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7 15:03:4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初三政治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1、课程标准是我们教学中的灵魂,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公开命题的依据和最高指导准则。教师要抓住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中对学生的总体要求,通过三年的学习,思想政治课在知识、能力、德育、情感、价值观各方面要达到的具体要求。这在考试中都会有所反映的,这也是考试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出发点。
2、教材是我们教学和考试的载体,是课程的传递和执行者,更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目标细化到具体的知识点,并将书上的知识分成了不同的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要求:识记、理解、运用等,并要求识记准确、理解透彻、运用恰当,同时要将知识内化为能力。
3、考试说明,是考试的具体要求,更具针对性、实用性、指向性。通过分析考试说明,了解这次考试的范围、知识结构、题型、难易度分布、考试目标要求,做到了然于胸,同时比照近几年的考试内容,接合实际情况,把握今年考试的方向和特点,对此做到能了然于胸。
二、抓时间,会理分配,落实目标
1、我们新课结束后,大约剩余两个月的复习时间。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提高学生成绩,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初三政治任课教师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对这段时间作了分配:首先用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将教材全部内容进行了拉网式复习,做到不遗漏一个知识点,不留一个死角,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观点,并拟出了复习提纲,以大力夯实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使每个学生通过复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每一课我们安排了四课时,一课时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明确知识点、重点难点、考点及要求,第二课时教师指导学生针对存在的问题做有指向性的练习,第三课时小测验,第四课时讲评、纠错、补救。做到一步一个脚印。
2、用半月的时间进行综合复习,从而将知识系统化、综合化。这一步我们采取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把每个层次的目标落到实处,让学生能将知识内化为能力,能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加强综合运用、分析能力的培养同,重点又放在了辨析、材料分析题目的解答上。我们配合学校的周考、月考,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并根据考试情况有针对性的培优补差。
3、最后半月以考试、实战为主。让学生感受中考的气氛,培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临场经验,这一点也很重要。因为很多的学生平时学得不错,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考场上总是发挥不好,导致学生考试失败。
三、抓住两个关键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152-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思想上高度重视
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2、教师适度指导
活动课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教师在活动课上应是一个指导者,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解释疑难;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进行鼓励,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应启发学生的思维、介绍方法、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既不能代替学生活动,又不能放任自流、袖手旁观。
3、转变学习方式
活动课的设置就是要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初三政治活动课的实施中,可以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给学生提供进行完整科学探究活动的机会,这样的活动虽然要用更多的时间,但对学生体验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三、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
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政治学科试题多为开放性试题,知识覆盖面广,因此,要想答好每一道题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作为铺垫,:无论题目怎样的开放,它必然和教材知识相联系,所谓“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从一开始就要让学生打好基础,使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在一开学,我便要求学生在书上适当地做些笔记,并划下要求掌握的重点理解、记忆的东西,针对这些重点我会详细地给他们进行讲解,如果在这方面有往年的中考题目,我还会结合题目进行联系讲解。这样,这些内容会生动地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容易地理解和掌握,即使课后很久也不容易忘记。
到最后的复习时间,要求学生按照“课题――节题――框题”的顺序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一棵知识大树的枝干。然后回归课本,仔细阅读教材,把每一“枝干”下的知识点填充到图表的对应位置。使知识大树枝叶茂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脉络清晰、全面,更好地把握知识之间、节与节之间、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再对照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找出所学知识的盲点,进行深层次的复习。理顺知识系统,形成知识网络,达到融会贯通。夯实了基础知识,在考试中就可以比较容易地运用这些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解答问题。
二、把握时政热点,理论联系实际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大都以重大时政、社会热点、最新材料为背景,从不同角度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定期收看新闻类节目、看报纸来了解国内大事或身边发生的事,关注国计民生。并利用学过的政治知识去分析,以提高对时事政治的敏感性。并且,我每天都看早间新闻。并及时告诉给学生。在最后的冲刺阶段,我和学生一起把国内外发生的大事,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成就与举措,以及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与考点内容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整理,如抗震救灾、2008年奥运、三农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公民道德建设,尤其是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修宪问题、祖国统一、问题等等。然后找出这些热点问题与课本知识的结合点,针对热点问题试着从多角度提出问题并组织答案,同时对每个热点问题能结合自身实际谈感想、启示等,达到知识的活学活用。
一、抓住基础知识进行教学创新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要想取得新的创新和发展,必须要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虽然初三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上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但这些内容主要也是在初一、初二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无论题型怎么变化,其解题的根源在于政治基础知识。加强对于政治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尤其是对教学大纲中所提到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研究和掌握,是初三政治教学的主要任务。另外,在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会产生一些思想上的误区,认为思想政治复习重点就是记忆和背诵,只要能够将所学到知识背过了,就算是复习好了。致使学生在初三思想政治的学习中,缺乏连贯性和系统性。要知道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考试的理念也在发生转变,现在的思想政治考试不仅仅是记忆性的考试,而是考察学生通过政治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三思想政治教学要走出学生认识方面的误区,将学生的死记硬背的能力转化为理解性记忆。在课堂教学中要讲究逻辑性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通过思维的方式来学习政治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学与时事政治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中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当前的思想政治教学的试题主要分为知识的考察和能力的考察两个方面,并且能力考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在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时事政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不管是简单的客观题,还是最后的综合分析题,都会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紧密的联系,小到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道德问题,大到社会所普遍关注的实际问题,甚至国际问题,都会与思想政治教学有关。作为初三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时事政治,关注社会热点,可以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手段来获得相关信息,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学生的中考奠定良好基础。例如,在思想政治的课堂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国家政策等热点问题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最忌讳的就是脱离生活实际,在任何情况下,理论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的,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可以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理论的水平。如果脱离实际,对于政治教学来说将会失去思想政治学科原本的价值意义。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理、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甚至比学生自身的智力因素更为重要,学生心理情感的良好发展往往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因此,政治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情感教育,注意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通过情感的促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初三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并且在这个时期有的学生开始出现叛逆心理。如果学生从心理上开始抵触老师,那么对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对于学生的发展也会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在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时事政治的掌握,还要积极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内心发展和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政治教学中感受到成功自信,促使师生之间的共同进步。
四、加强中考信息的了解和掌握
初三思想政治教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最主要的任务是为了学生的中考,及时了解和掌握中考政治的信息尤为重要。作为初三的思想政治教师,除了要掌握中考信息知识以外,还要加强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尤其是向一些名校和名师主动请教学习。通过教研或者听课的方式,加强与其他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现教学相长,取长补短。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通过交流互动可以有效扩大资源,增加彼此情感,对于初三思想政治教学的进步是极为有利的。当然,除了与外界交流互动以外,加强教师自我能力的提高也是必不可少的,作为初三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重视研究与分析,总结考试重难点,为提高学生的能力而不断努力。
总之,初三思想政治教学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期,广大教师一定要根据思想政治学科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进行专门的教学实践,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史光照.初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性学习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4(15):177-17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254-01
初三政治活动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整个活动几乎处于瘫痪状态,就算个别教师开展了活动,也是出于应付检查或上公开课的形式。初中政治教学,既然开设了活动课,就有它一定的科学道理,对于初三来说,学生即将步入高一级学校或走向社会,政治活动课无疑是提高学生政治认识的一种有效手段,取消初三政治活动课,实际上是斩断了提高学生政治认识和世界观改造的“恶魔”。从另一方面说,政治活动课是激起学生学习政治的有效手段,不进行活动课教学,学生将会感到政治课堂的孤立和无用,他们会厌倦政治学习。
一、当前初三政治活动课面临的尴尬
1、人们对活动课缺乏认识。活动课是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但在目前的升学压力下,它的存在会引起其他任课教师、家长的疑惑。毕竟,上活动课要占用课程时间甚至课余时间。有的家长甚至认为孩子的动手能力可以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或有先发育智力,后培养能力的想法。对此,除了依赖加大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和宣传,还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活动课这一课题上多探索,多总结,让人们逐渐认识活动课的重要性。
2、活动课的逻辑结构需要改善。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学生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规律的开始学习转变为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方式。这种学习方式首先应让学生发现问题,然后通过收集资料并进行归纳、比较、统计分析,最后通过讨论和交流,形成对问题的解释。而初三政治活动课总是先给出理论方面的阐述,然后呈现一些典型资料或事例加以论证,最后才是让学生活动。这种逻辑结构不符合学生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规律,也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容易把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材给出的理论范畴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的学习。
二、初三政治活动课的特点分析
初三政治活动课虽然是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的一部分,但它毕竟是学科教学改革的前沿,故具有鲜明的特点。
1、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初三政治教材活动内容,形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有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用教材中的理论或自己的观点分析实际问题;有的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或访问,用掌握的事实,说明理论、观点;有的通过理论、事件、资料的分析,提出行为要求。
2、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到“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 “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初三政治教材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的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就是创新性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使学生从应试教育走出来,全面提高素质,是教育的重要课题,也是活动课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初三政治活动课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学生在活动课上可以不受学科知识体系的限制,充分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从而不断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上好初三政治活动课渠道
1、思想上高度重视。活动课的设置体现了我国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初三政治课程改革的最亮丽的风景。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总课时数的20%,此外,每一单元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了2―3个活动。要把活动课作为呈现教学内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学环节。近年来,一些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大量出现在中招考试的考卷上,如环保等。这些试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学科知识教学难以完成的任务。所以,设置活动课既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召考试改革的需要。基于以上的原因,教师、学生对活动课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政治活动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每位学生都能自由地对问题加以探究。同时,组织教学时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在活动中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或心得,得到什么结论,都可以由学生个体完成。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同时,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任何学生的质疑意识、探究能力都应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不允许教师打击和讽刺学生,从而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培养意识、信念,使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树立。思想政治活动课以“教师指导,学生主导”为教学理念,通过师生共同设置具体活动形式,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评价等活动,形成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较为完整的教学过程。在《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将七年级至九年级教学要求中的“运用”层次,全部改为“活动”,使活动课的课时比例大大增加,并且,在教材中还设置了具体的活动安排。在日常的活动课教学中,思想政治活动课对丰富思想政治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思想政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学习知识,发展各个方面的能力,能够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一、思想政治活动课要形式多样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师生共同投入的以活动为载体的课,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可见,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活动课的内在要求,更是现代教育观的体现。要开展好活动课,就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无论从活动课的目的,还是从活动课的过程分析,学生主体意识的确立、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展现都是非常重要的,否则,活动课就成了教师自编自演的独角戏。这就要求营造宽松、民主、自由、丰富多彩的氛围,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初中生兴趣各异,个性各不相同,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果活动课堂单一化、模式化,就会使活动课单调、枯燥、缺乏活力,因此活动课的形式应多种多样。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如举行辩论赛、演讲、编报、讲故事、演小品等,还可以开展“环保”的教学活动,可以放手让学生开展实地调查,撰写调查报告,还可以邀请环保人士到班级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的专题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三月行”美化校园宣传活动,还可以让学生向环保部门提出整治、保护环境的建议,为加强环保工作献计献策。这些别具一格的、形式多样的活动会更有利于促使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思想政治活动课要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初三政治活动课更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作用主要是激励、引导、点拨和帮助学生总结提高。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励学生自主活动,但不能包办活动过程;可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总结,但不应提供现成答案;可以设置问题,但不能设关堵卡;可以提出学习目标,但不能把学生的活动都引导到事先预定的同一目标或同一标准上。学生是活动课的主导,教师在活动中更多的起指导作用,主要是让学生明确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时调控活动方向,保证活动课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等。初三政治活动课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教育资源,紧贴学生生活和社会热点,触及“三个代表”、“中学生上网热”、“国际形势”、“西部大开发”、“可持续发展”等社会问题,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也使思想政治课焕发出勃勃生机。
三、思想政治活动课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初中思想品德活动课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兴趣、情感需要、意志、理想出发,在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进行独立思考和选择的道德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借助于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智慧,努力探索,在活动中不断强化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促进自身品德的发展。主体的参与和自主活动是道德发展的前提,这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体现了德育的人本化特征。初三政治教材也根据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设计、实施相关活动课;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具有一定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设计活动内容;学生可以采取调查、讨论、访问、演讲、辩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活动;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通过个人努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意识。
四、思想政治活动课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思想政治活动课,是根据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要求,是能力要求的最高层次。它以活动代替过去的运用,说明对学生的要求有进一步的提高,要求学生把学到的有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有关实践,加深理解,并运用到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之中,以达到使学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目的,因此要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活动课中学生主动参与,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居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活动方式,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活动的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活动的组织和评价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习惯。由于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有助于他们正确理解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更有助于他们逐步形成面对复杂社会现象及各种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众所周知,不管是英语、数学或是政治,在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提问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三政治课堂所涉及到的东西不管从深度亦或是从广度上来说,都比初一或者小学更宽。课堂本质上为实施素质教育最为主要的渠道,国外某知名学者曾经说过,课堂一定要是学生不断思考的地方,在课堂过程中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不断打破我国教育以老师、课堂以及书本作为主要中心的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提问为老师组织课堂教育最为基本的方式,它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引发学习者分析的兴趣等。
一、适当掌握提问的解答距,重视培育学习者的创新精神与创新意识
所谓的创新在课堂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要是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探索以及求新与求变的学习趋势,实际上创新意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主要包含创新的激情、好奇心、自信心以及进取心等。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无数例子启示教育者要促使学生在课堂中不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作为国内外著名发明家,他们所拥有的就是一双善于发现新事物的眼睛。在心理学角度看,问题提出至解决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所谓的解答距,而后按照解答距的深浅或者长短将提出的问题分成以下几个等级,这些等级的划分实际上也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学生学习。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具体的问题具体分析,尤其年龄不相同的学生。一般有以下几个等级,即微解答距、短解答距、长解答距以及新解答距、每种等级的解答距对学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二、设计一些“分析性”问题,加大力度培育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很多国家的教育都非常注重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就是培育学生的创新意,最终不断发展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教学原则不仅仅只是普通原则,它同时也包含启蒙原则、激励性原则以及个性化原则、兴趣性原则。这些原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提问的情况下,一定要强化同时充分表现“分析性”。
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提问仅仅只是直来直去,那么对学习者而言就没有足够的启发性,甚至时间一长学生对此类提问方式还会感到烦感,这就不但不能启发学生,同时还可能阻碍学生思维意识的发展、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问题变化为曲问或者活问的方式,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就能有效的迫使学习者不得不开脑筋。比如在初中政治课中有这样一段话:人民群众为历史的创造者,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本质上是由人民群众决定的。此种类型的问题一旦提出来,学习者通常会第一反应的说对,不过有的时候有会自我否定,会觉得某些方面不是很合理,会再次对问题以及答案进行推敲。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思维就会从静止中的隐然状态变换至活跃的显现状况,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使得学生不断思考问题。
教师在不断开发学习者创造性思维此过程中,应该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学习者不断学习与思考,对某些问题,老师假若可以指导学习者突破传统的思考方法,而采用一些反向逆推之思维方法,通常对于问题的解决也更加有帮助。
三、教师要给学习者讨论的机会,同时要发挥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以此提升学习者的创新素质
美国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以及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某个没有个人独创性与个人志愿的个人所组合而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不具发展潜力的社会。只有个性得以充分的发挥与发展,方能最大限度的调度与满足求知者的欲望,此种欲望是在学习之外很多人都满足不了的。因而,现代课堂教学就非常急切的要求老师要充分相信学习者的能力,要真正意义上的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发展,这样才能留给学习者充分实践与思考的能力。
四、结语
讨论的本质上对问题的延续,作为初三政治教师,一定要以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有讨论的机会。在讨论的过程中求得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自己。课堂讨论能够最大限度的深化学习者对教材的认识与理解,培育学习者的言语表达能力,另外也能促进学生不断思考,主动对其进行创作,本文对初三政治课堂中的提问设计进行简单的阐述与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谭珍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改精神——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如何编写学生的学案呢?我的学案编写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展示学习目标。第二部分是重点知识填空。第三部分是疑难点提问。每节课规定学生课前预习后,要提出三个以上的疑难点,这样就使我对学生的预习情况有了很深的了解,我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能有针对性的重点讲解一些内容,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学案的最后一个部分是课堂练习。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就下载了上一年度的全国各地的、尤其是江苏省13个大市的中考题、江苏省各地中考前的模拟试卷,按照课时教学计划,梳理了一遍,适合我们淮安地区使用的,就把它们按照课时教学内容分门别类的整理好。然后在编写教学案时,大量选取这些经典的题目,让学生练习。
二、加强情感交流,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良好兴趣
初三学生由于年龄还比较小、知识根底浅、活泼好奇,偏爱形象思维,乐于接受教师的富于情趣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倾注情感的感化、熏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的做法是:
首先,利用课余时间经常深入到我教的班,像朋友一样嘘寒问暖,与学生一起交流,参与他们的讨论,有时还与他们一起举行一些简单的活动,从而缩短了与学生的心理距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敬。
其次,在课堂上也想尽办法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每节课的导入我都会采取不一样的方式。有时从复习上节课内容开始,有时从一则新闻入手,有时从一个案例入手,有时从一个故事谈起,……。这样就使学生不感觉枯燥,充满了新鲜感,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激发出来。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学生回答不出来,并不否定他,而是换一种问法、或者把问题简化,使学生更容易回答,这就使学生得到了鼓舞,愿意回答问题,敢于回答问题。
再次,在教学中,我经常关注时事热点,用所学知识来分析社会所发生的一些问题。初三学生虽然年龄偏小,但是已经非常关注社会问题,如果我们忽视学生的这种情感需求,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知识,用空洞的说教来教育学生,往往达不到教学目标,还会使学生对政治学习失去兴趣。比如在学习诚信的时候,我就和学生一起分析了“毒奶粉”事件、“三鹿奶粉”事件,以这两个实例的分析导入到新课,并在分析中让学生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把诚信、法律、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保护生命健康权、企业如何生产等知识联系在一起,这样的学习使课堂充满了欢声笑语和唇枪舌剑,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安排三轮复习,逐步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第一轮是初中政治五册书共11单元的基础知识复习阶段。这一轮复习在时间上安排为两个半月,也就是大约在3、4月份左右,最迟到5月上旬必须结束。时间紧,任务重,因此仍然要以编制教学案为主要复习资料,精讲少讲,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复习。学案编写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书本知识梳理,主要引导学习掌握基本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二是练习巩固,数量不可大但质量要高。练习要精选,可以参照一些新的资料,比如每年淮安市教研室印发的《中考说明》,我们要好好的研究《中考说明》,上面的题目非常好,对我们自己编写题目时有很大的借鉴作用。这一阶段的复习一定要做实,通过复习使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对每一个知识点要烂熟于心,这样在遇到相关问题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轮复习要瞄准时事热点,强化专题训练。进行热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就成为我们后期复习的主要工作之一。老师要多研究一年来的社会重大热点问题,对主要热点问题,分别与教材中的考点联系起来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和研究,并把热点问题编成习题让学生强化训练。要求学生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实际事例的说明,进行发散和创新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专题宜精不宜多,贪多则嚼不烂,学生也会厌烦,我以前一般是搞六专题,至于其他的一些热点问题,我们可以在练习里面稍微涉及就可以了,毕竟我们教给学生的是分析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而不是问题的答案。这一阶段的复约需要20天左右,也就是要到5月下旬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46-1
一、抓好课本是内在要求,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是外部载体
1.“以本为本”,注重基础,抓住重点,构建体系是有效复习的内在要求。(1)要紧扣《中考说明》,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中考所考查的知识点绝大多数是教材的基础知识。无论题型多么新颖评分标准多么宽泛,但答案最终要用到教材中的专业术语来表述。这就要求初三政治老师在复习时要回归教材,不能偏离教材而误入题海中去。(2)突出课本的主干知识。初三《中考说明》中的能及要求高的内容是我们要掌握的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尤其是运用级的知识点,必须通过各种变式训练让学生灵活把握,活学活用。而对于识记的知识点,由于内容太多,不必要花太多时间去纠缠在一些小问题上。在复习过程中要学会“抓大放小”。(3)注重课本的知识联系。任何一个知识点首先应该是一定知识体系中的一个点。我们讲复习要“到位”就是要帮助学生重建知识网络。只有学生能够清楚地把握知识点在某个特定知识体系中的相对位置,才能在解题时思路清晰,灵活运用,融会贯通。
2.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是外部载体。复习过程中要处理好教材把握和课外时政热点的关系。关注时政热点是政治中考的一大特色。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因热点复习而远离对课本知识的掌握。首先,热点时政只是外在载体,通过对时政热点的分析以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其次,热点内容较多,不是所有的热点都是我们要关注的内容。只有那些与教材知识相关的具有内在联系的、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能够解释的时政才是我们要关注的;再次,热点时政的分析要体现和突出《考试说明》的主干知识,不能体现主干知识的所谓热点不必要去过多关注。
二、抓能力培养是内在目标,综合训练是外在途径
1.重视能力培养是复习的内在要求。在复习的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呢?(1)捕捉题目有效信息的能力。这就要求培养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归纳能力。(2)审题能力。审题是做好一道题的关键一步。无论是选择题、判断题还是问答题,都要求我们仔细审题。那么,审题时要关注哪些方面呢?
具体而言,对于选择题,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看题目的设问方向是属于正向选择,还是逆向选择。如选择“正确”或“不相符”等;二要认真审读题干,找准关键词,明确答题指向或“限定条件”,排除与答题指向角度无关的选项;三要找准设问的“主体”、“指向”或“限定条件”。对于问答题,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设问是要求你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的问题;二是要审是什么类型的问题,是归纳题、演绎题还是辨析题;三要审答题范围;四要审设问主体要求。
2.综合训练是培养能力的外在形式。首先,训练题要经过精选精编。不能把一份试卷不经过筛选就发给学生做。精选精编题目时,要考虑到题目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突出考纲的主干知识的运用与考查。其次,对于精选精编的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后,教师要认真批改,对于典型错误,要做到面批。对试卷答题情况进行统计,结合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或错误,要在课堂上认真评讲,并针对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当堂训练。再次,教师要对学生答题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反复训练,增加印象,尤其对典型题型的审题训练和答题规范训练要不断反复才能熟练掌握。
三、抓好课堂教学是内在途径,课外辅导是外在补充
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有效复习的内在途径。提高课堂复习效率,首先要按照《考试说明》的知识点和能及要求,逐点过关,把握到位,熟练掌握。能及高的要重点突破,能及低的要当堂解决;其次,要加强课堂及时巩固和训练,把知识要点问题化,选一些具有典型性和综合性的题目精练精讲;再次,让学生参与到复习过程中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利用讲学稿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学环节明确考点、掌握问题、理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复习、解疑。
2.加强课外辅导是对课堂教学的外在补充。课外辅导要有针对性。针对部分学生听课存在的问题,课外了解情况,及时补充;针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找到学生课外面批,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针对个别学生学习心理或学习态度的波动,找到学生加以纠正和辅导;针对个别成绩比较差的学生,课外及时辅导,帮助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端正学习态度,使其跟上学习的进度;对于一部分比较优秀的同学,课外辅导要着重帮助其树立必胜的信心,同时加强学习方法和审题能力的辅导,以帮助其提升应试能力和水平。
今年的政治试卷为开卷,总分为8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在命题工作中,继续贯彻教育部关于中考的原则和要求,适应开卷的考试要求,重视对基本观点的理解以及应用基本观点解决问题能力的考察。同时,还重视考查学生活学活用,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特点
(1) 主观题(分析、应用与探究)和客观题(选择、简答)各占一半;
(2) 主观题紧贴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
(3) 分析题在热点问题与教材观点、原理上找寻结合点;
(4) 事实材料联系本地实际;
(5) 题型新颖,试题难易程度呈由易到难、由浅到深排列;
(6) 答案设定多元化,多角度,答案不唯一;
三、答题基本原则
1、读懂题意。一是要抓关键词;二是要审清试题题干及其要求所表达的意图,忌想当然。
2、对症下药。采取正确的答题方法,什么样题,什么样的答法;问什么,答什么,不无的放矢,要目的明确,言之有物。
复习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做到识记准确、理解透彻、运用恰当,同时将知识内化为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要达到这个目标,节省学生的有限时间,还要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复习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根据《考试说明》的要求捋清哪些知识点是要识记的,哪些知识点是要理解的,哪些知识点是要应用的,做到抓重点、带一般,重点问题要重点讲、重点练,舍得花时间,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分主次,平均用力。
二、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复习课上教师讲得多,讲得快,学生被动听,机械记,久而久之,学生感觉很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思想僵化,应变能力差,课堂效率不高。因此,复习课应努力创设一些情境,列举一些现实材料,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式去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像“两会”“嫦娥二号”等,把理论知识渗透到材料中,这样既可以增加学习的主动性,又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并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无论是知识点的整合复习,还是专题复习,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复习的过程中来。首先采用口答与板答交替方式进行知识点的梳理后,学生的存在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这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借我一双慧眼”的环节,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找出复习中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找到解决的方法。这些问题是大多数学生在复习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考试时经常出现丢分的地方。现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自己复习中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能让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楚地认识,认识到自己到底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众人拾柴火焰高”,你一言、我一语,运用集体的智慧,就能发现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比如在复习第八课《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时,学生经常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这两个知识点混淆,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是他们没有理解题意,只背答案不背问题。解决的方法一是要把答案和题目放在一起记忆,再加上理解,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二是通过仔细观察,学生发现这里有一定的规律:字数少的问题对应字数少的答案,字数多的问题对应字数多的答案,这虽然不是最佳的方法,但对于中下游的学生还真的起到一些作用。对待易混淆知识点,学生还想出对比记忆法、归类记忆法,如“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就很适用这两种方法,而且效果不错。
1:让学生在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感悟自己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2: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了解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策、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进而增进对社会主义祖国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3: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内容,以利于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
4:引导学生确立共同理想和个人理想,并为之艰苦奋斗、有所作为,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自觉地结合起来。
二、学情分析:
1、由于是新接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特征不够了解。
2、学校刚实施教学改革,这届学生已经开始了一学期,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交往能力,自学能力有待于进一步了解。
三、采取的措施:
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条件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爱护和培养好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发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潜在的创造性品质,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按照课程标准,做好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抓好常规教学。
1、在教学中,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比较牢固,但不够全面,我进一步加强了将基础知识转变为基本技能这一环节,加强了综合知识的训练。
2、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低,学习劲头差,所以进一步进行发学习本学科兴趣的教育。
3、加强学习态度、目的的教育工作者,使学生知道本学科的重要性。
4、在课堂上,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加大辅导力度,辅导优生体现拔高,辅导差生突出双基,各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