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7:5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建筑中级职称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浅谈建筑行业新型材料在建设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科的交叉及多元化产生了新的技术和工艺。这些前沿的技术、工艺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建筑材料的研制开发,使得建筑材料的发展日新月异。如何在项目开发中进行合理应用,并使其转换为建筑企业新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加建筑施工的高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工程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是摆在施工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本文既分析了建筑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现状,也考虑到了建筑新型材料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并结合多年从事建筑施工工作的经历,谈谈如果加快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应用的思路。
1.建筑新型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发展现状
随着建筑市场秩序的逐步规范,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日益突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技术实力强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迅速做大做强,一些先进的施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以光导纤维,太阳反射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技术等为代表的新材料就此步入建材的领地,大大促进了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实践中,我国新型建筑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1.1化学制品类新型建材
化学建材产品具有较好的防腐蚀性能、自重轻、施工方便、生产能耗低等特点,是由高聚物加工或用高聚物对传统材料改性所制成的建筑材料的统称。随着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以及住宅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筑用塑料管材发展迅猛。旧的建筑材料正在被逐步淘汰,现以大量了采用塑料窗、新型防水材料、塑料或塑料复合上下水管、塑料电线护管、无机和有机保温隔热材料等新型复合材料。
1.2新型高强度水泥
目前国内已进行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等5类。不过,水泥新材料的应用主要还是集中在混凝土材料的高性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上。随着建筑结构物的增多,混凝土材料用量也相应增大,但混凝土原材料中用量最大的砂石骨料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利用废弃混凝土制作建筑材料,实现混凝土材料的循环利用是水泥混凝土工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1.3墙体新型材料
发展新型内外墙建筑涂料,以及新型承重或非承重墙体材料等新型建筑材料,对降低建筑造价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墙体材料是住宅的主要材料,以往我国的建筑墙体主要是实心粘土砖。随着技术的进步,大量工程建设已经开始使用工业固体废弃物如矿渣、粉煤灰等工业废渣以及建筑垃圾等制造的建筑材料。另外,一些新型墙体材料如石膏与玻纤配制的石膏空心墙板等也逐步被应用到具体的建筑工程中。
1.4绿色建材
绿色建材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产无毒害、无污染、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建筑材料。绿色环保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时代主题,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绿色建筑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健康节能、可循环利用的绿色建材。实践中,绿色建材已经开始应用到个别工程中,相信未来不久,绿色建材将成为建筑材料中的主导。
1.5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一般是指以最佳条件响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且按这种变化显示自己功能的材料.它可以感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针对这种变化作出瞬时主动响应,具有自诊断、自适应、自修复和寿命预报以及靠自身驱动完成特定功能的能力。有专家预测,到2015年,智能材料
将成为每个 建筑必备的建筑材料新军。
2.项目开发中 应用建筑新型材料的影响因素
建筑材料成本一般占工程造价的60%-70%(以土建工程计算),建筑材料储备占流动资金60%以上。可见,建筑材料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新材料能够得到广泛应用,无疑会大大降低企业成本。但建筑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总体看,我国建筑业仍处于增长方式粗放、效益较低的 发展阶段,一些企业缺乏主动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动力,众多工程仍在使用落后的工艺和技术。因此,要真正使新材料得到应用,必须考虑解决好相关的影响因素。(1)推广应用新技术必须有企业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有必要 组织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体系,通过认真进行策划、编制详细的 计划措施,有计划地组织科技人员进行技术攻关和岗位培训,抓好各个环节,并按照预定的计划实施,推动新材料的应用。(2)建筑新材料能否得到广泛应用很大程度上是由施工企业经营效益决定的。今天的建筑工程施工必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而这些技术条件和技术装备需要企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 工作组织 管理水平来支撑来实施,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是由雄厚的企业 经济实力为基础的。如果一个施工企业连应用正常建筑材料的能力都没有,就更不谈不上应用新的材料了。(3)建筑施工的特殊性影响到了建筑新材料的发挥。一般来说,建筑施工的类型繁多,规模各不相同,施工作业是多项技术综合应用、工序搭接的过程,在这些生产过程中要应用大量的新型建筑材料,必须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有效的整体规划,进保证施工正常有次序地进行,以便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推广应用新技术,有利于企业提高工程质量,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增强 社会 信誉。只要上述几个问题能够得到良好的解决,新技术的应用就能够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社会信誉,为企业开拓市场奠定良好的基础。
3.建筑新材料在项目开发中的应用对策
新型建材的推广应用,必须符合各种建筑体系的质量需求。建筑材料的更新换代,必须与建筑体系的变革相适应。因此,新型建材的应用需要一个可供建筑专家与材料专家、建材供应商和建筑承包商共同研究、开发、推广、应用的展示场所,促进新型建材与建筑革新的同步发展。为了构筑这个平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制定详细的建筑新材料应用计划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同时,认真编制建筑新材料的应用计划和实施措施,使计划、措施、实施对策、优化办法等都能做到井然有序,这样既保证了建筑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又能使新技术得到应用,同时降低了工程的整体成本。
(2)组织新技术培训新材料的应用是一个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为使新技术项目得到顺利的应用,建筑单位应由技术部牵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对有关人员进行书面交底,明确新技术的施工方法、质保措施、安全措施、质量标准和工程验收规范,为新技术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3)保证新材料应用质量新技术应用的好坏直接体现在工程质量上。加强应用过程中的质量预控,是保证新材料应用后工程质量的关键。具体在开发项目中应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有针对性地确保新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成功。在具体施工中,将各施工工序、技术环节对操作人员详细交底,对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保证新技术的顺利实施。
4.结语
广泛应用建筑新材料是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建筑企业来说,通过在具体项目应用中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能够给自己积累丰富的 经验,从而更能促进企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看了“建筑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是反映建筑工程实体施工过程每一分项工程或每一结构构件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消耗标准。它是施工图预算、工程承包合同价和工程决算价格计算的重要依据,也是确定工程造价的主要依据之一。而预算定额是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以目前多数施工企业机械装备程度、合理的施工工期、施工工艺、劳动组织为基础编制的每一分项目工程的消耗量。但项目施工中有些特殊情况,即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不一定与预算定额规定的模式一致,正如目前在预算定额中规定“……依据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等内容。例如湖北省土建工程预算定额中,关于人工土石方工程量计算规则规定:
(1)人工挖基糟、挖基坑、挖土方,需放坡或支挡土板等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时,按定额规定计算;
(2)基础工程施工需要增加的工作面,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如无规定,按定额规定计算;
(3)土石方运输工作量计算,如施工组织设计规定有运距,按该运距考虑,如无规定则按定额规定计算等等。这就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预、决算中的合法性。
二、施工组织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
工程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与其工程造价有着密切的关系。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有:工程概况和施工条件分析、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其中“施工方案”的确定,如:施工机械的选择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方法的选择、主体结构的施工工艺等等,均直接影响着工程预、决算价格变化。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满足工期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是控制和降低工程造价的重要措施。
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需要
实际工作中,无施工组织设计常常引起工程决算的经济纠纷;施工组织设计流于形式或者虽有施工组织设计,但对其中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未进行严格审查、监督,同样也会引起经济纠纷。在投资来源发生变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烈竞争中,施工组织设计不仅是组织施工、指导生产的文件,而且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因此,应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审查工作。
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与预算定额相结合
预算定额具有“整体上的通用性和个体上的不融合性”的特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熟悉和掌握预算定额并与预算定额相结合。具体做法是:
(1)熟悉预算定额采用的施工方法。预算定额分部工程说明中,通常明确规定了采用的施工方法,对于那些预算定额中提到“……应当根据施工组织设计规定计算”的内容,应注意其施工方法和现场条件等内容的设计。
(2)熟悉预算定额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预算定额每一个分部工程通常明确规定了工程量计算规则,而有些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计算和施工方法直接有关。因此,施工组织设计中对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相关的工程内容应有明确的规定,便于直接套定额或调整换算后套定额。
(3)掌握预算定额中有条件限制执行的项目。如:材料二次搬运费在“其他直接费”中已作了综合考虑,一般情况下不允许列场内二次材料搬运费;预制构件运输定额一般要求从堆放地点至安装地点一步到位,也不允许取材料二次搬运费。但是,确因施工场地狭窄、地形限制必须二次搬运时,应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给予部署,并得到业主认可才能计算。
(4)重视特殊工程的机械配备。对于特殊形体的工程,其机械配备超过了定额规定的范围时,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对于那些结构形体并不特殊,但由于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等特殊情况,超过了定额规定的机械类型和功能时,也应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应与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同步
施工图预算是指按照特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完成项目施工所需的预算价格,而施工组织设计主要指为完成该项目施工而确定的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一旦某施工方法有变更,则施工图预算相应部分的价格也应随之调整。如地基土方处理时,施工组织设计因地下水位线需设置泵、井等进行排水、降水,施工图预算中应列出相应的预算量、价。又如施工组织设计考虑了整体安全防护,则施工图预算中,也应计算相应的内容。总之,施工方案的变动会影响到施工图预算价格的变化,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与施工图预算应同步进行,以利于控制工程造价。
在当前建筑领域中,土建工程的质量一直学者研究的热点,随着我国基础建设的迅速发展,土建在现代工程建设中已经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施工质量的好坏,既对结构物的安全,也对结构物的造价有很大影响,因此控制施工质量,刻不容缓。
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建设。文中针对土建工程施工项目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这不仅有利于对常见的质量问题事先加以预防;而且有利于对出现的质量事故应及时进行分析和处理。 1.影响建筑土建工程施工质量因素分析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表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建构筑物的错位、变形、倾斜、倒塌、破坏、开裂、渗水、漏水、刚度差、强度不足、断面尺寸不准等等,但究其原因,可归纳如下: (1)违背建设程序; (2)未加固处理好地基; (3)建筑材料及制品不合格; (4)自然条件影响。土建工程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5)未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如当基岩地面起伏变化较大时,软土层厚薄相差亦甚大;地质勘察钻孔深度不够,没有查清地下软土层、滑坡、溶洞等地层构造;地质勘察报告不详细、不准确等,均会导致采用错误的基础方案,造成地基不均匀沉降、失稳; (6)设计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计算简图不正确,计算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臵不当,悬挑结构未进行抗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7)施工和管理问题,不熟悉图纸,不按图施工。把铰接作成刚接,把简支梁作成连续梁,抗裂结构用光圆钢筋代替变形钢筋等,致使结构裂缝破坏;挡土墙不按图设滤水层,留排水孔,致使土压力增大,造成挡土墙倾覆。不按有关施工验收规范施工。不按有关操作规程施工。缺乏基本结构知识。施工管理紊乱,施工方案考虑不周,施工顺序错误。技术组织措施不当,技术交底不清,违章作业。不重视质量检查和验收工作等等,都是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2.加强土建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几点措施 2.1施工前的质量控制 首先要建立各级质量责任制,明确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为质量技术责任人,施工队各级也同时建立质量责任制,真正做到了层层把关,各负其责。其次要实施质量否决权,其次是要对有关设计、勘察文件审查的监督管理。对设计、勘察单位的质量行为和活动结果的监督,重点是放在对设计、勘察文件的审查监督把关上。一旦发现其违犯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设计和勘察文件,可以通过直接的经济处罚和法律制裁,使直接责任主体承担由其失误疏忽或有意所造成的质量责任。通过对设计、勘察单位的监督管理和依法处罚,并将其不良行为记录在案,纳入责任主体和责任人的信用档案,形成信用约束力,促使建设主体改进质量管理保证体系,有效促进质量体系良性运作,规范所有主体各个层次、各个环节的质量行为,严格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质量检查控制,实现设计和勘察文件的质量满足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2.2施工中的质量控制 2.2.1隐蔽工程的质量控制 (1)地基隐蔽验收。地槽清好后,组织地质勘察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重点检查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存在软弱下卧层、实际地质情况是否与勘测报告相符合。确认地基土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并及时办好隐蔽验收签证手续。 (2)钢筋分项工程隐蔽验收。钢筋分项工程的隐蔽验收,主要是合理设臵质量控制点,提前给施工单位负责人交底,不经验收合格,不准隐蔽比如柱子质量控制点的设臵,应设在每层柱(或基础顶面)支模之前,控制的重点内容是:柱子纵筋接头(焊接接头或绑扎接头)质量及其位臵是否正确、箍筋加密区绑扎是否到位、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3)基础结构验收、主体结构验收。基础、主体结构工程隐蔽之前,应组织设计、监理、质监等有关单位技术负责人进行验收,重点检查:砖砌体的组砌方法,柱梁板砼是否有缺陷用HT-225型砼回弹仪对柱粱、板砼进行抽点回弹,并结合施工留臵的砼试块试压强度进行对比。待确认砖砌体组砌方法正确、灰梁饱满度>80%,结构砖砌砂浆试块试压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砼无缺陷而且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后,才能进行隐蔽。 2.2.2原材料的质量控制结构工程所用的钢筋、砖、水泥、砂、石子等原材料必须按照国家规定,见证取样后, 送至国家认可资质的实验室做复验试验,合格才能使用。不合格的材料严禁用于工程上,一旦发现未经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材料使用到工程上,监理人员应立即制止,强行纠正,对不听劝告的,报上级主管部门并责令其停止施工。 2.3施工后的质量控制施工后的质量监督管理是建设工程投入使用的把关监督管理。首先要保证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工程不能投入使用,避免低劣土建工程对国家和公共使用者造成直接的危害和影响。其次是把装修、维修和维护的质量监督纳入建设工程全寿命质量监督管理的范畴。在这一阶段的监督应着重把好两关; ①严格对其竣工验收备案的审查、监督,确保备案登记的可靠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②加强对土上建筑过程中的质量监督管理,使建设工程全寿命期内的质量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为用户创造安全、舒适、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使建设工程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综上所述,对建筑土建工程的施工质量的控制,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其影响因素,方可对症下药,针对具体问题采取具体的技术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前工程质量状况和存在问题
1、 当前工程质量状况是: 总体工程质量水平有所提高, 不少地区创出了高水平的结构工程和综合工程; 施工技术及施工机械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 新的材料、新的技术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运用。当前新的质量形势下, 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最为突出, 用户对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政府对工程质量责任追查更加严格, 企业对工程质量整体水平的保证更加重视。
2、主要问题是: 工程质量参差不齐, 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 施工单位粗放型管理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工序交接验收不严格、施工记录不按时填写、工程阶段验收不按规定进行; 有的对实体不按规定要求进行养护, 追时间抢进度, 造成不可弥补的质量缺陷和质量问题。另外, 工程监理不能到岗到位, 不能完全行使监理权力, “三控制一协调”职能不能正常发挥。
二、质量问题分析
工程质量及质量管理在很大空间上仍然存有很多问题, 还存在着不少的设计和施工缺陷及质量管理问题, 质量事故及质量投诉时有发生, 其主要原因是:
1、 企业控制。参加建设的各单位, 没有把质量真正放到第一位, 没有完全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自己的质量责任和义务, 在投资项目负责制、工程招投标、资料管理、价格标准、设计图纸深度、图纸审
查、监理委托、开工许可、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程序和内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
2、 材料、环境影响等因素。建筑材料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及使用功能, 有的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投资, 压低工程造价招标, 施工单位为了追逐利润, 侵用设计安全系数, 忽略工程质量和企业信誉, 采用劣质建材以达到追逐利润的目的。
3、操作技能不平衡。目前各施工单位的施工人员基本依靠外雇民工, 技术工人不固定, 流动性强,工人得不到系统的培训, 关键部位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施工水平参差不齐。
4、 各方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明确及配比等因素的不稳定性。目前的建筑市场是建设单位的市场,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为了保住工程的连续性, 与建设单位之间形成了不平等的合同履约关系, 使得建
设单位的权利不断增大, 质量责任的分配发生变化:一方面建设方不按规定赋予监理应有的权利, 另一方面是监理外聘人员居多, 水平低责任感不强。同时也存在建设、施工、监理三方人际关系和管理体制上的弊端, 造成监理工程师不能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履行义务。三、加强宏观调控监督力度, 提高工程质量
1、思想观念转换问题。第一是加强学习培训,定期组织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培训班, 提高工程管理人员对质量重要性的认识。培训的内容包括: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相关质量管理标准、规范, 国内外先进管理办法和经验。管理某项建设工程的领导应该掌握有关工程建设的规定, 不能盲目下结论和决策。第二,树立创优意识, 用户至上意识, 搞好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关系。施工队伍完成的每一项工程, 必须经得起考验。规范管理、文明施工不仅对质量有保证, 也会树立起自己的形象。第三、监理单位要树立主人公意识、质量第一意识。工程监理人员作为建设单位聘用的主要技术管理人员, 对所监管的每一项工程要尽职尽责, 敢于负责, 敢于向不良现象作斗争。
2、理顺关系, 完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一步, 对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每一个环节, 责任要落实到人, 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质量行为意识; 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 包括: 建筑市场管理制度、建设工程报建审批核准制度、投资项目法人制度、工程施工单位管理与准入制度、开工许可制度、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工程监理制度、工程竣工验收与档案管理制度等; 要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 如: 投资项目责任考核机制、工程质量奖罚机制等。
3、 完善监督管理内容, 规范各方主体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 建立和遵循严格的工程质量监督程序, 明确监督管理任务、内容、范围、职责和权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范围包括: 各类新建、改建、扩建的工业、交通建设项目及其配套、辅助和附属工程; 参加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建设、施工、监理五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 用于建设工程的材料、工程用品、构配件; 工程实体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涉及安全的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使用功能、环境质量。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任务: 制定监督管理工作方案。检查施工现场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有关人员的资质或资格及到岗到位情况。检查各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落实情况, 检查有关质量文件、技术资料是否齐全并符合规定; 检查建设工程的实体质量。按照质量监督管理工作方案, 对建设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和其他涉及结构安全的关键部位进行现场实地抽查, 并对这些项目的质量验收进行监督管理; 对用于工程的主要建筑材料、构配件的质量进行抽查; 监督工程竣工验收。
4、应用先进的质量控制方法。目前国际上通用ISO 质量保证体系。ISO 的质量管理核心是过程控制, 关键是质量问题的可追溯性, 措施是施工纪录。写、做、纪、查、改是一个整体控制过程, 称之为质量循环,走过一个循环, 质量就会提高一步, 所以也称之为质量螺旋。如果差了一个环节, 整个ISO 质量体系都不会起作用。可追溯性就是出现质量问题可以追查到每个环节和过程的责任人。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建筑市场的规范性和法律意识较差
现阶段,虽然我国已经专为建筑行业颁布了《建筑法》,但是绝大多数的地方政府以及建筑主管部门都没有认真并且严格的贯彻这项法律法规,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执法不严、有法不依以及违法不究的现象。因此现阶段的建筑市场的管理工作只是满足了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招投标、质量验收以及施工监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暗箱操作的现象。
1.2 一线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
据统计,在我国建筑行业的一线施工人员中,没有上岗专业资格证也未经过相应培训就上岗的农民是占有很大的比例的,即使他们施工的热情和积极性再高,但是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平作为支撑,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是经常会出现违规的操作,严重的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质量。
1.3 工程质量的监督系统还不完善
通常情况下,我国建筑行业对于工程项目质量的监督工作都是由建委质量监督站所负责的,但是质量监督站的体制却是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的,需要监督负责的项目很多,但是负责监督的人员却很少,大大的降低了监督的力度。
1.4 建筑市场竞争很大,建设单位行为的规范性差
建筑行业是一类劳动力十分密集的行业,其最主要的工作手段就是简单的手工操作和辅助设备的配合作业等,因此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是很低的,很多资金规模较小的企业和个人都进入了这个行业,这也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另外,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很多业主单位并不符合市场主体的标准,甚至有一些根本就不是法人,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就经常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行为。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改善措施
2.1 把好原材料的质量关
施工所用原材料的质量和性能是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最直接的因素,一些特殊的工序,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更是十分重要。没有高质量的施工材料,高质量工程项目又从何而来呢?所以,我们应重视材料计划的编制、采购以及其进入施工现场后的验收、检测等工作,对每一个环境都应做好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工作。严格按照采购的流程进行采购工作,从具备一定采购资质的供应厂商名册中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同时完善进货检验的记录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原材料的质量,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工程项目的施工成本。由于建筑市场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所以还要做好建筑材料以及设备运转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工作,选择施工项目的主要材料时,应严格的遵守设计要求进行选材,必须具备相应的质保书,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应进行严格的试验检测。对于一些质量不达标的材料设备,一律不得使用,出现质量问题时,应追溯到质量事故的源头。
2.2 完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
建筑项目施工时,应严格的执行质量责任制,层层负责、道道把关以及全员参与,另外也要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一些竣工交付完成的工程,也应定期的对其进行用户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听取用户的意见,出现问题时应及时的改正,杜绝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建设单位的信任以及用户的满意度。在施工的准备阶段就应明确质量要求,施工的过程强化质量标准,所有的施工人员都将施工质量放在首位,强化质量检查、质量监督以及奖惩机制,开展各项质量竞赛评比活动,落实各项创优措施,杜绝一切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
2.3 施工单位应做好对相关人员的管理培训工作
第一,在所有的一线施工人员中,应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培养施工队伍的责任感,防止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第二,应充分的调动施工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觉他们的潜力,帮助员工进行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工作,让每一名员工在企业中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应建立严格的员工奖惩制度,赏罚分明,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分别对员工进行奖励,形成企业的凝聚力;第三,明确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提高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施工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高低,对于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的,因此,施工单位在选择了专业素质较高的施工队伍后,还应重视对其的教育和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思想品德。
3 结构设计的重要性
建筑物和结构两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随着当今社会经济体制的发展,越来越多新、奇、特的建筑应运而生,随之而来的,就是对结构设计的重大挑战。而基于对建筑物整体安全性能的考虑,对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形成了一定的约束和限制,若想使两全其美,建筑和结构两者相互协调发展,就要设计工作者的想象力,工作力,执行力得到质的变化。只有设计工作者的能力提升了,才能使建筑和结构两者相得益彰,彼此渗透,创造出更多建筑领域的奇迹。
一个工程设计想通过计算机全面合理的完成目前来看还不现实,所以简单的认为结构设计时规范加计算的模式是极其错误的。对于错误的计算结果,往往通过概念设计就会很快发现,甚至有的错误只能用概念近似计算才能做出正确判断。
所以,结构设计的使用者在确保基础数据输入无误的情况下,对设计理论的适用范围要完全吃透,特别是边缘假定和实际受力情况一定要相符合。掌握好概念设计不仅可以保证审计的正确性,还可以通过它来解决设计中出现的误差和问题,提高整个设计的技术水平。结构设计的重要性还体现在整个设计方案初期阶段,基础的设计过程是不能借助计算机来实现的。所以结构工程师还要对整个设计有效果和造价方面的宏观概念,运用已经掌握的结构概念和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结构概念,有思想有灵魂的运用好它们。
4 结构设计的常见问题和措施
4.1 关于箱、筏基础底板挑板问题
一是挑板阳角的面积在整个基础面积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可视为直角或者斜角。二是底板钢筋如果按照双向双排布置,阳角无需做加筋处理。从结构的角度出发,能出挑板、特别是底板的钢筋通长布置的情况下,不应该因为边跨钢筋而加大整个地板通长筋的用量,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当地下水位高时,应设计基础挑板,有利于解决抗浮问题。从建筑的整体角度来看,若能取消挑板,则能很大程度上方便柔性防水的施工工艺。
4.2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常遇到的问题
近几年来,由于人们对建筑物审美观的不断提升,许多建筑设计开始只追求自身的建筑特点,却忽略了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出现了许多形状不规则、布置不合理的情况。与此同时,很多结构设计工作者过分强调设计的个性,不注意抗震设防方面,面对这种情况,设计者应该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要求对设计中存在的不规则混凝土构件进行模型计算,对相关的计算参数进行有效的校正。另外还有一些计算构件实际所采用的模型和程序设计不合理,应多次计算,获得有效严谨的数据。
4.3 纵向框架和横向框架的问题
很多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容易忽视纵向框架结构,只考虑横向框架结构。按照当前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两个主轴方向都应该分别计算水平地震作用,所有的地震作用力和一些相应的应力都应该由该方向的抗侧力构件承受。设计工作者不能仅仅按照纵向连续梁进行建筑设计,却忽略了纵向的柱梁节点和框架中的纵筋、箍筋的配置。保证梁支座辅筋、跨中纵筋的配筋量的充足与合理。
5结语:
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工业链,其产品就是关系到万千居民和使用者的建筑物,建筑物的质量优劣源于设计是否合理,对合理设计的切实实施取决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所以,只有控制好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才能建造出真正放心的建筑物,我们建筑行业的从业者必须严于律己,站好自己在这个链条中的每一班岗。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类型;成因;控制措施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security;incident type;causes;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102-03
1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生产现状
建筑业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工业部门,然而世界各国的建筑业安全水平均低于该国工业部门的平均安全水平。美国2011年的建筑业劳动力仅为全国总劳动力的8%,但该年全国工业事故中,却有18%的死亡事故和12%的伤残事故源于建筑工程;日本2011年建筑业死伤事故占所有工业部门死伤事故总数的28.8%;同年,韩国每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为30人左右,香港的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率竞是日本的20倍。
随着我国建筑规模的增大,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的新兴支柱产业。同以往相比,建筑施工科技含量更高,施工难度加大,工期安排更急迫,工程施工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难免会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近年来,随着建设项目大量开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形势更加严峻。我国2009年共发生建筑工程伤亡事故673起,死亡人数794人;2010年发生建筑工程伤亡事故756起,死亡人数1225人,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类型
建筑业是高风险行业,容易发生多种类型的安全事故。以2009年为例,该年我国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①高处坠落:发生356起,死亡38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52.7%和48.1%;②坍塌:发生94起,死亡161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14.2%和20.2%;③物体打击:发生86起,死亡91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12.7%和11.3%;④触电:发生29起,死亡3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4.1%和4.2%;⑤起重伤害:发生42起,死亡52人,分别占事故总数和死亡人数的6.5%和6.6%。各类事故发生次数及死亡人数如图1所示。
3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成因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不仅使企业遭受巨大经济损失,损害企业声誉,还会给事故死伤者家庭带来不幸,甚至会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建筑工程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虽然我国已出台了《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但在配套制度建设及各专门法之间的衔接方面,仍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亟须进一步建立健全。
3.2 建筑施工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从事各种建筑工程施工的人数有3000多万人,其中有2000多万人是农民工。他们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安全意识淡薄,很容易导致自己或他人发生安全事故。
3.3 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防护设施不全 一些施工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薄弱,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落后,目标管理不到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设施、安全防护用品未能得到足够重视。如人工挖孔桩工程极易造成坍塌、中毒事故;模板大支撑体系、竹木脚手架等受材质影响,安全可靠性低;井字架、龙门架等施工机械安全保险装置落后,容易造成机械伤害和高处坠落事故,应严格限制使用或予以淘汰。
3.4 施工单位忽视安全管理及监督 施工企业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认识不清,未能摆正安全与生产、效益、进度之间的关系,当进度、生产、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逼迫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作大事来抓。有些地方的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存在人员缺编、经费来源不足、缺乏处罚依据等问题,安监站的安全监督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目前,大多数工程施工企业安全管理理念落后,不能有效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3.5 建设单位盲目削减安全措施费用 由于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建设单位往往拒付施工企业足够的安全措施费用。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个体投资项目及旧村改造工程,均存在较严重的违法违规现象,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高。某些建设单位甚至认为,安全生产工作,是缺乏效益的投入,只会增加单位成本,加重企业负担。这种错误安全理念的泛滥,势必导致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安全防护用具等安全设施、机械陈旧老化,安全防护不达标。
4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问题的控制措施
4.1 用电管理措施 ①电源从建设单位配电室中引出,接入施工现场总配电箱中,在现场分设主干线、分路供电、分柜控制,在每个施工段里,均设有为小型施工机械供电的电源箱。施工现场总箱、开关箱、设备负荷线路末端处,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使之具备分级保护功能,防止发生意外伤害事故。②现场电源电缆埋入地下50cm深,线路采用三相五线制,并进行保护接零,所有保护线末端均作重复接地。③施工现场实行分级配电,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分配电箱与开关箱距离不超过30米,开关箱与所控设备之间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米。④开关箱内设一机一闸,每台用电设备有自己的开关箱。⑤施工现场的配电箱安装要端正、牢固,楼层的移动电箱要装在固定的支架上,固定配电箱距地面1.8米,移动配电箱距地面1.6米。⑥配电箱内的各种电器,应按规定紧固在安装板上,箱外架空线及箱内线均采用绝缘导线,绑扎成束,并固定在板上。
4.2 现场保卫治安安全措施 ①在施工现场成立治安保卫小组,由一人担任组长。夜间轮流巡逻,重点是仓库、工棚、现场机械设备、成品、半成品等。②门卫值班室,由三人轮流值班。白天对外来人员、进出车辆及所有进出物资进行登记,凭证件出入,夜间则安排专人值班护场。③加强对外来民工的管理,检验入住现场民工的身份证,并要求办理暂住证。非本工程施工人员,不得住在施工现场;如遇特殊情况,需经保卫科负责人批准。施工现场建立门卫和巡逻护场制度,护厂人员须佩戴执勤标志。④办公区、宿舍、食堂设专人管理。制定防范措施,加强防火、防爆、防毒、防盗,严禁赌博,严惩打架斗殴。
4.3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 ①建立防火责任制,在组织施工时,落实安全用火要求,实施防火措施,明确责任,落实到人。②在施工过程中,实施安全消防交底制度,形成书面文字。③在进行现场平面布置时,施工干道兼作消防通道,宽度不小于3.5m,道路两旁不准堆放材料。④在本工程平面布置范围内的临时设施、仓库、材料堆场,均要有足够的灭火工具和设备。消防器材配有专人管理,做到定期检查。库房易燃易爆品,要设置库房进行保管。⑤注意不同施工阶段的防火要求,特别是后期装修阶段,要加强对材料、电气焊的管理。
4.4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安全措施 ①现场机械设备的安全必须符合有关验收标准。②现场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必须符合有关操作规程。③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上岗证。④经常对现场机械设备进行检查、维修、养护,严禁机械带病作业、超期限作业。⑤确保工程现场塔吊、施工井架的防雷、避雷装置有效齐全。⑥工程施工前,应对现场各类机械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到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对使用各种机械及小型电动工具的人员,坚持先培训、后操作,派专人赴现场指导,对违章操作者,要求立即停止并严肃批评。⑦每周由项目经理组织有关施工人员,对施工现场机械安全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4.5 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措施 ①机械所配的电缆线、线号不低于电机规定,临时用电完毕后收线归库。②各工种交叉施工时,楼层必须是专用电箱,不许蜘蛛网式用电。③现场用电由专业电工负责架接;线路通过脚手架时,电线加绝缘套管,不许电线与任何金属物体直接接触,接好线路后方可使用。严格执行三相五线制架设线路,不得随意乱接电线,闸刀装箱加锁;夜间作业照明线路,不使用时必须断电,配电箱中设施漏电保护器。
4.6 建筑施工安全措施 ①现场各级管理人员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②施工班组应做好安全教育检查工作,安全文字交底,并实行安全值班制度,做好安全记录,施工现场设专职安全员。③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使用“三宝”。不戴安全帽者,不准进入施工现场。④对本工程的“四口”要焊接铁栅栏门,或者用钢管架进行围护,并悬挂警示牌。⑤楼梯踏步及休息平台要设置防护栏杆,正面悬挂安全网。⑥本工程底层四周及建筑物出入口处搭设防护棚。⑦外铡钢管架要撰写搭设方案,要求施工人员文字交底,并设专人维修管理。⑧高处作业时严禁抛投物料。⑨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安全生产教育和安全生产检查评比活动。检查内容包括:1)施工现场的动力、照明线路和配件装置;2)所有机械设备的安全防护设施齐全有效;3)井架运行系统、脚手架、通道的安全防护;4)库房、办公室、生活区、安全卫生、场容整洁。⑩高温季节施工时,应注意施工人员的生活卫生、环境卫生,做到防治中暑、中毒,防治疾病。冬季施工时,不许随便生火取暖。
4.7 架子工程安全措施 ①外架采用的钢管、扣件等材料,必须符合有关标准要求;外架不容许超载作业;外架拆除前,必须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②外架底层和施工层,必须搭建铺架板和安全网,外侧挂设密目安全网进行封闭。③脚手架、井字架钢管底必须按规定垫上木板,要确保夯实;三米距离应斜撑,以加强强度;严禁攀登脚手架,不准坐垂直吊篮上下;经常检查脚手架,避免出现倾斜等情况。如发现上述情况,必须立即纠正。④所有高空作业人员,必须按规定佩带安全装置,严格按照安全交底作业;对违反安全作业的人员,及时提出批评纠正或经济处罚。⑤安全管理人员要做到:眼勤、腿勤、嘴勤。要经常深入现场,善于发现隐患;对危险情况,要积极采取有效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⑥遇五级以上大风和雨雪天气时,应停止外架作业;不得在夜间进行架子搭建;架子工长及安全员,必须对架子搭设进行检查验收,并填写验收单。
参考文献:
[1]罗凯.建筑工程安全技术交底手册[M].中国市场出版社,2004.
[2]洪亮.建筑与市政建设施工安全知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刘嘉福.建筑施工安全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建筑工程需求量日益加大,涉及内容也越来越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质量涉及范围较广,一般分为安装类、功能类、设备类、装饰类等诸多方面,建筑施工的种类繁多和复杂性造成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难度日渐加大。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部分,只有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才能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赢得好的口碑与声誉,进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较大的难度。我国目前的质量管理多半属于事后管理,即在产品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抽查检验,或者将不合格的零部件换掉,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建筑工程不能重复、不能更换,并且具有隐蔽性和终端检验局限性,这些都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内部质量检查中难度日渐加大。而且,受到建筑工程生产流动性、结构整体性这些特点的影响,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这些特点,找到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监督。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受传统模式影响较深,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此外,由于当前建筑质量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时很多都会忽视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这就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质量监控意识,做好质量监督与管理。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队伍素质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内部普遍存在许多基本素质较低的施工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认识不足,导致施工操作时不能按工程规划进行,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近年来,许多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建筑行业,导致建筑工程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建筑质量也迅速下滑。
2.2缺乏技术支持问题
各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实施。建筑工程技术旨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操作和技术处理的研究与开发,但有些施工队伍对技术支持还不甚了解,只是单纯的看重设计方案的完整性,而不是以具体操作的可靠性为主体,导致技术面的匮乏,影响工程质量。
2.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传统体制的改革中日渐形成,所以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比较严重。我国多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计划特色”比较浓厚。企业过多依赖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适应性比较差。
2.4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淡薄
《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给建筑工程的具体操作树立了具有法律意义和技术参考性的标准和规范。然而,很多施工单位法律观念淡薄,技术专业性较差,时常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出现。这些违规操作,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极大的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重大的损失,同时对于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造成恶劣的影响。
2.5市场管理混乱
当前房地产企业市场管理混乱,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是无证或者超出自身承担范围的越级施工现象存在普遍。其次,建筑工程的承担方层层转包,导致责任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第三个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招标过程中建筑单位肆意压低价格,将工程分解后承包给多个施工方,导致施工单位各干各的,很难落实建筑工程的整体责任。
2.6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混乱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当前大部分业主方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不仅仅认识不足,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具体实施时,很难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很难真正提高工程质量。在管理秩序上,企业缺乏具体的管理体制,在秩序上较为混乱,具体环节缺乏规范性制约,给工程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各方的协调工作
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分包管理模式仍存在较多问题,为了提高建筑项目整体质量,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各种混乱模式,在加强各方的协调工作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管理制度。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将质量管理职责细化,在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的同时,还应该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在分包的过程中,合理控制工程的肢解程度。建筑工程企业还应该建立协调管理程序,在强化各部门管理工作的同时,减少管理工作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从而提高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
3.2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该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状况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首先,施工单位应该在确保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将各项质量管理责任细化,并落实到个人。另外,施工企业还应该结合各职工的工作态度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在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为合理控制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是提高建筑项目整体质量的前提保障,因此,建筑企业在强化工程监督的过程中,还应该发挥质量监管人员的作用,在强化质量监管人员安全质量控制意识的同时,使建筑工程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3.3做好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的进度计划与检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施工进度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整个施工计划的执行,从而便于对施工进度进行合适的调整。而检查方法则主要是比较实际的进度和开始的进度计划,从这两者的差别中分析和找出导致偏差的原因,然后让施工、监测等单位据此调整施工计划。其中如果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甚远时,就一定要找出差别所在,讨论是否会影响后续施工,考虑问题的严重性,及时解决问题。
3.4完善招投标办法
建筑工程招投标是后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应该从招投标阶段开始,在完善招投标办法的同时,严格按照审定的工程标底选取最近的标,减少招标过程中各投标企业因投标价格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因此,建筑企业在满足质量、信誉以及综合实力等要求的前提下,还应该集合我国国家规定建立健全的招投标办法,强化从施工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工作,为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管理
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建筑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完善的承包体系后,还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强化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助于开发企业内部促进企业发展的潜在能力,还能有效降低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消耗,是促进建设项目承包行为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另外,在合理控制企业各项目投入经费的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在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中,企业要从整个工程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质量监督部门更要在各方面加强监督,帮助企业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为地方的经济迅速发展添砖加瓦。
前言
桩基础施工的不良会带给周围的环境及其劣质的影响,比如说造成相邻建筑物出现下沉、裂缝,甚至是坍塌等情况,直接的影响着建筑物整个工程质量的优良。桩基础的质量在于施工、设计、勘察等多个方面。其中桩基现场施工的施工工艺要求非常高,工序比较多,条件比较复杂;而且地质勘察报告的内容是不是准确、详细,设计的取值有没有按照规定安排、是不是合理,施工所用的设备、工艺、材料是不是质量达标等等都决定着桩基础的工程质量,只要出一点问题,桩基就会产生质量问题,甚至是工程事故。除此之外,如果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处理,或者是处理的方法不得当,都会造成工程质量不安全。因此,是否得当处理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工期、工程造价,甚至是使用安全。
1 建筑桩基础工程中质量存在的问题
1.1 桩基所存在的缺陷
1.1.1 桩基顶部存在缺陷
如果混凝土浇筑方法选择的是水下浇筑,那么就会有很多的泥浆沉淀,则该泥浆的厚度,现在的科技手段不能很准确测定。而且如果水下灌注桩超灌高度不够,那么就会很容易出现夹泥的现象,最终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在混凝土完成浇筑后,拆拔以及预埋钢护筒时,如果过度用力或者是不均衡地用力,那么就会导致桩顶的混凝土受到干扰,以至于混凝土质量遭到破坏、下降;如果使用功率偏大的风镐来对混凝土桩头进行凿除,则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1.1.2 桩基中部存在缺陷
如果在地质勘探中,工作人员没有认真选择地基,那么在灌注混凝土时,就有可能会出现由于地质条件太差而导致的部分塌孔的情况,致使混凝土不能翻浆或者是翻浆困难。除此之外,如果在拆拔导管的时,用力过大,就会导致混凝土被持续的扰动,进而致使混凝土的质量下降。再者如果导管的质量比较差、气密性不好,混凝土在进行水下灌注时只要一插入导管,就会导致导管内外压强的差异,最终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下降,严重者会导致混凝土不能下料,不能进行正常的翻浆,甚至是出现断桩情况。
1.2 单桩承载力要比设计的要求低
单桩的承载力与设计的要求不符,主要体现在:桩不能深入到设计图纸中所要求的沉入深度;勘察报告所标注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数据不符合实际情况;最终的贯入量超过标准,与桩的顶端未尚未深入到持力层,然而桩已经深入到设计要求的深度;除此之外,还有断裂、桩倾斜过大等问题也可能致使单桩的承载力满足不了设计的要求。
1.3 桩倾斜过大
预制桩的质量达不到工程的标准,进而导致桩尖的位置变形或者是不正,进而致使桩倾斜;桩端被坚硬的障碍物所阻挡;桩锤、桩身或者是桩帽的中心线出现偏离,进而导致锤击的重心出现偏离;桩距过小,以及打桩顺序的失误导致挤土效应的出现;桩机安装的角度出现问题,比如说角度不准确等等,进而导致桩架不垂直与地面;测量放线错误、基坑土方不正当开挖等都会出现桩倾斜过大的情况。
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
(1)一些施工单位缺少科学、严谨的制度,而且一些施工单位就算是制定了制度,但是却形同虚设,没有起丝毫作用;施工管理比较随意,进而致使工程质量下降。
(2)施工质量的控制比较偏向于感性,不能理性的分析问题,或者是只是分析数据个体,而不对总体进行分析。
2 提高建筑桩基础工程中质量的方法
2.1 施工单位
2.1.1 施工单位要完善自身的质量监督制度,并加强自身的质量责任制
(1)完善质量制度
经济责任制跟质量责任制就像是两双手,合作好才能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才能做更多的事,这两者都是企业质量体系建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质量制度主要包括岗位责任制;技术交底制度;互检制度、班组自检制度、前后工序互相交接检制度;检查验收制度;质量管理惩处和奖励制度等等。由企业的项目部直接建立企业质量管理部门,由项目经理直接对该部门进行领导,项目部的人员实施工作。
(2)提高质量责任制的力度
质量责任制一定要详细注明在质量工作中每个部门以及其员工的具体权限、任务以及职责,面面俱到,使得每一件事都有专人管理,每一项工作都有专人检查,并定时的对成绩进行考核,进而督促员工工作。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建立起严谨的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并不断的修正,使其发展形成严密、合理、科学的质量管理系统。
2.1.2 加强对施工单位以及其工作人员的控制
加强对各种人的因素的控制,加强审查施工单位的技术操作水平、管理水平,检查其特殊作业人员有没有技术资质;检查专业人员个人的专业水平以及持证上岗情况,防止无证上岗的情况出现。监理单位需要对需进场作业的总、分包单位进行位审查认定,而且建设单位还要检查其企业业绩、营业执照以及资质证书等等,合格后方可放行施工。
2.1.3 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是施工方法)的实施、控制
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交底的内容以及图纸会审的要求,编制出具有可实施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其中施工组织设计首先要经过自检,合格后方可上报给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审查,经过确认合格后方可执行。
2.2 在技术方法上提高施工的质量
在进行打(压)桩时,施工单位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千万不能自行处理,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通知业主和监理部门,再与勘察、设计等部门共同进行研究分析,然后制定正确的、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通常选择的处理方法有补送结合法、扩大承台法等等。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2.2.1 补送结合法
在使用分节方式连接桩时,在桩逐个打入、逐根沉入时,一些质量比较差的桩就会出现连接节点脱开的问题,这时一般可使用送补结合法,步骤为:复打存在疑点的桩,使其下沉,然后顶紧松开的接头,确保其竖向承载力加大,最后适当填补部分全长完整的桩,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基础竖向承载力,而且补打的整桩还可以承受住更强的地震荷载。
2.2.2 扩大承台法
(1)桩同作用。如果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那么就需要将承台扩大,同时考虑使用天然地基和桩来担负起上部的结构荷载;
(2)桩位之间的大偏差大。如果原始设计中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不符合规范中所标明的构造要求,则使用扩大承台法进行纠正和处理。
3 总结
桩基施工的质量会影响到到建筑物整体的工程质量。尽管建筑桩基础工程存在诸多问题问题,但是要我们及时的发现问题,及时的修正,不隐瞒及时的通知业主、监理等部门,从点滴做起,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逐渐的消除质量隐患,才能够最大程度的提高建筑桩基础工程的质量安全,才能在根本上提高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奕.浅议进度控制和质量控制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与关系[J].中国西部科技(学术).2007(09).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江西职称论文
浅谈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
摘要:建筑行业具有流动性大、施工生产单位的单件性和生产周期长、涉及面广等特点,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与其他行业相比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若想真正做好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同样也是具有较大难度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在2007年1月份开始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建筑行业国家特技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的开展更是使得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面临更多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所以,建筑行业的会计工作者需要从诸多方面加强会计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行业;会计;管理
近些年来,由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在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加之建筑行业国家特级资质的申报、评审工作中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的要求正在逐年提高,因此,整个建筑行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顺应会计管理工作的时展新趋势,在充分了解建筑行业会计核算以及管理工作特点及现状的基础上调整管理工作的思路,大胆进行各种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尝试与改革,构建适应时展浪潮的新的会计管理工作框架,从而提高整个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
一、 建筑行业会计的特点
1、建筑行业常用的会计科目相对较少,但却相对集中。在建筑行业会计常用的会计科目中,核算的科目主要集中在成本费用类科目,而收入类科目相对较少。成本费用类科目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般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及间接费用五部分。
2、分级核算在会计核算中起重要作用。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主要分为本部集中管理(集权式,由公司直接编制财务报表)和项目单独管理制(分权式,由公司总部汇总报表)。采用本部集中管理的企业公司就只有一个账套,所有项目的账务都在公司的同一账套中处理,各项目只负责编制项目成本报表并对项目成本进行分析。分权式管理是公司各项目单独开设账套。每个独立的项目都设有单独的银行账号并单独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最后由公司总部汇总各项目的财务报表。
3、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一般以单位工程或单项工程为对象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考核。一般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构成组合计价等特点。所谓按构成组合计价,是指一项建设工程是由若干个单项工程组合而成,而每一单项工程又是若干单位工程的组合。所以,建筑工程造价具有按工程组合计价的特点。比如,要确定工程的总造价,则应首先确定单位工程的造价。
4、建筑行业一般都是按在建工程办理工程价款的结算和成本结算。由于建筑行业具有施工周期较长、投入资金数额巨大等特点,因此,对于建筑行业的成品,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从理论上来说,建筑业的成品应指在该企业范围内全部竣工,不再需要进行任何施工活动并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工程。但是,由于建筑行业的施工周期较长,如果只对具有完整使用价值的房屋、构筑物或其承包的房屋、构筑物的建筑部分或机器设备的安装部分全部竣工才进行核算和结算,就会占用很大一笔流动资金,给施工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很大的困难。所以,在核算和工程价款结算上,对于建筑业成品的含义,也往往给予某些假定的条件,即在技术上达到一定成熟阶段的建筑安装工程,就视为“成品”,又称“已完工程”,并与发包单位进行工程进度价款的结算。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企业一般会采用定期计算和确认各期已完工程的价款,并与甲方办理结算,及时收回资金的方法进行工程价款的计算和成本结算。
5、建筑行业工程施工成本的结转具有特殊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建筑企业成本的结转不再沿袭过去的将结算和收入确认合并在一起进行的方法而是将工程价款结算和收入的确认分开来处理。这样,“工程施工”帐户就能够反映自工程开工以来累计发生的工程成本和合同毛利。
6、建筑行业协作关系复杂。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要同业主、勘察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各专业施工企业,材料供应商、机械设备租赁企业等配合完成各阶段任务,会与这些单位发生经济往来,这些都是会计核算的工作内容,因此,建筑行业的会计核算相对较为繁琐、复杂。
7、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建筑行业会计工作人员往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会计核算,因此他们的工作环境比较恶劣,而且流动性较大,工作地点、场所往往不是固定的。另外,建筑行业对会计工作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一个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不但要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同时也要具备的相关的建筑知识,还要具有现场会计核算的工作经验。
二、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
1、 主管领导的权力过大,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往往得不到保障。现代建筑企业一般采用集团式的管理模式,集团内部的管理层级较多,且较为复杂。会计的核算和管理工作也会相应的采取集中式、分权式或集中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般建筑企业为了加强内部资金的管理工作,都会在集团总部设立财务管理部,负责全集团所有子公司、分公司、事业部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在分公司设财务部,负责分公司施工项目的会计核算及管理工作,分公司的财务总监由集团总部直接委派,子公司的财务总监可自行招聘,但要报集团总部备案,项目上设立专职的财务核算人员。这样的会计核算及管理模式看似科学、合理、严谨,但是,这些财务工作人员在现实工作中往往要受多重领导的管理。对于最基层的项目上的财务工作人员来说,他在表面上是受集团财务部直接领导,但实际上还要受到项目经理的领导,而项目经理权力过大,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往往会插手项目上的会计核算工作,使得项目的成本收益核算的失真。各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总监、会计核算人员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各分公司、子公司的领导会为了自身的利益直接授意或者间接要求会计核算人员在财务报表上做手脚,隐瞒公司承接工程的真实成本与收益,进而影响到公司的真实收入与利润。而集团的财务负责人也会处于各种目的在集团总的会计核算上做文章,影响整个集团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以及准确性。
2、 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建筑行业属于经验占主导的行业,故一般建筑企业的会计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经验比较丰富的会计人员。这些特点虽然有利于他们在日常工作或处理突发性问题是表现的比较得心应手,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明显不足,有的甚至对于新的会计准则或会计核算、管理办法等存在抵触情绪;而接受新知识能力比较强的新人往往缺少实际的工作经验,还需要长时间的历练才能完全胜任会计管理工作。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感不强,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量主动或者被动参与会计资料的造假工作,亦或对其他相关人员的造假工作不予制止,造成会计核算资料失真,给会计核算、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3、 内部管控不利,各类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不能得到及时的发现、制止。虽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很多的推广,但落实情况仍不是十分到位,“人治”的因素仍然会起到很多的作用,各种违法违规的会计资料造假活动得不到及时的发现与纠正,严重的影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三、 建筑行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建设
做任何事,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提高建筑行业会计的管理工作,改变会计管理工作的现状,首先就必须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第一,在招聘的时候,要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原则性较强,有上进心,学习能力较强,同时有具备一定的吃苦耐劳精神的人来担当会计工作。第二,要在平时的工作中做好会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及时掌握更新会计法规、政策与方法,多搞业务知识技能培训与竞赛,对优秀的会计工作者要多进行各种形式的奖励,促使建筑企业的会计人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更新会计相关知识。第三,要加强会计人员的考核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
2、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由于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建筑企业内控会计监督控制建设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即控制环境、会计控制系统以及控制程序。控制环境是指建筑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内控制度及其重要性的整体态度、认知以及行动。具体可包括以下几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方式及风格;企业内部的组织架构、权力和职责的划分方法;会计控制系统,是指企业内部用于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这些系统,企业所有的经济业务事项最终都会反映在财务报表中。控制程序是根据各企业的性质、业务、规模的不同而不同,主要有合理、合法性控制、授权、分权控制、组织规划控制、业务程序批准控制等。加强建筑企业内部会计监督控制制度的建设,能够预防、及时发现及治理会计舞弊现象,从根本上保证建筑企业内部会计活动按照相关的政策、法规规定运行,提供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质量。
3、 加强企业外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一方面,政府的财政、审计、税务部门应建立以判断建筑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否合理合法为核心的建筑行业政府监督体制;另一方面建立业务素质高、客观公正、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规范、社会信誉好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完善注册会计师管理体制,加强对建筑行业会计行为的监督,依法实行企业年度会计报表由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制度,提高会计信息的可信度。加强内部审计力度,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施工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审计监督对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企业内部审计力量,定期、不定期地对企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会计活动进行审计和监督;及时发现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
参考文献:
1、梁文东;;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和监督有关问题的探讨[J];国际商务财会;2009年12期
2、孙碧森;;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问题探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7期
3、赵璐,丁烈云;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信息集成研究与应用[J];基建优化;2005年04期
4、王春华;财会人员在基建工程管理中的作用[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看了“江西职称论文字数要求”的人还看:
1.2017年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副高职称论文有字数要求吗
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难题有以下几方面:
1、出现斜岩或孤石,因为对桩的施工一般是在地下,而地下的地质构造很复杂,而且经常会出现斜岩和孤石,给施工造成一定的困难,而且容易对施工及其设备产生破坏。
2、发生卡锤或者掉锤、埋锤的问题,一旦埋锤问题发生会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严重的后果。
3、钢筋笼上浮,一般来说钢筋的长度有限,相对短些,导致对泥浆上浮力的抵抗比较小,这样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给施工带来很大不便。
4、桩基下沉的问题,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较小,如果施工过程中所有的质量控制指标都合格,那么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就可能是混凝土浇筑完成以后桩基才下沉的,这一直是施工过程中最难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
5、施工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终孔条件的判断、桩底沉渣的判定、桩基偏位、沉渣过多或混凝土浇灌量难以控制把握等技术难题,这些技术难题制约的建筑施工的长远发展。
二、桩基础施工中产生的问题及原因
在对桩基础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会经常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
1、预制柱,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使用的预制桩主要有两种,即普通放进混凝土预制方柱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离心管柱。进行桩基础的施工过程中通常用锤击打入的方式进行,主要柱身和柱顶可能承受不住锤击的压力而发生断裂,造成安全隐患和资源的浪费。
2、成孔灌注桩,当前主要有三种:干作业成孔灌注桩、湿作业成孔灌注桩和套管护壁成孔灌注桩三种。第一种主要在没有地下水的地质条件下适用,南北方的施工方法不同,根据南方的施工方法干作业成孔灌注桩中的人工挖柱得到普遍使用。
3、套管护壁成孔灌注桩,主要有两类:机械振动灌注桩和锤击灌清高柱这两种。柱身缩颈也就是在粘性土中和上层滞水层部位柱身形成以后比设计规划好的直径小的的问题会再施工过程中出现。
4、施工图纸设计的不科学会对桩基础的施工带来安全隐患,正确的桩基础施工前期的步骤是首先参建混凝土拌合站,然后泥坎调制,接着施工准备,到钻机按照到钻孔再到安防钢筋笼,然后是安装导管到灌注和清孔,最后是联合钢筋笼这样一个过程。
三、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的措施
要想提高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要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对桩基础施工质量验收的标准进行统一化处理,这是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的一个基本前提。在新老规范中有些原有的图集和技术规范没有进行及时的修订,使其没有了统一的标准这样就很容易造成施工执行过程中出现混乱的现象。比如在对桩基需要多少根桩基中的桩的问题就有不同的版本,预制钢筋混凝土上方桩国家标准图集是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编制的,规定需要4-16跟,而且桩位允许偏差为桩径或者边长的三分之一;而《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就不同,这样就导致桩基验收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因此,要想保证桩基础的质量过关,就必须将这些规范重新修订进行统一标准,地方或者行业的标准要按照国家新的规定进行重新修订,按照国家新的规范标准执行从而保证桩基础的安全可靠。
2、要对桩基础施工图进行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桩基础的质量。但是在现实的施工中,由于涉及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够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桩基施工图经常出现问题。因此在桩基础施工前,就要对施工图进行审核,反复核对,确保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主要看其承台边缘尺寸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防止造成桩位偏差。例如对于该有基础梁的桩,基础梁的边缘距桩变应当大于等于100mm,中排方桩断面应当为300mm,承台梁宽应当大于500mm,也就是桩的两边应有各自留有将近100mm的余地,否则会出现受力状况不合理的局势。
3、要认真做好不合格桩基的处理工作,对于桩位超偏和桩顶标偏的情况要及时处理。针对第一种问题可以在桩基开挖的时候要加强现场巡查和实际实量的工作,及时签发建立工程师通知单告知其桩位偏差超出允许的范围并督促施工单位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案进行及时补救,对第二种情况要确定桩顶标高的标准,把超过1.5倍允许偏差值的桩基视为不合格,这需要设计人员对其进行确认然后指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4、要对破桩操作进行规范性管理,这是一项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术很强而且有责任心的人员进行操作施工。施工监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沉桩中桩顶标高控制比较好但是在破桩的时候回将露出混凝土垫层面的桩头全部破除的情况时,要严格杜绝,这属于野蛮的全破桩方式的施工,这不符合设计要求,不利于整个桩基础工程的顺利施工,因此坚决不能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