已成为护理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院根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积极开展在职培训,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在职培训的方法
1.1在职培训规划根据全院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方向及动态,拟开展的各项新业务、新技术等情况,制定在职培训内容。包括:疗养康复基本理论、护理基本知识及技能培训、相关知识培训三部分。依据疗养护理工作特点及工作年限和受教育的程度,首先对年轻护士加强基本知识的普及与提高,在此基础上注重护理技能的培养,以达到具备基本知识及技能,提高护理人员质素的目的。
1.2 基本知识的学习我们充分利用全军远程医学网,定期组织护理人员收看“全军护理新业务新技术远程教学讲座”,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动态及先进技术。要求全院护理人员参加院里定期组织的教学查房及各种讲座,巩固基本知识。结合疗养护理工作内容强化理论学习,有目的地指定课题,指定人员进行专题讲座。根据讲课内容进行测试,将结果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以后工作考评资料。
1.3基本技能训练护士工作是一项动手能力很强的工作,熟练地操作是护士工作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采取不定期抽查15项基本操作技术,对临床护士进行静脉穿刺术、氧气吸入术、无菌技术等考核,合格率达98%。针对考试中的问题进行讲评,使全体同志能引以为戒,提高工作效率。利用组织护理查房的机会请业务能力强的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示范,由感性认识来加深理性认识,多渠道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1.4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培训根据院里工作安排,拟定每年送出进修、学习深造的人数及时间。根据工作实际,安排护士进行轮岗培训,如安排疗养科护士到门诊部轮转学习,提高了疗养科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安排门诊部护士到疗养科轮转培训,提高了门诊部护士的服务意识。有条件时,选派人员出去短期进修或参加学术会议等。配合全院工作安排,积极支持护士参加各种形式的文化补习班或业务技能提高班。如:护士礼仪、仪表、整体护理、医院感染知识讲座、计算机培训班、普通话培训班等。
1.5科研兴趣的培养 在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条件下,提高科研意识,学习借鉴学术期刊学术论文特点及内容,请医生或高职人员进行辅导,鼓励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踊跃投稿,将实践上升为理论进行再创造劳动。
1.6考核制定一系列考核标准,采取随机抽查与定期检查的方式,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训练考核,并将每次考核、考试成绩与年终评功评奖、晋职晋级挂钩。基础理论知识定期组织考核,由护士长每月考核一次,护理部每年考核一次。护理技术操作由各科护士长负责每月组织考核,聘用护士定级或晋升时由护理部组织考核。每年对全院护士进行一次业务技术综合考评。将每个护士的资料,包括学历、工作年限、继续教育情况、完成论文数、进修情况、每次考试成绩、每季度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奖罚情况等记入业务技术档案,作为衡量全院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的依据。
2效果评价
2.1增强了服务意识随着医疗改革和军队编制体制改革的深入,护理队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还应通过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护理工作的宗旨、价值观和发展目标。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强化“以疗养员满意为标准”的服务意识,努力提升“以疗养员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疗养员服务”的服务理念,从而转变护理服务模式,探索个性化的护理。通过培训,护理人员增强了主动服务的意识,能真正做到想疗养员所想,急疗养员所急,服务在疗养员未开口之前。
2.2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在培训过程中,我们注重培训对象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根据培训目标,将目标分阶段分解细化实施,使培训对象对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有一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从而提高了培训效果。制订护理理论和操作考核方法对培训对象起到了督促和指导作用。
2.3提高了工作和学习能力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要在科室间轮转,为了适应新的工作,必须尽快熟悉轮转科室的人员、环境、布局、物品放置、工作日程与安排等;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养成了虚心学习,多看别人长处以取长补短的习惯;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对象学会了正确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使她们深深懂得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工作离不开学习,从而利用业余时间参加自学考试,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以更好地服务于疗养员和病人。
2.4提高了科研意识通过系统的在职培训,各级护理人员科研意识明显增强,积极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学术
论文。2007年,我院护士在全院学术年会上共交论文26篇,在国家级刊物上6篇。
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深入贯彻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落实党的为民惠民政策,将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列入现代渔业建设和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进渔业保险工作的全面开展,发挥政策性保险在分散渔业风险、保障渔业安全生产和渔民利益方面的作用,提高海洋与渔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促进渔区社会和谐安定和渔业经济稳步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渔业作贡献。
二、渔业保险内容
(一)渔工责任保险
1、保险范围:凡经渔监部门登记的我区沿海所有的海洋机动渔船(包括海洋捕捞渔船、养殖渔船和辅助渔船)的渔工人员。渔工保险采取无记名以渔船船名号登记投保,每船最低投保人数按渔工所在渔船有效适航的渔业船舶检验证书上核定的载员人数投保。
2、保险责任:受雇于船东的渔工,在海上航行作业期间因发生意外事故致使伤残、死亡,依法应由船东承当的经济赔偿责任,保险公司按本保险的赔偿标准负责赔偿。发生保险事故时,投保的渔工人数少于船上实际人数时,保险公司按投保人数与实际人数的比例赔偿。
3、保险金额、保险费率
保险费率2.2‰,每人保险金额分10万元(每人年保费220元)和15万元(每人年保费330元)二档,由投保人选择,其中意外伤害医疗费限额15000元。
4、政府扶持政策
政府保费补贴30%,其中: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10%,船东承担70%的保险费,按选择保险金额额度渔工每人实际交纳的年保费相应为154元(保额10万元)或231元(保额15万元)。
5、赔偿标准
(1)死亡者: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
(2)双目永久失明,或两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或一目完全失明和一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
(3)一目永久失明,或一肢永久完全残废者,按保险金额50%赔付。
(4)丧失一部分身体机能永久不能复原,影响工作能力者,经县区以上医院证明,视其丧失机能程度,按保险金额的一定比例赔付(以不超过保险金额50%为限)。
(5)失踪者自发生事故之日起,期满30天,按保险金额全数赔付,但若失踪者重新出现或者确知其并未死亡,则必须全额退还已赔付的保险金。
(6)渔船渔工人员受伤必须就医者,保险公司根据医院发票按当地社会医疗保险主管部门规定标准,扣除免赔额后赔偿医疗费用,但累计赔偿金额以不超过意外伤害医疗费限额为限。
(7)免赔额:每次事故每人医疗费用免赔额400元。
6、投保方式:一年一保,船东应持有效的渔业船舶登记证书、检验证书、捕捞许可证、航行签证簿、职务船员证书、船民证等,到人保财险公司在渔村聘任的协保员、镇、村驻点处以及在区海洋与渔业执法大队设立的服务窗口办理投保手续,自由选择保险金额额度,直接享受政府30%的保费补贴。
(二)渔船保险
1、保险标的:凡经渔业主管部门核准的60马力以上渔船。但渔船上的渔网、货物、燃料、用具、备用机件、渔获物、给养品及船上人员的私人财物不在保险范围之内。
2、保险期限:一年。
3、保险责任:本保险分为全损险和一切险,保险渔船在保险有效期内遭受的损失,按以下列明的责任负责赔偿。
(1)全损险:由于下列风险造成保险渔船的全损,本保险负责赔偿:①洪水、海啸、雷击、风暴潮、台风、暴风;②火灾、爆炸;③碰撞、触碰;④搁浅、触礁;⑤由于上述一至四款灾害或事故导致保险渔船的全损或推定全损(即损毁、沉没、无法收回,或者收回船舶的费用将超过其收回后的船舶价值,修理船损的费用超过修理后的船舶价值);⑥船舶在航行中失踪六个月以上。
(2)一切险(仅承保15年以下的钢质渔船):由于全损险列举的六项风险造成保险渔船的全损或部分损失以及引起的下列责任和施救费用,本保险负责赔偿:
①碰撞、触碰责任:保险渔船在航行或捕捞作业中直接碰撞其他船舶,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由被保险渔船承担的对第三者船舶碰撞造成的船体、机械设备、通讯导航设备的损失及救助费用的赔偿责任。但保险人对每次碰撞、触碰责任仅负责被保险人应承担赔偿金额的四分之三,最高赔偿额以不超过渔船的保险金额为限。
②保险渔船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被保险人为防止或减少损失而采取施救措施以及请求外力救助所支付的有效的、合理的施救费用。
3、保险金额:按照每艘渔船的船质、船龄和功率估算其实际价值,在实际价值的50-70%范围内确定保险金额。
4、保险费率:
(1)全损险:钢(铁)质渔船,船龄5年以下0.7%,5-10年0.88%,10年以上1.05%;木质渔船,船龄5年以下1.05%,5-10年1.17%,10年以上1.29%。
(2)一切险:钢(铁)质渔船,船龄5年以下1.27%,5-10年1.37%,10-15年2.10%。
5、全损险赔偿标准:钢(铁)质渔船按保险金额的95%赔付,木质渔船按保险金额的90%赔付。
6、政府扶持政策:政府保费补贴30%,其中:省级承担20%,市级承担10%;船东承担70%。
三、工作机构与职责
(一)区渔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区政府成立区渔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全区渔业保险工作的实施,开展协调、指导、督促和检查工作,解决保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区海洋与渔业局。
(二)区海洋与渔业局主要职责:
(1)收集、整理、归纳本区各种类型的渔船数量并分门别类进行建档;
(2)协助做好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的宣传发动;指导各乡镇、渔村(公司)开展渔业保险工作;协助在燃油补贴发放和捕捞许可证年审、渔船年检、安全生产监督以及渔业执法检查工作中督促渔船船东进行投保;
(3)组织与人保财险支公司签订统保协议;协助人保财险公司做好理赔服务工作。
(三)区人保财险公司主要职责
(1)建立健全区、镇、村三级保险服务网络,制定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的承保、理赔方案;
(2)印制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宣传材料,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做好渔业保险宣传、发动、承保等工作;
(3)制定报案、查勘、理赔服务流程,指定专人负责理赔服务工作;在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及时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及时调整了解事故情况,尽快做好查勘、理赔工作。
(四)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职责:
(1)组织本乡镇渔业保险工作的落实,协调、指导、督促和组织各渔村的渔船船东进行投保,并对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总结,及时解决保险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在渔村挑选有威望、工作责任心强的保险协保员,协助人保财险公司签发保险凭证和收取保险费等工作;
(3)按照下达的工作任务,做好渔工责任保险和渔船保险的宣传发动和组织实施工作;协助对人保财险公司聘请的协保员进行宣传培训和管理工作。
四、时间与步骤
(一)宣传组织阶段(月日-月30日)
针对渔业保险特点和渔民需求,加大政策性渔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一是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由区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全面部署我区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二是开展业务培训。各乡镇、相关部门要抽调精干力量,配合保险专业人员开展渔业保险业务培训,以保证保险业务顺利开展。三是广泛进行宣传。以召开座谈会、张贴标语、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宣传保险惠民政策,讲解渔工和渔船保险的保险范围、赔偿标准和投保手续等,普及安全知识、保险常识,将参加保险的好处广为宣传,使保险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以增强船东和渔民投保、参保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具体实施阶段(月日-11月30日)
各乡镇、渔业主管部门要组织工作人员,在区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积极配合人保财险公司深入基层全面开展渔业保险工作,要充分发挥乡镇、村以及基层协保员的能动作用,把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到船、到人,并加强监督考核,实现定员、定职、定责,切实将渔业保险与伏季休渔、渔业许可管理、安全生产监督和燃油补贴发放等工作结合起来,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办法,最大限度将应保对象纳入政策性渔业保险范围,实现所有的证件齐全的应保渔船、渔工参保率达到100%。
(三)巩固提高阶段(12月1日-12月31日)
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组织对工作进度、参保比例及完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及时补缺补漏,确保100%完成本辖区的任务,并按省分解的目标和任务开展自查,特别是做好经验总结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并提出对做好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更好地开展渔业保险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工作要求
【摘要】如今我国的经济全面发展,路桥建筑工程也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此路桥工程不论是施工还是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技术及质量的监管也倍受关注,本文针对于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及品质存在的不足进行解析,并且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路桥建设技术及品质监管模式,其中包括保障体系、技术管理规范化、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制度、依据质量标准进行管理任务等,从而提升施工技术及管理水准。以上阐述及探讨希望可以为施工单位拥有可取之处。
关键词 路桥;施工技术;质量
近年来,我国加大对路桥施工技术和质量的监控,虽然获得很好的成绩,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就自己多年来的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路桥施工技术、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措施。
1. 路桥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的意义
路桥建设技术及质量的全面实现的功能及含义:一、路桥建设质量有所保障。路桥建设的质量不仅是工程成功的标示。更是行车安全的重要依据。二、建设企业经济利益获得提升的依据。路桥建设质量过硬,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同时也提升了企业的总体经济效益。三、全面提升路桥建设的安全性,只有质量过硬,才能杜绝风险,减少安全隐患,增加安全性。
2. 建立完善的保障体系
完善、建立系统的质量保障体系有利于监督、控制路桥施工技术及施工质量。首先,应该完善基础性机制。路桥施工工程多,大多数工程规模很大,不同的路桥工程所要求的技术和质量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根据实际路桥的情况来分析施工技术来确保质量。同时,应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将现代路桥施工理论作为工作指导的基础,以现场路桥施工具体情况作为标准。在路桥施工中,对有关影响道路质量的因素,比如材料,技术,质量等进行详细分析。从而完善预防桥路状况体系。其次,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实地考察施工现场,要挑出施工存在的问题,及时作出调整和改善,保证有效完善的保障体系。
3. 加强桥路施工的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在桥路施工中担任着很重要的角色,技术管理的好坏直接导致道路质量的好坏。为了加强桥路施工的技术管理必须正确选择技术、怎样应用、如何管理。在桥路施工前,以施工合同和实际工程情况作为出发点。事前设计好施工技术控制点,令施工技术和管理目的相协调,相统一,避免造成施工技术选用不当以致管理失败的结果。最后,注意技术管理工作,对事前设计好的施工技术控制点进行严密监控的同时也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使得施工目的得以实现,道路施工更安全,道路质量更好。
4. 全面贯彻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执行,要求施工人员应严格根据施工图纸进行施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应严格遵守相关的施工操作规范及要求,提高施工技术以及施工行为的规范性。而质检人员也应该严格根据相关的质量要求标准进行全方位、动态检查。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4.1质量交底工作细致完全,比如建设注意事项、使用技术、质量标准、质量规范等。
4.2加强自检、互检。施工人员应该明确路桥施工技术、施工方法、施工注意要点、路桥施工质量管理制度、道路质量要求等相关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互检、自检工作,一个施工环节或者施工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应仔细自检,然后施工人员之间要相互检查,及时发现路桥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只有确保上一道工序施工质量合格后,才可以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4.3质检人员应严格进行检查。
(1)质检人员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充分认识到检查工作的重要性,严格检查每一道施工工序,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的施工质量。质检人员应详细记录各项施工工序的检查结果。而且施工人员、质检人员之间应做好交接工作,并且签字。一旦施工工序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交接记录追责,并根据质量问题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
(2)那么当事故出现时,保险成为首要思考到的事情,为此选择保险公司及理赔需注意几个要素:一、当事故发生时,应及时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并能书面形式进行再一次沟通,并且确定收到。二、保险理赔知识需要全面,如果遇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可以直接咨询专家,这样才不会处于被动局面。三、当面对货损情况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握一手资料,向保险公司及委托检验公司进行书面形式告知。这样才能让保险公司第一时间来到现场进行鉴定及快速整理出鉴定结果。
5. 对施工材料进行严格考察、把关
(1)路桥使用年限、承受重量、安全性等问题直接与施工质量相关。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就应该对工程进行实地考察,再依据设计图案进行质量标准的规定,从而有效保障施工过程中的质量。严格监督好关键性原因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的重要依据。
(2)施工材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施工路段质量的高低。所以要提高路桥施工工程的质量,至关重要是要对施工材料进行考察。施工前对材料进行考察和检测确保材料的质量,同时也要有针对性对市场材料进行考察,争取挑选出物美价廉的材料。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挑选方法,例如对混凝土的挑选方法就是保证其集料的体积要在百分之七十五以上。一般施工人员以为集料的渗透系数和水泥浆渗透系数是一样的,但事实上,两者的系数并不同,前者的系数比后者的系数要高很多,所以在防水混凝土挑选时要挑一些低渗透的集料,提高工程建成的质量。还有一方面,集料颗粒直径大小对抗渗性也有影响,颗粒直径越大,就会越容易造成裂缝,对结构造成破坏,从而抗渗透性下降,工程质量受到极大影响。
6. 严格管理施工技术人员
工程的质量不但受到材料质量的影响,而且还受到施工技术人员的影响。施工技术人员是工程项目的唯一接触者,唯一实施施工的人员,他们的职业道德精神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质量,所以一定要严格管理施工技术人员,对他们展开职业道德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工作态度、工作水平,发挥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全方位将积极性投入到工程施工中,提高工程质量。
7. 加强管理施工设备
施工设备的系统性、合理分配性、适用性、时间控制性等都会影响工程完成的质量,所以对施工设备进行严格管理对工程的进度和完成质量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不同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不同设备,同时通过专业管理的手段、技术或者检测来确定所需设备的型号、性能等。其次,应尽可能选用一些先进的施工设备,提高路桥施工的效率,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施工工期。
8. 充分考虑施工环境的影响
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必须要把施工环境考虑入内,必须环境也是影响质量的关键性因素。例如自然天气,当面对自然天气所产生的施工质量问题的时候,施工单位就应该依据天气进行全面的考量,为了规避风险,减少安全隐患,应及时做好预防方法。
9. 对施工现场加强监理
路桥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施工参与人数多,物资大量堆放,施工的工作流程繁杂,环境变化多样,从而造成很多不稳定因素,这样都会给路桥建设带来安全隐患。为此,加强施工现场监督及管理是十分重要的。而为了在众多的内容之中进行高效管理,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监督及管理。
10. 结语
我国路桥工程事业得到高速发展,对于路桥施工技术以及工程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施工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对施工技术及工程质量控制工作,建立一个完善、系统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强化路桥施工的技术管理,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对施工材料严格把关,加强施工技术人员、施工设备及施工环境等各方面管理,控制施工现场施工的有序性和规范性,实施全过程、多方位的动态管理,确保路桥施工技术水平以及整体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曙光. 关于路桥施工的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的分析[J]. 东方企业文化,2014,19:352.
二、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实施基本概况
我国订单式工学结合培养模式起步较晚,在实际操作过程尚处于探索阶段,虽然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采取这一模式,但是培养水平有一定差距。部分院校成功实施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但是部分院校实施过程遇到瓶颈,甚至出现“废单”、“一次性订单”。保险职业学院前身为创办于1986年的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面向保险行业培养专门人才的全日制普通高校,享有“中国保险业的黄埔,职业经理人的摇篮”美誉。学院自2010年开展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与多家金融企业合作开办订单班,例如:“阳光人伤调查班”、“基层管理干部订单班”、“管理培训生订单班”、“银保理财经理订单班”、“车险查勘理赔订单班”、“国寿讲师订单班”等,建立了以“订单培养”为主要内容的校企合作构架。实现校企合作长效化、常态化,形成了人才共育、资源共享、过程共管、成果共用的校企合作机制。保险企业全程参与订单班的培养过程,充分体现了专业深度融入保险产业链的特点,同时,顶岗实习充分保证了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为保险行业培养了既能适应企业文化,又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受到保险企业的高度认可。
三、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经验总结
(一)凸显“2+1”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
保险职业学院2008年全面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2年在校内学习,1年到真实的工作环境进行校外实训,接触实务操作。订单式人才培养,将“工学结合”的过程分为2个阶段。为进一步创新完善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结合岗位特征与公司需求学院正在积极探索“2.25+0.75”、“1+0.5+1+0.5”、“2+0.5+0.5”等培养模式,更好的实现工学结合,工学交替,使学生零距离就业。例如,“2.25+0.75”模式中,第5学期前8周重点完成面向“订单”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典型岗位技能、企业管理制度等内容的学习。“1+0.5+1+0.5”模式中,第一学年在校学习专业基础课,人文素养课,半年时间到企业了解实务操作。一年时间回到学校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强调课堂讲授与仿真实训相结合,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进行专项技能的强化训练。最后半年到公司实习,在工学交替过程中更好地使学生适应实习岗位。
(二)订单班组建形式日趋成熟
保险职业学院的订单班试点初期曾采用期末组建的形式,在学生大二或者大三时组建订单班。根据企业需求对订单班学生调整教学计划,组建订单班后侧重特定岗位专业知识的强化训练。例如,2009年与中国人寿长沙市分公司收展部合作,在大二学生中组建收展订单班。但是该形式组建的订单班时间短,在短时间内进行专项岗位技能训练的时间有限。目前,保险职业学院多采用期中组建,例如,安徽国寿讲师订单班主要选拔刚入校的安徽籍大一新生,组建订单班后侧重对组训讲师岗位专业知识进行训练。同时,学院正探索尝试期初预定的形式,即招生前由学校与企业签定协议,为订单培养学校有针对性的的招生。在招生投放计划中单独安排专业定向培养计划,并在考生填报志愿环节,依据公司的专业岗位要求针对考生个人情况、所在地区、就业意愿等方面进行面试筛选工作。
(三)搭建有订单特色的课程体系
订单班根据某个企业的岗位需求而设定。以车险查勘定损订单班为例,以人保财广州分公司的查勘定损人才需求量组建40人订单班,以岗位的专业技能为核心开设专业课,如《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构造与维修》、《整车拆装实训》等课程为成为优秀的查勘定损员奠定坚实的基础。为提升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和文化认同感,密切学生与公司的沟通交流,学院邀请公司资深经理开展“订单特色教育”。《行业形势与公司发展》、《企业文化漫谈兼谈职场新人的成长》等特色教育,特色课程紧贴行业和公司,内容全面、资讯丰富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也提升了学生对行业及企业的认知。
(四)社会服务能力赢得广泛认可,保险专业群就业质量提升
通过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订单班学生就业质量提升。以保险实务专业为例,在“校企融合、工学交替”的“2+1”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高质量就业。每年毕业生的推荐就业率均为100%,初次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连续三年在省内就业率排行上名列前茅,2010年在湖南省教育厅就业评估中评为“优秀”等级。
四、订单式工学结合存在问题分析
(一)学院组建订单班时学生参与积极性低
一部分学生对订单班及就业形势、行业发展认识不足,缺乏社会经验,对未来就业目标不明确,比较茫然;另一部分学生对就业与成才有较高期望值,个人职业追求脱离社会现实,而把经济利益放在首位。还有部分学生不愿过早就被某一企业固定自己的职业,希望毕业后有更多的职业选择。学院在组建订单班时,出现企业与学校有意愿但学生不够积极的尴尬情况。
(二)企业参与度不高,投入不足
虽然很多企业争相与学院合作,但大多数企业认为人才培养应该以学校为主导,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积极性不高,仅把订单培养作为招聘员工的一种渠道。造成订单培养方案不完善,无法完全反映岗位技能的要求。企业处于追求效益或利润的最大化的目的,对教学投入有限,造成学校硬件条件不足。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订单培养进入保险企业进行实习就业后,由于个人理想、经济利益、工作压力等原因,离职率比较高。使企业用人计划受到影响,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流失,也使企业对订单班培养不放心。
(三)学校开展订单式工学结合软件硬件条件受限
学院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缺乏对“订单”企业的个案深入分析研究,人才培养方案缺乏岗位特色,课程设置缺乏对特定的岗位针对性,实践性需要加强。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要求教师对公司一线特定岗位操作技能熟悉,而部分教师欠缺企业工作经验,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又具备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师匮乏。随着订单班规模的扩大,仿真或真实的实训设备短缺,现有实训环境不能完全满足后续订单班的实践训练。目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融资渠道不畅,机制相对不健全。
(四)订单式工学结合培养缺乏保障制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虽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得到了学校的认可,但是对于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企业没有影响力。同时,国家虽倡导这一培养模式却缺乏具体激励措施和保障制度来推行这一培养模式。
五、改进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对策
(一)加大对订单班、订单企业的宣讲力度
部分订单班在招募学生时,报名人数较计划数尚有一定的缺口。甚至有的订单班因人数不够只能被迫解散。分析主要原因是学生对订单班认识不足、对就业形势及个人价值定位不清,学校应加大对保险行业的发展形势的分析,引导学生认清行业与岗位发展形势,提高其进入订单班的积极性。同时将企业文化融入到订单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受到订单公司企业文化的熏陶,增加学生对企业的归属感,有效减少离职率。
(二)调动企业参与积极性,充分利用企业教学资源
目前学院已实现“校企双职场”育人,以学生为主体,以校内仿真实训室和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保险企业两类职场为平台,通过两个时段的教学实施,完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但还需要提高企业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学院应积极主动地寻求方法充分利用企业教学资源。例如,邀请企业优秀资深的技术专家、销售精英为学生做专题讲座。针对学生入职前、实习期做心理疏导,提高其抗压能力。
(三)加强师资交流
学校可以有计划的选派中青年教师到保险企业交流学习实践、挂职锻炼、开展调研。学院教师也可不定期的到公司参观学习,了解学生的工作环境。企业内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骨干员工可到学校担任兼职讲师、提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例如,学院正探索“1+3教学模式,相应课程1名校内专任教师与3名校外兼职教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保持长期联系和沟通交流,取长补短。专任教师提高实操技能,行业专家提高授课技巧,专兼职教师共同研究课程、开发校企合作教材。该模式解决了学院专业核心课程实操教师紧缺问题,也为专任教师提供了与行业企业专家交朋友、学技能的机会,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四)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信息反馈体系
通过完善学生网上评教系统、系部社会联系网络,收集社会评价信息、对合作企业定期回访、问卷调查、座谈等形式建立健全多元化的评价信息反馈机制。从而了解学生在就业岗位的的职业能力、适应能力及企业满意度,总结成功经验完善订单式工学结合模式。在学生的评价上,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增加社会评价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