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3:1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辅导员家访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家访,是联结辅导员与学生家庭最有效的沟通桥梁;家访也是学校探寻与学生家庭建立的强有力的沟通机制;家访更是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神奇催化剂。近年来,各地高校对家访工作越来越重视,家访手段逐步创新,家访效果显著。
一、家访目的和意义
家访可以切实加强学校和家庭、辅导员和家长的联系,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环境、思想动态及校内外表现,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断推进辅导员工作深入发展,提高辅导员服务基层的意识与能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搭建学校家庭沟通桥梁
家访能够让辅导员准确、全面地了解受访学生的成长背景和家庭基本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类,并及时予以解决,从而进一步促进家校之间的有效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取得相互支持,达成教育共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逐步形成育人合力。
2.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思想
当今社会不少家长存在不当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偏差,会对学生的学业发展、性格塑造等方面产生影响。通过上门走访,辅导员能够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通过真切的情感交流,辅导员可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加强家长的责任感和信任度,为其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困惑,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3.提升辅导员职业认同感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职业是重要的、神圣的、光荣的。但现实中诸多因素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降低、工作效能下降,甚至出现了职业倦怠的现象。在家访过程中,辅导员能够真切了解到学生家庭现状和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尤其是特殊学生家庭更能够让辅导员加深对本职工作的思考。
二、家访注意事项
1.制定家访预案
认真选取访问对象,以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孤儿或单亲家庭学生为访问重点;要全面、深入掌握学生的在校表现,例如担任学生干部情况、日常生活情况等,在家访过程中要让学生家长清晰明了地了解学校和学生的真实情况。
2.听取家长意见
家访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在家访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听取学生家长对学校、辅导员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及时记录;与此同时,也要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发展期望以及学生更深层次的性格特征、行为习惯等。
3.总结家访经验
事后不管是家访工作的大忌。走访完学生家庭之后应根据家长的反馈意见及时做好家访记录、总结家访经验,结合原有资料和家访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对学生进行新的评估分析,以便对学生进行深入教育。
三、家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要不断创新、突破家访方式
家访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的文化修养素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人文气氛等等,以便教育过程更有针对性。实地家访是实现这一目的的有效形式,但绝不是唯一形式。因此家访工作中要将实地访、电话访与书有机结合,也通过制作视频、慰问、问卷调查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可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手段,创新、丰富家访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要及时巩固家访成果
家访过后,很多辅导员对学生便不再过问,对家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及时解决,这是不科学也是不负责任的。艾里克森根据个体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社会危机的特点,将个体人格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与成年早期的过渡阶段,各方面心理发展存在不平衡,易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矛盾与冲突,内心体验丰富而且细腻,家访极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变化,学生因自我保护对辅导员产生抵抗情绪。家访过后,辅导员应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缓解学生的对抗心理,巩固家访效果。
3.要及时有效开展家访培训
家访是一项需长期坚持的工作,访前的准备工作、学校的教育理念等都是辅导员应该掌握了解的内容。因此,访前对辅导员进行相关培训才能有力保障家访工作的顺利开展。
家访,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力结合,相信只要肯坚持、肯努力,抓好家访这条纽带,互相了解,传递信息,就一定能够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做出的一项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举措。高校作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最集中的地方,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广大师生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力量,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知心朋友。暑期家访工作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指导学生、建立学校与家庭桥梁的重要载体,对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高校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一、以群众路线理论为基础开展暑期家访工作
从的历史来看,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群众史观。通过中国革命和改革建设的实践,我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基础形成了三个结构性要素:一是主体要素,即党的领导;二是群众观点,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三是领导方法与路径,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这个角度来说,群众路线本来就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指导理论。辅导员应用“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思想指导家访工作,深入了解学生,全方位服务学生,充分依靠学生,促进学生真正健康成长。
二、在家访工作中进一步关爱学生,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家访工作是实施关怀教育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体现。辅导员暑期家访工作能够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是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媒介。第一,辅导员通过家访活动,能够更好地把握大学生心理状况,并给予其心理援助。现在的大学生大部分是“90后”,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的照顾和约束,独自面对大学生活,很多学生不能处理好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通过家访,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及教育环境,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些有心理困扰的学生。第二,辅导员通过家访,可进一步关心家庭困难学生。辅导员在家访的过程中,将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带到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让家长了解学校的资助政策,减轻家长的心理和经济压力,这对于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第三,辅导员通过家访,可以和家长共同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辅导员可以就学校开展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及培训和家长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我认知水平,从而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与家长的及时沟通,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同时向家长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彼此配合最终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第四,辅导员在家访的过程中,应突出向家长传达学校的安全教育理念。将学校法制、安全、纪律教育的基本要求和防灾抗灾的有关常识详细向家长、学生作介绍,切实增强家长和学生的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争取得到家长对学校安全法制教育的积极配合,以有效保障学生生命安全。
三、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为指导,建立辅导员暑期家访长效机制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高校家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有益尝试。高校辅导员应紧密联系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积极总结家庭教育的规律,利用规律指导学校教育的有效进行,实现家校配合,建立暑期家访长效机制,共同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成长环境。第一,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广泛动员,扎实推进活动开展,确保家访活动的参与率。第二,做好结合,务求实效。要在总结以往家访经验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家访对象、制定活动计划,认真细致地掌握实际情况、听取意见建议,真正做到家访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家访活动与教育实践活动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确保家访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三是严明纪律,确保安全。要自觉遵守学校党委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实施办法的要求,坚决做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形式主义,精简走访程序,提高工作实效,确保家访活动安全有序进行。
总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开展暑期家访工作,高校辅导员要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家校联合育人新模式,着力解决广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的能力。
一、高校新生年级开展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是加强和改进大学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尝试。
家访是沟通学校与家庭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是深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沟通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方式是联系辅导员、家长及学生的最好途径,能搭建学校与家庭沟通的平台,形成家校合力,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发展,有效推动新生年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加强和改进新生年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是提高辅导员学生工作水平和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家访有助于辅导员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是提高辅导员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只有真切感受学生成长的艰难和不易,对学生在校的表现才会真正包容和理解,进而着力引导其改变。而家访能帮助辅导员拓展工作空间,将工作空间延伸到学生家庭,通过与家长的谈心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从而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在帮助学生及其家庭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育人能力,为引领大学生科学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是构筑家校情感互助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索。
对家长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家庭全部的希望和所有寄托。进入大学以后,家校联系不像中学时期那样紧密,且大多数学生都是异地求学,第一次远离家,第一次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加之学生的个性愈渐独立,家长很难全面了解学生在校的真实情况。而开展家访,弥补了这样的不足,有助于家长较为详细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状况。一方面对学生在校的表现安心,另一方面让家长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的日常教育管理中,在假期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家访能取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构建家校情感互助教育模式。
(四)是注重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生动实例。
现今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自幼在父母的珍惜呵护下成长,一直是家庭的中心,关注的焦点。而到了大学以后,往往一位辅导员要面对上百名学生,即使工作做得再细,也难免有疏漏之处,很难保证在平时让每一名学生都受到老师的关注。而通过家访可以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老师的鼓励,感受到老师的关怀,让学生树立信心,更有前进动力,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律能力,尽快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心理上的适应和过渡。更重要的是家访中,学生感受到的那种被重视、被关爱的幸福和温暖或许会铭记心间,影响他们一生。
二、高校新生年级开展家访的形式探索
(一)坚持与学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的传统家访形式。
传统家访形式作为家访的重要方式,其独特作用无可替代。在新生年级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新生入学报到时组织小型家长会,二是辅导员与家长一对一地进行面对面交流。实践证明,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是最理想的一种家访形式。面对面交流,不是学校和家庭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更包含人与人的情感互动,心与心的共鸣沟通。通过面对面促膝交谈,家长会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对老师更信任,密切家庭与学校的关系。
(二)尝试探索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新型家访形式。
由于新生年级辅导员工作量较大,与所带班级学生的家长一一面对面交流,难以在较短时间实现。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途径和家长进行沟通。一则让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掌握最真实的情况;二则促进老师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并与家长形成合力,共同引导学生成长。新型家访形式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拓展了空间,实现了教师与家长之间快捷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弥补了传统的家校沟通时效性方面的不足,推动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及时地进行配合与合作。
三、高校新生年级开展家访工作的实践探索
只有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学生家庭,才能更加真实和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到我们工作和突破口,真正为学生和家长解决实际问题。在新生学年的家访工作中,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六方面的探索和尝试。
(一)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入谈话交流,搭建家校沟通“心桥”。
新生入学之初,开学迎新时撰写致学生家长和学生的一封信,详细介绍学校,尤其是系部的基本情况,对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培养学生提出建议。邀请家长参与到系部新生开学典礼、入学教育等活动中,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初步搭建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入学后,进一步通过电话长谈、电子邮件等方式主动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一方面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从家长那里更全面地了解学生,逐步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开展假期家访,让学生假期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贴心关怀。
在大一学年的寒暑假期,坚持开展主题家访。如在大一上期寒假,以“暖冬爱心行,筑家校心桥”为主题,辅导员通过实地走访、致家长新春寄语(即针对学生的一对一个性化详细评价和新春祝福)、电子邮件、电话等多种方式,广泛联系年级学生家长,与家长进行深入交流,促膝谈心,着重向家长介绍学校和院系的教育教学培养方案,倾听家长们对院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交流学生入学半年以来在校、在家的表现情况,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在大一下学期的暑假,以“当学生人生导师,做家长知心朋友,促学生成长成才”为主题,在寒假家访工作的基础上,与家长联系沟通,汇报学生入学一年以来的在校情况。根据每名学生的不同特点,结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量体裁衣”式地与家长商定共促学生成长的方法措施,制定大学生涯规划,让学生在假期感受到来自辅导员的真诚关心。
(三)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大力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
如在大一第一学期的中期,开展“亲情账·两地书”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让学生以传统的手写家书的形式,向父母表达感谢与问候,汇报入学以来各方面的情况,畅谈自己的大学规划。在第一学期的寒假,布置特殊寒假作业——为父母做一件最贴心的小事。在第二学期开学,开展“我眼中的家乡——我讲民风民俗”活动,鼓励学生在假期收集家乡风土人情的相关资料,然后做成课件,在班会上与同学分享;在中期开展“亲恩难忘”主题征文、演讲比赛。通过一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强化家访育人效果。
(四)做好特殊情况下的家校沟通,将人文关怀真正落实到学生和家长的心坎上。
急家长之所急,想家长之所想,做好学生生病、家庭遭遇困难等突发状况下的家校沟通。一是在学生生病等状况下,及时与学生家长联系,给予最真切的关怀。如有学生在假期住院做手术,尽管只是例行治疗手术,尽管学生家在本地有父母照料,尽管是在老师的假期休息时间,但为了给学生更多战胜病痛的力量和信心,从学生住院起,辅导员即坚持每天到医院和学生父母一起照料生病同学。在学生手术时,全程与家长陪护在手术室外,宽慰家长,直至学生手术完成。在学生出院后,也经常以电话与家长联系,牵挂学生的康复情况。二是在学生家里遭遇困难时,如亲人生病、家庭变故等特殊情况下,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用真情温暖学生,关心鼓励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五)重视解决家访中反映的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在家访过程中,把坚持思想教育与解决学生实际困难相结合,做到切实为学生的利益着想,体现家访的初衷。其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心理困难学生在家访中予以重点关注,积极回应学生和学生家庭的困难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帮助。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将助困与助心相结合,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正视困难,树立信心,努力将生活压力变为学习动力,以自信自强的精神改写自己的人生;对于学业困难的学生,与家长一道为学生制定大学学业规划,引导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学业辅导与督促;对于在心理上暂时不适应的学生,以最大的热情和耐心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疏导,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生活中的挫折,尽快适应新环境,提高心理素质。
(六)注重巩固家访育人效果,逐步建立家校沟通的长效机制。
每次家访后,辅导员都要认真总结家长提出的反馈信息及自身心得体会,深入思考,形成较为详细的家访报告。报告既要包括每一名被访学生的具体情况,又要有辅导员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新举措的探索;通过家访报告的整理、收集、分析、研究,逐步建立家校沟通档案,为进一步做好思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家访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及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如与学生谈心等密切结合,及时发现肯定家访后学生的点滴进步,以期强化家访育人效果。要不断尝试拓宽家访途径,努力让家访工作成为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将家访长期坚持下去,真正建立学校与学生家庭的长效交流平台,促进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互动,让家访工作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逐步构建家访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新生年级开展家访工作的思考与启示
(一)新生年级家访工作应进一步落实做细,提高家访的针对性。
家访工作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重视细节的把握和过程控制。比如家访前应精心准备,明确家访目的,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拟定详细的访谈提纲;家访中更多的是要反馈、发掘学生的优点和成长,多用期许的语气,鼓励式的话语,不断使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情感化、精细化和人性化,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实际,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
(二)创新机制,着力探索新生年级家访工作深入开展的新模式。
将家访这一教育形式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方式相结合,不断创新丰富家访的形式和内涵。比如可以尝试吸收部分高年级优秀学生骨干参与到新生家访中,一是扩大家访的覆盖面;二是让新生感受到身边榜样的力量;三是让高年级学生在活动中完善自己,充实提高。
我国独立学院最早产生于1999年,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举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公益性事业。独立学院的学生一般具有社会活动能力较强但是文化基础总体较差,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觉性,心理问题突出且家庭经济状况差别较大,挫折承受力较差和自我定位不准等特点,因此需要社会和学校的关注程度也要有别于普通高校学生。
一、 家访在新时期独立学院学生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也出现了新的变革,单纯的学校教育模式不能全面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与家庭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开展家访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之间联系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辅导员思想素质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利用假期开展辅导员家访活动,既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具体表现,同时也是辅导员加强自身建设和检验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家访活动,不断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开创学生教育工作创新性、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局面。尤其针对独立学院这一普通高校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作为独立学院的一名辅导员,要深入了解学生家庭实际,真心实意地关心学生,全心全意地帮助学生,真正达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化的目的。
家访不仅是手段和过程,也是了解、认识学生的一种方式,能够在了解中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水平,使他们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刻苦努力,通过自己的勤奋将来为国家创造最大的价值,这才是家访的真正的目的。家访是辅导员老师深入学生成长环境,使学校教育更有针对性。在每一个家访的家庭,家访老师都带去了学校党政领导和老师们对他们的关切和问候。辅导员老师们向家长介绍了受访学生的在校表现,并详细了解了受访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造成受访学生现状的原因,并就如何通过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教育和培养与家长们达成了很多共识。经过面对面接触,手握手长谈使辅导员们更加真实地了解了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更加深入地体察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奋发进取的信心,受到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二、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家访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
1.受经费和时间限制,家访覆盖面不够广泛
这里的家访覆盖面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指受访学生家庭所在地的覆盖面。对于一些全国范围招生的学校,生源遍布全国各地。例如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有很多云南、贵州、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就目前的经费和时间情况很难专门对这些学生开展实地家访。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学生更需要辅导员深入他们的成长环境,与家长面对面沟通。其次是受访学生的类型应从特殊群体向全体发展,使这种对学生的关爱普及到大多数学生,从经济困难学生到学习困难等各个方面学生,覆盖面包括全体学生。保证家访工作的全面性。
2.部分受访学生和家长对家访认识程度有限。
目前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有障碍学生、成绩挂科学生、经常违纪的等一些特殊群体学生往往对辅导员家访工作没有正确的认识,存在害怕老师向家长“打小报告”的心理,对家访活动有抵触心理。而部分家长在家访过程中表现得过分热情,其目的是借助家访的机会为孩子在学校谋福利,功利色彩浓厚,对于家访工作认识不端正。或者家访过程中简单应付,对于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模式和管理制度等问题不太关注,所以任何问题都交给孩子自己处理,没有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3.家访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总结家访工作,确保家访效果
每次家访后,辅导员未能及时地写出详尽的家访记录,把家访过程、家访达到的共识、家访中受到的启发及家访中发现的问题一一记录下来,并根据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行为表现,结合家访中了解掌握的资料,及时反馈,对学生重新分析评估,制定新的教育方案和措施,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深化教育。
三、对家访活动的思考
1.学校要千万百计做好特殊学生工作,以使家长更放心。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和办学根本,要带着爱心去关心和帮助学生,尤其是特殊群体学生。高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家访应该逐步向“学生教育工程化”的方向过渡,这样才能更深入、更彻底、更持久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新平台。比如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要采取在物质资助与精神资助相结合的资助手段。加强与贫困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面对面的聊天,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确保他们能够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能够振奋精神地面对学习,并能树立起自力更生的精神,学会自立、自强。还要将学校关于帮扶经济暂时困难学生的助学措施和福利项目全面介绍给每一名暂时困难学生,并通过写信、家访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相关政策,使家长能够对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放心,在经济上有安全感,在心理上有信任感。
2.重视家庭教育,与家长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学生成长成材。家庭教育是与学校教育同等重要的一种教育方式,针对80后、90后独生子女依赖性强,生理成熟而心理不成熟的实际情况,以及独立学院学生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更要常常与家长沟通,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就业观,来促进学生成才。家访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沟通方式,既可以针对经济暂时困难学生,也可以针对网络成瘾、不爱学习的行为弱势群体,还可以针对大四的即将就业学生群体。针对不同群体制定出不同的家访计划和方案,通过与家长的共同作用,实现不同的教育效果。
3.通过家访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建议。家访能够建立学校和家长良好的关系,学生与老师、学校与学生家庭能够形成融洽的关系。通过家访,学校能够对家长关心的热点问题做好解释工作。如针对目前经济危机和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所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通过家访就可以使家长了解目前就业形势,降低学生不合理的就业预期,实现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还可以在家访中,征求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来实现学校政策制定的科学化、发展决策的科学性,以利于学校更好的办学。
高校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活动,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加强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建立长效机制,让更多的辅导员、班主任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董一乔,李大鹏.浅谈新时期国防生辅导员家访工作[J].理论界,2012(3).
一、座谈会的目的
家访工作总结座谈会由党委学工部牵头,以校级和学院级两个层面召开座谈会,目的是搭建平台,倾听家访教师和被访学生心声,了解家访工作取得的实效,各学院之间相互学习与借鉴、分享家访的感人故事,总结家访存在的问题,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进一步做好家访、精准帮扶和精准资助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时间安排及参会人员
(一)学院级座谈会
1.座谈会时间:2019年9月15日前
2.参加人员:各学院党总支书记,全体辅导员、家访教师和走访学生
(二)校级座谈会
1.座谈会时间:2019年9月25日前
2.参加人员:主管学生工作校领导,党委学工部负责人及家访工作负责人,各学院党总支书记,辅导员代表、家访教师代表和走访学生代表
三、相关要求
(一)家访工作总结座谈会是检验家访工作和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各学院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准备,制定座谈会方案,确保座谈会召开效果。各学院提前安排落实好会场布置、会标等,并将座谈会召开时间和地点于9月8日前上报党委学工部。
(二)参加座谈人员须围绕家访的感想和触动、家访中的感人故事、学生被访后思想和生活的变化及对学校家访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方面认真撰写发言提纲,发言时间控制在3分钟以内。
(三)各学院要对本学院家访工作做全面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按照有关要求于座谈会结束后将2019年暑假家访的工作总结、家访座谈会总结以及有关图片和视频材料等于9月15日下班前报党委学工部。同时在各学院微信公众平台推送家访座谈会的新闻。
0 引言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在于辅导,不只是带领学生参加活动、学习学生手册、关注寝室安全等等而已。现阶段对辅导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也要越做越细致,事实上学生对辅导员的需求也是很迫切的。因此,多元化地开展工作很有必要,我们要完成严师益友这双重身份的转换,在不同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1 学生分析
1.1 以我自己管理的学生为例子
2011级学生总人数75人
1990年出生的学生有2人占总人数的3%
1991年出生的学生有4人占总人数的5%?
1992年出生的学生有39人占总人数的52%
1993年出生的学生有28人占总人数的37%
1994年出生的学生有2人占总人数的3%,
图1
2012级学生总人数71人
1991年出生的学生有2人占总人数的3%
1992年出生的学生有8人占总人数的11%
1993年出生的学生有30人占总人数的42%
1994年出生的学生有29人占总人数的41%
1995年出生的学生有2人占总人数的3%
图2
由此数据看出,我所管理的学生全部是90后! 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跟我的年龄差就在8到10岁不等。
1.2 90后特点
9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征
1)积极方面:(1)对新鲜事物、知识的吸收能力强;(2)个性鲜明且思想独立自信,表现欲望强;(3)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4)有较强的民主自由观念和维权意识。
2)消极方面:(1)过分依赖网络,是非辨别能力差;(2)集体和团队协作意识薄弱;(3)功利主义明显;(4)部分“90 后”大学生政治信仰模糊;(5)心理承受能力和抗挫能力差。
2 寻求方法
2.1 倾听
我做辅导员有六整年了,表现出明显的爱说话,爱表达观点,爱说服人的特征。话说得太多,就要学会倾听,其实倾听也能起到“说服”的作用。大学生的心智虽说没有完全成熟,但分辨是非曲直是不是问题的。不论是哪个年代的孩子都是渴望被理解的。诉说的过程中情绪会一点点消退,倾听的过程中理解会一点点增强。
例如违章电器问题,可以说违章电器是辅导员的第一大天敌,违规使用就会引起火灾,因此每学期的工作重点就是查处使用违章电器的同学。
但是为什么这样大力度的检查下还会有同学使用违章电器呢,即使被处分还是依然使用?就此问题我展开一系列的谈话。
谈话中了解到使用电吹风是因为男生通常喜欢早起洗头,如果不使用电吹风可能就会感冒。女同学使用小电锅有的是为了把自己的中药重新加热来食用,还有的就是半夜饿了想吃东西。通过倾听使我更加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我不会批评他们,我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明违章电器的危害。通过几次谈话之后,我的学生中几乎没有同学再去使用违章电器了。
我想不去倾听只是一味的说教可能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学生也是需要理解的,怎样理解呢?那么就从倾听开始吧。
2.2 家访
在做了六年的辅导员工作中我发现只有多元化立体化的开展学生工作才会更加了解学生,所谓的多元化指谈心谈话、定期开展学生活动等,而立体化当属家访了。只有家访才能找到日常所发现问题的根源,通过家访能更清楚的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家庭状态,这样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本年度家访工作是从两个个方面入手的,也是辅导平日工作的重心,分别是特困生同学、内向不爱说话导致不爱上课没有集体归属感的同学。
2.2.1 特困生同学
张金同学的家在抚顺,是2012级10名特困生中最波折的一名,怎么说波折呢?是因为该同学在开学第一天就跟我请假一周,原因是因为该同学腿部的痣有病变原本治好的病又复发了。
到了张金家之后,我真的体会到“特困生”这三个字的含义了,这个一居室的家真的可以说是拥挤的,一进门就是张金同学的床,里面是爸爸妈妈的卧室,虽然拥挤但是干净明亮,张金妈妈本身是农村户口,现在就只有一份月薪1200元的工作,张金爸爸在家访当天感冒住院了,并且张金爸爸还是失明人士,没有工作能力,这样的一个家庭,还在供养一个艺术类学生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张金妈妈说,只要孩子喜欢,无论怎么累、怎么苦也要供下来,我在听这些话的时候是很感动的。
通过本次家访使我意识到,平时做特困生工作真的只是纸上谈兵,没有深入到特困生的家里真的不知道孩子们的生活状态。在以前我可能会觉得很容易的与特困生找到共同话题,可是对她们家庭情况了解有多少呢?我想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会更仔细的观察各位特困生。
2.2.2 内向不爱说话导致不爱上课没有集体归属感的同学
第二位家访对象刘星隆同学是2012级学生。家(下转第146页)(上接第102页)访他的目的是因为该同学过于内向,很多时候远离其他同学,独来独往,并且在期末期间有厌学状态,专业课看稿期间不是迟到就是旷课。我跟该同学也有过几次谈话,总觉得效果不明显,所以我想通过这次家访能更好的了解该同学,并以此同学为例子好好总结一下如何跟不爱说话的内向的同学更好地沟通。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该同学如此内向呢?因为不熟悉。他熟悉的环境在沈阳,在他的这个四口之家,爸爸妈妈的爱一定是满满的,可是刘星隆同学还拥有多一份的姐姐的爱。姐姐本身就是很细心的,事无巨细的替弟弟解决所有问题,之后姐姐也说可能就是因为她对弟弟干涉的太多了,所以弟弟也渐渐的对姐姐很依赖。甚至是新生报到当天都是姐姐帮忙填表,办理寝室等事物,之后爸爸、妈妈、姐姐都离开大连了,就剩下刘星隆同学自己在大连校区生活肯定一开始是不适应的。在大一学习期间如果再有些什么不顺心的事情发生,久而久之,内向是一定的。
通过本次家访我意识到,所有事情都是事出有因的。因为家里的家长把事情都做到十全十美,孩子得不到锻炼就越来越胆小。所以以后我也会多给学生机会,多多表现自己,有的学生跳舞好,有的学生唱歌好。就像刘星隆同学他是百科知识丰富,以后可以举办类似开心辞典等节目形式的班会,可以让他发挥一下,他得到肯定之后定会是另一个精神面貌的。
其实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一段让我记忆深刻的故事,我在观察他们的同时也是在反思自己,工作也好生活也罢。家访也许本身是一项工作,但是我已经把它当成我的经历, 经历别人的人生,也是丰富我的人生。
本学期我线工作继续以“大力推进中队辅导员素质培养”为指导思路,通过提要求,促学习,搞活动,勤交流,抓典型等措施,来提高中队辅导员的素质。具体做法有
1、继续以理论固化中队辅导员的思想水平,推荐各中队辅导员阅读各种班队建设有关书籍杂志,做到“以老帮少”结对活动,促进相互学习交流,共同管理。
2、定期召开中队辅导员会议,布置相关主题活动;做好周、月少先队情况反馈,做好德育月评工作并有记录有总结。
3、大队部要求各中队辅导员上好每一节班队课,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反馈。按中队辅导员会议要求部分中队辅导员开设主题班队展示课。
4、学校各种活动(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大课间活动等)要求各班主任有过程,有小结。
6、积极开展教师“到家”家访,为学生送温暖活动,举行学校教师家访报告会。(其中xx、xx两位教师有孕在身而深入学生家庭走家串户,走工棚,过合租房,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到一丝不苟地进行家访,深受同事、家长好评),
7、关注、倾听教师、学生心声。本学期向教师、学生各发放问卷调查25份、30份,共征求教师意见与建议14条,学生意见与建议6条。学校根据教师、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逐条进行梳理,并进行整改,共整改18条,其他几条正分批进行整改。
8、提倡教师外出学习,汲取窗口学校及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安排教师外出听课。本学期大队辅导员参加了市庆少先队成立60周年大会,受益匪浅、
二、强化和突出文化底蕴,为学校服务。
1、继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营造浓厚的书香校园氛围,多渠道、多途径挖掘“文化元素”,通过造就和谐的人文环境,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心灵,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一是继续强化长廊文化意识:在“体艺长廊”、“诗词长廊”的基础上,鼓励和提倡我校学生学习长廊内容,体验长廊文化。定期定时更换学校学生体艺长廊板块建设,结合体艺两节的成果,定期展示在长廊板块中。二是继续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各班主任根据自己班级的特点,布置具有班级特色的文化;定期出好黑板报,使之与学校的每月主题活动相互辉映。三是美化校园,本学期我校继续对校园环境建设投入资金,为各个花坛铺设草坪,重铺内操场水泥地,并打算建设内篮球场与学生游戏场地;四充分利用好教室门口“星级班级”和学校星级班级评比栏目。五是学生作品成果展文化:打造手抄报作品专栏,做到学生作品定时间、定主题展示。
2、少先队干部建设。
重视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开展学生干部之间工作经验的交流活动。创新大队干部竞选方式,通过考试、演讲等形式,成立新一届大队委;成立三支实干的监督巡查小组,分工检查学校常规、文明礼仪、吃零食现象等。
3、学生校规建设。
本学期大队部继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在校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首先,开展“星级文明班级”评比活动。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有关规定,制定星级班级评比内容(仪表、言行、卫生、两操、纪律、佩带)。评比为一天一检查,一周一评比,一周一小结,一周一公布。评比以经常性检查和抽查相结合,采用扣分制衡量执行情况,每周公布一次各班总分。以段为单位,每段评出星级班级一名。同时,为完善学校、大队部、班级三级检查制度,自下而上进行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在平时,加强例会制度,加强对星级班级检查人员的培训,每周一中午在队室集中,内容有反馈分数、情况说明等。“星级班级”活动得到了班主任的重视,各个班级为了争夺优秀中队你追我赶,不甘示弱。本学期校园卫生、学生文明礼仪等各种常规表现的较好。
三、幸福教育是主题,异彩纷呈活动,为学生服务。
少先队活动是连系少年儿童与家庭、社会、学校的纽带,是少先队开展的载体,直接影响着少先队员素质的培养,我校少先队以此做为创新机制,针对每月工作重点和社会热点,有序地开展一系列层层迭起的少先队活动如
1、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本学期,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系列德育活动, 9月份尊师爱师、弘扬民族精神手抄报比赛、交通安全征文与手抄报比赛; 10月份庆国庆、新一入队、科技节活动;11月体育节活动,参加学区、市级篮球比赛;12月份读书节活动、参加学区学生篮球比赛、庆元旦活动等;1月份刊出第7期校刊、教师走万家家访与送温暖、期末班级学生评先评优等活动。我们搞的活动富有特色,队员们积极参与,充分展示了我校少先队员活泼向上的精神面貌。
2、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喜人。
本学期,我校参加的各级各类比赛喜获丰收。在学区篮球比赛中,我校女子篮球队获xx学区第一名、xx市第三名(xx、xx、xx三位老师指导);xx、xx、xx3位老师荣获xx市德育论文三等奖;在xx市科技节比赛中,xx、xx同学小制作获xx市二等奖(xx老师指导),xx、xx同学分别获xx市小发明二等奖(xx、xx老师指导),xx小学科学小论文获xx市三等奖(xx老师指导),xx同学获xx市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现场作品制作比赛三等奖(xx老师指导);在xx学区中小学生信息技术现场作品制作比赛中xx、xx同学分别获一等、三等奖,xx、xx同学获xx学区第25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比赛小制作一等奖;xx、xx同学分别获xx学区第25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比赛小发明一、二等奖;xx等同学获xx学区第24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比赛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xx同学在学区第25届科技创新比赛中获科学幻想画三等奖。
3、加强家庭教育,为学生送温暖。
我校外地学生多、学生家长的素质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德育领导非常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定期家访与召开家长会,了解学生在家情况,并在班主任工作手册中登记,及时反馈学生在校、在家表现,共同教育好学生。其中xx、xx班级召开家长会,深受与会家长的好评;积极开展教师“到家”家访,为学生送温暖活动,在家访中,xx、xx两位教师有孕在身深入学生家庭走家串户,走工棚,过合租房,了解学生,做到一丝不苟进行家访,其中木晓秋、xx、xx三位老师闻之有些外地学生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平时穿着破旧,就到自己家里拿来女儿、儿子的旧衣服,分发给学生,学生穿在身上,暖在心里。
4、继续推进星卡激励方案,培养队员求实奋进、开拓创新的良好品质
本学期,大队部继续组织推行“星卡激励方式”,队员们在激励的氛围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针对我校少先队开展的雏鹰争章活动的实际,辅导员老师们都认为争章活动虽有趣且有益,可是队员们体验成功的见效太慢,于是我们把争章与争星卡有机地结合,建立了苹果卡、绿卡、红卡等激励星卡层出不穷,琳琅满目,款款诱人。在学习生活的任何时刻,只要是一发现队员突出的表现,我们便马上给予肯定。在此制度推行过程中,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执行当中教师没给学生及时发卡,或者制度落实的不实不到位,亟需改进。
5、加强卫生、安全教育活动,共创和谐校园。
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必须加强管理,从严治教。我们要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观念,坚决把学生的安全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学校与班主任分别签订安全责任书与落实学校安全预案要求。由于我校学生大部分是外来民工子女,学生的接种预防不健全,前两年均发生了 水痘、风疹等传染病,由于本学期措施到位,宣传到位,卫生教育到位,大队部按照上级的指示精神,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出黑板报、宣传资料的张贴、开展队活动等,来使队员认识到要预防传染病,就要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个人卫生,饭前饭后都要洗手,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别是本学期甲流预防工作,xx老师亲临学生第一线,抓晨检,量体温、搞卫生,开通风。真正做到预防甲流的各项工作。
三、搞学校特色活动,
1、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大课间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学校根据自身性质、特点、条件和可利用开发的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大课间活动。
大课间活动是在原课间操活动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一种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的新内容和新组织形式。现在我们实施大课间活动后,活动时间增长了,活动的内容丰富了活动形式更加灵活多样。运动强度也更加恰当适宜。现如今对于学生来说,每天4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他们一天中最为快乐的时光。(当广播员说:大课间开始,全体学生不约而同地“哇”,这正是叫出了他们那欢快的心声。)在这段时间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地跳长短绳、滚铁环、太极拳、跳橡皮筋、踢毽子、呼啦圈、小皮球、游戏(老鹰抓小鸡、捉迷藏、大渔网、贴膏药等)趣味性跑、仰卧起坐......等十几个富有兴趣的活动项目中,他们欢快、自由地奔跑、跳跃……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中。并在体育节时对各项活动进行比赛,这样比赛与与活动相结合,快乐与运动相伴、欢乐与游戏相随,忘记了暂时的烦恼,摆脱了各种束缚,充分享受着属于他们的童趣。由于受到“甲流”的影响,在中间一个月期间,学生只能在班级里举行班级阅读活动。
2、编辑《凤凰苑》校刊,营造书香校园。
为了给孩子与教师有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校刊编委xx、xx、xx、xx、xx等老师不辞辛苦,经过努力,刊出了第七期。它的成长,预示着我校校园文化蓬勃发展的光辉前景。本学期校刊在形式上进行了部分改革,紧紧结合我校为学生创造幸福环境的理念,开设了以“幸福”为主题的专版。
一个个生动活泼的队活动,展现了新世纪xx小学靓丽的风采,让学生学会共处,感受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存,新世纪我能行。
四、努力方向
1.学生的常规教育,有待加强。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1-0034-01
有人说,辅导员工作是事务性较强的工作,也是一份需要从业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的工作。由于思想的差异性,所以对同一工作每个人的看法是不尽相同,但就工作本身的性质,其担负的任务和扮演的角色来说,正确认识辅导员以及指导老师的工作特点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辅导员是学生们在校最亲的家人,是辅导学生衣食住行的核心领导,责任之重大,在教育系统中占据重要地位。做好工作先要做好以下几点:
(1)积极响应党的政策纲领,并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制定的教育相关政策,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客观认识当下教育发展趋势。
(2)就自身而言,要不断加强业务能力,能够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取经验,把学生各项工作做到最好。
(3)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有责任心以及对事业的进取心。在工作中做到踏实肯干、乐于奉献、克服焦躁情绪,遇到问题迎难而上,不断增强自身工作能力,做学生困难中的好老师,生活中的好朋友。
(4)工作要有计划进行,抓重点、难点,处理问题干净利落,提高做事效率。
(5)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给学生做好榜样。
(6)要及时做好工作反思,总结工作中的优势与不足,不断摸索,争取把工作做得更好。
做好以上几点之外还应清楚了解工作范围,辅导员应把握日常工作的重点,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遵循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做日常行为管理工作时遵循观察学生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生活中是否遵守规章制度,是否积极参与学校活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善于总结发现工作经验。时常融入学生生活中,监督指导、做好总结。善于对于获奖的同学和团体进行表扬,恰当处理违纪同学。具体到我院,还包括组织管理学院社团,充分调动学生会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引导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好我院团学工作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工作,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及综合素质;对各指导教师团队组织情况进行监督与考核。
家访不是一个新鲜词,尤其是大学之前的教育,近些年高校也逐渐兴起家访,但是高校家访倾向于针对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学生。从培养学生和构建和谐家校合作关系的角度来看,高校家访是非常重要的。
一、家访的原则、目的和意义
学校教育要本着“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这一原则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教育,高校家访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载体。家访是为了让学校和老师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同时也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进一步加强家校合作,寻求家庭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支持与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并形成家校育人的合力。此外,家访还能够帮助老师建立起与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更有效地沟通和对话,从而确保学生工作和家校合作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二、家访的形式
家访包括上门走访、电访和函访三种形式。高校家访应该将“普及性”与“重点性”相结合。如今大学基本都是开放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之前所受到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差异很大,我们很难把握学生,也就很难有针对性的开展学生工作,培养好人才。因此,在新生入学之初(有条件的甚至可以在新生入学前)开展家访工作。在基本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今后的家访工作就应该是有重点的进行了。
上海大学在钱伟长校长“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共同教育学生”的理念指导下,一直将家访工作尤其是新生家访工作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个别学院还专门成立了家访项目组,将家访工作作为学院的专项工作。每年新生入学不久,学校就开始组织新生家访工作,各学院也根据各自的特点,纷纷开展有学院特色的家访工作,当然现在上门走访还主要是针对上海本地学生,外地学生主要是函访和电访。
三、家访对象与家访实施
3.1家访的对象与措施
第一次新生家访应该针对所有新生进行普及性的家访,在这个阶段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并且将上门走访、函访与电访充分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确定需要进一步回访的学生,如家庭发生变故、单亲或者离异的家庭等。除此之外,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了解,确定需要跟踪访问的学生,对于之前通过函访和电访的学生,要进一步进行上门走访。
3.2实施过程
这里以新生的第一次家访为例。第一次家访可以参照如下程序进行:
(1)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前期的家访预案,这是家访实施的保证。
组织并动员各部门共同参与家访。家访不只是辅导员的事情,要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动员其他部门参与家访,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更好地培养学生。
家访老师在家访前应该对被访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家庭背景等相关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学院甚至有必要进行家访培训。在培训会上,包括对家访的原则、意义和学院的教学计划等内容,以及被访学生的整体情况进行阐释。
对于需要上门走访的学生,家访老师要提前与家长约好时间。
上门走访的老师自备好鞋套。现在很多家庭进门都需要换鞋,如果家访老师能够自备鞋套,无疑会给家长留下好印象,看似一个很小的细节,也能够促进家访工作的开展。
(2)家访实施过程
如果是电访,要选择恰当的时间,并且在征得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并做好记录。如果是函访,函访的材料应该有需要家长反馈的内容,并且对所反馈的内容进行认真的分析与关注,确保家访的有效性。
上门走访要在事先与家长约定好时间的前提下,家访老师要严格按照约定的时间进行家访,并注意交谈的时间。第一次家访主要任务:一是介绍,介绍所在大学的基本特色和学院、专业的特点,提醒家长要对孩子特别关照的方面;二是倾听,听家长说,必要时给予解释并回答家长的疑问;三是纠正,很多家长和学生在入学前都认为考上大学就是成功了,大学不需要像高中那样辛苦,大学应该是很轻松的,其实这种认识是不对的,家访老师在家访过程中需要对这种认识进行纠正。
(3)家访总结
家访结束后,家访老师需要对家访反馈进行认真分析,并撰写家访小结,必要时召开座谈会。在小结和座谈会上家访老师要反馈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并告知学生辅导员和学生导师。与此同时,学院和学校都需要召开家访总结会议,根据家访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需要的话要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改。
新生家访工作只是构建家校育人合力的开幕,在接下来的学生培养与教育工作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生家访的基础上,辅导员和学生导师必要时需要进行回访和跟踪家访。90后的大学生的确有着他们这一代人的特点,虽然他们整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他们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可能性较大;同时作为独生子女,对他人的依赖性也较强,这又可能导致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如今仅仅依靠学校很难做到把每个学生都培养好、教育好。因此,寻求家庭的帮助是高校教育必不可少的途径。
四、家访存在的困难及建议
即便像上海大学这样重视家访并一直坚持家访的高校,在实施家访的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些困难。总结起来,家访存在的困难目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如何调动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基本到了成年的年龄,加上如今高校都走开放性、综合性的发展道路的形势下,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明显少于中小学。对于大多数高校而言,召开日常的家长会显然是不现实的,上门家访就更加不可能。即便像上海大学这样的高校每年组织新生家访,但也集中在对本地学生入学初的上门家访。“发挥学生家庭的作用,共同教育学生”的教育理念不是一个阶段的理念,应该贯穿学生教育始终。然而在现在的体制下,在高校进行经常性的家校沟通是有很大的挑战,但对学生的成长却是至关重要的。就学校和老师而言,现阶段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家长沟通,做到家校沟通经常化,并拓宽家校沟通的渠道,寻求家校育人的合力,尽可能的帮助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
从以往经验来看,家长对大学进行家访在惊讶的同时都表示欢迎,但是更多的家长只是被动的接待来访的老师,家长缺乏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即便有这种热情,也不知道如何参与其中。学校缺乏较为完善的机制和相关的制度。因此,要建立家校合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成立家长委员会或者类似的组织,建立和完善家访制度,从而调动起家长参与家校合作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学校、老师可以借助家庭的力量,加强家校沟通,给家长一些理性的指导和帮助,毕竟一个学生的成长关系到一个家庭几代人的幸福。
(2)学校如何更好地引导家庭教育走向科学化?
曾经我的一个大一学生,入学后不久,他的家长每周来宿舍帮他打扫卫生,走前还削好苹果,并留字条“苹果已经削好,放在……”。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学校、老师也会对家长进行适当的提醒,对学生进行引导,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在学生工作中,我们认为有时候不是学生能力不行,也不是学生不愿意去做,而是学生家长不愿意放手,他们包办各种事情,他们的行为超越了职责,变成了剥夺孩子的权利。如何让家长放手,让孩子独立成长,有时也许只需要家长退后一小步,学生就能够前进一大步,但是家长很多时候却拉住学生前进的脚,害怕他们出错,担心他们受挫。因此,要教育、培养学生,首先要“教育”家长。
家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同的家庭孩子的差异很大。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毫无疑问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自身素质和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大的影响。现代独生子女家庭很多,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父母的所有期望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尤其在今天这样的知识经济时代,封建时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还影响着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望子成龙”期望值普遍偏高,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固然离不开家庭教育。从胎教到婴儿的启蒙教育再到入学后的跟踪教育,如今到了大学父母依然不肯放手,很多家庭还是用以往的教育方式教育着大学孩子,甚至一些家庭溺爱、迁就、放纵,不知道如何科学的教育孩子。而且现代家庭的生活环境、教育背景、教育方式等方面参差不齐,孩子的差异也很大,到了大学这种差异性就更加明显。因此,孩子进入大学,父母的教育方式也应该有相应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成才、成人观念,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征,家庭教育应该科学化。
(3)面对如此之多的大学生尤其是外地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家访?
上海大学现在外地学生也已经占到40%左右(其他学校外地学生比例更高),并且还会逐步扩大,面对这么一个大群体,如何进行家访?目前是以函访为主、电访为辅以及部分上门走访。对于外地学生,可以采取外地老师利用回家、探亲的时间(如节假日、寒暑假)对同地区或者临近地区的学生进行家访,并且打通各学院的关系,合理地进行资源整合,最终形成全校资源共享。
(4)如何保证足够的经费支持?
家访尤其是上门走访一般是利用假期开展工作,那么对假日工作的老师来说,应该给予一定的补助;与此同时,老师家访的路费、通讯费等费用由谁来支付?仅仅依靠学院或者学校支付,远远不够,那么就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当地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这样才能够解决家访工作的后顾之忧。
XK学院是由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举办、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独立学院。学院面向全国招收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从2004年招收的8个专业8名辅导员至今,现有25个专业23名辅导员,在校生7600余人。结合现在学者常用的职业倦怠问卷和XK学院辅导员工作实际,在广泛征求一些专家的建议的基础上,制作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3份,收回有效问卷23份,其中最低分23分,最高分92分,平均得分64.43分。虽然本次调查问卷总体来说调查对象数量不多,但是占XK学院辅导员总数的100%,所以具有较高的说服力。从调查结果来看,处于正态分布,说明了调查结果的可信度。那么,XK学院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情况不容乐观,处于很低和较低职业倦怠状态的辅导员仅7名,占30.4%,而有轻度和较高职业倦怠的辅导员有16名,占调查对象总数的69.6%,可以说,XK学院辅导员职业倦怠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否则对XK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必将造成负面影响。
二、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分析
在我国众多独立学院中,XK学院做为再普通不过的一所,其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也不会区别于一般,主要在以下方面:
(1)广西桂林市经济一直不够发达,工资水平普遍偏低。以XK学院为例,一名讲师每月到手工资约为2300元左右,加上年终津贴和超工作量业绩,平均每月也不过3500元。而同样一名讲师,到江苏高校工作,每月仅工资就超过6000元。一般说经济不发达,消费水平应该较低,但就拿桂林市的房价来说,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桂林市房价均价为5800元,也就是说,一套100平米的房子要一名讲师不吃不喝奋斗13.8年。XK学院辅导员的收入水平偏低使得在学院任职的辅导员只能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很多辅导员工作至今仍在校外租房居住。
(2)通过对问卷中整理发现,有22名辅导员,占总数的95.7 %,都认为学院辅导员相关制度较不完善或者很不完善。通过走访与亲身的一些感受,我总结出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个是没有对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发展起到推动性作用的管理制度。从其他部分高校了解到,很多学院的《辅导员工作条例》中有明文规定:辅导员作为管理干部,根据工作年限和实际表现晋升相应的职务。经考核确认胜任本职工作的,工作满三年可晋升为副科级辅导员,副科级满两年,达到条件,可晋升为正科级辅导员……而在XK学院,辅导员的晋升空间基本没有,这无形之中不仅影响辅导员的社会地位,也影响辅导员的经济收入。二是进人机制不健全,在招聘辅导员过程中,存在较严重的任人唯亲现象。这样的状况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XK学院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对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声誉也产生较大负面影响,这无形中给人们一种错误认识:到高校里任职,如果没什么本事就去当辅导员。
(3)对于多年战斗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我认为辅导员工作任务很繁重,且在实际工作中,学院各级部门还额外给辅导员许多临时任务、最终学工部在对辅导员考核上还要套用量化指标考核:比如辅导员每天确保学生考勤早晚自习、课堂考勤、没有无故夜不归宿、晚归情况;每半个月提交半月报表汇报工作情况;每月必须召开干部例会、开展学生干部的培训、与生活教师沟通1次、提交学生工作计划、总结及问题解决措施资料、开展4次班级集体活动、1次全年级活动、每周走访1次学生宿舍;每学期与家长联系不少于200人次;与学生谈心不少于200人次;听课40次、对各类危机学生的建档、教育和突发事件处理情况……大部分辅导员还需要利用非上班时间进行如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这无形中就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让辅导员基本上没有了个人的业余生活。
三、学院消除辅导员职业倦怠方面的已有措施和改进建议
(1)加大对辅导员待遇的按劳分配制度,如今辅导员的工资待遇与所带学生数挂钩只是在每年年终分配上多几百元,试问谁不希望逃避责任和任务,能少带学生就少带?
(2)加强培训和对外交流提高辅导员自身,每年对辅导员进行各类业务培训都列为了学工部的一项工作内容,但培训次数太少,今年计划定期举办辅导员沙龙活动,不知道能够如期进行……对辅导员继续攻读学位计划也不知何时能有下一步措施;能有机会多让辅导员参加区级、国家级各类培训班、学习班
在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方面,作为学生和学校之间的联系纽带,辅导员在高校思政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中介和桥梁作用,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高校教育也越发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养成,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推进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就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基本的教育体系和模式已经成型,各院校也都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意义的思政工作精品课程,但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有效的检测与考核模式
思政工作和其他学科教育不同,不能简单地通过一些书面或口头的测试来进行检测或考核,这使得我国的高校思政辅导员思政工作缺乏有效的检测模式,这对于一项教育活动而言是不完整的。一方面辅导员思政工作得不到及时的总结与调整,同时也无法及时精准地把握学生思政政治方面的实际情况和教学效果,同时也很容易导致辅导员自身和学生群体对思政工作的忽视。
(2)教育模式比较单调
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中,辅导员并不担任某一具体课程的教师,因而其对学生的思政工作不可避免的比较零散化和生活化,这直接导致辅导员的教育方法通常比较单调,座谈会、个别谈话、主题班会、讨论会等常规模式仍然是目前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主要手段,教学效果普遍不够理想,形式主义严重,学生参与度不高,这一现状严重阻碍着目前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开展。
(3)未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根据素质教育观点,学生应该是思政工作的主体,而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思政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却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策划、到执行基本都是学校和老师包办,最后学生按照既定的流程“走一遍”,许多学生甚至不知道思政工作的主题和意义所在。这样的方式既显得盲目,也不利于学生透过教育和实践类活动来体会思政工作的本质。
结合到上述问题,当下辅导员思政工作的推进应该特别关注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模式的多样性,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深入推进“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辅导员思政工作推进的首要因素和关键所在,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在思政工作中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意识到思政工作的积极意义并主动参与,思政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一方面,辅导员可以利用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管理,多利用生活的素材来开展思政工作。例如,辅导员可以在班级内部组织“角色互换”活动,让学生轮流去体会班长、课代表、班级委员的职位,通过角色互换让他们换位思考,来理解平时自己的不配合和个人主义,给班级干部和他人带来了多大的不便和伤害,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心灵得到极大的震撼,思想意识发生极大转变,比单纯的说教更具有说服力,可以为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又如,对于班级中学习或是家庭经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并开展“结对子”的活动,让大家互相交流和帮助。关注弱势群体,打开他们的心扉,加入到班级大家庭中来。而对于班级中家庭有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组织学生采取家访、捐助等形式为其送温暖,这可以更好地拉近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以及学校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每一个学生懂得主动地关心和帮助周围的人和事,对思政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提升。
(2)全面贯彻“百花齐放”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大学思政工作要朝着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和政治常识以及个人世界观人生观等综合因素的素质性拓展发展。为此,辅导员的思政工作必须解放思想,拓展空间,从组织、活动、人员等多方面来提升这些活动的趣味性、灵活性,以及实际价值。为此,一方面要拓展社会志愿服务的形式与范围,同时也要避免“调研、参观”等可能出现假大空现象的活动,而组织一些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切实发挥作用和起到一定效果的活动。例如,可以多组织学生在特殊节日开展一些社会活动,积极宣传环保、普法等知识,这既可以提升学生与人交流和自我表达的能力,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这对于学生的思政工作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组织学生走入敬老院、孤儿院等,自己编排节目表演或者进行爱心捐赠,着力在这些活动中发挥学生的主人意识和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服务奉献精神。灵活多变的思政工作方式与传统的形式化教学活动而言,具有更高的实践意义,也更能将社会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0-0027-02
深度辅导是目前教育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构建辅导员“深度辅导”长效机制能够进一步推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辅导员素质稳步朝着职业化的方向发展。深度辅导要求辅导员对所带的学生要有一个全面扎实的了解,要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落到实处。各大高校应该积极开展辅导员深度辅导学生的活动,让辅导员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这样学生可以更加健康地成长。
一、辅导员“深度辅导”机制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明确的“深度辅导”工作机制。深度辅导的开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目前各高校辅导员日常工作量过大,任务繁重,这是深度辅导开展的主要矛盾,尤其是辅导员的工作范围比较宽泛,不论是学习上的问题还是生活上的问题,学生一般都会去找辅导员帮忙解决问题。辅导员的工作没有明确化的分工,日常事务性工作太多;辅导员的工作也没有专业的培训,所以大多辅导员对深度辅导没有足够的信心能够做好,表示自己能力不足,甚至感觉到了自己职业的危机感。辅导员工作存在的这些问题使一些高校辅导员不认真工作,出现了应付工作的现象,影响了深度辅导工作的进行。因此,为了更好地响应深度辅导的号召,各高校应该确立明确的机制保障,增加辅导员的信心,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这样辅导员才能掌握学生的动态,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服务,有条不紊地进行深度辅导工作。
2.辅导员自身辅导能力不足。目前高校的辅导员普遍年轻化,缺乏有丰富经验的辅导员,他们自身工作经验和能力比较少,知识结构不系统,在学生的学业问题、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理想信念问题等方面不能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做到专业的指导。有些辅导员在深度辅导中只知道指出学生的错误,单方面地打击教训学生,而不去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从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很少和学生谈心沟通,辅导工作无法发挥出积极的引导效果,这样就使得学生对辅导员过于失望,甚至厌恶辅导员,极大地影响了辅导员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另外,一些辅导员由于不具备专业的系统的辅导知识,在进行深度辅导的过程中,与学生谈话中会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过分强调行政工作的重要性,使学生陷入被动的地位,脱离学生的实际,不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3.学生对深度辅导的开展认识不足。当前全球化格局促使社会经济、文化、思想及政治等各个方面多样化发展,在强有力的文化冲击面前,大学生这个年轻、纯真的群体很容易接受社会的多变性和一些不好的导向,一部分学生由于依赖和信任大学辅导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非常愿意向辅导员寻求帮助,而且很多学生也能够接受和辅导员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有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能主动提出自己的问题,但是还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深度辅导的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和普通交谈没什么区别。有的学生认为这种工作的开展没有必要,还有的学生存在惯性思维,总觉得被老师找就意味着自己有什么事情做错了,老师找他肯定就是要批评他,从内心深处就对“深度辅导”非常排斥,要不就认为辅导员要找他帮什么忙,不愿现身。还有的学生不喜欢这种深度辅导的方式,不喜欢与老师谈自己的问题,不愿意敞开心扉与辅导员进行沟通。对于这些现象的存在,我们有必要在建立辅导员“深度辅导”长效机制的过程中加强宣传和调研,使学生能够对深度辅导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辅导员“深度辅导”长效机制的建设路径
1.推进制度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深化“深度辅导”的开展。深度辅导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是辅导员工作明确化管理的重要载体。各大高校应该对辅导员进行深入了解和调研,了解他们所带学生的需求以及辅导员自身对深度辅导的建议和看法,根据各院系学生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制定出工作中的明确制度,循序渐进地做好长效机制的构建工作。首先,要使深度辅导得以顺利开展,就必须给辅导员提供充足的辅导时间。所以各高校要对辅导员的个人工作情况做好分析,实行高效的管理人员流动,然后再制定相应的制度,可以适当分一些工作给班主任或者找学生担任辅导员分担日常事务性工作,给辅导员开展深度辅导挤出时间;或者制订措施直接安排好辅导员每日辅导的时间点,让制度这个后盾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对于辅导员自身而言,要规划好自己的时间,学生的繁琐事务很多,几乎一天24小时都会遇到各种事情,甚至下班了也会有学生找辅导员答疑解惑,所以辅导员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有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全学生的忘我的精神,这样才能做好学生的工作。其次,制定制度,明确指出深度辅导的工作内容,包括工作开展前的要求、开展的主要群体、开展的详细计划以及开展的汇报工作等。比如可以硬性规定辅导员一学年内至少和每个学生面对面谈一次话,每隔一周去宿舍检查卫生,了解学生平常的生活状态,每个月至少开展一次主题班会,将深度辅导的工作落实。最后,对辅导员的工作开展要有一个监督和评价制度,让每个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开展情况做一个详细的总结,也可以定期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评比,把一些好的深度辅导的案例或者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拿出来分享,然后评选出优秀辅导员,这样辅导员的积极性会被真正调动起来。最后,要成立管理组织来督促管理深度辅导工作的开展,由学生工作处、各院系专管学生工作的领导以及优秀的辅导员组成,他们负责落实管理深度辅导的开展工作,为长效机制的建立打好坚实的基础。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的自身素质。深度辅导对辅导员的自身素质要求很高,不但需要辅导员有过硬的知识储备,还要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这样,在解决学生问题的时候,辅导员才能运用综合知识说服学生,也可以让学生心服口服,打心眼里敬佩辅导员。所以想要保证深度辅导的效率,就必须加强辅导员的理论知识的学习以及提升他们的人格魅力。一是建立行之有效的辅导员培训制度。健全的培训制度是一项很好地解决辅导员队伍零散的方法,通过培训辅导员可以更加专业地开展深度辅导的工作。首先,辅导员的培训制度要考虑到深度辅导工作所面临的现实以及辅导员今后的事业发展,培训工作要有层次地进行,形式要多样化,要寻找最有效果的培训方式;其次学校要和辅导员培训或者研究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选派辅导员去培训和学习,使辅导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并且符合现实需要;再次要对培训课程、内容进行精细设计以及筛选,让辅导员在短时间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符合深度辅导的要求。二是建立辅导员之间交流工作的制度,相互学习和借鉴,提升深度辅导的水平。作为新的一种工作模式,深度辅导工作的经验比较少,可以借鉴的也比较少,目前全国范围正在试行的只有北京地区,其他各省高校也在计划推进当中,由于深度辅导的成效目前还不是很明显,所以各高校之间或者在校内都可以举办辅导员深度辅导工作的经验交流座谈会,在会议上可以拿出一些优秀的案例分析,让辅导员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辅导员本身应该对深度辅导的工作进行总结,反复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找到最合适的方法,提高自身素质。
3.建立宣传和调研机制,使学生对深度辅导形成正确的认识。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深度辅导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要让学生接受深度辅导,学校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对深度辅导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各院系的宣传部门以及学生工作处可以联合起来向学生们开展深度辅导的宣传工作。而且辅导员要做好深度辅导的跟进工作,如果辅导员和学生进行了一次谈话之后有效果,那么辅导员应该继续观察学生的反应。有些学生心理方面有些问题,思想比较偏激,或者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思想负担重,一年和辅导员谈一次话可能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一开始可能会有效果,但是如果不持续跟进,有些学生可能会回到原始状态,有些问题可能甚至会比以前更加严重。辅导员应该制定出适合学生的系统的引导模式,随着学生实际情况的变化,改变自己的辅导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其次,要做好调研工作,保证工作的实效性。不同于传统教育,深度辅导的重点就是实效性。辅导员只有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做好深度辅导工作,将学生教育落到实处。大学生的个性、思想都比较新潮,根据学生实际做好调研工作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可以对在校学生做问卷调查、去学生家里家访、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以及以日常交流的方式深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三观”、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学习目标、职业规划等,全方位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的实际状态以及他们所遇到的困难。深度辅导的评价不在于辅导员和学生谈话的次数,而是辅导员切实为学生解决了多少实际困难,这才是深度辅导所达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