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2:5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志愿者申报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学生志愿者申报材料

篇1

我叫黄小飞,系电子商务科学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现是一名青年志愿者。本人学习、工作认真踏实,待人热情诚恳,处事严谨细心;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爱好广泛,热爱运动,酷爱电子商务以及善于和同学交往;富有亲和力,人际关系好。

“有一种生活,只有经历过,你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只有体会过,你才知道其中的快乐,只有拥有过,你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我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我2018年9月入学便加入了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并注册为青年志愿者,积极参加各项活动。“青年志愿者”,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个并不陌生的名字。在我们学校,志愿者人数更是上千人,作为其中的一员,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代表的是青年志愿者的形象与行动指南。志愿者,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称号,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积极投身于我校志愿者工作中去。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尽职尽责,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无论在校内还是在校外,都努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尽力把事情做到更好。同时我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与同学沟通交流,为加强与方便青年志愿者工作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志愿精神的真谛是用爱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能鼓励更多的人一起去传承这种精神——这是我们志愿者目前应该做的”,这是我做志愿者工作的一个信条。

作为一名普通的志愿者,我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及团市委组织的各项活动。从参与“安利纽崔莱”志愿服务工作,到进社区参与志愿服务,到八宝街世纪广场参加“粉红丝带”志愿服务,再到烈士园林扫墓,再到运动会后勤服务,组织参加各项社会实践等等,我都能用心去做,没有任何怨言,而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当中去,到目前为止志愿服务时间累积达110小时。我做到了一名志愿者应该做的,奉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我可以说:“青年志愿者,我无愧于你的名字!

篇2

1993年底,团中央发起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截至2007年12月,全国已经有累计超过2.68亿人次的青年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大型活动、应急救援、海外服务等领域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注册志愿者达2511万人。自从1993年福州大学也率先开展志愿服务至今,大学生志愿者人数逐年递增。高校志愿服务作为中国青年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15年来,在全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为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青年志愿者行动作为团工作的组成部分,既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能力的方式,也是进行有效思想教育的途径。然而,随着高校志愿服务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在更大程度上引导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同时又对志愿者进行规范管理和有效认可成为长期以来困扰高校志愿者工作的两难问题。

1 建立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构建组织管理体系

高校志愿服务的参与主体是青年学生,由于青年学生的参与渠道和领域的多样性,个体偏好性和选择参与的随意性以及参与过程中的群体性,如何对志愿者进行有效管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目前国内志愿服务状况和国际上惯用的方式,以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为核心,构建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确实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是目前国内外NGO组织在志愿者组织管理方面普遍采用的方法,虽然不同的NGO组织根据本组织不同的需要,在注册认证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或宽或严,但是在不同程度上都会以这种方式吸纳志愿者,对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给与支持和鼓励。

那么,什么是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呢?它就是对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并按照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情况给与认证的制度。而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正是以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为核心,它包含以下三个基本内容:

第一,形成权威性的注册认证机构。主要负责对志愿者基本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掌握全校志愿服务动态,拟定志愿者工作战略,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调节志愿服务资源,并保证志愿者服务认证的权威性。

第二,出台方便有效的注册认证程序。高校志愿者人数众多,规模庞大。基于志愿服务本身的特点,如果注册认证程序复杂、手续混乱,必然使注册认证的过程杂乱无章,影响注册认证制度的有效性。

第三,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即以服务认证为基础,根据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对志愿者进行考核和评优,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激励志愿服务行为并保障志愿者权利,更好地发挥注册认证制度的积极作用。

福州大学于2005年开始试行志愿者注册认证制度以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根据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对2007年的志愿者认证工作统计,校内各类志愿组织总志愿认证时间为11317小时,其中志愿者服务认证时间为7322小时、志愿者培训认证时间为3192小时,共达2315人次。

2 广泛参与与打造品牌项目相结合,构建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运作体系

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是时代的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们青年学生谱写无悔青春的契机。为此,高校应该为青年志愿者提供充分的平台展示其青春的光彩,实现其人生的价值。其中,志愿服务项目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为促进广大青年学生“多口径、多渠道”地参与志愿服务,高校不仅应该构建良好的志愿者组织管理体系,更应该努力完善和落实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体系,力争打造品牌项目,带动青年学生广泛参与志愿活动,构建完整的志愿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项目开发运作体系,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2.1 推进科学化管理,完善项目运作流程

总结经验,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建立完善的项目登记管理制度,使项目在运作过程中有章可循。首先,保证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是关键,严格控制项目申报程序,要求申请组织提交齐全的申报材料,包括详细的活动计划、清晰的可行性分析、完善的安全预案等,从而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其次,精心指导项目运作,在项目开展过程中进行不定期考察,考察的内容包括项目的进度、经费使用情况及服务对象的反馈等。对于大型或长期项目,可安排工作人员参与整个活动过程,以便更好地对活动进行指导和监督。最后,项目结束时,及时认真开展项目评估,根据项目开展过程的详细记录和服务情况反馈,对整个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同时,一段时期内就要对全校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发运作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把握动态。

2.2 充分调动青年学生积极性,推动项目运作良性发展

在项目开发方面,福州大学志愿服务工作部将重点工作放在指导志愿者团队独立发展项目。如:福州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支教”服务项目是在志愿服务工作部指导下,由志愿者自主开发的一个服务闽候大学城周边农村的项目,该项目荣获2008年第三届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奖。同时,结合志愿者服务倾向和社会服务需求,建立主题引导机制,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求,对志愿者的服务方向进行合理引导。重点强调的是,要激励各志愿者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开辟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阵地。

2.3 展现自身优势,打造品牌项目

高校的志愿者工作不仅要加强项目开发运作机制建设,还应该充分利用高校组织动员能力强和青年学生文化素质较高的优势,定期开展一些特色项目,发掘并树立品牌项目,最终实现有点有面、点面结合的项目格局。

3 系统培训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构建志愿者骨干培训体系

管理学上认为,管理半径过大,会导致价值观的冲突变多,难以执行统一的制度,就会变成一盘散沙。因此,重点培养一批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敢为人先、勇担重任的同学,以缩小志愿者管理半径和提高工作效率成为必要。

要培养合格的志愿者,就要建立高效、严密的培训机制,把实践教育与系统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扩展志愿者骨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通过系统培训树立有序的志愿者活动意识,拓展工作视野,激发服务创新意识,才能从根本上开拓志愿工作的生命之源,长青之木。

首先,要培养骨干志愿者,就要挑选一批优秀的志愿者队伍。采取以志愿者自荐为主,组织推荐为辅,在充分考虑个人意向及实际组织志愿服务能力的基础上,实行适度的培养差异化,帮助学员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

其次,在培养模式和培训内容上,采用现代管理教育方法,以骨干之间传帮带为纽带,逐步完善培养机制,强化骨干培养模式的科学性。福州大学志愿者协会通过立体化全面化的培养体系,比如开设专家讲座,组织参加志愿服务实践等,为志愿者提供全面了解志愿者理论、组织管理常识等方面知识的平台,激励志愿者探讨志愿服务工作现状及发展方向,交流志愿服务的感受,积累志愿服务的经验。

通过建立志愿者骨干人才选拔和培养的长效机制,不断培养志愿服务人员,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扩大志愿服务影响,为志愿服务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积极争取社会力量,构建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志愿者是一支充满奉献精神的队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自己的爱心和热情。构建志愿服务保障体系,不仅代表着社会对他们的支持与肯定,还可以促进和帮助青年志愿者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使他们的服务、他们的精神传播得更远,更深。

资金保障是目前建立服务保障体系面临的最突出问题。青年志愿者在参与服务的过程中不仅要拥有高涨的热情、爱心和大量的时间,还要面临着一些随之而来的费用支出,如交通、饮食、通讯各方面的开销,在服务项目的开发、运作以及为志愿者提供安全保障,购买保险等方面也会产生各种管理费用。这一系列的支出无论对志愿者个人和志愿者组织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因此,高校志愿者组织在学校下拨有限经费的基础上,应该不断加强吸纳社会资金的能力,争取更多社会力量的支持,为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促进志愿者行动的持续发展。

另外,政策保障、法律保障、人员保障等问题也是志愿者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可度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启动与全面开展,无疑为志愿者打造了绝好的宣传平台。借助奥运会强大的号召力,更广泛的人群了解并近距离的接触志愿者,社会各界的知名人士也纷纷加入到宣传志愿活动的队伍中。这为志愿者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增强社会认同感的同时提升了志愿者的社会地位。然而,由于奥运会自身的阶段性和奥运会志愿者组织方式明显的突击性,大批奥运会志愿者在奥运会结束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它很有可能导致政府对社会志愿服务工作重视的下降,媒体对志愿者关注的下降和志愿者自身对志愿服务热情的下降。同时,由于此次奥运会实行以北京高校为主体的志愿者招募计划,致使奥运会的志愿服务对于其他城市的影响远远不及北京。所以利用我国现在的的氛围,推进志愿者工作体系的构建将会促进我国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和完善。

综上所述,新形势下高校志愿者工作思路需要进一步地明确和拓展。志愿者工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时期地积累、思考、规划和落实。这就更需要高校共青团组织、志愿者组织工作人员能够勇挑重担、迎难而上,更好地把握定位、明确思路、坚定信心、稳健步伐,对志愿者工作进行长期规划,引导、促进更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的行列,从而为全国志愿者工作的深入开展和构建和谐社会长远目标的实现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敏.关于建立志愿服务体系长效机制的思考[J].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1).

[2] 何珍文,王群.试论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活动对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3).

篇3

“校园红丝带”是天津市高校范围内开展的预防艾滋病系列公益宣传活动。2021年,天津市将开展第六届“校园红丝带”系列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特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主题

本次活动主题为“携手防疫抗艾,共担健康责任”。

二、活动时间

2021年5月至12月。

三、活动形式

(一)防艾讲师培训及选拔大赛

为提高宣传教育效果,以青少年的视角反映青少年的防艾及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需求,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表达青少年的防艾性健康困惑,培育和选拔优秀的同伴教育学生防艾讲师,在全市高校范围内举办防艾同伴教育讲师培训班及第二届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讲师大赛,遴选优秀的同伴教育学生防艾讲师。

1.学员招募

(1)由本校老师进行推荐,原则上每所学校推选不超过2名选手;

(2)“津门红丝带”高校防艾志愿者联盟成员;

(3)自愿报名。

2.报名条件

(1)遵纪守法。

(2)需为在校大学生。

(3)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不恐惧,不歧视。

(4)对防艾宣传工作有热情、有见解。

(5)经学校或学院同意,能够协调一定的课余时间参加相关比赛及培训。

3.活动安排

本活动分为报名、海选、培训和初赛、复赛集训、复赛、决赛集训、决赛7个环节。

(1)报名

报名者需将报名材料制成一个压缩文件,按照要求命名为“讲师报名+学校+姓名”,例“讲师报名天津医科大学张三”,上传至网盘。通过“津门红丝带”微信公众平台获取讲师培训报名链接,或扫描附件1二维码,填写报名信息和报名材料网盘链接及密码进行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12日(星期三)13:00。报名材料包括:

①防艾及性与生殖健康主题课件,内容可涉及“身体形象与自我认同”、“恋爱观”、“性行为与决定”、“避孕与意外怀孕”、“性病艾滋病防治”、“传染病防控”、“性骚扰与害防范”、“新型与药物滥用”等;

②演讲视频,时长10分钟以内,包括简单的自我介绍。

(2)海选

报名阶段结束后,如报名人数超过60人则由主办方进行海选,经筛选演讲表现优秀、课件完整的60名选手参加防艾讲师集训。

(3)培训和初赛

通过海选的选手参加培训,培训采取线上直播、录播和互动形式进行。选手经过培训后将进行初赛,遴选出20名选手参加复赛。

(4)复赛集训

20名入围选手进行线下集训,为复赛做准备。复赛选手每人制作一部防艾相关话题短视频,用于复赛人气投票使用。

(5)复赛

复赛为20进10的比赛,由专家评委进行实时点评并打分,得分最高的前10名选手进入决赛阶段,结果当场告知。比赛形式根据当时疫情防控要求另作安排。

(6)决赛集训

进入决赛阶段的10名选手将接受线上线下一对一训练和实操演练。

(7)决赛

决赛现场,专家评委为选手们点评打分,当场决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另设最佳组织奖1至2个,最佳防艾短视频6个。决赛当天举行颁奖仪式,为获奖选手及其指导老师、最佳组织奖获奖团队颁发奖品和获奖证书。决赛全程直播,关注微信公众号“津门红丝带”可观看和互动,参与短视频在线投票评比。

4.版权和其他规定

(1)参赛学生必须保证其所用到的参赛辅助资料不涉及侵权,如有涉及,由参赛者负一切法律责任。

(2)参赛学生所展示内容不得包含任何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内容。

(3)主办方对入选复赛学生讲师的个人教案、PPT、视频和其他相关展示材料有使用权,并在其宣传、开发中不再付酬。

(4)凡报名者,均视为同意并遵守以上各条规定。

(5)获奖学生讲师在比赛结束后至少一年内应积极配合、参与主办单位组织的我市青少年性与生殖健康、预防艾滋病的教育活动。

(二)学生社团艾滋病预防控制项目申请

通过支持有关社会团体开展艾滋病性病防治宣传教育、促进行为改变,动员艾滋病检测咨询和转介及消除歧视等活动,提高学生艾滋病防范意识和知识、自身警惕性、自觉规避高危行为能力,同时,促进社团艾防工作经验分享和推广,为学校艾滋病防治工作模式的建立提供借鉴。

1.支持对象

本市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可在学校或单位管理部门的组织与监督下,以学生社团为主体申请项目。

2.申请要求

(1)每个学生社团最多可申请 1 个项目,每个学校中标项目不超过1项;

(2)每个申请项目的社团应开展的工作:

①组织针对学生群体开展适宜的艾滋病性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促进高危行为改变及检测;

②设置至少一个校内HIV自我检测试剂发放点位;

③完成HIV自我检测和结果反馈5人份以上;

④报名参加防艾讲师赛至少1人。

(3)每个项目填写一套项目申报材料,按要求填写后发送至邮箱sjkzxxbazbyfkzs@tj.gov.cn,申报材料格式和项目具体要求详见“津门红丝带”微信公众平台的《天津市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2021年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项目申请指南》。

(4)项目申报材料提交截止日期为2021年5月31日。

(三)健康教育防艾大讲堂

1.时间地点

在秋季新生开学期间,每所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举办专题讲座1场,具体时间、地点由各学校自行确定。

2.有关要求

(1)以专家演讲为主,主持人提问、观众代表分享等环节为辅。每场讲座时长为40分钟至60分钟;

(2)健康教育师资由各区疾控中心或各学校负责安排(联系方式见附件2);

(3)健康教育防艾讲座应覆盖本校全体新生,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非新生年级参加;

(4)每个学校可根据教学情况安排一场或多场讲座,听众以学生为主,同时要组织部分学生辅导员参加;

(5)各学校根据疫情防控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可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本活动;

(6)各区教育局于11月30日前扫描附件3中二维码填报完成情况。

(四)大中专院校学生辅导员标准化防艾培训

1.时间地点

初定5月中下旬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报名要求

(1)高校及中等职业学校辅导员老师、学生工作相关老师、社团辅导老师、卫生和心理相关老师均可报名。

(2)请每所学校选派一名老师加入“学校老师防艾培训通知”QQ群,群号为201816366。培训具体时间地点及报名事宜将在该QQ群内通知。

3.培训形式

(1)以专家演讲的形式为主,辅以现场互动;

(2)根据报名人数安排1-3场标准化培训讲座,每场内容相同,占时一天,报名的老师可以自行选择场次。

4.培训内容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在学校中开展性道德、性责任、拒绝不安全性行为、拒绝等教育工作。

(五)高校防艾宣教与自检模式建立项目

紧密围绕我国艾滋病防治重点工作,依托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信息交流和数字化防控工作委员会工作平台,充分发挥来自艾防专业机构、高校、媒体等专业委员的作用,结合相关省份艾滋病防治专业机构针对青少年人群开展宣传、干预工作,建立促进青年学生自检的模式,结合项目实施开展针对性调查,收集一手信息为指导针对性开展青少年艾滋病防治工作提出技术策略和政策建议提供依据。

1.支持对象

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理工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共5所学校

2.项目内容

参与该项目的学校与疾控部门建立联系,经协商后签订项目协议。项目学校应开展的工作内容有:

(1)每所学校开展覆盖学生不少于1000人的防艾宣传,宣传材料和内容由疾控机构统一提供;

(2)每所学校完成大学生艾滋病知识、行为和自检需求情况调查问卷600份以上,问卷由疾控机构统一提供;

(3)每所学校组织1次启动会及政策倡导培训班,由校领导、学生部老师、教师、辅导员、校医、学生会及社团组织代表参加,不少于30人;

(4)每所学校组织1次学生社团同伴教育骨干培训班,不少于50人参加。

(六)京津冀大学生防艾辩论赛(依照京津冀相关组委会安排另行通知)

四、职责分工

(一)行政部门

卫生健康部门负责此次系列宣传活动的筹备实施,教育行政部门、团委负责系列宣传活动学生的宣传发动工作,并组织有关院校社团开展相关活动。

(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次系列宣传活动的方案制定、具体实施和定期督导;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相关系列活动的具体实施和技术指导,并配合市级工作安排。东丽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承办防艾讲师培训及选拔大赛。

(三)各有关院校

负责组织协调本单位及本校学生社团宣传活动和高校防艾宣教与自检模式建立项目的具体工作实施,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本次系列宣传活动。

五、工作要求

(一)卫生健康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协调有关单位,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二)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按照方案要求,结合辖区实际,开展特色宣教活动,配合市级工作安排。

(三)各有关院校要高度重视本次宣传活动,积极配合有关单位推动系列活动具体实施。

(四)本次系列活动经费由我市艾滋病防治经费和高校防艾宣教与自检模式建立项目列支。

(五)本次系列活动有关时间安排和线下活动形式会结合疫情防控有关要求进行相关调整,确保工作顺利推进。

六、联系方式

市卫生健康委疾控处 刘昕 23521729;

市教委体美劳处 高占山 83215107;

团市委 赵思瑶  28236859;

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刘轶 24333573。

 

附件:1.防艾讲师培训报名链接

2.各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联系方式

3.天津市学校健康教育大讲堂举办场次报送表

 

 

 

 

 

 

 

 

 

 

 

 

 

附件1

 

2防艾讲师培训报名链接

 

附件2

 

各区艾滋病健康教育师资联系方式

 

联系人

联系方式

和平区

张宇

13207611369

河东区

赵甲戌

13102975295

河西区

时同鑫

13821275803

南开区

郑雅静

13682140923

河北区

张辉

15222241719

红桥区

张新颖

13389080320

滨海新区

高洪艳

13920785655

东丽区

张冬

18622693575

西青区

刘楠

13821462052

津南区

罗红彬

13652174717

北辰区

吴玉丽

26823633

武清区

刘杰

17627796200

宝坻区

刘春长

15122120223

蓟州区

闻志强

13389050155

宁河区

冯克昌

13752325615

静海区

元哲梅

28916110

附件3

 

天津市学校健康教育大讲堂举办场次报送表

(区教育局填报)

 

篇4

二、评选范围:全体在校学生

三、“校园之星”的基本标准:

1、热爱祖国,乐于奉献,团结互助,诚实守信;

2、热爱学习,成绩优良;

3、严格遵守学生守则和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

4、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为集体或同学服务;

5、在学风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文明宿舍创建、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有突出表现。

四、评选类别与标准

根据学生在不同方面的成绩和表现,“校园之星”分为“全能之星”、“学习之星”、“创新(业)之星”、“翰墨之星”、“才艺之星”、 “体育之星”、 “服务之星”、“文明之星”、 “社团之星”、 “公益之星”、“自强之星” 、“技能之星”、“友爱之星”、“诚信之星”等十三个类别。具体可参照以下标准:

1.全能之星:德智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高,获校级及以上的表彰,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等称号,同时具备其它两个以上(含两个)“校园之星”的条件。

2.学习之星: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成绩优异,曾获校级以上“三好学生”荣誉称号;积极推动班级学风建设,帮助同学解决学习上的困难,带动同学共同进步。

3.技能之星:思想端正、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在专业学习上刻苦钻研,勤于训练,有突出技能,获得相关机构的认定,或在相关的技能大赛中取得突出成绩。

4.创新(业)之星:爱学习、善思考、勤实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实践动手能力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在创新(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5.体育之星:体育方面有特长,热心体育活动推广发展,积极参加校内外各项运动比赛,并取得突出成绩。

6.才艺之星:热爱才艺表演,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水准,在校内外各级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并能带领同学积极参加文艺活动;能独自构思并创作才艺作品者优先考虑;或对书法、绘画等具有浓厚的兴趣和扎实的基本功,积极参学校组织的各类书画比赛活动,荣获校级以上荣誉者优先考虑。

7.社团之星:积极参与学校倡导和组织的各项活动,热心公益事业,在提升校园文化品位上作出突出贡献,在社会和学校具有较大的影响力的学生社团负责人。

8.服务之星:担任院系或校级学生组织的学生干部,有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责任心,在同学中具有较高的威信和感召力;能够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不计较个人得失,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积极组织各种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成绩突出。

9.公益之星:具有较强的综合素质,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在扶贫、助学、助残、志愿服务等方面事迹突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青年志愿者。

10.自强之星:勇于克服在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的困难,身处逆境却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学习均有一种坚忍不拔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成绩优良,事迹突出。

五、奖项设置

(一)单项奖

共评选20名,其中“校园之星”10名(项)、“校园之星”提名奖10名(项)。具体可根据上报候选人情况适当调整

(二)优秀组织

设优秀组织奖1名。

评选标准如下:

1、宣传广度(20分):注重内外宣传,效果理想,达到学生了解“校园之星”评选相关工作;参评候选人十分了解评选的相关条件、进程;“校园之星”评选工作得到媒体关注。

2、选手表现(60分):推荐的“校园之星”候选人通过初评进入网络投票情况、再进入复评情况、获得“校园之星”和“校园之星”提名奖情况。

3、材料情况(20分):校级,校级比赛的材料报送情况,上交的时间以及候选人和相关材料的上报情况等。

六、实施步骤

(一)宣传及推荐阶段:2020年4月——2020年5月

1、自活动启动之日起,根据疫情情况组委会将以网络(返校后还将通过条幅、海报、宣传单、校园广播等)形式对活动进行广泛宣传。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本次“校园之星”评比活动,增强活动的影响力。

2、报名采取本人申报,系部推荐的方式。参评学生只能参加某一类“校园之星”评选。本次“校园之星”评选活动候选人需要提交的个人申请材料要求如下:

(1) “校园之星”评选活动申报表一份,事迹材料一份(不少于1000字)及生活照一张(JPG格式)。

(2)先进事迹的证明资料,如:有关单位出具的活动证明、照片、影像资料、证书复印件。

3、各学院推荐“全能之星”1人,其他9类“校园之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推荐5类,每类1人,共计6人。推荐人选请于5月22日前将以上材料及汇总表电子版交至校团委

(二)评选阶段:2020年5月23日——6月20日

所有推荐的“校园之星”候选人将经过评审委员会书面评审,网络评审,学院终审三个环节。

1、初步审阶段:2020年5月23日——2020年5月29日

根据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评审委员会参照各类“校园之星”的评比条件,结合候选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个人先进事迹、获奖情况等方面)综合评分,确定进入网络评审的候选人。

2、网络评审阶段:2020年5月30日——2020年6月6日

将在团委微信设立“校园之星”投票专栏,发动全校师生对通过书面评审的参评学生进行网上投票,并及时更新活动信息。同时,评委会将加大对投票真实性的监督,一旦发现刷票、买票等弄虚作假行为,将进行严肃处理。根据投票情况,结合学生特点确定人选进入学校终审阶段,进入到学校终审阶段的参评学生名单将在校内和网上公示。

3、学校终审阶段:2020年6月6日-6月20日

(1)视频展播:进入学校终审阶段的参评学生需要提供3-5分钟视频,应涵盖个人主要事迹,突出个人在该类“校园之星”中的优势,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具有相应的内涵和表现力。

(2)推荐人介绍:参评学生需要有一位推荐人对其典型事迹进行客观公正的表述和点评。推荐人可以是熟悉参评学生的老师或同学,具有一定的公信力和权威性。每一位参评学生的推荐时间不超过3分钟。

评审委员会将根据参评学生提交的个人申报材料、事迹视频,以及推荐人介绍等进行综合评定。

(三)表彰宣传阶段:2020年7月

制作拍摄“校园之星”视频,利用校内外网络媒体等对评选出的“校园之星”及其优秀事迹进行宣传。 同时将“校园之星”先进事迹汇编成册并进行相关宣传,引导广大同学积极开展向“校园之星”学习活动,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七、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校园之星”评选活动,是加强广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各学院要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认真部署落实,要善于主动挖掘典型,以这次评选活动为契机,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为广大学生树立榜样,营造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激励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

篇5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一章总则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提出:“把培养造就创新性科技人才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加紧建设一只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首先要从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努力建设有利于创新型科技人才生成的教育培养体系[1]。”教育部长周济同志说:“中国的大学要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数以千万计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这些都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围绕如何提高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对高等学校提出了历史性要求。对此,河南理工大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总结构建出一套有特色的“22131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提出

学校的育人目标总体上是通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两个课堂”来体现和落实的,教学实践环节是主渠道,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业务素质,也培养学生的非业务素质;“第二课堂”课外实践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是教学主渠道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提出,是依据素质教育观念对新形势下学校育人工作的思考,主要着眼于利用“第二课堂”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是对学校教学环节主渠道的有益补充和拓展,可以说“22131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是学校“第二课堂”中的教学计划。河南理工大学总结构建的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是以受教育者为指向的网状闭环模式。本文旨在通过以受教育者为指向的网状闭环功能性模式,从激发意识、补充能量、提供力量及其方向等角度来描述进而理清能力导向的创新教育各系统、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

1、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

(1)因素的主导性。创新教育模式中因素的选择对教育效果具有重要影响,该模式应该能够反映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各个方面,要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合理性[3]。

(2)对象的主体性。创新教育模式中活动的规划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一种制度化的方式实现学生对自身成才的迫切需要和成长设计。

(3)途径的可行性。创新教育模式是两个课堂相结合的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改革要求打破传统教育观念的桎梏,两个“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界墙”,该模式是纳入多种形式的课外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两个为一体的教育和培养方式,是两个课堂相结合的成功做法。

(4)体系的完整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的内容非常丰富,它涉及学生素质的方方面面,旨在保证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都能得到充分的培养,真正做到提高“全面素质”。该模式的构建能体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体现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水平,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5)校院两级相结合。从长远看,模式要包括学校总体方案和各院系方案两部分,校级方案包括育人工作指导思想、原则和总体安排;院系方案包括面向学生的具体实施方案。模式的制定和落实必须充分调动校院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在总体思路上全校一盘棋,在院系具体活动项目格局特斯的局面。

2、模式设计的内涵与实施

具体来说,“22131大学生创新教育模式”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各选择因素的性质和影响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有必然内在关系的5个组成部分:

两个报告: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学术报告、人文与社会科学学术报告――营造校园科技创新氛围,作为学校创新教育的常项工作。每年近百场院士、专家、教授、企业家讲座,配以覆盖多学科的博士讲坛、创业论坛、青年学生论坛,营造氛围释放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冲动,消除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神秘感,吸引广大学生加入到科技创新的行列中来。

两项训练:“步步高”大学生科技攀登计划、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支持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开发研究,为学生提供科技创新活动平台。近年来,学校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修订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增设科研训练学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的同时,通过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无偿支持学生自主提出的学术科技创业项目的开发、研究,对学生中蕴涵的创业思想和创业项目采取基地化建设模式和项目化运作方式加以培养;通过组织有效的团队,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技能训练,使广大学生的创新才能有了“用武之地”。

一个体系:以“挑战杯”为龙头,建立科技竞赛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成果竞争交流。创业实践完成以后,需要对其成果进行评估交流,而各种学科竞赛是实现创业成果竞争交流的有效载体。以“挑战杯”为龙头的竞赛体系包括“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计算机知识与技能大赛、网页设计大赛、企业管理模拟挑战赛”等五项赛事,自主选题与命题相结合、专业命题与非专业趣味命题相结合,“挑战杯”是核心,各大赛成为“挑战杯”的重要来源和补充,形成了“一点多足”的科技竞赛体系格局。该竞赛体系在内容上与专业学习紧密相连,在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吸引了广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每年都有科技成果问世,为广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提供广阔的竞争交流舞台。

三项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社团活动――广泛推广应用创新成果。近年来,我校围绕“育人”主题,扩展实践内容,加强基地建设,尝试专题社会实践,形成了全方位社会实践的格局。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科技创新成果,激发科技创新灵感,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在学校的引导下,学生们自发成立了“天好者协会”、“无线电爱好者协会”、“创业计划者协会”等各种科技协会和科技发明兴趣小组,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跨学科、专业交叉正成为科技社团发展的新趋势,学生社团成了创业灵感的集散地。

一个中心:大学生开来创业中心――探索创业教育,推进创新成果转化。2001年学校以创新的精神、思维和工作方法,在总结以往科技创新实践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学生开来创业中心”。包括经营、管理、销售、开发在内的各项运作均由学生操作,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运作。中心借助学校的技术优势和经费扶持,并争取社会资金,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经营,开发研制、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实现了从创新走向创业,从创新教育创业教育的延伸,使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极大地提升了自主创业的能力。

以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能力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在河南理工大学的人才培养实践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根据调查显示,76%的学生认为学校现有的科技创业活动对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显著作用。一批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河南省第三届“挑战杯”竞赛中,河南理工大学学生科技制作类和小发明类作品进入终审展评的总数名列全省高校第一;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奖18项;2006年第四届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中,荣获河南赛区金奖。王超同学自主研发的计算机外设产品“意盒”,2006年5月获得德国国际发明技术科学博览会金奖,并被列入“2006年国际成果重点转化实施工程”。王超正在进行的“多功能痰涕一体箱”的研究,已被纳入“全国21X重点专利实施工程”。

三、结论与思考

牢固树立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前提。高等教育的首要社会职能和根本的社会价值体现就在于培养人才,大学创新什么时候都不能离开培养创新人才这个根本性的任务。中国的大学要构建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培养数以万计的创新型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必须牢固树立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相统一的教育观,坚持教育中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协调一致,坚持人文素质教育、科学素质培养和实践能力训练的协调一致,坚持教育学生做学问、做事与做人的协调一致。

优化高等学校环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要条件。学校环境是指对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学校因素,包括校长领导、学校管理、创新氛围、教学评估等。任何一种学校是否有良好的教育环境,校长是关键,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校长,才能为个体的创新能力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教育管理部门也应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为学生服务上,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选择性要求;要以培养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学校的文化品位和学术氛围为工作重心,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增强教学评估的全面性,在学生评价体制上,应实行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体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导向和过程。

推进产学研结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被国际上高等教育实践证明了的成功经验。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在创新实践过程中才能培养出来,而高校缺乏足够的工程实践条件,缺乏双师型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困难[4]。校企合作有利于实现优势资源共享,构建教学、科研、生产、培训为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建设一支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保障。在创新教育中,教师发挥主要的作用,没有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就难以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5]。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把传授教材为主要目标变为以增长经验、发展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学习中发挥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R],2006.6(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2]周济.注重培养创新人才 增强高水平大学创新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4-9.

篇6

什么是预科?

预科就是读英语?预科是很差的学生读的?不少人对国外预科有很多误解。大学预科课程,英文一般叫做Foundatjon,最早是英联邦国家(主要是英国和澳大利亚)为解决国际学生适应该国教育体系而设置的一种过渡性课程,一般为1年,设置的课程比本科少,有一些课程专门帮助学生适应该国教育系统,例如如何写论文、如何演讲等。课程设计由国外大学提供,各科成绩毕业考试合格后才能读国外的大学。

预科的优势

(1)除了学习英语外,预科期间学生还要学一些大学预备课程,比如专业课基础知识,可以熟悉国外教学方法,调整心理状态,为本科学习打下基础。

(2)有家长担心读预科会延长孩子的学业时间,情况并不是这样。英联邦国家大学本科为3年,加上预科1年,年限与国内大学本科一样,而且国外3年制本科的课业量并不比国内大学少,所以不经过预科锻炼,学起来会比较吃力。

(3)到加拿大、爱尔兰念本科虽没有硬性的预科规定,但两国的名校入学要求都很高,且每年的竞争都异常激烈,国内高三学生即便成绩优秀也未必能顺利进入名校。先读一些高质量预科,能帮助国内学生适应国外教学、考核模式,发挥自身的学术特长,有助于进入名校。(范范)

如何挑选预科

(1)认清学校资质,办学质量有保证

有的预科只是语言培训,而真正正规的预科学校会在预科中渗入很多将来本科会触及到的计算机、数学或商科知识,为你进入海外本科学习打下全方位的坚实基础。另外学校的办学质量也需注意,最好选择办学时间较久、声誉较好,和海外多所大学有对接课程的预科学校为宜。

(2)全英文环境,师资雄厚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读预科,都要注意自己学习的英文环境氛围,以及师资力量是否雄厚和专业。

(3)根据自己水平选择课程

学生选择预科课程应从自己的具体情况出发,切莫秉持盲目从众的心态,对自己的学习不负责,请务必在咨询过相关专业的留学机构和资深教育人士之后,再做出慎重决定。

(4)弄清就读的预科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选择预科留学,一定要弄清就读的预科与大学之间的关系,认真甄别。如:完成相应预科学习,考试合格后是不是可以直接进入该大学学习,是否需要改变签证类型或重新申办等。另外,对国内机构开设的大学“预科”,也要确认其办学性质以及就读的“预科”对申请进入国外大学有何作用等。(德意)

各国预科大点评

英国

绝大部分英国大学有自己的大学预科。英国的大学预科管理规范,一般不会有任何问题。不过,需要注意的事,因为苏格兰的大学是4年制,其他地区的大学是3年制,所以中国的高中毕业生如果英文过关,可以直接进入苏格兰大学的本科第一年就读,不需要读预科课程。

澳大利亚

澳洲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有自己的预科类课程。例如著名的名校,都有自己附属的大学预科,也很正规。近几年,一些澳洲的高校,也开始尝试直接接受中国的优秀高中毕业生直接进入其大学本科第一年就读,例如著名的西澳大学和麦考瑞大学等。澳洲的大学预科由于大部分是大学自己运营或者协助管理,一直都很正规,学生可以放心选择,不过,要问清楚该要达到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进入大学,尤其是大学不同的专业,可能有不同的要求。

加拿大

加拿大的大学是4年制,所以绝大部分都接受中国的高中毕业生直接申请和入读。如果成绩优秀(平均分85分以上)、托福80分(新托福考试)以上的学生,可以直接申请大学本科一年级的课程。

美国

美国无传统意义上的预科课程,但有近似预科的桥梁课程,是指在入读正式课程之前,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习一部分大学学术课程,为后续大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与通常的ESL语言培训不同的是,桥梁课程会根据学生的语言能力搭配一些学术基础课程。例如詹姆士麦迪逊大学、俄勒冈州立大学等,开设了类似大学预科的桥梁课程,完成以后,根据成绩也可以直接进入大学第二年学习。(综综)

如何选择及鉴别国际预科、国内预科及双录取?

所谓预科,就是大学基础预备课程,它是为那些不能满足直接进入大学本科学位生学位课程学习要求的国际学生设置。根据性质划分,又可分为国际预科及国内预科。

国际预科,顾名思义就是在国外读预科,依据国外的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的自学能力。通常是全日或半日制教学。英国、欧渊、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部分院校都开办了自己的国际预科班,招收来自不同国家的国际学生入读。由于2008年以来,西方大学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之这些国家的教育模式及体制的限制,因此近期其私立大学的国际预科屡屡出现倒闭、学生无法入读大学正规课程等问题。2009年澳洲数十所大学倒闭的风波还没有完全过去,进入2010年1月,欧洲的国际预科又出现了学生无法进入专业学院继续学习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国际预科班由于受到其自身特点的制约,本身就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教育模式。需要注意的是,所有这些出问题的学校全部都是私立大学的国际预科班,由此其缺陷及问题也是可见一斑了。

国内预科,则是指国外大学与国内教育机构含办的预备课程项目,教材仍以海外大学的英文教材为主,教学方式通常采用的是全日制、封闭式教学、辅导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国内1年的预科学习,让学生在学习技能上达到适应国外大学学习的能力。但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就读的国内预科是否为海外多所学校所认可,且由于是合作项目,因此存在着较多不确定因素。

譬如,欧洲的预科基本都是前半年语言,后半年语言加专业,具体学校可能会有安排上的不同。而英国则是所有国际学生在正式入读大学正规课程之前,都必须要读一年的预科课程。他们的共性在于,其预科班的就读与大学的常规录取是没有任何直接关系的。

美国大学作为全球教育的先驱,之所以没有设立预科,是因为它现有的双录取政策,已经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了预科与正规大学录取之间的对接风险。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学习均需要提供英语成绩(托福或雅思均可),但是中国部分学生没有托福或雅思成绩,这成为申请美国本科或硕士课程入学的难点。为了帮助中国大陆更多的高中生(大学生)直接升入美国大学本科(硕士课程),部分美国大学推出了双录取项目。这就是美国大学双录取政策的由来,其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成绩,而不存在学分认证及转移的问题。

所谓“双录取”是针对无语言成绩或语言成绩弱的学生,学校发出两份录取通知书:一份是该校的语言中心录取通知书,另一份是该校的有条件录取通知书。学生入学

后,先进入语言中心学习英语,语言过关后,无需另行申请,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本科学习。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在通过美国的双录取项目前往美国大学就读语言中心的时候,就已经被大学录取了。

实际上,国外预科情况非常复杂,就读预科并不意味着可直接免试进入大学学习。有的预科只是语言培训,通过这样的预科学习不会获得学分,更不能获得学历学位证书。因此学生在选择预科留学时,一定耍弄清就读的预科与大学之间的关系,如:完成相应预科学习,考试合格后是不是可以直接进入该大学学习,是否需要改变签证类型或重新申办等。另外,在国内就读一些机构举办的预科项目,也要确认其办学性质,以及就读的“预科”对申请进入国外大学有何作用等。对于个别机构通过互联网等渠道的就读其“预科”可以免除外语考试及其他入学考试的信息,需要通过一定渠道认真甄别,不要轻信。

因此,建议学生在选择留学国家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了解该国的教育体制,再根据自身的情况及需求进行最终的选择。(芳菲)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利与弊

当今留学市场上,国内和国外的学校合作办学项目吸引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眼球。在选择直接留学和“合作办学”的问题上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很多人都在争论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下面从语言成绩、专业、国外院校排名、课程设置、费用、师资力量、毕业证认可程度、语言提高速度等方面对两种形式分析一下其利弊。

首先,国外院校的排名问题。在选择“合作办学”这一模式的优势就是相对来讲入学的门槛很低,语言基础差或是在校成绩差的学生都可以入学,因为需要在国内读1―2年的时间,所以在中文的生活环境下学习英文,可以有一个很长的适应阶段,如果选择直接留学,可能学习只是一部分,还需要解决生活、吃住行等问题,而在国内读“合作办学”的项目可以全身心地放在学习上。

“合作办学”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就是所谓的国外知名大学,极少的大学会完全接受在中国读1―2年再去该校继续读书的,因为师资力量、授课氛围、教学设备等都不尽相同;从宣传的角度,很多院校都是大力宣传和国外的某某院校有合作关系,但其实都是和某某学院的某个专业有交换生的项目,所以学生在选择专业方面有很大的局限性。很多国内“合作办学”的学校负责人都会出示一些国外私立院校的一些协议,在入学之前请看好,此大学是否有和国外大学合作的合同,一般学校都以各种理由予以拒绝,比如:合同在办公室,负责办公室的老师今天不在等等做借口。而且他们也通常会告诉你不要看大学的排名,那些并不代表其真实实力等,同时会极力推荐给你他们合作的这所院校,并告知你该校是最合适你目前情况的学校等等。

其次,语言提高方面。这一点是很多家长很矛盾的地方,既希望孩子可以迅速提高语言水平,同时又担心孩子刚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是否可以适应,如果选择“合作办学”这条路,语言环境和直接去国外留学是没有可比性的,毕竟还是在中国来学习外语,这种学习环境和一些英语学习班差别不大,现在国内很多培训中心都是可以完全做到纯外教教学,可是这样读完1―2年后,很多学生会发现,自己的外语水平提高的并不是很多,而且对国外以后生活也没有什么帮助,对国外依然还是一无所知,这也是“合作办学”的弊端之一。

再者,毕业证的认可程度和师资力量方面,显而易见“合作办学”的入学门槛确实很低,对那些望子成龙的家长来讲,这也许是一条便捷的路,可是入学的门槛越低也就说明了学生的生源素质越低,整个学习氛围也势必受到影响:在国内读1―2年的课程,很多教师还是没有相关部门要求的一些资质,和国外教师的师资力量确实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近些年来,国内的用人单位对海归的录用越来越偏于理性,不再是一味的接受,而且反而会更加认真去核实,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国外正规大学的毕业生还是抢手的,因为他们是完全按照国外的教育体制完成的学业,经历了和母语是英文的当地学生一起毕业的道路,势必其整体的综合素质会高人一等,可是当其发现学生是通过这种“合作办学”的项目完成的学业,拿到的这种所谓的“2+2”或是“3+1”的文凭后,其认可程度是没有办法和直接留学的学生相提并论的。

还有,关于课程设置和费用等问题。无论是预科课程还是大专课程,大部分都需要在国外完成最终学位,但是学生在学完这一类课程后,往往选择的大学有限,如果平时成绩不好,余地更小。而且目前国家对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也正在筹备组织中,也就是说没有一个规范的程序来规范合作办学的院校,所以很多合作项目管理都偏于松散、不够规范,很多合作办学都是合作制的,并非外方投资,所以当中方的资金不足时,就会出现撤资等风险。关于费用问题,很多国内的合作项目每年的学费均在人民币7万左右,这样的花费和直接在国外留学的学费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在国内花和在国外基本同样的学费,相信很多家长都会对此有很多考虑。再加上这种国内的预科,认可程度就更低,对以后的留学和工作,基本没有任何帮助。

最后,对于学生的签证和后期等问题。也是很多家长特别关注的一点。“合作办学”入学之前,国内的院校会承诺学生只要入校后,签证、后期安排都是由其负责,而这一方面其实是有很大的漏洞的,因为国内的院校都是通过留学中介来办理相应的签证业务,所以当出现签证拒签等问题时,学校一般会摆脱责任,让学生直接和中介沟通,可是一旦被拒签后,想要再签,一定或多或少有一些影响,签证的通过率也会下降,一旦签证被拒绝多次,出国留学的梦想基本就破灭了,一般家长会选择两条路,一种是在国内找一个工作,放弃出国的想法,第二种是选择去其他国家留学,但是无论选择哪种途径,学生都要面对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国内这1―2年的时间白费了,最终吃亏的还是学生和家长本身。

终上所述,“合作办学”和直接留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弊端,但是随着国内用人单位和出国孩子家长的日趋理智,国内很多教育机构也越来越意识到“合作办学”市场的混乱和不规范,越来越多的政策和法规将会针对这一问题出台,希望“合作办学”可以越来越规范,让更多学生和家长放心地选择自己出国深造之路。(黄颖)

澳洲留学预科解读

目前澳大利亚的名牌大学一般要求学生在完成预科后才可入读本科一年级,如悉尼大学、莫纳什大学及昆士兰大学等。一般来说,大学有其自己比较固定的预科学院,但是如果学生在完成了A大学的预科后要转到B大学,也是可以的,只是存在再申请的程序。

预科入学的最低要求是完成国内高二的学习,雅思要求5.5分(单项5分),16周岁以上。预科的长度一般为8个月到12个月。目前许多学生在完成高二就选择去澳大利亚读预科,因为可以省下一年时间,早上大学。

许多中国学生和家长常常将去澳大利亚读预科和去澳大利亚的语言中心读语言混在一起。其实两者是截然不同的。

1、课程时间长短不同

读语言的时间长短是根据学生自己的英语水平与澳大利亚学校要求的英语水平之间的差距来决定的,一般不会超过30周。一般是雅思成绩差0.5分,就需要前往澳大利亚读10个星期的语言。预科课程持续的时间往往是一年,包括两个学期。

2、课程设置不同

语言中心为学生提供的只是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达到学校的语言要求。预科的课程设置则不同,它不但包括语言的学习,还包括学生想学习的大学专业的相关课程。

3、入学语言要求不同

澳大利亚的语言中心一般要求学生要达到雅思5.0分的成绩才能入读。预科一般都要求学生达到雅思5.5分才能直接入读,雅思5.0分的学生可以先读语言再读预科的主课,个别学校的预科也会因为学生的雅思成绩高而让学生入读短期的预科课程。(和和)

俄罗斯留学政策宽松免预科直读研究生

俄罗斯教育部日前做出规定,有良好俄语基础的国外本科毕业生只要通过俄语方面的考试,可以不读预科进入研究生院系深造。

2011年俄语国家可供国内学生直接读研的专业有:俄罗斯语言文学、新闻学、经济学和历史学等,招生院校包括国立莫斯科大学(世界排名第7位)、国立圣彼得堡大学(普京、梅得韦杰夫总统的母校)、国立白俄罗斯大学(世界排名第47位)等。(萨沙)

高考之后预科成高中生加拿大留学主要途径

高考成绩公布以来,加拿大留学市场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到加拿大留学。除极少数同学直读加拿大大学外,加拿大留学预科、双录取以及转学分课程是近期高中毕业生进入加拿大大学最常选择的三种留学途径。留学专家介绍,为进入加拿大大学深造,大约50%的高中毕业生选择了留学预科;30%的学生选择了双录取:20%的学生选择进入加拿大转学分学院。

预科、双录取、转学分三种方式各有所长,针对不同人群。留学专家介绍说,加拿大预科是加拿大大学预备课程的简称,相当于加拿大高中最后一年的课程。适合于国内高二和高三毕业生选择。加拿大没有统一高考,国际生通过一年的预科,不但可以强化外语,而且可以学到一些大学基础课程,为今后进入加拿大大学做好铺垫。预科毕业后,学生通过相应学分即可进入加拿大大学。

而加拿大双录取课程是指加拿大大学针对报考学生发送两张录取通知,一张是该学校语言中心的录取通知,另一张是该学校的录取通知。双录取课程重点是语言,只要学生可以顺利在该校语言中心结业,便可直接进入被录取的加拿大大学。双录取课程对暂时没有语言成绩,又想尽快到加拿大大学学习的中国应届高考生来说十分方便。

高中生加拿大转学分课程主要针对高考成绩二本线以下的国内应届高考生,这部分人群的特点是高中毕业时课业成绩不太理想,或者希望到国外学院学到实用的就业课程,尽快就业i或者希望先进入可以提供转学分的学院,然后通过日后的努力再进入加拿大名牌大学。相比预科和双录取,转学分学院的进入门槛更低一些,它为学生的未来深造提供了多样选择。

留学专家指出,预科、双录取、转学分是目前国内应届考生留学加拿大采用的主要方式,几种方式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在专家和专业机构的指导下选择最符合自身情况的留学方式,从而确保加拿大留学过程顺利开展。(佳惠)

家长必读:高中生出国留学要“七步走”

面对国内高考的激烈竞争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双重压力,家有考生的家长们已为学子们做多手准备了。但如果选择国外高校的话,如何准备和申请国外大学,留学需具备哪些条件,如何规划并提早准备?记者采访了基石教育负责人庞凯先生,请他为高中生及其家长讲解。

出国读大学要具备三个条件

很多家长都想让孩子出国留学,但孩子出国上大学需要具备几个条件,这些条件很重要。

首先,长远规划,慎重选择。家长最好能从学生的学习状况、职业规划与设计、国外教育资源的优劣等方面综合考虑,然后再做决定。申请国外的大学,还要考虑孩子自身的情况,特别是申请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大学,英语一定要好。

其次,经济条件是个重要因素。家庭现有及未来几年的经济收入是否足以支付孩子留学所需的基本费用,包括学费及生活费等,这应成为家长决定是否送孩子出国留学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出国留学会有很重的负担,这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负面影响,特别是到法律禁止留学生打工的国家留学。近年来,国外留学的成本在增加,家长在为孩子报名时一定要衡量自己的经济能力。

第三,学生素质是个必备条件。孩子是否具备生活自理能力、学习适应能力、语言能力和较成熟的心智,这些都是保证高中生在国外健康成长和达到预期学习效果的必备条件。从目前来看,部分学生选择高中毕业后出国,也有的学生选择在国内读完本科再出国,这样起点更高些,可申请国外的硕博连读。

高中生出国留学看这七步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中生想要出国读大学,但很多学生还不知道如何一步一步去准备。高中生出国留学的具体步骤为:1、分析自身具体情况;2、确定国家、专业、学校、中介后报名签约;3、提交申报材料;4、设计留学方案;5、准备签证材料;6、行前培训和心理辅导;7、出境和目的地接机准备。

庞凯表示,如果决定出国留学,接下来的规划和准备很重要,因为很多国家的出国签证相对复杂,需要提早至少一年进行准备,例如美国,特别是美国常春藤大学等名校的申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首先是“硬材料”,如留学美国,托福和美国高考成绩必不可少,冲击名校,优异的成绩很重要;其次是“软材料”,即申请签证时需进行多方面准备,例如综合素质的培养、平时定期公益活动或志愿者活动、申请材料的包装准备等,为签证顺利通过加分,以获得国外名校的青睐。分析实际情况确定留学后,就需要根据目标留学国家、学校、专业来选择适合和优质的留学培训和出国中介来帮助规划设计并提前准备。

庞凯提醒,决定高三后送孩子出国留学的家长千万不要急于求成,盲目送孩子到国外留学,一定要确保孩子在国内突破语言、预科关,为直升国外正规大学做足准备后再留学;进入高三后平时要时刻为最后的顺利签证收集材料做系统全面准备,根据目标学校目标专业收集信息,准备个人材料,填写入学申请表,甚至留学目的、学习计划、个人陈述等,所有申请材料需要围绕申请学校和专业来展开。(风华)

自考、成教生留学英国:申请要求

自考或成人教育毕业的学生,英国基本上都认可其学历。英国的高校允许其免读预科课程而直接进入本科阶段,有些学校甚至还允许自考、成教的本科生、大专生攻读硕士课程。具有合格的TOFEL和IELTS成绩的大专生,可直接申请某些英国高校的硕士课程,否则需先修一段时间的语言课程或硕士预科课程。但是,由于专业知识上的差距,国内的自考、成教的本科生、大专生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时,需要在一年内修完8至10门研究生课程,往往比较吃力,因此要量力而行。

对已经拥有国内大专学历的学生,如果认为以前所学专业不是很称心,也可以选择更换专业,学习英国的本科课程。英国大学一般可以允许免去本科的预科课程,或从本科阶段的第二年开始,对于本科三年的英国学制来说,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申请英国大学所需材料

篇7

作者简介:张宏颖(1966—),女,黑龙江哈尔滨,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研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整合循环系统、病理学、医学形态学课程模式和教学方法,癌细胞系建立及药物治疗E-mail:irisliupai@163.com;邹原(1968—),男,辽宁大连,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理学.E-mail:zy.dl@163.com;

2005年,教育部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和评审工作的通知》[1],2006—2009年,教育部共批准了近500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2-3]。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于2009年获批辽宁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获批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它标志着我校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进一步促进优质实验教学资源整合、优化、共享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1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组建历程

大连医科大学的前身为创建于1947年的关东医学院,1950年改称大连医学院,1994年更名为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建立和发展伴随着我国医学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学校的发展。

1993年,我校将生理、病生、药理3个学科的实验教学内容重新组合,构建了新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机能实验学,并于1998年正式组建了机能学实验室。此改革规划被批准为“辽宁省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重点项目和教育部“世行贷款21世纪初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此项实验室教学管理与运行体制的改革为我校其他学科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01年,学校对人体解剖学、组织学、病理学3个学科的实验教学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建立了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提出将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微生态学等实验教学合并成立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设想。2004年7月形态学、病原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人体解剖学4个实验室正式组建,大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新的管理及运行模式正式建立。2008年10月,为进一步强化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优化实验教学资源配置,进一步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学校成立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中心下设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病原生物学、形态学和机能学5个综合性实验室。2009年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辽宁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3年被教育部、财政部批准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管理与运行机制

在校实验教学中心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由校、院两级管理,基础医学院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兼任实验中心主任,实行主任负责制。中心主任主持中心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工作,负责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发展计划,建立健全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管理体系,执行和落实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统筹中心仪器设备的计划、购置、管理、维护,组织申报实验教学研究项目,推动实验教学改革。每个实验室设主任1人,具体负责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教学改革,组织实验教学和教学研究,落实实验室相关实验课程建设,参与制订和修订基础实验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各实验室配备1名专职实验教学秘书,协助实验室主任负责日常教辅工作和实验室管理事务。

实验中心现在拥有一支近150人的实验课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师8人,实验技术人员27人,授课教师115人;为全校21个专业的五年制、七年制、卫校、高职、成人教育、留学生及研究生开设23门基础医学实验课。每年实验中心接纳学生约7500余人,年均总实验人时数近50万人时。

3仪器设备配置与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3.1先进齐全的仪器设备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现有实验室面积1.2万m2,主要仪器设备近2200台(件)。各实验室常规仪器设备配置齐全,通过合理选购和精心维护,使得设备完好率达到98%。近5年经费投入总计1700万元,使80%以上的在用设备得到了更新,并新增了部分先进仪器设备,更好地满足了实验教学需要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的需求。

例如解剖学实验室新增多媒体教学设备14套、低温解剖操作台14台以及数字人解剖系统网络版和解剖学教学互动系统;形态学实验室新增数字扫描切片学习系统。数字人解剖系统和数字扫描切片学习系统是基础医学院4A(anybody,anything,anywhere,any-time)数字网络教学平台的重要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4]。机能学实验室新增倒置显微镜、二氧化碳孵箱、PCR仪等设备,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也为教师、学生提供了科研平台。

3.2创新型智能化的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2008年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5]和2012年的“关于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文件精神,大连医科大学启动了“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计划”,构建新的实验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开展创新型智能化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建设,投入资金购买必要的教学与实验设备,提升整体实验教学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1)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平台。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拥有13个常规实验室、1个人体断面影像解剖学实验室,实验准备室14间,总使用面积达1400余m2;另有1个300m2标本学习室。每个常规实验室配有6个全自动低温解剖操作台、瓶装标本2套、游离人体标本1套、人体标本模型100余件。实验室全部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解剖互动系统,均能登录校园网进行数字人解剖系统的自主学习[4]。中央互动系统控制室可全程监控实验情况,统一或单独控制播放教学录像。各实验室均配备空气消毒机,以降低室内福尔马林浓度。实验室开设人体系统解剖学、人体局部解剖学、人体断面影像解剖学、麻醉解剖学和神经科学等5门实验课程,共计156个实验项目,采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逐步实现实验教学的微机化、网络化、师生互动、人机互动[6]。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拥有7个教学实验室以及仪器室、暗室、准备室、细胞培养室、细菌培养室、库房和资料室,仪器设备200余台(件)。较大型仪器设备有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酶标仪、凝胶成像系统、二氧化碳孵箱、倒置显微镜等。目前开设有本科专业生物化学实验课、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分子生物学实验课共33个实验项目。

(3)病原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病原生物学实验室是由医学微生物学、寄生虫学、免疫学、微生态学的教学实验室组合而成,共有8个学生实验室(含2个数码显微互动实验室)、3个实验准备室、1个标本陈列室,拥有生物显微镜、倒置显微镜、PCR仪、酶标仪等仪器设备。实验室为全校专科、本科生和留学生、研究生开设微生物学实验、免疫学实验和寄生虫学实验共44个实验项目。

(4)形态学实验教学平台。形态学实验室由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法医学3个教研室的教学实验室合并而成,现有4个数字网络显微互动实验室、6个多媒体网络光学显微镜实验室,2个大体标本实验室、1个大体标本陈列室、2个细胞培养室,以及实验准备室、小鼠肝癌淋巴道转移模型等。较大型仪器设备有高速冷冻离心机、PCR仪、凝胶成像系统、二氧化碳孵箱,倒置显微镜等。拥有数字切片扫描与应用系统,建立了组织胚胎学和病理学4A数字切片系统网络教学平台[4]。形态学实验室为法学和管理学专业开设医学形态学的理论与实验课程,为临床医学七年制和五年制学生开设综合性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为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病理学与法医学3个教研室开设的所有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课程教学共计104个实验项目。

(5)机能学实验教学平台。机能学实验室由生理、病生、药理3个教学实验室整合而成,是我校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现有8个教学实验室、3个大学生创新实践实验室和3个实验准备室。教学实验室配有较先进的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等实验仪器设备;大学生创新实践实验室配有能满足学生自主创新、进行设计性实验的仪器设备。机能学实验室承担七年制、五年制学生和留学生的机能学实验教学,开设机能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自主设计或创新性实验等共计53项。

4教学理念和教改思路

大连医科大学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学生为本,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为工作核心,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科学研究紧密结合,构建系统性、科学性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突出系统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设计性。在教学内容上强调理论与实践、经典与现代、教学与科研、基础与临床相结合,通过经典验证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通过创新实验和大学生科研平台,培养、提高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5课程特色与成果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锐意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建立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均有所创新。

5.1实施分级实验教学体系

在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全面进行了教学理念、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调整,将实验教学体系分为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3个阶段。实验教学以人体器官-系统为中心,强调形态、结构变化(解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病理学)、生理功能、代谢变化(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生)、致病因素(病原生物学)、药物治疗(药理学)的内在机制及其联系。

(1)基础性实验。以经典实验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入门性、规范性特点,教师示范、学生做规范化操作训练。

(2)综合性实验。提高将“三基”融会贯通、综合运用的能力,打破专业界限,将各学科分散但密切相关的内容融会贯通,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3)设计性实验。引导学生从教学实验过渡到科学研究。设计性实验需要选题、设计、实施、总结等系列科研活动,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精神。

5.2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创新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将原分别教学但关系十分密切的相关学科有机结合,建立综合性或整合性的实验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进行独立考核、独立计算学分。建立了学生成绩评定办法及实施细则;建立了与之相配套的实验教材、教学大纲、教学方法、考核办法及实验教学质量监管制度。新的实验课程体系改变了传统实验模式,减少了验证性和单一性实验,增加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并采用“基于问题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病案分析”等实验教学方法,将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提前接触临床,初步培养了学生的临床诊断思维,并加深拓宽学生的理论知识。

(1)生物化学实验。自2004年起,“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独立设课(56学时,1.5学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科学设置实验项目,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精选、整合和创新,建立起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该实验教学体系突出生物化学教学及研究中涉及的3个主要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和核酸,将每个生物大分子的实验内容进行综合设计、系统操作;突出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促进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7]。

(2)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以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为中心,围绕病原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及病原的诊断,将人体寄生虫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医学免疫学融合为一体,创建了综合性的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程(52学时,1.5学分),其中基本性实验4项16学时,综合性实验9项36学时。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融合及横向联系,使学生得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科研创新能力的锻炼[8]。

(3)医学形态学实验。形态学实验室本着“以器官为中心,以疾病为主导,以病例为主线”的原则,将解剖学、组织学和病理学3门学科的部分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并与临床医学结合起来,引入设计性实验和医学研究前沿课题讲座,形成医学形态学实验课程体系(48学时,1.5学分),其中包括:1以器官为中心的综合性实验;2以尸检病例分析为主的应用性实验;3以细胞培养、动物实验为基础的设计性实验;4医学科学前沿问题讲座。在教育模式上构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引入PBL,建立形成性的考核方法,构建科研化的实践教学[9]。

(4)机能实验学实验。机能实验学课程共104学时、3学分,其中基础实验36学时,综合实验68学时。基础实验是经典的生理学实验;综合实验是以消化、循环、呼吸和泌尿系统为主线,有机融合了各系统的生理、药理、病理生理的内容。经过机能实验学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术,理解机能综合实验中相关学科知识融合的目的和原理。机能实验室每年举办1~2次机能学实验竞赛类文化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机能学实验教学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0]。

5.3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不同实验教学内容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开设不同的实验内容,其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例也有所不同,做到因材施教,实现不同的培养目标[11]。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9]。基础性实验主要是由教师授课和指导实验;经典性实验主要是学生自学、小组协作完成;综合性实验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学习;设计性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内容、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通过五年制学生的大学生科研活动和七年制学生设计性、开放性实验活动,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科研素质和科研能力,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探索性—创新性的层层递进、不断提高的合理教学模式。

5.4系统性、综合性、开放性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专业医学人才—高素质医学人才—医学拔尖创新人才”的金字塔式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在五年制基础医学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对优秀的学生开设第二课堂;对七年制学生普遍加强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人人完成自主设计性实验。遵循精英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在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卓越医生人才培养”试点班中开设“创新课程”。理论授课8学时,包括科研方法、文献查阅、实验设计等内容;实践部分64学时,包括实验设计、实验实施、论文撰写。

5.5教学成果

近5年来,中心人员承担国家级、省级、校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30余项,获得各级教学成果奖20项,其中获得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70余篇;主编参编实验教材、专著及讲义近30部。大学生科研活动发表文章30余篇;“挑战杯”竞赛获奖50项,其中国家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特等奖4项、一等奖8项。

5.6示范作用

(1)建立了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http://home.dmu.edu.cn/jcsyzx/)和基础医学院4A网络教学平台(http://210.47.246.130/),创建了申报材料、中心介绍、规章制度、仪器设备、教学计划、实验项目、教学资源、教学研究和开放交流9个专栏,深化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2)出版了《机能实验学》、《医学形态实验学》、《医学微生物实验学》、《人体解剖学实验指导与参考》、《机能综合实验CAI课件》等实验教材并面向全国发行。建立起适合我校留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在国内较早地编写出版了英文机能学实验教材。

(3)实验中心先后举办了3届全国机能学学习班,使我校机能学实验教学改革模式和经验得到推广,在国内起到一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4)解剖实验室配合多学科专业医师的培训,组织美容专业医学整形解剖培训班,规范美容医师行业技能。“生物塑化断层标本应用于断层解剖学教学的研究”等3项教学改革课题成果应用于解剖学实验教学中,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赞扬。

(5)建立了人体标本陈列馆“人体世界”,对中、小学生及社会市民开放,普及基础医学知识。

(6)开展遗体捐献接受工作,设立遗体告别厅,对有要求的遗属开放追思,每年以清明追思会为契机,组织学生感恩“无语体师”,参加大连市红十字会的墓园追思,向遗体捐献志愿者致敬。对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6目标规划与展望

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卓越医生培养”为主要目标,从课程设置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创新平台构建等方面,继续探索和实践实验教学的改革,建立一种满足我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的要求及创新型医学人才培养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人才培养模式。今后将主要围绕以下3个方面开展工作。

6.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实验课程体系建设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心将加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性实验体系构建,兼顾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学生培养,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整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实验,最终形成一整套面向全校的多层次、多专业、满足不同需求的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体系。

6.2构建基础医学数字化网络实验教学平台

进一步丰富4A数字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建立数字化实验教学平台,使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校园网的终端使用。该平台主要包括数字人解剖系统、形态学数字扫描切片学习系统、虚拟仿真机能实验室以及数字资源的建设。

6.3建立大学生创新科研平台,兼顾社会需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