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3:4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八年级数学教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八年级数学教学

篇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本人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组织了“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吃透教材,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这说明:设计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是探究性学习的新的空间、载体和途径。

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 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从点滴入手,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查找资料,精心备课,努力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教给了学生知识,更教会了他们求知、合作、竞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实在,确有所得,向45分钟要效益;分层设计内容丰富的课外作业,教法切磋,学情分析,“一得”交流都是大家随机教研的话题,扎扎实实做好常规工作,做好教学的每一件事,切实抓好单元过关及期中质量检测,,班里抓单元验收的段段清,并跟踪五名好差生进行调查。为了使新课程标准落实进一步落实,引到老师走进新课程,抛砖引玉,对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及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体现,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优化笔试题目的设计,设计知识技能形成过程的试题,设计开发性试题,设计生活化的数学试题,真正将考试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的手段,并对本班前后5名学生跟踪调研,细致分析卷面,分析每位学生的情况,找准今后教学的切入点,查漏补缺,培优辅差,立足课堂,夯实双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工作苦乐相伴。在新的学期里,我将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八年级数学教学总结

篇2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德育因素,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本章主要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二次根式的概念与四则混合运算,实数与数轴及其相关知识。这一章是孩子们初中学习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将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实数是后继学习内容的基础,直到复数的引入是学生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归纳出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进而展开根式的四则混合运算,接着前进到实数,完成对数系的扩充。本章的重点是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化简与运算,实数的概念。要教学中要学生充分去讨论与思考,归纳与总结,历经知识发展与运用过程中的坎坎坷坷,做到对概念的深刻掌握与运算的熟练进行,对一些要经常运用到的化简要在课堂让就要让孩子们掌握,不要寄希望于课外,否则会增加差生的人数。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本章的学习会带来学生在认识上的又一大飞跃,学生要从常量的学习中进入到变量的学习中,是继方程和不等式之后的深入学习,函数是刻画和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变量与函数、平面直角坐标系、函数的图像、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与探索和实践等。本章的重点是函数的定义(也是整个数学中最重要的基本概念之一)、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其难点是函数定义的理解(这个理解的过程将一直延伸甚至大学),实际应用中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与性质的应用,解决实际的应用问题。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养成数形结合的思考形式和思考方法,代数式、方程、函数、图形、直角坐标系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互相解释、互相补充,对于整个中学数学的学习,愈往后,愈显出其重要性,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为数形结合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这一章的学习对中等与中等偏下的孩子有一定的难度,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困难,对知识间的相互转换感到困难,比如由一次函数解析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的图像,以及由函数图像迅速转换为其等价解析式,或者不能看到函数解析式就可以在头脑中建立这个图像。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学生多画图、多思考,适当的放慢教学进度。对知识要达到熟练的转换的程度,并且要求在课堂上掌握这些知识。 共3页,当前第1页1

第十八章 图形的相似 本章的学习将使得孩子们对几何的认识也来一个飞跃,以前学习主要是全等变换,无论轴对称还是中心对称,平移还是旋转,其本质是全等变换,对线段之间关系,大多数涉及两条线段的关系,进入这一章之后,很多时候要涉及到四条线段间的相互制约与和谐的关系,其证明题的难度显著增加,随着知识前进到圆后,其很多知识要都依赖于相似的基本理论,在平面几何的学习中,“相似是关键”。本章的重点是相似图形的性质与特征,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直角坐标系研究图表变换。难点是比例线段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及其应用。要通过观察、测量、画图与推理等方法让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强调合情推理,给学生注入对称的思想(这里的对称非几何中的对称,是广义的对称),注重特征图形的使用,对知识的记忆注重图形的位置记忆,而非字母的记忆,这样能极大限度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对比例式的变换要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这些工作要在课堂中解决。

第十九章 解直角三角形 本章是三角函数的基础,本章知识更直观的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认识的一个深化过程。本章的重点是勾股定理及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边角关系的应用),难点是运用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对锐角三角函数的理解及其合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本章的关键是熟记特殊的锐角三角形函数,熟练进行三角函数定义的变形及其应用,充分运用本章中的两个特征图形,能极大的缩短学生的学习时间,并能让孩子把知识掌握牢固。教学中即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学习理论是为了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教学中要根据新课改的理念突出实践性与研究性,突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与过程。对勾股定理和三角函数的应用尽量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

第二十章 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 本章是在前面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学习。本章的主要内容是选择合适的图表进行数据整理,极差、方差、标准差的概念及其计算,理性分析机会大小。难点对选择好的图形准确的画出图形,方差的计算,机会大小的分析。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的过程,以学生合作探索活动为主。选取问题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使用计算器处理相关数据。

三、本期教学任务:

通过本期的学习,在知识与技能上,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的相关知识,学习实数;掌握二次根式的计算或化简,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掌握比例线段,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其应用,解直角三角形,掌握数据的整理和初步处理中的相关内容。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应该要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道路上坎坎坷坷,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达到“漫江碧透,鱼翔浅底”的境界,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辩证唯物主义的熏陶,提高学生素质。

四、提高学科教育质量的主要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把教学六认真作为提高成绩的主要方法,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引导学生写小论文,写复习提纲,使知识来源于学生的构造。

4、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5、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将带来不同的教育效果。

6、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7、指导成立“课外兴趣小组”的民间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对奥数题的研究,课外调查,操作实践,带动班级学生学习数学,同时发展这一部分学生的特长。 共3页,当前第2页2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站在系统的高度,使知识构筑在一个系统,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八方联系,浑然一体,使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

五、全期教学进度安排:

章节 课时 教学起止时间

第十六章 数的开方 4 第一周四~第二周三

第十七章 函数及其图像 25 第二周四~第五周一

第十三章 图形的相似 28 第五周二~第十周一

半期考试

第十四章 解直角三角形 24 第十周四~第十五周一

篇3

1. 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力求从大处把握,从小处入手

从大处把握:我们重点把握两个方面,其一是课程标准开篇中指出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应该将“以发展为本的理念”作为我们数学教学的统领。发展不仅仅是系统的数学知识,而应是全方位的,应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其二是我们的数学教学应努力培养学生的一种“数学眼光”——用数学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与社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的思考”——运用数学的知识、方法去分析事物,思考问题。

下面以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课为例,具体说说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课程标准提出的各方面要求。我们为本课确定目标有:知识与技能方面——了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初步会用勾股定理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用面积割、补法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通过勾股定理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比介绍我国古代与西方数学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数学的热情。课堂教学中我们主要安排五个环节:提出问题—请学生观察邮票图案,看有哪些发现?实验操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出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归纳验证、得出结论—是否所有的直角三角形都有这个性质呢?请动手验证;介绍勾股定理和“勾,股,弦”的含义。解决问题——联系实际的应用性问题

课堂小结—勾股定理以其简单、优美的形式,丰富、深刻的内容,充分反映了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们对勾股定理一直保持着极高的热情,仅定理的证明就多达几十种,从美国总统到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都给出了一个证明。介绍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谈论到一旦人类遇到了“外星人”,该怎样与他们交谈时,曾建议用一幅反映勾股定理的数形关系图来作为与“外星人”交谈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勾股定理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一堂课我们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勾股定理,应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从小处入手,就是要将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四个方面的目标具体落实在每一课、每一次数学作业中。我们力求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领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地去思考问题的综合性活动,力求在活动中让学生达成知识、科学方法、能力和非智力素质方面的各项目标。八年级下册黄金分割一课,我们引导学生欣赏含有黄金分割的图片,欣赏含有黄金分割的民歌《天心顺》,通过古代艺术、现代艺术、日常生活、和大自然中的实际例子,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作业中我们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有资料研究表明,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人在环境气温22℃-24℃下生活感到最适宜,你能从数学的角度作出解释吗?”以此落实课标对学生的应用意识提出的要求: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图形与坐标一课中,我们开展活动,在教室平面内建立坐标系,让每个学生确定自己的坐标,实施了课标要求的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2.教学实践中实施课程标准应与面向中考有机统一

篇4

3、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一方面,在工作中,本人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不旷会。另一方面,本人能够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心爱护学生,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生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4、强化常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学期,本人能够强化教学常规各环节:在课前深入钻研、细心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教材结构、重点与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篇5

1、在内容选取上,突出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2、在内容的组织上,突出了对知识的重新组合。

3、在教科书的基本着眼点上,把“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放在本位。

(二)本学期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知识的前后联系,教材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分析如下:

第十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内容包括: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简单应用。

第十四章 分式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第十五章 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六章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如两个锐角互余,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本章所研究的勾股定理,也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而且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介绍勾股定理及其应用,第二节介绍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十七章 实数

本节主要内容是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及其求法,实数的概念及其性质,简单的二次根式的应用。

第十八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本章主要有几方面: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的方法;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及如何在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图形变换与坐标的变化;初步感受利用指教坐标系解二元二次方程组。这四方面内容在结构上是连续的,层次上是递进的。

第十九章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本章内容包括认识确定时间和随机事件,定性和定量描述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初步认识频率的稳定性以及频率和概率de关系。本章内容是在落实第二学段课程目标基础上的延伸,也是进一步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两班比较,8(1)班优生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2)班学生大多数比较单纯,但大部分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 、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 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四、教学措施: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0-0053-03

[作者简介]张建飞(1981―),男,重庆人,本科,重庆市第八中学教师。

新课程理念倡导数学教学,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信心及创造力的培养,以“惑”为诱教学方法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这种方法注重授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话语权,注重以学生为本,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教学目标。

一、以“惑”为诱教学方法概念阐述

“惑”在认知心理学领域中是指在外在因素作用下个体产生心理迷乱的一种心理状态,但它是一种不稳定的过渡状态,个体会在原有心理水平与可能达到的心理水平之间达到平衡,并在这一平衡状态下逐渐产生趋向于可能水平的思考和行为。因此,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正是教师利用“惑”这一外界刺激,通过主动发现、制造惑去刺激学生,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并理清、辨析惑,进而解答疑惑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具体应用中一般有“设惑”“厘惑”“解惑”“思惑”四个步骤。

二、八年级数学应用以“惑”为诱教学方法的要求

认知发展心理学认为,“个体学习与其心理发展水平有相互依存、促进的关系,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经验背景下的逻辑抽象思维阶段,学习的方式方法有潜在规定性”,教师应用以“惑”为诱教学方法需遵循以下要求:

(一)创设有效的“惑境”

有效的“惑境”主要表现在情感性和动力性方面。一方面,教师在情感性上需要引发学生的困惑心理,使学生面对“惑”时能有足够的信心,让学生实现由“惑”而“知”的可能性飞跃;另一方面,教师在动力性上需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中强调的“跳一跳,摘果子”原则为学生创设难度适中的惑,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让学生既不会因“惑”太难而放弃,也不会因太容易而失去兴趣。

(二)关注“惑”的个体性

由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在同一“惑境”中,不同学生对“惑”呈现出不同的个体性。如就产生“惑”的原因来说,有些学生会因原有知识准备不足而困惑,有些学生会因学习能力不足而困惑,更有些学生会因审题出现偏差而困惑。教师面对学生“惑”的个体差异性,在应用以“惑”为诱教学方法时,需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与他们交流,了解学生的“惑”,了解学生产生“惑”的具体原因,并采取一些措施指导每一位学生解决他们所面临的“惑”,使学生达成由“惑”至“知”的目的。

(三)倡导学生的探究

学生自我在以“惑”为诱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我解惑重视的是个体自主学习的过程,设置“惑”的目的是通过引发学生认知的失效与学生与之俱来的认知欲形成冲突,而自我解惑正是学生在求知欲的驱动下主动探究“惑”的过程,这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欲达此目的,教师一方面需要降低学生探究的“危险系数”,让学生享受自主探究的乐趣及自我解惑的成就感;另一方面,在学生探究失败时,需采取有效措施使学生不因此而萎靡不振,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避免犯同类的错误。

(四)重视方向的引导

解惑的过程中,教师应允许学生试误,但当学生反复试误无果时,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引导,需要蹲下身,放下架子,站在和学生一样的高度上,去发现、满足学生至“知”的需要,和学生一起探索。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与学生平等对话,进行无障碍交流,实现学生顺利解“惑”至“知”的教学目标。

三、以“惑”为诱教学方法在八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案例

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为例,从四个步骤去分析此教学方法在八年级数学中的应用。

(一)“设惑”,即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困惑

师:甲、乙两村合修一长80米、高5米的水坝,甲村修到一半时乙村接着修。现县水利局要给这一工程以每方50元的补贴,两村因图纸丢失而无法确定补贴金额而焦头烂额。在座的同学若是村长,能否解决这一难题?

(生听完问题后相互讨论,一致认为条件不够,无法解决)

师:为什么不能解决?

生1:要算总金额,需算出拦水坝的体积,拦水坝的长80米是已知的,只需计算出拦水坝的横截面――梯形的面积即可,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但在此处只有高5米是已知的,故不能解决。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们一致表示同意)

师:同学们据已学数学知识推断这问题无法解决,可这问题又必须解决,这该如何是好?其实这问题可解,同学们可设法攻破这一难题吗?

这时,学生们脸上露出疑惑,感到难以置信。不少学生还在嘀咕:明明是条件不够,老师怎么说问题可解,这是怎么个解法呢?可见,这一问题引发了认知上的冲突,学生产生了困惑。

(二)“厘惑”,即与学生一起辨析惑

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哪呢?

生2:知道上、下底的长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不同意见吗?

生3:知道上、下底之和也可。

其他同学纷纷表示赞同。此时,学生已将思考的焦点从“能不能”的困惑转移到“怎么做”与具体解惑问题上了。

(三)“解惑”,即启发、引导学生解决惑

图1

师:同学们可画出梯形的草图,标明已知量,想想上、下底的长度或上、下底之和。同学们可相互交流讨论。

师:找到解决的办法了吗?

(几分钟后,同学们都说没有,但眼中闪烁着渴望)

师:请学生4上讲台画出草图并标明已知量。

(生4画出的草图如图1所示。梯形[WTBX]ABCD是水坝的拦截面,CD为拦水坡,实线为甲村完成的部分,虚线为乙村完成的部分,高AH为5米,是已知的,线段EF可量)

师(夸生4画得好):还有其他遗漏的条件吗?同学们赶紧阅读题目。

生5:甲村修到高度的一半,即AG=GH=2.5米 。

师:还有其他被遗漏的条件吗?

(同学们摇头示意没有)

师(用书遮住梯形的虚线部提示):这是个什么形?

生齐:梯形。

师:一共有几个梯形?梯形有什么性质?

生齐:共3个,梯形的两底相互平行。

(此时,不少同学暗喜大声说:梯形中有3条平行线,即AD∥EF∥BC)

师:将条件AD∥EF∥BC与AG=GH放在一起,你们想到什么呢?

(正在思考的同学们恍然大悟,异口同声说: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师:谁能将这一个定理解释一下?

生6(自告奋勇):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它在其他线段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师:据此定理,我们能推出什么呢?

学生一起答:AE=BE,DF=CF,即E、F分别为线段AB、CD的中点,线段EF为梯形的中位线。由以上条件,可算出梯形的面积,S梯形ABCD=1/2(AD+BC)・AH=1/2・2EF・AH= EF・AH。[WTBZ]

师:至此,我们顺利帮村长们解决了难题,也学会了梯形面积的另一种计算方法――中位线×高。

(四)“思惑”,即反思解惑的过程

在此教学案例中,教师将生活中的稍有难度的问题作为切入点,使学生产生困惑,产生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且课堂气氛活跃。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篇7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成绩来看,比较理想。两个班的优生只有二十个,仅占百分之十,而学困生接近百分之四十,。大部分同学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大部分学生数学基础差,底子薄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今年的教学任务较重。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面对全体,因材施教,对于学习较差的同学今年进行小组辅导,对特别差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二、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发挥集体智慧,认真进行集体备课。

新的学期,初中数学课课节较少,怎么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学习效率是所有数学老师面对的问题?在这里,学校给我们明确了方向。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认真研究教材及课程标准,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让每一节课上出实效,让每位学生愉悦的获得新知。

2、学习和强化“自主学习”与分层教学实践。

新的学期,我校所有学科都主张自主学习与集体备课,争取每节课前,与同组同仁们讨论、研究确定重点、难点、教学目标、教法、学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及其地位,甚至例题的选用,作业的布置等等通过学案的使用,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了解教学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省时高效,取得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3、抓住课堂45分钟。。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能“吃”饱、“吃”好。

4、多读书,读好书和积极开展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

多读几本对自己有帮助的书,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又丰富了自己的视野,使自己不被时代所抛弃。“我的三分钟我展示活动”对于教学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又提高了同学们的讲解能力。促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

5、积极投身到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中去。

今年,我们数学组课题是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养成的,需要教师的督促,学生的坚持,才能成功。

6、注重课后反思,课后反溃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总结好下一次应注意的细节。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7、重视单元检测,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使用学科组教师共同研讨、筛选的同一份试题,测验试题的批改不过夜。测试后必须进行质量分析,评价必须使用等级。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课标达成的有效、及时,考核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三、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及水平。

切实重视听评课,确保每周听课至少1节。积极参加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加各级教研组织的培训和系列课达标,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掌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务实,方法更灵活,手段更先进。通过听课、评课、说课等方式,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四、需要注意的方面:

1、在课堂上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探索、启发式教学。

2、注意教科书的系统性和学科知识的整合,使学生牢固掌握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

3、注意发展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加强开放性问题、探究性问题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探究能力。

篇8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八(10)班的数学教学,从上学年期末考试情况来看,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有所进步。但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形成了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而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根据上学年学生学习的分析情况来看,有部分学生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作为老师必须要付出更大努力,进一步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注重教学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五章: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使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二章轴对称立足于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历,从生活中的图形入手,通过对生活中轴对称现象的观察,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三章本章主要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有关概念和运算。这一章是学生在初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他们要从有理数进入到无理数的领域,认识上将从有理数扩展到实数的范围,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数的认识,扩大学生的数学视野与界限。

第十四章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并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五章本章主要内容是整式的乘除运算、乘法公式以及因式分解。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任务

在知识与技能上,通过对三角形全等的学习,能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能把所学的轴对称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习平方根与立方根以及实数的相关知识,初步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理解一次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与图像及其应用,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使学生会进行整式的乘除法运算及因式分解。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学生在数学的认识与理解上要再上一个台阶。在情感与态度上,通过本期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认识现实生活中图形间的数量关系,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在民主、和谐、合作、探究、有序、分享发现快乐,感受学习的快乐。在过程与方法上,通过学生积极参与对知识的探究,经历发现知识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经历在发现知识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从而达到深刻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在经历这些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算能力,使所有学生在数学上都有不同的发展,尽可能接近其发展的最大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教育,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中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5、认真研读教材,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及自身业务素养。

6、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4

11.3角平分线的性质

3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12.1轴对称

3

4

国庆节

国庆放假

12.3等腰三角形

2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5

13.3实数;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5

十一

期中考试

期中考试

十二

14.1变量与函数

5

十三

5

十四

14.3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14.4课题学习选择方案

3+2

十五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

3

十六

15.1整式的乘法

5

十七

5

十八

15.4因式分解

5

十九

活动,小结,单元测验3

二十

期末复习

篇9

    一、在解题的方法规律处反思

    例题千万道,解后抛九霄”难以达到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目的。善于作解题后的反思、方法的归类、规律的小结和技巧的揣摩,再进一步作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解,挖掘例题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例题的辐射面,无疑对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通过例题的层层变式,学生对三边关系定理的认识又深了一步,有利于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例题解法多变的教学则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而又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二、在学生易错处反思

    学生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往往和成人不同,而其表达方式可能又不准确,这就难免有”错”。例题教学若能从此切入,进行解后反思,则往往能找到”病根”,进而对症下药,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

1.引言

八年级数学课历来都是中学最基础的一门课程,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有重要意义。但长久以来,在以应试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下,数学课一直比较枯燥,学生上课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效率也比较差。对学生进行学习兴趣的培养,推进八年级数学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及理性思维的综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恰当地鼓励等方式改革传统的八年级数学教学传统教学模式,注重以培养兴趣带动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方式,提高授课与学习效率。

2.八年级数学课兴趣教学的践行思路

2.1充分应用案例,培养学习兴趣。

情景案例教学,主要是将知识点融入于贴近生活的例子中,或将知识点的延伸知识做为素材引入案例中,主旨在于使学生通过对案例感兴趣而带动求知欲望,提高学习效率[1,2]。如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通过先为同学们讲解一些关于这个定理的历史故事,如勾股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或者“百牛定理“,因为毕达哥拉斯发现了这个定理后,即斩了百头牛作庆祝,所以又称“百牛定理”。而法国、比利时人又称这个定理为“驴桥定理”;又如讲授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时候,可以先讲恩格斯用平行四边形解释历史的多种力量形成的合力,说明平行四边形的神秘所在。由此让同学们循序渐进地引入知识点,实践证明,由案例引入的教学方法,远比直接开篇就讲定理、公式要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由此激起学习的欲望,培养学习兴趣[3,4]。

2.2及时经常地鼓励,引导学习兴趣。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5]由于八年级数学课很多知识点非常枯燥,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有厌学心理,此时教师要注意切忌一味地批评此类学生,因为批评只能使情况变得更糟。正确的方式应该是对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小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当学生认可这种鼓励后,再提出他应改进的地方,这才能慢慢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际教学中发现,同学们对某些知识点掌握最为扎实的部分,一般都是教师曾经给予过肯定的,甚至于一些兴趣取向都是由于受到表扬并获得愉快的体验而形成的。

2.3充分利用教具,调动学习兴趣。

开发教具是利用学生直接感官的接受效果提高授课效率,是各科目各阶段教学中的一项永恒的话题,八年级数学教学也不例外。实践证明,适时适当地引入生活中一些物品当教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比如讲一次函数时,如果一上课就开始说y是x的函数,也可以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表示为y=kx+b,这样很多同学都会感觉困难。教师可以拿一个弹簧,给同学们演示,当弹簧原长度b(未挂重物时的长度)一定时,弹簧挂重物后的长度y是重物重量x的一次函数;也可以用一个木板,木板上放一个小玩具车,当时间t一定,木板距离s是小车运动速度v的一次函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调动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然后逐步引入正题。

2.4多样化课堂,激励学习兴趣。

充分开展第二课堂,让同学们在课下搜集与知识点相关的素材,了解知识点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如在八年级数学中学习科学计数法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跟同学们说我们伟大的祖国具有悠久的文明史,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为她而骄傲,并让同学们课下搜集与祖国资源人口等相关一些数据,下次上课展示给大家。再次上课时,让学生们将查到的一些比如我国人口大约为1300000000人、我国陆地面积约为9597000平方公里、我国石油储量为24000000000桶等数字展示出来。这时教师可以引出科学计数法在记录这些较大的数字时的方便之处,如我国的人口可以记为1.3×109,同学们一下子就会体会到科学计数法的好处,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3.结语

数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们要在不断的反思中发现不足,并努力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水平[6]。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师趣味教学教学水平,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探索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我们也只有在中学数学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思路、丰富与改革教学手段,使中学数学教学逐步由灌输式及填鸭式的方法,演变为以兴趣作为催化剂,推动学生们培养兴趣变成主动学习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发掘数学的乐趣。同时,培养兴趣的学习方法也可以为中学教育中其它课程的教学提供可资借鉴的教学思路。

参考文献:

[1]章新金,肖晓红.研教一课受益多课-师徒同教“八年级数学(下)实践与探索”[J].数学教学,2010,5,(12):10.

[2]李建柱.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体会[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0,(10-A):54.

[3]趣味教学[EB/OL].http://省略/yinjienzixiu/showarticle.asp?articleid=5132.

篇11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对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在实践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是开展兴趣教学的首要前提,明确教学主体地位――学生的综合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过重偏向于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模式多半以“教师灌输、学生接受”为主要表现形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开展兴趣教学活动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阻力,并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全面建设。为此,教师需要正确定位课堂教学的实践主体,扮演引导学习的参与者角色,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高效课堂提供实践保障。在中学八年级教学中,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利用空闲时间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秉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制定更加详细的课程设计和备课方案,增加趣味性学习任务,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提升课堂的实效性。

二、注重教学情景,提升教学效益

1.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中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抓住青少年对事物充满好奇的心理特征,在课堂上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可以通过生活化、理论知识简单化等途径,将教材知识形象的展示出来。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四边形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模拟四边形形成过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首先可以请四名同学到讲台上,然后通过绳子将四名同学形成一个闭合的空间,这样通过指导学生的移动,就可以改变四边形夹角的大小,形成不同形状的四边形。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知四边形组成和变化的过程。

2.巧设情境问题

通过情境展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已经进入一个更深的层次,此时教师可以结合情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设立不同的问题。例如在上述的四边形的情境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四边形夹角的变化和什么因素有关、四边形对角存在什么样的联系,学生在参与情境演示的时候,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对教材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认知。教师通过巧妙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促进学生培养数学思维模式。

三、开展教学活动,推进自主学习

数学学科由于其抽象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乏味感,这表现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低上。在课堂上,总会有一部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比较低,学生容易走神。针对此种情况,初中数学教师可以依据教材的设置,展开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例如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八年级的学生在小组的内部进行一次解题速度的比赛,最后该小组的获胜者代表小组参加班级的解题速度比赛,让学生们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篇12

期:___________

2021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工作总结

一学期过去了,本人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在继续推进“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很好的效果。

一、课程标准走进教师的心,进入课堂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无疑对每位数学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是每位教师必须重新思考的问题。学段培训,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本学期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堂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我把课堂教学作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把学生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紧扣新课程标准,和“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实施以后趁记忆犹新,回顾、反思写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训的吸取,对以后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评是十分有用。课前准备不流于形式,实实在在的研究,课后的反思为以后的教学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与启示,教学要呈现开放性,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态势中。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兴趣的形成、知识的获得、应用了然于心。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___者、指导者、与参与者。数学结论的获得,都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研究。突出过程性,注重学习结果,更注重学习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综合起来看这次教学活动兼顾到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和谐统一,而这些都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完成的。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不断修炼,提高文化水平与做人境界,这将是一个长期而非常有价值的努力过程。努力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努力处理好应用意识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

常思考,常研究,常总结,以科研促课改,以创新求发展,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运用为重点,努力实现教学高质量,课堂高效率。

三、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___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___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___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___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地___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定性为主的评语,是学生与老师的一次情感交流,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树立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也知道了哪些方面应该继续努力。

四:抓实常规,保证教育教学任务全面完成。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