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

时间:2022-07-20 08:09:3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

篇1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一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义,关注世界和平事业和绿色事业,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教育学生热爱世界和平保护绿色环境。

2、学会《手拉手,地球村》。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谁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复习演唱前面学习过的歌曲。注意引导表达歌曲的情绪,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过与以前学习过的歌曲情绪的联系或对比引入本课将要学习的歌曲。

4、听歌曲教唱录音(合唱)。听后引导学生简单讨论。

二、学习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进一步体验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随琴视唱歌曲歌词。

3、学习歌曲的曲调。

三、小结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二

一、引入

解题:“赶圩”,在彝族地区就是赶集,“啊哩哩”是衬词,是当地人民常用的衬词,表示很高兴的心情。

因此歌名的意思就是——赶集回来很高兴。

二、学唱歌曲

1、聆听范唱。

2、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

3、学唱前前四小节

1)听老师范唱。

2)跟琴模唱,纠正不准的地方。

3)演唱。

4、自学后面部分

听范唱在心中跟唱

三、表演

歌曲表演时可采取前4小节女领众和,即在“啊哩哩”处众和,后4小节齐唱。还可以边唱边跳。

四、用打击乐器伴奏

伴奏是本歌表演的难点,先排练打击乐与人声,最后再加上音高乐器。

五、综合练习

完整的表演。唱、跳、奏合一,各人发挥其特长,合作和谐,表演好《赶圩归来啊哩哩》,表现彝族同胞的农家乐。

六、“选择合适的音组填入空白小节”练习

1、这一练习的目的有两个:

(1)从填空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组成流畅曲调的感性认识。为学生自己的创作活动作铺垫。

(2)这一练习,也是音乐语言的结果,感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是识谱的训练。

2、熟练地把谱唱好,并进行试填入。

3、在反复地唱完整曲调中,判断组合的方案。

4、交流自己的练习成果,并进行评价。

七、小结:把的练习展示、试唱,并进行表扬。

小学音乐教学案例借鉴三

一、表演《我怎样长大》

1.这首歌的歌词看来很简单,但却非常富有哲理,因此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结合前面作品中表现的英雄足迹,对学生进行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2.这首歌的曲调是三拍子,学唱时要求学生用三拍子的指挥图式边唱边划拍进行。放慢速度分两个乐段学习,一般不会有太大困难。

3.二声部合唱有一定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如每句的第一音把三度改为同度,可能会容易些。

4.在歌曲的表演时,注意歌词的语气,如疑问句、答句,尤其要唱好三拍子的流畅性及二声部的和谐。

5.在学生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讨论,说说自己应“怎样长大”?

二、编创与活动

篇2

《音乐会》一课选自人民音乐版小学三年级第六册第四课,包括聆听歌曲四首、学唱歌曲两首,它们分别是:

(一)《游击队歌》是一首进行曲风格的群众歌曲,是中国著名作曲家贺绿汀所作,曲调轻快、流畅、生动、活泼。

(二)《苗岭的早晨》是由作曲家陈刚根据同名口笛改编的歌曲。乐曲以明朗的旋律,展示了一副苗岭山寨山明水秀、春意盎然的绚丽图景。

(三)《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德国著名作曲家勃拉姆斯创作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中的第五首,它原本是勃拉姆斯的钢琴作品,后被改编成管弦乐曲。

(四)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是俄国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所作芭蕾舞剧音乐《天鹅湖》第三幕中的一段,以小号为主奏乐器的意大利风格的舞剧音乐,乐曲为三段曲式结构。

(五)《我是小小音乐家》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地表达了孩子们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小音乐家。

(六)《嘹亮歌声》这是一首曲调规整、词意富有意境的日本儿童歌曲。歌曲形象地描绘了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对远山纵情欢唱的情景,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学生,学生对学習音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自己的见解,已经养成了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歌唱方法,具备了基本的识谱技能,但对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有所欠缺,所以轮唱的把握以及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应成为本阶段学生的训练重点。

三、教学目标

结合本课内容,围绕音乐课程标准,本节课制订了以下三个维度课程总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演唱《我是小音乐家》中,进行创编活动,体验做小音乐家的情趣。在演唱《嘹亮歌声》中,实践轮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的情绪。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苗岭的早晨》等四首不同风格的乐曲,犹如参加一场音乐会活动,感受不同的音乐作品情绪,给我们一次美的享受,并在这场音乐会中能听辨各种独奏乐器的音色如小号、口笛、长笛等乐器。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八分休止符的时值,并能在读谱实践中运用,并能做到举一反三。

四、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通过感受、体验、探索、实践等多种形式,感受不同音乐作品的情绪,能听辨独奏乐器的音色,这是教学中的重点;能够带着美的情绪演唱歌曲,把握歌曲的情绪,并能够较好的完成轮唱歌曲的演唱,这是教学中的难点。

五、教法说明

许多美学家认为,音乐是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同时又是最讲究形式结构的艺术,所以通过以下的设计,让学生在音乐中认识美,在生活中寻找美,在未来里创造美,让美融入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具体做法:情境法、教唱法、演示法、实物教学法。

情境法:通过电子设备和有感情的语言,来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探究心。

教唱法:语言精练、层次分明、重点突出。通过教师正确的范唱,使学生更直接的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激发学生兴趣。

听唱法:通过让学生直接欣赏、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听后再歌唱,歌曲的难点就更容易解决,增加学生信心,更加深对音乐的热爱。

演示法:通过教师的图片、教具演示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学习内容,使课堂节奏更加紧凑,课堂氛围更加活跃。

实物教学法:播放视频文件,让学生模仿文件中的舞蹈动作,从情绪、韵味上着手完整并完美的学习该作品。

六、学法指导

在合理安排教法的同时本节课还十分注重学生学法的引导,使学生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具体做法设计为: 模仿法、教唱法和听唱法。

模仿法:模仿视频、置身情境、更完整的学习歌曲。

教唱法:通过老师的教唱,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给能更加生动的认识到歌曲,了解歌曲旋律以及歌曲的情绪。

听唱法:通过听、能够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听中随音乐歌唱,进一步感受音乐的情绪。

七、设计理念

根据教学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定位是让学生会学,即自我学习,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教师始终坚持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等教育理念,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体验、发现、创造等活动过程中享受、掌握并创造音乐的美。通过聆听以及歌曲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到音乐会愉快的场面,感受人们的愉悦之情,还能让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歌曲。这样一来,既在无形当中也打破了以往枯燥的学习歌曲、记忆歌词的教学模式,又体现了学生自主,师生合作的教学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3

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背景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某一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较典型的,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起源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目前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中,如法律学、管理学、行政学等,都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没有完全发挥其育人作用,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思政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谋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尝试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情景体验和脑力冲击,利用案例教学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理论上,各学者分别从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方法、具体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在实践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对案例教学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各高校的前面。该校在1998年就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编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而在实行案例教学后针对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持欢迎态度。2008年11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可见,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开展应注重因材施教

案例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只有了解教学对象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才能将案例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因材施教是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英国伯明翰大学的拉埃丁(Richerd·Riding)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学生的认知风格和学习材料的表征方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即学生的认知风格与学习材料的表征方式匹配与否,将直接影响学习结果[3]。每一个学习者的认知风格,既有其优势、长处,有利于学习的一面,又有其劣势、不足,不利于学习的一面。当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特征与学习任务和学习材料相匹配的时候,便能够做出主动的努力。

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思想。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方法时归纳出来的,但其“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确实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论语》曾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认识到,人的智力有智、愚、中之分,人的性格有鲁、缓之异,人的心理状态有勇进与退缩之别,而且每个人的才能有不同的发展趋势,教学中必须根据这些不同的心理特点因人而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因材施教的思想尤其重要,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认知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三、音乐院校学生特点与需求研究

目前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所进行的研究尚未深入和系统,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上搜索相关文章也并不多,而且这些文章几乎都是面向所有的高校学生,只有一两篇是针对高职院校,针对音乐院校学生案例教学手段的文章尚为空白。而事实上,音乐院校学生与其他综合性大学以及高职高专学生的差异性是比较大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都比较独立,因此,面向音乐院校学生的案例教学必定不同于其他高校,需要做专门化的研究。

作为音乐院校的学生,其教育背景、知识结构、兴趣爱好等各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思政课案例教学实施的效果。艺术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相对偏低,他们对于政治理论的理解能力和接受程度往往低于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太过于艰深的概念原理往往让他们抓不住要点也毫无兴趣。但另一方面,因为受到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和艺术表演的训练,音乐院校的学生大多思维活跃、大胆活泼、敢于表现自己,这对于把课堂的话语权交给学生的案例教学而言,是非常有利的。音乐院校的思政课教学,应该恰当地把握学生群体的优势和劣势,在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利用学生的特长,把握学生的认知风格,找到适合艺术学生的案例教学方法。

音乐院校案例教学的功能不但在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更在于通过各种真实案例的接触,能够明白社会的道德原则与行为规范。而作为学生本身,由于大多数时间都用于专业技术的训练,对社会生活往往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分离和脱节,对案例教学所承载的丰富内容有着内在的需求。音乐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音乐文化的创造者或传播者,他们必须真正的了解这个社会,认识这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明白这个社会的真实需要,才能创造出符合时代的优秀作品。音乐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文艺工作,他们的思想相对综合性大学的学生往往更加自由和无拘无束,利用思政课帮助他们塑造崇高的艺术精神和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正确认识,使其成为德艺双馨的人才,是音乐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任务。

四、音乐院校案例教学的具体方案研究

第一,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具有可行性。笔者通过课堂实践,证实了音乐院校的思政课运用案例教学的手段,可以增强政治理论在学生心目中的理解和共鸣,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提高政治课的效率,发挥思政课的育人功能。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值得大范围的运用和推广,使其成为一种常规的教学手段。

第二,思政课案例教学应贴近音乐院校的实际。思政课案例教学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理解,更要注重贴近音乐院校学生的实际。音乐院校学生主要关心的领域有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文化和艺术生活方面,这是音乐类学生生存发展的大环境或者说未来环境;二是大学生群体的状况和经历方面,尤其是艺术院校学生的状况,这是音乐类学生生存发展的小环境或者说现实环境。这两个环境与音乐院校学生的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息息相关,故最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第三,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侧重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大学生对社会的接触是间接的,艺术院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学校生活的实际决定了学生亲身参与实践的机会非常有限,要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并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来正确的理解这个社会,案例教学是重要的手段。案例教学的取材可来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要在贴近学生实际的前提下,深入挖掘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和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正确社会观念的引导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通过思政课堂的潜移默化,提升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第四,思政课案例教学应注重音乐院校学生的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道德建设是主要的内容,演艺圈作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其道德示范作用不可小觑。音乐院校学生是未来的演艺工作者,他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对今后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道德水平有直接的影响,在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中间也会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第五,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应灵活多样。案例教学的方式很多,可以是老师举出实例让学生思考分析,也可以是播放视频案例让学生进行讨论,也可以是抛出一个辩题让学生相互争论。老师在组织案例教学的时候应该灵活多变,但要注重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统一,尽量做到案例的展现生动直观,问题的提出引人思考,得出的结论清晰明了,既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又要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收益。

目前,各高校均在大力开展思政课教学改革,而案例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共性方面已取得重要的成果。本文从音乐院校的个性入手,探寻音乐院校思政课案例教学的个性特征及方式方法,能为思政课案例教学的深化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也为其他专业院校(如艺术院校、体育院校、医学院校等)的思政课改革找到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篇4

一、我国高校思政课案例教学背景研究

案例教学法是指某一课程中,学生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把社会实践中较典型的,具有一定程度疑难性的真实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思考、分析、研究,并解决问题,以此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 [1]。案例教学法起源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选取的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实施之后,颇具成效。这种案例教学法到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提出《准备就绪的国家:21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之事。目前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当中,如法律学、管理学、行政学等,都引入了案例教学的方式,在这方面的研究也颇多。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案例教学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

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育没有完全发挥其育人作用,究其原因,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照本宣科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思政工作者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积极谋求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改革,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学者也开始引入案例教学法,尝试通过案例教学,给予学生实实在在的情景体验和脑力冲击,利用案例教学高度的拟真性、灵活的启发性、鲜明的针对性等特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热情参与,从而提升思政课的效果。理论上,各学者分别从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可行性、方式方法、具体程序、应注意的问题等各个方面做了深入的探讨。而在实践方面,大连理工大学对案例教学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各高校的前面。该校在1998年就开始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课堂教学,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究中心,主编了全国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案例教学教材《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而在实行案例教学后针对学生满意度的问卷调查也表明,该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案例教学持欢迎态度。2008年11月26日,由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研讨会”在大连理工大学举行。来自全国27个省市的150多名专家学者重点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编写和使用以及案例教学的开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可见,案例教学是思政课教学可资借鉴的一个重要手段。

篇5

二、工作思路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思想精神,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与评价的探索,开展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和评比活动,做好新一轮高中音乐新课程实验和培训工作,加强音乐教师专业培训和音乐教研组长的培训,加强对学校的音乐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有效监控音乐教学质量,促进杭州音乐教育教学的发展。

三、主要工作

(一)继续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

1.继续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1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6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2006年6月举行音乐新课程第7期骨干教师专业培训。

2.积极开展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要求各区、县(市)大力举行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教学展示活动,以此来推进音乐新课程的发展。

3.加强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活动,6月份举行展示和颁奖活动。以此落实义务教育音乐新课程器乐教学,促进器乐教学的实施。

4.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5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10月份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展示评比,12月举行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以高质量、高水平来体现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要求各区、县(市)认真做好三项评比的初评工作,选拔优秀者参加杭州市评比。

5.做好课改本学科的总结经验与交流工作。协同做好课改领导小组在教师中评选课改优秀教师工作。

6.按教研室要求对第三批实验区音乐新课程教学情况作一个抽样调研。以课堂教学的展示活动为基础发现总结推广经验,以点促面,发现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新课程的实效性。

7.继续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包括音乐课堂教学评价和学生音乐学业评价,以此促进音乐新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

8.开展学能考试研究。结合新课程的精神,开展学能考试的调查与研究。积极制定学能考试审美与艺术测试方案和标准。

(二)积极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研究

1.开展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实验和培训活动。深入学习高中《音乐课程标准》,领会思想精神,树立教学新理念,探讨新教材教法,为浙江省进入高中新课改实验作好充分准备。直属高中6月份举行《音乐课程标准》检测活动,并举行有关辅导讲座,以此来加强音乐教师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各种能力。

2.认真做好浙江省教研室举行的新课程教学论文、教学案例、课堂教学三项评比的选拔工作。直属高中2月份举行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讲座,5月份参加杭州市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评比,6月底举行音乐课堂教学录像评比,12月举行音乐教学论文评比,选拔优秀者参加浙江省教研室三项评比。

3.开展音乐教学研究小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5月份在直属高中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4.加强高中音乐教师的各项专业培训。3—4月份举行《课标》和舞蹈培训,以此促进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

5.结合杭州教育的均衡化发展战略,强化对基础相对薄弱的高中的教学调研与指导,同时调研与总结优质示范高中的教学经验,发挥优质高中的教学示范作用,带动全市高中教学。5月份在杭州高级中学举行高中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6.积极协助上级和有关行政部门做好高中音乐新课改实验工作。

(三)深入开展音乐学科教育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并构建“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音乐教学模式。

2.各区、县(市)在总结前期教改经验的基础上,举办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音乐课堂教学改革成果展示活动,以此推广教改成果,深化音乐课堂教学改革。

3.切实开展初、高中教改研究小组活动,以此培养一支教改、教研骨干教师队伍。开展音乐教改研究小组教学研究活动,举行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促进音乐教改的发展。

4.继续做好杭州市骨干教研组长的培训工作。研究本学科学校教研工作的规律与特征,探索更有实效性的音乐教研工作方法与途径,进一步提高教研组长培训的实效性。同时,支持各县区开展教研组长的培训。

5.继续推进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研究。开展小班化音乐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继续加强学生“个性化、合作化与活动化”的研究。

6.继续大力推广省级一等奖课题《小学等级制学业评价研究》的成果。

7.开展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研究。制定学生音乐学业评价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促进音乐新课程的健康发展。

8.协助做好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工作。积极制定审美与艺术学能评价方案。

(四)完善地方课程建设

1.继续实施地方性综合课程《我与杭州》。完成五、六年级和九年级的教材编写任务。加强《我与杭州》教材的培训工作,加强该课程的教研活动,进一步推进地方课程建设和评价研究。

2. 加强“杭州教研网”的建设,继续开展网上教研活动。在教育局的统一安排下,协同教育技术中心做好网上中小学教育的资源库建设。

杭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6年2月15日

2005学年第二学期音乐学科主要工作(直属高中部分)

2月份 布置新学期音乐教研工作

大组成员会议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撰写辅导讲座

3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4月份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辅导讲座

舞蹈培训

5月份 高中音乐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新课程音乐教学案例评比

6月份 音乐录像课评比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检测

大组成员研究学科教研工作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区、县[市]部分)

2—4月份 区、县(市)举行音乐教学展示活动

5月份 新课程音乐案例评比

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录像)评比

6月份 义务教育新课程第7轮骨干教师培训及课堂器乐教学成果展示

颁奖活动

新课程高中音乐第1轮骨干教师培训

音乐教研员工作会议

其 他: 杭州市第18届教学论文评选、课改优秀教师评选

第三批实验区新课程教学状况调研(同局)

杭州市第2次教研组长培训

举行《我与杭州》、《人与自然》、《廉洁专题教育》教学研讨会

篇6

《体验音乐》由美国音乐教育家格雷珍。希尔尼穆斯。比尔编着的美国音乐教育理念与教学案例的教育专着。读过之后充分感受到这是一本对音乐教师非常实用的书。书中的音乐知识理论、音乐教学案例及所介绍的的音乐教学技能技巧,不仅开阔了我的专业知识层面,提高了我的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对我的教学思想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使我对新课改背景下的音乐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篇7

教学措施:

1、强调欣赏习惯。在欣赏音乐前,教师要给学生制定规矩:在音乐声没有停止的情况下,所有人都不能发出声音,当然也包括老师在内。老师和学生用比赛的形式听音乐,比一比谁能先找出答案并能保持安静,并举手的示意。

2、教师引导。在欣赏音乐前,教师适当引导,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在听的时候去关注老师提出的问题,从而更好的理解音乐。听完之后才能举手回答问题或相互讨论。

3.循序渐进。刚开始训练时,很多学生对音乐专注的时间不是很长,甚至才听了一小段就开始有些按捺不住。教师可以适当把一首作品适当分成几小段,从时间短的片段欣赏进行训练。逐步提高学生专注的时间。

4、音乐律动。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跟随音乐的感觉进行一定的身体律动,在不影响欣赏的前提下,适当的律动有助于学生对所听音乐的理解。既达到了欣赏的目的也满足了学生好动的天性。

教学案例2:小学音乐课是培养孩子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最直接的桥梁。那么小学生良好歌唱发声习惯的培养,在音乐教学的初期显得尤为重要。一(4)班的孩子是比较的沉闷,在上课时总觉得他们提不起精神,有的孩子甚至有点昏昏欲睡,整个人都像被霜打过,耷拉下来。歌唱发声时,也没有声音,不能够按照要求进行歌唱练习,连带着一些胆小的同学也一起不愿意加入到歌唱得教学中,这样就会导致课堂的效率大大降低。

案例分析:小学音乐课应该是孩子们都爱的一门课,可是,种种不好的习惯导致他们在课上并不能够跟着教师的脚步,这样就会恶性循环,以后会更加不愿意专心的上课,配合教师的教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把握和控制尤为重要,适当的引导和适当的鼓励并不可少。此外还需要一定的技巧,让学生对老师采用的方法接受并喜欢用这样的方法来上课。

教学措施:

1、姿态培养。在发声练习前,教师要给学生定规矩。抬头,挺胸,目光看向前方,面部表情自然,双手自然放下,两脚可前后站也可以分开站。

2、声音培养。首先要大胆出声,不管唱得好不好,先大胆的放出自己的声音。这对于胆小的同学尤为重要,只有发出声音才能再以后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声音的质量;其次要学会轻声练习,在发出声音后,就要求同学能够根据旋律进行学唱,那么在学唱的过程中,轻声的练习也非常的重要,因为只有通过轻声的练习,让学生可以听到自己的声音,并和原唱进行比较。通过比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可以顺带的培养“耳朵”在音乐中的功能;再次就是要求学生歌唱得完整性,虽然在歌唱之初是单句学唱比较多,但是完整的演唱能提升孩子的信心。当然,完整并非字面意思的唱完就可以,而是应该发现歌曲的情绪,并在演唱的过程中,将情绪融入。

篇8

新课程的设问理念改变了自孔子以来就一直提倡的“师问生答”的设问模式。不少教师为了能在教学活动中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设计了很多问题让学生“思考”。简单的满堂间带来的不过是学生的简单参与,并没有真正地走进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课堂设问中。一个巧妙的设问可能会引发学生的一场思维革命。那么,怎样设问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结合实际的教学案例对小学的音乐教学活动中的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对如何改进课堂设问进行探讨性总结,以达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一、课堂设问存在的问题

某小学的音乐课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老师把不同区域的《茉莉花》视频、音频比较一番后问了几个学生同一个问题:“你听了这些民歌后有什么感觉?”学生回答:“很优美、很柔和。”老师所期盼的效果并没有如期出现。为何在该教学活动中老师没有真正得到所期盼的效果呢?

1.问题的设置没有坡度,指向单一。老师简单的提问诸如“是不是”或者“对不对”,没有循序渐进的坡度,问题单一性太强。问题的本身其实已经给了学生明显的答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无需做复杂的多视角思考。这种易于设置、易于操作、已有确定结论的设问好处在于既套用了新课程理念又便于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但对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思维空间的拓展来说没有一点实际意义。

2.事实性和选择性的设问,缺乏技巧性。事实性设问是指教师设置了诸如“这个曲子的名字是什么?”或“那首歌我们什么时候学过的?”等问题,表面上看是个问题,但其所指向的答案是明确的,也是唯一的,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这样的设问没有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选择性设问是指教师设置了诸如“好听吗?喜欢吗?想不想学?”等无疑而问的问题。这样过于简单、毫无意义、带有明显暗示性的设问,学生心里早已有数。这些为了达到引人思考的目的设问,没能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的空间。

二、灵活运用课堂设问

某小学教师在讲授“前十六后八”的节拍时,选用了一个小鼓和包含着前十六后八节奏的绕口令作为辅助练习道具。她对学生说:“现在小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希望得到同学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小鼓解决困难吗?”她把绕口令一分为四放在信封里交给四个讨论小组。经四个小组的学生讨论、展示成果后,教师问:“小鼓在你们的帮助下,已经克服了学习上的困难。你们听听,小鼓想对你们说什么?”接着,她用鼓棒在小鼓上敲出了一个“前十六后八”节拍。

从上面这个较生动的教学案例中,本文对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设问做出如下总结:

1.巧妙设计,精设促思。独立性差、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是小学生的特点,课堂的设问就显得至关重要。上述案例中小鼓遇到了学习困难,让学生们帮助小鼓学习,在学生们的“帮助”下,小鼓“顺利”地学会了这个节奏。学生的思维已经跳出了原有思维的框框,拓展思在那一刻找到了空间。

2.掌握特点,创境设问。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在情境与设问的交融中找到问题所在,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上述案例中老师把小鼓拟人化,把小鼓遇到的困难绕口令形象化,把绕口令一分为四让四组学生讨论、练习,让困难“强大”却又留有“战胜”它的空间,让小鼓“弱小”却又留有“以弱胜强”的勇气。设问创设的意境,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亲切的形象,让小学生更乐于去接受,从而兴趣更浓地去学习。

篇9

一、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

1.优化语文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是以优化的情境为学习的空间,根据教材的自身特点,创造出一种优美的环境,学生感到一种亲切感,使学生走进语文知识的学习之中。相比其他学科,语文教学情境创设后,课堂的氛围会大大活泼,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又作用于课堂,使得课堂的气氛得以优化。

2.丰富学生的情感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最为关心的重点――学生在语文课中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往往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这是出于对应试教育的考虑,对学生的情感的发展却相当忽视。这肯定与我们作为人的天性所不符,人之所以是人,是因为有丰富的情感,人不像机器一样只会运算,而没有其他想法。人在认知外在事物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将自我的情感加入其中,因此教学必须培养情感。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情境恰好能做到这一点,在教学时,教师创设出多种情境,W生在多样的情境中体会到不一样的情感,不知不觉中,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大了,情感也丰富了,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大大提升。

3.培养学生的语文探索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呈现的方式越是直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能被调动起来,主体性越能发挥出来。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创设出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下,学生会慢慢地活跃自己的思维,将情感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自然学生对学习也就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遇到较难的或者不懂的问题,学生会自己去研究和解决,时间久了,语文探索精神自然而然地就培养出来了。

二、小学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教学案例分析

1.课堂记录(片段)

……

师:今天我们采取一种特别的读书方式,即:“我读大家评”,请同学们务必读出小猪当时收到麦子的心情。

生(指名读)。

师:这位同学读出了小猪的心情了吗?我们结合图片来一起读读这一段。

生(学生齐读)。

师:小猪的心情是这样的,那小猴,小牛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

生(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几位同学感情都很到位,读出了各自的心情,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再来读一读。

生(在音乐声中朗读)。

……

这是本人在听了一节语文课后的片段的展示,那节语文课,表面上上课很热闹,内容很丰富,给同学带来许多欢乐。可是,这里存在着一个问题。教师虽然创设了许多情境,但很多是不必要的。这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对教学重点丝毫没有提及,忽视了教学目标,学生只能勉强地应对这些花哨的情境,很难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刚进入情境,有一点自己的感悟,又走进下一个情境,都是蜻蜓点水,很难产生好的体验,这样也导致了教学效果比较差。

在现在的情境教学的创设中,教学情境脱离了教学目标,没有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现在的情境创设“在教学内容上面教师人为地包裹上了一层厚厚的糖衣,学生很可能被五颜六色的糖衣迷惑住,对外面的糖衣感兴趣,至于其中的内容,学生基本一概不知。”教师在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情境,却始终未涉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在教学中,教师慢慢地形成教学形式,就是创设更多的教学情境的意识,教师创设了大量的情境,但学生最终所学到的东西与教学目标不相关,只会让学生越走越偏。

2.课后交流(片段)

调查者:老师,您课堂上展示的材料非常丰富啊,这些都是您亲自挑选的吗?

老师:不是,这些都是我在互联网上面下载的课件,感觉还不错,就拿过来用用。如果自己做的话,花费时间太多,而且也没有这样好的效果……

在简单交流中,可以看出教学情境创设只是个形式,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教师的教学将变得既省时又省力,敷衍应付教学情境创设,教师没有亲自对情境进行相应的设计。网上的教学案例,都属于比较好的案例,具有很好的代表性。但是,教师如果没有进行筛选,完全照搬,许多弊端就会暴露出来,导致教学效果差。比如,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必然要有月夜荷塘下的图片,讲诗歌的时候肯定要配着音乐朗诵。这样的教学情境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在每一次这样的描写景色的课上,都采取类似的教学情境创设形式,教师都是照搬照抄,这样只会把教学的课堂变得毫无生气,学生的学习兴趣无法被调动起来,这样的课堂明显是失败的。

笔者希望通过这篇短文,能够让更多的人开始重视教学情境创设,更好地为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而服务,促进当代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10

小学音乐作为教学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促进小学音乐效率的提高,是音乐教育的关键。音乐老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教育信息资源的重要性

伴随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新教育理论教学模式的出现,给传统的教学理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的同时也为教学现代化带来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一,利用信息资源可以使抽象的知识直观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课堂效率;其二,信息化教学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以及多样性等特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近年来,通过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利于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三,信息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揭示事物的规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二、运用教育信息资源提高音乐课堂的有效性

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到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课件、音频和图片等综合材料,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中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和音乐体验,激发学生的音乐潜力,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和丰富的创造力,提高学生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此外,由于传统的音乐赏析模式较为单一,在欣赏课堂上老师作为教学主导,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很难从音乐赏析中理解歌曲深处的情感,而信息教育资源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体验音乐的内涵和情感,从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

利用影视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欣赏、学习音乐曲目,借助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能引发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关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运用影视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声形并茂、效果极佳的学习过程,学生更容易被作品感染,加深体验,缩短了与音乐中人物、环境的时空距离,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二)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引导提问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教学内容所涵盖的发展、历史背景、作品由来、伴奏乐器等等,辅以教师的解释,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相关知识,通过一步步地引导,让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得到牵引和启发。教师配合事先设计好的问题,简短的话语就很好地起到“点拨”的作用,激活学生的思维。设计课件时要充分把握住该学段学生的心理,基于教学目标和任务,引导学生思考并主动发问。本策略课件演示引导课堂提问能够引导小学生从全方位思考问题,步步深入,利用己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组建能力。

四、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笔者选择新人音版第九册第三单元,农家乐,器乐曲《打猪草》为教学案例。首先,运用“微课学习”,播放黄梅戏唱段《女驸马》学生观看微课并填写“自主学习单”,在师生交流的同时,进入听辨音色练习环节,认识黄梅戏主要伴奏乐器:板胡、三弦,听其音色。随后,进入新课学习环节。利用多媒体信息资源曲库,欣赏器乐曲《打猪草》。并设问:你能在乐曲中找到我们刚才认识的两样民族乐器吗?听到后模仿演奏方式。复听乐曲,引导学生感受第1乐段和第二乐段表达的情绪有什么不同?看教科书上的插图,说说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景?你能想象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吗?随后,简单介绍乐曲的故事。

再听乐曲第2乐段,请男、女学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两人的“对话”,只做动作不发出声音,以免影响聆听。观看视频《对花调》片段用“嗯”哼唱曲调。跟视频尝试学唱《对花调》,教师指导学生用对答式问话的语气来歌唱。最后,分角色有表情的进行表演。

小结:在案例选取上,选择该选段,教学内容包括该唱段的模仿、身段形体训练,还涉及到黄梅戏常识行当、唱腔、伴奏乐器的简单介绍。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在创设情境、引导提问、唱段练习、知识拓展等方面的优势,将学生的视觉、听觉体验和行动体验相结合,贯穿每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和表现能力。

五、结语

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应用信息教育资源,丰富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以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小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艳.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4,(24).

篇11

音乐教育学“三课”的课程实施,首先面临的就是师资问题。原来只有一名教音乐教学法的教师,现在―下子要开设三门课程,如何上?谁来上?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难题。我们意识到,在一个地方院校,要开设“三课”,必然要有一支能承担这项教学以及教学改革重任的团队。我们既没有先做师资培训再进行课程改革、承担新课的条件,也不可能再去招聘新的教师。于是,本着教师在课程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的思路,采取在实践中摸索、积累经验,最后达到师资培训效果的方式,从一开始采取由多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教学组织手段。第一轮,我们先组织团队,以音乐教育学教学研究室的师资为基础,由八位教师共同承担这三门课。这样,在一学期事先统一的课程设计中,每位教师都要精心准备每一门课的某几个章节。好处是不但讲得精,而且每―种类型的课也都尝试过了。到了第二轮,再根据每位教师的长处,由两位教师共同上一门课。到第三轮,每一门课已经形成有该课程教学的骨干教师。在人员和教学内容安排上,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学科背景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并且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这个阶段由于经常开展研讨、交流等教研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教师间教学内容的重复和脱节。

二、“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教学的主体思路

“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教学容量大、理论性强,面对这样一个教学领域,我们的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学习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为出发点,结合学生自身经验,学习和理解各种音乐教育思想

我们首先认识到,应当通过音乐教育理论这门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一种教育价值观,对教育价值观的培养,首先要能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理解教育原理和教育思想。在“音乐教育学理论”课上,除了介绍中国以及外国的音乐教育思想和概况,我们还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设计了讨论课。如在先秦诸子音乐教育思想的讨论中,学生开始非但难以理解,甚至给予贬斥。经过教师的详细讲述之后,我们发现,当学生了解了当时的社会情况,理解了历史人物的心理后,就能够自然的进入到讨论的语境中,并能够理解孔子等历史人物音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价值观念,进而就会对先前的某种偏见甚至相反的意见进行反思。在课堂上,学生讨论的主题,也就从“他怎么那么做”变为“他为什么那么做”,进而成为“我当时会怎么做,我现在会怎么做”。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正确地理解各种音乐教育思想,并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建立联系。

2.在专题研究成果的讲授与研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承担起一个教育思考者的责任,启发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未来的教师特别是进入中小学等各类学校的音乐教师,不应该是只会照本宣科的人,更不应该是不会思考、表达和批判的人。就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音乐专业的学生往往在这方面都是相当欠缺的。面对这样的情况,多位教师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注重事例的分析,并且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从实际的教学效果来看,注重引导、启发,让学生在课堂中展开较为充分的讨论,同时根据教学的进度和学生的经验水平,适时地插入一些专题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当前某些研究成果的专题讨论,收效明显。

3.课内学习讨论和课外调研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思考能力

在“音乐教育学理论”课程中,我们并不是一味地进行理论灌输,教学中也适当提供让学生接触社会、接触教学实践的机会,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我们一方面通过对基础教育领域中的音乐教育改革的介绍和分析,使音乐教育课程成为学生了解音乐教育现状和社会的一个窗口;另一方面通过其他课程给学生提供观摩、模拟和实习教学的机会,启发学生将这类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去讨论、去认识,这对于学生适应未来的教学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三、“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课程的主要教学方式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程,既涉及音乐的课程论、教学论知识的讲解,还要以实际的教学经验、教学组织活动为依据,甚至要结合实际的操作和训练来提升理论分析、归纳能力和认识能力。教学方式上,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类型:

1.对音乐课程与教学论基础理论的探究性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虽然一些基本的概念和理论仍然需要教师进行讲解,但不是采取单纯讲解和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而是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然后拿到课堂上进行讨论和研究的方式来教学。在教学中还可以请学生当“老师”,进行相关内容的讲授,最后由教师做归纳、总结。通过这种互动、探究性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归纳、分析资料的能力。

2.通过对教学案例的分析与评价来认识音乐教学

“音乐课程与教学论”这门课虽然并不直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际演练,但并不是不需要关注教学实际。事实上,在课堂上通过对教学案例及教学组织活动的分析和评价来学习音乐教学理论,是非常必要的。为了让学生了解如何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与评价,我们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到当地的中小学进行教学观摩,然后再就相关的教学论问题进行讨论。这样的教学,不仅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欢,也让教学形式变得非常生动。

3.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授“美国音乐教育”这一专题时,教学中并没有只作单纯的理论讲授,而是结合教师曾经在美国访学的经历,同时充分发挥教师在钢琴即兴弹奏上的优势,以自己的所见所闻,对美国音乐教育的现状与成果进行讲授,使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另外,在讲授“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章节时,也不是一上来就对相关概念进行阐述,而是先通过一首歌曲的弹唱,结合一段能够体现这一主题的音乐故事来进行讲解,使学生形象地体会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学习中的作用。这样的授课形式能够较好地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4.拓宽教学渠道,提高学习主动性

在“音乐课程与教学论”的教学中,除了注重课堂教学,我们也同时开辟了第二课堂。绍兴市教育部门举办的中小学教师技能比赛、国家及省教育专家的讲学和教师培训活动,都成了我们可以随机选择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在不同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到不同的教学风采、接触了丰富的教学内容、领略了独特的教学策略,回校后,学生在课堂上各抒己见,课堂气氛活跃。通过拓宽教学渠道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音乐教学法”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

“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我们特别注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进行探索,并形成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

教学中,我们一直强调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全班40多个学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这也同样是学生今后在基础教育教学中要面对的问题。对此,我们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办?”学生一致建议,以自愿为原则,由学生组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教学片断、教学内容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每组同学有不同的学习分工,以做到能力互补。例如在课堂上,要求学生上讲台进行说课或讲解案例时,各组就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推选出代表进行15分钟的说课,或进行教学片断实践,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随堂点评。采取这种方式,各组的教学案例设计不会有设计内容上的重复性,教师也减少了负担,有时间和精力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

2.利用“班级博客”,以任课教师的教学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评价,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如果仅仅从技术操作层面对学生分析案例、讲解案例,或单纯进行理论说教,均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课堂教学能力。要提高学生在音乐教学法方面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任课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从主讲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评价等方面直接体会和认识到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活动。这就是“以身示范”,以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带动、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我们要求以班为单位,在网络上建立班级博客。学生可以以小组或个人的名义,将对课程学习的认识和教师布置的作业,发到博客上面。教师可以直接在网上对作业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能看到相互之间的作业并进行互讯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在有了一定的积累之后,就开始进入新的教学阶段,教学主题就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方式具有多样性,而电子档案袋是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使教学评价工作更简单、有效的新的评价工具。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博客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明确了正在做的就是过程型电子档案袋,随后深入到对评价的量化、质化的标准进行讨论,得出评价标准不能采用一锤定音的形式,需要有针对性,并将讨论中形成的对于教学评价的认识,在此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进行尝试,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意识。

3.随机性评价和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学生的课堂实践不断作出及时、有效的教学评价。我们主要通过两种途径来进行评价:一种是随机性的课堂教学评价,一种是采用电子档案袋的评价方式。

这里讲的随机性课堂教学评价,不同于在中小学生课堂上经常使用的鼓励性评价方式。我们面对的是心智成熟,有明确学习目的的大学生,因此,学生在课堂中进行10分钟左右的说课后,教师会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一针见血地指出学生说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学生们一般都会虚心的接纳并及时做出修改。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时间关系,并不是各组的教案都有机会在课堂上获得随机性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互补,我们就采用了另一种评价方式――电子档案袋评价方式。这是在课堂之外,在班级博客中进行的评价。班上每组学生的教学设计案例,都会放在博客中展示。教师可以较详尽的对其进行评析,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相互借鉴、学习并共享教学案例,从而为今后的教学工作积累经验。

五、音乐教育学“三课”的教学成果

音乐教育学“三课”,通过近五年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可以说已初获成效。学生的学习比以往更自信、更主动。学生不仅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同时在教学技能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从教学实习的反馈中可以看到,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了所在学校校长、教研员和音乐教师的好评:从各市县的就业考核反馈中也可以看到,我院的毕业生课堂教学能力胜出省重点高校的学生。在省大学生教学枝能等比赛中,我院学生也屡获佳绩。

与此同时,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也获得提升,形成了一批科研成果。先后完成了部编教材《小学艺术课程与教学》。出版了专著《音乐教育学核心课程建构概论》,“音乐课程与教学论”、“音乐教学法”两门课程获校级重点建设课程立项,教师的科研论文也获得多个省部级奖项。

音乐教育学“三课”是我们存音乐教育学学科与课程建设方面进行的积极探索,虽然这种探索在初期已显示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对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来说,仍然有相当的距离。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国内音乐教育改革中各种好的经验,以进一步促进音乐教育学“三课”的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篇12

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对初中音乐课程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但是现在学校的歌唱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影响教学目标的因素。因此,我在努力完善自己的歌唱教学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教学经验汇之笔尖,从而努力的提高自己的教学,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一、让学生对音乐真正产生喜爱之情

歌曲内容是歌曲的重要组成之一,也使歌曲音乐性的基础,在歌唱教学的时候,生硬机械的音乐内容灌输会使学生产生一种麻木和反感的感情。在歌唱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慢慢熟悉和理解歌曲内容可以拉近学生和作品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歌唱的愿望,从而加快学生学歌的进程。

[教学案例一]

例如,在听《欢乐颂》伴奏音乐前,为了使学生了解交响乐的力量感,可以先播放一些小片段,然后慢慢引导学生:

“这些音乐同学们以前听过吗?你们谁知道这种音乐使什么乐器发出的?你们能听出几种?这几种乐器集中在一起又具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观看彝族服饰、弹拨乐器的视屏之后,我们可以接着引导学生:

“彝族姑娘不仅喜欢跳舞,也喜欢唱歌。”

在学生初步听了这首歌曲的时候,问学生:

“这群姑娘的心情怎么样?(音乐的整体情绪),同学们是怎么听出来的?她们为什么这么快乐?”

通过这样的方式,从而引导学生慢慢对音乐内容更加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充分的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热爱。

二、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乐而忘返”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慢慢加强自己的审美体验,加强自己品味歌曲的能力,同时也需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效果,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真正达到“共享歌曲”佳境。

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建立自己歌唱歌曲的自信,从而学生对音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它的基本过程如下:

(1)让学生根据歌曲的内容来确定声音的基调,或描述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歌,或者老师提高几种选项让学生来进行确定。

(2)在老师的配合下引导学生用声音来描述歌曲的轮廓。

(3)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用形象的身体表现或音乐来对学生的描述进行评价,从而扫除学生在歌唱中的障碍。

[教学案例二]

在欣赏《花好月圆》这一课时的时候,为了逐渐培养学生品味歌曲的能力,我常常采取这样的引导方式:

师:同学们,在你们想要表达自己热爱生活、生活愉快的时候,你们一般采用什么的样音乐声音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生:高涨……轻松……愉快……

师:下面让我们共同听一首歌曲看看人家师怎样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在学生听了《花好月圆》这首歌曲之后,我问学生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歌曲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非常的高兴……非常的轻松愉快……

评价:从你们声音当中,我听到了你们非常高兴的心情,这说明了这首歌曲能带给我们一种轻松愉快幸福的感觉,这也是这首歌曲的优点之一。

三、增强学生自己的表现力

学生在课堂中欣赏到的美不仅包括媒体音乐的美、教师演唱以及演奏的美,同时也包括学生自身歌唱的美。学生极富表现力的歌唱也是构成课堂美学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歌唱是学生活动技能掌握的重要方法,下面我们就从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完整表现的方法

完整是一种美,音乐的完整性是指横向的连接,一气呵成,能用声音非常流畅的表现出歌曲的高低起伏和快慢节奏。

[案例分析三]

例如,在歌唱《故乡的亲人》这一首歌曲的时候,学生常常将第一句段成“我——的故乡——在斯瓦尼河畔”,在引导学生歌唱这一句的时候,我常常先引导学生朗读该句,体会该句的完整意思,然后我自己亲身示范完整和不完整的歌曲,让学生体会两种不同唱法歌曲产生的不同效果,并体会正确唱法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正确的唱法,同时也了解这样唱的优点在什么地方。

2.准确表达的方法

准确歌唱是指学生歌唱的旋律、节奏和歌曲的对应关系要准确,符合音乐乐谱的要求,同时也要符合作者的意图。影响学生唱歌准确的因素有很多,如变声处、基调过高或者过低、弹奏的速度较快等等。对于这个问题,我常常采用形象带动的方法进行带动。

[案例分析四]

例如,在《垄上行》这首歌的第二部分教学时,歌曲的旋律在前面语句的基础上发生了大的跳动,这时我就结合歌词“蓝天不寂寞,点缀着白云几多”来提醒学生此处音调较高的意义,同时采用肢体语言和钢琴伴奏的方法进行辅助教学:在学生歌唱到这一块的时候手势明显的上升,同时通突出的和弦带动学生把握好这一部分的音高。

3.感情表现的方法

感情表现追求的目标是使学生的声音更加的生动,情感渗透更加的浓厚。在教学中我一般采用“夹心饼”的教学方法,唱歌以前的要求和唱歌以后的评价使“夹心饼”的外层,而中间层是学生自己的歌唱。通过这样“前领后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加的关注自己唱歌的声音,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和自己表现的情感和形象具有重要的关联。在这种模式下引导学生逐渐的改善自己的声音、活跃自己的思维和养成用心唱歌的习惯。

歌曲教学一直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喜爱之情,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音乐产生真正的喜爱之情,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才不会感到枯燥,教学效果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朱咏北,从教师资格制度看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化和社会化[J].中国音乐.2010(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