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款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2-11-13 18:22: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账款管理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账款管理论文

篇1

正文: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应收账款做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被企业广泛采用。

应收账款是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保证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的产物,具有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会影响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应收账款既是流通顺利实现的保证,又是流通顺利实现的障碍。

其次,应收账款是企业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帐风险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它的周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更好的发挥应收账款的商业信用作用。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如不及时将库存“消肿”,日后就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厂家除发动“价格战”争夺顾客以外,还通过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

2、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有些企业对债权资产的风险性认识不够,认为企业只要从财务的角度实现了收入,即大功告成,以完成产值收入的多少论英雄,货币资金的回收工作与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直接利害关系,造成各部门对“清欠”工作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3、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的确比较艰难。从、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作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判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许多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二、有效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

1、加大资信调查力度。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就是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标准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其一是同行业竟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其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竟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应选择较高的信用标准以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其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销售、合作对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尽量为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为减少企业坏账损失创造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3、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必须改变回收债权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应将“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回笼情况一并纳入产值完成情况的业绩考核之中。如果责任人不能将其完成产值所形成的债权收回现金,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财务人员应当按照“应收账款”形成时间的长短,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一览表》,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5、做好“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应收账款”的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请对方在对账清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清欠”人员与债务方有关人员恶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项的支付与收取,等到债权方将其列入坏账予以核销之后,再用现金清账予以瓜分。二是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这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三、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

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贷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想法而赊销,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应重点管理。二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因此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三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属于真正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下,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大,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应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从上述分类分析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四、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

l、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坏账损失进入管理费用。那么,坏账损失的承担是企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A、余额百分比法:它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得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金。B、账龄分析法:它是根据应收账款入帐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C、销售百分比法:它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D、个别认定法:它是对某笔账款分析确定风险后决定坏账损失金额的一种方法。

4、在确定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对己确认的坏账的应收帐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从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5、建立坏账准备金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每年年末,企业应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以备发生坏账时进行抵销,使风险降至最低点。不致于使当年利润产生大的波动。但是由于企业发生的坏账多少,以提供给客户的信用条件、对方的信用品质、提供的信用期限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各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的比例是有区别的,但是,比例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是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要做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就能使应收账款风险降低、收益最大。

【参考文献】

篇2

正文: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具体说来是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或代垫的运杂费等。随着国家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应收账款做为企业的一种商业信用和促销手段,被企业广泛采用。

应收账款是商品流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为了保证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的产物,具有不可避免性;另一方面,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会影响流通过程的顺利实现。应收账款既是流通顺利实现的保证,又是流通顺利实现的障碍。

其次,应收账款是企业市场竞争和商业信用的产物,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兑现的债权,它具有资产的某些属性。其一,在应收账款的持有时间内,会丧失部分时间价值;其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还可能因为债务人的破产等原因而无法收回,形成坏账,其影响程度取决于应收账款的规模,规模越大,负面影响越大;同时也取决于应收账款账龄的长短,账龄越长,坏帐风险越大。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加速它的周转,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更好的发挥应收账款的商业信用作用。

一、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

1、来源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如在家电行业,由于产品更新换代非常快,如不及时将库存“消肿”,日后就有可能变得一文不值。为提高市场占有率,生产厂家除发动“价格战”争夺顾客以外,还通过降低赊销信用的标准争夺批发商和零售商。

2、内部清理欠款工作职责不清。有些企业对债权资产的风险性认识不够,认为企业只要从财务的角度实现了收入,即大功告成,以完成产值收入的多少论英雄,货币资金的回收工作与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无直接利害关系,造成各部门对“清欠”工作都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3、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债务纠纷的意识不强。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诉讼程序寻求债权保护的道路的确比较艰难。从、受理、调查取证、开庭审理到判决、裁定与执行有一个时间过程,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此外,个别地区“地方保护主义”作怪,作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判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使许多企业缺乏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信心和勇气。

二、有效管理应收账款的方法

1、加大资信调查力度。从源头扼制“应收账款”的大幅度增加和坏账的形成,建立客户企业资信档案,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就是要对客户的信用资质进行评估,制定出一套合理的信用政策,防范坏账于未然。信用标准是企业评价客户等级,决定是否给予或拒绝客户信用的依据。企业在制定或选择信用标准时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其一是同行业竟争对手的情况。在市场竞争中,如果对手很强,企业就必须采取相对竞争对手来说较低的信用标准,反之,信用标准可以相应严格一些。其二是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当企业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就可以以较低的信用标准提高竟争力,争取客户,扩大销售,反之,应选择较高的信用标准以降低违约风险的程度。其三是客户的资信程度。企业必须对客户信用等级做出判断并决定是不是给予客户优惠。

2、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企业应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市场环境、不同的销售、合作对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出不同的信用期间、信用标准和现金折扣政策,尽量为缩短企业的平均收款期、为减少企业坏账损失创造条件。一旦企业决定给予客户信用优惠时,就需要考虑具体的信用条件。信用条件就是指企业接受客户信用定单时所提出的付款要求,主要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3、实行“应收账款“回收责任制。“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必须改变回收债权工作仅仅是财务部门职责的错误认识,应将“应收账款”的货币资金回笼情况一并纳入产值完成情况的业绩考核之中。如果责任人不能将其完成产值所形成的债权收回现金,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4、建立“应收账款”的内部报告制度和风险管理系统。财务人员应当按照“应收账款”形成时间的长短,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风险评估一览表》,以便让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地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的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收政策。

5、做好“应收账款”的定期对账和债权确认工作。“应收账款”的相关责任人应定期与债务方对账,请对方在对账清单上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予以确认,其作用有两个:一是防止“清欠”人员与债务方有关人员恶意串通,故意拖欠款项的支付与收取,等到债权方将其列入坏账予以核销之后,再用现金清账予以瓜分。二是定期让债务方确认“应收账款”金额,这是最终通过法律手段寻求债权保护的起码要求。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二是明细账与有关客户单位往来账的核对。

三、做好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

应收账款的分析工作是对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序进行分析,必要时采取一定的措施,以降低应收账款的风险程度。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借用存货管理中的ABC分类管理法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分析。

(1)根据应收账款产生的原因进行分类:一类客户是基于将在赊销期间的贷款看成是从企业获取的一笔无息或低息贷款的想法而赊销,这一类客户往往会想尽办法延长付款时间,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成本,这类应收账款划分为A类。应重点管理。二类客户是因资金暂时周转不灵,以资产抵押或担保赊销产品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由于购销双方签订的抵押或担保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当付款日期来临时,可以根据合同规定收款或拍卖抵押物以收回应收账款,因此这类应收账款安全性较好,可以划分为B类进行管理。三类客户是由于销售产品和收款时间上的差异而形成的应收账款。这类应收账款是时间差造成的,属于真正的应收账款,一般情况下,客户收到货物后会很快付款,安全性很好,可以划为C类,不对它进行重点管理。

(2)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账龄越大,收回的可能性越小,而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则越大。企业可以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将账龄最长,风险最大的应收账款划为A类,而将账龄最短,风险最小的应收账款划为C类,其余则划为B类。

(3)根据应收账款的比重进行分析:应将在应收账款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客户划分为A类,较小的客户划分为C类,其余的为B类。

从上述分类分析可知,无论是从风险角度、账龄角度、还是比重角度,A类应收账款安全性小,风险大,管理人员应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A类应收账款上,对其进行详尽分析,划定合理的收账政策,尽快回收:同时也不能放松对B、C类应收账款的管理,尽可能缩短应收账款的周转期,加速资金周转。

四、建立健全坏账准备金制度

l、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款项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款项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款项,应当计提坏账准备。

2、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制度的建立,无论企业采取怎样的信用政策,只要存在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而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坏账损失进入管理费用。那么,坏账损失的承担是企业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3、估计坏账损失主要有四种方法:A、余额百分比法:它是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乘以估计坏账率得出当期应估计的坏账损失,据此提取坏账准备金。B、账龄分析法:它是根据应收账款入帐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C、销售百分比法:它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一种方法。D、个别认定法:它是对某笔账款分析确定风险后决定坏账损失金额的一种方法。

4、在确定坏账准备金的计提比例时,企业应当根据以往的经验、债务单位的实际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等相关信息予以合理估计。对己确认的坏账的应收帐款并不意味着企业放弃了追索权,一旦从新收回,应及时入账。

5、建立坏账准备金是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每年年末,企业应按应收账款余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坏账准备金,以备发生坏账时进行抵销,使风险降至最低点。不致于使当年利润产生大的波动。但是由于企业发生的坏账多少,以提供给客户的信用条件、对方的信用品质、提供的信用期限等有密切关系。因此各企业提取的坏账准备金的比例是有区别的,但是,比例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就是企业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要做重大会计差错处理。

总之,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扩大产品销售,就必然会出现赊销,而赊销是扩大销售的基本方法之一。因此,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风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财务风险总是并存的,只要我们采取适当的信用政策及有效的管理方法,就能使应收账款风险降低、收益最大。

【参考文献】

篇3

1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企业在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中,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1.1应收账款拖欠严重

根据市场调查,我国约有80%的企业采取了赊销的方法,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20%的水平。企业之间,尤其是国有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逾期应收账款居高不下。企业应收账款的大量存在,虚增了账面上的销售收入,一定程度上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成本。

1.2资金使用效率低

在赊销方式中,企业物资的流动与资金流动是不一致的,发出商品,开出销售发票,货款不能同步收回而销售收入却已得到确认,这种没有货款回笼的销售收入,势必导致没有现金流入的销售损益产生,迫使企业不得不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来垫付各种税金和费用。如果涉及跨年度销售收入导致的应收账款,则企业还要用流动资金垫付股东年度分红。

1.3信用管理部门角色定位不明确

目前在我国企业中一般采取两种方式设立信用管理部门:一种是财务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另一种是销售总监领导下的信用管理部门。两种方式都有其弊端。财务部门兼管信用管理,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信用管理部门的全部职责。销售部门兼管信用管理缺点更明显,销售部门以追求高额销售量为第一目标,为完成销售业绩而对赊销风险置若罔闻。

1.4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及实际价值难以认定

据笔者调查,银行目前开办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最担心的问题是难以认定对应收账款项下交易的真实性及应收账款的实际价值。银行普通认为中小企业的财务制度多数不够健全,缺乏规范的应收账款确认方式,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和实际价值难以进行认证,而且企业的贸易伙伴往往多数处于异地,对这些异地应收账款情况的了解更加困难。

1.5难以了解应收账款债务人信用情况

应收账款作为抵押品与土地、房产或存单存折相比较,把握度和可控度较弱,不但需要考虑抵质押人自身的财务和信用状况,还需考虑到形成应收账款的上下游客户资信情况。如何全面获取债务人的资信情况一直是银行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获得商业信用,一些客户伪造资信资料,客户进行有意的欺诈行为,而企业缺乏科学的客户资料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客户的档案不完整,企业的信用决策和控制缺乏有效的信息支持。

2我国企业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的现实意义

当前,企业如何将应收账款及时回收,已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开展应收账款融资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1获得更为理想的资本结构

通过应收账款融资,企业能够在应收账款到期前取得现金资产,为正常的生产运营提供现金支持,同时改善企业财务结构,提升企业竞争能力。而且,如果采取无追索权的保理融资模式,保理商将买断企业应收账款,收款风险大大降低,并且资产负债表中反映的是应收账款的减少和货币资金的增加,负债并没有任何变化,更有利于财务结构的优化。

2.2提高偿债能力

企业通过转让应收账款,既融通了资金又避免了风险,且无需增加企业负债,还可以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坏账损失,减少信用调查及应收账款收款的开支,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有助于国企走出困境。

2.3降低融资成本

应收账款融资成本主要包括:一是咨询成本;二是折扣成本;三是纳税成本。有资料显示,资产证券化交易的中介体系收取的总费用率比其他融资方式的费用率低好几个基点。而且应收账款证券化通过成熟的交易机构和资产重组、风险融资、信用增级等安排,改善了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条件,使证券发行人能以高于或等于面值的价格出售证券,加上支付的利率较低,企业融资成本也必然大幅度降低。尤其在进行大额筹资时,应收账款证券化通常表现出较大的优越性。

2.4树立企业良好形象

应收账款融资的本质是以应收账款的回笼资金作为信贷资金的第一还款来源,其信用基础是借款企业商业信用与买家商业信用的高度融合。应收账款融资行为的广泛开展,不仅能够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更能够把商业信用的推广与应用提高到新的层次,有利于诚信、守法的市场经济规则的建立,更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3我国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方式选择

3.1应收账款抵押融资

应收账款抵押融资是企业以应收账款的债权作为抵押担保,向银行、财务信贷公司等金融机构取得借款。一般由应收账款的债权人(出让方)开出载有以应收账款作为抵押担保的条款和票据,然后在规定的期限从贷款机构在账款限额内取得现金。如果出让人到期不能偿还借款,则贷款机构有权行使应收账款的收款权来偿还票据本金及其他费用。由于企业的信用状况和应收账款账龄等因素使应收账款回收具有相当的风险,因此借款限额通常是应收账款额的60%至90%。作为抵押贷款的应收账款,既可以由借款人收取,也可以由贷款人收取,但一般情况下,往往不通知债务人,而由借款人继续收取。

为了明确借贷双方的责任,应签订有关协议,明确如下问题:(1)借款人的借款偿还期限、偿还方式、利率及表明到期如数清偿本息的说明。(2)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抵押担保借款的追索权,即一旦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或收回的数额不足以偿还放款的本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有权向借款人索赔的权利。(3)对借款人逾期利息与逾期违约金的规定。(4)借款人对担保品拥有所有权的说明。此外,出借人还应鉴定应收账款的价值,剔除一些账龄长,已成死账的应收账款,以便正确计算担保价值。

3.2应收账款让售融资

(1)国际保理。

保理业务(Factoring)是一项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金融服务。保理业务是指卖方(出口商)将其应收账款打包出售给保理商,由保理商负责应收账款催收的一项金融服务。随着我国保理市场的不断成熟,保理业务功能的进一步开发,面对我国众多出口生产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研究保理业务供应链前置创新,解决能够取得国际定单却无法组织或扩大生产企业的融资问题,已经具备了新的现实条件。供应链前置的研究就是把保理从传统功能下延伸至供应链前端,从而贯穿于整个供应链,作为一条并行的完整资金链保障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据2003年FCI年报统计数据,2003年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结算额仅为240百万欧元,仅占全球国际保理总额的0.503%,约占我国同期出口额的0.068%。可见,国际保理业务在我国发展水平较低。此外,其分布也不平衡。国内尤其是西部的许多地区,国际保理业务仍然不为商业银行和进出口企业所熟悉。这一状况是与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使用日渐减少,赊销记账交易使用不断增多的潮流相悖的。随着我国加入WTO、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国际保理业务正迅速地成为外资银行抢占中国金融市场的极具竞争力的“武器”。我国商业银行发展国际保理业务以填补产品空白和改善服务中的不足,已成为当务之急。

(2)福费廷。

福费廷融资是企业已经承兑、担保的远期票据向银行和福费廷公司申请贴现、或者说是银行或福费廷公司以无追索权的方式为企业贴现远期票据。其与票据贴现融资的区别在于,票据贴现融资的依据是短期票据,贴现银行对贴现申请人有追索权;福费廷融资的依据是远期票据(包括远期汇票和本票),贴现银行或福费廷公司对贴现申请人无追索权。福费廷融资与保付融资的区别在于,福费廷融资的期限比保付融资的期限长;福费廷的金融服务比较单一、无连续性,保付的金融服务比较复杂、具有连续性。

3.3应收账款证券化融资

应收账款证券化,即企业将应收账款汇集后出售给专门从事资产证券化的特设机构(SpecialPurposeVehicle,SPV),注入SPV的资产池。经过资产重组和信用增级后,SPV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从而达到发起人筹到资金、投资人取得回报的目的。特设机构SPV是专门为资产证券化设立的特殊实体。它可以是由证券化发起人设立的一个附属机构,也可以是一个长期存在的专门进行资产证券化的机构,设立的形式可以是信托投资公司、担保公司或其他独立法人实体。

目前利用应收账款融资的企业逐渐增加,比如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集集团)与荷兰银行于2000年3月在深圳签署了总金额为8000万美金的应收账款证券化项目协议,在国内企业中首创资产证券化的融资先例,为中国企业直接进入国际高层次资本市场开辟了道路。

在我国,应收账款融资的顺利开展,还需各方紧密配合和共同努力。企业要树立良好的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要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国家也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其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赵洁华.应收账款融资:开辟企业融资新渠道[J].浙江金融,2007,(3).

篇4

企业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收益,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扩大销售量,增加经营收入,经营者就容易片面追求高收入、高利润,盲目赊账,致使应收账款膨胀过快,增加了资金占用,加大了企业资金周转难度和呆账、坏账的可能性,一旦资金链发生断裂势必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导致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二)应收账款粗放式管理,不重视资金成本分析

任何生产资源的获取都需要付出成本,资金也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资源,股东把资金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是要追求回报的,经营者在重视账面利润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应收账款被无偿拖欠期间的资金占用成本的测算,对应收账款仍然停留在粗放式的管理阶段,客户拖欠账款长达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只要最终能收回就可以了,没有关注资金成本的分析,一单业务账面上的收益扣除客户无偿欠款占用的资金成本也有可能出现亏损情况。

(三)应收账款管理权责不清晰,考核奖惩不明确

企业没有清晰划分应收账款管理权责,销售部门认为收款应该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财务部门认为应收账款是由于销售产生的,应最终由销售部门负责,彼此之间经常出现推诿卸责的现象,没有制定严格的应收账款管理办法,没有明确具体的责任部门和人员,出现呆账坏账也无法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考核奖惩无法落到实处。

二、企业客户信用管理现状

加强客户信用管理是提升和改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一个非常有效的重要途径,但是企业在管理客户的赊销风险时,通常面临两难选择:如果要求客户现金结算,就会大大削弱销售谈判筹码,可能面临客户流失的后果;如果同意客户赊销,则会面临款项被拖欠、甚至客户破产无力偿还的风险。因此,完善信用管理流程、建立行之有效的信用管理制度已迫在眉睫,但就大部份企业的信用管理现状而言,仍不容乐观。

(一)客户信用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完善,忽视对客户资信的调查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信用管理工作都无法满足对客户进行风险控制的需要,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相关的客户信用管理办法和信用政策,在与客户的接洽谈判前没有充分对客户进行资信评估,无法准确把控与客户合作的程度,日后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

(二)无法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制定出信用政策后,不能及时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资信情况的变化来调整信用政策,要么企业错失市场良机,要么企业加大坏账风险,给企业长期经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究其原因,一是经营管理人员主观上不重视,信用政策制定后就不再跟踪调查;二是经营管理人员能力所限,所掌握的客户资信情况不够真实准确,无法及时调整到位。

(三)缺乏对信用政策执行效果的监督评价

企业没有制定专门的监督评价机制,没有指定专人负责总结反馈信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使得企业经营决策层难以准确认识信用管理工作对改善应收账款管理起到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制定相关问责及奖惩措施以持续推进信用管理工作。

三、强化客户信用管理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应用的重要举措

(一)事前审批——落实完善客户信用评估和授信审批

1.客户信用评估

企业应根据业务经营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合作状态下的所有客户进行调查与信息搜集,被授信客户信息档案中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公司全称、通信地址、注册资本、成立年限、法人代表、行业类型、公司性质、信用记录、交易规模、业务利润贡献度、回款记录等。

2.确定客户信用等级

客户信用等级是在对客户基本信息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定模型对其信用程度作出的一种规范性判断,这种规范以一定的标准和标志表达。

3.审批客户信用额度和信用期限

信用额度是以企业愿意承担的风险和自身资金实力为重要依据,所确定的可以给予客户的最高赊销额度;信用期 限是指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及客户资信情况、合作情况、市场情况等资信进行评定后给予授信客户的最长付款时间,超过约定的信用期即为逾期,应通过合同条款或其他方式加以明确。企业可以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信用管理小组,专门负责审批客户信用政策,小组成员应包括业务部门、财务部门、运营部门、市场部门等,各部门根据客户信用评估等级和各自专业分工提出针对性审核意见,由企业主要领导最终审批信用政策,参见表3客户信用管理审批流程。

(二)事中监控——及时跟踪调整客户信用政策

企业在对客户信用期限和信用额度审批确定后,仍应给予持续的跟踪关注,客户欠款达到信用额度或者账期超过信用期限时,应采取必要措施加快资金回笼,并对该客户的资信情况重新进行评定,分析逾期原因,判断是否可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若该客户资信评估状况不足以提高信用额度或延长信用期限,则应要求客户提供相应的债权保障。企业应建立动态跟踪管理机制,对一定授信额度和期限范围内的客户实行定期拜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客户市场环境、行业地位、双方交易规模及利润贡献等方面的变化情况,并对客户资信状况重新进行评估,确定信用等级,及时调整信用政策,随时把控好客户的信用风险。

(三)事后评价——总结反馈

信用政策执行效果,落实问责制度企业对于一定时期内的信用政策审批和执行效果进行总结反馈,信用管理小组成员进行授信审批是否尽职尽责,客户应收账款余额和账期是否超过信用管理小组审批的信用政策,超信用的欠款是否加强催收回笼或者采取必要的债权保障措施;企业要制定并严格执行信用管理问责制度,任何应收账款都必须有对应的责任人,对于信用管理工作中的违规事项和造成的应收账款坏账损失都要及时予以问责处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