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8 14:56:0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幼儿案例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7-097-001
每次看到或听到电视、网上爆出老师打孩子了,或者孩子被老师体罚了,我难免表示质疑,因为具备高尚品德的合格的幼儿园教师,正常情况下是决不可能做出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底线的行为的。然而,事实上却有一些民办或集体办幼儿园的不合格老师做了种种令人担心,甚至触犯法律之事,致使有的家长一旦自己孩子受到“伤害”或看到不合自己思维的现象时,就会大胆想象,猜测孩子在园受到了老师的欺负或体罚,并到幼儿园大吵大闹。此时,园长要和教师、家长作好沟通,采集足够信息,以事实说话,打消家长的顾虑,这对于园长来说确实也是一个挑战。
案例:
晨间接待时,小(10)班XX小朋友的父母来到园长室反映老师昨天在幼儿午餐时间打了孩子一记耳光。理由是昨天下午奶奶接孩子时发现XX小朋友左侧脸红,像手掌印。经过奶奶反复询问,孩子终于承认是老师打了一记耳光。家长当时拍了照片(说这是证据),要讨个公道。园长听完家长的反映后,平静地对家长说,一般情况下老师绝不可能打人,家长听到园长“袒护”老师,情绪即刻变得很激动,反驳道: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要不我们反映到上面去。正在此时,该老师听到有家长反映她打人的事,气愤地走进了园长室。园长问该老师昨天午餐时,XX表现怎样?老师说:很好啊,她在班级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饭也吃得快,我打她没有理由啊。家长坚持说: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这时园长说,午餐时间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吃饭,如果打了你孩子耳光,其他孩子一定都看到的,那我们现在到教室里去,看看孩子们怎么说的。
园长和家长一起走进了小(10)班,园长说:小朋友好,早晨我们都吃了早饭到幼儿园了,你们还记得昨天中午吃的是什么菜啊?小朋友都说吃的是鸡腿和青菜,XX小朋友也说了,园长随机问XX小朋友,你把饭和菜都吃完了?她说吃完了。园长继续问,那你们昨天在吃饭的时候看见有人打人吗?全体幼儿回答说:没有。园长继续说:再想想,有没有看见老师打人了?回答的声音比刚才更响亮,更坚定。园长走到XX小朋友面前说,你昨天看见老师打人了,细弱的声音回答道:没有。整个过程老师和家长都在场。
园长把XX带到午睡室,同时叫了家长一起进来。园长把XX搂在怀里,轻轻地问XX,你昨天吃饭的时候没有看见老师打人,那你怎么跟妈妈说老师打了你一记耳光。还没等园长把话说完,XX想从园长的怀里挣脱出来,她扭过身子,低下了头大声说:妈妈不在家。这时爸爸说:昨天妈妈上晚班,是奶奶看见孩子半边脸红了,大小跟手掌一样大,就认为孩子被打耳光了。园长示意爸爸稍等再说,先让孩子回班级上课。过后,爸爸继续说,平时孩子在家不肯自己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的,奶奶就想,会不会孩子吃饭时不听话,老师就打耳光了。刚开始问,孩子说没有打耳光。奶奶又以为老师打了人,还不许孩子说出来,所以就反复问。吃完晚饭后,奶奶又启发引导孩子说真话,说出来答应孩子吃肯德基,买玩具。最后孩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是老师打了一记耳光。我们也不相信这是真的,错怪了老师,真是对不起了。
案例评析:
此事发生在孩子刚上小班的第二个月里,XX小朋友自生下来后一直由奶奶带着。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常会用说谎来摆脱一些困境。在奶奶的耐心“引导”下,她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吃到肯德基,自然就说了谎。但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谎是无恶意的,不应惩罚。在园长与她沟通后,从园长的怀里挣脱出来,她扭过身子,低下了头,并大声表白“妈妈不在家”,种种这些都说明她知道自己错了,并感到难为情、害羞。
对于园长来说,她在整个事件的处理中,沉着稳定,以事实说话,妥善解决了家长的疑虑,还了教师清白,同时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具体表现在:
策略一:要善于“卑微”自己,“倾听”别人
善于倾听家长、教师的叙述。发生冲突时,双方都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时园长放下一切事情,静下心来倾听。倾听,不要带框框,不要选择性倾听,要全盘性的倾听。可先让家长充分宣泄情绪,园长只是在一旁适时说几句安慰的话,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受园长尊重和被园长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园长的态度端正、公正,以第三者身份与孩子们交谈,让家长、老师都在场,大家一起来听听不会撒谎的孩子到底看见了什么?或说了什么?这样会使大家更信服,不让教师,尤其是家长以为园长只是在敷衍了事,或是偏袒对方。
策略二:要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处理整个活动中,园长在全体幼儿面前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即老师没有打人,这是关键。正如家长所说: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让全班孩子来证实,老师没有打人,家长就一定能信服。那么XX小朋友为什么说:老师打了她一记耳光?这里一定有原因的。园长把谈话的地点从教室转移到了午睡室,把面对全班幼儿变成了面对XX小朋友一人,并抱起孩子,轻轻地问孩子,注重营造一种亲切、宽松的氛围,不造成孩子心里紧张,也不给孩子心里压力。
当园长发现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难为情时,不去追究孩子为什么要撒谎,而是安慰孩子说:妈妈不在家,说真话的是好孩子哦。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坚持了正面教育。
策略三:要善于理解家长的心情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一
《欢乐颂》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能自如地随音乐舞蹈,表达出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欢乐的气氛。
2、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自学能力。
【活动准备】
1、图谱两张,歌曲《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2、五个小组的标记(白、红、黄、蓝、绿五种颜色的花形标记,幼儿各有一枚,活动室地面贴上相应花形标记)
3、舞蹈用小道具(腕花),幼儿人手一副。
【活动过程】
1、随《母鸭带小鸭》律动音乐幼儿愉快地进活动室。(要求幼儿能随音乐形象而有节奏地表演小鸭走路,游水的动作)
2、练生曲《你好,你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能与同伴自然地面对面表演唱,声音整齐动听)
3、复习歌曲〈欢乐颂〉
请外圈的小朋友站起来唱歌词,里圈的小朋友哼唱“啦”,合唱的时候声音要整齐和谐。
4、创编舞蹈〈欢乐颂〉
(1)幼儿听音乐想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初步设想舞蹈动作)
师:“刚才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编〈欢乐颂〉的舞蹈动作,首先请大家仔细地听音乐想动作。”
(2)幼儿分组商量讨论,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
师:“接下来要请每队小朋友站到标记上,互相商量,为这首乐曲配上合适的舞蹈动作,开始。”
(3)引导幼儿集体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及时记录动作——画在图谱上。(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引导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动作,并着重表扬动作富有创意及在创编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幼儿)
师:“刚才小朋友都编得很认真,现在哪一队先来试试,把你们设计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4)回忆创编动作,为连贯舞蹈作准备。(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图谱,想象动作)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的舞蹈动作已经全部编好了,先请大家看着图谱来回想一下动作。(播放音乐)
(5)看图谱学跳舞蹈。(能在参照图谱的基础上,初步随音乐完整练习)
师:“现在请大家找好舞伴一起来跳。”(特别提醒幼儿在需要合作舞蹈时两人能互相配合好)
音乐连续播放两遍。
(6)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带上腕花来跳,你可以学图谱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己想动作。(幼儿集体戴上腕花练习,能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地表演)
5、结束。
小朋友的舞跳得真美,以后我们再到小舞台上去表演,好吗?现在我们一起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随《母鸭带小鸭》音乐愉快地出活动室。)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二
瑶族舞曲
活动目标
1、知道舞曲的名称,初步感知舞曲优美、柔和的旋律。
2、会用优美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
活动准备让幼儿熟悉少数民族瑶族,跳舞唱歌的场景图片,配乐磁带《瑶族舞曲》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理解乐曲的内容,找出主要音乐形象。
1、小朋友,我们今天来听一首好听的曲子。(教师弹奏乐曲)。
2、刚才的曲子叫《瑶族舞曲》,好听吗?我们再听一遍录音,你一边听一边想,音乐中告诉我们叔叔阿姨在干什么?听完乐曲,让幼儿说一说(叔叔阿姨在跳舞……)对幼儿的想象加以评价。
3、出示图片(瑶族叔叔阿姨跳舞的场面,有长鼓,芦笙,小河。树,竹楼,晚霞……),再次引导幼儿边看图片边听音乐。
二、组织幼儿分段欣赏乐曲。
1、弹奏第一段,要求幼儿听出音乐的速度是快还是慢。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这段音乐很慢,叔叔阿姨在跳着优美的舞蹈)。
2、听第二段音乐,要求幼儿讲出音乐的快慢。
听了这段音乐,想象叔叔阿姨是怎样跳舞的(引导幼儿说:叔叔阿姨跳得很快,因为这段音乐是快的)。
3、让幼儿听第三段音乐,以同样的要求让幼儿边欣赏边想象,这时叔叔阿姨干什么?
4、在分段欣赏的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一遍乐曲,教师可配上语言(可以事先准备好的,也可以是加上幼儿想象讲述的内容,教师即兴组织的)。如第一段音乐可配上:"在风景优美的瑶族寨,住着许多勤劳的叔叔阿姨,这天,晚霞映红了天边,他们结束了一天愉快的劳动,来到了小河边,唱着动听的歌,跳着优美的舞"。第二段音乐可配上:"听,他们越唱越欢乐,瞧,他们越唱越有劲,啊,他们在唱歌歌唱我们的生活多美好。
三、引导幼儿在欣赏乐曲过程中熟悉它的结构。
1、要求幼儿反复欣赏音乐,开始的速度怎样?中间的速度怎样?最后的速度怎样?
2、引导幼儿欣赏第三段音乐和哪一段音乐一样?通过不断欣赏,让幼儿知道舞曲是(ABA)三段体的结构形式。
四、欣赏、学习铃鼓舞,体验舞曲的优美、柔和。
1、欣赏老师的表演。(老师自编)2、幼儿徒手模仿老师的动作,用身体和手臂表现乐曲的柔美。
3、幼儿持铃鼓随音乐练习,进一步体验乐曲的优美、柔和。
幼儿舞蹈教学案例三
《火车舞》
活动目标:
1、学跳《火车舞》能较合拍的随着音乐做小跑步和找“车厢”的动作,
2、理解舞蹈跳法,能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动作
3、体验“火车头”与“车厢”协调合作的重要,以及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
活动准备:火车图片
活动过程:
一、熟悉《火车舞》乐曲旋律
1、全体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小跑步进教室
2、合着音乐一拍一下的拍手。
3、幼儿创编其他身体动作,合着音乐可以做做拍腿,拍肩等。
二、出示火车图,认识火车头和车厢,用动作表示火车行进
小朋友,火车是怎样开的?请一些幼儿模仿。
三、学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
1、学习火车行进的动作
小朋友,老师也想到了一个火车行进的动作,你们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2、幼儿随音乐做行进动作
3、今天火车头想邀请车厢跳舞,想想看火车头会怎样邀请车厢呢?(幼儿讨论)
4、练习幼儿想出的邀请动作,老师哼邀请的音乐旋律。
5、车厢怎样表示对火车头的感谢呢?请幼儿用动作表示。老师哼感谢处的乐曲旋律。
6、完整的随乐练习舞蹈中的基本动作,提醒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做邀请和感谢的动作
四、学跳集体舞
1、全体幼儿坐成圆圈,老师先做火车头,用小跑步去找车厢,示范做动作。
2、幼儿学做火车头,去找车厢,火车越来越长,让幼儿体验朋友越来越多的快乐,活动中表扬能听音乐准确做动作的幼儿,使其他幼儿也学会合拍做动作,在连接的时候提醒后面幼儿拉好前面幼儿衣服的下面。
晨间接待时,小(10)班XX小朋友的父母来到园长室反映老师昨天在幼儿午餐时间打了孩子一记耳光。理由是昨天下午奶奶接孩子时发现XX小朋友左侧脸红,像手掌印。经过奶奶反复询问,孩子终于承认是老师打了一记耳光。家长当时拍了照片(说这是证据),要讨个公道。园长听完家长的反映后,平静地对家长说,一般情况下老师绝不可能打人,家长听到园长“袒护”老师,情绪即刻变得很激动,反驳道: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要不我们反映到上面去。正在此时,该老师听到有家长反映她打人的事,气愤地走进了园长室。园长问该老师昨天午餐时,XX表现怎样?老师说:很好啊,她在班级里各方面表现都不错,饭也吃得快,我打她没有理由啊。家长坚持说: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这时园长说,午餐时间有那么多孩子在一起吃饭,如果打了你孩子耳光,其他孩子一定都看到的,那我们现在到教室里去,看看孩子们怎么说的。
园长和家长一起走进了小(10)班,园长说:小朋友好,早晨我们都吃了早饭到幼儿园了,你们还记得昨天中午吃的是什么菜啊?小朋友都说吃的是鸡腿和青菜,XX小朋友也说了,园长随机问XX小朋友,你把饭和菜都吃完了?她说吃完了。园长继续问,那你们昨天在吃饭的时候看见有人打人吗?全体幼儿回答说:没有。园长继续说:再想想,有没有看见老师打人了?回答的声音比刚才更响亮,更坚定。园长走到XX小朋友面前说,你昨天看见老师打人了,细弱的声音回答道:没有。整个过程老师和家长都在场。
园长把XX带到午睡室,同时叫了家长一起进来。园长把XX搂在怀里,轻轻地问XX,你昨天吃饭的时候没有看见老师打人,那你怎么跟妈妈说老师打了你一记耳光。还没等园长把话说完,XX想从园长的怀里挣脱出来,她扭过身子,低下了头大声说:妈妈不在家。这时爸爸说:昨天妈妈上晚班,是奶奶看见孩子半边脸红了,大小跟手掌一样大,就认为孩子被打耳光了。园长示意爸爸稍等再说,先让孩子回班级上课。过后,爸爸继续说,平时孩子在家不肯自己吃饭,一直由奶奶喂的,奶奶就想,会不会孩子吃饭时不听话,老师就打耳光了。刚开始问,孩子说没有打耳光。奶奶又以为老师打了人,还不许孩子说出来,所以就反复问。吃完晚饭后,奶奶又启发引导孩子说真话,说出来答应孩子吃肯德基,买玩具。最后孩子有点不耐烦地说,是老师打了一记耳光。我们也不相信这是真的,错怪了老师,真是对不起了。
案例评析:
此事发生在孩子刚上小班的第二个月里,XX小朋友自生下来后一直由奶奶带着。对于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到成人的暗示,常会用说谎来摆脱一些困境。在奶奶的耐心“引导”下,她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吃到肯德基,自然就说了谎。但这个年龄的孩子,说谎是无恶意的,不应惩罚。在园长与她沟通后,从园长的怀里挣脱出来,她扭过身子,低下了头,并大声表白“妈妈不在家”,种种这些都说明她知道自己错了,并感到难为情、害羞。
对于园长来说,她在整个事件的处理中,沉着稳定,以事实说话,妥善解决了家长的疑虑,还了教师清白,同时又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具体表现在:
策略一:要善于“卑微”自己,“倾听”别人
善于倾听家长、教师的叙述。发生冲突时,双方都很想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理由,这时园长放下一切事情,静下心来倾听。倾听,不要带框框,不要选择性倾听,要全盘性的倾听。可先让家长充分宣泄情绪,园长只是在一旁适时说几句安慰的话,让他们感到自己是受园长尊重和被园长接受的。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园长的态度端正、公正,以第三者身份与孩子们交谈,让家长、老师都在场,大家一起来听听不会撒谎的孩子到底看见了什么?或说了什么?这样会使大家更信服,不让教师,尤其是家长以为园长只是在敷衍了事,或是偏袒对方。
策略二:要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善于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在处理整个活动中,园长在全体幼儿面前只是解决了一个问题,即老师没有打人,这是关键。正如家长所说:孩子是不会撒谎的。让全班孩子来证实,老师没有打人,家长就一定能信服。那么XX小朋友为什么说:老师打了她一记耳光?这里一定有原因的。园长把谈话的地点从教室转移到了午睡室,把面对全班幼儿变成了面对XX小朋友一人,并抱起孩子,轻轻地问孩子,注重营造一种亲切、宽松的氛围,不造成孩子心里紧张,也不给孩子心里压力。
当园长发现孩子意识到自己错了,难为情时,不去追究孩子为什么要撒谎,而是安慰孩子说:妈妈不在家,说真话的是好孩子哦。既保护了幼儿的自尊心,又坚持了正面教育。
策略三:要善于理解家长的心情
二、案例描述
新的一届小班又开始了,我们在开学前例行公事,到每位孩子家中进行走访。走访中有一位叫楠楠的小朋友,前一天通过电话联系与楠楠妈说好第二天中午去,当天中午酷热难耐,我们来到他们家却大门紧闭,随即又拨通了楠楠妈妈的电话:“楠楠妈,你好,请问你们现在在家么?”电话那头传来了楠楠妈妈支支吾吾的声音:“马上回来了,老师,你们可不可以再等一会儿,我早上答应楠楠,在大润发超市里了。”当时天气特别热,他们去超市,我心里不免一阵嘀咕:“太宠孩子了吧?这么不守时?”
(即时分析:虽然未曾谋面,但能感觉出这个家长对孩子十分重视,答应孩子的话要言出必行,她似乎很宠爱孩子,处处满足孩子的要求,似乎很尊重孩子,答应孩子的事情不反悔。)
半小时后,母女俩出现在了我们眼前,楠楠和妈妈长得很像,唯一不像的是,楠楠的牙齿全黑了,上排牙齿每一颗都烂了。据楠楠妈妈介绍,孩子的爸爸在公司非常忙,孩子就是楠楠妈一手带大的,朝夕不离。看到我们楠楠妈妈的一脸微笑,招呼我们坐下,我就挨着橘黄色的沙发坐了下来,这一坐不打紧,楠楠马上就在我身上蹭着,不开心了,我微笑着问:“楠楠,怎么了?”这不问不要紧,一问,孩子如雨点般的拳头打在我身上,而且很重。我慌了,哪里惹着孩子了?我连忙询问,楠楠还是不说话,不停地朝我打过来,我只好站起来躲避,还开玩笑地说:“楠楠,老师很喜欢你,你是在跟我做游戏吧?”本来想,一脸温柔的楠楠妈妈会理性地制止孩子,谁知道她还是微笑着坐在那里,微笑着说:“我们家楠楠打一下很痛的!”
在我们几位老师一起哄骗下,楠楠终于停止了“暴力”,然后在我坐过的座位上,抱了一个娃娃玩了起来,这时,楠楠妈妈又再次微笑着说:“这个座位是我们楠楠玩耍的地方,她不让别人坐的。”原来,是我抢了楠楠的地盘!
(即时分析:虽然是孩子打人是件很小的事情,但我还是发觉了楠楠妈妈不正确的教育观,纵容孩子打客人,包庇孩子的过错,这不难理解孩子的牙齿为什么全黑了。)
接下来在与楠楠妈妈的交流中,面对孩子入园的问题,她显得很不放心,一连串的质疑让我应接不暇。
“老师,我已经好几个晚上失眠了?”
“为什么?”
“楠楠要开学了……”
听到她失眠,我很诧异,因为我的女儿上学,我从来没有担心失眠。可是,对于一位特殊的她,失眠似乎又变得正常了。于是,我跟她说,每个孩子都要经过这一关的,家长的心态会影响到孩子的情绪,所以要用乐观的心态面对,告诉孩子上幼儿园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老师,我们楠楠哭闹起来很厉害的,你们怎么办哪?”
于是,我们有耐心地告诉她开学阶段的工作,丰富的游戏、刺激的奖品、老师的耐心……
“老师,我开学阶段可不可以先陪她读几天,就像亲子班
一样。”
“我上次上亲子园,看到教室里墙饰上有很多大头针,这个大头针戳在手上要不要打破伤风?”
“我带过好几届孩子,还没有发现一个孩子出现被戳伤的现象,我们会教育孩子的。”
“老师,我看到新闻上有很多幼儿园被袭击了,那你们在上课时,歹徒来了怎么办?”
听到这个问题,我有点懵了,还没有这么直接地被问到过这个话题。但是,我还是迅速整理了思路,真诚地告诉她:
“是的,我们也看到了,我们从领导到教师都很重视这一点,为了孩子的安全,我们从技防、人防等多个方面加强安保工作,政府也派遣了警卫加强校园安全。”
“那歹徒是无孔不入的,万一他们从围墙翻进来,冲进教室呢?我很怕这一点。”
我认真地说:“这一点,你放心,作为教师,我一定会挺身而出先保护我的孩子,同时,其他老师报警,我们有一套完整的报警系统,能够快速应急的,幼儿园上学期专门组织了防暴演练,就是掌握应对这些事情。楠楠妈妈,我很理解你的心情,但世界上难以预料的事情太多了,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患于未然,你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那孩子长大了又有什么能力适应这个社会?”
经过我苦口婆心的一番解释,楠楠妈妈的面部表情终于松弛了下来,当我们要走时,我不忘再次安慰她:“相信我们,交给我们,就是我们的孩子。这几天有时间你可以先带楠楠来幼儿园熟悉环境。”楠楠妈妈边送我们边说:“我对你们老师是很放心的。”
(即时分析:这是一位敏感、谨慎又没有主见的家长,对孩子的入园问题很焦虑。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要我想方设法地帮助这对母女渡过难关。)
首先,开学前邀请家长带孩子来幼儿园熟悉环境,建立与幼儿园的感情。8月底,教室里基本上布置得差不多了,我陪楠楠和她妈妈一起认识了校园、班级、物品,看到孩子在校园里开心地玩耍,楠楠妈妈又轻松了许多。
接着,黑色的九月来临,开学的一周,我特意写了一份告新生家长书,详细介绍了新生家长在孩子开学期间的配合事项,并且告诉楠楠妈妈配合的重要性。每一天,我们都主动打电话,告诉楠楠妈妈孩子的表现,从进餐、午睡各个细节反馈,配班老师会在早上、中午空余时间各打一个电话及时反馈,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照片第一时间上传到QQ群,耳闻目睹到孩子在园中一点点的进步,楠楠妈妈也逐渐减轻了焦虑的情绪。
有一天,楠楠妈妈在聊天中说:“老师,我最近突然不失眠了!”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陪伴楠楠妈妈走过了失眠的那些日子,我们初战告捷。但是对女儿的过度溺爱依然存在,对孩子教育还是有许多的问题,对她的帮助,我们一直在继续。
三、分析和反思
1.用真诚感化,让家长平视你
用真诚开启家长的心扉,让家长平视你,可以使一个个棘手的问题顺利解决而不会太麻烦,面对楠楠妈妈一连串的问题,我都耐心地答复,一一解决,我的用心家长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当我肯定地告诉她,孩子交给我们,你放心时,我的心里也是有担心的,担心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的工作,但我想,这时候我应该给家长传达一种信念,理解家长的心情,这就是真诚,因为真诚,家长的沟通没有了障碍,因为真诚,为你顺利做好家长工作打开了一扇门。
2.以爱心付出,让家长信任你
“爱孩子是教育的主题”,只要我们做的都是为了孩子,家长总能看到这一点,教师用爱心开启家长的心扉,家长将无比信任你,为你今后的家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开学的那几天,我们老师整天泡在教室里,没有上下午班的区分,没有休息时间,使出十八般武艺哄孩子,当我们的一个个讯息传给家长时,当孩子回家告诉爸爸妈妈:“幼儿园真好,我明天还要去!”时,家长终会理解我们,记得楠楠妈妈发给我的一条短信说:“孩子在你这儿,我放心,从孩子小便这件事上,就更反映出你们老师的责任心。”一句放心,那是多么大的信任,这种信任就源于教师至情至信的一颗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