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规划设计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3:2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区规划设计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区规划设计

篇1

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物质、文化生活等领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的居住小区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飞跃发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随着城市发展小区规划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日益发展的城乡二元规化、城乡空间发展的规划、城市和小区发展地域性的规划有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必要。从另一个角度加以考察虽然多年来避免“就城市论城市”“就小区论小区”等观念已得到共识,但这些观念在城市规划实践中并未得到真正贯彻,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区的观念并未切实融人城市规划的各个过程和各个层次中。应当说建立城市规划的小区规划或许与城市规划范围扩大而成为小区规划同等重要。规划设计出一批居住环境良好、社区功能完备,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水准的居住小区对我们来说已经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 现有小区规划设计理论及现状

1.1 现有设计理论的缺陷

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发展共同目标小区规划模式的消极性显现,科技发展使工作与生活空间能够实现重新融合,城市空间需要新的组织方式,经济体制的转轨,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运营面临危机,城市发展演变垦现更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方法亟待创新。小区规划模式的树形结构的组织方式本身固有的封闭性、自足性和确定性等性质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快速变化趋势相背离。城市规划需要新的规划方法,来适应城市发展的复杂性形势。

1.2 小区规划存在的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受利益驱使,不同行业背景的企业不断涌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小区开发建设如雨后春笋,大小的楼盘拔地而起。由于未预先进行市场调研和建筑策划,无序开发建设产生了很多“问题小区”。在金融经济危机冲击的这种状况下,研究探索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并符合市场开发运作模式的小区规划设计方法非常重要。同 时,可以极大提高小区的质量,减少“问题”小区。当前的小区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规划设计定位不明 、配建设施标准不能满足居者的合理使用。其次,旧区改造标准降低形成新棚户区。由于一些开发商急功近利,只考虑眼前的利益。再次,规划设计的手法简单、体现不出现代文明的成果。再次,规划设计缺乏生活居住的理念和应有的文化品位。最后,缺乏充分的前期调研论证,建设周期短,建设质量粗糙,降低整体小区居住质量等。

2 小区规划的结构设计方法及其应用

2.1 高度重视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首先在都市建筑、交通、公共环境设施设备以及指示系统中得以体现。无障碍设计关注、重视残疾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但它并非只是专为残疾人、老年人群体的设计。它着力于开发人类“共用”的产品――能够应答、满足所有使用者需求的产品。

2.2 构筑有序的空间

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外空间层次划分,组织由外向内、由动到静、由公共性质向私密性质渐进、符合行为逻辑的良好空间序列,由此把室外空间划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性的特点。

2.3 组织便捷的交通

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要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在设计中根据居住小区的实际情况分别选择地面、地下和室内等不同的方式合理停车。

2.4 小区规划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生态环境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所以, 在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点,尽可能不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树木、绿地。良好的、自然形态的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基本要素,是影响小区居住条件的关键因素。在对小区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当地地形和地貌的特点,在尽可能不去破坏建设基地原有的树木、河流、绿地等地理条件的同时,对这些条件加以利用,创造出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相互依存且富有地方特色的居住环境来。

3 有关小区整体性规划的建议

3.1 小区规划应注重功能分区的相互组合

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用空间和私用空间是小区空间按功能要求所划分出的四个等级。

3.2 小区规划应注重灵活布局

小区规划应注重加强建筑色彩的运用,注意建筑小品的安排,加强公共建筑的艺术处理以及小区绿化。当前一段居住建筑多是小开间,并采用定型预制砼建筑构件,起来形式比较雷同。

3.3 小区规划布局中居民体现的需求

不同的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的生活需求不同,呈现着动态变化过程,这就需要规划设计人员不断地从实践中寻找答案,并且要有科学的预见性和正确的规划观念。居民的各种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便造成心理负担和失落感,直接影响到城市社会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成为现代文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不利因素。

4 创建文明环境

居住小区是城市的组成部分,所以其规划也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个小区有机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环境中。虽然城乡一体化已经提了多年,但我国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仍然是典型的二元化结构,针对规划而言其关键原因是没有真正地研究小区内部的同质性,即小区和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共同影响因素和共同利益另外,目前许多地区出现的重复建设现象也是没有认识到小区与城市发展同质性而出现的后果。对功能性和合理性的关切和体现。小区规划的结构设计方法是在系统总结原有规划理论与实践优、缺点的基础上进行和探讨的,必须特别注意原有规划理论中包含的许多宝贵的经验、许多成功的东西,其中最为突出的即是它们的功能性和合理性。

5 城市规划过程中的小区观

良好的居住区绿化,不仅能美化环境,陶冶人的情操,而且对于住宅建筑节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区规划应注重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的关系。道路网与居住区群体布局,关系十分密切。我们通常习惯于方格网棋盘式布置道路。这种布置方式是道路规划中最为简单、合理的一种手法。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6 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要建设功能全面且符合城市环境需要的住宅小区,需要设计者在做小区的规划设计上要遵循原则但不教条,要保证小区规划方案的顺利实施,还需充分发挥政府各职能部门的作用,运用政策、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勇于创新,努力设计出具有特色且能与周围环境、城市风格吻合较好的住宅小区。

篇2

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一是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二是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三是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一个名为"四季花城"的小区,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无山无水的市中心地段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在闹市"推窗见景"地享受到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住区的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迁居,满足消防、救护需要,减少对住的干扰,保证住的安宁为原则进行布置,以达到通达性、安全性、方便性、一体性、多层次性的要求。

住区道路系统应分级明显、架构清楚,既要与城市公共系统衔接,又要避免城市公交道路穿住区而过。如果城市规划确定公交道路必须穿过住区时,在可能条件下可设计地下道路,以防止对住区的严重干扰。

小型住区应避免机动车道进入居住区域。有的住区建成"无车小区",即把机动车道和停车场都设在地下,机动车从小区门口进入地下,居民在地下停车场可直接乘电梯到居室,车辆对住宅区域全无干扰,效果良好,居民满意。

二、现代住区的住宅建筑设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时代风尚的影响,住宅的设计要求也会发生变化。当前,住宅正在从安置型向实用型、舒适型发展。从实际调查看到,各个时期建成的住宅都有品位高低之分。

1、增强住宅设计的创新观念。

一是居住功能多元化,二是住宅设计要有超前性和弹性,三是居住空间设计多样化,四是住宅设计的科技应用集成化,五是住宅设计走向信息化。六是住宅设计要求精品化。要摒弃那种照套图纸的陈旧设计手法,通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对各类住宅设计进行对比研究,多方面应用科技成果,设计出价值更高的精品。

2、住宅设计要以市场为导向。

居住潮流、住宅市场常有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很多住宅单元不设计起居厅(尤其在北方城市),后来又流行"三大一小"设计(大厅、大厨、大卫、小卧室),目前又在不少地方出现大卧室和特大起居厅(超过30平方米)的设计,出现大卧室和大卫生间的设计。增大客厅面积有方便亲属聚会、朋友交往的需要,还可表现住宅主人的身份。增大卧室和卫生间的面积,是人们已感到这两处是最让人能舒适享受的居住空间。

这一切都是市场需求的变化引起的住宅设计趋向。而在各个时段、各个城市、城市内的不同区域,人们对住宅及其功能的挑选也是有变化的,这就是市场变化,设计师必须及时地、敏锐地掌握(最好能预测)它的变化,才能设计出符合市场需要的住宅。

3、住宅设计要讲究文化性、艺术性

文化性、艺术性最能反映住宅和住区的品位。住宅的外观和内部设计都应力求美观、高雅、和谐、明快、简洁,营造高尚的视觉环境,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反映深刻的文化内涵、蒸蒸日上的时代精神。外地的、外国的住宅设计可借鉴,但不宜照搬。成功的做法是,通过汲取其精华,发扬本身的长处,创出有地方特色和风格的高雅作品。

4、住宅建筑应力求造型完美、比例适当、色彩协调,与环境配合相宜。

建筑立面不强求一致,有的显现浪漫情调,给人新潮之感。有的以清雅色彩、质朴形象,表现另一种风格。有的突出典雅端庄形象,使造型表现高贵。

5、建筑设计应显现人的中心地位,现代性和实用性。

住宅内部平面布局要突出"以人为本"思想,不让人屈就于建筑,成为建筑的附属。而是符合人的生活活动规律,具有较好的舒适性、方便性、安全性。住宅的动静功能分区已得到较多的体现,把工人房、餐厅、厨房、公用卫生间集中布置,与静区卧室、书房、化妆间,以及半静区客厅形成三个互相干扰相对较小的分区布局,显得比较合理、适用。

主卧室的设计变化已从过去主要考虑用于睡眠,延伸到休息、核妆、看书......。主卧面积加大到12平方米以上,豪华型住宅超过20平方米;配舒适、多功能卫生间、化妆间和主卧阳台;与书房相连,便于工作、学习、电脑操作。

起居厅是家属聚会、娱乐和会客之处,不宜采用狭长形、异形,以方正、宽敞、明亮较佳。尤其要处理好厅内交通,防止出现交通面积过大、房门过多,影响使用功能的弊端。要使客厅具有足够的少受干扰、相对稳定的空间。

住宅次空间的功能要得到更多的重视。厨房与餐厅相邻,构成餐饮空间。有的设计开放式厨房,使餐饮空间更觉宽敞。

卫生间的功能不单是洗脸和大小便,沐浴功能(卫生间内设沐浴小空间)、化汝功能应得到重视。但淋浴区与便溺区应隔开。主卫生间更宜适当增大面积,有的还设按摩浴缸,有的与衣帽间相连,力求舒适。储物空间也在不少住宅单元中有了位置。

阳台在住宅中起到重要作用,是直接接触室外空气、阳光之处,应尽量发挥它的绿化、休息、观景、乘凉、健身等多个功能(相邻厨房的工作阳台还有助厨工作功能),面积不要过小。有条件者,还可设计大面积阳台、多个阳台,以至面积比阳台大得多的无顶盖的露台,使之成为空中私人小花园,让人住得更惬意。

户型设计、室内布局要尽可能满足住户的景观需要,将室内景观向室外延伸,让住户更多地亲近自然。因此,窗户要加大(有的住宅把窗的横向尺寸加到八九十厘米宽),窗台要降低,还可设计弧形窗、落地窗、转角窗、宽角度窗,让住户对室外景观一览无遗。但窗户加大后,夏天室内温度高,能源消耗也高。

随着经济、科技的迅速发展,居住功能也日益增多。尤其是信息网络发展后,在住宅内办公也会多起来。健身的需要也比过去大得多。因此,在住宅单元内除了最基本的厅、房、厨、卫等空间外,适当设置书房、工作间(电脑室)、健身房或健身阳台、露台、化妆间、衣帽间、贮藏室、门厅......,已成为住宅新的功能空间。当然,这需要足够的单元面积作基础,一般实用型、中小型住宅单元难以办得到。

6、住宅的层数构成应结合城市实际合理确定。

住宅层数的构成应从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丰富建筑空间,保证环境良好的原则出发,合理地科学地规划。一般来说,小城市和镇的住区应以多层、低层住宅占绝大多数,适当建一些中高层;大、中城内住区应是多层、低层、中高层住宅相结合,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郊区住宅小区应以多层、中高层住宅为主,适当建一些高层;特大城市中心区还可以适当建一些超高层。别墅小区应适当控制。七层及七层以上的楼房均应设置电梯。各类住宅区都应将住宅空积率、建筑密度控制在符合规定,并保证能有良好居住环境、能有足够的绿化面积、能相应兴建配套设施的原则上。绝不应为了经济收益,牺牲环境,影响环境,盲目增加容积率和建筑密度。

三、住宅小区的智能化建设与新科技应用

篇3

1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现状

1.1住宅小区规划缺乏经济性。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并不单单包括居住建筑,现在很多地方所谓的绿色住宅区,往往仅仅考虑到了居住建筑的设计,在住宅单体设计上强调建造“节能省地型”,“环保舒适型”,“绿色建筑”等住宅,而在一些公共建筑配建上随意性过大,住宅建筑体现了绿色节约的原则,而在一些公共建筑中却盲目追求造型的别致,抛开了建筑设计初期的经济性原则。或者有些绿化景观设计前期设计时候注意了节能环保,可是后期实施过程中浪费水源或者耗电的现象严重。当前设计人员在规划设计中往往只关注房地产开发总造价,没有计算住宅区投入使用以后的运营维修成本,在使用过程中才发现后期的运营维护费用极高。所以在规划设计之初设计人员就要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营造方面,尤其是水景景观方面,解决好经济良好的水源和水动力设施问题。

1.2住宅小区功能定位不准确。住宅小区规划包括住宅建筑设计、公共建筑配建、小区道路设计和小区景观营建,一个良好的住宅小区不但是一个居住社区、更是集购物、休闲、娱乐和工作为一体的公共社区。理论和实践都证明,现今中档以上的住宅小区除了具有生活功能之外,同时又具有个人发展功能和享受功能[1]。然而现代市场竞争的激烈,专业人员分工的细化,造成很多居住区规划设计的重点不是主要突出居住建筑的舒适,而是重点策划公建配套设施的规模、小区环境细部。至于建筑内部的热工性能如何,建造质量及设计是否经济合理,则往往被忽视。住宅小区的主要功能不管演变得多么复杂和多样化,生活使用功能都是位于第一位的,其他任何功能都是附属部分。

1.3住宅小区配套设施不完善。目前,很多小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调查研究不够细致,高档社区户型虽然越造越大,而小区休闲、健身设施都跟不上,而很多小户型,更是打着经济适用的旗号,根本不重视公共设施的配置。甚至还有些小区在设计时虽然考虑公共建筑如小学,而实施时却因为利润驱使将原有的公建变成住宅,造成很多小区品质提升不上去,出现很多实际问题,如“买菜难”、“停车难”的问题。

2 规划设计原则

2.1整体性原则

完善建筑群空间布局艺术性、避免单一呆板兵营式的组群布局,体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融洽,可持续发展三大原则。建筑形式和空间规划应具有亲切宜人的尺度和风格,居住社区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使用者的关怀。要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的活动需要,为其提供相应社区服务设施,在满足生理需求的同时注重居民的精神生活,通过对物质形态精心规划设计以及对住户组织活动特性的研究创造更多积极空间,促进住户之间的相互交往,提高其邻里关系的和睦性。

2.2满足多元化要求

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视觉审美以及生活需求。家庭结构的多元化、小型化、人口老龄化、住宅商品化、住区智能化、及私人汽车进入家庭的转变势必给小区规划中住宅商品类型提出更多的要求,如别墅、花园阳房、多层跃层、小高层、高层、错层、公寓式住宅。

2.3突出生态质量,提高文化品位

低容积率,高绿化率;设置大面积绿地(生态性),分散组团绿地(可达性):应当关心绿地率,并非绿化率。绿地率指小区绿地与组团绿地占小区总用地百分比,不包括宅前或公建绿地(此两项分别属于住宅用地或公建用地)。而绿化率指空地(也可包括平屋面)绿化百分比:另外提高绿化率的前提下,必须结合景观设计为住户提供一种具有文化气息的生活场所。

3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

3.1住区空间布局合理化、科学化。

3.1.1从"以人为本"出发,建筑与环境并重,现实与适当超前结合。一般应做到二三十年不落后,需要时可再改造、提高。住宅的套型和内部功能应从改革开放前经济水平较低时期主要解决"有房可住"的生存功能问题,向今后的实用型尤其是舒适型发展,发挥住宅及住区的发展功能、陶冶功能和享受功能。

3.1.2住区的功能区应布置得当,有丰富的层次,布局结构有特色。住区以居住为主体,但在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体育锻炼、交通出行、园林绿化......等功能区也要环绕居住中心,根据人的需要,合理布置。住宅楼的投影面积所占用地面积的比例(密度)应控制在30%以下;绿化用地一般应超过35%,并尽可能扩大,如有的优秀住区已达到50%以上。绿地分布应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便于居民就近使用的原则。

3.1.3住宅群体的布置,应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间。合理的组团围合式--院落、群落式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方便居民交往和休憩、锻炼。也可以设计立体交往空间,在相邻的住宅楼(尤其是高层)之间及楼顶设计几个交往层。

3.2住区的建筑设计与环境的组合应凸显我国文化内涵,表现丰富的、有个性有特色的主题。

住区的个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发展商开发的小区也应表现不同的特色,不应照搬、"克隆"。近年已有不少住区做好了个性、特色的文章,如有的以浓郁的文化氛围为主题,有的以山水园林为主题,有的以生态环保为主题,有的以健康--体育为主题......都取得成功。不但住区要表现特色,住区内住宅组团(群落、院落)也应尽可能有各具特色的住宅群体形态、标志,尤其是大型住区。如深圳的"四季花城"时尚楼盘,就按不同季节花卉布置院落,并以花命名。即使是主题不突出的住区,在园林设计、建筑造型、社区服务等方面也应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各具特色、五彩缤纷的住区、住宅越多,必然是居住质量越高、居住环境越好,城市景观越美。

3.3努力建设住区的生态环境系统。

在住区规划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积率、只重建房不重环境的倾向。对住区空间的布置,必须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并按生态要求,本着"以人为本"原则,在住宅布置、环境布置、交通系统......等环节保证住区有充足的日照,清新的空气,良好的通风,洁净的水面,尽可能扩大绿化面积,提高植物的中面系数(多种树)和造氧功能。不让小区有泥地,以尽量减少尘埃。要充分利用原有树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绝不能盲目破坏自然山水,随便推山建房,砍树取地。同时要做到处理"三废",净化空气和水面,落实防风、防尘、防晒措施,改善小气候,使住区生态环境比原来好得多。

3.4美化住区景观系统,建设"山水住区"。

“山水住区”不是简单的住宅群加山、加水。它的内涵主要是科学地利用原有山水,适当地创建人造山水,使住区园林化、生态化、美观化,做到"常年叶绿,四季花开;开门见绿,推窗见景;雨不见泥,风不起尘;空气清新,赏心悦目"。同时使自然环境继承、发挥中国文化传统,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洋为中用,设计出现代、有艺术价值、观赏性强的山水园林景观和各类小区,表现高明的创造性,传统的文化性,高尚的观赏性,显现浓郁的诗情画意,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文化需求。

有的住区运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造园手法,在喧闹的市中心区创造出宛如天然的蜿蜒弯曲流动的溪涧水景,住宅建在种满灌木、花卉的"山溪"、"山丘"旁边,使居民享受到一种大隐于市的自然气息和生态美景。

3.5交通道路应合理分流,减少对居住的影响。

篇4

目前,孤岛住宅小区规划的主要通病是单一的同一方向的行列式排列,即典型的“兵营式”住宅,这种住宅在单体设计上多采用了一梯两户的梯间单元式住宅。此类型住宅可以给住户创造一个安静、互不干扰的室内居住环境。由于这种居住小区在规划设计时只采用一种类型的建筑,使得小区景色一模一样,从而造成一种单调的居住环境,虽说建筑具有高度的秩序,并且不同住宅组团之间有非常不同的构图,我们仍会感觉缺乏变化。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内容的不断丰富,一些发达国家提出了“人-建筑-环境”的学说,使建筑学、心理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互相渗透,从而强调人与环境自然的有机结合。人们已不满足干这类居住环境,人们的活动已不只局限于斗室之中过安静的日子。从这句话里来分析,以前建造的“兵营式”、居住小区已不能满足人们休憩、生活和学习的居住要求。人们渴望回归自然,已经对居住小区环境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目前已建成的朝阳一村、协作一村、丰收村,其条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小区内部空间缺少变化,外部轮廓缺乏韵味,对空间未能合理营造。加上单体设计又是清一色的“砖头块”、“火柴盒”式住宅体型,住宅组团内间距、层数、色调都强调一律的统一性。给人的印象只能是单调、呆板、枯燥,缺乏变化和生气,无新鲜感和人情味,无可供人们回味的地方,缺乏时代感。这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的似乎成为一个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矩一样,在我国各地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中普遍采用。这种“兵营式”居住小区由于其整体骨架的单一性,使得其间的绿化也便流于单调。目前的绿化形式一般都是在两栋住宅之间载种乔木,这给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的营造带来一定的难度。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上却淡化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会安定、邻里交往等较高标准的因素。将居住空间环境的设计只局限于能用、经济等简单的使用水准上。外部环境通过大面积的绿化,部分空间放置少许设施、小品,往往缺乏整体考虑景观的审美情趣和“人”的参与。户外空间过于分散、缺失和不连惯,接点空间过小;自然被单纯认为绿化率,以草皮代替树木,对居住区汽车尾气、噪音不控制,也没有隔音措施;缺乏户外括动场地;热岛现象频生,在不同程度上诱发了人们的精神压抑。由此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的生活安全造成不应有的危害,同时给社区管理等带来许多不便,也就根本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和谐社区。造成这种局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怎样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而使居住者的身心受到洁静,力求达到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这是每个居住区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社会的进步从而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渴望有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要创造一个这样的居住小区,作为规划设计者必须对居民的需求和心理加以研究。居住环境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居住行而建造起来的一种客观的外界环境,它改变和影响着居民的生活和心理。不良的居住环境,会导致居民不良的居住行为,而良好的居住环境则使人们心理处于平衡状态,精神积极向上。

我国古代建造出了很多闻名于世的园林,如苏州园林等,这些庭园,原为私人游憩,怡情休养之所,常连于宅旁屋后,故当时设计不崇庄严伟大,但求清雅精巧,计划不重对称,免呆滞之,而须曲折,有引人入胜之意。常以建筑为主体,以花术为培衬,觉有天之真趣,给人感情之舒适,陶醉之感觉。其巧妙之处就在于以自然为背景,取之自然,还之自然,形成一幅整体美的画卷而意味无究,正好满足现在居民生活和心理需求,古园林的造园技巧对我们今天的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是有很好启迪的。

通过这几年的努力,孤岛为了丰富居住小区空间的外部轮廓,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不将同一单体住宅重复布置,将高、中、低层不同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再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布置手法上,为丰富居住小区的外部轮廓线,高层住宅布置在小区的中央部位,低层住宅布置在边缘部位。这样就可以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物和地貌。比如为适应高低起伏的地形,在布置时应尽量保留原来的自然地形,从远处看,轮廓参差错落,高低起伏具有韵味。如孤岛协作二区、朝阳三村,为了克服过去“兵营式”规划布局的呆板和单调,对住宅组团中的条型住宅,采用以变化方向的行列式布置为主,分散布置点式住宅为辅的布局手法,各住宅组团之间由绿地、低层公共建筑隔开,使居住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在规划中密切结合绿化布置,住宅组团绿地根据配置的花草树木相互区别,各具特色,使居民从室内及外部都能看到绿地,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篇5

中图分类号:S75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of underground garage, layou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relevant factors in residential district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the impact of a analysis. For a case of actual project of guangzhou c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nderground parking area in recent years in the planning of construction and the unfavorable there late and for residents,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velopers, planning and design unit, planning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department in this question views. At the same time for design in the link with some common problems are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After the solution of the problems of this kind of put forward their views and ideas. Suggestions to solve the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problem is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design is an underground parking lot, only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underground parking is to solve the current urban residential area parking the key to the problem.

Keywords: village; Underground garage; Planning and design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的发展,许多城市都在大规模地建造居民住宅小区以改善城市居民的居住质量。近些年由于汽车慢慢进入家庭,随之而来的居住小区停车问题已成为曰益突出的矛盾,重视和解决这一矛盾是目前住宅小区设计中的当务之急。针对我国城市用地紧张、人口数量密度大的特点,单一发展地面停车或地上多层停车库不是最佳的方案。在不增加地面建筑密度和不减少地面绿化面积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作为住宅小区的停车设施已成为一种趋势。

合理地设计建造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停车位,同时可减小车辆对地面的干扰,最大限度地把宝贵的地面面积用作区内的园林绿化用地,改善住宅小区的环境质量。再者,在大中城市可以把地下停车库与人防工程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把原本使用率较低的人防空间合理地利用起来,达到平战结合的目的。住宅小区的总平面布局设计与城市中独立的专用地下停车库不同,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的总平面布局受地面以上住宅楼的影响较大。由于上部住宅须满足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住宅间距等技术和使用要求,往往对地下停车库的布局造成不利影响。根据国内外一些城市的发展规律,只有大量建设地下停车库才是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的关键,广州市区现在规划设计的住宅小区已基本上全部设计了地下停车库,只在地面设置消防车道和地下车库出入口以及人行交通系统。其余地面建成大型小区园林,创造了较佳的使用效益和环境效益。但是这种情况在因为开发商追求利益的关系,原本很好的规划模式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下面是近些年住宅小区停车难的现状与分析。

国内早期建设的住宅小区多数采用区内地面停车场,或小区路边停车相结合的方式,在当时由于汽车尚未尚未大量进入家庭,市民拥有汽车数量有限,能基本满足停车需求。随着国内经济不断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小汽车也已慢慢进入普通百姓家庭。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大中型城市及地区,家庭轿车的拥有量已相当高,早期的住宅小区规划已无法满足越来越多的停车需求,车辆占道或占用区内绿地的情况屡见不鲜,区内人车混流,导致小区内管理困难、环境恶化。

同时前些年由于汽车少,地面停车就能解决问题,导致地下停车位卖不出去,售价也很低,象广州市区五六万块就可以买到一个地下车位,连建筑成本都不够,因此开发商对于地下车库建设没有积极性,出现许多缓建、晚建现象,能不建最好不建,导致了很多项目车位配套跟不上业主需求。另一个影响因素是早期政府的规划批复是确定了整盘的车位配置数量,而对是否要当期区配置没有明确约定。发展商为项目最快达到预售进度,通过不建地下车库以缩短工期,以便资金回笼,因此在项目前几期尽量不规划地下车库。而整盘规划车位数量又能满足规划部门的政策要求,发展商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将地下车库都规划到项目的后几期建设。

如广州市海珠区某项目,小区的整体规划非常好,区内户型基本都是一梯两户南北对流的户型,完全的人车分流,车流入口全部在小区,轴线明确,组团分期区清晰,儿童活动、体育运动与生活区域动静分区。但是,表面看一个非常完美的规划在它的地下空间的规划利用上却有很多问题。见图一

图一

如图所示:该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批复总户数为4380户,总车位个数为2347个。图中黑实线框内区域(图一)共有高层住宅38栋,住宅户数1271户,全部未配置车位,项目的车位配置在规划阶段都做在了后期。而项目的开发过程却是先做中间一二三期,即中间黑色实线框内区域。早期业主入住后因为未开发用地较多,地面停车还不存在问题,越往后期住户越多,建设用地投入越多,可供地面停车的用地越来越少,户均汽车拥有量也在不断提高,而后期建设的地下车库不能及时投入使用,最终就是导致没有地方可停车。针对这种情况,表面上看发展商给小区的车位配置是按要求配置够的,可是没有当期解决,如果因为小区过大,开发周期长,早期业主的停车就非常困难,要么好多年没地方停车,要么买了后期建设的车位离家非常远,不方便停车。

在车位能否当期规划设计问题上,我认为我们的规划设计师应该是明白这种不合理的规划对业主的影响的,只是设计师对最终方案没有主导权,发展商要求车位配置到后期也没有违反相应规范,貌似合理,规划师作为乙方,基本只能听从,否则开发商可以另找单位。而我们的规划审批部门在这个问题上重视不够,把关不严,使发展商钻了空子,给小区早期业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现在对该项目后期的车位配置问题再进行分析:见图二

图二

如图所示,该区域基本为项目的最后一个开发区域,总户数为564户,而车位数量为1275户,占小区总车位数量的二分之一还要多。根据广州市现在的政策,每户只能购买一个车位,就是说这个区域大部分的地下车位都是供其他区域使用的。但是从规划角度来看,该区设计的地下车库有三层,上下地下车库要通过住宅的首层大堂,在室外并没有给其他区域的业主预留专门的人行出入口,这就导致该区域住宅的安全管理存在问题,首层大堂不能进行封闭式管理了。同时其他区域的住户进出地下车库也不方便,走路的距离太远。

小结

对于此类地下车库规划不合理的问题,现阶段好像已经有所缓解,首先是在规划设计阶段各地政府已要求停车位当期解决,这是通过总结经验得出的教训;另一个缓解的代价是因为车位售价提高了,市区车位售价基本上是三十多万起步,建设地下车位有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开发商看到了建设地下车库的价值,这样才缓解了不愿建设的矛盾。但是部分发展商在首期为尽快达到预售进度的需求,仍然会根据建设进度的需求故意不设车位,导致这部分业主的停车距离远,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我们的规划设计师们继续努力解决。

从规划设计的角度,当期住宅当期配置车位才是合理正常的解决方案,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一直不能解决,政府部门肯定也能认识到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不合理的规划,为什么政府部门能审批,这也是因为前些年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民群众对住房的数量需求较高,尽快的提供商品住宅供应市场是政府部门的主导,现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不断成熟,汽车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政府部门的政策也会调整,因为单靠规划设计师是不能解决此类问题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呼吁和坚持,合理的规划是我们规划师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总体来说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库在国内还是一个刚起步发展的建筑种类,对于现已发现的地下停车库设计中的各种问题,设计师需要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作出经济合理、方便使用、用户满意的住宅小区地下室停车库。

篇6

现代居住小区设计,不仅满足人的基本居住要求,而且更应该适应人的精神生活要求,注重人的生活质量,以人为本,力求创造出集居住、购物、休闲与一体高品位现代化小区,舒适而有特色的居住环境“新苑小区”提供这样一个探索与创作的机会,下面就把铜川矿务局新苑小区的设计思路及特点作一简述。

新苑小区位于铜川市新区,该地块原属于朝阳居住区的一部分,后归铜川矿务局所有,尽管该小区相对独立于朝阳居住区之外,规划部门要求新苑小区规划设计必需遵循整个朝居住区原有风貌,同时要求通过规划能够达到改善本地区环境。

(一)规划设计构思

新苑小区位于朝阳居住区南角,占地6.7公顷,西临15米宽城市规划次干道,南临50米宽的城市主干道朝阳路,朝阳路南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东、北接朝阳居住区,整个小区周围环境优美,按常规的小区规划方法考虑,小区主入口避开交通繁忙的主干道,而设于西侧的规划路上,与朝阳居住区共用主入口,沿主入口道路旁布置小型商贸服务设施,方便居民购物,小区共分六个组团,中央部分为小区级公共绿化广场,根据朝阳居住区整体规划及城市配套服务设施要求,小区内配有一所幼儿园,沿规划路设一座城市公厕。住宅布置以多层(六层)为主,适当配置少量四层,这些高低、形式不同的住宅,为规划布局的灵活性及创造住宅小区丰富的内部空间效果和外部景观提供了前提条件。在总体规划构思中采用“院落式”布局,组织环境空间和建筑,强调聚落环境整体结构的内向性,塑造凝聚、均衡、祥和的环境气氛。

(二)“院落式”布局的构想

小区内六个组团均采用院落式布局,院落式空间是邻域感强和方便交往的空间形态,人们在向心、内聚的庭院中驻足、谈心、进而营造一个半私有空间,使人们乐于在其中停留,并能感受到生活情趣。组团出3―12个住宅单元围成一个半开敞式共享空间,中间布置组团绿地,共享空间作为住户共有的,宜于活动的室外空间。各种围合的、半围合的楼群围绕着中心绿地,可以引发居民交往活动,使邻里之间具有凝聚作用,增加了居住者的归属感。在围合成的院落中,所有楼梯口朝向院内,在院内公共绿地旁布置活动设施,供老人、儿童活动和邻里交往之用,使居民有一个自由小天地,绿地与儿童场所相结合,大大地加强了组团的使用功能。为了保证院内有充足的阳光,日照间距最小为1.25H,即23.0米,最大为42.0米,院内空间尺度宜人,形体错落,较之常见的两栋住宅间围合成狭长通道式空间相比,院落式空间有较强的内聚力,让人轻松愉快。院落式布局,闹中取静,减少了城市交通带来的噪音、废气影响,这样在组团内部营造出一个安全、宁静的生活空间六个组团,虽然采用较为规整的布局方式,但因各楼的长短、体量多有不同,而且有不同程度的错位,这就避免了单调、呆板的感觉。铜川地区冬季寒冷,采用院落式布局,有效地避开冬季西北风及春季由北而来的沙尘暴的侵袭。小区配套设施布置合理,在靠近城市主干道出入口方向设物业管理室,加强对外来人员防范,营造一个外紧内松的舒适环境。小区实行垃圾袋装化管理,在小区出入口旁设垃圾存放处,方便居民使用。

在新苑小区规划设计中,严格控制了容积率和覆盖率,增大绿化率,提高环境效益,从而创造出高质量的居住空间。

(三)环境设计

在总体设计中,通过对建筑布局形式的处理,使小区整个建筑群的外部空间环境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与协调性,形成了易于识别的邻里空间,丰富了空间效果,如组团半开敞的院落式布局。建筑群体的规划离不开对环境整体尺度的控制,因为群体与个体的关系是相互关联的,群体依靠与个体建筑来体现整体尺度来控制设计才能达到与整体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在小区设计中,通过对住宅层数的变换,形成高低变化的建筑轮廓线,这些处理手法,使建筑群体统一而有变化,丰富细腻,营造一个舒适、闲逸、温馨的居住小区。

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渴望和生态平衡的需要,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居住小区,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主要表现在环境设计的细部之中,包括绿化、道路、停车场等的设计,其中主要是绿化设计。

绿化:本小区绿化分集中式与分散式绿化相结合的布局方式,集中绿化主要是小区级绿化广场,布置在小区中心,形式较为规整,布局为园林式绿化广场,通过中心水景与喷泉的互动,强化中心景观效果,运用绿化和水景烘托环境气氛,广场四周自由配置四季常青树种,形成植物类型丰富,景观完美的空间生态环境,同时也提供一个相对私密的遮蔽空间,给人以归属感和场所感,同时适当考虑运用树木遮挡视线,使广场活动不受周围视线干扰,创造出一个宁静的绿化空间。在绿化广场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绿化、喷泉、花池、花台、铺地与

夜晚灯光的有机结合,使小区环境丰富而有生机。临主干道朝阳路与次干道规划路两边与人行道间留出10米宽绿化带,以绿地为主,适当种植灌木与花卉,丰富了街道景观。院落式布置的组团,中间为绿地及老、幼活动场所,使绿地接近每家每户,让公共活动空间最大可能的被用户共享,组团绿地与活动场所在居民日常生活的视野内,方便大人照看玩耍的孩子,安全性强,也便于邻里间接触与交往。绿地统一布置,点缀四季花卉,绿树等。整个小区绿化面积接近40%,提高了环境质量,规划中注重以人为本,将人的行为纳入绿色,与绿色和谐共处,力求达到亲切自然的感觉。

交通:交通主要应体现为人服务,小区主道路为半环状,设两个对外联系出入口,交通方便,在每个组团外部出入口处设停车场,组团内最大步行距离停车场不超过90米,除特殊情况外,组团内为非机动车辆通行区,避免了交通噪音及灰尘对住户的影响,保证居住环境既安静又便捷。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小轿车逐渐进入到家庭,在居住小区设计中,停车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本设计中,充分考虑到这个因素,保证每6户有一个小轿车停车位,基本上满足了要求。停车场采用绿化式布置,即停车位下种植草坪,增大了绿化面积,提高了环境质量。

现代居住小区的设计,不仅要注意住宅本身室内外空间设计,同时应使居住小区内部的空间关系与道路系统、建筑小品等合理配置与布局,而且更应该考虑居住小区与周围环境的多方协调。

(四)单体设计构思

住宅单体设计应创造适合居住的人性化空间景观,并符合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拥有清新悦目的视觉效果,在小区单体规划设计中,尽量使建筑外型美观大方,屋面檐口处局部作斜屋顶,红色挂瓦饰面,外墙为淡黄色,阳台栏杆为深蓝色铁艺栏杆。红瓦、栏杆、百带与大面积墙面形成强烈对比,交相辉映,在绿树的衬托下,使建筑的细部更丰富、细腻。

篇7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within the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环境景观在居住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城市人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花费在住区中,居住区环境景观质量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在人们活动的步行道、广场、休息观景的空间中,创造性地设计能赋予空间一定的特色,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我们这专业也受到城市规划和建筑学材料运用的影响,所以在感官、景观感受、景观艺术性方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和传统风景园林设计的制约因素也有所变化,包括现代城市密度比较高,人多地少,所以在景观规划设计中要善于利用有限的土地,见缝插绿,利用城市规划中的一些剩余用地,来创造比较好的景观。

居住小区环境综合营造

1 总体环境

(1)环境景观规划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及详细规划的要求。要从场地的基本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动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分析设计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

(3)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2.光环境

(1)住区休闲空间应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在气候炎热地区,需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2)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小品设施设计时宜避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户外活动场地布置时,其朝向需考虑减少眩光。

(3)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应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不宜盲目强调灯光亮度;光线充足的住区宜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

3.通风环境

(1)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应有利于自然通风,不宜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做到疏密有致,通透开敞。

(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应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适当增加水面面积,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

(3)户外活动场的设置应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

4.声环境

(1)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dB。靠近噪声污染源的住区应通过设置隔音墙、人工筑坡、植物种植、水景造型、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

(2)住区环境设计中宜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

5.温、湿度环境

(1)温度环境: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北方地区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虑硬质景观设计;南方地区夏季要从降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设计。 (2)湿度环境:通过景观水量调节和植物呼吸作用,使住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

6.嗅觉环境

(1)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

(2)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

7.视觉环境

(1)以视觉控制环境景观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设计方法,如对景、衬景、框景等设置景观视廊都会产生特殊的视觉效果,由此而提升环境的景观价值。

(2)要综合研究视觉景观的多种元素组合,达到色彩适人、质感亲切、比例恰当、尺度适宜、韵律优美的动态观赏和静态观赏效果。

8.人文环境

(1)应十分重视保护当地的文物古迹,并对保留建筑物妥善修缮,发挥其文化价值和景观价值。

(2)要重视对古树名树的保护,提倡就地保护,避免异地移植,也不提倡从居住区外大量移入名贵树种,造成树木存活率降低。

(3)通过借景、组景、分景、添景多种手法,使住区内外环境协调。滨临城市河道的住区宜充分利用自然水资源,设置亲水景观;临近公园或其他类型景观资源的住区,应有意识地留设景观视线通廊,促成内外景观的交融;毗邻历史古迹保护区的住区应尊重历史景观,让珍贵的历史文脉溶于当今的景观设计元素中,使其具有鲜明的个性,并为保护区的开发建设创造更高的经济价值。

细化景观设计

1绿化设计

绿化不是简单的植树种草,满足人们视觉感官要求,局限于改善空气,而是应贴近人的需要结合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创造高品质的环境。 注重景观植物配置的多样性。植物配置应向生态化、乡土化、景观化、功能化方向发展,植物材料既是生态造景的素材,也是观赏的要素。科学的配置各种植物有利于发挥植物的特性,构成生态美景。

树种选择(1) 选择生长健壮、便于管理的乡土树种。(2) 选择树冠大、枝叶茂密、落叶阔叶乔木。在夏天,居住区有大面积的遮荫,冬季又不遮阳光,还能吸附灰尘和减少噪声,使空气新鲜。(3) 选择有季相变化的常绿树和开花灌木。(4) 选择耐荫植物和攀援植物。在阴暗部分,选择耐荫植物,如垂丝海棠、梅花、罗汉松等;攀援植物有常春藤、络石等。

.2 道路设计

道路不仅供人们行走,而且是人们锻炼身体、欣赏风景、休闲养性、交谈融情的场景。用于交通,道路需顺畅、便捷;用于锻炼环境,道路环境需雅致清静而宽敞;用于交流融情,道路则有相对安逸的空间;用于审美,路边之景,美则露、丑则蔽。如此而论,居住区中,路若较宽,不妨分解,中置绿荫小品,增加景观层次,以柔化道路界面,美化居住环境;另外也可宽窄有度,最宽处也可衍化成小广场,聚人气,以促进邻里交流,最窄处可以仅符合规范或仅做铺装变化,简洁明了,仅用做通行;同样,从表面材质来说,路面可以是沥青,石板等单一材料,也可以是多材质的复合,或坚或柔,或光或糙,同时,也提供了动静有效、开放行和私密行穿插、聚散有度、立体的目的地。他们是居住区环境的重组,是对居住区多样性的活动场所的有的放矢的建设和限定。

3水景设计

城市中的水体象征着文明与灵性,渲染着城市的生机与艺术的魅力,而居住区内的水景色更能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它的风韵、气势、清音,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无限的遐想。居住区内的水景对于生态、景观、文化及娱乐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

4.景观小品及公共设施

(1)环境标识系统 环境标识可分为四类:名称标志、环境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环境标识的色彩、造型设计应充分考虑所处环境及自身功能的需要。标志的用材应经久耐用、容易维修。各种标志应统一格调和背景色以突出本小区物业管理的形象。信息标志的位置应醒目,且不对行人交通及景观环境造成妨碍。

(2)景观小品与公共设施设计 居住小区中的小品设施种类丰富,还包括雕塑、置石、休息座椅、无障碍设计等,在设计时主要以设施的内容,使用时间与频率,与住宅的相对关系来考虑,并且根据小区人群的活动模式,深入到使用者的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去考虑。

(3)灯光设计 景观灯光设计环境景观中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正逐步成为一门系统学科,在小区灯光设计中应综合考虑以下方面:通过计算机集成控制达到智能化。运用定制灯具,以做到照明设备与原有建筑风格的融合协调。在安装灯具时,尽量做到“见光不见灯”,如小体积射灯的运用。绿色节能,是否能合理节约利用能源是衡量照明设计优劣的重要因素。

5.居住小区出入口设计

居住小区出入口空间是居住小区与城市之间的过渡空间,也是小区与外部联系的重要中介。一方面,它影响着小区整体的规划布局,标识出小区在其所在地段和城市中的区位,同时它还是人们对居住小区认知的重要节点;另一方面,它作为居住小区的外部空间,还与城市景观息息相关,是提高城市环境整体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提示,通过,这是入口的三大主要功能。小区出入口位置的确定应从小区总规、城市规划、小区周边环境3个方面考虑;平面布局规划上有对称式与不对称式、广场型与非广场型、人车分流与人车合流等多种形态。

6.小区竖向设计

在居住小区的景观规划设计中,可以利用地形来营造不同的空间形态,通过挖掘和填充,进一步生成和划分空间,以此作为景观设计的空间原型。同时使它具有适宜建筑布置和使用、排水等功能,并符合技术的可行性和景观优美等综合要求。

(1)地形在竖向设计中的作用 围和、限制、分隔空间:挖土或堆土的范围、高度,可以制约空间的开敞或封闭程度、边缘范围及空间方向。 控制视野景观:有助于视线导向和限制视野,突出主要的景观或屏蔽不利景物。 改善小气候:能影响风向,有利通风、防风,能改善日照、隔离噪音等。 组织交通:能引导和组织行走、行车的路线和速度。 美学作用:能使景观更加丰富生动,富有立体感,起伏的地形更增添了环境的艺术感染力。

(2)坡度的使用 用地地形坡度可分为四种:平坡(0—3%)、缓坡(3%—10%)、中坡(10—25%)、陡坡(25—50%)。 地面坡度为小于3%的平坡式地形时,用地面形式处理坡面;3%—10%间的台阶式地形,多用自然放坡加挡土墙;大于10%的急坡式地形须加以特殊工程处理,地形分析时用符号或颜色标出,作为风景园林规划时分析地形的依据。

7.小区户外场地的设计

随着人们健康与锻炼意识的提高,对自身居住小区户外场地的要求也日渐提高。小区的户外活动主要包括儿童游戏、青少年及成人体育运动、老年人保健锻炼、散步、休息、邻里交往、冬季晒太阳、夏季乘凉等。 小区户外场地的规划设计应该从其功能出发,为居民的使用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小空间。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尽量将大型广场化整为零,分置于绿色组团之中,在住宅区中尽可能不出现的集中式大型娱乐广场,这样既浪费了土地又起不到让居民休闲娱乐、养心健体的效果。

篇8

现代小区的规划是组建城市的基础,是形成小社会的标准。现代小区的规划设计需要考量建筑设计的居住环境,分析社会规划建设效益,通过视觉和感知提高小区的居住环境,使人们可以得到优美的居住环境,适宜的功能性和经济性,实现人与自然的有效融合。

一、小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

1.建筑与环境的设计规划。小区居住环境的改善是从基本居住需求设计开始,通过发挥居住功能特点,逐步发展小区建筑规划,创造更适宜居住,更具有功能性的小区规划设计。在小区中加设读书室、健身室等,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娱乐需求,提高小区自然环境居住和建筑结构居住的需求,这符合小区居住的基本要求,提高了居住的安全性,符合居住的文化要求,适宜居住的休闲和舒适性。

2.居住区域功能的规划设计。居住区域应该具有层次性的布局,以基本居住为主体,在文化、教育、体育、交通、医疗等问题上,实现功能区域的建设,绿地面积应当超过30%,这有利于综合居住环境的优化,绿地分集中和分散两种,采用科学的布局方式,提高小区的绿化面积,实现小区周围处处有绿地,处处有景观的效果。加强主体式的绿化公园设计,方便不同群体的人们就近娱乐。在公共场所可以设立儿童游戏区域、老人休闲区域、锻炼健身区域等。通过合理的安排各个区域,方面居民日常的锻炼,保证各个区域之间的距离,防止出现相互干扰的现象。

3.居住群体的规划设计。可以设置立体交往空间,在居民楼进行高层、多层的交叉设计。在围合空间的内部搭建绿化空间,方便居民的使用。依山而建的楼房,可以增加建筑群体的层次感,加强设计的排列感,方便居民的群落功能性设计,提高居住层级园林之间的绿地交往空间,提高居住群体的规划设计性作用。

二、小区建筑设计的内容

1.建筑设计的功能性作用。居民强调生存功能的主要性,居住舒适的功能性。小区的建筑设计不单单是楼房的建筑设计,更关系到小区内部各个环境范围内空间的规划设计。居住的目标除居住外,还包含教育、文化、社会效应等等,通过建筑设计的功能多元化,实现居住空间的合理分割,提高居住感受的意义。

2.精品化的建筑设计。根据建筑市场的需求,逐步改良建筑居住设计的基本形式,提高建筑设计方面的各项科技成本,提高设计价值的水平。居住设计需要具有更加顺应市场需求的设计标准。通过对建筑功能、配套、结构、设施等多方面的调整,为改造留有余地,方便后续的变更和更换。及时调整居住环境的分割类型,加强居住室内的布局灵活性,实现多层次、多结构的合体设计、面向不同群体进行空间立体化设计。采用高科技提高居住设计的集成化。居住设计需要按照设计趋势进行发展,多引进各种技术信息知识,其中包含市场设计科技信息、政策导向信息、科技创新价值信息等。通过合理的分析建筑设计标准,提高市场认可的设计结构特点,方便建筑设计的规划和管理。

三、以实例分析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内容

1.分析工程建设目标。选择哈尔滨的一块居住用地,用地规模为70000m2,用地内部地势存在高差,周围有城市道路,其中用地北部为在建城市道路,用地东西两处为农地。规划设计目标是建立有水源的大型绿色水系景观,结合建筑、水系、绿地构成合理的生态建筑环境,营造现代都市的后花园居住环境氛围,致力于打造迷人的绿色都市景观。

2.功能布局。在小区东侧设置主要出入口,同时在南北两侧分别设置应急出入口。主要出入口是小区的景观入口,通过延伸可以进入到水系的中心,布置大片的绿化,是小区的主要景观节点。小区以高层建筑为主,同时穿插布置中高层建筑和多层建筑,沿街设置2层商服。

3.景观设计。小区的建筑风格为简欧,通过设计蜿蜒水系,打造生态景观轴线,方便景观的欣赏。通过点式高层、板式高层、多层和低层建筑结合布置的形式,打造灵活空间结构,构成合理的建筑景观形象。

4.道路设计。小区的安全消防设计极为重要,合理规划小区内部的交通,方便小区人车分流,提高小区交通秩序。小区出入口设置大门,禁止外来车辆驶入。小区内部道路分为三个等级: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小区路红线为12米,路面宽度为7米;组团路红线为8米,路面宽度为4米;宅间小路路面宽度为2.5米。设置地下停车场,停车泊位按每户1个进行规划。高层建筑设置环形消防通道,路基的承载力需要大于30t,确保消防车对路面的压力。另外,在建筑的不同楼层设置消防应急疏散电梯,加强消防的安全内部疏散路线的准确性和合理性。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居民综合素质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居民对于生活居住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面对高层建筑而言,设计师需要从多方面考虑,以居住小区的居民为准,设身处地的为居民考虑,提高居住的综合生活品质,提高生活的便捷性、舒适性、美观性和安全性,满足人们对于基础物质和综合精神品质的需求,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完美统一,确保小区规划设计内容的可持续发展。这是有利于我国小区居民生活综合品质改善的,是提高高层居民居住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李湘 单位:黑龙江省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所有小区的规划设计都是从前期的准备工作开始的,该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收集本项目的基础资料,做好与甲方的交流与沟通。基础资料不完整,会为今后所有的设计工作埋下隐患;不做好与甲方的沟通就不能了解本项目的设计要点到底在哪里。一般建筑师能够做到与甲方的深入的沟通,从而把自己的理念糅合到这个项目当中去。所以我就对大家往往忽视的“基础资料”部分做着重的讲解。

先举个例子,在某小区的规划设计接近尾声的时候,设计方案已经得到了甲方的高度认可。此时突然发现甲方提供图纸的红线与规划局的红线有了几米的误差,而整个方案是严格按照规划退距和日照要求做的总图。这样一来整个小区的规划设计被迫推倒重新来过。追查起来好像设计院没有什么重大责任,是甲方提供图纸的不准确导致了项目的返工。很多的项目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相似的问题。在目前很多甲方还做不到项目前期的正常准备工作,甚至很少有能够提供完整任务书的能力。作为一名成熟的建筑师就要起到承上启下的护航员的角色,告知甲方有哪些基础资料必须要提供,而且要保证它的准确性。住宅项目是个细致活,很多尺度都是按照设计的最小要求进行组合的,几米的误差足以造成设计的巨大缺陷,所以一定要在开始阶段尽可能的减少设计风险。

那么都有哪些因素风险最大呢,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第一是地形图,一定要保证地形图的准确性。它是整个项目的基石(却往往在开始阶段拿不到),需要建筑师向甲方再三确认它的真实性。地形图不单要准确而且要全面,充分预见到周边环境,四邻建筑有可能对本项目产生的制约因素,其中包括交通、市政管网、防火、日照等要点。条件允许,建筑师最好能实地踏勘现场,拿到一手资料。这些因素无论哪个都有可能对本项目造成颠覆性影响。如某小区场地中有一根无法移除的换热站,图纸中显示的一条市政路在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开通都会对项目的规划设计造成巨大的影响。第二是规划条件,各个地方的规划条件都不会相同,这就需要建筑仔细研判,如果有必要尽早的与当地规划部门进行沟通。第三是市政管网条件,这个一般甲方不会主动提供的,至少在方案深化前要拿到相关图纸。能够准确掌握到以上几个方面的资料,就能为项目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说到底是总体形态的设计,而对它造成最大的制约因素之一就是日照分析。目前建筑师最常见的就是高层小区的项目,这种类型的小区受到日照的影响是最大的。首先要搞清楚,本项目的所在地的规划部门对日照的规划要求,包括日照时间的计算方法和日照分析的影响范围。小区的日照影响包括项目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其中内部影响相对来说好解决些,因为内部的建筑我们设计的自由度很大,可以灵活处理。最难处理就是外部影响,如果外部有大量的现有建筑就要格外小心。这里又要重新提一下地形图的完整性问题,高层建筑对的日照影响范围是很大的,如果是接近百米的住宅楼它的遮挡范围会达到200米以上,具体的遮挡范围以当地的规划条件为准。所以在拿到地形图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图纸的范围一定要大于你所要考虑的范围。有的项目曾经出现过在距离项目地块很远的位置出现了被遮挡现状住宅,而拿到的地形图上并不包括这些住宅,从而对原有规划产生了重大影响。

日照分析不单单是日照问题,还包括小区的整体形态、经济指标、绿化景观等很多因素。如虽然小区整体形态十分完整,但是建筑面积远远小于规划要求,那么这个方案就很难实施;如果日照影响没有问题,但是整体形态混乱不堪,也很难说是个成功的设计作品。建筑师需要通盘考虑,平衡好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把一个项目完成好。当然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做到。

篇10

Abstract: This article start from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unreasonable planning and design, take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design features of the residential area.Key words: residential areas, planning and design, in principle; design feature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居民小区是城市的基本构成。小区建设水平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优劣, 而小区规划又是小区建设的先行, 是影响小区建设水平的重要环节, 因此, 住宅小区居住环境的优劣,首先取决于规划方案的好坏。近年来,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对改善居住环境的迫切需求, 全国各地相应建成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环境良好、功能完备、经济适用的居住小区, 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居住环境, 推动了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1、目前居民小区设计不合理的地方

1.1小区设计模式单一,缺乏时代感和特色。

1.1.1模仿现象较普遍,缺乏创意和创新,不能紧扣时代脉搏,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更高要求。

1.1.2小区特征不明显,特色不突出,表现在建筑外型单一或外立面装饰华而不实、空间布局形式缺少变化、组团特征可识别性不强、内部空间单调、外部轮廓缺乏韵味等。

1.2可预见性差、前瞻性不足,小区配套设计不到位,与小区未来发展不相适应。

为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规划设计上只限于满足当前需要,而不考虑是否为未来发展留有足够空间,致小区未来改造时遇到诸多问题。

1.3过分的追求小区设计的外在形式,缺乏参与性、实用性和安全性。

小区规划设计上注重视觉效果,而未重视真实空间的环境营造,理应表现其人文关怀的“内容美”未得到充分体现。如小区内的大广场,表面上很气派,但因其空间尺度过大,容易形成缺乏人性的、旷散的消极空间,同时也带来了业主生活私密性和安全感的缺乏;花坛和水池锐利的边角, 周围没有护栏的水池成了威胁小区居民安全的潜在因素。

1.4过分强调小区设计的个性,造成小区风格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割裂。

如为了能在众多小区中“独树一帜”,在设计上追求建筑形体的标新立异和布局结构的变化多端, 结果造成小区风格和周围环境不协调,没有融入到周围整体环境当中,也与城市整体形象格格不入。

1.5“为绿化而绿化”的设计规划观念表现普遍。

一些住宅小区方案设计阶段粗糙的规划设计,这类方案仅仅满足了符合规范或绿化法规条例的要求,但缺乏情趣、有人情味的可持久的绿化空间设计,有些住宅区的绿化甚至有拒人于园外的感觉,草坪、花坛、绿地景观被铁栅栏、围栏包围,这样的绿化虽然绝对化覆盖面积达标,但其绿化的实用功能却远远不能发挥它的作用。更与有主题的均好性绿化相违背。还有些城市规划中在市政广场、中心公园上很下功夫,对与城市居民关系最为密切,利用频率最高的住宅小区绿地空间却潦草马虎,应付了事。

2.1设计原则

2.1.1以人为本的原则。

住宅使用主体是人,住宅建设应创造方便、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并能培育个性,展示才华,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2.1.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因此要着重强调经济与资源节能型消费。住宅建设要提倡节能、节地、节材,并建立起使有限的资源和能源可持续再利用的住宅体系。

2.1.3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创造良好的室内外居住环境是我们未来的唯一选择。

2.1.4高科技智能化原则。

21世纪将是高科技的社会,智能化系统的设施将成为未来住宅不可缺少的装备;智能化住宅通讯与管理系统以及智能化住宅综合管理系统等等,使新世纪住宅与高科技和信息化社会相协调和适应。

2、居民小区设计要点

2.1在空间布局上,着重建筑空间的层次感。

在小区的中央部位布置高层住宅,周边布置低层住宅, 既可避免形成封闭的空间或形成与外部空间隔绝的局面,使小区能够和周围形成统一的整体,又可丰富小区的外部轮廊线。巧妙应用行列式和围合式的不同组合,精心布置小区中心公共开放空间以及住宅建筑围合的其他邻里空间,创造多个景观亮点,丰富建筑空间环境,优化组团园林设计,使各种不同的组团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绿化设计,形成独立的个性与特点,从而达到“园中之园”的意境。

2.2在景观的营造上,体现人性化设计,

注重实用性,参与性,确保安全性。小区环境的营造要以满足人的生理、心理、文化、交往等多方面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体现人在环境中的中心地位,体现出对居住者实际使用时的安全和便利的人文关怀,要摈弃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表面作秀。如中心花园和广场要进行“宜人尺度”的量化设计,注意居民的“可达性”;区内道路及场地设计要符合残疾人无障碍通行要求; 运动器械要考虑老人、孩子的活动特点,考虑与其相接触时的舒适性、安全性以及使用的耐久性;对区域环境的划分要有明显标识, 以加强人们的领域感、归宿感;小区配套设施小区配套设施符号化等。

2.3在组织手法上,综合运用景观设计的各种手法,创造丰富的艺术生活空间。

小区景观的生成要造景与借景并重,通过“远借”、“邻借”、“仰借”、“应时而借”等技巧,并巧妙应用封闭或隔离、过渡或渗透、比较或对比等组景手法创造主题鲜明、动静结合、软硬搭配、多元适应的富于美感和艺术性的情景交融、健康舒适、并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和内涵的人居环境艺术生活空间。如以水为中心创造变化多端的动态和静态景观;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达到移步换景、景观层出不穷的效果;强调地面铺装与植物配置的精心设计,通过对景、借景等手法创造丰富的视觉景观等。

2.4重视小区规划与当地的历史文脉相结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 与城市整体形象相协调。

一个小区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从建筑风格、立面色彩到户型空间以及居住者的生活习惯等方面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并融为一体。在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人文环境及其居民的生活模式, 因地制宜使整个小区有机融入到所在区域的人文环境中,使小区既延续所在地区的历史文脉,体现出一种文化传统的沉积,又具备现代化的生活环境,满足人们对小区人文氛围和住区功能的要求。注意小区规划空间形态和城市整体形象的关联性,保持小区风格与城市整体形象相一致。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要先对拟开发地区制定好的城市设计指引,避免由开发者先做规划方案,然后再由规划部门出规划设计条件的被动。

2.5遵从自然,保持区域的自然特征。

尊重与利用原有的环境要素,将创作当做自然演进的一部分,有景用景、用景改景、无景造景,利用、改造自然景观与人造山水景观相结合,建立起一种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环境意境,形成富于场地精神、具有诗情画意的特色栖居空间。

总之,现代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是以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为指导,从时代、社会与自然中寻找规划设计方向的创新之作。作为规划设计者要紧跟时代的发展,针对问题深入研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而不只是抄一些表面的手法,玩弄一些不切实际的概念。要改变以往重规划轻景观、重建筑轻环境的思想,将景观与建筑设计并重, 必要时可将景观设计优先于建筑设计考虑,而将建筑视为环境中的一个元素。我们相信,在规划设计者的努力下,新世纪的住宅小区必将是一个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人与环境、人与人、人与社会融洽相处的朴素而和谐的生活居住空间。

参考文献:

[1] 何政. 关于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思考[J]. 中州建设,2003

篇11

中图分类号: S611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场地规划设计是针对基地内建筑项目的总平面设计,是依据建设项目的使用功能要求和规划设计条件,在基地内外的现状条件和有关法规、规范的基础上,人为地组织与安排场地中各构成要素之间关系的活动。场地设计既提高基地利用的科学性,又使场地中的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与其他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建设项目合理有序地进行使用,发挥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场地规划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居住小区内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层次。

1、总平面布置

对居住小区进行总平面布置前需要先进行现场踏勘,分析场地所处环境的自然条件、建设条件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场地的现状条件、小区市场定位,分析研究项目的各种使用功能要求,进行总平面规划设计。总平面布局方案需明确功能分区,合理确定场地内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工程设施相互间的空间关系。居住小区具有建筑功能较单一,单体体量小,建筑数量多,配有小体量公共建筑等特点。总平面布置方案在规划设计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在规划方案阶段,往往强调建筑全体的组合、功能分区和环境形象,而在规划报建,则更注重按照各地技术规范,充分考虑各建筑单体之间的日照间距、消防间距、建筑退让等方面,以确保规划方案可操作性。

2、道路交通组织

道路交通组织是住宅小区规划的关键。道路交通组织方式不仅影响着小区内部建筑的通达性,其走向和选线也直接影响了小区的综合管线的布置。道路交通组织应坚持合理组织场地内的各种交通流线,避免不同性质的人流、车流之间的相互交叉干扰的原则,根据初步确定的建筑、构筑物布置,进行道路、广场、停车场和出入口等交通设施的具体布置,调整总平面图中的建筑布置。此外,在居住小区,除了设置主干路和次干路,对于高层住宅区,还应按消防要求设置消防通道,有特别要求的高层建筑需要设置环形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设置可结合小区的园林环境一并设计,达到协调统一的效果。在坡地居住小区,道路交通要结合场地地形环境组织,较大宽度的道路布置应地形环境,以减少土方量。而在静态交通组织方面,停车场布置不仅要满足小区内居民的停车需求,也要同时满足小学、幼儿园及其它公建和商业的停车需求。学校停车场出入口的位置应避开交通量较大的路段,以免使接送人流和通勤人流产生交叉,造成交通堵塞。

3、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居住小区场地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竖向设计,不仅使小区的各项规划在平面上的统一和谐,在竖向上相互协调,更能够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组织出愉悦人心的景观效果。具体来说,竖向设计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形,拟定场地的竖向设计方案,有效组织地面排水,核定土方工程量,确定场地各部分设计标高和建筑物室内地坪设计标高。

3.1拟定场地的竖向方案

根据居住区场地所处区域的地形特点,规划地面形式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三种。

平坦场地一般采用平坡式,而在实际工程中,平坡式设计的场地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居住小区内场地与区外场地基本无高差,内部道路与市政道路的平接的关系,这种处理方式常见于低层和中高层及部分高层的住宅小区方案中;另外一种是通过修建半地下停车库,抬高内部地坪,与市政道路形成高差,塑造错落有致的园林景观,这种情况主要在有地下室和有人防要求的住宅小区中运用。

图1 利用半地下车库太高场地地坪示意图

而台阶式和混合式的布置方式在山地住宅小区中运用较为广泛。一方面山地居住小区受地形的限制,常常无法避免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块,因此在自然坡度大于8%的场地,小区地面建筑连接采用台地式,台地之间采用挡土墙或护坡连接,并运用借景、对景等艺术手法与周边山地景观融为一体;另一方面,对于地形起伏不大的场地,尽量保持原始地形以避免不必要的土方量,采用混合式模式,通过建筑单体的错层、跃层或设计地下室、半地下室等对多层次的立体空间充分利用。

图2 台地式场地布置示意图

3.2标高的确定

居住小区竖向设计的标高包括道路标高、室外场地标高和室内地坪标高。

3.2.1道路标高

居住小区场地设计必须处理好区内场地和周边市政道路的衔接问题。这就要求合理设置场地内外的道路控制点标高。一般情况下,区内场地的标高要高于周边市政道路标高0.2米。对于平坦场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稍微提高小区场地入口处标高,增大排水坡度,以便于居住小区排水顺畅。而对于山地场地,在道路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道路标高设置要避免高差过大,以免造成坡度过大,不利于行车安全。因此,山地场地道路坡度尽量控制到6%以内,特殊情况不能大于8%。

3.2.2室外场地标高

一般而言,室外场地标高与相邻居住小区道路中心点的标高高差不少于0.2,以便于场地排水。室外场地的坡度设置因使用功能不同或景观效果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控制值。当室外场地作一般草坪使用时,室外场地标高尽可能与现状自然相近,以减少土方量;当室外场地用作广场过停车场使用时,场地坡度宜控制在0.5%以内,以防溜车;而当场地高差大需要采用台阶式时,台地间要合理设置挡土墙或护坡加以保护,以避免受到塌方和滑坡等灾害出现。一般情况下,台地保护方式的选用,应优先使用护坡,必要时才使用挡土墙,设置挡土墙时高差不宜过大,以降低工程造价。

3.2.3室内地坪标高

为防止室外雨水倒灌,建筑的室内地坪标高±0.00应比室外场地标高稍高。高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不小于0.2~0.5米,特殊情况下可设置更大,如在山地别墅中,由于半地下室的设置,室内地坪标高与室外地坪相差可达1.5米甚至更高。室内地坪标高的确定标准有两个:在平坦场地,由于建筑室外地坪不存在高差,室内地坪标高直接根据建筑出入口处的室外场地标高确定,而对于坡地和山地,室内地坪标高则需根据建筑物所处的场地整平最高点标高确定。

4、绿化及环境景观布置

居住小区的绿化及环境景观布置往往与建、构筑物及道路、管线的布置一起考虑,统筹安排。

在居住小区的绿化景观的塑造过程中,可利用场地制高点打造高视点景观,如设置休息凉亭和景观眺望台。在场地低洼处设置下沉广场或设置枯水渠等,营造多层次休憩空间。地形高差大时可结合场地竖向设计,利用周边挡土墙布置绿化、景墙或水幕跌水等,打造错落有致的绿化景观系统。在绿地率较低的旧城居住小区,通过栽种“爬山虎”等攀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布置,既增大了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同时也给住户带来节能的效果;在停车场用地较紧张的地居住小区,充分发挥停车场的绿化和停车双重功能,设置植草砖,同样也是一种增大绿化覆盖面积的办法。

5、结语

居住小区场地规划设计不是简单地对自然地形进行简单改造的过程,而是在基地上安排建筑、塑造建筑周围或建筑之间的艺术和技术,是通过组织外部环境,以适应住户行为的要求过程。通过场地设计,居住小区实现在较低的成本控制下,打造满足生态功能和富含特色居住环境,提升城市整体品位。

参考文献:

[1] 刘磊.《场地设计理论在小区规划中的实践》[J].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

篇12

引言:建设舒适居住小区,是为使人们有一个愉悦的心情和温馨的家,因此对居住小区生态环境、安全防卫、服务体系的规划设计尤为重要。对于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的原则,以此来提升居民小区舒适度和美化城市形象。

1.园林景观设计要遵守的原则

1.1要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

绿化景观设计,就要充分了解冬冷夏热、半干旱、碱性土地区,不能把温暖湿润酸性土地区的植物胡乱搬过来,即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水土的植物,以保证其成活和生长良好。

1.2要遵守“多种树、少种草”的原则。

因为就调节小气候、涵养水分、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增加美感等各种功能来说,树木的作用均较草坪高出几倍甚至十几倍。

1.3要遵守“乔灌花草合理搭配”的原则。

乔木、灌木、花木、草坪要有合理比例,其比例基本上是按上序由高到低。乔木下面有灌木,灌木下面有花草的复层种植结构,是强调以绿为主的具体体现,是增加绿量的基本保证。良好的植物景观还是园林小品,甚至铺装、座凳的独特背景,通过质感、色彩的对比,突出小品等的景观作用。

1.4要遵守“四季皆常青,三季有花果”的原则。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了解每种植物的习性,如阔叶与针叶的、落叶与不落叶的、泛绿发芽早的与晚的、开花早中晚的、结果早中晚的等。根据植物的上述习性,科学安排、合理配植,就能够达到“四季皆常青,三季有花果”的要求。

1.5要遵守“丰富多彩”的原则。

观叶植物有绿叶、紫叶、红叶、金叶等多种,观花植物有红花、紫花、白花、粉花、黄花等多种,要合理配置,才能达到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丰富多彩的要求。

1.6要遵守“各种植法合理安排”的原则。

根据不同绿化功能要求,选择合理植法。如乔木、花木、果树的孤植、行植、片植;灌木的树篱、造型、模纹等。

2.现代居住小区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注意要点

基于居住小区在现代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而兴起的景观规划与设计是一项基于居住小区自然状况的合理开发与再利用工作。在这一环节中,首先需要考虑的是景观设计效果与整个居住小区现有风格匹配程度,力求在景观设计中充分反映最具特色的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并以此达到园林景观与居住小区的和谐发展。具体来说,在实际规划与设计工作中,值得相关工作人员加以注意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首先需要考虑居住小区的区域位置与周边配套设施情况。

任何景观规划设计工作首先要遵循生态发展的原则,在对各项景观进行选址、搭配时,首先要衡定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是否与这类景观相吻合。其次,要了解周边环境状况,例如日照、通风、湿度、温度等。

2.2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应该充分考虑道路、交通因素。

首先,居住区的道路要分散到各个点上,减少人行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其次要对居住区道路上车辆的通行作出严格的管理,实行人车分道的制度。最后各个居住区的主要干道要以方便居民进出、消防、救护等需要为原则,从而使各个主干道与分流支道形成多层次、一体化的有机整体。

2.3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要对绿地工程加以重视。

绿地作为现代居住小区景观建设中最贴近自然的一项工程,对整个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居住区的绿地规划与设计要遵循一条主轴线,将步行街、人工湖泊等按一定的排列顺序架构在这条主轴线两侧。

(2)对居住区域内的花草园林景观设计要做到多元化与层次化的结合,在季节上与空间上做到各类景观的相互交替。

2.4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要注意对居住区停车场的管理。

由于停车场特有的噪音、占地等特性,在对这一环节进行选址时,不仅要规划合理的停车位,还不能够对居住区域的环境、空气造成干扰。并且停车场的设立要始终遵守到节约用地的原则,多开发地下、半地下的停车场。

3.改进居住小区园林设计的对策

建设园林化居住小区,必须突出地方特色,从而发挥其最佳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强调以人为本

人们进入绿地是为了休闲、运动和交流。因此园林绿化所创造的环境氛围要充满生活气息,做到景为人用,富有人情味。在住宅人口到分户入口,都要进行绿化,使人们尽量多接触绿色,多看到园林景观,可以随时随地地享受到新鲜空气、阳光雨露、鸟语花香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小区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中还应多为景观考虑,与景观沟通,让景观参与其中。在具体设计过程中,景观设计应从项目开始就介入整个设计,景观设计师、建筑师、开发商应经常进行沟通和协调,使景观与居住区整体设计风格相融合。

3.2利用立体绿化打造园林景观

立体绿化园林景观在近年来的住宅园林规划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不仅具有解决绿地、提高绿化面积的作用,同时也是景观打造的良好平台。在进行立体绿化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遵循多年生植物运用的原则,提高立体绿化的持续性,避免一年景观情况的出现。同时还要注意立体绿化不能影响附近住宅室内采光的原则。现代城市居住小区园林景观的立体绿化主要集中在栅栏、凉亭、围墙、建筑物外墙、灯柱、绿棚等处。根据园林景观整体规划风格,选用适宜的爬墙植物,能够降低墙体温度达到节能效果,冬季落叶后不影响墙面的太阳辐射热吸收,附着在墙面上的枝茎还起到保温层的作用。同时墙面绿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噪音,并吸附大量浮尘,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可以说立体绿化已经成为现代住宅小区绿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是构建节能型住宅小区园林规划的关键。

3.3应用现代绿化技术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中要积极采用现代绿化技术,提高绿化面积、以小区地面停车场、人行道为例,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地面多数为沥青路面加入行步道板的形式进行,随着绿化技术与理念的更新,现代居住小区园林规划与设计中更多的将这部分地面采用镂空步道板的形式,并种植生命力顽强的草类。这样在不改变原有使用功能的条件下,大大地提高小区的绿化面积,提高小区的节能功能,同时也为人们营造了类似于郊外绿地的环境。

3.4培养景观设计人才

居住小区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相融合,应注重利用城市环境资源,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良好的过渡与协调地带。这就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要有广博的知识,灵活的头脑,能够不断地将时代气息和作品巧妙地融为一体,奉献给社会,为人们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居住空间。

4.结语

高品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关注居住小区绿地绿化质量已成为当今住宅建设的发展趋势。建设富有特色和个性的居住空间环境是可以的,只要我们的园林景观设计者在居住小区设计时不断创新,不困于已有的经验,不止于既得的成就,就一定能够创造出自然、亲切、优美、舒心的居住环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