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外语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4: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高二外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高二外语总结

篇1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35 -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64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加强,日本成为了我国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在经济交流的推动作用之下,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也不断增多。因此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出于就业考虑近年来日语学习者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年轻阶层对于日本文化、影视、动漫、经济等的热衷,对日语产生兴趣而开始日语学习的人也相当之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其中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占了很大比重。但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因为学校及学生对二外学习的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差、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二外日语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也不能很好达成。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二外日语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二外日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第二外语因为其特殊属性,处于专业课程之外的边缘位置,不受学校重视,在课程设置时,相比专业课程明显减少。但实际上,第二外语在教学中既要学生具备日语基础知识,有需要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因此第二外语的教学任务量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是将课本上的单词语法直接灌输给学生,甚至有些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乏味,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对二外日语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二外日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很多高校所具备的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每个语种都会开设第二外语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第二外语只开设了第二外语日语和第二外语法语两门课程,那么学生只能选择日语或者法语作为第二外语。所以,学生在选择二外的时候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感兴趣的语种,被迫就选择了日语作为二外。然而由于中日两国特殊的历史关系以及当前中日两国的国际关系,很多学生对日本都抱有仇视态度,那么这类学生如果被迫选择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他们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学校对二外不够重视,课时的设置偏少

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形式上符合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可是在实际操作上,明显将第二外语处在了专业课程的边缘位置。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英语专业在其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听说读写译对应的课程一应俱全。可是,第二外语日语的课程却仅有一门综合课程,并且每学期仅开设32课时,每周一次课,共开设三个学期。与英语专业课程真是无从相比。96课时对于零起点的二外日语学习者来说,明显无法满足需求。从日语基础的语音、词汇、语法开始学习,要学生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如果按原有的课时来安排课堂教学,很难达成第二外语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第二外语是研究生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否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第二外语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当前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双语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的第一外语之外,第二外语的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高校应当提高对第二外语的重视程度。

二、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传统的二外日语课堂,仍然重复着过去黑板加粉笔这样简单而陈旧的教学手段,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法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将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能够直接体验到日本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日语语言文化。另外,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将图片、音像、影视等各方面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可以更好激发学生日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英日汉三语对比教学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日本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吸收了大量中国语言文化,从日语假名就能看到汉语的影子。其中日语平假名是根据中国古代草书演变而来,片假名则来源于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日语中很多汉字的写法和读音与汉语都有相似之处,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分析汉语和日语的相同之处,也要注意它们的不同,这样对比教学可以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大力宣传西方文化,将西方的科学技术、艺术、风俗习惯等大量的引入到日本社会。同时大量的外来语也被引进日语当中,其中英语词源的外来语占了绝大多数。在英语专业的二外教学中,将汉语、日语和英语三者相结合,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学习和使用日语的环境及机会

课堂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语音、词汇、语法”这几个模块,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削减学生二外日语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效率。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使用日语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让学生实实在在参与到日语学习中来,将课堂上学到的日语知识等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向学生推荐日语网络学习资源,例如沪江日语、和风日语等等网站,日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资料都还比较齐全,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扩宽自己的学习范围,使自身知识更加全面化。这些专业性的领域可能对二外日语学生开始有点困难,但只要有信心,能够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取得很大成效。

(四)注重日本文化的导入

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无论哪种语言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果对其国家文化不了解,就不可能全面认识、理解其国家的语言,更谈不上正确使用。所以在二外日语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单词、语法等模块,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在教学中适当导入日本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正确使用日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日语产生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教学中教师“教”为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变成主体,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但是学习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一时的兴趣或者热情很难到达我们预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更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让这种兴趣可以长期保持下去。例如之前提到的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课堂内容多样化,导入日本文化,让学生深刻理解日语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背景等等。

篇2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67-01

在众多高校的本科外语教学中,第二外语为必修课程,而日语又为众多高校中二外课程设置的首选。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依然作为主流的环境下,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从零起点开始全新的学习,并且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日语,这期间教师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1]但在教学中又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学资源匮乏、学生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学工作者从教学方法入手,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实现教学实践的变革,达到教学改革的理想目标。

1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的基础,它主要有语法教学和翻译教学组成。它是一种不仅仅将外国语翻译成母语,也宝库奥将母语翻译成外国语的过程。翻译法重视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法国语言学家Louis说过,翻译教授法就是将拿本国语言去译解外国语言。翻译法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l)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2)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3)语法的讲解不仅注重规则的东西,而且十分注重不规则的东西;(4)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5)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从外语教学启动以来,翻译法都是各个教学课堂的基础手法,可称之为当代外语教学法的基础。

翻译法中由于母语的介入,学生很容易辨别出所学对象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别。它采取的形式是先输入再输出,比如先读后译,或先看后译。对于高校二外为日语的教学来说,使用该教学法,教师的教学相对轻松简单。但是翻译法偏重语法教学,不仅会给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之外继续进行大量的日语语法学习,造成繁重的学习负担,还必须要求学习者死记硬背各项语法,大大削弱了语言教学的趣味性,渐渐使得学习者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翻译法强调读写为中心,听说训练相对缺乏。

2 直接法

直接法是用目标学习语言进行授课的一种方式。英国学者Harold提出的口授法理论奠定了直接法的基础。直接法重视口语,强调通过口语来掌握外语。

这种教学法重实践练习,但轻理论学习,容易忽视听说读写中的写,也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匮乏,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也不明显。并且作为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直接法的使用对教师日语流利度和准确度要求相对较高,教师资质方面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3 口语法

口语法是一种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法。它通过耳听口读的方式进行词汇记忆,再通过与理解语法相结合,最后组成一定形式的句子。口语法侧重于以训练和练习为中心,以培养口语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方式。

口语法注重构造,强调对音声和词汇的掌握,以口头训练和练习为优先。在教师主导的口头练习中,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句型使用能力。但是,对于对文字感兴趣的学习者而言,会造成一些遗憾,尤其是日语语言的文字与汉字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并且口语法忽视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发挥不出学习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以难以培养出各种场合下的实际交际能力。

4 交际法

交际是语言的根本功能,所以交际法又称为功能法。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对口语法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它是以向对方传递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为目的的教学理论。交际法将语言置于一定的场景中,培养学习者的实际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设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场面,考虑交流时的语言措辞,通过交流达到所需目的。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法,被外语教学广泛地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日语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将交际法教学法应用到日语二外教学中,通过情景构建、创设任务、制定培养目标、实施计划、完成教学活动任务的全过程,提高二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二外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交际法强调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语言,应该指向学习的所有;在交际中,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愿的过程和语言形式用等重要等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教师的自身能力对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使用交际法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听说能力。并且,由于教学中不苛求语言的准确性,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表达在不影响交际的前提下采取宽容态度,长期以往,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规范。

5 认知法

认知法也称符号法,是由美国教育家Carroll提出,要求重视对语言现象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外语教学法理论。[3]认知法认为,语言是一种知识和规则的体系。所以只有在理解语言知识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用。

认知法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学习。但是高校的二外日语学习,相对而言缺乏语言环境,要求学生从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到运用必须勤学苦练。

二外日语教学是项长期性的复杂的工作,现有的各种教学法长期以来在高校日语二外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日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二外日语教学的剖析得出,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学生必须构筑起自己的日语知识体系。教师的身份也应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转为对学习者进行促进的帮助者。得出结论,有效的二外日语教学是多种教学法综合在一起的教学实践过程。这样的教学实践克服了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的不足,也能够有效的改变被动型,依赖型以及单一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武军.日本语教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897:61.

篇3

一、概述

泰语是泰国的官方语言,而曼谷话是泰语的标准语。目前的使用人口约5000万,分有中部、北部、东北部和南部等4个方言区。泰语是一种孤立型语言。基本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构词中广泛使用合成和重叠等手段。泰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梵语、巴利语和相当数量的孟语、高棉语、汉语、马来语和英语词汇。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泰国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的经贸交流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因而学习泰语的人逐渐增多。在中国学习泰语与在泰国学习中文,已成为一种潮流。

二、泰语作为二外在广西区的现状

(一)二外泰语在广西区开设课程的现状。

目前,广西开设泰语专业的院校陆续增多,开设的泰语专业也比较齐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借各自独特的地缘优势,在诸多院校开设了泰语课程,其中也包括了当地的重点大学以及一些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例如广西大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等。这些高校开设有泰语专业,或者开设了泰语的作为二外课程。

据调查,学习泰语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种类繁多。就业范围比较宽广,主要有:旅游;教书;翻译;经贸;研究;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国安局情报、间谍等。从就业政策来看,目前国内外的对泰语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所以选择泰语或者选择泰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人数也会相继增多。

(二)泰语作为第二外语所面临的教学问题。

目前作者就几年的二外泰语教学经验和对其他高校二外泰语教学的调查来进行总结,由于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近年来泰剧的热播以及赴泰旅游的影响,学生学习泰语的热情有所增高,目前的二外泰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 二外泰语为非主干课,课时总量比较少,课程单一,无法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2. 教师在课堂上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总是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更多的语法知识讲给学生,而学生则无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效果差,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教师教得累,学生无兴趣学。如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训练,教师便无法保证教学进度。

在二外泰语的教学中,追求完成教学任务的速度,却很少考虑对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学生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学习。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选择泰语作二外的学生没有任何的基础, 学习都要从最基础的语音开始学起。而泰语字母和英语字母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学习语音知识的时候一般都要学习一个学期左右,每学期时间有限, 任务艰巨。因为是刚接触一门新语言,泰语在语音学习阶段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诵记忆字母,所以在初学时学生会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但是由于泰语是拼音文字,语音知识又是泰语学习的根本,打不好基础会严重影响对其他内容的学习。

4.学生对二外的重视度不够高。大部分学外泰语的学生由于没有过级考试的压力和考研究生的动力,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除了课堂学习外, 其它时间几乎都用于专业学习, 学生很少花时间用于泰语学习。一般存在上课带着课本来学习,下课就合上课本,课下基本不会再花时间去翻看教材,复习消化所学到的知识,等到再上课时,对之前学习过知识的记忆所剩无几。这就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会形成跟不上的现象。特别是语音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的学生,在后面的阅读翻译课程中就显得更加吃力,以至于形成即使后来想要好好学也来不及的情况,甚至就继续破罐子破摔。

5.大学二外泰语教学辅导书,练习册以及音像教材匮乏。不利于学生自学,温故知新。对泰语的学习完全被限制在课堂上。

三、泰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方法

二外泰语教学方法根据上面提到的几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二外泰语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泰语的能力,作者结合近几年的二外泰语教学经验和对一些教学方法、泰语文献资料等的查阅,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单位可以适当的调整二外的课程开设时间,越早开设越好。学生平时耳濡目染也能熟悉多一些泰语。

2.必须把好语音关泰语是拼音文字,长短音、声调等语音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语义的变化。如果发音不准,不止会影响单词拼写的准确度,还会影响以后彼此的交流。所以语音部分的学习是必须要打好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泰语辅音的清音、浊音,元音的长音、短音以及尾音的发音等。需要仔细讲解发音要点,多次示范领读,最好还能为每一个学生纠音,除此之外要多做拼读练习和听力练习,并且加入一些简单的单词和简单句型,使学生在掌握泰语语音的拼读拼写的同时,还能自己就学过的单词做造句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想法设法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不影响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与泰国相关的风土人情、奇闻趣事、名人动向等内容,尽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内容,另外有时间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活学活用,敢于实践由于二外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如果要避免学成听不懂也说不出的状态,就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多开口说泰语的机会。笔者会在每堂课开始的时候花十分钟时间用泰语就接下来的学习内容随机和一些同学聊聊天,促使学生多开口说话。另外在每个课题结束的时候也会要求学生结对子就所学的内容进行对话练习,也鼓励学生跳出课本内容,活学活用已经学过的单词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可以拥有比较高的交际能力。

5.选择合适的二外泰语教材, 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中, 使用合适的教材,会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鉴于二外泰语学习的特点,应该避免过于专业的教材,而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泰语》(1-4), 从语音知识到基本会话和阅读等内容,在专业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而在练习方面做了很多扩充,更加注重听、说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可供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使用。泰语教学中, 除了使用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材+粉笔+黑板”教学媒介之外,应该加入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全方位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结语综上所述,泰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精心选择教材,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泰语学习能真正地学以致用,为学习生活添姿加彩。

总之,泰语学生应加强非语言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英语教学,注重培养职业素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而非一个只会说泰语的翻译。此外,泰语学生还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泰语人才,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篇4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必须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应进行语言的比较学习,提升对目标母语的认知和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为认识目标语言所在国文化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此外,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对于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是当代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因此学习第二外语成为英语专业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中,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差、基础知识薄弱;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忽视或轻视二外的学习。成功的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是解决二外教学矛盾的重要途径。苗迎春(2010)认为调查大学生二外学习动机中的类型及其特点,研究培养其学习动机的方式方法,不仅有助于本校二外教学的改进,而且可以给面临相同困扰的其他高校的二外教学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先行研究

1.学习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部动力,使之朝着某一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在学习情境中,动机就是让学习者开始学习,并朝着学习目标不断努力,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作用在于以内部动力的方式直接推动学习行为。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第二外语习得研究的领域里,动机研究兴起于20世70年代,其中加拿大语言学家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成果成为主流思想。他们依据社会心理学,把动机类型分为“融合型”和“工具型”。“融合型”动机是以学习目标语言社会的文化,参加目标语言社会文化活动为目的的动机;“工具型”动机反映语言习得目的的功利性,比如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参与就业或者升学。奥地利学者Mueller 、Hanfstingl和Andreitz(2007)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和非动机三大类。其中外部动机包括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认同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在希望获得家长或老师奖励或避免其惩罚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自我提高内力是指学习者学习目的在于获得周围人的认可;怀有认同内驱力的学习者的目的性很强,比如通过考试或者顺利获取毕业证。内部动机又称为认知内驱力,即获取知识的一种内驱力。在国内有不少学者调查英语学习动机类型,较有影响的是北大学者高一虹等(2003)对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的研究,制定出了动机类型的量表,提出了七个因子:内在兴趣、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目前而言,对农林类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学习动机类型的调查几乎是凤毛麟角。笔者所在院校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二外课程,让笔者感兴趣的是学生以何种动机学外。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探讨农林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学习动机类型,从而以此为依据提出改进二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便增强二外教学效果。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他们在三年级选修第二外语(日语或德语),年龄均在18~22岁。本次问卷调查在2012年11月初进行,这时被调查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二外课程开设一个半学期。问卷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有无二外学习经历等。第二部分是调查问题,共计16个问题,采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Likert五级量表形式。其中第二、第十二和第十四个问题属于附属内驱力;第六、第十和第十一个问题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第三,第四和第九个问题属于认知内驱力;第七、第十五和第十六个问题属于非动机。问卷由学生本人填写。调查前首先向学生说明,本次调查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机类型,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无关,不署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力求给出真实的答案。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100%。110份问卷中包括男生14份,女生96份。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二外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动机和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非动机因”这四个影响因子中,“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影响效果最明显。“附属内驱力”和“非动机”均没有可信度(可信度小于0.5),不具统计意义。

在对“认知内驱力”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非常符合”与“一般符合”的信度均在0.8以上。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二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程度越高,其学习效果就越好。这一点恰巧与杨新焕等(2011)的“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学习者成绩呈正相关性”的结果不谋而合。

但是,在“认知内驱力”的调查数据统计简易表中,选择“非常符合”的23名调查对象中,有二外学习经验的占了将近一半,而在选择“一般符合”的25名调查对象中,有二外学习经验的却仅有3人。而且,对于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外语的人数,选择“非常符合”的人数也远高于选择“一般符合”的人数。从这一层面来讲,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学习者的二外学习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呈正相关性。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经历”及“开始学习外语的时间”等因子的影响。不过,并不意味着“学习效果”与“认知内驱力”之间毫无规律可循。因为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二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附属内驱力呈正相关性,但附属内驱力取决于有无二外学习经历和开始接触学习外语的时间等。

作为外部动机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对二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在对“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只有“比较符合”和“一般符合”具有可信度,但数值偏小,仅为0.53。究其原因,主要是二外学习者对二外的学习态度。作为农林院校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大多数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专业和专业英语上,而对于为什么要学外还没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在大多数二外学习者的心里,如果把专业课的分量比做是“铅球”的话,那么二外课的分量只不过是一个“乒乓球”。有些学生甚至不明白高校为什么在教学大纲上安排二外课程,认为二外课就是浪费时间,与其这样,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人兴趣爱好上。这样,他们在二外学习上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不高也就可想而知了。要解决怎样提高二外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这一问题,首先得端正二外学习者对二外的态度,要端正他们的态度,最关键的就是让他们对二外学习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唯此,二外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才不会发生盲目性迁移。

但是,笔者在将“自我提高内驱力”的调查数据统计简易表和“认知内驱力”进行比较对照的过程中发现,不管是“非常符合”还是“一般符合”,前者的学习效果都远远大于后者,尽管后者的可信度数值偏小。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自我提高内驱力程度如何,二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都不会受到影响(确切地说都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是“隐性自我提高内驱力”在发生作用的结果。

前面已经提到,“自我提高内驱力”信度不高主要是因为二外学习者对二外学习的认识不够客观理性,其“自我提高内驱力”发生了盲目性迁移,从而导致在专业上和兴趣爱好上的投入较多而对二外学习产生排斥情绪,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点不得不强调:二外学习者在专业上和兴趣爱好上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和目的——获得他人的认可。这种表现在专业和爱好上的心理和目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显性自我提高内驱力”。这并不意味着二外学习者从心底排斥二外学习,因为在某些方面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人也不希望在其他方面被别人说三道四,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处在“二外学习无用论”的环境之下,他们表面上不会表现出“在二外上获得他人认可”的心理,但在心底的某个角落还是希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希望自己优秀的人是不愿意在任何一方面输给别人的,这种心理可称之为“隐性自我提高内驱力”。正是这种“隐性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存在,才使得信度偏低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学习效果普遍高于认知内驱力。

五、结语

笔者围绕二外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有何关系这一主题,对农林院校110名二外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明确了“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对二外学习效果的影响。二外学习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呈正相关,但受到“有无学习经验”及“开始学习外语的时间”等因子的制约;“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明显,但在“隐性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习效果普遍高于“认知内驱力”。

参考文献:

[1]Florian H.Müller,Barbara Hanfstingl & Irina Andreitz.Skalen zur motivationalen Regulation beim Lernen von Schülerinnen und Schülern.Adaptierte und erg?覿nzte Version des Academic Self-Regulation Questionnaire(SRQ-A)nach Ryan & Connell [M].Klagenfurt:Alpen-Adria-Universit?覿t,2007.

[2]Gardner,R.C.& 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Newbury House,1972.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篇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6-0060-04

法语作为联合国官方语言之一,以其规范和优美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目前,国内高校英语专业学生选修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人数日益增多。但是,由于二外课时有限而教学内容较多,不少法语教师和学生对语音部分的教学并不重视。殊不知,作为语言教学的第一个环节,语音教学势必影响着语言学习接下来的每一个环节。

本文的研究即围绕大数据时代的语音教学展开,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转变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切实提高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效率。

一、 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

语音教学是二外法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并贯穿于整个二外法语教学过程的始终。

首先,语音教学是外语教学各个环节的第一环节和基础环节,该环节掌握的情况决定着其他教学环节的成效。

其次,外语教学中离不开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的训练,而语音的学习与这些技能的训练是相辅相成的。特别是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代社会,“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1]而该能力的训练是以语音学习为基础的,如音素的发音、重读、节奏和语调等语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必然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交际能力。

最后,法语语音有着鲜明的特点,那就是读音规则,即音素与字母或字母组合之间存在着既定的对应关系。因此,读音规则掌握好了,单词的拼写和记忆自然事半功倍。

二、 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难点

目前国内各高校二外法语教学的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他们选修法语作为自己的第二外语。因此,法语教学,尤其是语音教学这一环节所面临的困难不仅源于法语语音自身的特殊性,更源于学生的特殊性。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知识基础、学习态度等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1.学生的特殊性

英语专业的学生学习英语长达十多年,英语的发音习惯、语音语调等在学生的心目中早已根深蒂固。因此,英语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势必会对第二外语法语的学习形成负迁移影响。

“迁移”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是指“在学习新知识时,学习者将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影响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的一种过程”。[2]所谓负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抑制作用,通常是在两种学习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产生的。

英语和法语同属印欧语系,前者属于日耳曼语族,后者属于罗曼语族。这两种语言可谓既相似又不相似。它们均使用26个拉丁字母,书写形式几近相同,但在发音上却有很大的区别。“英语音素多达48个,各音素间差别较小,口形变化不大,听起来感觉柔和含混;而法语音素相对较少,有35个,各音素间差别较大,而且法语元音发音时口腔肌肉较紧张,听起来感觉清晰有力”。[3]这就令英语先入为主的学生更易产生混淆。例如,英语的双元音在法语中并不存在,英语的重读会出现在不同音节上,而法语的重读则比较固定且重读与非重读的区别不大,还有清浊辅音、长音等都会给学生的法语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

此外,学生主观方面存在的一些因素,如时间分配、兴趣缺乏、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担心英语的发音受到影响这样的心理暗示等,都会影响法语语音教学的效果,也都加剧了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困难。

2.法语语音的特殊性

与此同时,法语语音自身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如读音规则、连音、联诵、省音等,也都增加了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难度。法语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精确、最严谨的语言,但其繁琐的诸多规则往往令初学者心生敬畏。在语音教学的初始阶段,最令学生望而生畏的往往就是复杂的读音规则。即在法语的26个字母和一些字母组合与35个音素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对应关系。这些复杂的对应关系是需要初学者熟练掌握的。学生们早已因为法语与英语发音习惯的差异困扰不堪,再面对如此繁琐的读音规则,不免会感到枯燥乏味、困惑不已,甚至有些人还会自动放弃这一部分的学习。结合多年的二外教学实践,我们不难发现读音规则是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难点之一。

三、大数据时代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转型

通过前面两个部分的论述,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其面临的难点也呈现出来。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资源极大丰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日益更新,二外法语语音教学如何把握科技进步带来的成果,提高教学的趣味和效率,改变传统的语音教学模式,这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本研究以商务印书馆的《简明法语教程》语音部分的教学设计为例,分别从音素教学、语调培养、读音规则等方面出发,提出语音教学与网络资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尝试建立语音语料库,探讨大数据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实现二外法语语音教学的转型与突破。

1.音素教学:示范讲解与音视频资料相结合

正确掌握35个法语音素的发音是学习法语语音、语调的基础条件。在传统的语音教学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通过讲解发音方法、示范发音、播放磁带、纠正发音等方法来进行音素教学的。这种传统的语音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语音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笔者对适用于法语音素教学的网络资源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主要包括:

(1)音频资料:标准规范的法语音素发音

法语音素与英语音素在发音习惯上既相似又有区别,极易混淆。例如,与英语语音现象不同的是法语中没有双元音。法语元音发音时发音器官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像英语某些元音发音时器官位置变动而产生双元音。因此,学生特别容易将法语音素[e][o]和英语的双元音[ei][ou]相混淆。

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音频播放软件将这几个对应的法语元音和英语元音的音频编辑在一起,引导学生反复辩听,仔细体会其中的区别。

(2)视频资料:语音小课堂

近几年来,一些较为完善的法语学习网站:如法语法国()、沪江法语(http://)等均开设了名师课堂、法语入门、法语语音等版块,教师可以结合教学所需选取适宜的资料,既可弥补教师讲解的不足,亦可指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学习资源。

例如,法语[?][?][?][]这四个元音发音非常相似,容易产生混淆,是法语语音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在课堂辨析的时候,可以选择法语法国网站推出的北外法语语音纠音课主讲教师傅绍梅的网络课程中关于这个知识点的讲解,既权威又生动。

此外,法语音素中还有一些现象对于中国学习者而言尤其困难。例如,法语的清辅音[p][t][k]存在送气与不送气的情况。如何区分不送气的清辅音[p][t][k]与浊辅音[b][d][g],是中国学生学习法语的难点之一。许多学生,甚至一些法语教师,都很难真正地从发音上将它们区分开来。此时,建议教师选取法国教师示范发音的音视频资料,借助于地道的法国教学资源,给学生留下更直观的印象。

由此可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法语语音教学提供了大量的教学资源,若能有效运用于教学之中,既可以一改传统语音教学枯燥乏味的现状,又可以突破教师自身的局限性,避免学生在某些音素发音上受到任课教师发音习惯的影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资源过于繁杂良莠不齐,教师应当选择最权威的音视频资源运用于教学。

2.语调培养:经典影视片段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法语之所以优美,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语音语调。首先,法语音素中元音与辅音的比例趋于平衡。其次,法语的语调总体而言比较平和,如重音总是落在节奏组或句子的最后一个音节上。第三,法语的句子根据不同句型有习惯性的升调或降调,这就使得语言更显抑扬顿挫。但是,学生深受英语语音语调的影响,习惯了高低起伏比较明显的英语语调,那么如何引导初学者掌握法语的语调,在练习法语发音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摆脱英语发音习惯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随时可以下载的各种音视频资源为现代语音教学,特别是语调培养提供了最好的教学资源。教师选择合适的影视片段、经典歌曲、演讲录音、电视新闻等富有生活气息的资源,以真实地道的法语会话为学生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指导学生练习语音、模仿发音、学习语调、增强语感。

例如,在讲授法语不同句型的语调时,《简明法语教程》分陈述句、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三个基本句型来举例介绍:①陈述句语调逐次下降;②带est-ce que的疑问句,语调的最高点在que上,或语调逐次上升;③带疑问词的问句,语调最高点在疑问词上。

这样的讲解和孤立的语句示范缺乏语境,不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经典影视作品的小片段,如人物对话等,引导学生模仿演员的语调,分角色做配音练习,将枯燥乏味的语音知识语境化、形象化、趣味化。

例如,笔者选择音乐剧《小王子》中的片段,对话内容如下:

- J'ai trouvé un ami. Il vient d'une autre planète.

- Quel?ge a-t-il ? Combien de frères a-t-il ? Où habite-t-il ?

- Une planète petite, avec deux volcans en activité.

这段对话语句短小,内容浅显,句型正巧囊括了陈述句和特殊疑问句,语调对比明显。学生在模仿的过程中自然会对法语不同句型的语调特征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一些简单的法语儿歌也是适宜语调学习的教学资源。

3.读音规则:信息推送和平台

上文已经讲过,法语的读音规则是语音教学部分的难点和重点。这就对入门的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练习音素发音的同时,还要记住与这些音素相对应的字母和字母组合;反之,每个字母和常见的字母组合对应于哪些音素也是需要记住的。对于习惯了看见生词直接查字典、看音标的英语专业学生而言,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压力。殊不知,读音规则掌握好了,后序阶段的学习将事半功倍。

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困扰,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尝试在每一课的音素知识讲解完成之后,指导学生自己整理所学读音规则,总结相关例词,并制作成短小的信息推送至微信群,待教师整合后在教学平台,供大家反复练习和复习记忆。

在制作信息的时候除了以各个音素、字母和字母组合为出发点进行整理归纳之外,还可将相似的音素进行对比。例如,为强化[o][?]这两个元音音素的理解和运用,分别从音素的读音规则和字母(含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出发整理相关知识点(如图1和图2所示)。短小信息的推送和有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分解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进行温故和思索。而让学生直接参与到读音规则的小结中,则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记忆。

4.建立语音语料库,促进语音教学系统化、个性化、趣味化

语音语料库是“经过计算机处理的,按照语音习得规律采集而成的语音电子文本数据库。它是集大量的语音文件为语料的生语料库。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及时性和灵活性为语音语料库的建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4]

结合《简明法语教程》语音部分的课程内容,笔者为北京邮电大学二外法语学生创建了法语语音语料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35个音素的正确发音、发音要领和模仿练习;②各个音素对应的读音规则、例词和拼读练习;③不同句型语调的规律和练习;④法语中的重音、连音、联诵、节奏组划分等语音知识的小结、示范和练习;⑤基于网络资源的语音训练材料,该项内容较为宽泛,涉及政治、文化、经济、体育、娱乐等诸多方面,题材丰富,囊括新闻、歌曲、文学名著、影视作品等多种形式,具有趣味性、时效性、灵活性等特征。

另外,考虑到二外法语课程讲授的对象主要是英语专业的学生,对英语语音的掌握相对比较好,还增设了英法语音语调对比,以期尽可能地发挥英语语音对法语语音的正迁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法语语音的效率。

法语语音语料库的建立有助于摈弃传统语音教材中陈旧老套的语音讲解和练习,将大量真实的语音资料和精选的网络资源提供给学生,不仅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程度、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训练,从而实现了语音教学的个性化,更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刺激学生自觉地进行语音学习和训练,将被动的课堂听讲转变为主动的课后学习,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此外,法语语音语料库的建立使学生的语音训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将课堂无限延伸至课下,弥补了二外法语课程设置中语音教学环节课时不足的缺陷。

四、结束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语音教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挑战。语音教学资源的丰富大大弥补了传统语音教学的枯燥和传统语音教材老套过时的缺陷。

二外法语语音教学更应当充分利用科技进步的成果,实现教学模式的转变,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特别是语音语料库的建立,将融系统性、全面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法语语音材料提供给学生,有助于营造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法语的语言魅力和文化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修养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14.

篇6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030-01

二外作为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我国各大高校普遍开展,但是总体上的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因为传统的日语二外教学注重对学生“读”“写”的培养,却忽略了作为语言学习之本质的“听”“说”的训练,造成了学生学习日语的“聋哑性”。而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日语的目标就是要运用日语进行交流。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将是对我们二外日语课堂的巨大挑战。

1 国内二外日语教学现状

1.1学生人数过多,教学质量很难保证

因为是选修课学校师资分配较少,每个教学班最少60人左右,多的甚至达到200人。这样的大班教学,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尤其是发音阶段,教师需要掌握每位学生的发音情况并进行适当的纠正,但人数众多,如对每位同学都进行发音练习指导的话时间就保证不了。而发音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发音不标准将直接影响学生以后的听、说等更深层次的学习。

1.2课时少,内容多,课堂满堂灌

在各大高校中,二外日语通常是每周2--4课时,一共四个学期。要求完成《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以及中级上册的学习。学生绝大部分是零起点的初学者,课时少内容多,教师课堂多是满堂灌式的赶课时,很少有时间组织各种互动,课堂多是对单词和语法的讲解,致使学生多是“哑巴日语”,只能看得懂,却说不出来。在听力上由于没有设置听力课程,有学生始终都没有听过原汁原味的“纯正日语”,听力是一塌糊涂。

1.3传统教学模式

二外日语课堂教学也多是一只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很少互动。这样虽然课堂信息量很大,内容很多,但是致使课堂气氛僵硬,学生思维迟钝,不用张嘴,不用动脑,很不利于外语的学习。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甚至有厌学倾向。

1.4考试模式多是对“读写”的考察

二外日语的考试模式也是一张试卷,从头写到尾,很少涉及“听说”内容。这样的考试模式使学生认为,反正考试不考听和说,平时练习听说也是多余的。所以平时的学习也多是记单词,背语法,致使大部分学生缺少听说意识。

2 如何提高二外日语“听”“说”能力

2.1合理分配学生人数,提高教学质量

语言教学班原则上要求每班最多30人左右,超过这个人数限制就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课堂上的互动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要照顾到每个学生,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听说能力,人数不能过多。

2.2合理课堂设置,增开听力课程

在每次2学时的授课过程中,可以一节讲解一节练习。第一节课主要讲解单词和语法,而第二节课可以针对讲过的单词和语法进行适当的情景对话训练,让学生有开口讲日语的意识,在交流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日语学习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另外,“听说”能力的提高,听力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传统的二外课堂没有听力设备,所以要增开听力课程,使学生时常能够接触到原汁原味纯正的“日语”,同时纠正自己的日语发音,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3改善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二外日语教学中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黑板、书本、粉笔相对单一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集文字、声音、图表、动画等元素于一体,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日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也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更多的发挥教师的创造性。而且为教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提供了设备支持。

2.3.1“情境化”教学法

在日语二外教学中每完成一课,教师应根据本课的语法、单词、课文主题思想,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目标情境,根据所熟悉的特定语境下的语言表达习惯进行课堂表演。如在学习“面试”自我介绍相关内容时,教师可先通过播放一段“应聘者”面试的视频来展现面试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就片中人物之间的对话,适当的播放几遍对话录音,让学生彻底掌握其中的专业词汇和常用表达后,可选一组学生作为面试官,另一组为应聘者,就其掌握的语言表达进行“实战演练”,使学生的愉悦的环境中轻松的掌握语言表达、提高听说能力。

2.3.2运用多种手段,课上课下起头并进

课堂上45分钟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要想切实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课下自主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而课堂要起到监督、激励的作用。(1)课前演讲。利用每节课的前5分钟时间,采用轮流方式,每节课要一个人做个小演讲,从简单的自我介绍、家庭介绍开始,内容可以自己选择, 但要求要用日语,提前准备,表达力尽清晰、准确、流畅。通过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听说能力,同时起到大家互相监督、激励的作用。(2)课堂上多练习。课堂上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留给学生说。比如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分小组编对话进行练习等等。(3)多组织小比赛。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练习,课上进行小比赛。如“动漫模仿”比赛,让学生课下分小组选取自己喜欢的动漫片段,对其中的人物对话进行模仿。然后课堂上展示,选出胜负,这样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2.4完善考试机制,促进学习

只考察“读写”的考试模式不利于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对日语学习效果的测试应适当增加听说内容,可以在试卷上增加20分的听力内容。对“说”考察可以放在平时,如对平时进行的课前演讲,动漫模仿比赛打分,加入最后的期末总评。考试不是目的而是促进进一步学习的手段。因此,完善考试机制,将对学生各项技能进一步提高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篇7

一、自主学习的含义

自主学习,它与传统的被动式接受学习(以填鸭式教学为代表)相对应,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学习。学习者需要从自身情况出发,独立地完成以下几个环节:要达成怎样的学习目标;制定什么样的学习计划、选择何种学习方法;如何审视学习过程;怎样评估学习结果。只有牢牢掌握将这几个环节之后,才能灵活的运用自主学习。而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不仅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其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能力,使学习者的在校学习日臻完善,而且能够为其结束在校教育后的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更有利于自身的长足发展。

二、二外日语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目前,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中,二外日语的开课时间多为大二上学期或下学期,每周四学时或二学时不等,总学时集中在200学时左右,存在着教学时间少,教学任务重的弊端,且大多数高等院校中的二外日语学习者为零起点,为在短时间内达到教育部颁布制定的《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译等方面具备综合运用日语的基本能力,在二外日语的教授过程中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过于注重单词和语法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反应及需求。教师单纯讲解,学生负责听课、记笔记,这就使得学生在二外日语的学习中处于信息接收者的被动地位。这样就容易导致其在二外日语的学习过程中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兴趣缺缺,学习上没有成效。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二外日语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二外日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状态,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它由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因素构成。因此,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就显得格外突出。当一个学生形成学习兴趣后,就无需在老师的监督或者其他原因的逼迫下学习,在内驱力的影响下,学生会主动学习,甚至还会主动阅读课外知识,增加知识积累。这样,不仅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还能使学生获得充分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自信心,更加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更有利于其学习。学习效果的优劣是由学习者本人决定的,即使在同等条件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无论是阶段性的还是最终的也会有很大差异,而这种差异就是由学习兴趣造成的。

二外日语学习者多为零起点,在日语的学习过程中又会遇到诸如语音语调不自然、单词过多,难以记忆、助词的语法功能难以掌握等各种困难。因此,兴趣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教师要摒弃教师中心论的观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把握学生的群体特点,吃透教材,将知识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事物相结合,找准兴趣的切入点,可多借助图片、动漫等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提高二外日语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再想到日语时,不再是单调的记单词背语法;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做好起始课以及新旧知识之间的过渡,逐步培养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兴趣;可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学生遇到困难却难以独自解决时,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解决困难的兴趣;鼓励学生之间通过良性竞争来激发学习兴趣,适当的竞争有利于激发学生二外日语的学习热情,例如,可举行单词记忆比赛或者假名接龙等游戏;注重背景文化知识的导入,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大多对日本文化持有浓厚的兴趣,在讲授知识点时,更要注重多运用对比的方法,可以多从中、英、日等国家的文化差别处着眼,导入相关的文化背景,相信这样能更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热情。

2.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过程

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特点,自觉地设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者所具有的一个必要条件。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二外日语学习者要达成的目标不尽相同。考研、通过国际能力测试二级以便在就业竞争中占据优势的、只求及格能顺利完成学业的等等。在这各式各样的目标当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有的目标过高难以实现,不仅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干劲,反而容易打击自信心;有的目标过低,不用努力就可轻轻松松实现,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有的目标需要三年甚至更多时间来实现的,学生却只妄想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达成。总之,在设立二外日语学习目标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二外日语学习者多为零起点,刚刚接触日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而且,对日语学习的难易程度估计不足,另外,对于为什么要学好日语也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二外日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等加以指导。

3.督促学生审视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尤其是对于零起点的二外日语学习者来说,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会更多、更棘手。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发现自己在二外日语学习中的缺点和不足,适时调整二外日语的学习方法。由于二外日语教材多使用《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而与此教材配套的练习资源也相当丰富,例如,《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同步测试》等。学生每学完一课内容,可利用配套练习对所学的知识是否掌握进行检测,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找准应对策略。

4.指导学生评价学习结果,总结经验教训

在每阶段的学习活动结束之后,通过自制学习目标与学习结果之间的比较,在回顾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学习作出评价,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和不足,为今后的自主学习提供经验教训。例如,在学完助词“に”的用法之后,要回顾一下错题。1ホテル( )写真展があります。1、に2、で3、を4、が2ここ( )ご住所と名前をいてください。1、に2、で3、を4、が3森さんはバスから降りて、( )ります。1、に2、で3、を4、が4明日、映画を( )行きませんか。1、に2、で3、を4、が5私は小野さん( )あしを踏まれました。1、に2、で3、を4、が对于助词“に”的用法,要及时回顾曾经做错的题目,找出问题,为什么犯错,在这以1为例进行说明。正确答案为2,而错误地选择了1,虽然,日语中表示存在的句型为「~に~があります?います。但是,这个句子中“写真展”虽然是一个名词,但他是一个表示事件的名词,也就是说具有动作性。所以,动作发生的场所应该用“で”。同样的其它的错题也需要找出做错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梳理,归纳出“に”的用法以及今后在遇到助词使用时应该注意的问题,避免同类错误的出现。

四、结束语

对于二外日语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本文仅从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指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规划学习过程;督促学生审视学习过程;指导学生评价学习结果,总结经验教训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学习态度和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学习责任感的培养、语言使用策略的培训等也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此,可作为今后的课题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篇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何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课堂上所学的内容,如何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若解决得好,就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笔者就这一问题谈几点心得。

一、举例时要尽可能与前面学过的内容联系起来

知识本身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后面的知识又在前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和发展。因此,教学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举例时尽可能地选前面学过的单词或句子,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比如,“「疑问词+も后续肯定表示全面肯定,后续否定表示全面否定”。这一语法是在第十一课出现的。①关于这个语法,书上举了四个例句,涉及「どの…も、「どれも、「だれも、「なにも四个词。作为补充,教师可以给学生举「いつも这个词。笔者认为它由疑问词「いつ+「も构成,绝大多数场合都用于肯定句中,按照这个语法可以翻译为“什麽时候都”,也就是“经常”的意思。这样一讲,学生就会通过「いつも这个词的意思而对「疑问词+も这一语法产生深刻印象。因为「いつも一词早在第四课就出现了,第六课又出现了「よく一词,涉及与「いつも的比较问题。之后又在第八课课文「日本は一年に祝日が十四日あります。とくに四月の末から五月の初めまではゴルデンウィクで、一ぐらい休みます。いつもおおぜいの人が旅行をします(P132)、第十课读解文「いつも静かでさびしい町も、その夜はさわがしくてにぎやかな町になります(P183-184)和第十课课后练习四「わたしはいつもこの店でパンをいます(P186)中多次出现,到学习第十一课时,学生对这个词已经非常熟悉。再如,“「形容词连用形+なる表示状态变化”这一语法也是在第十一课出现的。「なる一词在第九课已经学过,词性是“自五”,意思是“成为”。所以,笔者认为这一语法可以扩展为形容词连用形修饰动词的规则,其重点和难点是形容词连用形的变法,即把「い变为「く。要让学生更好地记住这个变法,教师可以举第七课形容词否定式的变法,如「よくありません和日本人见面时常用的一句寒暄语「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因为「よくありません是由形容词「よい的连用形「よく+动词「あります的否定形式「ありません构成的,可以理解为「よい修饰「ありません的变法;而「よろしくおいします这句话则可以理解为形容词「よろしい修饰动词「う的变法。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还要肯下功夫,深钻教材,引导学生抓住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得到的结论学生就易理解,并能牢固掌握,而学生学得轻松,学习起来自然就兴趣高涨。

二、与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

学习外语是用来运用的。所以可以把学习和身边的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感觉到所学知识离自己很近,尝到学有所用的甜头,深感知识本身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兴趣。比如,在讲「おいしい一词时,教师就可以联系上好佳食品的广告语。因为电视上在做这个广告时出现了「おいしい这个词,上好佳食品包装袋上也有“Oishi”这些字母,这正是「おいしい的日语读法。通过这个广告的导入,学生就可以对这个单词的读音和汉语意思产生深刻的印象。这种生活中常见的实际例子,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能及时把握并加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三、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适当鼓励学生

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的过程。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而在这对矛盾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的影响,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活动才能起到作用,教学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发挥了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比如,在讲「ちる一词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举两个例句。

①あの子の未来は希望にちている。

②の月の十五日は月のちる日である。

这两个例句所用的助词不同。前句用的是「に,而后句用的是「の,也就是「が。学生肯定会问为什麽。这时,教师不用急于给学生讲,而是再举两个例句。

③相手の意にちた言をいて、彼はかっとなった。

④部屋の中には爽やかな香りがちていた。

举了以上四个句子之后,学生就会对「ちる一词的用法有个大概的了解。比较踊跃的学生就会说出来:「ちる前面出现「に时,它就与「に前的名词构成动宾短语(①“充满希望”,③“充满恶意”。);而「ちる前面出现「が时,「が前面的名词就与「ちる构成了主谓短语(②“月圆”,④“清香弥漫”。)。这时,教师应对他们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肯定。这样,他们的印象就会非常深刻,因为这是他们自己总结出来的。

再如,第十课的课后练习里有这样一个句子:「ちょっと学校まで行って来ます。看到这个句子时,学生都不明白它的意思,因为「てくる这个句型是第二册的语法。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这个句子里「行く和「来る两个动词会同时出现呢?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被这麽一问,学生就开始思考了。有的学生说:“应该是去学校吧。「まで不是表示终点吗?而「まで后面直接跟的就是「行って。”教师可以对此说法表示肯定,同时还可以接着问:那「行って后面的「来ます又表示什麽呢?教师在一番思考后(时间不宜过长),如果没有人回答的话,就可以提示他们汉语中也有相同的说法,这句话是“去去就来”的意思。顺便还可以再举一个例子,如说在跟朋友一起在外面吃饭,想上洗手间时,就可以说「トイレまで行って来ます。这时,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并对这句话产生深刻印象。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同时,教师还把握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对学生想法中的正确之处给予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增强学习的兴趣。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四、守时

守时是作为一名教师必须遵循的一个准则,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同时也可以对学生起到表率作用。首先上课要准时,这毋庸置疑。另外,下课准时也很重要。因为到下课时,学生都处于相对疲惫的状态,继续讲效果也不明显。另外,教师现在面对的基本都是80、90后的学生,他们比较追求自由,肯定不希望老师拖堂,占用他们的下课时间,所以教师一定要合理安排教学节奏,把握好课的进度。这对备课又作出了很高的要求。关于这一问题,在此就不再赘言。

五、结语

要教好二外日语,课堂教学和引导是关键,教师自身素质是前提,师生之间的交流是重要保证。教师要怀着一颗高度的责任心,一切以学生为本,不断探索和总结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质量。

注释:

①本文所提到的二外日语教材是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周平、陈小芬编的《新编日语》。

参考文献:

[1]曹银举.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探讨.科技创新导报,2009,(14).

[2]高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几点做法.湖南教育,2005,(6).

[3]李治强.浅谈二外日语教学.内江科技,2009,(2).

篇9

中图分类号:G6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06-0118-03

Korea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and Enlightenment//Ding Ying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reform from Korea, and excavated from China’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form with a reference value and the role of Enlightenment thought resources.

Key words Korea;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reform;inspiration

Author’s address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 Beijing 100875

高考制度改革本身应是与时俱进的。在高考改革过程中,考察和借鉴国外高考制度,吸取其先进的理念与经验,对于我国的高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韩国有着当今世界较为发达的教育体系,其招生制度所体现出来的多样化、综合化等特征,对于当下我国的高考改革有着重要启示。

1 韩国高考制度改革简介

在韩国,高考对基础教育的影响很大,高考改革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其高考制度改革与之相辅相成,如简化考试科目、压缩高考时间、减少考题量等,使高考内容及科目等发生一系列变革,减轻了考生的身心负担,更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会。

1.1 韩国高中学校学生平时综合成绩评定的改革在韩国,高中综合成绩在大学录取中意义很大,通过“特别选考”进入大学的特长学生约占35%。高招中对综合素质的重视使基础教育阶段的研究型课程,课外、校外活动十分活跃,为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在韩国初、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已很少能看到繁重、机械的课时安排,取而代之的是宽松、启发、激励式的人格意志、合作精神、科研与实践能力、环保意识、国际化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学思想。道德、法制、人文、诚信、信息、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均得到加强。

1)取消分数制改为等级制。2004年8月,韩国教育人力资源部的《2008学年度高考制度改善试案》规定,高中学生在校成绩取消具体分数,而是用等级来评定学生每个学期的成绩,即“9-9制”。其改革的主要内容为,高考成绩消除标准分数的百分制,把高中生日常成绩以每个科目的分数、科目平均分为基准分成9个等级(高一不分文理科,所有学生在一起排名,从高二之后,文理科学生分开排名):成绩在全年级前4%的学生为1等,4%~11%为2等,11%~20%为3等,20%~40%为4等,40%~60%为5等,60%~77%为6等,77%~89%为7等,89%~96%为8等,96%-100%为9等。高校录取时不只看考生高考具体分数等级,而且由高考成绩分类等级和日常成绩等级、学生学校的生活记录、加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2)按比例进行标准化评定。学生的正式科目与非正式科目成绩都由任课教师来记录和评定,每个科目采取打分制,标准明晰,易于量化。学生每个学期成绩的评定制度是:每个学期成绩按总分100分划分,期中考试的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40%,上课的出勤率占10%,课堂表现占10%,课后的作业情况占10%。其中上课出勤情况学校有专门的记录簿,教师每次上课都要填写。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分5次考核,每次教师都应该有记录。教师根据学生每一项的表现情况进行打分,学期结束时给出学生的总成绩。之后教师再根据全年级的学生成绩进行排名,最后给出学生其所在的等级。

3)建立学生生活成长记录。学生学习生活情况由学校教师记录,称之为学生生活记录簿。它记录着学生的思想品德、社会实践、社会公益活动、体育文化艺术活动、成长记录、教室评价等情况,还详细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情况、社会活动情况、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

4)建立健全公平竞争机制。韩国高校根据学生综合成绩和生活记录簿的情况录取学生。因此,学生平时综合成绩、生活记录簿记录评定的公正就很重要。为防止教师随意评定学生成绩,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校对学生成绩评定有严格的规定,违反规定的将受到严厉处罚,直到取消教师资格。学生成绩和学生生活记录簿都是由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统一的计算机进行管理,一旦输入就不能随意改动。韩国为保证学生综合成绩的评定公正,针对教师素质出台相应标准,采取各种办法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责任心,提高每个教师的执教水平、自律性和专业程度,把每一名教师的评价计划及其评价学生标准在各学校的网站上公布,并加强评价标准研讨,加强高中――大学――教育厅之间的沟通,以提高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1.2 韩国高考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革《2008学年度高考制度改善试案》降低高考成绩的比重,提高学校生活记录簿的比重。教育部重视学生簿记录的学校生活、学习成绩、贡献、读书活动等方面,使大学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韩国教育部对其高考制度也进行了深入的改革。

1)高考考试科目的简化。从2004年开始,高考的科目由过去的6~7门改为现在的4门,即数理领域、语言领域、外语领域、社会探究领域/科学探究领域(类似中国的数学、语文、外语、文综、理综)。韩国的高中在高二进行文理分科,所以高考文、理分科进行考试。数学、语文、英语这3门是所有学生都必须考的。专业课(综合)考试文科和理科不一样。文科生文综考试,从历史、政治、道德、社会中任选一门进行考试;理科生理综考试,从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中任选一门进行考试。

2)高考考试时间的压缩。高考在一天之内完成,上午2门、下午2门。时间是语文90分钟、数理100分钟、外语70分钟、文综/理综120分钟,共380分钟;外语专业加第二外语加考40分钟。

3)高考考题量的减少。现在的考试题量比原来要少很多,其中,数理30个题,语言60个题,文综/理综80个题,外语50个题,共220个题;第二外语30个题,总分也压缩成400分(数理80分、语言120分、外语80分、文综/理综120分)

4)高校自的扩大。扩大高校的自,允许各高校进行单独考试选拔。新的改革方案指出,各大学在统一组织学能测试的基础上,可以举行不多于2科的笔试,并规定笔试不得超出中学教学内容的范围,但至少有50%的主观题或论文题。报考特殊艺术类、体育类等专业,大学还要进行专业的考试。

1.3 韩国高校录取方式的改革韩国从1993年起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高考制度,2002年引进美国SAT大学入学资格类考试制度,意图改变中学以死记硬背应付高考为主的教育方式,从而使中学教育正常化。同时,追求大学的自律性、多样性的选拔方式。在韩国的大学招生制度中,最有特色的是“提前录取”。

1)学生个人申请。韩国学校高中学生毕业参加高考前,可以凭高中综合成绩个人自己申请进入大学(提交申请每年从9月开始)。在一般中学里,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根据成绩评定等级制度,在校成绩进入前5等,但是他们参加高考,其成绩比不上好学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数愿意选择自主申请进入大学。申请上大学条件是根据学生高中3年在校成绩证明和学生学校的生活记录情况来确定。

2)参加全国统考。从2005年后,韩国高中学校学生的成绩评定的改革,由分数制改为等级制。一些好的高中学校的学生,平时成绩都很好,按现行等级制评定,多数学生在校成绩难以进入前5等。韩国好大学录取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学生以高中3年的在校成绩是很难以申请到好的大学,因此大多数学生愿意参加高考,以优异高考成绩来进入自己理想的大学。2007年,韩国以日常综合成绩为主要参考标准而录取的学生比例已达到15%。但韩国每年仍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参加国家统考上大学。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进入大学的方式。大部分的学生在高考前都会向大学递交申请,如果被中意的大学录取,就不参加高考;如果没有被录取,就继续参加高考。这样,每个学生都有2次申请上大学的机会――自主申请和高考,学生均可以一次申请多所大学。韩国每年高考定在11月份,但具体哪一天不固定。2008年高考人数55万,计划招收38万,录取比例大约为70%。

3)高校自主录取。韩国大学采用多种方法和标准录取新生,综合评价体系较为全面,录取时参考高考考试成绩分类等级、日常成绩等级和大学自行考核的成绩等级综合评价学生成绩。据了解,如果是提前申请的学生,大学参考其3年高中的在校成绩,比例大约为高一20%、高二30%、高三50%,另外参考其在校表现。而对于参加高考的学生,高考成绩占60%、学校成绩占20%、学校平时表现占20%。韩国还规定在“特殊目的高中”(即科学高中和外语高中)中引入“同一性质大学特别录取制度”,即科学高中的毕业生升入理工科大学,外语高中的毕业生升入文科大学。艺术类和体育类考生,有关大学还放宽高考最低录取线,以学生的日常成绩和专业能力为主要的录取标准。大学还对于在艺术、体育等方面达到一定等级的特长生录取有优惠的政策,各高校依据综合评价学生成绩自行录取。韩国高校在录取时独立行使录取新生的权力,充分享有录取新生的自,高校招生完全自主化。

韩国大学招生录取制度还将逐步实行多样的形式。韩国既实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定时制、学生自主申请制,也逐步实行随时招生制、追加招生制、推荐入学制和特别考核选拔制。无论以高中综合成绩自主申请,还是以高考成绩申请上大学,各大学都根据申请学生的在校高中成绩、高考成绩、学生生活记录簿、加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决定是否录取。

2 给我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启示

韩国政府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既为充分保持和发扬政府统一考试的优越性,同时十分重视扩大高校的自,避免统考、统招带来的统得过死的弊病,以促进大学招生过程的科学化。为了打破以分数为主的招生制度,引导学生从注意高考分数转向对自己专长和特殊才能的关注,韩国教育部又在近几年实施考试分数等级制,即对考试成绩不再计算总分,而是将各科目的考试成绩分别打分,然后依据分数段确定各科目的等级以及综合等级。等级分为9等,每年的等级比例根据当年的考生数量而定。实行分数等级制,改变了过去以总分成绩录取新生的招生方式,成绩在同一等级的考生在大学招生录取时享有同样的机会,这提高了考生参加大学初选的可能性,也减轻了学生的高考负担。

韩国近年来在高考制度改革上取得重大的成绩。2008年,笔者作为一名赴韩国中学教授汉语的中国教师,在韩期间十分关注韩国的高考和高考制度改革。通过调查、了解韩国高考制度,不难发现,素质教育理念是其实施高考制度和推行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也就是说,其高考制度及改革从根本上体现了“促进人的发展”这一教育价值取向。

2.1 韩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为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机会韩国改变以高考成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录取方式,兼顾包括考生平时成绩和日常表现在内的综合指标,是一种制度创新和突破,从而发现和培养更具创造性和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高中综合成绩在大学录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得高中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课外、校外活动十分活跃,为发展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提供了保障。在韩国初、高中的教学计划中已很少能看到繁重、机械、堆积、满满的课时安排,取而代之的是宽松、启发、激励式的人格意志、合作精神、科研与实践能力等以学生为中心的素质教学思想,实践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均得到加强。

2.2 韩国高考制度的改革,使中学学校教育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韩国原先高考的试题是根据教科书内容综合而出的,涉及领域很广,难度也很大,很多考生和家长都认为,在高中课堂上的学习根本不能达到顺利通过高考的要求。因此,上补习班和强化班,以及请家教的情况在韩国高中十分盛行,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弱化了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加重了学生和家长的精神压力与经济负担。韩国高考制度的改革,逐步降低高考成绩的比重,防止为多得一分展开竞争,高考成绩消除百分等级排名,仅提供相关等级;提高学校生活记录簿的比重;增加学生平时成绩在录取时所占的比例。这样有效地降低了高考竞争,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在发挥高考选拔、评价功能的同时,注重高考对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的促进。力求通过高考制度,提高中学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高素质的人才苗子。

篇10

中图分类号:H195.1 文献标识码:A

关于美国国家汉语学习目标的制定,笔者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学习目标,其涵盖了交际、文化、衔接、比较、社区五个大方面。事实上美国人学习汉语就相当于我们中国人学英语,都是对一门外语的掌握,因此当我看到美国国家制定的学习目标之后我想到了我国制定的学习英语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有异曲同工之处。当然,作为一名准外汉教师,我们还是以讨论汉语学习目标为主。

1学习内容

1.1交际

交际于我们而言是很重要的,我们学习一门外语很大程度上是作为交际工具来使用的,如果一个外国人学了很多年的汉语,他的交际能力很差的话,笔者认为这是不成功的学习,或者说是比较失败的外语学习。交际贯穿我们生活始终,那么学习汉语当然要学会用汉语跟别人打交道,至少简单的交流是不能出现障碍的。而美国在制定学习目标时这一项做的很好,它把交际放在了首要位置。这里的交际不仅仅是生活中与别人打交道,同时还包括自己对口语和书面语的理解以及怎样做到正确的诠释自己的思想,让别人明白你要表达的是什么。这一目标的制定不光对美国人学习汉语很重要,对于任何一个学外的人来说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们不能学习哑巴外语,我们应该学习能用得上的外语。

1.2文化

至于文化,这其实是一个氛围问题,当我们在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时,我们当然要介绍中国文化,这样语言与文化相结合之后,外国人也会对这门语言有更深刻的印象。我们知道学会了汉语不代表学会了汉文化,因为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不是学习几级汉语就能领悟全面的。所以美国在文化这一目标中提到了文化习俗和文化产物的问题,笔者认为学习一门外语,不光要掌握语言,掌握这个民族的文化思维也很关键,这样也更有利于我们正确使用外语。

1.3衔接

衔接则是说在学习一门外语时候要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我们就会在学习外语时不断感受乐趣所在。也就是说,当外国人在学习汉语的时候,可以把汉语拿到汉语课堂以外的地方,这样也许会对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同时又让自己的汉语得到巩固和强化,如此何乐而不为?比方说,如果美国学生在课堂上掌握了汉语知识,而且水平达到比较高的程度的时候,他在上医学课程,当谈到中医的时候,也许他会更有感触,因为他学过汉语,接触过中国文化,这样衔接之后得到的是双赢的结果。

1.4比较

而比较则是另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为什么笔者会这么认为,拿笔者自己学习英语来说,我会常常拿目的语和母语作对比,这样一来,相同的地方我会印象更深刻,不相同的地方会适当注意,有比较的学习能让目的语掌握的更加娴熟。美国人在学习汉语时是应该拿汉语跟自己的母语作一对比,这样也会训练批判思维能力,在学会语言和文化的同时还学会了思考。而且,通过比较得出相同点和差异所在,这样会增加自身的阅历,对以后的经历都会有帮助。

1.5社区

多元社区文化的目标应该看成是一个总结性的目标,我们学习一门外语到底目的何在,其实就是需要拿出来运用。我们能做到学以致用就是最好的目标。当我们身处某一社区中,语言环境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与目的语文化的接触可以让我们更好更快地学好目的语。

2实施途径

在实施途径方面,策略很重要。在美国的课堂教学,要达到制定的学习目标,那么怎么去实现它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首先教师自身掌握语言系统是必须的,那么在运用交际策略和学习策略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考虑到学生需要的同时也得想到教师的引领作用,也许学生在学习初期不明白自己到底需要学习什么,这时候教师可以依照教学目标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来进行课堂教学。包括使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这些都是不容忽视的细节问题,因为要达到这样一个教学目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需要经验的积累,在一步步完善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最后达到一个相对完美的效果。

3结语

作为教师,现阶段应该掌握理论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这样感触会更深刻,而且将来再面临问题时不至于手足无措。别人成功的地方应该以模仿开始去吸取精华,当然别人的不足之处要学会反思,要从中找到自己也会存在的问题以此吸取教训,争取在以后制定的教学目标中能够更切合实际,更能让使用者信服。

总地来说,笔者认为美国国家汉语学习目标对于任何一个需要学习外语的新手来说都是有帮助的。作为一名外汉老师,可以参照这一目标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让自己的课堂更加有效;作为学生,依旧要可以拿这一目标约束自己的学习,看看我们在学外的时候有没有很好地达到这一目标,这样我们既能提高二外的水平也能让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更出色的表现。

参考文献

篇11

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独立、自主、有效的学习者。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们对教与学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使用何种行之有效的学习策略已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不仅能提高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促使他们由学会学习――自立学习――终生学习的能力转变。《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高等学校本科用)》(以下简称《大纲》)[1]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是帮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这里的语言学习方法指的就是语言学习策略。教育部办公厅2004年印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也将英语学习策略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英语学习策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大纲》还指出“教师有责任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2]由此可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已经成为高校广大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学习策略

随着二语习得理论的不断发展与日趋完善,语言学界和教育界人士逐渐认识到过去只重视外语教学法研究而忽视学习主体研究的片面性和危害性,于是将研究重心从教师的教法转向学生的学法,从如何教移至如何学。与学习主体密切相关的学习策略(learning strategy)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成为了外语教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国外语言学界对学习策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发展于八九十年代,Oxford给学习策略下的定义是:“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从事的一些特定的活动,目的是为了使学习更加容易、更加快捷、更加有乐趣、更加自主、更加能适应新的情况。”[3]Cohen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有意识的想法和行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提高他们对目标语言的理解和认识能力”。[4]O’Malley和Chamot给学习策略下了这样的定义:“学习策略是个体学习者用来理解、学习或者记住新信息的想法或行为。”[5]Nunan的定义是:“策略是学习者为了学习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心理上的和可交流的程序。”[6]无论学习策略的定义有多大差别,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新信息的储存、修正和使用。”[7]“有助于学习者增强学习责任感、提高学习自主能力、独立能力和自我指导能力,也有益于学习者的终身学习”[8]。因此,深入了解学习策略,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将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也必将对学习者的终身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学习策略培训的意义

学习者是自主使用策略还是需要训练来使用策略呢?国内外外语教学界看法不一,有些专家不赞成培训,Keuerman的理由是学习者在学习母语时已经获得了一套策略,只要他们的二语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些策略就会自动迁移[9]。Rees―Miner指出,没有充分的证据来证明哪些因素能够决定策略训练的成功。实际上策略训练非常复杂,它受到学生所处的学习阶段、语言水平、教育背景、对策略训练的观念、对教师的看法、不同的认知风格、不同的文化背景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10]学习策略培训的有效性研究(如Thompson & Rubin,Oxford Nunan等)表明,学习策略不仅具有可传授性,而且有利于提高二语或外语的成绩与水平,也有利于促进学习者语言学习能力的发展。Cottrell[11]认为,接受过策略训练的学习者会在日后的语言学习过程中自觉运用学习策略。Kohler,Brian对第二语言为英语的低学业成绩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训练,结果发现,学生在阅读、词汇和语法方面有了很大进步[12]。文秋芳、王立非的研究表明:策略培训对提高英语学习策略有明显的效果,对中等水平或中等偏下水平的学生帮助更加明显。[13]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往往高频率地使用了有效策略,而成绩一般的学生往往是缺乏策略或策略使用不当。因此对学生进行英语学习策略的训练干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中下水平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

学习策略训练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找到通往成功之路,从而达到他们的语言学习目标,而且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和自我调控能力。学习策略训练就是要通过明确教会学生怎样形成他们有个人特色的学习策略体系,帮助他们探寻有效学习目标语言的方法。Cohen指出:“策略训练的目的是要明确教给学生什么时候、为什么而且怎样运用策略来减轻他们学习和使用一门外语的困难。”[14]Oxford也进一步强调:“策略训练的目的是要使语言学习更有意义,要在学习者和教师之间发展一种合作精神,要了解一些语言学习的想法以及学会并运用能够促进学习者独立性的策略。”[15]因为策略的不可穷尽,策略训练的目标不在掌握策略本身,而在于提高学习者的策略意识、增加他们策略的选择范围、锻炼和培养他们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控的能力,锻造终身学习的素养。

三、培训框架

就外语学习策略培训实施的步骤,西方研究者提供了不少的框架,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策略培训框架:

Oxford提出了策略训练的八步骤:前五步为计划和准备步骤,后三步为实施、评价和矫正。这个模式侧重培养学习者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学习的自主性。[16]O’Malley和Chamot的五步框架把策略培训融入到课堂的准备、介绍、练习、评价和扩展五个环节,可操作性强。[17]另外,Brown等认为策略训练应包括三个步骤:一是学习策略及巩固练习;二是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三是了解策略的价值及其使用的范畴。Grenfell和Harris运用“六步”策略培训的框架对初学者进行了听力、阅读、记忆和交际策略及检查书面作业策略的训练。[18]外语学习策略培训框架主要来自西方学者对二外学习者的研究,因而,我们在具体实施时,必须针对中国学习者的特定学习环境、学习需要、学习风格等因素,制定合适的培训方案。

针对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特点,本人认为培训框架如下:

(一)了解学生情况

策略训练必须以“我要学外语”为前提,其次才是学习策略。学生原本就不喜欢学英语,怎么会愿意花费时间学习策略呢?因此设计策略训练课程时,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策略的强烈欲望。教师可采用问卷、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了解学生和他们已经掌握了的学习策略,做到有的放矢。

(二)决定策略培训内容

在众多英语学习策略中,要根据学生目前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以及所学课程的类型、教学内容、教学计划等,找出与学生的学习任务、学习目标、学习风格最相关的学习策略,确定需要培训或加强的学习策略。在决定培训内容应该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训练内容符合学生的需要。训练内容解决学生在策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帮助学生达到教学要求。二是所选训练内容具有较强的迁移性和整合性。三是安排训练内容时难易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般情况下,要优先选择用途广泛并且直观、容易操作的学习策略进行培训。

(三)准备培训材料

根据学生所要学习的策略内容,要准备有系统的策略培训材料,还要准备与策略有关的各项语言活动和与此相关的各类练习,以拓展和强化策略应用。

(四)选择培训形式

国外学者Andrew Cohen提出语境化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O’Malley和Chamot在他们的专著《第二语言习得的学习策略》一书中提到了融入性训练(integrated instruction)和分散训练(separated instruction);直接训练(direct instruction)和隐藏式(embedded instruction)训练方式。国内学者文秋芳提出了集中训练、分散训练和个别指导三种训练方法。Cohen提出语境化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该模式将策略训练与日常的课堂语言学习活动紧密结合,教师可以对不同语言水平层次的学习者进行针对性的策略训练,并在完成日常课程教学内容的同时强化所学策略。这种学习策略培训模式给研究者和外语教师们极大启示,在学习策略的培训中实行融合教学法,即教师结合日常教学内容,设计多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活动,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有效完成任务并写出或说出自己使用的策略。融合教学法有助于促进学习策略的迁移。[19]外语教学中,将学习策略培训与外语教学融为一体,使其“成为外语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20],这是一种比较务实的学习策略培训途径。考虑到我国英语教学班大、人多等特点,以教学融入型培训为主,课外集中培训为辅的学习策略培训应是英语学习策略培训的理想形式。

课外集中培训有讲座式和研讨式两种。讲座式学习策略培训其实不是具体地训练如何使用学习策略,而是培养策略意识。一般是邀请学习策略方面的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给学习者作专题讲座或报告。这些讲座或报告可在常规的课堂语言教学开始之前,有时也可穿插于其中。通过讲座或报告,学习者能够大致了解或熟悉是什么语言学习策略等的基本知识。研讨式学习策略训练是一种短期的集中训练,其主要目的也是培养学习者的策略意识。与讲座式训练不同的是,研讨式学习策略把讲座、研讨和实际操作有机集合起来。本文主要探讨的是教学融入型策略培训。

(五)实施培训计划

教学融入型策略培训强调把学习策略融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材料中。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可以从教材入手确定在何处融入何种策略;也可以从策略入手,围绕所要教授的策略设计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在认为恰当的时候随时将策略训练插入课文的讲授之中。无论课本中是否渗透了学习策略的训练,授课教师总是力求做到学习策略训练与常规的语言课程相结合,二者并驾齐驱。课堂策略训练的目标是要让语言学习者更清楚自己如何能最有效地学习,如何提高对目的语的理解和应用,如何在他们离开语言课堂之后能继续学习并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课堂策略训练模式的优点在于将学习者的日常学习内容与学习策略紧密相连,使语言课程教材成为学习者更直接、更熟悉的策略训练的材料来源,使学习者对使用学习策略的体会更深切、更直接。具体方式有两种:

相对于方法1,方法2更具有操纵性,更科学。让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出自己常用的方法,并与教师的策略相对比,从而找出自身方法的不足,比教师直接教授策略,学生的体会更深,更容易找到改进的突破口。

(六)评价培训结果

学生自己对系统使用学习策略的有效性的态度和评论对于学习策略训练是很关键的。在教给学生某些学习策略以后,教师应组织一些活动或讨论来对学习策略训练的效果进行评价,学生就策略的使用互评、自评;教师也可参与评价,引导学生反思和监控自己的学习。学生们可以针对在语言学习任务中使用学习策略的有效性进行交流,对于没有较好运用的策略,找出原因。对于用得成功的策略,教师要及时予以表扬,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这样有助于他们今后更积极地参加类似活动。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向学生解释、说明学习策略使用的理论依据,等等。

(七)练习和扩展

为强化所学策略,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任务,边解决问题边进行有声思维;同时提供额外的练习,布置可促使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作业,使学到的策略得到巩固并扩展。

四、英语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

(一)练习性原则

教给了学生各种英语学习策略,并非意味着他们就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使用。学习策略的训练必须和情景练习结合起来,即在进行策略训练时,必须有意识地创设一些相应的情景,让学生去选择和尝试刚获得的学习策略并取得成功的体验。

(二)指导性原则

在进行学习策略训练时,要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富有经验的教师适时、适当地指导,可以使学生的策略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针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相当程度的英语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语言技能,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学习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可以切实帮助他们形成和发展符合其年龄和学习特点的英语学习策略。

(三)过程性原则

英语学习策略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学习者这一主体会不断发展变化。同一个学习主体,在大一和大二时的学习状态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即便是在同一个学习阶段,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他采用的学习策略可能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在进行策略训练时,不能以僵化的、固定的模式进行,而应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循序渐进。

(四)迁移性原则

迁移是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由知识、技能的掌握过渡到能力形成的重要环节。进行英语学习策略训练时,要注意讲清策略运用的条件和程序。否则策略就必然僵死在背景知识上而无法迁移,达不到策略训练的初衷。

(五)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手段的多样性。教师要善于把内隐而概括的学习策略外显化、展开化,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真正透彻理解各种学习策略的内涵。二是学习策略类型的多样性。学生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其学习风格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策略培训时,不应以单一的所谓“成功学习者”使用的策略作为训练模式,而要根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进行多样化的学习策略培训。三是教学资源的多样性。除了在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上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策略外,还要在其他学习活动中培养和提高(或优化)学生的学习策略,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成为提高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可开发的资源。

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训练的注意点

(一)教师是学习者与合作者

在以策略培训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策略培训对教师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课堂融入型策略教学强调把策略教学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教师首先要成为学习者,教师对语言学习策略培训认识得越深刻、对策略了解得越多、素质越高,越能胜任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转换为语言学习策略培训的施动者。教师可以自己创造条件阅读有关学习策略的“学”或“教”的经验和问题的书籍或摘录;参加观摩课,向已经实现以学习策略为基础进行教学的教师学习;参加互动式座谈会/讲座等。当然除需英语教师自身努力外,学校的有关方面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做好“培训者培训”工作。教师的自我提高和培训是一方面,但目前国内还没有哪一部教材将学习策略系统地融入教学活动,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培训,不但要熟悉英语学习策略,而且要设计适当的任务,将学习策略融入其中,指导学生反思、评价学习策略,这使得自主学习策略培训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所以教师还要成为合作者。教师间资源的分享,教学思路的碰撞,都会更加丰富教学材料,使策略学习操作性更强。在课堂融入性策略教学中集体备课是必需,教师学习是关键。

(二)防止应用缺陷

在教学中教师常会发现在一段时间的策略教学后,学生虽已具备相应的学习策略,但还是不能应用或错误运用的应用性缺陷。出现应用性缺陷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策略巩固程度不高,其次是主体策略运用意识不强。由于主体未真正体会到策略的有效性,虽有策略,但却缺乏策略运用的意识与愿望,一旦缺乏外界的提示与引导就难以自觉运用。针对应用性缺陷,在策略培训时要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强化和内容内化性的操练的培养。主体性原则既是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又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要给学生以充分地运用学习策略的机会,并指导其分析和反思策略使用的过程与效果,以帮助其进行有效的监控。内化过程是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新策略与头脑中已有的有关策略的知识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认识和能力。强化策略意识,并根据遗忘规律,加强巩固练习是防止应用性缺陷的有效手段。

(三)坚持学习策略培训与语言技能培养并重

注重策略教学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切忌顾此失彼或厚此薄彼。学习策略培训与常规教学中的语言技能培养是外语教学中目标不同的两个方面,也是侧重点有别的两种教学理念。前者旨在培养学生如何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促进外语学习,后者的目的是通过语言教学发展听、说、读、写、译等语言能力。前者注重学习策略的传授,后者偏重语言知识的讲解。然而,二者看似对立,其实质是统一的,其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策略培训有助于语言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要搞好策略培训,必须将其融入语言技能的培养之中。否则,策略培训不仅会变得枯燥乏味,而且将失去实际意义。因此,英语教师在组织策略培训时,必须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切忌厚此薄彼,更不能顾此失彼。

(四)培训的系统性和目标

策略训练是系统工程,因此每次训练的内容必须放在整个系统中去考虑,不可孤立地训练某个策略。同时学习英语的策略多种多样,严格说来没有穷尽。即便研究者有可能把所有的策略都罗列出来,我们也不可能把时间都花在学习策略上。策略训练要从“管理策略入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为目标。从管理策略入手,把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作为最终目标,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语

以策略培训为基础的外语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我国外语教学水平,从根本上扭转我国外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费时低效”的尴尬局面开辟了一条新路。有效运用学习策略不仅可以帮助促进外语的习得,更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责任感,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组织策略培训,培养学生独立、自觉、有效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十分必要。学习策略的培训,不应该是权宜之计,而要长期坚持下去。不仅如此,策略培训对教师的教学也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在培训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同时,教师会注意和审视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自觉尝试和运用与学生学习策略取向相一致的教学策略,逐渐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英语学习策略训练的更长远的目标还在于学习策略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评估学习过程的能力,逐步走向自我学习、终身学习,最终达到我国素质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Z].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教学要求(试行)[Z].中国大学教学,2004,(1).

[3][15][16]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M]. Boston,Mass:Newbury House,1990.

[4][14][19]Cohen,Andrew,D.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M].Longman,1998.

[5][17]O’Malley,J.Michael & Anna Uhl Chamot.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8]Nunan,D.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1.

[7]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and their classroom implications[J].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89a.

[9]Kellerman pensatory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A critique,a revision,and some (non-)implications for the classroom[A]. In R.Phillipson et al.(eds.).Foreign/Second Language Pedagogy Research[C].Clevedon,UK:Multilingual Matters,1991.

[10]Rees-Miner J.A critical appraisal of learner training:Theoretical bases and teaching implications[J].TESOLQl,1993.

[11]Cottrell,S.The Study Skills Handbook[M].London:Macmillan Press,1999.

[12]Kohler,D.Brian.The effects of met cognitive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y training on lower-achievi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J].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Section A: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02,(5-A).

[13]文秋芳,王立非.对外语学习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质疑[J].外语界,200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