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3: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向国旗敬礼寄语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祖国我感谢你,谢谢你让我在这么好的环境下成长!
3、在国庆来临之际,我要向我的祖国祝愿,敬礼!
4、五星红旗永远在我心中飘扬!
5、希望祖国越来越兴旺,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我要努力学习,做一个有道德的青少年!
6、祖国,你是我们伟大的母亲。哺育了一个个小生命,让我们生活在这美丽的地球上,得到快乐和幸福,你是我们的骄傲,希望我们的祖国母亲,永远平安,在此致敬。
7、祖国啊,你真伟大,我爱您祖国,向您敬礼!
8、曾经,烈士们用鲜血捍卫了你,将鲜血汇成一颗爱你的心献给你;
9、感谢你祖国,我们在您的怀抱,你哺育着千千万万的希望。是您给予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感谢您祖国,让我们快乐地学习。
10、根深叶茂,恩重情厚,我的祖国,我成长的沃土,我成长的乐圆,我爱你,祖国母亲。
11、您是我们的骄傲,您是我们的榜样,永远永远!国旗,我们向您致敬!您永远在我们的心中!
12、五星红旗我爱你,我永远向你敬礼!
13、我热爱我的祖国,作为祖过未来的期望,我们应该歌颂中国梦、描绘中国梦、放飞中国梦,深化中国梦学习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此我祝愿中国比原来更加强大,富国强兵!我为我是中国人自豪!
14、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向国旗敬礼!
15、祖国就是母亲,只有母亲强大,我们才能发展。愿我的祖国繁荣昌盛,愿每个公民都昂首阔步,开创未来。
16、祖国母亲您是我的骄傲,我立志要保护我们的国家,我在这里向您敬礼!
17、老师要带领孩子们热爱祖国、砒砺意志,锤炼本领、战胜困难,跟着镶刀斧头的旗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征途上,在智慧与汗水的拼搏中,传递党和人民交给的红色接力棒!
18、我自豪因为我是中国人,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成为有用之才!
19、祝祖国母亲生日快乐,希望我们的祖国科技越来越发达。祝祖国母亲越来越强大。
20、祝祖国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希望祖国富国强兵,举世推崇。让祖国桃红柳绿,万物得时。祝祖国65周年快乐!
21、五星红旗是我的骄傲,我向你敬礼!
22、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23、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24、祝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25、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祖国灿烂的五千年文化孕育了无数生命,造就了中华民族重节气,讲骨气的精神。伟大的母亲,是你生养了这么多灵魂!
26、美丽的祖国,您是我们的母亲,我们的骄傲,当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我们永远铭记着您,我的祖国,祝您繁荣昌盛,在此向您致敬。
27、祖国母亲,你是我的榜样,我的骄傲,我感谢您!
28、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愿伟祖国母亲繁荣昌盛。作为一个学生,一个少先队员,我要感恩祖国母亲,报效祖国母亲。祝祖国母亲的六十五周年生日,也祝福所有的人国庆节快乐!!
29、我热爱、祝福我的祖国,祝愿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祝愿祖国母亲的六十五岁的生日!我为我的祖国感到自豪,我们小学生应该努力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
30、原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丽,科技越来越发达!
31、为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一定要做一个有出息的的人,不让祖国母亲失望!
32、红旗不仅飘扬在空中,更飘扬在我的心间!
33、国庆即将来临,我作为一名在国旗下长大的少先队员,祝福祖国母亲的六十五岁生日快乐!我们小学生应该做到从小心向党、爱劳动、有礼貌!
34、祝祖国强盛,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国旗是我们的骄傲,就让我向国旗敬礼,向祖国敬礼。
35、我热爱我的祖国,赞美她的壮丽山河!她用爱的乳汁养育中华儿女,饱经沧桑65载!在世界大舞台上引领世界,更加繁荣富强!让每一个中华儿女,更加自豪,更加骄傲!让中华民族这条巨龙,再次腾飞!
36、祖国母亲,祝愿您繁荣昌盛,我想您敬礼!
37、我爱我的祖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8、亲爱的祖国,我为你感到自豪,我向您敬礼!
39、祖国,祝您节日快乐!我向您敬礼!
40、我生活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我感到很幸福!
41、愿我们的中国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美好!向国旗敬礼!
42、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祝祖国的科技走向巅峰,我爱你祖国。
43、在我心中,你是一棵大树,我是大树上的一片绿叶;在我心中,你是一座花园,我是花园里的一朵小花;在我心中,你是一幢大厦,我是大厦里的一块砖石;在我心中,祖国,我永远爱着你!
44、弘扬中华优秀传文化,传承中国“孝道”家风,落实《弟子规》,齐家治国平天下,做信仰高尚,精神充实,并用品质成就财富,具有道德的中国人,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奋斗!
45、鲜血般殷红的背景,闪耀璀灿夺目的五星,筑就一个奋战前行的中国!前进!前进!
46、祖国我爱您!我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47、国旗是祖国的骄傲,我们向国旗敬礼。看见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的时候,我们对它敬礼。我爱你祖国,五星红旗我爱你!
48、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五星红旗永远在我心中高高飘扬。永远铭记先烈们为祖国做出的伟大贡献,争做成为一名五好青少年,我在这里向你们敬礼,你们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9、我爱我的祖国,我爱五星红旗,我愿意在五星红旗下茁壮成长!
50、祝祖国母亲永远“年轻”!
51、祖国妈妈的生日到了,我要为祖国妈妈的生日欢呼喝彩!
52、伟大的祖国啊,祝愿您繁荣昌盛。我为您感到骄傲,为中国人感到骄傲。我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好好的报效您。祖国母亲,祝您生日快乐!
53、如今,我们将这份爱化为行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道德之花开遍祖国大地!
54、我为我的祖国感到骄傲,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我要做一个努力学习,诚实守信的青少年,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二、主题集中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组织全体学生在网上面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抒发感言为主要方式,健康向上、形象生动,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推动“我的中国梦” 系列主题活动深入开展,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培养学生深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组织得力
1、专门召开班主任会议,部署“向国旗敬礼 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理想信念、改革开放和民族团结教育。唱响“我的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2、召开全体学生会议,举行“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启动仪式。升旗仪式和动员报告后,全校学生向国旗宣誓:我热爱我的祖国,我祝福我的祖国,我报效我的祖国,愿祖国繁荣昌盛。
3、以班为单位组织网上签名寄语。各班主任带领本班学生分别在中国文明网、央视网等网页开展“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热情抒发对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和谐富强的衷心祝愿,共筑中国梦。
四、氛围浓厚
1、开展“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 网上签名寄语活动。要求各班认真组织,定时汇报。
2、利用LED屏向学生及家长“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宣传栏目。
3、利用国旗下讲话,宣传“向国旗下讲话 我的中国梦”网上寄语活动。
4、各班级开展以“向国旗敬礼,我的中国梦”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并利用黑板报的形式,对各班学生进行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五、效果显著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11X(2011)06-0113-04
人类漫长的教育发展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就是一部精英教育史。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香港地区近百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史(1911年香港创办第一所大学--香港大学)也是一部精英教育史。香港高校0的精英教育虽与英国高校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相关联,但在世纪之交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分析香港高校精英教育的理念及其成果,了解中国香港地区高校精英教育的历史与现状,对于中国大陆更好的确立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精英与精英教育
对于“精英教育”,首先要明确“精英”的涵义。“精英”的涵义早期主要是指一个特定的政治经济阶层,而这个阶层又多由其出身来决定。当“精英”作为一个专门概念进入社会科学领域之后,精英的定义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理论中虽略有差异,但仍不乏共识,即“精英意味着特定社会单位中的最高层次部分,而不论这种社会单位是一个阶级还是整个社会,也不论是按人们所选择的什么样的标准所排列的,精英是由经过了某种挑选程序的少数优秀者组成。”由此看来,“精英”一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精英”是指那些在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上拥有特权的人。在一些社会形态中,人们往往希望这些有特权的人去统治、领导或者管理社会其他阶层的人。另一方面“精英”也包含了托马斯-杰斐逊所称的“天才的贵族”(aristocracy of talent)。所谓“天才的贵族”即他们天生就极具才华,无论出生于何种社会背景中,他们都拥有一种在其所从事的职业中脱颖而出的个性品质和领导他人的能力。
基于对“精英”概念的理解,对于“精英教育”的解释也包含两个方面,即对精英开展的教育和培养精英的教育。从几个世纪以来对“精英”的定义可以看出,自身禀赋是决定一个人是否为精英的关键因素。然而“精英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只是提供了“精英”产生的一种途径,或者是促进精英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绝非是唯一的途径和全部的因素。这里的关键问题在于,有了精英的潜质并不能保证就可以成为精英,而如何选择精英,并对精英们进行教育,这才是精英教育的核心内容。
二、香港高校的精英教育
香港高校的精英教育历史悠久,成效显著,其精英教育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在学生精选、教师竞聘及服务理念三个方面。
(一)学生精选
香港高校的精英教育首先体现为对优质生源的精选上。在对精英学生的选择审核上,香港高校采用了非常严谨的程序以落实严格的标准。香港大学教务长韦永庚说:“十年前和十年后,我们坚守同一个信念:港大招生的过程,绝不马虎。学校会派教授到各省市去做面试,因此招生成本相当高。我们坚持面试,因为通过面试,我们可以挑选到我们认为最适合在港大学习的学生”。香港大学2008年的本科生面试题目为:“赌博是否应该在中国推广?”“建‘鸟巢’是不是太浪费材料?”等。这类考题宽泛新颖,具有开放性,完全是脱离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直面社会的具体问题。事实上,正是这种没有预设正确答案的、具有思辨性的问题,才能真正考察出学生的思维灵活程度和创造性潜质,以及逻辑分析和语言表达的能力。据“大学收生遴选委员会主席”史秉士教授提供的材料显示:“在2008年,香港大学收到12000份内地本科生申请表,但只能录取其中的250位,这真可谓是世界上最严格的本科生甄选率之一。令人感受至深的是,这12000名学生都成绩卓越,足以人读内地最高等的学府。而在1998年,当香港大学内地省市招生计划开始时,学校只能从百多位顶尖申请者里取录30名。精英无异,规模远逊今日。”。据香港大学1998年至2008年《十年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之发展》文件所述,2008年该校已在内地25个省市招收本科生。2010年,香港大学本科入学新生总数为2179人,其中,内地本科新生入学人数总计已达1287人,欧洲、北美、澳洲及纽西兰学生人数总和为657人,本科新人学学生国际化的比例达到27.6%,本科在校生国际化比例也达到18.8%,加上所有的研究式及修课式研究生,两个比例分别高达34.8%及28.9%。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主任陆炎辉博士在接受专访中说:“鉴于香港大学在内地招生要求严格,到港内地学生的平均成绩比较好。对于香港本地的学生来说,内地同学人数的增加,使得大学同学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这一点,在开始招收内地学生前就能预见。可是这并不是令人担心的事情。相反,这种大学里香港学生和内地学生相互竞争、相互学习的氛围,与经济发展过程中两地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市场的逐步融合是同步的。思想的碰撞打破思维的边界,开放的大学环境让本地的同学在更早就开始学习适应经济发展的趋势”。正是这种精英教育的理念和国际化的视野使得香港大学网罗了世界各地的精英学生。在香港高级程度会考3-6科A级成绩学生人数、英语运用平均成绩、英语运用、中国语文和文化及三科高级程度会考科目之总平均成绩、非本地生人数、交换生人数、2010年度中国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等18项指标中,香港大学成为受香港“教资会”资助院校中最佳、最高及人数最多者。同时在2010年度中国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中,香港大学获取入学的内地本科生之国家高考成绩也成为受香港“教资会”资助院校中的最高者。
(二)教师竞聘
衡量一流大学的标准,在于看其是否具备世界一流的学者,是否对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是否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的影响。香港高校的精英教育所依赖的是它杰出的教育团队:首先,香港各大学不分种族、信仰、文化,面向世界招聘优秀教师。这些教师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教育和文化背景,他们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带进香港高校,并以自身一流的学术水平和优秀素质从整体上提升了香港高等教育的水准。如香港科技大学教师100%具有海外名校博士学位,香港中文大学95%的教师拥有国外名校学历,香港大学94%的教师拥有博士学位或以上专业学历。据“2010年香港大学数据一览”显示,香港大学国际化程度高达55.4%。根据香港大学的官网主页材料显示,香港大学从世界各地聘请了最优秀的教师,教师们都是在各自领域顶尖的研究者,这些领域包括:人力资源和发展、
生物技术与制药、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建筑及自然环境、理论与计算科学、公共法律和公共政策、中国研究、通信等
其次,国际化的师资,也带来了国际化的联系网络。香港各大学非常积极地建立与世界各地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国际战略联盟。以香港大学为例,它与300多家海外大学建立了学术联系,并选拔了大约5300名中国大陆和外国学生。与此同时,它在致力于建立国际化的校园,支持各级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国际流动性项目上也做出了很大努力:香港大学是“Universitas21组织”的建立者。Universitas21组织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包括十五个国家23个顶尖级研究型大学的国际网络。所有Universitas21的成员机构均为以研究为主导,具有优秀科研水平的综合性大学,包括香港大学、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上海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这些学校都为该网络提供了强有力的质量保证。总的来说,“Universitas21组织”学生成员超过70万名,雇用员工超过145,000名,并已有接近250万的校友。该组织的集体预算金额超过130亿美元,并且有一项每年30亿美元收入以上的研究经费,它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其成员成为全球化国际化的高等院校。
第三,香港高校也具有非常严格的人才招聘机制。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香港科大在人才招聘中强调两个字,即“人”和“法”。所谓“人”即“以人为本”。从事香港科大人事管理的孔宪铎校长对“以人为本”给予了更人性的诠释“recruit the best peopleand keep them happy’,延聘一流人才,并使他们快乐”。香港高校采用的高薪教师聘任机制便是“以人为本”的一种体现。据“香港各大学各级教授基本月薪一览表”数据显示,香港的各所高校是目前世界上教师聘用待遇最高的学校。
香港科技大学在人才招聘中另一个强调的就是“法”。所谓“法”就是强调人才招聘中的制度体系建设要完善,执行过程要严明。香港大学也有同样严格的筛选程序:“杰出的教员由非常严格的筛选程序选出,这些程序包括内部同行审查和相关领域国际著名专家进行外部评估”嘲。对于教授的晋升,丁学良教授曾用“六不准原则”来描述:不可以是你原来学位论文的指导教授们;不可以是与你共同发表过论文、论著的人;不可以是与你共同主持一个研究项目的人;不可以是你过去单位的同事;不可以是你现在单位的同事;当然不可以是你的亲属。所以,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曾经说过:“我深知香港科技大学在聘用和升迁上所用的学术水准,是国际上最高的学术水准。
正是由于有如此杰出的教师科研团队的聚合,为香港高校的科研跻身世界一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香港大学为例,从1996年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卓越学科领域计划获资助项目设立至今,以首席研究员及合作研究员形式所获资助项目共有13项,总拨款额达港币八亿八千四百五十二万元。从1989年至今,全香港获得“国家级别奖”得奖科学家总数为55人,其中15人为港大成员,共获17个奖,包括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首位香港科学家。2008-2009年,有3319篇研究项目申请到了研究基金;2007-2008年,有接近7500篇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2009年,香港大学获得了研究资助局14亿港币的研究基金资助,并以203篇研究计划获得了2009-2010年研究资助局优配研究金(前称角逐研究用途补助金)中获资助项目的最高奖。据2010年统计数字显示,110名香港大学教授人员,以其著作被引用之次数计算,被ISI评为世界首1%顶级科学家(注:位居榜首的意思),充分显示了香港大学学术著作之影响力。
(三)服务理念
有了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教师队伍,还必须有一流的教育管理作为精英教育成功的保障。香港各大学为了实现一流教育资源的最高成效,在整个管理模式上无条件地实现了为教育一线师生服务的教育管理理念。
1.教授自主,行政服务
香港高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学术自由,教授自主。学术范围内的工作都由教授们来决定。所以,香港高校使用的教科书并不是由行政指定,而永远是由教授决定的。教材采用世界最新版本,因而其中的教学案例也颇具针对性。
在香港高校,很难感受到行政人员对教授的教学和研究造成干扰,极少的行政人员只是本着全力以赴为教授和学生服务的理念,踏踏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学校有专门为学生服务的发展及资源中心(cedars),涉及住房、健康、医疗、工作、奖学金等与学生全面发展密切相关的一切事务。机构的完善和工作人员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予了学生们最大程度的帮助。
2.引导式教学,自主式学习
香港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从根本上来说也是服务式的,即全力以赴为学生获取知识,尤其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目标。毫无疑问,港大的教授们学问渊博,大多是世界顶级学者,但他们并不以满堂灌的方式讲授知识,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遗余力所做的就是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分析问题,非常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教授们一般会提出很多问题,而不是直接授课,这些问题需要学生们分组讨论去寻找答案。这种“解题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及鼓励学生通过自学将知识更全面、更深入的掌握,比直接授课的效果明显很多。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是如何探讨问题、追根寻源的能力。
3.服务他人,自我完善
精英教育的核心是成才成人。“成才”是知识层面的,能力层面的,而“成人”则是人格层面的,心理层面的。人格的健全、心理的健康都取决于在与他人的交往、与社会的互动和对自我的认同上的完善、和谐。在这一点上,香港高校自我服务、服务他人的学生管理理念值得借鉴。和中国大陆许多大学不同的是,港大的宿舍分配不是按照院系或班级,而是打乱系别、届别、甚至国别来随机分配的。这样的分配让学生们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自己专业以外的同学,大家互相交流信息,从对方身上学到许多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和文化。
中国的股市很特别,很难想象一个发展了超过20年的资本市场仍然如此不成熟。它可以持续霹雳走势(上蹿下跳),它可以在2年内增长6f占,也可以在接下来1年里跌掉75%。股市似乎从来不关心经济走势,而只关心两个字一政策,因此有政策市之说。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本刊编委贺强教授认为,影响我国股市最重要的原因,是在股市运行与经济运行之间存在的政策因素。一方面,经济决定政策;另一方面,政策决定股市。经济越低迷,越需要政策放松;政策越放松,股市越上涨。相反,经济越过热,越需要政策收紧;政策越收紧,股市越下跌。贺强认为,股市20年来,政策市的特征有逐步减缓的趋势,用政策手段直接干预股市的行为逐步减少,但政策市的存在基础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天相投顾董事长兼总经理林义相认为,中国的股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其发展也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而发展的。中国的改革实际上是由中国政府通过政策来掌控和调节,“中国股市20年以来,几乎所有重大事件和转折的背后都有重大的政策。这是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当然官方不会承认,因为如果一旦承认是政策市,那么股市上赚钱的人不会感谢政府,但是赔钱了就会找政府。”
在中国社会,用政治的眼光看透经济的人,是可以在资本市场赚大钱的。中国经济的质变,往往都是用政治的方式来表达。投资者可以抱怨股市圈钱太急,也可以抱怨业绩地雷太频,甚或可以抱怨违规犯法太多,这都因为抱着外国的理念来炒股,中国股市的利润最主要的是来自政治空间。1997年十五大透露了经济所有制大改组的信息,国企股份制改造即将推开,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股民更要讲政治,只有深刻理会十五大精神,才会意识到1999年的大牛市就在眼前了。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发展中心副总经理刘景德说,长期来说,如10年,中国股市主要看基本面,因为价格不能偏离价值太远。但真正对投资者有指导意义,决定股市短中期走势的是政策面,依次才是基本面、资金面、技术面、主力面。 “政策是决定股市走向的最重要因素。中国股市的政策决定了股市走向,最终股市走向会服从股市政策。连续出利好政策,总有一天会涨;连续出利空政策,总有一天会跌。时间在6个月到1年。美国此次危机,与格林斯潘当时的政策有关,连续出利好,延迟和加重了危机的发生。”
刘景德指出,政策面决定走势,基本面决定幅度。这些年每轮行情都是政策引导,每次的行情结束都是政策干预。政策市的特征在逐步减弱,但不可能完全改变和消失。现在市场涨得过高时,用的手段主要是提醒风险,市场化的程度更高了,像原来发表《人民日报》社论这样的方式就少了。
股市涨幅远落后于GDP
刘景德认为,中长期来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好了,大家对未来预期就好,进入股市资金更多,股市上涨。反之亦然。但是实际上,股市与经济走势并不经常一致,甚至完全相反。2001~2005年,GDP一路上涨,企业的效益也非常好,但是股市总体下跌。宏观经济或者说企业基本面的情况,不一定在股市中完全地或者当时就能反应出来,可能有一个提前或者滞后,一般会提前反应,而且有时候提前得太多。中国的股市目前还不真正具备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功能,许多时候与宏观经济的发展是相背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策市。
股市并不在意过去,更多的反映了市场参与者对经济的预期,这就是股市的前瞻性(股市更多是先行,而不是反映过去经济的发展成果)。例如,援疆政策刚剐得到落实,而新疆板块的上涨早已展开,这正是市场预期援疆政策的结果。在政策落实后,新疆板块的公司发展应该走上良好的轨道,但其股票却未必能保持前期的升势。美国股市流传一句话,Buy on the rumors,sell on the news(传闻时买人,证实时卖出),说的正是同样的道理。地产股亦是如此。
实际上,把经济增长率曲线作为判断股市涨跌依据,被证明是最不成功的预测方法。1993~2009年,中国名义GDP上涨了9.5倍左右,而股市涨幅不足4倍,股市远远跑输宏观经济。
近期走势与政策未落地有关
【中图分类号】 F23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14-0093-07
一、引言
电力作为重要生产、生活要素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经济再平衡与产业结构再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经济发展的停滞本质上是供给不足引起的[ 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重点。效率提升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手段与重要途径。如何通过提升区域经营绩效,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促进电力行业自身发展的同时增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是中国电力行业的重中之重。
目前,学术界针对电力效率的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丰硕。效率测度与效率影响因素研究是学术界关注的重点。Fare et al.从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投入要素拥堵等方面对1975―197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22家发电企业的绩效进行了研究[ 2 ]。Jones基于现状―原因―策略的研究范式对英伦地区的电力企业效率差异、企业技术无效率的原因与政府管制放松政策对效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效率提升与管制放松政策的改进建议[ 3 ]。Lam etal.测算了1995―1996年中国各省(市、区)热电部门的生产效率[ 4 ]。Yu et al.在电力效率指搜裆辖运营费用、顾客损失、电网损失纳入指标体系,且被证明对电力企业效率有显著影响[ 5 ];同时价值型指标也被纳入电力绩效测评的指标体系[ 6 ]。电力效率研究更多地关注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对更为系统的经营绩效缺乏关注。Sueyoshi et al.将经济效益纳入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测算中,研究表明经营效益、生产效率与企业价值存在协同效应[ 7 ]。在效率影响因素方面,经济发展被认为是电力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8 ],并且经济增长与电力消费存在协整关系[ 9 ]。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改革红利也被证明对电力行业的增长有积极作用,市场竞争、产权改革、管制政策3个维度均对电力行业绩效起正向促进作用[ 10 ];同时电力企业的所有权结构与环境规制也对行业绩效产生显著影响[ 10 ]。电价对电力绩效有正向作用,而要素价格则作用相反[ 11 ];同时电力企业的网络规模对绩效产出也有显著影响[ 12 ]。电力自足率反映的电力贸易状况也是电力绩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13 ]。在研究方法上DEA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是电力效率测度的主要方法,DEA方法包括NSBM-ML模型[ 13 ]、Malmquist指数[ 14 ]以及传统的BCC模型与CCR模型等。DEA方法被广泛运用可见其在效率测度上有一定的优越性,但是在电力绩效测度中超效率DEA方法运用尚不普及,超效率DEA相较传统DEA模型更能反映样本的效率差异。现有研究为后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也存在需要后来研究者继续努力之处。当前研究效率测度较多但是对效率时空分异规律的关注相对缺乏,缺乏从空间视角去探索电力绩效问题。
鉴于此,本文基于电力行业发展数据,综合运用多种DEA模型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测评,并运用ESDA-GIS技术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分析。利用2005―2014年中国电力省级面板数据构造计量模型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尝试提出改善建议,以期为中国电力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二、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核算与评价
(一)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本文拟采用BCC-DEA模型、CCR-DEA模型与超效率DEA模型[ 15-16 ]对2005―2014年我国各省(市、区)的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测度。其中CCR-DEA模型用于测度技术效率(TE),BCC-DEA模型测度规模效率(SE),根据TE=PTE×SE测算纯技术效率(PTE)。本文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结合电力行业属性并综合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选取平均用工人数(万人)、线路长度(km)、发电/供电标准煤耗(g/kWh)、装机容量(万kW)、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亿kWh)作为投入指标,用电量(亿kWh)、贡献税收(万元)作为产出指标。本文所用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年份的《中国电力年鉴》、《中国工业统计年鉴》和《中国税务年鉴》。
(二)核算结果与评价
运用MyDEA软件对2005―2014年中国31个省(市、区)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测算,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有待提升,其中21个省(市、区)综合技术效率低于0.65(表1);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中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平均规模效率均呈现大敞口“U”型分布,其中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值围绕0.65波动,平均规模效率值围绕0.7波动;平均纯技术效率值在0.9―0.95之间波动(图1)。
总体而言,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三大效率均值均未有明显提升,平均纯技术效率始终高于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和平均规模效率,可以推断规模效率较低是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难以得到提升的重要原因。
为进一步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整体差异进行分析,对中国31个省(市、区)2005―2014年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进行均值处理并排序,分东、中、西三个区域进行比较。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区域差异明显,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现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东部地区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达到最大值1。综合技术效率东部地区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略高于西部地区,位列前10位的省(市、区)有9个位于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东、中、西部差距相对较小,东部地区纯技术效率值分别高出中、西部0.059、0.074;规模效率东部地区也远高于中、西部,位列前9位的省(市、区)均处东部,但中、西部差距相对较小。4个省市超效率值大于1,最大值为北京的2.078,最小值为的0.269,极差率达到672.49%(表1)。
2005―2010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现大面积下滑趋势,安徽、吉林、天津等19个省(市、区)电力经营绩效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安徽综合技术效率值下降0.472,降幅达到47.2%;北京、上海、江苏、广东4个发达省(市)依然维持在最高水平;浙江、江西、海南、重庆、、青海、新疆7个省(市、区)的电力经营绩效有所提升,其中浙江综合技术效率值提升0.102,涨幅达到12.1%。2010―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状况相对有所改观,海南、青海、江西等20个省(市、区)的电力经营绩效有所提升,其中海南综合技术效率值提升0.245,涨幅达到52.69%;北京、上海、江苏、广东4个发达省(市)综合技术效率值依然为1;但是四川、甘肃、云南等7个省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有所下降,其中四川效率下降最为严重,降幅达到21.61%(图略)。
三、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时空分异特征
(一)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在对中国省域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综合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ESDA-GIS技术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与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时空分异特征。
运用Geoda1.2.0软件计算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全局空间自相关系数Moran's I(表2)。2005―2014年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Moran's I指数值均为正数,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z验,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现强空间自相关性,具有空间集聚特征,也称“空间俱乐部”特征,即高绩效省(市、区)与高绩效省(市、区)邻接,低绩效省(市、区)与低绩效省(市、区)邻接。其中仅有2011年Moran's I指数值低于0.4,为0.3427,表明空间集聚特征有所减弱,而2013年Moran's I指数值高达0.5031,空间集聚特征达到最大化。
(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
运用Geoda1.2.0软件绘制2005年、2010年、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局域空间自相关LISA集聚图(图略)。2005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高―高型集聚区域主要位于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2010年河北、山东退出了高―高型集聚区域的版图,2014年天津进入了高―高型集聚区域,2005―2014年高―高型集聚区域面积不断缩减,侧面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规模效应不充分,空间溢出效应较弱。2005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低―低型集聚区域由新疆延伸至中国西南部的云南,形成西北―东南走向的低―低型集聚区域走廊,2010年青海省退出低―低型集聚区域,2014年新疆也退出了低―低型集聚区域,低―低型集聚区域为四川、云南组成的西南板块。高―低型、低―高型区域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的省(市、区)较少,没有形成显著的集聚态势。
四、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与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中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GDP数据直接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或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人口密度数据来源于《中国人口年鉴》;电力自足率、环境规制强度分别根据《中国电力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得出。由于、台湾、港澳的相关变量数据缺失较为严重,因而将、台湾、港澳样本剔除,保留其余30个省(市、区)样本。主要变量的计算方法、描述性统计与预期影响方向如表3所示。
(二)计量分析
运用Stata13.0软件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为缓解交互项与多重共线性对估计结果的不良影响,提升回归的稳健性水平,将7个自变量依次放入模型,逐步向后回归。回归结果显示随着变量的加入,模型的拟合优度大幅提升,因而选择全部变量放入模型中的回归结果进行解释(表4模型1)。为充分体现时间因素与区域因素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影响,分别在模型2、模型3中依次加入时间固定效应与区域固定效应。因为东、中、西三大区域在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也可能存在差异,因而,本文利用前文的模型与回归方法分别对东、中、西三大区域的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回归(模型4―模型6)。具体结果如表4所示。
在全国层面,地区生产总值一次项系数为负数,二次项系数为正数,且分别通过了5%、1%的显著性水平的检验,表明地区生产总值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存在“U”型曲线特征。随着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会呈现下降趋势,一旦跨过临界值,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会随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长,本次研究的地区生产总值临界值为6.526。原因可能在于地区经济发展初期电力行业基础设施投资较大,且电力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导致经营效率较低;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用电需求增多,用户网络化特征凸显,经营效率也随之提升。对比东、中、西地区回归结果发现只有中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影响呈“U”型曲线特征,但中部地区的临界值要高于全国层面的临界值。东、西部地区生产总值一次项系数为正,二次项系数为负,表明东、西部地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倒“U”型曲线特征,并且东部地区的临界点远高于西部地区,但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发挥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人口密度的大小某种程度上能够体现区域的规模效应与集聚效应。人口密度变量系数为正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人口密度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具有正向影响。中国电力普及率较高,人口密度越大,电力用户越多,电力基础投资的边际成本越低,经营绩效越高。人口密度变量在东部地区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在中、西部地区均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可能是东部地区人口密集,人口的集聚效应更为明显。
工业化化水平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的发达程度,某种程度上也反映该区域的用电结构。在全国层面,工业化水平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工业是“用电大户”,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工业化水平越高,电力需求越大,可能使得电力产出的边际成本下降,进而经营绩效提升。对比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回归结果发现,中部地区系数为正,且系数大于全国层面的系数,表明工业化水平对中部地区电力经营绩效的正向作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东部地区系数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但是系数为负,原因可能在于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拉动作用较第二产业更强。而三产比重之和为1,工业化水平越高,对于第一产业比重本身很低的东部地区而言意味着挤压了第三产业比重,因而工业化水平太高反而会使得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下降。西部地区工业化水平系数为正,但未通过显著性水平的检验。
在全国层面,城镇化水平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城镇地区相较乡村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更大,用电需求更大,并且电力投资的单位成本更低,经营绩效会更高。城镇化水平对电力经营绩效的影响呈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东部、中部具有负向影响,不过东部未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对西部则呈正向影响。
无论是在全国层面还是东、中、西三大区域层面,环境规制强度的系数均为正,且系数较大,表明环境规制强度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提升具有较为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这与变量的预期影响方向相反。原因可能在于环境规制强度迫使电力企业更多关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效率问题[ 13 ],促使电力企业创新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缓解环境规制产生的成本压力。同时,环境规制强度有利于构建电力行业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得环境污染大、生产效率低的电力企业退出行业竞争,优化了行业结构,有利于促进电力行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而提升行业经营绩效。
电力自足率反映的是区域电力贸易状况,用电力生产与消费比衡量。电力自足率大于1,意味着区域电力生产能力过剩存在电力出口。回归结果显示电力自足率对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显著负向影响,电力自足率越高,电力经营绩效越低。目前,中国电力跨区域贸易最为典型的是“西电东送”工程,电力的输送不同于一般商品,需要大量的高压电缆等基础设施投资,在电力跨区域贸易相对较小时,电力贸易收入可能难以抵销其成本。故而,可能使得当前电力自足率与电力区域经营绩效之间呈负相关关系。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运用多种DEA方法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进行了测评,运用ESDA-GIS技术对其时空分异规律进行了研究,并建立面板计量模型研究了中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影响因素的异质性,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有待提升,21个省份的综合技术效率均值低于0.65,2005―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均未有明显提升,但平均纯技术效率始终高于平均综合技术效率和平均规模效率。
(2)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区域差异明显,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均呈由东向西递减的态势。2005―2010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大面积下滑趋势,2010―2014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状况相对有所改观。
(3)2005―2014年间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Moran's I指数值均为正数,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呈强空间自相关性,具有空间集聚特征,2013年空间集聚特征达到最大化。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高―高型集聚区域主要位于环渤海与长三角地区,2005―2014年高―高型集聚区域面积不断缩减,侧面表明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的规模效应不充分,空间溢出效应较弱;低―低型集聚区域主要集中在中国西北、西南地区。
(4)人口密度、工业化水平、城镇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对中国电力区域经营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电力自足率则呈负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具有“U”型曲线特征。中国电力区域影响因素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只有电力自足率对各大区域均具有负向影响,地区生产总值仅对中部地区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人口密度仅对东部地区具有影响,工业化水平、环境规制强度对东部、中部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城镇化水平则对中、西部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
(二)政策建议
关键词 :气象灾害管理;国家经济发展;减灾经济
气象灾害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支撑作用,对和谐社会构建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认识气象灾害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程度
1.气象灾害对国家经济发展损失的必然性
在我国,洪涝、干旱、热带气旋等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水土流失、泥石流等生态环境灾害的损失更是难以统计。这些由极端气象现象引起的灾害虽然发生频率不高,然而危害性极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忽视。如,1998年夏季全国大部地区暴雨频繁,全国暴雨洪涝受灾面积达3.3亿亩,成灾面积2.07亿亩,受灾人口1.86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0.9亿元①。因此,气象灾害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巨大,损失程度惊人。
气象灾害造成的国家经济损失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直接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房屋、设备、道路交通、通信和其它工程设施损坏,工厂、企业、商店因灾停工、停产和停业等。二是由此间接引起的损失,如农产品减产给农产品加工业和轻工业造成的损失,交通设施毁坏给工厂企业造成产品积压、原材料供应中断等。
2.气象灾害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损失的弥补
气象灾害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是相对待的。从经济损失的必然性来看,气象灾害必然会带来经济损失,不利于经济发展,这是确定无疑的;但从经济损失程度上而言,对气象灾害的有效管理会大大减少经济损失,从一定意义上讲(逆向思维考察)则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进而能够确保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如,1949年至2006年全国仅以主要江河防洪直接减灾经济效益达3.5万亿元,防洪减免粮食损失5.83 亿吨,年均减免粮食损失1023 万吨。建国后黄河中下游岁岁安澜,直接经济效益在3600亿元以上。每年平均抗旱浇地面积4.71 亿亩,年均挽回粮食损失3941万吨,每年减免农作物经济损失837亿元。②
3.转变气象灾害管理推动国家经济发展
过去管理学的研究,很少涉及到如何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发展理念来减轻天灾人祸的发生。前瞻性地研究人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被损害的问题,即所谓的及时调整人们的生产方式以适应整个自然系统的有序发展,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增强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助于实现经济增长。这种通过以调整生存方式的形式来实现经济增长的管理旨在寻求经济发展进程中灾害损失的最小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这是在注重环境恶化与灾害问题时追求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
气象灾害管理确保经济发展的主旨就是根据气象变化特点和发展趋势,预先安排生产经营活动,或者依据气象服务提供的信息,对已经或未发生的气象灾害及时采取减灾措施,趋利避害,减少经济损失,提高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注意利用气象资源推动经济增长,但必须对环境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等等。这些都是旨在转变气象灾害管理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力举措。
二、管理气象灾害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1.气象灾害管理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析理
气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气象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极大。气象灾害对于国家资源配置、经济生产活动、民众生产生活、消费行为以及社会生产总成本和经济效益核算上有着基础性的、决定性的影响作用。气象灾害管理对经济的发展影响主要表现在一定的时空上,不同的时空拥有不同的气象资源,气象灾害的发生也与此对应的气象资源相关,也对相应的区域经济发展造成影响。
因此,对气象灾害要因势利导,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既要注重及时投资建设防御性基础设施,利用先进科技化险为夷的硬实力,又要注重气象灾害管理,通过预警、判定和科学处理,变不利为有利的软实力。
2.以减灾经济来管理气象灾害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一方面经济对自然环境变化的依赖程度增强,另一方面气候和天气变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也日益增强。这不得不使我们从逆向的思维来理解气象与经济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包含着气象灾害与国家经济发展。其中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本身就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利用较少的经济代价来挽回巨大的经济损失,本身也是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也就是说,增强社会的防灾抗灾能力、减轻气象灾害和增强适应当地气候的能力,是因地制宜发展国家经济的内在要求。
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可分为两类,一是工程性措施,是防灾的基础性工作,即政府组织修建各种防灾抗灾工程;二是非工程性措施,即为充分发挥防灾工程性措施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物质和人力条件而采取部署气象水文预警预报、防灾教育、灾区保险、灾害应急管理、法制等措施。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后者越显重要,因为它能更有效地建立形成社会性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使防御灾害的工程性设施发挥更大效益,并有效地保证在灾害发生时减轻灾害损失,保护群众生命安全。
3.气象灾害管理与国家经济部门的发展
管理气象灾害着重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旅游业、交通运输业、商业经济等的发展,体现为针对气象灾害而转变经济管理视角,本质上考察对气候资源是否充分考虑和合理利用。
(1)气象灾害管理与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经济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和气象资源不断实现优化结合的产物,其中气象资源的影响力相当大,因为不同的气候资源配置既影响农作物总产量,又影响农产品质量,在自然状态下还决定着农业种植制度。农业经济生产需要利用一定的时间长度和空间范围对气象(灾害)进行研究积累,并与气象灾害程度相适应,才能确保农业经济的生产发展。因此,气象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经济生产制度、生产规模及其产量等。如,为了迎战干旱气象灾害,陇东南天水市渭河谷地广大农民依据物候特性及生态气候相适应的特点,多年在实际生产中创造性地引进了大蒜套种玉米模式,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增加了单位土地面积经济收入。这种对气象灾害的有效管理,充分利用气象变化之理来提高经济效益,为规模发展农作物生产,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增加农民收入的做法,是极其可取的③。
(2)气象灾害管理与工业经济发展。从管理气象灾害的角度出发,气象灾害可能对一定区域的经济转型起到刺激、催化作用,如对工矿企业的经营范围、生产规模提出挑战。气象灾害对人类生产活动具有广泛影响,许多工业生产,包括生产活动的正常开展、生产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和生产安全等都会受到气象灾害的制约和影响。由于各工业部门对气象依赖的程度不同,其制约和影响程度亦有较大差别。
工业经济生产要长远考虑高温、寒冷、暴雨、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影响,见天行事地调整生产。如对电力事业,要考虑气象灾害频发,可能打破电力总量生产和消费的平衡关系,会影响社会经济生产和社会活动秩序。目前,气象灾害严重影响一些地区的投资环境,制约易灾地区的经济发展。如在大范围旱灾频发地区,重要工业和需要消耗大量用水的工业就难以发展。
(3)气象灾害管理与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开发与一定地域的气象因素有着密切联系。除了考虑季节性和天气性的气象条件,就要将气象灾害程度作为重要指标之一。因为旅游地对人们的生命安全必须放在第一位。如选择到高纬度、高原地区开发旅游业,应该考虑寒害、暴雪等气象灾害。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还可以从因地制宜这方面充分体现出来,如就一山地的旅游开发而言,其山上与山下的开发机制不尽相同,甚至差异很大。因此,旅游业应把占据一定时空布局的气象(灾害)视为其自身的内部环境因素之一,综合考量冷害、暴雪等各种气象灾害。
(4)气象灾害管理与交通运输经济发展。物资储运常因天气潮湿或遭遇风雨等天气的影响而发生霉变,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失。据有关材料显示, 由于缺乏物资安全储运的气象指标知识,全国每年仅因天气不利而遭到的经济损失也很巨大,大约年平均不下1亿元。近年来,气象部门做了许多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全国物资储运部门借助气象台的配合所取得的成功案例来看,他们均有着相似的理论来遵循。譬如首先通过对天然气候与库房小气候规律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找到库内温度、湿度变化的指标及调节控制办法,接着利用大量气象数据研制出昼夜连续通风控制库内温度、湿度方法,找出安全储运的理论和通用的气象指标,同时考虑到地方性气象指标,从而保证了在气象灾害中货物储存、运输的相对安全性。
(5)气象灾害管理与国家商业经济发展。为做到“防患于未然”,我们要采取措施,尽量避免因气象灾害而引起的损失,那就是利用现代气象科技信息,通过合理地利用天气变化进行经济活动,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根据经济学界流行的“德尔菲气象定律”显示,企业在气象上投入1 元,可以得到98 元的经济回报。很多行业与气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农业、城建、运输等部门,如果他们事先知道天气走势,在生产、采购、销售计划中考虑到气象因素,趋利避害,不仅能够避免损失,还可以变成在竞争中的优势,甚至能够赢得危机前后的投资或销售的先机。这些由气象科技信息产生的,利用气象预报进行防灾抗灾所取得的效益经济,是国家商业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因此,经济与气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抓住气象变化这一“商机”,就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
(6)气象灾害管理与综合经济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环境变化的依赖程度随之加强。大家普遍认为经济越发达,气象灾害引发的损失就越大。由于气象灾害管理与国家综合经济发展相交织的特殊性,使得气象灾害的防灾减灾成为国际经济发展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因此,需要通过科学预警、预报和管理,尽量减少经济损失、人员伤亡以及环境污染,达到最优化的成本预算,实现所谓的“机会成本”,如我国在种植业、养殖业、酿造业以及纺织业中都把气象指标作为发展的内在要素考虑进去,解决了在经济发展中对于气象趋利避害的有利措施,取得了相当的经济效益。
气象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气象灾害是一种可以被破坏、被改变的自然现象,也是一种可以被利用的自然资源。人类必须意识到保护气候资源、加强气象灾害管理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尽可能地利用气象资源,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引文注释
1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1998年洪涝灾情报告[R]. 1998(4).
2 邱瑞田.我国洪水干旱突发事件及其应急管理[J].中国应急救援,2007(4).
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导向下,如何打破国有企业内控的低绩效局面,成为了学界和业界所关注的课题。从经济学原理出发可知,增强企业内控绩效关键在于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治理结构。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内部治理结构表现为“董事会――经理局――执行层”的相互约束和相互制衡的机制。若仍是按照传统做法,国企的内部治理结构仍无法实现上述效果。因此,建立国企与私企的相互渗透模式,则成为当前已被写进经济政策报告的措施之一。
随着民间资本可适度进入到国家资源型产业中的政策出台,便使得国企与私企二者的融合性成为了热议的话题。且不说二者的经济行为偏好差异,就二者的组织生态来说也存在着明显不同。因此,二者若真是形成了相互渗透态势,能否内生出驱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呢。笔者认为,这仍需要从辩证的视角来考察。
一、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和绩效分析
在经济学视域下,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和绩效可从以下两大板块中进行分析。
(一)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
现代企业之间的渗透一般是在资本市场上完成的,即通过相互购买对方的股票来获得相对等的股权。在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国企传统经营领域的背景下,可以理解为是通过私企购买国有企业的股票来形成这种渗透结果。然而,在演化经济学视角下又可以发现,单纯依赖于资本之间的融合来进行渗透仍无法确保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基于生物学隐喻下的企业形态可以被看作是有生命体,随着相异个体的有机融合必然会产生排异现象。因此,还须对二者的制度环境中进行调和。可见,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包括:
1股权转让机制。关于这一点的实施路径十分清晰,在私企参股的原则下通过向国企融资或购买对方股票来实现二者的渗透。这种作用机制具有工具理性的特征,并不会受到各自组织生态的影响。
2制度调和机制。制度调和的困难应被重视,这不仅是对一方制度环境的改造,也是二者相互认同对方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私企的“重利”和国企的“重人”在形式上具有不相容性,但若是进行完美的结合将形成极好的内驱动力。
(二)二者相互渗透的绩效评价
毫无疑问,中央做出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垄断领域,其本身就包含着两层用意:(1)打破国企一股独大的局面,而通过引入制衡机制和竞争机制增强市场活力,最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为私企提供“国民待遇”,从而通过增加变革来实现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就上述两个层面而言,都指向了提升市场绩效的目标。那么如何来评价二者相互渗透的绩效呢。对此,也直接关系到内驱动力的实现效果问题。
结合前面阐述的“作用机制”,这里的绩效评价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
1股权转让所产生的绩效。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在企业内部治理中各经济主体将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股权来行使权利。这就意味着,私企在混合所有制国企中的权利大小,直接取决于所拥有的股权大小。因此,二者的股权结构便成为了决定绩效的原因之一。
2制度调和所产生的绩效。提升混合所有制国企的市场绩效,仍依赖于企业员工的努力。为此,在不同组织生态下所孕育的经济管理偏好,又将通过影响员工的行为偏好来决定企业的市场绩效。
二、分析基础上的内驱动力形成模式解构
根据哲学原理可知,事物的运动取决于事物内部矛盾因素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这一视域下来考察内驱动力的形成模式,便取决于二者资本融合、制度融合的辩证关系。
为此,以下便从上述辩证关系中来解构内驱动力的形成模式:
(一)二者资本融合下的内驱动力形成模式
二者资本的融合决定着混合所有制国企的内部治理结构,也直接影响到混合所有制国企的内控绩效。在矛盾运动的哲学观点下,可以从国企的前后内部治理机制的比较中来获得内驱动力的形成模式。
1融合前的内部治理机制。从历史视域下来看待我国国企的发展进路,其在很长时间都是围绕着“放权和收权”来展开的,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央做出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决策,才从国企改革的思路从走向了内部。当此时国企的现代企业形态更多的体现在形式上,而未能反映在内部制衡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从而就出现了当时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局面。
2融合后的内部治理机制。私营企业天然与市场相融合,并能主动利用市场规则来获得经济利益。然而,私企在追逐利益的同时也时常忽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从社会责任的国际标准来看,其不仅含有对社会的责任,也包括对企业员工的责任。因此,随着二者资本之间的融合,首先应能建立起有效的相互制衡机制,并能权衡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可见,这便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内驱动力。
(二)二者制度融合下的内驱动力形成模式
制度经济学视域下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以及基于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为圈层的企业文化体系。然而,随着国企的长期发展也在组织中滋生起势力更为强大的非正式制度,如注重人际关系、在员工层面较为突出平均主义式的和谐,以及某些大型国企仍然是办企业与办社会并举。可见,通过将私企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与国企的相调和,且最终形成某种融合态势,将有助于规范混合所有制国企的组织生态。这样一来,便能增强企业的内控绩效。
三、优化内驱动力路径指向的措施构建
需要指出,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垄断型领域仍主要是政策体现,而具体的国企与私企之间如何进行渗透则还缺乏必要的案例参考。因此,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局势下,也可能出现诸如上世纪90年生的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为此,这里的优化内驱动力路径指向的措施构建,也具有一定的逻辑推演意味。
(一)深化对内驱动力形成机制的认识
从实际出发不难发现,形成国企与私企之间的渗透态势,仍需要以国企为主导来实施。因此,国企管理层应深化对内驱动力形成机制的认识。“内驱动力”的关键词应是“内驱”。这就意味着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并不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政策红利,而是从企业的内部治理中来实现。可见,管理层应重视私企在内部治理中的经验,并能在混合所有制结构下通过行为自律来达成制衡机制。在政府层面,应界定好自己的行为边界,从而避免打破二者渗透中的平衡态势。
(二)厘清国企与私企之间的股权结构
厘清国企与私企之间的股权结构,其意义在上文中已经得到了阐发。由于目前在政策面只是允许私企进入国企的经营范围,而对于如何进入、通过怎样的形式进入仍存在细化的需要。因此,笔者也无法在这里就二者的股权比例进行量化。但这里则可以给出这样一个原则,为了使混合制企业的内驱动力得以实现,应在董事会成员构成、总经理人选上,充分考虑私企的意见。在必然的时候,可以选派私企的高管担任总经理的职务。
(三)实现国企与私企之间的制度融合
国企与私企之间制度融合的难点在于非正式制度之间,而从影响员工行为偏好程度来看,非正式制度具有恒久力。为此,这里可以采取这样一种方式,即对于正式制度的设计和执行上应引进私企的制度文化,而在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上应采取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方法。即,针对老员工无须花费精力和物力进行行为纠正,而对于新进员工应着力使他们适应和接受调和后的组织生态环境,具体的做法可以是岗位培训。
(四)提升第三方对二者渗透的监管度
为了避免在二者相互渗透中可能出现的机会主义行为,还应提升第三方机构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管绩效。对此,还需要进行详细论证。
四、实证探讨
党的十报告显示,十七大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有专家表示,通过多年奋斗,我国民企到目前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体量,也缘于这种体量变化,民企与国企如何继续融合发展、助推经济升级版的话题排上了议事日程。推进这样的协调发展,顺应时代要求,有益于经济健康发展,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在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之下,不同的人都能够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机会,也由此带来了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稳定。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到现有程度,我认为着力推动国企民企融合发展,是在坚持这一基本制度的同时,对其进行巩固和完善。从目标取向上看,通过国企、民企的协调发展,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有助于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企业的品质。
事实上,在一些竞争性行业中,国企与民企的融合发展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在褚平看来,双方都是这种持续融合的受益者。从民企的角度看,可能受益要更大一些。很多民企的产生和成长,就是在国企产业链和社会供应链上寻找缝隙,多数民企还是中小企业,他们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串并在了大企业(包括国企)的产业链上,以此寻求发展。当然,有一些民企发展到一定规模后,自身也拥有较长的产业链,也带动着众多小企业一同发展。目前,从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的认识上看,这种融合是持续、有效的,同时具备较大潜力。
相比国企,民企虽然在近些年积累下了一定的体量,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我国民企整体年龄较轻,其公司治理经验有待积累,水平有待提高,民企与企业家之间的关系还需明晰。之所以这些年我们鼓励民企上市、走向公众化,就是想通过这一方式促进其公司治理的透明度。现在有些民企老板都不拿工资,他们认为整个企业都是他的,没必要领工资,但作为公众公司,连董事长也是拿薪水的。另外,民企在创新方面也存在问题,或者动力不足,或者能力不强。一度大家都想做大,但事实的情况是,需要有一批中小企业甘于做中做小,做精做专,做成百年老店。
五、小结
本文首先对二者相互渗透的作用机制和绩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对内驱动力形成模式的解构。最后得出应从:深化对内驱动力形成机制的认识、厘清国企与私企之间的股权结构、实现国企与私企之间的制度融合,以及提升第三方对二者渗透的监管度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措施构建。
具体而言,管理层应重视私企在内部治理中的经验,并能在混合所有制结构下通过行为自律来达成制衡机制;应在董事会成员构成、总经理人选上,充分考虑私企的意见;在非正式制度的融合上应采取存量不变、增量调整的方法;应提升第三方机构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监管绩效。
参考文献:
[1] 赵奕凌物流工程项目管理中“激励机制”设计的几点思考[J]武汉: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5)
对红妆而言,纹绣创作,不仅是美容技术,还是一门美学艺术,更是艺术与心灵的双重修炼。本着一百年只做一件事,使更多的女性拥有健康与美丽的企业精神。红妆纹绣师坚信:每一张脸庞都是艺术品,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展现,把每一张面容当作艺术创作,让每一位客户呈现美丽、灵动、喜悦的面孔。
红妆纹绣师会针对每一位顾客的脸型,去设计合适的出彩的眉形、唇形,衬出立体精致的脸型,不仅更加突出顾客的美丽,更是人群中绝无雷同的独一无二。
当然,技术是实现艺术的基础。实际上,红妆自开创品牌以来,十几年间斩获国际国内纹饰比赛的大奖无数,红妆的纹饰技术早已声名在外,受到很多爱美女性的追捧,并几乎成了红妆的一块金字招牌,但红妆人并没有满足于现状,总结出红妆纹饰“三个代表”:始终代表纹饰美容技术创新的时尚潮流;始终代表纹饰美容精雕细琢的专业技艺;始终代表纹饰美容以人为本的个。
在这“三个代表”思想的指导下,红妆不断派出技术人员前往北京、上海、香港、深圳等地进行交流学习,内外兼修,不断提高原有技术水平,不断培养艺术修养、时尚触感。
秉承“技术是第一生命力”的理念,红妆新钻研出来的纹饰经典项目——“喜运工笔眉”、“工笔水晶唇”率先采用医用色乳替换了传统色料,不仅安全度高,而且颜色纯正、光泽度好,更具有使表层肌肤快速修复的能力,不会出现晕色、走样等情况,保持的时间也更长久。这样逼真自然的效果当然备受顾客推崇。
在顾客最为关心的安全卫生方面,红妆想顾客所想,始终把安全卫生看作是第一要素,这也决定了红妆在顾客中的声望,红妆之所以在海南乃至中国美容界拥有一大批忠诚的追随者,就是因为红妆从来都坚持良心做企业。公司明文规定每位纹饰师在进行操作前,从工作室、工作台到工具进行全面消毒,使用一次性手套或拇指套、针片、针头、针帽等绝对做到“一客一用”、“一客一换”、“一客一弃”, 消毒棉片更是随时更换。十几年来真正做到了专业、用心、安全、卫生。
红妆纹饰美容,如今又站在一个崭新的历史高度,在大奖的东风下,红妆纹饰必定能造福更多爱美女性,实现你的眉目如画。
美丽在线
Q:这段时间内分泌有点失调,长了很多痘痘,又红又大,请问我该怎么办?
——海口 吴小姐
A:您好,其实像您这种情况,我们这边也有很多,您别着急。现在的人工作压力、家庭压力都比较大,再加上生活不规律,都会存在一些皮肤问题。像您这种情况,我建议您有时间可以到专业的美容会所先把脸上又红又大的痘痘及时的针清、消炎。但是要彻底地从根本上改善您的问题,一定要结合亚健康调理,采用内调+外治的调理方法。比如亚健康内调,我们红妆美容会所可以通过虹膜+中医背诊面诊的诊断,去找出你内分泌的根源点,再切入做针对性的调理。外在消炎则会配合我们的项目,例如台湾凯撒莱雅暗疮护肤系列去做治疗,这样内调配合外治就能让您恢复一个健康的身体和完美的肌肤。
【红妆昌茂分院院长 王海人 咨询热线:66561980】
Q:工作加班有时会熬夜,请问如何修复熬夜后粗大的毛孔?
——三亚 林女士
A:您好!毛孔粗大的皮肤特征是油脂相对来说分泌比较旺盛,不管是家居或美容院护理一定要注意清洁,平衡油脂,所以,对选择洗面奶要重视。经常使用碱性过大或清洁力过强、以及不适合夏季皮肤特点的清洁类产品,这样不但不能良性、彻底地洁净皮肤,还会造成毛孔粗大。所以在夏季恰如其分地清洁是护肤的重要前提,再顺应季节的皮肤生理状况选用侧重于平衡、补水、收敛、抑菌功能的清爽型爽肤水,则能给我们的皮肤补充水份,维持一个正常的新陈代谢。
另外熬夜后使用具有收缩毛孔和修复功能的面膜也是很好的保养方法。面膜使用简单,效果出众,肌肤能获得即时的改善效果。这里我建议您可以到我们红妆会所做一个专业的皮肤测试的诊断,了解您皮肤的真皮、表皮的健康度,再配合红妆的经典项目:瑞士莱歌雪肌美肤,它有着非常好的镇静去油、收缩毛孔的效果。
【红妆京江分院院长 符雀娇 咨询热线:66822061】
Q:小S这些明星产后一个月就恢复苗条身形了,而我的小孩都快半岁了,我还是瘦不下来,请问产后减肥有什么诀窍吗?
——海口 安妮
A:产后肥胖主要是由于妊娠引起下丘脑功能紊乱,脂肪代谢失去平衡,气血受亏,加上营养过度等原因造成。红妆的经典项目七日魔法瘦特别适合这一类型肥胖,可有效地调和血气,恢复机体往日状态。中医上讲,气行血行,气滞血滞,只有气畅通了,好的精微物质才会输送到脏腑和各个器官,不好的物质也会由气力代谢出去,做到在不影响营养吸收的同时达到减肥的目的。另外,再给您提示产后减肥需注意的几点:
1. 一日三餐定时定量:要防止饮食过量,不能一有饿感就吃,自我控制是防止饮食过量的有效方法。
2. 晚餐要少,不吃夜宵:俗话说“早餐吃饱,午餐要好,晚餐要少”,其中“晚餐要少”对于减肥防胖特别重要。如果晚餐过饱或夜间又吃夜宵,食物转化的能量不能完全消耗,就会在体内皮下脂肪中储存起来导致发胖。
3.饮食要清:食盐能储留水份,使体重增加,因而要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4. 控制进食速度:进食速度过快往往也是发胖的一个原因。如果放慢进食速度,可争取时间,使血糖上升,并通过神经反射及时出现饱感,从而控制食欲。
【红妆国贸分院院长 常瑞娜 咨询热线:68532672】
Q:我的眼睑有些先天下垂,请问可以通过手术矫正吗?
二、世界能源替代与经济发展历史
1. 火的使用与早期人类发展。火的发明与利用结束了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转折。人类通过摩擦取火不仅改变了饮食结构开吃加热之后的熟食,更为重要的是火种的普及为人类大范围使用自然界中的干柴等原始初级的生物质能源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初级能源的使用又使陶瓷,金属等材料的烧制与冶炼成为可能,进而逐步扩大了早期人类可使用工具的的范围,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能源的使用也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抵抗气温骤降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人口的稳定与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2. 煤炭的使用与英国经济的崛起。煤炭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对能源利用的飞跃。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使用蒸汽机的时代,但是由于木材等初级生物质能源的燃烧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人类对蒸汽机使用的需要,因此人类对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能源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煤炭的开采与利用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之后又以燃煤蒸汽机为基础,人类发明了蒸汽式火车,蒸汽式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人类出行方式并且大幅度提高了人类出行与运输的便利程度。
另外,燃煤蒸汽机还被用于矿物的开采与冶炼,纺织,造纸等不同的生产部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也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英国得益于首先对燃煤式发动机的研发与利用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极速上升,美国及欧洲其它国家也得益于技术扩散迅速发展成工业化国家。而当时中国与印度当时还处于农业社会,由于没有及时搭上第一次能源与工业革命的快车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的衰落下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燃煤式发动机大规模利用之前的十八世纪中叶,中国还遥遥领先的占据着全球GDP 的三分之一还多,此时的印度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其GDP 约占全球总GDP 的四分之一, 而同一时期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主要国家的GDP 总和约占当时全球GDP 总和的五分之一略少。而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燃煤式蒸汽机大量使用之后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此消彼长的作用下,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主要国家GDP 总和已经与中国GDP? 基本持平,都各占全球GDP 的约三分之一,而此时的印度GDP 已下降到占全球GDP 五分之一还不到的程度。由此可见,能源产品及技术的替代与更新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 石油的使用与石油经济。石油的发现,开采与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对能源利用的飞跃。人类在1859 年首次发现石油这种能源产品,从此以后直至今天石油一直都是对全世界各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被广泛的用于各行各业,比如被生产加工成汽油,煤油驱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再比如被加工合成各种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纤维,塑料等有机化学材料。这些化工与运输材料的进步给人类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习惯。虽然石油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却极不均匀。以中东地区为例,富含石油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口石油获得大量的石油美金为各产油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改变了产油国及附近区域的经济结构。20 世纪70 年代,得益于石油经济,中东地区产油国平均年GDP 增长率都在接近10%的水平。此外,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几次石油危机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各个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的能源安全也都运用过各种外交手段, 可见能源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被全世界各国都有认可和重视的。
三、核能的发展与地位
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 核能, 约佔全球消耗量的4.4%,水能, 约佔全球消耗量的6.8%,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总共约佔全球消耗量的2.8%。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 年全球对能源的消耗量将更加剧烈, 其中对化石能源的绝对需求量在上升,但是从能源结构上来看全球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比例是下降的。这部分对化石能源需求的下降要由其他能源来填补。
1. 核能发展现状。全球拥有核电站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其拥有99 座。而核电占国内发电份额最高的却是法国,约占75%。原本日本拥有的核电站数量也很多, 但是受到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其数量在陆续减少。除此之外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型发展中国家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核电站,发达国家中加拿大与韩国也拥有一定规模的核电站。而除法国外,核电发电量占国内总发电量比较高的国家大多集中在北欧和东欧地区。其中北欧地区的国家包括比利时、瑞典、芬兰等国;东欧地区的国家包括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匈牙利等国。总的来说,全球现存核电站数量大概在440 座左右,总发电量大概在2 346 193GWh。占世界新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
2. 其他新能源发展现状。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发电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十分低,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这三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总和大概占全球总发电量的7%。但是,风能发展速度却很快,据估计,在未来十年风力发电可为全球发电总量贡献越10%的电力。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主要是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脑进行利用。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发电容量约为230GW,生物质能源是污染极少的可再生能源,它可以被转换成多种形态进行利用,其中包括泥煤,秸秆等能源产品。目前生物质能源发电在全球总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少,大概只有3%,乐观估计在未来十年内其所占比例至多增长至5%。
3. 核能的优势与核电产业近年来遇到的挫折。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虽然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但在能源供给与消费上占主导的还是核能。高效能的核能提供了超过70%的新能源消费量,这大大超过了其他新能源的能源供给量。因此,把握好核能产业发展的先机对把握新一轮能源替代的世界潮流至关重要。
就在世界各国都看到了核能带来的好处竞相发展核电站的时候,2011 年日本大地震却引发了福岛核事故。就在福岛核事故当年,日本即宣布要有计划制定政策进入零核电时代。2012 年日本颁布了《能源基本计划》和《原子能政策大纲》,计划在2050 年达到完全零核目标。然而作为能源匮乏的国家,核电的退出以及增加的能源进口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2014 年,在进行抗震和抗海啸的技术改进后日本最终还是决定重启川内核电站的两个核能机组。然而在2015 年日本又关闭了五座正在运行的核电发电炉, 在民间呼声与政府政策博弈之后,日本政府暂时决定将核能供应比例定在占全部能源消耗的20%左右。
由于日本福岛核事故,除日本外的其他核电大国的核电政策也都有短暂的动摇。欧盟在福岛核事故后立即启动了对欧盟地区核电站的抗地震, 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抗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的检测, 但检测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因此在正式提交检测报告的2012 年6 月欧盟各国并未就是否继续发展核能发电产业达成一致。欧盟二十八个成员国中有十四个国家拥有核电站, 其中以拥有58 座核电站的法国为代表的大部分有核电站的国家支持继续发展核电产业。但德国、瑞典、比利时、捷克、瑞士一直以来都坚定的支持弃核计划。虽然矛盾重重,但是2016 年欧盟能源机构还是拟定了继续发展核电的计划,可见核能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能源供应上的吸引力。除欧盟外,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加拿大等核电大国也都对本国的核电安全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在评估后这几个国家均表示会继续大力发展核电。
四、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1. 我传统能源的储采情况。以每平方公里土地蕴含能源的储量为标准衡量,跟据2015 年统计数据,中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六成,因此总的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我国可以算是能源储量丰富的国家。相对优质的石油与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总储量的5.4%,煤炭占到了全球总储量的约50%。但是由于我国对能源需求量巨大,因此开采速度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 年到2012 年,我国对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0%以上。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我国煤炭的产量约为36.8 亿吨,石油的产量约为2.15 亿吨,天然气的产量约为1 344 亿立方米。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还是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保证我国经济安全快速持续发展。
2.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提供了全国一次能源供给量的9%。
(1)我国核能发展现状。我国核电技术的研发起始于改革开放之前, 但是核能发电真正商业化直到20 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我国大陆地区的在运核能发电站总数为30 座, 装机容量约26 849MW,并且正有另外24 座在建设中,全球在建的核电站总共66 座。
(2)我国其他新能源发展现状。我国风能利用研发最早始于建国初期,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开始商业化运作。我国风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及南方沿海地区,发电量排全球风力发电量第一,约14 536 万千瓦时。在未来十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还将增长一倍。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现状,这些太阳能资源主要被用于光伏发电。我国对光伏发电的技术研究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且光伏产业发展速度极快, 到2007 年我国就已经成为光伏电池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由于成本及需求方面的因素,我国2005 年之前大部分光伏产品都用于出口, 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我国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逐渐增加,到2015 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已达到4 318 万千瓦。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源量大概包括主要产自广大农村地区的秸秆,沼气等以及主要产自城市的生活垃圾等。但是我国真正利用到的生物质能源还不到可利用量的0.5%,近些年来我国正在加快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 核能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性。
首先, 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整体能源消费结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占比最多的是煤炭,占比约为40%。这个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煤炭消费比例。我国消耗的这些煤炭中大概有一半用于发电,转化为电力消耗,另一半用于直接燃烧消耗。与其他化石能源相比较,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物更多,再加上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了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其次为石油,占比约为20%。从所占比例来看,我国消费石油与天然气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还相差很远,虽然这两种能源的燃烧效率都比煤炭更好, 排放的污染也更少。从以上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很依赖煤炭, 这样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我国能源结构面临着从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向可持续利用低污染的新能源转变的问题。其次, 与世界整体情况类似,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但是其能源提供效率与经济发展整体对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而核能发电效率非常高,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发电排放温室气体的1/6。因此,核能高效低碳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核电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核电站所在地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仍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内陆核电站的建立对于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二、世界能源替代与经济发展历史
1. 火的使用与早期人类发展。火的发明与利用结束了原始人类茹毛饮血的生活,是将人类与动物区别开来的重要转折。人类通过摩擦取火不仅改变了饮食结构开吃加热之后的熟食,更为重要的是火种的普及为人类大范围使用自然界中的干柴等原始初级的生物质能源提供了可能。而这种初级能源的使用又使陶瓷,金属等材料的烧制与冶炼成为可能,进而逐步扩大了早期人类可使用工具的的范围,促进了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此外,能源的使用也增强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以及抵抗气温骤降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为人口的稳定与经济增长提供保障。
2. 煤炭的使用与英国经济的崛起。煤炭能源的开采与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对能源利用的飞跃。源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启了人类使用蒸汽机的时代,但是由于木材等初级生物质能源的燃烧效率比较低无法满足人类对蒸汽机使用的需要,因此人类对一种新的更有效率的能源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煤炭的开采与利用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了。之后又以燃煤蒸汽机为基础,人类发明了蒸汽式火车,蒸汽式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改变了人类出行方式并且大幅度提高了人类出行与运输的便利程度。另外,燃煤蒸汽机还被用于矿物的开采与冶炼,纺织,造纸等不同的生产部门,极大的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于机器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人也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英国得益于首先对燃煤式发动机的研发与利用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极速上升(潘荣成,2016),美国及欧洲其它国家也得益于技术扩散迅速发展成工业化国家。而当时中国与印度当时还处于农业社会,由于没有及时搭上第一次能源与工业革命的快车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迅速的衰落下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燃煤式发动机大规模利用之前的十八世纪中叶,中国还遥遥领先的占据着全球GDP 的三分之一还多,此时的印度也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占据重要的位置, 其GDP 约占全球总GDP 的四分之一, 而同一时期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主要国家的GDP 总和约占当时全球GDP 总和的五分之一略少。而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束,燃煤式蒸汽机大量使用之后的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此消彼长的作用下,包括英国在内的欧洲主要国家GDP 总和已经与中国GDP? 基本持平,都各占全球GDP 的约三分之一,而此时的印度GDP 已下降到占全球GDP 五分之一还不到的程度。由此可见,能源产品及技术的替代与更新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3. 石油的使用与石油经济。石油的发现,开采与利用是人类历史上第三次对能源利用的飞跃。人类在1859 年首次发现石油这种能源产品,从此以后直至今天石油一直都是对全世界各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能源资源。石油被广泛的用于各行各业,比如被生产加工成汽油,煤油驱动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飞机,轮船等交通工具;再比如被加工合成各种化工原料用于制造纤维,塑料等有机化学材料。这些化工与运输材料的进步给人类生产与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并且改变了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习惯。虽然石油是一种极为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它在地球上的分布却极不均匀。以中东地区为例,富含石油资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口石油获得大量的石油美金为各产油国经济发展提供了足够的资金支持,改变了产油国及附近区域的经济结构。20 世纪70 年代,得益于石油经济,中东地区产油国平均年GDP 增长率都在接近10%的水平(黄民兴,1996)。此外,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的几次石油危机均在不同程度上导致了世界经济危机和经济衰退。各个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的能源安全也都运用过各种外交手段, 可见能源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是被全世界各国都有认可和重视的。
三、核能的发展与地位
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 核能, 约佔全球消耗量的4.4%,水能, 约佔全球消耗量的6.8%,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总共约佔全球消耗量的2.8%。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30 年全球对能源的消耗量将更加剧烈, 其中对化石能源的绝对需求量在上升,但是从能源结构上来看全球对化石能源的需求比例是下降的。这部分对化石能源需求的下降要由其他能源来填补。
1. 核能发展现状。全球拥有核电站数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其拥有99 座。而核电占国内发电份额最高的却是法国,约占75%。原本日本拥有的核电站数量也很多, 但是受到福岛核事故的影响其数量在陆续减少。除此之外以中国,印度,俄罗斯为代表的大型发展中国家也拥有一定数量的核电站,发达国家中加拿大与韩国也拥有一定规模的核电站。而除法国外,核电发电量占国内总发电量比较高的国家大多集中在北欧和东欧地区。其中北欧地区的国家包括比利时、瑞典、芬兰等国;东欧地区的国家包括捷克、斯洛伐克、乌克兰、匈牙利等国。总的来说,全球现存核电站数量大概在440 座左右,总发电量大概在2 346 193GWh。占世界新能源消费总量的70%左右。
2. 其他新能源发展现状。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发电占全球总发电量的比例十分低,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这三种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的总和大概占全球总发电量的7%。但是,风能发展速度却很快,据估计,在未来十年风力发电可为全球发电总量贡献越10%的电力。目前人类利用太阳能主要是通过光伏发电技术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脑进行利用。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全球累计光伏装机发电容量约为230GW,生物质能源是污染极少的可再生能源,它可以被转换成多种形态进行利用,其中包括泥煤,秸秆等能源产品。目前生物质能源发电在全球总发电量中所占比例较少,大概只有3%,乐观估计在未来十年内其所占比例至多增长至5%。
3. 核能的优势与核电产业近年来遇到的挫折。通过对比可以看到,虽然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种类繁多,但在能源供给与消费上占主导的还是核能。高效能的核能提供了超过70%的新能源消费量,这大大超过了其他新能源的能源供给量。因此,把握好核能产业发展的先机对把握新一轮能源替代的世界潮流至关重要。
就在世界各国都看到了核能带来的好处竞相发展核电站的时候,2011 年日本大地震却引发了福岛核事故。就在福岛核事故当年,日本即宣布要有计划制定政策进入零核电时代。2012 年日本颁布了《能源基本计划》和《原子能政策大纲》,计划在2050 年达到完全零核目标。然而作为能源匮乏的国家,核电的退出以及增加的能源进口也给日本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2014 年,在进行抗震和抗海啸的技术改进后日本最终还是决定重启川内核电站的两个核能机组。然而在2015 年日本又关闭了五座正在运行的核电发电炉, 在民间呼声与政府政策博弈之后,日本政府暂时决定将核能供应比例定在占全部能源消耗的20%左右。
由于日本福岛核事故,除日本外的其他核电大国的核电政策也都有短暂的动摇。欧盟在福岛核事故后立即启动了对欧盟地区核电站的抗地震, 海啸等自然灾害以及?抗恐怖袭击等人为灾害的检测, 但检测结果并不让人满意,因此在正式提交检测报告的2012 年6 月欧盟各国并未就是否继续发展核能发电产业达成一致。欧盟二十八个成员国中有十四个国家拥有核电站, 其中以拥有58 座核电站的法国为代表的大部分有核电站的国家支持继续发展核电产业。但德国、瑞典、比利时、捷克、瑞士一直以来都坚定的支持弃核计划。虽然矛盾重重,但是2016 年欧盟能源机构还是拟定了继续发展核电的计划,可见核能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能源供应上的吸引力。除欧盟外,美国、俄罗斯、韩国、印度、加拿大等核电大国也都对本国的核电安全进行了细致的评估,在评估后这几个国家均表示会继续大力发展核电。
四、我国能源利用现状
1. 我传统能源的储采情况。以每平方公里土地蕴含能源的储量为标准衡量,跟据2015 年统计数据,中国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约六成,因此总的来说在世界范围内比较我国可以算是能源储量丰富的国家。相对优质的石油与天然气储量分别只占世界总储量的5.4%,煤炭占到了全球总储量的约50%。但是由于我国对能源需求量巨大,因此开采速度也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 年到2012 年,我国对煤炭石油天然气为主的一次能源的需求量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0%以上。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我国煤炭的产量约为36.8 亿吨,石油的产量约为2.15 亿吨,天然气的产量约为1 344 亿立方米。因此,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我国还是需要积极开发和利用可以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替代能源,保证我国经济安全快速持续发展。
2.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我国新能源提供了全国一次能源供给量的9%。革开放之前, 但是核能发电真正商业化直到20 世纪90年代中期才开始。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我国大陆地区的在运核能发电站总数为30 座, 装机容量约26 849MW,并且正有另外24 座在建设中,全球在建的核电站总共66 座。
(2)我国其他新能源发展现状。我国风能利用研发最早始于建国初期,但是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才开始商业化运作。我国风力资源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区以及南方沿海地区,发电量排全球风力发电量第一,约14 536 万千瓦时。在未来十年我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预计还将增长一倍。我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的现状,这些太阳能资源主要被用于光伏发电。我国对光伏发电的技术研究起始于改革开放初期且光伏产业发展速度极快, 到2007 年我国就已经成为光伏电池产量最高的国家。但是由于成本及需求方面的因素,我国2005 年之前大部分光伏产品都用于出口, 后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我国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在逐渐增加,到2015 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已达到4 318 万千瓦。我国地大物博生物质资源十分丰富, 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能源量大概包括主要产自广大农村地区的秸秆,沼气等以及主要产自城市的生活垃圾等。但是我国真正利用到的生物质能源还不到可利用量的0.5%,近些年来我国正在加快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3. 核能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重要性。
首先, 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与世界整体能源消费结构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根据2015 年统计数据,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费中占比最多的是煤炭,占比约为40%。这个比例远高于世界平均煤炭消费比例。我国消耗的这些煤炭中大概有一半用于发电,转化为电力消耗,另一半用于直接燃烧消耗。与其他化石能源相比较,煤炭燃烧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物更多,再加上我国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了严重生态环境破坏。其次为石油,占比约为20%。从所占比例来看,我国消费石油与天然气的比例与世界平均水平还相差很远,虽然这两种能源的燃烧效率都比煤炭更好, 排放的污染也更少。从以上这些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很依赖煤炭, 这样的能源结构不利于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且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我国能源结构面临着从化石能源尤其是煤炭向可持续利用低污染的新能源转变的问题。
其次, 与世界整体情况类似,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风力,水力,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资源丰富,但是其能源提供效率与经济发展整体对需求还是存在一定差距。而核能发电效率非常高,排放的温室气体只有煤炭发电排放温室气体的1/6。因此,核能高效低碳的特性决定了其在我国新能源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核电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带动核电站所在地经济的发展。而我国现阶段仍面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因此,内陆核电站的建立对于我国经济均衡发展有很大的好处。
五、世界能源发展对我国重启新建核电项目的重要启示
【Keywords】 anesthetics, local; cervical plexus; nerve block; QT interval; QTd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局麻药用于颈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对QT间期和QT离散度(QTd)的影响. 方法:60例ASA Ⅰ或Ⅱ级拟在颈丛阻滞下行甲状腺肿物切除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罗哌卡因组(Ⅰ组),布比卡因组(Ⅱ组),罗哌/利多卡因组(Ⅲ组),布比/利多卡因组(Ⅳ组),各组分别用3.75 g/L罗哌卡因、3.75 g/L布比卡因、3.75 g/L罗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及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20 mL行颈丛神经阻滞,观察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10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即刻(T5)的HR,MAP,SpO2,RR,PetCO2,同时记录各时间点的QT, QTd及校正后的QTd(QTcd). 结果:Ⅰ,Ⅱ组;Ⅲ,Ⅳ组麻醉效果相似(P>0.05),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各组对抬头肌力的影响: Ⅱ组强于I组(P0.05). 各组患者HR,MAP在麻醉后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均在临床安全范围;SpO2,RR,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QT间期、QTd, QTcd麻醉后均延长,其中以II组延长最为明显(P
【关键词】 麻醉药,局部;颈丛;神经传导阻滞;QT间期;QT离散度
0引言
罗哌卡因是一种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为单纯的左旋异构体,在结构上类似于布比卡因. 与布比卡因相比,其毒性较低,作用强度类似,低浓度时感觉、运动阻滞分离更趋明显. 人体对罗哌卡因的耐受性良好,随剂量增大,可导致QTd及QRS间期延长,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增加. 本研究拟通过对低浓度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及其配伍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时麻醉效能、对运动神经及QTd影响的综合对比,探讨颈丛阻滞时各种局麻药及其配伍的优劣性.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随机选取择期甲状腺肿物切除术患者60(男21,女39)例,ASA Ⅰ或 Ⅱ,年龄21~63岁,体质量45~80 kg,术前检查无严重循环及呼吸系统疾病,无甲功及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罗哌卡因组(Ⅰ组),布比卡因组(Ⅱ组),罗哌/利多卡因组(Ⅲ组),布比/利多卡因组(Ⅳ组).
1.2方法术前30 min肌注长托宁0.01 mg/kg,地西泮0.2 mg/kg,入室后平卧位,常规用三点法进行双侧颈浅丛+单侧颈深丛神经阻滞. 在乳突尖端与锁骨中点连线,此连线中点平候结水平为C4横突位置,于此点与皮肤垂直方向进针约2~3 cm,遇坚实骨质感后,设定神经刺激仪刺激频率为2 Hz,脉冲时程1 ms,刺激电流1 mA,当颈丛分布区域出现相应异感,表明穿刺定位正靠近颈深丛神经,回吸无血及脑脊液,分别给予3.75 g/L罗哌卡因、3.75 g/L布比卡因、3.75 g/L罗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及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3 mL,同法行同侧C3及C5阻滞,每点3 mL,随后在双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及颈外静脉交界处穿刺阻滞颈浅丛(用相同浓度的配伍药物6 mL). 术中均肌注氟哌利多(0.1 mg/kg)及杜冷丁(1 mg/kg). 若术中SBp>180 mmHg,适量给予乌拉地尔控制,若心率>140次/min,分次给予艾司洛尔1~2 mg/kg,总量不超过3 mg/kg. 记录麻醉前(T0),麻醉即刻(T1),麻醉后5 min(T2),30 min(T3),1 h(T4)及手术结束(T5)的HR,MAP,SpO2,RR,PetCO2. 用HP CMC4219695型12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分别记录麻醉前(T0),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30 min(T3)的12导心电图. 测定方法:QT 间期测量从QRS 波群起点至T波与等电位线的交点,若有U 波,则至T 波与U 波切迹处,测量导联不少于8个,每导联连续测定3个心动周期的QT 间期,取其平均值;校正QT 间期(QTc) 根据Bazetts公式计算(QTc=QT/RR1/2);QTd为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QT 间期的差值;QTcd为不同导联最长与最短QTc的差值.
统计学处理:各组计量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和方差分析,P
2结果
Ⅰ,Ⅱ组和Ⅲ,Ⅳ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麻醉起效时间为,Ⅰ组(3.12±1.05)min,Ⅱ组(3.05±0.93)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 组(2.85±0.95)min,Ⅳ 组(2.73±0.83)min,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 四组阻滞平面均为C2~C5. 麻醉效果:Ⅰ组优4例、良10例,优良率93.3%,Ⅱ 组优3例、良10例,优良率8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0.05);Ⅲ 组优5例、良9例,优良率93.3%,Ⅳ 组优5例、良9例,优良率93.3%,无统计学差异(P>0.05). 患者在麻醉期间产生的呼吸困难、声音嘶哑、霍纳氏综合征、牵拉反应等并发症发生情况在Ⅰ,Ⅱ组和Ⅲ,Ⅳ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但Ⅱ组对抬头肌力的影响要高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本组病例中未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
表1患者并发症情况(略)
bP
四组患者HR, MAP在 T1~T4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 SpO2, RR, PetCO2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 麻醉后5 min及30 min,各组QT较麻醉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QTc麻醉后各时间点较麻醉前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QTd 和QTcd在麻醉后与麻醉前比较均有升高,其中Ⅱ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3讨论
布比卡因是一种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临床上广泛地应用与神经阻滞及硬膜外麻醉,大量的研究发现,布比卡因具有一定的心脏和中枢神经毒性.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为纯左旋式异构体,理化性质与布比卡因相似,实验与临床研究结果均已证实,其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都比等剂量的布比卡因小,在较低浓度时表现为感觉和运动神经分离[1-3],用于对肌肉松弛要求不高的甲状腺手术尤为合适. 利多卡因是一种中效酰胺类局麻药,起效快,弥散广,其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 据报道[4-5], 利多卡因、 布比卡因和罗哌卡因致惊厥剂量之比约为5∶1∶2, 致死量之比约为9∶1∶2.
表2患者不同时间点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变化(略)
aP
本研究采用3.75 g/L罗哌卡因和相同浓度布比卡因,以及3.75 g/L罗哌卡因/10.0 g/L利多卡因和3.75 g/L布比卡因/10.0 g/L利多卡因用于颈丛阻滞,通过其麻醉效果、并发症以及对QTd的影响来综合考察其优劣性以及药物配伍是否合理. 结果显示,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以及相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利多卡因在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平面以及麻醉效果方面均无明显差异,都可以很好的满足手术的要求,且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无明显差别,但在术后颈部活动度方面,罗哌卡因组低于布比卡因组,而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组低于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组,这是因为虽然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对感觉神经的阻滞效果相似,但在对运动神经阻滞方面,罗哌卡因要明显弱于布比卡因,因此,从此点考虑,罗哌卡因更适合用于颈丛阻滞. 四组患者在麻醉后各时间点HR, MAP均明显升高,组间比较无差异,其中有2例患者收缩压>200/120 mmHg,乌拉地尔控制不理想,需静滴硝酸甘油. 有关颈丛阻滞后血压高、心率快的原因,已多有探讨. 可能因为颈动脉窦及迷走神经被局麻药阻滞后致使交感神经相对兴奋所致. 也有人认为颈丛阻滞不能完全拮抗对手术的应激反应,使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浆内皮素分泌增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合成释放减少,动态平衡失调,导致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血管收缩反应增强,从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6-7].
有学者[8]正式将同步记录的常规心电图上12导联中最长与最短QT间期的差值命名为QTd,并提出QTd直接反映了心室肌水平上的空间复极差异,是预测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量化指标. QTd的正常值为20~50 ms,其数值受到多种生理或/和病理因素的影响,当心室肌发生缺血、缺氧、损伤、坏死或处于低K+, Ca2+等情况下时,QTd可明显增高,QTd增高是致命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危险因素[9] . 本研究发现,各组患者在麻醉后QT间期均有不同程度的缩短,但无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系颈丛阻滞后心率增快所导致,去除心率影响因素,校正QT间期(QTc)则较麻醉前延长,其中以布比卡因组最为明显. QTd,QTcd在麻醉后较前均延长,其中以布比卡因组变化最为明显,而罗哌/利多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布比卡因组有3例患者QTd超过50 ms,但均无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可能与本研究中无高危病例有关. 颈丛阻滞时交感神经相对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肌相对缺氧,使QTd, QTcd延长,其中布比卡因对心脏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延长幅度最大,存在潜在室性心律失常的可能性,对心功能良好患者影响不大,但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建议慎重. 因此,在颈丛阻滞时,应加强心电监测,必要时可监测QTd,及时了解心肌复极情况,以便于防止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Knudsen K, Beckman M, Blomberg S, et al. Central nervous and cardiovascular effects during intravenous infusions of ropivacaine, bupivacaine and placebo in healthy volunteers[J]. Br J Anaesth, 1997,78(5):507.
[2] Feldman HS, Arthur GR, Pitkanen M, et al. Treatment of acute systemic toxicity after the rapid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in the conscious dog[J]. Anesth Analg, 1991,73(4):373-384.
[3] 陈绍洋,熊利泽,王强,等. 上胸段硬膜外阻滞应用罗哌卡因3. 75 g·L-1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 23(15):1376-1378.
[4] Nancarrow C, Rutten AJ, Runciman WB, et al. Myocardial and cerebral drug concentrations and the mechanisms of death after fatal intravenous doses of lidocaine, bupivacaine and ropivacaine in the sheep[J]. Anesth Analg, 1989, 69(3):276-283.
[5]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 现代麻醉学[M]. 3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632-633.
[6] 许国忠,刘风,许勇,等. 颈丛神经阻滞后血浆内皮素、降钙素相关浓度的变化[J].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3, 23(3):218-219.
接到通知后,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活动实施的具体方案,利用班会时间召开学生动员会。引导孩子们用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航向,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奋发向上;各地要围绕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开展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情感。
2、 同学们积极踊跃参与。
三至六年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登陆xx文明网发表寄语。一至二年级以家庭为单位,积极参与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听爷爷奶奶讲故事,参与面广,积极性高。
3、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向国旗敬礼活动,激发了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受到了一次很好的爱国教育,学生们在寄语中,语言朴实、风格清新、感情真挚,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增强爱国之情,坚定报国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