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3: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跟教育相关论文

篇1

作者简介:卢均治(1980-),男,广东高州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刘美(1967-),女,广东廉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教授。(广东茂名525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项目编号:BKZZ201104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1-009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为工业化的发展培养了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但随着近年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相应的教学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同时,国家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些都对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为此,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密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合作、制订人才培养标准、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1]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是以工为主、石油化工特色鲜明的省属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简称“电气专业”)作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特色专业已经加入“卓越计划”试点行列。

在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深化作为“卓越计划”中一个重要内容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是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根据实践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以及电气专业加入“卓越计划”后的发展要求,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践教学的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实践教学的现状

这里把实践教学从总体上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讨论。第一是实验教学,包括理论课程的实验和独立开设的实验等;第二是实习教学,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第三是毕业论文(设计)。

在实验教学方面,平时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验证性实验和演示性实验多、自主设计实验少和单科性实验多、综合性实验少的情况。轻实验的观念也使学生存在不爱动手做实验、抄袭实验报告等现象,使得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在实习教学方面,无论是认识、生产实习还是毕业实习,其实习时间都较短,企业普遍认为接收学生来实习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另外,在高等学校与企业之间没有国家层面相应的学生实习制度的规范与保障,也没有相关的鼓励政策,造成很多企业都不愿接纳太多的学生实习,就算接纳了也没有安排足够的技术指导。因此学生实习如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再加上有些学生思想上的不重视,整个实习结束后学生收获不大。

对于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由于指导教师缺少工程背景与项目经验以及学校实验场地和设备的不足,选题缺少挑战性和创新性,并且大多与生产现场、工程实际的问题脱节。在大环境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不够重视,认为毕业论文(设计)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把时间精力用在复习考研、找工作等方面。

二、卓越工程师计划下的实践教学探索

“卓越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其中一年为企业学习阶段,校内学习时间相应减少。为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除了对理论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外,对实践教学同样也要进行改革。本文根据实践教学的现状,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在“卓越计划”计划下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1.实验课

要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观念,使教育回归到工程教育的理念上来。同时,通过整合有限的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实验的比例。延长实验室的开放时间,设置开放实验室,让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使用实验室,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设计能力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目标。

2.实习教学

“卓越计划”采用“3+1”培养模式,相应的教学计划要进行较大调整,以满足一年企业学习要求。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实习教学在原计划里就是在企业中进行,较容易整合到“卓越计划”中去。但这个整合是要满足“卓越计划”具体要求为前提,因此,新的实习教学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教育部已经联合多个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实习安全与保险政策、联合培养企业的财税政策等,提高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积极性。在这些不断完善的政策与措施下,学校要建立校企联动、多层次协调的组织体系,[2]精简办事程序,满足企业高效率要求,保障试点专业与企业合作的顺畅。学校要重视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选好合作企业,要求企业有实施保障措施,包括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配备经验丰富的工程师作为指导教师,提供教学、实践、科研场所和设备以及可能的参与实践的机会,安排好学生在企业学习的生活,并提供充足的安全和劳动保护等等。[3]

其次,学生到企业实习前要求先完成实习计划。学生在实习之前,根据企业的生产内容,通过查找、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教材,自主完成实习计划。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对实习内容所要涉及的知识有大概的了解;对专业课程所学过的相关知识进行较为全面、有针对性的复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重视实习,认真严肃对待实习安排,也避免学生进到企业后对实习内容与专业课程产生脱节感,对整个实习产生游离感,影响实习效果。根据已经完成实习教学学生的反馈,可以知道在实习前做了相关准备的学生要比毫无准备的学生收获大得多。这也进一步说明了实习计划的重要性。

再者,实行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卓越计划”要求参与学生在企业累计学习一年,在这一年中学生通过参与企业运行的各项活动达到“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的实习企业主要有中石化茂名分公司、茂名自来水公司、茂名热电厂、供电局变电站等企业。其中,中石化茂名分公司是最主要的实习基地。然而,由于石化企业的特殊性,其运行要求的安全性非常高,顶岗实习和参与故障维修的机会很少。为了满足“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可以实行集中学习、分散跟岗的模式。

(1)集中学习。“卓越计划”中的实习内容包括在企业接受培训。因此,面对人数不算少的实习学生,可以让企业安排相应的技术人员讲解企业制度、生产流程、技术规范等内容。此外,还可以加入到新入职员工的集体培训,使学生接受最真实的企业培训。

(2)分散跟岗。目前,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的学生实习时是以7~8个人为一个小组,分配到一个生产班组中,再由班组指定一位技术人员进行带队实习。为了遵循企业的生产、安全要求和满足“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可以进一步把小组细分为1~2个人一组,每组配备一个技术人员,然后以跟岗的形式进行实习。这里的跟岗是指每个小组的指导工程师上班在岗时全程带着所指导的学生。当工程师进行班组例会、查看技术图纸及手册、在岗巡查等一系列生产活动时,跟岗的学生都能深度参与其中。而且,当涉及到现场动手操作时,工程师也可以在评估安全性是否满足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这样,一方面学生能深入参与到企业活动中去,同时能保证一定的动手操作量。这些情况在多个学生为一小组时,相应的安排就不易实现。另一方面,可以保障企业运行高安全性的要求。对工程师来说,学生跟岗并没有额外增加太多工作量,而且,由于学生人数较少,也可以对学生进行较多一对一的交流与指导。

3.毕业论文(设计)

首先,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让学生认识到这个环节的重要性,意识到这是对其大学四年学过知识的一次全面总结和深化。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对继续深造和走上工作岗位都有很大的益处。[4]

其次,利用电气专业加入“卓越计划”试点的契机,选派相关教师到合作企业中锻炼,加强教师的工程素养。建立一支“双师型”指导队伍,联合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在选题方面,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选取学生在企业中实习所遇到的工程问题或者所参与完成的工程项目作为选题内容,让学生能够“真刀真枪”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三、结束语

“卓越计划”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加入“卓越计划”试点行列对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电气专业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有利于全面完成“卓越计划”的培养要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应该不断进行探索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刘文清.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我校工程教学改革构想[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5):2.

篇2

2、期刊发表文章字数少。一般大多数的单位要求职称论文必须是2000字符以上。例如,山东省会计职称政策中就有明确要求,文章字数要在2000字以上才有效。因为大部分的期刊排版方式,单版面字符数都在2500左右。所以,发表一个版面的文章在很多地区都是认可的。但是,还有部分地区要求文章字数必须在3000字以上。而大部分期刊单版面字数都很难超过3000字。所以,这些地区的作者必须在1.5个版面以上。以免造成发表的论文在职称评审中不被认可。也因为此,很多期刊是要求1.5个版面起发的。另外,有部分的杂志允许刊登短文(通常低于1500字的文章,都可以称为短文)。

篇3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65-03

近年来,随着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的逐年增加,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也日益丰富,仅仅培养理论创新的科研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各类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从高校的教学资源来看,导师人数、科研经费、设备条件等一时无法充分满足研究生培养的需要,教育资源短缺成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瓶颈,尤其是师资力量的瓶颈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如何解决规模迅速扩大与资源缓慢增长的矛盾?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是目前最具实际意义的解决方案。研究推广实行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一方面,要根据企业需求和研究生培养自身的客观规律,努力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另一方面,要善于根据不同模式的特点,从招生、导师遴选、合作企业选择、日常管理、论文审核等环节入手,建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质量。

1 前言

为了重视实践与应用,实现“产学研”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双导师制”这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模式的一个创新举措。研究生双导师制是指一名研究生分别由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知道,理论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课程选题、学位论文理论指导等,实践导师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课题实施、学位论文实践部分指导等,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研究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研究经费、对研究生的课题和学位论文负责。一般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担任理论导师;由从事实践行业且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的企事业相关人员担任实践导师。

2 双导师制培养研究生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研究生单导师培养模式,主要由高校或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以导师个人培养为主导,这种培养模式的优点是学生某一方面的知识比较深,但是,师徒之间一脉相承,门户观念较强,不利于研究生学术思路的开阔以及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的形成,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尤其是近几年,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一个导师带十几名甚至几十名研究生的情形尤其突出。一方面,使得很多导师由于精力不够,培养经费缺乏,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降低,出现很多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因缺乏实验,仅能依靠数值模拟和仿真来实现,导致学术论文抄袭之风,学术造假行为日益严重,对学术和科研水平的提高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研究生们太注重学术理论性研究,很少考虑个人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得学与用相互脱节,毕业后无法适应企业的需要。

“双导师制”的实施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模式,通过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相互结合与补充,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联系的培养目标。校企导师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利于实现高校教学和社会需求的双向互补,一方面可以缓解企事业单位生产和管理任务繁重、高层次人力资源不足等企业问题;另一方面,也可解决高校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很难转化为生产成果以及研究生导师队伍不足等问题。

目前,在我国研究生的教育中,实施双导师制度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成本的增加以及培养经费的不足,使得双导师制的推行受到限制。(2)缺乏政府相关机构的监管和社会力量的监督,双导师制度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很难落到实处,很多高校都是流于形式,校外导师只是挂名,并不参与实际指导,双导师制名不副实。(3)高校和企业之间缺乏人才培养的协调与沟通,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职责、权利及利益未能明确,导师责任意识不强,造成研究生在理论与实践培养环节上脱节,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1]。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发现在双导师制推行过程中,导师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而提高导师责任感很重要一条就是如何明确导师的地位,激发校内外导师的积极性。

3 双导师制培养中的导师地位的分析

调查研究表明,在对校企导师走访座谈中,双方导师都认为对方没有主动与自己联系。企业导师对自己的职责并不十分清晰,并没有指导学生撰写论文,且很少参与学生论文答辩[2]。由此可见,校企联合培养中,制定有效的监督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让校企双方导师明确各自的权责,才能有效加强双方的合作,能使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3.1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模式

从我国研究生教育的现状来看,目前实际的双导师制度基本可以分成“以学生为本、以校外导师为主”和“以校内导师为主”三种模式[3]。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培养的模式来看,具体实施过程可分为如下五种情况。

(1)研究生主要在学校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由校内导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对各培养环节进行督导;在企业进行实习和科研工作,由企业导师帮助确定学位题目,并指导研究生做课题。研究生主要在实习基地完成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企业导师主要指导,对其论文的研究及进展情况等进行把关;校内导师辅助指导,通常是对论文的格式要求及理论深度等进行把关。

(2)研究生主要在学校进行基础课程的学习,由校内导师对其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并帮助确定学位题目,并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对各培养环节进行督导;在企业进行实习,由企业导师提供实习基地或实验仪器设备及场地。研究生主要在学校完成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校内导师主要指导,对其论文的研究进展情况及理论深度等进行把关;企业导师辅助指导,通常是协助指导研究生做课题或试验。

(3)如果学校和相关企业或科研院所已有合作项目,联合培养的研究生参与合作项目,并承担具体任务,则学生可以项目内容作为选题依据,由两位导师共同协商并指导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结合项目需要选择实验和答辩场所。

(4)如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是在职攻读学位(如: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则既可以根据所在单位的相关课程做学位论文,此时选择本单位的企业导师,主要由企业导师来进行指导;也可以选择校内导师拟定的题目,此时主要由校内导师指导。

(5)除以上四种情况外,研究生还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和爱好,选择研究方向和论文题目,并根据自身研究方向来选择校内导师,并跟校内导师协商选择确定跟课题相关领域的校外导师,此时校内导师作为第一导师,企业导师作为第二导师。

3.2 导师地位的确立

总的来说,导师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贡献的大小,决定其地位。结合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我们一般按照如下原则来确定导师的指导地位。

(1)方向指引。

结合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的确定情况,以及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承担的培养任务情况来确立导师的地位。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学位论文题目由哪位导师确定,将由其担任第一导师。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与其所在学科的培养目标相一致。

(2)经费支持。

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校会给予一定的培养经费,但是仅能满足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需求,对于购买实验器材以及实习等费用很难满足。在确立导师地位时,主要根据学生完成论文过程中培养经费的来源。如果完全由校内导师承担,则由校内导师担任其第一导师;如果企业导师能给予提供相关实验器材和实习经费等,则由企业导师担任其第一导师。

(3)实习基地。

随着研究生培养规模的扩大,产学研联合培养的进一步推进,各大高校纷纷创建了研究生创新实习基地。机电学院也已经先后和5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了研究生创新实习基地协议书,在协议书中明确规定,校外导师的职责及其为第一导师的地位。

(4)应用指导。

如果导师能将研究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或者申报的专利等,进行产业化推广,则由该导师担任第一导师。

(5)创新创业。

如果导师能指导研究生取得创新性成果或者协助并指导研究生进行创业,则由该导师担任第一导师。

3.3 导师地位标志

双导师制推行以来,很大的难题就是对于联合培养的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果归属问题,这也是确定导师地位的重要标志。研究生在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一般有发表学术论文、申报并获得专利和创业公司的股份等。

(1)署名。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一般要求第一导师为第一作者,学生本人为第二作者(通讯作者),也可以学生本人为第一作者,第一导师为第二作者(通讯作者)。当校内导师为其第一导师时,成果署名第一完成单位应为学校,校外导师所在单位为第二完成单位;当校外导师为其第一导师时,成果署名第一完成单位应为校外导师所在单位,学校为第二完成单位。

(2)专利署名。

研究生在读期间申报专利,一般要求第一导师为第一专利权人,第二导师为第二专利权人,学生本人为第三专利权人。当校内导师为其第一导师时,成果署名第一完成单位应为学校,校外导师所在单位为第二完成单位;当校外导师为其第一导师时,成果署名第一完成单位应为校外导师所在单位,学校为第二完成单位。

(3)股份及股权。

研究生在读期间创业并成立股份公司,则一般应由其第一导师占50%的股份或股权,研究生本人占30%的股份或股权,第二导师占20%的股份或股权。

3.4 成果归属与毕业要求

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时,关于研究生所取得的成果归属问题与学校制定的研究生毕业条件存在着矛盾。具体表现为作为企业导师,一般希望所指导的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应归属于企业,而学校要求研究生毕业发表学术论文必须以学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另外,近几年各类研究生奖学金制度,也规定参与评奖材料成果署名单位必须为学校。对于这类新形势下的矛盾,学校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改革的相关规定。

4 学校应对措施与政策支持

4.1 健全双导师制管理制度

学校应针对“双导师制”这一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制定有效的监管制度,让校企双方导师明确各自的权责,充分尊重双方导师,明确其地位。与企业或研究所签订联合培养协议书,确立双方关系与定位,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责任与权益并重,建立双导师制的考核体系,出台适当的激励措施,如制定校外导师的薪酬、职称聘任与激励机制,提供适当的补贴,并在横向课题上有倾斜等,调动校企双方导师的积极性,让企业导师参与研究生选题、开题及答辩全过程,实现校企双方导师和研究生的三方互动,充分发挥联合培养的优势。

针对研究生取得的成果归属问题与毕业要求之间的矛盾,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鼓励学生多出成果,制定相关文件规定成果的产权归属,并针对联合培养的学生制定特殊的毕业条件和要求。

4.2 合理修订培养方案,更新教学方法

进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时,应在注重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尽可能多的开设相关的实践锻炼课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由校内导师负责对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和指导,企业导师负责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指导和培养,加强学生对前沿问题的掌握和吸收能力。校企双方导师应定期沟通和协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或调整培养计划。

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相对而言更加重要,不能按照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多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同时多增设课程实践环节。聘请企业中经验丰富的、长期从事工程管理和技术工作的专家到学校或基地做专题讲座,与校内导师和学生进行交流。将传统的教学―― 科研学术性培养模式,更新转变为教学―― 科研―― 生产或应用这种新的培养模式。

4.3 拓展研究生培养经费筹措渠道

双导师制的推行会使研究生培养的成本增加,而国家对于研究生教育的投入非常有限,尤其是实践环节中培养经费的投入更大。学校可通过加强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建立研究生工作站,积极联系各专业相关企业或研究生,签署联合培养研究生协议书。尽力争取校外导师所在企事业单位的经费资助,吸引企事业单位投入来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形成长期联合培养模式来降低实践环节的成本。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全过程

Key words: graduate education;quality management;overall process

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108-02

0引言

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必须进行全程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管理,不仅包括对各个关键环节的显性的管理,也包括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学术环境的建设和管理;不仅包括对教学培养过程中人和事的管理,也包括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不仅包括对质量的控制,也包括对卓越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不懈追求。几年来,针对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实际情况,我们初步建立了能涵盖研究生全程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体系;通过对关键环节的规范与控制,确保了教育质量;通过对学术环境的建设。

1基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

国家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划均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必须实现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近些年,我所研究生教育也经历了跟全军大部分院校相同的情况,出现了培训规模迅猛增长,培训层次进一步提高,考生来源多样化,培训形式多元化等新情况。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强化管理,确保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我们必须面对并认真加以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进一步浓厚了学习氛围,逐步形成了追求卓越的治学精神。

1.1 健全规章制度近几年,我所研究生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学位授权点数量从原来的三个硕士点,增加到现在的四个硕士点和两个博士点;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还开展了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和工程硕士教育。以上这些变化,给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何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保证规模和质量的有机统一?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加强了对先进管理思想和理念的学习和思考,明确了依靠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提升质量的思路,确立了“规章制度是实施管理的重要依据,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是提升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程”的共识。为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区分不同培训形式,我们制订了《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各任务承担单位的责、权、利,规范了研究生课程各个培养环节。为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制订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实施管理办法》、《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审组织办法》等涵盖学位论文工作各关键环节的系列规章制度。为加强拔尖人才培养,制订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专项科研基金资助管理办法》。几年来,为规范研究生教育过程,制定颁发了10余项管理制度,健全了法规体系,初步形成了科学的管理机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在全所树立起依法管理、按章办事的理念,促进了管理工作的正规化和科学化,调动了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

1.2 严把关键环节全程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坚持以点带面,把握关键环节。科研院所狠抓了研究生入口、课程教学、课题研究主要环节监控和学位论文审查等关键环节,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①严把研究生人口关,确保生源质量。生源质量是影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加大了宣传力度,以实地宣传、寄发宣传资料,与知名高校建立合作互动机。②加强学位论文审查组织,严把出口关。学位论文审查答辩是研究生教育过程的最终环节,科学、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学位论文质量是确保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我们积极探索改进学位论文质量评价的形式和方法:一是较早实行了研究生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在2003年0004年连续两年实行抽查盲审基础上,从2005年起实行学位论文全盲审制度,每份论文分送三名专家进行双盲评审,其中所外专家至少两名。几年来共有近20名硕士研究生未能通过论文盲审。我们对存在问题的论文,责成作者重新修改,并区别不同情况,推迟半年或一年重新提交论文,组织审查和答辩。二是建立了复议制度。对在学位论文送审或答辩中,成绩较差或排名靠后的学位申请人,由科研院所机关重新组织专家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复议,复议的结果作为科研院所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学位发放的重要参考。三是建立了高水平的评审专家库。按不同学科和研究方向,建立了包括军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知名专家的评审专家库,遴选送审专家,保证了论文审查的公正有效。同时,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建立了学位论文评审互动关系。四是推行了质疑和申诉制度。在研究生或导师对论文评审结果提出异议时,由科研院所组成专家组,对论文送审的结果进行评议。几年来,共受理了五名研究生的质疑和申诉,并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处理。

通过以上措施,强化了师生的论文质量意识,树立了“质量是生命线”的观念,学位论文质量逐步提高,较好地把住了研究生毕业出口关。

1.3 加强学术环境建设全程质量管理,不仅要加强关键环节的监控,同时也要重视对研究生培养环境的建设和管理。科研院所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拔尖人才培养和学术活动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1.3.1 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培养良好学术道德和规范学术规范是研究生必须遵循的学术准则,近年来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中曾出现了个别学员违背学术道德,部分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不强,论文撰写不够规范标准的现象。我们重视加强教育引导和行为规范,一是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经常性组织导师和研究生学习相关规章制度,为导师配发《学术规范通论》,并专程邀请该书作者来院为师生讲学。二是加强对学位论文撰写的规范要求,在全所开设了《学术规范与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强化学术规范意识,规范学位论文的撰写;三是实行了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制度,规定研究生在学位论文中增加《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从制度上保证了论文成果的原创性和真实性。通过学术规范教育,进一步明确了学位论文规范化、形式化要求,强化了导师和研究生的学术规范意识,优化了良性健康的学术环境,促进了良好的学术道德的形成。

1.3.2 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近年来,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拔尖人才培养,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加大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研究生科研基金,对基础理论扎实、方向明确并有良好预期的研究生学位论文给予资助。

1.3.3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科研院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积极开展学术活动,拓宽视野,提高学术水平。一是开展学术月活动。在每年五、六月份,组织论文质量好、学术水平高的应届毕业研究生开展专题学术报告,邀请院外答辩专家进行学术报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浓厚了科研院所的学术氛围。二是开展学科交流活动。依照导师职责,每年组织导师和回所博士开展学术报告;组织研究生在学科内部阶段性地汇报课题进展;研究生调研结束后,完成调研报告并在学科内部进行专题汇报和交流,非内在在所网上公布;开设《学科新专题》课程,由导师为研究生介绍学科前沿的最新发展。三是建立所外专家讲学制度。制订学术讲座计划,每年邀请10名左右专家来院讲学,与研究生沟通交流。广泛深入的学术活动,扩展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促进了不同研究内容的交叉融合,提升了研究生科学研究水平,进一步提高了培养质量。近年来,科研院所研究生课题研究无论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均有较大突破,70%以上的研究生承担了国家级课题研究任务,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2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的效果

科研院所在研究生教育方面开展全程质量管理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2.1 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显著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最主要标志。近几年,科研院所研究生学位论文被评为省部级以及校级优秀学位论文的数量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学位论文水平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

2.2 学位论文水平得到专家的高度认可近几年来,我所研究生以学位论文为主要内容的方案,共获得某专项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二等奖13项,这些成果不仅获得了专家的高度认可,而且大部分成果已进入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环节。

2.3 毕业研究生获得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研究生的评价,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又一重要考核指标。全程质量管理,旨在通过对学习过程和环节的控制和管理,从而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和能力。经近几年跟踪问卷调查,科研院所毕业的研究生,经过全程质量管理,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绝大部分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和技术带头人,还有部分毕业研究生已经担任了所在单位的领导职务。

2.4 学科竞赛成绩优异学科竞赛成绩,也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考核的一个方面。近几年,科研院所通过相关措施,极大地激励了广大研究生参加高水平的学科专业竞赛的积极性,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3结语

研究生培养,既有其在培养环节上的共性,也有其在培养方式上的特殊性。基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也必须兼顾共性与特性。在把握原则性的同时,不能抹杀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个人之间的特殊性。以上只是我们基于培养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方法的一些探索,尽管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对其科学性、完备性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李蓉.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J].发展,2010,(2):118-119.

[2]王书会,王丽华,李俊.金融危机形势下研究生择业状况调查分析――以上海市三所高校的调查为例[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17-19.

篇5

[分类号]G250

1 背景与意义

阮冈纳赞(Rang Nathan)于1931年提出了图书馆学五定律:“书是为了用的;每个读者有其书;每本书有其读者;节省读者的时间;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其中有3条提到读者。刘国钧先生认为:“图书馆事业有五项组成要素:图书、读者、领导和干部、建筑与设备、工作方法”。读者在其中作为一个独立的要素被提出来。程焕文教授曾提出:“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虽然颇受争议,但仍然有其深远的内涵。由此来看,读者是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使用者,是整个图书馆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之一。作为图书馆馆员,应该与读者保持最为密切的关系。但这种关系目前是一种怎样的状况?是否已经与读者逐渐疏远?

刘虹从构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和谐角度论述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从服务、管理及制度3个方面来构建读者和馆员间的和谐关系。伍晓军基于馆员的视角,从服务、理念及方式上论述了如何加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联系。高惠娟提出图书馆要与读者建立紧密的联系,必须要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保护读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化解与读者之间的矛盾。总体看来,先前的研究主要是通过定性的方式来对馆员和读者关系作出慨括或改善,并未对读者与馆员的关系进行相关的描述和揭示,大部分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偏重定性的总结,没有量化的分析,无法深入揭示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为了能够更为直观地呈现出这种现状,本文采用词频统计、问卷调查及文本分析等实证方法,对目前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进行深入揭示和分析,得出结论: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联系逐渐弱化,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2 方法与思路

2.1 方法

词频统计是基于定性分析的量化研究方法,它将用语言表示而非数量表示的文献转换为用数量表示的资料,并将分析的结果用统计数字描述。文本分析是一种客观、系统、定量地描述文字内容的研究方法。与此同时本文还运用了问卷调查的相关方法。

2.2 数据获取

词频统计的数据样本取自2006―2010年间被CNKI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19种核心期刊所刊载的论文29 373篇,去除会议纪要、新闻通讯、讲话、通知、目录等内容后,得到有效的学术论文29 245篇,以“篇名=读者OR篇名=用户和摘要=读者OR摘要=用户”为检索式分别进行检索,共得到记录1 141条;本文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00份,其中高校图书馆馆员200份,读者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86份;公共图书馆馆员200份,读者2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377份;文本分析的数据取自2006―2010年间CNKI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3 000篇人文社科类及3 000篇理工农医类博士论文的致谢文本。

2.3 思路

首先,通过对各年度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刊载相关读者研究论文的篇数及其占论文总数的比例和读者研究相关论文关键词频次占总的关键词频次的比例总结出图书馆界从业人员对读者研究的重视程度;其次,根据对高校图书馆及公共图书馆的馆员和读者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分别描述出两种不同视角下馆员和读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次,通过对博士学位论文的致谢文本进行分析和统计,根据致谢提及馆员学位论文的篇数与学位论文总篇数的百分比勾勒出学术精英们对图书馆馆员的依赖和重视程度。

最后,综合上述3个方面的分析结果,大体概括出图书馆馆员与读者之间关系的现状。

3 结果分析

3.1 词频统计

从各年度读者研究论文篇数及其占论文总篇数的比例来看(见表1),近5年内读者研究的学术成果相对匮乏,大约每100篇图书馆学情报学论文中仅有3―4篇论文研究与读者相关的问题,并且各年度所发表的论文篇数及其占总的论文篇数基本上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多数维持在4%左右。

再结合各年度读者研究论文关键词频次占总关键词频次的比例及排名来看(见表2),近5年内读者研究的相关主题处于整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边缘地带,大约每100个研究主题中,仅有不到1个主题在研究与读者相关的内容,并且在各年度的频次排名中大都处于50名以后。

由此看来,近5年内国内图书馆界从业人员对读者研究的相关主题不够重视,使得读者研究相关主题的进展相对于其他研究主题和整个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来看都显得有些滞后,几乎每年都停滞在同一个水平点上,没有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领域中形成研究的重点或热点。

3.2 问卷调查

从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馆员部分)来看(见表3),绝大多数馆员不会记录读者的联系方式并主动联系读者,与此同时读者也不会主动联系馆员;多数馆员缺乏预见读者潜在需求的能力,在指导读者利用本馆资源时,虽然公共图书馆馆员的表现优于高校图书馆,但远远不够(仅有36%的馆员);大部分馆员不会与读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这方面公共图书馆优于高校图书馆),在参与读者互动的活动上,绝大多数图书馆馆员显得不够积极;在被询问到自己是否受到读者重视时,绝大多数馆员显然觉得自己已经被读者所淡忘。

从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问卷调查结果统计(读者部分)还可以看出(见表4),公共图书馆的读者似乎比高校图书馆的读者更加依赖馆员,但总体依赖程度显得很低;大多数读者缺乏与馆员面对面交流的经验,只有为数不多公共图书馆的读者(13%)有跟馆员面对面交流的情况;绝大部分读者不会主动记录馆员的联系方式并持续地跟馆员保持联系,不过少部分读者偶尔会参加图书馆为他们举办的读者与图书馆互动活动;大多数读者都表示在自己的映象中没有记忆深刻的图书馆员,并且认为仅凭图书馆的电子指南或自动咨询服务甚至是单单依靠自己所具备的相关能力就能够顺利完成对图书馆资源的使用;几乎一半的读者认为自己与图书馆馆员逐渐疏远,在这方面,高校图书馆的情况似乎比公共图书馆的形势更为严峻些。

由此看来,读者与馆员几乎没有太多的交互空间,并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形成对馆员的认同感,图书馆馆员普遍没有意识到需要加强与读者的联系,同时也没能在读者身上找到应有的归属感,但却能感受到自己已经被读者所忽略。总体来看,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

者的关系日渐疏远,相互之间的重视和依赖程度逐渐弱化,与读者保持密切联系这一传统理念已经逐渐从图书馆馆员的职业视野中消失。相比之下,高校图书馆的情况比公共图书馆更为普遍。

3.3 文本分析

从各年度学位论文致谢部分文本分析统计结果来看(见表5),过去五年中,无论是人文社科类还是理工农医类的学位论文,学术精英们大约每1000人中只有6个人意识到对图书馆员的认同(5年合计0.060%),其他科研人员如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等得到认同的程度虽然也不高(21.60%),但是与图书馆馆员比起来,可以看出他们至少得到了少部分的学术精英的认同,而图书馆馆员并没有获得同等的重视,至少他们认为不需要在图书馆馆员的帮助下就能完成相应的学术研究。

由此看来,学术精英们已经不再需要图书馆馆员提供帮助,即便他们在某种程度上曾经得到过图书馆员的帮助,也不会反映在自己的论文致谢中。总之,在他们回顾自己的科研历程时,很难回想起图书馆馆员的身影。如果学术精英们意识不到图书馆馆员的存在,那么是否可以推测图书馆馆员也已经逐渐淡出了一般学者们的视野呢?

3.4 结论

图书馆读者、用户的地位已经被诸如元数据、数据库以及数字图书馆之类的东西大大排挤,换言之,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研究的焦点似乎已经从以人和服务为导向转变为以数据和技术为导向。图书馆从业人员们基本上很少撰写读者或用户方面的论文,而与之相关的期刊杂志也把注意力集中到其他选题的文章上。图书馆对读者的一切已不再那么关心,而读者也无法意识到馆员的存在,逐渐与馆员疏远,大部分读者已经开始自行访问数据库、自助借书。学术精英们同样已经意识不到图书馆馆员的存在,普通学者是否也会渐渐遗忘图书馆馆员呢?我们现在还无法判断,但是答案应该离我们不远了。

杰西・谢拉(Jesse Shera)于1972年提出:“自动化将会使图书馆员摆脱非专业工作的束缚,因而能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联接用户群体、决定如何最大限度满足其需求的关键性的专业活动””l。在希望方面谢拉是正确的,但在结果方面他却错了。事实上,与之相反的情形出现了,技术本身已经成为目的,并且使得图书馆员一天天疏远读者而不是贴近读者。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结论: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的联系逐渐弱化,图书馆馆员已经不再受到读者的重视,而图书馆馆员也在逐渐疏远读者。

4 建议

针对国内图书馆馆员与读者关系的现状,现提出以下几个建议:

・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应该对读者研究方面的科研项目和学术成果给予重视,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的期刊杂志也应该对读者研究相关论文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指导,从而鼓励和引导广大图书馆从业人员重视读者研究,最终为读者研究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和科研创作空间。

・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教育应该把重心放在资源、技术与读者的平衡点上,而不是单一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技术的延伸和数据的典藏、保存及创建上,应该关注这些数据和技术的使用过程,即究竟是谁在使用这些数据和技术,它们又是如何被使用的。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教育才能培养出有效平衡读者、技术和资源的图书馆专业人才。

・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化过程应该始终坚定不移地以读者和服务为导向,充分重视与读者的交流与联系,在了解和信任读者的基础上构建联系读者和资源的服务能力,在关注技术和设备的同时更应该关注他们与读者之间的适应性和兼容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技能才能被读者所信赖和认同,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建议科研学术管理部门在写作规范或考量标准中增加对致谢的要求,如其中要包含对学术论文写作提供帮助的图书馆馆员的感谢,从而为学者们和图书馆馆员的交流提供一座桥梁。当然,要切实让学者们对图书馆馆员表示感谢,其前提是图书馆馆员必须加强与学者们的沟通,真真切切地给予学者们相应的帮助,成为他们科研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助手。

参考文献:

[1]阮冈纳赞.图书馆学五定律.夏云,王先林,郑挺,等译.北京:书 目文献出版社,1988:2.

篇6

关键词: 毕业论文;问题分析;对策

Key words: graduation thesis;problem analysis;improvement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48-02

0 引言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学生四年本科期间专业知识学习及运用的一个综合检验,也是对学生科学研究素质的初步训练。而且它对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学生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提供有益的帮助。因此,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对提高高等学校办学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同时学生论文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出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质量的高低,有利于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为改善教学质量提供依据[3]。笔者在近几年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基础上,以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10-2012届本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具体措施。

1 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一般的本科毕业论文主要有三部分组成,即提出问题(前言),分析问题(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对策)部分,本文针对以上三个环节具体分析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中常出现的问题。

提出问题部分或者说前言部分应交待论文的背景、研究目的意义、研究范围等,这一部分的重点在于综合评述前人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目前,这一部分论文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1 研究范围过大

虽然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在书面上会限制研究范围,如某一地区或者某一企业,如“青岛市外贸业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等,但这种题目对于本科生而言仍偏大,因为青岛市外贸涉及加工制造、农产品等多个行业,学生在实际撰写论文时往往把握不住问题,出现题目与研究内容脱节的现象。

1.2 题目宽泛致使研究难以深入

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题目虽然看上去比较具体,范围也比较明确,如“青岛市橡胶外贸业存在的问题研究”等,这种题目虽然在字面上不存在问题,但学生在实际论文写作过程中往往发现,针对橡胶这类特殊行业其数据的收集非常困难,在专业的统计年鉴中往往查不到,需要学生亲自到企业进行调研才能获得,而在实际的调研过程中,由于企业不配合,相关数据往往也无法得到,因此学生在论文的实际撰写过程中往往只能规避行业的实际运行情况,使得论文缺乏具体内容支撑。

1.3 对于前人工作成果不够重视

本科生应该具备一定的收集、分析资料的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往往忽视这一环节。这一方面导致重复前人研究成果的现象不断发生,另一方面,学生的论文也缺乏创新点。

分析问题部分即正文是作者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它占全文的绝大部分。这一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3.1 学生对基本的分析工具掌握不够

统计分析可以说是经济管理类本科生毕业论文中最常用到的分析方法,但学生对这一类工具的掌握往往存在很大缺陷。首先体现在对基本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如部分学生的调查问卷设计不够合理,对基本的Stevens分类法的尺度不够了解,甚至出现4点等距法的尺度调查问卷;同时对调查数据的收集及处理也存在很多问题,收集的数据的质量及可靠性都无法保证,如对调查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情况缺乏必要交待,甚至出现数据造假情况,像100%的调查问卷回收率或者100%调查问卷合格的这种基本不可能的情况在毕业论文中频繁出现。其次对专业的统计分析工具掌握也存在不足。部分学生能够利用Excel对获得数据进行初步的回归分析,但对于更进一步的主成分分析等内容则往往无法把握。

1.3.2 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

学生在获得所研究的问题或者企业数据资料后,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因此无法发现现象或者缺陷背后存在的真正问题。即使部分学生能够提出问题,但往往无法针对问题进行必要的分析,因此也无法探讨提出问题的真正致因。使得文章缺乏逻辑性,不够完整。

1.3.3 对问题的分析缺乏针对性

部分学生能够亲自到企业进行调查获得大量一手数据,但对数据整理不够完整,导致对问题的分析缺乏出现偏差,同时对发现的问题无法进行归纳总结。因此提出的问题往往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不相吻合。

解决问题这一部分是承接上述分析问题部分而来的,其主要反映了学生利用课本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部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①所提对策缺乏针对性。

毕业论文对策建议部分经常出现的问题。无法根据上文问题分析中归纳总结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或者对策部分与所列举问题根本不相关。这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同时也体现了学生缺乏必要的逻辑分析能力。

②所提对策缺乏可执行性。

学生往往只能根据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提出某些建议对策,但对于建议的执行过程缺乏必要的介绍。这往往导致学生的论文看上去如同课本上理论知识简单列举,这也反映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欠缺。

2 改进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以下提升经管类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2.1 加强对选题的管理

在确定论文题目时要求学生明确以下三个原则:

①与学生专业紧密相关原则。这一方面是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必要措施。因为毕业论文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而这些只有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才能保证有良好的理解与掌握。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出现严重的理论错误,往往就是由于其选择与其专业不相关的题目,导致对研究问题的基本理论缺乏掌握而出现问题。

②与学生兴趣爱好相关原则。在保证与学生专业相关的前提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结合当前本学科领域的一些难点、热点问题,自己确定研究的问题,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及兴趣撰写毕业论文。避免出现学生在论文选题中总是在指导教师所划定的圈圈内思考、工作,这样既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也限制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发展的愿望。

③研究范围具体、研究问题明确原则。要求学生尽量选择具体的行业,具体的企业,针对具体案例展开研究。同时建议学生充分利用到企业实习的机会,结合企业的具体需要,确定论文题目,同时充分利用企业中真实数据,完成自己的毕业论文。这样的选题任务明确,针对性强,可以锻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明显提高毕业论文的效率[4]。总之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其选题应结合当前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的实际,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充分的锻炼[5]。

2.2 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

除了专业知识外,经济管理类学生尤其要加强统计学的学习。对于经管类学生,统计学是其必须掌握的课程,统计工具是其必须熟练使用的工具,这不仅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的需要,同样也是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熟练掌握使用的技能。同时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研究问题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如结构方程、层次分析法等常用方法。这些分析方法经过老师的帮助大多数学生都能够通过自学基本掌握,从而可以极大提高论文的理论性。

2.3 加强老师的指导

毕业论文的撰写整个过程都需要指导教师全程跟进,及时发现学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分析,具体来说在整个论文撰写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以下环节的指导。首先是在论文开始阶段对学生进行学位论文的基本介绍,需要让学生明白整个学位论文的结构组成、行文基本要求、文献的查找方法等必要的基础知识。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同样要及时跟学生讨论,一方面对学生进行方法论的指导,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真确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在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发现改正,避免出现大的错误。最后就是论文撰写完成后,指导教师要对论文进行整体审核,避免学生出现逻辑性错误,对方法及数据进行必要的审核,保证论文的质量。

3 小结

毕业论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实践课程,其对于学生综合四年的本科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迅速进入未来工作岗位及适应工作角色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严格要求,而这也会对本科教育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彩霞.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高教论坛,2011(08).

[2]张玉胜,温少如.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浅析[J].高等教育,2012(07).

[3]廖元秀,周生明.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探索[J].高教论坛,2010 (11).

[4]毛小庆.对本科毕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5]乔军,孟庆玲.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1(09).

[6]卢忠东.实践导向的企业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探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

[7]张全争.浅谈新建本科院校教师在毕业论文中的指导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0(22).

篇7

综合性大学的会计专业以培养应用创新型会计通用人才为目标,旨在向社会培育德才兼备的高级会计技术人才。会计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合格与否,关系到学校培养目标能否完成、社会经济部门效益能否提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调查研究,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现状分析

 

根据调查显示,江苏省具有会计专业学位点的综合性高校培养方案中,都有独立设置的毕业论文实践环节,且时间安排都在最后一个学年,持续时间都在10周左右。各高校都有较规范的毕业论文工作条例,均规定了毕业论文的组织和管理,指导教师的职责和任务,答辩的要求、程序及论文评分标准等,明确了选题、开题、中期检查、初稿、定稿等各阶段的截止时间,并且全部工作都要求在毕业设计系统中完成。各会计专业学位点都有毕业论文选题指南和写作规范,对相关附件也都有相对应的写作指引或参考模板。特别要指出的是,由于经管类研究问题和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各会计专业学位点每年都会根据形势发展设计出适应当前经济环境的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包括指导教师和学生基本在第7学期末商议确定选题,学生根据选题查阅相关国内外文献资料,然后按照时间进度完成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外文翻译、调查报告和论文初稿,再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初稿进行反复多次修改,最终定稿。

 

然而在整个毕业论文工作期间,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选题难定。由于会计学以公认会计准则为基础,对日常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既有规定的账目也有规范的核算方法,只有涉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变更等事项时有一定的选择权。这样一来,如果对于日常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研究,难免落入教科书的窠臼;而对特殊经济业务的会计问题进行研究,也只能对规定的几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缺乏实际意义。

 

对目前会计准则中的具体准则展开理论研究,探讨其不足和如何改进,以及对经济中出现的新事物提出有建设性的想法,都是不错的研究方向,但对缺乏研究工作基础的本科生来讲却是不小的挑战,对综合性院校的会计专业学生就更难,因为其教育模式并不偏重于理论分析,而是融入一定数理分析和计算技术的应用创新模式。

 

上述原因造成会计方向的选题范围过小,而会计专业作为热门专业,其学生人数又众多,因而只有将相关或相近研究论题都纳入选题范围才能满足选题需求。相关论题包括内部控制、风险评估等审计方向,财务危机、财务绩效等财务方向;相近论题包括税收、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方向,公司战略、公司治理等企业管理方向,高管薪酬等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对于相近方向的选题往往要求必须结合财务会计专业的相关知识,以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为主,导致题目设计的难度增大。

 

2.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难执行。确定选题后,一般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设计出研究框架,再由指导教师审核把关。一般来讲,选题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主要做案例研究,而定量分析则主要做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强调解决实际问题,为研究主线,而实证研究强调归纳和演绎,从样本推知整体,从宏观分析微观。

 

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往往会选择实证研究的选题,但在随后的研究工作中却发现并不简单,如数据难找、模型难懂难建、数据处理和分析困难等。那些不愿跟数据和模型打交道的学生,后来发现案例分析也不那么容易,最常见的问题是:不少学生不能正确区分“现状和问题”及“问题和原因”,提出的建议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对于写作过程中面临的种种困难,多数学生会自行改变开题时设计的方案,任意删减,造成框架不合理,逻辑不严谨。

 

3.写作不规范。教育部门要求本科论文重复率一般在25%~30%之间。对于定性分析论文来讲,由于规范分析和文献分析方法的运用,导致文字叙述占大量篇幅,且多数是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为了降低重复率,学生往往将原本科学规范的学术语言替换成大白话,甚至出现语句不通、前后矛盾的情况。而对于定量分析论文来讲,由于其包含一定量的数据、模型和处理分析,相比定性分析论文而言,修改任务较少,但仍有降低重复率的压力,因此学生常常会在字数达标的前提下,大量删减理论部分,造成理论基础研究薄弱,对实证分析的支撑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问题的成因

 

1.专业特点的原因。与其他专业相比,会计专业相关论题往往比较敏感,会计数据也会涉及到商业机密(主要涉及非上市企业或敏感信息)。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或案例的,只能针对公开数据(如财务报告、公告等)进行分析,未公开的数据则因无法获取而无从分析;以非上市企业或行政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即使通过一定渠道拿到部分资料,也往往因数据不全而无法分析。上述情况导致有些好的选题被迫放弃,造成会计选题范围小、选题难。

 

2.课程设置和时间安排不当。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文献检索、图书情报学等通识教育平台课程,要么设置为选修,要么根本未出现在培养方案中;二是常用统计软件、财经论文写作、专业英语、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阅读等课程设置为选修。由于有些高校对于选修课程规定选课人数的上限,没有选修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对文献检索工具不熟悉、专业知识不扎实,在论文写作第一个环节——查阅文献时就遭遇了困难,继而会产生撰写论文的自信心不足,严重制约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毕业论文工作一般都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这个学期是学生考研复试、找工作面试的高峰时期,很难保证论文写作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论文的写作质量。

 

3.指导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社会需求增大,非财经类院校也普遍开设会计学本科专业并大量招生,而师资力量却并未成比例增加。指导教师毕业论文指导工作量加大,与学生沟通交流次数减少,导师对学生论文质量跟踪不到位。从学生方面来看,由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吃苦耐劳的品质相对匮乏,加上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认为学校不会在最后关卡亮红灯,从思想上放松了对毕业论文质量的要求。

 

三、综合性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建议

 

1.开展科研技能训练。综合性高校应积极促进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会计专业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些高校要求大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才能毕业,并通过开设多项技能培训项目,如数学建模竞赛、模拟股市大赛、大学生科研立项、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等,既帮助学生修完了创新学分,也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最后学年毕业论文的撰写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除了开展上述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外,综合性高校会计专业还应在二、三年级开设相关课程,如文献检索、科技论文写作、抽样调查、数学建模、社会统计分析等,帮助学生熟悉并掌握数字文献资料检索的工具、建模、调查问卷的设计、统计软件的使用等科研工作所必须的知识;此外,应鼓励会计专业学生积极参与指导教师或其他教师的科研项目,训练学生对数据、文献等研究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适当调整毕业论文撰写时间。本文通过大量的走访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师生认为选题应在大三下学期确定,毕业论文工作应放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但这一时期大部分高校都开设有较多的专业课程,给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带来不便。建议对教学大纲进行调整,适当降低对总学分的要求或适当压缩非核心课程或其他实践环节的授课学时,减轻学生最后一学年的上课压力,既给学生考研、就业留出空间,又能保证学生在毕业论文上的时间投入。

 

3.严把论文质量关。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可适当提高指导教师指导经费,并增大核算工作量,以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指导教师应按照各个阶段的规定时间节点,督促学生完成各项任务。对于科研能力欠缺或专业基础不牢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照,告之外文文献的常用数据库、上市公司数据获取的主要网站、案例分析资料的获得途径,并且对数据的真实性、模型的可靠性、结论的可信度严格把关。经常召集学生开会研讨,及时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指导意见。

 

篇8

教科室利用各种集会或在和教师平日的交谈中,反复宣传理论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努力争取教师理论学习的时间,并积极提倡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教科室还向校行政积极申请,尽可能为教师多购买和订阅学习材料,本学期订阅的教育理论报刊10种以上。另外,为了下学期“常胜小学青年教师讲坛”活动的顺利高效地开展,教科室早作准备,提前谋划。我们广泛征求了青年教师个人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要。根据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需要,我们与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联系,在学校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拿出一千多元添置了一批教育大家所写的教育专著,供教师借阅学习。我们还注重教师学习成果的交流。11月份,我们要求教师学习“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主题的理论知识,并在学习活动之后举行了教育沙龙活动。教师学得很认真,交流探讨得也很深刻。我们整理的沙龙实录《教育该如何面对孩子的错误》被市研训中心评为市级优秀沙龙话题。

本学期,我们学校在教科室的带动下,很多教师都系统学习了跟新课程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我们还要求教师学习了与学校主课题《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相关的理论。通过学习与交流,进一步强化了教师的研究意识,加快提高教师的新课程实施水平;进一步强化实践意识,积极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促进教师树立主动发展的观念,让科研反哺教育教学;进一步强化效益意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形成新成果,为学校走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之路奠定智力支持和理论保障,为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科学高效的服务。大多数教师都树立了“争做一名学习型、研究型、反思型教师”的理念。

二、课题管理——不放松

1、继续做好学校十五省级课题的课题研究工作。本学期,《学校文化建设的研究》总课题组注重过程性研究和管理,深化课题研究,积极参加课题成果评比和阶段调研活动,把该研究不断推向深入,用教育科研为学校发展赋值。通过课题研究活动和一系列的学校文化建设活动,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教学文化等各方面在品味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如何让科研可能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如何在制度、精神、设施设备、师生行为等层面更好地建设和提升学校文化品味,是该课题下一阶段的研究和实践的重点。

2、指导教师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是接受市研训中心对全校十九项教师个人课题的中期评估。对此项工作我们给与了高度的重视,专门开展了数次培训活动,带领教师们深入学习了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性材料的整理和收集等关键性的问题,提高了教师课题研究的针对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在10月份举行的市课题中期评估活动中,我校教师的个人课题研究以其研究过程的实效性、研究成果的丰富性和课题网站建设的规范性得到了评估组专家的一致好评。最终,我校教师的十六项个人课题被确定为金坛市级课题,姚立新老师的课题还被确定为常州市级重点课题。

三、服务工作——不言累

篇9

商科院校的国际三大权威认证

对于全世界的商科院校而言,目前国际上存在三大权威认证,分别是国际商学院协会AACSB、EFMD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QUlS)和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通过认证就意味着学校项目适时更新,符合商界需求,意味着优秀的师资力量,意味着学位的质量保证。

英国有8所大学获得三重认证,12所大学获得双重认证,17余所大学获得AMBA认证,可见英国商学院的教学质量及世界地位之高。贾蕊在英国留学的学校是University ofB raford下的School of Management,是英国获得双重认证的1 2所大学之一,与大家熟知剑桥的The Judge InstituteOf Management,Lancasterl,Du rham,Bath,lmperialCollege的Tanaka Business School,City的Cass以及Edinburgh的商学院齐名。

英国商学院的学习――自学、主动、实践

贾蕊,有着英国留学多年的经历,毕业于英国商科名校,积累了若干英国商科课程学习方面的经验,在此写出来供学生参考。

在英国读商科,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士阶段,都需要修满一定学分(根据学校及所学课程要求而定,一般是在100―180分之间不等,研究生阶段需要完成毕业论文disse rtation,这个占的比重很大,60分)。所有的课程通过小组论文(G roup Assignmerit、有时会有论文答辩Presentation);个人论文(1ndividual Assignment・Essay和Report)以及考试Paper Test(分为开卷和闭卷两种)。如果以上考核未通过,则会有两次补考机会,以论文或考试(Essay/Exam)的形式完成。

贾蕊强调,无论是考试还是论文,有一点学生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务必杜绝抄袭。学生可引用相关参考文献,学校有learning center,有大量材料供大家阅读或学习如何使用参考文献。这点甚为重要,老师在判分的时候很注重这一点,在平时也跟学生们强调很多次,一定要根据所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及课上授课重点来作为基础,可以借鉴相关案例(case study)作为举例,但更多的还是需要学生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加以总结,尽可能多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

至于平时学习,在布拉德福德大学上课时,每个科目分为大课(1ectu re)和小组研讨(tutorial/seminar)两部分,课上教授会根据知识点结合理论与经典案例给我们做相关解释和分析,有时会有些小互动,提出问题给学生或是做些小调研,这样使我们更加深刻理解,加深记忆;在一小时的大课结束后,我们会有小组研讨,老师会在课前本次小组研讨的内容,如案例分析(case study),需要学生在课前准备好相关材料,这点十分重要!有一次,老师问谁没有准备,当时班里的一个同学举手,结果老师很不留情面地直接请他出去。理由是他没有准备case study,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老师及班里其他做好预习准备的同学的不尊重,如果今天让他留在教室,那么就是对其他人的不公平,也是对他不负责任行为的放纵,下次还会有更多的同学觉得这样是被允许的,造成很不好的影响。虽然当时场面相当尴尬,但是却使我们记忆犹新,从后每个人都会为每门课提前做好准备。

由此可见,英国大学是非常强调学生自学能力、主动性及转理论为实践能力的。尤其是顶尖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些。

如何申请英国商学院

篇10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3-0087-02

引言

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是一门用于验证和测度的学科,是运用数学、统计学和经济理论对经济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社会科学学科。计量经济学是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型学科,虽然发展历史较短,但应用十分广泛,已经在经济学科教学和研究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计量经济学的评价,如P.Samuelson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P.Henry称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这一社会科学中的帝国主义;R.Klein评价在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经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最有权威的一部分。1998年教育部把计量经济学确定为经济学类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之后,这门课程在国内普及开来。

计量经济学虽然在中国普及的时间较短,但近几年国内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特别快。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在本、硕、博课程中将计量经济学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国内出版的教材不断更新,研究中运用计量分析方法的论文比重持续上升。然而,实际教学当中计量经济学却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程,特别是对文科背景的经济学类学生来说是“难学”的一门课程。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问题进行渐进性的改革和探索,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本文拟对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计量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薄弱

计量经济学“教学难”的最大特征是文科背景经济学专业学生们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众说周知,计量经济学是综合性较强的一门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对微积分、线性代数、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良好基础,而且还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同样要求良好基础。基础知识的相对薄弱是导致学生们“难学”的直接原因。这个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来自于学生的主、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对于大多数文科背景学生来说数学性质课程的学习难度较大,缺乏兴趣,因此,没有打好高等数学基础。客观因素是学校课程安排和教师教学质量的问题。在课程安排上,比如笔者所在大学以前开设的是统计学原理,并不是统计学。因此,大多数学生并没有学到统计学领域重要的基础知识。还有微、宏观经济学等经济学类基础课程内容并没有学好,这主要来至于教师教学质量。因此,笔者在教学实践当中讲教材内容之前,先利用两、三节课复习统计学基础知识,并在正文讲授当中注意复习微、宏观相关内容,与学生加强沟通一步一步地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差异

目前大多数课程的教学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跟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的确具有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板书教学方式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特别是在数学推导过程当中板书的优势就体现出来。有些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推导过程并不重要,只想利用其结果,但不通过推导过程怎么能理解计量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呢?没有打好基础就根本学不到更深的内容。笔者在实际讲授过程中都试过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方式,虽然现在的学生都习惯了多媒体教授方式,但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当中板书教学方式还是受到学生们的欢迎。他们认为跟着老师一步一步计算,就能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下来,也能清理自己的思路。在多媒体教学当中也重视板书,有些图形或公式通过板书重复说明,并利用大量例题解释相关内容,因此,教学速度与板书教学速度相差无几。通过实践发现多媒体和板书教学方式的结合,以及大量案例的应用是与目前笔者在校学生们水平基本吻合的教学方式。

(三)课程安排与实践

计量经济学是强调理论和运用软件的实践相结合的应用性课程。因此,实际教学由理论课和上机实验两个部分组成。由于学校的课程调整,我校计量经济学的学时从32学时增加到48和64学时等不同学时。2006年笔者到校任教时开始这门课程的学时调整至64学时,但有时又调整至48学时。如果是32和48学时教学安排的话,就根本上不了实验课,教学仅限于理论课的讲授。通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合理的学时安排是48学时理论课和16学时实验课。48学时足够讲完符合本科生水平的内容,16学时上机课也让学生基本了解相关软件操作。上机课安排开学第二个月开始上,第一个月主要讲授相关理论,第二个月开始一周一次理论课和一次上机课。上机先利用两节课讲Excel操作,目的是要掌握Excel图表处理的基本操作和运用数据分析功能的回归分析操作。之后具体实践STATA或者是Eviews等相关软件的操作。

(四)论文不规范

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就是在实际研究中应用计量经济方法分析特定经济现象。通过本科生和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或者是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中的论文审查,发现计量论文中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学生对模型的建立缺乏了解,容易把数学恒等式当成模型进行分析。这突显学生们对计量基本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对各个要素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不足。第二,相关检验的问题上容易把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弄混,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与计量分析结果背道而驰。第三,采集的样本数量少,而解释变量却很多,在自由度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也做回归分析写出论文。实验课当中曾经讲过典型模型的推导过程,以及根据经济理论建立模型的过程,但效果不佳,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我们长期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建议

(一)强化基础课程

通过多年的计量经济学和其他专业课的讲授当中感受到的最大困惑是学生们相关课程的基础较弱。与高等数学课程不同,微、宏观经济学以及统计学、数理统计等课程是学院教师主讲的课。笔者认为目前所在学院学生基础课程的较弱原因,主要是学院对基础课程的重视不够和教学梯队的不完善所引起。重视程度上笔者曾几次提议要强化习题课,以此来强化学生对相关课程的认识和学习。特别是在研究生课程安排上,要求基础课程以年为单位设置课程,但都没有得到体现。教学梯队问题上开会时所探讨的梯队问题实际上并没有落实,之前不管学生们的评价如何,基础课程由老教授们垄断。随着扩招讲基础课的教师增加,但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安排并不是按照学科出身来安排,而是出现互相抢课的现象。因此,要强化基础课程,首先要提高教师素质,其次建立良好的教学梯队。

(二)建设案例库

计量经济学的理论教学和实验课都离不开案例,通过案例加深与计量模型相关的经济理论的理解,并提高学习兴趣。国内有些大学已经编写相关实验课的教学指导书,并建立案例库,这方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做得较好。笔者刚开始编写教案时大量参考日本教材上的案例,每个章节都设几个案例,重视通过案例来加深相关学习内容。只是理论课中的案例从样本数或其他方面的因素在实验课中缺乏针对性,因此,需要专门用于实验课的案例库。但案例库建设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紧靠任课老师难以完成。我院能讲计量经济学的教师较少,难成立教学团队或成立专门的案例库建设小组。目前只能实行拿来主义,收集电子版教材发给学生,以此来弥补欠缺部分。数据整理和分析、案例的选择等对我院来说一项长期工程。

(三)强化论文写作能力

作为一种方法论学习计量经济学的目的之一是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写过计量分析论文的人都知道,刚开始写计量论文的时候写作难度较大,最好在导师的带领下边写边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但是受师资力量的单薄,还有教学中忽视相关问题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一直受到很大限制。无论是为毕业论文,还是读研究生等长远目标着想,必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笔者认为实际教学当中至少可以采取以下方式。第一,讲课当中选择几篇符合学生水平的相关计量论文,讲解计量论文的格式、建模、检验和经济现象的解释等相关问题。第二,适当的布置课程小论文,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直到达到一定的水平。第三,通过学院组织的各种论坛和学术会议的积极参加,拓展学生的视野,围绕会议中的题目进行讨论,循序渐进地提高基本素养。

结论

自从计量经济学在国内普及之后,其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国内学者对计量经济学的研究也日益加深。但是由于普及的时间较短,很多院校存在教师队伍的计量功底参差不齐,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逐渐摸索清楚了讲这门课程的一般规律,相关基础课程和实验课的安排得到了强化。通过理论课学生们基本上掌握了计量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思想,通过实验课学习相关计量或统计软件操作,能够借助辅助软件进行计量分析,毕业论文中运用计量方法的论文比重逐步上升。我相信,教师队伍的不断努力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下,计量经济学课程建设会不断完善,会涌现出更多的计量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子奈.关于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创新与思考[J].中国大学教育,2010,(1).

[2] 张益丰,周卫民.本科计量经济学“问题导向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0,(2).

[3] 彭长生.文科背景下计量经济学教学的问题与改革[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6).

篇11

一、题目要准确

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要明亮而有神,是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整篇论文的研讨中心,题目就是告诉别人你要干什么或解决什么问题。因此,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题目应当精练并完整表达文章的本意,但切忌简单的罗列现象或者陈述事实;文章题目不宜使用公文式的标题;文章题目要体现研究的侧重点,要呈现研究对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研究的对象和研究内容一定要在题目呈现);论文题目要新颖、简洁,字数最好不超过20个字,如果确因研究需要,就采用主副标题;

二、框架要完整

开题报告框架主体部分包含的内容主要有:

三、主体要完美

(一)选题缘由

选题缘由就是要说清楚我们为什么选这项研究。首先,要阐明我们的研究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综合考察研究人员在这个领域的合作研究更切实一些;第二,选题对我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后续研究具有哪些代表性、典型性、新颖性;第三,该选题的时代背景和实现背景的意义如何;

(二)文献综述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文献是我们文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我们的文献综述很容易犯两方面的错误,一是只是高度的加以概括和总结,三言两语就结束了;二是把所有的文章和书本都一一罗列上去。文献综述的目的在于帮助我们理清思路,看前人是如何研究的,已有哪些方面的研究成果;文献综述是我们现有研究的依据。对于文献综述的梳理我们不能马虎或潦草的完成,文献资料查询一定要结合论文的关键词,对大量文献资料进行观点提炼,并在归纳总结中思考自己研究的亮点。

(三)概念界定

概念界定就是要对论文的关键词下操作性定义,借鉴前人已有的经验和经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尤其是要解释清楚自己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的实际含义。如教学就研究论文当中就必须明确是学科教学、课堂教学、单纯的指教师对学生的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等等,我们就必须根据论文内容的需要界定清楚。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研究的理论基础要基于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选择,我们常常所说的理论基础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各类学科的权威性的一些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

研究对象

根据自己的选题,确定研究对象,首先,一定要介绍清楚你的研究对象来源于哪些地区;其次,这些研究对象你是如何选取的;第三,你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哪个年龄段,哪个学历层次等等;第四,你的研究对象一共有多少人,男女个多少人等,也可根据研究的需要对研究对象分类。

研究方法

我们首先要弄清的是哪些是我们科研中科学的研究方法,在目前的中小学教研中,运用比较广泛的是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访谈法等;我们在介绍自己的论文方法时,不是对方法概念的解释,而是要介绍你如何使用的研究方法,比如问卷调查法,你就要阐述清楚你的问卷是自制的呢?还是沿用的前人的呢?我们在研究用,不要罗列一堆的研究方法,主要提炼一两种研究方法,侧重研究就可以了。

研究价值与创新

就这个部分,不能空而大或罗列许多我们根本解决不了的,比如有的老师说他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某某地区的教育质量等等,别人一看提高这个词就不相信,最多是改善。教育质量的不是一项科研就可提高的,另就本土文化的研究,是否具有良好的推广性,还有待实证;研究的创新是相对别人这方面的研究,别人没有的,你自己总结提炼出来的新亮点,也是你文章的亮点。研究的价值与创新应立足于自己的本研究,不能把自己无关的或自己根本解决不了的罗列上去。

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主要是指我们选题从思考阶段到论文成熟,这个部分我们一定要细化,各个阶段干什么,目的明确且应呈现什么样的成果;阶段分工要明确,在各个阶段具体由谁负责、由谁处理相关事项;阶段时间分配要合理,有步骤、有计划的实行。

参考文献

篇12

自称“工业管理”专业的湖南籍成人自考生王某,利用境外服务器自建“英文国际”,一年内在全国收取50多人“”论文费约200万元。被骗者竟然很多是国内科研机构研究员、大学副教授、讲师或医生。

“我只参加过自学考试,根本没有能力论文,交给被骗学者的论文都是从网上拼凑的。”王某在看守所这样说,从制作网页、在论坛广告、冒充客服、拟订合同电邮给受害人,到从网上寻找素材拼凑论文,并指使受害人打款……“整个过程环环相扣,我没投入什么资金成本”。

为了让“客户”上钩,王某编造谎言称:“网站可以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论文;网站协助很多客户评上了副高、正高职称;网站跟多个学术期刊合作密切,即使被编辑发现抄袭,也能发表……”王某坦言,有的谎言连自己都难以相信,但那些高学历者却深信不疑。

然而,令人吃惊的是,面对庞大的论文“”市场,目前工商、教育、科研等部门因其“违规不违法”,竟然尚无明确的管理清查办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