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5:0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学生手机消费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进步,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大学生已成为手机市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消费力量。因此,大学生手机市场是一个极具挖掘潜力的细分市场,并且大学生群体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未来手机消费的主流趋势。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信阳市高校学生手机消费现状的调查研究,探讨信阳市高校学生手机购买情况、手机日常消费情况和购买手机的影响因素,并通过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窥一斑而知全豹,为手机与通信企业开发高校学生手机市场、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依据研究的内容、目的和任务,本文参阅了有关报刊;通过网络资源,如中国知网、信阳师范学院和华锐学院图书馆等,收集了大量的二手材料,这些材料为本文研究指标的筛选、确定和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问卷调查法是本文最重要的研究手段。在确定调查指标的基础上,借助《信阳市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问卷调查表》,本文对信阳市高校大学生手机购买情况、手机日常消费情况、购买手机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收集了大量资料。此次调查问卷依据信阳市高校学生手机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主要采用封闭式。2012年3月7日尝试性发放10份问卷,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并听取被调查者的意见,删改有争议或无把握的条目。正式发放问卷的时间为2012年3月12日至2012年3月15日,为期4天。本次调研活动由40名同学组成调研小组,分成两组,每组20人,分别携带问卷向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学生各发放110份,共投放220份问卷。实际收回问卷分别为98份和102份,问卷回收率90.9%,但经过初步检验,有6份问卷因未完成或填写结果不明确而无法统计,因此共收回有效问卷194份,所以本次调查问卷的有效率为97%。
(三)数理统计法
运用统计软件对收集的全部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并绘制图表。通过对统计数据和图表的观察与分析,逐步得出研究结果。
二、研究步骤
首先选定大学生消费群体,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信阳市高校学生手机购买情况、手机日常消费情况、购买手机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信息,然后运用统计学、市场营销学和消费者行为学知识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深入分析,获取信阳市大学生手机消费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得出结论并提出建议。
本文的研究步骤与研究思路详见下图所示。
三、研究结论
(一)信阳市高校学生偏好于经济实惠型的国外品牌手机,且更换频率较低
由于在校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资助,一般每月生活费用较低,因此,在购买力有限的情况下,绝大部分信阳市高校学生喜欢价格低廉、经济实惠型手机,价位主要在1000~1500元之间。同时,大部分信阳市高校学生偏好诺基亚、三星等国外手机品牌,且更换手机的频率不高。
(二)信阳市高校学生每月话费消费较低,主要集中在打电话、上网两方面
信阳市高校学生每月手机话费消费大多在50元以下,话费消费主要用于打电话。手机上网费用超过短信费用成为手机话费消费的第二大消费项目,信阳市高校学生每月的上网流量费主要集中在5~10元之间。
(三)信阳市高校学生选购手机过程中,受经济、心理、营销和产品等四大因素的影响
信阳市高校学生购买手机主要受经济因素、心理因素、营销因素和产品因素的影响。首先,由于大多数大学生经济上没有完全独立,购买手机还需要家人的经济支持,所以他们购买手机受经济因素影响较大,往往偏好于性价比较高的手机;其次,购机的主要目的是方便沟通联络、注重实用的功能;再次,大学生在购机时受朋友或同学的影响较大,且偏好在品牌专卖店、手机连锁店这些手机种类齐全、手机质量、售后服务有保障的地点进行消费;最后,大学生在购买手机时注重手机的质量,对手机的功能要求较高,在此基础上还追求时尚。
四、对策研究
(一)企业应生产适销对路的手机产品,采取低价策略,以满足在校大学生手机需求
由于购买力有限,因此在校大学生选购手机时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产品各方面的信息,结合自身的需求,选择自己能够接受价位的手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大学生的理想手机价位大多定位于中高档、功能较多的手机,这显示出大学生消费群体有一定的消费潜力。但由于他们的购机资金主要来源于家庭,并且喜欢在手机厂商做促销时购买,说明他们对价格比较敏感,并非是高消费群体。所以面对这一消费群体,手机厂商的定价应以满意定价为基本定价思路。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表示可以接受的购买价位为1000~1500元。与此同时,手机经营商也可采用灵活的降价折扣策略,如通过提高手机配置、附送手机相关产品(如装饰、配件、保养等)、现金折扣等措施吸引大学生顾客。
(二)企业应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制定适宜的宣传策略,尤其应注重口碑宣传
据调查显示,朋友和同学在大学生购买手机时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由于大学生生活在集体中,他们有基本相同的学生生活和价值理念,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人的影响。因此,手机制造商应在售前质量、售中服务、售后服务等环节下功夫,着力树立企业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三)企业应结合大学生消费群体的购机偏好,加大产品研发力度,综合运用产品整体策略
1.注重核心产品研发,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延长手机使用寿命
从质量方面考虑,性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是衡量手机产品质量的主要标准。因此手机制造商应综合运用产品整体策略,注重核心产品的研发,严把产品的质量与功效关,延长手机的使用寿命,保障大学生手机市场旺盛的生命力。
2.重视技术研究和发展创新,加大形式产品开发,完善手机款式及各方面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消费水平日益自然也随之提高,其中的手机消费也日益变大。整个社会的手机普及率在不断升高,而且使用者范围也在不断扩张。与前几年相比,手机已渐渐不再是个别人物的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大人们的专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消费人群。
漫步大学校园,随处可见捧着手机“煲电话粥”的人,或与家人沟通,或与朋友联系,可真正是一派信息高科技时代的真实写照。
一 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特点
根据附表中的手机调查的具体数据来看,我归纳出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特点主要有如下特点:
1.低端洋品牌受青睐。
从调查报告上可以看到有近三分之一的人是诺基亚的客户,之后的也还是三星,摩托罗拉等洋品牌,之所以又冠之以低端是出于大学生消费群体毋庸置疑的特点—消费水平平均偏低而言的。
2.手机购买具有一定的约束。
因为从手机调查中可以看到大学生购买手机除了注重外型(一个无可
厚非的爱好)和手机功能之外就是注重手机的价格了,这也说明了他们手机消费档次不会太高。
3.随着时间推移,大学生手机拥有手机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并消费潜力仍很巨大。
时间在推移,科技在进步,社会经济也在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
导致手机消费增加是可以理解的。
4.手机购买近半数源于家人支持。
这个特点是从调查中可以直接得到的,但就其中隐含的问题我将在第四部分充分展开。
5.手机费较稳定,短信费用比率偏高。
二 手机供应商质量策略分析
在这一部分,为了有所侧重,我主要试图是对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中手机供应商的经济行为进行某一方面的分析。以后手机供应商简称厂商。 该分析是通过一个博弈模型完成的,目的是从一个侧面解释低端洋品牌受青睐的原因,也希望能给占劣势的其他手机供应商以建议。
模型假设:
1.假设同一时期购买手机的学生为一个整体消费单元,称之为消费者,这样因为每年在都有一个单元消费者退出大学生消费市场时也有同样一个消费单元加入(大学在有毕业生的同时也要吸收一部分新生的)可以认为这个市场上是分阶段购买并且永远持续下去的。
2.假设这个是市场上厂商是固定参与人,不断重复提供手机产品.
3.考虑到大学生消费人群消费水平偏低,在手机购买上更新频率低,可以把手机作为他们的一项耐用消费品,这里假设大学生消费者是不固定的,而且每个消费者只买一次或有限次。
4.假设一个厂商提品,而且每个阶段只有一个消费者(这里把在同一时期购买手机的人看作一个整体消费单元)。因为大学生人群这种准纯消费者,占有金钱总量毕竟偏低,手机消费是占他们消费总额的大头,因而消费是有一定考虑和积累阶段的(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模型中进一步体现),不可能形成蜂拥而上的消费现象。
5.假设在博弈的每一阶段,消费者决定是否购买,厂商决定选择高质量的产品还是低质量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时不知道自己买的产品的质量,但是知道所有以前的消费者购买的产品质量(这一点与大学生消费人群的特点几乎完全一致,对厂商提供的产品的质量信息知之不多,但可以从已购买了该产品的同学那里得知很确定的质量信息)。
模型分析:
阶段博弈的支付矩阵如图I,数字分别代表消费者的效用和厂商的利润。
查获得,但是大致范围,我们可以从模型中预测。
模型数学表示:
rt=e+fqt (1) Pet= pt+1 (2)
rt=a-bpt+1 (3) pt+1 =c-dqt+1 (4)
求解上述方程组有结果:
1
qt+1= — (fqt+e-a+bc) (5)
bd
数学分析:
先看 e-a+bc , 如果消费者消费攀比效应占优势,当前拥有手机的人数对该人消费倾向的影响远大于价格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有理由认为 e 比较大,a表较小,即 e-a>0,而同时由于价格对消费倾向影响比较小,即有 b 较小,设b<1(从手机调查可以看到也有很多人关心价格,即价格对r的影响不是很小,也就是说虽然b<1,但b也不会很小,它会随着攀比效应作用的降低而增大,反映了消费者对价格的重视程度,对于厂商的最初实际价格 c 应该是很大的,这里假定 cb>1。 所以易有 的e-a+bc>1。
再看这个类似于乘数的因子 f /bd 。首先 f 在前面认为了攀比效应占优,所以应该有 f > 1 ,而从前面的分析,当前拥有手机的人数对厂商的下一期的定价影响不大即应有 d < 1 ,相邻期的价格变动要比相邻起拥有手机人数的变化小的多,因为手机属于科技含量高的产品,价格虽然会由于科技进步还有规模经济有所下降,但是比起消费人数的高速增长显然是很小的, 即
?Pt+1- Pt?<< qt+1-qt ,也即
?( c-dqt ) - (c-dqt+1 )?=d(qt+1-qt) << ( qt+1-qt )
因此 d <<1。
结合上面的假设和分析得 f /(bd) >>1。
手机作为一个20世纪末的新事物,从它发展的雏形期作为一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到现在成为一个新的信息载体,在某些方面的优越性已经超过了报纸等其他的媒体,成为了第四媒体。截至2006年年底,我国手机用户达到4.59亿,移动电话普及率已经达到28.46%。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将手机作为一个随身必备的物品,与前几年相比,手机已渐渐不再是个别人物的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大人们的专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消费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消费市场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对未来手机市场的发展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研究大学手机消费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一样。
本文在对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进行调研的基础,着重从品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的品牌发展策略。
一、调研概况
研究人员分别在陕西的长安大学和西安石油大学,湖北的武汉大学和长江大学,河南的郑州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共计6所高校,每所高校分配了100份调查问卷,于2006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随机以学生宿舍为单元选取被试者,请自愿的被试者填写自制手机调查问卷(本问卷主要涵盖手机品牌、手机价格、手机质量、手机功能和手机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共30道题)。最后回收了582份,回收率97%。
本次调查,在问卷设置时对调查对象的男女比例上未进行刻意的限定,因为在手机消费上存在的性别差别不大,在被调查消费者中,男性占44%,女性占56%(图1)。从被试者的所在年级来看,四个年级的比例还是合适的(图2)。
图1 调查对象性别比例图图2 调查对象年级比例图
二、大学生手机消费品牌分析
对大学生手机消费品牌的调查,我们主要从品牌知名度、品牌拥有率、品牌忠诚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1.手机品牌重视度分析
大学生在选购手机的时候,手机的功能、质量、品牌、价格、外形和售后服务是他们主要考虑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者对手机的质量最为重视,占46%;其次是功能,占18%,第三是品牌,占11%。价格和售后服务各占10%;对外形的要求最小,只占5%。由此可见,品牌是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况且,大学生对手机品牌越来越重视。
图3 手机品牌重视度图4 手机品牌知名度
2.手机的品牌知名度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确认其首选的品牌,结果被提及品牌达到26个,诺基亚的品牌知名度是最高的,在被调查的582位消费者中有264位首先想到“诺基亚”品牌,比例高达45.3%,排在第一位;排在第二位的是三星,其样本比例占到22.7%,与排在第一位的诺基亚在知名度上差距比较大。紧随其后的是摩托罗拉,它占有12.4%比例。
而波导虽然排在第四位,但只占样本总量的3.5%;国内其他手机品牌TCL排在第五位,只占2.5%,海尔排在第九位,只占1.1%;夏新排在第九位,只占0.9%。这四种国产手机品牌的知名度一共只占样本总量的8%,不足诺基亚的20%。由此可见,国内手机品牌知名度与国外品牌相比相差比较悬殊。另外,在调查问卷中也有举到其他品牌的,如三菱、明基、普天等,但其比例都非常小。
3.品牌使用率分析
在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拥有手机的学生占调查样本的81.6%,其中拥有诺基亚品牌手机的学生有31%,拥有三星品牌的手机的有24%,摩托罗拉品牌手机的有12%,国产品牌中,波导手机作为有名的国产手机,其使用率只有8%。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在大学生的手机消费市场中,国外名牌手机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仅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三家国际名牌手机就占据了市场份额的67%,对国产手机而言,面临的竞争压力十分巨大。
图5 样本手机品牌使用率 图6 手机品牌再次购买率
4.再次购买率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诺基亚的再次购买率最高,占到49.1%。其次是三星以26%的比例排在第二位。排在第三位的是摩托罗拉,占8.7%。国内品牌波导、TCL各排在第五位和第八位,分别占1.9%和1.2%。与国外二线品牌相比还有竞争力。如果手机产品本身无大品牌支持,就难以形成再度购买,毕竟消费者是明智的。因为强势品牌建设和管理势必会加强手机产品的质量管理,另外其卖点也比位居二线的竞争对手更为独到。
三、结论和建议
21世纪,品牌的理念正在改写我们的市场规则,品牌所建立的信用和力量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经营理念,手机有价,品牌无价。为此,我们要采取各种的手段和措施,积极推动手机品牌的建设。
1.基本结论
(1)品牌集中程度高,国外一线手机品牌占强势地位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手机品牌的知名度、认知度、满意度、美誉度、忠诚度五个指标的排名中,排在前三位的均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这三个品牌,并且它们的品牌的五项指标都远远领先其它国内外手机品牌。其中,诺基亚的知名度占样本总量的45.3%、认知度占35.2%、满意度占41.7%、美誉度占47.1%、忠诚度占50%左右(其中再次购买率占49.1%、品牌推荐率占50.2%的);三星的这五项指标各占20%多,摩托罗拉的这五项指标各占10%左右,这两个品牌与诺基亚相比虽然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浙江市场仍旧占很大的市场份额。而排在第三到第十位的索爱、西门子、飞利浦、波导、TCL等中外品牌手机的这五项品牌的指标都在3.5%以下,由此可见,目前手机品牌集中度比较高,都主要集中在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三大国内外手机品牌,因此这三家手机厂商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2)国产手机虽然位居前列,但与一线手机品牌差距甚远
国产手机波导的品牌五项指标都位居前五名,其中波导的知名度占样本总量的3.5%,排在第四位;认知度占3.9%,排在第五位;满意度占1.9%,排在五位;美誉度占1.6%,排在第五位;忠诚度占2%左右(其中再次购买率占1.9%,品牌推荐率占2.1%,都排在第五位)。而TCL手机品牌的五项指标都位居前八位,但是其各项指标比波导的各项指标更低。
由此可见,近几年以联想、波导、TCL和夏新为首的国内手机企业,通过各具个性化的市场营销手段,在销量和市场规模上取得较大突破,2003年国内手机企业的市场份额已超出50%。在国内手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国外手机企业由轻视到重视进而敌视最后学习,使得国内手机企业在产品外形设计和营销网络上的优势逐渐丧失。与此同时,国外手机企业优化组织结构、吸收优秀的本土渠道模式、调整产品结构体系以及实施低价价格策略,使其竞争优势更加明显。但是,国内手机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归根到底在于其技术和品牌方面的弱势,只有市场能力和技术能力都全面的企业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3)手机行业竞争加剧,市场分割趋势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除了排在前三位的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外,品牌的各项指标排在前第十位的还有索爱、波导、TCL、西门子、飞利浦、松下、夏新等品牌,而这些品牌集中度不高的国内外品牌的各项指标最高不超过4.1%(索爱认知度占4.1%),其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相差不大。其中国内三大手机品牌波导、TCL、夏新的各项指标之和也不会超过10%。可见,伴随着手机行业的快速增长,各类企业蜂拥而入争食“手机蛋糕”,使得产业规模急剧扩大,行业竞争日益加剧,特别这些国内外二、三线手机品牌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2.建议
随着我国移动通信服务的发展,手机日渐普及,作为全球市场容量最大,最有潜力的中国市场,国产品牌手机与外国品牌手机在这块土地上展开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调查显示,国外手机品牌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有时,面对机遇与挑战,国产品牌要真正确立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拓展大学生手机消费市场,就应该:
(1)用产品品质树立知名度和美誉度
本次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对于手机质量的要求是相当高的,这也预示着未来的消费趋势将是对质量更加重视。不容否认,国产手机的产品质量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品质的提高又不是短期就能改变的。同时,国外手机优异的品质已经深入大学生消费者的心中,因此,国产品牌手机要走的路还很长。
(2)用产品独特的内涵明确品牌的定位
大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有其自身的市场特点,因此,手机品牌的建设就要牢牢抓住这个市场上消费群体的特征,树立与大学生消费市场相适应的品牌内涵和品牌定位。手机不仅是时尚消费品,更要体现个性,向消费者传达“创新有活力”的品牌精神,这些品牌口号还应该通过一些具体的广告创意,让消费者能够真切地感知。
(3)用新的品牌营销策略提高品牌认知度
目前的手机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其中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三大品牌高居世界手机消费市场的前三。而且新的竞争对手日益增加,如日本的索爱,松下,NEC,韩国的LG等正逐渐的发展成为新的有力竞争者,在当前的情况下,手机企业应当学习国外企业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同世界接轨,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宣传力度,增进对国产品牌的了解
手机短信服务是一种基于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移动网络上储存和传递简短信息的传播手段。自1992年, 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发送成功,SMS凭借其快捷性、私密性、互动性、时尚性、趣味性、非即时性、非现场性等特点迅速进入了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新兴的沟通、娱乐和生活方式。①当前,手机短信已经成为了人际交流的重要纽带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而手机短信不知不觉中也在大学校园里风靡一时。大学生是一个最具代表意义和社会影响力的群体,也是使用手机频率最高的群体,在人际交往中对手机短信的倚重程度已经丝毫不逊于书信、电话、网络等媒介。②然而,随着大学生对手机短信消费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大学生在手机短信的消费方面的一些心理问题。在对手机短信消费对大学生心理方面的影响的大背景下,心理学专家开始对手机消费对大学生的心理情况的影响进行研究。心理学专家认为,对手机短信消费的依赖程度与个性特征及情绪稳定性都存在密切的关系,朋友友谊关系的孤独程度与大学生的手机短信消费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对手机短信消费的自我认知上与更大群体的孤独程度有关,他们得出的结论是,过度依赖手机短信交往可能与孤独感有关。
以往大量的研究或是针对心理状况本身或者单从大学生手机消费角度来进行的分析其心理状况,如大学生过分注重手机品牌,存在攀比虚荣心理等等,少有从大学生角度以问卷调查法来研究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心理的。本研究以湖南理工学院大学生为例,从大学生本身的角度,探讨湖南省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的现状,分析湖南省大学生在手机短信消费问题上存在的心理状况问题。
本研究的对象是以湖南理工学院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为研究对象作为被试,共随机发放问卷300份(其中包含纸质档和电子档),回收问卷283份,其中有效问卷24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6.6%。
采用自编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调查问卷,该问卷的题型为选择题共17个问题,都是封闭式问题。主要测查大学生手机短信使用的基本现状以及其在心理方面的状况问题。其中选择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多选题采用排序计分的方式,排序越靠前得分越高,排在最前面的选项积分与该选项数量数字相等的分数。
采用小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由本研究者担任主试。
本研究采用Excel软件录入并处理数据,先对数据进行筛选归纳,剔除掉不合要求的问卷(例如:问卷未完成等),得到有效问卷245份,再运用交叉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手机短信消费现状
在手机短信的消费市场上,大学生无疑是一支不容忽视的生力军。手机短信成为了大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交流的重要途径,不管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时日,在与亲朋好友进行交流和沟通的时候,大学生们都会首先想到手机短信,因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在消费方面主要依靠父母,相对于电话交流方面,手机短信消费呈现出其特有的优势和特性,廉价性、即时性、快捷性。
1、大学生发送手机短信的频度、数量
在本次调查中,当问及手机短信是否是手机使用的主要方式时,有43.08%的同学认为只是其中之一。34.57%的同学认为是,只有22.35%的同学认为不是。以上数据足可以证明手机短信确实是同学们使用手机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经常使用手机短信的有40人,占71.4%;较多使用的14人,占25%;几乎不使用的2人,占3.5%。
调查表明,大学生每月短信的发送多为200-400条,占到39.68%;其次为400-600条,占31.94。另外,每月发送100-200条的大学生占到10.15%,7.35%的大学生每月会发送600-800条的短信,100条以内的占到6.54%。从每月发送的短信数量来看,多在200到400条之间。3.23%的大学生会发送800-1000条左右的短信;而发送短信量在1000条以上的大学生也是存在的,达到1.11%,但是这部分大学生是较少的。从以上数据得知,大学生们使用短信功能还是比较多的。
2、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原因
至于使用手机短信的原因(多选),费用低(41.67%)和方便(48.44%)是最主要的原因。也有同学认为有独特的乐趣 (21.88%)和适于在特殊场合使用(17.7%)。结果表明,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原因排序依次是:方便,费用低,有独特的乐趣和适于特殊场合使用。
大学生是一个十分特殊的群体。他们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和梦想,有着强烈的交往需求,然而他们却没有经济能力,而手机短信又有着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如:便宜廉价,方便快捷等等,因此博得了大学生群体的青睐和喜爱。其次,手机短信具有隐蔽性和私密性的特点,在任何场所几乎都能使用。再者,使用手机短信便可以避免直接言语交流的尴尬,并且可以充分发挥使用者的智慧和想象,运用各种文采修辞,使感情和想法的表达变得更加轻松和自然,③特别是对于含蓄腼腆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最后,在逢年过节的时候,手机短信是一种联络朋友亲人,沟通感情的一种最好的途径。
3、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内容
在短信的内容方面,同学们发送的短信中最多的是情感交流(48.9%)和聊天(54.17%)以及信息联系(59.90%),谈恋爱的占到14.65%(可多选)。对于手机散布不良信息方面,有(13.72%)的同学表示曾经这样做过,多数同学(61.8%)选择了“我不会这么做,但不想管别人”,坚决反对的只有24.49%。在手机短信的使用方面,有66.14%的同学表示偶尔在上课时发短信,15.22%的同学则经常这样做。
二、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对象
在调查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学生经常发送手机短信的对象很不相同。35.33%的大学生经常发送手机短信的对象是他们的好朋友;而手机短信发送对象经常集中在老同学的占24.23%;其次是发送给身边的大学同学,占11.34%;发给恋人的占14.65%;10.46%的大学生会集中在父母和亲人的交流上;3.99%的大学生会给普通朋友发送短信。因此,根据上述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发送手机短信的对象依次是:好朋友,老同学,恋人,大学同学,父母亲人和普通朋友。
三、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场所
当问到经常在什么场所发送手机短信时,在寝室的占19.38%,在课堂上发送的占到35.63%;按照数据所占比例,依次是:在路上发送短信的占到15.32%,在厕所发送的占到12.56%,在车上发送的占9.78%,其他的占到7.33%。可见在寝室和课堂上发送手机短信的人数很多。
四、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心理及状况分析
1、大学生对丢落手机的反应
当被问到要是手机丢落在宿舍时,大学生们的反应各不相同。37.42%的大学生说会做完事情后再回去取手机;而21.94%的大学生则会叫室友或者其他同学带过来;而表示自己会立即回去拿的大学生占到了17.74%,剩下的22.90%的学生表示无所谓的态度,他们觉得这样不会影响到他们。
2、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的心理
有多数同学认为经常使用手机短信是因为内心孤独寂寞(58.33%),有某种情绪,如:高兴、难过或者遇到苦难的,占到16.32%,感觉平时无聊才发的占25.35%。可见大学生使用手机短信一般是因为遇到了某种心理上的问题或者遭遇挫折和困难,想找人倾诉或者发泄。
3、大学生过度使用手机短信消费带来的困扰
从调查显示,过度频繁的使用手机短信,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问题,如有自闭的感觉(13.33%),不想和人当面沟通和倾诉(18.66%),一有困难就问别人,抗击打能力下降占到12.57%,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主见的占到9.56%。
由此可见,大学生不仅对手机短信消费过度依赖,而且大学生对手机短信的频繁使用,折射出大学生的许多心理方面的问题,而且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问题,导致了大学生一系列的心理状况问题。
结语
本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手机丢落在寝室的反应是,75%以上的大学生是尽快采取行动取回手机,说明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程度比较严重。
调查发现,大学生高频度地使用手机,折射出大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如:内心孤独寂寞,无限空虚。而且过分地毫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短信消费给大学生带来了许多的困扰和问题,如:有自闭的感觉;不想和人当面沟通和倾诉;一有困难就问别人,抗击打能力下降;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主见,越来越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等等。有的研究者指出,编发短信是简单文字的罗列,全凭条件反射按键,与玩电脑游戏非常相似,主要依靠短信和外界联系很容易变成“游戏脑”。④
另外,大学生在课堂上和学习时,经常发送手机短信的占到15.22%。这样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时间和正常生活,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和前途,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问题,并且浪费了大学生的大好青春和精力,给大学生的许多方面带来严重的影响。
通过调查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手机短信消费在大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的途径中非常普遍,大学生对手机短信消费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由于这种过分依赖对大学生的行为方面也产生不好的影响,如:大学生越来越缺乏与人面对面沟通的语言交流能力,面对面的人际交流的能力下降;大学生过于频繁且在错误的时间和地使用手机短信消费,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大学生过度的手机短信消费带来了心理困扰和问题,如内心更加空虚、寂寞、自闭等等;而且对他们的性格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有自闭的感觉;不想和人当面沟通和倾诉;一有困难就问别人,抗击打能力下降;感觉自己越来越没有主见,越来越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等等。
参考文献
①刘伟,《手机短信的六种媒体优势》[J].《新闻爱好者》,2004(5):15-16
②黄才炎、严标宾,《大学生手机短信交流和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3):17-19
③陈丽晶,《关于大学校园手机“短信文化的思考”》[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4(4):32-35
一、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于武汉地区的6所高校,其中部属院校2所,省属院校4所。2007年10月~11月随机抽取大学一年级班级36个,发放问卷1260份,回收问卷1120份,其中有效问卷1083份。1083人中,无手机者90人,有手机者993人。
二、研究结果及分析
在对应分析中,某一类别频数过少会带来对应分析空间图观察和解释的困难。为了避免这一情况,将家庭年收入类别5万元~10万元、10万元~20万元、20万元以上合并为5万元以上,将月消费类别901万元~1200元、1201万元~1500元、1500元以上合并为900元以上,频次也进行了相应的合并。
993名研究对象中,男性与女性分别为40.6%、59.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分别为43.2%、56.8%,家庭在城镇与乡村的分别为57.7%、42.3%,家庭年收入1万元y以内、1万元~2万元、2万元~5万元、5万元以上分别为28.7%、30.6%、26.3%、14.4%,每月花费300元以内、301元~600元、601元~900元、900元以上分别为15.5%、53.8%、20.3%、10.4%,手机价格为500元以内、501元~1000元、1001元~1500元、1501元~2000元、2000元以上分别为11.1%、36.2%、29.2%、11.6%、12.0%,购买手机时偏重功能、款式、价格、质量、品牌分别为27.4%、22.6%、14.9%、27.8%、4.9%(缺失2.2%)。
为了保证多重对应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首先采用检验进行了预分析。对于所选择的最能反映消费差异的2个核心变量――手机价格和属性偏好, 检验表明两者存在明显关联。进一步的检验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家庭年收入、月花费等4个变量均与2个核心变量存在明显关联,且4个变量之间也存在明显关联。将6个变量纳入多重对应分析,结果表明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这2个变量只在一个维度上具有一定区分度,且在多重对应分析图上难以清晰看出它们与核心变量各类别之间有意义的联系,故最终选择家庭年收入、月花费、手机价格和属性偏好等4个变量进行正式的多重对应分析。采用SPSS对993名学生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的主要结果见图。
根据对应分析图对结果进行判断,其基本原则是:落在由原点(0,0)出发接近相同方位及图形相同区域的同一个变量的不同类别具有类似的性质;落在原点出发接近相同方位及图形相同区域的不同变量的类别间可能有联系。按照这一原则,从图1可以得到如下线索:
1.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内、月消费在300元以内、手机价格在500元以内、购买手机时重视价格属性存在联系。
2.家庭年收入为1元万~2万元、月消费为301元~600元、手机价格为501元~1000元、购买手机时重视质量属性存在联系。
3.家庭年收入为2万元~5万元、月消费为901元~900元、手机价格为1001元~1500元、1501元~2000元、购买手机时重视款式、功能属性存在联系。但功能属性离原点较近,显示联系较弱。
4.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月消费在900元以上、手机价格在2000元以上、购买手机时重视品牌存在联系。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家庭经济收入与月消费、手机消费存在较密切联系。家庭经济收入越高,月消费就趋向越高,所购买手机的价格也趋向越高。来自较低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的较低月消费比例趋向偏高,使用较低价位手机的比例也趋向偏高;来自较高收入家庭的学生,他们的较高月消费比例趋向偏高,使用较高价位手机的比例也趋向偏高。这一趋向表明大学新生的消费比较理性。此外,家庭经济条件较差者对手机价格和质量较为关注,家庭经济条件中等者对手机款式、功能较为关注,家庭经济条件较好者对品牌较为关注,显示了大学新生的手机消费也比较符合一般的消费规律。
使用上大学后购买的新手机者有632人,其数据的多重对应分析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其结果与图1中的分析结果较为相似,不再赘述。
三、营销建议
对武汉地区993名大学一年级学生的手机消费研究表明,大学新生的手机消费与他们的家庭经济状况、月消费存在较为密切的关系。家庭年收入不同,他们所购买的手机价格也趋向不同,所关注的手机特征也趋向不同。
本研究对于手机营销具有启发意义。对于家庭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应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面对来自于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以内的大学新生,可以考虑重点推介500元以下的低端手机,突出廉价特点;面对来自于家庭年收入在1万元~2万元的大学新生,可以考虑重点推介500元~1000元的手机,突出质量稳定可靠的特点;面对来自于家庭年收入在2万元~5万元的大学新生,可以考虑重点推介1000元~2000元价位的手机,突出款式和功能的流行性和时尚性;而面对来自于高收入家庭的大学新生,可以考虑重点推介中高端手机,突出满足他们对品牌的诉求。
二、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四、调查方法:
自己制作调查问卷,通过e-mail发送给认识的朋友,并请他们转发给熟识的同学进行调查。通过回复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六、调研统计人:xx
结果与讨论: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67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有效回复率为90%.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结论。
在接受调查的167名大学生中,涵盖了从大一到大三的样本,性别构成上基本持平,其中女性占53.3%,男性比例是46.6%。
1、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你现在是否拥有手机?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89%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45%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71%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
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体。
现在使用哪个牌子的手机?
可见诺基亚这一世界手机销售商果然不负众望,霸占了头位,而其他牌子也不甘示弱,拥有一定的支持者。可见需求成上升趋势。
你获得手机的途径是?
家人购买的占总调查人数的45%;自己购买占51%;朋友赠送占3%;来历不明占1%。
以上调查表明,现在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提高,部分学生有稳定的收入以满足他们的消费。
2、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最重质量
另外,部分消费者对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们的口味,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而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②中抵挡产品较受欢迎
③购机地点较集
中对消费者购买手机地点的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地点较为集中,大体上分布在手机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其比例分别为56%和38%,其它的只占6.5%。手机是高科技产品,普通消费者难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质量是否可靠,他们只好以销售人员的信用和专业知识作为判断标准,而手机大卖场或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手机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也是学生朋友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④手机品牌比较复杂
⑤手机用途比较统一
大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多数用于联系亲友,占67.7%。还有少数只是跟着大家走(受周围人影响的)和追赶时尚的,各占9.8%。
家长方面认为,手机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联系的,学生手机族的手机58.0%都是家长掏钱买的。同样学生也认为有了手机可以方便与亲友进行沟通,以维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手机费用普遍较低
⑦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购机环境
配合度检验结果表明:被试者大都倾向选1米或是0.5米;和选沉默的、微笑的倾向较为明显。;和喜欢拥有柔和音乐的购机环境。
分析:
大学生其有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发展心理学认为:在生理方面,大学生大脑的活动特点是兴奋性与抑制性处于平衡状态,这为大学生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提供了基础。在心理特点方面大学的思维方式以辨证逻辑思维为主,不再凭一时冲动盲目消费,他们会从多个角度去权衡得失后再作出决定。
3、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动机分析:
消费动力与消费需求是密切联系的,当一个消费需求出现以后,为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了,对此我不想加以详细论述。从上面各种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造成这一高消费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达到一周一款。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缩。
第二、信息的极大丰富化、便利化,对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也有影响
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台、店堂、车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无处不在,各大手机厂商与广告商们的努力,使得通信领域(主要是手机市场)的信息极大的丰富化、便利化了,在这种强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也得到了提高。
总的说来,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的,在这种前提下,结合他们以往在消费过程中的学习,就会导致一种或一系列消费动机的发展。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经过学习过程对其消费需求的明确,消费动力的强化,学生手机族逐渐形成了具体的购买动机。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可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求实购买动机
据调查显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39%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9%的人认为手机的售后服务质量是关键的。形成这一购买动机的原因,除了受他们最基本的消费需求:工作需要与家人联系的影响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受他们依赖性消费的程度较大及自身缺乏经验,购买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求新购买动机
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同时,有61%的学生希望拥有为大学生量身订做的手机。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够炫的手机。
第三、求便购买动机
根据前面对学生手机族的分析,得知大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
第四、求廉购买动机
大多数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总的说来,此动机的产生与我国综合国力不强,人均消费水平偏低有着密切联系。这种经济现状直接制约了仍处于依赖性消费阶段的学生手机族的消费能力,从而导致了他们在选择手机时通常会把眼光放在中低价格的机型上。另外,为了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他们通常还会选择免月租或月租较低的充值卡来使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求廉的购买动机并非只是一味的追求。
一般情况下,学生手机族的这四种消费动机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共同推动他们的消费行为进一步的发生。实际上,对于消费者来说,消费动机的产生才意味着消费手段、消费目标等一系列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的发生,这对于学生手机族来说也不例外。因此,学生手机族四种相互交织的消费动机在得到发展以后,紧接着结合在动机上行动希望得到的结果,就会发展出一系列满足消费动机的目标,从而最终做出购买决定。
4、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
在学生手机族的购买动机产生之后,为了进一步满足需求,他们会开始收集与购买有关的信息。在调查中发现,37.5%的学生是通过网上获得与手机相关信息的。但一般情况下,所收集到的产品信息会出现重复、相异、相反或抵触的情况(例如,同档次同功能不同品牌手机之间的重复,同款手机不同商家的不同定价,印象中的手机信息与实际了解到的信息不符),这样,就可能形成多种可供选择的购买方案。因此,学生手机族就需要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分析,综合评价各款手机的各种要素(如性能、价格、质量、款式等),去伪存真,去弱存强,筛选出购买所要考虑的主要要素,评价择优,确定出具体目标,包括具体商品的品牌、规格、性能、价格等因素在内。一般地,这一目标可以是具体的最终目标,也可以是抽象的最终目标,也就是说,他们购买手机的目的可以是真正地为了保持与他人的联系,也可以是为了炫耀或得到某一参照群的认可。另外,可以肯定的是,最终目标的确立不是直接一步实现的,最为常见地,是建立一系列子目标,逐步导致最终目标的实现。
结论:
总的来说,本调查是成功的,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影响大学生手机消费的因素。不过,还不够深入,尤其是理论支持还不够。谨以本调查为以后的研究作下铺垫。手机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并与电脑网络一样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手机的相关使用和消费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不过也有不足之处,在某些方面,大学生因为缺乏经验,还是不能理智的思考,在手机的使用及消费中没有过于详细的计划,在学习与娱乐中并没有找到切合自己的平衡点,结果浪费了自己的精力与财力。在学习方面,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很弱,因该有意识的进行自我训练,以达到自身能力的提高。通过对这次小范围的问卷调查,得到一些比较准确的第一手数据,根据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得出了大学生使用手机的一些情况,和一些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并没有就此进行更深的研究与讨论。这次调查透过对大学生使用手机情况的四个主要方面的调查,较为全面的分析了大学生的的使用手机的基本情况,其中得出7个细分结论。
(1)低端手机在大学生中最为普遍
(2)大学生在手机上的日常消费支出较多
(3)大学生对短信功能使用率远远超过了通话功能
(4)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比较成熟
二、 调查对象:梅州市大学生
四、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网络问卷的优点:
1. 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
2. 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由于是在网上答卷(设置了的是梅州ip),回答我们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最后达到了2350人。这个数字是由调查页面自动跟踪生成的。
3. 数据统计便捷。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数据统计页面,对调查数据进行自动的跟踪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调查方法:
1. 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 电子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我朋友租用的虚拟主机空间。
3. 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4. 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 撰写调研报告
七、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2350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来自梅州市一所高校,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我们小组的营销建议。
1. 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80%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3%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15%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 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质量
二、 调查对象:市大学生
三、 调查时间:2018年8月01日——2018年10月8日
四、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网络问卷的优点:
1. 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
2. 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由于是在网上答卷(设置了的是梅州ip),回答我们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最后达到了2350人。这个数字是由调查页面自动跟踪生成的。
3. 数据统计便捷。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数据统计页面,对调查数据进行自动的跟踪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调查方法:
1. 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 电子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我朋友租用的虚拟主机空间。
3. 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4. 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 撰写调研报告
七、 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2350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来自梅州市一所高校,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我们小组的营销建议。
1. 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80%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3%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15%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 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质量
选择手机时, 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31%,外型19%,价格18%,功能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一
一、前言
进入了二十一世纪,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高新科技产品成为了消费热点,手机作为其代表之一,日益普及。手机消费正由贵族化向平民化方向演进,手机生命周期正由成长期向成熟期迈进。手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通讯工具已经逐步走进了现代生活的各个领域,也随之遍布了大学校园的角角落落,走在校园中,随处可见同学们一边走路一边拿着款式不同的手机打电话或者发信息,这是一种新的潮流,新的时尚,也是新时代生活方式,大学生手机消费已经成了一种新的消费理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其中的手机消费也日益变大,手机已渐渐不再是个别人物的身份的象征,也不再是大人们的专用,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已悄悄成为新的消费人群。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已开始把大学生作为手机购买群中最重要的消费群体之一,开始为大学生量身订做了很多款适合大学生使用的手机。手机,作为一种重要的联络手段,一种高端科技产品,一种时尚的象征他身份的标志,手面在校园里的普及率已经超乎人们的想象。
二、市场调查活动总结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消费档次、品牌偏好、购买关心要素、选购意向,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2、了解大学生对手机产品的心理需求,获取有关消费者对手机产品的重要信息(看法、建议)。
3、手机产品市场现状与潜力分析,了解手机销售市场竞争的情况,潜在市场的客量(潜在消费者的接受程度和挖掘市场的空白份额)
(二)调查方法及基本情况
为了真实地反映出大学生的手机消费状况,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客观性,从而使我们准确地推出大学生市场的潜力方面的情况,本次调查确定方法和原则如下:
1、调查方式:
(1)文案调研(获取重要的一手资料)
(2)网络搜索(搜索必要的二手资料)
(3)观察调研(获取相关的信息)
(4)问卷调查(定点访问,拦问)
(5)焦点小组访谈(收集经验,看法)
2、调查对象:
(1)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60份)
(2)手机经销商:访谈提纲(3份)
3、调查日期:20**年**月
4、调查区域:
(1)圭塘校区各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
(2)圭塘校区:各家手机专卖店,手机大卖场
(3)延安路:各家手机卖店,手机大卖场
5、调查实施:
(1)小组成员聚集在选定的几所大学,分工合作,选定适当的时间,以及人流量比较大的几个点,对大学生进行问卷形式的拦截调查。(共60份问卷)
(2)选择适当的时间,去选定的几家手机店对这几家店的经营商进行焦点小组访谈。(共3份访谈提纲)
(3)对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以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综合处理。
三、市场调查结果分析
(一)手机普及情况及趋势分析
信息的极大丰富化、便利化,对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动力也有影响。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电台、店堂、车体……广告铺天盖地,宣传无处不在,各大手机厂商与广告商们的努力,使得通信领域(主要是手机市场)的信息极大的丰富化、便利化了,在这种强烈的外部刺激的作用下,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也得到了提高。据此次调查资料显示:在被调查者中手机的拥有率高达98、3%。从调查中我们还可看出:大多数学生手机族所能承受的手机价格在10001500元之间,占55%;手机价格在1000元以下与15002000元的各占20%;少数的手机价格在2000元以上,占5%。也就是说,他们需要的是中低档的手机。
(二) 各品牌手机占有情况
在众多手机品牌中诺基亚所占的比例是最高的,为40%,而且它的款式比较简单,在市场上能够购买到不同的诺基亚型号的外壳,款式新颖容易购买外在装饰品。位居第二的是索爱,这款手机有直板、翻盖等多种款式,深得大家的喜爱;而其它的品牌如联想、三星、摩托罗拉等共占46、7%。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使用手机的品牌比较复杂,使用诺基亚的人数最多,其他的如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联想、三星等的拥有率也较高。
(三)购买手机的目的
对手机使用目的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真正目的在于方便与家人、朋友、用人单位联系。对于购买手机与家人联系这一目的,据调查显示,多数学生手机族的父母均持肯定态度,而这种态度对学生手机族购买动机的产生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另外,还有部分临近毕业的大学生怕漏过任何招聘信息的压力,也推动了此种购买动机的产生。也有少部分的人是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
(四)费用的使用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生活费用大部分来自家长。因此,大学生都会通过办理各种套餐来节省话费,67%的被调查者一个月的手机费用大约在30—60元之间;30元以下和60100元的各占15%;手机费用在100元以上的所占的比率较小,为3%。
(五)学生手机使用的分析
由于学生消费群的成员大多处于1823岁,这一人生中思想最活跃、最善变的黄金青春期,热情、开朗、奔放、崇尚自由的率直个性。
据调查显示,学生消费者在购买手机时,最注重的还是质量与实用功能:40、1%的被调查者表示,好用与耐用是最重要的;此外,还有23、3%的人认为手机的功能齐全是关键。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在质量保证的前提下,首先考虑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且多数被调查者均明确表示,选购时会优先考虑质量可靠、设计轻巧、款式新颖、色彩时尚、功能齐全的手机。也有少部分的被调查者表示受到了各种商业广告对他们的影响比较大。
(六)手机满意度的分析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活力被激发出来,大大强化了他们对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消费的信心。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51、7%的被调查者都表示对现在拥有的手机的满意度为一般,甚至有13、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
四、结论与建议
根据调研的一些主要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多数大学生对手机有极大的心理需求,他们注重手机的款式,注重手机的质量及功能,而且他们也是品牌的忠实拥护者。学生消费者比较喜新厌旧,一旦有推出功能更完善的手机他们就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手机产生不满。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手机消费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学生消费者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群体,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将越来越表现出其巨大的消费潜力。
因此,提高对他们的注意,加紧开发这片新市场,对于各大手机厂商脱离困境,打破瓶颈,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就此,我们提出几条营销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继续推行中低档手机路线,专为学生消费者开发、设计,功能不是很全,但具备一些学生消费群体比较喜欢的基本功能,特别是在款式、造型及颜色等方面能够吸引学生的手机,这对抓住学生消费者无疑是很好的办法。
第二,对手机销售商来说,在销售地点选择上,主要将手机放在离学校较近的手机大卖场和自己的品牌专卖店上销售;在促销上,选择赠送学生喜欢的礼物的方式;在定价上,则选择中低档价格。
第三,对品牌的广告商来说,强调品牌的情感因素而淡化品牌的功能区别因素,请那些年轻而又充满活力的明星作为自己的形象代言人,赋予手机充满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品牌特征。
第四,在广告宣传渠道上,要力争做到范围广,传播面全。特别要重视的是,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在大学生里,上网己开始普及化了,这一宣传渠道绝不容忽视。
手机市场调查报告范文二
1、总体市场与发展预测
1)随着移动通信的迅速发展,手机的消费需求也不断增加,。2001年中国手机用户已达1.45亿户,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同期中国内地装配手机8350万部,其中4390万部在国内市场出售。截止到2002年6月底,中国的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76亿,累计新增用户3135.7万,比去年同期增长50.9%。中国早已成为拥有移动用户最多的国家,而且移动用户的数量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平均每月以500万户左右的速度递增(见图1)。从用户类型上看,2002年用户的增长继续以中低端用户为主,其中预付费用户比例达到24.1%。
2)2002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的增长可保持在6000万左右,未来3年内仍将以每年6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手机生产总量可达9500万台,到2003年该数字将超过1亿台。《电子工业展望:中国》报告:到2005年,预计中国的手机用户将突破2.6亿。此外,世界范围的手机制造商将继续将其部分生产外包给中国厂商,因此预计到2005年,全球40%的手机将在中国制造,与此相比,2001年只有20%。 这意味着届时中国的手机年产量将高达1.4亿部,成为世界第一生产基地。
3)赛迪顾问调查表明,尽管首次购机的用户占据主体地位(70.5%),手机市场的增长依然主要来源于此,随着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移动新业务的不断开发与应用,手机更新换代所占的份额也在逐步加大,达到29.5%,形成了市场发展的新动力。
2、市场份额
我国市场共有30多个手机品牌,生产厂商接近40家,其中GSM生产厂商12家,CDMA生产厂商19家。国外品牌以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星为主,国产品牌以波导、科健、TCL、康佳等为主。2001年销量位于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西门子、波导、TCL、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市场份额的80%以上,2001年,国产品牌手机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市场份额由2000年的7%猛升到15%,增长了一倍以上。2002年1~5月份上升到了16%,科健、TCL和波导手机都进入了前10名,改变了过去洋品牌手机一统天下的局面。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截止到2002年4月底中国移动电话设备市场销量将近1600万台。其中,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份额达到18%以上。位于销量前十名的品牌分别是摩托罗拉、诺基亚、TCL、三星、西门子、波导、爱立信、飞利浦、东方通信、阿尔卡特,它们占到了全部份额的80%以上。其中,国产品牌TCL进入前三强。国产手机的市场份额也已由1999年的2.5%提升到2002年4月的20%。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司长张琪日前介绍说,今年前4月国产手机产销量同比均增长30%以上。尤其是TCL、波导、康佳、科健、海尔5家企业的产量同比增长345%,销量增长364%,出口624万台,
2002年4月底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前五名 数据来源:赛迪顾问 2002年5月
3、用户分析:
1)用户年龄分布
通过此次移动电话消费行为的调查显示30岁以下用户的比例持续增长,其中以21-25岁最为明显,由1999年的15.8%上升到2001年的23.4%而逐步成为一支重要的消费群;30以上的用户比例均有下降,截止到此次调查为止下降到26.8%,31-35岁段的用户群已让位于26-30岁用户群,但在高龄用户群中仍占据绝对的优势;总的来说,移动电话用户呈年轻化趋势。数据来源:CCID 2001,11
从移动电话用户的年龄层来看,21-25岁、26-30岁、31-35岁的消费者是移动电话的三支重度消费群,1999年来一直分占前三名,三者的比例之和在2000年底更是达到70%以上;这三支消费群中尤以21-25岁、26-30岁两支消费群为主,其比例之和在2001年已达到46%,占据整个消费群中最多的一部分;31-35岁段的用户群虽有所下降,但不容忽视,从调查数据显示仍占有20.6%的比例。20岁以下用户群的比例三年来虽一直在增长,但由于其所占的比例很小且增长缓慢,在未来几年仍将不可能成为明星用户群。
追求时尚体现个性本就是年轻人的特点,对于手机的选择也更加注重手机能显示自己个性的款式。摩托罗拉、波导在设计手机款式的时候都更加追求时尚化,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国产品牌中波导公司的产品在此次调查中获得广大消费者的好评,成为消费者满意的知名品牌。
手机市场调研报告范文三
一、调查目的: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状况
近年来,随着手机在校园里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把目光投向了校园这一潜在的巨大市场。为了了解手机在大学生中的普遍情况、使用效果以及消费情况,掌握手机在大学的销售情况和市场前景,我们决定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校园里的手机市场作一次调研,。
二、调查对象:大学生
三、设计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四、调查时间:xx年10月01日——xx年10月25日
五、调查方式:网络问卷
为了使调查具有普遍性,我们放弃了传统的书面问卷形式,而采用制作电子版问卷在网络上进行调查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1.提高效率,减少调查工作量。我们制作的电子版调查问卷使用asp.net平台开发,并挂在朋友的个人主机空间上,无需印刷,无需人工分派问卷
2.调查范围更广,调查对象更具随机性。由于是在网上答卷,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回答我们答卷的大学生朋友人数在20天左右的时间内轻松突破1000人,最后达到了1237人,并且这些参加我们调查的朋友来自全国各地。这个数字是由调查页面自动跟踪生成的。
3.数据统计便捷。我专门设计了一个调查数据统计页面,对调查数据进行自动的跟踪统计,主要有人数统计,占同类选项百分比统计等
六、调查方法:
1.由调查小组成员共同协商确定问卷内容,以书面文件形式确定,交由本人进行制作成电子版调查问卷。
2.电子问卷制作完成并通过无错测试后,我将其上传到我朋友租用的虚拟主机空间。
3.动员调查小组所有成员进行广泛宣传,宣传方式主要有二:一是让自己的朋友上网回答调查,二是在论坛上信息,让论坛上的网友帮忙回答
4.调查完成后,由全体小组成员对调查统计数据进行分析
5.撰写调研报告
七、调查数据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1237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来自全国16个省市67所高校,并且参加调查的朋友具有很高的随机性,保证了本次大学生手机调研具有一定普遍意义。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机分析、学生手机族的目标确立分析5个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并最后给出我们小组的营销建议。
1.大学生手机拥有和需求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有68%的学生拥有手机。同时26%的学生将会在近期更换手机。在没有手机的学生中,61%学生将会在近期购买手机。从这些数据可看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机在大学里已不再是新鲜事物了,已开始普及化了。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市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者群。
2.学生手机的使用要求分析
① 最重质量
选择手机时, 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质量21%,外型19%,价格18%,功能18%,品牌11%,售后服务9%,广告宣传2%,其它方面也占2%。其中,消费者对质量的要求最高,手机是日常的通讯工具,如果质量不好,将会给消费者带来极大的不便。
另外,部分消费者对外观款式要求也较高,手机厂商不断推出新款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他们的口味,由于大学生都是年轻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持手机者年龄的下降,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会降低,而对外观款式的要求会更高。
② 中低档产品较受欢迎
在手机价格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消费者比较倾向于1000元至1500元的价位,其比例高达44.5%。另外,有29%的消费者表示会选择1000元以下的手机。当然,也有部分消费者购买高价位手机,其中,选1500至xx元的消费者占15%,xx元以上的占12%。
③ 购机地点较集中
对消费者购买手机地点的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地点较为集中,大体上分布在手机大卖场和品牌专卖店,其比例分别为56%和38%,其它的只占6.5%。手机是高科技产品,普通消费者难以了解其功能是否完善、质量是否可靠,他们只好以销售人员的信用和专业知识作为判断标准,而手机大卖场或品牌专卖店的销售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因而容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此外手机大卖场的价格优势也是学生朋友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④ 手机品牌比较复杂
在此项调查中我发现,使用诺基亚的最多,占46.25%,其他的如摩托罗拉15.00%,爱立信6.25%,西门子6.25%,三星13.75%,菲利浦 5.00%,其他的有7.50%。
⑤ 手机用途比较统一
大学生使用手机用途较统一,在已有手机用户中,多数用于联系亲友,占67.7%。还有少数只是跟着大家走(受周围人影响的)和追赶时尚的,各占9.8%。家长方面认为,手机是用于方便和孩子联系的,学生手机族的手机58.0%都是家长掏钱买的。同样学生也认为有了手机可以方便与亲友进行沟通,以维系家人及朋友的感情。
⑥ 手机费用普遍较低
在学生手机族中,每月手机费用普遍较低。每月消费在50元以下的占40%,在100元以内的占88%。但也存在一些高消费学生,在100―300元内的占12%,其中200-300这一高消费段也占6%。超过300元手机费用的基本没有。
⑦ 充值卡成为主要服务方式,手机费用主要用于发短信。
在被访者中,有近82%的是采用充值卡方式。同样,手机费用用于短信服务的占87%。这充分说明了,学生的消费能力有限。
3.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分析
确切地说,消费动力与消费需求是密切联系的,当一个消费需求出现以后,为满足这种需求的动力也就随之产生了,对此我们不想加以详细论述。从上面各种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手机族的消费动力是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造成这一高消费动力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家庭收入的增加,学生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欲望增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缩短,特别是在通信领域,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达到一周一款。手机产品的市场生命周期的缩短,使得学生消费者的消费活力被激发出来,大大强化了他们对新、奇、美的追求。而家庭收入的增加,则进一步加强了他们消费的信心。
第二.新经济、新文化、新观念,学生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总体规范发生了极大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的经济必然与新的文化相对应,而新的文化则必然带来新的观念。作为e时代的“e人类”,学生消费者大多受新经济下新文化的影响,具有求新、求奇的消费心理,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他们会对一切感兴趣的新奇事物产生强烈的消费欲望,而这种强烈的消费欲望恰恰正是消费的动力所在。
手机作为一种新型通讯工具,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扮演者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全世界尤其是中国得到迅速普及。美国市场研究公司尼尔森的《2013移动消费者报告》显示,中国智能手机普及率66%,已超越美国、英国。可以说手机早已融入大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大学生生活中。手机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带来新的“苦恼”―手机依赖症。
手机依赖也称手机成瘾、病理手机使用,是由于某种原因过度滥用手机导致使用者出现生理或心理不适应的一种现象。[1]社交焦虑是指对某种或多种人际处境有强烈的忧虑、紧张不安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一般起病于青春期。处于青春期和青年期过渡的中国大学生正面临着社交焦虑的困扰,若不及时调整,很可能延伸到成年甚至发展成严重的社交焦虑症。
过去的研究有探究网络依赖与社交焦虑、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本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关系,及两者可能的联系,提出对策,为高校心理健康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本研究于2014年4月在海南某高校展开,发放问卷125份,有效问卷114份,有效率91.2%。男生44人,女生70人;大一12人,大二14人,大三32人,大四56人。
(二)方法
1.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引用问卷,分析后剩余21道题。采用4点记分制,得分3、4分检出符合该项目。符合0-6个症状为无手机依赖,符合7-12个症状为轻度手机依赖,符合13个以上症状为严重手机依赖。Cronbachα为0.801,显示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量表总分与其它条目相关系数至少为0.41。结果说明,问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2.交往焦虑量表
交往焦虑量表(IAS),本量表是Leary于1983年建立的,用于评定独立于行为之外的主观社交焦虑体验的倾向。含15条自陈条目,按5级分制回答。所有条目与其它条目相关系数至少为0.45,Cronbachα系数超过0.87,显示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
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分析。
二、结果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基本情况
114名大学生中,有手机依赖倾向者49人,占43.0%,其中轻度手机依赖38人,占33.3%,严重手机依赖11人,占9.6%。
大学生社交焦虑均值M=44.12(SD=9.206),低社交焦虑(≤29.12)组3人,占2.6%,高社交焦虑(≥48.16)组28人,占24.6%,中间(29.12~48.16)组83人,占72.8%。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的相关关系
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相关系数r=0.361,P
以社交焦虑总分为预测变量,手机依赖为因变量,逐步回归分析,社交焦虑对手机依赖的预测力能解释13.1%的变异量。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
大学生手机依赖性别平均分女生高于男生,且表现显著差异(t=2.701,P
大学生手机依赖总分在年级上未表现显著差异(F=0.543,df=3,P>0.05),交往焦虑程度总分在年级上未表现显著差异(F=2.429,df=3,P>0.05)。
三、讨论
结果显示,超60%的大学生在排队或其他等待中总利用手机打发时间,超50%因手机消息中断学习,超40%在做事之前总先玩一会手机再做、若忘带手机会感到焦虑不安,近40%会时不时拿出手机看是否有新消息、每次用完后又忍不住再玩手机。这些数据显示,手机依赖在大学生群体中较普遍,对其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很深。
刘红等2010年贵州4所院校442名大学生测验中,有131名手机依赖者,占总数29.8%。[3]黄时华等2010年广州8所院校536名大学生测验中,有140名手机依赖者,占总数26.1%。[4]本研究114名大学生中,轻度手机依赖占33.3%,严重手机依赖占9.6%。相比之下,本研究中手机依赖比率较大,导致该差异可能原因有:(1)本研究样本总数较小,取样存在误差(2)本研究总体手机依赖比其他高校严重(3)以上调查均在2010年,四年中手机发展迅速,也是手机依赖更深的可能原因。
社交焦虑量表常模来自美国三所大学1140名受检者,其均值M=38.19(SD=9.17)。任顺元对杭州5所大学273名大学生社交焦虑测验均值M=39.173(SD=8.141),高焦虑者占总人数14.3%。[5]认为本研究中大学生群体的社交焦虑现象较严重。
大学生手机依赖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手机依赖均值较男生高,这与韦耀阳的研究一致。[1]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是女生在人格特质上较男生更敏感,更易产生孤独、焦虑等不良情绪。交往焦虑程度在性别上差异显著,女生普遍高于男生,这与邢强等的调查一致。[6]但也有学者认为,交往焦虑在性别上并无差异,男性相比而言更不愿意承认自己在交往上的焦虑症状。年级因素对大学生手机依赖和交往焦虑均无显著差异,说明年级可能与这两者无密切关系。
相关分析表明,手机依赖与社交焦虑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即随着社交焦虑程度的增加,表现更高手机依赖倾向。回归分析表明,社交焦虑能有效预测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说明社交焦虑的大学生可能更易产生手机依赖。
四、对策
第一,引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目标,明确责任,避免逃避。许多学生因突然改变环境的不适应而迷失目标、空虚寂寞,对手机产生依赖。高校可定期举办相关活动,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确立目标,充实自己。在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中,大学生自然会远离社交焦虑和手机依赖。
第二,引导大学生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关系,避免孤独。根据韦耀阳的研究,社会支持与手机依赖和社交焦虑呈显著负相关。[7]在面对困境时,若大学生拥有完善的社会支持网络,他们就能利用这些资源。因此,高校应致力建设良好的社会支持氛围,引导大学生构建完善的社会支持体系。
第三,建设心理健康中心,及时做好心理健康干预工作。对新生做全校心理问卷,筛查并个别辅导。平时开展心理健康活动,促进大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缓解社交焦虑,远离手机依赖,发展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作者单位:琼州学院)
参考文献:
[1]韦耀阳.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
[2]汪向东(执行主编).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年增刊
[3]刘红,王洪礼.大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感[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2,26(1)
[4]黄时华,余丹.广州大学生手机使用与依赖的现状调查[J].卫生软科学.2010(6)
根据调查问卷显示,在学生市场份额排名靠前的品牌中,学生市场份额偏高的品牌有诺基亚34%、摩托罗拉21%、三星11%等,这几个品牌无一例外都是主要以低端机冲击市场,目前国产品牌在学生市场中认可度也在不断提高。众多手机厂商与经销商都认为低价位款式造型又比较时尚的手机就是学生手机。
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4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4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
2、倾向于寻求方便
学生在选购手机的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手机的使用是否方便这一方面,如手机的菜单是否方便简单,手机的功能是否全面、方便实用等。像电子词典(汉英互译),电子书(可下载),超强短信息,学生用计算器,笔记薄记录本(可储存公式或其他笔记),智能时间表(计时、提醒)。智能中文输入、来电显示、电话簿检索、闹钟功能、内置震动和振铃、和弦音乐、智力游戏等。女生比较爱拍照,比较关心的是手机的像素,男生比较关心的是游戏。
3、消费心理还存在一定的攀比和面子问题
爱面子和喜欢攀比是年轻人的特点,这也表现在学生对手机的选购上。学生选购手机,品牌问题也成为其考虑的一个因素。很多同学经常在一起谈论手机,那么那些手机档次较低或没有手机的同学就会觉得没有面子,而欲买手机的同学就想买个好于其他人的手机。在身边的同学之中,每个人能接受的价位都不同,家境好一点的同学能接受到2500左右,大多同学的手机在1000左右,而家境一般的同学的手机都是300以上,600以下的,攀比也是要靠实力的。
4、学生购买手机的主要目的:
学生买手机一般是为了交流、沟通,用途多为发短信和联系亲朋好友及方便学习、求职。
手机短信非常热火,似乎有战胜普通通话成为手机主要功能的架势。学生也是手机短信的伟大贡献者,学生生活单调和无聊,发发短信解解闷成了手机一族无聊时候的休闲生活;而同学之间、亲朋好友之间的联系现在也主要依靠手机短信,毕竟写信太麻烦了,发邮件没电脑还得跑到网吧上网,打电话又太贵了,所以手机短信就担当起了这个桥梁与纽带的任务。
5、主要购买群体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
学生手机市场里的消费者主要为毕业生和追赶时尚的学生。据调查问卷显示,2000名大一,大二学生中,手机拥有率高达42%,而大三学生中就有更多人有手机,手机拥有率有90%,可见,高年级的大学生手机拥有率明显要高于低年级学生。学生比较喜欢追求一些时尚的东西,特别是在手机短信流行之后,手机短信的流行加速了这些学生追逐流行的念头,据调查有63%的学生购买手机是为了收发短信,也就是说是短信带动了手机的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2-0020-02
手机阅读是以手机移动终端为载体,通过多样化的阅读形式向用户提供各类信息、知识产品或服务。手机阅读的内容包括不同类型的信息或知识,如大众消费类内容、新闻资讯、专业知识、教育培训等,其开展的形式包括手机端社交APP、浏览器、即时通讯工具、专门阅读应用等,如微信、Ireader等。手机网民已形成庞大规模,并且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大学生已成为潮流中的“主力军”。本文对大学生手机阅读的基本现状与特点做了梳理和分析,归纳大学生手机阅读的问题,并基于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可行的对策与建议,从而推进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良性发展。
一、大学生手机阅读的基本现状
(一)手机阅读方式的优势
目前,大学生主要使用手机客户端在线或离线阅读,最广泛使用的手机阅读APP为微信和微博,部分使用专门的阅读APP,如IREADER、起点读书等。随着手机阅读客户端开发成本降低,各类提供阅读服务的APP应运而生,几乎所有涉及信息知识服务的企业都开发了各自的客户端,对于企业来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入口,也降低产品推广成本。对于大学生而言,市场竞争环境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产品及服务内容更全面,且资费更便宜。手机应用端容量相对较小,一键安装,便于操作,更为关键的是,降低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内容的成本,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有WIFI的环境下,将要看的内容下载下来,以供未来离线阅读,免费获取服务;另一方面手机端使用流量资费便宜。
(二)大学生手机阅读特点
1.“多元化”“娱乐化”“个性化”并存
大学生手机阅读内容与形式多样,内容涉及各个不同的学科领域,形式包括手机新闻、手机社区、手机视频等。内容与形式呈现出多元分散的特征。阅读目的主要以娱乐和社交为主,满足大学生娱乐生活和社交的需要。手机阅读应用依靠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为读者提供个性定制、个性推荐等服务,更好地服沼诖笱生个性阅读。
2.“浅阅读”和“泛阅读”倾向明显
如今大学生阅读内容主要是社会新闻、娱乐咨询、社交信息,内容具有明显广泛且通俗的特征。“浅阅读”主要表现在阅读内容的通俗、浅层次、去思考化特征。“泛阅读”则表现为阅读内容宽泛、多元化的特征。“浅阅读”和“泛阅读”主要功能在于娱乐,大学生过多地沉浸在这类阅读则不免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大学生深度阅读与思考,有碍于专业深入学习。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大学生手机阅读中也不乏经典知识、文学、理论内容的阅读。
3.手机阅读付费意愿偏低
互联网产品免费的观念在中国消费者中依然牢固,绝大多数人都已习惯互联网产品免费模式,且大学生群体经济来源有限,其因此对手机阅读的付费意愿普遍偏低。同时,大学生对于品质的追求较低,即不刻意去追求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只要产品能基本需求,大学生并不会太介意产品的品质问题。故而手机端阅读的盗版产品也常常是大学生的重要选择,基于免费的要求,目前各类移动阅读终端经常以免费内容换取流量。
二、大学生手机阅读良性发展的对策
基于以上现状,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为大学生手机阅读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议,降低手机阅读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过滤与精选手机阅读的内容
大学生手机阅读的内容主要是社交信息、新闻资讯以及大众类电子书,而内容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阅读主体的显在和潜在需求,而需求是可以引导和被创造的。就目前调查来看,大学生手机阅读的倾向主要是娱乐化,如电子书的阅读从一定程度上体现受众的阅读兴趣,女生情感更强烈,偏爱都市言情,男生则喜欢游戏竞技类。就目前情况看,不少大学生还缺少判断能力和自律能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蛊惑和诱惑,从而受到不良信息的负面影响。
基于该问题,学校应该发挥其信息传播过程的过滤与宣传功能,建设和发展各种新媒体信息渠道,利用学生与学校的天然关系纽带,通过新媒体或社团媒体等渠道,精选并推送优质内容。如目前各高校及学院,甚至班级,均有各自的信息渠道,包括学校的广播站、微信平台、QQ群、微博等,各个社团也有各自的微信群、微博等,学校、学院及社团应该发挥与学生强关系的优势,对校园传播的各种信息内容进行监管和控制,对误导性信息、谣言等,要及时辟谣澄清。
除了过滤手段外,校内各种媒体应该发挥主动性,积极开展信息宣传、内容扩散相关活动,如定期在微博、微信平台上向大学生推送好的作品。学校、学院、社团等也可以通过一定的奖励方式,鼓励学生互相推送分享优秀作品。另外,精选与推送的内容需要符合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如考研考公务员等考试、心理爱情友情等情感生活、专业技能知识、时事新闻等相关内容,并且其呈现方式要与大学生实际喜好所契合。
(二)加强手机阅读的引导
推动大学生的良性阅读需要发挥学校、教师、同学的合力作用,学校、教师层面要积极配合并引导学生去阅读优质内容。
学校方面,应当开展多样有趣的阅读活动,通过活动引起大学生对部分优质阅读内容的注意,以及对不良的、庸俗的阅读内容进行评价与批判,提高大学生的内容选择水平。同时学校应积极向大学生推荐和提供优质的手机阅读资源,通过手机平台渠道供大学生浏览下载阅读,让大学生能够轻松便捷地获取好的阅读资源。另外,学校与社会应当联手打造大型阅读活动,将商业和宣传教育融合,塑造校园内良好的阅读文化。
教师方面,应当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积极向学生推荐有营养的阅读内容。教师可通过微信、QQ等社交媒体,提供优质的阅读内容,或者将传统文字内容制作为可视化的、有趣味的阅读形式,从而激发学生阅读优质内容的兴趣,充分利用手机阅读群体性强、知识更新周期短、互动性强的特点,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同学们自觉组织并分享好的阅读内容,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同时,要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大学生应提升自我控制力,根据自身需求与学习的需要,选择更专业、更有营养的内容进行阅读,避免沉迷于过于娱乐化的内容。
(三)优化手机阅读体验
大学生对新事物尤其敏感且忠诚度较低,要优化大学生的阅读首先要满足大学生不断变化的新的诉求。首先,在用户界面上要引入当前潮流的新元素,如各种网络流行元素、网络语言、网络热点等,不断做基于网络的新变化,提高大学生的阅读忠诚度;其次,要加强产品的交互能力,大学生社交频繁,社交化阅读是阅读产业发展趋势,这是优秀阅读产品应该抓住的趋势,利用大学生交互强的特点,让大学生自行分享优质阅读产品,如强化阅读内容的分享、评价的功能;再者,要强化阅读内容的分类、存储、检索、获取等功能。大学生阅读多样化,需要将娱乐、学习等不同内容归类,分别存储,便于查找与使用。
(四)应用新媒体等新颖的呈现方式
大学生是一个活跃的群体,在阅读需求上追求符合时代潮流的特色,同时由于大学生个性张扬随性,需要用新颖的方式激起大学生的阅读兴趣。传统的阅读内容很广,大量内容并没有获得大学生青睐的一个原因,在于呈现方式“过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大量应用,大学生对新媒体有着较强较快的接受能力。
将传统内容转化为手机端阅读的新媒体形态有助于促M大学生的接触与阅读。如目前H5页面、图文可视化、数据新闻等形态,在传媒产业与网络社群中被广泛接受,并成为重要的内容呈现方式。对此,将手机端内容的呈现方式进行创造性设计,吸引大学生阅读注意力,激发其阅读兴趣。具体而言,文学作品等内容可以用图画的方式呈现,新闻消息资讯可以用flash方式呈现,微博上流行的长图也可以用于专业的深度阅读内容等。
三、结 语
手机阅读已成为当今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应关注和顺应这一趋势。但是就目前环境来看,手机阅读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如阅读疲劳、网速、电池续航、内容同质化、内容庸俗、广告等,一定程度影响了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且传统纸质阅读以其线性的、集中的阅读特点为基石,依然是进行深入阅读思考和学习的主要方式。我们应引导大学生在手机阅读和纸质阅读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结合二者优势,端正阅读态度,选择精品内容,发挥手机阅读的优势,合理利用时间和场合进行手机阅读,从而促进手机阅读的良性发展。如利用手机阅读拓宽视野、可视化阅读、碎片时间学习,其后利用传统纸质阅读集中深入地阅读思考,加深认识。
引导大众阅读是一个关乎社会文化积极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而国家对此也做了不少工作,如201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全民阅读活动,对引导民众阅读有重要指导意义。大学生作为阅读最重要的群体,也是社会构成的最主要群体之一,引导大学生良性阅读则尤为重要,但是正如文中所提到,引导良性阅读必须是由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自己等主体共同参与,才可能真正地实现手机阅读的良性发展,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高亮.青年群体手机阅读行为研究――以电子书籍为例[D].湖北师范大学,2016.
[2] 毕秋敏,曾志勇,陈楠.大学生手机阅读行为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