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学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08 14:55:5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月考学习计划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月考学习计划

篇1

一、学习时间安排:

老师建议同学们把考前一个月分为三阶段:

1.5月15日—20日以前,仍可延续以前的学习方法。

过度学习,就是充分利用能够学习的时间进行学习,如晚上可以学到12点,甚至更晚或早上可适当早起加强学习,但以保证第二天上课不太疲劳为前提,中午时间(住校生)视自己的具体情况可以学习或休息。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

① 学习时间适当加长,掌握更多知识。

② 主要是增强自信心,避免担忧失败心理。由于自己努力学了,自己没有比一般同学负出的少,别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做到,增强了自信心。

举例:我自己上高中时,班内同学有的早上3、4点就起来学习的,而我自己则正常休息,早上6:30起床。有些同学晚上加班,我还正常休息,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心理发毛了,担心别人都在加班加点,而自己却按部就班,这样能否考上大学。于是我也早起晚睡,用于学习,但我总是睦睡,看上几眼,就扶在桌子上睡一会儿,学一会睡一会,现在想起来,其实没学多少知识,但作用却是很大的,这样做给了我以勇气,给了我自信。我也加班加点学习,问心无愧,你能考上,我也能考上。但加班加点,千万要记住:要以第二天上课不影响精力为前提,若影响上课效率,宁愿不加班加点。

2.5月中旬到6月初进入调整阶段。

主要工作:①、复习以前的错题本;

②、游览以前考过的摸拟卷,真正进行查漏补缺工作,不要再过多地做练习了(不是不做),可能有的老师发的题很多,你可以选择性地去做,不要都去做。我在去年教高三时,给学生发练习是有计划的,不是有什么、发什么、做什么,到现在我还有一本练习都没给去年高三学生发,但学生考试成绩很好。

③、考前头几天不要太放松,特别是高考前几天,更要合理安排复习计划,不要用这几天再学习新知识,期望打准高考题。而主要精力是有计划的游览记忆重点知识。

二、顺利度过考前的“高原反应”

同学们在此阶段若出现了“答题高原期”(即答题时思路不清,精力总是不集中,烦燥苦闷。),说明已以努力学习了。要尽快度过这一时期,不要悲观,怨天由人,这是多数学生必然出现的情况,此阶段最好在4月底以前度过,最迟到5月中旬。

方法:①做练习时降低难度。因为考前的模拟题目往往梯度安排不合理,不完全符合高考试卷要求(特别是做选择题时,老是自己感觉答的挺好,等发下试卷错误很多。主要原因是试题梯度安排不合理。)

②系统地做一下前两年高考题,你必然会发现你原来学得还不错,高考很有希望,增强自信心,借此东风顺利地度过“答题高原期”

三、调整心态迎高考

若同学们在此阶段还有什么心理疑惑或不踏实的地方,那就请你放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轻装上阵,此阶段不去关心上什么大学,考上与否,而应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常这样想,考上固然好,考不上,也不要灰心,可以来年再考或去做适合自己的工作,不一定非上大学才是你的人生奋斗目标。只有这样你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考出理想成绩。

临考阶段,最为重要的是建立自信心,即不管别人怎么评价自己,要自己相信自己(有自信心,不一定能够成功,没有自信心,一定不能够成功)。经过平时的努力和充分的复习准备是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即使不能完全达到,只要尽力而为,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在高考前,若考生的情绪过于低落,精神萎靡不振,则可能导致高考失败。导致情绪涣散的原因很多,如缺乏考试动机或动机水平不高,心境不佳,生理低潮或疾病等。要使自己紧张起来,进入兴奋临考状态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制定细致的时间表,每周、每天的任务都合理安排。若自己严格按时间表学习,数天后,涣散情绪便会消失,或到有学习气氛的地方学习也可增强学习紧迫感,看到别人都发愤苦读,你也会身不由己地融进这种气氛中,以缓解自己考前的过度紧张情绪。

最后忠告学生考前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准备工作:

①临考试的前一天,用一张纸或硬卡片列出考场需要带的东西,每次去考点前都要按所列进行检查。如有可能要在考前先去一下考点,找一下考场,,熟悉一下环境。

②考试那天,要穿着舒适,不要使服装的色彩和样式特殊,以免引起考生及监考老师的过多注意,以免答题分心。

四、考试策略

①认真阅读考试说明和注意事项。以免弄错某一项内容丢分,考后令人遗憾。

②答题时先易后难,稳扎稳打。做题时最好一次成功,不要期望全部做完后,再认真检查(往往时间不够),就是有检查时间,也不要盲目改正答案,因为做题时第一印象成功率较高。

篇2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植物秸秆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2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重新组合B.原子重新组合

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D.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否发生改变方面的问题.

3.(2分)(2012•广州)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02B.N02C.NH3D.N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初步的判断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排除氮气;根据反应前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2和NH3.

解答:解:A、AgN0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02,故A错误;

B、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0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B正确;

C、AgN03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NH3,故C错误;

D、N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该题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从题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及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4.(2分)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⑤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故选C.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09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109种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有的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进行解答;

B、根据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进行解答;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不同进行解答;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A、有的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错误;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故B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互称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6.(2分)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A.①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阴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字数的关系分析判断.

D、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类别.

解答:解:A、①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5、8、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三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7、13,表示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①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属于原子;在②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③的质子数是13属于铝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2分)在反应A+BC+D中,5gA与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则2.5g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

A.2gB.4gC.1gD.2.5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以求出生成D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5gA和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5g+5g﹣8g=2g.

设第二次生成D的质量为x,则

A+BC+D

5g2g

2.5gx

=,解得:x=1g.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需认真分析,找出质量关系,就可以求解.

8.(2分)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O2分子间有空隙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D.大气中C0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

B、二氧化碳较易液化;

C、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D、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解答:解:A、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较易液化,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不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故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易升华.

9.(2分)(2012•百色)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依据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具有还原性与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其固态形式是干冰,易升华吸热,据此回答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备还原性;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不溶解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不正确;

D、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容易升华吸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气体的性质是本题的考查内容,正确掌握两种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基础.

10.(2分)(2012•乐山)“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呈+6价的是()

A.Cr2(SO4)3B.CrCl2C.Cr2O3D.K2CrO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A、SO4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

B、氯元素显﹣1,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1)×2=0,则y=+2.

C、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z+(﹣2)×3=0,则z=+3.

D、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w+(﹣2)×4=0,则w=+6.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二、填空题(化学反应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先在集气瓶里放一些水,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的水.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1)C+O2CO2;化合;(2)3Fe+2O2Fe3O4;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3)2KMnO4K2MnO4+MnO2+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2.(4分)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盐.如图是一种市售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试回答:

XX牌精制碘盐

配料:氯化钠、碘酸钾(KIO3)

含碘:30mg/kg

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方法:避光、避热、密封、防潮

(1)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5;

(2)“含碘量”中的碘是指(填序号)B:

A.碘酸钾B.碘元素C.碘分子D.碘离子

(3)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受热易分解或受热不稳定(合理即可).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碘酸钾的一点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可溶于水.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2)“含碘量”中的“碘”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3)根据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食盐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碘酸钾的物理性质即可.

解答:解:(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

(2)“含碘量”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3)根据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勿长时间炖炒、避热等,可得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或受热不稳定.

(4)从食盐我外观可以推知碘酸钾也是白色固体,食盐能在水中溶解可以知道碘酸钾也能溶于水.

故答案为:(1)+5;(2)B;(3)受热易分解或受热不稳定;(4)白色固体或可溶于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化合价、元素、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等)进行解题的能力.

13.(2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CO2(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来解答即可.

解答:解:(1)“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故答案为:CO2.

(2)A、因碳的偏旁为“石”,则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故B说法正确;

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故C错误;

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来获取信息解答习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量,并明确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来解答.

14.(3分)云南地区连续两年春、夏遭遇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全省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加速沉降,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以及净水过程中各物质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填:肥皂水;

(2)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将不溶性固体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加速沉降,活性炭.

点评:掌握水的净化的方法和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2分)

15.(4分)为了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灯泡里放有极少量的红磷.其作用是消耗残留的氧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该反应在基本反应类型中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而红磷可以和氧气反应而消耗氧气,从而延长白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解答.

解答:解:白炽灯的灯丝在通电之后会放出热量,而使灯丝容易和灯泡中残留的氧气反应,为了防止灯丝和残留的氧气反应,同时消耗掉残留的氧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而在灯泡里放入一些红磷,红磷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消耗残留的氧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4P+5O22P2O5.化合

点评:熟练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了解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两面性,例如本题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但是在某些方面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16.(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原子序数是12的元素符号为Mg;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填“稳定”或“不稳定”);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C.中子数不同

(4)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是12的元素符号为Mg;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是钠元素,属金属元素,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

(3)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所以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所以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

(1)Mg;9.012;(2)金属;稳定;7;(3)A;(4)三;失.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的特征、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即可正确决定本题.

四、实验探究题(化学反应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7.(7分)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b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或BE(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3)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并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依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据其性质确定其用途.

解答:解:(1)标有字母的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集气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或排水法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3)根据题意,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据此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

(2)BC或BE;2KClO32KCl+3O2;

(3)不支持燃烧;灭火.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取、反应原理,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进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8.(7分)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填写表中窄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总结

结论总结

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产生少量的气泡,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反应慢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的现象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③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④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指出“实验一”和“实验二”所起到的作用对比.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结沦,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达成了实验目的.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目的是:比较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写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锰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催化剂就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要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需要从改变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二氧化锰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角度设计实验,据此解答.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的速率很慢,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在常温下不能产生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也不会反应;要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可以在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故填: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总结

结论总结

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产生少量的气泡,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反应慢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的现象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③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④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

(2)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进行实验对比,故填:对比;

(3)实验一、二、三只能说明二氧化锰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要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必须证明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前后两次称量固体的质量是为了比较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可以将试管内反应后的液体倒掉,向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是否产生大量的气泡,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比较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锰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五、计算题(7分)

19.(7分)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ρ=1.43g/L)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红磷燃烧是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红磷的质量,可计算出需要氧气以及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可计算出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解答:解:设6.2g红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y

4P+5O22P2O5

124160284

6.2gxy

解得:x=8g,y=14.2g

篇3

传统音乐文化,是人类生息行为的符号之一,是民族的历史创造,是族人集体的记忆和精神寄托,是凸显民族“身份标示”的重要参数之一。世界民族皆如此。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国度,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递和承递,为民族血脉的绵延至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华民族在全面进入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一方面。会注意积极吸纳人类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开阔视野;另一方面,需和世界民族一样,注意保持本土文化的独立性,保护民族的标识性特征,维护人类精神文明的多样性,倡导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对于国家的经济、政治、法律等等,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和影响。但凡是一个想要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都会格外重视自己的文化资源、人文环境以及民族素质。对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而言,继承是最好的保护,发展是最深刻的弘扬。要想做到此两点,如何做好传统音乐资源的保存工作,也就是“活态保存”,是一个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亦将针对传统戏曲器乐(湘剧、花鼓戏)为具体切入点,来进行此类探讨。

一、戏曲器乐(湘剧、花鼓戏)的完整性“活态保存”

笔者主要对三个方面进行了考虑:一是对传统的保存方式提出补充。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等方式,帮助湘剧、花鼓戏戏曲器乐这一艺术事项得以瞬间凝固,不仅仅将曲谱、文字、图片之类的“无声文本”进行保存,更要将音视频类的“有声文本”纳入其中,为中国传统音乐留下一些个相对完整、直观的本貌;二是对湘剧、花鼓戏器乐传统音乐承载体――“人”的社会维护。众所周知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事实,那么就要敢于直面以对,认真分析具体情况,大胆加入现代化的进程,参与其中,帮助湘剧、花鼓戏建立新的生存空间,正确维护传统资源的符号特征,尤其是对传承载体“人”予以维护;三是针对湘剧、花鼓戏在音乐院校中的“活态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学堂教育已成为当今社会文化教育主流的今天,音乐艺术院校作为专门承载音乐教育职能的单位,事实上已经成为了本土音乐文化传承的另一个重要阵地。除需重视中国民间音乐的各方面课程设置外,还有一个传统音乐教学法的研究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下文将以湖南湘剧、花鼓戏的活态性戏曲器乐教学为例加以具体阐释。

二、戏曲器乐(湘剧、花鼓戏)的完整性“活态教学模式”

所谓湘剧、花鼓戏的“活态教学”模式分为两个方面:第一,建立湘剧、花鼓戏戏曲器乐演奏的民间式的“活态教学”课堂。这是一个带有十分明确的实践性质的教学课堂,通过“活态教学”模式的训练与培养,帮助受教育者对湘剧、花鼓戏这一戏曲器乐音乐形式在一定范围内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学习和加强演奏技巧的同时,更近距离提升对本土音乐形式的情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课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方式,教学的师资既可以是湘剧、花鼓戏的原生性承载体――民间艺人,也可以是本校或者外校在这方面很有造诣的教师。但我们会要求教师们自身必须不断加强对中国民间音乐,尤其是湘剧、花鼓戏戏曲音乐的学习,真正懂得其音乐之本源,同时更应对湘剧、花鼓戏器乐演奏与合奏较高的实际操作能力。第二,向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民族和国家学习,维护民族标志,保存和传承民族文化信息和记忆,健全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湘剧、花鼓戏器乐课程设置。

下面将以花鼓戏优秀传统剧目《刘海砍樵》的器乐音乐教学为例,具体的对教学设置与内容进行阐述。首先,整体性活态式教学实践步骤包括:1.尊重原本,悉心整理乐谱;2.各乐器(大筒、唢呐、笛子、古筝、阮、扬琴、琵琶、锣鼓打击乐等)分课堂由专业教师或本地民间团体中的资深艺人交授与习得;3.主要“三大件”(大筒、唢呐、锣鼓打击乐)进行合乐训练;4.所有乐器进行合乐训练;5.乐队与歌唱演员开始合唱腔;6.分场次联排;7.响排;8.带妆彩排;9.正式是实践演出。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我们每学期会安排一定的课时参与民间花鼓戏社团的音乐活动;参与和观摩群众性的演唱大会、比赛以及学术研讨会等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双休日参与民间民俗音乐活动;在寒、暑假期间,会由学校组织或自行联系到民间湘剧、花鼓戏剧团、艺人、传艺场馆等进行专题性的田野考察等。这样可使学生们能够真正的掌握和驾驭地道的花鼓戏器乐演奏技巧与风格,也才能够完整的把民间传统花鼓戏器乐音乐符号活态式的保存与传承下来,这是实行“活态教学模式”的重要部分。

其二,除了对花鼓戏器乐的演奏与实践训练以外,我们还更应注重对花鼓戏这一音乐文化事项整体性的学习,即特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也就是对湘剧、花鼓戏的锣鼓经和经典曲牌的学习,主要包括唱腔课、剧目合排课等课程,这是为了解决学生对花鼓戏音乐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对戏曲知识贫乏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实现整体性活态音乐的教学与文化传承。具体包括了:对花鼓戏各剧目、各年代、各流派的理论和经典唱腔内容进行学习;对唱腔的创作背景、音乐特征、板式结构等理论知识进行系统学习;重视学生实际操作环节,即花鼓戏唱腔系统的模唱,以配合在专业主课演奏中对其风格韵味的准确把握等等。

可以说,作为教育,作为一个民族的本土文化教育,我们应积极思考对传统音乐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以活态式的教学与实践方式,使的当代学子了解和融入到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也为后市留下一个相对完整的传统音乐本貌。

三、目前戏曲器乐(湘剧、花鼓戏)的教学成果举要

首先,在整体剧目编排与演奏上有诸多优异成绩,如2003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师生创作演出大型历史新编剧目――湘剧《秦王遣将》,荣获湖南省首届戏剧节金奖;2003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师生创作演出大型历史新编剧目――花鼓戏《玩不罗》,荣获第六届全国映山红戏剧节金奖;2007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师生创合作音乐剧――《同一个月亮》,荣获首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并获得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艺术类职业院校优秀剧目展演优秀成果奖;2009年湖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师生创作现代花鼓戏――《五十二家别墅》,荣获湖南省首届校园戏剧节特别剧目奖,并获第二届中国校园戏剧节优秀剧目奖等等。

篇4

员工考勤、员工学习、企业绩效是企业管理的基础工作,怎么实现对基础工作的管理,并实现管理的创新与突破,怀化烟草推行以“考勤、考学、考绩”为主线的“三考”信息系统综合管理手段,就是为了保障公司整体的有效运行;实现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切实为公司的薪酬决策提供依据,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推进员工成长。因此,研究和推出“考勤、考学、考绩”的三考信息系统对提升怀化烟草的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三考信息系统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三考”项目研究的目的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管理方式是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有效途径。面对当前行业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如何推动卷烟上水平,提高企业管理的绩效;如何打造一支有发展后劲的团队,提高企业整体效能和服务客户、市场的能力;我们认为:考核是当前提高企业管理成效最有效的方法之一。那么,能不能通过一种以“考”为主要手段的系统管理方式,“考”出效益,“考”出人才,“考”出企业的发展力。为此,我们通过对行业内外有关员工考勤、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考试、企业绩效考核的分析,决定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从最基本的“考勤”管理入手,以“考学”为带动点,以“考绩”为落脚点,进而确立了“考勤、考学、考绩”三个基本的立足点,通过对“三考”的初步探索,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把原本看似孤立的工作集合成一个管理系统,使三者的功效实现最大化,从而有效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推动企业的基层管理工作上水平。

(二)“三考”项目研究的意义

一是理念的先进性与实践的本土性相结合。二是考核的鞭策作用与牵引作用相结合。三是工作“线”上的贯通与“面”上的联合相结合。以“考勤、考学、考绩”作为基层管理的三条主线,首先是沿着三条线全面深入地查找管理的短板,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注重与实际工作的结合;再就是将三条线整合起来,与体系建设工作的对接,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融合,与信息系统的链接,与教育培训学习系统的呼应,形成立体、综合的考评体系,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实现“考勤、考学、考绩”三者的有机结合,实现对企业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的综合评价体系。

二、目前行业内外对“三考”管理创新模式的研究现状

烟草绩效考核的现状研究:

(一) 方案搜集和借鉴

从2007年的烟草行业人事用工分配改革以来,国家局姜成康局长反复强调,建立完善的绩效考评机制,对于进一步深化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而目前烟草行业绩效考核效果不显著,关键环节缺失。一是从考核对象来看,目前仅仅是部门层面的考核,而且仅仅是部门交叉打分,对于员工个人的考核没有监控到位,通常员工不犯错,就不扣分。二是从激励效果来看,考核以扣罚为主,反而易于造成“做得多,错得多,扣得也多”,而对于绩效突出者没有相应的奖励,考核偏于负向激励。三是从考核指标来看,除客户经理的销售结构和专卖人员的案件数量有明确的指标外,其他员工的考核指标在定量化、针对性和完整性上会较差。四是从绩效管理系统流程来看,目前绩效管理仅停留在考核层面,且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绩效管理体系。

(二) 平衡计分卡(BSC)

1.BSC 的运用。目前,我们无论采用何种工具来设计绩效管理体系,最终都需要通过绩效考核指标来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价。传统的绩效评价系统往往集中于与投入和成本有关的指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卡普兰(Robert.S.Kaplan)教授和诺顿(Norton)共同开发出的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 BSC),为构建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模型,从而真正完成了绩效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契合。

2. BSC 的特点。平衡记分法以公司的战略目标和竞争需要为基础,针对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主的绩效评价系统,它强调非财务指标的重要性,通过对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发展等四个各有侧重、互相影响的方面的绩效评价来沟通企业目标、战略重点和企业经营活动的关系,实现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均衡,其中,财务是最终目的,客户是关键,内部业务是基础,企业发展是核心。平衡计分法从四个角度选择绩效指标,具有系统性与全面性,并把企业目标聚焦到战略远景;传统的财务指标只能报告上期发生的情况,不能告诉管理人员下一期怎样改善经营业绩;而平衡记分法则可充当公司当前及未来成功的基石;与传统的绩效指标不同,平衡记分法从四个角度得出的信息,可使业务收入等外部绩效指标与新产品及人力资源开发等内部绩效指标之间达到平衡。平衡记分卡法认识到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在企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以前隐形的人力资源越来越在平衡记分法中显而易见。

这4个程序既可以单独、也可共同为把长期的战略目标与短期的行为联系起来。平衡积分卡的4个基本过程说明远景有助于企业各级干部和员工就组织的使命和战略达成共识。沟通使各级干部能在组织中就战略要求进行上下沟通,并把它与各部门及个人的目标联系起来。在传统上,部门是根据各自的财务绩效进行评测的,个人的激励因素也是与短期财务目标联系的。BSC使干部能确保组织中的各个层次都能理解长期战略,而使部门及个人目标与之保持一致。业务规划使企业能实现业务计划于财务计划一体化。部门领导在利用平衡计分卡所指定的目标作为分配资源和确定优先顺序的依据时,他们就会采取哪些能推动自己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的新举措。反馈学习能赋予企业战略性的学习能力。当管理体系与平衡计分卡为核心时,企业就能从另外3个角度(顾客、内部流程以及学习发展)来监督短期结果,并根据最近的业绩考核战略。因此,平衡计分卡是企业能够修改和调整战略以随时反映学习所得。

(三)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1.关键绩效指标法特点。关键绩效指标(KPI)是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的输入端、产出端的关键参数进行设置、取样、计算、分析,来衡量流程绩效的一种目标式量化管理指标,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可操作的工作目标的工具,是企业绩效管理的基础。KPI可以使各部门主管明确部门的主要责任,并以此为基础,明确员工的绩效指标。通常来说,关键绩效指标主要有4种类型:数量、质量、成本和时限。如下表中列出了常用的关键绩效指标的类型、一些典型的例子。

2.确定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有一个重要的SMART原则。SMART是5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S代表具体(Specific),指绩效考核要切中具体的工作指标,不能笼统;M代表可度量(Measurable),指绩效指标是数量化或者行为化的,验证这些绩效指标的数据或者信息是可以获得的;A代表可实现(Attainable),指绩效指标和标准在付出努力的情况下可以实现,避免设立过高或过低的目标;R代表现实性(Realistic) ,指绩效指标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证明和观察; T 代表有时限(Time—bound),注重完成绩效指标的特定期限。如下表体现了在确定绩效指标时应如何运用这些重要的原则,怎样做符合这些原则,怎样做不正确。

三、“三考”信息系统研究的技术思路

我们研究的“三考”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的核心思路是:流程清晰、操作简便、突出实效、便于推广。首先是对“三考”的总体框架进行构建,然后从总体框架、考勤、靠学、考绩四方面进行具体研究,逐步实现“三考”信息系统技术手段的提升要求。

(一) 平衡积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的综合应用

平衡记分卡的优点是它既强调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紧密关系,又提出了一套具体的指标框架体系;弱点主要是:没能提供一套完整的、对操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指标框架体系。平衡记分法可通过对经济运行、部门、个人、三个各有侧重、互相影响的方面来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在运用平衡记分法构建出企业绩效指标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绩效指标体系,主要是经济运行、部门、个人三大类指标,来指导建立各部门的KPI;部门的KPI同时也就作为部门负责人的KPI;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再将部门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各职位的KPI。这种对KPI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过程,其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经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三考系统框架思路

以考勤、考学、考绩组成员工个人月度考核的三个维度,以单位经济运行月考核、部门月考核、个人月考核组成员工个人考绩的三个层次,“三维”加“三层”组成员工个人月度考核的最终成绩。

四、“三考”信息系统研究的技术实现手段

(一)考核指标的确定

(二)考核权重的确定

在三考管理系统里面,为了适应全市各个区县对考核的侧重点的偏差,我们对考核系统设计了双层的考核权重,根据两个层次的权重设置,使三考管理系统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可以满足不同的考核需求。两个层次的权重设置分别为:对考勤、考学、考绩三个维度的权重设置,以满足不同地区对这三个方面的考核侧重不同;对经济运行指标、部门考核指标、个人考核三层指标的权重设置,可以满足不同地区对这三层指标的不同考核侧重点。

五、“三考”信息系统研究的相关结论与成效

(一)相关结论

1.平衡积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的结合应用灵活有效。平衡积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的结合构建了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紧密关系,并以平衡积分卡与关键绩效指标的结合理论设计一套具体的指标框架体系;在运用平衡记分法构建出企业绩效指标的基础上,依据企业的绩效指标体系,主要是经济运行、部门、个人三大类指标,来指导建立各部门的KPI;部门的KPI同时也就作为部门负责人的KPI;然后,各部门的主管和部门的相关人员一起再将部门KPI进一步细分,分解为更细的、各员工的KPI。这种对KPI体系的设计和构建过程,其本身就是统一全体员工朝着企业经营目标努力的过程,也必将对各部门管理者的绩效管理工作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2.三维三层的权重应用适应性强、灵活性高。三维是指考勤、考学、考绩,三层是指经济运行、部门、个人,通过对三维和三层的双层权重设置,我们发现,可以灵活的实现不同地区不同的考核侧重点,紧贴企业的战略方向和工作重点。(1)考勤:以信息支撑、注重效率,充分挖掘考勤价值。我们主要是通过使用切合实际的考勤工具,充分利用自动化记录、软件支撑并辅之以必要的手段,实现对员工工作基本态度的全方位管理。一是在考勤工具的选择上,我们采用的是以手机打卡形式的考勤系统,充分发挥其易覆盖、易携带、易操作、易统计、易分析、易拓展的功能,不仅方便对员工上下班考勤管理,同样适用于会议考勤和活动考勤,同时便于对员工出外勤的记录,比如专卖人员的日常检查和客户经理的市场拜访,都能记录在考勤系统的平台上,有效改善了传统的人工考勤管理模式。二是利用自动化记录,完善对员工工作信息的收集。比如出勤、加班、出差、休假、学习、培训、考试等等,都可以在我们的考勤系统中反映出来,通过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能够及时、迅速、准确了解员工的工作动态,并为考核及其他情况分析提供客观公正的依据。三是从数据的分析找到促进工作业绩提升的支撑点。我们通过对员工的出勤、加班、学习、出外勤等记录的数据反馈,分析他们当前的工作态度,然后“对症下药”,从而达到促进业绩提升的目的。(2)考学:坚持方向、刚柔并济,逐步实现考学目标。一是健全完善学习体系。在学习对象上按照职级、学历、岗位、年龄、工龄等分为五个层次,根据不同层次设定组织要求的学习计划;在学习内容上,以建立知识库的方式,根据需要建立了政治学习、业务技能、个人修养、兴趣爱好、能力提升等不同类型的知识库,充实学习内容;在学习管理上实行学时和学分制管理,将学时和学分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二是积极推进内嵌式学习实施。具体做到了三个结合:组织学习计划与个人学习计划相结合;政治业务学习和个人知识修养相结合;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运用相结合。总之就是将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实施、学习结果镶嵌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契入到员工的工作生活中,融入到企业员工的共同成长中。(3)考绩:契合实际、激发动力,努力提升考绩质量。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先进理念、先进方法林林总总,不胜枚举。在实践中,我们坚持“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理念,结合实际采用了比较直观、直接的方法,让考绩工作能够真正的“跳起来、动起来、串起来”。一是在考绩指标的设定上做到“跳起来”。采取自我加压的方式,使指标的设定值总是高于上级下达的任务值。二是在考绩工作的跟进上切实“动起来”。主要是利用管理手段和信息化手段,让整个业绩实现过程动态化。三是在考绩模块的管理上实现“串起来”。主要体现为员工、部门及企业的业绩关联,通过“三考”系统信息平台很直观地展现出来,让员工深切地感受到:一方面每一个岗位的贡献与企业的业绩是密不可分的,正所谓“一个都不能少”,另一方面是营造了一种良性竞争、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也就是“别人能达到的我也要达到”。

这样,我们以综合规划、过程管理、分析评价、激励改善为思路,客观准确地评价部门及员工绩效,激发员工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三考信息系统研究对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影响。从2011年5月开始,在洪江市局(分公司)试点运行以来,虽然系统几经修改与提升,但实施的效果也是明显的。(1)促进了经营管理目标的全面实现。2011年该单位共实现卷烟销量14945大箱,提前43天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省外烟销售4233大箱,提前两个月完成目标任务;实现卷烟销售收入23525万元,同比增长5199万元;实现卷烟毛利6280万元,同比增幅32.24%。全年共查获各类涉烟违法案件123起,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05%;查获各类违法卷烟2608.82万支,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0%;查获烟叶61.15吨,破获国标网络案件2起,逮捕犯罪嫌疑人6人。(2)促进了基础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三考”系统运行以来,我们深切感受到企业管理的变化:一是改进了工作作风。二是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效率。三是增强了员工的执行力。通过“三考”系统的运行,使员工对工作、学习的目标设定、任务进度、完成效果等情况能够实时跟进,从而实现了精准作业,确保将各项考核任务执行到位。(3)促进了队伍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三考”系统的运行,为推动队伍素质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一是员工的大局意识得到明显增强。使员工形成讲大局、讲团结、讲和谐的良好氛围。二是员工的学习力得到明显提升。通过“三考”系统的运行,彻底消除了员工对“考”的抵触和排斥心理,激发了员工的学习动力。

六、“三考”信息系统研究的不足与启示

(一)研究和验证范围受限

本项目由怀化市烟草公司牵头,怀化市烟草公司洪江分公司具体承办,其最大的问题就是研究范围受限,另外,新的考核模式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验证。

(二)研究的几点启示

一是信息化既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制度。其功用的发挥,一在设计二在执行三在改进。二是“三考”不是企业管理的全部,但绝对是企业管理的抓手和推手。企业管理很复杂也很具体。“三考”说到底只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切入点。三是适应和适合有时是一种不得不的选择,但心中一定要有更高更远的目标,并矢志不渝地追求。我们知道“三考”是一个持续推进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更非一日之功。但我们没有忘记卓越绩效管理、平衡计分卡管理、学习型组织建设、蓝海战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一步一个台阶之后,一次一个提升之后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2]蔡永红,林崇德.绩效评估研究的现状及其反思.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04.

[3]田建军.浅析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模型的设计.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06期.

[4]王友青,裴成荣.AHP-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系数确定的有效方法.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谢康.企业激励机制与绩效评估设计.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赵陈,庞平.月度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企业改革与管理,2003年11期.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