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文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4:2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快餐文化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快餐文化论文

篇1

2美式快餐文化受到孩子们的青睐,对于传承中国传统饮食文化造成了阻碍

东西方的饮食文化不同,虽然中国传统的平衡膳食的思想能够保证人们的健康,但是美式快餐文化还是以其快捷的优势迅速俘获了中国人的心,尤其是洋快餐总是把少年儿童作为销售的主要目标,事实也是如此,大多数儿童经常光顾美式快餐店。因为美式快餐店提供的各种甜食,快餐店内配置的简易的儿童游乐设施,派发的系列小礼物、各种优惠券,都对孩子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还没有发育成熟,正处在被塑造的阶段,他们的饮食习惯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对少年儿童来说,美式快餐的影响更加的严重,这显然会严重地阻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2]。

3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的饮食结构西化现象越发严重

据有关调查显示,仅在1988—1998年十年间,中国人的肉食消费量就增长了一倍,在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肉食消费量达到了每年46公斤,近两倍于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平均消费量,超越了日本和韩国。在早餐的餐桌上,传统的稀饭、豆浆被汉堡和可乐取代了,在饮食结构上中国居民被西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4严重威胁着中国本土餐饮市场的发展

4.1地方美食中餐厅的市场份额被严重挤占中国的鲁、川、苏、粤、浙、闽、湘、徽等菜系,历史上形成了炒、爆、熘、炸、烹等24种菜肴烹制工艺,并经千年流传至今,其技艺的博大精深享誉海内外,但是在世界文化不断加快融合的当下,中华传统美食文化却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而挑战方竟然是以精、短的制作时间为特色的洋快餐。我国年轻一代的很多消费者本来是为了节省时间,但是却要在洋快餐厅里花很长时间找位子、等食物,然后再坐下来慢慢品尝,而且明知道洋快餐几乎没有多少营养且对健康不利,还要用其满足一日三餐的需求,各种甜点和油炸食品恰恰适合了青年人特别是少年儿童的口味,虽然中国餐饮市场已经被美式快餐所充斥,但是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等洋快餐店里仍然常常是人满为患、座无虚席。这无疑严重地威胁着中国本土的餐饮市场。近年来,美式快餐因为自身食品的不健康以及食材来源渠道不正规而屡屡被媒体曝光,例如:“苏丹红”事件,就炸薯条含致癌物问题美国检察机关首次提出诉讼,特别是最近媒体揭开的洋快餐的食材来源问题等,迫使“洋快餐”企业进行相应的完善和调整,针对消费者越来越多的质疑,它们都会及时地加以应对,做出声明,自我爆料:传统洋快餐产品选择少,难以达到营养平衡。并且提出“拒做传统洋快餐,全力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新快餐”的口号,不断推出符合中国人口味的饮食产品,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进一步抢占了中国的餐饮市场。

4.2从事餐饮经营的小商贩举步维艰在进入中国餐饮市场后,美式快餐逐渐适应中国国情,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本土化快餐的发展道路,通过改良食品,推出了更加适合中国人口味的新产品,例如肯德基一直坚持产品的创新,由不辣的劲脆鸡腿堡发展出黄金烤鸡腿堡,继而又先后推出具有中国风味的老北京鸡肉卷和广东风味的咕噜鸡肉卷,还有新奥尔良烤翅、新疆孜然烤翅、葡式蛋挞、卡布奇诺咖啡蛋挞、芙蓉鲜蔬汤、番茄蛋花汤、草莓圣代、冰纷彩豆圣代、果珍橙汁、九珍果汁等新产品,尽管很多产品的市场生命力不长,但是肯德基创新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总是可以花样翻新地适应国人的口味。其中推出的豆浆油条和爱心粥等早餐产品,无疑是严重冲击着在路边靠小本经营的小商小贩。

篇2

改革开放以来,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的涌入使中国人认识到了什么是快餐。但由于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西式快餐终究不是大多数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中式快餐的标准化。

中式快餐从 1987 年在我国开始发展。1995 年底,我国快餐店有 28 万多家,快餐专业公司 400 个左右,年营业额为 400 亿元;2004 年,全国快餐业营业额约为 1500 亿元;2007 年,我国全社会餐饮业实现营业额 12352 亿元,同比增长 19.4%,其中快餐超过 4000 亿元;2008 年, 我国餐饮业实现销售额15404.9 亿 元 ,同 比 增长 约 24.7%,其 中 ,快餐 与 正餐、火锅呈现三分天下的格局,快餐业的销售额已占到整个餐饮业销售总额的三分之一[1]。

快餐产业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它能满足人民群众饮食社会化的需求。国外研究表明,当人均收入达 500-800 美元时,是传统家务劳动由个人完成转向社会提供服务的需求急剧扩张时期。我国一些城市已进入这一时期,今后十年还会有更多的城市和地区进入这一时期。据估计,五年以后我国大中城市80%的居民早餐将以成品、 速冻食品或在餐饮店就餐为主,十年以后 80%的居民午餐将以各种快餐为主,晚餐也将有相当部分通过购买成品、半成品来解决[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普遍希望买来就能吃,或经简单加工就能吃的餐饮食品,实现餐饮社会化生产,已成为全社会对中式快餐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式餐饮产业化是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餐饮产业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客观延伸。 我国的基础产业系统链使餐饮产业与农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二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产业化进展还不尽人意,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相应地也就造成农副产品的附加值低。改善食物质量,转化农产品,提高加工程度,将是我国农业今后努力的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 通过实现中式快餐产业化来带动农业产业化无疑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餐饮产业化发展是解决社会剩余劳动力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正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失业和职工下岗,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已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突出问题, 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快餐行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吸收大量的劳动力, 同时中式快餐产业化是用现念改造传统的餐饮产业,采用的是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因此中式快餐业的产业化发展无疑会创造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必然能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市下岗职工搭建很好的就业平台。

篇3

中图分类号:G1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15-0269-01

一、大众文化消费的特点

大众文化消费是一项满足人类审美需求,提供给人们多样化精神享受的社会化活动。它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众文化消费具有趋同性。趋同性主要是指消费者在消费行为上表现出趣味和需求模式相一致或相接近的“认同性”消费趋向。这种认同性消费趋向的产生是由于大众文化是在现代工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在现代工业与市场经济的影响之下,大众文化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它的生产从选题、策划到创作、发行,都带有明显的工业流程性质,内容模式化或标准化,批量生产,大规模仿制。大众文化成为商品,而这种商品又是大规模的、批量生产的,这必然会导致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产品趋同一致,缺乏独创性。

其次,大众文化消费是一种快餐式消费。快餐式消费是指大众文化是一种快餐文化、速度文化,资讯的新鲜度随时而动、随事而动。其主要原因在于科学技术革命使大众文化产品不再是艺术家们的手工操作的产物,而是机器与电脑进行大规模的拼贴与模仿的产品。这致使大众文化产品的更新速度很快,进而导致了大众文化消费是一种快餐式消费。

最后,大众文化消费是以媒介技术为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各种新的媒介技术,比如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电视、网络、微博等等。这些媒介技术的普及,使大众文化的受众范围也越来越广泛,精英文化的话语权被消解。

二、大众文化消费的问题分析

大众文化消费的兴起是令人兴奋的,但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消费性的文化商品,它同时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众文化消费可能导致人们对文化产品审美批判的丧失,进而可能消解文化产品有的人文价值。大众文化消费可能消解文化产品有的人文价值,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众文化产品已经成为一种商品,它的操作是按照市场原则来进行的,也就是按照市场的需要来考虑人文精神的需要。“为了获取利润,大众文化可以全力投入对‘人文精神’的文化生产和倾销,也可能同样无条件地抑制和贬斥人文精神。”

其次,大众文化消费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是内容层次上的不平衡。享受型的文化消费模式呈现超前发展的趋势,而人们基本的文化消费和发展的文化消费呈现滞后的状态;二是享受型的文化消费内部失衡。娱乐消遣设施日趋高档化、时尚化,仅仅迎合了少数富裕阶层的需求,适合普通大众的消费场所难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三是消费格局的失衡。在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大众文化消费存在着从数量、内容到需求的不同步性。

最后,大众文化消费在商业化运作过程当中,在一定程度上宣扬游戏人生的理念,宣扬人生的相对主义。这就助长了道德理想的丧失,人们更加追求感官刺激,脱离现实并梦幻着人生的成功与奇遇,为了追求利润和享乐可以不顾一切手段,利用一切工具去达到私欲。因此在大众文化产品和文化市场上,出现了不负责任地对历史加以改编,以及违背公德的广告以至出现奇奇怪怪的“时尚”等等斑驳陆离的怪现象。

三、努力创建一个良好的大众文化消费环境

创造一个良好的大众文化消费环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个人、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首先,我们个人要加强道德修养。大众文化消费中较为漠视理性文化,淡化了价值信念、政治理想,这就要求全社会必须以科学的思想来武装人,以优秀的传统文化道德来潜移默化地启迪人。使人们在大众文化消费观念中作出正确的选择,在取舍中走向成熟,突出自己的个性。

其次,我们要加强法制教育。依照法律和法规来局部地调整大众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并在大众文化传播中限制其不合理性的成份,特别是腐朽落后的内容,并且通过经济法则来调节商业利润的实现。这既可以使大众文化的消费纳入到正常的合理有序的轨道当中来,同时也使大众文化的内容得到调整,使之朝着更加有益身心的方向发展。

篇4

一、“快餐文化”的概念

随着“快餐文化”对社会生活影响的深入,学术界掀起了“快餐文化”研究的热潮,对“快餐文化”给出了不同的界定。容本镇指出:“快餐文化”是指那些内容上通俗易懂、带有一定知识性或娱乐性、容易被时间淘汰的文化成品。张景臣认为,“快餐文化”是指兴起于当代都市,与当代大工业密切相关的,以全球化的现代传媒为介质大批量生产与消费的,大面积流行的、短暂的、采取时尚运作方式的当代文化。张丹丹、孟一认为:“快餐文化”比喻追求速成、通俗、短期流行、是一种不注重厚重积累和内在价值的文化思潮和文化现象。另外还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快餐文化”进行了界定,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快餐文化”的批判多于肯定,其中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快餐文化”具有速成、通俗、娱乐、浅薄等特征。

本文对“快餐文化”的界定,采用学术界普遍认可的看法:“快餐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它以大众传媒市场流行为走向,通过电视、网络、杂志等途径娱乐大众,附着在商品之上,以速成、短期、流行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样式。

二、“快餐文化”的泛化对传统主流文化的影响

(一)“快餐文化”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快餐文化”对城市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使城市化推进成为“快餐式的城市化”,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化”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市场经济环境下,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一些地方政府为促进GDP的增长,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推动城市化进程,圈地建立开发区,大范围招商引资,并采取一些手段避免项目评估,这其实是重蹈西方发达国家曾走过的路子,虽然工商业发展快,GDP数字增长快,但环境恶化问题严重。目前,我国大部分江河湖泊污染、生态环境失衡、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频频暴露出来,直接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其次,城市急速扩张。密集的城市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张,致使中心城区面积加大,这种不切实际的扩张规划与经济实力不相符。还有另一种变种方式就是建立所谓的新城区,在离老城区较远的地方另觅新地建设新城,结果导致老城区荒废,很多新城区近郊的乡村被成片拆迁,大量的耕地被占,失地农民增加,不利于社会的安全稳定。再次,城市绿化求快违反规律。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人为的破坏了原有的绿化。为了使城市建设达到绿化标准,只好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大范围的铺设人造草坪。因为铺设草坪时速成,违反了栽植规律,所栽花草树木成活率低,经常需要补种,造成城市绿化资源的浪费。

(二)“快餐文化”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快餐文化”对高校教育带来的影响比较深刻,致使高校办学越来越显露出商业化倾向。首先,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在“快餐文化”影响下,高校办学宗旨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转到提高学生的就业技能。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再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是教会学生考试,引导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工作。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不听从自己的理想兴趣,而是按照家长、老师的建议选择,选择的根据就是该专业是否能带来经济利益,是否好就业。学术研究也成为赢利的手段,教授把工作重心放到了论文创作与争抢课题项目方面,更有甚至有些教师为了个人利益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专业设置不统筹考虑,什么专业吃香就设置什么专业。同一区域设置相同专业的现象很是常见,造成资源的浪费,也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其次,文凭化、证书化泛滥。目前,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很多高校热衷于合作办学,满足学生的文凭需求,高校教育基本上成了“文凭教育”。高校校园内充斥着短期速成班,花点钱就能得到一个职业证书。文凭泛滥现象与社会上过度注重文凭有关,也与高校自身的做法有关。

(三)“快餐文化”对传统娱乐业的影响

“快餐文化”发深发展与传媒、娱乐业有着密切的关系。电视、出版物占据主导地位时,“快餐文化”主要通过它们行销。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为“快餐文化”最重要的助推器。20世纪90年代,电视机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从未有过的感受,它以快捷、直观、大众快速征服了人们,出现了“电视文化”。不可否认,大部分电视节目有一定的文化内涵,但由于商业化的影响,电视节目制作的“快餐化”也越来越明显,制作新鲜、刺激为特点的纯娱乐节目,后又出现大量的商业化包装的脱口秀、电视选秀等娱乐节目,这些“快餐文化”迎合了人们减轻压力的需求。新形势下,“快餐文化”纳入了网游、网路小说、网络聊天等娱乐方式,满足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但也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三、控制“快餐文化”泛化的途径

(一)加大对现代传媒内容的过滤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