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2:5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配料实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一、本次培训的收获或感悟
1别再做“井底之蛙”,做一个“探索者”。本次培训,正说明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道理。39位学员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有的幽默,有的睿智,有的活泼……令人耳目一新。从学科教学角度而言,有的重视学法指导;有的追求至善至美,情之所至令人心动;有的专业素养极高,可谓真正的“语文人”。总之,这39节展示课,真可谓一次真正的语文大餐。
2.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作为一个一线语文老师,要时刻牢记:观念决定一切。教学工作中,要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观念,就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要经常学习,更新教学观念,树立课堂改革意识,学习专业只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惟有如此,你才不会落伍,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3.要活到老,学到老。培训期间,魏奇老师关于团队意识与能力的精彩报告,是我们懂得团队合作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重要意义,薛翰明老师关于中考语文命题研究的报告,使我们掌握了语文命题的要义,两位培训老师精彩上网示范课更能受益匪浅。这一次培训告诉我们,要一、新形势下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要求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不断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需要。李元昌老师的从教经历和对教育的执著追求,给我们年轻教师很大的教育,让我们懂得什么是教育,怎样才能教出优秀的学生,让我们懂得“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一深刻道理。
4、要谦虚谨慎,不要傲气。无论是从处理好师生关系还是从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关系来讲,都必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要集思广益,不要主观臆断。一定要有很强的平等、共同学习的意识,遇事多商量、多沟通,经常性地交流思想,交换意见,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教师要心胸宽广,不要小肚鸡肠。一定要有一种容人、容事的宽广胸怀,能够听取各种不同意见,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少一点猜疑之心、嫉妒之心、怨恨之心,多一些理解之心、关怀之心、友爱之心,这样给学生良好的示范作用。
5、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做一个学习型的人。
二 对自己教学工作的反思
五天的培训,既使人有所获,更使人有所思。反思以往的教学工作,更让人感慨万分。
1. 要切实改变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课程改革意识,并努力践行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以思想武装头脑,用思想指导行动。
2. 要不断提高教学能力。教学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一个语文人,要时常不忘学习,锤炼基本功,用过硬的教学能力去组织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要坚持经常走出去,吸收新鲜血液,向专家学习,向名师学习。绝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并把自己的所得所获与同事分享交流,期待共同提高。
4. 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我们教师对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5,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三 对本次培训工作的评价
五天的教学能力培训,让我收获的是幸福,是满足,是蜕变。但愿这样的培训能经常化,而且深入到农村边远地区,让那里所有的老师都能收获很多。
1.培训内容恰当合理。这次培训,既有专家做的关于团队工作的报告和关于语文命题工作的研究,又有两位培训老师精彩的各具特色的示范课,还有39位参训老师面对面的切磋、交流、研讨。
2.培训方法科学严谨。这次培训,示范与实战相结合,立足于课堂,针对性很强,能切实解决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3.培训组织严谨有序。两位培训老师严格考勤,39位老师自觉自愿,不畏酷暑,按时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实在难能可贵,他们的精神确实令人感动。
案例:2007级建工3、4班的一组学生钢筋工程施工实训;载体:院育贤阁结构施工图纸中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
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 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一、主体结构施工课程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教学法在很多专业课程建设中被不断应用和开发。在课程改革中,部分专业课程因为与国外一些课程的设置相似,直接借鉴国外的项目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主体结构施工作为传统的建筑施工类课程,与国外的课程设置存在较大的差别,难以照搬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专业教师在探索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发现,进行工作任务和项目的开发设计存在很大的困难。
1.中外迥异,课程设置须细分
目前国外建筑类课程的设置与国内存在很大的区别。例如,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以砌筑工程、木工工程、钢筋工程、道路铺设工程等细化的工种作为一门课程,切入点小,在课程中设计有木制框架的制作、木屋架的制作、木门的制作等可以在一个阶段内完成的项目,项目之间呈现阶梯式递进的关系,难度递增。而国内相关课程的设置范围较广,涵盖专业内容较多,每一门课程中包含较多细化的专业内容,教学过程中工作任务和项目设计的复杂性大,可操作性小。
2.经验不足,授课教师少实践
主体结构施工课程建设作为示范校建设中的一个研究课题,在国内中职教育相关课程建设改革中无先例可循,缺少可以借鉴的经验及相关的指导。
课程的主要内容与学生就业的关系非常紧密,而专业老师大多缺乏在企业工作或实习的经历,企业的需求与教师的授课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本课程的建设要求相关的课程开发教师掌握施工现场建筑工艺流程与要求,了解企业对施工类技术人员的基本要求与条件。
3.浅尝辄止,课程改革无创新
近年来,国内许多中职校施工类课程都在尝试课改,但是推进的成效一般。也有一部分学校对课改只是浅尝辄止,并未深入探索挖掘。如:某一版本的《主体结构施工》课本对章节编排和章节的名称按照项目教学法的要求进行设计,而书本内容未加改动,部分改动也只是停留在排序和排版上,无具体的课改实施内容。课程的建设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应联系实际,积极创新,设置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内容。
二、校企合作,中高等学校联手,建设精品课程
1.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活动―项目”划分定义
通过与企业和专家团队的深入沟通交流,以及课程建设教师进入施工现场实践学习后,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与活动项目划分方式。
(1)任务:根据专家与企业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反复提到的让学生认知理解不同的结构类型的重要性,由此确定了以建筑的主体结构类型来划分工作任务。主体结构施工是地面以上屋面以下的分部工程,该分部工程最常用的几种结构类型是混合结构、框架结构、钢结构工程。因此主体结构施工课程的四个工作任务分别为:结构类型的认知、混合结构砌体工程、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
(2)活动:上述工作任务包含较多的细分环节,不利于课堂教学安排,因此需要在每个工作任务下设置相应的活动。例如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中设置框架柱工程、框架梁工程、框架楼面板工程三个活动。该阶段的活动内容类似于国外课程中的一个项目,能够在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
(3)项目:目前学校课程课堂教学不能按照周或者月来安排实施,因此以上定义的活动内容对于单次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旧过于庞大,所以需要在每个活动下设置与活动对应的项目。要按照工作任务的划分方式,基于工作过程对活动进行划分,安排相应活动下的项目内容,例如框架柱工程活动中安排有框架柱施工图识读、框架柱施工材料准备、框架柱施工方案编制、框架柱施工质量验收四个项目。
2.借鉴PDCA项目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合中职生的课程项目设计
在完整清晰地划分任务、活动与项目之后,我们参考同济等高等院校教师和同等职业学校教师在其他科目课程改革中关于项目设计的成功案例,借鉴项目管理学中“PDCA”质量循环理论的成熟应用,进行主体结构施工项目的设计,以学生为本,注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
项目的大小以小组合作能顺利完成为宜,每个项目任务的设置以满足两课时80分钟、4人一组的课堂学习为标准。例如框架柱活动下的“框架柱的材料准备”。该项目需经小组在两课时内完成,据此选择课程校本教材中配套图样的某一楼层某一根柱子进行配料,尽量避免学生由于任务量庞大而失去信心或者因任务量过小而懈怠的现象发生。实施过程中如发生提早完成任务的现象,可以要求小组对另一根柱子进行配料;相反完成不了任务的情况下,可以在下阶段框架梁的配料中再次进行学习。
(1)计划(Plan):项目设计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能够进行自学,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因此每个项目应设置一个任务,以任务驱动课堂教学。在明确的任务下,学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自学相关专业知识解析任务,制订完成任务所需的计划安排。计划制订过程要求团队进行合作,通过组员之间的意见交流与沟通,确定有利于任务完成的最佳方案。此过程引导学生自学、交流与沟通、优选合适的资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决策能力。
(2)执行(Do):根据学生自己制订的计划与教师设计的项目完成步骤进行项目的实施。项目的实施步骤与流程包括分工、计划实施、交流。学生应在计划安排下做出有利于完成任务的分工,经过组内有效合作完成项目任务,并将完成过程与成果与其他组交流。在任务执行与交流过程中,需要通过分工协调快速准确地完成任务内容,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检查(Check):通过小组的交流对比发现方案的优劣与存在的问题,在教师的检查评价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修改完善原计划,提出能更快更好完成项目任务的实施计划,培养学生的回顾总结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处理(Action):在项目实施检查后增加信息反馈机制,包括自我评价、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时了解学习动态。评价信息帮助教师掌握课程教学效果,对课程项目设计做出实时调整与变更,通过同学的表扬鼓励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学生能根据对评价信息中提到的不足之处及时纠正改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落实项目实践实训环节,接轨建筑市场
在企业对毕业生及实习生的工作情况反馈中存在以下共性问题:学生缺乏实践经历影响实际工作效率,不能快速适应工作环境,角色转变较慢。因此在主体结构施工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应社会、符合企业需求的实践实训项目显得尤为必要。
在课程建设中,我们设计了框架柱、梁、板的识图、施工方案编制、施工质量检查等工程中最为典型的实践实训项目。实践实训项目设计模拟现场施工情景和工作条件,贴合工作过程,符合企业对毕业生就业实践能力的要求。在实训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能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对相关实训内容有探索的愿望,可以对自身知识缺乏的部分进行求知,学会相互协作共同参与项目实践,通过努力不断改进实践的成果,教学效果远远优于课堂教学。经过项目实践实训的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后,能快速进入工作角色,对工作任务有较强的处理能力,受到企业的认可与欢迎。
三、项目建设成果三方共用,实践效果口碑优良
对主体结构施工课程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市场、贴合学生的课程建设方案,借着上海市城市科技学校首批示范校建设的背景,对课程建设进行完善和优化,形成《主体结构施工》校本教材、《主体结构施工》项目手册、《主体结构施工》实践实训项目手册等书籍三册,完整的教学教案一套,教学用多媒体课件一套,教学用视频一套,主讲老师课堂示范教学视频若干,精品课程网站展示平台一个。经过三年使用后,收集学生、同行及企业的三方评价信息,得到较为真实的课程建设效果反馈。
1.学生: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于改革后的课程,学生对于待解决的任务有求知欲望,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任务的实施中养成了良好的交流习惯,在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习生反映,进入企业后能很快熟悉工作,能积极主动与同事交流,在企业里得到带教师傅与同事的欢迎和认同。
2.同行: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对教师自身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课程开发阶段教师通过向现场工程人员学习增加实践经验,积累教学素材;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要求,需要教师结合工程实践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与设计,提高教师的教学计划与组织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对课程以外的相关专业知识融会贯通,与其他专业课程之间做好衔接。多方面都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阅历与深厚的专业知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给老师提出挑战的同时使教师自身业务不断得到提升。
3.企业:优秀技术人才的及时输出
在主体结构施工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注重实践实训教学。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符合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企业反馈学生具备一定基础的专业知识,工作入门较快,上下班遵守规章制度,做事认真,有始有终,与同事相处融洽,能为企业所用。尤其是对毕业生在施工方案的理解与应用上,企业给出优秀人才的高度评价。
参考文献:
[1]李敬军.浅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J].管理与决策,2005(27).
[2]徐素霞.浅谈新时期职业学校的发展策略[J].北京教育(普教),2006(10).
【关键词】:地基处理 差异性沉降 高压注浆
中图分类号:TU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该实训车间场地位于某校区西北角,实训中心由1层车间组成,为钢结构,独立基础,基础埋深2.50m,基础尺寸2.8×3.4m。该场地原有一山沟,该沟呈“U”形,上窄下宽(上沟边位于车间中心部位,下沟最宽约30m),上浅下深(上部自车间室内地面开始,下沟最深处约9m),下沟边垒有毛石挡土墙,挡墙上宽0.5m,下宽2.4m。沟内填土由粉土、粉质粘土及少量石块组成,填土未经压实,部分基础(车间东侧4-10轴,其余作于风化岩)坐于其上。实训中心建成后,由于雨水下渗,坐于填土上基础发生下沉,造成车间变形,填土上车间内地面发生下沉,外侧挡墙未见发生变形。(最好附图)
2加固设计方案
根据地层条件及工程现状条件分析,造成车间基础沉降的主要原因是基础下填土为新近人工填土,自重固结尚未完成,若不处理,沉降还将继续,完全完成自重固结,需要较长时间。
2.1、设计原理及目的
注浆加固是指利用液压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的注入地层中,浆液以填充、渗透和挤密的方式,将土颗粒中的水分和空气排出后占据其位置,经过一定时间后,浆液将原来松散的土粒、岩块胶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结构新、强度大、变形小、透水性低的良好的结合体,以满足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需要。注浆加固技术的成败与工程问题、地质特征、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等直接相关,如果忽视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造成注浆工程的失败。工程问题、地质特征是灌浆取得成功的前提,注浆材料和压浆技术是注浆加固技术的关键。
根据上述原理,浆液加固法可以达到以下目地: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减小地基变形或不均匀变形;限制地下水的流动;控制基础沉降;控制土移。
2.2、设计方案
车间填土地基采用注浆加固法进行处理,扩散半径按1~1.2m计算,孔距2m,以不损坏原有挡土墙及原有基础、灰土垫层为前提,主要处理基础以下填土使之承载力提高,压缩性降低,使之自重固结稳定,控制地基在现有荷载下不继续沉降。
a、注浆孔布置
本次设计沿基础周边布设钻孔10个,钻孔间距均小于2.0m,自2.7m以上封孔,同时为减小地面继续沉降,在地面沉降部位间隔2.0m设注浆孔一个,自地面下2.0m封孔。
b、注浆
封孔约24小时后或强度达到5Mpa后采用42.5R早强水泥浆压力注浆,扩散半径按1m计算,每米注浆段的注浆量不小于0.63m3。水灰比采用0.8~1.0,先用水灰比1注浆0.5m3/m,然后用水灰比0.8浆继续注浆至设计注浆量,注浆压力不准超过0.5MPa,流量不大于10L/min。当吸浆量小于1~2L/min或注浆量大于设计值1.2倍,注浆压力达到0.5MPa时,可停止注浆,注浆时每10分钟记录一次注浆流量、注浆压力。
根据场地调查:现地面至挡土墙之间多分布纵向裂缝,裂缝宽1—2cm,为防止地面冒浆影响浆液在底部扩散,施工前,将地面所有裂缝用细注浆管插入裂缝中至地面下1m,用<0.2Mpa压力1:1的水灰比的浆液注满封闭。
c、注意事项
注浆时,随时对地面及挡土墙部位观察,一经发现有冒浆现象或挡土墙位移、基础沉降时立即停止注浆,调低水灰比后继续注浆,以保证地面不冒浆、挡土墙不位移、基础不产生附加沉降,又保证达到设计注浆量或注浆压力为原则。
若单孔注浆量小于设计注浆量50%,可在浆液中加适量减水剂继续注浆。
3注浆加固施工方案
3.1主要注浆设备及材料
注浆泵2台、XYJ-100液压钻机2台、灰浆搅拌机2台、电、气焊机各一台,压力表2个,流量表2个、直径50mm(壁厚4mm)无缝钢管620m、 42.5 R早强水泥、水、减水剂少量。
3.2施工技术要求
a、施工顺序
先按图纸要求施工编号为“1”的孔,其次施工“2”,依次类推施工到最后编号“9”的注浆孔。第一工序未注浆完不准施工下一工序的孔.其中7-9编号的孔,应隔孔施工。
b、成孔要求
基础周边钻孔为斜孔,孔位误差不大于5cm,先用91mm直径钻至2.7m(地面部位钻至2.0m),然后换75mm钻至设计深度,全孔用水灰比为1的水泥浆护壁,到设计深度后换清水洗孔至没有水泥浆,然后把孔内水抽出,下入注浆管至孔底,底部1.5m为花管,花管孔径3mm,纵向间距40mm,横向间距26mm,注浆孔变径处注浆管加止水盘,用水灰比0.45的水泥浆封孔至地表下0.1m,顶部用丝扣与高压注浆管连接,20~24小时后按设计要求注浆。
3.3、施工注意事项在本工程注浆施工中,应以严格组织管理体系和科学严谨的质量体系来保证工程质量。 a、开钻前,严格按照施工布置图,布好孔位。钻机定位要准确,开钻前的钻头点位与布孔点之距相差不得大于5cm,钻杆度不得大于1°。 b、配料:采用准确的计量工具,严格按照设计配方配料施工。 c、注浆:注浆一定要按程序施工,每段进浆要准确,注浆压力 一定要严格控制,专人操作。当压力突然上升或从孔壁溢浆,应立即停止注浆,每段注浆量应严格按设计进行,跑浆时,应采取措施确保注浆量满足设计要求。 d、注浆完成后,应采用措施保证注浆不溢浆跑浆。 e、每道工序均要安排专人,负责每道工序的操作记录。 f、每次注浆前,要认真检查安全阀、压力表的灵敏度,并调整到规定注浆压力位置。 g、安装高压管路和泵头各部件时,各丝扣的联接必须拧紧,确保联接完好。h、注浆时不得随意停水停电,必要时必须事先通知,待注浆完成并冲洗后方可停水停电。 i、注浆施工期间,必须有专门机电修理工,以便出现机械和电器故障时能及时处理。注浆现场操作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等劳保用品,方可进行注浆施工。
j、准确记录每孔停泵时压力、总注浆量、吸浆量(l/min)、水灰比。
3.4、检测要求
施工前在车间不需处理基础柱下设基准点2个,在处理的基础上柱内外侧各布观测点一个,注浆前测基准值2次,开始注浆时每半小时一次,注浆完的一天一次,采用精密水准仪观测,误差小于0.1mm,并将观测结果随时报知项目总工,当天把资料整理完毕。
4加固效果
在施工过程中,沉降量由施工前每天5mm逐渐变为0.1mm。施工结束后连续1个月观测,沉降稳定。车间上部结构及原沉降地面在经过处理后投入了使用,安装了天车及多台车床设备,自2009年12月完成至今经历了3年考验,天车及车床设备运行良好,达到了较好的处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