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绘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4:3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土木工程测绘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土木工程测绘总结

篇1

我校土木工程测量课程采用的教材是覃辉主编,同济大学出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土木工程测量》。教材第一章绪论的一些基本原理来源于假设,概念抽象,学生难理解。学生一般是大一或大二年级,缺泛工程知识。怎样讲好绪论内容,把学生引领入门,将原理深入浅出,统领全课程,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

1.1利用Google地球开始讲授绪论

打开Google地球,找到校园的Google地球上的图像,以及校园数字化地形图,展现给同学,学生对校园很熟悉,了解校园的地形分布情况,开始讲授测量学的定义,使学生对地物、地貌、地形以及地形图的概念一目了然;结合学校整体规划图以及学校在建工程,讲授测定和测设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测量的任务和作用。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地形图的测绘和应用,施工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变形观测,竣工测量等基本知识。从地球的形状、大小开始,讲授重力与铅垂线的概念,水准面、水平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的概念及关系,由此引入测量基准线和基准面的概念。抓住重点与难点,绪论的重点内容是确定地面点位(X,Y,H)的概念,难点是高斯坐标系的建立过程,要求学生掌握三维坐标的概念:X=地面点到地球赤道的铅垂距离;Y=带号(前二位)+500KM+地面点到所处带中央子午线的垂直距离;H=地面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

1.2总结绪论内容提示后续章节内容

总结绪论内容并讲授与后续章节内容的关系,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课程的基本问题是确定地面点的三维坐标(X,Y,H),这三个量不能直接测出,要通过测量高差、角度、距离间接求得。后续章节内容是三项基本工作的测量原理,仪器的构造,仪器的使用,测量方法,计算方法,误差的基本知识等。课程的主线表示为“绪论——测量基本工作——控制与测绘——土木工程测量技术”。

2.综合理论教学内容

综合理论教学内容在于精心备课,教案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内容,是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证,是调动学生听课兴趣的基本保障。以确定地面点位(X,Y,H)为中心,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为主线,通领全教材。正确处理传统理论知识与现代测量技术之间的关系,既要考虑传统教学方法,又要考虑现代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学到与时代相应的测绘科学知识。

2.1整合传统测量内容

打破各章节的顺序和界限,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例如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重点讲授原理、仪器操作、观测计算方法;简单介绍仪器内部结构,仪器的检验与校正,误差来源等。一些内容可以不讲或让学生自学,本教材附有光盘,方便学生自学拓展知识面。讲授误差基本知识时,分析三项测量基本工作的误差来源、误差分类,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偶然误差的特性、衡量精度的指标等内容。控制测量是本课程的难点,是三项基本测量工作的综合运用。在讲授本章节前,先回顾绪论中的测量工作概述,使学生对测量工作的原则有初步认识。在控制测量概述中,讲清楚什么叫控制测量?为什么要作控制测量?怎么作控制测量?再对照校园数字化地形图,把校园看成一个测区,讲授控制测量方法,控制点选点的要求,求控制点(X,Y,H)的方法,然后讲授具体的导线测量、三角测量方法,三四等水准测量、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控制测量的实质是求地面点的(X,Y,H),测区大小不同,精度等级不同;把全国范围当测区,在全国范围内作控制测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全国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的概念。讲授地形图部分时,对着校园数字化地形图,讲授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地形图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2.2引进现代测量技术内容

通过对传统内容的优化整合,能节省较多的课时用于现代测量技术的讲授,内容包括全站仪和数字化测图技术,GPS原理与方法,GIS的基本知识,先进仪器的的原理复杂,但操作简单,采用现场示范或参观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方向:自动化、数字化、统一化和高精度化,让学生了解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3结合案例分析讲授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测量的三项基本工作的原理与方法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结合学校在建工程案例,讲授施工测量内容,通过讲解每个案例把相关知识串起来,带学生到工程项目上现场讲解操作,这样不但能使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而且能够留下牢固的印象。强调测量技术原理在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测量技术方法与土木工程施工的密切关系,注重吸取土木工程学科的成果,使土木测量技术更好地为土木工程服务。施工测量按技术应用分为:工程用图、测设方法、工程测量、变形测量、和仪器检校;按工程类型分为: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路线工程等五种类型。

3.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由课间实验和综合实习两部分组成。本校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时数为56学时,其中理论教学为40学时,课间实验为16学时(8个实验项目),综合实习为2周。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在有限的学时情况下,必须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掌握常用测量仪器: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全站仪等的使用,仪器的安置、瞄准、读数、记录、计算等基本操作方法,仪器的检验校正、维护,获得测、算、绘的基本技能。

3.1明确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

课间实验内容分三部分:水准仪的认识与水准测量;经纬仪的认识与角度测量;全站仪的认识与距离测量。删掉了一些过时的,或工程实际中很少使用的项目,如钢尺量距、罗盘仪的使用等。水准仪测量部分开设了:(1)DS3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2)普通水准测量。经纬仪测量部分开设了:(3)DJ6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4)测回法测水平角;(5)竖直角测量;(6)视距测量。全站仪测量部分开设了:(7)TOPCON全站仪的认识与使用及距离测量;(8)全站仪三维坐标测量,测量仪器的检校列入看录像课程。调整了一些实验项目到综合实习中,如DJ2仪器的使用、四等水准测量、导线测量等。每次实验对仪器性能的介绍、操作都在课堂内进行演示和讲解,采用教师手把手的演示和录像片、多媒体体课件播放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复杂、繁琐的文字叙述变为容易接受的感性操作,缩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2根据专业特色按排实习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的综合实习是2周的停课实习,在校园内进行。实习内容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是每个专业必作内容。控制测量——平面控制采用闭合导线,设6-7个点,角度用DJ6经纬仪观测二测回,全站仪测距,给定已知点坐标,按图根导线精度要求,计算各导线点坐标;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四等水准测量按闭合路线求各点的高程。地形图测绘——在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绘1:500地形图,每个小组应完成16个方格的地形测绘任务。另一部分是与土木各专业方向相结合的施工测量实习。施工测量实习分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工程方向要求学生在已完成的地形图上作断面图、求土石方量、设计坡度线,简单房屋的基础平面图放样。(2)道路桥梁方向要求学生在已完成的地形图上作曲线设计和放样,纵横断面图测绘等。(3)规划建筑各专业要求学生能应用地形图作规划设计等内容。

4.建立合理的教学考核制度

土木工程测量的成绩评定分理论教学成绩和实践教学成绩。理论成绩根据试卷考试成绩、平时作业情况、课间实验、考勤情况等综合评定。实践教学成绩以组为单位进行,建立了统一的评价体系。将成绩评定分为多个部分,根据小组上交的资料,个人的成果资料,出勤情况,实践动手能力,实践知识掌握程度,仪器操作考核等方面进行评定。课间实验不单独计成绩,是理论课程成绩的一部分,一般占理论课程成绩的30%,根据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仪器操作情况,实验报告情况等进行评定。

篇2

引言

如今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赋予了测绘学科新的历史使命,测绘学科的研究范围、研究对象和研究手段均发生了重大变化。测量课程作为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随着以空间定位技术(GPS)、数字测绘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特征的测绘高新技术的发展、课时的大规模压缩和土木工程施工新技术的运用,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和选择,过去的一些教学内容、方法已不适应当今形势。近年来,对测量学教学改革的讨论非常频繁,也直接推动了测量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与更新,包括出版新教材、制作教学录像、多媒体课件等。但对测量学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的改革研讨却不太重视,致使测量学教学实践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

一、当前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落后

目前普通高校的工程测量教学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和束缚,仍是所谓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并用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如自制教具、录像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代替传统的板书教学。

(二)传统技术与现代技术的矛盾

测绘新技术、新方法,需要及时地在测量学教学中体现出来,面对增减哪些内容,才符合测量学的教学要求;怎样编排才能使新内容和传统内容有机地融合为一体等问题,虽然采取了增减内容,改变编排顺序,增加附录内容,编写补充讲义等办法,但仍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非测绘专业测量学内容体系。

(三)教学条件相对比较滞后

教学条件主要指教材、实验设备、师资队伍这三个方面,测绘高科技的发展,大大地推动了测绘工作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进程,提高了作业效率,更好地保证了成果的质量,降低了劳动强度。教学内容的更新,信息量的增大,应用能力培养的加强,教学质量的提高等变化,要求相应的教学条件予以保障。而如今高校测量学实验教材更新、实验设备更新和教员知识更新得不到保证,教学条件滞后于测绘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实验设备比较老旧、先进仪器少;教师继续教育跟不上等。

(四)实验内容简单化,与实际工程结合不够

土木类专业工程测量实验学时数较少,一般只有18学时,单个实验的时间一般也只有2~3学时,使得实验内容停留在仪器基本使用上,加上实验场地在学校内,使得教学内容难以与实际工程相结合,造成学生对教学目的难以理解,例如在校园空地上观测水平角,对中与照准点位设计不规范,达不到实验的目的。

(五)考核体系不科学

实践教学一般没有固定的考核方案,只是按照学生的实习数据和图纸笼统地进行评价,学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来提高实习成绩,造成学生实践的积极性不高,不能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目前测量学教学中,通常把单一的期末考试作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而这平时成绩里包括上课情况、作业及理论课后的实践课成绩,实践课成绩所占比例明显偏低,这就导致学生重理念轻实践,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及必要措施

(一)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工程意识

改变传统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引导式”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分别采用讲解、回答问题、讨论、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重点、难点部分采用详细讲解,并密切联系工程实际情况,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适当地在授课中利用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工程整体观念,结合测量教学实习,将具体的工程测量进行模拟设计。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应用领域,讲解测量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特别在当前的“大土木”环境下,应当不断加强道路工程、桥梁工程、地下工程等内容的教授。根据具体工程实际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提出并设计测量工程施测方案,使学生获得一种工程意识,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力。

(二)及时引进新技术、新内容,紧跟社会的发展

在教学中在介绍原有的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加强对新仪器、新技术、新内容的介绍。测量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原有的一般光学测量仪器正逐渐被光电一体化的数字化测量仪器所取代。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原有的传统体系内容已经不适应现代工程对测量的要求。在大土木中如何对原有体系进行取舍,新内容的合理补充及传统内容与现代新技术的应用的关系等内容进行衔接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对原有内容进行优化,再加以新内容进行组合,是教学内容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实践场地

为培养学生能力,达到“零距离”就业的目的,高校实习仪器应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与工程实践同步,因而测量实习教学改革首先应加强硬件建设,及时更新测量实习仪器。同时为了达到测量实习的目的,并避免实验经常受到过行车辆和行人的影响,高校应尽量建立独立规范的测量实践场地,并建立了可长期使用的标准固定点,使得实验场景更符合生产实际,纠正了学生以往对“点”标志的错误理解。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工地进行测量实习。

(四)结合工程实际,设计系列实验

一般的测量实习与工程实际脱节,许多学生不知学为何用!对实习缺乏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结合学校基建工程设计三个测量实习实验。一是利用学校新校区即将建设的空地,要求完成该区域的地形图的测绘任务,并利用地形图进行挖填方设计;二是利用该空地和施工图纸进行测量放线;三是利用学校刚刚竣工还未投入使用的教学楼进行楼层标高的测量和教学楼平面图的测绘,并要求将测量结果与施工图纸进行比较。这三个实验极大提高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篇3

Abstract: this paper with many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teaching object of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article elaborates the measurement study "practice reform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od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igital technology presented to meet the new practice mode and new internship content, in order to colleagues and exchange and study.

Keywords: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424.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工程测量》是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其目的是培养该专业学生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操作以及必要的计算和应用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毕业后解决土木工程的勘测设计和施工中出现的基本测量问题(施工放样等)和发展本专业的技术理论奠定重要的学科基础。《工程测量》是一门实践性、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实习(实验)是测量教学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在课堂理论教学讲授的同时及时安排一定数量的课间实验课,在课程结束后再安排综合性的野外教学实习都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我们结合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和本学科将来发展的需要,针对常规测量实验和实习的具体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探索并加以总结,供大家参考。

1常规教学实习(实验)内容改革的必要性、迫切性

地学类专业的常规测量教学实习(实验)始终围绕着“以小地形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为中心内容来组织实施,通过地形图的手工测绘使学生了解测图的全过程和掌握测量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和操作技能。然而,不同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对测量知识的要求不尽相同。对土木工程专业而言,更需要的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地形图识图(判读)与用图的基本知识,正确分析和应用各种现有的测绘资料为本专业服务,以及进行相应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施工放样所必备的测量知识。

另外,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测绘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在测绘领域得以应用,常规的测量仪器逐渐被现代测量仪器取代,全站仪、GPS技术已广泛应用,使地形图的成图和更新周期大大缩短,从事本专业所需要的测绘资料和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可以直接从有关测绘部门以“测绘产品”的形式购买。同时,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参与的各种土木工程的设计、研究工作,并不一定需要,也没必要直接进行地形图的实地测绘,所以常规的以大比例尺测图为中心的实践(实习)在内容安排上基本脱离了实际工作的需要,“学用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因此为突出地形图识图及相应的测绘资料在土木建筑及相关工程中的应用,必须根据土木工程专业的特点及对测量学知识的具体要求,建立以“识图、用图”为中心的测量教学实习实践教学体系。

2教学实习改革探讨

实习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增强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突出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

2.1实习内容的合理选择

总结多年的实习教学经验,我们发现,本专业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测量知识的要求越来越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野外能有效地判读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在野外踏勘过程中能用测量方法测定出地形图上自己踏勘时所在的图上

位置,以及图上有价值的重要工程点的实际位置。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测量过程中能对工程点的位置进行实地测设(放样)。

大量的纵断面、横断面的测绘与面积计算。

填挖土石方的估算等。

2.2实习场地的选择与建立

为了适应实习内容更新的需要,满足教学要求,提供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实习场地(基地)。同时,为发挥实习基地教学的优势,必须编制高水平的教学实习“软件”,建立或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如:教学实纲、教学实习指导书、实习必须的高程基准点、GPS平面控制点的测定等。本着满足教学需要、交通便利、经济适用的原则,我们的实习场地可以分为野外实习基地和校内实习场地两部分。野外实习基地可以建立在地形比较复杂的丘陵、山地附近,选择一个视野开阔、通视良好的地段,基地测区内计划测定若干个5″、10″等Ⅰ、Ⅱ级的小三角点及等外的图根控制点和图根水准点,供学生做野外土木工程的施工测量使用。校内实习场地可在校园内建立若干个5″的导线点、四等水准点和校内大比例尺地形样图,供学生进行室内图上定点、目估定向及室外练习测角、量边使用。

2.3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精心安排

实习内容的合理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实习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以及学生对专业学习的效果。

首先,将原来占用实习内容80%的大比例尺测图的内容全部或大部分删除,着重安排实际工程的实际与施工中所需要的纵断面、横断面测量以及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识图和用图。根据需要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或参观一些大型土木工程的施工测量,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各种测量方法。

其次,实习要分组进行,可将学生每4-6人分为一个实习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如下实习项目:

①实测100米以上的线路横(纵)断面图一条。通过测量,了解线路断面上地形分布的地貌特征,熟悉并确定断面线上工程施工点的位置,计算实测断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最后提交一份绘制完整并符合要求的地形剖面图(断面图)。

②角度的前方交会法练习。利用三个已知GPS控制点,练习使用经纬仪的前方交会法测定断面线两端点的坐标,用来计算实测断面的长度。使学生熟练掌握DJ6经纬仪的测角方法,同时掌握交会法加密定点的内业计算。

③完成一组必要工程点的施工放样测量

以极坐标法和方向交会法放样为主,使学生掌握放样数据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现场放样。

④进行中小比例尺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练习。

每组发给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一张,要求学生做到以下几点:读出图中的六大要素;用罗盘仪或经纬仪根据图上的“三北方向线”将地形图进行简单的实地定向;用方向线交会法(根据地形点、地物点)交会出自己在图上的位置;利用等高线及高程注记计算出所需要的地貌特征点的高程、坡度等。

2.4产、学、研相结合,改革和完善教学实习模式

教学实习基地(场地)既是服务于教学实习的场所,也应该是一个科研基地。实习中可能暴露出来的问题:通视条件收到何种因素影响、控制点的分布是否均匀或密度是否足够、观测值的可靠度分析是否精确等,需要在实习过程中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因此,教学实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这些问题,并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已经学过的测量学基础知识,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更能够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能从对问题的研究中获得更高一层的认识和经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社会。

3结束语

以上是对《测量学》实践教学在实习内容、教学方法上的改革思路和几点经验。其目的是使学生在具备必要的测量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接受比较严格的测量、计算和绘图综合能力的训练。通过这种实地的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的工作中,能够达到“高起点、强适应”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解决以往教学实习中造成的“学用脱节”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在对工程的实施情况进行管理控制时,计算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土木工程建设的实时监控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互联网感应器来传递信息,对工程的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实时监控主要体现在设备的自动化运行、施工过程的视屏监控、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对施工过程的视屏管理、对工程现场的勘测等方面。利用计算机的实时监控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的进度以及施工的质量,对施工现场出现的突发事故可以及时处理,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1.2计算机对施工技术的控制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利用计算机对施工技术进行控制是提高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施工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对施工设备进行自动化控制,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有效的控制管理,努力实现施工过程的自动化。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工程的整体测量数据以及工程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结论为施工建设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施工技术进行控制,大大减少了施工的成本,在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基础上加快了工程的进度,优化了施工方案,从整体上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现状

    虽然计算机在土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可是在实际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推动力,需要不断推动上述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建设中的长远发展。下面对计算机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做详细地论述。

    2.1计算机信息图表化技术应用

    所谓的计算机信息图表化就是指通过人们的感知能力和对颜色、动作的识别能力把计算机传递的信息通过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使信息更直观更易理解。它可以将静态信息表现为动态图像,也可以将抽象的信息表现为直观的图像,使人们对计算机所呈现出来的信息进行更深刻地理解,而不仅仅是局限在概念化的技术水平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信息图表化在工程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工程建设中,可以通过对工程数据的分析,然后通过形象的图表表现出来,这就形成了具体的施工图。由于工程建设需要收集的数据量比较大,而且难以理解,所以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制成工程图,这样更易于理解而且大大节省了工程数据的分析时间,使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都可以得到保障。

    2.2计算模拟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模拟技术就是把工程施工过程运用计算机软件通过模拟设备把施工过程直观地呈现出来,可以分析出在虚拟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相同的问题。计算机模拟技术也可以把建筑物的三维立体平面图直观地表现出来,使技术人员可以对建筑物进行更细致地分析,也可以使购买者通过计算机模拟技术对建筑物有更深层的了解,使购买者感觉就像在真实的建筑物中一样。计算机模拟技术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的可塑性,提升了对工程建设的控制力度以及对施工过程突发事件的预测力。

    2.3计算机GPS定位测量技术在工程勘测中的应用

    计算机GPS定位测量技术就是通过卫星定位系统对测量目标进行定位监控,然后通过监控设备将数据传递到计算机上,最后利用计算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总结的一项技术。这项技术在工程测绘中应用非常广泛,GPS定位测量技术具有精确度高、时间短、没有空间时间的限制等特点,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工程测绘的准确性以及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避免了在工程测绘中由于环境因素的复杂而发生的安全事故。GPS定位测量技术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保证了工程的进度和质量,减少了测量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3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对策

    3.1推进土木工程的计算机信息化管理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推进计算机的信息化管理应该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加强对土木工程建设人员的计算机技术培训,使工程建设人员具有计算机使用意识。工程建设人员大部分不擅长使用计算机,对计算机有一定的抵触心理,所以建筑行业的有关部门应该积极宣传计算机技术,消除工程建设人员对计算机的抵触心理,加强计算机软件的使用技能,使工程建设人员有专业的计算机使用技能。二是加强计算机信息化管理的宣传,使工程管理人员意识到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开展信息化管理的教育活动,同时也应该开发更多的信息化管理软件,使计算机信息化管理适应土木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

    3.2推进施工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的建设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建立一个企业内部的信息交流平台,使企业可以与员工进行双向的沟通。企业管理层可以将工程建设的具体计划通过信息交流平台传递给员工,使员工对工程的建设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员工也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交流平台发表自己对工程建设计划的意见与看法,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地采纳员工的意见对工程建设计划做适当地调整,这样有效保障了企业的利益,也使员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也为工程建设制定了一个合理可靠的建设计划。

    3.3研发各种工程应用软件

    计算机技术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研发更多的工程应用软件,使工程建设实现自动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对工程建设的各环节实施网络监控。在工程建设时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网上材料购买、网上施工设备的购买、召开网上招投标会议等一系列网上活动。为工程建设提供更便捷的方法,节省了大量的施工时间,对工程建设成本进行合理地控制,实现工程建设的信息化管理与科学化管理。

    3.4加强计算机控制软件的研发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0-03

一、引言

测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有其经典的理论和方法。测绘新技术正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进而使测量学为科技、经济、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领域不断地扩大。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为代表的3S技术正在渗透到各种工程建设中。在测量学科中已经应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光电测距、电子计算、卫星定位、航天遥感等,这些成果促进了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1]。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高校专业越分越细,测量学的学时数也不断压缩,一般为50~60学时,实习期限在1~2周,北京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水务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测量学》课时目前仅为32学时,实习周为1周。尽管土木工程、水务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生学习《测量学》并不是要求其成为测量学科的专家学者,但是对测量学的知识还得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因此,《测量学》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充分了解测量学在各自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如何为工程建设服务。这不仅是各工程学科的发展对测绘学科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也是测绘学科的飞速发展迫使测量学要改革,还是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对于各专业来说,学习测量的实质就是应用测量学,强调的是致用[2]。针对课时量减少的现状,各高校的专业教师对于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各抒己见。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测量学》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地形测量,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验和实习三方面。《测量学》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放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产上对土木工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迫切要求重新认识和改革《测量学》的教学,以满足生产需要[3]。传统的《测量学》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局限。第一,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测绘工程使用仪器设备、观测技术、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亦有了巨大发展,对于测量学内容,不再是只介绍一般的测角、量距、测图、用图和放样。第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非测量专业的学生对测量学与本专业的联系认识不清晰;由于测绘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许多手工测量工作逐步被信息化测绘技术所取代,人的因素逐渐减弱,从而出现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的情况。第三,教学与实践脱节,《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是测量学的灵魂。虽然在课程中有6学时的课间实验与1周的集中实习,但由于时间短、仪器和场地的限制,学生的知识完善、操作水平提高很有限。第五,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模式过于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考核模式大多“终考定全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抱佛脚”等现象[4-5]。

三、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问题,传统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瓶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研究性教学方法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问题,把教学变为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使教学推陈出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接受性教学的缺陷[6-7]。为适应国家对创新型、工程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进一步提高《测量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亟需在教学中开展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研究与实践。

四、课堂研究性教学探索

1.保持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尽管测量学的许多知识是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叙述性内容较多。但作为一门课程,其无论是在整体内容的组织上,还是在各章节内容的组织上是有逻辑可循的。目前,测量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确定地面点空间位置”和“开展测量工作”来组织的,整体脉络清楚。在《测量学》课程内容中,第一章内容是提出课程的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第二至四章,围绕“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具体介绍3个基本观测量获取的原理和方法。第五章介绍观测3个基本观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评定精度问题。第六章之后围绕“开展测量工作”展开内容。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从测定到测设。除此,各章节内容的取舍和组织上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如对3个基本观测量获取的介绍,从概念、原理到仪器的认识和操作,最后到内外业工作如何进行来展开,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将内容上的内在逻辑性在教学中很好地反映出来,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内容繁杂无章的感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加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针对目前测量课时减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的现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参与科研和生产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经典内容和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又要向学生传递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信息。如,讲解水准测量原理及仪器使用时,将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讲解,学生理解接受快。图表多、计算公式多时可结合多媒体,将步骤分解,引导学生步步思考。

3.抽象的理论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测量学理论是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相关知识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若只讲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而不结合相应的规范、工程实例,就会造成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相反,若只是讲述规范与实例,那么学生在没有掌握理论知识基础的情况下,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工程测量学相关理论,更不必说具有创造能力。因此,在《测量学》教学中,结合相应的规范及典型的工程实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4.利用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仅通过口述、板书,学生很难理解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和录像能够更直观、更具体、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如,仪器的造型除了现场演示也可用图片展现;用录像来表达仪器的具体操作和工程实例;用计算机演示测量相关软件的操作;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弥补了目前先进设备不足的问题。我单位为申请北京市土木工程示范中心测量分中心,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讲稿并到实验基地进行了录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并将《测量学》课件逐步在校园网上登载,供学生在网上复习和自学,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增加测绘新技术、新设备的内容。测绘新技术带来了测量仪器设备的革新,新仪器的代表为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和GPS,要向学生讲解它们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如全站仪用于施工放样和变形测量,电子水准仪用于沉降观测,GPS用于测定点位3维坐标等。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测量新技术”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各组选择一种新技术主题,通过自主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上讲台向全体学生讲述,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测绘科学的新技术与应用及进展,也达到了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的目的。

6.产学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鼓励学生、发明专利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如,GIS处理数据、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基于GPS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全站仪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等。土木工程方向的教师负责、参与各类土建工程项目,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横向企事业单位的项目。

参考文献:

[1]程效军,等.测量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2]汪祖民.对土木工程专业普通测量学教学目的的重新认识[J].高等建筑教育,2001,(03).

[3]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02).

[4]王庆国,等.提高《测量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测绘工程,2007,(2).

[5]徐金鸿,等.《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0,(S1).

[6]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22).

篇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21-02

近年来,随着测绘学科先进技术的高速发展,新仪器、新产品的不断问世,对土木工程等非测绘专业的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在逐步显现出来,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应重新认识测量学这门课程,并根据各专业的实际需要对测量学的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

一、课程设置

测量学是高校土建及管理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通常分两部分进行,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其中,实践教学包括实验环节和实习环节。在课程进度的安排过程中实验环节通常与理论教学环节相协调,实习环节通常安排在课程结束后以集中周的教学形式体现。以沈阳建筑大学为例,我校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房地产、环境、规划、建筑学等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鉴于各专业的不同特性,对测量学课程的学习要求也有所不同。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将该门课程设置为考试课,理论学时为32,实验学时为16,实习周数2周;环境、规划专业将该门课程设置为考查课,理论学时为24,实验学时为8,实习周数1周。

二、理论教学

学习并掌握工程测量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是土木工程等相关技术人员从事现代工程建设的基本条件,测量实践教学内容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之上达到正确识图、用图,以及以图为基础的工程施工测量工作。

(一)明确教学目的,有的放矢

测绘学科理论、技术及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变化,使得过去的部分理论技术(如:大、小平板仪测图、经纬仪钢尺导线等)已远远落后于时展的步伐,而目前我校非测绘专业测量学的教学内容还是大众化的,缺乏针对性。一些测绘新理论、新技术(如“3S”技术、全站测量等),在教学内容上未能得到及时、充分的反映。

不同的专业,不同的课时,教学侧重点应有所不同。对于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明确测量的相关理论,而且要求学生在此基础上熟悉掌握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及仪器的内部结构原理,除此外还应掌握仪器的检验、校正方法,并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这些仪器来进行相关的测图工作。而对于非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测量的基本理论及原理学习是必要的,测绘仪器的使用应作为学习过程中应重点掌握的内容,尤其是在新时期的工程建设当中,高层建筑、高速铁路、地铁工程等大型项目的上马,测量的精度较以前相比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除了要求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高精度的测绘电子仪器外,还应该能够对测量的数据进行正确的处理、分析;测图的工作,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应适当减少学时,而在识图、用图的学时上应稍有加强。总之,应根据不同专业对测绘技术不同的需求进行系统性研究,做到有的放矢。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近年来,笔者在我校测量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这两个方面作了较大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摆脱了“讲授、提问”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交互式多媒体学习环境,实现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氛围。

首先,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于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理论联系实际,用实际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注重分析、比较与综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各章节间的联系,通过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分析、比较,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和共同点,启发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采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用图片、动画、影音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最后,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加入现代测量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仪器的讲解,以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实践教学

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测量学的实验教学和实习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近年来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必须要根据社会需求对测量实验条件、实验内容及实习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

(一)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测量仪器属于精密设备,为了保证仪器的完好,应加强实验教学管理,从严治课,培养和提高学生基本操作能力。要求学生必须以积极、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参加测量实验。强调学生课前预习实验内容,实行各小组长负责制,实验过程中由实验指导教师随机抽查学生的基本操作水平,确保实验教学质量。同时,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开放式实验项目,让学生多学多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基础上,提高测量操作技能水平。

测量实验离不开测量仪器,DS3、DJ6等光学仪器已经不能够满足现代施工测量的需要,而GNSS接收机、全站仪等智能测量仪器在工程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故此实验教学中心应积极创造条件,有步骤、分阶段地加强实验室硬件环境建设,购置先进的测绘仪器设备,提高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同时,加强实验、实习场地的建设,满足各专业开展测量实践教学要求。

(二)合理安排实验、实习内容

测量实验、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验、实习教学才能使学生对测量仪器及相应的理论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为将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基础。

在实验内容组织上,应针对教学内容和专业特点来进行设计:(1)对于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原理等验证相关理论的实验,各专业的学生均应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在相应的阶段及时进行设置。(2)仪器的检验、校正类实验应由测绘专业来设置,对于非测绘专业的学生来说只要会正确使用仪器即可,所以该项实验可以舍弃;钢尺量距在光电测距仪器普及应用的今天,该实验也可以舍弃。(3)适当的增加先进测绘仪器的实验,如全站仪及GPS的相关实验内容。(4)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设置点位高程及平面位置坐标测设的相关实验;对于土地资源管理及规划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设置界址点、线测设及识图、用图的相关实验。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216-02

随着西部大开发进程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地方经济建设迫切地需要应用型建筑人才脱颖而出,尽快适应建筑行业的实际工作。为了顺应这一需求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课程特色和地域特色,初步形成“短、明、快”的教学新模式:即采用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手段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课时;采用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直观;采用实践教学与服务任务相结合,变任务压力为提高技能的动力,加快了学生适应实际工作的步伐。

一、“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手段增加了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大大缩短了理论教学课时

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这种授课方式,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及时的双向的信息交流,学生被动地听,被动地学,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且老师往往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知识与智能培养的有机结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技能,培养出具有解决土木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技术人才,我们积极探索改变传统的授业解惑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获得主动与自我投入的心理体验。土木工程测量学的理论教学包含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原理及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的构造、使用、检验与校正等传统内容和全站仪、GPS系统的原理、应用等知识。对于误差理论我们采用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让学生跟着教师,系统学习测量误差处理的方法,并随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映调整授课节奏,达到授业解惑的目的;对于“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原理”这些内容的讲授,我们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事先将要讲授的内容作成多媒体课件,使授课从单纯的说教变得图、文、音并茂,既克服了传统方法讲授时画图浪费时间、学生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的缺点,又能使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大大提高了授课质量、改善了教学效果;对于水准仪、经纬仪、测距仪的构造、使用、检验与校正和全站仪、GPS系统的原理、应用等知识,原来大多数是采用学生看书老师讲解的办法,很难达到师生同步,虽然老师卖力地讲、学生认真地学,但缺乏对仪器立体感的初步认识,实验时学生对已学仪器还是陌生,采用多媒体教学后,我们通过录像将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检验与校正的正确方法制作成CAI课件,通过形象的声音和图像媒体对仪器立体化,多方位地加以讲解,使教学更加直观、明了、易懂,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虽然未见仪器,但对仪器的使用已经清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层次、立体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有利于增加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

二、“边理论边实践”的教学方法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容易接受

土木工程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包括基础型,新仪器、新技术应用型和综合应用型实验三种主要形式。基础型实验主要有水准仪的使用、水准路线测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经纬仪的使用、水平角观测、竖直角观测、经纬仪的检验校正、距离丈量与直线定向、视距测量、红外光测距仪的使用、平板仪使用等,通过完成这些实验主要有3个直接收获:熟悉高程、角度、距离测量的基本原理。这些实验内容相互比较独立,各自对应于不同的理论,为了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理解,一般安排在相应理论学完后马上进行,比如:水准仪的使用、水准路线测量、水准仪的检验与校正等就安排在水准测量理论之后进行,这样便于学生及时查缺补漏,准确掌握知识。新仪器、新技术应用型实验主要有全站仪、GPS系统的应用等内容,由于仪器设备比较昂贵,一般院校不能让全部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但是要培养出富有创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学生必须知道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学术水平、了解这些先进测绘仪器和设备的原理、使用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对这些先进而又昂贵的测量设备原理与使用方法进行模拟,让全部学生通过虚拟仪器实验课程了解全站仪、GPS系统的原理、使用方法后,由学生自愿提出书面申请,教师、实验室和学院审批通过后,以开发实验的形式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全站仪、GPS系统应用的教学。综合应用型实验是建立在基础型实验的基础之上的,每个实验都是是由几项测量内容组合起来,构成一个综合型实验。例如:地形图测绘、碎部测量、建筑物或构筑物轴线施工放样等,每一个实验都包含了直线定向、距离测量、角度测量、高程测量等几个方面,经过综合应用型实验的训练,将所学内容连贯起来,加深对各部分知识的理解,培养工程测量整体认识素质。在教学中及时、合理地穿插基础型,新仪器、新技术应用型和综合应用型实验教学,学生不仅从实验中得到了锻炼,学到了实验技能,而且把抽象的书本理论变得具体、生动,容易接受。通过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与服务任务相结合”教学模式,增强了学生应用知识的紧迫感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必须面向工程为工程服务,走理论联系工程实际的实践教学之路。把教学、服务相结合,以服务迎接挑战,以服务促进教学,以服务开辟更为广阔的挑战空间,以挑战加快知识应用能力的提高,以挑战缩短适应实际工作的时间。以往的测量实习基本上都是在学校附近选择一处合适的地形区域作为实习场地,其优点是就近、方便、节约经费、容易实施,但存在受地形条件的限制、不利于全面训练的缺点,而且实习内容年复一年,学生缺乏兴趣。自开展“宽基础高技能应用型建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以来,我们在土木工程专业2006、2007、2008三级学生测量实习中,分别承担了学校辖区平面图和学校后山地形图的测绘及面积测算、教学区建筑面积的测绘及计算、学校各附属区域面积的测绘及计算等任务,以这种新颖的形式展开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进度和任务时限结合起来,让同学们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挑战性的压力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增强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紧迫性。这些教学与服务相结合的成果得到校领导和基建处工程技术人员的充分肯定。这为今后的“项目教学”、“顶岗实习”、“义务村镇规划”等实践教学空间的开辟和实践教学新模式持续深入推行奠定了基础,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短、明、快”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条件,强化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质,真正体现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提早地适应工程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总之,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以新颖的角度展开教学,充分挖掘各方的潜力,力图以最短的课堂时间、最明了的教学手段、最快地形成学生实际的测绘能力。

参考文献:

[1]占勇,陈惠芬,徐家跃,钱蕙春等.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2,(4):36-37.

[2]赵成龙.任务驱动的高职数学教学模式探索[J].品牌,2011,(8):86.

篇8

    近年来,测量新技术尤其是3S技术的发展,对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受到挑战,优化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从传统性教学向应用性教学转化,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操作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工程测量作为高等职业学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专业课程,课程地位非常重要,但内容庞杂,要很好地掌握该课程十分不易。因此,在测绘新仪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迅猛发展情况下,探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是迫切需要的。

    一、工程测量教学内容的改革

    从现有的教材来看,大多数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教学中,选用合理的教材,根据现场的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对普通测量技术进行适当的删减,增加相应的应用测量技术和现代测量技术的相关内容。比如可以增加计算器编程、全站仪在施工放样中的应用、GPS在施工中的应用等。现在大多数的工程测量教材在应用技术章节讲的过于简单,这在教学中要讲到各个方面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普通测量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通用,应用测量技术作为土木工程专业根据不同的方向进行选用,现代测量技术作为学生熟悉测绘新技术及其应用。

    二、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工程测量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

    课堂教学和课间实习相结合是工程测量教学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工程测量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在工程实际中遇到的问题,从引导的角度讲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讲授中要留出适宜的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教学手段不能一味的以板书为主,要适当的引进现代教学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改善课堂环境;学生对所讲的知识理解是抽象的,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件中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

    现在测量仪器品种甚多,发展迅猛,使得现在的教学设备陈旧和老化严重,落后于生产;而且现在大多数院校的经费紧张,没有多余的资金购买各种品牌的测量仪器、新仪器和设备,但是现在教学又需要,在这种供需矛盾的情况下,可以从网上和仪器厂家收集相关的新仪器的图片和介绍,使学生对新仪器有一定的认识。

    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把相关的教学资料在校园网上,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测量论坛和测量网站,通过互联网让学生了解测量的发展动态。

    (二)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工程测量实训是工程测量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实训环节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掌握测量仪器操作技能和测量作业方法的主要途径。但是现在测量实训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设计的实训项目还没有完全和工程建设相结合;[

    实训项目偏少,测量仪器陈旧,未能完全把工程建设中的现代测量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运用近来;随着高职的扩招,现在的实训设备量偏少,很难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改革中,需加大实训设备的投入和实训设备的使用效率。积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训项目的训练。

    三、工程测量考核方式的改革

    工程测量这门课程有很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难以反应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且考核内容过于依赖教材内容,导致学生只注意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有必要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

    (一)工程测量课堂考核的改革

    考试只是一种手段,而最重要的是学生如何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往的考试多采用试卷进行,出一些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计算等题目进行考核。这种考核方式注重书本知识,不能很好的考核学生运用知识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有些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可以考出好成绩,但是运用知识的能力很差。为了改变这种现象,需要采取试卷考试与能力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把理论考试、仪器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

    (二)工程测量综合实践考核的改革

    工程测量综合实践协同作战特点突出,这对培养团队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综合实践时,更应该注重对过程的考核,综合实践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实践的每个阶段,以实习小组为单位进行总结,由小组长对每个成员给出评价。实习结束后,以此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在实习中,根据实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仪器的熟练程度、实习期间的表现对学生做出综合的考核。

    四、师资队伍建设的改革

    从事工程测量教学的青年教师大多数是从校门进校门,缺乏必要的工程实践经验,很难掌握施工单位对新技术、新方法、新仪器的需要程度。有必要定期派一定数量的教师去施工单位进修,以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来提高自身的水平;教师应坚持产、学研相结合,教师除了教学工作以外,还要参加一定的科研活动,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以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工程测量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工程测量教学改革,非常重要,十分迫切。本文从现价段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行了探讨,对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一定的措施和方法。

    【参考文献】

    [1]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靳海亮.工程测量学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篇9

《工程测量》课程是我院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面向土木工程、建筑学、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专业,本课程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工程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常规测量仪器的操作,了解测绘新仪器、新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同时熟悉地形图的应用,能够从事相关专业中的测量工作,具有使用各种测量仪器的的能力,更好地从事测量方面的工作,以便更加适应社会需求[1]。

1工程测量课程基本信息

1.1主要内容

《工程测量》课程主要内容: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测量误差、小地区控制测量、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及应用、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道路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建筑物变形观测等[2]。该课程教学主体上分为两大模块: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教授学生测量基本理论与方法,实践教学主要是使学生正确熟练操作仪器并掌握相关的测量技能,具备解决工程施工能力。

1.2学时安排

我院的《工程测量》课程共48-64学时,3-4个学分,每学年有9个~11个班级授课,年修读学生300人以上。

1.3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工程测量》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建筑施工、砌体结构、地基与基础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既是前面所学课程的延续,又是学习后续课程的基础,只有掌握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并运用其它的专业和基础知识,才能熟练完成项目施工过程的技术指导和管理。

1.4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随着教学深入,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有:(1)学生没有吃透测量原理、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3];(2)在实践操作中有诸多不合规范的操作习惯;(3)部分学生心态浮躁不得更适当的学习方法、不能潜心研究学术问题。例如:不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学习;(4)面对棘手问题不能够发散思维立足于新的视角合作的解决;(5)课程考核不能全面客观的反应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4]。2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路课程体系与内容的改革围绕相关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及人才全面发展、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行业发展的新要求,不断探索和深化教学改革,做到课程体系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有计划、有措施、有特色的落实到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1)在理论教学上,教学内容吸取国内其他更高水平院校同行的先进经验;深入到社会项目上,与一线的技术员和专家共同探讨;优化和完善工程测量教学大纲,适当删减过时保守内容或者仅作简单讲述;(2)在实践教学上,积极加强校内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5];通过测量技能大赛、产学研结合等多种方法,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积极增加投入购置新型教学仪器设备,努力改善教学条件以满足教学要求;加强与生产单位以及测绘仪器销售商的交流;(3)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形成了以授课课件、实践操作录像等方法相结合的立体感官教学方法[6][7];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测量规范和操作程序、培养良好的专业工作习惯,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素质;通过参加专业比赛,锻炼并检测学生的测量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测量专业知识;(4)另外,关注提高学生的“测、绘、算”技术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站仪,了解GPS测量技术[8],学习CASS成图技术,让学生尝试结合EXCEL编写简单的计算软件;(5)在考试改革上,采用综合性笔试和平时性考核项目的多维度考核办法,不断探索优化更加客观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该课程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该课程总体知识、能力、素质综合成果的体现程度。

3工程测量课程目标

(1)掌握各类普通测量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和小区域控制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会正确规范熟练的使用各种常规测量仪器包括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2)会结合现行规程规范和选取合适的仪器,设计一般性的测量方案,并进行有效率的测量和内业处理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测量项目、建筑物变形监测项目。

4工程测量课程活动设计

4.1各类普通测量以分组比赛类型教学

下面以四等水准测量为例作介绍。(1)目的:使学生正确熟练的操作水准仪;使学生深入的掌握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测量的规范操作工序和规范的水准内业处理,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提高实操水平;(2)活动安排:水准测量原理、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内业处理流程、学生练习水准仪、普通水准测量实验,计划4课时;分组完成四等水准外业、内业,提交成果资料,计划2课时;成绩和总结,评定成绩并总结问题、分析原因,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仪器操作与观测方法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小组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4.2建筑工程施测量以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

下面以民用建筑施工测量为例做介绍。(1)目的:了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掌握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掌握民用建筑施工放样流程;(2)活动安排:课堂讲解施工测量任务、特点及测设的基本工作,计划2课时;课堂讲解测设点的平面位置的方法和施工控制测量的方法,计划2课时;观看民用建筑施工放样现场教学视频,课堂提问学生,总结分析施工放样流程,学生完成案例分析学结,计划4学时;(3)评价方案:课堂提问占40%;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学结占50%;出勤占10%。

4.3建筑物变形测量以完成项目类型教学

(1)项目目的:使学生了解建筑变形测量的意义与重要性;理解建筑物变形测量的施测内容与测量方法;熟悉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的整个流程;(2)活动安排:收集该项目相关的资料,了解此建筑物的变形情况,配置测量仪器,制定观测计划,计划2课时;布设水准点、观测点,做垂直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布设控制点和工作基点,做水平位移测量,计划2课时;处理数据,整理项目成果,并给出项目结论及建议,计划2课时;(3)评价方案:外业测量占30%;观测记录和内业处理占30%;项目总结报告占30%;出勤占10%。

5工程测量课程学习评价方案

理论考试内容围绕教学大纲进行,在学期末组织学生考试。其他考核项目在授课期间进行。制定如下考核方案:(1)综合性笔试,占总评成绩比重50%,评分标准依据参考答案评分;(2)小组数据和总结报告,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水准测量占25%、角度测量占25%、距离测量占25%及小区域控制测量占25%;(3)建筑工程施测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民用建筑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工业建筑的施工测量案例分析总结占50%;(4)建筑物变形测量项目成果书面材料,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成果精度统计及质量检验结果占30%,变形测量过程中出现的变形异常和作业中发生的特殊情况汇总占20%,变形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建议占30%,附图附表占20%;(5)课程论文,占总评成绩比重5%,评分标准是把握测绘科学前沿动态占40%,内容充实可靠占50%,论文形式要素正确占10%;(6)出勤,占总评成绩比重10%,评分标准是旷课、迟到、早退酌情扣分。

6总结

结合工程测量课程特色和学习目标,在非测绘专业的工程测量教学实施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分别从不同知识板块设计教学活动,并在课程考核上注重“多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才能更加客观全面的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以及获得知识、能力、素质等综合成果的量度,这样才能更好的达到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与效果,为社会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

作者:许善文 唐小方 单位:广东白云学院

参考文献

[1]岑敏仪.土木工程测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颜为莉.探究工程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措施[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6):136-137.

[3]许善文.浅谈关于土木工程专业的水准测量实践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16(3):118-121.

[4]陈晓刚,赵海云,林辉.MOOC背景下建筑类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策略[J].测绘通报,2016(4):128-132.

[5]田桂娥,吴长悦.测绘实习基地的建立与完善[J].山西建筑,2016(10):246-248.

篇10

0 概述

某高校工程测量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测绘实习结合的教学方法,先安排课程教学48个学时,然后进行2周的测绘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又分成课堂理论教学32学时和实验课教学16学时,实验课穿插在对应的理论教学内容之后进行,主要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结构原理及操作方法。测绘实习主要掌握高程及角度测量方法、平面及高程控制测量、建筑物的测设及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等操作技能及其理论计算方法,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实训,将测绘理论学习与掌握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①

1 合理配备师资

1.1 责任心强

教师责任心强是保证实习按质按量完成的前提条件。学生刚完成测量理论学习,很多知识还没有完全理解,又马上开始测绘实习,这时就需要任课教师现场及时进行耐心指导,经常到实习场地检查、答疑、提问及交流,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验表明,如果缺少老师检查、答疑,学生无论出勤率还是实习效果均很差。

1.2 具有工程实践经验

工程实践经验是教师承担测绘实习教学任务的基本素质。现在很多教师是从高校毕业以后又直接进入高校任教,缺乏工程实践经验,不了解工程生产特点,此理论型教师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2 科学分组

2.1 人员分组

每测绘组7~8人,每组再分为两个小组,挑选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任组长、副组长,其中组长先带领一个小组进行平面控制测量,副组长带领另一小组进行高程控制测量,等完成各自测量任务后(一般两天左右),两小组互换测量任务和测量仪器。这样安排一是使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平面控制观测和高程控制观测并进行相应的理论计算,以对控制测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二是提高仪器的利用效率,增加每个学生仪器操作时间和熟练程度,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2.2 各组测绘能力基本均衡

根据学生男女性别、组织管理能力、动手能力及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不同,将每班学生尽量平均分组,各组测绘能力基本接近,既可使各组内部有相互协调、交流的层次,又可形成各组间的相互学习、相互竞争局面,是保证各组实习积极性及实习效果的重要措施。

3 实习内容及成果要求

3.1 实习仪器

授课老师应组织实验室技术人员仔细检查实习仪器,满足实习精度要求。角度测量采用2秒级或5秒级电子经纬仪(基本操作与全站仪相似)1套,水准测量采用DS3光学水准仪1套,距离测量采用50m钢卷尺1把,以及有关测量、记录、计算、绘图工具。

3.2 实习内容串讲

包括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轴线及建筑物高程测设等实习内容。实习任务书及实习计划发放到各组,使同学们明确测绘任务,提前复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各自测区进行考察。

3.3 实习成果要求

3.3.1 每个学生需要上交的成果及要求

(1)一组独立观测的闭合导线测量数据及计算过程、导线点坐标;(2)一组独立观测的闭合水准路线测量数据及计算过程、导线点高程;(3)一组独立观测的碎部视距测量数据及计算过程、碎部点坐标计算。(4)个人实习报告。

常规测绘实习要求每组测量一组合格的闭合导线数据及一组闭合水准路线数据,这样往往造成测绘实习早期学生出勤率较高、中后期出勤率低,学生实习效果相差很大: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测绘操作、内业计算机会多,实习水平相对较高,动手能力差的没有独自观测操作的压力,有依赖心理,实习水平很低。

为克服上述缺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单独测量一组闭合导线数据、闭合水准路线数据及碎步点视距测量数据,并计算出各自的成果。

实践表明,本项措施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各组学生纷纷在星期六、星期天照常进行观测,促使每个学生达到了熟练操作仪器、理解测量方法、掌握有关理论及计算的目的。

3.3.2 每组需要上交成果

校区面积为250m?50m、比例尺1:500的地形图一幅,并附该地形图的有关控制测量外业数据及计算结果。

4 日常辅导及启发提问

日常检查辅导及启发提问是提高实习效果的有力保证措施。每天早上8点至10:30、下午14点至16:30为实习现场检查出勤、答疑、提问时间,其他时间在办公室答疑。

加强日常测绘现场检查、启发提问力度,做到每天每个学生至少提问一个问题,主要有关仪器操作、平面和高程观测方法及闭合差计算、误差分析等理论结合实际内容,将提问回答情况计入实习成绩,使人人有压力,个个争先进,以问题驱动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了学生在实习中多操作、多分析、勤提问及主动学习,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4.1 平面控制测量方法

4.1.1 踏勘选点

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在各组指定测区内进行踏勘,了解地形条件,布设闭合导线,按踏勘选点要求,选定8~10点,现场讲解选点要求及注意事项。

现场提问:导线点位置确定理由。

4.1.2 建立标志

导线点位置选定后,在点位处建立标志。标志要求明确清晰并保留两周以上。现场提问:标志的大小对精度的影响。

4.1.3 水平角观测

用测回法观测闭合导线内角一个测回,要求上、下两半测回角值之差不超过?0″,闭合导线角度闭合差满足要求。②

现场提问:为什么用水笔或铅笔代替花杆作为照准目标?为什么水平角要观测一个测回?水平角观测主要误差来源有哪些?实际进行一次对中整平操作或进行一个内角一测回观测。

4.1.4 导线边长测量

各边边长用钢尺往、返丈量取平均值,其相对误差不超过1/3000,特殊困难地区限差可放宽为1/1000。③

现场提问:为什么要往、返丈量取平均值?精密量距时高差、温度及尺长误差怎样修正?为什么要进行经纬仪定线?钢尺中间架空如何处理?相邻边的长度有何要求等。

4.1.5 测定起始边的方位角

每组建立一个独立坐标系,原点设在测区西南角,使整个测区位于第一象限;选择测区主要建筑物北向轴线方向作为测区的北方向。

现场提问:为什么坐标原点要设在测区西南角?测量坐标系和数学坐标系的区别。

4.2 闭合导线数据的检查

测绘前要先绘制测区及闭合导线草图,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草图上。闭合导线应分清观测左角、右角运用不同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一组闭合导线数据测完后,要求学生在测绘现场检验角度闭合差是否满足要求,图根导线角度闭合差容许值。④若不满足,找出原因,进行重测。

现场提问:角度闭合差产生的原因?仪器对中整平对精度的影响?现场快速计算一组观测数据的角度闭合差。

4.3 高程控制测量方法

将闭合导线点作为闭合水准路线的水准点,应用双仪器高法测量两水准点之间的高差,每测站两次仪器高之差大于10cm,两次高差值之差不大于?mm时,取平均值作为该测站高差。

现场提问:为什么用双仪器高法测量两点之间高差?为什么一个测站前、后视距基本相等?实际进行一个测站高差观测。

4.4 闭合水准路线观测数据的检查

对于水准路线长度700至1000m、10个左右测站的水准路线,采用双仪器高法进行测量,一般学生高差闭合差均可达到?0mm之内,远低于容许值?5mm,提高了测绘精度。

现场提问:高差闭合差产生的原因、仪器整平误差对精度的影响,或现场快速计算一个闭合水准路线高差闭合差。

4.5 测设轴线外放控制桩及建筑物高程

4.5.1 测设轴线外放控制桩

建筑物的定位完成后为了便于在施工中恢复各轴线位置,把各轴线延长到基槽开挖线外的安全地点。

现场提问:正倒镜分中法的操作方法。

4.5.2 测设?.000标志

根据建筑场地上建立的水准点,用水准仪视线高法将建筑物?.000 标志测设在控制桩或周围已有建筑物上。

现场提问:水准仪视线高法原理等。

5 实习成绩考核

5.1 出勤及日常问题回答

其中出勤占20分,日常检查提问回答情况占10分。每天2次抽查人数,无故缺勤超过1天,本次实习作不及格处理,跟下一届学生重修。

5.2 仪器操作考核

每个学生必须通过仪器考核。制定水准仪及经纬仪考核标准。若实习时间紧张,可只进行经纬仪操作考核。仪器考核时,每个学生给两次机会,若第一次不及格,在其他学生考核完后,给一次补考;补考还不及格,则本次测绘实习不及格。

教学实践表明,正常仪器考核中60%以上的学生可达到良好以上标准,15%达到中等标准,10%达到及格标准,其余15%经补考基本达到合格标准。

5.3 个人控制测量观测精度及实习报告考核

检查每个学生的闭合导线和闭合水准路线观测数据并进行计算,检验精度,与现场实际地形进行对比,并判断是否有抄袭和编造数据现象存在,必要时要求学生进行解释。

5.4 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考核

每组选择一组精度高的观测计算数据作为地形图绘制的控制点数据,通过网格绘制、导线点展绘、碎步测量、地形特征点测绘等绘制地形图。要求地形图重要地物位置与高程正确、比例准确、图例规范、线条清晰干净、符合实际地形地貌等。

6 教学效果

6.1 学院测量大赛取得好成绩

作者任教的学生在学院举行的测量大赛上每年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如去年任教4个专科班,另外两位老师任教8个本科班,在测量大赛上,作者任教的学生取得一等奖1名(共1名),二等奖1名(共两名),三等奖4名(共6名),以及优秀奖若干,占奖项的67%,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

6.2 用人单位反馈

篇11

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一

为期七天的测量实习已经结束了,这些天来,虽然每天都早出晚归,感觉很累,但是还是有很多收获的。下面简要谈一谈我的一些测量实习收获以及自己的一些收获感想。

两个多月前,我们刚经历了大地震。地震后的场面现在还犹如眼前。到现在我还记得灾区失去亲人的同胞们撕心裂肺痛哭时的场面。到现在还记得那些压在废墟中的孩子们。还记得那些等在废墟外的焦急的家长的表情。作为一个将来可能投入到建筑业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感到了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那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啊,我为自己无法保护他们而感到惭愧。同时我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将来做一个有良知的土木人。建最安全的建筑,建最安全的房子。在这里我不想评论那些所谓的专家在电视屏幕上说什么学校本身就比较危险的话是否正确。天灾不可避免,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天灾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地震后,材料力学老师给我们普及了一点地震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在网上了解到一些地震方面的知识。我了解到我们在建筑质量方面做的很差,我为一些建筑从业人员感到惭愧。

当我了解到建筑结构专家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时,我感到无比的自豪。建筑的质量是生命攸关的大事,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做到精益求精。同样对土木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很好的技术,专业知识过硬,同时还要做事细心。当然有良知是首要的。

测量是建筑施工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施工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举些例子,我们要建造铁路、公路,我们必须首先确定一条经济合理的路线,我们必须进行路线勘测,进行路线设计。当我们建造桥梁时,在建造桥梁之前,必须要测绘河流两岸的地形图,测量河床断面、水位、流速、流量和桥梁轴线的长度,以便设计桥台和桥墩的位置,最后将设计位置测设到实地。总之,任何工程建设都离不开测量工作。对我们土木建设技术人员来说,我们必须掌握测量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经济,更安全的施工。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加瓦。测量技能对我们今后工作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掌握,绝不能敷衍了事。

其实,做测量实习之前,我们就已经上过了测量学的理论知识,并且已经作了一些小实验。这次测量实习只是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系统的实践一下。没做实习以前,我以为不就那点知识吗,上课都学过了,一定会很简单的,几天下来,感觉理论和实践真的不是一回事,学理论知识时是有老师带领着,你不用去探索只是接受老师的知识,而实践则是要自己探索,没有人会告诉你怎么做,打控制点位置的选择、控制点的个数、闭合导线、碎步测量都要自己考虑。对锻炼我们的全局观、合理统筹安排都有更高的要求,同样测量需要一个小组团队合作完成,而不是一个人能够单独完成的,所以团队合作在测量中也非常重要。

下面简要谈一下这些天我的一些工作以及我的一些收获。这些天基本上整个测量工作中每个环节我都尝试着做了一下,从一开始的选择控制点到大闭合导线测高程,再到碎步测量读数,从控制导线的高程、角度计算及高程、角度的改正。同样还调平水准仪、对中调平经纬仪、扶尺子。几乎测量的每个环节都得到了锻炼,所以这些天感觉收获很大,真正起到了实习的作用。

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二

一、 理论是基础 实践是根本

没有理论基础,我们就不能正确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所以我们进行测量实习前,这学期张老师经过对理论知识精细的讲解,我们踏踏实实的学习态度,致使我们很好地掌握了理论知识。对于学习建筑工程技术这一专业的学生,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更应当有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

无人不知“实践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就是实践。《建筑工程测量》是这样,其它的还是如此。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必须树立起理论是基础,实践是根本这一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 明确目标 制定计划

没有航向的船,永远也无法到达成功的彼岸。当然,没有目标的工作,永远也无法品尝成功的喜悦,所以我们这次测量实习首先明确了我们的目标。我们这次为期十天的测量实习的内容主要有三项,地形图测绘、建筑物放样、道路圆曲线测设。明确了目标,就应当为之拼搏。我们可不能盲目地拼搏,因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我们在进行测量实习初就对测量实习的进程做了相关计划。终于让我们少走了许多曲折之路。比如,我们每天实习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那么我们准备仪器时就只带需要的仪器,而并非劳神、费力全都带到实习场地。虽然这是在实习期间的亲身体验,我们却对此受益终生。

三、 树立起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

我们《建筑工程测量》实习并非单枪匹马就能完成任务,必须由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完成。比如,在进行碎部点的测量时,在同一时间我们需要立尺人员立足、观测人员读取数据、记录人员记录数据、绘图人员绘制草图等。为此,我们需要让组员们树立起团结协作的意识,早日圆满完成实习任务。由此,我真的领悟到了“人心齐,泰山移。”的内涵了,正如时期,没有国、共两党的合作,没有统一战线的形成,也许将会持续更长时间。如果我们这次测量实习没有组员齐心协力地奋进,我们也根本不可能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实习任务。因此,团结协作是我们必然要做出的选择。

四、 老师指导 同学探讨

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离不开同学们的相互学习和探讨,更离不开张老师顶着烈日不畏艰辛仔细、耐心给我们的正确指导。让我们才茅塞顿开,思维也更加开阔,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五、 吃苦耐劳 自强不息

大家都明白一点,我们学习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以后的工作地方一般大多是室外露天工作,遇到风吹日晒是再所难免。正如我们这次测量实习一样,由于时间是夏季,所以天气炎热。于是我们许多时候都是利用早、晚的这一段时间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早出晚归。虽然不习惯,但这是我们必然的选择。选择吃苦耐劳,选择自强不息。终于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组员用十天辛勤的汉水换回了实习工作的圆满结束。

一个测量工作是这样,其它的还是要求我们这样做啊!因为如此,才有新的希望。一场突如其来的特大汶川地震的降临,没有压到我们。这归功于党和国家的科学发展,更是我们拥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我们打下了坚定的信念——中国加油,中国雄起!

六、 严格要求 求真务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进行仪器操作时,务必按照正规的操作进行测量实习。我们实习相关内容时,也务必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否则,我们将走许多曲折之路。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将时代性与规律性相结合,运用创造性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然,我们在严格要求的同时还应求真务实地不断进取。

七、 存在问题 不断完善

我们这些天的实习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们是团队工作,所以在组织协调人员任务时还有少许不足。有些仪器操作生疏,测量误差大等问题。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去解决问题。那么,解决问题,首先就要熟练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其次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在不断总结中前进,达到熟能生巧,为我所用的目的。最后要树立起失败乃成功之母的观念,不耻下问,虚心学习。

为期十天的建筑工程测量实习,不仅是我们对这学期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更是在无形地教导我们如何做人。我坚信学会做人更重于学会做事。这次实习将时刻铭记心底,将我的心得运用于今后的人生道路上。

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三

这周我们土木工程专业进行了一次测量实习,实习前老师给我们开动员会布置了实习任务和注意事项,不知道别人感觉如何,反正我听着特别有压力。

我是实际操作型的选手,对于那些理论的东西明显力不从心,所以当迎来第一个实习任务时,我都不知道怎么开始。

还好,我们组组员有12个人,经过短暂的商议,我们从整平仪器到使用仪器,从测量到计算,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配合起来相当默契成熟,我们各司其职,效率极其高。

为了不出现那一点点错误的数据导致返工,每当在测量的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问题时,我们组总是会停下来进行激烈的讨论,实在不会的就问老师。

俺们朱老师也是一位比较和善有学识的老师,各种仪器和测量方案都非常精通,而且每天还会骑着自行车游荡在各个测量地点之间,检查和指正,让我们很有安全感,不怕出现什么比较大的错误。

实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可是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对课本的知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更使我懂得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团结的力量。

成功一起分享,困难一起担当,我不敢说我们小组是最优秀的小组,但确是最成功的一个小组,看着其他组三番两次的返工,而我们每次全然一遍成型,回头想想,虽然一站在烈日底下就长达几个小时,但我们擦掉的汗水却是幸福的。

我敢这么说,我们组哪怕少一个人,实习的难度都会大大加强一度,正是我们找准了自己擅长的位置默契的配合,才让整个流程简单和顺利。

通过这次实习,我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有面对困难的忍耐力;上课时完全陌生的水准仪、全站仪,在实习过程中竟然也灵活的掌握了,实在让我感觉兴奋。

在对数据的检查和矫正的过程中,我弄清了各种测量误差的来源,大概有三个方面吧:仪器误差(仪器本身所决定,属客观误差来源)、观测误差(由于人员的技术水平而造成,属于主观误差来源)、外界影响误差(受到如温度、大气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时时处于变动中而难以控制,属于可变动误差来源)。

为了减少误差,我们的做工精度就必须严厉加强,每次架仪器时,都要严格的进行整平,差些没把粗略整平当精确整平对待了。还有就是想办法补充知识,以提高自身的工程测量水平,掌握正确的方法,规范操作,降低误差。

除了熟悉了仪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误差的来源和减少措施,我还掌握了一套科学的测量方法,在测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测量原则,如:“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由高级到低级”的工作原则,并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及精确度。

通过老师的提点以及我们的认真地对待,很多问题我们都迎刃而解,非常感谢这一次实习,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团结合作完成一项项目的机会,使我受益匪浅。

工程测量实习心得体会

土木工程实习专业总结汇报四

通过实际的测量实习,让我学到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东西,比如对仪器的操作更加熟练,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和碎部的测量等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动手和动脑的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的交际、合作能力。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

测量实习,让我们对过去课堂上的测量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对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有了更好的了解;学会了地形图的绘制等在课堂上无法做到的东西以及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拓展了与同学之间的交际合作的能力。当然其中不乏老师的教诲和同学的帮助。当我们每个组都基本画好图后,老师一个个地检查,出现问题就让我们及时改正。其实想想每天校园中那些进行测量的我们也算是一道不错的风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 磨练品格:

这次实习,不仅让我们学到了测量的实际能力,更锻炼了我们面对困难的忍耐力。在实习测量的过程中,不可能完全没有错误,我们不曾气馁,继续一次又一次的重测,重计算,一次次地练习,在一次次的改进中提高测量水平,磨练自己迎难而上的坚强品格。

实习磨砺实干精神,每个组员都必须亲自实践。选点、搬仪器、对中、整平、照准、读数、记录、计算„„每个人都要能熟练掌握,谁也不能只做“指挥”工作,谁都要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来,不怕累,不怕脏,敢吃苦,能出力!

我们每个组员都分别独立的观察,记录每一站,并准确进行计算,做到步步有“检核”。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误差的积累,及时发现错误,更可以提高测量的效率。我们怀着严谨的态度,错了就返工,决不马虎。直至符合测量要求为止。通过实习,我们渐渐养成了凡事都细心、谨慎的态度。

篇12

摘要: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对测量学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应从教材的选择,教学目的的转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实践教学的完善及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等几个方面探讨中职测量学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关键词:中职;土建类专业;测量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21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出现了蓬勃发展的趋势。现代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不断发展应用,地理产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对传统测绘形成了强力冲击,测绘科学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特别以GPS、GIS、RS为代表的“3S”技术正在应用到各种工程建设中,测量学教学体系和课程结构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如何使经典测量学与当代测绘高科技从理论到实践在测量课程中得到体现,如何使其与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要求相适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拟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和近年来教学改革的实践,谈谈个人的看法。 根据不同的培养层次选择合适的教材 教材是教学思想、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的集中体现,是教学工作的依据。测量学是研究对实体(包括地球整体、表面及外层空间各种自然和人造的物体)中与地理空间分布有关的各种几何、物理、人文及随时间变化的信息的采集、处理、管理、更新及利用的科学,是土建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现在出版的土木工程测量教材有十多种,到底选用哪一种教材对学生比较合适,一直是我们在探索的问题。为适应课程建设的需要,由我院主编,其他几所职业技术学院参编,共同编写了职业院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十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工程测量》(非测绘类),并由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发行。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论述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基本技能的培养。同时自编了与教材相配套的《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测量学教学实习指导书》等辅导教材,使教材配套齐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环节的改革 教学目的的转变长期以来,对于土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小范围地形图测绘及具有一定施工放样能力”是测量学教学的目标。但是,随着测绘科技的迅速发展,以“3S”即GPS(全球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S(遥感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在测量定位、导航、国土与城市管理等领域里的推广应用,拓宽了测量学的教学内容与研究空间。土建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专门从事测量工作的人数不是很多,大部分都会在施工现场工作,原来的教学目标已远远不能满足土木工程技术人员对现代测量技术的要求。对于土建类专业的学生而言,教学目的、教学思想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应用的基本知识,了解现代测绘在本学科中的应用,能够运用测量成果分析和解决实际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这应该成为改革测量学教学、全面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的指导思想,要从以“测图”为教学主线向以“用图”为教学主线转变。 教学内容的调整空间定位技术、地面信息采集处理一体化技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这些与地理空间信息学科相互交叉产生的相关学科对土建类学生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开设测量课程的非测量学科的学生而言,应把测量学作为学科研究的工具,所以,测量学课程应该提供先进、适用、多样性的空间信息采集、处理、管理和分析的方法与技能,为本学科所用。在测量学课程学时压缩的情况下,处理好测绘新技术与经典教学内容的关系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又要向学生及时传递测绘新技术、新工艺、新仪器的信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考虑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工程建设第一线工作,现在建设单位用到光学仪器很少,对于光学仪器的原理和使用方面可以简单讲一下,重点放在全站仪和GPS等新仪器的讲解和操练上,使学生毕业后能“零距离”上岗。 实践环节的改革 测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实践环节起着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和巩固课堂教学的作用,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重要。为了方便学生实习、实验,我们在学校内建立了实习基地,在主要道路的交叉口埋设了导线点,通过几届学生的实习和实习指导教师的共同努力,已经获得了实习基地导线点的精确三维坐标和数字地形图。 在实验教学中,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固定在实习基地的一个测区,每次实验都在划定的测区内进行。有了实习基地的所有数据,每一次实验结束时,每个组的实验数据都要有实验指导教师的签字,实验才能结束。 理论课程结束后,有两周的实习时间。长期以来,实习都是以地形测图为主线,占了实习时间的一大半。我院测量实习改革的中心思想非常明确,就是压缩地形测图,加强精度分析和土木工程测量的内容。实习时,每个组仍在原实验的测区里,实验观测的数据在实习时都可以派上用场,大大缩短了测图的时间。同时,重点增加了施工总平面图设计及建筑物测设数据计算等用图内容,同时还增加了测设轴线桩、设置龙门板及测设龙门板的标高等施工测量的内容,把重点放在土建施工测量上。 良好职业道德的培养 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提高人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行为素质及职业道德。在测量课教学中要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测量的数据都含有误差,对于每一项观测都有允许的误差,对于超限成果,要引导学生查找出错的原因,区别情况加以改正。如果发现学生私自更改数据,甚至编造测量记录,一定要严肃批评教育。这种错误如不及时发现,不仅学生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而且还可能养成不良的恶习,遗患无穷。应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任何测量成果都是在测量人员认真负责、仔细操作和分工协作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不是某一个人努力的结果。在平日的教学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这样既能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中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测量学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只有领导重视,教师热心,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计划,在教学中不断试验、总结和提高,才能保证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掌握现代测绘技术的土建工程类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