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程原理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2: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食品工程原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食品工程原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5-0130-03

食品工程原理是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将系统地学习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工程概念和各种单元操作的物理原理。从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开始,学生的学习将转向工程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真实而又复杂的生产过程,思维方法也与以往所学的基础课程有很大差异。因此,学习并掌握该门课程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改革也变得愈发紧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①食品加工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在原料性质上与化工生产的显著差异使得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常采用的源自化工原理的食品工程原理教材已经与实际应用有严重的脱节;②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育技术为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有效的教学手段;③大学教育更加注重人才质量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对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视与日俱增,已经达到和理论课并重的程度。以上三种原因都对该课程提出了改革的迫切要求,作为从事本课程一线教学的教师,在这里探讨一下针对这门课进行改革的几个思路。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前面已经提到,现在对于工科学生的培养模式将更加注重实践环节,在培养方案中体现出的结果就是增加了实验课课时的同时压缩了理论课的课时。如何能让学生在理论课时减少的情况下还能掌握足够的理论知识,是摆在食品工程原理课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需要从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寻求破解之道。

1.采用新主线,使教学内容的安排更加系统化和简化。食品工程原理的单元操作统一于“三传”原理,即动量、热量和质量传递原理,“三传”原理可以用统一的形式进行表述:三种物理量的传递速率都等于物理量传递过程的推动力与阻力的比值。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根据食品物料的加工特性,围绕上述主线进行安排。针对一种物理量的传递过程,选择一种代表性的单元操作为示例,阐述清楚在该单元操作及其相关生产设备的计算中物理量传递过程的计算,其他单元操作类比介绍,这样既可以教给学生与食品加工过程相关的食品工程基础知识,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入发展性评价,创新教学模式。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传统的讲授是靠“老师讲、学生记”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缺少主动性,特别是基础差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因此,对于这门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主张引入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作为一种“过程和结果并重、教学与评价紧密结合”的评价新理念,它以促进评价对象的发展为根本目的。具体实施可以在每个单元操作的学习完成之后,布置学生自行总结该单元的知识点,教师抽一到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完善,再派代表上台进行讲解。同组的其余学生则负责对其他组的代表评分,实现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老师也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学习档案记录其每次的表现。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向性评价。

3.多媒体的合理运用及其与板书的有效结合。多媒体清晰的画面、生动的视频,能变抽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明,变枯燥为生动,在讲解抽象、复杂的单元操作过程中多媒体的运用能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动画可以演示各种单元操作过程的原理和设备的工作情况,非常直观,能产生一点即通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原理的理解和相关设备构造的认识,提高学习效果。然而,传统的板书在黑板上从无到有的推演过程,是学生自己的参与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开拓思维,启迪智慧。同时,在目前的多媒体课件条件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有许多内容是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呈现的,仍有许多功能是信息技术手段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教学两者更多的是互补关系而不是替代关系。

二、课程实验改革的探讨

实验教学是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其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阐述的理论,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并掌握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独立设置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课。把食品工程原理课的实验部分设置为独立的课程,一方面可以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提高课程实践在整个课程中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可以为设置多种形式的实验课程内容创造条件。这个举措从根本上改变了实验教学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从事第一线生产服务和管理的“工程师和技师”类人才提供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为今后走入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引入计算机仿真实验作为实验预习方式。食品工程原理的每个课程实验都相当于食品工业生产中的一个操作单元。由于实验综合性较强,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过分依赖。在实验操作中,教师怎么讲,学生就怎么做,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实验效果不好。因此,实验课一定要采取先预习后操作的模式进行教学。仿真实验具有低成本、安全可靠、节省操作时间等优点,便于运行和调试,把完成仿真实验作为实验预习的主要形式具有十分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加强学生在实验预习的过程中对实验流程和设备的认识,使学生在实验之前基本了解其操作过程,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预测实验结果。

3.基础实验与综合实验结合的课程内容设置。食品工程原理基础实验都是针对单一的单元操作设置的,因为缺乏研究性而难以开展创新性实验项目。针对这一问题,选择一些简单的食品生产工艺将其设置为综合实验,这样做的好处是把若干个单元操作联系起来,学生在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一定会考虑设备的处理能力、原料的用量、不同单元操作之间的衔接以及操作参数如何影响生产效果等问题,因而主动地进行探索和学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入综合实验不但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的教学内容贯穿在一起,还对传统的实验内容进行了扩充和更新,跟实际生产更接近,最好还能与学生的“挑战杯”项目,学科竞赛或者教师的科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培养了科研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改革的探讨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是教学和实践的衔接环节,是在讲完食品工程原理的基本理论、过程计算以及设备的结构与操作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性提高训练,要求学生能进行单元操作设备的设计。为期两周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全面分析设计过程,完成设备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以及设备工艺条件图的绘制工作。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能够让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培养学生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1.与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两门课程的设计结合独立设置一门课程。食品机械与设备是专门讲授食品加工机械及设备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的课程;食品工厂设计是讲授食品工厂选址布局、生产流程设计及与之相关的水、电、汽、暖等公用系统设计的课程。这两门课程都设置了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食品机械与设备的课程设计主要是基于测量基础上的食品机械设备零件图以及装配图的绘制,食品工厂的课程设计主要完成工厂的平面布置图、生产工艺的流程图和生产车间设备的工艺布置图,而食品工程原理是在明确了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对单元操作设备的工艺尺寸和工艺条件进行设计计算,为设备选型和整个工艺各单元操作设备之间的匹配提供依据。因此,把这几个设计整合成一门单独的设计课程,既避免让学生重复学习和完成相关的内容,又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设计内容,让学生掌握从选择设备,安排生产流程,工艺计算一直到工厂的设计等一整套设计流程。这样做的好处是避免了原来多门课程多个设计题目之间没有关联,学生很难从中得到真正锻炼的局面。

2.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中突出VB、AutoCAD、Office等软件的应用。站在增强课程实用性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角度,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辅助设计既可以提高设计的效率和水平,又能通过完成设计任务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可以用到相应的软件,如:设计说明书可以用Office办公软件完成,设计计算可以用VB编程软件完成,设计图纸可以用AutoCAD绘图软件完成。因此,为了能顺利落实这一目标,在课程设计开始之前需要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可以在机械制图课程中加入AutoCAD的内容,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加入VB编程的内容。通过突出各类软件在完成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使学生既掌握了从查阅资料、设计计算到制图等一系列的设计环节,完成了课程设计的任务,又提高了学生应用软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

3.与应用软件完成课程设计相应的课程设计考核方法的改革。计算机软件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顺应时代的需要,优点突出,但是其强大的复制功能却让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中“抄袭”起来更加简单和直接。因此,与应用软件完成设计过程相应的考核方法也需要重新考虑。主要有以下几种措施:①设置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让学生针对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但是完成不同难度题目的最高成绩也是不同的,这样做有利于对不同学习态度的学生进行区分,鼓励那些学习认真的学生选择难度大一些的题目;②不强制要求用软件完成设计题目,但是会视应用软件完成部分占整个题目的比例有不同的加分,并且鼓励学生用软件完成的内容越多越好;③注重过程考核和阶段性检查,对每个学生从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对于提问积极,学习主动,在设计过程中能体现出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创造性的学生,都明确表示可以加分。同时加强阶段性检查,让学生做阶段汇报,及时了解学生的设计进度,对表现较差的学生提出口头警告。

四、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改革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结合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有助于提升食品工程专业本科生层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效果。作为培养食品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工程意识的启蒙课,对培养食品工程专业学生的业务素质、工程能力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将食品工程原理从单一的“食品工程专业基础课程”转变为“大工程观、大系统观”为指导的课程架构体系,注重单元操作与环境的关联性,强化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和应用性。同时将食品工程原理实验室建设成为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设计)及科学研究于一体的多功能实践教学平台,努力实现工程素质训练、科研试验与专业技术进步的有机结合。

五、结束语

课程教学、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是完成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的三项重要任务,也构成了食品工程专业本科生从理论、实践到应用的专业基础,因此,该门课程的改革需要从这三个方面系统地考虑,科学、合理地提出措施。同时上面提出的各项措施以及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授课能力,还要具备其他相关课程的相关知识。总之,教师应该在不断地教学改革中寻找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学生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刘伟民,赵杰文,马海乐,等.源于《化工原理》的《食品工程原理》教材编写创新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11,(6):96-99.

[2]吕惠卿,吴巧凤,夏明,等.发展性评价在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11,(4):78-80.

[3]夏柳荫,孔江榕,王帅,等.多媒体与板书结合在化工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广州化工,2011,39(13):160-161.

[4]阮乐,张哲.如何提高化工原理实验效果之浅见[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10(4):48-49.

[5]李隽.高职《化工原理》课程实践教学改革[J].化工时刊,2011,25(9):57-58.

篇2

[中图分类号]TS20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9-0237-02

食品工程原理是一门以力学、动力学、热力学、传热学和传质学为理论基础的学科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单元操作,以及各加工单元的相互关系,以及影响它们相互关系的因素。[1]它是食品生产设备设计制造、维修及操作的基础,也是保证食品品质的必备知识,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本课程在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中起着由理论转向工程实践的桥梁作用。在食品工程原理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实践出真知,唯有实践才能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起到根本性的作用,是单纯的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在高等教育中,实践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理论教学,它具有直观性、综合性、探索性和启发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着重培养动手能力,这对工程类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至关重要。针对食品工程原理的实践教学,笔者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

目前,很多高校的食品工程原理实践教学多以实验教学为主,而且理论教学的学时数远多于实验教学,致使实验教学附属于理论教学,实验成绩并入理论教学当中,最后仅约占总成绩的10%-20%。这会在学生的意识中形成偏重理论、轻视实践的想法,进而使实践教学流于形式,发挥不了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而且食品工程原理实验设备投资成本相对较大,许多学校实验设备更新慢,数量有限,许多实验只能以观摩为主,学生参与的实验一般也只能按组进行,这就使得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变得十分困难。同时,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中缺乏能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而且理论联系实际的设计题目, 每届重复同样几个题目的现象较多,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目的,且由于近年来受实习经费及市场环境的限制,许多实习环节或简短或流于形式,毕业实习几乎就是走走看看,缺乏实践的锻炼,毕业生素质的提高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完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重视实践教学,另外,任课教师要改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现象,在制订培养方案等总框架时,就要对教学手段、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等方面做出合理的安排。

(一)完善教学体系

适当提高实验课在总学时所占的比例,理论与实验要充分衔接,在理论教学过程中穿插实验课,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及时得到验证或应用,在课程结束后再安排课程设计,实验与课程设计都是实践性课程。这种安排的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工程观点,使实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更加重要,最终可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遵循了青年学生探索欲望强、喜欢新鲜事物喜欢有趣的事的特点,在不知不觉中随着兴趣去探索和思考新知识,掌握新技能,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巧妙设置和组织问题的提出、引入破解和解答,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功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个性化探索,以适用职业能力、应用培养为根本的课程体系建设。[2]

(三)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验教学是从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过渡环节,当今社会非常重视素质教育,我们要为国家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人才。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就变得十分重要。大多数情况下,实验教学环节都是在实验室进行的,一个合格像样的实验室是加强实验教学的关键基础。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需要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实验室,否则实验教学的加强以及学生素质的提高也就变得毫无意义,也就更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在现有设备的基础上尽量争取资金投入,通过自制和改建结合的办法更新和完善实验设备,使实验室设备能够跟上工程技术更新的步伐。

(四)提高课程设计的地位

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课程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在设计中,学生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设计思路,进而提高在实践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要专门安排两周的时间,在理论教学和实验环节完成以后进行。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多选择与实践生产联系紧密的实际问题,题目要涉及到食品生产中关键或者特殊的设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完成设计学生要查阅资料和相关工程手册,同时要结合食品工程原理每个单元操作的特点独立完成各自的设计任务。完成设计后,学生在查阅资料、绘图、计算等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提高,这些训练和指导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的课程设计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对学生在毕业后完成工程师相应技术工作,将起到十分重要的帮助。

(五)多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知识涉及生产一线的设备,其内囊括大量的食品生产设备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变化过程,食品生产机械的基本结构、作用原理以及食品生产设备内部各种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各种操作状态。模型、平面图等辅助教具是我们传统教学的主要方式,模型虽然直观,但很难全面演示设备内部的运动过程,而平面图无法显示出立体的效果,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立体构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动画、图像等手段来表达各种物料走向、各种零部件运动、各种工作原理等所学知识,就可以增强学生的实物感,起到了对理论知识学习的深化和巩固作用。对于那些费用较高、现象奇特以及操规范特殊的实验都可以利用计算模拟再现,如气缚现象、各种搅拌器类型、板式精馏塔的不正常操作现象以及各种换热器的结构等。计算机模拟真实感强,如同身临其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极大丰富,教学层次也得以深化,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多种不足,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六)积极组织食品工厂实习

一切的理论、实验以及设计等学习,都要落实到生产一线去,否则前期所学的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教师要积极联系食品生产企业,尽量多安排学生去食品工厂生产实习,尽可能地让学生与工人师傅“同吃、同住”以及一起工作。真切地接触工厂设备,直接参与工厂生产,了解设备的性能、各项技术参数以及操作规范,掌握生产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摆正心态认真向工人师傅学习,通过生产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改革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 为了我们伟大民族的复兴,为了实现我们的中国梦,我们要继续探索、不断实践,为培养出适应祖国现代化建设的食品工程人才而继续努力。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145-02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是高等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由于其理论知识涉及物理学、物理化学、力学、数学等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的学习难度大。另外,高校教学资源有限以及班级学生人数众多,学生学习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仍以集中上课,教师单一讲授为主。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难以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和合作互动的教学方法。许多专业教师探索了很多积极的教学策略,比如说课的方式、网络资源利用、课程教学改革,这些方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同伴教学法(Peer-Instruction,简称PI)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是由哈佛大学Eric Mazur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该教学方法是设计概念测试题,组织学生课上和课后答题,变专一课堂教授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学生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在物理教学实践中有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同伴教学法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一、同伴教学法在“食品工程原理“课程中的应用

1.课上讨论。同伴教学法中,课上讨论是教学环节之一,主要是通过测试题的测试,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首先设计测试内容及其时间,如表1。

测试内容包括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同伴讨论及提交答案、教师统计得分、教师讲解等几个步骤,每个步骤的时间控制在1~2分钟。这样课上讨论总时间在10分钟左右,占一节课教学时间(45分钟)的20%左右。具体流程可按如下步骤实施:

(1)教师提出问题:在一定温度下,面粉在空气中吸收水分时,面粉的水分活度(aw)与空气相对湿度(φ)有如下关系( )。

(A)aw>φ (B)aw=φ (C)aw

此题考查学生对食品中水分活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概念和相互关系的考查,只有学生预先预习并理解概念后,才可能答对此题。通过此题的设计,教师一方面可以掌握学生对课程新内容的预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更好地实施同伴教学法的教学方法。该步骤耗时1分钟。

(2)学生思考: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自主思考一分钟。

(3)学生说服同伴(同伴教学法):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和说服彼此,寻找正确的解答。该步骤耗时1~2分钟。

(4)学生提交答案:生生间讨论完成后,提交答案。该步骤耗时1分钟。

(5)教师统计得分:教师迅速统计得分。该步骤耗时1分钟。

(6)教师讲解答案:教师针对学生答题结果,进行分析讲解,该步骤耗时1分钟。

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迅速做出教学反应,如果答题正确率低于30%,教师进行讲解;如果正确率在30%至70%之间,由学生同伴讨论,学生再次答题后,教师针对错误进行讲解;如果正确率大于70%,教师直接进行讲解后,进入下一个主题。具体详细的流程见图1。

2.课后预习。课堂教学的90分钟无法达到让学生对知识点透彻理解和应用的目的,因此,课后复习和新课预习就尤为重要。同伴教学法中强调对新课的预习,所以,选择性的设计几个新课内容知识点的选择题,对下一节课授课成功至关重要,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预习新课,那下一节才可能有效实施讲授,否则,授课就不算成功。课后预习,可以采用网络教学的方法,利用网络QQ和微信平台,进行师生和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进行教学。具体可以按照图2的流程进行课后预习的实施。首先,教师提出预习内容和题目,学生在寝室或教室,借助QQ或微信网络平台,讨论得出答案,教师获取答案后,分析结果,如果结果正确率低于30%,就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答疑;如果结果正确率大于70%,教师不需要讲解;如果结果正确率在30%~70%之间,教师要求学生进行同伴讨论,得出答案,等待第二天课堂提出自己的见解。

3.同伴教学法在“食品工程原理”课堂中的实践效果分析。为了了解基于同伴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匿名问卷调查。问卷调查表中的调查题目如下:

(1)你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吗?

(A)显著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2)你语言表达的能力提高了吗?

(A)显著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3)你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吗?

(A)显著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4)你自学能力提高了吗?

(A)显著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5)你查阅文献的能力提高了吗?

(A)显著提高 (B)提高 (C)没有提高

对五种能力测试结果为:86%的受访学生选择显著提高,14%的学生选择提高。在同伴讨论中自主构建知识,加强记忆,不易遗忘。同伴教学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因为和传统教学方法比较,同伴教学法首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被动地接受学习,极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也锻炼了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以后科学研究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肖满,倪学文,陈雅婷.“食品工程原理”说课设计[J].科教导刊,2015,(4):78-79.

[2]肖满,陈雅婷.通过学生说课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认知《食品工程原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173-174.

[3]赵学伟,安广杰.Wolfram网络资源在《食品工程原理》教学中的应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49.

[4]郭春锋,李忠宏,王建国,等.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农产品加工:学刊(下),2014,(3):86-88.

[5]尚宏丽.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4,(6):107-107.

[6]李凤,熊双丽.基于“卓越计划”的食品工程原理教学探索[J].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14,30(4):68-70.

篇4

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基础课,食品工程原理主要研究食品加工过程中各单元操作的基本原理、典型设备的构造、工艺尺寸的计算、选型及实验研究方法等。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掌握主要单元操作的基本规律,熟悉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等,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生产操作中各种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内容概念多、物理量多、方法多、图表多、公式尤其是经验公式多且计算复杂、还有设备及其内构件复杂多样是本课程的一大特点,这些复杂的内容必须以实践的观点,从工程实践出发全面综合地考虑问题,而目前大部分学生习惯于从数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使得在学习食品工程原理时不得要领,对有些内容不能深刻理解甚至感到莫明其妙,尤其在实际问题面前往往束手无策。所以工程素质的培养和强化成为该门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这门课的教学中,学生必须尽早建立工程意识,会灵活运用基础理论分析和解决食品生产中各种工程实际问题,这也是本课程教学改革关键所在。以工程素质培养为导向的《食品工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手段,效果很显著,在此与大家分享。

首先,建立理论教学多层次教学模式改革。辽宁医学院《食品工程原理》课程在教学大纲中理论学时74,实验学时12,实习学时16。其中理论课占据总学时73%左右。通过理论课传授食品生产中各种传递过程的单元操作原理和典型设备,以及设备选型等实际应用问题,这些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培养学生的树立工程观念有效手段有两种有效手段。建立《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资源库,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利用食实物模型和从网络下载的视频资料,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加了学习兴趣。

其次,建立“三通”教学法,本课题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工程实例讲解,让学生互相讨论,同一个问题研究不同解决的方法。课后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让学生互相讨论解决工程实例问题。

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教学知识点,又学会自主学习,无师自通的方法,通过课上和课下的两次充分讨论,学生对知识点从大致初通到经过教师引导细致精通和最后课后讨论解决问题达到真正的融会贯通,真正将三通教学法应用实处,学生真正得到了受益,使得学生确实具有分析和解决有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注重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打破以往《食品工程原理》课程设计的选题模式,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开发课程设计任务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课程设计中,强化学生查阅资料,规范设计。实验课提高设计性、综合性实验的比例,全面提高学生工程素质。在课程设计中,着重要求学生了解不同食品生产工艺,设备原理和结构;熟悉食品生产的主要单元操作,典型设备的设计计算方法。根据不同食品生产工艺,进行分组,对不同食品加工单元操作典型设备进行设计计算。针对工程能力培养还进行了针对性设计,教师在选择设计题目时候,针对不同学生对不同工艺了解,要求学生设计跟果汁、饮料、牛奶等液体食品相关的列管式换热器,给定不同的生产任务完成相应设计。这些内容改革,都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强化了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

食品工程原理的教学对学生树立工程意识,掌握食品工程生产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能力,工程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这种注重学生工程能力培养教学改革模式,经过多年教学实践,这套方法切实可行,真正有利于学生培养工程观念、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食品相关行业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任伊宾.对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点看法 [J]教学研究,2000,23(1).

[2]何小平.高校教研教改项目管理功能论 [J]高等教育研究,2006.

[3]王荣德.地方高校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J].黑龙江教育,2008,(1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