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食住行调查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5:3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衣食住行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衣食住行调查报告

篇1

主流意识形态是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在长期共同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内在稳定的价值体系,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在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实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社会生活多样、多元、多变的时代特征日益显露,现代科技手段和大众传媒的交互作用下,多种价值观强烈冲击和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在不少大学生中存在着游离、淡化主流意识形态的现象。为此,笔者就目前所在区域在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状况进行问卷,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对西安工程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陕西地方高校进行调查,针对不同专业、不同性别的大学生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共计960份,有效回收933份,数据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以期得到真实可靠的结论。

一、当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现状

(一)对指导思想的认同

在对“是否是科学的理论体系”的调查中,大学生选择不确定(14%)和不赞成的共占20%;在对“个人的成长关系与认为作为指导思想是否密切”的问题上,选择不确定(24%)和不密切共占43%;在对“同个人成长国家繁荣的关系与作为主导思想的密切程度”调查中,选择22%不确定,20%认为不密切;在对“是否信仰”调查中,有60%选择不信仰;在对“当今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是否可以多元化”调查中,41%不赞成这个观点;在对“是否愿意与反对的人作斗争”调查中,不确定者占46%,比较不愿意者占16%,非常不愿意者占8%;在对“大众化是否必要”调查中,不确定与不必要的人占30%;在对“大众化是否有利于更多人学习”调查中,同学选择不确定与不利于的选项分别占21%和6%;在对“是否认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思想多元化比一元化更适合我国的发展”调查中,选择不确定的占27%,选择不赞成的占18%。

(二)对传统道德观念的认同

在对“是否认为传统道德观对人的行为举止有约束力”调查中,选择一般的达56%;在对“是否认为传统道德早社会生活中是重要的”调查中,认为很重要的占50%,一般的占44%;在对“在自身日常生活中是否遵照着传统道德观的要求”调查中,28%认为非常遵守,66%认为一般;在对“社会是否缺失‘仁义礼智信’”调查中,缺失‘诚信’的占77%,缺失‘礼貌’的占40%,缺失‘仁爱’的占65%,缺失‘理智’的占43%,缺失‘守义’的占39%;在对“是否清楚孔子提出的‘内圣外王’之道”调查中,清楚者仅占20%,而30%的大学生根本不了解具体含义;70%的大学生不认同“传统道德观中的‘中庸’之道”;35%的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是经济文化的需要”,25%的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需要”;45%的大学生赞同“男女在婚前应保持身体的纯洁”;60%的大学生认为“现在不应该完全是‘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67%的大学生不赞同“同性恋”;72%的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是国粹民根,应予继承和弘扬”,20%大学生认为“传统道德应不予干涉,任由时代将其灭亡”。

(三)对当代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的认同

70%的大学生认为“非本专业找兼职工作有影响”,“专业不对口而遭拒绝经历的大学生”占83%;60%的大学生认为“目前物价水平很高”,35%的大学生认为“物价水平偏高”;45%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环境会影响到自身的人际交往”;57%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的富有对他们在社会上的地位有很大的影响”;78%的大学生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比预期相差甚远;80%的大学生认为“努力就能成功,不努力什么都得不到”;总体来说,“个人觉得社会是否公平”调查中,73%的人认为社会并不公平;95%的大学生认为社会存在正义;3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并没有实践社会主义;甚至70%的大学生在遇到现实问题时是旁观的态度。

篇2

对象为随机抽取仙游县华侨中学高中三个年级同学,参加问卷共有126人。

调查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高中学生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高中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状况、态度状况和行为状况。

分析方法:编码问卷全部回收后,进行数据录入,运用数据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调查结果及分析

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有93.65%的学生是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上知道低碳生活的,比例远大于其他途径,只有6.35%的学生是从教师、同学处知道低碳生活,可见学校对学生进行低碳生活理念和实践教育开展得不理想,在倡导公众参与方面还大有可为。

影响低碳生活的实践方法:

穿戴:XX.41%的同学有较少不怎么穿的衣服,XX.71%的同学有较多不怎么穿的衣服。学生对穿戴产生的碳排放意识薄弱。

出行:26.2%的学生使用公交车,64.29%的学生步行或自行车,9.52%的学生私家车或者打车。55.56%的同学经常选择绿色交通工具,42.06%的同学有时选择绿色交通工具。

调查结论

目前高中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情况认知度参差不齐,大部分学生对低碳生活的了解仅仅限于表面,并没有深入了解,残缺性低碳生活认知必然造成部分青少年在践行低碳生活过程中做得不尽人意,多数学生不会探索科学方法计算家庭或个人践行低碳生活的外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学生能做到一些与低碳生活要求相符的行动,但是同时很多高中学生,买东西追求时尚,吃穿、出行等方面浪费现象较严重,主要存在不能在衣食住行用等各个方面都践行低碳生活、不能自觉地、持之以恒地践行低碳生活、不善于使用科学方法践行低碳生活等状况。所以有必要加强平常的宣传教育力度,指导学生对低碳生活进行系统的了解和学习。

对实践活动的建议

为了树立高中学生低碳生活的思想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 低碳生活习惯;鼓励高中学生能身体力行,为自己、为社会、为他人做好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的榜样作用,实现高中学生自身社会价值;高中化学教学可以做以下几种实践:

篇3

一、关于学生在校着装管理

(一)学生在校统一着装是教育教学管理规律的需要

1.周一至周五,学生在校原则上必须穿着成套校服,非正常天气,可视其情况由学校灵活掌握,

2.周一升旗仪式或重大节日集会,重大工作检查验收等工作,学生必须穿正装校服或礼服。

3.学生穿着校服应保持整洁得体,上衣拉链或纽扣位置不得低于领口以下15公分处,着正装时,衬衫最上面纽扣最好扣住,学生鞋袜要相对搭配协调,不要松松垮垮,无精打采。

4.学生因特殊原因不宜穿校服者,应向班主任报告,申请年级组或学校德育处登记备案。

(二)教育学生爱护校服传承美德

1.学生要爱惜校服,养成良好的穿着、洗涤、存放习惯。

2.校服是学生的特殊“身份证”,是学生形象的体现,不许在校服上涂画,不许吊挂饰品、饰件。

3.校服若有损坏、丢失,应及时修整更换。

(三)加强对校服穿着监督管理

1.班主任具体负责本班级学生校服的自愿订购、试穿、发放和穿着的监督管理,学校德育处和团委(少先队)负责对各年级校服穿着的检查、评比、量化积分,分阶段定期公示并备案。

2.校服质量、着色、原料等影响健康的安全要素及采购渠道,必须经质监部门鉴定,一旦发现隐患,师生家长须及时反映给学校或教育、质监等职能部门,以便迅速处理整改。造成损失的,依规依法追究加工企业责任,弥补学生利益,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二、关于第三届“梅德奥杯”校服征文评比活动

1.在幼儿园、小学1—3年级举办以校服穿着文明礼仪展风采为主题内容的学生绘画、教师摄影作品比赛(题目、体裁自拟,绘画用A3,摄影用A4)。

2.在小学4—6年级、初中、高中、职中举办以“校服穿着文明身边事、校服的故事、校服研究、校服调查报告、校服背后的故事、我爱校服、我与校服的情结”等为内容的征文比赛(题目、体裁自拟,一般不宜超过800字,用A4纸打印)。所有学生稿件需注明具体学校和指导老师、作者、班级。

3.评比分教师组、学生组,活动将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并颁发个人奖励证书。请各单位于4月20日前报送县教育局德育办(纸质加盖公章),除绘画作品外,征稿均需发送电子稿至德育办邮箱:同时报送统计表(设序号、作者、班级、学校、指导老师五栏)。小学以中心校为单位(含实小、人小)报50篇,初中、高中、职中报30篇,幼教作品以镇中心园(含示幼、机关二幼)报20篇,各单位具体上报数量原则上不得突破下达指标。

篇4

整合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和第22课《综合探究:调查改革以来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新变化》,以此为课例,探索高中口述历史教学。

1. 课标要求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新课标“教学活动建议”部分指出:结合生活实际,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本地区经济发展某一方面的变化,并撰写调查报告。

2. 开展口述历史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

这两课归属于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上承20世纪50――70年代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曲折,后的对内改革,实施农村和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对外开放。这两课是对上述内容的总结,从GDP数据的变化、城市进程加快、互联网的迅速普及、衣食住行的变化四个方面,阐述了经过改革开放,中国老百姓生活中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材内容较为简单,较少需要学生识记的“双基”知识和难点。如果按照传统教学,用讲授法、视频播放、图片展示等方法讲授,难以完成本课过程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更重要的是学生正亲身体验改革开放带来的生活巨变,学生的父母多为60后或70后,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可作为本次口述历史的被采访者。

学情分析

教授对象为高一下学期的文科某班学生。该班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浓厚,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但对口述历史缺乏了解,也从未尝试进行口述历史,需要得到教师的帮助。

时间可行性

高中生课业负担重,而且多在学校寄宿。周末时间太短,寒暑假时间长,但教师难以及时指导学生,解答学生疑问。本课的教学时间恰巧在高考前,学生正好利好较长的高考假期开展口述历史教学活动。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变化;知道城镇化的概念,能结合珠三角实际分析中国城镇化进程和其影响;分析进入互联网时代对老百姓生活的影响,感受改革开放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触动。

【过程与能力】

小组合作进行口述史采访,培养协作精神和组织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习得论从史出的历史研究基本方法,感悟严谨、细致的历史研究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采访历史亲历者,感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腾飞和百姓生活的巨变,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心。

4. 课时安排2个课时

5. 教学过程

落实双基知识:了解我国GDP变化,城镇化的概念和进程等。

课上播放口述历史采访视频《穿衣变化记录改革开放成就》(佛山新闻综合频道制作,时间为02:34),以此为例介绍口述历史教学的基本情况和实施步骤,以及基本的访谈、文字表达技巧。

【组建小组】

学生自由组合,6人为一组,填写分工表,科代表组织报名工作。建议六人应住的较近,方便假期开展活动。分组应体现互补性和平等性原则。

【活动开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