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3: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行政绩效考核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经济是根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市场经济条件下,薪酬水平在学校人才队伍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具有激励作用的薪酬制度可以吸引留住本校能力优秀的人才干部,同时也能吸引一部分优秀人才来校加入关键岗位的工作,完善学校的人才管理队伍,促进学校发展。
2.调动高校行政人员工作积极性的必然选择
当前国家正推行全面深化改革,对事业单位分配制度的改革也在逐渐加大力度,高校作为事业单位之一,绩效薪酬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缓解原有薪酬制度中存在的诸多矛盾。绩效薪酬制度更注重日常的工作职责完成情况,改变了以往收入水平单纯同职务、职称、学历挂钩的情况,这种多劳多得的按劳分配制度,对行政管理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的积极性调动有很大作用,真正重视有能力有水平的管理人员,促进高校的良性发展。
二、现阶段行政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弊端
1.根本思想上缺乏认识
现在很多高校没有意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性,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实行只是流于形式。比如很多高校在对行政人员进行年度绩效考核时,采用年度考评表调查,从德、勤、能等不同方面填写自己年度内所完成的任务和做出的贡献,或者用述职报告的方式由直接主管部分评定。这样的考核方式主观性太强,不像专任教师考核,有教学科研等任务因而有相对科学的绩效考核方法,主观性过强的考核方式很难公平地反映一个人的年度工作业绩,长此以往,积极性再强的行政人员也难免会受到影响,导致行政管理人员质量整体性下滑。
2.考核队伍不够专业
考核工作完成度与考核人员的水平具有密切关联,目前高校考核人员很多都是临时组建,时间人员不固定也不专业,质量参差不齐,对考核工作的真正目的要求和方法都不熟悉,对考核工作造成很大影响。而且这种临时组建的考核班子只能进行年终考核等阶段性考核,对行政人员的平时工作绩效缺乏激励作用。
三、如何有效推行高校行政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
1.科学规划岗位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个人
绩效考核的最终目的是提高绩效,首先应当从思想建设入手,将思想政治表现和品德学风要求列为教师考核评价的首要标准。按照不同岗位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全面考核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面考核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专业发展等内容,重点突出业绩、贡献等关键绩效指标。在全校统一的质量导向和基本学术要求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教职工的岗位职责、工作特点,以及所处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分类、分层次、分学部、分学科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健全分类管理和评价办法。
2.针对性地完善监督和考核机构
专任教师、工程实验等系列专业技术人管理及工勤人员,是三个不同的教职工群,应从不同的注重点突出考核。对专任教师,采取聘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以聘期考核为主,按照一定年限聘任,个别教师有特殊理由经学院和学部审查同意,可以按合同确定聘期。教学和科研业绩均以聘期为时间单位来考量,聘期内如何分配教学科研时间,教师有自主权,帮助克服短期行为和教学科研时间上的矛盾冲突。年度考核只看工作进展、看社会服务贡献,不考察成果,鼓励教师报告学术进展,参与学校、学院共同性、管理性、服务性工作。
3.建立公平的选拔和薪酬奖惩制度
教学科研单位内部内部存在着一般性与特殊性,从学校整体来看,必须保持在规章制度前的人人平等,从学院来看,和学科领域性质不一,存在其特殊性,简单的用同一个标准衡量反而会影响其整体发展。因此,既要有学校层面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统一规定,又要有各学部、各学院在学校基本标准约束下,根据本门类、本学院、本学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状态,定细则、管具体、作安排,以增强考核评价的导向性与针对性。既促进本学科进步提升,又适应新兴学科、交叉学科成长壮大;既实现学校总体目标,又调动各学院、各学科的主动性,实现共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4.183
[中图分类号]G7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4-0-02
1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状况
目前,随着政府行政发展,基于人事改革,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内的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重视绩效,以绩定奖,以价值为先,将工作指标加以量化,建立以价值增加值为核心的绩效管理模式。创新和完善院校内部的绩效,从经验型的绩效管理向着科学型的绩效转变。目前,学院内部绩效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仍在努力探索其有效性。但薪酬管理体系较为单一,激励机制仍为较为单一,将制约着内部绩效管理的效能。
此外,因招生规模在持续增大,运营成本在持续增加,办学容积率在持续加大,教师人数持续增多,原有的集权模式已难以推动校内部的绩效管理。实现二级管理机制,转变行政管理人员的角色,将权力往下放,能够调动员工的自主效能。与此同时,出于对人事制度的改革,湖南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努力创新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着力建立以计划为主,以价值为先的考核标准化绩效,以改变传统的绩效管理状况。
2 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问题
2.1 系统培训管理落后
院校内部下属的行政单位、划分部门的绩效管理属于“粗放型”“散养型”“随意型”,考核水平处在较低层次。绩效考核业务人员大多老的老、新的新,专业人员为数少,老员工没有经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学习和培训,专业水平低。而新员工虽然经过了系统性的培训,但其经验程度不足。他们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服从领导的其他安排,精力有限,从事绩效考核就只能是应付了事,使得各类绩效考核资料残缺、不完整、时效性差,至于分析产生原因和应对措施,有的也没有能力进行此项工作。
2.2 激励约束效能较低
就现阶段发展而言,校内的领导层凭借自身对组织的贡献、领导才能以及领导魅力,在绩效管理中,较为独断专行,缺少民主意识,对于组织内部的决策自行决定,对校内考虑的不够全面。不仅如此,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将约束内部绩效管理的行为,内部组织内的员工更是有章不循。例如,在2010年之前,学院内部的管理层在召开会议中,较少讨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问题,而且在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意识,仍然沿用陈旧的绩效管理机制,为此逐渐失去对工作的有效管理,使其在管理方面较为迟缓,难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学院发展中及运用到有效的机制内。在行政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中,因角色较为模糊,彼此之间没有确立监督机制,员工之间难以制衡,激励员工的工作将更为艰难。
对于绩效考核而言,学校教务处承担着绩效管理的角色,但因内部管理实务较多,领导层对此了解甚少,作为监督者角色的监审处并没有起到监督的效用,绩效考核难以落到实处,背离目标管理的意义。结合学院的实况,目前,绩效考核只是单一地通过从年终的一次德、能、勤、绩的分数确定员工的绩效情况,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程度、任务完成指标等方面要求均没有所体现,仅靠目前考核的指标的控制难以使学院内部管理的建设,也更难体现管理层的管理效能。不仅如此,教务处在对行政人员的考核期间,没有就考核工作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更难以反馈绩效结果,内部员工难以了解到绩效情况。作为学校领导者,也没有反馈相关情况,只是简单地贯彻执行绩效考核,缺乏与教务处之间的有效沟通,思想不一致,直接影响到学院行政人员绩效管理效能。
2.3 绩效改进动力薄弱
目前,随着校内办学的发展,内部各类体系结构不断发生巨大变化,而绩效考核制度自建立后就没有进行过改进和完善,学校领导层片面地认为绩效考核的关键在于奖惩,奖惩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就完善了。因此,应重视传统观念的转变,将绩效考核由结果导向型向过程导向型转变,充分发挥行政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结果应用的正向促进作用,为绩效考核体系改进注入不竭动力。
3 加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对策
3.1 强化系统培训管理
目前,就校内部而言,管理者的绩效管理观念较为传统。创新绩效管理思路,创管理之新,建立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对于促进人才管理是至为关键的。在内部绩效管理建设体系中,构建系统化的培训机制,可促使员工自主学习,并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增强彼此间的信任。
在构建科学培训制度方面,学校内部必须摒弃消极的培训管理思想,重视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增强培训的有效性。例如,因信息网络与信息管理处在校内信息方面起到关键的效用,它的信息代表的是管理团队的思想。而校宣传部担任的是绩效培训角色,在进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培训时,可将绩效考评制度列为专题培训,推行案例式、体验式培训,促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行政管理人员的学习档案,以成员为单位,记录相关的培训反馈情况,将考评结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予以公布,从而进一步加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不仅如此,在结合现行绩效管理基础上,可分级对行政管理干部进行月度、年度考评。
二、城市管理队伍绩效考核意义
近年来我国开始注重人力资源的绩效管理,认识到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重要性,绩效管理对于解决公共人力资源管理中困境有突出的作用。第一,对公共人员起到了激励作用。进行绩效考核,可以对人员起到很强的激励作用。以考核的结果为依据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要设置全面、多样化的评估标准。第二,对执法人员起到导向作用。执法人员是公共利益的践行者,他们的行为对于民众的利益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执法人员必须十分清楚地明白什么行为是被允许的,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绩效考核的开展为解决公众和执法人员之间的冲突矛盾提供了解决路径。第三,对政府形象有改善作用。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代表了政府的形象,近年来,关于城市管理执法队伍的负面报道层出不穷。绩效考核能够从不同的方面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进行评价,发现其优势和不足,以助于执法人员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近些年来,绩效考核已得到政府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城市管理部门也采取措施开展和改善绩效考核,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形成了绩效考核的新局面。但是从整体来看,在管理实践中,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绩效考核并没有取得十分令人满意的效果。1.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绩效考核指标反应的是从哪些方面来进行考核。考核指标的设置对对执法人员的行为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城市管理部门的指标设置还存在问题:一是指标针对性不强,执法人员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重点,所以指标设置应该有针对性,不能过于笼统;二是指标抽象,要提高指标的具体性,过于宏观的指标往往不利于考核;三是指标不能兼具效率和行政价值,既要关注结果也要关注群众利益,比如是以群众满意为标准还是以市容建设为标准,两者不可偏废;四是忽视定量指标,量化可以提高评价结果的有效性,更有科学数据做支撑。2忽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方法。在政府部门实践中,过去的人事管理理念渐渐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取代,公共部门要学会应用战略管理、目标管理、标杆管理等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方法来进行绩效管理,而不是局限在人事管理的藩篱内。城市管理部门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执法人员只能被动地被组织布置任务,这会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成就感,要对他们进行开发和培训。3.绩效考核缺少公众参与。在考核过程中城市管理部门只注重上级主管对执法人员的考核,但是事实上执法人员更多的是与群众的接触,他们的服务对象是群众,群众对执法人员的工作更为了解,群众应该是执法人员绩效评价的重要主体。群众参与到考核过程中可以改善城市管理部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执法人员也会更多地关注群众利益,关注自身在群众面前的形象。4.对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的不足。目前,绩效考核受到了城市管理部门的重视,但是对于考核过后的结果分析以及结果应用不足。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是是实现考核目的的必然之举,如果缺乏反馈,执法人员不会发现自己执法过程中的问题,将会沿着原先的方法继续下去,不利于群众利益。近年来有关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的负面事件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好考核结果反馈。
四、城市管理执法人员绩效考核改进措施
1.引入战略性绩效考核理念。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与战略相匹配,要充分重视战略性绩效考核。当前城市管理部门还没有将绩效考核和战略联系在一起,只看到了短期目标而忽视了长期的战略目标,另外还存在着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脱节的现象,这都是由于没有做好战略性绩效考核,国家对于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没有明确的定位。城市管理部门要实施战略性绩效考核,明确执法人员的定位,分解城市管理部门的总目标,使个人目标和部门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考核时关注执法人员的个人绩效的同时注重评估执法人员对战略实现的贡献。2.建立完善的考核指标体系。要灵活设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指标对执法人员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为他们指明了工作的目标和要求。一是要坚持正确的考核方向,经济、效率、效能、公平对于绩效考核都是不可或缺的方面,绩效考核要兼顾效率和行政价值、公共精神,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但是对于城市管理部门实现目标十分重要。城市管理部门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一味追求经济性和效率可能会导致执法人员忽视了社会效益和群众利益。二是要增强考核指标的针对性和具体性,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考核是否有效,绩效指标设计要尽量细致、可操作。同时执法人员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重点,他们也应该有不同的指标、不同的权重。三是要重视量化的指标的建立,量化考核可以改善考核的有效性和精确度,有效减少了考评者主观因素对评价的影响,数字性的结果也更加有说服力。3.绩效考核办法多样化。当前,我国对行政执法人员重视集中考核,但是忽视了平时日常工作中的考核,这不利于执法人员工作的改善。平时考核能为集中考核提供数据与资料支撑,要积极探索,把平时考核和长效监督考核相结合,坚持常态化管理。另一方面,要完善群众参与机制,让群众能够参与到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考评的过程中,邀请群众、网民、政协委员等提出对于改进工作的宝贵意见和看法,并且可以设置专门的热线电话,受理群众关于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投诉和问题,及时进行回应和解决,另外要将绩效考核结果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的检查和监督。4.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工作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程,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合理充分利用可以有效提高绩效,但是现在城市管理部门在这方面还需要不断改进。绩效考核结果出来以后要进行反馈,和基层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沟通和交流,促使被考核者深入了解绩效状况,双方一起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更好实现执法人员的发展。城市管理部门可以建立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利用电子计算机将考核的信息分类整理,并进行存档管理,这样一来降低了信息管理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绩效信息的利用率。
总之,公共部门的绩效考核比较复杂,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公共部门的重视。城市管理部门行政执法人员绩效考核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许多方面还不成熟,这需要政府、社会、公民的共同努力。绩效考核有助于城市管理目标实现,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推动城市的现代化,所以必须予以重视。
作者:马羽 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参考文献:
[1]王骚:公务员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山东大学学报》,2011年第1期
[2]张步峰、熊文钊: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中国行政管理》,2014年
引言
预算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核心,是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预算管理有效地控制单位的整个工作,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并检验单位能否有效地核查资金使用的规律性和效率。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可以更好的降低服务成本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一、预算绩效管理与内控关系分析
在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之前,有必要定义它们的概念。预算绩效管理是指行政机构有目标的提高管理效率,这种管理方法注重控制系统在内的整个工作流程的管理,实现连接纽带,评估不同阶段的预算计划,核心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规范财政资金的运行。内部控制主要包括通过各种控制方法预防和控制经济活动中的潜在风险,以确保各种活动的顺利进行。在实践中,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与内部控制密切相关。第一,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是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如果预算执行情况的管理不符合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管理成果。第二,预算绩效管理是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各种内部控制手段将得到充分执行。最后,目标之间有高度的一致性,这就需要改进预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并改进预算执行情况管理的标准化。简而言之,当进行内部控制框架、预算绩效管理责任人可创造有利氛围,深入整合内部监督和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为行政事业单位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1.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不科学
我国许多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方面有不合理的规定。在大多数机构中,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没有按所进行的工作和工作人员所承担的责任分列。仅仅是肤浅的评估,这就会导致不公平和不公正。本单位的考核标准仅限于几个方面:有的员工工作更多,有的员工工作更少,但工资是一样的,付出和收入不成比例的现象引起了一些员工的不满,降低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预算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指标。预算管理应该是建立在一套完善的绩效考核标准之上的。但是,许多单位的预算管理指标过于僵化和不完整,无法准确评价结果。
2.缺乏加强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意识
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不是很受重视,并没有将这些工作作为平时发展的核心,预算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工作因没有统一管理,不能有效运作,这影响了职能充分的发挥。一般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对预算支出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管理不够重视,认为预算管理评价工作不是很重要,未建立评价、审计和预算管理制度,忽略了部门预算绩效管理。
3.管理和考核的有效性不足
管理层必须确保管理和评估是全面的。然而,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显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没有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机制。这方面的缺乏也影响了考核评价机制在预算执行监督、控制模块的性能发挥,造成预算管理的失误。不能及时纠正超出预算的支出,找不到任何明确定义跟踪预算监督,缺乏全面系统的监督体系,可能会引起内部工作的混乱,甚至暂时无法工作。行政预算管理和业绩考核评价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可能导致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挪用公共物品,损害本单位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建立和改进行政预算管理和业绩评价制度,以保护单位的公共利益。
三、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探析
1.重视预算事前绩效目标的设定,强化预算资金与绩效挂钩
积极引进具有专业资格的独立第三方,对下一年预算或即将开展的项目预算进行绩效目标预评估,并作为专题报告的主题。对项目实施的可行性、项目投入产出比、绩效目标的合理性、资金的符合性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并对绩效目标的最终结果提出最终建议。一旦通过评价,评价结果将作为年度预算经费的基础。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项目前期通过绩效目标考核准确制定项目预算,提高了项目执行过程中项目整体实施的效率和质量。一方面,事前的业绩评价目标制定促进了项目的全面可行性,提高对项目执行情况的科学监测、改进公共资金的使用和服务质量的监测。一方面评估前报告,协助行政机构编制预测业绩指标和基准项目的预算,这便于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在以后的预算执行过程中加强高水平编制和监测项目的执行。这种绩效评价方法,有利于不断提高以精细度为基础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促进建立良性竞争机制。
2.完善预算绩效评价与结果应用
预算执行情况的评价及其结果的应用是预算执行情况系统管理的最关键部分。预算执行情况评价机制应在各单位领导之间有效地分配预算执行情况管理的目标。本组织各级的服务和工作人员应将业绩评价同个别年度全面评价的结果联系起来,不断加强自我控制和检查,并加强全体工作人员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重视。预算执行情况评价机制不仅应就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内容、评价周期和评价结果达成协议,而且还应考虑到为全体工作人员制定的指导方针和奖励办法。通过个性化的奖励,鼓励一线员工主动设定绩效目标,提高目标实现率。建立和实施预算执行责任制度,并将公开评价的结果提供给各部门,使其做好充分准备。执行预算执行情况评价结果的机制可以加强预算资金预算管理的内在动力,并加速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
3.预算管理应加强风险防控
预算管理的风险点如下:第一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的制定是分开的。在执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年初的具体详细预算数据,导致预算超支或未充分利用未使用的资金。第二,预算的使用批准不严格。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未经预算主管机关同意,存在自行决定修改预算用途的情况。解决办法如下:第一提前统筹规划预算工作。第二严格审批程序的设定与监督。我们应该了解当年预算的进展情况,充分考虑到今年下半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年底的盈余结转情况,以及明年的实际筹资需要。编制预算和预算政策的基础,以考虑到新的问题和情况;完善产业调整过程。提前制定公共采购年度预算计划,研究公共采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规划公共采购的规模。必须对未列入部门预算的资金进行适当的预算,以确保收入和支出预算的完整性。
4.加强制度制定和执行环节关联
第一,业务的规模、性质、收入和支出制度因行政机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导致管理模式和财务评价指标有很大差别。建议在各级行政机构开展管理研究,根据实际情况,人员规模、收入和支出的规模和不同机构的其他指标,以评估不同层面的财务业绩指标。第二,目前行政机构存在财务人员不足的情况,行政机构的大多数预算负责人都是身兼数职,一人负责多项财务任务。财务人员的预算管理培训限于编制报表,缺乏预算管理制度设计和日常管理方面的培训。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适当培训,并应向具有必要规模和资格的单位提供专门的预算管理人员。第三,在系统设计阶段,根据具体的执行地点、业务流程、时间节点、预期目标等进行细化。一级级落实责任人、各阶段严格遵守各项考核规定和预算管理程序,以确保遵守合理预算,确保预算调整的过程标准化和确保核查工作质量。在执行过程中,应不定期进行监督检查,以检查内部控制的结果是否与实际工作相符。
5.做好安全风险防范与控制
在信息时代,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信息迅速增加,预算管理的风险不断增加。在实践中,预算执行情况管理和内部控制都强调有效预防和控制与预算安全有关的风险。行政预算程序应该适应变化、预防和减少安全风险,加强安全风险控制能力,认真分析影响安全的因素及其关系,内部控制机制进行相应的科学规划,加强风险控制。在发生财务安全风险时,应立即按照相关计划采取风险应对行动,尽量减少风险。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事后评估阶段,应当有计划地评价预算,结合绩效考核及时发现问题,一旦不符合预算管理绩效目标、任务和责任,立即采取措施,解决潜在的问题,以加强预算控制方面的能力,提高其职员的责任感。与此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应确保内部信息能够在联检组内迅速和有效地交换,以避免与影响内部控制管理有效性的信息不对称有关的风险问题。
四、小结
综上所述,鉴于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和内部控制的密切关系,为了进一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水平,依靠内部监督的行政机构为改善总体预算绩效管理。行政管理实践中,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和绩效考核评价管理机制,将预算绩效管理的风险防范和改进预算绩效评价标准管理深度融合,注重结果的预算和内部控制,有效运用绩效和预算影响管理职能,促进行政管理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探讨[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7.
[2]王华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4):252-253.
[3]戚迪.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7(10):40-41.
[4]李纯.行政事业单位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探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9):11-12.
[5]杨国栋.内控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
一、行政绩效评估考核的内涵、基本理念和发展趋势
行政绩效即政府绩效,也可称行政生产力或政府生产力,指政府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向公众提供有效服务所耗费的社会资源与获得的组织效果和社会效果之间的比率。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对行政机关的工作实绩与成效进行评估考核,是政府微观层面的组织绩效评估考核,既评估考核行政机关提供公共服务和进行社会管理的绩效表现,又评估考核行政机关在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绩效表现。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涉及面广,内容多维,方法多元,是一个情况复杂,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
现代行政管理的核心问题是提高绩效。要提高绩效,必须首先了解和评估考核现有绩效水平,就要应用科学的方法、标准的程序,对行政机关的业绩、成就和实际工作做出尽可能准确的评价,在此基础上对行政绩效进行改善和提高。行政绩效评估考核能够促使行政管理不断优化,不断创新,它具有计划辅助、预测判断、监控支持、激励约束和资源优化等多项功能。
从国内外实践情况来看,当前行政绩效评估考核体现出以下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1、绩效评估考核的制度化、法制化。绩效评估成为对行政机关的法定要求。美、荷、日、英、澳等西方国家都制定了相关法律和管理规范,使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成为重大改革方案的组成部分,凭借最高行政首长的政治支持和主管部门的预算配置权来推进组织绩效评估。为了有效实施法律和制度,多数国家还确定了独立机构,负责对绩效评估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和协调,并有选择地独立对一些部门的绩效进行评估,避免部门自我评估可能产生的“报喜不报忧”和评价失准现象。
2、绩效评估考核的规范化。行政机关的职责和工作性质千差万别,为了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必须提炼出基本规范。国外大多用“四E”作为总要求来建立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规范和标准体系,即经济(Economic)、效率(Efficiency)、效益(Effectiveness)、公正(Equity)。在此基础上,各国制定了相对比较具体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
3、绩效评估考核中强调公民导向。绩效评估考核是推动公共部门承担责任的一种有效机制。因此,坚持公民导向成为行政绩效评估考核实践中的重要发展趋势。行政绩效评估考核强调以人为本,以公民为中心,以满意为尺度。公民是政府机关所进行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最终承接者,对行政绩效最有发言权,公民参与原则是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具体做法有:在绩效示标设计上体现外向特征和多样化的满意度调查,民间组织对政府部门进行独立评价和审视等。
二、推进行政绩效评估考核的必要性
1、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是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有什么样的考核评估制度,就有什么样的行政行为。一些地方盲目攀比、搞形象工程、做表面文章以及片面追求GDP的增长等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与传统的绩效考评导向不无关系。“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理念的巨大变革。如何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在行政机关的日常行动中,用正确政绩观引导机关管理和创新,不仅需要进行思想教育,更需要进行制度上的设计。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念上的新的行政绩效评估考核制度,解决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规范行政行为、改进公务人员行事准则和工作方式,从而推进机关管理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是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的内在要求。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对政府的投入产出、政府行为的效率、效果进行评价,确定问题所在,并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这也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同时,随着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正在进行重大调整,许多社会经济事务,政府将由直接管理变为间接管理,小政府、大社会的格局正在逐渐形成,行政绩效评估考核以其评估结果为这种变革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和技术上的帮助。所以说,行政绩效评估考核对于促进民主制度的建设,加快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具有重大意义。
3、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有助于加强行政能力,提高机关管理服务水平和机关工作绩效。改进绩效必须首先了解目前的绩效水平是什么,某一阶段的绩效评估结果有助于确定下一阶段的指标,并依此合理配置资源。此外,行政绩效评估考核中的绩效指标有助于管理目标的分化。在行政工作走出计划而进入实施阶段后,绩效评估考核为工作中的监督提供了信息支持。另外,从系统组织整合理论角度看,通过整合绩效评估考核,解决考评过多、过滥问题,改进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监督机制、责任机制,可以优化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弥补一些管理体制方面的缺陷。总之,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有助于在组织内部形成浓厚的绩效意识,从而把提高绩效的努力贯穿于行政管理活动的各个环节。
4、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有利于推进责任政府建设,树立良好的机关形象。通过行政绩效评估考核可以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形成行政机关与公众、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绩效评估考核是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向公众展示工作效果的机会,展示成果能赢得公众对部门机关的支持。同时,展示绩效状况能推动公众对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监督。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垄断性群众无法选择,而绩效评估考核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其特点是评估考核过程的透明和信息的公开,把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做出全面、科学的描述并公布于众,无疑有助于广大群众了解、监督和参与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工作,同时也是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由“暗箱操作”到“阳光行政”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绩效评估考核并不只是展示成功,它也暴露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不足和失败,这并不一定损害机关部门的信誉,相反,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向公众公开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并展示其为提高绩效所作的努力及其结果,有利于克服公众对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偏见,建立和巩固对政府机关和职能部门的信任。
三、推进行政绩效评估考核的初步探索
近年来,新干县在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将目标责任制、社会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政务督查、机关民主评议评价等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模式,进行了局部的综合化、系统化。在机关效能建设中,坚持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强化各级行政机关的效能意识,以提高工作效率、管理效益和社会效果为目标,以加强思想、作风、制度、业务和廉政建设为内容,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科学配置行政管理资源,优化行政管理要素,改善行政运作方式,改进行政机关工作作风,按照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要求,构筑起机关效能保障体系的系统平台。
新干县开展的机关效能建设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机制创新,涉及领域广阔,内容丰富,对机关部门绩效表现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全方位、综合式的评估考核。首先,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各自的工作职责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机关效能建设八项制度:以首问责任制来改进服务态度,以岗位责任制来明确工作职责,以服务承诺制来规范管理和服务要求,以限时办结制来提高工作效率,以公示制来推行政务公开,以失职追究制来严肃工作纪律,以否定报备制、一次性告知制来提高服务水平。第二,强化内部管理规范,实行“四条禁令”,严格依法行政,同时优化管理要素,简化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第三,开展效能投诉,优化发展环境,为企业和群众排忧解难。第四,强化监督机制,严格执行纪律,开展机关民主评议评价和股级干部测评来强化公众导向和民主监督,同时,开展效能督查和产业督查,紧贴政府中心工作,保障政令畅通。最后是科学规范绩效考评,将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工作内容纳入全县综合评价考核,并逐步加大权重,考评结果与奖惩相结合,与干部使用相联系,增强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行政绩效评估考核对提高机关绩效具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开展的行政绩效评估考核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很不成熟,其主要问题:一是绩效评估考核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划和安排,分散在多种管理机制中,造成有多少项工作就有多少项评估考核,出现“滥考评”现象。二是绩效评估考核缺乏法律、制度保障,尚未形成一种法治化、系统化、科学化的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和体系。三是还没有建立全面科学的绩效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往往将经济指标等同于行政绩效的评估指标。四是绩效评估考核的科学化程度不高,绩效评估考核的主体主要是上级行政机关,社会公众、社会组织还没有真正成为评估的主体。五是评估考核的操作过程没有规范化和程序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存在形式主义。六是评估的方法多为定性方法,较少采取定量方法,多为“运动式”、“评比式”、“突击式”评估,而对行政绩效的持续性测定较少。七是评估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公开性与公平性,缺少媒体监督。
当前正处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引入行政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有助于推动体制改革和管理方式创新。必须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推进行政绩效评估考核工作。
一、绩效管理及考核的意义
在概述绩效考核的意义之前,先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绩效管理是一种意在提高员工个人和团队的工作业绩,能激发员工个体的业绩潜能,使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它包括岗位分析、制订绩效计划、实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等循环过程。管理者通过运用客观、科学的手段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考核,找出不足之处,使员工朝着更高的绩效目标努力。
在高校行政管理中实施绩效考核,对于被管理者而言,可促使其了解自己工作的全部效果,及时发现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调动被管理者的积极性,有利于为未来的工作改进提供依据,努力提高工作能力,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结合;对管理者而言,能促进高校管理水平的科学化,使管理部门准确掌握全校,特别是师资队伍的状况,为学校制定适宜的规划,以及为教师的薪酬管理和聘任制逐步实行提供科学依据,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和效率,最终促使学校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实现双赢。
二、高校行政管理及考核现状
目前高校的行政管理一般还是采用的科层制,即在校党委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下,实行校、院(系)两级管理层次。在校级管理层次上,设若干职能部门,每个副校长分管若干部处、院(系),每个部处又分若干科室分管具体工作。院(系)是最终执行任务和指令的基层单位。
在学校总体目标管理下,各级行政管理单位制定自己的分目标,以岗位责任制的方式固定。各级管理单位都以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以保证组织管理的一致性、明确性、稳定性;学校的重要决定和指令一般以文件、会议的形式向下传达,并要求严格照章办事,以确保学校政令畅通。
然而在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1.明确的部门分工和比较模糊的工作界限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在工作过程中,部门间的划分比较好确定,但有些具体工作并不好绝对划分:有的工作可以划归这个部门,也可以划归到另一个部门,工作本身就存在于部门分工间的缝隙。工作如果不细致踏实、不积极主动,部门之间就会出现工作空档,很容易导致推诿和互相扯皮等不良现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办公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
2.职级权威和行政权力的集中,容易导致官本位思想盛行。高校行政管理为了保障工作的平稳运行,每个部处、院(系)单位,按照管理权限和岗位责任的不同,设立了不同的职级,由高到低,形成金字塔式分布的管理等级层次;并且上级的行政命令和权力被认定具有权威性。这种状况容易使低职级人员将注意力集中到对上级职位的崇拜上,容易将对事负责、对工作任务负责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对人负责、对人际关系负责上,导致“官本位”思想风起。实际工作过程中,有部分人就会过分注重人际关系,对上级领导绝对顺从和迎合,而对工作却敷衍了事,得过且过。
3.政出多门,“婆婆”过多,基层工作负担沉重,部门间又人浮于事。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采用定编定岗的方式进行行政管理,以事定岗、因事设职,以满足管理本身的运行需要。在岗位设置上,基本采取一人一岗。但是不同岗位之间的工作量、范围都不尽完全对等,所以造成部门间甚至同部门不同科室间工作不均衡,人浮于事与超负荷运行并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4.现行高校的行政管理主要依靠各类规章制度和各岗位职责来约束教职员工行为,促使他们完成工作任务。这种管理方法比较机械、单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个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致使大家逐渐丧失管理的个体精神,容易导致整个管理系统效率低下,整体工作目标难以实现。
在以上的管理模式中,学校的考评通常会在每年的年底或是次年初进行一次,考评的结果通常用来作为聘任、晋级、加薪、奖励等人事决策的依据,因此可以看出,这种考评的目的是单纯以奖惩为目的,考评重点也是着重于对被考评者过去的工作表现。这种考评结果应该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被考评者提高工作绩效,但在为未来的发展作参考方面表现不足。
三、绩效管理和考核体系在高校行政办公中的运用
绩效考评的方法有多种,但在目前各高校运用得比较多的是目标管理考评法(management by objective,mbo),其要义是以工作为中心,基于目标和绩效考评。在高校的通常做法是:围绕学校的战略目标,由学校上级管理人员与下级管理人员一起制定管理目标,并由此形成每个成员的责任和分目标,明确规定每个人的职责范围,最后又用这些目标来进行管理评价和决定对每一个部门和成员的奖惩。岗位分析、绩效分析、绩效考核、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是高校行政办公绩效管理系统紧密联系的四个阶段,可以分别与目标管理的计划、执行、检查和激励四个阶段相结合,激励管理人员在实现学校目标和院(系)工作目标的方向上努力,同时促进管理人员的个人能力成长。
1.岗位分析。为了较好地进行绩效管理,使绩效管理工作成功有序地进行,首先必须对学校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根据战略目标和实际情况作出具体描述,清晰地界定和说明每个岗位的任职资格、工作职责、考评指标等,并进行岗位职责分析,保证岗位说明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得到受评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它真正成为绩效考评的依据之一,使绩效管理落到实处。
2.明确岗位职责和绩效目标,制订绩效计划。确定岗位职责目标即是确定行政管理工作的绩效目标;它是绩效管理考核的基本依据。岗位职责是在组织目标明确的前提下,通过层层分解,并在分解过程中上下沟通,达成共识,搞好定岗职责工作,以明确职务不同、岗位不同、管理职责也不同。设立切实可行的目标,形成较为合理的目标体系。通过目标设定,在对岗位进行相应分析后,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一起根据工作目标和职责制订绩效计划。
绩效计划从静态看,它是关于工作目标和标准的契约;从动态看是管理者和被管理人员进行沟通互动,对工作目标和标准达成共识,形成契约的过程。在绩效计划周期内,要明确管理工作应完成的任务,做到什么程度,又需在何时完成等,尽可能地详尽和周密。
3.绩效管理的考核和考核方法。绩效管理的目标实施后,应对管理人员的目标实施考核。考核包括工作结果考核与工作行为评估两个方面。其中结果考核是对行政工作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和评价;行为考核则是针对受评者在绩效周期内表现出来的具体行为和态度进行评估。考核应多角度、全面地去评价,尽量使用量化的指标和客观性的描述,以减少主观性的影响。对不能量化的指标,在考核时应尽量吸纳相关部门的意见,采用多向考核的方式,力求考评的客观公正性。并且减少不确定性和随意性,为绩效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
4.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管理的成功,关键在于绩效考核的正确运用。在实施绩效考核后,作为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来说,绩效考核还没有真正完成。绩效考核本身不是目的,因此应当特别注意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要起到引导教职工行为的“风向标”作用,将绩效考核的结果通过反馈和指导,帮助受评人员提高工作业绩,与受评者的教育培训、酬劳、职称(位)晋升等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强化教职工对绩效管理的认同感,才能鼓励先进和鞭策后进,以促进学校与员工的绩效水平的持续、同步提升,达到提升管理水平的目的。
绩效管理是一项全新的管理手段,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固定的方法,同一个单位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任务有不同的考核侧重点,它既需要严格的标准、规范的运作程序,更需要全体教职工的配合,在工作中不断实践、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还要不断创新,使整个管理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真正实现集体和个人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对科层式学校管理体制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02.6.
一、引言
目前高校对行政管理人员和教师分成不同的系列考核,其中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已趋于成熟,评价的结果被教职员工所认可,然而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广受教职员工的诟病。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及其工作特点
本文研究的对象是在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工作的人员,包括高校行政部门的领导和一般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具有范围广、内容杂、事情多、要求高、实践性强等特点。在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评价时,应以其工作内容和特点为基本出发点。
三、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考核现状
每年末,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年度考核的文件,由个人根据本年度的工作情况,从德能勤绩廉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填写年度考核表。考核重点包括政策水平、工作能力、工作创新、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协作精神、履职情况等。单位对部门优秀、良好等级给与一定的名额限制。各部门根据个人年度考核表的自我总结内容组织领导、同事、考核委员会测评,并按照测评的结果按照得分多少排列,依次对应进入不同的等级,并将测评结果公示备案。
四、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问题
1.缺乏合理的考核依据。实行定岗定编后,每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应该予以明确,这是对一个工作岗位进行评价的最基本的条件,也是选择评价指标的依据。然而在现实中,诸多高校对于行政管理岗位工作任务的描述存在着不同工作岗位工作任务描述趋同、岗位工作任务描述不全面以及不同岗位工作任务重复或遗漏现象,从而导致评价者的评价结果与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量产生偏差,出现做多做少都一样的思想,打击了工作积极性,造成办事的推诿扯皮,也不利于对岗位工作进行评价。2.评价指标设置不合理。2.1侧重于结果的评价。由于缺乏详细的岗位描述,评价仅仅依据工作总结,而在个人撰写工作总结时,往往罗列的是本年度的工作结果,为了达到合格等次,工作总结中会尽量避免自己的不足,评价结果具有片面性;同时不同岗位的工作难度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都不同,利用这种经过自己加工的工作总结进行评价,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2.2主观性强,定性指标多。相对于教学、科研工作而言,行政人员从事的多为事务性工作,其工作成果难以量化,效果不易检验,导致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缺乏具体的标准,无法准确、客观地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因此在评价指标中经常会出现“述职述廉测评”、“工作态度测评”等主观性较强的测评指标,缺乏可操作性。3.评价主体设置不科学。参与行政管理部门人员评价的主要包括部门领导、部门同事和考核委员会,然而对于行政管理部门的服务对象没有评价的权利,或者选择了部分服务对象进行评价,从而导致内部评价为主,外部评价为辅的闭门造车的状况,不能反映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4.指标权重不合理。由于考核侧重于工作结果的评价,所以对工作结果赋予的权重过高;对于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的评价指标权重过小,忽略了岗位工作的难易程度和工作过程的考核。
五、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
1.确定岗位任务。根据岗位的特点和工作内容确定岗位任务,并将其作为考核评价的基础。2.KPI的选取。2.1绩效的界定及一级KPI的选取。对于绩效的含义有诸多认识,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能力。本文将绩效界定为能力、行为和结果的统一体。能力是形成绩效的必要条件,而态度又表现为一系列的工作行为过程,结果是工作的产出。本文引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行为转化为态度,绩效就是能力、态度和结果的统一体。将绩效作为评价目标,将能力、态度和结果作为一级评价指标,构成一个简单的评价体系。2.2基于平衡积分卡(BSC)的二级KPI选取。2.2.1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平衡计分卡作为一种系统性绩效评价和战略管理工具,它以组织的总体目标为中心,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角度,把总体目标逐层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分目标、指标和行动方案,通过一套完整的指标体系来保证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①顾客角度,即客户如何看待员工。公司收益的来源是顾客,高度的顾客满意才能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和财务业绩。②内部流程角度,即员工必须擅长什么、有什么样的能力,通过建立岗位职责、工作说明书、工作流程等提高劳动生产率。③学习与发展角度,即如何提高员工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④财务角度,即员工的工作是否实现了目标。2.2.2二级KPI的选取。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以岗位任务为基础,完成情况为绩效评价标准,为使单位、部门的总体目标与工作人员的行动间建立紧密链接,通过个人绩效的评价保证部门、单位目标的实现,我们从平衡计分卡顾客、内部经营、学习和成长、财务4个角度出发,结合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特点,从能力、态度、业绩三方面设计评价指标。①能力指标。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只有那些完成活动所必需的影响活动效率的,并能使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心理特征,才是能力。能力的内涵包含三大部分,除专业知识外,还包括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习能力是个人能力的基础,可以通过学习积极性、参加各种培训获奖情况、技能提高速度等指标进行考核;具有专业知识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避免走错方向,专业能力可以从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及工作经验等指标指标进行重点评价;解决问题能力强,才能产生结果与价值,解决问题能力可以通过动手操作能力、客户的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考量。平衡计分卡中客户、学习和成长能力能体现能力指标。②态度指标。一般说来,能力是绩效的基础,是绩效的必要条件,但高能力不一定产生高绩效。绩效是能力和态度共同作用的结果。态度指标体现在工作满意度、工作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3方面。工作满意度高的对工作持积极态度,可以通过员工服从企业工作安排、迟到早退率、服务态度等方面进行考察;工作责任感强的对工作认真负责,可以通过组织归属心、责任心、忠诚度等指标进行考量;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可以推动整个部门形成绩效,可以通过员工团队协作精神、与他人分享经验和观点、与同事和协作部门的关系、参与和支持团队工作,推进团队目标的达成等指标进行考量。态度指标是基于主观能动性的定性分析,平衡计分卡中客户、内部流程两个角度的指标能很好地体现态度指标。③结果指标。结果体现为员工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做了多大贡献,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指标三个方面。工作数量可以从岗位任务的完成情况来反映。工作质量可以从工作结果为单位带来的影响、是否能满足单位的需求等指标来反映。工作效率可以从能否及时完成工作任务角度进行考量。平衡计分卡中财务角度的指标能很好地体现结果指标。3.权重赋值。3.1指标评价人员权重。本研究选取了行政事业单位高层领导(k1,k2)、部门领导(k3,k4)、服务对象(k5,k6)和同事(k7,k8,k9,k10)四类共10位人员对指标进行评价,不同评价主体对各评价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行区分,采用等差权重的方法给各评价者确定重要性程度:行政事业单位的高层领导是单位目标的制定者,对个人绩效对单位总体目标的影响最具有判断力,将其确定为3;员工所在部门领导对个人绩效对部门总体目标的影响最具有判断力,将其确定为2;员工服务对象对员工的工作最有发言权,将其确定为2;员工同事相互之间了解较多,将其确定为1。即{k1,k2}=3,{k3,k4,k5,k6}=2,{k7,k8,k9,k10}=1。本研究选择下面的公式来对此进行调整,将调整后得到的结果作为评价人员权重。其中j=1,2…,mm表示评价人员总类别,pj表示第j类评价人员权重,kj表示第j类评价人员的重要程度,用p表示计算得到的结果,则p1=p2=0.16,p3=p4=p5=p6=0.11,p7=p8=p9=p10=0.063.2基于AHP的评价指标的权重赋值。3.2.1一级指标的赋权及一致性检验。本文一级指标包括三个,分别为态度指标、能力指标和结果指标,由10个评价者对各指标进行打分,打分方法采用Saaty的1-9值标度法,使因素两两比较得到量化。对于群决策,本文采用权重算术平均法计算权重。以其中一位单位高层领导为例,对态度指标、能力指标、结果指标重要性赋值分别为8分,7分,9分,构建比较判断矩阵,计算权重如下为态度指标0.333333,能力指标0.291667,结果指标0.375,值为3.047204。进一步进行一致性检验:CR=CI/RICI=(max-n)/(n-1)=(3.047204-3)/(3-1)=0.043523n代表指标个数通过查表可得RI=0.58CR=0.043523/0.58=0.040693<0.1说明:CR<0.1表示此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利用上述方法对其他评价人员的打分情况构建判断矩阵,经调整计算得到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单位高层领导最大特征跟分别为3.047204和3.061788,CR为0.040693和0.053266;部门领导最大特征跟分别为3.024885和3.024885,CR为0.040693和0.021453;服务对象最大特征跟为3.084383和3.061788,CR为0.072744和0.053266;同时代表最大特征跟为3.103731、3.067375、3.047204、3.103731,CR为0.089423、0.058082、0.040693和0.089423。当CR>0.1时,将该评价人员数据无效,予以剔除调整。然后利用下列公式对各评价者群评价结果的特征向量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态度指标权重=0.317465能力指标权重=0.314628结果指标权重=0.367907经咨询专家,将指标进一步调整为0.32,0.31,0.37。3.2.2二级指标的赋值。采用上述方法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最终结果为学习能力指标权重0.23,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指标权重0.5,专业能力指标权重0.27,工作责任感指标权重0.35,工作满意度指标权重0.25,团队协作精神指标权重0.4,工作数量指标权重0.35,工作效率指标权重0.3,工作质量指标权重0.35.
六、绩效评价中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1.建立量表。为了避免评价者在评价时主观性强的缺陷,单位应建立相应指标的量表作为评分标准。量表可以采用百分制也可以采用五分制,以二级指标工作满意度为例,以出勤情况对其进行度量,出勤情况好则得分高,出勤率=100%得5分,90%≤出勤率﹤100%得4分,70%≤出勤率﹤90%得3分,60%≤出勤率﹤70%得2分,出勤率﹤60%得1分。在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将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三级指标及更为具体的指标,对每个指标建立评价标准,作为评价依据。评价标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2.评价体系的使用。对于多个评价者对同一个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采用算数平均法计算平均值,然后代入评价体系,进一步计算最终的评价结果。
参考文献:
行政管理人员是高校不可或缺组成部分,经过精简,其现状依然是数量偏多、质量偏低,管理效率较低,而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又是高校个人绩效考核最难以量化的部分,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绩效考核调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使高校行政管理工作适应高校改革需要,保证绩效工资稳步推进,成为许多高校目前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1.战略关联性小。高校为了加快自身的发展步伐,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纷纷开始做长期规划性战略目标、年度计划性目标以及分阶段具体性目标。但是绩效考核却仍然沿袭《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暂行规定》,将笼统的德、能、勤、绩作为高校人员统一的考核内容,未将高校战略目标转化和分解成个人考核目标。有效的绩效考核应该以学校工作目标为蓝本,严格按照上级的工作计划是下级的工作目标,下级的工作计划是上级计划的分解与细化,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考核网络。同时也要求绩效考核系统具有充分的弹性来适应学校战略形式所发生的变化。
2.评价尺度不恰当。如前所述目前高校仍是将德、能、勤、绩作为所有人员考核内容,不分职务职级,不分岗位类别。如此考核指标对有些岗位可能产生评价尺度过于单一的弊端,而对有些岗位则可能产生评价尺度错合的问题。显然,按照统一标准对所有个体进行绩效考核不合理;而且德、能、勤、绩考核内容中大部分考核内容是描述型,很难量化,无法量化的考核指标进一步导致操作性不强,最后考核流于形式,激励作用不大。
3.评价信度低,考核误差大。由于目前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评价指标量化程度低,考核方法主要采用主观评价为主,导致考核信度低,误差大。其中突出的是宽厚性错误及趋中性错误,所谓宽厚性错误是指领导在评价下属绩效时,容易出现“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也就是对于行政人员所表现出来的实际绩效,给予不应该的高标准评分;所谓趋中性错误是指考核结果集中在某一区间,比如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考核最后结果都集中在优秀,鲜有其它结果,考核信度低产生的如此考核误差必然影响实际工作出色的人。
二、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关键1.考核理念转变。由于我国高校考核制度目前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致使许多人将考核理解为个人年度工作总结、走形式,评优论资排辈、轮流坐庄;考核结果与个人职务晋升等无实质关联。实际上,绩效考核首先应该是行政人员清楚学校及部门对个人的期望与目标,并作为绩效考核的依据。其次,个人考核的成果能以一套明确的标准与方法来衡量,并作为奖酬与绩效改善计划的依据。第三,对绩效不佳的人员,使其了解需改善之处、方法及目标,使员工绩效得以改善。
2.进行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是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的前提,岗位管理核心在于工作分析最终形成岗位说明书,岗位说明书包含岗位的工作目的、工作内容、职责权限、工作关系以及任职资格等主要内容。通过岗位说明书可以让广大行政人员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具体负责的工作范围,对他们的工作予以界定和说明,使广大行政人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失,使考核双方在工作目标、要求与职责上达成一致,从而实现考核的科学性、合理性、客观公正性,也使绩效考核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保证绩效考核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顺利进行。另外,还要提前对每一个工作岗位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向行政管理人员予以说明,如有更正要及时通知,使它真正成为绩效考核的依据。
3.评价尺度选择。常见的评价尺度有三类,不同的评价尺度对应不同的考核方法:主观评价尺度、行为尺度以及产出成果尺度。目前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采用的评价尺度多是主观评价,实际上三种评价尺度更有利弊,科学的评价体系应分级、分层,对不同层级的行政管理人员适用不同评价尺度。产出成果尺度相对容易量化,适用于事务性的行政人员;行为尺度包括对被行为者行动、行为的描述适用于中低层干部;而主观评价尺度适用于相对稳定,更适合中层及以上行政管理干部。
三、构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流程1.目标设定。依据学校、部门目标展开员工个人目标,并订定衡量指标与目标值,作为年度考核依据。目标设定需个人与部门主管共同讨论,依据部门目标设定个人目标、衡量指针、目标值与权数,并记录于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每位员工须在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上签名后,送交部门主管。部门主管复核目标是否依据部门目标展开,确认无误后由人事部门。人事部门将核对数据填写格式是否正确及完整,并留存部门保管;若数据不完整则退回部门重新调整。
2.绩效考核。依据目标执行成果进行绩效评估,并将评估结果连结晋升与绩效改善计划。人事部门依据绩效管理发展与考核办法,通知考核时程表,分发年初制定的绩效考核计划表。许多高校考核时间段往往与学年度匹配,主要方便考核目标以及考核证据可操作性。为降低考核误差,要求学院根据情况确认确认当年度各绩效等级排名比例,强制分布(一般可设置a、b、c、d四个等级)。行政管理人员接到绩效考核计划表后着手进行考核数据搜集,并针对考核项目进行自我评估,并记录于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上。
部门主管依据各部门的绩效等级排名比例对整个部门给予绩效等级排序,并告知个人绩效等级结果,再根据考核结果提出人动提案,提案主要是针对绩效等级为“a”人员的晋升以及绩效等级为“d”人员的绩效改善,并报人事部门汇总。人事部门汇整各部门绩效等级后的绩效管理与发展计划表及人动提案,制作考核结果分析报告,作为考核小组会议数据。考核小组将针对a、d考核名单及各部门所提出的人事提案进行评议,并确认年度考核结果、做出人事决策,人事部门根据考核导小组的审议决定进行相关人动后续工作。
3.绩效改善计划。针对绩效考核成效不佳者拟定绩效改善计划,定期追踪执行状况,并于期满后针对执行成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如仍未改善,则连结转调或降级。绩效考核等级为d等的人员,一般是业绩目标未达成或违反工作纪律的,人事部门通知部门主管进行绩效改善计划,且一并寄发绩效改善计划表格。部门主管须拟定为期三个月的绩效改善计划,针对其绩效问题与员工讨论,告知员工应有的绩效水平及行动计划,并确认改善计划上的要求为该员工应表现出的水平。员工依据行动计划进行绩效改善。部门主管每月检查员工的改善情况,了解是否依改善计划上的时程表现出应有的绩效行为,并确实追踪记录绩效改善情形。
人事部门于绩效改善计划届满前,通知部门主管进行绩效改善计划评估,且一并将当初所订定之绩效改善计划表送交部门主管。当绩效改善计划届满,部门主管根据员工实际工作成果,评估员工是否已达成应有的绩效水平,员工本人及其主管必须在绩效改善计划表上签名,将评估后的绩效改善计划表数据送交人事部门存档。若员工确已改善至应有绩效水准,则绩效改善计划即可结束。
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流程的关键点主要包含如下:首先,个人目标需经过员工与主管共同讨论后订定,并能跟学院及部门目标相连结,如此,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指导作用;其次,绩效指标能够确实被衡量,有合适的基准分,显然绩效指标是绩效流程中最难也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第三,绩效考核成果需与人动以及绩效改善计划相连结;第四,绩效改善计划需经过员工与主管共同讨论后订定,并于过程中定期追踪评估,真正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1.
[2]李曙冬.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分析[ol].中华.
[3]居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的现实性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绩效考核工作的开展需要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的宗旨不是为了将考核优秀和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奖励和惩罚,而是为了激励或引导行政管理人员发现自身的不足后,不断的提高工作效率并挖掘自身的潜力。高校是由高知识分子组成的群体,除了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外,他们更多关注被社会认同、社会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等精神方面的其他激励方式。为了有效的调动被考核者的工作潜力,需遵照以下一些原则。第一,激励手段多种多样,多层次、多角度。许多决策者和管理者认为仅仅依靠激励制度的建设就能达到激励的效果,诸不知激励还受到个性差异,文化背景、更受到个人的需求、动机和心里因素的影响。第二,绩效考核指标应与组织目标紧密结合的同时,也关注员工个性需求差异性,设置绩效考核指标科学合理有效,组织目标应为绩效考核指标提供指导方针。第三;激励机制应有良好的内部环境和正确理念做支撑。第四,建立健全的人力资源规划,把高效的整体目标与个人目标结合起来,
(二)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沟通反馈机制
改变传统的单向绩效考核方式即为考核而考核、走形式不务求实效,应积极进行双向和互动的沟通技巧,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结果根据不同的人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考核对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找问题—找原因—找出路,从而提升工作能力。首先,在考核之前对被行政管理考核者人员进行有效的指导,让他们了解考核的作用和目的,让被考核者也参与绩效考核的制定和调整中,使考核对象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才能使绩效考核结果更真实性和有效性。其次,在考核过程中,考核人员要积极与行政管理人员的进行沟通,了解整个考核过程中每个岗位的考核指标、考核内容和考核方法的意义,使考核结果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让被考核者更能了解到自己哪些工作方面做得不到位,哪些服务还需要改进,通过怎样的努力才能更上一层楼,这些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最后在考核完成以后,要积极与被考核者人进行沟通交流,对考核结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并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明确未来的工作方向,完善沟通机制,对行政管理人员来说在提高工作管理水平,实现高校长远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西方国家的行政机关作为治国理政的国家机器,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人们开始关注公共部门的绩效。做好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考核指标的选择都非常重要。
一、绩效考核指标的含义
1.组织绩效的定义。组织绩效是一个综合绩效的概念,团队绩效和个人绩效只有最终转化为组织绩效才能实现其意义,组织绩效是指组织在某一时期内组织任务完成的数量、质量、效率及赢利情况。在当今市场竞争中,企业组织中的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绩效,因为组织绩效提高了对于企业而言就意味着创造出了更多的利润。组织绩效的高低直接表现出一个企业运行的是否成功,组织绩效也成为企业各个利益相关方衡量企业品质的重要标准。
2.绩效考核指标。指标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从理论上进行描述,指标是一种反映事物性质的量化确定手段,国外的有关文献对于指标的解释通常都是把它看成一种量化的、统计的确定方法。例如,雷蒙・鲍尔在《指标》一书中提出:指标是一种量的数据,它是一套统计数据系统,用它来描述社会状况的指数,制定社会规划和进行社会分析,对现状和未来作出估价。这些都是狭义的指标定义。实际上,运用指标作为管理手段,在不同的领域,特别是对行政机关的绩效进行考核时,并不总是能够量化的,而且有相当部门的管理内容,在运用指标的管理手段进行反映时是不应简单的用量化的方法的。即广义的指标,既可能是一种量化的手段,表现为一种可数值化的东西,也可能是通过一定的定性方法来确定,反映事物的一种价值。
二、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研究文献综述
在国内外研究中,对于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指标研究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1.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研究达成的共识
从国内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深受西方先进管理理念影响,为了进一步深化行政机关改革,提高行政效率,我国开始尝试建立行政机关绩效考核体系。2004年7月,国家人事部《中国政府绩效评估研究》课题小组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情况,深入调查建立了一套我国地方行政机关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特别适合于市县级行政机关。该指标体系分为三个维度,即一级指标,影响指标、职能指标、潜力指标,n个二级指标,33个三级指标。该指标体系考核维度明确,考核内容全面。影响指标,从经济、社会、人口与环境三个最重要指标上宏观把握;职能指标立足于行政机关的职能,以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和国有资产管理五个内容来考核行政机关在其职能范围的绩效水平;潜力指标反映行政机关自身信息,如人力资源状况、廉洁状况、行政效率,从而衡量行政机关对经济及社会发展表现出的潜在动力。该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经济性指标与非经济性指标相结合,考核指标具有客观性与操作性。
从国外来看,随着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政机关开始借鉴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在行政机关绩效考核领域,美国俄勒冈州政府就将标杆管理方法成功运用于州政府绩效考核领域。20世纪80年代美国俄勒冈州政府直接领导的俄勒冈进步委员会全面负责州政府绩效评估工作。该委员会运用标杆管理思想制定了俄勒冈州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俄勒冈州阳光计划,该文件包含92个具体指标体系。他们包括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环境和安全等社会公益和政府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绩效考核,这对引导和激励社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英国地方自治绩效委员会以公民精神和强制竞争投标制度为背景,构建了17个领域280多个指标的地方自治绩效考核体系,其中包含:“居民应对、住宅供给、对无家可归者的住宅供给、垃圾收集、垃圾处理、计划和土地调查、房屋津贴及救济金、地方税征收、闲暇和娱乐、地方环境、教育服务的提供、社会福利服务的提供、图书馆服务的提供、警察服务的提供、消防服务的提供、道路、步道、街灯、一般年度支出总额和一般年度收入总额的17个领域280多个指标在内的地方自治绩效考核体系。”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的《国际竞争力年度报告》中认为,政府效率排名与国际竞争力排名呈正相关,政府效率水平的高低会影响国家竞争力。国际性组织对政府管理能力的考核着眼于整个国家,所选的指标包括公共财政、财政政策、组织机构、企业法规和教育五个领域。公共财政领域选择了政府预算、国内负债等量化指标;财政政策领域选择了税收、个人税收、社会保障缴款率、资本财产税等指标;组织机构领域选择了中央银行、政府效率、公共安全等指标;企业法规则选择了开发度、竞争性法规、资本市场法规等指标;教育领域选取了公共教育支出、在校生人数、高等教育受教育人数、文盲率等指标。这些指标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出发,利用量化指标来考核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数量和质量。
2.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从国内和国外看,过去的二十多年不断发展,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从国内的研究来看,中国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要进一步发展,需要克服多方面的问题。
(1)绩效考核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照搬西方绩效考核的模式。目前中国的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模式基本上都是应用西方现行的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也带来了不少没有解决的问题。如,现今很多行政机关开展了“人民评政府”活动,声势很大,收效甚微[2]。概括来说,我国同西方国家在施政环境上有一定的差异:
第一,在政治上,与绩效考核相关的政治制度和体制在西方已经非常健全和完善,相比而言,我国行政机关人力资源管理还处在探索阶段,行政机关对于绩效考核相关的制度和体制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第二,在经济上,西方国家的市场机制很健全,市场竞争机制发展的也很完善,并充分的引用到了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当中,这极大的提高了行政机关的效率和效能。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虽然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并不健全。因此,我国行政机关在绩效考核中缺乏竞争意识,从而影响了绩效考核实施的效果。
第三,文化上,我国历来“人治”的色彩比较浓厚。在“人治”浓厚的环境下,人情关系、主观臆断往往取代科学、客观的绩效管理,而使现代绩效管理理念难以深入人心。
(2)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机制的合理性有待商榷,主要是由于对行政机关进行绩效考核存在技术层面上的困难[3]。
第一,绩效指标体系不全面,偏重于经济指标。绩效考核要求其考核指标能够尽量的量化以便评价。但行政机关由于其具有公共服务职能因而行政目的多样化,要兼顾经济、文化、政治各个方面,使得其难以用合适的考核指标对行政机关的各个行政职能进行描述。
第二,绩效考核主体单一,社会公众的参与度低。行政机关绩效考核的主体是一直都未能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实践中,我国行政机关绩效考核主体多局限于行政机关内部系统,来自人大机关、媒体、社会中介评价机构、公众等体制外力量的评价分量不足。并且具有单向性特点,即主要由上级对下级进行评价,忽视下级对上级的评价;由于考核主体单一,缺乏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致使行政机关绩效考核结果常常和民众的感受存在很大差距。
第三,考核程序不规范,考核技术相对落后。当前行政机关绩效考核缺乏相关的法律制度,大部分都处于自发状态,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从考核技术上看,我国多采用西方国家的“标杆管理”、“平衡计分卡”等现代绩效考核手段,但考核技术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3)行政机关绩效考核体系还不够健全[3]。行政机关绩效考核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考核,但又不完全等同于一般管理中的事前、事中和事后考核。绩效的事前考核是绩效考核的开始阶段,事前考核主要是在考核开始前对当前的组织绩效情况进行一个正确的分析和认识。通过事前的考核来明确是否需要进行绩效考核以及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的跟踪考核是考核的重要阶段,是根据具体的绩效指标对组织行政过程进行考核的阶段;绩效的事后考核是在某一行政事件或行政期限结束后,对组织在这一时期进行的总体考核。
三、淄博市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
1.山东省综合考核指标体系
山东省综合考核指标体系(2010),分为8个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民生状况、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党的建设和群众满意度;一级指标又划分了60个二级指标,分别列出各自的指标名称,权重,数据来源,以及指标属性(定性、定量)。成为各级行政机关实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设立指标体系的依据,如表一。
2.淄博市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的发展历程
2010年目标管理考核工作总体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山东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和市十次党代会部署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年度目标任务,按照“理清事实、按绩论功、简明扼要、纲举目张”的要求,切实改进和完善目标管理和考核监督相结合、定量定性定向相结合、考人考事相结合的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客观反映各区县科学发展实际和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约束导向作用,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统筹城乡发展进程,推进殷实和谐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的保证。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国地方行政机关陆续开展了绩效评估的探索。淄博市地方行政机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在各个时期的各项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客观、准确全面反映整个行政机关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全面贯彻落实山东省的各项方针政策,依据山东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制定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指标,根据每个时期的实际情况制定考核的指标体系,来考核当前时期内行政机关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完成情况,将山东省绩效考核指标与淄博市绩效考核指标作对比,随着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逐年实施,逐渐完善淄博市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淄博市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的建议
(1)淄博市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构建的几点建议
第一,根据《山东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结合淄博市实际,制定淄博市绩效考核指标。
第二,建立事前考核分析制度,各个地区行政机关的基础是不同的,分析淄博市五区三县行政机关考核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绩效考核指标。
第三,实施有效的绩效跟踪,对考核过程进行跟踪,能及时发现考核中出现的偏差,并及时纠正,努力改变考核主体单一的现状,鼓励全员参与。
第四,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对考核后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和反馈,是绩效考核的目的所在。
第五,将绩效考核的各个部分融入到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中不可缺失的一环,绩效管理也是绩效考核得以有效运行的载体。
第六,为绩效考核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强化行政机关自身治理模式的转换。树立公民取向的绩效观,建设“服务型政府”并把“以人为本”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加快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
第七,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立法保障。改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需要进一步完善有关绩效管理的相关政策和立法,使我国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
(2)淄博市行政机关绩效考核指标的简单构建
根据山东省综合考核指标体系的指导,各个市分别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市行政机关的绩效考核指标,淄博市也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淄博市行政机关目标绩效考核标准化指标体系(2010),分为6个一级指标,包括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和党的建设;一级指标又分为16个二级指标,60个三级指标。指标的确立、权重、数据来源以及指标属性都是根据山东省绩效考核指标设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设计,主要是有利于指标考核的可行性、科学性,能够及时落实到实处。
四、结论
完善地方行政机关绩效考核体系是一个长期工程,不可急功近利,而应逐步地进行,为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在绩效管理的视角下有步骤的完善行政机关绩效考核体系,以提高政府效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甘罗乐.中国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2:18.
[2]邝慧丽,张秀荣.绩效管理视角下我国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完善[J].求实,2008(2):175.
[3]谢志贤,钱花花.我国政府绩效评估的发展历程与实施现状[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06.
一、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具体流程
1、绩效考核的主体
绩效考核主体即单位在绩效考核时主要基于的考核对象。通常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考核主体往往是单位中的各个部门,例如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等。在本文中,我们将绩效考核主体限定在效益的范围内,主要是指各业务部门,其它部门如财务部门、科研部门等主要是在绩效考核过程中辅助收集、汇总考核所需的数据。对于业务部门的考核主要集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公用经费、基建支出是否合理、是否不存在无用的浪费等。
2、绩效考核的流程
由于我国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管理工作开始的较晚,相比于西方一些较为发达的国家,有关绩效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的设计等都显得不够成熟,也没有对每个绩效考核细节做出明确的规定。可见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绩效考核方面还需要做比较长久的努力。对于绩效考核制度的设计,本文认为事业单位应该遵守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系统性。系统性也即全面涵盖的意思,意味着绩效考核体系应该涵盖事业单位相关业务部门工作的所有方面,不可遗漏,同时绩效考核应该贯穿于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在绩效预算编制、执行以及最后的评价上,都应该考虑到最后的可考核性。第二,经济性。经济性指的是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指标选择不能太过复杂与繁多,要考虑实施的成本,若考核指标计算繁杂且相互之间具有重复性,信息的采集成本过高,则会浪费宝贵的人力物力,带来不必要的支出。第三,可实践性。可实践性,是指指定的绩效考核体系要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能够为组织内部人员所接受,如考核指标不能被接受,或者不公平,则考核体系将面临形同虚设的状况。
本文认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流程如下:一是明确该事业单位的最终使命;二是制定单位的整体目标;三是将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四是各部门根据下达的目标采取相应的活动;五是制定对应的绩效考核指标;六是根据部门的工作结果采集数据,计算各考核指标;七是根据指标权重汇总考核结果,编制报告;八是反馈考核结果,要求业务部门做出调整与改进。
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中最关键的部分,以技术手段的形式来支撑考核。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并不仅仅是对已有预算执行情况的总结,更重要的是促使有关部门通过考核结果,来及时地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必要的改革与完善。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管理小组的工作人员根据搜集得到的数据和信息,计算考核指标,按照各指标的权重来得出评价结果,形成绩效评价报告。各个部门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自完成的实际业绩与预算的目标业绩之间的差距,分析没有达到目标的原因,并根据分析结果来相应地对以后年度的计划作出改进。
二、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立
1、选取合理的考核指标
由于各个事业单位类型不同,所以本文并未就详细的评价指标给出例举,而是从指标选择上给出了一定的指导意见。在考核事业单位绩效时,指定考核指标是最为核心的内容,只有找到恰当的评价指标才能够有效地衡量事业单位的绩效,最后的评价结果才有意义。为了适应现代绩效考核的发展,事业单位在指标选择中不应仅仅将目光聚集在财务指标范围内,应该同时考虑非财务指标,同时要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在具体指标选择过程中需要引入平衡计分卡的评价体系,根据具体业务部门的特殊性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选取评价指标,以此来更加全面地反应该部门的绩效成绩。
2、为每个考核指标分配权重
在目前的指标权重分配方法中较为常用的是变异系数法。该种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首先,邀请相关的多位专家根据他们已有的知识及经验来对各指标分别打分;然后,以打分结果为基础,运用变异系数的计算公式来计算权重值。变异系数计算公式的原理如下:专家会在开始对每个指标指定一个他们认为合适的权重,绩效考核小组人员在拿到各个专家的打分结果后,针对每个指标来计算权重平均数,再在平均数的基础上计算方差,变异系数及每一个指标的平均值除以其方差后得到的值,最后每一个考核指标的变异系数除以所有指标的变异系数之和得到的结果就是核算需要的指标权重,每一个考核指标对应一个权重。
用变异系数法来计算指标权重的优点在于该方法能够充分利用搜集到的各类信息及数据,考虑的更加全面,避免由于指标权重分配不合理,而对最终的考核结果造成偏差。
三、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用发挥的建议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对于改善单位的管理现状、提高其资金使用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提升组织的工作效率、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巩固战略目标的进一步落实。从已有研究显示,事业单位在引入绩效考核机制以后,其工作效率有了较为显著的改善。然而,由于我国事业单位是从计划体制转型过来的,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善的地方。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详细给出了加强绩效考核体系功能发挥的建议。
1、促进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再设计
业务流程再设计能够从根本上将单位的绩效考核机制引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去,而不是流于形式。在事业单位业务流程再设计进程中最难的就是改变企业文化,然而企业文化若能够改变也会使效果事半功倍,因为文化的改变意味着单位员工日常工作方式与观念的重塑,是流程再设计过程中最大的突破点。而要改变企业原来较为陈旧的文化氛围,需要依靠层进地、持续地开展培训,依靠培训过程中对问题进项详细的剖析与针对性地解决,能够快速高效地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归根结底这会极大地有利于绩效考核体系的顺利构建与顺利执行,巩固绩效考核体系的重要地位。
2、对业务单位的绩效考核应与对个人评价相分离
尽管在理论上,我们认为绩效考核可以分为企业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和个人绩效考核三个层层细化的层次,企业业绩、部门业绩良好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个人业绩表现优秀,但是实际上这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如下:一个业务部门内往往有几个项目组,并且每个项目组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如果其中一个项目负责人在自己所负责的项目中都有很好的表现,其它项目负责人由于某些原因没能表现得较好,最后在进行部门的绩效考核时,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往往是将各个同类项目汇总一起考核,所以容易引起考核偏差。这个时候如果将部门整体项目绩效考核与个人负责项目绩效考核放在一起,容易对个人造成评价不公正的情况,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相反对于那些没有出色表现的员工,则会造成搭便车的现象,所以要将企业绩效考核与对员工个人业绩考核分离开来。
3、要及时地对考核结果进行沟通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是一个完整的考核体系,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营效率,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其职能的实现。但是目前有较多的事业单位将视角放在片面追求评价分数上,忽视了最为关键的步骤――即寻找构成已有分数的原因,这样最终导致的结果是永远无法长期持久地提高绩效考核结果。本文认为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指标在选取过程中本身就可能与事业单位的战略规划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需要在运行过程中结合实际的评价结果深入地研究,并不断地改进,如果只是一味地看着分数,不仅不能够达到预想的考核目的,最终还可能对事业单位经营构成造成严重的误导。
4、争取获得事业单位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
获得单位高层领导的全力支持主要体现在高层领导对于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贯彻执行。在任何组织中要进行变革都必然会遇到压力,最快速达到变革目的的方法就是由高层领导能够在变革当中起到表率的作用,这将对整个企业的贯彻变革产生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上级领导层的重视、支持与大力推进是最能见成效、最有力度的。为了更好地获得上层领导的支持,绩效考核小组应该将考核管理的汇报过程尽可能地职能化、规范化,助理推进形成长效的推动机制,才能为领导的支持获得提供便利,让他们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变革带来的改善。
从上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不仅能够提升事业单位经营效率、帮助单位更好地落实战略性目标,还能改善业务运行流程。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借鉴国外政府事业单位管理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地在国内事业单位推行构建绩效考核制度,尽管由于制度运行环境本身存在的弊端,导致绩效考核制度在国内行政事业单位还没有得到大范围的推行或者推行效果还有待提高,但是,相信在绩效考核体系的不断完善和高层领导的大力推进下,一定能够在发挥其应有的评价与激励作用,为我国事业单位职能的更好实现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地铁公司 行政部门 绩效考核
key word:Subway company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Achievements inspection
1995年,我国建有轨道交通的城市仅2个,到2009年,已有10个城市开通了轨道交通,至2016年我国将新建轨道交通线路89条,这表明,轨道交通将在城市发展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并且,当前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公益性事业,大多采取企业化运作、市场化经营的模式。特别是,当前运营轨道交通的地铁公司大多实行多元化经营,其业务范围包括与地铁相关资源开发为主的多角化业务,这就对地铁公司的行政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其以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完善的行政服务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因此,研究地铁公司行政部门绩效考核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地铁公司行政部门引入绩效考核的必要性
地铁公司行政部门引进绩效考核,既能满足员工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
1、公司员工需要绩效考核进行激励
对于地铁公司行政部门职员而言,其工作内容并不与技术维修等技术直接相关,也不与票务销售等公司的经营业绩直接关联。这就使得其工作成效难以量化。但行政人员同样有职务晋升、薪酬激励等现实需求,这就需要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来对员工进行恰当的评价。开展绩效考核,既可以满足当期的评价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员工找出自身努力的方向,寻找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帮助其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2、公司经营需要绩效考核进行监督
对于地铁公司而言,一方面,作为社会大系统中重要一环担负着多重社会责任,这就要求公司必须整合现有的人力资源,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地铁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足够的保障,为公司资本的增值提供重要的支撑。另一方面,地铁公司同样需要进行整体的业绩考核,这就要求其注重经营效率。行政部门作为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其工作绩效对于保障公司的后勤供给,降低运行成本,推动日常行政工作的开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行政部门工作效率高,可以有效的为其他部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相反,则可能影响企业的整体运行。因此,地铁公司需要引进绩效考核。
二、地铁公司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地铁公司行政部门进行绩效考核,需要把握公平性、连贯性与差异性三大原则。
1、公平性原则
地铁公司行政部门进行绩效考核,首先就是要注重公平公正,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本质目标。首先,要保证考核前提的公平,即考核指标的设立、考核评价方法的选取要科学、合理、全面,能准确的反应行政部门的现实情况。其次,要保证考核过程的公平性,在整个考核中,考核程序应力求公开,并且可以通过引入外部监督来确保公平。再次,要保证考核结果的公平。即对于考核结果,应力求以有效的方式进行加以运用,并且对于同一考核结果,其给予的激励内容相差太大,而不是对不同的职员,同一层次的考核结果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2、连贯性原则
地铁公司行政部门进行绩效考核,应力求连贯一致,这种连贯一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考核的时间跨度要保持连贯,公司可以采取月度、季度、半年度或者年度考核的方式,但一旦确定不应随意更改。另一方面,考核的内容、考核的方式等要保持连贯一致,这样既有利于让职工了解自身工作的重点内容,应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有利于对考核结果进行纵向的比较,找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当然,这种连贯性并不意味着考核指标等是一成不变的,这些评价的指标、方式、频率同样需要根据工作内容、工作环境的变化来进行调整,要保持一定程度的动态性。
3、差异性原则
地铁公司行政部门工作内容较为复杂,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内容存在差异,有时这种差异甚至会很大,因此,进行绩效考核需要注意这种差异性并有所体现。也就是说,在实施绩效考核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考核内容,如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权重等,以此来体现工作内容的差异性。这样才能满足考核公平性的要求。
三、地铁公司行政部门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地铁公司行政部门开展绩效考核,需要从考核评价指标、考核评价方法、考核评价程序的运用等方面着手来构建完善的考核体系。
1、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绩效考核评价的差异性原则,考虑到考核的简便性和操作的方便性,当前,地铁公司绩效考核指标的设计应该包括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德主要包括道德素质,政治敏感性等方面,能主要是从知识的专业性、广度、深度等方面来进行考察,勤主要从工作的效率,包括自身常规工作完成的时间跨度,非常规工作完成的时间跨度等方面来进行考核,绩主要从工作中被肯定或者被同事表扬的情况,以及下属对其工作的支持程度,廉主要包括工作中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对于具体的二级指标,可以根据不同的岗位而有所调整。
2、绩效考核评价的方法
对于评价考核的方法,目前采用的主要有层差法、减分法、比率法、非此即彼法和说明法五种,这些方法都可以用于指导绩效考核。但考虑到行政部门本身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工作成果的难以量化性,可以采取一种相对更为简便的方法,即以模糊综合评价法为基础,以简单的加权法来计算考核的结果。一方面,模糊综合评价法可以用于对各二级指标进行评价,从而使得这些非量化的指标得以量化,另一方面,又简单且便于操作。
3、绩效考核评价实施程序
绩效考核评价的实施主要是指评价中如何具体的进行操作,以确保公平公正。在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基础上,首先,可以由领导、本部门的同事以及非服务对象对各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在评价中要将指标量化,如以{1,2,3,4,5}来表示{差,较差,一般,好,非常好},这样就使得各种非量化的指标逐步进行了量化。评价过程中应尽可能的拓宽实施评价的广度,这样避免数量过少带来的不公正。其次,在上述评价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模糊综合矩阵,来综合计算得出各二级指标的具体评价情况。最后,通过加权平均法来得到整体评价结果。
四、完善地铁公司行政部门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
在地铁公司行政部门推行绩效考核,对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升行政部门的工作效率,提高整个公司的竞争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需要不断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1、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
地铁公司行政部门进行绩效考核,不是简单的考察,也不是考核完毕后一切如初,而是要将考核的结果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首先,要将考核的结果与激励机制相结合,使得优秀的人才通过考核后能获得适当的激励,这样才能保证考核不会流于形式,这样才能达到考核的根本目标。其次,要将考核结果与公司、员工长远发展规划相结合。考核不是短期行为,要将公司的长远规划蕴含于绩效考核指标之中,通过考核结果的运用来引导员工积极努力的朝着公司的发展目标努力,从而在实现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的同时帮助员工实现自身的人生规划。
2、不断的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当前,地铁公司行政部门绩效考核大多是借鉴了其他行业的绩效考核方式,甚至个别公司行政部门还没有开展考核工作,这就需要在实践中,根据地铁企业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考核评价的内容,考核评价的方法以及评价的程序。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评价指标权重的赋予方式,它需要根据地铁企业的公益性等特征,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从而科学的赋予相应的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