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4:2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高二外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135 - 02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5. 08- 064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日益加强,日本成为了我国经济合作的重要伙伴。在经济交流的推动作用之下,中日两国的民间交流也不断增多。因此社会对于日语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出于就业考虑近年来日语学习者也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年轻阶层对于日本文化、影视、动漫、经济等的热衷,对日语产生兴趣而开始日语学习的人也相当之多。高校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很多学校都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其中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占了很大比重。但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因为学校及学生对二外学习的不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差、教师教学模式的单一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使二外日语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目标也不能很好达成。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二外日语教学质量是当前高校二外日语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二外日语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第二外语因为其特殊属性,处于专业课程之外的边缘位置,不受学校重视,在课程设置时,相比专业课程明显减少。但实际上,第二外语在教学中既要学生具备日语基础知识,有需要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因此第二外语的教学任务量是相当大的。所以我们常常会看到,老师们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多是将课本上的单词语法直接灌输给学生,甚至有些只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乏味,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二)学生对二外日语的学习热情不高,对二外日语的重视程度不够
由于很多高校所具备的师资力量有限,不可能每个语种都会开设第二外语课程。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第二外语只开设了第二外语日语和第二外语法语两门课程,那么学生只能选择日语或者法语作为第二外语。所以,学生在选择二外的时候具有很大的限制性,很多学生因为没有感兴趣的语种,被迫就选择了日语作为二外。然而由于中日两国特殊的历史关系以及当前中日两国的国际关系,很多学生对日本都抱有仇视态度,那么这类学生如果被迫选择了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他们的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三)学校对二外不够重视,课时的设置偏少
虽然现在大多数高校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形式上符合了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可是在实际操作上,明显将第二外语处在了专业课程的边缘位置。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英语专业在其专业课程设置上可以说是非常全面,听说读写译对应的课程一应俱全。可是,第二外语日语的课程却仅有一门综合课程,并且每学期仅开设32课时,每周一次课,共开设三个学期。与英语专业课程真是无从相比。96课时对于零起点的二外日语学习者来说,明显无法满足需求。从日语基础的语音、词汇、语法开始学习,要学生达到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如果按原有的课时来安排课堂教学,很难达成第二外语的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第二外语是研究生考试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否能够顺利通过研究生考试,第二外语可以起到决定性作用。此外,当前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特别是双语人才的需求,除了专业的第一外语之外,第二外语的学习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所以高校应当提高对第二外语的重视程度。
二、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索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单一教学模式
传统的二外日语课堂,仍然重复着过去黑板加粉笔这样简单而陈旧的教学手段,以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方法仍占据着主导地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现代化。将多媒体及网络资源运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能够直接体验到日本的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以帮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日语语言文化。另外,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将图片、音像、影视等各方面的知识引入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也可以更好激发学生日语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英日汉三语对比教学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自古日本就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吸收了大量中国语言文化,从日语假名就能看到汉语的影子。其中日语平假名是根据中国古代草书演变而来,片假名则来源于中国汉字的偏旁部首。日语中很多汉字的写法和读音与汉语都有相似之处,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是非常特殊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分析汉语和日语的相同之处,也要注意它们的不同,这样对比教学可以学生记忆更加深刻。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日本社会大力宣传西方文化,将西方的科学技术、艺术、风俗习惯等大量的引入到日本社会。同时大量的外来语也被引进日语当中,其中英语词源的外来语占了绝大多数。在英语专业的二外教学中,将汉语、日语和英语三者相结合,对比分析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提高英语专业二外日语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创造学习和使用日语的环境及机会
课堂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语音、词汇、语法”这几个模块,这样的教学模式势必会削减学生二外日语的学习兴趣,降低课堂效率。我们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学习、使用日语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有利的环境,让学生实实在在参与到日语学习中来,将课堂上学到的日语知识等运用到实际中去,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高我们课堂教学效果。此外,向学生推荐日语网络学习资源,例如沪江日语、和风日语等等网站,日语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资料都还比较齐全,学生可以利用这些网络资源扩宽自己的学习范围,使自身知识更加全面化。这些专业性的领域可能对二外日语学生开始有点困难,但只要有信心,能够坚持做下去,一定会取得很大成效。
(四)注重日本文化的导入
语言与文化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无论哪种语言都蕴含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如果对其国家文化不了解,就不可能全面认识、理解其国家的语言,更谈不上正确使用。所以在二外日语教学中,不能仅仅局限在单词、语法等模块,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那么,在教学中适当导入日本文化帮助学生理解或者正确使用日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日语产生兴趣,那么我们就可以改变教学中教师“教”为主体的局面,让学生变成主体,自主参与到教学中来。但是学习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仅凭一时的兴趣或者热情很难到达我们预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更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日语的兴趣,让这种兴趣可以长期保持下去。例如之前提到的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课堂内容多样化,导入日本文化,让学生深刻理解日语语言中蕴含的文化背景等等。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67-01
在众多高校的本科外语教学中,第二外语为必修课程,而日语又为众多高校中二外课程设置的首选。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依然作为主流的环境下,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从零起点开始全新的学习,并且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好日语,这期间教师的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1]但在教学中又存在诸多的问题,如教学资源匮乏、学生重视度不够、教学模式单一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教学工作者从教学方法入手,在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实现教学实践的变革,达到教学改革的理想目标。
1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外语教学的基础,它主要有语法教学和翻译教学组成。它是一种不仅仅将外国语翻译成母语,也宝库奥将母语翻译成外国语的过程。翻译法重视知识的输入和输出。法国语言学家Louis说过,翻译教授法就是将拿本国语言去译解外国语言。翻译法的基本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l)教授语法学家所确定的所谓“规范”的语言,所使用的语言材料多以古老和过时的例句为主;(2)注重书面语,不注重口语;(3)语法的讲解不仅注重规则的东西,而且十分注重不规则的东西;(4)课堂教学使用本族语;(5)教学方法以翻译为主,通过大量笔头翻译和写作练习来检验语法规则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一般是:先教字母的发音和书写,然后系统地教语法,最后阅读原文。从外语教学启动以来,翻译法都是各个教学课堂的基础手法,可称之为当代外语教学法的基础。
翻译法中由于母语的介入,学生很容易辨别出所学对象外语和母语之间的差别。它采取的形式是先输入再输出,比如先读后译,或先看后译。对于高校二外为日语的教学来说,使用该教学法,教师的教学相对轻松简单。但是翻译法偏重语法教学,不仅会给学习者在英语学习之外继续进行大量的日语语法学习,造成繁重的学习负担,还必须要求学习者死记硬背各项语法,大大削弱了语言教学的趣味性,渐渐使得学习者丧失了学习兴趣。另外,翻译法强调读写为中心,听说训练相对缺乏。
2 直接法
直接法是用目标学习语言进行授课的一种方式。英国学者Harold提出的口授法理论奠定了直接法的基础。直接法重视口语,强调通过口语来掌握外语。
这种教学法重实践练习,但轻理论学习,容易忽视听说读写中的写,也容易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匮乏,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也不明显。并且作为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直接法的使用对教师日语流利度和准确度要求相对较高,教师资质方面也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问题。
3 口语法
口语法是一种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法。它通过耳听口读的方式进行词汇记忆,再通过与理解语法相结合,最后组成一定形式的句子。口语法侧重于以训练和练习为中心,以培养口语能力为教学目的的方式。
口语法注重构造,强调对音声和词汇的掌握,以口头训练和练习为优先。在教师主导的口头练习中,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句型使用能力。但是,对于对文字感兴趣的学习者而言,会造成一些遗憾,尤其是日语语言的文字与汉字一脉相承具有很强的学习价值,并且口语法忽视学习者的学习自主性,发挥不出学习者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所以难以培养出各种场合下的实际交际能力。
4 交际法
交际是语言的根本功能,所以交际法又称为功能法。交际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对口语法安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它是以向对方传递自己的意愿和情感为目的的教学理论。交际法将语言置于一定的场景中,培养学习者的实际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设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场面,考虑交流时的语言措辞,通过交流达到所需目的。
目前,在很多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中,情景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法,被外语教学广泛地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对提高日语教学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将交际法教学法应用到日语二外教学中,通过情景构建、创设任务、制定培养目标、实施计划、完成教学活动任务的全过程,提高二外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提高二外课程的教学质量,能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交际法强调学习的内容不仅仅是语言,应该指向学习的所有;在交际中,向对方传达自己的意愿的过程和语言形式用等重要等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因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所以教师的自身能力对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使用交际法要求教师具备很强的听说能力。并且,由于教学中不苛求语言的准确性,所以对于学生的错误表达在不影响交际的前提下采取宽容态度,长期以往,会影响学生的语言规范。
5 认知法
认知法也称符号法,是由美国教育家Carroll提出,要求重视对语言现象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外语教学法理论。[3]认知法认为,语言是一种知识和规则的体系。所以只有在理解语言知识后才能更好地进行运用。
认知法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有意识的进行学习。但是高校的二外日语学习,相对而言缺乏语言环境,要求学生从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到运用必须勤学苦练。
二外日语教学是项长期性的复杂的工作,现有的各种教学法长期以来在高校日语二外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总结了日语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二外日语教学的剖析得出,学习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积累,学生必须构筑起自己的日语知识体系。教师的身份也应从传授知识的权威者转为对学习者进行促进的帮助者。得出结论,有效的二外日语教学是多种教学法综合在一起的教学实践过程。这样的教学实践克服了以教师,教材和教室为中心的不足,也能够有效的改变被动型,依赖型以及单一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王武军.日本语教育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897:61.
一、概述
泰语是泰国的官方语言,而曼谷话是泰语的标准语。目前的使用人口约5000万,分有中部、北部、东北部和南部等4个方言区。泰语是一种孤立型语言。基本词汇以单音节词居多。构词中广泛使用合成和重叠等手段。泰语中吸收了大量的梵语、巴利语和相当数量的孟语、高棉语、汉语、马来语和英语词汇。
随着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全面启动,中国与泰国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国际性的经贸交流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因而学习泰语的人逐渐增多。在中国学习泰语与在泰国学习中文,已成为一种潮流。
二、泰语作为二外在广西区的现状
(一)二外泰语在广西区开设课程的现状。
目前,广西开设泰语专业的院校陆续增多,开设的泰语专业也比较齐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借各自独特的地缘优势,在诸多院校开设了泰语课程,其中也包括了当地的重点大学以及一些独立院校和高职院校。例如广西大学、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等。这些高校开设有泰语专业,或者开设了泰语的作为二外课程。
据调查,学习泰语的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种类繁多。就业范围比较宽广,主要有:旅游;教书;翻译;经贸;研究;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国安局情报、间谍等。从就业政策来看,目前国内外的对泰语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所以选择泰语或者选择泰语作为第二外语的人数也会相继增多。
(二)泰语作为第二外语所面临的教学问题。
目前作者就几年的二外泰语教学经验和对其他高校二外泰语教学的调查来进行总结,由于受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近年来泰剧的热播以及赴泰旅游的影响,学生学习泰语的热情有所增高,目前的二外泰语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
1. 二外泰语为非主干课,课时总量比较少,课程单一,无法保证学生语言技能的全面发展。
2. 教师在课堂上沿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总是尽量利用有限的时间把更多的语法知识讲给学生,而学生则无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效果差,久而久之便形成恶性循环,教师教得累,学生无兴趣学。如果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训练,教师便无法保证教学进度。
在二外泰语的教学中,追求完成教学任务的速度,却很少考虑对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3.学生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学习。与英语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选择泰语作二外的学生没有任何的基础, 学习都要从最基础的语音开始学起。而泰语字母和英语字母有很大的区别,所以在学习语音知识的时候一般都要学习一个学期左右,每学期时间有限, 任务艰巨。因为是刚接触一门新语言,泰语在语音学习阶段又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背诵记忆字母,所以在初学时学生会产生厌烦甚至畏惧心理。但是由于泰语是拼音文字,语音知识又是泰语学习的根本,打不好基础会严重影响对其他内容的学习。
4.学生对二外的重视度不够高。大部分学外泰语的学生由于没有过级考试的压力和考研究生的动力,学习主动性不强,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除了课堂学习外, 其它时间几乎都用于专业学习, 学生很少花时间用于泰语学习。一般存在上课带着课本来学习,下课就合上课本,课下基本不会再花时间去翻看教材,复习消化所学到的知识,等到再上课时,对之前学习过知识的记忆所剩无几。这就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效果,久而久之会形成跟不上的现象。特别是语音知识掌握的不牢固的学生,在后面的阅读翻译课程中就显得更加吃力,以至于形成即使后来想要好好学也来不及的情况,甚至就继续破罐子破摔。
5.大学二外泰语教学辅导书,练习册以及音像教材匮乏。不利于学生自学,温故知新。对泰语的学习完全被限制在课堂上。
三、泰语作为第二外语的教学方法
二外泰语教学方法根据上面提到的几点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二外泰语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泰语的能力,作者结合近几年的二外泰语教学经验和对一些教学方法、泰语文献资料等的查阅,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单位可以适当的调整二外的课程开设时间,越早开设越好。学生平时耳濡目染也能熟悉多一些泰语。
2.必须把好语音关泰语是拼音文字,长短音、声调等语音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语义的变化。如果发音不准,不止会影响单词拼写的准确度,还会影响以后彼此的交流。所以语音部分的学习是必须要打好的基础。那么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掌握泰语辅音的清音、浊音,元音的长音、短音以及尾音的发音等。需要仔细讲解发音要点,多次示范领读,最好还能为每一个学生纠音,除此之外要多做拼读练习和听力练习,并且加入一些简单的单词和简单句型,使学生在掌握泰语语音的拼读拼写的同时,还能自己就学过的单词做造句练习,提高学习兴趣。
3.培养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法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老师要想法设法使学生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可以在不影响完成正常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在课堂上引入一些与泰国相关的风土人情、奇闻趣事、名人动向等内容,尽量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学习内容,另外有时间还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活学活用,敢于实践由于二外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如果要避免学成听不懂也说不出的状态,就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多开口说泰语的机会。笔者会在每堂课开始的时候花十分钟时间用泰语就接下来的学习内容随机和一些同学聊聊天,促使学生多开口说话。另外在每个课题结束的时候也会要求学生结对子就所学的内容进行对话练习,也鼓励学生跳出课本内容,活学活用已经学过的单词和句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可以拥有比较高的交际能力。
5.选择合适的二外泰语教材, 改进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中, 使用合适的教材,会很好的提高教学效果。鉴于二外泰语学习的特点,应该避免过于专业的教材,而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的《基础泰语》(1-4), 从语音知识到基本会话和阅读等内容,在专业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而在练习方面做了很多扩充,更加注重听、说等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 可供教师在教学中选择使用。泰语教学中, 除了使用讲授语言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和传统的“教材+粉笔+黑板”教学媒介之外,应该加入多媒体教学系统,能全方位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结语综上所述,泰语教师应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 精心选择教材,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泰语学习能真正地学以致用,为学习生活添姿加彩。
总之,泰语学生应加强非语言类专业课程的学习,加强英语教学,注重培养职业素养,诚实守信,吃苦耐劳,而非一个只会说泰语的翻译。此外,泰语学生还要适当地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泰语人才,以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和需要。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必须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应进行语言的比较学习,提升对目标母语的认知和语言知识运用的能力,为认识目标语言所在国文化打下良好的语言基础。此外,在21世纪这个信息化时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迅速发展及国际化进程日益加快,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对于综合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对于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而言,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运用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是当代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因此学习第二外语成为英语专业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然而目前高校中,英语专业学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积极性差、基础知识薄弱;部分英语专业的学生忽视或轻视二外的学习。成功的教学活动需要师生双方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是解决二外教学矛盾的重要途径。苗迎春(2010)认为调查大学生二外学习动机中的类型及其特点,研究培养其学习动机的方式方法,不仅有助于本校二外教学的改进,而且可以给面临相同困扰的其他高校的二外教学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二、先行研究
1.学习动机的定义
动机是指通过激发和鼓励,使人们产生一种内部动力,使之朝着某一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在学习情境中,动机就是让学习者开始学习,并朝着学习目标不断努力,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学习动机的作用在于以内部动力的方式直接推动学习行为。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第二外语习得研究的领域里,动机研究兴起于20世70年代,其中加拿大语言学家Gardner和Lambert的研究成果成为主流思想。他们依据社会心理学,把动机类型分为“融合型”和“工具型”。“融合型”动机是以学习目标语言社会的文化,参加目标语言社会文化活动为目的的动机;“工具型”动机反映语言习得目的的功利性,比如把语言作为一种工具参与就业或者升学。奥地利学者Mueller 、Hanfstingl和Andreitz(2007)将学习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和非动机三大类。其中外部动机包括附属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认同内驱力。附属内驱力是在希望获得家长或老师奖励或避免其惩罚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自我提高内力是指学习者学习目的在于获得周围人的认可;怀有认同内驱力的学习者的目的性很强,比如通过考试或者顺利获取毕业证。内部动机又称为认知内驱力,即获取知识的一种内驱力。在国内有不少学者调查英语学习动机类型,较有影响的是北大学者高一虹等(2003)对中国大学本科生英语学习动机类型的研究,制定出了动机类型的量表,提出了七个因子:内在兴趣、成绩、学习情境、出国、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和信息媒介。目前而言,对农林类院校外语专业学生的第二外语学习动机类型的调查几乎是凤毛麟角。笔者所在院校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二外课程,让笔者感兴趣的是学生以何种动机学外。笔者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的外语学习动机理论,探讨农林类院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二外学习动机类型,从而以此为依据提出改进二外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便增强二外教学效果。
三、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高校的英语专业本科生。他们在三年级选修第二外语(日语或德语),年龄均在18~22岁。本次问卷调查在2012年11月初进行,这时被调查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二外课程开设一个半学期。问卷第一部分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有无二外学习经历等。第二部分是调查问题,共计16个问题,采用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的Likert五级量表形式。其中第二、第十二和第十四个问题属于附属内驱力;第六、第十和第十一个问题属于自我提高内驱力;第三,第四和第九个问题属于认知内驱力;第七、第十五和第十六个问题属于非动机。问卷由学生本人填写。调查前首先向学生说明,本次调查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动机类型,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无关,不署名,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力求给出真实的答案。
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110份,其中有效问卷110份,有效回收率100%。110份问卷中包括男生14份,女生96份。
四、调查结果和分析
二外学习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学习动机和态度。从调查结果来看,在“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和“非动机因”这四个影响因子中,“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影响效果最明显。“附属内驱力”和“非动机”均没有可信度(可信度小于0.5),不具统计意义。
在对“认知内驱力”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非常符合”与“一般符合”的信度均在0.8以上。因此我们可以得出,二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程度越高,其学习效果就越好。这一点恰巧与杨新焕等(2011)的“英语学习的内在动机与学习者成绩呈正相关性”的结果不谋而合。
但是,在“认知内驱力”的调查数据统计简易表中,选择“非常符合”的23名调查对象中,有二外学习经验的占了将近一半,而在选择“一般符合”的25名调查对象中,有二外学习经验的却仅有3人。而且,对于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学习外语的人数,选择“非常符合”的人数也远高于选择“一般符合”的人数。从这一层面来讲,我们不能武断地认为学习者的二外学习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呈正相关性。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经历”及“开始学习外语的时间”等因子的影响。不过,并不意味着“学习效果”与“认知内驱力”之间毫无规律可循。因为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结论:二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附属内驱力呈正相关性,但附属内驱力取决于有无二外学习经历和开始接触学习外语的时间等。
作为外部动机的“自我提高内驱力”对二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在对“自我提高内驱力”的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后,只有“比较符合”和“一般符合”具有可信度,但数值偏小,仅为0.53。究其原因,主要是二外学习者对二外的学习态度。作为农林院校的英语专业学习者,大多数学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自身专业和专业英语上,而对于为什么要学外还没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在大多数二外学习者的心里,如果把专业课的分量比做是“铅球”的话,那么二外课的分量只不过是一个“乒乓球”。有些学生甚至不明白高校为什么在教学大纲上安排二外课程,认为二外课就是浪费时间,与其这样,他们更愿意把时间用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个人兴趣爱好上。这样,他们在二外学习上的自我提高内驱力不高也就可想而知了。要解决怎样提高二外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这一问题,首先得端正二外学习者对二外的态度,要端正他们的态度,最关键的就是让他们对二外学习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唯此,二外学习者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才不会发生盲目性迁移。
但是,笔者在将“自我提高内驱力”的调查数据统计简易表和“认知内驱力”进行比较对照的过程中发现,不管是“非常符合”还是“一般符合”,前者的学习效果都远远大于后者,尽管后者的可信度数值偏小。这样一来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自我提高内驱力程度如何,二外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都不会受到影响(确切地说都能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是“隐性自我提高内驱力”在发生作用的结果。
前面已经提到,“自我提高内驱力”信度不高主要是因为二外学习者对二外学习的认识不够客观理性,其“自我提高内驱力”发生了盲目性迁移,从而导致在专业上和兴趣爱好上的投入较多而对二外学习产生排斥情绪,但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点不得不强调:二外学习者在专业上和兴趣爱好上有一个共同的心理和目的——获得他人的认可。这种表现在专业和爱好上的心理和目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显性自我提高内驱力”。这并不意味着二外学习者从心底排斥二外学习,因为在某些方面希望获得他人认可的人也不希望在其他方面被别人说三道四,这是人类共同的心理。处在“二外学习无用论”的环境之下,他们表面上不会表现出“在二外上获得他人认可”的心理,但在心底的某个角落还是希望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希望自己优秀的人是不愿意在任何一方面输给别人的,这种心理可称之为“隐性自我提高内驱力”。正是这种“隐性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存在,才使得信度偏低的自我提高内驱力的学习效果普遍高于认知内驱力。
五、结语
笔者围绕二外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有何关系这一主题,对农林院校110名二外学习者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明确了“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对二外学习效果的影响。二外学习效果与“认知内驱力”呈正相关,但受到“有无学习经验”及“开始学习外语的时间”等因子的制约;“自我提高内驱力”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明显,但在“隐性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作用下,学习效果普遍高于“认知内驱力”。
参考文献:
[1]Florian H.Müller,Barbara Hanfstingl & Irina Andreitz.Skalen zur motivationalen Regulation beim Lernen von Schülerinnen und Schülern.Adaptierte und erg?覿nzte Version des Academic Self-Regulation Questionnaire(SRQ-A)nach Ryan & Connell [M].Klagenfurt:Alpen-Adria-Universit?覿t,2007.
[2]Gardner,R.C.& W.E.Lambert.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Rowley,MA:Newbury House,1972.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