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教案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4:5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北师大版教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北师大版教案

篇1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并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难点

使学生体验位置与顺序,能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位置与顺序.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介绍教室

(一)创设情景

我们每天都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学习,一定对教室很熟悉,今天淘气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和我们一起学习,谁愿意给淘气介绍一下我们的教室?

(二)介绍教室

1.学生介绍教室中有什么物品.

2.这样介绍淘气只知道我们的教室中有什么东西,你能用我们所学过知识来介绍吗?

3.谁愿意到前面给淘气和全班同学介绍一下.

4.刚才两位同学介绍的一样吗?为什么?

5.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6.小结:你们面对面坐着,因为方向是相对的,所以在叙述中前、后、左、右的位置也就正好相反.

二、活动二:介绍去学校各个专业教室的路线和各个专业教室

1.淘气现在想到我们的各个专业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怎么才能到各个专业教室吗?

2.出示图片:学校示意图

3.学生介绍专业教室的所在位置.

4.淘气想到自然教室去参观,你能说说应该怎样走才能到那吗?

5.学生选择任意一个专业教室说路线.

三、活动三:游戏

1.淘气:同学们,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做游戏吗?全班一起做“文明操”.

2.看卡片指方向.

学生看卡片做动作.(卡片为:前、后、上、下、左、右、空白7张.学生看到卡片后将手指指向相应的位置.速度由快到慢.)

3.听口令反指方向.

规则:手指指向与淘气的口令相反的位置.

四、活动四:介绍自己的房间

1.我已经了解了你们的学校,还没有了解你的房间呢?请你介绍一下.

2.学生任意介绍自己房间物品所摆放的位置.

教案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通过“淘气与我们一起上课,参观校园”这一情景贯穿全课。学生在具体的情景和不同的角度中进一步感知位置、确定位置,不断体验探究位置与顺序。对有关知识进行全面的复习和运用。位置的相对性是本课中的重点、难点,巧妙的创设情景,设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进一步感受体验前后变化的相对性。让学生体会位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同学们合作交流中合理判断推理出位置的顺序,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本课集知识性、趣味性和活动性于一体,有效的进行教学,突破难点。本节课通过游戏的形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上好一节复习课作了一些尝试。

探究活动

听口令指方向

游戏目的

1.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情景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

游戏过程

1.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面对面站成两横排.

2.教师站在两队学生的中间.

3.教师发出口令,如“左”“右”“上”“下”等等.

4.学生根据教师的口令指方向.

游戏说明

1.将学生分成面对面的两队,一是使学生体会位置的相对性;二是增加游戏的难度.

教师也可以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同向的几组.

2.指错方向的学生可以为大家表演节目,然后继续活动;也可以将其淘汰,等待下次机会.

营救队员

游戏目的

1.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领会前、后、左、右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游戏过程

1.教师在操场上画一个比较大的方格图,方格图中标有两条行进的路线.

2.教师将学生平均分成两组,每组选出一名指挥官,剩下的人再平均分成两组,一组在方格的左面,作为被营救的队员,另外一组在方格图的右面,作为营救队员.

3.营救队员的眼睛用手帕蒙上,在指挥官的指挥下顺着路线前进,如指挥官说:“向前走两步”“向左三步”……营救队员根据命令前进.

4.每次只能营救一名队员归队.

5.最早将队员全部营救归队的小组获得冠军.

篇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与同伴的游戏中学会合作.

2.通过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判断能力.

3.使学生理解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其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

2.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且能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导入

1.同学们都乘坐过公共汽车,乘车时有什么规则吗?

2.乘车时要按顺序排队,要先下后上,要遵守乘车秩序.乘车时也有关于数学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研究乘车中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乘车

二、活动二:乘车

(一)教学主题图1

1.出示图片:乘车图1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驶来了,驶向白石桥站.

2.教师提问.

(1)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2)你们能提出哪些问题?

(3)你们准备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3.小组讨论.

4.集体反馈.

2+1+4=7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二)教学主题图2

1.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上现在有7人.

2.出示图片:乘车图2

教师说明:车继续向前开,到百万庄站.后门下去3人,前门上去2人.

3.小组讨论:看了刚才的演示,你知道了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你们准备怎么解决?

4.集体反馈

7-3+2=6你先算的是什么?为什么?

(三)教学主题图3

1.出示图片:乘车图4

教师说明:114路公共电车继续向前开,到总站白云路站前门和后门都下去3人.

2.小组讨论:现在车上还有乘客吗?你会解决吗?

3.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6-3-3=0

小结:通过乘车活动,我们计算了乘车中的几个问题,你知道先算什么了吗?

三、活动三:动手摆

(一)摆圆片列式

1.5个红圆片、再摆两个蓝圆片、拿走3个.列式:

2.根据列式动手摆:4+1+5=

3.同桌互相出题摆圆片、列式.

(二)两人一组,一人说,另一人摆.并说出算式.

四、活动四:日常生活

1.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能提出哪些与今天所学的知识有关的问题?怎样解决?

2.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收获?你想对同学和老师说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乘车

2+1+4=77-3+2=66-3-3=0

篇3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数的意义.

2.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具有表示物体个数的含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初步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有序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教学.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我们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你们喜欢我们的学校吗?

活动一:我们的校园

1.在我们的校园里你都看到了什么?

(我们的校园里有操场,我们的学校里有老师,我们的学校里有小朋友……)

2.你能用一句带有数字的话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吗?

(我看到了1个老师,我看到了3座楼,我看到了一年级有7个班,有6个年级,有好多小朋友……)

教师:对了!你们说的真好!我们的校园里还有许多的树、许多的花、许多的教室和老师,我们要在校园里共同生活学习,老师是你们的大朋友,如果你有什么困难就来找我好吗?

(点评: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作用,是课程标准中一个基本的教学理念.由于学生刚刚进入学校,对学校的了解还不多,通过学生们互相启发,引起学生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从而产生对学校生活的喜爱.)

活动二:动物王国的校园

教师:动物王国的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都高兴地来到学校,你们想到它们的学校看看吗?(想)

1.出示主题图:

2.观察小动物

(1)你们都看到有哪些小动物来上学了?(小熊、小松鼠、小兔子)

(2)你们能数一数这些小动物都有几只吗?(有6只小熊)

(3)我们一起数一数,看看是6只小熊吗?(师生共同数)

(4)有几只小松鼠呢?(有4只小松鼠)

(5)小兔子呢?(有2只小兔子)

(6)它们的老师是谁呀?(大象)

(7)有几位老师呀?(1位)

(点评:由于学生刚刚接触数学的学习,因此在这一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教师从一开始带领学生观察画面,到由学生独立观察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地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

3.用带有数量的话说一说

在动物王国的学校里你还看到了什么?能用带有数量的话说说吗?

生1:有3座小房子

教师:对!这是动物学校的三间教室,分别标着一(1)班、一(2)班、一(3)班.

生2:有小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鸟?(9只)

你们是怎么数的?(用手指着数)

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带着大家数一数?

生3:还有蝴蝶.

教师:蝴蝶可真多呀!有几只你们知道吗?(10只)

怎么数就能不丢不落?(可以把数过的标上记号,也可以从左到右数……)

4.观察静物

教师:你还看到校园里有哪些东西可以用数量来表示?

生1:校门口有5个大字.

教师:你们知道写的是什么吗?(欢迎新同学)

生2:教师的后面还有8棵松树.

教师:我们一起数一数.

生3:学校的门前还有花.

教师:一共有几朵花呢?(7朵)

5.小结

(1)教师:刚才我们一起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我们参观的时候是看到什么说什么,你们觉得是不是有点乱呢?

(2)教师:有没有更好的参观办法呢?

(3)教师:如果你是学校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带领我们参观呢?

(从门口开始往里走、从上到下看、从左到右、按照数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4)教师:我们就请你们这些小向导带领我们进行参观.

(点评:学生学习

数学是一个慢慢适应的过程,对数感的建立、符号感的建立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在数学课上就要求教师在言谈中帮助学生建立对数学的兴趣.包括一句话,一个思考……)

活动三:有序观察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有序性.

1.由门口开始参观

门外:看到了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

门口:有1只大象,它是这里的老师

门上:有5个大字(欢迎新同学)

门边:有7朵花

学校里和学校外一共有6只小熊

学校里:有3个教室

天上:飞着9只小鸟、10只蝴蝶

学校后面有8棵松树

2.从上到下看

天上:9只小鸟,10只蝴蝶

中间:8棵松树、3间房子

地上:跑着小动物有6只小熊、4只小松鼠、2只小兔子、1头大象

门的附近:门上有5个字—欢迎新同学,门边的栅栏旁有7朵花

3.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左边开始有花,左右一共有7朵花,1位大象老师、2只小兔子、4只小松鼠、5个字、3间教室、6只小熊、9只小鸟、10只蝴蝶、8棵松树.

4.按照数量从小到大

1头大象

2只小兔子

3间教室

4只小松鼠

5个字

6只小熊

7朵花

8棵松树

9只小鸟

10只蝴蝶

5.小结

你们都是非常合格的小向导,按照一定的顺序带着我们参观了可爱的校园,我们以后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

(点评:观察的有序性使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所必需的,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有序观察.)

活动四:找数字

目的:通过游戏使学生找到画面中的数学.从而体会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我们参观了动物王国的学校,其实这里头藏着10个数字,你们找到了吗?数字就藏

在我们的身边,你能找到我们的教室或你的身边藏着的数字吗?

总评: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教学设计点评

这节课中教师从学生生活的校园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物体,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带有数字的话表示出来.同时注重使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情景生动有趣,使孩子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活动,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突出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了学生自身的发展,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与实践.

探究活动

找数字

活动目的

使学生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给小明过生日这个故事情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

2.通过小组合作,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

3.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减法得数是零的含义.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造情境

(一)出示图片:生日图1

教师谈话:今天是10月12日,是小明的生日,很多小朋友都给他过生日来了,小明不仅准备了生日蛋糕,还准备了小朋友们爱吃的东西.他知道小朋友们最爱吃的是鱼,于是,他就去河里钓了一兜鱼,(出示图片:生日图2)回到家中,把鱼倒进了盆里.(出示图片:生日图3).

二、活动二:观察思考学习新知识

(一)教师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们猜想到什么?

(二)根据盆里鱼的条数和小猫吃的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看哪个组列的算式多,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三)小结:我们通过猜想画面的意思列出了这么多的算式,那么这些算式都是减法算式,利用减法我们解决了还剩下多少的问题,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思考问题的结果.

(四)教师:每一组同学都有×-×=0这个算式,这个算式表示盆里没有一条鱼了.这时,小明又急又气,只好让爸爸、妈妈到超市再买几条鱼.(出示图片:生日图4)

(五)教师谈话:这时小明和小朋友们下楼做游戏去了.(出示图片:套圈图)

(出示图片:吹泡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在这些游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教师:我们在玩游戏中也学到了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三、活动三:结合实际巩固启发思维

(一)小朋友们正玩的高兴的时候,这时爸爸妈妈把美味餐准备好了,招呼小朋友们上楼吃饭.

(二)老师:我们为小明唱一首生日快乐歌吧!(出示图片:数学故事)

从这幅画面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四、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你们一样高兴,因为通过给小明过生日,我们学到了数学知识,而且能运用这些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案点评:

紧密结合学生熟悉实际生活的特点,大胆构思,重新创设课件。创设了给小明过生日生活情节,巧妙地将小猫吃鱼这个课题加入这一情节中,从而形成了这一完整的数学故事情境。让学生通过这个情境,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零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教学时采取紧密结合画面,让学生观察、猜想、推理、探索的方法,并采用小组合作、集体交流的方式,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从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的。

探究活动

鸡毛信

游戏目的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竞争意识及集体观念.

游戏材料

45封“鸡毛信”.

制作方法

在45张硬纸卡片上分别写上5以内所有的加法和减法算式,并在左边画片鸡毛.

游戏过程

1.将“鸡毛信”平均分发给参加游戏的学生.

2.出示六个信箱,英文字母为信箱代号.

3.学生按要求投送信件:

(1)把得数是5的信投入A;

(2)把得数是4的信投入B;

(3)把得数是3的信投入C;

篇5

《方程》

数学

年级

四年级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情分析

“方程”,学生已经有了上节课用字母表示数的认识和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图形的面积、周长计算公式的知识经验。但学生是第一次接触方程,因此,把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是一个难点,需要大量的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的感性材料,让学生体验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从中体会它的优越性,促使学生建立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形成初步的感知。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思维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实验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含义。

三、知识与技能

1.

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况能力。

重点、难点

1.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2.培养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1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教师播放学生在学生游乐区玩跷跷板的视频,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学活动2

(二)、创设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

1、教师结合课件演示,使学生直观感受当两个托盘放入的物体质量相等时,天平就保持平衡。

2、教师指出:天平不仅可以称物体的质量,还可以反映数量之间的关系。

3、教师出示一些情境图,学生用式子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

4、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从学生所列的算式中提取14个,回顾一下这14个算式是根据什么情境得到的。(教师课件演示)

·

50>20

50>20+20

·

50=20+20+10

50+50=100

·

20+x=50

x+20=50+20

·

x+0.5=2.5

x+50>100

·

x+50

175-x=21

·

25+y=173

4a=380

·

4m=380

2x+200=2000

5、教师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用“=”连接的式子,课件中去掉不等式.

观察剩下的10个等式,发现这些等式的特点,有的含有未知数,有的不含有未知数。

6、引导学生概括方程的概念。

教师结合课件,师生共同总结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7、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6+x=14

36-7=29

60+23>70

8+x

50÷2=25

x+4

y-28=35

5y=40

8、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学生打手势判断)(题目略)

9、你知道吗?

早在三千六百多年前,埃及人就会用方程解决数学问题了。在我国古代,大约两千年前成书的《九章算术》中,就记载了用一组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史料。一直到三百年前,法国的数学家笛卡尔第一个提倡用x、y、z等字母代表未知数,才形成了现在的方程。

10、根据下面5个素材列方程。

此环节在教师引导下,师生一起完成。

此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完成。

11、教师为学生提供8个素材,学生根据这些素材找出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然后全班订正。

12、学生谈列方程的感受。

教学活动3

(三)拓展应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1、请你判断。(机动题)

(1)买5杯果汁一共40元。如果用a表示一杯果汁的价钱,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

a×5

=

40

a÷5

=

40

a÷40

=

5

(2)每辆游览车可以坐45人,五年级学生刚好坐满9辆游览车。如果用a表示学生的总人数,下面哪些算式是对的?

45÷a

=

9

a÷45

=

9

a÷9

=

45

篇6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2、3页

折纸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的过程,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体验数学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解决相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1: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3: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探究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

解读问题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生明确数学信息后,并用纸折出1张纸的1/2和1张纸它的1/4)

列出算式:列出算式:1/2+1/4,并结合情境理解1/2+1/4的意义

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提示: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算一算)

组内交流,整理计算方法

汇报展示

方法一:运用画图法计算(折一折,涂一涂后)。

学生汇报画图计算的过程1/2+1/4=3/4,并引生反思,如果从算式出发,怎么算出答案是1/2+1/4=3/4,3/4的分数单位是1/4,就启发我们把1/2的分数单位转化成1/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将

1/2再次平均分成2份的意义。这样就能得到脱离直观背景的算法(方法二),并能够沟通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方法二:运用通分法计算。

1/2+1/4=2/4+1/4=3/4

启发生思考:运用到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

分析比较:

师:观察两种方法,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生理解面积模型中每个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使生理解1/2+1/4表示半个正方形+1个正方形的“一角”即2个正方形的“一角”+1个正方形的“一角”明白只有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才能得到它们的和,从而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的道理)

引导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一般方法。

(2)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减。(鼓励学生探究直观运算与通分法之间的联系,结合方格图说明各自的思考过程,用于理解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意义)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独立算一算,组内说一说,全班交流

注意:1、交流计算结果;2引导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用画图法要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

二、尝试计算,展示交流

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自主尝试。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思考质疑。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优化算法:不特意的强调要求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在计算的过程中,让生尝试“智慧的偷懒”。体会出用最小公倍数通分的方便,达到算法优化的教学。

3、算一算

指名板演,其余生在本子上做。集体讲评。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

1/2-1/4

通分=2/4+1/4

篇7

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是本小节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看图说图意,并能够正确列式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一)出示图片:金鱼图和绵羊图

1.请你根据图意列式

2.教师总结

(1)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个问题;

(2)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

(3)两个数相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他们的和不变.

(二)教师设疑

我们知道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我们用加法计算;如果我想: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呢?

二、学习减法

(一)看图自主理解减法含义

1.出示图片:主题图

(1)请你自己想一想,这幅图什么意思?

(2)小组内说一说

(3)你知道怎样解答吗?

2.全班讨论

3.教师小结

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记做减号.

从5个里面减去2个,还剩3个,写作:5-2=3

(二)反馈

1.出示图片:做一做1

2.出示图片:做一做2

3.出示图片:小刺猬拿苹果

(三)小结

当我们需要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我们需要用加法计算;当我们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另外一部分时,我们用减法计算.

三、练习

(一)出示图片:手指图

(二)出示图片:小鸟摘果子

(三)出示图片:老鼠做数学

四、小结

今天我们接触了减法,你知道什么时候运用减法进行计算吗?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吗?

探究活动

成双配对

游戏目的

1.巩固5以内加减法的含义.

2.使学生能够熟练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游戏准备

将所有5以内的加减法算式制作成口算卡片.

游戏过程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

篇8

为使学生了解确定位置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教材创设了乐乐去大鸣山游玩时迷失方向的情景,鼓励学生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测点,度量另一地所在的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设计了两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是探索如何确定大本营和大鸣山的相对位置;第二个问题是利用数对确定大本营的位置。目的是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具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第一学段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以及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等表示物体具置的知识,也掌握了简单的路线知识。学生积累了根据方向和距离决定位置的生活经验,这些知识和经历为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在空间的具置打下了基础。本课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了解确定物置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体会描述路线的过程,并能确定物体的位置。结合具体情景,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测点,度量另一地所在的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根据平面图确定图中任意两地的相对位置(以其中一地为观测点,度量另一地所在的方向,以及两地的距离),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探究确定物置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能利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或描述路线。

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表示物体的位置。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给学生准备:课堂任务卡。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性复习旧知

1、六一儿童节来临了,乐乐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大惊喜,她想带同学们去寻宝,你们高兴吗?但寻宝是有要求的,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课件。学生回答。

2、同学们真厉害,能准确无误地找到钥匙,看来,你们收获还不小。那么,那么能告诉老师:需要什么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吗?(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这些条件中,我们要先确定那个条件呢?(观测点)为什么?(确定观测点很重要)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确定位置的相关知识,有利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课作铺垫。

二、情景导入新课,探索新知

师:知道了观测点、方向、角度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了,那么不知道方向怎样辨别位置呢?今天就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确定位置二》板书课题。

乐乐离开了你们,去大鸣山游玩时迷失了方向,他想找到大本营的位置,你能帮他找到大本营吗?

(一)描述简单的路线

1.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出示大鸣山风景区的平面图。

(1)认真观察平面图,讨论:乐乐现在的位置(大鸣山)?她要到达的位置?就是要确定什么?(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还发现了什么?(1cm表示100米)怎样理解?

(2)

想一想,画一画,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

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同桌讨论后汇报结果)

生1:先要确定观测点(大鸣山),还要知道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方向上。

生2:我认为不仅要知道大鸣山在大本营的什么方向上,还要知道大鸣山和大本营之间的距离。

师:你们同意哪一种说法呢?

生:我认为第二种说法能更准确地找到乐乐的位置。

注意:先画方向标。在他们的描述中,你们有什么疑问?(要量角度,先以观测点为中心画方向标,连线观测点与被观测点)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单1题。(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然后各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

生展示成果,说明过程。强调:同一个角的两种不同表示方法。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

强调:方向标的射线要长些,这样不容易出现错误。

谁能完整地告诉乐乐大本营在大鸣山的什么位置?

出示:大本营在大鸣山北偏东45°方向,距离大鸣山大约690米。

齐读。

乐乐在同学们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大本营,在陌生的环境下,确定位置是不容易的,大家要注意安全,在出游时,带上地图或者指南针之类的用具,不走小路,也不能不按路线走,以免迷失方向。

回忆确定物置的方法:首先要确定观测点,画出以观测点为中心的正北、正南、正东和正西四个方向的射线,再看被测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线段往哪个方向偏,量出那个方向的射线与线段所夹的角的度数,然后量出物体与观测点之间的距离,方向与距离结合起来就能确定那个物体的具置了。这就是:画坐标图的步骤。

2.巩固提升,确定小清山的位置。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这个方法来确定一下小清山在宝塔的什么位置?

学生按照确定物置的方法,利用量角器等测量工具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

【设计意图

】 利用教材情景图,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怎样描述简单的路线和确定物体的位置,在新课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解决其他问题的能力。

(二)理解数学迷画中大本营的位置

现在数学迷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从大鸣山到大本营的位置,你能看懂吗?说一说大本营的位置。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流。(出示PPT课件)

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信息?

预设

生:数学迷的画法是用数对确定大本营的位置的。

师:他是怎么确定的?

预设

生:把大鸣山的位置看成(0,0),每1厘米即100米为一格,确定大本营的位置是(4,4)。

根据此图还可以用数对表示宝塔和小清山的位置。谁能说一说该怎样表示呢?

生1:宝塔的位置是(1,2)。

生2:小清山的位置是(4,1)。

【设计意图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情景图,理解数学迷确定物置的方法,从而总结出用数对表示物置的方法。

三、分层练习

看到同学们已经具备了描述简单路线和确定物置的方法和能力,下面老师要考验你们一下。

1.(基础题)填空。(以文化活动中心为观测点)

(1)树勋小学的位置在

的方向上,距离文化活动中心

千米。

(2)104中学的位置在

的方向上,距离文化活动中心

千米。

(3)交通银行的位置在

的方向上,距离文化活动中心

千米。

【提升培优】

2.(重点题)小华从学校回家的路线是怎样的?

3.(情景题)在下图中画出电影院、书店、电视台的大概位置。

(1)电影院在小华家北偏西30°的方向上;

(2)书店在小华家东偏南45°的方向上;

(3)电视台在小华家北偏东60°的方向上。

4.(难点题)如下图所示,说一说开车从机场到宾馆的路线。

四、拓展:介绍火炬传递路线

【设计意图】拓宽学生视野,明白所学知识应用广泛,不局限在所学范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以后我们出去游玩时要注意什么事项?

板书设计

确定位置(二)

画坐标图的步骤:

(1)确定观测点;

(2)从观测点引出横坐标和纵坐标,并把观测点和被观测点连起来;

(3)标出连线与横坐标或纵坐标的夹角;

(4)标出连线的长度。

篇9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0页、61页:分苹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一分”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过程,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平均分的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感受平均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发散性、开放性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平均分的意义,认识平均分的两种现实原型。

教学准备:

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了12个又甜又大的苹果,怎样做到平均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苹果。(课件)

二、学习过程

1.动手操作

我们用圆圈代表苹果,分一分,赶快动手试一试吧!(课件)

出示第一盏绿灯

分成3堆,没对一样多,可以怎样分?

学生动手操作

老师演示分苹果的过程

接下来,根据刚才的分法你能解决书中的第二个问题吗?

每袋装4个,需要几个袋子呢?请你动手分一分吧!

师生共同分一分

2.延伸探究

通过刚才分苹果的过程,仔细想一想,两次分苹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都是分12个苹果,都是平均分的。

分完后,每份的个数都是同样多的。

这就是平均分。

3.巩固应用

你能用均分的方法帮别的小动物解决问题呢?让我们先去帮助小兔子吧!

一共有20根胡萝卜,每只小兔拿4根,需要几只小兔才能一次运走?

你是怎样分的呢?快拿起笔来分一分,画一画吧!

分完后师生共同分一分。

在帮助小松鼠解决问题。小松鼠拿来18个松果,他准备这样做,

1、每个篮子里装2个松果,需要几个篮子呢?

2、如果有6个篮子,平均每个篮子装几个松果?

动手圈一圈,填一填

师讲解结果

三、总结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那些知识呢?

师生共谈收获。

四、教学反思

篇10

1.初步知道0的含义,0在数中的顺序,会读写0.

2.指导学生规范书写,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

理解0的三个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大家喜欢听故事吗?你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

(放录音,听故事.)

(点评:“借助小猫钓鱼”的有趣情境,呈现一组连环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变化过程.教师在这里注意联系学生的儿童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欢的讲故事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感性积累,发展学生的数感.)

二、观察画面,引入新课

(一)出示主题图.

教师:你猜猜故事里的小猫是哪一只?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别的小猫钓了多少条,你们知道吗?你们能把这些数写在下面的田格里吗?

1.出示图片

(1)学生在书上写数.

(2)展示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点评:学生之间的评价也很重要,在学生评价中有,教师有意识的进行引导,让学生可以看到其他同学的优点,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互评.)

教师:小黄猫一只也没钓着,在他的下面应该写几呢?(写0)

2.出示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的认识.

(板书:0的认识)

教师:你们的知识可真丰富!0也和1、2、3这些数一样,也是一个数.

师指着小猫下面的0问:在这里0表示什么呢?

(二)感知0的另两种含义.

教师:你还在哪见过0?

我们在直尺上发现了0,请同学们拿出直尺看一看.

1.出示图片

教师:直尺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这些数是从几开始的?

(这些数是按顺序排列的,从0开始的)

这个0表示什么呢?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谁来说说你们组的意见?

小结:直尺上的这个0,表示开始,起点的意思.

2.出示图片

教师:在温度计上也有0,这个0又是什么意思?

教师:0度是水变成冰的温度,当温度下降到0度时水就开始结冰了.

3.出示图片

教师:0度可以这样表示.

(点评:教师在这一环节让学生观察图,找出“0”让学生说说“0”的含义,从而明确“0”让学生不仅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含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直观体会“0”的实际含义.)

三、学习写0.

(一)教师:我们在这么多地方见过0,0是怎样写出来的,请看大屏幕.

1.课件演示:0的写法

2.边演示边讲解:

0是一笔写成,起笔在右上边线中间偏上一点,向上碰到上边线,再向左下写,写

到横竖中线焦点的地方,与竖中线接触,然后向右下拐,到下边线中间偏左的地方与下线接触,再往上拐到中线附近,与右边线接触,再继续向上,收笔处与起笔处相连接.

教师:请你用手指和课件演示一起写一遍.

学生书空

(点评:教师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二)出示图片

1.学生练习书写.

2.出示学生作品.

教师:你认为他哪写的好,哪还需要改进呢?

(三)出示图片

1.教师:你能把下面的空格写完吗?

2.出示学生写法

0010020__004005

006007008009010

0010020__004005

0010020__004005

教师:哪种写法对呢?为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对,第一种是接着写的,第二种是照样子写的.)

(点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你们写得真棒!在写好字的同时,还注意了写字的姿势.下面我们一起来休息一下.

课间休息:播放歌曲《小猫钓鱼》

四、课堂练习

(一)出示图片:请你从0开始,按顺序把这些数连起来

教师:你们画出的是什么呢?(小熊举重)

谁还想把你的作品给大家看看?

(二)出示图片:怎样数得快?

教师:请你先想想,怎样数快,再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说说,看谁的方法最快.

(指名演示怎样数.)

(点评:教师鼓励学生算法的多样性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五、课堂小结

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0呢?

(点评:教师让学生初步感知“0”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注意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体验和认识.)

探究活动

与众不同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活动题目:在0、1、2、3、5这5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集体交流.

篇11

学生在学习本知识时容易混淆的问题是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或者整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是否会改变。因此,本课中通过反例帮助学生验证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数的大小会产生变化,在沟通整数与小数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应用性质解决问题,感受小数性质的价值,同时借助直观图形,培养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二、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并理解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抽象总结小数的性质,应用性质将小数化简和改写。

2.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展数学思维和运用知识进行推理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验证交流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对小数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是否不变进行了初步的探究,有的同学还提出了特别有价值的问题,认为一组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那是不是所有的小数都具有这样的规律呢?上节课我们留了一项作业,让大家自己任意选择三组例子,用不同方法进行验证,相信大家一定已经完成了,下面我们一起交流一下吧。

选取学生不同实例进行汇报:方法不同,数据选取不同

预设:

1.借助钱币验证,在小数后面加上元角分单位,转化为实际数量进行验证。

如:0.7、0.70,将这两个小数都加上单位元,0.7元是7角,0.70元就是70分,7角等于70分,所以0.7元和0.70元是相等的。

2.借助米尺验证。在小数后面加上长度单位,转化为实际数量进行验证。

如:0.6和0.600,将这两个小数都加上单位米。0.6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份,表示这样的6份,也就是6分米,0.600米表示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表示这样的600份,也就是600毫米,这两个小数表示的实际长度是一样的,从图片上看,这两个小数都表示在同一个位置,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3.借助图形验证。借助在图形上涂一涂、画一画,直观的看到结果。

如0.7和0.70,画两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将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份,将7份涂上颜色,表示出0.7,再将另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100份,将70份涂上颜色,表示出0.70,这两个正方形表示的涂色部分面积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小数是相等的。

4.借助数位顺序表验证,将数写在数位顺序表中,借助位值进行验证。

如3.5和3.50,将这两个小数放到数位顺序表中,发现这两个小数个位上都是3,十分位上都是5,后面数位上不管有多少个0,都表示没有,也不会改变3、5所在的位置,也就是在3.5的后面再添上多少个0,它的实际大小都不会改变,因此,与这两个小数相等的小数可以写出很多,比如3.500,3.5000等等。

5.借助计数单位进行验证,借助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推理验证。

如0.6和0.600,0.6表示6个0.1,0.600表示600个0.001,我们知道10个0.001是1个0.01,10个0.01是一个0.1,那么,100个0.001就是1个0.1,所以,600个0.001就是6个0.1,因此0.600和0.6是相等的。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验证,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感受到一个结论的得出往往需要通过大量实例,从不同角度验证才能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二)概括性质

1.通过验证,你发现了什么结论?

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如果在一个小数的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会不会改变呢?

预设: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反例我们发现,如果在一个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会改变原有数字所在的位置,因此数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3.小数中有这样的性质,整数中有没有这样的性质呢?

预设:举例验证

小结:整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原来数字所在的位置会发生改变,因此,整数的大小会发生改变。

【设计意图:总结发现规律,并结合学生容易混淆的小数中间添上“0”或者去掉“0”以及整数末尾添上“0”,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清晰认知,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性质。】

(三)练习巩固

1.不改变数的大小,你能将下面的小数化简吗?

0.950=306.0900=10.050=40.00=

提示: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整数末尾的0也不能去掉。

2.连一连,将相等的数用线连起来。

0.850

13

2.600

31.090

102.300

31.9

2.60

13.00

10.230

0.85

提示:要细心,关注每一个数字与符号。

3.不改变大小,把下面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1.2800=3.9=0.03=5=

提示:整数改写成小数要先在整数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

4.将下面商品的价格写成以元为单位的两位小数。

一支钱笔8角

一斤西红柿三元五角

一个笔记本12元

【设计意图】:应用小数性质解决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知道运用小数的性质可以将小数化简或改写,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小数的比大小、加减法做好铺垫。

(四)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学习小数的性质有什么用吗?

预设:化简小数、将小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五)课后作业

书8页1-5题。

流程图: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教案:切线的判定和性质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较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方法和切线的性质证明问题.

2、掌握运用切线的性质和切线的判定的有关问题中辅助线引法的基本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对圆的切线位置关系的观察,培养学生能从几何图形的直观位置归纳出几何性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重点准确、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难点准确、熟炼地运用切线的判定及性质

教法问题探讨发现法

教学辅助手段电化教学教具及

学具

教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

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切线的性质.

新课:

1、探索圆的切线的性质

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直径

在O中,AB切O于点C,

OCAB

切线的性质及推论可简述为

⑴经过圆心;⑵垂直于切线;⑶经过切点,

已知这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两个,则可推出第3个.

知切线,连半径,得垂直;知直径,得直角。

2、切线的判定

提出问题:如图,AB是O的直

径,直线l经过点A,l与AB的夹

角为∠α,当l绕点A旋转时,

(1)随着∠α的变化,点O到l的

距离d如何变化?直线l与O的

位置关系如何变化?

(2)当∠α等于多少度时,点O到

l的距离d等于半径r?此时,直线

l与O有怎样的位置关系?为什么?

经过直径的一端,并且垂直于这条直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常见的证明切线的题目只有两种情形

⑴已知直线经过圆上的一点,其证法是连结这点和圆心,再证明这个辅助半径与这条直线垂直即可,可简记为:连半径,证垂直.

⑵如果已知条件中不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其证法是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段,再证明垂线段长度等于半径的长即可,可简记为:作垂直,证半径.

思考,积极联想

思考,感受

观察、分析

观察思考

分析、比较和鉴别,积极讨论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通过旋转实验的办法,探索切线的判定条件

篇12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五册第76—77页

一、

教材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属于排列组合问题中比较简单的组合类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课通过分层次、有步骤地展开学习,在观察、想象、推理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初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并解决有关搭配的现实问题,初步获得有关搭配的活动经验。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搭配的经验,但是不能做到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容易在搭配时出现重复、遗漏等现象。另外,在统计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已有用符号、图形来表示物体或数据的经验,是本课能用符号表示搭配结果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搭配服装”等情景,探索并掌握简单的搭配方法,能用合适的方式表示自己的搭配方法。

2、培养“符号意识”

数学思考:

在尝试、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顺序思考。

问题解决:

能利用所学知识,通过有序思考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解决与搭配有关的现实问题。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联系实际,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掌握搭配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有序思考,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白板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下午啊,老师要参加一个活动,想选一套漂亮的衣服,(课件出示)这就是老师比较喜欢的衣服,我想从中选出一套漂亮的服装,同学们能帮老师选选吗?(学生随意搭配)你们知道吗?刚才在挑选衣服的时候,你们就用到了数学知识——搭配,(板书:搭配)搭配中有不少的学问,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搭配中的学问》(补充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穿衣

刚才几位同学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其实就这些衣服而言,还有好几种搭配呢?关于这些服装的搭配同学们一定还有其他的想法。那你们能把所有的搭配方法都在纸上表达出来吗?你们可以用画画图、也可以用文字、图形或者用字母来表示,选择一种方式就可以。如果怕忘了可以用线连一连。

(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有画图、文字、字母、图形)

展示学生作品

作品一:

1、画出衣服的简易图,然后连线。

请这位同学说说你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你是怎么连的?也请其他同学注意观察、认真倾听,看看他的方法好不好?之后让同学评价:你觉得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儿?

小结:他这种连线方法有规律,有顺序,可以不多不少、不重复又不遗漏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就是有序地思考(板书:有序思考),这是我们学习数学时必须要掌握一种学习方法。

(预设:再找一名连线方法与上面相反的同学交流,让大家明确无论是从衣服开始,还是从裙子开始,他们都是进行有序的思考。)

作品二:用字母表示

问学生:你能看懂他画的图吗?说说看这些字母都表示什么?说说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怎么搭配的?

作品三:用图形表示。

问学生:你能看懂他画的图吗?说说看这些图形都表示什么?说说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是怎么搭配的?

小结过渡:刚才我们看了几个同学的作品,他们搭配的结果都是几种啊?我们再来看看这个同学的作品。

作品四、出示连线不完整的,请同学说说缺少什么,为什么会缺少。

小结:由此可见有序思考的重要性。

作品五:文字表示(没有写完)

问:他为什么没写完?和字母(或图形)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还有像这位同学这样没有画完或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看了刚才同学的作品,你有什么想法?那如果再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选择哪种方法?

小结:通过刚才的搭配我们知道2件上衣,3条裙子一共有6种搭配方法(板书2

3

6)同时我们还知道用字母或图形表示比较简单,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活动二、配餐

小结过渡:好啦,同学们谢谢你们刚才帮我选衣服,一会儿我就要出发了,但走之前我得先把肚子填饱,(出示课件),看看今天都有什么好吃的?谁能给大家读一下?如果一份盒饭含有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配餐吗?用我们学过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开始!

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展示符号或图形表示的方法并按序说一说。

小结:看来,2种主食,4种炒菜,一共有8种搭配方法。(板书2

4

8)

活动三、行走

过渡:吃完饭该去少年宫啦!(课件出示情境图)这是去少年宫的路线图!从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生答)那从学校经过百货大楼去少年宫一共有多少条路可走?

(学生看图口答)

小结:同学回答得很有序也很准确。左边两条路,右边三条路,一共有6条路。(板书2

3

6)

集中出示衣食行三图

师:现在我们回头看这三幅图:两件衣服、三条裙子一共有六种搭配方法;两种主食、四种炒菜,有八种搭配方法;两条路和三条路一共有六条路。看着这些你有什么发现吗?

(预设:学生会发现最后的结果就是前两样数字的乘积)

(根据学生汇报将式子补充完整)追问:为什么会列出这个乘法算式呢?

(预设:学生会发现一件衣服和三条裙子搭配,是一个三,两件衣服就有两个三)

那么剩下的两种情况可以列的算式是?(根据学生回答补充完整)

【评析】:通过图示表达、抽象概括等程序,逐层提升,拾级而上。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进行推理研究,让学生联想到这类搭配问题可以用乘法计算,从而建立起数量间乘法关系的模型。

根据这几个式子想一想:如果有4件衣服、5条裙子,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如果按照我们刚才盒饭的搭配方法:每盒饭里有一种主食和一种炒菜,那么如果一共有12种搭配方法,你能知道可能有多少种主食、多少种炒菜吗?

活动三、握手

小结过渡:看来用乘法来计算搭配的结果确实很方便。不过是不是所有的搭配问题都可以用乘法来解决呢?继续看。(课件出示)这是我到达会场以后,大家都在友好的握手,现在有甲乙丙3个人,每2人握一次手,一共可以握几次?把你的想法在纸上表达出来。

生独立解决,展示一生的作品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学生会发现按照原来的方法行不通了,这时可以集中交流,选择学生中正确和错误两种答案进行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用有序的思考握手次数。

追问:为什么前面与搭配有关么问题用乘法计算,而这道题却不能用乘法计算呢?一起看图总结:前三幅图是两类事物之间的搭配,用乘法计算。而最后一幅图是同类事物之间搭配,所以不能用乘法计算,由此可见,搭配中的学问可多不多呀?

总结: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和搭配有关的数学问题,其实生活中扛搭配的问题无处不在。三、巩固练习。

1、游戏中的搭配

聪聪他们小队一共有3个男生、3个女生。他们决定在少年宫进行打乒乓球比赛,每个男生和每个女生打一场,想想他们一共打了几场?

2、购物中的搭配

书店里有5种科技书,4种故事书,如果科技书、故事书各买一本,有()种买法。

书店里有5种科技书,4种故事书,如果只买一本,有()种买法

除了生活中用到搭配,语文课也会用到搭配,不信你们看

3、语文中的搭配

出示偏旁(三点水、言字旁)和

(青、舌、十、羊)一共可以组成多少个

不同的新字呢?随生回答教师写字。

搭配和我们学过的一些数学知识也有联系。

4、填数中的搭配

++

将9、3、7三个数字填到方框里,可以有多少种填法?

(预设方法:将9填在前面,3、7颠倒填在后面

将3填在前面,9、7颠倒填在后面。

将7填在前面,9、3颠倒填在后面

先让学生独立填,如果学生有困难,小组交流,看那组填的多,再汇报交流,总结正确顺序)

5、加油题

每套学习用具应配有文具盒一个、铅笔一支、钢笔一支,现有文具盒2个、铅笔3支、钢笔3支,所以配上一套学习用具有几种方法?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有序思考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