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5:29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干部短期培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a)-0237-01
21世纪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信息管理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当前的税务工作中,传统税务培训无论在培训内容上还是在培训模式上,都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税务工作的要求,因此,现阶段要切实加强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创新,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确保税务工作的顺利进行。
1 当前税务干部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 培训对象局限性大,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我国税务工作的培训对象集中在岗位要员身上,包括局长、所长、稽查等岗位,这些人对税务工作已经有一定的认识,而很多没有培训资格的税务工作人员又缺乏必要的知识,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现阶段我国的税务干部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而一些年轻的税务干部则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他们进行相同的税务教育培训也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
1.2 培训方法单一
目前,我国的税务教育培训大多为短期培训,教育培训方法单一,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缺乏多模式、多渠道的税务培训方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税务工作的培训内容越来越丰富,仅凭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培训的要求,情境模拟、多媒体教学、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型教学方式应该广泛应用到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
1.3 教育培训机制不够健全
缺乏科学、合理的教育需求分析和评价机制是我国税务培训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很多税务培训计划都属于短期培训,依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行,没有从整体上对税务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和安排,导致培训计划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而奖惩机制的缺乏使部分税务干部对税务培训学习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税务培训成为一种形式,成效甚微。
此外,税务培训内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很多税务培训计划的培训对象来自于不同的岗位,他们具有不同的知识需求,对他们进行相同内容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2 税务干部教育培训模式的创新途径
当前我国税务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加强税务干部的培训工作势在必行。针对税务教育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健全培训体制、创新培训方式、优化培训手段、完善奖惩机制等方面加强改进。
2.1 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保障机制
创新税务干部的培训模式,首先应该建立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整体把握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建立完善的培训管理机制,首先应该从培训的指导思想入手,加强税务干部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认识,引起他们对培训学习的重视,从而提高教育培训的效果。其次,要根据组织、岗位以及个人需求的不同,制定合理的长期、短期培训方案,杜绝无系统、无条理的培训现象发生。培训计划的制定要遵循组织及个人的培养规律,从长远角度出发,培养税务干部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逐步建立起继续教育、终身学习的培养体系。最后,应该从培训计划的设计、考核、档案管理、评价结果等方面着手,制定严格、详细的基本制度,确保税务干部的培训工作有法可依。
2.2 依照不同的培养需求实行分级分类培训
对于知识层面不同而又处于不同岗位的税务干部而言,其所需的培训内容有很大差异,要想获得更理想的教育培训效果,分级分类进行培训是最直接有效的解决方法。一方面,由于税务干部具体岗位、职位的不同导致培训内容有很大的差异,例如,对于企业税源管理人员而言,在培训时应该以讲解会计知识、会计制度、税法差异等为主,而对于稽查岗位的人员而言,应该以稽查技巧、稽查程序、案例分析等为主;另一方面,由于税务干部的知识层次和文化素养不同,导致他们在知识储备量、分析理解能力、业务能力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差别,进而影响到教育培训工作的成果。对于基础薄弱的人而言,应该加强培训基础知识,而对于高层次人员来说,则应该加强培训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
2.3 优化培训手段,拓展培训方式
培训方式单一是目前我国税务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拓展教育培训方式,实现培训形式的多样化,对于提高税务干部培训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应该将短期培训、长期培训与初任教育培训、任职教育培训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每一项培训都成为系统培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次,税务干部的教育培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同时,应该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授课时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课堂活动活跃氛围,增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最后,要紧跟时展的潮流,多吸引讲师、教授等开展专题讲座活动,使领导干部能够及时把握好宏观经济、知识经济、税收政策、税收发展等方面的形势,提高他们的宏观意识和调控能力。
2.4 进一步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合理、完善的奖惩制度可以有效地激发税务干部的培训学习热情,提高他们对教育培训的重视程度。教育培训部门可以在培训结束后对培训的成果进行量化考核,通过与预期目标以及其他教育培训项目进行对比,评估培训结果,总结培训的经验和教训,为新的培训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参与教育培训的个人的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员工综合能力的一项评价指标,并依此对员工的晋升、奖金等进行判断。对于培训效果不好的单位或个人予以惩处,限期要求达到培训效果或者实行下岗、降级使用。而对于事业心强、培训结果优异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提供给他们更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创新税务干部的培训模式,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将培训学习随时化、随地化。培训部门可以搭建网络教育平台,以网络资源为依托,建立网上学习课堂,教师将课件、资料等到网上,并通过建立教育论坛及时地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在实际培训中,培训部门也可以设立专门的学习沙龙,给参与培训的人员提供良好的交流讨论场所,促进税务干部的共同提高。
参考文献
高校毕业生篇
六个月炼成“准职业人”
六个月的时间里,能发生怎样的完美蜕变?
在沈阳技师学院,六个月的时间,可以帮一名就业四处碰壁的本科生打开就业之门,可以帮助从地理这类冷僻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顺利转换专业,可以让工作两年的医学毕业生实现职业的“华丽转身”,可以让一名待业多时的往届毕业生起薪高于当年的应届毕业生……而这,就是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专业转换及技能提升培训的“魅力”所在。
从2009年开始,每年都有200~300名高校毕业生来到沈阳技师学院参加培训,其中不乏硕士研究生。这些学生的学费由财政支付,学院也免去了他们的住宿费,让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经济负担地投入学习。
造成这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或者是由于专业过于冷僻,或者是由于专业技能缺乏,造成他们的就业范围过于狭窄。而参加培训,给了他们一次实现专业提升或专业转换的机会。
让负责高校毕业生培训项目的曲弘副主任印象最深的,是一名医学类专业本科出身的学员。在从事护士工作两年后,这名学员决定“回炉再造”,选择了软件开发专业,经过6个月的培训,目前她已经在东软顺利就业。
目前,沈阳技师学院开设的是辽宁省人社厅确立的七个培训专业中的动漫设计专业和网络营销专业。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学院提出了“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从六个方面入手,为这些大学生补上职业课,从各个细节将他们雕琢成为“职业人”。
教学环节瞄准岗位需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要教会学员如何使用软件和工具,更要融合项目实战,以练带学,增加行业背景知识。在学院考核方面,要以项目和作品为主,引入真实的课题项目,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学院与省内外多个企业合作,承接动漫、软件设计项目,整个设计过程由学生按照客户要求完成,教师仅承担指导、辅助工作。
建立实践工厂——教务处利用一个教室建立起项目实践工厂,挑选优秀学生进入,鼓励和激发学员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与开发。
正常教学与课外辅导、扩展相结合——对于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学员,教师开展额外的小班辅导,同时调动成绩好的同学给予成绩差的同学教学帮助。为了拓展学员的知识面,邀请行业专家给学生做讲座,还利用业余时间额外开设网络工程课程,尽量为学员今后就业多创造条件。
开展就业指导——指导学生调整好心态,树立切合自己实际的就业目标,转变“等靠要”的观念,摆正位置。同时,从简历撰写、面试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掌握求职的技巧。
用创业培训挖掘学员潜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较高,具有创业的潜力。学院针对这一特点,专门设立了创业培训课程,这一课程现在已经成为最受学员欢迎的课程。
收集意见,不断完善——学院不定期召开培训班班会,下发调查问卷,收集学员们的意见,并加以讨论、改善。
定向培养提升就业率——为了帮助学员们更好地就业,学院确定了定向培养为主、市场就业为辅的原则,先后与沈阳市的十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学员定向培养成功率达91%,整体就业率达70%。
“学员们上课的教室就是机房,所有的课程都是实践课程,培训的一切都是针对岗位需求的,都是为了让学员毕业后能直接就业。”曲弘副主任如此总结这一培训与大学培养的不同之处。
事实也证明,“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很适合于离校未就业的这一大学生群体,“这些来培训的大学生已经在社会上碰过壁,所以学习的主动性很强。现在,动漫设计专业学员的起薪是每月2500元,而在沈阳应届本科生的起薪是每月2000元。学员们顺利就业后,又会推荐同样面临就业难题的同学过来学习。口碑相传,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发挥促进大学生就业的积极作用。”
用六个月时间,补上专科三年或本科四年、甚至是研究生五年中所拉下的“职业课”,并且带来了最显性的就业成果。这让我们在反思大学教育之余,更看到了职业教育的独有优势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退役士兵篇
变最可爱的人为最有作为的人
2007年,沈阳技师学院被确立为辽宁省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六年来,共培训退役士兵3100余名,98%被安置到沈阳市各大企业就业。在每年政府对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考核中,学院都名列全省前三。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院在实践中摸索出的坚持市场导向和服务导向、教学和管理两手抓的独特培训模式,这一模式符合退役士兵学员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实现了社会、企业、学员和学校的多方共赢。
专业设置市场化,就业安置最大化
沈阳技师学院在退役士兵培训专业确立上坚持三个标准:就业前景好,岗位待遇较高,以及受学员自身文化、学历条件限制较少,掌握专业技能相对容易。每期专业均由学院退役士兵就业部经市场调研、与用工单位签订“定向就业培训协议”后,方可确定。目前,学院已经开设了数控、焊接、钳工、电工、机加、水暖、车工、汽车运用与维修、烹饪、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还开设了创业课程,这些专业和课程很受学员们欢迎。
从这些专业毕业的学员也受到了企业的欢迎,“退役士兵能吃苦、守纪律,在品质方面很过硬,专业又对口,所以我们的学员还没有毕业,一些企业就来‘抢’人了。”主管短期培训的周彦杰院长言语中透着自豪。
学员们就业红火的背后,与学院在就业安置三阶段所做的工作也是分不开的。
退役士兵入学前,退役士兵培训大队就开始考虑就业安置工作了。他们与一些信得过、声誉高的用人单位沟通协调,就学员就业的具体岗位进行洽谈,签订培训与就业订单,未雨绸缪。同时,充分利用已有校企合作,探索定向培训方式。
在学员就业安置工作中,针对学员未被企业录用,或因企业待遇、条件不符合学员要求两种情况,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引导学员依自身条件“量力而行”。负责就业的老师不厌其烦地为学员安排面试,增加机会。
在学员顺利就业后,培训大队又专门派信息回访小组,深入用人单位了解学员的工作表现,并对培训工作进行改进。在回访中,学院了解到一些企业仍把学历文凭看得很重,退役士兵往往会因这方面的原因失去晋升的机会。于是学院开展了参加提升学历教育的宣传动员工作,给出减免20%学费的优惠政策。目前,已经有约100名学员在参加技能培训的同时,接受了大专、本科学历教育,为自己的高质量就业增添砝码。
教学实训规范化,学员管理军事化
大多数退役士兵学员文化基础及专业知识、技能较差,沈阳技师学院在研究这一培训对象特点的基础上,采用了以实训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计划设置均以强化动手能力为主体,实际操作与理论课教学内容的具体比例为7:3,并融入了实际岗位需求和技能鉴定考核标准。与这一模式相配合,在培训教师选择方面,学院层层把关,选拔出双师型教师到培训班任教,并要求教师把讲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个工件当做是完成政治任务,不但要让学员理解所讲内容,还要让学员掌握实际操作。学院还联合沈阳市技能鉴定中心举办专业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将会被破格提升为高级工,这极大地激发了学员们加强实训、提升技能的热情。
在教学中的规范化,也延伸到了学员日常管理中。
从第一期培训班开始,沈阳技师学院按照军队院校建制设立退役士兵培训大队、中队、区队,同时选聘懂教学、会管理、能吃苦的自主择业干部担任大队长、政委及中队长,他们与学员们一起上课、吃饭、训练、活动、就寝,对学员实施军事化的全面教育管理。学员在学习生活中,必须做到“八个统一”:统一报到时间,统一被装、着装,统一编制中队,统一作息时间,统一培训教材,统一考试、技能鉴定,统一参加技能大赛以及统一岗位实习。这样的管理模式延续了学员之前在军队所接受的军事化管理,不仅让学员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更让学员们始终保持了军人的优良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严格管理并行的,是学院对学员的全方位关怀。培训大队的管理干部通过在学习上指导、在生活上关心、在心理上疏导,让学员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尤其是心理疏导,是培训大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大队成立了退役士兵培训学员心理咨询室,各个区队建立退役士兵学员QQ群,政委、大队长、中队长及授课教师全员参与,一旦发现学员情绪不稳定的苗头,就及时进行疏导和调理。
为了丰富学员们的学习生活,培训大队的管理干部们想法设法“玩花样”。除了开学典礼、毕业典礼这些常规主题教育活动外,培训基地几乎月月有活动,例如6月的“专业技能大赛”活动,9月的“就业,你准备好了吗?”教育活动,10~12月的“争做合格的企业员工”信息反馈活动,此外还有以各中队为单位开展的体育比赛和文艺活动。各中队也积极组织学员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性活动,时刻提醒学员们要用行动实践自己“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誓言。每期培训班结束时,培训大队都会召开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学员、优秀班干部和优秀班级,激励学员朝着“更加优秀的自己”努力,也怀着牵挂,将毕业学员送上新的旅程。
当我们采访结束的时候,退伍士兵培训班嘹亮的集合号正响起,身着迷彩服的学员们在一分钟内集合完毕,整装待发。在这个新的“训练营”里,他们将完成又一次蜕变,从军人蜕变成职业人,结果值得期待,其中的过程也同样会在他们的人生中留下精彩的一笔。
近年来,通过培训,农村人员执行财政支农政策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本领进一步提升,财政支农政策得到宣传和贯彻落实,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但离上级的有关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在培训过程中尚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解决。
一、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存在的不足
1 培训对象思想认识不到位
参加培训的一些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轻视和忽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没有把财政支农政策培训这项战略任务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去认识,对参加学习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班以被动应付,对新形势下新农村的巨大变化没有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缺乏主动的认识和积极的学习,影响培训效果。
2 培训对象文化程度偏低
调查中发现,财政支农政策的培训对象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农村财会人员,初中与小学学历约占到50%,大约50%的人员在45周岁以上。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要想在短时间内让其系统地掌握财会专业知识和支农惠农政策,达到预期的培训目的比较困难。
3 培训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培训工作中,一是未建立健全部门协调工作机制。未明确培训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农村财务主管部门(农业部门)、乡镇政府、培训业务承担部门(各地中华会计函授学校)的职责分工,职能部门的协作关系未充分发挥。二是相关的制度体系不完善,培训考核机制不建全。主要是各地都刚开始开展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二、加强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建议
1 加大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宣传力度
一要提高领导者和受训者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明确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搞好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关系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二要彻底纠正财政支农政策培训工作中的模糊认识,提高学习和参加培训的自觉性,增强村干部和农村财会人员教育培训的责任感及学习的紧迫感。
2 以教育培训制度的制约性促自觉性
有的学员一提学习就感到厌烦,不想学,不愿学,学习时也心不在焉。究其原因:有村干部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差,怎么学素质提高也不大;有的认为农村工作忙,没时间、没精力学;有的认为现行体制下,村干部在政治上发展空间不大,所以学习动力不足,劲头不大。要改变这种状况:l、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登记管理制度,将村干部学习培训情况和考核结果如实记入干部信息库,并将培训情况纳入干部人事档案。2、将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纳入到干部培训范畴,干部学习培训考核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确定为优秀等次。
3 培训工作与会计从业资格管理相结合
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2005]第26号)规定:各单位不得任用(聘用)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从事会计工作。而在调查中发现,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重点对象——农村财会人员,大部分是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少部分持有农经部门会计证书。对于农村中无证上岗的会计人员(因历史原因由农经部门管理),建议财政部门制定针对农村会计人员实际情况的相关政策,对参加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的农村会计人员由承担支农政策培训机构组织考前辅导,财政部门单独组织考试,考试合格的农村会计人员颁发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一措施有利于调动农村会计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人员进行后续的跟踪管理,有利于对农村会计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也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健康规范发展。
4 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培训对象中来
大学生村官具有学习能力强,文化基础扎实的特点,通过对他们进行财政支农政策培训短期培训能够和经验丰富但文化程度较低的村工作人员起到相得益彰的效果。大学生村官的加入,能够给财政支农政策的培训工作注入新鲜的血液。在短期培训结束后的长期工作中,大学生村官能够起到指导和提示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村官的培训也有利于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在学生中的参与者、协调者和执行者,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做好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面临的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建设的深入开展,学生干部培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1 思想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的挑战。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思想多元化和网络信息化使得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主体对自身物质利益的追求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这种动力投射到学生干部身上就表现为淡化集体,强调自我、追求物质利益享受等不良现象。同时,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贪污腐化、贫富差距扩大、收入分配不平衡、就业压力增大等现象,在网络媒介异常发达的今天,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干部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增大了对学生干部进行思想引导的难度。
1.2 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挑战。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必须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作为现代大学制度的一个构成要素,必然也需要进行相应地变革和完善。
1.3 学生干部群体自身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挑战。当前高校学生的主体是90后大学生,他们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成长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极少遭遇过挫折,但在大学中,学生在学业、就业等领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必须承担更多的责任和压力,容易产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危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同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既有思维开阔、个性鲜明、勇于展示自我、善于学习等优点,也有团队意识薄弱、责任感与功利心并存、不善沟通协调、榜样作用发挥不够、缺乏足够的理论知识等问题的存在,导致培养难度加大。
2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内涵及其构成要素
为应对上述各方面的挑战,笔者认为亟需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明确高校学生干部必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并以该模型为指导,有针对性的为学生干部搭建成长成才服务平台,推动学生干部培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面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
2.1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内涵。笔者认为美国著名学者麦克利兰博士提出的能力素质模型理论有很大的借鉴意义。1973年,麦可利兰博士提出能力素质这一概念,他把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称为能力素质。后来,随着进一步的研究,麦可里兰将能力素质明确界定为:能明确区分在特定工作岗位和组织环境中杰出绩效水平和一般绩效水平的个人。能力素质模型被定义为担任某一特定的任务角色,所需要具备的能力素质的总和。借鉴麦克利兰博士的理论,笔者认为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是指:“胜任学生干部所需具备的能力素质总和”。
2.2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构成要素。该模型包含基准性素质和鉴别性素质两大类构成要素,可分为知识、技能、特质和品德四个维度。
①基准性素质是指担任学生干部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由知识和技能两个维度的能力素质构成。知识维度包含政治理论、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文化艺术等6方面的基础知识;技能主要有领导、计划、组织、协调、控制、执行、决策、危机处理等8项管理技能和语言表达、公文写作、人际交往、信息搜集、学习、创新、反思、总结等8项基本技能。
②鉴别性素质是指能够胜任学生干部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主要由特质和品德两个维度的能力素质构成。特质维度包括进取心、自信心、责任心、自控力、笃实、身心健康等6个方面的性格特征;品德包含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奉献、担当等6个因素。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既包括与工作直接相对应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在具体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和价值观念。基准性素质――知识和技能的获取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培训迅速提高,这也是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中最为注重的领域。鉴别性素质――特质和品德是影响学生干部行为表现的关键要素,不但在学生干部选拔时难以考核,也很难通过短期培训取得明显的效果。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所以虽然鉴别性素质很难通过短期培训获取或提高,但各高校仍需加强对学生干部鉴别性素质培养的力度,唯有如此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使学生干部不但在校内能引领学生,毕业后也能够独挡一面,成长为各行各业的栋梁之才。
3 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的启示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日益多样、复杂和功利化。一些学生干部存在思想不端正、急功近利、缺乏奉献精神和表率意识、工作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创新性和主动性等问题,学生干部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亟需提高。笔者认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以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为理论指导,推进学生干部培养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3.1 优化学生干部的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干部进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指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开展的,着力于教育对象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教育,其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和负责任的公民,亦即和谐发展的人。通识教育是面向所有学生的,高校应以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为指导,开设包含国学修养、创新创业、艺术审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七个模块的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干部广泛涉猎不同学科领域,拓宽知识面,学习不同学科的思想方法,在对学生干部的价值引导、心智培育和知识拓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以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抓手,推进“青年者培养工程”实施。2007年团中央制定了《“青年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主要是通过为学生骨干搭建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课题研究等成长成才服务平台,帮助大学生骨干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理想信念。“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养模式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新时期,高校在实施“青马工程”时,要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学生干部的头脑,同时,积极开展以“中国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引导他们摒弃功利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3 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推动学生干部培养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以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为契机,以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为指导,结合学生干部的自身时代特点,建立健全选拔、培养和考核机制。一是健全选拔机制。坚持“民主、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依照团的章程和学生会章程及相关制度,把政治素质好、品学兼优、组织领导能力较强的学生选拔到学生干部岗位上,保证学生干部的高素质。二是健全培训机制。根据学生干部的具体情况和特点,采取重点培训与普通培训相结合,周期轮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培训和指导,不断增强学生干部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注重学生干部队伍的“传、帮、带”,确保学生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使学生干部在高校管理活动中的效用实现最大化。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学生干部的考核实质是对学生干部的监督与培养,通过考核来观察和监督其工作能力及工作开展情况,最终形成日常考评和任期考评的动态良性循环考核体系。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有科学合理的教育理论作指导。高校学生干部能力素质模型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当然这模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还需要广大学生工作者在实践中具体应用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完善,依托“青马工程”学生骨干培养平台,为学生干部搭建更多的成长成才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刘显忠.论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干部基本能力的培养[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
[2]利俊荣,周业安.浅谈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08).
当前,公路部门的职工培训计划性不强,针对中层干部、业务干部的更新知识培训多,针对领导干部、新录用人员的任职培训少;急学急用的培训多,系统性、前瞻性的培训少;各种考试、竞赛活动搞的多,素质教育和通才教育搞的少。针对此问题,培训举措要不断更新:一是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素质教育是根本,突出教育在公路工作的先导性、全局性和基础性作用,增强紧迫感,探索出一条符合公路系统素质教育的新路子。开展素质教育,不仅要对干部进行短期培训,更要注重其发展价值,重视培养自我发展能力、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积极营造个人学习、系统培训的内在机制。二是培训对象要分清层次。对基层执法人员要讲究“深”,可按上路巡查、简易程序、超限治理等分别进行培训,力求基层执法人员将与群众接触最多的工作做好做细;对基层单位的班子成员、机关干部的培训要讲求“宽”,提高综合能力,基层领导能驾驭全局工作,机关干部能多角度掌握公路的各项工作。三是培训形式要多种多样。比如,集中办班、专题讲座、探讨交流、业余自学、轮岗锻炼等形式多样,开展专业类、综合类培训。
二、定好“裁判员”,考核机制是标准
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使科学的考评机制成为引领科学发展的“指挥棒”。一是正确绩效导向是基础。区域经济的发展要和公路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使其更加协调、持续、健康发展。不能只看单一的评价,就武断地判定一个干部水平的高低;只看某一“亮点”就评定一个干部政绩的大小。要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领导干部的首要原则,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干部的基本依据。二是考评公开透明是条件。将考评内容、程序和计分方法在全单位公开,每次考评结束,都将考评结果在内网、公示栏等向单位公布,接受上下的监督,使整个考评程序公开、透明,成为阳光操作。三是考评结果是标准。把“面子”、“位子”、“票子”挂钩起来,将考核结果与年度目标考核奖励、与干部考核使用挂钩,使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分析、由督查、有总结,健全完善目标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把好“入口关”,用人机制是关键
单位发展,关键是人。选人用人,事关事业兴衰,事关人心向背。用人公则风气正、事业兴;用人不公则风气歪、事业衰。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干部、以群众公认选干部、凭正确的政绩用干部”。
一是坚持用好“干事的人”。坚持“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立足“人才强路”战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导向,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形成鼓励干部干事业、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大事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坚持考准干部实绩。在抓好日常考核的基础上,重点推行专项考核和群众互评,辩证看待 “显绩与潜绩”,不仅要重“显山露水”的显绩,更要重“后人乘凉”的潜绩。看一个干部的政绩,不仅要看近期工作、当年目标完成情况,也要看长远发展及后劲在哪。三是坚持锻炼培养干部。紧紧围绕加快发展主题,加强干部的实践锻炼,加强各级干部教育和日常管理,完善科级干部轮岗交流制度,做好现有后备干部和人才的培育、考评、使用,有计划推行干部一线岗位接受锻炼,激发干部人才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公路部门履职能力。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229-01
企业竞争的关键是人才竞争。人力资源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升核心竞争力、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各级管理干部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部分。随着组织规模的不断扩大,需要有更多管理经验丰富、具有良好素质的人员充实管理干部队伍,后备干部的选拔与培养成为干部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如何使后备干部在上岗前得到系统的培训,从而促进后备副职干部的成长,为后备干部上岗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经验,谈谈几种后备干部培训方式。
一、导师带徒
“导师带徒”是一种传统的培训方式,把这种传统的培训方式应用于后备干部的培训工作,不失为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由人事组织部门牵头,针对后备干部的整体现状,规划出每一个时间段的培训内容,选择一些实践经验、理论知识丰富的现任管理干部,自愿与后备干部结成对子,明确双方的责任,制定严格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政策,由“导师”对徒弟进行个别辅导,单位定期考核。运用这种培训方式,选拔出优秀的兼职教师是前提,规划培训内容是关键,最后的考核是保证。三个环节中,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容忽视。
二、参与管理
参与管理类似于职务见习,让后备干部参与管理,在管理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培养方式。很多后备干部之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一上手就能干出成绩,原因就是其在“试岗期”积累了大量的管理基础知识和相当的管理经验。让后备干部参与管理有很多方式:一是指定后备干部协助某一现任管理干部开展工作,协助的干部不在时,可由其行使干部职权,通过协助掌握、熟悉相应的业务知识。这种方式在很多组织中得以广泛应用,效果非常明显。二是定期安排后备干部组织单项工作,不同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三是安排后备干部参加相关的会议,通过耳闻目睹,在思想观念上增强其管理意识。
三、模拟训练
模拟训练是让后备干部在一种模拟的情境中演练一些工作中应表现的行为,直到熟练为止,然后将学到的技能或方法由模拟情境复制到实际的现场工作中。这是国外常用的一种培训方式,逐步为国内企业所认可,广泛应用于大型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接替。这种方式在操作上比较复杂,需要有一定的场地和固定的组织人员,单位必须制定完备的培训方案、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丰富的培训内容、高度的计划性和阶段目标。只有以上条件具备了,才能保证培训的顺利进行。方案的制定重点考虑时间安排、人员组织、项目设定三个环节。项目设定要涵盖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人际关系、总结能力、相关知识等。这种培训方式虽然复杂,但比较科学、系统,后备干部可以从中得到更为全面的锻炼。
四、变换角色
把每一位后备干部都长时间抽调上来或进行系统的模拟训练不太现实。因为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后备干部必须在一定的岗位工作。这种情况下,单位就要有意识地调整其岗位或工种,使其在一定的时期内进行不同的角色变换。不仅能够拓宽其知识面,增强其适应能力,还能够使后备干部站在不同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方式看似简单,却难以把握,一旦处理不当,会打乱正常的工作程序,不利于单位的生产组织和队伍稳定。因此,必须把握好变换的频率和时间,角色的变换不宜太频繁。另外,这种培训方式的层次不高,且不系统,只能作为一种辅助的培训方式。
五、开办讲座
开办讲座是最普通、最常见的一种培训办法,其最大的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一大批人员传授管理知识,把这种方法应用于后备干部的培训同样有效。举办短期培训班,聘请现任干部或者曾经担任相同管理岗位,并且有一定总结和表达能力的干部授课,佐以幻灯、录像、图片等工具,中间穿插一些管理案例的分析。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学员的管理意识。这种培训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授课人的水平和授课方式。培训过程中利用一部分课时上课,留下另一部分课时供受训者提问、讨论,效果会好一些,如果仍采用“填鸭式”的方式,把学员置予被动的地位,则会降低培训的效果。
六、以会代训
很少有人把参加会议视为一种培训方式,实际上,参加会议能够相互交流信息,启发思维,吸取经验。以会代训的方法有多种,可以定期就某一主题召开研讨会,让后备干部在研讨中加深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可以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让后备干部通过吸取别人的经验达到提高自己的目的;也可以不定期召开阶段总结会,由后备干部的直接主管讲评学习和工作情况,指明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督促后备干部不断提高业务技能。
七、自我学习
自学是依靠后备干部自己学习借以提高业务技能的方法,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培训方式,运用于后备干部培训中。形式上由组织部门指定一些必读的书籍、材料,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员通过阅读寻求答案。另外,也可以组织编写较为实用的管理案例供学员自学。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学员的积极性,学员可以自主地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培训。这种方法的效果取决于对教材的认定以及编印案例的针对性。
1.最初为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推广人员服务
1981年杭州农广校成立,最初农广校的培养目标是: 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立志农村改革、有中等文化和农业技术水平的干部和农村科技人才。也就是说,农广校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基层农业推广人员。首期招生时农广校还没有能解决学历问题,只有一个农学专业。浙江省杭州市首期招生1564名。这个招生数无论在当年还是今天,都是令人震惊的(现在好的年份杭州市招生数量只有600~700人)。在那个对知识极度饥渴的年代,多年来没有机会学习,面对农广校如此好的农业知识学习资源,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技人员踊跃报名参加学习。
1999年,农广校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开始举办相当于大专学历水平的中专后继续教育,以继续教育的形式进一步提升农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广校中专毕业生的学力水平。杭州农广校通过市农业局向市人事局提出申请,农广校中专后继续教育的学力在技术职称的评定上按大专同等学历对待,杭州市人事局予以批复同意,此举调动了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农广校在提升基层农技人员素质方面再一次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适应新形势,办学思路转移到直接为“三农”服务上来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国家对农广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提出“农广校要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己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体系网络优势,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结合,更好地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服务。”农业部要求农广校要以“培养新农民、服务新农村”为己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2005年底,浙江省农广校部署与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体系相配套的远程教育站点计算机管理员培养计划,在农民中招收乡村远教点的电脑管理员参加中专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习。临安市分校于2006年春,自筹资金,在於潜镇招收计算机应用专业学员55名,成为杭州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第一个教学班。这标志着杭州农广校开始较大规模地从农民中直接招生,是农广校办学思路转变的一次重要实践。
2008年,经过长期努力,农广校种养专业作为振兴职业教育六项行动内容之一,得到浙江省财政全额资助,农广校对农民进行大规模中等职业教育,从此杭州职业农民的培养有了固定经费渠道。
进入21世纪以来,农广校开始重视非学历教育,积极争取各种培训项目,利用各种培训资源,深入乡镇村,重点开展了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和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出了贡献,成为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一支主要力量。
二、转变办学思路带来的变化
回顾杭州农广校的办学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农广校的办学思路经历了从开始的为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推广人员服务,到现在的直接为培养职业农民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服务的重大转变过程。办学思路的转变,为杭州农广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招生数量上也得到证明,从2000年的112人,增加到2009年的736人,可以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1.明确了发展方向,增添了发展动力
农广校以为农服务为宗旨,以职业农民的培养为职责,使农广校的工作与农业适用技术的传播、农民收入提高休戚相关;切入了各级政府“三农”工作的主题,成为涉农部门的得力助手和工具。因此,农广校的工作得到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受到基层部门的强力支持,更重要的是受到农民的真诚欢迎。
由于农广校的工作受到重视,主管部门给予大力支持,农业教育资源得以重组,充实了农广校的办学力量。杭州市农广校在市农业局的重视下,率先得到强化,一改原先挂靠在市农业局科教处的三无(无场地、无编制、无经费)状态,与杭州市农机化技术学校合并,成为拥有30名编制,6000平方米校舍,200万固定资产,200万左右的农民教育专项资金的综合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学校。下属各县(市、区)分校也不同程度得到改善和加强。
2.丰富了服务手段和服务层次
为了适应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的需要,杭州市农广校不再只是举办中专学历教育,与浙江大学联合举办农业高等远程教育,培养高层次农业适用人才;重点开展了非学历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成为培养职业农民的主要力量。
学历教育直接办学到田头和农户家里(远程教育),深入乡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农民学习系统科技知识和提高生产技能服务。
非学历教育、农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的开展,日益成为农民接受科技教育的主要形式和致富的好助手。
3.推动农广校体系建设和平衡发展
以前单纯的学历教育,没有直接为农民服务,办学的路子越走越窄,杭州市8所农广校发展不平衡,能够正常招生、维持正常教学的学校只有2~3所,更多的学校只能断断续续办学,有的甚至长期不招生,处于停止办学的状态。2008年开始,所有的分校均正常办学,在校学生人数和接受短期培训的农民人次屡创新高。
三、如何更好地为农服务
1.将农业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直接送到农户家门口
杭州农广校在近几年农民科技培训实践中,办过多种形式的实用技术培训班,感到对农民的培训效果最好的方式是:明确培训主题(单项技术),缩短培训周期(半天为宜),直接办到村里(或专业合作社)。这样的培训针对性强,结合农时又不误农时,农民学了就能用,用了就有效益,因而深受农民的欢迎。2009年临安市农广校直接深入到山村,举办田园管理机应用技术培训班,农民亲眼看到这么一个小小的机器,能在地里完成耕地、除草、植保等多种功能,又能享受国家农机补贴,使用保养方便,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活质量。培训班一结束,立即掀起购机热潮,一下子购机几十台,普及推广农机实用新技术的效果十分明显。为此,杭州农广校决定市县两级农广校,今后要强化进村入户的短期实用技术培训,由市农广校拨出专项资金,联合县(市、区)分校一起举办类似的培训班,提高培训效果,将实用科技直接送到农户,为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在农业职业教育中,杭州农广校在实践中总结了办学的好形式,即在村级或专业合作组织中招生,在乡镇范围内甚至村里组织教学班,送教上门,结合生产实际组织教学。临安市分校2008年针对潜川畜牧大镇实际,在乡镇政府和村委的支持下,专门就地招收畜牧兽医专业中专班43人,就地上课,就地实践,既提高了农村畜牧养殖大户的学历水平,又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也为中专学历教育向全市农村普遍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2009年用同样的办法针对太阳镇养殖大户集中的特点,在太阳镇招收畜牧兽医学员38人,针对横路乡是个树木、山核桃产出大乡,在横路乡招林业专业中专班45人。
实践证明,发展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培养职业农民,把农民集中到城里进行教育是行不通的,最好的办法是把教学班办在村里,办在农民家门口,让农民半农半读。这种办学方式已经成为杭州市市县两级农广校的主要形式。
2.长短结合,系统学习,加大农业职业教育力度
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均十分重视农民的科技教育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的劳动素质,仅杭州市政府每年投资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上的资金就有上千万元,各类培训班层出不穷,使农民受到程度不同的教育培训,农民职业素质有所提高。但是,低水平重复培训的现象还是存在,既浪费了宝贵的培训资源,又降低了培训绩效。杭州农广校在开展农民培训中已经注意到这种情况,经过调查研究,提出将短期培训与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新思路。具体地说,利用农广校的教育资源,选择一些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连续性的培训,有意识地与相关专业的中专课程相结合,与当前主推使用新技术相结合,使一批文化程度为初中的农民,在两三年的时间内,在培训的同时,接受较为完整的农业职业教育或涉农职业教育,使他们达到中专文化程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3.突出技能,跟踪培训,培训农业特有工种的职业农民
(一)增强廉洁文化氛围
要深化细化廉洁文化措施,增强廉洁文化的视觉效果,提升廉洁文化的警示作用。要利用电子的、语音的、活页的等形式,将廉洁提示、廉洁警句、腐败分子受到惩处的案例精选,摆到办公桌上,放进驾驶室里,印到笔记本里,挂到活动场所,时时处处用廉洁文化感染人们,警钟长鸣。
(二)开展异地执纪教育
抓廉洁教育,要不断强化异地执法,要严肃执纪,对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款消费、“节日病”等实施异地执纪检查,发现违规行为当场依据条规处罚,不断加大执纪力度,促使大家相互预防提醒,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目的。
(三)实行风险群防群控
抓反腐倡廉建设,要在所有从业人员中认真查找风险防控点,形成层层查、人人查、长期查的工作格局。
(四)严肃领导学习纪律
实行领导学习签到公示制,避免出现学习“两张皮”现象,形成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接受学习强制化、撰写心得制度化、讲述案例经常化、领导学习样板化的良好风气。
二、反腐倡廉机制必须改革
(一)探索纪检系统垂直领导体制
要消除体制上的障碍,为纪检监察干部提供大胆工作的机制和平台。只有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脱离本单位直接管辖,落实纪检监察异体监督,这样才有利于纪检监察机关独立自主、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二)建立上级纪检机关派驻制度
纪检监察工作要增强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下级纪检监察机关工作的权威性,就应该加大上级纪检部门对下级的影响力,建立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派人直接指导和参与下级纪检机关工作,以便准确了解和把握基层情况,增强基层反腐倡廉建设责任意识。
(三)实施纪检系统区域管理
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就应该打破单位、部门界限,根据实际需要划分纪检监察联合区,成立区域检查工作机构,开展区域反腐倡廉联合行动,强化纪检监察机关综合业务能力,形成区域化阵地建设、廉洁教育、集中办案的整体优势。
(四)强化反腐倡廉巡视工作
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应该建立巡视资格考试制度,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对巡视内容进行建档、将廉政建设与巡视责任挂钩,努力提高巡视效果,对在巡视中搞应付、走形式的人员要及时更换,增强巡视人员的责任心和巡视工作的严肃性、科学性、实效性。
三、廉政制度督查必须坚持
(一)建立分级评价制
按照工作制度已经落实、部分落实和没有落实三种情况,划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开展评价性总结评价,以体现党纪政纪的严肃性,提高制度的执行力。
(二)实行纠偏量化制
追求反腐倡廉科学化,就要直面落实制度、执行规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制度面前落实与不落实一个样、落实得好与不好一个样、有违纪现象的与零违纪的一个样,抓好制度落实的源头治理,切实做到制度管人,真正实现防患于未然,增强纪检干部瞪大眼睛查违纪、严肃认真抓纠偏的责任意识,努力把违纪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严格责任追究制
抓好制度落实,是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的根本职责。要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制度的责任主题,发现违纪现象,既要严肃追查当事人责任,也要认真追究主管领导责任。只有使违纪者付出代价,使责任人受到追究,使其他人得到警示,才能促进各项制度更好地贯彻落实。
四、纪检干部队伍必须优化
(一)加大专职干部培训力度
要发挥和利用好目前院校中期、短期培训的优势,开办纪检监察干部进修班、短训班,不断加大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培训力度,使纪检监察专职干部在较短时间内接受系统轮训,促使他们更新思想观念,掌握科学方法,明确形势任务,提高工作本领,增强责任使命。
(二)加强纪检干部绩效管理
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应该建立纪检监察干部人才数据库,搭建纪检监察干部创先争优竞赛平台,创建纪检干部人才成长绿色通道,使优秀纪检监察干部脱颖而出,并大胆起用优秀人才,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转岗淘汰。
(三)提高纪检干部政治待遇
大张旗鼓地开展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典型评选活动,对在反腐倡廉战线做出优异成绩的,要授予不同的荣誉称号,并让他们享受荣誉疗养、学习进修、破格提升等待遇,增强反腐倡廉干部队伍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按照“政府推动、部门实施、农民受益”的原则,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以普及农业先进技术和非农产业技能为重点,引导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务工培训与务农培训相结合,采取培训技术骨干、培养专业能人、培育示范典型、建设推广基地、普及科技成果等方法,通过办班培训、集中讲座、光盘学习、田间指导、技术承包、参观学习等形式,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提高全县农业科技水平和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方式,为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分为县、乡两级开展。全县共举办短期培训班160期次,其中:县级培训班20期次;乡镇级培训班140期次;开展基层巡回讲座600场次,制作电视专题节目、讲座50期次,制作发放光盘11000张,开展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150期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10期次,组织参观学习20次。全县累计培训农民达到10万人次。
三、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包括:农民、农村基础党员干部、农村财务人员、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人员等。
四、培训内容
全县农民大培训,要着眼于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着眼于农业生产技术水平、非农产业技能、经营管理理念、信息获取手段和市场把握能力不断提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围绕统筹城乡发展,深入宣传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各级党委、政府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包括农村宅基地流转、农村承包地管理、农民进城落户等方面。重点加强农民非农产业技能培训,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结合人力资源市场需求,加强农村劳动力二三产业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农村劳动力自主创业能力培训,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鼓励农村劳动力到外地务工、创业,推进农村居民向城镇转移。
(二)围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抓好特色种养业新品种、新技术、新信息、植物病虫害防治、动物疫病防控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特别要抓好包尖白菜种植、瘦肉型猪养殖等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三)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抓好农户分散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经纪人队伍建设、农产品市场建设、农产品流通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四)围绕加快龙头企业发展,抓好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各级扶植政策、龙头带动作用、利益联合机制、农产品基地建设、打造产业链经济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五)围绕新民居建设,大力宣传新民居建设重大意义和各级党委、政府推进新民居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各级新民居建设的规划、方案和各类新民居建设的模式、典型。鼓励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民居建设。
(六)围绕农村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抓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农村社区资产股份合作制、农村资金专业合作社、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基层民主管理与创新等方面政策宣传,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思想认识,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七)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重点抓好品牌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安全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设施农业拓展工程,抓好先进适用农业保护地设施建设、设施蔬菜技术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生态农业推广工程,抓好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沼气建设、秸秆气化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结合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工程,抓好测土配方施肥、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相关知识培训。
(八)围绕农业服务体系发展,抓好基层农技推广员、村级农业技术推广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沼气物管员、基层监测员的知识更新培训,为农业生产服务体系提供人才支撑。
(九)围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抓好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五、培训形式
(一)举办培训班。举办短期培训班,就单项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进行系统培训,让受训人员做到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二)开展基层巡回讲座。在乡镇、村举办专题知识讲座,让受训人员掌握知识要点和技术要领。
(三)开办电视专栏。在县电视台开办农民科技培训专栏,制作科技讲座、信息传播、典型示范、产品宣传等相关专题节目,扩大农业科技普及范围。
(四)光盘教学。县、乡两级购买、制作光盘,下发到村和重点农户,通过观看光盘让受训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术。
(五)现代远程培训。利用党建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业信息网等网络,制作专题节目,相关信息、知识,达到培训目的。
(六)广播板报。主要利用村级广播和板报,结合当地主导产业和农时季节,有针对性地播放、刊登相关知识和技术,提高当地农民科技素质和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七)典型示范。围绕培训内容,在各个方面大力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已有的龙头企业、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等成功典型参与全县农民科技培训,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县、乡、村围绕相关产业,在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积极培育典型,依靠典型带动,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热情和积极性。
(八)大篷车流动培训服务。县、乡成立农业科技服务大篷车,公开服务电话,为广大农民提供电话咨询和上门服务。
(九)现场指导。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为广大农民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十)技术承包。县、乡农业主管部门安排农业技术人员或聘请农业专家,对种植、养殖等重点场(户)开展技术承包服务。
(十一)参观学习。县、乡、村三级要组织村干部、农民、龙头企业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创办人员等到周边先进典型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拓宽思路、灵通信息,学习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
六、时间安排
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共分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年12月10日—年12月25日)。全面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制定方案、成立组织、制作计划、安排课程、组织师资、购制资料、确定场地等。
(二)培训阶段(年11月26日—年5月31日)。县、乡、村三级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农民大培训活动,圆满完成各项培训任务。
(三)总结阶段(年6月1日—年6月15日)。全面总结培训阶段开展的工作、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收获的经验以及对今后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打算和建议。
七、保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刘志峰同志任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委书记张耀武同志任副组长,县委农工委、农牧局、畜牧水产中心、林业局、人劳社保局、供销社、科技局、县委党校、司法局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委农工委,具体负责农民大培训活动各项具体工作的协调组织。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全面开展全县农民大培训活动。
(二)强化宣传发动。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发动力度,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刊、标语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科技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科技典型和工作典型,努力营造广大农民群众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传科技的浓厚氛围。
一、开展活动,贵在坚持。学贵有恒。“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只有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让员工把学习变成自觉行为,才能不断提高素质,对企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应当说,在企业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很少有像此项活动更具有长效性和深远性。企业要围绕此项活动建立各种制度、机制,使活动更规范,更有后劲。
二、开展活动,贵在广泛。“众人拾柴火焰高”,员工是企业的细胞,让每个细胞发挥应有的作用,企业的肌体才会更加富有活力。员工的广泛参与是活动最有力的支持和支撑。企业要将活动的广泛性与突出重点相结合,既树立学习典型单位和个人,打造创建学习型企业的标杆,又要培养广大员工的普遍参与意识,形成员工向模范学习,模范带动广大员工的良好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努力学理论、学技术,为企业奉献聪明才智。
三、开展活动,贵在营造浓厚氛围。浓厚的学习氛围,对开展活动具有重要作用。企业应通过报纸、广播、电视、板报、橱窗、会议等大力宣传“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意义,宣传典型和好的经验做法,激发广大员工的学习热情,提供借鉴和指导。要通过理论研讨,拓展更广泛的空间,为活动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
四、开展活动,贵在结合岗位实际。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终目的,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才会发挥出巨大的能量。企业广大员工要把所学知识与岗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务实进取,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努力提高自身技术素质,为企业技术进步、经济效益增长贡献更大力量。
五、开展活动,贵在设立目标。创建活动要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防止没有目标,陷入盲目性,缺乏针对性。没有规划和措施,就无法保证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长远性。企业开展争创活动要将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有效结合,把活动与车间小改小革活动以及各种短期培训结合起来,在量变中,实现质的飞跃。
全县劳动力总量达×××万,年外出务工达×××万人,其中农民工×××万人,主要分布在**、**、**等城市从事手工制造或苦力打工等低技能工作,初中以下文化程度达70。因文化少、技能低,相当一部分农民就业无门,有的既便找到了工作,工资等其他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障。为此,为了提高我县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实施好阳光工程,县阳光工程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阳光工程办的支持及其它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自今年6月份实施阳光工程以来,至目前已培训农民工×××人,其中有×××名农民已找到了较为轻松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
6月16日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培训会结束后,6月18日县农业局召集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我县阳光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之后成立了由主管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科技局、城乡建设局的有关领导为成员的**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下设阳光工程办公室,挂靠县农业局局科教站,办公室主任由县农业局局党委书记、主管科教工作的**同志兼任,安排了县农业局×××名干部具体负责阳光工程办的日常工作,并向乡镇×××直机关印发了《关于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协调小组的通知》(修府办字[**]40号)的文件。
2、整合资源,认定培训基地。为确保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顺利开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的作用,我县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实施方案”对招标基地的招标时间、条件、程序、材料要求,6月19日拟定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招标公告》,经过6月20—23日4天的招标,经专家评审,并向社会公示结果后,有县职业中学、劳动就业培训中心、银宇学校等×××个培训机构被认定为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基地,有电子电工、家政服务、电动缝纫、计算机、汽车驾驶和保安等×××个技能培训专业。
三、加强监管,完善服务体系。为促进阳光工程项目健康、有序地开展,县农业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加强监管工作。遵照省阳光工程办的有关文件要求,七月二十日前制订了《**—**年**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规划》和《**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两个文件;6月28日与各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责任状;帮助培训基地统一订制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培训基地”的牌子;积极参加培训基地每期培训班的开班仪式典礼,经常督促培训基地建好阳光工程转移培训档案;及时向省农业厅阳光工程办上报培训的经验及典型等信息情况,向市农业局阳光办每月一次汇报培训进度,每季度一次汇报项目的实施情况;12月初向各培训基地转发了农业部等六个部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检查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的文件,并结合我县实际又以**县阳光工程办的名义向各基地印发了《关于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进行年度验收的通知》的文件,于12月10-28日对各个培训基地培训建档等有关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检查验收,并对各培训基地的资金补助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示。
4、多措并举,切实抓好培训
(1)加大宣传,多渠道组织生源。为了让农民朋友认识阳光工程,了解阳光工程,在利用电视、报纸、网络、招生广告等多种媒体宣传阳光工程的同时,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设立了常年招生联络处,并充分利用多方面的力量为培训生源,如职业中专首期沼气技工培训班,是移民扶贫办和阳光工程办共同赞助的,银宇学校首期电脑培训班,把以前接受过“春蕾计划”补助的困难女初中毕业生招为学员,现又享受阳光工程的补助,另外,为了方便目前已经在外打工的农民就近接受培训,职业中专还在**等农民工较密集的地方开办了电子电工和电动缝纫流动培训班。
(2)千方百计,切实抓好转移。开展农民工培训,最终目的是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后实现转移,为此,培训基地开展培训多数是“有的放矢”的。一是开展“订单”培训,如职业中专、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和保安武术学院的培训,都是以用工单位的“订单”开展培训的,让农民学有目的,学得放心,现绝大多数学员均送往深圳、温州、**等地就业。渣津村民熊村通过在黄龙武术学院一个月短期培训,现在在深圳车视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做保安,且一个半月后被提拔为保安队长;二是开展“招商引资”培训,如县农业综合培训服务中心,利用阳光工程的补助,为义宁镇招商引资引进的永兴制衣厂老板培训×××余名电动缝纫农民工,不仅为老板解决了招工难的问题,还为这些农民工实现了就地转移。
二、存
在问题
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促进农民增收一条有效的重要的途径,确实是一件很“阳光”的事。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却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力度不够,宣传渠道不多,加上农民工大多数在外打工,培训机构招收短期培训学员不乐观;二是未出台有力措施落实实施“阳光工程”项目工作经费,阳光工程办工作较难开展;三是项目补贴经费太少,难以帮助希望参加高技能培训的农民接受培训。
(二)国家要加强对农业教育的政策调控力度,提高农业教育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和支持农业与农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像上述中国华源集团赠送给农民孙顺清的两辆农用拖拉机和一辆农用运输车就是典型例子。我国农业教育的发展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坎坷,长期未引起社会的重视,发展缓慢,难以适应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我国21世纪率先进入世界农业强国的目标,国家应加强对农业教育的政策倾斜与调控,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保证对农业教育经费的投入。国家对农业教育应给予实行减免和财政补贴的保护政策,如投入专项资金设立农业教育的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免交或半免交学费制度和优先保证就业制度及鼓励毕业生到农业生产第一线、边远山区工作的奖励制度等等,以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农村青年从事农业教育工作,吸引更多的青年,尤其是农村青年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为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