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5: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经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晨会、班会课和校会,是实施小学生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以小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培养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近几年来,我校立足课堂,从学生实际出发,拓展和整合德育和智育的内容,切实改进德育课程的方式方法,注重了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做到四个到位,强化品德教学工作。
一是统筹安排,确保师资、时间到位。学校精心安排师德高尚、工作认真、业务扎实的教师担任专职品德课教学。要求班主任对每天的晨会课和每周的班队会都必须做好专题安排。学校通过日常巡查和学生座谈会,经常了解这些课程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认真钻研,确保教学研究到位。我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思品课教学活动设计评比,每年的中心校德育工作会议都安排进行思品课教学经验的交流。积极开展小学低、中、高年级思品课教学的模式构建工作。初步形成了低、中、高各年级段的品德课的教学模式。低年级为:(1)激情对话,导入新课;(2)看图学文,初步明理;(3)内化巩固,深化明理;(4)联系生活,辨析导行。中年级为:(1)情境导入;(2)范例感染;(3)主题陶冶;(4)延伸体验。高年级为:(1)看场景,受感染;(2)明事理,晓规范;(3)知做法,为实践;(4)联实际,辨是非。XX年全市品德教育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我校两位老师的现场品德课均受到领导和同行的好评。
三是拓展延伸,确保教学内容到位。如今的社会,各种新问题不断出现在儿童生活当中,给他们的道德判断带来了不小的障碍。因此,在思品课、晨会课这些主阵地上,学校要求教师在对班级学生情况有较为全面的了解的基础上,必须把视角适度地扩展到学生家庭、生活中去,找出学生的道德薄弱点,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我校曾出现过这样一部分特殊儿童,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上网,有些几乎发展成为疑似网瘾少年。他们的学业受到不小的影响,对待生活的态度,待人接物,是与非的观念等都产生了一些偏激,自我为中心的不健康心理有所表露。针对这一新情况,学校及时拓展德育内容,利用校会集中进行了“适度网上交流,培养健康心理”的专题辅导。我们用曾经因为过度迷恋网络而影响身心发展,被某中学劝退的学生李某的典型案例,教育这些孩子,让他们懂得,网络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样,在第一时间内防止了这些孩子进一步滑向网瘾少年的泥潭。
四是制度保障,确保教学效果到位。学校建立了品德课集体备课制度,品德课课堂评估和观摩制度,品德课期末考查评估制度。结合晨会和班队会工作,每学期进行中队活动观摩评比,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确保教学效果到位。
二、巧用学科课程资源,追求“润物无声”的德育。
小学各学科都蕴含着育人的因素,渗透着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精神食粮、人文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起着积极的作用。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自觉地把教材中那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德育元素充分挖掘出来,使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和谐共生,有机统一。这里,仅以阅读和科学两门学科为例。
一是阅读育德。我校的语文课注重通过阅读欣赏表演,提高学生自我德育能力。新开设的“阅读欣赏”课就是熏陶学生道德情操的一个良好的切入点。我们注重通过阅读欣赏,引导学生走进一个阅读求知、阅读养性、阅读生智、阅读培德的新境界。我校建立了校级和班级两级的阅读交流平台,通过对书中主人翁介绍、点评,让学生在无痕无迹的状态下获得情感体验和道德判断,建立健康向上,积极向善的道德意志。我们还放手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德育成果。学生自编自导了《负荆请罪》、《三袋麦子》、《餐桌上的一堂课》、《青蛙看海》等课本剧,在对剧中主人公的褒贬中,学生经历了一次次生动的道德洗礼。
1
二是科学育德。我校近年来一直把科学与德育的联姻融合作为研究课题之一。我们在高年级学生中推行了“写科学小论文,做科学小行家”的活动。在上学期推荐参加全市小学生科学小论文评比活动的小论文中,有五篇荣获等级奖。活动开展以来,学生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甚至性格特征,都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这样的德育效果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将始终发挥主导作用。
三、积极开展研究,构建富有特色的德育。
在加强品德课程教学的同时,我校不断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研究,努力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
一是改进方法,实现从知识德育向生命德育的回归。我校通过改进品德课程教学的方式方法,优化教学内容,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训练。通过学习青少年儿童自己的生活中的榜样,培养学生善于欣赏别人,乐于分享精神收获的习惯和意识。我校五(2)班王雅琳同学身患白血病六年多,但她热爱生活、自强不息、坚持到校,成绩优良。我们将该班的品德教育活动制成了电视短片,向全校开放,介绍王雅琳同学的感人事迹,不少学生在观看后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纷纷表示深受教育,终身难忘。
二是以生为本,充分体现德育的自主性。近年来,我校调整了德育工作思路,积极实施目标定位、小处入手的教育策略。我校制订的“十一五”德育特色规划就是《倡导自主道德学习,构建自主教育模式》,以“管好自己的口和手”为抓手,进行基础文明养成训练。在各班自编“自律儿歌”的基础上,形成了全校学生遵守的“娄小学生自律儿歌”,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愉快的道德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
学生的管理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学校工作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原有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校工作的需求,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需要一个新的管理模式来解决。高校引入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表面上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没有太大的关系,但实际上两者的共同点很多。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髓在于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同时,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大力提倡和追求管理中的细节,精细化管理强调层层分工,注意细节,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规范高校教育工作都有促进作用。
当前社会,我国各大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采用精细化理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的发展改进。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老师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主动和高校其他部门交流合作,一同将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在现实中,教师往往只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忽视应全员参与教育管理工作,且管理人员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即使有制度,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其要求的执行,制度也就成了一纸空文,无法达到管理的效果。因而,想要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必须依赖强有力的执行力,增强全校师生参与的意识,不断完善管理技术中存在的漏洞。
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体现方面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是将教育、管理和服务集于一体的工作。教育上,成立不同科目教研室,让老师共同探讨学习,从不同的方面出发,高校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完成教育工作的精细化。管理上,高校利用校园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和学生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加强师生直接的沟通,使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声。同时高校建立了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系统,将学生的档案整合归纳,并及时更改错误信息。服务上,高校一直奉行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深入学生的课堂,帮助学生解决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分享生活中的趣事。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体现在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管理制度和细化的分工有序开展,推行分工责任制,使管理工作层次清晰,增强管理工作者的责任感,调动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完成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的发展建议
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仍在研究,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如何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精细化更加完善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高校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探索这一发展趋势,真正使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落实到位。
(一)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精细化管理的意识
为更好的推行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细化,首先要让教育管理工作者树立精细化管理理念,让教育管理工作者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各部门配合,创建有利于学生学习成长的文化环境。精细化管理理念要求高校领导者充分发挥领导能力,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细化分工,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理解工作的目标,并在工作中严格执行。从了解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完善学生教育工作的管理制度及管理组织
管理制度的规范化是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高校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依据制度开展教育管理工作使工作层次更清晰、工作目标更明确。
拥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不严格执行,制度也将成为一纸空文,没有实质性的意义。高校必须严格要求教师和学生按照规章制度规范自身行为,通过制度使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让老师工作积极性提高,从而更好的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建立健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资源库
引言
当前,我国的体育事业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之上,特别是2014年国务院〔2014〕46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者我国体育进入了“改革元年”,我国从“金牌体育”向全民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思维出发,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群众体育、学校体育将进一步发挥其在体育强国中的意义,社会大众重新认识了体育的意义和综合效应,全社会对体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层次、更深一步的要求。无论是群众体育的发展,还是学校体育的提升,都和高校体育师资有分不开的关系,高校的体育教师作为专业培养体育人才的关键角色,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是体育人才培养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工作热情是学校教学质量和培养好学生的主要影响因素,而他们的工作满意度是其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影响因素〔1〕。因此,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近些年来被学者逐渐重视,也取得了许多的研究成果。高校的学校环境差异很大,对于学科的重视程度都存在差异,高校的软硬件在体育学科上的投入也不同,造成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不同〔2〕,因此把高校体育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作为研究内容是有必要的。本研究以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为研究对象,分析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现状及其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性,同时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学校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将有利于高校领导层、管理层等制定相应管理措施,进一步优化学校内部管理环境,为管理者进一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3〕、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的科学化管理提供一定的可操作性的建议,促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河南省高等学校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62份,回收率为90.5%,其中剔除未完整作答和明显重复的无效问卷34份,有效问卷328份,有效率为82%,其中男176人,女152人;博士34人,硕士173人,本科121人;高级职称82人,中级职称133人,初级职称72人。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
采用Hoy和Woolfolk编制的《学校环境量表》,该量表包括高校领导的影响、学校风气、工作所能提供的发展前景、人际关系和物质条件等五个维度,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64。
采用Tsuietal编制的《教师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包括对晋升机会是否满意,对同事关系是否满意,对和直接上级的关系是否满意,对所从事的工作是否满意,对单位所给予的劳动报酬是否满意,以及总体是否满意。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4。
采用Motowidlo和Scotter编制的《工作绩效量表》,包括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三个维度,共16道题目。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2结果与分析
2.1各量表描述性统计
2.1.1学校环境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1可知,高校体育教师在学校环境各维度的排序是: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校长影响、人际关系、物质条件、学校风气。由此可见,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校工作发展评价较高,对学校风气评价最低。
2.1.2工作满意度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满意水平。
2.1.3工作绩效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从表3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最小值为3.00,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2.2不同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2.2.1性别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在性别因素上的Sig值为0.416,大于0.05,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且高校男、女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平均值基本相等,差异不大;同样可以看出,性别因素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亦没有显著差异,但男性教师工作绩效稍高于女性,差别不明显。
2.2.2学历对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在最高学历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Sig值为0.177,大于0.05,表示没有显著性差异,但从平均值上看,本科和硕士学历的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稍高于博士学历的体育教师;相反的是,最高学历在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Sig值为0.010,表示具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从平均值上可以看出,本科和硕士学历的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稍高于博士学历的体育教师。
2.2.3职称对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的差异性分析
从表6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在职称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Sig值为0.628,大于0.05,差异性不明显;与此相反,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在职称上差异比较显著,初级和中级职称高于高级职称和其他教师。
2.3各量表的相关关系
2.3.1学校环境与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分析
从表7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学校环境各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工作满意度与校长影响、工作发展的机会、学校风气、人际关系、物质条件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学校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具有显著影响。
2.3.2学校环境与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从表8可以看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与校长的影响、工作发展的机会、学校风气、人际关系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而工作绩效与物质条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这表明学校环境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具有显著影响,但其中学校物质条件并不影响其工作绩效。
2.3.3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
由表9得出,高校体育教师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54,在0.01水平上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3结论
英语写作是英语学习的四个基本语言技能之一,是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衡量人才水平和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近一二十年来,英语写作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但如何教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写作,始终因扰广大英语教师。笔者认为,要使学生做到作文内容丰富、结构合理、语句连贯、语言优美,文体清新,达到交际目的,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下工夫。随着现代英语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发展,新英语教学法相继出现,这不仅满足了英语教学的需要,还引起了广大英语教师极大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法研究使我们逐步认识到: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法采用一种统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以教师为教学活动的中心,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以成果(即学生的作文)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不利于学生的逐步提高。
一、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的弊端
1.英语写作教学体系不完整,可操作性不强。二十多年来,我国大多数大专院校的英语专业都把《英语写作手册》(a Handbook of Writing)作为写作的基本教材。它仅仅是一本手册(handbook),而不是一本教程(course)。教程的特点是: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着眼训练。对教师而言,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学生而言,它有很强的实践性。可该手册面面俱到,重点并不突出,教师和学生都不知应把重点放在哪里。
2.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观能动性难以发挥。在目前的英语写作教学中,大多数教师仍沿用以前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式”写作教学模式。教师先在写作课堂上讲授一些写作要领,分析教材上的范例,然后让学生模仿范例练习。如此一来,教师完全主宰课堂,学生成了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收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存储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完全被忽视。由于这种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逐渐养成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如何问的麻木习惯。
3.“轮回”模式徒劳无功,程序化教学效率低下。我国众多高校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基本一致:教师讲解写作要领――教师命题――学生按要求写作――学生交作文――教师批改作文――教师讲评作文,然后又是一个新的来回。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这种写作教学效果较差。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工科院校英语写作教学的优势
在传统的英语写作环境下,写作教学内容、写作教学媒介往往是孤立的或线性的,教学信息传播是从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信息流动,而在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互动的、多向交流的,写作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是整合的。充分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英语写作教学就具有以下优势。
(一)提供丰富、新鲜的写作信息资源。通过在网络上查找和浏览本课程的资源库,搜索相关主题的资料,学生获得了传统课堂上无法获得的大量的新信息和新材料。这就突破了教师、课本及有限范文资料的局限性,开阔了学生的写作视野,积累了更多的写作信息,为学生顺利写作打好了基础。数字化的写作课堂以网络的高速度和资源的丰富性激发了学生表达自我的内在动机,满足了学生写作中借鉴间接生活经验的需求,使学生通过观察、阅读和间接体验生成自己对信息资源的意义理解,从而摆脱无话可说的困扰并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
(二)创设生动的写作教学情境。网络技术不仅链接、传播并丰富了写作教学资源,更重要的是网络通过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虚拟现实,在互联网上创设出生动的写作教学情境。无论是现实生活情境,还是一些在日常生活中难以见到的情境,尤其是学生没有体验过的异国情境,都有可能在网络中找到并运用到作文教学中,激发写作的兴趣和灵感,打开学生的写作思路。写作不再是教师的写作技巧讲授、范文分解,以及学生绞尽脑汁的苦思冥想。
(三)开启互动的写作进程。网络环境下,师生之间的写作教学活动是多边交互传递信息的。无论是在课堂情境中,还是分散在学生家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可以借助网络进行互动。及时的信息传递和反馈让学生经历头脑风暴,获得和整合新的信息,明晰写作思路。在互动中,学生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智慧,降低了写作任务的难度。在构思阶段,网络信息呈现、网上信息搜寻、网上交谈等可以启迪写作思路,这样的过程不仅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有益,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
三、结语
在生活中,学生拥有强大的各种多媒体媒介,他们分享网上文件,进行随意的文本交流,这一切都不会轻易与传统的学校的课堂教学相适应。传统正式的课堂话语及活动与他们在校外通过手机、短信、电脑信息、网上交互等丰富的交流话语和活动差异很大,因特网有利于学生的外语学习。如果我们希望我们的学生参与课堂并且从中受益,我们必须调整我们的教学,使之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学生在海量的网络英语学习资源面前,并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有时可能会在作用不大的信息上浪费时间,错过了真正有利于学习的信息。因此,在这个信息时代,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快速找到信用度高的信息,利用资源,使教学符合时代的要求。如果我们大学的英语教师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在信息的海洋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工具,那我们就可以为学生打开一扇终生学习的大门,增强他们学习的力量,这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在教学中运用因特网,是在教学生英语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学生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参考文献:
[1]Belis l e,R.E-mail activities in the ES L writing class[J].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1996.
[2]Lee,E-K.The effects of e-mail mode on Korean high school students’task- based writing in English.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summer conference[D].Seoul,Korea,1998.
[4]顾佩娅.Internet与英语学习环境[J].现代外语(增刊),1997:171-176.
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做好该项工作对实现良好的高校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作用。以明确的工作内容为指导,通过制定主题鲜明的详细方案,把握工作基本原则,以创新有效的教育活动为载体,同时用好媒体平台宣传到位,可以使新生入学教育获得较好的教育成效。
一、高校新生入学教育的工作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
即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新生对学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新生对党的认识,在新生中培养文明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心理健康教育
即认真开展心理问题筛查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学生心理自我调适能力。了解学生的困惑,做到及时疏导、及早预防、有效干预、快速控制。
3.诚实守信教育
即通过系列活动制定诚信制度,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品质,使学生能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进校园诚信氛围的形成。
4.校纪法规教育
即开展法制教育活动,让学生自觉遵守法规,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认真学习学生手册,召开年级大会、主题班会等形式将校纪法规内化为自觉行动。
5.专业学习教育
即帮助新生进一步了解专业特点、发展优势、所学课程、考研和就业等情况,帮助新生激发学习动力,培养他们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6.安全防范教育
学生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因此要高度重视校园安全问题,认真组织开展人身、生活、财产、交通安全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7.职业生涯教育
即组织开展有关“就业”“职业”观念的教育,帮助新生为未来职业及人生定位做好必要的观念准备和知识能力准备。
二、高校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1.方案先行,主题鲜明
提前做好详细的入学教育方案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同时要有特色的教育主题引领学生起航。负责入学教育工作的主要是大学新生辅导员,辅导员在了解学生整体情况和专业特色的基础上提前制订详细的教育方案,确定好工作思路、工作原则和工作举措,整个工作方案需要有一个鲜明的特色主题,使整个教育过程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开展,一以贯之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
2.三项原则指导工作开展
一是集中教育与长期教育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新生入学后的一个月集中时间、集中人员对新生进行系统的入学教育。另一方面将新生入学教育贯穿到整个学年,根据学生发展趋势和教育效果实时调整教育措施,从而确保教育成效。二是全面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的有效载体做好新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整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关心一般学生和关心特殊群体学生相结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增进了解与沟通。三是教师教育与学长教育相结合。专业教师教育是主体,但要注意发挥高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对新生的传帮带作用,使新生从身边高年级学生中找到自己的榜样,发挥学长教育的作用。
三、教育活动形式创新有效
1.切实开展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模式
建立了新生家长QQ群,以搭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重要桥梁。新生辅导员将新生教育情况实时到QQ群里与家长沟通,家长通过该群及时了解孩子真实的在校情况,学校、家长、学生三方真正实现了有效的信息沟通与反馈,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策划组织新生感恩军训教官活动
教官是大学生入校后的第一任教师,可以在教师节当天组织新生开展别具一格的向教官献礼活动,由新生连队各个排精心准备形式多样的献礼节目来表达对教官的感恩之情。
3.开展“我的大学100天”活动
为帮助新生做好大学规划,明确学习、生活目标,可以以入学100天为契机,开展特色活动。例如“百家争鸣”群英会活动,活动共分为三个篇章进行:“百感交集”分享篇,即分享入学至今的体验与感悟;“百计千方”追梦篇,即分享各自的梦想、至今做出的努力;“百战百胜”规划篇,即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规划、对未来就业和人生的规划。该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好的分享交流平台,同时也是答疑解惑、增长学习和生活经验的机会。以轻松活泼的第二课堂形式帮助新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规划大学学习。
四、用好媒体平台,宣传到位
在深入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媒体宣传途径提高教育成效,扩大教育影响力,分享教育工作举措。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参与的教育活动受到外界关注,甚至是权威的媒体平台关注和宣传,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优意识,从而有利于今后的班级和年级管理,有利于继续开展特色教育活动,实现特别的教育效果。对于教师而言,良好的工作宣传有利于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艺术性,促进教育人员对工作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为今后的教育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对于高校而言,在教育好学生的基础上扩大教育影响力和学校影响力也是特别可取的。
参考文献:
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概述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的内涵
针对高职院校的定位及教育方向是培养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特征,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应当以社会所需求人才素质要求为标准进行教学,而当下的现状是社会需求人才和高职院校所培养人才间出现断层,学生理论性强、实践能力不足,企业不愿接受一个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培养的新人,这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率低等问题。针对此问题,高职院校积极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创新,具体来讲就是将学习过程和工作工程结合起来的,体现教、学和做高度统一的教学理念,学校同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实习训练、学生就业等方面互相支撑、共同发展。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一方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提供直观的教学素材,以生动的社会实践践行教学内容,有利于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新环境、新情况的出现也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巨大挑战,教育环境的变化增大了学生思想上的不可控性,社会化的环境容易造成还未形成科学、坚定的价值观的学生思想上的失足和偏差,功利性思想加重,不利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
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问题
1.高职院校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认识不足
学生大多认为这是一种类似实验课的教学,抱着一种好奇、好玩的心态参与企业的顶岗实习工作,不能真正认识到实践工作的真实性和重要性,没有切实以工作人员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造成学生思想上很难真实体会工作实践中的问题,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经不适应,而新的教育方法又起不到切实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2.高职院校学生与切实的实践工作岗位素质要求存在落差
学生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刚走出高中校园的,也有中等专科院校的,或具备一定社会实践经历的学生,多数学生对真实的社会岗位没有实践经验,顶岗实习中存在惶恐、焦虑、不自信等心态,同时对于初试社会的学生而将,高度的责任感要求、复杂的社会人际关系,都对学生的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新教育模式
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知识教育的先行兵,也是高职院校学生参差不齐现状所必须的教育前提和基础,针对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提出的新形势和新挑战,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以战略性、前瞻性的眼光制定具有针对性和长远性的策略,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探索。
1.做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宣传工作
使学生充分的认识到该教育理念的本质,提高学生主动性,消除岗位恐惧心理。首先,高职院校应当将新的教育模式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堂中去,认真的给学生讲解和分析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高学生的认知度和认真度,使其充分的认识到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是真实的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主动性和责任意识,消除抵触情绪,也避免学生带着玩一玩的心态走上实践岗位;其次,在前述基础上,做好岗位及企业的素质要求宣导工作,提前让学生熟悉工作环境,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避免到工作岗位后的慌乱和不适宜。
2.建立跟进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疏导和教育,并进行跟踪教育,全程教育,建立跟进式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一大挑战就是对学生心理素质的高标准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层相较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年轻得多,其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相对较差,因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及适应能力的训练是适应新的教育模式所必须的。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承受能力,增强其适应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在岗位实习中避免恐慌、自卑感,同时适应新的环境,处理好人际关系的有力助手。同时,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工作应当延伸到企业中去,对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全程的跟踪,对在岗位中出现的新的思想政治问题及时加以疏导和教育,改变传统单纯的课堂教育,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岗位实习中去,切实保障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3.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培养,减轻学生初入社会的落差感和自卑感
高职院校学生在岗位实习中出现的新的思想政治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造成对社会工作的不适应和落差,因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职业道德素质,及岗位素质要求的宣导和培养,将极大的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职业素质,实现工学结合的教育目的,同时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4.充分挖掘专业课及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探索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改革
高职院校在创新工学结合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不能完全放弃传统思想政治的课堂教育和理论教育。课堂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必要选择,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理论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根基。在新时期的特殊要求下,高职院校应当充分的挖掘学生专业课和岗位实践中的教学资源,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融合到具体的实践中去,从而指导学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的指导下更好的提高实践能力。
四、结语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适应了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当顺应实践发展的步伐,不断创新,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从而以更好的理论指导实践,促进高职院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同时提高社会的整体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黄淑贞.“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J].宜春学院学报,2010,(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9-0205-02
高职经管类专业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高级技能型经管类人才的任务,而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完善日益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明晰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显得迫在眉睫。
一、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特征
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特征是由其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经管类学科既具有某些自然科学的特征,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特征。因此,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双重性。自然科学特征最典型的表现是数学理念活动中数量的变化,作出运行规律的概括、总结和发掘,特别是对于许多经济现象都用一些经济模型来加以说明;但是经管类专业又是关于经济与管理的学科,经济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基础和核心活动。因此,又具有典型的社会科学性质。正因为经管类学科的双重性,决定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既包括实验室模拟实验又包括进入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当前实践教学的主要类型
一是分析型的实验实习。以案例教学法为主,案例教学法主要是让学生接触各种各样的实例,案例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学会运用已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和方法,锻炼和提高学生在实际经济管理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是演示型或验证型实验实习。这类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步骤。如会计的记账凭证的填制、登记账簿等;国际贸易单证中的信用证、商业发票、提单、装箱单等各类单证的正确填写。
三是设计型的实验实习。这类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设计能力,如营销调查问卷的设计,学生运用已学的专业知识,围绕自身的主要目标进行问卷的设计,确定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统计与分析。
四是模拟型又分情景模拟型和软件模拟型。情景模拟型又可称为体验型,如会计实习的综合模拟,教师根据专业特点与学生的情况,选择适合学生的企业会计业务,组织进行会计业务的模拟和学生职业岗位的模拟,使学生在完成单项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融合与理解;软件模拟型又可称为实战演练型,如国际贸易软件的使用,学生可以借助于软件的各个角色分工,完成进出口过程中的一系列的手续与单证。又如市场营销模拟软件,各个学生分别代表不同的公司在市场上进行竞争,根据总体营销目标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及时对企业的生产与销售等各方面作出策略上的调整与制定,最后以学生的营销实绩来评价学生的实践效果。
三、高职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
经管类专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心核心课,其中专心核心课多是实务性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巩固,但目前专心核心课的实践课时在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甚至在某些学校存在着实践课程开出率不足、随意调整实践教学内容的现象,尚未真正摆脱理论教学为主的传统讲授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计划中的独立实践环节,如大型作业、实训周、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虽然课时充分,但由于实习基地不完善、就业压力大等原因,也存在着利用率不高的现象,影响了学生专业实践水平的提升。
2.缺乏完善的实践指导教材与师资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职业技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受教育观念转换滞后性的影响,使得目前许多实践教材比较陈旧,漏洞较多,不能与时俱进的进行更新,使得实训的要求与最新岗位需求不吻合,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同时由于实践指导教师受自身实践技能、工作经验、学历等条件的限制,还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实训任务,从而使实践效果大打折扣。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使得知识也会随之创新,经管类专业相应课程的理论知识也随之产生一些更新与外延,实践技能更是产生较大的变化。职业教育要求以行业执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由于专业教师多数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各门课程实践教学大纲、内容及教学计划的制订没有很好地协调、递进与衔接,造成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更难于将各门课程理论教学所支撑的职业技能汇总在一起形成的综合岗位职业能力。
4.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不理想
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起点,搭建实践教学环境和实际工作岗位,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特殊性和资金投入有限,校内的试验环境基本以机房和模拟环境为主,无法实现生产性的真实操作,因此,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由于重视不够、管理松懈等原因,多数校外实践基地基本提留在参观、实习的层次上,无法真正的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去,更谈不上产学研结合的深层次合作。
四、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高级管理类技能型人才目标的关键环节,是立足于企业需求,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的核心。“工学结合”是指在完成专业培养方案基础理论模块的教学任务后,将专业教学过程与企业经营管理紧密结合,使学生专业学习与顶岗实践交叉进行,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与学习成绩相关联。“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企业深入专业及教学计划的设置以及具体的教学环节,学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甚至将课堂移到企业,双方在产学研领域深入合作,实现双赢效果。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模式,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时间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技能和工作流程。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领域中有着一定的传统,古代的“学徒制”,德国的“双元制”实质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实践表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拉近学校与企业的距离,实现教学与生产的无缝对接,优化职业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力,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需要。
五、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措施
1.更新实践教学理念,紧贴市场构建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构建完善的高职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的必要前提,加强实践教学,要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认识实践教学在推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突出学校办学特色方面的重要意义,彻底根除头脑中“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思想,充分理解“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架起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的进行“零距离”互通的桥梁。学校的办学适应了企业的最新需求,使学生真正掌握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意志品质、独立解决经济问题的思维能力、娴熟的操作技能、良好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学生、企业和学校均从中获益,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实现多赢的效果。
2.建立完善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功能完善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高职经管类专业应依托区域经济的结构和特点,充分采取多种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立模式,如定期定岗实习、订单式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外包等方式,努力拓展校企全程合作、互动互利进行人才培养的途径,研究校企合作模式,针对各种培养模式创新运行机制,形成实践教学全面发展的局面。
3.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实践教材,提高实践教学师资水平
经管类各门课程和实践教学项目均应配置相应的实践教学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及规范的教学大纲和职业标准。在编制实践教材时,一定要明确该课程所支撑的岗位职业能力目标,明晰企业需求与职业标准,做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有效衔接和融合,避免漏缺或重复。同时,在制定教材编写方案时应充分征求和采纳本行业有经验人士的意见,尽量争取吸引企业人士参与到教材编写工作中去。
高职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具体可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坚持教师“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才能上岗指导实验;二是聘请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或经验丰富的一线在职人员担任实践教学兼职教师,发挥专职教师静态结构和兼职教师动态结构的互补作用;三是派送学院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以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4.实践教学形式多元化
经管类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和易变性的特点,因此其实践教学环节应充分依托各个工作岗位,结合区域经济的特点,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和中介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是建立公有私有企业相结合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鼓励学生到私有企业参加实训;二是校外实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功能完善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同时兼顾公共培训,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三是与人才市场合作,为企业作针对性强的岗前培训和订单培养;四是采用多种形式丰富课程教学,如案例刨析、参观、专题讲座等;五是采取轮岗制,让学生在本专业不同岗位轮流上岗,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经济管理类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教育创新工作,我们应摒弃陈规、抓住关键、突破难点、拓展新路,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努力开创高职经济管理类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冯拾松.订单培养校企合作的有效载体[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3).
[2] 俞建新.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辽宁高职学报,2004,(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是相对而言的,而前者则更具隐蔽性以及间接渗透性,并将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相结合,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教育。较之显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具备学术性,也没有固定的教育套路和场地,其注重的是挖掘与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一、依托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首先,要注重从事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媒体素养的提升,使教育者能将多媒体熟练地运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并借此展开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理论上说,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学习新媒体科学知识的意识,并加强学习专业知识以及流行网络文化。只有将新媒体的科学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并了解新媒体所具备的优势以及缺陷,才能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而对职校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根据实践,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使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得到提高,只有通过不断参与实践,并总结累积自身经验才能达成。其实践类型主要包括亲身实践、创造性实践以及间接实践三种。此外,对于职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要努力创新,摒弃传统思想政治的教育观念,挣脱束缚。其次,应该确定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要有效地克服片面的唯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个人价值观,树立两者统一的价值观。同时,老师还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并且引导其合理地将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有效结合起来。只有依托新媒体,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依托新媒体建立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1.依托“微博”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近年来,“微博”软件已迅速普及并广受好评。对于喜欢新鲜事物、热爱时尚的职校学生而言,微博能满足其大部分需求,因而拥有了一大批的使用群体。微博以其精简的形式、便利的使用方式、强大的功能已成为当前职校学生信息获取、思想交流以及日常交往的重要平台,这也给开展职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途径。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这一平台,通过即时信息与学生进行日常生活与学习的交谈。这种交谈不再受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限制,而是广泛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甚至是家庭琐事,从而合理地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融入生活之中。
2.依托“微信、QQ”等即时通讯载体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即时通讯,顾名思义是通过网络即时通讯的传呼软件,用户之间通过建立连接直接联系并实时进行信息交流的系统。调查显示,这种即时通讯软件用户已达数亿之多,其中以微信、QQ等使用人数最多。使用即时通讯的高峰人群集中在15至40岁之间,职校学生便是这个群体的主力。职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在通过微信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需要加强语言的艺术性。首先,语言要结合环境,因人而异并具有针对性;其次,语言要饱含真挚的情感,具有亲和力;再次,要尊重事实,具有哲理性;最后,通过幽默风趣的语言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只有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方式才能受到学生的好评,并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不断增强,进而让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依托新媒体丰富大学校园行为文化
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有着其特殊的校园文化,它是职校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与其他职校相区别的标志。从结构上看,校园文化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物质、观念、行为以及制度,四者之间相互关联也相互排斥。其中,行为文化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等特征,也是校园文化最直接的表现,是教师与学生通过日常活动所传递出来的。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师生的日常行为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就给职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坚持时代与创新性的统一,使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新媒体,开展校园征集工艺广告,并通过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学生通过积极地参与,不仅能够深入挖掘自身的潜力和才华,而且能够进一步升华学生的思想,让职校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从而促进职校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尤其在新媒体环境下,对学生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将新媒体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并加强思想政治的隐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更具针对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职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由于学习的压力与外界接触较少,已经形成的独立意识容易走入极端,严重讨厌别人对于自身的评价及影响,常常发生逆反心理,最终让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及价值观。高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部分班主任对学生接触的时间比家长还要长,这种教育情况可以让班主任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身心问题。在实际的教育中,班主任往往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关注,对于学生的了解也较为片面,对于学生真正的想法并不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糟糕,学生仅仅需要班主任能够对自己更多的关注。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充足的耐心,就会让学生更加彷徨。
1.班主任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教育改革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德育要求。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较为随意,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不了解,使德育教育仅仅成为一句口号。班主任在实际教育中没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对于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并不关注。班主任开展的德育教育大部分都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些教育方式对学生而言极其不公平,让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持怀疑态度。
2.班主任德育教育内容陈旧
目前所制订的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趋于形式,班主任应该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正精神。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最佳时间,该时间内的学生就好像是一朵朵待浇水的花朵,德育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教育。
3.班主任与学生间沟通较差
班主任不仅仅需要为学生传送知识,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在长时间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沉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将学生看成一件工具,缺乏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上还较为单纯,经常容易做错事情。学生的内心非常渴望家长和班主任的关心与注意,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身对于他们的爱。
二、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的方法
1.班主任了解高中德育教育层次
德育教育在实际教育中是具有一定层次的,不同情况的学生需要接受不同层次的德育教育。初级德育教育主要针对的是没有任何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小学生,能够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中级德育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具有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青少年,能够让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中级德育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高中时间里学生会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世界观及价值观,这种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规范。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严格把握学生的德育教育基调,真正实现德育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065-01
小学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教育更是为人生奠基的基础教育。学校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适应多元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要。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学校工作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端正先进的办学理念,长期持久地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切实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人才。所以,必须切实加强学校德育教育的管理,真正建立一套健全的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全社会联动,共同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管理是现代小学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学校德育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最优化是建立网络化、层次化、系统化的教育工作体制,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科学、顺利、有效开展,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制定德育教育管理计划
为保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开展,制定比较详实、可操作的德育教育管理计划是非常必要的,德育计划是在国家有关德育指导方针的引领下制定的,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1.制定德育目标
所有德育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实现最终的德育目标,缺少了德育目标就像天空中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了归宿和出发点,一切德育工作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德育目标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同时,为了便于实施,还要把总体目标不断分解,制定出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短期和长期的德育目标。
2.制定德育工作的内容和步骤
有了明确的德育目标,就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首先,要把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逐步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情感,树立其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养成料号的行为品质和规范。同时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对其进行循序渐进的教育,切勿追求速度,而失去实效。
3.确定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
德育工作的策略方法直接影响小学德育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只有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策略方法,来发掘学生的潜力,调动其自我教育的积极性,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二、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
组织实施德育教育管理,是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过程,是德育教育工作的核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建立健全小学德育教育管理统一的指挥系统,在德育校长带领下,建立健全德育教育管理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协调组织,积极做好德育教育管理的各项日常工作,这是保证德育工作顺利开展的组织前提。
其次,开辟多种教育途径,使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无所不在,学校除了上好思想品德课外,还应充分发挥社团组织和教师的引领的作用,把德育教育寓于各种教学活动中,另外,做好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联动德育教育工作,建立健全,全方位的、立体的、完整的德育覆盖网络体系。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教育的艺术性,手段不要简单粗暴,仅凭强压硬管反而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新时期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做到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是对德育工作与德育成果验收的必要环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制定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
德育工作的质量标准是检测德育工作成果的标尺,其应该根据小学德育的目标及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制定,如《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德育纲要》以及学校制订的《文明礼貌常规》等等。德育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一个非常标准、系统化的工作,因此,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为了便于检查检测评比,标准本身一定要明确化、具体化、层次化,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强化德育质量的检查与控制
德育质量的检查是通过调查统计、评比等方式对学校或班主任德育工作和德育成果的质量进行分析、检查的过程。并把通过检查所获得的实际资料和发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从教师、学生、德育内容、德育管理、德育手段及德育环境等方面,寻找影响德育质量的各种因素。然后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进行有效地控制。
四、总结创新
总结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又是促进德育管理科学化的一条基本途径。为了惩前毖后,一个周期的德育计划完成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总结要以德育工作计划为依据,参照德育目标总结经验教训。因此,总结可以积累德育工作经验,提高德育管理水平。它不仅仅是为了回顾和总结前一段工作的实施情况,最为重要的是依据以往的经验,结合下一阶段的实际,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更加完美的德育工作计划。
另外,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管理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不断提高小学德育工作队伍的素质,增强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我国教育改革在不断推进中,社会各方面对高中班主任的要求愈发严苛。班主任不仅仅需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学生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给予解决。愈发严苛的要求让班主任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严重挑战,需要班主任在教育中付出更多的耐心。德育教育工作不仅仅是表面上的那么简单,班主任即使对学生身心很关心,也较难达到德育教育工作的要求。
一、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学生在高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心理发育还不成熟,由于学习的压力与外界接触较少,已经形成的独立意识容易走入极端,严重讨厌别人对于自身的评价及影响,常常发生逆反心理,最终让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世界观及价值观。高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时间最长的人,部分班主任对学生接触的时间比家长还要长,这种教育情况可以让班主任拥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了解,及时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身心问题。在实际的教育中,班主任往往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全面关注,对于学生的了解也较为片面,对于学生真正的想法并不了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糟糕,学生仅仅需要班主任能够对自己更多的关注。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如果没有充足的耐心,就会让学生更加彷徨。
1.班主任德育教育目标不明确
教育改革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要求是让学生能够满足社会的德育要求。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较为随意,对于德育教育的目标不了解,使德育教育仅仅成为一句口号。班主任在实际教育中没有较强的奉献精神,对于学生真实的内心想法并不关注。班主任开展的德育教育大部分都是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些教育方式对学生而言极其不公平,让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持怀疑态度。
2.班主任德育教育内容陈旧
目前所制订的德育教育工作内容趋于形式,班主任应该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正精神。高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育的最佳时间,该时间内的学生就好像是一朵朵待浇水的花朵,德育教育工作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德育教育。
3.班主任与学生间沟通较差
班主任不仅仅需要为学生传送知识,更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班主任在长时间的社会生活中已经沉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但是在实际的德育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往往将学生看成一件工具,缺乏热情。高中阶段的学生思想上还较为单纯,经常容易做错事情。学生的内心非常渴望家长和班主任的关心与注意,班主任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自身对于他们的爱。摘要: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班主任是学生教育责任的主要承担者,但是由于高中阶段会受到高考压力,造成班主任在实际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无法开展,仅仅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目前,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高中教育中的重点及难题,本文将对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进行探讨。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方法
二、提升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实效的方法
1.班主任了解高中德育教育层次
德育教育在实际教育中是具有一定层次的,不同情况的学生需要接受不同层次的德育教育。初级德育教育主要针对的是没有任何世界观及价值观的小学生,能够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具有良好的行为规范。中级德育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已经具有世界观及价值观的青少年,能够让青少年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高中阶段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中级德育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生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在高中时间里学生会逐渐形成自身独有的世界观及价值观,这种观念将直接影响学生一生的行为规范。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一定要对学生的特点进行了解,严格把握学生的德育教育基调,真正实现德育教育工作。
2.形成健康的德育教育理念
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要关注学生的变化,做到以人为本,让学生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能够感觉到自己被尊重及理解,更愿意参加到班主任的德育教育中,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世界观及价值观,真正清楚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不同的学生间存在差异,这就需要班主任在德育教育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方案,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应该给予关心与爱护。班主任只有对学生充分了解和尊重,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意志,班主任在教育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可以感觉到平等,不再害怕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增强德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黄萍辉.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分析[J].才智,2014(5):105.
[2]裴静.新时期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4(8):32.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班主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同时又是学生心灵的引导者,班主任肩负着管理班级、组织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使命,班主任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就更加不言而喻了。做为一名小学班主任老师,要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
做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实施好班主任的教育工作,那么首先就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的尊重,尊重就是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老师有着一种天生的尊敬,尤其是对班主任老师更是如此。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常常会发现这样一个情况:越被老师所看重的学生往往其进步也更快一些,而被老师忽视的学生往往进步比较缓慢,甚至会出现倒退、表现越来越差的情况。因此,开展班主任教育工作时,班主任老师要对每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加强对学生的尊重。班主任老师要做到热爱学生、与学生用心交流,为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做好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
1.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年龄偏小,还不能对自己进行很好地管理,有时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需要班主任老师对其进行良好的教育与引导。只有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良好的引导才能将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地开展,因此,在班主任教育工作中要加强对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而学生有了这些管理规范的引导,才能更好地管理好自己。对于班级管理规范的制定,班主任老师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认真地讨论一下该把哪些内容制定到班级管理规范之中,这样在班级管理规范的制定过程中,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去遵守这些班级管理规范的条款,因为,这些内容是学生们自己讨论得来的。这些规范的制定,因为是学生亲身经历的,那么他们在遵守的时候也更加愿意,从而可以使得学生在不自觉中由他管形成自管。同时,因为班级管理的民主性,可以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融入到班级管理之中,如此下去,班主任老师对班级管理工作也会觉得得心应手。同时,在进行班主任教育时,要坚持平等的原则,在制定的班级规章制度面对人人平等。
2.班主任教育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开展
在小学班主任教育中,德育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人格形成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德育教育的开展。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不能只是单纯的说教,有很多德育内容以小学生的理解水平还是很难去体会到的,因此,班主任要联系班级内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来进行思想教育,提高德育教育水平。对于活动的选取上,要符合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是经常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如:在学生中,偶尔有个别学生会对别人的铅笔、橡皮等小物件感兴趣,然后出现趁别人不注意的时候就把东西拿走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班主任老师可以找些拾物交公的事例说给学生听听,对于让学生拿出来不是自己属于自己的物品时,也要讲究方法,切不可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可以说成是哪个同学不小心装错了,检查一下自己的东西,如果不是自己的,勇敢地交到老师这里来等等。然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在实际实例与讨论中真正地懂得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同时,也可以使得学生明白拾到的东西要交公这一道德准则,从而更加明确学生的事非观。
三、班主任教育工作要以表扬为主
对于小学生来说,老师在他们心中有着取足轻重的地位,教师的一句话,就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一生,而小学生也更加愿意听到教师对自己的表扬与肯定。因此,班主任在进行教育时,可以恰当地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进行恰到好处地表扬,从而引起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一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表扬某个学生的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方面,然后让大家向他们学习,从而更好地去影响、克服表现并不是非常好的学生,从而寄批评于表扬之中,从而使得学生之间形成一个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局面,使学生之间可以取长补短。
四、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好地创造和谐的班级氛围
要想更好地促进小学班主任教育工作的开展,那么就要加强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为教育工作的开展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氛围。对于小学班主任来说,他不同于一般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老师与学生的接触会更多一些,而且几乎所有的班级活动都是由班主任老师来组织的,因此,加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可以为班级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而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可以使得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刻,更加熟悉学生的个性与生活习惯,从而可以和学生有更深层次的心灵上的交流,从而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达成感情上的共鸣,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拉近。而师生一旦建立伙伴关系,学生在与班主任交谈的时候就会放下心理上的防线,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那么班主任教育工作也就更加容易展开,其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总之,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是一项需要精心去完成的工作,要做好班主任教育工作,那么就必须要用爱去感染学生,使得学生真正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做好对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更好地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班主任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真正给学生精神上的影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