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2:4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二年级下册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剪纸的方法。
2、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3、体验、探索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剪纸的过程
四、教学难点:怎样剪出来才能像
五、教学准备:软纸,简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预习课文,搜集资料。
(二)课内探究
第一课时
1 示范作品,激发兴趣
(1)教师用投影展示一些作品(喜鹊登梅、五谷丰登、北京申奥、动物乐 园等)引起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
(2)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a 你还见到过哪些剪纸作品? b 这些作品是怎样做出来的?
(3)教师介绍剪纸艺术的历史及广泛用途。
2 学习实践剪纸方法 教师介绍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纸样)动 手剪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交流经验,总结方法(先刻小空,再剪大空;大空可对折后再剪;锯齿可连 续剪。尽量避免断开或走样)。
3 课后搜集资料,加强练习 学生回家搜集一些资料(图书、图样、网上查询、向父母请教等),自己创 作设计新图案来剪刻,说出你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第二课时
1 介绍交流作品 展示作品: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学生课外完成的剪彩纸作品; 介绍作品:为了让同学们了解你的作品,请你把它介绍出来(创作意图及剪 纸方法)。 比较各自的作品: 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比较,然后发表自己 的见解。
2 拓宽思路,想象创作
教师用投影仪展示几幅用彩纸随意折叠后剪刻的作品。 学生实践:拿一张正方形彩纸,随意对折、剪裁,可圆可方,打开剪纸,用 投影仪放映。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都是对称图形,几乎没有相同的作品) 这时, 同学们自觉地进入了由模仿到创造的学习氛围中, 由于不受任何条件限制, 他们的创作思维在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 从而达到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 力的目的。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好汉语拼音中的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做到能正确进行拼读。
三、复习重点、难点:
声母表、韵母表和整体认读音节表
四、复习课时:
二课时。
五、复习活动设计:
(一)复习声母表:
1、说说声母表中有哪些声母?
23个:b、p、m、f、d、t、n、、l、ɡ、k、h、j、q、x、zh、ch、sh、r、z、c、s、y、w。
2、区别形近声母:
b——d,p——q,l——n,f——t,z——zh,c——ch,sh——sh。
3、默写声母表。
(二)复习韵母表:
1、说说韵母表中有哪些韵母?
24个:ɑo、ei、üi、ɑi、ei、ui、ɑo、ou、iu、ie、üe er ɑn en in un ün ɑnɡ enɡ inɡ onɡ。
2、区别形近韵母:
ei——ie,ui——iu,ɑn——ɑnɡ,en——enɡ,in——inɡ。
3、默写韵母表。
(三)复习整体认读音节:
1、说说整体认读音节有哪些?
16个:zhi、chi、shi、ri、zi、ci、si、yi、wu、yu、ye、yue、yuan、yin、yun、yinɡ。
2、自由记一记整体认读音节,并进行默写。
(四)复习音序表:
小学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应该以图为主要切入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内容,理解能力还不够,所以在进行古诗教学时,要充分利用画,本来诗画一家,这样也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思路突破:
理解古诗,体会古诗的美,是本首诗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用“看图想诗”——“入境吟诗”—“看图填诗”—“读诗想画”,这一过程来引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这样做的目的是:
1、
根据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的真实情况,让古诗变得形象直观,易于理解。
2、
诗画结合,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古诗的美。
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背诵这首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联系诗画结合理解诗意的能力,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想象“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描写的画面。
理解“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看图背诵古诗文,课件出示与古诗有关的图片:《春晓》、《望庐山瀑布》,学生背古诗。
二、
2、简介作者:杜甫及诗人写诗的背景。
1、
诗中写了怎样的一幅幅美丽而快乐的春景图呢?请小朋友借助拼音,读通诗句,
2、
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3、了解“绝句”相关知识。
3、精读古诗,注意读准停顿。
两个
黄鹂
鸣翠柳,一行
白鹭
上青天。
窗含
西岭
千秋雪,门泊
东吴
万里船。
4、明了诗意,体会情感,感情朗读
看图想诗:
(1)、教师出示图片: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鸣叫,学生说出看到了什么?(黄鹂、翠柳)想到了什么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2)当你读到这句诗会想到什么景物?是近处还是远处的景物?
(3)出示图片:蓝天、一群飞翔的白鹭,想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相机理解“青天”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作者心情怎样?(轻快、喜悦)读之,想象白鹭在天空越飞越远,然后配上动作作展翅状,眼睛注视天空,再读之。
读诗句用不同的目光注视远处、近
处的景物。
(4)同样的方法学习“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你又读懂了什么?相机出示“千秋”、“万里”,一指时间长,一指路途远。
先析“泊”,后析“含”字,“含”字,联系生活理解,你透过窗户看到竹子,就可以说(
),你透过窗户看到房子就可以说(
),析“含”为包含之意,诗人说“窗含西岭千秋雪”。小朋友,老师把刚才的画面集中在一起让我们来朗诵这首诗!
入境吟诗:
(1)读全首诗,伴着古代音乐配上动作,想象画面,想象诗人倚窗之状,你从“含”中还读懂了什么?
(2)如学生有疑则释疑:为何要写“东吴”?一是“东吴”与“西岭”相配,二是诗人有东吴的情结。
读诗想画:
出示诗句PPT:(1)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读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请同学说“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意思。,现在东吴来的船也停泊在诗人门口,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教师介绍诗人写诗的地点离东吴遥远,从而体会“万里船”的意思,老师为这幅画镶上边,画上挂线,这是一幅多么和平、安宁的画面呀!
三、品味诗美,相机课外延升
1、游戏:接对子
规则:数量词对数量词、颜色词对颜色词、动词对动词。
鸣对(
),门对(
),两个对(
)。
黄对(
),泊对(
),翠柳对(
)。
遥望千秋雪,
门停(
)。
2、看图填诗
出示图片PPT:花丛中蝴蝶飞舞,鸽子飞上天
,学生填诗句:几只(蝴蝶)舞(花丛),一群(鸽子)上(青天)。
3、相机引出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的诗句及图画,学生边读边理解诗的美。
板书设计:
绝
句
黄鹂
翠柳
近
白鹭
青天
第10课
树上树下(二)
课时
2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优秀的表现树上树下故事的作品的表现方法,学习如何展示自己美术作品创意过程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掌握用手工形式表现树木的方法,学习自编树上树下发生的故事。
2、使用各种材料、不同方法独立或合作表现树并添加树上树下发生的有趣故事,语言展示介绍自己美术作品从创意到实现的过程。
3、体会创编故事的乐趣,培养想象力,感受自由创作的快乐,激发创造力以及自我表达展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并运用剪、贴、卷、揉、捏等表现方法表现树。
难点:手工制作时如何选择合适的材质去表现树木结构特征,特别是立体造型树如何兼顾美观与站立稳固。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废旧工具材料、手工立体树。《树上树下》的作品布置教室环境、创编故事。、学生绘画、手工作业集中布置在展台。
学生准备:
手工工具、各种废旧材料。《树上树下(一)》的绘画或手工作品,彩纸、剪刀、胶棒、水彩笔、油画棒、水粉颜料、废旧材料等。
板书设计:
第10课
树上树下(二)
作业布置:
在自己或合作画的或做的“树”上,继续添加绘画或制作,表现一幅“树上树下”有趣故事的作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尝试编树故事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问下大家有没有听过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呢?谁来讲给老师听下这个故事?
(和同学一起回顾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并引出乌鸦在树上,狐狸在树下。这是一幅关于树上树下的有趣故事)
师:同学们刚才讲的故事真有趣!生活中真的有这么有趣的故事发生吗?
二、视频看树故事
1.
一起看一段微视频,有没有奇妙的故事发生呢?
师提问:同学们,刚才看到了在树上、树下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预设生回答:如科学家在攀爬大树,交喙鸟吃针叶树的种子,松鼠吃松果,猫头鹰妈妈给小猫头鹰喂田鼠,小猫头鹰学飞行,试飞失败,不气馁再飞一次,最后飞行成功。
师总结:是啊,大树是动物们舒适的家,是动物和人类的朋友,我们共同生活在大树上和大树下,树上和树下发生着许多有趣的故事。
三、畅想画树故事
1.
我们同学们在树上树下(一)的学习中画了树,用了各种工具材料。
还做了树,有的是做的半立体的,有的是立体的。有的是用海绵纸,有的用豆子,有的用手套、一次性纸杯等废旧材料。
在上次作业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让这课树变得更有意思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树上树下(二)》,让我们把树上树下发生的故事加进去。
板书
树上树下(二)
2.
树上树下,有许多故事,正在热闹地或悄悄地发生……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一起回忆或者想象一下,可以讨论交流一下。(板书
故事)
(1)自由讨论,团队或独立。
(2)交流(2位学生),请同学们大胆想,我的树上树下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带上自己上堂课树的作业来交流。(板书
大胆想)
(畅所欲言,简单出效果,巧用生活中的物件加进作品中。)
你们的故事真有趣,怎样把故事表现出来呢?
四、学习画树故事
我们还是来学学书中的同学是怎样做的?
请同学们在看的时候细细得想,小作者们讲得是什么故事,用得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好,说说哪个画面表现出来的故事最吸引你?
1.(1)(图一)提问:这幅画你觉得讲得是什么故事?
预设学生回答:在阳光下,枝繁叶茂的大树结了很多的果子,松树、小猫、猴子等可爱的动物在枝头玩耍。
师小结:树上树下有这么多可爱的人和动物呢!大胆想可以让你树的作品变得更丰富更有趣。
(2)师追问:请你再仔细观察他们是怎么表现树上树下的人物和动物的呢?是用什么方法做出来的?
预设生回答:小朋友用棉花做了大朵大朵的白云;用真实的植物枝叶果子贴出画面的树叶和果实;用彩纸剪出了蜻蜓、瓢虫、蜘蛛、知了;用水彩笔在空隙处画了许多可爱的动物。整个画面构图饱满,色彩艳丽,表现了树上树下热闹的故事。(板书
贴
剪
画)
师小结:用各种工具材料贴、剪、画,可以让你原来的树更漂亮。
(3)老师这里有个剪好的小红帽,你们觉得贴在什么树上合适呢?为什么做这样大小呢,能不能做得和树一样大,那样好不好呢?
怎么固定呢,我们可以用蓝丁胶,撕一点,用拇指食指揉一揉,变成小球按上去压扁,就可以粘上去呢!
老师这里的小蝴蝶用蓝丁胶一粘,直接可以用来装饰。
(教师要强调美感,提问互动。)
不仅可以画,用纸剪贴,还可以直接拿生活中现成的东西做,所以同学们要大胆做。(板书
大胆做)
2.
接下来我们再回到书中看这几幅作品,你还喜欢哪一幅呢?
(图二)提问:这幅树是讲的什么故事?用什么材料?怎么做出来的?
预设生回答:这件作品是用水粉颜料画的,最吸引人的是树枝上的猫头鹰,这棵大树成了树屋,很多小朋友在大树网吧的一个个房间里学习或玩游戏,还有几个小朋友在拉小提琴,有许多提着黄色小灯笼的萤火虫飞舞,静谧的夜晚增添了温馨的感觉。
师总评:我们可以做热闹的故事,也可以做悄悄发生的故事,只要我们大胆想,大胆做,作品就能做得很精彩。
3.(图三)这件作品做了一棵彩色立体树,树上有想象出来的蓝色叶子,树下有带花纹的狗和绿色羽毛的鸟,这两个可爱的小动物在打招呼吗?他们成为朋友了吗?作品简洁生动。
五、欣赏美树故事
现在让我们访问艺术家,看看艺术家笔下树上树下的世界吧!
1.(1)(图一)师引导观察:这幅画里,树上树下发生了什么故事?
预设生回答:秋天,林子里的树叶变黄,飘落下来。树洞里,有只可爱的小松鼠和小猫。树下甲壳虫替老鼠拉了一车准备过冬的食物,大家在打招呼。后一幅是小老鼠在树下的地洞里睡觉呢!
(2)师追问:你知道画家是用什么工具材料来画的吗?
师总结:画家运用铅笔淡彩。用了拟人的手法,画面的小动物们好可爱,树上树下有一个温馨有爱的故事。
2.(1)(图二)师提问:同样是表现树上树下的故事,与刚才欣赏的一幅画有什么不同?
预设生回答:与前面的作品不同在这件作品有立体感了,这种半立体我们称为浮雕。这是一件非洲雕刻作品,表现了一个果农在秋天爬在树枝上采摘成熟的果实。
师小结:画面表现得很简洁、质朴、充满童趣。
(2)师追问:这里你知道用的是什么方法吗?
预设生回答:陶泥贴塑!
(3)艺术家是用陶泥贴塑的,今天我们课堂上可以用彩泥来捏来贴塑,看老师这里有一个小刺猬,你们觉得可以放在哪棵树下最合适?
预设生回答:枫树。
师追问:为什么?
预设生回答:因为刺猬背上背着果子,是秋天在储藏过冬的粮食呢!
师:嗯,你真善于观察,留意生活。
六、自由“画”树故事
看了这么多优秀学生作品和艺术家作品,你们有没有信心完成有趣好玩的故事?
1.
作业内容:在自己或合作画的或做的“树”上,继续添加绘画或制作,表现一幅“树上树下”有趣故事的作品。
2.
一起来看看我们的树,怎么变成一幅树上树下有趣的故事的作品呢?
小组讨论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故事中的景物和形象呢?怎样进行分工合作呢?
(1)这里提示画面空得很多可以直接画。(略作提示)
(2)画满了怎么办?问学生,可以用其他纸画了剪贴上去。(略作提示)
3.
作业要求:
(1)大胆想,树上树下的故事要有趣。
(2)大胆做,巧妙选择合适的工具材料和方法。
(3)单独做要细心,齐心做要配合,做得要美丽。
七、评评“好”树故事
1.
评价学生作业:
(1)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你觉得哪件作品最巧妙?
(2)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自己组表现的《树上树下》,围绕评价标准“有趣的故事”“合适的工具材料和方法”“美丽的画面效果”。
师总结:同学们大胆想,大胆做,做出的树上树下的故事丰富多彩,真有意思!哪一组的作品想象力最棒,故事最新奇!哪一组的同学最会选择工具材料,制作出来的作品最有趣,材料用的最巧妙。哪一组的同学动手能力最强,做的作品最美丽!同学们好厉害,其实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树上树下不止可以是一幅画哦?还可以是什么呢?
九、妙用树的设计
让我们一起走进生活中的设计,看看树上树下变成了什么?艺术家用树上树下做了哪些好玩的设计呢?
师总结:你们有没有发现只要我们敢于想象,大胆实践,好像一切皆有可能,老师期待你们能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智慧的大脑,让我们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你们有信心吗?(有)好,下课,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展示作品
自我呈现
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树上树下很精彩,大家的作品里,树上树下发生了许多热闹的故事或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悄悄发生。现在你能不能试着把你的树上树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树上树下做的作品评价要点:
1.
故事最新奇。
想法是不是够大胆,树上树下的故事有趣吗?
(
如:树上有……
树下有……它们在……很有趣。)
2.
材料最巧妙。
用了什么工具材料,用得巧妙吗?
3.
制作最精美。
做得美不美?(如:色彩搭配好看,制作精细)
二、过程交流
深入了解
师:首先,很期待能介绍你们自己作品的特别之处,与一起大家分享学习。
请小组代表在每个作品前站着,一一介绍本组的想法,展示思考创作的过程,其他组员补充。
夸夸自己的作品,有怎样有趣的树上树下的故事?用了哪些工具材料?是不是巧妙运用材料的肌理、质感、形状、色彩?在哪些地方做工特别留心,制作精致的?最初是怎样想的,这样的作品是怎样一步步得来的?
在学生介绍作品时,老师补充,PPT进行过程介绍。
三、学习评价
取长补短
小作者们介绍的时候,同学们能谦虚好学,听得很仔细、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夸夸别人的作品,什么地方做的好?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四、教师点评
激励肯定
根据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评出“最佳故事奖”“最巧材料运用奖”“最美画面奖”“最有趣味奖”“与众不同奖”。
师总结:想法到制作,就是这么一个从无到有,不断改进的过程,一件好作品的诞生离不开集体智慧的力量。只要大家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勤动手,相信每个同学都能成为巧手艺术家!
五、情境表演
体验成功
让我们围着小树一起唱支歌吧!
播放音乐《太阳照着一棵树》。
全体学生围着圈,围着展台布置的小树外围唱歌。在歌声中,绕着小树拍手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