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4:2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基础教育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篇1

二、调查的对象、方法、步骤及时间

(一)对象:全园教师。

(二)调查方法:个别调查法。

(三)调查步骤:

1.根据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编写的“对世纪幼儿教师继续教育丛书《幼儿教育──自我评价手册》”拟定调查的题目;

2.分别以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与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水平进行个别调查,同时,对我园教师1998年以来论文情况和参加评好课情况进行统计,为创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据。

三、结果分析

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和25岁以上中青年教师在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百分比分别为54.6%和46.6%,2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比 25岁以上的教师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高出8%。我们认为,这一结果说明青年教师虽然年轻,但她们思想领域比中青年教师宽,敢于开拓,有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创新意识较强,而年龄较大的教师虽然兢兢业业,但常常以经验来开展工作,比较保守,因此,在认识上和青年教师存在一定的差距。

结果还显示,我园教师在回答“当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与你想要进行的活动发生冲突时,你的做法是什么?”这题时,正确率达85.5%。说明我园教师通过“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的实验和近几年的教育改革,能认识到: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是我们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儿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应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

结果提示:为了使孩子能主动地学习,我们要改变以往以集体教育为主渠道的教育组织形式,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使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来认识事物;教师要因人施教,要给幼儿创造自由选择的机会和条件,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起点、速度和水平学习知识。

对教育环境的认识调查显示,我园教师教育环境的认识不足,答题的正确率只为57.5%。说明多年来,我们教师虽然也是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对教育环境进行了创设,但忽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忽视幼儿要与环境的交互作用才能获得发展、忽视创设发挥教育作用的环境体系、忽视良好精神环境的创设。

百分比统计说明,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环境的认识差异不大,百分比分别为58%和57.2%。

我园教师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几个方面的前测情况比较中,答题的正确率差异不大,经统计检验,无显着差异。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总答题的正确率分别为55%和52.l%,经统计检验,无显着差异。可见,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创新教育研究前测水平总的来说是均衡的。

四、结论

根据以上调查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1.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等的认识较差;

2.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进行创新教育研究前的认识水平总体来说是均衡的。经统计检验,天显着性差异;

3.从1998年以来我园教师文章的发表情况和评好课获奖情况看出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够理想,有待提高。

五、措施

1.根据我园教师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组织方式和策略、教育环境的认识较差的实际情况,首先要在教师中树立创新观念;树立以人的生存发展为本的全局性的多样性教育观;树立起尊重、赏识、唤起幼儿主体意识、发挥幼儿主体精神变“学会”为“会学”的良好教育观念。教师要认识到儿童是人,是发展着的、能动的主体;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要尊重和满足幼儿的需要,要看到幼儿独特的认识特点,看到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要把儿童看做主动的学习者,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周围环境中选择学习的内容。同时要使教育目标需求化,激发幼儿内在的学习动机,教师要从只注重教材和教师既定的目标与内容,转变为注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原有水平,并不断调整和生成新的教育目育目标相适应的内容,从而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其次,要为幼儿营造创新的环境。要促进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环境、材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环境的创新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孩子们需要的是活的环境,而不是摆设。要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与环境发生积极的交互作用。教师要给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应易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活动,使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对事物的认识。从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再次,教育的组织方式与策略是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关键。作为教师,要改变以传授式为主的教育教学策略,在引导孩子主动学习的同时,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猜想并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与物体相互作用,创造条件让幼儿主动地学习,主动地建构自己的认识。只有幼儿真正愿意学的东西,才能真正学得好。

2.正确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根据我园青年教师和中青年教师对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认识有一定差异的调查结果,我们认为,虽然青年教师在某些认识上成绩高于中青年教师,但不管是青年教师还中青年教师都要正确地处理好“创新”与“继承”的关系。也就是说,教育创新一方面必须重视对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必须对教学内容及组织策略进行改革,活化教育过程。这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师在积累经验的同时要敢于创新,要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根本保证。青年教师在敢于创新、敢于开拓的同时,要吸收好的经验。

3.加强教师教育科研水平,走出一条“科研育师求创新”的路子。教师进行教育研究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幼儿园必须以科研为先导,在学校总课题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一些子课题的研究,可以班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科研组织网络,形成科研制度,科研活动做到有内容、有重点、有专题发言、有共同研究、有共同提高,形成科研的规范管理,使教师的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提高。

2016年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2016关于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西部农村基础教育调查报告

篇2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莘”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努力促进教育公平,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和政策支持,推进学前教育加快发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特殊教育稳步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国民素质,为人力资源强县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坚持政府为主,积极争取上级扶助奖励资金,不断增加教育经费投入,下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内部配套设施,取得了显着成效。目前,全县共有3处省级规范化学校,27处市级规范化学校,17处市级示范乡镇幼儿园,87处县级规范化学校。一是幼儿园建设实现新的突破。近两年来,全县幼儿园建设共投入XX多万元,新建幼儿园27处,改建29处,扩建7处。2010年5月,县实验幼儿园接受了省十佳幼儿园验收,明天幼儿园通过了省示范幼儿园验收。两处幼儿园均达到了全市领先地位。二是农村义务教育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逐步完善。两年多来,县财政把校舍维修改造资金列入预算,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奖励与专项资金,千方百计筹措县配套资金,建立了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XX年年落实资金1210万元,建设了14个项目学校教学楼。2010年落实资金1331万元,建设了15个项目学校教学楼。今年,项目学校立项20个,已通过公开招标,即将开工兴建。近五年来,农村中小学累计投入一亿多元,用于改扩建及新建校舍,长期保留的农村中小学有望在三年内实现全部楼房化。三是高中学校办学条件焕然一新。一中新校、实验高中不断完善内部设施,办学条件达到了全市一流,都是省级规范化学校。二中新建了图书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学生宿舍楼,成为全市第二处省级农村规范化高中。实验高中东扩工程正在有序进行,制约实验高中发展的操场问题即将解决。

(二)教学质量有了很大提升。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各项管理日趋规范。形成了小学养成习惯,初中打牢基础,高中巩固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一是高考连年创优。自XX年以来,本科上线人数连续9年名列全市第一位。特别是2010年,本科上线人数、优质生数以绝对优势位居全市首位,增长率达到51.24%,占全市新增人数的40.8%。文科上线数占全市的1/3以上。其中文科全市前10名,莘县占8名;理科全市前10名,莘县占3名。全市有10名学生被清华、北大录取,莘县占5名。二是2010年以来,着力开展了小学抓规范、初中抓课改两项重点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全县的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和课堂教学改革迈出新步伐。三是中小学书香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正在积极推进。

篇3

1.实验用房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本次调查实验用房主要是小学的科学实验室和仪器保管室,中学的理化生实验室和仪器准备室(仪器保管室)。对照2010年《四川省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标准》,我市现有实验用房1 259间,与标准尚差2 510间,尚差价值19 420万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中小学的实验用房面积与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实验用房数量严重不足,且实验用房陈旧,大部分实验用房都是按照“普实”时的标准设计修建的,因此,无法满足新课程的实施要求。

2.实验教学仪器基本情况(见表2)

表2

调查数据显示,8个县市区和直属教育学校的实验仪器与标准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现有实验仪器品种与标准尚差各个县市区都不一样,全市尚差价值26 980万元的教学仪器,实验仪器品种和数量严重不足。由于新课程改革和仪器目录的变更,配备种类增加,配置数量增大,配备要求提高,原有的仪器设备70%不再适用现有的实验教学,严重影响学校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

3.计算机网络教室基本情况(见表3)

表3

对照2010年《四川省中小学校教育装备标准》,我市现有网络教室425间,与标准尚差596间,尚差价值7 158万元。调查数据显示,我市在网络教室配备方面与标准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全市265所小学(中心校),网络教室106间,平均一所学校0.5间网络教室。单设初中92所,网络教室92间,平均一所学校1间网络教室;九年一贯制学校233所,网络教室104间,平均一所学校0.5间;高中38所,网络教室123间,平均一所学校3间。

4.通用技术实践室基本情况(见表4)

表4

通用技术实践课是高中课程改革后新的课程设置,在我市起步较晚,2011年才基本实施。全市38所高完中,现建有通用技术实践室34间,平均一所学校不足1间,与标准尚差99间,这个数据还没有包括选修课程的通用技术实践室间数,全市尚差价值3 960万元的建设配备经费。调查结果显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实验室建设速度缓慢,经费严重不足。希望各级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提高认识,加大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的力度。

5.图书阅览室和藏书基本情况(见表5)

表5

从表5可以看出:近几年来,由于国家加大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尤其在图书的配备上,我市中小学校的藏书建设得到较大的发展,但是,按照国家、省生均图书册数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图书室阅览室的面积也不达标。

6.实验图书信息通用技术等管理人员基本情况(见表6)

表6

从表6可以看出:全市实验管理人员、图书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管人员,通用技术教师和管理人员大部分是兼职,专职的管理人员较少。小学现有管理人员327人,尚差619人;中学现有管理人员1 018人,尚差978人。职称方面可以看到高级职称很少,大部分是初级职称,并且有部分管理人员根本没有职称。

二、建议与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经费保障机制,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前提

政府不但要在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中占有主导地位,而且要建立规范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依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确保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在教育经费中预算不少于2%的经费用于教育技术装备,用于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添置。在经费投入和资源配置上,强化对困难地区和学校的政策倾斜,少搞“锦上添花”,多搞“雪中送炭”。

2.以“农薄”改造项目为契机,搞好农村薄弱学校教育装备规划建设

各县市区要认真做好符合本地实际的教育技术装备规划,认真做好现有装备的规范和账册建设。在继续加强信息技术装备的同时,也要注重常规仪器设备及图书的装备。特别要注重配备与新课程实验配套的仪器设备和学校图书室的图书装备,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协调发展和新课程实验的顺利推进。

3.大力推进中小学实验室标准化建设,加强全市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

贯彻落实教育部下发的《中小学实验室规程》,把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与应用作为当前教育技术装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以装备促管理,以管理促应用,以应用促装备,务必纠正重建设、轻管理,重装备、轻应用的错误倾向,充分发挥教育装备的使用效益。充分发挥现有空闲实验器材的作用,对教育技术装备器材实行有效整合,对不适合新教材教学用的器材进行淘汰、报废。

4.积极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努力提高教育装备管理队伍的管理水平

篇4

高中英语基础年级教学调查报告

***年***至***月份,对市内**所高中(不包括完中)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教学调查。我重点对所负责的英语学科基础年级的课堂教学进行了认真的听课、评课,并与广大教师进行了全面的交流。共听课61节(包括3节外教课),交流人数近百人。现将调查结果与分析报告如下。一、总体概况1.英语教师队伍基本情况1)青年教师比例剧增英语教师几年来一直短缺,再加之几年来扩大招生,老教师的相继退休,因此,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庞大,仅三年教龄的教师就约占25。如:20高中,36中,2中。2)青年老师队伍相对不稳定由于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好的英语教师外流很多。有5、6名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师考取了研究生、有的教师因私出国、有的教师辞职改行等等。3)教师职称评定难由于青年教师比例过大,而高级教师职称有限,给青年教师的职务评聘造成极大焦虑。4)拜师多流于形式师傅的作用仅限于将多出几年的教学经验传授他人,或徒弟看看师傅的课而已。有些经验之谈却束缚了青年教师的手脚。5)教师整体教学研究热情在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从抓教师的听课、评课、进行自我教学反思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教学后劲,逐步建立教学研究的意识、养成教学思考习惯并帮助一些教师获得一定的成就感。目前,有些教师在自己找课题,写论文,谈教后感。如:23中的李秀娟、吴玲等老师,三中的谢德伟、育明高中的韩菲老师等等。有的教研组研究气氛较浓。如:23中外语、20高中、12中等教研组。2.课堂教学现状现将所看的课分为三个层次:好课、一般课、差课。其百分比分别为:23,16,60。二、课堂教学特点1.好课的主要特点1)教学目标上不仅重视知识的传授,而且重视能力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例如,杨春玲教师的《Savingtheearth》一课,不仅为学生提供思维空间,点燃其智慧火花,还重视学生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并用恰当的方法,使学生和听课教师的心灵都得到了一次震撼。2)教师的语言基本功扎实,语言运用能力较强,使外语教学有了基本的保证。例如,辽师附中的曾罡老师的课,24中李老师,23中赵利明等老师,他们在课堂生活中为学生起到了率先垂范的作用,并进一步将学生领入英语世界。3)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育明高中的倪淑英老师,20高中的卫丽、罗晶老师,二中魏黎、张冰等老师。他们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善于引导学生发问质疑,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升。4)教学方法灵活,学法指导跟进。例如,辽师附中的孙莉,二中的王鹏,36中的于明淑,育明高中的王长虹等老师。他们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恰当的教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上课好的教师非常尊重学生的认识、观点,关注学生的需要。2.一般课的情况1)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不全面。例如,教学中缺少能力目标培养,不能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2)提出的问题缺乏启发性和思维价值,往往为问而问。3)教学结构不够完整,教学环节安排缺乏科学性。4)不同课型重点不突出,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仍处于填鸭式教学方式。5)上课缺乏激情,不投入,不注重教学反馈,教学方法单一,进步较慢。3.差课的情况1)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落后。2)对大纲、教材理解肤浅,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没有路子。3)缺乏对常规教学原则的理解,上课层次不清,教学环节不完整,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4)没有师生、生生之间的活动,不观察学生上课情况,使教与学严重脱节。5)教学基本功差,英语的语音、语调不标准,英语授课表达不清。总之,课上得好的教师大都属于事业心重、责任心强,肯钻研、善总结,积极向上,不断进步。课上得一般的教师大都爱吃老本,不善向书本学习,向生活学习,向他人学生。不肯吃苦钻研,且孤芳自赏,不相信他人。差课多出现在青年教师身上,也有个别发生在中年教师身上。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没有入门或缺乏经验,是可理解的。但有些总是屡屡出现,使我们会问,我们的师范生在院校里除了语言知识以外还学了什么?他们在实习中学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我们在挑选教师时又该怎样掌握标准?本人与一些教师交谈过,了解一些情况。这一切使我们的岗上培训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尽快缩短他们的成长线。三、英语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费时多,收效低,既课堂效率问题解决青年教师成长过程中的诸类问题解决外语学习者策略问题四、教学建议1.学校要了解一些外语教学的特点,仍可深入课堂、深入教师和学生,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措施。2.有些教师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真正认识教为学服务的意义。不解决思想上的问题,教学行为的改变便无从谈起。对于那些观念有所转变,但是教学行为上处于束手无策状态的教师,在教学操作上首先多观察、多模仿、多交流,逐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个人教学风格。3.英语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教学行动研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以扎实的本体性知识作为良好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提高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不断总结、完善其实践知识。4.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首先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做课、听课、评课。市内教研亦调动教师评课的积极性,互相交流学习。同时抓典型教师,抓实验课题,解决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1]

在百度搜索:高中英语基础年级教学调查报告

篇5

1、深入本地中小学进行调查走访,了解本地基础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

2、了解我校毕业生回生源地就业情况以及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意见反馈。

3、走访调查身边的先进基层党员,了解基层党建工作。

4、农村地区的同学,深入调查免征农业税后农民的收入状况,以及农村目前存在的其他问题。

5、城镇学生深入社区调查城镇居民中低保户的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对其改善生活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6、调查了解本地农村的建设情况以及改革现状。

7、开展送温暖活动。为所在社区提供公益服务,如为军烈属,孤寡老人、残疾人、下岗工人等社会扶助对象解决生活问题,帮助社区管理部门开展宣传、咨询工作,参加社区组织的义务劳动等。

8、结合实际,到厂矿、社区、健身中心等地方开展传播体育健身理念,推动全民健身的活动。

二、具体要求

要求我校在校学生都要加入到实践调查活动中来,开学后要交上不少于1500字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校团委将根据调研报告的具体内容和其他有关情况评选出“先进个人”若干名、、“优秀实践(调查)报告”若干名,颁发奖品及证书,对不合格和无故不参加活动的同学取消年度评优资格。

关于组织开展xx年年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xx大、xx大精神,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青年健康成长的“四个新一代”的要求,引导青年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扎实推进我系部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了力,特组织学生开展xx年那边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现就有关工作安排提出如下意见。

一、活动主题

学会感恩*体验成长*共建和谐*关注社会

二、指导思想

活动要紧紧围绕我校学生培养目标,根据我部学生实际,帮助学生适应社会规范,明确社会角色,提高服务社会的技能,加速个人社会化进程,努力培养“理想远大、信念坚定、品德高尚、意志顽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青年,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伟大实践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内容

活动要切合“学会感恩 体验成长 共建和谐 关注社会”的活动主题,以家庭角色体验、社会角色体验、专业素质拓展、特色实践服务和服务社区行动为主要内容,并在活动开展过程中争取建设一批基于长效机制、特色鲜明的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岗位体验实践基地和服务社区平台。

(一)家庭体验。以感恩父母、回报家庭为导向,在暑假期间,从事不少于二周的家务劳动,具体劳动内容包括每天做一次饭,打扫一次卫生,外加一项其他家务劳动。另外强调必须给父母亲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的一位洗一次脚,深深体会一回长辈们的艰辛。目的是使同学们认识到服务社会要从回报家庭做起,家庭作为社会基本细胞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二)社会体验

篇6

1、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

2、云贵川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

二、组织单位

三、活动简介

1、背景、目的和意义。

深入到凯里、都匀、安顺、曲靖、康定等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对其基础教育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进行了解和调查。途经地区大多为中国有色金属的工业基地,故对环境保护的调查又极为方便,选择这一选题比较合理。

通过活动让队员对这一问题有一个大致认识,加之队员主要以历史和社会工作专业为主,又多为校报学生记者,活动又可以强化队员的专业和业务知识,丰富社会和生活阅历。

2、调查方式。

主要是以走访的形式进行。配以图片和图像资料。归来后整理成以文字、图片和图像为主的立体性调查报告。

3、调查内容。

⑴相关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状况,并对其现状、特征和原因进行简单的调查。选择一个村寨作为个案进行深入的走访和调查,并对其现状、特征和原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⑵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保存现状,并对其现状、特征和原因进行简单的调查。各选择苗族、布依族一个村落进行深入的走访和调查,通过对其文化背景、语言、建筑、婚俗、传统技艺的继承、经济特征、外来文化的影响等方面现状的计量研究和分析,进行对比研究。各选择苗族和布依族的一个家庭和一对夫妇分别进行家庭结构和婚俗现状的个案分析研究。通过以上调查和研究提出保持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建议。

⑶途经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对途经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进行大致的计量比较和分析。选取途经地区的一个城市(六盘水或者攀枝花)进行较为细致的调查。选取工业集中地区的边沿地区的一个古村落进行调查,用计量的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工业开发、污染和环境保护对个案对象经济结构、生活方式、民族民俗文化的影响,对第一个课题研究进行补充和说明。

4、后期制作

活动结束以后,以团队的名义进行报告和论文的撰写。

⑴调查报告。

题目。《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云贵川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

形式。调查报告以文字、图片和图像的立体形式展现,主要是研究报告、幻灯片、图片展。

a、研究报告。以团队的名义在相关学术刊物和学术网站、个人网站上发表。并参加河南省和团中央组织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和调查大赛。

b、幻灯片。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配合研究报告,强化其观瞻效果。

d、报告会。拟计划在9月——10月在校内组织巡回报告。

⑵论文。

组织相关专家对调查资料进行甄别和提取,拟计划撰写系列的论文。包括,整体性的研究和分析,个案的研究和分析,某一个方面的整体或者个案性的研究和分析。

题目(初拟)。

a、《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以 村落和 村落为例》、《 族和 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比较分析——以 村落和 村落为例》。

b、《西南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以 村落和 村落的两个家庭为例》、《 族和 族基础教育现状和民俗文化保存现状比较分析——以两个家庭为例》。

c、《 族和 族婚姻现状比较分析——以 和 两对夫妇为例》。

d、《云贵川地区有色金属工业污染和环境保护》。

5、后期宣传

⑴媒体宣传。

计划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教育时报》、《河南教育》、《京九晚报》、《商丘师院报》和河南电视台、商丘电视台报道。

⑵活动宣传。

a、巡回报告会。拟计划在9月——10月在校内以系别为单位组织巡回报告。重点对xx年级集体进行报告会,以扩大在新生中间的影响。条件成熟计划在商丘其他院校进行巡回报告。

b、摄影和图片展。在校内两个校区(条件允许下考虑在商丘其他院校组织)进行摄影图片展。

c、电影节。由于活动结束后,大量的影像资料要编辑制作成系列的宣传短片,可在9月份利用周末时间循环放映。

d、校报文化周。由于10月份,刚好迎来《商丘师院报》创刊200期,校报编辑部将组织校报文化周活动。活动期间,“青春行走中国”活动是一项主要的内容,届时将对该活动进行全面的文字、图片、影像、实物展示。

e、宣传橱窗。校报编辑部在两个校区拥有两处宣传橱窗,活动结束后,将制作成一期专题橱窗。

四、活动路线及总行程

商丘—信阳—武汉—岳阳—长沙—湘潭—衡阳—桂林—凯里—都匀—安顺—六盘水—曲靖—昆明—攀枝花—西昌—康定—成都—万州—襄樊—南阳—许昌—商丘

篇7

·设计背影:

八年级下学期以后,随着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增强,学生已经可以接受一些社会调查任务,通过他们与社会的接触,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教师提供的小资料或是教材课文JEFC Book Ⅲ Unit 3 Make the World More Beautiful, Unit 11 Planting Trees),在实践中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学生探究环境污染和环境保护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决有关问题的办法,并且用英语通过不同方式表达出来。

(3)营造合作交流的氛围,列举周围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活动形式:小组活动与个人调查

·活动过程:

(1)组织学生调查周围环境情况

可根据学生所在社区、兴趣小组或是个人意愿,将活动成员分为4-5组,对我们周围的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并作好记录,每小组选派1-2名代表向大家介绍各小组的调查情况。(可以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有关英文材料)如:我们的团队有:名称(Name),小队长(Squad Leader),个人调查记录 。

(2)了解调查对象对环境、人、动物和植物的危害

由于每组调查对象的不同、决定了调查报告形式的多样性。该环节学生的自主性特别强、也乐于被他们所接受,所以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有学生问——“白色垃圾”是从哪儿来的?为什么一些地方能见到它们?对环境、人、动植物有何危害?知道了,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还有同学自己设计了调查表:

虽然该表略显稚嫩,但是为后面的用英语整理结果,进行口语汇报、讨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3)汇总各小组调查成果,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

该环节重点突出了“做中学”、用英语做事情。各小组成员首先逐次口头汇报调查报告,组内进行初步的交流。在每小组理清思路后,写出小组报告,并推选一名报告人与其他各组代表进行陈述和交流讨论。

·活动小结

通过学生交上来的调查报告,笔者感到欣慰。在他们的活动体会中,见到了许多这样的句子:

Extra?鄄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English will be of great help to our English study.

All these activities will make our oral English more fluent.

I was very much impressed by it.

新课程、新标准、新尝试。这以任务活动为模式的课外活动教学自然有它的局限性,需结合教学实际去辩证地接受和运用。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思考研究:

(1)活动成效受区域差异、教学设备、师资力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2)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时,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3)英语课外活动的教学评价问题。

综上所述,将课外活动与英语教学结合起来,选择任务型模式于教学的始终,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英语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在新课程改革的机遇与挑战面前,作为基础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我们要提倡课堂研究,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在教学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进一步朝着教学艺术化的高水平、高境界迈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李英、黄艳明 《新课程教学设计》,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Leech ,G.Priciples of Pragmatics [M]. England:Longman,1983

[4]袁桂林 《现代教育思想专题》,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5-0092-01

随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在新一轮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指定的必修课,而“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灵魂,是当前基础教育实验与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今后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历史研究性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对的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方式相对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历史学习,偏重于对历史知识和书本现成历史结论的记忆和理解,而缺乏深层次的质疑,学生很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学习的需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学校和社会各行业输送素质良好的普通高中毕业生为目的的。因此,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比较,历史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或问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可大可小,可易可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这些问题展开活动,从而减少学习的盲目性,增强学习的计划性和有序性。

历史研究型课程目标,是对历史教育任务的具体化和细化,具有进程性和可操作性特点,在历史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历史研究性课程的目标主要有:塑造良好的悄感,实现优异的人文价值;实践历史研究型课程,构建和谐发展的能力;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进一步接受、认知、掌握与感悟。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编制研究书目索引,撰写读书报告;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

1. 培养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搜集历史资料并撰写历史小论文

首先是要选定论文的题目,确定论文写作所涉及的范围。在学生对相关材料进行收集、整理、辨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并指导学习拟订论文写作提纲,然后由学生独立完成小论文的写作。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选定的问题搜集、整理和分析相关的资料,把研究结果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

(2)开展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

有些涉及近代现代史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参观访问等活动进行研究.在组织调查活动之前,学生根据选定的研究性课题,拟订调查的主题和目的,选择调查的对象和范围,确定调查的方法和过程。通过实际调查、整理调查材料和数据,对事实进行分析作出结论,形成调查报告。

(3)编制研究书目索引,撰写读书报告

根据所有研究的课题,指导学生搜集研究资料,包括著作、文、网址等,把所搜集到的资料编制成书目、论文索引、网址汇总,以供研究该课题的学生使用.学生选择阅读有关研究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思考,制作资料卡片。将阅读所得资料汇总,撰写读书报告,读书报告应该包括所读书籍的重要内容,及其观点的介绍与分析,读后个人的体会和看法,将阅读书籍的内容与自己研究课题的解决联系起来,作出评价。

(4)围绕研究课题组织讨论,开展辩论

历史是丰富多彩的,不同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理解。历史研究性学习可以使不同意见相互争鸣、沟通、交流.讨论可以模拟成人的讨论形式,如圆桌会议式的讨论、沦坛的讨论、专家咨询式的讨论、论文答辩式的讨论等,也可以围绕其一“中性”问题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以类似大专辩论会的形式组织实施。选择辩题时要注意可辩性和适应性。即是学生比较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而且对任何一方都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学生研究历史课题成果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论文、调查报告、历史人物评价、整理的史料册子、历史小报等。教师要对学生形成成果过程加强指导,尽量提供有关条件。在学生开始写论文时,教师应该提示先拟定提纲,通过报告会、研讨史事会的形式,让学生相互研讨,相互启发,培养合作互助精神。

2.培养历史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

研究性学习呼唤新型的研究型教师。我们已经跨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的木质是创新,技术创新取决于科学创新,科学创新取决于教育的创新,而教育的创新中,呼唤具有创新意识的教师队伍的出现。由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倡导研究型教师的角色转化,是目前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仅转变观念,更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学会自我反思.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够不断地改变自己,改变自己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意识和做法,得以重新调整和整合。

(2)解决好课题的开放性与学科要求的限度性之间的矛盾

学生在课题学习中可以会遇到如何把握课题开放度的问题,这种涉及到学科内及学科间的深度与宽度等问题.课题学习所说问题的情境中不会只包含预定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可以还包含其他知识和技能,甚至还可能涉及到其他学科或木课程后面才可能接触的知识。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当,将会使研究性学习走许多弯路。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教师事先做好知识的整合分析,进行模拟研究备课,以促进者的身份对学生的某些反映做出合理的判断,对学生实施因势利导.如:在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帮助学生设计活动方案,提供资料和建议,引导学生将问题的开放性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中学历史研究型课程必须注重加强创新教育,培养问题意识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必须将培养信息素养贯穿于整个研究型课程之中,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和协作学习。

参考文献:

[1] 刘军. 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 2003.

篇9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这就指明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形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和语文课上的事,数学教学中也同样不可忽视;

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转播数学知识的同时,承担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责任;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现的和隐性的德育素材,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中“德育”,限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其中:

1.“.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爱祖国爱科学———在初中数学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

2.“集体主义”主要表现在: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

1.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

2.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数学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解答)。

据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5月--7月,研讨开题报告内容,收集研究资料做前期准备工作;(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分配任务)

第二阶段:7月--10月31日,收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内容,指定调查问卷及调查,教学案例的实践和评价,论文材料收集,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8月1日--XX年元月底,对前期研究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形成文字材料,准备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

1.主件:

结题报告;

2.附件:

篇10

关键词:地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信息素养;大工程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中指出“培养和提高本科生通过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学习的能力,以及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教育部战略研究重大专项第三次研讨会提出:要使课程设置从单一的“工程专业课程”传授转变为“大工程观,大系统观”为指导的课程架构体系。大学中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与数学、外语一样,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实用性和不可替代性,是不可缺少的,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最直接、最有效的活动。地方高校多为教学型大学,以培养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为主,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主。我校与很多地方高校一样已建立了较完善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平台,但缺少变化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

1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现状与用人单位的需求情况

1.1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现状调查

我们对茂名学院今年入学新生的计算机能力水平进行的问卷调查见表1。

参加有效调查的总人数共842人(文科257人,理科585人),来自理工科、文科共12个专业,其中生源来自乡镇占75%,一般学校占71%。调查数据显示:

虽然“信息技术”课程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必修课,但由于各种原因,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乡镇学校。有超两成学生“都没学过”或“完全不会”,超七成学生处于“一般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中还要保留及加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

在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中,大部分对网络知识兴趣较大,而对Office和编程感兴趣的都不足三成;这说明多数学生都充分认识计算机网络(互联网为主)对人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而学生一般对Office操作已有较好的掌握,而对编程则了解不深。

有超九成学生希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相关课程,说明他们都非常认同计算机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也愿意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因此,从“以生为本”的角度要求,我们的课程设置要有目的性与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着眼,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与认证、资源建设等都应进行深入的整改。

1.2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技能需求分析

根据“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的数据显示:用人单位“对近几年来接收的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或专科生在入职阶段所具备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满意度”中选择“一般”的占52%,这表明现状与他们的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用人单位“对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的相关计算机认证的真实度”中选择“一般”的占75%,显示普遍认为这并不能真实体现实际水平。同时,55.2%的用人单位对新职员不提供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而是希望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好,内容包括:文字编辑、数据管理、演示文稿、网络应用、安全防范等,同时要求学生要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及再学习能力。调查报告显示:

计算机技能已经成为用人单位考察应聘者的重要因素。用人单位期望求职的毕业生较好地掌握信息技术,以便在工作结合专业岗位有效地开展应用,提高工作效率。

社会需求促使计算机课程必须改革。由于应用需求与我们的课程设置有脱离现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校期间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网络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开展多层次计算机基础教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的课程体系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和丰富,在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基础上,要多设置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计算机选修课程。

同时,还要完善认证与考核,使其成为促进学习的平台,并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技能水平。

2地方高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改革宗旨

计算机技能已成为用人单位考察应聘者的重要因素,并且要求变得更加具体。“大工程观”要求:提供综合的知识背景,强调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而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是“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核心。高校(特别地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必须因应发展要求,要了解社会及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了解用人单位岗位的具体需要,改革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法。改革的宗旨要以学生应用能力为培养目标,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学生的继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最大限度缩小毕业生的出校技能与就业岗位的要求之间的差距,减少用人单位的再培训成本,使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同时要注意学生基础的差异性,不同企业、不同岗位用人的不同要求,设置多种层次、多种方式的教育模式,以满足不同的学习要求。

3构建计算机公共课程动态体系

3.1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计划

我们设置“三层次”计算机公共课程体系(如表2),并且纳入学校“三大层次”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技术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之中,作为基础课程与技术基础课程共同建设。

3.2 基本课程设置

据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所涉及的知识结构,我们设计如下几类核心课程或课程包,作为各专业类别选择的依据,见表3。

1) 计算机应用基础。

2)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如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3)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不同要求选择不同语言,如C或C++侧重讲解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模块化程序设计等,C++或Java侧重讲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应用程序编程接口等,VC++、VB或Delphi侧重讲解可视化编程技术、组件技术、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及应用程序开发等。同时程序设计课程从编程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两个层次:语言级程序设计和工具级程序设计。不论哪种语言都应讲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编程技术。

4)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5) 多媒体技术与应用。

6) 网络技术与应用。

3.3课程资源建设

根据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特点及“大工程观”教育理念的要求,循序渐进建设立体化三级课程资源:一是根据本校实际,按照“课程目标章节目标问题(任务)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知识扩展”的建设思路,编写有针对性的校本特色教材和实验指导书;二是构建包括有“广东省计算机公共课程共享中心”课程库等资源的网络教学平台;三是建立面向全校学生的计算机开放性实验环境,并实现分层次开放。第一层次为基础教学实验,对一二年级开放,其中包括组装和维修电脑、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无纸化测试系统,企业用人单位模拟环境等,把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联系起来;第二层次为综合性教学实验,以设计型和研究型实验为主,突出内容的前沿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可以创造性的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查阅文献、设计方案、实现构思,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初步的工程应用能力和整体性的思维方式;第三层次为参与各种竞赛的学生提供场地和指导,积极配合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第四层次为课题研究开发、系统设计等实验项目,由老师申请课题,吸引那些感兴趣又有能力的学生加入课题研究,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多学科综合知识背景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3.4评价方式与实施建议

评价目标:变考试为能力认证,体现真实的计算机技能水平,让学生抛开考试的恐惧。

评价方式:通过教考分离,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建设无纸化考核平台,把一次性考试变为多次的通过性考核,真正以“考”促学。

评价内容: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一般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新生有七成。因此我们可在新生入学后进行“通过性”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水平测试进行分流,通过者自动获得该课程学分,不通过者可选择参加自学(学校提供充足的立体化学习资源),或者选择参加学校组织的面授课程;对已通过考核的学生,我们为他们提供一个丰富的自主学习的网络资源并开设专题讲座,形式可模拟用人单位的办公环境,让学生真正置身到岗位的实际操作中,如模拟策划与推广岗位,让学生排版和设计;如模拟金融与财务岗位,让他们学习一些财务管理软件,使他们能真正去处理财务管理问题,如计税、纳税等等。这些都能体现“大工程观”建设中关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并推出一系列比赛和奖励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课程设置采取“1+X”方案,即计算机应用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当然必修与选修是相对的、动态变化的,不同专业有不同设置。如科学计算类专业,其知识结构特点与要求要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建议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应用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

4结束语

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出现很大的差异,传统的教学与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些变化,提高教学效率,进行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大学计算机公共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平台,该平台的构建要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用人单位岗位的需要、学生发展与专业要求等,建立动态的多元化的教学资源,采取动态的教学方式和多种形式评价方法与考核认证,最终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参考文献

[1]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论文与资料汇编[R].2008.

[2] 广东省教育厅高教处,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广东省高等学校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 广东省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计算机技能水平需求情况调查报告[R].计算机教育,2008,(3).

[3]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 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Study on the architecture of computer’s public courses at local universities

CHEN Yi-ming

篇11

1.实施研究性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途径。新世纪的基础教育,其重点内容是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达到这一目的,着眼点不仅放在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而且把着眼点放在改变教师学习方法上。实践证明,与研究性学习相应的研究性教学以学生发展为本,凸显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探究和创新。其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所以它正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

2.实施研究性学习是适应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我国正在酝酿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论从课程改革,还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新的课程标准、新教材看,都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基本思想。新的课程结构设置了“社会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正是“社会实践活动”的核心,它要求学习者从生活世界中自主选择主题进行主动探究,这势必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学生为本”的思想出发,重新审视、定位思想政治教学,改变传统的“接受学习、机械记忆、被动模仿”的状况,创新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新教学模式,促成学生的能力思维发展和人格个性发展。因此,创设和运用研究性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般说来,思想政治课研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流程是:研读教材—确立课题—指导研究—成果展示与评价,共四个阶段,具体实施如下:

1.通读教材。这是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课的起点和基础,影响以后研究性学习时能不能选择主题和选一个什么样的主题。研读教材时可依据内容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如朗诵、表演、图片展示等。通过研读教材,学生对教材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帮助学生明确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从而为确定研究课题奠定基础。

2.确立课题。这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阶段,影响到研究性学习成果的水平、价值、境界。一般说来,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研究方向,至于确定什么样的课题,主要取决于教师选取的视角,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同时受学生兴趣爱好和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侧重于一个方面作为研究方向,确立学习课题。例如:思想政治课高中一年级教材,第一课以讨论的形式学习“学习正确对待货币”,第二课以小论文的形式学习“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能对市场经济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第三课讨论的形式学习“企业经营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第四课以讲演的形式学习“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第五课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学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等。

3.指导研究。第一环节是该模式的实质性阶段,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个人研究或合作研究的方式就自己的课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首先,要求学生制定一个学习目标。其次,要制定学习方案。再次,要求学生根据上述目标和方案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第五课“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例,其学习目标应该包括:(1)明确性质和作用;(2)了解有关纳税人的基本常识;(3)懂得国家有收税的权力,公民有纳税的义务;(4)培养调查研究的能力。其学习方案应该包括:(1)在教师的指导下分组拟定调查提纲;(2)采取走访或邀请当地税务工作者座谈等形式;(3)按组完成调查报告;(4)全班交流,各组指定代表发言。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主要是:他们根据计划先分头开展走访、调查、座谈、查阅资料等活动,掌握必要的数据和案例,了解不同的纳税人在纳税过程中的不同表现。然后,对上述活动中所获取的感性材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提炼出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最后确定执笔人撰写调查报告。从具体实施过程看,这一活动过程与传统教学相比,显得复杂、繁琐,但对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自学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4.成果展示。这一环节既是活动的终结过程,又是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还是对活动做出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过程。仍以“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为例,各个学生小组通过推选代表在班发言交流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在老师和同学的充分肯定和恰当否定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反思活动过程的疏漏与不足,大大激发他们继续探索和创造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

纵观上述整个活动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发展学生能力放在突出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积极探索,正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境界,也是中学生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所追求的新境界。

三、实施研究性教学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篇12

应用文是单位、个人在处理事务,沟通关系时形成和使用的具有一定格式的文章总称,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被广泛使用。

一、应用文教学现状

应用文成为中专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格式化的特点,也使之较为枯燥。传统的教学模式较多采用的是:讲授基础知识例文示范写作训练课堂练习。这就使应用文教学存在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静态化的弊端。师生关系停留在传授者与接受者。学生学习以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为主;教师片面强调学生接受学习,忽视其认识主体的地位。这种教学模式下,就导致“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学生知识掌握不高,知识迁移能力较差的现状,使应用文教学处于“瓶颈”状态,这就急需改革。

二、引入社会实践的意义

笔者大胆建议并尝试把这类文体的教学引入到社会实践中,优点在于: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中提到“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提高有个性的学习”。应用文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正是打破“灌输式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实践尝试。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及效果,同时作为一种学习能力,对中职学生终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二)有助于“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曾在1931年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教的法根据学的法,学的法根据做的法。事怎么做就怎么学,怎么学就怎么教……共同的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教学做要在必有事焉上用功”。这种思想运用到应用文学习中,就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贯通,接受与运用相结合。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当今社会需求的是综合型人才。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在特定的情景下激起学生主动接触应用文写作的兴趣,促进他们的自主学习,同时在接触社会中也可以开阔视野,学会获取、筛选有用的信息,对信息进行归纳、分析,从中发现问题,同时可以在合作、交流、沟通中锻炼人际交往的能力,有助于提高综合素质。

(四)开辟了广阔的学习空间

社会实践可以引导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学习,体会“生活处处有学问”。有利于思维的开拓,有利于日后步入社会的继续学习,加强了与社会的连接,也缩短了校园与社会的距离。

三、实践与尝试

(一)活动前的理论指导。要告诉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更好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在活动中增长知识,锻炼能力。这番介绍目的在于引起学生重视,激发兴趣与热情,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在每一个阶段活动前结合相应的理论教学,明确应用文每一文种的使用场合,写作格式,辅以相应的例文。

(二)组织及安排

1、分阶段设计活动。现行中专语文(基础版)的教材收录了不少应用文的文种。拟把它们整合成四阶段进行教与学,分类整合原则(1)由易到难;(2)由理论到实践;(3)活动范围不断的扩大:班校家社会。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阶段:条据、便条(课堂)

第二阶段:书信、启事、广告、新闻(课堂、家庭、校园)

第三阶段:计划、总结、介绍信、证明信(社会)

第四阶段:调查报告(综合)

每阶段的学习必须引入到实际运用中。例如:第一阶段的内容安排在开学初,学生在与各部门打交道时有机会接触到的条据,例如:假条、留言条、借条、收条、领条、欠条。第二阶段,教师节的到来,每每学生都想表达一下自己对老师教导的感激之情,正好利用这一契机结合书信格式教学,安排写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这既是教书又是育人。第三阶段,走出校园延伸到街村、社区。利用校附近的幼儿园、养老院作为学生实践的场所。具体内容由各组自定,整个活动学生反映积极,从一开始的电话联系、路线设计、计划草拟、介绍信的写作,最后结束时的总结。第四阶段,基于前三阶段写作训练已强化的基础上,安排调查报告的制作较为适时。

2、独立完成与分组进行相结合

内容较简单的文种如书信、条据、便条、新闻等可独自完成,而内容多,涉及面广,资料收集量大的文种如调查报告、幼儿园和养老院活动的计划、总结不妨采用分组进行,有利于学生间的互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及时跟进、评价、总结

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教师工作重点放在每个阶段学生出现疑难问题时给予必要的指导。例如:像在老人院献爱心活动中,曾遇到不少学生胆怯,不好意思,畏难情绪。对此及时个别指导,问题的指出,增强学生信心,引导提高与人交往技巧的能力显得较为重要。

(三)注意事项

1、难度适中,呈梯级型发展。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易到难组织一项项实践活动,避免困难度过高伤了学生的热情、积极性。

2、阶段性要求的提出,职责范围的明确。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活动,有必要指导学生分阶段完成,但要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对于涉及合作性的活动也要防止“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

3、鼓励个性及创新。在应用文写作格式有章可循的前提下,大力鼓励学生选择热点,焦点题材,主题尽可能广泛,反对雷同。分析材料时,也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独特见解。

4、合理化调整师生关系。在一系列活动中,老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以民主的态度宽容学生,为学生思想与思维开拓解放提供前提。

四、收获与成效

应用文社会实践教学虽然还在尝试阶段,但已显示出魅力。在教学与生活的界限打通的同时,老师把主动探索,自主支配时间空间的权力交给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学生学会怎样与人合作,与人交往。在收集、提取、处理、分析信息中观察力也得以提高,思维得以开拓,写作能力也得以提高。同时,这一活动也打破了单一集体教学组织的形式,构建了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体现了育人为本的教育宗旨。相信对学生全面、持续发展也起促进作用,体现了生命化教育的意义。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