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2:5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学生地理考试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生地理考试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6-0113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课程。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动态发展的边缘学科,既有自然科学的内容,又有社会人文科学的内容。地理课程的特点决定地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课案模式的特点。地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改革模式包括地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课案模式和地理“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

一、地理讲评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课案模式

地理讲评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课案模式是在地理考试之后,教师从学生做题中获取反馈信息,通过对地理试卷和试题的评析,以新课程教学思想理念为指导,以教师集体备课设计的地理讲评课课案为载体,以对学生存在的地理知识缺陷进行矫正和地理试题答题技巧进行指导,达到帮助学生完善地理知识结构,提高地理解题能力,掌握地理学习规律为主要教学设计任务的一种课型课案设计模式。地理讲评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内容:

《 》年级《 》学科《 》部分 课案

课题 课型 第 课时

主备者 审核者

1. 【地理讲评课教学目标】

(1)地理讲评课教学的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分析评价地理试卷,查出学生地理知识的漏点、盲点、误点并及时查缺补漏;复习巩固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知识网络体系。

(2)地理讲评课教学的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生对地理试卷自我订正、研讨、交流、释疑、练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掌握地理试题解答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学习能力。

(3)地理讲评课教学的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开展地理试卷讲评,矫正不良的学习行为和答题习惯,明确今后地理学习发展的方向,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考试态度。

2. 【地理讲评课重点难点】

(1)地理讲评课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失分率高且难解决的典型地理试题和开放性较强的地理试题。

(2)地理讲评课教学的难点:是地理题答题错误原因的剖析和地理答题思路、方法、技巧的指导。

3. 【地理讲评课学习指导】

地理讲评课的课前预习重点要弄清自己在地理题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课堂学习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积极思维、大胆质疑、踊跃发言、主动解决自己在地理题答题中存在的问题。课后要求学生要认真总结地理试题答题的规律方法技巧和经验教训,明确今后地理学习的方向。

4. 【地理讲评课导学问题】

(1)地理讲评课的课案问题设计

①订正自己地理试卷中错题并分析答错的原因是什么?

②记录自己地理试卷中无法解决的地理题目是什么?

③提出自己在地理试卷分析中还有哪些问题或疑惑?

④在每一道题目边注上考查的地理知识考点是什么?

⑤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归纳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是什么?

⑥总结自己地理题答题成功的经验和丢分的教训是什么?

(2)地理讲评课的变式训练设计

①一题多变训练设计:将典型地理试题加以改造,通过对原题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加深难度,拓宽考查地理知识范围,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变式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②试题针对训练设计:根据学生地理试卷的答题情况,必要的可针对学生地理考试答题中的共性错误问题,结合国内外的地理时事热点问题,设计几道“针对性”的地理训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5. 【地理讲评课课堂总结】

地理讲评课下课前的回顾小结,要强化巩固地理知识,总结地理试题解答的规律方法技巧,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6. 【地理讲评课选做作业】

地理讲评课课后要针对学生地理考试答题中的主要错误问题,分析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围绕地理讲评课教学的重点难点,设计一、两道针对性的变式地理课后拓展选做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拓展训练。学生做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

7. 【地理讲评课课后反思】

(1)教师在地理讲评课课后要进行教学反思,总结自己地理讲评课教学的经验和不足,找出自己今后地理教学改进的方法。

(2)学生在地理讲评课课后要进行学习反思,总结自己地理考试的经验和问题,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明确今后地理学习方向和方法。

具体的实践操作步骤如下:

(一)课前准备 自主探究

1. 教师亲自作答试卷。要吃透地理试卷内容,真正了解地理试卷试题的命题特点。

2. 教师认真评阅试卷。制定科学合理的地理试卷评分标准,严格按标准评卷给分。

3. 教师仔细研究试卷。

(1)分析试卷试题难度。根据所任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确定地理试题的难度系数。

(2)分析试卷答题情况。对学生地理试卷中好的解法进行整理,以向其他学生介绍,促进全班的共同提高。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薄弱环节,应予以重点讲评。对典型的、带有倾向性的错误应特别关注,则应予以重点分析。分析学生对相关地理知识方法的掌握情况,设计好针对地理训练题。

(3)归纳答题出错类型。对学生错误较为集中或不会者较多的地理题进行分析归类,找出错误根源,确定纠错的具体措施。

4. 试卷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初步订正错题,分析错因。必要时要找学生进行个别谈话。

5. 确定讲评目标重点。根据地理试卷特点和学生答题情况,确定讲评目标和重点内容,要突出解决重难点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能弄明白的地理题就不要再讲了,集中讲评部分地理试题。

6. 教师设计讲评课案。见《地理讲评课“课案导学问题探究”教学的课案模式》。

7. 课前预习自主探究。地理讲评课的课前预习学生主要根据地理讲评课课案中的“问题”进行预习,在规定的15分钟预习时间内,预习重点是自己订正错题并分析答错的原因,记录自己无法解决及有疑问的题目。教师要做好地理讲评课的课前预习督促检查工作,每节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重点了解学生无法解决及有疑问的地理题的预习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或疑惑。

(二)课堂讲评 合作探究

1. 地理考试成绩分析:(3分钟)

(1)公布本次地理考试最高分(点名)、最低分、平均分、优良人数、及格人数、分数段情况等。

(2)表扬本次地理考试优秀学生、学有进步学生、考卷整洁规范的学生(点名)。

2. 地理讲评课考试试卷分析:(2分钟)

说明地理考卷命题意图――题目类型、分值分配、难度等级、考查知识、能力要求等。

3. 地理考试试题分析:(22分钟)

(1)小组合作 研讨展示

在地理讲评课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围绕无法解决的疑问题目和地理试卷分析中存在的疑惑问题,组织开展小组合作研讨展示。

(2)全班合作 质疑释疑

在地理讲评课全班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各个学习小组代表代表本小组质疑提出问题,根据各个学习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在全班进行合作探究释疑。

(3)引导点拨 点评精讲

在地理讲评课课堂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把地理试题错误归类,点拨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点评学生合作探究学习中的成绩和问题,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画龙点睛的精讲,做到由个别到一般,总结地理答题的规律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注重地理题解题思路的分析,注重地理题答题的开放性、准确性、规范性和要点化。

4. 地理讲评变式训练:(10分钟)

(1)一题多变训练:将典型地理试题加以改造,通过对原题一次又一次的变化,加深难度,拓宽考查知识范围,开阔思路,举一反三,调动学生的思维,进行变式强化训练,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2)试题针对训练:根据学生地理试卷的答题情况,必要的可针对学生地理考试答题中的共性错误问题,结合国内外的地理时事热点问题,设计几道“针对性”地理训练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

要注重地理变式训练题解题思路的分析,注重地理变式训练题答题的开放性、准确性、规范性和要点化训练。

5. 地理讲评总结提升:(3分钟)

在地理讲评课的课堂小结中,要注重进行补缺、矫正、强化、巩固地理知识;总结归纳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地理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

(三)课后拓展 深化探究

1. 课后延伸 拓展探究

在地理讲评课上,教师要围绕地理讲评课教学的重难点,结合国内外的地理时事热点问题,布置一两道“针对性”的地理课后拓展选做题作为课后选做作业,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变式拓展训练。

篇2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27-0103-03

地图是开展地理教学的必备工具,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载体,也是考查学生地理学习情况的手段。在历年的江苏高考地理试卷中出现了“题题有图,无图不成题”的现象,地图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5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选修)说明》在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明确提出:“快速、全面、准确地从题目的文字和地理图表中获取有关地理信息。”“调动并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判读、填绘地理图表,完成地理计算,进行地理观测和地理实验等。”“用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准确简洁地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可见,高考地理试题以地图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和技能。

鉴于此,笔者试图用Solo评价理论对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地理中的地图试题进行分析(以必修内容试题中的地图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归类,以期按照思维能力考查层次深入探讨地图试题的特点及其对今后教学工作的启示。

一、Solo分类评价理论

Solo的全拼是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e,意思是“观察到的学习结果的结构”。Solo分类评价理论是在结构主义学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澳大利亚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及其同事共同创立。它用结构特征来确定学生面对问题时特定反应的层次水平,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划分为5种结构。①前结构。学生没有回答问题所需要的简单知识,或受以前所拥有的无关知识干扰,因而找不到解决问题的任何办法,所以回答问题时思路混乱,或者重复同一个答案;②单点结构。学生对所要回答的问题能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但只能联系自己记忆中的单一事件、找到一个回答问题的线索,然后很快得出结论;③多点结构。学生回答问题时能找到越来越多与解题相关的特征,能将多个孤立事件联系起来,但未能将所有找到的特征综合起来回答问题;④关联结构。学生回答问题时,能将搜索到的所有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来回答或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⑤拓展抽象结构。学生能够提出更多问题,学习更多抽象知识。问题本身具有开放性,其意义能得到有效拓展,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处于这一层次的学生,其钻研和创造意识更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比格斯提出的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层次类型。这5种结构从思维水平来看是逐步提高的,构成了学习过程中水平连续发展的整体。前3个结构层次主要从“量”的方面来描述学生的学习,而后2个结构层次主要从“质”的方面来描述学生的学习。Solo分类评价理论描述了学生学习由浅入深的过程,从而将抽象的学习过程与学生的具体学习表现联系起来,操作性较强。因此,Solo分类评价理论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教学评价、试题分析、试题开发。常兰按Solo分类理论的思路确定了试题的4个能力层次。

二、地图试题的Solo层次划分

1. Solo分类评价理论在地图试题研究中的具体化

历年的高考地理试题都重视对学生地图能力的考查,包括对地图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等。

结合地图试题的特点,现将地图试题考查的具体能力按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5个思维层次加以细化。例如,学生解答高考地理中有关地图的试题时,首先要认真观察地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把握某个地理变量的变化特点,这里学生所需要的能力对应了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单点结构,因此,笔者认为这两个能力属于单点结构的思维层次。经过类似的分析,笔者将地图考查的能力参照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5个层次分成4个能力层次,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地图的考查能力层次基本能与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次相对应。因此,可以利用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不同思维层次来对2015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中地图进行能力层次分类。

2. 地图试题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次划分范例

下面以2015年江苏省高考地理试卷(1)~(2)题为例,说明对地图试题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的层次划分的具体操作过程与方法。

例如,北京时间2015年2月19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图1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后回答问题。

(1)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 2月18日12时 B. 2月18日20时

C. 2月19日4时 D. 2月19日12时

(2)春节假期期间( )。

A. 南京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 南京昼夜长短变仳幅度增大

C. 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 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分析:本题以南极洲图为载体,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据图1可知,南极附近为陆地,此图为南关球,因而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根据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经度增大则为东经度,如果经度减小则为西经,可知长城站附近的经度为西经,再根据图中所画经线的条数可知,长城站附近的经线为60°W。由于此图为南关球,再根据图中的陆地位置可以判断图中的虚线为南极圈,所以长城站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

(1)题考查地球自转造成时差、区时的计算。长城站的经度为60°W。通过计算得知,长城站位于西四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相差4+8=12个小时,西四区比北京时间晚12个小时,因此,T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0+24)-12=12(点),所以是当地时间是2月18日12时,因而答案选A。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题应被划分为地图试题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多点结构水平。

(2)题考查的是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春节期间为2015年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运动。南京太阳从东南升起,南京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较小,长城站日落时间提前,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因而答案选D。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本题只要求学生知道长城站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因此,本题应被划分为地图试题的Solo分类评价理论中的多点结构水平。

三、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地图的Solo分析与比较

按照上述类似的划分方法,对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地图进行分析,共18幅地图。表2为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地图在各层次的分布情况。

表2

[Solo层次 单点结构 多点结构 关联结构 拓展抽象

结构 合计 幅数/张 2 8 4 3 17 比例/% 11.76 47.06 23.53 17.65 100 ]

从表2可以看出,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地图大多数处于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水平,其中多点结构水平的地图最多,占了50%,而处于单点结构和拓展结构水平的地图相对较少。这说明,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更关注学生解读地图中各要素的地理意义、基本规律等能力的考查,以及根据地图中各要素的地理意义及基本规律而进行的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这与高考对学生地图能力考查要求是相一致的。另外,还有3幅图达到了拓展抽象结构水平,这类地图主要是通过地理要素、结合实际情境来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能根据地图得到概括性的结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地图考查难度为中等偏上水平。

为了进一步分析,下面将地图按照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将地图进行细分,得到分布统计图,见图2。

图2

从图2可以看出,自然地理的单点结构水平与区域地理相同,说明对学生在单点结构上自然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与区域地理是相同的。自然地理的地图在多点结构水平上与区域地理相同,说明对学生在多点结构上自然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与区域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是相同的。人文地理的关联结构水平上高于自然地理,说明对学生在关联结构上人文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要高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的拓展结构水平上高于自然地理,说明对学生在拓展结构水平上区域地理的地图能力要求高于自然地理。

四、地图教学的启示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值得地理教师和学生深入探讨的问题,也一直为广大地理教师所关注和探讨。本文对2015年江苏高考试题中的地图进行分析,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启示,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地图教学或作进一步的教学研究提供参考。

1. 实施渐进式地图教学

为了逐步提高学生处理地图的能力,按照思维能力层次由低到高的顺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能制定相应的地图教学策略。地图能力是分层次的,如读图能力可以分为10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在地图上指出单一地理要素分布”,第二层次是“正确认知并能运用图例,了解地理事物空问分布”,等等。同样,实践能力、信息能力、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分为10个层次。

在明确地图能力的基础上,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步骤一步一步地阅读地图。一般情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按这样的顺序阅读地图:先看清图名,知道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后,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

同时,要引导学生从阅读单一要素地图开始训练,主要训练学生掌握以上读图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在单一要素图上总结某一要素的分布规律、形成原因,以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等等。在完全掌握单一要素地图阅读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地图要素,使学生能读懂多要素地图,并能区分出主要和次要的要素,结果读图结果,解决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

渐进式教学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还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学生的思维层次由简单到复杂,螺旋式上升,进而加深学生对地图的理解和运用,逐步提高运用地图能力。

2. 以训练为核心

通过变式图训练,引导学生在不同图形中寻找地理事物的本质,通过变式图的学习来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式图训练可从空间角度、呈现形式等开展。

通过将同一地区不同要素的地图进行重叠,让学生来分析本地区多种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进而发现本地区地理事物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找到本地区地理事物不同要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叠置图的训练,从而在时空特征中寻找地理要素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将同类地图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地图、同一时期不同要素的地图进行比较,找到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提示某一要素的发展变化规律,或提示某一地区的发展变化规律,进而对某一地理要素或某一地区进行深入全面地分析。

地图不但反映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特征,还包含了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具有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在地图教学过程中,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联想能力,培养学生通过地图的学习来推测地理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能力。

无论何种形式的训练,都要以高考真题和各地模拟考试试题为训练重点,因为这些试题都是经过专业人员命制的试题,质量高,也能反映当前试题命制的趋势。

地图的训练方式多种多样,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师生要结合运用各种方法开展读图训练,切实提高训练效果。

3.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为高中地理的教与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GIS用于中学地理教学,能大大丰富学生的课堂和课外学习内容,显著增加地理事物的空间表现形式,使地理信息可视化,并卓有成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GIS具有地图缩放、地图要素增减、地图叠加等多种功能,在地理教与学的过程中,如果利用了GIS的这些功能,将为教与学带来极大的便利,能充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和效果。GIS的空间可视化为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为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提供极为有利的条件。GIS 技术中的二、三维地图浏览,地理位置定位,空间分析,路径查询等功能,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突出地理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Google公司于2005年7月了最新的地图搜索服务软件Google Earth。它采用成熟的宽带流技术,能实时为使用者提供多种数据,将本地搜索功能与卫星图片结合起来,可以看到地球上几乎每个角落的立体三维图象。Google Earth能提供教学所需要的地球表面任何地区的图片,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获取地理空间资料的捷径。利用Google Earth软件进行教学,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方位感,增强教学的真实性、直观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它更加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及情感,成为解决教学难点的捷径之一。

学生地图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师生的不断努力。一方面,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地图知识,在思想上重视,在行动上多练习,积极发挥内因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要加强研究,寻找培训学生地图能力的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只有师生相互配合,才能大幅度提高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Biggs, J.B.& Collis, K. Evaluating thd quality of learning: The SOLO taxonomy, Academic Press, 1982.

[2] 常兰.SOLO分类理论与高中地理新课程的试题命制与评价[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8.

[3] 吴建新.提高学生地图能力构建地理认知新模式[J].上海教育科研,2009,(4):34.

[4] 陈宝婷.高中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5] 陈宝婷.高中学生地图能力培养的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07.

[6] 夏志芳.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

篇3

“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必须先具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才能形成学科技能,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目标才可能实现。“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是培养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如何获取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呢?如果采用与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则可达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之效果。对地理概念的学习要运用分析比较方法,辨析学习易混淆的概念;要学会抓关键词对概念加以剖析,掌握其内涵。对地理基本原理的学习要理清知识体系,类比地理规律;针对学生的认知实际,创设问题情境;运用纲要信号图示,展示知识体系;运用范例解析归纳,促进融会贯通;应用因果关系推理,认识本质属性。多数文科生的地理基本技能比较差,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系统地对学生加以训练,尽量运用逻辑推理、地理图像分析等方法让其理解透彻。可见,在夯实地理“双基”的过程中渗透地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例如:长江大堤上的“万寿塔”塔基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从中可以揭示哪些相关的地理知识?万寿塔与地理知识能有什么关系,可能是因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质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没有仔细思考,这一结论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实上,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数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远,长江受泥沙淤积,河床抬高并超过塔基,为了保护塔身免受江水浸蚀而在四周筑土叠砖,年复一年,四周越来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这个原因本身又是怎样形成的?这就可以联系到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点植被情况:长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峡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况相对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积。中下游河道流经平原地区,地势低平,使流速减缓,必然使泥沙沉积,抬高河床。通过“万寿塔”塔基低于地面这一普通现象,引发学生进行地理知识的逻辑思考,从而达到深化教学的目的。

三、以地理图表为载体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在高考试题中,它是试题的理想切人口,同时也是考查学生观察、判断、分析、综合能力的理想工具。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逐步理解地图上符号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内在关系和相互联系,由看懂地图到熟悉地图(在头脑中形成地图表象),由熟悉地图到能分析、运用地图,逐步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这一过程对于地理形象思维和地理抽象思维的综合发展十分重要。因为地图本身是形象的,而地图上的各种符号是对各种地理事物的抽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地图是抽象化的形象。因此,通过阅读地图归纳区域地理特征,概括地理演变过程,既有利于发展地理形象思维,又有利于发展地理逻辑思维。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四、构建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

篇4

一、对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分析

1.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

教师在高三地理复习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的复习教学理念关系到复习的思路与效果。由于高三总复习是直接面向高考的系统性回顾与提高,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将高中地理知识做全面的梳理,另一方面在牢固掌握地理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获得地理思维和能力上的飞越。

2.学生的复习方法

受长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高中地理复习时总是希望老师多讲些、讲得细一些,亦步亦趋地随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缺乏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习惯;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静止的、呆板的,抓不住知识的核心和重点,在地理应用训练时过多地依赖诸如《三年高考,五年模拟》《高考试题详解》等复习资料,机械地做大量的习题,疏于对问题的总结和反思,难以自主地归纳和总结复习的收获与体会。一些学生缺少与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欲望,不善于通过同学间的讨论和辨析理清高中地理的知识脉络,掌握处理实际应用问题的规律和一般方法。

3.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性

高中地理复习离不开高考信息的获取,而在不同的地区和学校,高考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不同;社会经济、文化发达的地区,高考信息丰富,而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高考信息自然相对贫乏。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区高考信息的不对称,成为影响高三地理复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突破高三地理复习中瓶颈性问题的有效策略

1.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

在高三地理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更新复习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不仅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解疑纠误,更要引导学生探索方法、总结规律,提升能力,把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与高考备考有机融合在一起。根据高三地理一般采取三轮复习的实际情况,将第一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形成期”,按照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贯彻全面、扎实、系统、灵活的复习备考原则,侧重基础,查缺补漏,初步构建明晰的知识网络。将第二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整合期”,突出教材各章节的内部整合和章节之间的整合,以专题的形式完善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摆正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强化小综合练习。将第三轮复习作为高三地理复习的“优化期”,加大知识交汇点的习题训练,以增强练习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激励学生通过积极思考,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与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

学生是高三地理复习的主体,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复习方法是高中地理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复习中的独立性,引导他们注重同学间的讨论和交流,根据自己的复习状况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要在核心知识、核心概念和核心应用上多下功夫,抓住各个知识点的内在有机联系,实现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要结合考试说明中关于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3∶5∶2的题型分配原则,做好、做实基础性应用训练,适度进行难题的训练与研究。要摒弃“题海战术”,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地理知识的应用练习,在习题解答中注重反思和总结,在反思和总结中升华自己的复习感悟,强化主动探究和大胆创新的意识。

3.多渠道获取与高考相关的信息

明确“信息决定成败”的道理,把高三地理复习看作一场信息战,努力从多渠道获取与高考有关的信息:一是借助现代信息资源更新迅速、跨越时空的优势,通过网络平台了解高考动态,获取最新的高考信息,把握高考新动向;二是向资深的高考研究专家请教,掌握现代高考复习理念和方法,合理设计复习教学活动;三是到高考成绩先进地区和学校考察、学习。

要提高高三地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教师必须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正视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差异,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克服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思维单向性,以高效的高三地理复习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质的提升。

篇5

阅读地图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地图,仔细观察地图上的颜色、符号、标记与比例尺等获得地图所要传达给学生的相关地理知识,并且要让学生找到相关事物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出具体结论。在会考复习中,教师要系统对学生的读图能力进行培养与训练,使学生能做到“看图说话”,这样就能轻松解决会考中地理考试所面临的读图难题。

一、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国家对各地教材的编制越来越重视。就拿地理这门课程来说,国家对其的编制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响应国家政策,新人教版七、八年级地理在进行地理教材编制的时候,进行了大量创新改革。改革的重点主要体现在地理的地图上,和以往的教材进行相比,新教材在栏目的设置及章节上都体现了新特色。新教材中增加了大量地形图、剖面图、示意图、联系图与交通图等,除此之外还多了很多插画,这些图画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在某种程度上更超越了文字叙述的功能。如此编排的原因在于:地图已相当于地理教学当中的“望远镜”,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地图,已成为每位地理老师必设的教学环节,也属于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利用地图进行教学符合现今地理教学的要求,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为了能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必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生读图能力较弱的原因

(一)教学环境限制

在江苏很大一部分农村地区学校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由于信息技术不发达,教师只能按照地理课本上的地图进行教学,当遇到课本上的地图过小而且图片较复杂的情况时,学习能力水平较差的学生根本找不到具体的地理位置所在,久而久之,就丧失了看地图的兴趣。此外,在农村的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一直未得到改进,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这样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二)对地图学习认识不够

在平时教学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对地图知识学习并没引起太大重视,在他们认为,只要临考的时候,抓紧时间背背理论知识就行。但通过学生平时的考试成绩就可以充分看出,“学生不注重知识理解,单纯靠死记硬背”在具体考试中是很难拿高分的。但学生没有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在平常学习中,还是一如既往地坚持以前的学习模式,以致在遇到地图题目时就不会利用已学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在考试时就更加不知所措。此外,教师在进行复习教学时,为了节省时间,往往进度很快,学生还未完全理解就已进入下一个课题。因此,也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了很大影响。

三、在复习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措施

(一)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

当教师进行地理复习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告知学生地图学习的重要性,以引起学生对读图学习的重视,这样在具体复习教学中,教师任务才会变得轻松,学生学习才不会变得吃力。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培养学生的读图习惯,教会学生运用多种读图方法。告诉学生在读图时,要特别注意图的类型,点、线及图例等的运用,对于某一类型的图例,要善于抓住一个典型进行具体分析、研究,找到这一类图的共同点,从而实现一图多思多用。另外,要使学生通过对单一事物的判读提升到对地图的综合解读上,养成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习惯。

(二)掌握阅读地图步骤

学生的读图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会考复习中,要想使学生快速掌握读图能力,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而制定规范化、合理化的读图步骤,有利于加强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快速学会读图的效果。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总结了下面几个常见的读图步骤:一是浏览地图,形成初步印象。在浏览地图时,学生要快速反应这幅图所要表达的内容及猜测可能会提到的问题;二是精读地图,获取准确信息。一般地图的文字性说明很少,所有信息都靠学生自行去图中发现、找寻。在精读时,不能轻易放过图中细小的信息,一旦错过,就很有可能导致问题无法解答。三是填写地图,加深具体内容。地图上的空隙一般较多,为了方便了解地图,可以在地图上进行适当填写,使整个地图的脉络清晰明了,有助于解答问题。四是表述地图,综合各种能力。通过前三个环节对地图的分析,学生已对地图进行了大致了解,这时,可以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地图进行阐述。有漏掉的地方教师可以适当补充。这样经过层层顺序的解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快速读图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整体读图水平的提高。

(三)善于采用形式多样的读图教学方法

1.趣味读图法

即将面临会考的中学生,在学习方面存在很大压力,而地理地图复习怎样做才能在众多课程中吸引学生注意,已成为地理教师急需解决的难题。趣味教学是最能吸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能够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文首先在此列出了趣味读图这一方法。趣味读图法指的是根据地图上的符号巧妙设计旅行线路、地名猜谜等趣味问题进行读图的一种方法。比如说在复习“中国铁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采用“旅行读图法”的方式,将全班分为两个小组,让学生全部合上书本。第一小组提出旅游路线的出发点与终点,另一小组快速回答出两点之间的铁路站点。然后交换,第二小组提问,第一小组进行回答,一问一答两组相互交错式进行游戏,而教师在一旁记录两组的出错率与得分情况。结束之后,对赢的一方进行鼓励表扬,对输的一方进行勉励。利用这种趣味读图的游戏方法,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铁路线的印象,而且起到了缓解学习压力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在纸张上绘图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会考复习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记住地图,可以采取手绘图的形式加深学生对地图的印象。学生可以自行在纸张上绘制地图,也可以根据书本上的地图进行描摹,还可以采取“一图多填”的方法,等等。例如,在绘制中国行政区域图时,学生可先在书本上对各区域进行描摹,然后合上书本将各个区域的省会及简称填好,为了充分利用图纸,还可以在图上画出我国众多山脉的走向及标出湖泊、河流等,甚至可以标注各地的矿产资源,尽可能地将学过的东西都书写在图纸上,但要注意的是,需保持纸张的整洁及清晰度。完成这一系列任务之后,将书本打开进行一一对照,及时总结自己不会的东西,记在本子上,以后定期对不熟悉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做到对所有知识点都能清晰明了。

(四)构建心灵地图

经过前面很长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已掌握了读图的技巧与方法,很多知识都已积累在脑海当中。教师要采取最终手段巩固学生的读图能力,那就是“心灵地图”,它是读图的最高境界。“心灵读图”指的是:让学生先读图,然后闭上眼睛,在心里构建地图的形状,遇到困难时再睁眼看图。不断进行此项活动,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地图意识。

(五)及时总结

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学习一次就立即记住。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养成经常看图、练图的习惯。学生要根据考试大纲中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学习,对自己不会的一类图例进行分析总结,找到解决问题的原因。对于看不懂的图形要及时请教老师或同学,掌握这一类图的学习方法,经常练习,总结方法和技巧。在临考试时,还要将做的笔记经常拿出来反复翻阅,防止时间过得太久而忘记。这样才能做到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用图、读图能力。

四、结语

地图是地理学的核心部分,不管是传统地理教学还是现今的地理教学当中都少不了地图的运用,地位极其重要。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地图的教学作用,科学、合理用图,才能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看图、读图能力。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关于地图教学需要持之以恒,长时间缺乏训练,学生的读图能力会下降。此外,教学时,学生的接受能力不一,教师要尽量选取适合多数学生的读图方法,不能太难,也不能过易,这样才能使得学生都尽可能地掌握读图能力,在会考中考出理想成绩。

参考文献:

[1]高芳.初中地理读图教学中高效提问策略的应用[J].新课程・中学,2014(5):107-107.

篇6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5-143-01

在地理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学生尽管很勤奋,但地理成绩却一直不尽如人意,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没能养成很好的学习综合能力。因为误解,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其实考试成绩已证明此法不行;因为误解,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要想学好地理,具备地理学习的综合能力尤为重要。何为地理综合能力?又该如何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地理综合能力就是对地理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智能和技能综合的结果。其中智能方面主要包括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空间能力等要素;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图像技能、计算技能、实验技能和实习技能要素。作为高中地理教师必须依据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地理学科特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一、扎实地理双基与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相结合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升华”。能力的高低,归根结蒂在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扎实的地理基础是培养地理综合能力的前提。如何获取地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呢?如果采用与地理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则可达到“一箭双雕”、“一举两得”之效果。

二、利用地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地理学科的综合性成为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的先天条件。比如,目前人地关系整体处于不协调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分布不均和开采利用不合理;人口的激增带来粮食短缺、资源贫乏、空间紧张等严重问题;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带来环境质量恶化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有地理学科综合思维去深入分析讨论研究,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归纳、演绎等综合思维能力,学会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影响,全面、发展、辩证地看问题。

地理学的地域性决定了“空间综合分析法”成为地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求培养学生必须建立正确的区域空间概念,培养学生形成既能运用全球性的一般规律并结合具体地区的空间位置,认识和分析该地区地理特征的能力,又能将同类地区的共同特点归纳、概括成一般规律的地理综合能力。这是在中学区域地理案例分析教学最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能的教学过程。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根据地理学科的能力因素比较丰富而全面的学科天然优势进行地理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必然要求,才能够充分体现现代地理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

三、以地理图表为载体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也是地理学最重要的学习工具。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图文结合原则,让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的正确方法。在掌握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掌握绘制地理图表的技巧,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图表转换、文表转换的训练。如复习“美国”这一章节时,我充分利用美国地图,引导同学们运用初高中知识,分析美国的地理位置和范围,河湖、城市、资源、工业中心的分布和特点,五大湖地区工业发展的条件,工业区扩散、人口迁移的方向及原因,农业带分布其粮食生产区位因素评价,环境问题等知识内容。并要求同学们进行知识迁移,利用“日本图”、“德国图”、“俄罗斯图”等进行单图概括、双图比较。教师还要有意识地收集有关教学材料,特别是各种地理图表,精心设计出一些针对学生认知实际且有一定思维量的题目,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阅读、分析图表,提高空间想像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图表信息的获取、综合和处理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的地理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四、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篇7

中学地理的地图主要有地形图、政区图、剖面图、地理原理图、地理统计图、地理示意图、地理漫画等,每张不同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清楚地图的种类、主题,弄清楚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使学生在心中有一个比较准确、清晰的空间,这是学生读图的根本,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读图的顺利进行。同时,还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有目标、有计划、分步骤地读图,从所读地图中正确提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加以综合分析,解决有关的地理问题。如讲述“气候”这一内容时,同为北回归线穿过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为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而非洲的撒哈拉地区为终年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学生对此问题感到非常疑惑,也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但极少有人能正确回答这一问题。笔者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大气环流示意图及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使学生能直观、形象地了解大气运动的发展、变化过程,这一问题即可迎刃而解。除此之外,中学地理还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如昼夜长短的变化、各种等值线的分布、台风的形成及经过的路线等),学生需要直观、形象的地图才能很好地理解及掌握。图文转换是地理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地理考试所具有的独特之处。所以,学生通过阅读地图能了解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地理问题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读图的兴趣,逐渐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要想达到使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养成读图的良好习惯这一目标,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加以重视并进行必要的指导,这是提高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基础。

二、引导学生记图是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有效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形状、轮廓、经纬度等,看看是否有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来的形状特征、数据特征把地图记住。如黄河干流的形状像汉字中的“几”字、意大利轮廓像长筒靴等。注重引导学生记住重要的经线(如0°、180°、20°W、160°E、30°倍数的经线等)以及重要的纬线(赤道、回归线、极圈、30°纬线、60°纬线等)经过或附近的国家、城市、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区、河流、湖泊、海洋等地理事物的分布情况并进行分析掌握,做到“心中有图”。这些能帮助学生在学习区域地理时轻松地判断相关地理图形,为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具有特色的图形轮廓、地理事物或经纬线来判断图示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而对所示地区的地理事物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这是地理考试的一大特色。要想顺利地解答这一类问题,学生需要记忆一定的地理图形。

篇8

高中地理学科是能力因素比较丰富而全面的学科。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进行能力培养,既能产生很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影响,又能充分体现现代教育的功能和重要性。现在的高中地理考试非常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比如考查学生的记忆知识的能力、理解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具体地理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地理计算的能力及读图分析的能力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地理学科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成功,就必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能力。

一、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1.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独立地学习、探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学习知识的数量更多,质量更高,速度更快,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地理学科学习的内容广泛,具有很强的广博性、边缘性与综合性,与多门学科都有较强的联系,很多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通过对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高涨的学习热情,树立向上进取的精神,不但对地理学科,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乃至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帮助,有利于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二、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的学习目的、意志与兴趣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一旦养成,就会产生乐此不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和信心。所以,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地理学科能力的起点,是促进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行为的“催化剂”,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要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就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多与学生交流、互动。所谓“亲其师”,才能够“信其师,乐其学”,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做让学生喜欢、敬重的老师。另外,教师也要注意自身形象,与时俱进,不断提高个人专业知识能力,做具有崇高师德、知识渊博、创新精神的新时代教师。

2.指导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目前世界上教育发展的趋势。学生成功的最大障碍,既非头脑愚笨,亦非身体残缺,而是学习能力不足。自主学习能力弱,不但做不了学习的主人,而且无法适应今后的考试。新课程标准要求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这门科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始终以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为主线,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树立全球意识和只有一个地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地理学科的记忆任务繁多,记忆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记忆能力的培养贯穿地理学习全过程,任何地理教学内容都有记忆的要求。记忆能力的培养,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回忆记忆法和理解记忆法。回忆记忆法是通过回忆再现学习成果的记忆方法。可以要求学生在初步识记知识点之后采用回忆识记法。回忆记忆法可以借助填充地图为工具进行。理解记忆是在地理知识学习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理解记忆的过程是对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加深理解的过程。学生对知识点理解得越深就记忆得越牢。

4.善于运用地图进行学习。

地图被称为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是地理教学中重要的信息源和工具。它为地理教学提供地理事物空间性状、分布及空间关系的信息。利用教材、地理图册和多媒体课件中的各种类型的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的突出特点和重要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启发学生从地图上发现、获取知识、信息,逐步养成用地图去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5.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

特别是区域地理的分区地理部分,知识点非常多,有大量地理素材,学生在单独学习和记忆时有一定困难,应当进行总结归纳,提取共性,归纳出一般规律和一般知识结构。这样做不但便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而且可以从现象到本质,深化认识。

开发学生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一直以来都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逐步培养并形成地理学科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学习中和生活中的地理问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受益终生的目的。

篇9

1.主要特点

“学本式”教学即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展学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都是由考试大纲决定,无论知识是否对学生地理学习有用,教师只讲考试内容,不考内容基本不讲。学生也只能按照教师安排的内容进行学习,这严重降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本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地理学习兴趣、独立自主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课堂上,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展学完成地理学习任务,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而言,不懂的问题由自己去探究解决,不能解决的由生生之间相互探讨,仍不能解决可由教师点拨指导。该教学模式使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深受学生喜爱。“学本式”教W模式注重知识的完整性,只要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教师都根据需要深入浅出讲授,并将学生学习与考试有机结合。

2.基本程序

“学本式”教学要经历复习提问、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归纳总结等过程,其核心是新课教学。“学本式”教学模式的新课教学分为自学、互学、展学三个环节。

(1)自学。是学生根据所学习内容先独立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一种活动,是学生主动学习的结果。自学内容可以来源于课本,也可以由教师提供,均根据学生学习任务确定。自学时,生生、师生之间先不交流,教室保持相对安静,学生自己认真看书或者阅读教师提供的材料,将重要且不懂的问题加以记录,便于提问讨论。自学是互学和展学的基础,互学和展学离不开自学。通过自学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自学所用时间一般控制在2~4分钟,把更多时间留在后面学习环节。

(2)互学。是自学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共同对自学中难以理解或者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并寻找解决办法的一种学习活动。在互学环节中,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小组人数据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四位同学一组),每个小组选一位组长,并给每位学生分配任务。做好分工后,针对自学环节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各小组成员发表自己不同见解并做好相应记录。同时,教师到各个小组巡视,了解各小组对问题的解答情况,并对解答问题有困难的小组予以帮助。互学时,可将新旧知识结合来解决实际问题,它要求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把各种不同观点结合起来,最后达到解决学习问题的目的。通过互学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感情和集体主义精神。互学所用时间可根据问题多少和难易程度确定,一般控制在5~10分钟。

(3)展学。是自学或者互学完成后,学生将自学或者小组互学成果向全班同学展示的一种学习活动。展学时所有学生认真听讲,确定答案是否完整、正确,是否需要补充或者纠正。展示完成后,其他同学点评并说出理由。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相互讨论,寻求问题解答。如果学生解决问题有困难,可由教师点拨引导展学内容,可以是自学内容,也可是互学内容。通常情况下,先展示自学内容,再展示互学内容,其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小组一位同学展示,也可以由小组所有成员一起展示;可以是部分小组某个成员展示,也可以是部分小组所有成员集体展示,不管用哪种方法,其目的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让所有学生都参与体验学习活动。

3.应用要求

“学本式”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学、互学、展学完成地理教学活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要精心准备自学材料,使材料来源于学生生活,是学生熟悉的事物。课堂上书本的知识尽量让学生自学,能在书上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不讲或少讲。教师应让学生将难以理解或者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便于课堂及时解决。

(2)自学完成后,对学生不懂的问题,要开展互学。此时,教师到各小组巡视,掌握各小组对问题的解答情况。同时,对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小组给予帮助,教师不能直接将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3)互学完成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答案是否正确,进行展学时,教师应有意识让答案错误或者答案不完整的小组先展示,再让其它小组纠正或者补充。为激发学生自信心,无论学生回答是否正确,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回答问题。

(4)通过自学、互学、展学还不能解决的学习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一些争议问题,无法当堂解决,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课后探究,最后于课堂将难题弄清楚。

二、“学本式”教学模式的应用

1.自学的应用

初一学生刚入门,学习地理普遍感到困难,加上学习负担较重,他们不愿意自觉看书。这种情况下,教师安排时间在课前两分钟让学生自学书本内容,课堂上让学生自学所提供的材料,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时间。根据学生自学内容,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由易到难,让学生有学习成就感的同时,又面临挑战,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问题设计,可将书本重要知识点呈现,做到一个问题解决一个知识点。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时,让学生自学回答中国水资源的现状。紧接着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得出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问题通过学生自学可能无法解决,可进行互学。

2.互学的应用

学生通过自学后,若有些问题无法解决,应该让学生相互讨论,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如通过自学后,学生对中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不清楚,可让全班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比教师直接说出答案好。互学时设计的问题不能太简单或者太难,应注意问题的有效性。

3.展学的应用

展学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自学完成后展学;二是互学后展学。如在学习“中国水资源”时,可以对逐个问题自学,学生自学完成后,让回答中国水资源的现状,回答不完整,让其他学生补充。接着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回答中国水资源分布的特点,这个问题有点难,可让学生分组讨论,再让每组派代表表述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弄清楚中国水资源特点后,最后是解决方案,这一问题也可先让学生自学再展学,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再互学后再展学,最终找到正确答案。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b)-0140-01

作为一名高中地理任课教师,感受到地理知识更新很快,且紧密联系时代。如何在新课改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教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是很艰巨的。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的经验和想法在此做一下总结。我们知道地理在初中教学中是作为副科的,然而到了高中是作为主科的,这就人为的造成了许多问题。举例:如在教学实践中竟然有的学生弄不清比例尺和比例尺的大小。有的弄不清经纬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和计算区时。有的学生没有全国地形,全国物产,全国气候,世界地理、气候、物产、国家分布情况等等不一而足,可以说学生地理知识水平高低不齐,差距很大,在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而教学课时又有限的情况下,让学生全面掌握提高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难度可想而之。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我通过这些年的实践总结如下:

1 建立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就成了被动学习,知识变的枯燥无味。有兴趣就不一样了,学习成了主动学习,知识就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了,学习变成快乐学习。

地理知识本身就较为枯燥、不如语文哪样美轮美奂,历史那样动人心魄,物理化学那样丰富多彩。很多学生在初中就一知半解或者全然不解,一部分是学生自身原因,一部分是初中的人为原因。那怎么培养学生兴趣、扭转这种局面呢?我就从身边的情况入手。举一例比如在日本的核事故后我国因谣言而国民疯狂抢购囤积食盐事件中,我所教过的学生中,我通过电话、邮件了解的没有一人一家参与,而且不跟谣、不传谣,且根据地理知识破谣。我国民所用食盐是矿物盐,不是海盐。海盐多用于工业生产,根据我国和日本的地理位置以及季风,洋流等知识对我国影响不大。后来国家出面辟谣,澄清有关情况,和我们的分析一致。新学生对此感到惊奇,有的说没想到地理还有如此巨大威力,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

2 革新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建立兴趣只是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因材施教至关重要。因材施教自从孔子提出到现在几千年了,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实在难,特别是在应试教育下。但我始终坚持这一观点,并积极实践。有句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从另一方面说明因材施教的必要性。每次接手新班级新学生,我在教课前,都要做两到三次测验,以求全面了解学生地理知识和其他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做了机动灵活的授课计划。

革新教学方法,要学生理解、记牢对基本概念,然后以全面的地理知识辩证的分析、论述解答问题。要求学生先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不能死记硬背。把基本概念记熟掌握后,再展开拓展联系。比如讲授区域地理一章时,从我们自身所处地理位置讲起,这样学生很快便进入了,让学生积极发言总结,老师讲授疑惑和补充,变老师讲授为师生互动,学生为主体。

对知识掌握牢固、知识面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允许他们回答问题言简意赅。对语言表达能力差的,许他们语言啰嗦。对知识不是很牢固,且知识面较窄的。答对要点就行

篇11

高三艺体生的整体文化知识基础较一般文史类考生差,并且因为专业培训和考试的需要,艺体生在高三上学期基本无法在学校与其他同学一起进行高考复习。这一部分特殊的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快速提升地理素养,达到专业与文化双丰收,便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本文对快速提升高三艺体生地理素养的策略进行了一些探讨。

一、研究高考地理命题特点,明备考重点

自2009年福建省实行新课程高考以来,地理命题出现了如下的特点:

1.强调学生掌握“本质”,主要考查地理中的“理”。

2.强调用获取的信息答题,主要考查解读信息的能力。

3.强调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考查新情境的探究能力。

4.强调掌握良好的思维模式,主要考查地理思维能力。

5.强调掌握新知识的学习能力,主要考查学习潜能。

因而,在仅剩的一学期里艺体考生高考地理复习重点就显现出来了: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掌握地理图像、图表和材料解读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改变考前死记硬背、答题时生搬硬套的毛病;训练规范语言,让规范描述成为学生的习惯。

二、依艺体生的特殊性采取特殊策略

1.关注艺体生心理状态,加强心理调控

艺体考生考完专业初返校时不在状态。教师在课堂上常提问些经过一定的思考才能回答的问题,以激励他们的自信心、自豪感。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其聊天,结合其专业分数确立合理的奋斗目标,有利于学生克服惰性,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进艺体生进入学习状态后,积极备考和考试焦虑交织。这时应引导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阶段性目标,在不断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成就感。引导学生将成功归结为自己的能力,自信心,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

在适应性考试后,不少同学会有“一切己成定局”的感觉。好的同学觉得已经差不多了,没啥可做的了,紧张不起来;成绩依然不理想的同学会说再看也是没有用的,或者不知从哪儿着手。这时应根据这两类同学的特点布置相应的具体任务.让大家有事可做,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有所突破,不浪费最后的“黄金时机”。

2.制定地理学习任务规划,加强地理学法指导

艺体生的地理学习自我规划能力有限,教师应细化每天要落实的内容,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地理学习任务。可结合地理教学进度帮助制定地理学习任务规划表:将主要的学习任务列出,附上时间安排,设置“地理复习效果”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地理复习效果及时填写掌握情况和附上自己的易错题型,好的自我表扬一下,享受成功快乐学习。不好的及时总结一下并用彩笔注出在课间偷偷瞄一眼,快速提醒达快速复习效果。在后期复习中(特别是第三阶段的懈怠浮躁期)就可以根据实施效果栏的记录,在冲刺复习时进行针对性查漏补缺。此外,结合各次地理练习和考试反映出的问题,从审题习惯、知识基础、思维拓展、答题规范、记忆方法等分析,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明确解决方法。

3.探索有效地理复习方法,实施因材施教

适合艺体生地理复习方法至少应包括以下关键词:主干突出、难度渐进、表达深入浅出、练习针对性强。

(1)主干突出。艺体生的地理复习时间宝贵,在有限的时间里应围绕常考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和过程,突出学科主干知识――五大原理规律四大区位理论一个可持续发展。充分重视河流、地貌、气候三大自然要素,进行知识整合,引导从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描述入手、分析特征形成原因、思考地理要素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区域发展方向提出建议。形成地理思维导图进行解题。

(2)难度渐进。先易后难,要落实到每一地理复习进程安排,甚至是每一堂地理课中,因为基础不好而自信心、自制力有限的艺体生常常会因为上课的前几分钟听不懂而放弃整节课的学习。

(3)表达深入浅出。用通俗的语言、浅显的比喻、板画更能吸引艺体生的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而纲要信号图则能起到揭示联系、建立逻辑的作用。把复杂的内容简单的表达,达到帮助理解,加深记忆的功效。

(4)练习有针对性。综合题强化“区域地图+系统地理”题型的训练;选择题强化;等值线图、数据分析、时间计算和晨昏线之类题型的训练;选修部分强化“分布特点”的描述、“形成原因”的分析、“措施与对策”的思考。还可针对学生概念混乱、审题薄弱、思维定势等常犯错误精选相关题型,不断经历“思考一犯错一反思一纠正”的过程,从而理清差别。审题,拓展思维,避免一错再错。

4.走出课堂复习误区,重视学生参与

面对学习基础较差的艺体考生、大量的复习内容和有限的复习时间,教师应避免出现的以下误区: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多学知识,还是整堂地牵着学生的思路走,以为这样就是提高效率。其实过程参与得多,获得的才有生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地理思维能力、学习潜能和表达能力,以适应新高考的命题要求。

5.明确难点类型,巧突破,树信心

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性,适当时机采用电脑多媒体演示、实验演示等教学手段。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地理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图表方法来解答,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教学方法。

篇12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12C-0040-02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根深蒂固,许多教师进行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以书本理论灌输为主。这样虽然可以将地理原理、概念等基础知识教授给学生,但没有结合生活实际,未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利于锻炼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因此,学生难以充分理解理论知识,无法将地理知识有效运用到生活中。如果教师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地理认知和应用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

一、逻辑思维的基本内涵

逻辑思维也叫理论思维,是指人们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方式能动地对客观事实作出认知反应的理性认识过程。一般认为,逻辑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人们对一般规律、认识着的结构与思维的探索,人们只有在进行逻辑思维的过程中,才可以准确把握具体对象的内在本质、客观而全面地认识世界。可见,逻辑思维不同于形象思维,它是人们在科学的抽象概念与范畴的作用下对事物的内在本质进行揭示的过程,能够帮助人们充分认识现实。

二、提高高中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必要性

为了达到新课改的要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病,综合考虑诸多制约因素,将探究性教学理念合理融入,打造一种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要结合地理教学语境,构建一种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积极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地理问题,并通过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设置诸多具体的研究性教学课题,充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延伸学生的学习思路,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为此,教师作为地理教学的引导者,要逐渐转变地理教学思路,通过角色转化,让学生成为地理课堂的主体,尊重学生的学习差异,并充分挖掘每一位学生地理学习的潜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从这一教学视域下观察,高中地理教学中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确保将新课改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教学中。

三、提高高中生地理逻辑思维的具体策略

(一)积极融入“异质同构”教学理念

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融入“异质同构”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对多种元素之间的联系与冲突等进行观察,引导学生探讨这些元素的同构特点,培养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以便学生可以更全面、深入地审视观察对象,有效把握地理知识。为此,教师要选择典型的教学实践案例,创设有趣的生活化情境,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这样不仅可以把生活地理化,也能够把地理生活化,有助于营造既和谐又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充分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从而让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然后,通过教学框架的构建,加上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使学生形成地理知识网络结构,逐步提高地理逻辑思维。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一《热力环流》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地理试验环节,将此作为教学切入点:选用一个玻璃杯,分别放置部分水和沙粒,再用灯光照玻璃杯,通过温度计测量杯内沙面温度与水面温度。整个试验让学生自己来操作,教师指导。督促学生观察对比温度差异。待学生得出观察结果,教师可以在杯内燃一支香,让学生再次观察对比温度变化情况,并引导学生以此为依据总结热力环流的地理原理。

(二)切实做到“去中心化”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的时候,应该做到“去中心化”,即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打破教学常规,实现“教”与“学”相结合。如此一来,教师可以驳斥学生的观点,学生也可以质疑教师的见解,师生都能在激烈的讨论与互动中得到成长、进步。“去中心化”教学倡导师生角色平等,如在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走上讲台讲解案例,自己负责总结评析利弊,然后据此为学生建立自主性探究学习档案,将其素质拓展成绩与考试成绩挂钩,以克服传统单向教学模式的不足,逐步提高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还是以人教版高一《热力环流》这一章为例,在围绕“如何降低工业区对住宅区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案例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确保小组中既有地理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地理学习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然后让学生结合“热力环流”的知识,搜集和城市规划与定位相关的地理知识,分组制作课件、进行案例分析。

(三)认真落实“三维目标”教学模式

所谓“三维”就是“重实际、强逻辑、精思考”,这三项能力作为高中地理“教与学”的组合体,应该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 (下转87页)(上接40页)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地理推导过程的思维,以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此,教师除了要教授学生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现象等基础知识,还应注重知识点的横向迁移与知识网络的纵向拓展,通过课堂教学的延伸,使学生可以将“死”的地理知识“活学”。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人教版高一“自然地理”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地球的运动变化状态、演示太阳的照射过程,同时从地球运动的方向、太阳、地球运动的关系、黄赤交角的相对变化等复杂的地理现象入手,将地理挂图、地理标本、幻灯片、资料纪录片等一切具有辅助作用的教具运用起来,引导学生对这一系列运动过程进行推导、思考,以便学生在充分理解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不断拓宽观察视角,实现知识拓展、内化巩固。

综上所述,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深化改革,高中地理教学开始受到师生的重视。高中地理不同于其他学科,在学科特点上,呈现出一种“文理交融”的特征,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地理概念、原理,对学生的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师生应该共同努力,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更好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我国高中学生的地理逻辑思维。

参考文献:

[1]文静.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2015,(1).

[2]桂昱.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16).

[3]单劲松.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3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