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6:0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生物初中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首先倡导以探究为核心的主动学习方式。主要包括体验探究法、经验探究法、形象探究法等,更多的是几种探究法混合使用。例如:调查周围环境中的生物,我就带领学生从校园的生物入手,带领他们进行观察,不仅增加了他们对生物的了解也增加了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其次倡导创造性学习方式。生物教学中渗透贯穿创造力的培养,使知识获得与创造力培养同步到位。如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就要求学生每个人都能够亲自动手实验,分成不同的小组探究环境因素的影响,从中发现实验的乐趣和奥秘。再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活动中,把选材放宽,让学生自由选择,探究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从而更全面了解实验的目的,也从中掌握实验变量的选择以及除变量外其他条件的控制。
二、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
我在生物教学中注重学习策略的培养,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进行学习策略教育,让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学得更好、更快、更高兴。同时,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思路和方法,教方法、讲思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在学法指导中,贯穿思维训练。现主要介绍几种方法:
1、 识图法
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形进行学习、记忆。如植物体各器官的结构图,动物及人体内部器官的结构图等,引导学生根据各器官各部分对应的名称进行形象记忆,从而掌握器官的概念和随时举例。再如显微镜的结构图、实物,形象直接掌握显微镜的结构使用。
2、 对比法
指导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点进行对比,找出异同点,便于记忆。例如,动物细胞分裂与植物细胞分裂的比较,细胞各结构功能的比较,人与动物四大基本组织的比较,植物四种组织的比较等。
3、 理论联系实际法
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生物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后,为我校周边环境的改善献谋献策。了解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异同点,解释海关人员检测、鉴定生物样品时如何知道该样品是植物还是动物材料等,掌握细胞分裂与分化,解释古树仍能生长的原因以及人与动物、植物的形成过程。
4、 归纳法
引导学生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找出一定的规律和原理。如学习植物体各器官后引导学生归纳植物体是一整体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类比法
引导学生善于对相关类别的事物进行分析比较,找出相同或相似的原理和特点。例如植物体各器官结构与功能相适应与动物各器官、各系统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进行类比,可看出生物体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
6、实物观察法
课堂上教师尽可能提供实物,如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动物标本及内脏器官,指导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善于进行野外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动物的生活习性等情况。
三、提高课堂效率。
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①组织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始终关注学生的听课情况,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导演好每堂课。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发挥她们的主动性。改学生被动听课为主动学习,想学习,要学习。
②课堂语言:本人特别注意语言的锤炼,力求语言简洁明了而且要生动,克服重复的毛病。因此我不断的有意识的锤炼自己的课堂语言。现在已经克服了以前的许多不规范的教学语言,慢慢的在这方面完善自己的基本功。
⑶课后的情况:
①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我校的初中学生基础都比较好,大部分同学能自主学习,自主完成作业,但也有部分同学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就要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比如,常找她们谈心,了解她们的思想状态,放大她们的优点,给她们信心。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②课后作业要少而精,作业一定要有代表性,减少学生的作业负担,绝对不能搞题海战,否则学生会感到厌倦,从而对生物学科的反感。学生的作业教师要认真的逐题批改,同时及时的评讲,指出不足和值得肯定之处。
2.积极的虚心的向其他教师请教,特别是向老教师学习教学方法,在这方面特别感谢几位前辈的指导和帮助,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加倍的努力,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一)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的中心组队伍
中心组队伍是区教研的骨干力量,打造中心队伍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本学期共开展了中小学各四次的中心组活动,开展活动形式多样,有理论学习、集体备课、课题交流、听课研讨等。为中心组教师提供了理论书籍,供老师学习和参考。组织中心组教师积极参与到常规教研中,并主持区的教研活动,锻炼教师的组织能力。中心组教师也勇于承担区的公开课如李秀华、黎璟倩、陈秋香、黄兰辉、潘津珍等中心组教师,为全区教师树立了榜样。中心组队伍在对区教研活动、竞赛评比活动中团结、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共同为把区的工作做好。并充分发挥中心组每位老师的特长,在李秀华、郑文涛、吴碧云等中心组组长带领下,还完成了农村结对子活动、区际交流等活动。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中心教师逐渐成长起来,由此也形成了一支充满活力团结合作的中心组队伍。华景小学杜姿老师申报广东省特级教师通过市审核已送省审批。李怿珍老师的《测量摆的快慢》课例获得全国优秀课例及广东省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李秀华老师称为市教研的骨干教师。曹宁老师的课例《各种各样的花》获得第七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大赛与实践活动(noc)的一等奖。吴碧云老师的《人的性别遗传》课例在广州市素质教育会议上进行了展示。
(二) 扎实开展实地和网络教研活动
在实地教研方面,以课例形式为主,结合小课题研究为重点,开展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教研活动。本学期共开展实地教研八次。展示课例9节课例,其中小学科学6节,初中生物3节。(如下表)
除了开展课例研讨以外,还结合市的小学科学教师物理知识竞赛,邀请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杨志武进行物理知识讲座;中学邀请了越秀区教研室的伍文胜老师对全区的初中生物教师进行《如何进行有效复习》及《如何开展开放式考查活动》的讲座,收到老师们的欢迎。另外还在天河公园开展了生物越野活动和小学科学的课外活动方案设计比赛,让教师们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去领略一份轻松和收获。
在实地教研中,充分发挥了中心组老师的作用,从主持到主讲以中心组教师唱主角,并要求主持人撰写教研综述,并放天河部落,以让教师能够在反思本次教研活动的同时,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但是,教研综述写了以后,感觉有点而为写而写。下学期讲改变撰写内容,打算更多偏向于课例的评析方面的描述,这是直接对教师有用的,并能够从点到面,可以把课例的一些好的做法在综述里加以延伸到同一类型的课,如何去上好。总得来说,实地教研做得比较扎实,教师是有所收获的。
在网络教研方面,本学科通过在全区和中心组征集网络教研的主题,由中心组教师组织全区教师开展网上研讨。主题有针对性和教师需要的特点,因此教师还是乐于上去发表建议的。本学期有8次的网络教研活动,主题和回复情况如下表:
从评论数量来说,小学科学教师比初中生物参加网络教研要积极。网络教研积极参与的教师比以往好好一些。多了老师参与和能够积极发表意见,不是敷衍的话语,对其他老师是有所启发的。
一、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学期,我们以教研组为中心,参加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学习,收到了良好的实效。
1.开学初,教研组制定了教育计划,要求教师继续加强教育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使新的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在教师的自主学习中,每位教师的教与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利用教研活动的时间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学习、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教学中,教学注重了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主,注重了尊重学生发展的需要,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积极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1.认真积极地开展校内听课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一直是我校搞好教研工作的传统。本学期,继续开展互听互评课活动,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着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听课,评课、总结。大家集思广益,发言积极,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
2.结合学校各阶段工作的进展来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相互交流和合作,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比如,第七周科组举行的教学技能比赛,在比赛的过程中使得老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3、加强与兄弟学校的听课,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本学期组织老师到一中、白驹、十中听课。
三、教学常规常抓不懈,落实到位
为了使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条理化,配合教研室每个月都有常规检查,通过督促、检查教师们形成了工作习惯,每到月底总能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四、教研组工作存在的不足
综合题一般在内容上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一个问题的解决可能同时要用到力学、运动学、热学等知识,需要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若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对各部分知识体系及相互联系没有清晰的认识,面对综合题就会不知从何入手,所以不会做.
2学生阅读习惯不好,理解能力差
首先综合题一般在提问的形式上多样化,在问题的叙述上所用的篇幅比较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而学生没有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所以做不出来.其次是综合题的已知条件比较多,有直接给出的,有隐含的,学生若不具备良好的读题习惯,所以对此类题比较烦,有的根本就不愿意做.再者就是学生对题中要求的限定词理解不清或疏忽大意,导致答案与题目要求脱节或超出要求范围,画蛇添足,做无用功.
3学生书写习惯不好,表达能力差
综合题中许多问题的答案不是一个字或一个词就可以的,也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行的,它需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反映现象,表达说明问题,评价、论述物理过程.而很多学生由于学习习惯不好,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或者课堂上只是听听而已,不看教师的板书,更不用说看课本,对原理规律不求甚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因此,做出的答案名词不清、错别字多,词不达意、漏洞百出,层次不清、逻辑混乱,以偏概全、要点缺失,极不严谨规范,常常出现常识性或科学性的错误.
鉴于以上原因,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就存在着为难情绪,这直接影响了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这是学生对综合题在认识上存在误区造成的.其实,综合题本身也是一个“题”,不过是牵涉面较广,内容较复杂,但拆开来看看,也无非是几个互相关联的较简单的基本题.因此,针对“综合”,我们的办法应该是“分析”,把综合题变成一个一个的基础题,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根据它们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理出一个头绪,得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如何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解答综合题的能力呢?本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
3.1要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高学生解题的基本技能
解综合题应具备两个基础:一是知识基础,二是认识基础.而所谓知识基础也就是概念清楚,理解透彻,有条理,合逻辑.基本的物理方法和基本的物理技能,这都是要靠扎实的双基训练而获得.当前,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一种钟情于创新而冷落“双基”的倾向.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是素质教育与能力提高的前提条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是以后获得长远发展的基石,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素质的全面提高都只能是空中楼阁,水中花、镜中月.大家都知道,学生的学习是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的,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相应的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对教材中的物理知识必须有系统观、整体观,这样才有可能进行系统的基础知识的教学,学生在头脑中才有可能形成基础知识的体系;同时,物理教材突出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而学生探究后对知识的归纳,本身就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探究后的知识归纳的指导;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要有充分的练习与作业来强化,因此,还必须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与反馈,及时做好查漏补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遇到复杂的问题就会自然地把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简单问题来解决.
3.2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和审题能力
从某种角度来说,理解离不开阅读,因此理解能力的提高与阅读习惯有直接地关系.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系统的物理知识,掌握物理的科学语言,还可以大大提高审题能力.从近几年的中考物理综合题的变化趋势来看,试题越来越长,试题的信息量越来越大,要获得解题所需的条件,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物理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贯穿物理学习和练习的全过程:对于基本概念、规律要逐字逐句地读,对其中的重点字句要深入体会、准确理解;对重点知识、难点内容要通过反复阅读了解其内涵和外延;对易混淆的概念,对比阅读,准确区别概念;对物理图像认真细致阅读,找出需要的信息;对与物理有关知识,经常阅读,拓宽视野;特别地对物理题目的阅读,语文教学中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值得借鉴,应边读边勾、边画、边圈、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清楚题目涉及的范围、条件、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找出隐含条件,以确定应用哪部分知识解题.相信随着阅读能力的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相应得到改善,自然审题能力就会随之提高.
3.3要重视学生解题模型训练,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害怕对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的描述、对物理现象的解释、对探究实验的设计等等,很多时候是因为不知从何下手、如何表述.如果老师对某一类问题的解答能给出相应的解答模式,这种现象就有可能得到改变.例如对惯性现象的解释:(……物体)原来是(静止的或随什么一起……运动的),当(发生……化)时,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或运动)状态(留在原处或继续向……运动),所以,(出现题中叙述的现象).再例如用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解释现象:当……时,……地方的空气(或水)的流速比……地方的大,压强减小,(两个地方)就存在压强差,产生压力差,某物体就在这个压力差的作用下,……(题中出现的现象).类似的解答模式,若是在老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发现(归纳)、总结,效果会更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表述的科学性、层次性、严谨性.
3.4要注重学生解题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综合计算题解题能力
在综合题中,计算题占有相当大的比率,很多学生不喜欢计算题,学困生更是绕着走.这是因为综合计算题文字多,综合性强,解题除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外,还需要有熟练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有规范的答题和表述.因此,提高学生综合计算题解题能力的有效做法是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方法指导可分为解题方法指导和书写规范指导,两部分是相附相依的,在初中阶段计算题的解题方法主要的有公式法和方程法,公式法的成功解题也是以书写规范为基础的.
例如:某自动电热水壶铭牌如表1所示.小亮为了给爷爷说明电热水壶的使用方法,他接水至800 mL刻度.然后把壶放在加热座上,拨开开关,5分钟后水烧开,水壶自动断电.已知水的初温为20 ℃.若烧水时家中电压为220 V,求电热水壶的热效率.
从教材设计上对实验模块的重视,我们可以看到实验探究在初中生物学习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做好初中生物的实验探究呢?我认为一方面要确保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这需要教师为学生们创设一个趣味的探究情景,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控制好探究的过程,保证实验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进行实验后的拓展工作,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探究、总结归纳能力,帮助他们在实验探究上取得好的成绩。只有这样对实验探究的全过程进行把控,才能做好生物的实验教学。
一、创设趣味的实验探究情境,激发孩子探究兴趣
一个趣味性强的实验探究情境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到实验探究的状态中,发挥“一两拨千斤”的效果。那么,如何创设趣味的实验探究情境呢?首先,在备课时,生物老师们要花费时间精心地去准备和发掘情境,使得学生在进行实验之前就处于实验的情境之中。老师们可以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让学生先根据实验要求去准备所需要的材料,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调查和分析。例如:在检测马铃薯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前,我先让学生去超市购买一个马铃薯,再上网查阅可以检测淀粉的试剂。让学生在进行探究实验之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帮助他们提早进入探究实验的状态。其次,在收集和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感觉到信息源过多,收集起来的材料杂乱无章。倘若教师没有进行合理筛选,势必会对学生的探究实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所以,本人通常选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探究材料,然后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过程的讲解,直观、生动地让学生进入到实验探究的情境中。除此之外,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我还会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些问题。例如:在进行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时,我会联系之前学过的动物细胞的知识,对学生说:“上一次我们观察了口腔上层的表皮细胞,对它的结构已经有所了解,那么这一次我们观察植物细胞,观察后谁能告诉老师它和动物细胞有什么不同吗?”从而引导学生按照这个思路去观察、思考,更快地掌握植物细胞结构的知识。
二、对实验探究过程严格把控,确保实验顺利开展
众所周知,一节初中生物的实验探究课只有短短的45分钟,要使学生在这短短的45分钟里对知识进行充分掌握,又要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是很困难的事情。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本人在实际教学中把控探究过程的方法。首先,一线的初中生物教师要想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最大化地吸收知识,就要确保整节实验探究课始终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控制好实验探究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在进行观察小肠绒毛的实验探究中,许多学生在利用显微镜看到小肠绒毛的时候,都表现得异常兴奋,可是兴奋过后就没有继续观察。这时,我通常会问学生:“看到小肠绒毛的同学,可以告诉老师小肠绒毛都有哪些特点吗?”从而推动学生继续深入探究。其次,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有差异。为了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探究的效率,本人采取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和学科成绩进行小组分配的方法。让成绩优异的学生担任组长,带领学困生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帮助学困生们在实验探究中能够有所收获。
三、开展实验结果的汇报工作,提升学生的探究总结能力
在本人多次旁听其他初中生物教师的实验探究课堂教学后发现,许多教师都完成了对学生实验探究过程的严格把控。可是在学生操作实验之后,却没有引导他们去总结实验结论,找出产生此种现象的原因。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没有锻炼到学生的实验思维,不利于他们探究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验探究课程结束后,要留足时间给学生去思考实验过程,再进行汇报总结,使实验探究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探究和总结能力。例如:在进行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探究之后,我组织学生去总结这次实验,总结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以及为什么要用黑纸去遮光?为什么未遮光的部分用碘液测试会变蓝,它发生了什么反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之后让学生自己组建小组,将实验过程、现象制作成PPT进行汇报。我发现,在汇报结束之后,每一个学生对该模块的实验都理解的更加透彻,令我很是欣慰。总而言之,在生物探究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教师能够从探究前的准备,探求过程的监控,探究结果的提升全方面地控制初中生物探究过程,就一定可以让生物实验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还可以提升孩子们的实验探究能力,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所收获。
当前我国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多数仍停留在传统填鸭模式上,学生机械按照课本中列举的实验步骤或教师指导进行实验重复,缺乏主动思考、分析及总结的参与环节。这种现状与生物课程本身具有的实验性、创新性相悖,极大地妨碍学生正确生物学习模式的形成[1]。面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有效开展开放式实验教学,以期顺应新时代生物教学理念。
一、开放式实验教学概述
在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的兴趣所在和个性特征均不相同,开放式实验教学以“人人可实验、处处可实验”为基本理念,旨在为学生群体创建宽松的实验环境。具体来讲,开放性涵盖时间、空间及实验内容、结论和评价方式等方面,强调学生充分参与实验思考、设计、开展、结论总结及评价等环节。这种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与以往单纯模仿实验相比,更符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和长远发展[2]。
在很多课程教学过程(如生物、物理等)中,实验是必要环节,能够打破学生对学科的抽象认知,形成立体感。开放式实验有利于学生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培养其独立思考、自主设计和分析总结的综合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思路是关键。因此,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实验,打开思路寻找多种问题解决途径,认真领会实验分析和总结方法。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1.形成开放式生物实验内容
在整个开放式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起辅助指导作用,由学生作为实验主体,真正参与实验内容筹划中。一方面,围绕课程教学目标,由教师列出开放式实验内容的大致范围,而非单纯地将实验内容局限于教材要求上。另一方面,由学生作为实验内容的选择主体,根据教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和自身兴趣选定实验内容,同时教师进行辅助指导。对于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而言,实验设计内容普遍通俗易懂、操作简单,使用的器具相对简易。教师应明确所有教学内容都服务于教学目标,不要过于关注教材上某一点内容的强调,可以围绕教学大纲,向学生揭示一定生物规律、传授生物实验精髓为最终目标[3]。
2.开展开放式生物实验活动
开放式生物实验活动强调学生从空间、时间及实验内容方面真正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学生学习不再限于课堂时间、空间范畴,更多的是配合一切有利于达到课程教学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实现。通常,生物实验方式有课堂实验、课外实验及分组实验三类。第一,在课堂实验方面,鉴于教材中已给出了演示实验,且一般所用实验材料、设备等都相对简易,因此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出发,可适当进行实验的进一步拓展。如在《种子的萌发》一节中,除了按照教材上的规定探究种子萌发外界条件的实验之外,鉴于很多学生认为阳光是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其观点的正确性。第二,在课外实验方面,由于生物学科本身源于自然界,因此课外实验更能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物魅力,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如进行《生物群落》一节学习时,为了直观表达生物群落是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生物总和的思想,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前往公园,引导学生自主寻找典型的生物群落。第三,在分组实验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将其划分为学习小组,以实现团结互助模式下的共同学习。如教学《显微镜使用》时,由教师进行过程演示,然后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调试,观察自己感兴趣的毛发、果皮等。
3.开放式进行生物实验结论总结
在进行实验结论总结过程中,教师可以灵活标准对待学生实验结果,不拘泥于单一实验结论,让学生有勇气表达实验异议,敢于出错,而非仅局限教材内容。唯有开放式实验结论才能鼓舞学生大胆分析、设计和开展实验,并在失败和错误中不断寻找原因并取得进步。例如,在开展《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后,某学生由于对叶片暗处理操作不当,而得出与其他同学不一致的结论。针对这一问题,教师不应局限于该生错误的实验结论,一方面可通过耐心点评和纠正,让该生认识到致使结论错误的原因,另一方面可向学生指出获得科学实验结论是建立在正确设立对照组基础上的,以此增强教学效果。
4.开放式进行实验结果的评价
与传统生物教学相比,开放式生物实验教学具有更全面、科学的评价标准,将评价重心从考评分数上转移到学生创新性思维培养、生物素养提升上。评价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专门设置学生实验成果展览平台,综合围绕学生收集的实验准备资料、设计过程、分析思路及实验报告进行评分[4];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可作为评价标准,如是否能够积极进行问题思考或参与小组讨论等;另外,练习及期末测试成绩可作为评价项。
三、结语
初中为生物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拥有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应围绕课程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开展符合学科特征和学生特点的教学过程。本文针对开放式实验教学整体内容和注意事项进行简要概述,并列举开放式实验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涵盖开放式生物实验内容的形成、开放式生物实验活动的开展、开放式生物实验结论总结及评价的进行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邓太平.新课标下初中生物探究性学习教学方法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5).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7-0229-02
引言:生物实验规划设计是实验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分析了实验性教学在生物课中的作用,探讨了实验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以及教师在设计性实验中的作用,并藉此指出了学校应加强软硬件建设,提高生物实验室的开放与利用程度等一系列改善建议,以期提升实验教学质量,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一、实验性教学在初中生物课中的作用
生物是与我们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而初中生物主要是向初中生介绍基本的理论观点和基础的生物常识及生物现象。生物实验作为生物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熟练地掌握生物的基本实验技术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重视实验细节和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便需要在生物课中加入大量实验教学的环节。实验性教学所开展的实验规划设计是实验教学的更高要求,泛指对常规实验的改造和新实验方案的设计,是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一种将实验基本技能、实验方法和生物基本知识加以灵活运用的教学方式。
生物实验教学课程主要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的记录、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报告的撰写等方面。在这一连串的实际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使整个实验教学活动逐步趋于完善。
而生物实验的目的则是让学生在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之余,学会更多关于生物实验的技术和方法,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具体地说,生物实验设计以生物基础知识为基础,侧重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复杂知识、思维方法与实验技术,为其日后社会实践和深入学科研究奠定基础。
二、当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应用现状
对于初中生物教学重点,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基础生物知识,还有培养初中生形成较高的生物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工作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亟待改进:一是仍然存在“重理论知识讲授、轻动手实验能力培养”的问题。受教学条件的限制,还有部分学校因条件受限,实验设备难以满足生物教学基本需求,导致学生无法开展必要的生物实验,学习只能进行仅限于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二是生物课课时安排不合理。部分学校生物学科仍被视作副科,课时安排较少,每周仅有三节课,甚至更少。为完成教学任务,部分实验活动因没有充足的时间而被迫取消。三是初中生实验探究意识薄弱,多对教师形成依赖,缺乏自觉探究和实践的意识,鲜有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等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锻炼的机会。
三、开展初中生物实验性教学具体措施
1.预习实验和设计实验。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实验之前切实掌握实验的目的、要求和特点,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同时,学生也应学会预习并查找相关资料,掌握实验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在对比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制定本次实验的方案。而在实验进行之前,应先由教师讲述实验课程的具体要求,让学生熟悉实验仪器,并设定本次实验的方向;再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及课外的知识、实验要求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学会如何凭借个人能力进行预习实验知识、验证实验结果,从而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实验过程中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实验中教师必须强调并严格要求学生掌握每一实验步骤的实验原理和注意事项,充分掌握实验过程的每个细节,以便于顺利完成本次实验。
在完成上述准备工作之后,便进入实验方案设计阶段,对此,学生应详细地说明本次实验所对应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和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列出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实验中用到的仪器及仪器的型号、所需的实验试剂及其制备的方法,并结合实验室的现有条件,通过教师指导完成实验方案的调整和完善工作。
2.实验实施和实验总结。在实验过程中,对于那些等待时间比较长的实验,教师应指导学生将实验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妥善地利用,以提高实验的速度。一般情况下,实验教学所开展的实验是将大量的实验知识和实验技术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完整的、系统的研究过程。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校的实验仪器和设备,使学生在学习先进实验技术的同时,也能练习、使用先进的实验仪器;确保学生对照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得以将实验知识、实验技术和实验器材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掌握整个实验的设计方法及流程。在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分析实验的结果并得出相关结论。关于实验总结主要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和方案、实验使用的仪器以及实验得出的数据和主要结论等。教师可引导同学就此总结进行实验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实验经验,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实验成果的平台,并通过交流与沟通,使其他学生对自己没有进行的实验也有一定的了解。
四、提升学生生物实验能力的教学思路
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在实验性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要求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和学习,不断掌握更新的实验方法,从而使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过硬的动手能力。
1.明确生物实验能力的培养目标。正如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第二部分所提及的:“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初中生将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该结合具体学情,有针对性的且合理的设置初中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目标。例如,在学习“细胞分裂”知识点时,教师备课时可将能力培养目标设置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通过实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分裂的切片来锻炼学生动手实验能力,强化自觉探究的意识。
2.利用实验解析培养学生观察力。操作实验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证明一些结论或者观察一些现象。科学实验具有严谨的步骤,生物作为生命科学的重要组成,其实验步骤同样需要高度严谨。通常,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总结交流等环节。而对于初中生物实验,实验教学标准只是要求初中生了解一般实验步骤,并能自主完成简单的实验操作,藉此逐步培养学生实验中分析观察的能力。
3.侧重培养学生生物实验创新力。在传统的生物实验中,课本上有实验原理、内容和步骤,而在实验规划设计中却没有现成的教材,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启发与引导,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和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体现在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比如,在教学中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的疑问,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等。初中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自觉探究、动手实验的能力。众所周知,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源于对“为什么”的刨根问底。而实验的过程中,总会遇见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教师面对学生的不解,应给予有益启发,为学生创造解决疑惑的条件。例如,有学生对种子萌芽的过程充满好奇,我们可以此为契机展开“种子萌芽条件”的探究活动,安排学生亲自培养绿豆、苦瓜籽等易发芽种子,观察其萌芽期并作记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解开心中疑惑,找出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不同植物种子的不同发芽周期等,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4.指导学生归纳和总结实验理论。引导学生动手实验的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自行归纳、总结相关实验结论。归纳总结也是实验探究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即学生参与实验,根据在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归纳出实验理论或思想,从而使之对生物理论有更加深刻的认识,甚至通过实验能够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提升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
5.完善校内实验室及其设备配置。配套的实验室设备是生物课程实验性教学规划设计的物质基础。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共享程度不仅能够辅助提升实验室的利用率,进一步实现生物实验教学目标,还是开展高质量生物实验教学活动的基础前提。同时,学生是进行生物实验的主要人员,需要利用实验室反复操作实验以从中提高自身实验操作能力,而这一切的实现必须要依靠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作为支撑,也就要求实验室真正地做到实验室对学生的全面开放。与此同时,为确保学校的实验设备及实验室的使用效率的提高,亦需要实验室在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进一步开放,要在实验内容和设备仪器上进行双向开放,充分发挥出学校资本的效应,使之更好地为实验所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验的内容方面,应有条件地允许学生可以根据实验目的和自身情况对实验方法进行修改和调整,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而在实验的时间方面,则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时间;另外,实验室内所有设备都应在审批后向学生自由开放。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实验课程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在教育活动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因此,开展生物实验性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生物基础知识的培养,对生物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实验记录等的指导,努力营造良好的实验创新环境,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张海银.中学生物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教学探讨[J].生物学通报,2003,(10).
课堂教学作为教育事业的一大重要动态系统,其教学质量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影响,教学的高质量、高效率,是培养生物人才的每位生物学老师的共同心愿,老师纷纷运用自己的专业学科知识,积极探索,发展自身实力,形成生物课堂的积极高效性。
一、课前认真备课,“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老师若想有充分的理论展示能力,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堂的高效性保证来源于老师自身的展示能力及专业知识。因而,只有认真备课,对教材内容有充分的了解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性,才能使课堂进行稳定、游刃有余。课前备课通常分为两个时间段:第一,老师独自完成备课,并认真解读课本内容,尽可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进而让学生能够依据老师传授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体系,并能够自己寻找和查找相关资料进行专业知识补充;第二,要求老师集体备课,把老师各自的智慧融合在一起,把集体智慧运用在课堂上,特别是理论知识的整合运用在生物教学上,并对课堂中重难点知识进行讨论,以结合出最容易理解、最容易吸收的知识供学生理解吸收。
二、采取有效教学,增强学生积极性
(一)精心设计课程导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生物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气氛、积极的情绪积累对于初中生学习生物课程有非常良好的吸引作用。在导入课程时可以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例如形象化动画方式引入生物新知识;以音乐播放的形式引吸引初中生注意力;设计几个启发性问题,例如在学习《基因突变》时播放几张超大草莓的照片,来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的参与性。学生可能并没有看过甚至没听过,此时提出超大草莓的培育、养殖,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课程进行。
(二)直观教具的使用,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初中生物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教具的使用,通过图像、多媒体的作用,把生物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内容富有趣味性,比如通过基因突变的方式,把静态化问题动态化,营造一种欢乐、充满趣味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提升技能。
(三)优化教学语言,解除学生的疑点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的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解。教师把抽象的内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既取决于教师对内容的把握和理解,又取决于对语言的优化。优化语言做到:语言要生动、形象。生动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化难为易,变枯燥为有趣。例如在讲细胞的时候,我把细胞比喻成一个工厂,细胞壁是工厂的围墙,细胞膜是工厂的警卫,监控着厂内外人员和物资的出入,各种细胞器犹如工厂内一个个设备不同的车间,如线粒体是动力车间,高尔基体对动物细胞来说是包装车间,叶绿体是养料制造车间,而细胞核相当于工厂的行政管理结构,控制着全厂的生产活动。这样比喻,把知识讲得更深透。此外还可以巧妙地辅以一些与生物知识有关的妙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生物与环境”中,可引用“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唤起学生珍惜美爱护环境的意识。
(四)重视课堂总结,督促学生做好知识梳理总结
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不好、完整与否,不仅仅包含课堂效果,还包括课下知识的梳理、整合。其中,课堂结尾较课堂更加重要,其对知识的整体梳理和把握才是一节课的重点,课堂总结能够迅速拔高初中生物学习,对于知识的把握和理解也更加透彻和清晰。所以,认真设计课程总结进行知识的梳理,构建知识网络,进行小板块知识总结对比,再次强调课程重点。此外,在每节课开课之前,花费5~10分钟对上节课的生物知识进行回顾和重点简单讲解,增强初中生的记忆的同时帮助初中生进行生物知识的系统梳理整合,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生物知识规律,增强生物学习能力。
三、有效进行教学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指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每上完一堂课后,我都对教学任务的完成、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后的感受、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回顾和反思,将经验和教训记录在案,以便调整教学方法,及时查漏补缺,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我发现通过教学反思能有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各方面的能力,也能更好驾驭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一个永久性的课题。以上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四、总结
总之,只有有利于学生的当前和终身发展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我们在今后学习和实践中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和教学艺术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构建有效、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郭玉华.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初中生物教学质量的策略[J].学周刊,2015(08):91.
[2]岳巧艳.浅析宣传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21.
1.具有直观性
思维导图策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化繁为简,即通过简单的图形呈现复杂的知识结构。思维导图不仅涵盖了生物知识内容,还能通过一定的联系将知识点连接起来,形成生物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十分直观,能够将知识体系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初中生物教学,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学生还可以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初中生物的学习质量。思维导图能够简化复杂的知识点,也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厌学情绪。
2.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思维导图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在进行思维导图设计时,学生需要对初中生物知识信息进行加工,将不同章节的知识联系起来,以形成网络知识体系。思维导图的基础为生物概念,通过一定的归纳总结,以一定的联系将各个概念进行连接便形成了初步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绘制能够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是高效学习的主要途径。思维导图的学习模式能够增加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灵感。
3.发散学生的思?S
初中生物学习需要学生具有严谨的逻辑思维,将各个知识点进行连接是思维导图的核心,通过思维导图能够对知识进行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延伸。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开阔的思维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能使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是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
4.耗费较多的精力
思维导图虽然在初中教学中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它的绘制要求较高。对于教师来说,需要教师花费较多的时间与精力。思维导图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水平息息相关,如果教师的储备知识不够,思维导图则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学生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也会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实验内容较多,但受到学生个体差异的影响,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也存在一定区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思维导图的设计。
二、思维导图的应用实践
1.掌握思维导图的基本特点与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记笔记是学习的主要方法,有利于学生不断巩固记忆和课后复习。笔记的质量与学习效率息息相关,整洁、逻辑清楚的笔记往往能够使学习事半功倍。而思维导图是一种良好的做笔记的方式,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有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导图不仅适用于初中生物教学,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思维导图可以简明扼要地概括所有知识点,能够直观地体现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工作、学习、计划、演讲等更加清晰明了,提高效率。
2.思维导图的设计步骤
思维导图虽然能够在初中生物学习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思维导图的设计难度较大。思维导图设计具有特定的步骤,师生需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绘制,以提高思维导图的质量。在进行思维导图绘制时,首先需要对知识的各个章节内容进行了解,确定中心点,从中间进行知识发散,即先确定主干,并以关键词的形式展现出来。其次,在主干分支处标明相应核心词,以一个小节的知识为主进行分支内容的确定。最后,通过联想,将主干与分支相连接,并对分支进行补充,从而形成整体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的覆盖率应该涉及初中生物教材的重难点知识,以便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
3.思维导图设计的注意事项
第一,学生需要对每章节的内容进行思维导图绘制,在每节课后对知识进行整理,防止内容堆积而造成思维导图设计的困难。第二,学生应每周进行一次思维导图绘制,对知识进行归纳、分析,便于课后复习。一周进行一次思维导图绘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提高大脑对知识的敏感性。第三,在月末,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思维导图进行一次彻底的整理,加强知识的记忆。
三、思维导图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联系知识点,提高学习效率
思维导图主要是以生物概念知识点为核心,需要通过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消化、吸收生物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一旦发生知识遗忘、遗漏的现象,可以通过知识链进行联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树状图、金字塔图两种形式,将知识以图形的形式呈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刺激学生对知识的再记忆。思维导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进行不断补充与更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创建思维导图能够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2.如何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
2.1科学实验自主性培养
在上述陈列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弊端中,缺乏很大的自主性。这样造成的后果极为严重。因此,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案的改进,首先就要求进行学生自主性的培养。而对于初中生物的学习来讲,自主性的培养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就是科学实验自主性。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都是教育学生对生物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都是进行知识的灌输,而不是开展实验形式的教授。因此,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就要求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适量的实验,倡导学生在课堂老师的监督下进行安全性的生物实验,比如一些动物的解剖,以此来了解动物的生理结构,再者还能够进行一些观察实验,对各类型小动物进行亲身观察,查看其身体部位的形状,并且在保护措施下进行触摸感受。在初中生实验自主性的培养下,才能够加大学生对初中生物的兴趣,在试验中进行高质量的学习。
2.2多媒体的应用
现代社会中人们在多媒体下生活,更加具备有趣味性和现代化。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生物知识较为无趣,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学习没有较大的兴趣。在新课改下,将多媒体应用到初中生物课堂的教学中,使用PPT、Flash等软件。比如在植物生长发育的学习中,使用Flash软件,可以很生动地将绿色开花植物从胚胎到种子,再到幼苗的生长,直到其开花结果这一整体过程展现出来。初中生就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明确植物的生长过程。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能够形象、生动地将生物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样的授课方法,能够促进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强化记忆,并且有效地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
2.3教学中概念图的使用
生物中的一些晦涩难懂的知识,相对于初中生来说,会存在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只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死记硬背,而这样的学习方法,只能够获得暂时性的知识吸收,有极大的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忘记。因此,这就需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使用一些概念图。概念图的合理使用,能够使得晦涩的生物知识点得到具体的说明,并且有利于将相关性质的概念进行一个关联性理解。进而能促进初中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时,逻辑性思维的形成。最终更加有利于初中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知识除去有些难以理解外,生物知识还比较散乱,不像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一样,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在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上进行概念图的使用,能够将零散的知识点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整合,最大程度地将知识点概括起来。初中生在这样的总结下,才能够认识到各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行高效学习。
3.改进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的重大意义
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存在很多弊端,不能够良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求,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避免以上陈述的诸多弊端,也可以较好的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另外,改进了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方法,在很多方面,都能够增加学生对初中生物的极大兴趣,基于较大的学习兴趣,才能促进初中生物课堂的趣味性,最终促使初中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生物的学习。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质量也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
一、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这种教学目标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
二、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转贴于
三、《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