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范文

时间:2023-03-07 15:03:5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中药学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药学

篇1

1.2趣味记忆教学法在讲授每味中药之始,注重介绍其来源、产地、采制以及实物标本介绍的同时,就其外形特点、名称涵义、传说等入手作趣味性的引导记忆[2]。例如:以形态结合产地取名的秦艽原产四川、古代为秦国之地,它的根作罗纹交纠状,两者合称为秦艽。

1.3联系记忆教学法中药的功效,应用与其本身性味,归经有较密切的联系。在讲解中药功效时,可联系其性味归经以及中医基础中有关知识,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其牢牢记住。

1.4对比记忆教学法药物间的功效对比,包括共性与个性。共性就是两味(或以上)药物的共同功效主治,如桑叶、均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桑白皮、葶苈子同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将这些药串讲在一起,联系在一起,可以让学生集中记忆,并可获知此类药物常可相须配伍以增强疗效,也可以相互替代使用。要精细地掌握药物的要点,还必须同中求异,辨析出相关药物的各自特点来。

1.5分类记忆教学法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大脑皮层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所输入的信息,而是利用原有的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对新信息予选择整理归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指导学生自觉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归类,以提高记忆效率。例如在补阴药章节的教学中,将补阴药分为补肺胃之阴药和肝肾之阴药两类,然后将其分别讲解。

1.6纵向比较记忆教学法这种记忆法主要用于同章节药物的学习。通过比较可以迅速地掌握数味药物的相同功效,也可以在短时间内把握这些药物的特有功用。如麻黄与桂枝,石膏与知母,大黄与芒硝的功用异同等等都可以用比较这种形式指导记忆。有比较就有鉴别,运用比较记忆能准确地掌握药物的个性特征,从而加深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为以后临床上“对证”用药奠定良好基础。

1.7直观记忆教学法在中药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发挥中药标本室的作用。利用浸制标本、蜡叶标本和个药进行反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在了解药物的形态、性状、颜色、来源和采集的同时掌握药物的归类。掌握了药物的归类也就掌握了药物的主要功效,因为中药的分类是按功效划分的。通过对中药饮片的观察与品尝进一步体会中药的气味与功用的关系,思考中药发挥效能的一般规律,为掌握重点药物的功效、应用、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打下良好的基础。

2多元记忆法教学效果评估

2.1教学对象中药学本科生共65人,其中,女生43人,男生22人。

2.2教学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中药学》(黄兆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2.3教学方法将上述多元记忆教学法穿插应用于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标本展示、多媒体展示等教学手段。

2.4教学评估

2.4.1考试以期末考试进行教学效果检测手法之一。考试以笔试的形式进行。采用百分制计算,60分为及格,80分以上为优秀。

2.4.2问卷调查根据中药学课程的特点自行设计问卷,于教学完毕后以学生无记名方式独立填写问卷内容。

2.5结果

2.5.1考试成绩及格率为98.5%,优秀率为58.5%。试卷分析符合正态分布。从试卷答题情况看,学生对中药学基本知识掌握较好,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也能很好的把握,达到了教学的预定目标。

2.5.2问卷调查发放问卷65份,收回64份。62%的同学认可多元记忆教学法,66%的同学认为改用多元记忆教学法后中药学课程变得生动了,不再像以前那样枯燥乏味,55%的同学认为对所学内容记忆深刻,66%的同学认为加强直观记忆教学法能够增加他们对药材知识的记忆。调查内容和结果见表2。

表2问卷调查内容及结果

评估内容认同选项人数不确定选项人数不认同选项人数课程的生动性很生动42还可以21乏味1对课程内容的记忆程度记忆深刻35记忆一般25没记忆4加强趣味记忆教学法好认同21不确定40不认同3加强歌诀记忆教学法好认同25不确定35不认同4加强联系记忆教学法好认同32不确定29不认同3加强对比记忆教学法好认同33不确定30不认同1加强分类记忆教学法认同30不确定29不认同5加强纵向比较记忆教学法认同29不确定33不认同2加强直观记忆教学法认同42不确定22不认同0对多元记忆教学法认同40不确定22不认同2

3结语

教学方法的优劣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教学方法不适合是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对所学知识应用不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教师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成绩和增加学生对知识应用性的有效方法。本人对多元记忆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深受学生的喜欢。

篇2

    教材是教师授课的范本,虽然不能脱离教材另起炉灶,但是也不能照本宣科。教师应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从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和专业特点出发,有所变通,同时要注重知识的更新。

    1.1突出专业特点

    对不同专业,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课时的分配上应有所区别。针灸推拿专业培养的是中高级针灸和推拿专门人才,学生毕业以后主要在各级中医院或综合性医院从事针灸推拿、骨伤、理疗等工作。因此,针灸推拿专业中药学课程在按照现行高职高专中药学教学大纲组织教学的同时,应结合专业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上做适当调整,例如增加与专业关联程度较高的气血类药、祛风湿药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做到学有专长,教有侧重。

    1.2注重知识更新

    现代医药研究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教师必须站在学科的前沿,掌握学科发展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成果,并把这些新信息及时反映到教学中去。例如相须、相使属中药“七情”中协同增效的两种配伍关系。传统知识中,相须是指性能功效相类似的药物配伍,相使是指在性能功效方面有某些共性的药物配伍。但在实际运用中,这两者很难严格区分。另外,有些药物在性能功效方面不具备某种共性或没有相似之处,配伍应用仍能协同增效,却不能被相须、相使所包容。这说明相须、相使对指导临床配伍用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缺乏普遍的指导意义。有学者提出可以以协同配伍或增效配伍取代相须、相使,这种提法与临床配伍用药更加贴切,指导性更强。这一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传统配伍理论,将其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去,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的兴趣。

    1.3章节顺序适当调整

    从内容的连续性和类比性出发,讲授时可把某些章节的顺序做些变动。如“解表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这两章内容,在教材中分别列为第一章和第十三章,考虑到这两章药物多归肺经,功效主治联系密切,可在“解表药”内容后接着讲授“化痰止咳平喘药”内容;再如“理气药”、“止血药”和“活血化瘀药”这几章内容同为气血类药物,都应先归类后讲授。

    2教案设计要“细”

    有人说“:课堂教学是舞台演出,教案设计是台下排练。”教案设计质量的优劣,关系到教学的成败。提高教案质量,要突出“细”,要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为此,笔者做了3个方面的尝试。

    2.1新课导入

    新颖奇巧的新课导入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引导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学习新内容。具体方法有:(1)故事导入法。如车前子、益母草、天麻等药,药名有典故,通过故事导入,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轻松愉快。(2)谜语导入法。不少中药谜语幽默诙谐,以此导入新课,学生兴趣盎然。(3)标本图谱导入法。讲新药以前,展示药物标本或图谱给学生,先介绍产地、来源、药用部分及炮制方法,再介绍功效和主治,由浅入深,由次到主。实践证明,应用这种方法学生兴趣浓厚,直观印象深刻。

    2.2板书设计

    中药学课堂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常规板书和辅助板书。常规板书要工整有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辅助板书用小黑板和图表实施,课前精心设计和制作,宜于药物比较和章节小结。

    2.3精选病例

    中药学在临床课以前学习,学生临床知识缺乏,对药物知识的理解较浅,所以要辅以病案讲解,帮助其加深理解。例如讲授“芳香化湿药”时,例举“湿阻中焦证”病例,从症状分析病因病机,再联系到重点药物藿香、砂仁等的功效和主治。

    3课堂讲授要“精”

    由于高职低年级学生综合理解能力不强,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内容要“精”,即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简明扼要、浅显易懂。笔者注意抓“首”“、身”“、尾”3个时段。

    (1)“首”即每节课的开始。在每次课讲授新内容以前,把重点、难点及目标要求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听课时明确要点。

    (2)“身”即课堂讲授过程。各味药物的重点内容是功效和主治,而功效又是重中之重,通过详讲功效,引导出主治。其他内容,如来源、炮制、用量、用法等,可略讲或学生自学。抓住重点,由此及彼,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提高,课后复习轻松。记住功效触类旁通,跳出了死记硬背而又记不住的怪圈。

    (3)“尾”即做好小结。小结有课堂小结,章节小结和阶级总结。①课堂小结结合授课前明确的重点、难点和目标要求进行,需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内容要明确区分。②章节小结提倡比较法。比较项目有来源、炮制、性味、归经、功用、用量用法等。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七十余组药物的比较,对学生理解记忆有较大帮助。③阶段总结要有系统性,可以列表比较总结。如对清热燥湿药、利水渗湿药、芳香化湿药和祛风湿药的功用主治和用药注意事项等进行总结。

    4复习辅导要“巧”

    传统的复习课是以教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不够,学习兴趣提高不起来。为此,笔者尝试了两种复习辅导方法。

    4.1竞赛法

    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分别组织一次竞赛,竞赛题分为必答题、抢答题和幸运题,由学生出题,教师审题把关,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推荐3名参赛选手回答必答题和抢答题,其余学生以抽签形式回答幸运题。这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能力,调动了其学习积极性。

    4.2电教法

    把电教手段引入复习课,组织学生观看有关中药的视频和幻灯片,并由学生担任解说员,每名学生介绍几种药物的功用。学生参与意识强,学习有压力,复习抓得紧,效果也比较好。

    5信息反馈要“灵”

    教学信息反馈包括3个方面。

    5.1授课过程中的信息反馈

    讲课的同时要随时把学生的表情、神态、举止纳入自己的注意范围,调控好语速、语调、音量和板书,从而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思维。

    5.2辅导答疑中的信息反馈

    笔者有一次答疑时,发现有的学生对“升降浮沉”的含义理解模糊,误认为“升降浮沉”就是药物在水中的沉浮,完全由药物的比重决定。而“升降浮沉”的真正含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势。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纠正。

    5.3考试后的信息反馈

篇3

2、药对可加深学生对药物“七情”概念的理解

药物“七情”,是指单味药的应用及药物间的六种配伍关系类型,即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这一概念,单从字意上理解,学生好像一听就能明白,但每届考试,总有一些学生把它答成“喜、怒、忧、思、悲、恐、惊”,这说明学生并没有真正从药物配伍关系上来认识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笔者常以深化对药对用药规律的阐述为切入点,并列举一些相差的简单病例。即:在讲药物“七情”概念之前,先以麻黄—桂枝、附子—干姜相须药对导出“相须”含义;以黄芪—茯苓、黄连—木香相使药对导出“相使”含义;以人参—莱菔子、生姜—黄芩相反相成药对导出“相恶”含义等,然后把这些含义连接起来,就构成了药物“七情”的概念。这样,药物“七情”就清楚地被界定在中药学的概念体系当中,使学生听起来也印象深刻,不至于将其混淆为中医学中人的“七情”。

3、药对可增强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

中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临床疗效,而中药治病主要是以复方配伍形式。药对配伍是人们长期医疗实践总结出来的特殊配伍形式,是组成中药复方的核心内容,具有与复方相一致的基本主治功能,也是单味药向方剂过渡的纽带和桥梁。因此,在中药学教学中,深化对药对配伍作用的阐释,可增强学生学习中药学的临床应用意识,强化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使中药学顺利从理论走向临床实践。

中医学认为,人体发病不外是阴阳气血失调、脏腑功能紊乱所致。因此,中药治病就是调理脏腑阴阳气血,补其不足,泻其有余,重新恢复脏腑正常的功能活动。教学中,笔者针对疾病病机,归纳出养血滋阴药对(如当归—生地)、补气养血药对(如黄芪—当归)、凉血补血药对(如生地—熟地)、补气健脾药对(如人参—黄芪)、和胃止呕药对(如生姜—半夏)、调和营卫药对(如桂枝—白芍)、清泻相火药对(如知母、黄柏)、清泻胃热药对(如石膏—知母)等等,通过这些药对把“药—证”有机地联结起来,使学生能够牢固掌握治疗某证的常用药物和简单配伍,为今后临床遣方用药打好基础。

篇4

    1.1.1保障药品质量中药房药师的首要职责便是保证中药质量,针对饮片的采购验收及仓储保管等都要引起注意。在中药饮片的采购过程中,进货渠道必须正当,饮片入库前必须具备质检报告,防止掺杂掺假,对中药饮片的产地、生产批号及品质状况都要登记备案。在中药饮片仓储保管过程中,要根据中药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贮藏环境,在中药材保管过程中,保持库房干燥,经常通风晾晒,如发现虫蛀和霉变等现象,则立即采取烘烤暴晒等措施。对中药房要定期进行清扫,并做好防鼠工作。对贵重药材如人参、阿胶、牛黄、乌蛸蛇等密封单独放置,以防止腐烂变质。

    1.1.3规范调剂管理中药房药师在调剂配方过程中要严格遵守相应规范,并认真审核处方,注意剂量、配伍、禁忌症等要点信息。按照处方,抓取相应的药物,注意不同炮制品及不同产地药物名称的区分,认真准确地称量药物,尤其是对于贵重药物和有毒药物,不能出现丝毫差错。有条理按顺序地调剂药物,以防止混药事件的发生。将每次服用的药物单独成包,叮嘱患者药物的煎服时间、方式及注意事项,必要时帮助患者煎制药物。

    1.1.3促进合理用药中药房药师在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防止用药不当引起的药害事件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医生开具的处方如有疑问,应立即与医师进行沟通,并澄清疑虑,以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如证实存在用药不当,应拒绝调剂,并将处方退回,重新开具。

    1.2重视中药房环境建设

    中药房的环境建设及硬件设施条件也对中药学服务的开展有一定影响。保持中药房室内外卫生,并注重对称量工具、药斗和炮制设施的保管,防止设备陈旧老化,对废旧仪器及时上报,保证必要设施的齐全,购买并使用必要的先进设备,如应用电子秤较戥秤而言,能够更好地控制误差。

    1.3提升人性化服务理念

    中药房药师在药品发放过程中,对待患者要周到细心,并耐心回答患者问题及用药注意,避免态度冷淡和粗心大意。对需长期服药的患者,有必要建立相应的患者档案,并跟踪了解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记录疗效及有无不良反应,并将整理后的结果反馈给中医师。在中药房旁设置咨询坐席,中药房内药师轮流坐班,指导患者掌握煎服中药的时间、方式、火候及注意事项,回答患者疑虑。及时更新宣传栏内的教育图片,以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另外我院还会定期举办科普讲座,邀请资深的中药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传递相关知识,以保证用药安全。

    1.4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完善的中药房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药学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调动药师的积极性,强化自身的服务意识,主动参与到日常服务工作中来,能起到明显的效果。通过适当的评比,对勤奋肯干,好学吃苦的药师给予奖金、提升及外出学习机会的奖励。对于迟到早退、慵懒粗心的药师要进行严厉的惩罚,以提高科室药师的工作水平。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既要包括工作态度,也要包含操作规范,不偏不倚,而且要求资深药师及中药房主任随时监督检查。

    1.6加强药师的能力培训

    惟有不断地加强中药房药师工作能力的培训提升,才能适应社会需要和环境变化。中药房药师的能力提升包括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两个方面。在提高业务水平方面,首先要加强学习新的知识,通过订阅中药材方面的权威杂志和每周的科室药师汇报学习来拓展眼界。其次,由于中医药的古老性和经验性,我院通过师徒传帮带的方式,提高年轻药师的业务水平,促进其快速成长进步。为药师提供外出学习和经验交流的机会,有助于业务水平的提高。在服务能力提升方面,通过设置意见箱,来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以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1.6深入临床中药学研究

    中药房在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中,要深入临床,多与中医师进行交流,探讨不同患者的病症及用药方案,结合药效学、药动学等试验观察,充分考虑医、药两方面的因素,对药物的选择、剂量、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医师和中药师的能力互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也可开展中药鉴定、配伍和炮制等相关试验,使药师对中药材特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2结果

篇5

除了演示教材本身的内容外,CAI教学中还可添加大量的相关基础学科内容、临床病案病症以及现代中药研究成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从而实现全方位多学科联系式教学[1-2]。如中药学中活血化瘀药、祛湿药、祛痰药、消食药、补益药等都常配伍行气药,为方便学生理解可在相应章节的CAI教学中添加中医基础理论相关的知识: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湿邪重浊粘腻,易于阻碍气机;痰随气机升降,气壅则痰聚,气顺则痰消;食积内停,易致气机不畅,气滞则食积难消。再如学习清热燥湿药时,可用超链接或音频的方式复习六中火、热、湿的致病特点,从而明确“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意义;也可用图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现肺热、心火、胃火、胃肠湿热、肝胆湿热等具体病症的临床表现,为讲述相应药物的主治奠定基础。大量音频、视频、动画等元素加入到CAI教学中,使表现形式多样化,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可加深其对每一味中药的记忆,对于具体中药能够达到知其名、识其物、治何病,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如同样是治疗风寒感冒头痛,羌活和藁本善治太阳经头痛,疼痛部位多是后头痛牵连项部,巅顶头痛甚者更是多用藁本;白芷善治阳明经头痛,疼痛部位多是前额头痛以及伴随牙龈肿痛;柴胡善治少阳经头痛,疼痛部位多为头之两侧,连及耳部。如果仅凭教师口头描述这些疼痛部位,学生的印象不深也不容易记住,CAI教学中加入相应的经络走向图,辅以动画的形式,把以上药物治疗头痛的具体部位与脉络走向结合展现出来,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减少了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

2模拟实验教学,提高兴趣

我们利用多媒体手段以视频、图片、动画、讲解的方式,情景呈现中药学中的实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中药学总论中介绍的用量,从古至今出现了许多描述中药剂量的词,如估量词匕、勺、盏、撮、溢、束、握等和拟量词麻子大、小豆大、枣大、蛋黄大等。CAI教学能直观地呈现药物分量的多少,使学生在学习中医古籍时,对古医籍中的一些中药剂量特殊的描述方法有一个准确的量化认识。再如中药的煎药方法涉及许多的实验物品和实验条件。对于学习中药学课时较少的班级来说,没有足够的时间能让他们对每一种煎煮方法都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CAI教学就能很好的弥补这一点,通过模拟仿真,将汤剂的煎煮过程、特殊药物的煎煮处理过程和机器煎药模式完整地呈现出来。

3使中药术语及难点易记易懂

篇6

1.1众多科研创新项目是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建立的重要平台学院拥有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协作建设学位,1个省级高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学科,中药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特色专业和省级首批示范专业。其中:中药学学科为2009年省级B类重点学科;药用植物学为2010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药学专业为国家教育部第二批特色专业和省级首批教改示范专业,药用基础化学实验示范中心为省级首批基础课实验示范中心,2010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成绩优秀。2011年获得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药学类专业综合技能示范实习实训中心。

1.2高端实验设备是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建立的基础保障近5年来,除正常实验教学经费拨款外,学校向实验室建设投入了近1000万元专项资金进行教学条件建设,添置了大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原子吸收、原子荧光、毛细管电泳、荧光分光光度计、扫描电镜、石蜡切片机、振动切片机、冷冻切片机、荧光电子显微镜、液质联用仪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等。实验室建设设计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室内装有封闭式通风环境保护,实验室的三废处理、紧急事件应急设施以及防火等安全设备,均符合国家规范标准。目前,学院拥有20个标准实验室和10个测试室。总面积达2200m2。此外,学院与学校科研中心的分子生物学仪器等大型科研设备实行资源共享,为学生开展创新实验、进行创新研究拓宽思路,提供共享平台。

1.3实习(实训)示范基地是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建立的重要载体安徽中医药大学拥有多个教学见习基地,如黄山药用植物野外实习及亳州药材市场药材鉴定实习两大专业课程见习基地,与亳州市、黄山市、绩溪县和舒城县等建立了校市(县)中药产业全面合作,建立中药材种植、加工炮制和中成药研发生产等基地10余个。另外,学院自建了中药标本中心,自有栽培的800余种药用植物园药用植物,9万余份腊叶标本的中药标本和中药材标本陈列等已应用于实验教学,并发挥重要作用。还与安徽省药物所共同承担学校新药研发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2建立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的初步尝试

以本校2009级中药学专业学生为主要对象,通过报名筛选,选定18名学生为项目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每4人一组,其中两组分别为5人。确立以药物制备和新药研发为主线,利用中药鉴定、中药炮制、有效成分提取、药物剂型确定、药物活性与安全性评价、药品质量控制等实验模块,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实验+综合型实验的训练操作。具体采用中药组方:金银花+黄芩;蔗糖、淀粉适量;该方具有清热疏风,利咽解毒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感风热、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干、咽痛、喉核肿大、口渴、发热;临床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效果显著。现将此组方拟设计成不同剂型,请根据所学的中药学相关知识,充分考虑以上各味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以及临床功效,设计该组方的成药技术路线。试写明其原植物的鉴定、炮制、提取、制剂的工艺、工艺流程及工艺要点;并对相应的制剂进行质量评价。如何对这些剂型的质量进行分析(提示:主要包括该处方中药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三部分)。另外,请按照组方的功效及临床应用设计该方的药效学研究试验方案。在近一年的实际操作中,学生结合所学过的中药学实验课程以及与上下游课程之间的交叉渗透和前后衔接,普遍提升了基本实验技能、综合实验技能以及综合创新能力。其中一名学生参加全国医学类大学生基本技能竞赛获得一等奖。通过建立围绕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与生产为主要内容的中药学实验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以专业实验技能模块为目标,将中药专业技能实验内容整合为中药资源、中药提取分离、药物剂型确定、药物活性与安全性确定、药品质量控制等多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实验模块。使学生的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综合性实验技能和素质、实验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等,经历由浅入深的模块式训练与培养,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素质与能力。

3建立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的远景设想

药学院提供的良好条件基础和有效路径,使参与中药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学生药学专业思维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与发展等能力明显增强,中药学实验实训中心实践效果已得到充分体现。由于中药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在建设实践中完善。

3.1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中药学实验实训示范中心师资队伍是实施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规划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的主力军。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实验教学和实训中心顺利建设的前提条件。实训中心正在建立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确保工作有序、规范开展。中心实验队伍建设采用专、兼职实验指导教师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拥有一支热爱实验室工作,教学思想先进,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教学科研能力强,服务意识好,具有团队精神,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专职实验教学团队。依托药学院2010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教学团队的中药学专业教学团队,校级教学团队药剂学教学团队和中药学学科教学团队的力量;聘请一批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充实到教师队伍兼任实验指导教师,为中药学专业实训中心建设提供可靠的智力保障。通过近年来的实践积累,逐步弥补了实验设计中的不足,解决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和关键环节,使实验实训中心走上正规化轨道。

3.2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实训中心实验改革全面考虑中药学专业以及不同层次授课对象的特点,结合市场需求,设计更多高水平的综合、设计性实验。继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设立本科学生科技基金,充分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利用学校网络资源,加大宣传力度,普及实训对象:药学院所有专业学生;普及实训专业:药学院所有专业。

篇7

长期以来,中药学实验课的教学一直承袭传统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课验证性实验为主,或孤立的单元操作J。学生仅需要按照已经制定好的实验流程进行简单的模仿和重复操作,完成实验内容即可,此教学模式只是对实验的重复,缺乏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对于现代先进分析仪器检测实验、中药制剂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中药鉴定和药理学实验的先进技术等只是进行理论讲解。这样的实验课教学使学生对于各门中药学学科之间的学习严重脱节,只是应试考试,不会进行完整、严密的科研实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只会在固定框架中思考问题,缺乏对学生的自主判断、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合作意识等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中药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这也是中药学专业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对现行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构建新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逐渐具备进行多学科综合性设计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2中药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革

针对本院中药学实验教学状况,应对中药学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以下改革,使学生能系统地、有节奏地进入科研实验角色,使他们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进行开拓性思维,具备进行创新性研究的素质。

2.1感性学习教学法

针对中药学各个专业不同特点,对于难理解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及目前各学科发展的新技术、新水平,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包括投影、幻灯、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言实验室、计算机、影碟、互联网等,使他们得到感性认识,开拓思维。譬如,在现代仪器设备教学中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对设备实验的理论学习,抽象难懂,在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概念与实际操作相关联做成直观、生动、形象的课件;或应用互联网技术让学生在线观看先进仪器设备整个实验操作过程,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对于中药制剂课实验可以带领学生参观药厂或观看录像,使他们从感官上认识现代中药制剂的成型工艺及中药不同剂型的优缺点,而不是局限于教科书中有限的内容。对于药理学实验,可以将药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先进动物实验技术录成录像,给学生放映,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药理课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通过感官性学习,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奋度,并使他们对中药学各学科的实际应用及新技术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了解,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

2.2基本技能训练教学法

通过以上感性认识实验,第二步主要以基本技能训练为主,从而掌握中药鉴定、中药化学、中药制剂等学科经典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方法和原理。如中药鉴定学实验课,要使学生掌握中药材鉴定的基本方法如外观性状、形态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别等;中药化学实验课,要使学生掌握中药中不同有效成分的提取、鉴别、含量测定方法等。对学生进行系统规范性的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为后面的综合性和设计陛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2.3综合性实验教学法

篇8

作者:张聪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中医医院

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

在中医药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重理轻技”,“重医轻药”的状况。多年来,全国上下均十分重视“振兴中医”工作,但对中药却停留在利用上,对临床中药学有所忽视。殊不知“医药不分家”,中医防治疾患离不开中药,中药若不能发挥预期的疗效,必定影响中医发展。因此,坚持医药结合、系统学习中药并实践创新,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对培养医药兼备的临床中药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县级医院,受设备、人员、技术限制,可能无法直接进行相关研究,获得原始资料,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证药品质量确保调剂配方准确“保证药品质量”是临床中药学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为此,在采购保管中药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有关规定,采购保管人员应能够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掌握炮制品的质量标准,依法采购、管理、使用中药。其次,临床中药师应重视中药的调配工作,熟悉处方制度,加强处方审核,最好能把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理法方药相结合运用到对处方的调配中,尤其注意医生处方中药物的剂量、配伍禁忌、用药方法、特殊药品的使用等方面是否合理,杜绝差错,保证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中药。收集现代中药研究资料编写药讯开展用药咨询收集、整理现代中药药理研究、炮制配伍研究、新药研究等资料,掌握中药研究成果,办好院内药讯,定期向医、护、患者介绍新药功能及老药新用途,及时解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同时将临床用药观察的结果反馈出来,有助于选择中药的不同炮制品、代用品、剂型等,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临床中药学研究提供依据。收集整理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资料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及淘汰老药与不合格药品提供依据对中药不良反应按其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分类。中药不良反应可涉及多个脏器系统,涉及最多的是皮肤黏膜损害、药物热。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而过敏性休克是过敏反应中对机体损害最大的,一般在用药后3~4分钟内出现,严重者出现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时有发生。如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2],双黄连注射液致热原样反应[3-4]、皮肤过敏反应、腹泻和静脉炎[4],穿琥宁注射液引起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药物热等[5],静滴葛根素注射液致迟发高热反应[6]。因此,医务人员、药剂人员必须及时收集整理中药不良反应监测资料,建立报告制度及其实施办法,分析不良反应原因,提出应对措施。积极配合中医师辨证论治,选择安全、有效、合理、经济的药物。配合临床新药研究,为保障临床合理用药及淘汰老药与不合格药品提供依据。

临床中药学开展模式初步探讨

临床中药学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中医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学科特点,体现阴阳五行、整体辨证、动态平衡的合理内涵,注重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病症方药对应和以临床疗效为检验标准的有机结合。笔者结合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县级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的模式提供一些想法。设立临床中药学研究室,下设方剂实验室、中药质控室、药理研究实验室和疗效观察室,覆盖临床中药学相关的方剂、中药质量、中药药理毒理和新药开发、中药疗效、不良反应检测各个方面。各部门应履行职责,加强交流,保持信息畅通,及时更新、最新研究进展,以配合临床选药、配伍、用药,助患者早日康复。4临床中药学初步实践笔者所在临床药学科室,在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过程中,将中医药基础理论、临床中药学等课程与临床实际紧密联系。如川贝母与浙贝母二药,二者均性寒而润,能清热化痰、润肺止咳、散结,为治热痰、燥痰要药。但川贝母主产四川,性润而甘,尤宜于肺虚久咳;浙贝母主产浙江象山,苦味较著,性偏苦泄,多用于外感、热毒的痰火咳嗽、风热咳嗽以及瘰疬、痈肿等证。对于药材市场上出现的假冒药材,尤其是贵重药材,如人参、珍珠、灵芝、牛黄、冬虫夏草等的假冒品,在中药质控室专门设立橱窗展示真伪药材,并不定期搜集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的方法,及时与采购保管人员互通有无。近几年发生的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社会上的反响很大,因此,本科室十分注重中药不良反应的相关资料,定期与医生沟通。同时借助数据库、医药会议,整理分析本院和其他医院或研究机构药物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篇9

第一阶段:对2006、2007级中医临床专业学生进行了关于中药实践课程意见、建议的调查问卷,和后续临床课程教学反馈调查。学生普遍反映该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极大程度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为后续临床课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4]但是由于受到现有条件的限制,仍存在很大缺憾,如标本室陈列标本破损陈旧;药用植物园原生药物数量过少;缺少药物鉴定、炮制、制剂及基本的临床实践应用等相关内容;原有学时数过少(28学时)等。有鉴于此,我们对近十年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在完善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补充了炮制、鉴定、制剂及临床实践等内容,并制定了初步的教学大纲。第二阶段:①对原有的中药标本室进行了改进扩建,更名为中药标本馆。对中药饮片、药材、植物形态标本进行了更新完善,并分类摆放,以利于学生鉴别学习。馆内共陈列动物药、植物药、矿物药标本四百余种,并在馆壁内侧设有“中药发展源流”文化长廊,通过对历代著名的中医药学家及有代表性本草著作的介绍,使学生对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有简单的了解。②对药用植物园原有药用植物品种进行了补充。③对原有自制《中药标本图谱CAI课件》进行了补充完善,重点补充了标本室及药用植物园没有的药物图片;对常见相似药物饮片、药材、原植物形态鉴别进行了整理归纳,制成教学课件。④对中药专业炮制实验课进行了拍摄,将常用炮制方法:炒、炙、烫、制霜等操作过程制成了教学光盘。⑤对中药专业制剂实验课进行了拍摄,将中药常用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片剂、滴丸等操作流程制成了教学光盘。⑥在学校附属门诊,选择典型病例,对其诊疗过程拍摄制成了教学光盘,用于临床见习及病案导学。拍摄了临床常见病:感冒、痛经、腰痛等疾病的诊疗过程。用于加深对解表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的认识和理解。

1.2研究对象

本校中医临床专业2008、2009级已学习完《中药学》理论课程的学生。

1.3研究方法

1.3.1将每年级学生随机分为两组第一组进行以下教学安排:①参观标本室:对典型药材、饮片标本形态进行讲解。使学生了解药材的药用部位及其形态特征,初步了解药材真伪鉴别的要点。购进药物饮片,分发给学生,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分小组讨论,以巩固加深对药材形态的认识。②参观药用植物园:对常见原生植物形态进行讲解,使学生对中药的来源及其科属特征有所了解。③观看自制教学课件以加深学生对典型药材、饮片、原植物形态的鉴别。④参观安国药材交易大厅及药材种植基地,以巩固在学校药园及标本室所学内容,并了解药材市场交易情况,开阔视野。⑤观看自制中药炮制教学光盘。让学生了解中药的炒、炙、蒸、煅等炮制方法的操作过程,认识药物通过不同的炮制会改变药物的色、味特征,具备不同的临床功效。如:生地黄外表灰黑色或棕黑色,间有黄心,味微甜,性寒,功效凉血滋阴生津,用于血热证;酒蒸后饮片面乌黑发亮,质软而黏,味甜,性温,具有补血填精功效,用于血虚证。⑥观看自制中药制剂教学光盘。让学生了解常用中药剂型:汤剂、丸剂、散剂、片剂、滴丸等剂型的操作过程。⑦观看自制病案教学光盘。通过对病案学习与分析,了解中医运用中药诊治疾病的过程,加深对药物的理解,并为后续临床课程打下良好基础。⑧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教学医院及本院附属门诊见习参观,分小组进行模拟病例分析讨论,以增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上各项教学内容,①②④项在原有中药实践(认药实习)课学时内完成,③⑤⑥⑦⑧项在课余时间周六、周日完成。第二组:保持原有中药学实践(认药实习)课程内容不变。即以上①②④项内容。

1.3.2课程结束后两组同学均进行:①组织考试,考查学生对饮片、药用植物的掌握情况,统计分析两组同学成绩情况。②每位同学交学习报告一份。③每位同学填调查反馈表一份。

2研究结果

通过对两组同学的考试成绩、学习报告、反馈表总结,分析中药学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前后教学效果差异,我们总结出了最佳的《中药学》实践课程教学大纲方案(包括教学内容、方法、学时等)。认为在原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补充炮制、鉴定、制剂及临床实践内容,更有利于弥补中药学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中药的真伪鉴别、炮制、制剂的方法和要点,有利于加深其对中药的性能、功效和临床应用的掌握,有助于培养“医理通,药性熟”的中医药复合型人才。适度合理的病案导学,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中药功效应用的理解,为后续临床课打下良好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了专业信心。

3问题展望

3.1由于受现有条件限制,学生不能象药学专业同学那样,对制剂、炮制等过程进行亲自操作。而仅靠观看光盘,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应争取能尽快建设好“中药实践操作”实验室,让中医学专业的学生能亲自操作简单的炮制与制剂过程。

篇10

中药发展历史悠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药早于医”。对于历史而言,只看一点,不免模糊,贯成一线来看,会使学员对中药理论形成、发展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在整个中药学课程教学中,对于本草学发展史的讲解最能体现中药史的内容。在讲解中,要避免平铺直叙,若只管唐宋元明清地下来,仅把本草学著作和本草学家当作与历史相关联的一些符号,这样的教学效果必然不好。如果能举出有说服力的例子,引发思维,自然切入研究本草史的讲解,则会有所裨益。譬如,中药木通是常用的中药,前些年西方大剂量单用减肥,引发了大规模的“马兜铃肾”的问题,西方学者把脏水泼到中医药身上。考察通草、木通的本草发展史,存在一个品种变迁的问题,只有理清这个问题,才能昭彰正确的认识。通草是古今常用的中药之一,通过历代的本草考证,其正品应该是木通科植物木通,由于本草中的混乱,而使通脱木逐渐取而代之称为通草的正品。而原来木通科植物木通,不再称为通草,而专以木通为其名,以马兜铃科植物东北马兜铃入药充作木通入药(即关木通),是不妥当的。如上分析可见,中药品种讲究正品,配伍讲究七情,“马兜铃肾”问题的出现,说白了西方的应用违背了中医学的理论,出了问题,脏水绝不能都泼到中医的身上。只有研究本草史,才能理清来龙去脉,如此切入本草史的讲解,学生印象自然会比较深刻。

2中国传统文学内容的借用

中国传统文学的内容是很丰富,涉及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中药学课堂教学中,能够不失时机的借用,会为课堂增色不少。宋代辛弃疾有诗: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盲吾已甚,提防风月费篇章。孤负寻常山简醉,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只甘松竹共凄凉。”当讲到相关中药时,引用之,可以为讲解增色,不仅有助于中药的讲解,也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学的理解。明代龚庭贤所著的《药性歌括四百味》是文学性和学术性俱佳的作品,如“枳实味苦,消食除痞,破积化痰,冲墙倒壁”,非常形象生动。在授课中,若能“择其善者而引用之”,对于提升教学效果非常有益。对于中国传统文学内容的引用,应该讲究引用自然,不耗费过多时间,否则就有可能偏离教学主线。这就要求授课者对多看、多读、多记,到用的时候就能做到信手拈来,为课堂教学增色。

3重要历史人物的启迪意义

篇11

临床中药学作为最近几年形成的新型学科,是一种临床药学[1]。临床中药学的目标是在实用和科学的基础上,让药物效用得以充分发挥,让患者安全性得以有效提升,全部临床中药的研究都存在可行性,能对患者病痛进行有效治疗[2]。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临床中药学的内容、模式、问题,同时进行了认真思考,现做如下总结。

1临床中药学的实践分析

1.1临床中药学的内容分析

临床中药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为在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时,中药起到的作用,并对中药的安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探讨[3]。临床中药学的内容主要为药动学,临床治疗期间的中药疗效、临床用药合理性、有无副作用,对疾病治疗中的中药相互配合进行研究,同时开展临床试验,并评价药效的各个方面等。临床中药学的意义是在临床治疗中让中药的药效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对于临床治疗和患者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1.2让中药师的综合素质全面提高

我国的教育明确规定,在中医药的高等教育中,应让学生分两阶段来对药学和医学知识进行学习,在对相关医学知识进行学习时,只能对中药学的表层知识进行粗略了解,要想让中药师综合素质快速提升,医疗机构常常邀请中医药学的专家来培训中药师,让中药师学习和掌握更多的中药学知识,在中药师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则会组织开展临床中药学实践。

1.3实施个性化用药

对于临床中药师来讲,在对普通患者进行用药合理性的指导时,还应保证特殊患者的用药合理性,如妇女、儿童以及老年人群等,除此之外还应对患者进行合理指导,让患者用药安全性得以有效保证。不仅需要对一般患者的合理用药进行指导,同时还需要对特殊患者的合理用药进行指导。

1.4对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了解

对于临床中药师来讲,在对培训的中医药学理论内容进行熟练掌握的基础上,还应对日常生活中患者常见的部分疾病,或者在某个季节部分疾病的发生率较高等,中药师应熟练掌握这些疾病的临床特征、疾病控制情况以及治疗方法等,为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提出科学和合理的治疗措施,同时还应制定治疗的紧急方案。

1.5对教学能力进行掌握

对于临床中药师来讲,向临床药师定期解释和讲解有关临床中药学的特点、基本内容、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以及副作用等情况也是其基本任务之一[5];除此之外还应讲解部分药物联合西药应用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避免临床药师因为不了解中药药性等情况而导致医疗事故,让临床药师的中药应用能力有效提高。

2临床中药学的思考

2.1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

分析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医疗机构的大部分临床药师对自己药物使用情况方面的工作都比较重视,然而去并没有重视开展这些工作的最终目标是让患者的疾病得以有效治愈,在医疗活动中患者才是核心,所有工作的开展都应为患者提供服务。因此对于临床药师来讲,不但需要自己了解和掌握中药的药理、药性,同时还应对患者进行指导,让其用药合理性提高,防止部分因为部分临床医护人员粗心大意而发生药物用错的情况。让患者来监督医疗工作,能让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2.2创新临床中药的模式

要想让中药的药效能得以充分发挥,就需要对临床中药模式进行不断探索,通过科学和合理的临床中药学指导,中医药人员应加强和西药学工作人员的交流沟通,积极探寻相关药性是否能联合应用来对某种疾病进行治疗,怎样有效控制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在保证治疗安全的基础上,让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2.3对中药学知识进行广泛宣传

医院应定期进行中药学知识宣传手册的发放,积极组织开展科普知识讲座,对中药学的使用方法、使用剂量、配伍禁忌、不良反应和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积极宣传,患者也可以学习宣传手册,并参加知识讲座,医院专家可以深入社区进行宣讲,向普通老百姓普及中药学知识。

2.4树立良好的养生理念

人们应在日常生活中加强疾病的预防,对养生加以关注和重视。中医学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合理饮食和日常锻炼能对疾病进行有效预防,通过日常锻炼能让机体免疫力显著提高,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食物也可以作为中药来对疾病进行治疗。日常饮食中如果人们能合理食用,则能让身体素质有效增强。

2.5服务多样化

安排专业人员定期评价处方的价值和合理性,防止出现药物滥用的现象。医疗机构内部应设置专门的药物咨询平台,为不清楚药物的患者或者医生提供药物咨询服务,对于临床药师来讲,在日常工作中应提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对患者服药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了解和询问,同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提出意见。

3讨论

本研究主要对我院的临床中药学的实践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同时经过分析发现,临床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应通过提高素质、掌握教学能力、合理用药、创新模式、多样化服务和加强宣传,让临床中药学的效用得以充分发挥,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聂晶.PBL教学法在研究生《临床中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4):105-106.

[2]王路坤.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研究的必要性[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6,4(16):134-135.

[3]刘树焕.从学科特点论临床中药学与中药临床药学[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8):159-159.

篇12

【关键词】 形象思维 中药学

形象思维是依靠对形象材料的认识领会而得到理解的思维,其最主要特征就是整个思维过程始终不脱离具体的、感性的形象,它是古代哲学认识客观世界的主要思维方式。起源于古代哲学的中医学,它的思维方式当然也就难免带有强烈的形象思维色彩,无论是在把握医学对象的本质,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状况还是在概括疾病的诊治规律时,大多是从感性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思维的。作为中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药学,反映了我国历史、文化、哲学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特点,在中药命名、归经、功效、应用、炮制等方面,寄寓了丰富的形象思维内容。

1 形象思维与中药的命名

关于中药的命名方式,有多种多样。有因形态而命名者,如人参,其根如人形;狗脊,其根茎上有金黄色的茸毛,好像金毛狗的背脊;牛膝,茎节膨大,似牛的膝关节;芍药,婥约的谐音,因其花容婥约而得名;乌头,其形如乌鸦之头;射干,其茎梗疏长,正如射箭之长干状;白头翁,其全株密生白色茸毛,状如白头老翁;女贞子,此树耐冬,青翠不凋,如贞女之守操。有因颜色而命名者,如黄连,其根连珠而色黄;玄参,其形如参而色黑;金银花,其花初开银白,继之金黄,“新旧相参,黄白相映”。有因功能而命名者,如防风,善疏风散邪;益母草,多治妇人诸疾;续断,可续筋接骨;骨碎补,能补肾强骨;泽泻,其利水甚速,功如泻泽;决明子,能明目除障等。有因生长特性而命名者,如夏枯草,夏至后花叶枯萎;款冬花,至冬而花。有因产地而命名者,如贝母,产于浙江象山者称象贝母;牛膝,产于河南者称怀牛膝,产于四川者称川牛膝。这些命名虽均有一定的意义和来历,但都包含形象思维的思维方式。

2 形象思维与中药的归经

古代医家,根据五行配五色、五味、五脏的道理,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对药物的色、味与五脏的关系进行了归纳。五色入五脏(腑),主治五脏(腑)病证。色白入肺,多治肺疾,如葱白宣肺,桔梗开肺,桑白皮泻肺,石膏清肺,川贝母润肺等;色青入肝,多治肝经疾患,如青皮疏肝,青黛清肝等;色赤入心,多治心经疾患,如朱砂镇心,丹参养心等;色黄入脾(胃),多治脾(胃)疾患,如伏龙肝和胃,黄芪健脾,陈皮理气健脾等;色黑入肾,多治肾经疾患,如熟地、制首乌补肾,女贞子、墨旱莲补肾养血等。

五味入五脏(腑),主治五脏(腑)的病证。辛味入肺,主治肺卫表证,如解表药的麻黄、荆芥、防风、细辛、生姜、薄荷等均是;酸味入肝,主治肝经病变及滑泄之证,如白芍柔肝,山萸肉补肝等;甘味入脾,主治脾胃病变,如白术燥湿健脾,甘草补脾益气等;苦味入心,主治心经病变,如黄连清心除烦,莲子心清心火等;咸味入肾,主治肾经病变,如鹿茸补肾壮阳,龟版益肾健骨等。

关于药物的作用部位,古代医家还依据“各以其类相从”进行归纳。花叶或质地轻虚的药物,如薄荷、桑叶等,大多能升能浮,作用向上向外;子实及质重的药物,如苏子、磁石之类,大多能沉能降,作用向下向内。药为枝者,能达四肢,如桂枝、桑枝等;药为皮者,可达皮肤,如茯苓皮、大腹皮利水消肿,用治全身浮肿;以心清心,如莲子心、连翘心、竹叶心等清泄心火;以藤通络,如络石藤、忍冬藤等具通络之功;以脏补脏,如鸡肝、羊肝有补肝明目之功,猪腰、羊腰能补肾壮腰,猪胃、牛胃有健脾和胃作用,猪心、牛心能补心安神等。

转贴于

3 形象思维与中药的功用

根据药用部位形态上的差异,推求其临床效用。根多补益,如人参、党参、玉竹、黄精等;梗能理气,如苏梗、薄荷梗等;中空发汗,如麻黄、葱白等;叶能发散,如苏叶、荆芥等;花善解郁,如玫瑰花、代代花等;子可明目,如青葙子、枸杞子、菟丝子等;刺可祛风,如白蒺藜、苍耳子等;核桃仁形似大脑而补肾健脑;橘核仁、荔枝核形似而用于疝气肿痛;酸枣仁、莲子形圆入心而宁心安神;钩藤形似四肢抽搐而有平肝熄风之功;马兜铃、浮海石体轻中空似肺叶而清肺止咳。

根据药物生长环境与季节,推求其临床效用。水属阴,水生的龟版、鳖甲、牡蛎等具养阴潜阳之功;生于水泽湖沼者,多利水渗湿,如车前子、泽泻等;夏季的荷叶、藿香、扁豆花有祛暑作用;秋冬的桑叶、多属寒凉之品;四季长青的女贞、柏叶有乌须发作用。

根据药物的某些本质特性,推求其临床效用。如穿山甲以穿山打洞为最能,故有破癥通经之功;蝉其声清响,昼鸣夜息,故以蝉蜕治失音、小儿夜啼之症;虫类善能走窜,具搜剔之性,大多具活血、祛风湿等功用,如土元、全蝎、白花蛇等;凡动物弱于齿者必强于胃,因此鸡内金是强有力的消食药,鸡内金有缩尿、化石等功能,故鸡内金尚可用于遗尿、结石等病证;土元身体断开后尚可自连一体,故有续筋接骨之功;血肉有情之品,能填补精血,如阿胶、鹿茸、紫河车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