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1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课题研究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石朋芳
小课题研究工作就要结束了,在这大半年的时间里,我脚踏实地的学习研究,在课程上我立足课堂,大胆尝试。我收获过、困惑过、欣喜过、苦恼过……这次小课题的研究和实践,让我受益匪浅,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一、了解了小课题是什么?
所谓小课题,指的是教师以教学过程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课题研究属于校本教研的范畴,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
小课题的特点是小、近、实、真。 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实就是实实在在的关注;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真实践。
小课题研究既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它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积累研究经验,有助于逐步提高科研能力。
二、自己变得勤勉了
以前自己在教学中很随意,对学生的心里、行为不探索,现在由于要研究,要自己动脑,自己动手,把自己的所作所想、学生的进步随时记录下来,并能采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对学生严谨施教。改掉了以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变得更充实了。现在我一有时间就把这一天当中的教学回忆一番,把值得当成经验为自己保留的及时记录下来,把需要改进的问题列出来,通过查阅资料等及时改进,使自己业务水平每天改变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三、自己的个人能力、素质各方面都有提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小课题的研究首先要发现和提出问题,再学习理论,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结合实际和实践,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这时我就必须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同时我还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和理性分析,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的亮点、成功之处,并且取他人之长出,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促进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对自己的个人能力是一次极大的提升,教学理念也有提升,也开阔了眼界,站的角度也会更高,对教学活动有很大帮助。
四、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二、 分工合作 注重积累
课题研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不可能由个体单独完成,需要各位同事的通力合作。工作分工不能随意,合理分工是高效、准确达成目标的保证,因此应该针对每人的实际与专长,安排恰当的任务,让每个成员都负有责任和使命,才能不断增强研究小组的凝聚力,提高课题研究的效率。
课题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内取得成效。它是一个艰苦而又漫长的过程,特别是想要取得一点理论上的突破或者是实践上的创新,都需要我们踏踏实实地埋头苦干冥思苦想日积月累,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即是一种资料的搜集、积累和消化的过程。搜集资料是一项艰苦细致又有一定技术性和学识功底的工作。研究某一课题,必须尽可能地占有涉及这一问题的所有资料,如果不全面,就可能出现偏差。因此,研究者要明确应收资料的方向、范围、内容,只有在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阅读、归类、分析、综合、提炼,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建。
那么课题研究应该做好哪些方面材料的积累呢?
一、是应该撰写一份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在研究的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要写的具体、详尽,具有可操作性,才能说明研究者心中有数;
二、是要收集和学习与课题相关联的背景资料,这对以后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会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三、是要经常撰写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体会,这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写作水平;
四、是要注重过程中资料和阶段性成果的收集与积累,一个课题在研究过程中,必然会积累起大量的原始的资料,这些资料涉及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对这些资料进行条理化、系统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能够促进课题研究更加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
三、 在研究中发现问题
关于对话教学,我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通过大量的理论学习以及课堂的对照和细心观察,才发现自己所知甚少,平常教学实际中也存在诸多不足。以往自己倾向于通过对话实现教学知识的构建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也偏重于师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刘耀明《从教学对话到对话教学》、宜兴市丁山实验小学 卢丽英《对话教学初探》、[美]杜威著,《民主主义与教育》、《对话型”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等理论的学习,才发现自己对对话教学目的的认识存在偏差,对话教学不仅仅要实现知识、能力目标,还有师生情感、学生健康心理构建、生生互信互助协作学习等目标的实现。
新课程下的课堂是一个装载着个性化明显的各个主体、承担着多项教学任务、体现多元文化的复杂的教学共同体。它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对话不能单一化。但目前的课堂对话往往指向师生之间,认为师生间的问答及由此得出标准答案的过程就是教学对话,这是把教学对话简单化,师生之间的对话仅仅只是教学对话的一个方面。华东师大教授钟启泉先生指出:教学原本就是形形的对话。教学对话应是一项多元交流的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各种教学资源之间以及学生与自我之间互相作用、形成合力的一个综合网络。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仅有师生之间,更有生生之间、生本之间、学生自我的对话,而后者的重要性往往在课堂上被忽视。
通过理论学习,发现自己在课堂上有时也存在着对话教学的一些通病:如对话形式的问答化:仅师生之间的一问一答、师问生答;对话主体的精英化:一部分特别活跃,大多数同学则没有真正深度参与,对话演变为少数学生的专利; 对话目标的虚泛化:教学目标被淡化,教师远离文本,任意生成;对话过程进程的随意性:学生各说各的,不互相配合,不尊重别人的意见,依附盲从对方,如此吵吵闹闹无政府状态,无高效;对话过程的形式化:学生还没有细读,教师就让学生谈发现;对话讨论没有进入状态,教师就要求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对话内容浅层化:有的教师为追求课堂气氛热烈,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繁琐化,势必导致课堂对话表演化、浅层化,只是形式热闹,忽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理论学习不断暴露自己认识与实践的偏差,才能为今后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四、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实践、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2-0122-02
大学生是社会创新力量的带头人,是创新思维的活力源泉。在完成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是为知识的创新奠定基础,进而知识创新反馈知识传授[1-2],一点一滴的积累和努力才能让社会进步和发展,而这点点滴滴的进步正是参与到创新课题的研究中来才得以体会和收获。在课外时间中,由杨阳亮等本科生组成的创新课题小组研究了关于《黄芩素对LPS刺激下的黑色素B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的项目,对本科生的创新思维的开阔和书本知识的连接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本科生参与创新课题的问题
1.选题过大,理论知识要求高,学生知识水平不足。本科生做科研和研究生有所不同。本科生平时的科研训练有限,以掌握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知识为重点。所以本科生的科研素养、科研能力和研究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在这样的基础下,本科生必须要选择适合自己科研能力的课题。而不是越高难的课题越合适,找到自己的知识能力范围以内的课题才是明智之选。
一个合适自己理论知识水平的课题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实验室工作能力和良好的团队精神。是我们对学习最深切的期待。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自我学习应在吸收重要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实验操作的重要意义。
2.课题表述不清晰,不够投入。有些课题的理论内容过于烦琐,学生的理解范围有限,故表述内容上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有些是学生在课题叙述上没有下足功夫,三言两语就叙述完毕,使审阅者摸不到头绪。这些都没有做到实验研究的认真严谨的态度。归根到底还是课题的不吸引人或是学生不够投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课题至关重要。
对于大学生不认真投入研究,半途放弃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科学研究免不了不断地重复探究,例如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培养,细胞迁移和侵袭的情况处理等等。科学发现就是不断重复不断发现的过程,只有耐得住磨砺的人才能发现“珍珠”,坚持是开启创新科学研究的钥匙之一。
3.创新点局限。中国的教育理念是以书本理论知识为主,缺乏发现和创新的能力,所以在创新课题的开展中,学生的思路被束缚,创新点过于单一乏味。对此我认为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帮助下较为独立地开展创新性实验研究,从而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在巩固所学理论,自觉地对在实践过程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并从中学得新的知识,比在有限的课时内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尽可能多的知识点。
二、研究课题举例说明
内容。为了研究中草药黄芩主要活性成分黄芩素对炎症调整培养基(脂多糖(LPS)刺激RAW264.7巨噬细胞后收集的上清液)培养的黑色素瘤B16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实验分四组即:(1)空白对照组;(2)RAW上清液组;(3)黄芩素组;(4)RAW上清液+黄芩素组进行实验。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成瘤性。
本课题设计参阅了大量的资料,经过缜密的思考,尽量做到科学、合理、规范。首先通过文献学习,学到黄芩素是中草药黄芩的主要活性成分,应用于肝癌、乳腺癌、大肠癌、胰腺癌及前列腺癌等多种上皮性肿瘤的研究的中草药黄芩的有效成分,可用于本次课题。前期工作结果也表明,黄芩素明显抑制JB6 P+细胞的增殖。因此,本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验上是可行的。其次,参与本课题研究的都是医学院学生,有较为丰富的医学方面知识,较充分了解本课题的基础内容。除平常理论学习外,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尤其研究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细胞培养技术,所作实验成功率较高。本课题医学院给予积极支持,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本课题时间安排合理,充分利用放假时间和周末时间,可按时完成任务。本课题组有实验操作能力强的本科和硕士学生,有经验丰富的指导老师能给予正确的指导,可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通过实际实验操作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克隆形成率与接种的细胞密度有一定关系,消化细胞一定要充分,接种一定要分散。迁移实验时,如果下层培养液和小室之间产生气泡,会减弱甚至完全抑制下层培养液的趋化作用。
三、大学生在创新课题的收获
1.创新课题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目前的医学生以90后为主体,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集体主义意识弱[3],所以参与一个创新课题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团队的合作有利于丰富医学教学内容,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都缺乏专门的沟通能力、合作技能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内容,而科研项目的研究正好填补了教育的弊端。例如我们在做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用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成瘤性等实验中,没有团队的互相配合是做不到的。每一步遇到的困难都需要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思考解决完成。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评价不是形成性评价,而是过程性评价,要贯穿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进入临床前、进入临床后、毕业前的考核等等,要在评价过程中突出评价的诊断[3]。
2.创新课题连接书本知识和实践操作。现如今的中国式教育依然停在注重书本上的教育,老师讲述理论知识,抽象的描述知识,使知识变得枯燥乏味,也抹杀了大学生对科学的创新力。参加科研立项时,学生为完成项目,要应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知识,把书本上的知识串联起来,并不局限与死记硬背,而是活学活用,真正掌握知识。
对于教师将教学内容还原在科研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应用,通过师生互动、双向沟通的形式,实施集体讨论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强调自主性、探索性和实践性,从而激发创新力。
3.创新课题培养本科生创新思维。“大学生创新性计划”是大学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强调实施过程中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的收获,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譬如黄芩素具有抗氧化、抗过敏等药理作用。是否可以应用到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就成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四、创新课题的完善建议
1.学生方面。提高自主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水平,减少失误次数,真正从创新课题中学到知识,掌握技术。目前因本科生时间有限,并且知识水平亦有限,对科研内容的理解不全,从而失去了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容易半途而废。或者在实验途中不能经得住失败的过程,削减了实验的热情。对此希望学生提高对自己获得知识的责任心,努力在失败中提高自己,充分运用所学的现有知识,并从实验中获得更多其他知识,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精神和面对失败的不放弃精神,真正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
2.教师方面。耐心教导本科生实验步骤,对学生的想法认真思考,互相学习,互相提高,通过创新课题的开展,把课堂上传授的知识通过实践,进一步讲解给学生。帮助学生养成团队互助精神,合理分配实验任务,尽量使每一个同学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和培训。
综上所述,大学生参与课外创新课题的研究不仅对团队合作识连接有极大帮助,而且对我国学生广泛缺乏的创新思维有可观的提高。用这种“科研反哺教学”方式[1],化枯燥的书本知识为实际的科学探究,是国家应该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李昌祖,冯雯.大学“科研反哺教学”及其实施[J].教育发展研究,2009,(19):71-74.
[2]刘咸卫.回归大学育人本真:教学的研究性与科研的教育性[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29-31.
[3]何怀伟,季湘年.试析高等院校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6):1043-1045,1055.
The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Participation in Innovation Research Project
YANG Yang-liang,ZhANG Yan,SUN Rui,SUN Pei-lin,PIAO Ying-shi*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9-0281-02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英语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日益提高。尤其对学生阅读能力及阅读策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阅读在考试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阅读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阅读是理解和吸收信息的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恰在此时,中国教育学会下达的“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国家《英语课程标准》阅读目标校本化实施策略实验’”的文件项目。本项目是在中学阅读教学中开展,实验内容是真实原则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在语义、语境和语用的层面上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为实际运用语言的目的阅读真实的英语篇章,既注重培养学生的微观阅读技能(语义和语句的理解),又重视培养学生的宏观阅读技能,即深层次理解英语阅读内容及文章背景。同时该课程还研究如何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减轻学生对阅读的焦虑感,促进中学英语的阅读教学尽快达到《英语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培养学生的真实阅读能力。在学校校长的大力支持和县教研室的热情帮助下,我们申报了实验学校,决定在初二和初三年级进行课题实验。通过一年的实施,目前已取得初步成绩,现在就实验实施情况向大家聊下我的心得体会与反思。
一、自身在“充电、实践、研究、合作”中提高
1.主动“充电”充实理论依据。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始终加强理论学生,深入研究《英语课程标准》、《中小学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指导》并做好笔记,写好反思、小结,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中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理论与实践》还经常上网查阅有关的资料,理论知识的丰富,开阔了眼界,也促进了研究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提高。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一步认真学习课题方案,学习英语方面的教育专著,阅读教育教学的报刊杂志,搜集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定期进行交流和小结。
2.通过课题实验,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课题实验的实施,通过专家的指导以及交流,为教师的成长搭建了有效的平台,对于我们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学习,掌握现在语言教学方法和技能,掌握了更加丰富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提供了支撑和帮助,教师的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化,教育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更新,整体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实践研究,科研意识不断增强。通过这次课题研究的实践,我的科研意识明显增强,觉得原有的知识不够用了寻找资料、阅读、分类、核查、筛选、汇总和分析工作是研究者必须要去做的事情,这样就促使我形成了学习的习惯。有了课题任务,我会用研究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在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把课堂作为研究的现场,这样就促使我逐步形成了反思的习惯,我把自己在反思中取得的成果付诸实践,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发挥群体智慧,集体备课,相互促进。在课题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结合校本教研活动,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集体评议。课题组成员相互探讨对教材的理解和体会,定位和把握教学重难点,交流各自的想法,设计出合理的任务,创设出合理的情景,优化教学过程。然后再撰写出相应的教学设计。
二、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乐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真实阅读课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锻炼思维方式,复习、巩固旧知识,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速度和能力等诸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解题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及英语综合能力、对加强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意识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三步五环节”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是在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的基础上推进的校本教研;是教师个人、教研组成员专业指导,联手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方式。我认真学习了“三步五环节”递进式课堂教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具体的教学操作程序,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前行,在具体操作中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我本着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疑为主轴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激励学生质疑问难。在学案设计上,由浅入深,了解文学常识、疏通文义。在教学中,教师起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讨论时,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放飞思维的翅膀,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教师给学生充足的表扬,从不同的层面评价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特长的舞台。
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了“预习—质疑—讨论—展示—评价”的五环节小组学习方法,也初步培养了学生的质疑,发现问题的能力,但学生自学的习惯还没有很好地养成,更谈不上学习的兴趣了。语文学科的博大决定了兴趣、爱好及习惯的重要性。摆在面前的即是文言文的老大难问题——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往都是老师讲,学生记,整堂课教师忙忙碌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局面,课堂死气沉沉,毫无生机,更无兴趣可言了,所以,相关的反馈的针对性及实效性是非常不理想的。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语文课的酵母”课堂充满了生机,学生乐此不疲,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到了成功的喜悦。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应放在教学的首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才起作用。分析《陈情表》时,对于“李密在赴任和侍奉祖母的两难中选择了后者。对于他的选择,我们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让学生展开热烈讨论,我发现即使同一小组内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看法,学生个体差异非常明显。俗话说的好:“黄沙入海,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颗沙粒,绿叶如云,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一双叶片”。由于学生的认识角度,思维方式各不相同,参与学习的方式和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忽视了这一差异。如果过分地强调学生活动形式和结果的整齐划一,那么,将导致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差异越来越大。因此,要提倡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模式的解决问题,让所有的学生均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树立发展意识。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这就要求工会干部尤其是工会组织的领导干部,必须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重于一切,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的工作方法,把实现人民的利益作为衡量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解决最广大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第一要义,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集美大学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1012班31位学生的“游泳普修课心得体会”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理论书籍,通过维普、中国知网搜集相关文献资料。
(2)逻辑分析法∶运用一定的理论逻辑进行总结,由现象提升到理论层次,从心得体会中总结出一定的规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数理统计法:对“心得体会”中所提到的要点进行统计,发现各种不同的观点提到的次数是不一致的,以供分析使用。
2结果与分析
表一 对学生心得体会中提到的要点次数进行的统计
■
2.1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学生提到最多的要点
从表一可以明显看出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学生在心得体会中提到最多的。学生虽然在心得中没有明确说明“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但是从学生熟悉水性、呼吸、漂浮,蛙泳手的动作要领、蛙泳腿的动作要领到手脚配合动作的描述中,可以明显看出学生就是在表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其中,熟悉水性是学习各种游泳姿势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性练习,是游泳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也是初学者入门必经的阶段。
2.2恐惧心理是大部分学生学习游泳的主要障碍
从统计结果看,“怕水”心理被学生提到的次数也是名列前茅。学生之所以怕水,笔者认为是由于以下几个点造成的:其一,学生的早年生活环境所致。大部分学生早年的生活环境条件不是太优越,附近没有大型游泳池,学生没有机会下水,更不要说去系统地学习游泳了。其二,有些学生在早年戏水时有过溺水的经历,正所谓“一年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早年的经历在学生的心里已经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其三,有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天生比较胆小。在水里的感觉和在空气中肌肉的本体感觉是不一样的,在水中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于她们来说很陌生,因此产生怕水心理。
心理素质是健康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他对一个人生命历程、质量、生活方式的选择,社会人际关系的交往,事业拓展空间等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要学好游泳,首要先从克服怕水的心里障碍开始,并在游泳练习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心理素质。
2.3游泳的健身娱乐功能是学生的普遍共识
从统计的结果中不难看出,游泳的健身和娱乐两项功能是学生普遍认可的。所谓健身,即对身体健康有利,这里的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所以,从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看,游泳都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长期坚持游泳可以对人体的心肺功能、血液、肌肉的弹性等方面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游泳中的戏水还可以让人们的心情愉快。特别是冬泳,不仅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更可以在寒冷的冬季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温暖。国家已经在1998年下发《推行全民健身游泳锻炼标准》的通知。这意味着,游泳的健身娱乐功能不仅是学生们普遍认可的,已经成为国家大力推行的一种普遍理念了。
3结论与建议
其一,恐惧心理是学生学习游泳的主要障碍,游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殊心理进行针对性教学。
其二,学生普遍认可教师循序渐进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游泳普修课教师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为中心指导思想。
其三,学生普遍认可游泳的健身娱乐功效,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此特点对学生进行诱导式教学。
参考文献:
目前,我国中学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并且要消化基础知识,但是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进,新课程对于高中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要求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又要考虑学生的升学问题,所以,两方面产生的矛盾很难解决。要使数学的教学模式多样化,因材施教非常重要,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因材施教操作复杂,并不是很容易实施,所以,产生了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选择要学习的内容,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有效增加自主学习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发展进步。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含义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在原来教学行政班的前提下,针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倾向和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等,有区别地提出教学要求、制订不同的目标、确定不同的教学进度、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等,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最适合的环境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分层走班要坚持的四个原则是自主性原则、流动性原则、择优性原则、整体性原则。
二、新课程下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策略
1.分层走班制的界定
在传统的行政班级不改变的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分科学习对应的教学模式。
2.教学目标分层
新课程对于笛У慕萄目标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分为: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简单综合应用、较复杂综合应用、知识迁移六个层次,其中要求C层学生达到前三个层次,B层学生达到前四个层次,A层学生达到六个层次。
3.课堂分层
在学生选择不同层次的教学模式后,教师需要进行课堂分层,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使用启发或者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基本的能力训练。其次,课堂提问也应该分层,例如,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题,一般都是分成好几个小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小问题,进而解决整个问题,所以,在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分层设计问题,鼓励学生逐步解决问题,达到教学效果。最后,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的教学模式要不同,比如,对于B层的学生,他们短时间接受知识会比较困难,就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沟通、研究来慢慢接受新的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辅导,找到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再加以指导,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时间就能够达到教学要求;对于A层学生,他们的接受能力会比较强一点,基本上可以在规定的课堂时间掌握目标要求的内容,所以,对这一层学生的知识运用上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同样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通过交流帮助巩固知识,更好地运用知识,并完成所设置的分层练习。总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效地组织学生操作分析,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4.作业分层
如果作业的内容太多学生做不完,或者作业太难学生无法完成,可能会导致学生抄袭作业甚至想其他办法应付作业,那么就会得不偿失,适得其反。所以,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意作业的分层问题,合理地布置作业使学生能够高效完成,简单的、学生会做的题目就不要浪费时间去练习,太过于困难的内容也不要让学生浪费时间去研究。每个学生的水平都是不同的,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性,作业的安排可以因人而异,分析不同学生的不同优势和实际情况,可以将作业习题分成基础题、较难题几类。比如,要求C层学生必须完成课本上的习题内容,其他基础题目可以选做;B层学生在完成课本上全部习题的基础上要求其完成其他资料上的大部分题目,一些较难的题目可以选做;对于A层学生,要求他们完成全部作业,并适量加一些其他的练习,这种布置作业的方法能够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斗志,帮助学生战胜学习中出现的困难,保证学生信心和兴趣,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三、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的优点
1.扩大了学生交流的范围
这种分层走班制的教学有利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等,同时也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往在教学中遇到的困难会因为这种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方法得到解决,一些原则可以得到充分的实施,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可以灵活地变更教学内容,突破在传统教学中学生无法产生学习兴趣以及自身潜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难题,改善了学习内容对于有些学生不够学、有些学生负荷大的两极分化的矛盾现象。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教学是全部学生上一样的课、读一样的课本、听同一个教师讲解同一个内容、做一样的习题,难以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忽略不同的学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分层走班制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爱好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发展的环境,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能力水平和擅长的内容来选择,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更为轻松快乐,尝到成功的感觉,减轻了思想上的压力,使学生能够保持一个乐观向上平衡的心态,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
3.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传统教学是一位老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统一的授课,授课内容、方式是一样的,可是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授课内容也要有所不同,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充分接受自己所能接受的知识量,能力稍弱的学生不必在跟着其他学生去研究较难的问题来浪费时间,这样有利于减轻压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就可以增加练习量和难度,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这样根据不同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各学所学并且学有所得,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有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
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死板,分层走班教学的灵活性在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更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能力。从备课开始,教师就要自行思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个过程显然是要比传统的备课方式更为复杂,更具多样性,同时也是对教师的一种考验。通过此过程,教师能够更加了解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四、分层走班教学的完善
1.班级的流动管理
可以采取选出临时班长和科目课代表的方法,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能够有质量地完成教学,建设有特色的课堂,加强班主任、任课教师、班干部之间的信息交流,严防出现管理死角。
2.建立全面地教学体系
首先,要为教学班配备班干部,保证每个流动班都能有来自不同行政班的课代表,这些课代表要做好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工作,是最主要的联络员,包括课堂纪律、作业情况等。其次,还要为每一个教学班配备一个辅导员,对学生课堂和课后情况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加强校务管理
让学生每周交一次周记,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周记来了解学生这一周的学习情况,以此为基础来调整教学目标,还可以根据周记来重新确定教学分层比例,形成合理的流动机制,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
4.丰富课外辅导
可以成立学习小组,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和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学习,互帮互助;还可以开设特长班和辅导班,确定上课时间和上课地点,确保辅导成效。
5.加大宣传力度
使W生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理念。分层走班制教学虽然没有广泛地在中学实行,但是已经受到了很多教育机构以及学生家长的关注和好评,因此,要加强宣传,使教师、学生、家长等都能认识到这个新的教学制度的意义。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使人人能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学到必须要学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可以得到不同的发展。在高中数学分层走班制教学中,面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教学手段、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不同的检测手段等,使学生的心理得到保护,兴趣得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有所收获,使学生真正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莹.隐性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6(4).
(一)完善了会计核算体系。新会计制度规定基建投资应单独核算,并按月进行并账处理。这改变了基建账务长期游离于大账之外的情况,使得军工科研事业?挝徽宋窈怂闾逑岛褪乱当ū硖逑档靡酝晟啤A硪环矫妫?新会计制度引入了国库集中支付核算体系,将财政补助经费的确认、支出和结余单独核算,有效理顺了中央部门预决算报表管理和会计账务的衔接。
(二)强化了国有资产管理。新会计制度强化了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如设立非流动资产基金,将净资产中基金制模式管理的范围从固定资产延伸到无形资产和在建工程;对国有资产采用“收支两条线”管理,国有资产出售所得的净收益属于国家所有,需上缴国库;处置长期股权投资需通过“待处理资产损溢”科目归集,对应基金减少部分需上缴国库等。
二、新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受专用基金规模限制,导致专用基金出现赤字。新财务制度规定,军工科研事业单位自筹资金投资固定资产的唯一来源是“专用基金―折旧基金”,原则上不允许超出基金规模开展固定资产投资。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规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较长,“专用基金―折旧基金”积累速度缓慢,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单位发展的需要,自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投入需求不断加大,导致“专用基金―折旧基金”出现赤字,无法满足科研事业单位开展投资业务和拓展研发能力的现实需求。
(二)将负债性质的财政补助结转和结余划归为净资产,扭曲了真实的负债水平。新制度设置了“财政补助结转”和“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分别核算财政资金阶段性结余和项目完工后资金结余。财政补助结转资金在后续年度继续开支使用,结余资金根据情况上交国库。从核算业务的经济性质来看,两科目核算内容应属于负债类,而非净资产。特别是原先计入专项应付款的财政拨入基建资金如今计入财政补助结转,作为净资产列示,会造成事业报表资产负债率大幅波动,不利于真实反映单位的负债水平。
(三)职工福利费的划分界定不清。新会计制度规定用于职工个人福利的支出应通过“应付职工薪酬――应付福利费”科目归集后,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科目,而职工福利基金则用于集体福利支出。旧制度下,职工福利费采取“先提后用”的做法,然而,每年实际支付的福利费用远远达不到计提额,实际上虚增了成本费用。新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趋同,规定职工福利费据实列支,是符合收入成本匹配原则的。但制度未对个人福利与集体福利的界定进行明确,负债类科目和权益类科目的划分规定过于笼统,实务中需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存在盈余管理的空间,影响会计信息准确性。
(四)事业报表转换企业报表过程中出现新的问题。新制度规定大型设施维护费在收到拨款时直接结转事业结余。在转换为企业报表时,这部分结余不能形成利润,却增加了所有者权益,既不属于经营积累也不属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与企业会计准则相矛盾,造成了报表勾稽关系的混乱。转换为企业报表后,实收资本等于事业基金中资本性国有资本金拨款以及非流动资产基金中国拨部分对应的资产原值。这一规定常导致实收资本、EVA、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在不同会计期间大幅波动,尤其是对于基建项目国拨投资较多的基础科研院所,不能真实反映净资产水平,影响报表信息的可比性。
三、政策建议
(一)允许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使用其他来源进行自筹投资或在决算中如实反映“专用基金”赤字的情况。允许有经济承受能力的单位比照企业适当提高折旧计提比例,允许对更新换代较快的固定资产采取加速折旧法,改变现行仅按房屋建筑物与仪器设备对固定资产简单分类的办法,细化不同类别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网络环境的“班班通”已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班班通”是指教师所在学校的每个教学班的装备基于网络环境下,以投影机+白板为终端显示,每个班级都能同时上网,网络和教学资源共享,演示课件、现场直播、收看电影电视节目等,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装备。它给我们带来教育装备条件改善的同时,更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课题组的成员,以及一名一线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给我的教学工作和学生们的学习带来了诸多方便。以下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班班通”工程的实施,更新了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帮助教师灵活教学。
“班班通”的实施,实现了教师备课方式的改革,从原来的手写走向键盘输入,从纯本文方式实现超文本方式,教师可以登陆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进行电子备课,备课系统可以集教案、教学素材(课件)、课堂练习、作业等多种资源于一体,更重要的是实现了教师备课资源的共享。教师可以在办公室里备课,进行课件的设计和制作,在局域网内通过网上邻居上传下载信息,并把自己制作的教案、教学素材(课件)上传到网上备课系统。也可以在家中将自己设计的教案、课件等直接上传到学校网站的网上备课系统,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直接从互联网上检索、下载教育教学上所需要的教案、课件或论文等各种有用资源,并进一步加工整理,为我所用。同时,多媒体与网络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功能于一体,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通过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班班通”的建成,推动了教师专业化的成长。
“班班通”提高了教师的认识,使教师树立起“终身学习,常教常新”的理念。 “班班通”是新事物,呈现出很多的优点,它既可以成为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的工具,又是教育理论、教育技能、教育方法的交流平台,教师在使用“班班通”中,深刻地认识到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了解新事物、感受新事物,不断地缩小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同时,教师利用“班班通”通过网上观摩课、网络教研等一系列活动学习交流教学经验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丰富,教学水平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竟然问了50多个问题,不可能!”在个人反思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的集体反思,将不同种类的教学问题集中反映出来,方便教师的归纳和总结,有利于完善和改进,从而推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班班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师可以把课堂设计制作成课件存入电脑,在教学过程中,课件可以让教师的板书更加清晰,并具整体性和系统性,可以把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集中在一起进行比较,同时也可以使知识更富趣味性。有了“班班通”,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可以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景、论辩情境、成语情境、影像情境、名片名段欣赏等,每个好的教学情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愉悦甚至激动,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都会形成一个教学、一个闪光点,学生的兴致高,教学效果好。学生在情境中不但能获得知识,受到教育,提高能力,还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四、“班班通”改进了学校的管理手段,丰富了学校的德育教育途径。
随着学校教师备课的电子化,学校的无纸化办公摆上了议事日程,学校对教师的计划、教案等的检查也将采用网络化,检查的结果通过公告的形式在学校网站上;设计制作用于检查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次数的动态统计软件,随时了解每位任课教师的使用次数,这些数据从管理上来讲虽过于简单,但在对于促进教师积极使用上发挥了较强作用;学校管理同样可以利用“班班通”来进行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视频,从中找出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案,督促教师完善和改进。
五、正视问题,加强管理,把应用与研究纳入科学的计划之中。
在运用“ 班班通”教学的三年来中存在了不少的问题,需要一线教师去克服,也需要管理者走进教室、办公室听一听、看一看,进行具体的指导。
1、“班班通”的电子白板不能代替黑板,容易使教师忽视板书甚至省略板书内容,一节课下来黑板上什么都没有留下。课堂内容随着课件的翻页一闪而过,这样势必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印象不深刻。应该认识到,班班通只是辅助教学的一个工具,还不可能取代黑板的作用,板书还是非常有必要的,板书的示范作用和保留性不是课件所能替代的。
高校开展思想政治课是实施思想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思想观念的重要课程内容,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学生的行为和行动。而思想政治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其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重要力量。因此,在社会主义变革不断深入的情况下,高校思政教师也应该积极主动应对新的发展形式,发现传统教育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完成自身承担着的重要历史使命,以更高的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能经得起现实生活的考验,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体制不断变革的形式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和教育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都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思政课程教学模式落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直是高校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但是,由于很多时候对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够深入,在教学模式上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在课堂上仍然是一味聆听,教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基本无法集中注意力,整堂课时间下来,教师讲解的内容很多,学生真正能领悟的内容却非常少,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反而对思想政治课堂失去兴趣。如果教师没有注重创新和改变,高校学生长时间就会放弃课堂学习,甚至出现严重的逃课现象,思想政治教育将完全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2.教师思政教育意识比较薄弱。思想政治在高校中占用的时间不多,很多思想政治教师对自身承担着的重要作用和占据的重要地位,认识不够清晰。在实践中,教师对自身的工作不够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也不多,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差。这些问题都必须尽快解决,才能更好地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模式创新
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以上阐述的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值得教师重视和思考。笔者认真思考并总结自身工作经验,对新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言传身教。思想政治教师作为重要的组织者,在新形势下,应该注重自身发展,尤其要注重保持与时俱进。首先,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形势下,思想政治课堂教育教学也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课堂教学添加一些色彩。如利用视频教学和画面动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教学效果,还能真正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当前实时话题,如“小悦悦”事件,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社会道德沦陷问题,学生能畅所欲言,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任何观点都应该坚持一种辨证的思想观念,对于思想偏差明显的学生给予正确的指导。在集体共同参与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到课堂上的积极性升高,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充分的开展,教师便能更好地了解每一个学生。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加强自身建设,能发挥着自身言传身教的作用,能通过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的意识和行为。
2.真正做到“四真”教育教学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希望通过意识影响学生的行为,只有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才能帮助学生坚持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以提高学生判断事情的能力,能更好地处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实践中要真正做到“四真”,即学生能真正地学习和领悟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通过深入领悟和探讨能真正地懂得其内涵。最后,在实践中能真正坚守并相信自身所学习的价值观念,并且面对现实问题,能利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最终发挥科学理论对学生行为的指导作用,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作为社会主义体系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对当前社会形势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教师应该保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真正在实践中做到言传身教,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进而真正做到“四真”的效果,学生能真正学习,并且能真懂、真信以及真用,发挥教育教学的最大价值,完成教师开展教学的伟大任务。
参考文献:
[1]王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中北大学,2012.
“共生”这一概念源于生物学领域,是指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的状态。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一种共生关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他们互相影响,构成课堂的主体。教师作为主导部分,需要充分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合理运用学习资源,恰当协调相互关系,给每一个孩子以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在习得教材知识的同时,带给他们更多的生活体验和广博深厚的文化浸染,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变得更有探究精神和学习劲头。
基于目前现状,构建高效信息技术共生课堂成为摆在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为使师生共同成长,我确立了“构建信息技术共生课堂,提升师生智慧”的策略研究,意在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教材为载体,对信息技术共生高效课堂教学环境下提升师生智慧的策略进行探索和思考。
二、灵活把握预设与生成,实现学与思的相长共生
“预设和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教学方案,可以使我们的课堂生成更有方向感和成效性,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延伸,两者具有互补性。但课堂教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的预设再全面,总有让你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这些事情不一定直接指向教学目标,但如果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不仅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促使学生进行思考。
三、努力追求有效评价,构筑心与智的互动共生
1.评价要注意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使他们实现“玩中学,学中玩”的目标,这也是大多数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的原因。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课堂上适时、恰当地进行评价,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快乐的活动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
2.评价要创新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
信息技术课作为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可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丰富学习内容,让他们在享受快乐的同时掌握技能至关重要。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凸显评价的功效性,通过创新评价方式、丰富评价内容来激活学生的学习细胞,把准评价的点,为有效评价奠定基础。只通过“好”“不错”等简单的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只能把实践课上成说教课,会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实施合作学习,促进知与行的共生共长
信息技术课很多时候是在机房上课,每个学生面对一台电脑,经教师演示后,开始独立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但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要想独立完成任务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合作学习便体现出了极大的优势。实施合作学习,可打破原有的单一、被动的课堂结构,能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集中群体智慧,共同解决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一理念。但合作学习一定要有具体的任务设置,放手让学生探索,从而使学生能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好处,进而积极主动地参与,确保合作学习的实效。
五、结语
教师的职责是创设和谐共生的生态课堂,努力使课堂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才能保证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同生共长。共生课堂能让孩子的成长有无限的可能性,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值得我们用心去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