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教练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3:21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健身教练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健身教练工作总结

篇1

关键词:体育强省;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高校体育院系;江苏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5.02.031

1 前言

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对于增强人民体质、促进现代化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6年以来,江苏省承办单项体育比赛数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近年来,成功承办了第2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顺利举办了第18届全省运动会,群众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实力进一步增强,体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体育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体育赛事日趋活跃,体育科教水平逐步提高,体育对外交流日益广泛,逐步迈入体育强省的行列。

在江苏省建设体育强省的过程中,体育人才队伍的建设至关重要。高校体育院系在此过程中更是责无旁贷,自江苏省实施体育行业职业资格培训以来,各高校体育院系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了大量的各类体育工种的职业资格的培训和鉴定,这些合格的人才在取得证书之后,进入了各个工作场所,自身的专业素质对江苏省体育强省建设也起到了不可忽略的贡献。同时,专业人才的数量在体育强省建设的指标中也很关键,比如体育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体育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是反映全民健身服务能力的指标,采用覆盖率指标,更多的是考虑公共体育服务惠及城乡百姓,实现全覆盖。目前,江苏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有11万人,每万人社会体育指导员数为15人。为进一步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建设水平,社会体育指导员要覆盖到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建设体育强省的“城乡社会体育指导员覆盖率”指标目标值需达到100%。

2 体育强省建设背景下高校体育院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江苏模式”探析

2.1 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概况

2009年以来,江苏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经历了试点(2009-2010)、全面推开(2011-2012)以及全面提升(2012至今)三个阶段。截止2012年,江苏共有25所高校体育院系共组织开展了救生员、场地工、跆拳道等8个工种的培训鉴定,共有8000余名学生获得了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占全省获证总人数的70%,成为了江苏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生源主渠道和培训鉴定的主要方向。各高校体育院系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建设、师资、场馆等优势,紧紧围绕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有计划地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从提高培训质量入手,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了毕业生就业,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江苏省体育强省建设作出了贡献,形成了一套独特高效的“江苏模式”。

2.2 “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创新

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是最具本质意义的体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图1)。体育职鉴培训工作是促进高校体育院系培养技能型体育人才的一个良好途径,是促进体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扩大高校体育院系为社会服务的有效形式。为此,首先需强化职鉴培训的组织领导,成立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领导机构,组织和协调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各项工作。高校体育院系制定体育职鉴培训的工作方案,从培训方案的制订、培训教师的选聘、培训生源的组织、培训教学的安排、培训的日常管理、场地设施的保证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这为顺利开展体育职鉴培训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持。

2.3 体育科教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力保障

江苏省教育厅在《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亦明确指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把职业能力作为人才使用的重要依据。促进职业院校课程与职业标准融通、教育考核标准与职业技能考核标准衔接。实行职业院校“双证书”制度,支持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近年来,江苏省在体育科教和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从体育院系、体育运动学校到业余体校、体育中学和体育传统学校,形成了梯度衔接的体育教育网络。实施“人才强体”战略,体育人才素质全面提升,结构趋于合理。体育学科建设成效显著,南京师范大学和苏州大学体育学院已具备体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体育师资队伍水平比较高,拥有16个博士生导师,科教水平一流,全国中学生运动会科报会、大学生运动会科报会获得总分位居国内前三。江苏省在体育人才建设过程中,实施“人才强体”战略。切实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全方位、多层次推进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江苏体育发展专家库,创办江苏体育科学论坛,健全专家决策咨询机制。加强体育人力资源开发,逐步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交流机制。

2.4 助力体育强省建设战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具体措施

2.4.1 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加强对院校推进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试点的组织管理,明确一个部门作为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牵头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工作,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制定出院校推进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试点的实施,制定教师技能培训实施计划,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4.2 大力宣传,选择优势工种进行培训鉴定

积极引导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特点和择业方向,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要从学生入学初期抓起,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通过辅导员的班会课、学生现身说法、黑板报、广播、校园网、宣传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性,明确需要掌握的技能,需考的工种,在已开展鉴定的救生员、游泳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健美操、跆拳道、网球、武术、健身教练)、体育场地工8 个工种中,选择其中4-5 个条件成熟和学生人数较多的工种开展培训鉴定试点。牵头管理部门要针对各高校体育院系专业学生考证要求,及时提供所需指导信息及相关材料,做好报名组织、考前培训和辅导工作。

2.4.3 深入探索专业教学和职业资格培训工作相融合路径

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撰写工作总结报告,进行经验推广。同时,加强对各专业对应职业或岗位的市场调查,拟定各工种职业资格证书需求并报牵头管理部门审定,并根据审定的工种,组织专业教研室和专业教师研究相关工种职业技能培训、考试大纲和教材,对于院校已开设的课程,可采取将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相关内容和要求融入到专业教学当中去,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鉴定内容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技能操作训练,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逐步达到学生学完相关课程后,就能直接参加该专业的职业资格考试。

3 结语

江苏省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实行,为各高校体育院系的教学改革和学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也为体育经营活动场所提供了可参考的统一标准,为提高体育场所的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对于高校体育院系来说,开展体育职鉴工作,同时满足了院校发展、学生就业、师资建设、市场服务四个方面的需要,只有积极推进体育职鉴工作进校园、进大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分、进考核,实现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职鉴工作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才能确保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职鉴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各高校体育院系在推进体育职鉴工作中,一要站在教育强省、体育强省的高度,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重要意义;二要积极探索,不断建立完善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机制模式,将体育职鉴工作纳入院校长远发展计划,统筹规划,加强研究,确保工作开展制度化、程序化、常态化;三要强化服务,充分发挥体教结合的优势,实现体育技能型人才培养与体育市场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切实为学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服务。

政府的要求和社会的迫切需求为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育职鉴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全民健身条例》以及国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中,都明确提出了要加强对体育经营活动的安全监管、推行体育服务质量认证制度等工作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同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立更好的工作基础,为高校体育院系推进体育职鉴工作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环境。江苏省将体育服务民生、职鉴服务社会、推行双证书制度等工作思路和理念作为科教兴国、人才强体以及拓宽高校体育院系学生就业渠道的着力点,对全国高校体育院系推进体育职鉴工作起到了引导和示范作用。在“十二五”期间,按照《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要求,培养一大批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职业健身指导人员,实现江苏健身服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高校体育院系开展体育职鉴工作是一项面向社会服务的、人才专项培养工程,是顺应体育强省建设,依托高等教育的强大优势打造的人才支撑平台,是江苏实现人才强体、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渠道。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体育强省建设背景下江苏省高校体育院系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3SJD890001]

参考文献:

[1] 陈西玲.高等体育院系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8,(6):110-113.

[2] 谢霞.基于4P营销策略的江苏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证书推广策略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1,29(5):51-54.

[3] 王晓贞,玄延军.江苏省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技能鉴定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5): 101-105.

[4] 平朋刚,田海燕.基于态势分析法(SWOT)对江苏省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的环境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4):146-14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