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4:48:0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医学生实习个人总结

篇1

2、进一步在装潢公司了解和学习在学校学不到的。

3、尝试把学校里学习的室内设计知识与理论运用到实习过程中。

4、初步做好认识室内设计师是一个怎样的行业,熟悉室内设计的方法和程序步骤。

5、培养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为成为室内设计师作准备。

二、实习单位综合概述

装饰公司创建于年,在中国家居产业已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集团化、产业化的绝对领先优势。集团以“作今日名牌,创百年企业”为宗旨,以公司品牌为平台,以家居产业链为主线,立足在中高端家居装饰设计与施工、材料和家具及配饰供应、房地产楼盘精装修设计、全国性特许经营品牌发展、行业专业研究分析等多个方向,以全球视野进行深度集成和资源优化整合,构建起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装饰产业和品牌梯队,形成齐发并举的战略体系和格局,另外,元洲公司内部还设有材料配送中心、客户服务质量管理中心、采用先进的VRP管理服务模式、质量监测中心以及完善的监督检查体系;北京市建筑装饰协会为了表彰元洲公司在家装行业中做出的成绩,把我们命名为家装行业明星企业和家装行业质量信得过单位,年6月跻身于中国500强行列。严格的管理与周到的服务使元洲公司在客户心目中具有了很好的知名度。

三、实习内容及进度

首先需要了解室内设计的程序步骤:

1、设计准备阶段

设计准备阶段主要是接受委托任务书,签订合同,或者根据标书要求参加投标;明确设计期限并制定设计计划进度安排,考虑各有关工种的配合与协调;

明确设计任务和要求,如室内设计任务的使用性质、功能特点、设计规模、等级标准、总造价,根据任务的使用性质所需创造的室内环境氛围、文化内涵或艺术风格等;

熟悉设计有关的规范和定额标准,收集分析必要的资料和信息,包括对现场的调查踏勘以及对同类型实例的参观等。

在签订合同或制定投标文件时,还包括设计进度安排,设计费率标准,即室内设计收取业主设计费占室内装饰总投入资金的百分比。

2、方案设计阶段

方案设计阶段是在设计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收集、分析、运用与设计任务有关的资料与信息,构思立意,进行初步方案设计,深入设计,进行方案的分析与比较。

确定初步设计方案,提供设计文件。室内初步方案的文件通常包括:

(1)平面图:

(2)室内立面展开图;

(3)平顶图或仰视图;

(4)室内透视图;

(5)室内装饰材料实样版面;

(6)设计意图说明和造价概算;

初步设计方案需经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图设计。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需要补充施工所必要的有关平面布置、室内立面和平顶等图纸,还需包括构造节点详细、细部大样图以及设备管线图,编制施工说明和造价预算。

4、设计实施阶段

设计实施阶段也即是工程的施工阶段。室内工程在施工前,设计人员应向施工单位进行设计意图说明及图纸的技术交底;工程施工期间需按图纸要求核对施工实况,有时还需根据现场实况提出对图纸的局部修改或补充;施工结束时,会同质检部门和建设单位进行工程验收。

其次了解室内设计方法,设计师给我讲解了以下三种:

1、大处着眼、细处着手,总体与细部深入推敲

2、从里到外、从外到里,局部与整体协调统一

3、意在笔先或笔意同步,立意与表达并重

经过仔细推敲和在工作中的实际运用,我发现上面三条确实很实用,跟那些经验丰富的设计师交流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

再次是掌握了一些设计软件小技巧,提高了软件运用的熟练程度。例如:巧变二维背景为三维场景、时光隧道的制作等。

四、实习体验与心得

通过这次为时半个月的实习,我对室内设计之这个行业有了更进一步了解,也为即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结合实习经历我总结出作为室内设计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1)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室内设计师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要不断提升审美能力,要具备广博的知识和阅历,才可能创造出感动人的空间。

(2)有敏锐的洞察力:对时尚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预见性是设计师自我培养的一种基本能力,站在一个高度上讲,设计师担负着引导时尚的责任。

(3)细致入微的追求:室内设计师所面临的是环境中各个不同的细节,对细节的处理,关系到整个室内空间设计的成败,越是简约的设计,细节越重要,要注意室内外空间角色的互换。

(4)有很强的表现能力及丰富的表现手段:设计师要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和思想,让业主能够很容易的理解和沟通。

(5)要有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和应用材料能力:市场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使新产品、新材料不断涌现。及时把握材料的特性、探索其实际用图可以拓宽设计的思路,紧跟时代,在市场中占居先机。

(6)重视概念设计,风格定位:概念设计是对项目的设计思路,它是一个综合结果。它是一个总的思路,包含对人文和功能、科技与材料的综合考虑,有设计者对设计项目独特的认识因素和个性特征,是有别于其他设计方案的根本。着重体现设计中在满足功能前提下,独特个性的植入。所以不要形成固定的风格,但可以形成固定的思路。

(7)对陈设品的认识修养与运用能力:对陈设品的认识和运用能力,是创造现代文化特征和品位的居住和生活环境的根本,陈设是空间环境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优秀陈设设计中,装饰的形式美具有深厚的文化品质和美学价值,是人对某种文化境界的体味和追求。

(8)好的人际交往与社交能力:设计是服务性行业,是服务于大众的,不是做艺术品,很多事由业主说了算!与业主的沟通、磨合是达成一个方案的关键。只有理解了,设计才有方向——正如能够成功的艺术家都是其风格迎合了一定人群的需求。

(9)重视对市场的调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对人在即将设计的空间中可能发生的动作、行为进行一些假设,同时考虑现代技术的应用对动作、行为的影响。因为这种假设和分析会引出我们将要面对的设计的一些问题。比如:流线设计的问题、空间设置的问题、陈设的问题、设备配置的问题、色彩和造型的问题以及照明的问题、污染的问题等等。

篇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8-01

内科学是所有学科的基础,其中心血管内科是的重点和难点,但实习时间比较短,大多教学医院都只有3-4周,而此阶段的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巩固临床内科知识,还能进一步提高实践水平,对掌握疾病的诊治有很大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医学人员。本文根据自己担任教学秘书时的几年带教经验,总结实习带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法。具体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实习生方面

首先,理论知识不扎实和参差不齐:内科学的内容多、范围广,要让同学们在短短的一年内掌握所学理论知识显然不现实;同时,成绩的好坏以及学习的认真程度决定了每个人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不同。其次,目标不明确:在实习过程中,部分同学犹豫于考研和工作的抉择中,想两手抓往往两手都抓不好,从而忽视了实习的重要性。再次,缺乏工作和学习的主动性:部分同学学习被动、求知欲望不强,不主动观察病人,学习也常常是老师牵着鼻子走,这也一定程度上打击老师的带教积极性,更有少部分同学直接选择性放弃实习。第四,心态未摆正:部分学生往往认为实习就是“打杂”,总是干琐碎的事情觉得没意思,导致小事不想做,大事或重要事做不了[1]。

2.管理层面和带教老师方面

首先,管理层面、也就是临床部与带教老师,即上、下级在针对实习同学的要求和纪律上,不能形成“默契”,部分同学有一定的关系背景,给带教老师开展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专业的特殊性和医疗环境的影响:由于心内科常常病情重且变化快、以及近来医疗环境相对紧张,导致实习同学在科室缺少沟通、操作的机会,从而进一步降低其积极性。再次,带教老师不规范和工作繁忙:老师们的专业水平和带教方法参差不齐,以及工作量繁重,没有足够精力对实习生进行比较规范的指导[2];最后,带教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技巧,部分学生感觉学不到东西,进而不能很好的带动实习同学的积极性。

二、如何改进上述问题

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实习是理论走向实际的重要过程,更是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合格医学人员的方法。但近年来对实习医生的感觉是一届比一届差,所以改进临床实习治疗迫在眉睫,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改进方法如下:

1.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古人云:“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3]。”医德的培养永远不会退出历史的潮流,它是判断能否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先决条件。话说:“跟好人学好人,跟坏人学坏人”,在带教过程中,除了学习《执业医师法》等相关卫生法规,提高实习医生的法律意识,依法行医和执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外,带教老师还要以身作则,注意平时工作中的一言一行,树立良好的榜样[2]。

2.严格的纪律和执行力:在实习生管理中,必须要有严格的纪律并按其执行,尤其是临床部与带教老师之间要达成一致,不能出现带教老师按纪律严格要求学生,而学生通过所谓的“关系”而减免对他的纪律约束,让相应纪律形同虚设,必须避免此现象的出现。

3.实习同学自身要有紧迫感,要知道毕业后自己的身份就是医生了,面对的是生命,所以必须利用好实习这一年,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

4.目标明确:尤其在考研和就业上,就个人的经验而言,两者并不冲突,考研中西医综合是大头,如果西医综合能考到200分左右,那考研根本就没有难度!目前西综更侧重于临床,所以在内科实习中,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理论联系实践,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病例分析题帮助极大。

5.摆正心态:俗话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实习过程就是一点一滴积累临床经验、现在的每一位医生,都是你们这样过来的,甚至过得比你们都苦。所以,实习同学们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积极主动,毕竟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6.带教老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娴熟的操作技能,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医德医风、积极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老师的言行就是学生的活课本,同时带教教师及时了解新动态和指南不仅是对自身理论水平的提高,还可以带教过程中与时俱进,提高对本学科理论知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对指导科研有很大帮助[4]。

7.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学们的普遍现象是初到临床时有较高的热情,但随时间这种积极性明显降低,所以这时老师需要调动同学的积极性。首先,实习生无临床经验,对知识仅限于书本,所以老师们一定不能照本宣科,要结合临床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启发学生去思考和分析。可通过病例分析,帮助学生捋顺临床思路,引导学生独立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然后应用所学的知识综合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的诊断[5]。其次,方法上可通过教学查房、操作培训、小讲座、出科考试等来帮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掌握,我在教学中还增加了小讲座互动,通过分组指定知识点,让各组在出科前进行相互PK,让同学们主动参与进来,既增加了各组的协作能力,调动了积极性,增加了医学生的自信,促进去主动学习,训练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6]。

三、总结

综上所诉,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必经之路,也是学生实现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重要过程[7]。带教老师相当于将来医生的启蒙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很可能决定一个实习医生的走向,带教老师的言传身教是医学教育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所以带教老师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不仅如此,更需要实习生、带教老师和临床部做到以上几点,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苏震,周琦,张宇.我国医学生实习期间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6):76-77.

[2]张晶,陈春红,郭靖,孟欢.心血管内科临床实习生带教方法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3):1514-1515.

[3]王新霞.角色扮演法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3.(10):74-75.

[4]胡文胜.新型医患关系下临床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06):39-40.

篇3

医院专科化对临床实习教学的负面影响医院的专科化建设临床科室将疾病诊疗组细化,科室人员知识结构专业化,收治病种分组精细化,使医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接触疾病病种比较单一,这与临床实习教学计划应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导致医学生在临床实习结束后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临床视野受到局限,常见病、多发病的学习受到影响,不利于实习生对于疾病诊断能力的提升和临床思维的培养[1]。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脱节。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联系临床实践,深入理解和掌握临床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阶段,由于专科化的发展,临床带教教师强调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回顾,导致医学生获取知识的连贯性降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够。②基本技能训练不够扎实。医院专科化发展,使分类精细化医院接诊的病人病种相对集中,医学生在临床实习的过程中,能接触到的病种不是常见病、多发病,导致医学生对某些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治规范和临床路径所知有限,对其相关临床技能和基本操作的学习不够,影响实习生临床技能的培养[2]。③专业发展定位不明确。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对医生职业责任和职业发展的认知过程,通过临床实习,医学生可与病人、同事和带教教师等各种不同人群进行交流,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环境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且通过与疾病打交道,找准自己兴趣和特长,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然而,专科化建设使医学生获取信息受限,对自己未实习的科室专业知识和工作环境等情况了解不足,一些学生在选择进一步深造时,不能做出合理选择,影响医学生的职业规划,不利于医学生毕业后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开展。

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的应对措施

为了积极应对医院专科化建设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负面影响,保障临床实习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医学院校应制定适当的措施,针对性地改进临床实习教学方法,将临床实习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医院的专科化发展有机结合,从而确保临床实习质量。

制定合理的临床实习计划根据医学生培养计划,临床教学应以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而医院的专科化发展与本科阶段的医学生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矛盾。因此,医学院校应以培养目标为基础,紧扣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临床实习计划,使学生能够了解更多的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方法和规范,以巩固医学生的理论知识。

拓展临床实习场所大型综合性医院专科化建设,将很多基础疾病、常见疾病分流到基层医院,使基层医院成为常见疾病、多发疾病的集中地,基层的医务人员对常用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也更加准确。安排学生到基层医院实习,增加医学生接触常见病、亲自动手实践训练的机会,拓展医学生在实习期间学习病种的覆盖面,以有效地跨越专科化导致的临床实习局限性[3]。通过在基层医院的实践,强化医学生临床思维,有利于实习生提高临床思维能力。同时,教学医院还应设立临床技能训练中心,加强对实习生模拟技能训练的力度。医院专科化的发展使学生在临床的技能训练受到限制,学生没有接触临床诊疗工作,而临床技能可以通过技能中心的模拟训练来完成。另外,医学生在见习期间可以到技能中心参加临床基本技能学习,实习期间则可安排临床技能模拟训练,扩大学生技能训练的范围和提高医学生技能水平。

合理安排临床教学内容在医院专科化的背景下,临床实习时间短与临床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医学院校应将临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相结合。临床教学是指在医学生接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阶段,安排见习或短期实习来接触临床,如开展熟悉医院环境,感受医疗氛围、了解就医流程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以了解基本的医疗诊治过程和治疗技术,为实习与继续教育奠定基础。早期接触临床能让医学生认清职业使命,激发学习热情,初步了解医疗诊治过程和治疗技术。临床实践教学是指在医学生学习临床课程时开展临床见习与理论教学并进,在完成理论学习后分科室进行轮转实习的方法。临床实践教学一方面有利于医学生结合实际强化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医学生更加了解临床治疗过程,熟悉临床路径和疾病诊治规范。临床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教学的复合式教学安排,是对理论课程与实践的整合,可以促进医学生学科思维的整合[4-5],并提前了医学生接触临床的关口,延长了医学生接触临床的时间,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尽可能了解不同专科,全面掌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过程和基本技能操作,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专业体验专业体验是指在医学生在基础和专业学习及后期临床实践过程中实施的体验教育,它对医学生职业价值观发挥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职业价值观是指个人对职业认识和态度,以及个人对职业目标的追求和向往[4]。例如,在医学动物实验中,教师应教育学生要用人性的光芒庇护一切生命,医学生的仁人善心,正是将来作为医务工作者最为宝贵的情操。在解剖实验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以严谨的学习态度对待每一个遗体,认真做好尸体的保护和善后处理,做到情理兼顾,这也是医学生生命观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同时,要把生命观教育延伸到后期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体系。当生命体验教育运用于医疗实践中,会使学生对生命观产生理性认识,更会形成感性的直接触动[5]。如当学生亲身体会到病人深受疾病折磨的痛苦,体会到家属面对亲人身患重病的焦急与期盼时,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医者对于病人的意义,才能做到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

篇4

医学生在进行临床实习前的实践课只是临床见习和实验室模拟训练,其动手实践的对象为标本、模型人及病案。实习生进入医院直接在患者身上进行视、触、叩、听等操作检查,其操作的技巧、手法的轻重等,都需要有一个熟悉适应的过程。临床上就会表现出动作僵硬,动手能力差。

1.2组织纪律松懈

医学生进入医院实习期间,缺少了学校老师学生的管理,加之有些同学自我控制能力差,则出现纪律松懈、懒散,学习不求上进。

2影响临床实习的因素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高校扩招及就业压力等因素影响,使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效果欠佳。调查发现影响医学生临床实习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岗前培训不足

医学生实习前学校一般都组织实习动员和培训,教学医院也有岗前实习培训,但培训内容大多为医院规章制度、主要注意事项等。缺乏患者首诊的接诊、沟通交流、诊治宜忌等系统性培训,更缺少转入不同科室前该科室独特诊疗常规及注意事项培训。使实习生进入每个不同科室都需要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难以很快进入角色。

2.2高校扩招

随着高校招生数量地逐年增加,医学院校招生规模更是不断扩大,进入临床实习医学生不断增多,而相对稳定的实习医院承担的临床实习任务越来越重,医院教学资源则难以满足不断增多的实习生学习需求,临床老师带教也难以对成群结队实习生逐一指导。这样,通过临床实习也难以培养出技术精湛的临床医学人才。

2.3医患关系影响

由于不断增多地医疗纠纷报道,医患关系也日趋紧张,带教老师不敢轻易放手让学生亲自操作。调查显示,1/3的实习生没有进行过胸腔穿刺、腹腔穿刺、骨髓穿刺、腰椎穿刺等临床实践技能的操作,1/2的学生只是偶尔操作。随着相关医疗法规的颁布,患者维权意识日益提高,有些患者拒绝实习生对其检查,甚至个别患者对医生带着成群的实习生查房也产生反感,使学生在临床实习中显得无所适从,严重影响了医学生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2.4升学、就业压力

调查显示,医学生中25%的本科生放弃实习,全力准备考研;30%的专科生积极准备升本考试。他们平时加紧学习英语及医学理论知识,参加考研或升本辅导班。75%的实习生在春节前后就忙于查阅招聘信息、准备和投递个人简历、参加就业招聘会,甚至有些学生因实习期间没找到拟聘单位而焦虑。如此种种,学生根本无法专心临床实习。

3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

为了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学人才,顺利通过由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保证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下面就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管理加以探讨。

3.1加强岗前培训

医学院校在学生到医院实习前进行实习动员和培训,实习动员师生共同参与,调动学生实习兴趣,了解实习的目的、意义及程序;培训为实训教师和临床经验丰富的带教老师指导,带教老师重点就临床实习中的病史了解、病历书写、沟通技巧、学习方法及相应法律法规进行培训,实训教师重点对临床实习中的常用诊疗技能进行规范化指导、强化模拟训练,提高学生到医院的临床动手能力。带教医院培训应分阶段进行,进入实习前医院医教科对实习生进行医院管理、整个实习流程、转岗程序、规章制度等大体培训,让学生尽快熟悉实习环境和流程,避免进入新的学习环境而茫然无措。转岗实习前相应科室应对实习生进行本科室的特色诊疗、注意事项进行培训,避免因特别沟通或特殊诊疗欠佳而影响医患关系,影响学生实习。

3.2加强实习期间管理

建立实习双重分级管理制,一是“学校-教务处实习科和系部辅导员-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教务处实习科定期进行实践技能考核,结合医院医教科选择患者进行现场诊疗、病历书写等考核或竞赛,组织学生开展病例讨论;系部辅导员密切联系实,对学生的出勤、心理、生活等进行管理和帮助。二是“医院-医教科-带教医生和实-实习学生”分级管理,医教科结合带教医生对实习中的病历书写、动手操作进行指导,组织医生、学生共同开展病案讨论;结合实和带教医生对学生的出勤等劳动纪律加以管理。由此可见,实在实习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医院与实习生之间的桥梁。应选用管理能力和沟通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担任实,既可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可以加强实习管理。

3.3严格毕业考核

学生实习结束返校进行毕业考核,毕业考核应着重进行实践技能考核,也是对临床实习效果的检验。我校毕业考核是模拟临床执业医师考核的程序进行,即“笔试测试(病史采集、病历书写等)-技能操作和体格检查-机试(心肺听诊、心电图、X线、B超、CT等)三站进行。考试不通过不予毕业。实践证明,严格毕业考核,是促使学生重视临床实习、加强技能训练的有效途径。

篇5

1引言

医患语言沟通是指医患双方围绕诊疗、健康等内容展开的语言沟通,包括口头和书面沟通,旨在使医患双方建立信任并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以促进患者的疾病诊疗和健康维护.医患语言沟通是医患沟通的最主要形式,对于增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口语分析入手,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医学生在医患语言沟通特点及问题,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在三级医院实习一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医学生自我评价和患者评价两类问卷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情况进行调查.发放医学生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其中男性301人,占60.7%;女性195人,占39.6%;患者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男性97人,女性98人,年龄跨度为20—65岁,平均年龄43.2岁.

2.2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以SEGUE量表为基础,以医患语言沟通中的口语为主要内容分别编制两类问卷.医学生使用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医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医患语言沟通行为、效果及意见;患者使用的问卷主要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与医学生语言沟通情况等.

3结果

3.1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我评价

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行为的分析主要考察医学生沟通态度、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调查结果,医学生整体做得最好的是能够尊重患者,并注意使用开放式提问;在语言表达上的医学专业性和通俗性结合最为欠缺,详见表1.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医学生的性别因素与其收集反馈信息、沟通意识(主动意识、换位意识)以及遵循医学伦理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因素与其语言沟通过程的控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医学生对自身医患语言沟通能力的整体评价:约50%的医学生认为自己与患者语言沟通的能力一般;三分之一的医学生认为自己能够与患者语言沟通顺利;12.4%的医学生认为与患者之间能够进行非常好的语言沟通,效果好;有21人认为与患者语言沟通整体效果不好,如表3.影响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效果的因素按照程度高低分为1、2、3三个等级.医学生对影响其与患者语言沟通效果的因素集中反映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社交焦虑三个方面(表4).

3.2患者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行为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患者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的态度、语气、耐心等方面表示“好”或“非常好”;对医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引导以及安慰鼓励等约80%的患者认为“一般”或“差”;约60%的患者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能力给出了“一般”的评价,详见表5、表6.医学生和患者在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行为的整体评价基本一致,如表7.

4讨论

4.1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的现状

总体上来看,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能力评价一般的,超过总数的50%;好及非常好的约占总数的40%,是差的4倍,说明大部分医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医患语言沟通能力,而且有接近一半的医学生的医患语言沟通能力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这也是今年来医学高等院校逐步重视医学人文课程,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体现.

4.2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的优势

医患语言沟通态度好.医学生在医患语言沟通过程中基本能够做到尊重患者,使用礼貌用语,认真倾听患者讲述,有非常强的沟通意愿,有利于与患者建立起医患沟通的初步信任.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医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与患者进行沟通,语义表达基本清楚,这是促进医患语言沟通的有利条件.

4.3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的不足

医患语言沟通的主导意识欠缺.医学生对于如何发起、调节和终止医患语言沟通的过程控制把握不够,还不能很好地引导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医患语言沟通的内容不精准.一是患者信息获取不充分,患者职业、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获取的主动性不够,而且容易受到无关内容干扰;二是语言沟通内容的专业性过强,没有根据患者特点调整语言输出,特别是一些涉及医学专业性强的内容患者往往不容易理解.

篇6

实习生下临床前一个月左右由教务科制定培训计划,本着全面培养的宗旨,参照实纲,侧重介绍了实习生职责及工作程序,实习期间必备的急救知识及其他基本常识等。开展讲座的均是我院中级以上医务人员。

2 具体内容

2.1 医疗文件的书写 病案书写是重要的临床基本功之一,但由于目前的临床实习普遍只重视临床诊疗技能的培训,导致实习医生书写的病案存在不少问题,既影响医院总体病案质量,也不利于将来的临床工作。因此有必要转变观念,加强实习医生病案书写能力锻炼,使得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重视病案书写质量和内涵质量,切实做好自我保护[1]。病历是医疗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发生纠纷时的重要证据,它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也是决定医疗赔偿官司胜负、医疗过失鉴定的重要依据。写好医疗文件是提高实习质量的基础之一,也是临床教学的重点要求。通过讲座要使学生了解到:一份合格的医疗文件,既体现着自己的业务水平又关系着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同时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而把通过实际接触患者进行问诊、查体、查阅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分析观察后慎重、准确作出的医学决策的全部过程真实、及时、客观、完整的书写到病历中则是医学生从实践到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体体现。它是培养和锻炼医学生综合运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理、病理、卫生法学及心理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能力的过程。一份好的病案可以反映医生、护士、医技人员医疗水平,个人综合素质如工作态度、责任心、事业心、对医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了解程度、观察患者的细心程度、与患者沟通的情况等。同时也是综合评价一个医院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资料。目前病案运用频率较高的内容是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医疗法律纠纷及司法部门的举证、教学科研和上级部门的检查评价指标等等。每份病案如果达到真实、完整、准确、客观的记录则能产几十种以上的单项或组合信息数据如一些传统的评价指标病种、病情、年龄、性别、平均住院天数、治愈率、出入院诊断符合率等。依据患者的特征把治疗的患者分成若干组群,组群的型别和各组群所包含的病例数量,综合称之为病例组合。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

2.2 临床基本急救知识 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寿命的增长,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使急症和各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对受伤者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可以避免再损伤,不仅可以挽回生命,也可以避免许多后遗症的出现。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的高素质人群,对日常的急救知识了解太少。许多发达国家,即使有非常健全、快速的医疗急救系统,也依然十分重视伤病现场的自救和互救。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急救知识的教育。而作为医学生,更应当时刻以救死扶伤为己任,遇到紧急情况应挺身而出挽救患者生命,这就要求医学生掌握必要的应急急救措施。针对这点,笔者以心肺复苏为重点,先聘请循环科主任进行相关知识讲座,然后请麻醉科主任现场带教,利用心肺复苏模型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夜间为学生开放技能培训基地方便进行练习。最后组织进行心肺复苏比赛。通过一系列培训,不仅使学生们掌握了急救技能,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现场抢救的模拟场面。

2.3 感染及无菌技术 感染问题是医院的头等大事,医院是患者密集的场所,医院环境最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从而为疾病的传播提供外部条件,促进医院感染的发生[2]。医院感染无论对社会及个人均带来严重危害。大量资料证明,只要护理管理严格、预防措施落实,医院感染发生就少。为此,医务人员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确保每次消毒、灭菌、隔离达到预定的要求,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此同时,医务人员更应注意自己的举止,确保每一次操作、每一次检查不做第二个传染源。实习生亦是如此,爱护别人,保护自己,笔者聘请感染科主任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讲座,教育学生们要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制度是人们长期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和处理、检查各项工作的依据,包括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探视制度等。隔离旨在将污染局限在最小范围内,是预防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之一。无菌操作规程是医护人员必须遵守的医疗法规,贯穿在各项诊疗护理过程中。每一个医护人员都应从医院感染、保护患者健康出发严格执行制度、常规及实施细则,并劝告患者与探视者共同遵守。树立学生们有菌观念与无菌操作理念。

2.4 临床基本技能培训 明确临床实习阶段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医学生毕业后能否胜任相关医疗任务,关系到能否真正实现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也影响到医学生今后在医学领域内的专业造诣和成就。而且为了解决目前医学生临床诊疗操作机会减少以及临床动手能力普遍下降的问题,笔者结合实纲,制定了技能培训计划,分别聘请内、外、妇、儿各科主任对相应技能进行培训讲解,并提供种医学人体穿刺模型,操作模型进行模拟操作。使学生们对相应流程有所了解。

3 总结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一名合格的临床医生不仅要求理论基础扎实,更要有过硬的实践能力。临床实习是整个在校教育的最后一年,是医学生专业学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医学生实现由理论向实践跨越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生和高级医学人才的关键环节。笔者应该从实际出发,竭尽所能为医学生创造良好的实习环境,提高他们的实习效果,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医疗专业人才。

篇7

中图分类号:G641;G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1-0022-04

社会的文明进步源于道德建设,道德内化是维护国家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实现医学生的道德内化,是形成未来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保证。医科学生的医德内化,是指一定的医德理论、医德规范或医德观念等作用于医科学生,对医科学生身心产生某种影响和需要,使医科学生不仅真诚地信服、接受和遵守社会的医德原则和规范,而且自觉将社会要求的医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纳入自身医德结构之中,变为自己的医德观念和信念,成为支配和控制自身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内在力量的过程。医学院校要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未来高素质医务人才,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院校医学人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则是形成医德医风行为的重要条件。只有实现医学生的医德内化,才能将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育出国家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医学人才。

那么,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如何实现?本文针对当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现状,分析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研究实现医学生医德内化的途径。

一、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主要因素

为了能够更好、更准确地发现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可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出的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实现途径。为此,在我院临床医学、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大学生中做了一次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的主题是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调查问卷设计了十项调查指标供大学生选择,包括: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个人自身的修养,其他课程教师的教育,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家庭成员价值观的趋向,同学之间的潜移默化,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的指引,媒体宣传舆论的导向和学生自身知识消解能力的限制。该调查发放问卷629份,收回问卷518份,有效问卷511份。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结果显示如下:(1)医学伦理学的教学效果:影响大231人占45.21%、影响一般224人占43.84%、影响小43人占8.41%、没有影响13人占2.54%;(2)个人自身的修养:影响大286人占55.97%、影响一般189人占36.99%、影响小27人占5.28%、没有影响9人占1.76%;(3)其他课程教师的教育:影响大185人占36.20%、影响一般268人占52.45%、影响小52人占10.18%、没有影响6人占1.17%;(4)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大321人占62.82%、影响一般158人占30.92%、影响小30人占5.87%、没有影响2人占0.39%;(5)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影响大321人占62.82%、影响一般142人占27.79%、影响小46人占9.00%、没有影响2人占0.39%;(6)家庭成员价值观的趋向:影响大225人占44.03%、影响一般222人占43.44%、影响小55人占10.76%、没有影响9人占1.76%;(7)同学之间的潜移默化:影响大182人占35.62%、影响一般248人占48.53%、影响小71人占13.89%、没有影响10人占1.96%;(8)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的指引:影响大201人占39.33%、影响一般214人占41.88%、影响小87人占17.03%、没有影响9人占1.76%;(9)媒体宣传舆论的导向:影响大245人占47.95%、影响一般189人占36.99%、影响小64人占12.52%、没有影响13人占2.54%;(10)学生自身知识消解能力的限制:影响大247人占48.34%、影响一般217人占42.47%、影响小43人占8.41%、没有影响4人占0.78%。

从调查结果砜矗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个人自身的修养方面,对大学生的医德内化、行为选择的影响相对其他制约因素更大。

二、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主要因素的现状及分析

医德是行医活动中对医务工作者的一项评价标准,医德内化则是医务工作者实现医德向行为转化的前提条件。没有实践的理论必定是空洞的,医德作为医学领域的道德规范,其目的在于调整医患关系,规范医务人员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造就医德高尚的人才。医务工作者,是医疗活动的主导者,他们的医德意识是否强烈、医德行为是否高尚是医疗活动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医生实现医德内化,并将医德规范落实到临床实践中,能够在和谐医患关系上起到重大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助推“全民健康中国梦”的实现。

结合问卷调查的结果,针对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主要因素,又设计了几个问题在实习生中进行访谈。大学生们根据在医学院和医院的学习、见习、实习经历,以及对社会的观察和总结,结合自身的情况与体会,提出了观点、看法与做法。

问题1:临床上带教老师能否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实习时,专业课老师有没有对你们进行职业精神比如事业心、责任心、对病人同情心,以及爱心、耐心、细心等医德教育及示范?如果做了,具体表现如何?

麻醉学专业学生:麻醉学专业学生的实习,主要是在手术室与病人打交道。因此,他们就带教老师在术前术后及麻醉收费方面的做法谈了看法。有学生认为,带教老师总体来说能做到尊重病人,与病人悉心交流,在病人面前充分注重医生形象,尊重病人隐私。也承认科室有特别关心实习学生的老师,他们真正用心去帮助学生,带领学生成长,不计较报酬,这样的老师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去尊敬。

有检验班学生说:实习生的生活,半职工半学生,可又没有人把我当职工一样尊重,也没有人把我当学生,对我的学业负责。给我的感觉是带教老师以身作则无从谈起,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犹如空话。

也有学生反映,有的带教老师借口工作忙而不愿跟实习学生多交流,在知识的传播、经验的传授上有所保留。“这个好像是……,这个有点像……,这个大概是……,依我的经验判断……”专业老师对知识点这样不严谨的回答,对学生误导很大。还有的带教老师的语言不分场合,当着实习生的面数落单位中的利益纷争,抱怨待遇,甚至向实习生交流滥用药物、过度治疗、做不必要的创伤检查等不当医疗行为的所谓心得。所以,有实习生呼吁:带教老师,请注意你们的言行吧,让实习学生在成长道路上保持一颗纯洁之心,对医生医德怀着崇尚之情。

有影像专业学生如是说:实习期间,大部分专业老师在病人较少时或者夜班时间,会进行职业精神方面的教育。多数老师会结合自身实际,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讲给我们听,希望对我们有所借鉴。在检查病人时,带教老师会边检查病人边告诉我们注意事项。比如,在解开病人衣服检查之前,先跟病人沟通,征得病人的同意。在放射性检查时,要将病人的非检查部位用铅衣遮盖,避免放射性损伤。要边做检查边和病人交流,了解病人临床病情的同时也和病人建立良好的感情。要对病人有耐心、爱心,要养成认真仔细的习惯。但有的老师对学生缺少耐心,不愿意进行医学伦理学方面的教育,只是说你们以后就知道了或者说不用跟病人讲那么多,哪有时间。

有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说:实习过程中,专业课老师没有对我们进行职业精神及医德教育。但在进入实习前,学校组织了实习前培训,对实习生提出了要求,内容涉及职业精神及医德教育,敦促我们要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医学道德规范。在医院实习一年,最重要的感受是:现在有些医院以效益为先,增加床位,控制医护人员数量,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而病人方面,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可支配收入有了很大提高,追求健康的愿望更加强烈,大部分群众身体稍有不适便前往大医院就医,希望得到最好的医疗资源。因此,大医院病人极多,医生工作量极大,分配到每个病人和实习生身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感觉现在医院的部分医生,没有意识到医学伦理原则等人文方面理论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问题2:工作环境到底对医学生医德的形成有什么样的影响?请谈谈其中的认识。

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医学生将医德理论及医疗行为规范运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阶段。通过临床实习阶段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完成医学生到医务工作者的角色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会对医德形成自己的认识。不过,临床实习阶段的医学生会受到不同渠道的影响特别是可能受到负面功利色彩的影响,造成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和心态失衡。比如有的医生收患者及家属的红包、礼物,或者一些不良医务人员与医药企业、医药代表勾结,给患者开大处方吃回扣,甚至利用工作之便向患者索要钱物。这些不良现象,势必会影响医学生对医德的理解和判断,进而影响医德的内化。

实习生谈实习:初来实习时,每位同学都是怀揣着理想,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新知识的洗礼,新岗位的挑战。对病人态度好,有同情心,对工作满腔热忱,在科室里抢着干活,积极向科室老师提问学习,任劳任怨,不怕吃苦,甚至有的同学喜欢沉浸在那种忙碌辛苦之中。但仅仅经过一年甚至半年实习,就变得不那么单纯,对目前医疗现状,医生与医生、医生与患者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不再停留在肤浅的层面。实习学生学习性强,但有时囫囵吞枣分辨力差,自我保护意识不够,有时还遇到外界的诱惑。所以,工作环境的好与坏,对实习学生存在较强的潜在影响。

在实习过程中,大学生切实感受到医德理论与现实医疗环境的差距。还提到,在大学阶段,学到的多是理论层面的医德知识,而到了实际临床工作中就会发现,有时现实并非如此。各种负面现象摆在面前:有的医生开高价药、让病患做多余的检查、做不必要的手术,而患者辱骂医生、打医伤医等事件偶有发生。在这个时候,该如何抉择呢?很多人一贯坚持的医德信仰产生动摇,有人在这个时候选择放弃,有人选择自我保护:有潜在风险的手术不做,能诱发矛盾的治疗方案不用,自身安全排在第一位,救人排在第二位。以前σ降碌娜鲜丁⒗斫狻⑴卸稀⒀瘢在这一刻发生颠覆,医德内化更是不大可能。

三、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实现途径

通过调查与访谈发现,医学生医德内化受到多方面的干扰。若能够从专业课教师的言传身教、社会大环境特别是医疗环境的影响、个人自身的修养这三方面积极干预,就可以为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实现提供指引。

1. 专业课老师以身作则,充分发挥榜样作用

医学生进入大学校园之后,接触最多的就是各门医学专业的老师,因此,专业课老师在医学生的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负责任的专业课老师不是那种只会讲授医学理论知识,不注重医学生人格是否完善的老师,而是那种不仅能够将医学知识传授给医学生,而且告诉医学生人生的哲理、做人的原则、行医的精髓的老师,他们不只是教,更多的是育。

专业课老师的形象在医学生眼里就是一面镜子,他的行为举止折射出来的就是个人的修养与内涵。因此,专业课老师在上课之时,一定要十分谨慎自己的一言一行,并时刻不忘引导医学生健康发展。在课堂理论知识讲授之时,专业课老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言传身教。第一,专业课老师在上课时,穿插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医学前辈的经典事迹来启发医学生,并通过他们的事迹来教育医学生如何看待医学事业,如何无愧于医学生涯,从而强化医学生学医、行医的信念,立志成为值得让人尊敬和信赖的医生。第二,专业课老师在讲授专业知识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将自己的经历体验与学生们分享,启迪医学生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应当如何抉择与处理,让医学生明白什么才是医患一家亲,深刻地领悟到医之魂的精髓所在。这样,专业课老师的循循善诱,能唤起医学生内心的医德情感,培养其健全的医德人格,从根本上执行良医准则,进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抓好临床实习工作中的医德教育,至关重要。带教老师是医学生的导师,影响着医学生的道德发展方向,因此,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树立强烈的医德教育观念,为实习医学生树立榜样。另外,定期组织专家和实习学生座谈,以强化榜样的激励和感染作用,及时解决医学生的道德困惑,使医学生在培养科学精神、严谨工作作风的同时,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时,全院上下要抓好医德医风廉政建设,抵制院内不良风气,营造良好的医院医德文化氛围。

2. 社会环境是客观的,学会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或好或坏,或美或丑。只要舍弃得当,运用合理,那么,所有的一切都会遵循自身法则,走向正轨,繁衍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演绎成叹为观止的锦绣河山。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一定要学会彰显真善美,辨别假恶丑。尤其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医学生,更应该认清自己,辩证地来看待这个社会和事物,要保持内心的纯真,坚定自己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择善而从、其不善而改的品性。当然,在校医学生的心性还不成熟,磨砺也不多,因此,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医学生认识这个社会,服务这个社会,完善这个社会,进而完善医学生的内心世界,逐渐实现医学生的医德内化。

引导医学生认识社会这个大环境,可从两个方面出发。一方面,是通过时事案例,在医学生间展开讨论,从正反两方面来分析其中的利弊,提高医学生辨别是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讨论、分析问题中消除医学生的内心困惑,引导医学生树立起正义感,从而强化医学生的医德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则是在逆境中达到目的。所谓在逆境中达到目的,就是要求医学生对社会大环境中出现的那些有悖于伦理道德的事情进行反思,然后让医学生将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不合道德规范的事情拿出来进行深刻剖析,分析产生的原因和心理活动,再进行引导,将医学生带进伦理的范畴、道德的规范之中,促使医学生意识到具有社会道德的重要性、医生医德的必要性。

环境影响一个人的思想、行为,良好的环境能熏陶一个人的道德情操,能成就一个人,是个体主动实现道德内化、产生道德行为的基础。如果存在不好的医疗环境,势必会影响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理解、判断,对信念的坚持,以及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改善医疗环境势在必行。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医患的权利和义务,对违法者严厉惩处。对医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整体医疗水平和医德人文素养。规范医院的治疗流程及操作,确保安全、规范、高效医疗。

3. 提升医学生个人修养,促使其勤学好问,增强自身知识消解能力

道德内化,是通过外在的社会教化与自我的内在吸收而达到最佳期待效果。新的医疗模式对于医务工作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医生的个人修养和医疗服务质量是人文素质所诠释的新的内涵。个人修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医学生个人修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生医德内化实现的成败。在医学这个特殊而又重要的领域中,修养是至关重要的,是不可或缺的,没有修养也就无所谓人文。因此,医学生的个人修养应该成为检验医学生将来是否能够成为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不可缺少的指标。个人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境界,别人无法赠予,只能通过内心的w验、感悟、领会,才能将其转化为自身所有。

提升医学生个人修养,促使其勤学好问,增强自身知识消解能力,可通过以下两个途径来实现。第一,医学院校的老师可以给医学生推荐适合医学生锻炼心性、提高认知能力的书籍,让医学生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学会自我整理思维,让其在学习中成长,在思考中成熟。第二,安排医学生与学校附属医院里的医务工作者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提升能力,学习医务工作者的奉献精神、职业责任感、对社会对医业无限热爱的情感等高尚品格,使医学生能够被感染,能够从前辈那里学习行医的准则和医德医技,从而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四、医学生医德内化的现实效果

要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探寻影响医学生医德内化的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适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将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并转换为外在行为的实现途径。医学院校要将德育理论与医疗实际相结合,发挥专业课教师的榜样力量;向医学生宣传社会大环境下的正能量,彰显真善美,使医学生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看待一些片面报道;提升医学生个人修养,并促进医学生勤学好问,增强自身知识消解能力;让医学生积极探讨医学理念、医学人文、医学精神并相互交流启发;利用学校校训、办学理念、大学精神指引医学生的医学生涯,注重德行的转化。这样,能够明显提高医学生医德内化的效果。

实习任务完成回校之后,又在大学生中做了这样的调查:实习过程中,通过老师的引导和自己的努力,你们是否有意识地把医学伦理学理论、原则用于临床实践,又是怎么做的?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肖栋:实习时,有意识地把医学伦理学理论、原则用于临床实践。具体做法如下:询问病史时,自觉地做到举止端庄、态度热情,全神贯注、语言得当,耐心倾听、正确引导。给病人做体格检查时,做到全面系统、认真细致,关心体贴、减少痛苦,尊重病人、心正无私。在需要病人签字时,认真遵守知情同意原则。例如,让病人在大病历、入院告知书、授权委托书、不收红包协议、手术知情同意书等病历资料上签字前,先让病人阅读,病人不懂的地方耐心详细地解释,待病人看懂后再签字。在实习中,还严格遵守医疗保密原则。具体包括两点:为病人保守秘密――在询问病史或诊治过程中,有病人常常提供各种隐私,对此从不随意泄露,做到守口如瓶;对病人保密――在特殊情况下,如病人患有癌症或者其他危重恶性疾病时,为了有利于患者治疗、顺利开展医疗工作,不得不对某些病人隐瞒其病情及预后情况。在实习过程中,还很注重医患沟通原则。当病人对诊疗工作有意见时,会耐心地倾听,有意识地站在病人的角度想一想,热情详细地向病人解释,进行有效的沟通,进而化解矛盾。当病人对手术方式或者对并发症不理解时,会用打比方、画图等方法帮助患者理解,最终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彭绪峰:在实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运用课本上的伦理学知识来指导临床诊疗工作。在采集病史时,努力做到集中精力,耐心倾听,不轻易打断病人的陈述和提问,尽可能用打比方的方式将医学专业术语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话,并不时地用点头、轻拍病人肩部等方式对病人表示自己的专注与同情。在体格检查时,事先与病人沟通,做好解释工作,说明目的,尊重病人的选择,并根据病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暴露必要的检查部位。在检查女性时,按照要求都会请一名护士在场。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关心体贴病人,如冬天做腹部体检时,先搓手或用热水洗手后再用手把听诊器焐热,传递温暖;在做直肠指诊时,边做边与病人交流,转移病人注意力,从而缓解病人的焦虑。在外科换药时,认真细致,严格操作,按章行事。换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是最普通的事,然而也是最容易疏忽的事。一个无菌切口,可以因为换药不当而感染造成延迟愈合,换药动作粗暴则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每次换药之前,都会充分了解伤口、创面部位大小深浅,是否需要扩创或冲洗,是否需要拆线或缝合等。对所需的敷料、器械、药品等先检查是否齐备,比如深伤口所用的长血管钳探针、置换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特殊引流管。对病人精神状态、全身状况及换药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均详细了解,充分准备。换药过程中,边操作边给患者汇报创口的变化,并注意安慰、鼓励患者。

对此,也有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有影像学专业学生说:尽管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面对临床诊治伦理困境,想用医学伦理学知识去帮助化解,但在实际工作中,还是难以想到相关的伦理学知识,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也许是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欠缺,所以,在临床遇到问题时,还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意识去解Q。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并非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它还需要外界合理、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只有把它作为一项系统的工程长期来建设,医学生的医德内化才能真正实现。医学院校要培养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未来高素质医务人才,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是医学院校医学人才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医学生的医德内化则是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行为的重要条件。只有实现医学生的医德内化,才能将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教学效果充分体现出来,才能培育出国家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洁,齐玉龙.医科学生医德内化教育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6).

[2]林玉美.医学生医德信念确立的人本学追寻[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

[3]蒋广根.医德教育必须重视心理规律[J].医学与哲学,2000(03).

[4]谢志青.医学生医德人格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篇8

在以往的教学工作中,内科实习最常用的方式是传统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实习方式。医学生在完成见习阶段之后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各内科病房,每1~2名实习医生跟随1名住院医师进行临床工作,由病房主治医师担负主要的临床实习教学工作,而学生们日常生活和心理指导主要由班主任负责。

1.2传统实习方式的弊端

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内科实习时间为12周,需在4个三级亚科的不同病房中进行轮转,更换至少4名以上指导教师。这种轮转方式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内科不同亚科的相关疾病,但同时也带来了指导教师更换频繁的问题,由此导致师生之间难以充分沟通达到深入了解;而不同的学生有各自不同的性格特征和学习方式,深入了解的缺乏使指导教师难以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这时的学习就更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对于学习主动性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学效果容易受到影响。由于参与教学的教师人数众多,教师的水平和教学能力就难免参差不齐。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但少数教师责任感和教学意识不强,使教学效果相差较大。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下,1名主治医师需要同时管理5~8名学生,加上繁重的临床工作,就造成对学生的管理较为松散,因此教学计划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就可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同时也更难以对学生的科研、生活和思想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关心和指导。

2在八年制医学生内科实习中实施导师制的具体方法

2.1实习生导师的选择内科实习阶段

导师全部来源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科教研室,要求至少具备主治医师3年以上工作经验,医德高尚、医疗作风严谨、爱岗敬业、责任心强、热爱教学工作,同时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导师选聘以个人申请和专科推荐相结合,择优录用,最终经医院教育处审核批准。

2.2导师制的具体实施方案

实习生导师制由教学院长直接牵头负责、内科教研室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在实习开始前,组织导师进行统一培训,明确教学计划、导师的职责和工作方法。在实习过程中,定期召开导师经验交流会,使导师之间能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导师和学生分别进行总结,评比教学效果。每名实习生导师在每个实习轮次负责指导1名实习医师;而每名学生在内科实习阶段始终由一名导师进行指导。学生每周书写大病历1份,由导师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修改。在实习过程中,要求导师与学生每周至少见面2小时,由导师带学生在床边诊查患者、分析病情。导师着重对学生的临床能力、沟通技能、学习方法、科研能力和思想生活等方面进行个性化辅导,尤其注重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培训,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3实施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

导师制的意义与本科生不同,八年制医学生有专门的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其科研工作。虽然导师制的核心内容都是“因材施教”、“个体化”教学,但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施行的导师制与其在研究生阶段所施行的导师制存在明显不同,实习生导师制并不以培养、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主要目标。八年制医学生的实习生导师制的主要目标是在教学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导师教学的主动性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导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成长方向的引导。而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做学习活动的主人、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在导师与学生的不断互动中到达临床实习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实习生导师的具体任务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医德和严谨的医疗作风;(2)对刚进入内科实习阶段的学生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习兴趣,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重点加强对学生临床基本功的培训,如问诊、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病例分析、基本临床操作等;(4)训练学生规范的临床思维方式,做好从书本到临床、从学生到医生的思维模式转换;(5)提高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和技巧;(6)使学生初步接触科研,培训其查找和阅读文献的能力;(7)可为学生今后选择专业方向提供一定的建议;(8)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不良心理状况及时予以疏导。与传统的八年制学生实习阶段的教学模式相比,导师制具有明显的优势。与传统实习方式的松散的管理模式不同,在实施实习生导师制后,学生虽然仍分散在各个不同临床科室、跟随不同的带教老师实习,但导师可与不同科室带教老师互相沟通,全面掌握学生的实习情况、发现学生的不足,从而全程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并对每名学生的具体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每周固定时间的师生接触,使导师能够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式的个体化指导,这种方式尤其有利于强化对学生临床基本功和沟通能力的培养。同时,相比起八年制学生研究生阶段的导师,实习生导师与学生年龄上的差距较小且交流时间较多,因此能够更顺畅地沟通、交流,这种亦师亦友的关系使实习生导师更容易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加以干预。对导师而言,固定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激发导师的责任感和教学热情,并能够激励导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我;对学生而言,导师制的实施使学生有了归属感,带来的是更强学习主动性,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4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

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尚需解决的问题导师制源于国外的研究生教育,近年来开始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但导师制在八年制医学生实习阶段中的实施目前还是一项新事物,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仍未成熟。实习生导师的临床和教学能力如何、教学态度和理念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师生之间是否能够真正有效沟通、如何对导师进行奖优罚劣等问题都会明显影响实习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实行导师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在各级领导和管理部门的充分重视下制定合理完备的导师选拔、监督、考核和激励机制,以及导师与学生的双向选择机制,从而使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个体化”教学的有益作用。

篇9

2对实习带教管理及实习质量的影响

紧张的医患关系及繁重的临床工作使得部分临床带教教师力不从心。临床带教需要拟定实习带教计划,首先,临床带教教师需要选择恰当病例,取得病人的许可,才能让实习生动手操作,再加上实习生操作生疏,教师也需要承担很大风险,不敢太放手。其次,临床日常工作及新技术的开展占用临床教师大部分时间。再次,医学生为了升学或择业,不好好实习,经常出现无故迟到、早退、脱岗等现象,使得管理部门和带教教师为落实教学管理制度,保证学生安全,在开展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寻找学生,落实和完成教学任务。这些情况无形牵扯了管理科室和带教教师的大量精力,也影响到了临床带教老师的教学积极性,甚至出现拒绝带教的现象,这增加了医院教学管理科室的工作难度,使医学生无法保质保量的完成实纲所规定的操作项目。

3应对措施

3.1加强专业课与见习的衔接医学生最后一年专业课安排要恰当,理论课和见习期分配合理,在校上专业理论课,随周在附属教学医院见习,选择理论知识扎实和临床经验丰富的临床教师带教,抽取典型病例,使课本知识再现和进一步延伸拓宽理论知识,通过理论与见习的恰当衔接,学生对临床课充满兴趣,在病例上又充满挑战,为以后的实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3.2加强实习生岗前培训为确保学生在医院安全的投入实习,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在学生入院前,安排相关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包括基本操作规范、医疗文书书写、劳动制度、医疗法规、医院感染知识以及医院相关规定的岗前培训,让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前,有个适应过度,对医院基本日常流程有大致了解,并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确保学生从学校顺利过渡到医院实习。

3.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在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中,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至关重要。生死攸关,性命相托,医生不仅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神圣的使命。只有想病人之所想,急病病人之所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才能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屹立不倒。而医德不良,时时顾忌蝇头小利,不负责任,推脱责任造成医疗过失,严重损害了医生的形象。因此,职业道德教育与人格培养应贯穿于医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将其纳入实习考核的范围。

3.4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医患沟通不是简单地人际对话,而是一门艺术,我们每天都在面对病人,时时处于医患沟通中,良好的沟通能力可以使我们很轻松的适应医生这个角色。所以带教教师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培养要重视,每天可选取1~2位典型病例进行沟通,然后将沟通过程、沟通的结果写成心得体会,总结沟通技巧。尽量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融入临床实习的整个过程,在临床实习中严格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强化医患沟通技巧的训练可以通过学习医学职业道德、患者心理学、社会交流学,要掌握足够的、丰富的与医学相关的社会科学知识,并采用扮演医患角色等多种教学方式。

篇1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医生需要承受越来越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妇产科医生①。从社会发展与职业压力的角度来看,在校医学生是未来的医生,因为需要面对学业与就业的双重压力,所以其心理健康很容易受到影响,进而表现出各种各样的症状。而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护是医生能够对患者进行科学治疗的重要基础②。本研究主要针对实习医生心理健康水平受精神科教学模式改变的影响进行研究,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0例妇产科实习医生来源于2013年7月~2015年6月来我院妇产科专业医学生中。随机以1:1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50例,其中男10例,女40例,平均年龄(20.21±1.26)岁。对照组:50例,其中男12例,女38例,平均年龄(20.05±1.12)岁。2组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实习生的理论课程均在校完成,同时均自愿参与并配合此次研究。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按照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完成相关学习内容,等到结束课程之后,接受闭卷考试。观察组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变,将重点放在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重塑上,具体为:除了完成教学大纲中要求的学习内容之外,在授课过程中还要大量应用临床问题与社会现状,鼓励医学生进行讨论,将精神障碍出现的原因作为切入点,指导医学生多维度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压力应对能力以及职业选择等,同时,安排学生一定专科医院临床见习课时,等到课程结束之后进行开卷考试,改变之后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

1.2.1更新教学思路

将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基础,结合媒体、医院见习以及网络,通过真实的案例对医学生进行启发。其次,要对医学生健康心理发展进行引导,将教学思路改变的重点定为健康核心定义的确定,采用教与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医学生对健康的定义进行思考,以便于能够将其今后的临床工作思路扩宽。最后,要对教学重点进行重新评估,妇产科医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仅仅局限于应对妇产科工作,而且需要能够用健康的心理水平去面对生活与工作,并且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围的人,使其能够共同热爱生命与生活。

1.2.2发掘兴致所在

首先,要将课堂、课间和医学生之间的互动环节增加,指导医学生针对临床病例进行分组讨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恐惧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知识的缺乏,当医学生能够对精神障碍的病因与表现进行了解之后,对某种疾病的恐惧感也会慢慢消失。其次,要对医学生进行身心教育,针对妇产科这一专业的特点,组织医学生对自身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讨论与剖析,以此来紧紧抓住课堂核心与节奏。最后,要紧扣教学目标对医学生进行分阶段测评,以此来了解其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

1.2.3结合实际因势利导

首先,要将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结合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睡眠日,对精神健康的标准及其对个人的意义进行了解。其次,要将医学生的身心实际发展情况作为依据,将教学的内容拓宽。最后,可以通过列举真实案例来进行专科讨论,例如从“张明宝事件”中学会如何对社会责任进行承担,从“演员白静被杀事件”中教育医学生如何对婚姻、经济以及家庭等矛盾进行妥善处理。

1.2.4培养医学生良好的职业人文素质

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其重要职责在于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与照顾,属于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帮助与服务,这就要求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一方具备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专业的操作技能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所以医学生在学习的阶段就应该明白“我在做什么”“我是谁”“我这样做的意义”。

1.3观察指标

课程结束之后,观察与对照两组医学生均要完成SCL-90症状自评量表,以此来对其心理状态进行了解。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主要包括精神病性、偏执、恐怖、敌对、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强迫、躯体化以及其它等10个类别的内容,一共有90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法对其进行评价,严重计5分;偏重计4分;中等计3分;很轻计2分;从无计1分。

1.4统计方法

将数据进行录入,然后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库的建立,计数资料进行方差齐性检查之后,进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则采用(±s)进行表示。

2.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教育者应该对医学生的心理健康加强干预,多层次、多角度的引导医学生在走进社会的同时能够采用积极的方式去应对学习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102-02

职业道德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预防为主,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原则是我国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提高医疗行业社会风尚的关键一环。而临床实习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业务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医学事业的状况和发展。因而在见习、实习阶段就注重培养他们高尚、严谨的医德医风,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本文就临床医学生后期学习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内涵、途径和方法进行论述。

一、对医学高等学校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

为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学校教育中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技能培训,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医学生将自身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提高到新的高度。此外,在医学教育上,临床医学生的后期教育主要以临床见习和实习为主,这就要求学生,要尽快适应新的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成为以人为本,基础、临床、预防医学知识贯通的全面型综合人才。因此,医学生后期学习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脱离单纯的生物医学的思维模式,培养观察社会待人接物的人文素质,提高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作用的分析能力,学会从患者的社会背景及心理变化出发,对疾病进行全方位的诊断分析。

2.高等教育的需要

在医学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都明确把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医学高级人才作为各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广义的讲,高校(包括高职)阶段,是人一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不仅是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西方的文化产品大量涌入,学生很容易感受到各类意识形态,广泛接触世界多元文化。各种文化之间的混合与碰撞将加剧学生成长过程中选择与确立价值观的困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学校道德教育也必须不断深化和拓展。[1]另一方面,当前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许多家长把培养子女成才片面地理解为掌握文化知识,而对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则不闻不问,这一切都要求高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缓解医患矛盾

目前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部分医生的服务理念与思维方式仍停留在“以医为尊”、“重病轻人”等水平上,服务言行就表现出不愿向患者多解释,交往中对患者不够尊重,缺乏人文交流与情感交流。而现代医学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术,还要有社会良知、社会责任感。对患者多一份关爱、理解、策略和技巧,是自己素质完善的展示,也是建立协调融洽的新型医患关系的基石。因此,从实习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医学生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对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二、医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

我国传统的医古文在医德教育方面从4个方面对医德教育内涵进行了总结:①对健康和生命的终极关爱;②去功利的人生价值观;③不拘成规、勇于探索的精神品格;④审慎严谨、时时自省的行医作风。[2]现阶段,我国虽然对于医德没有具体的固定模式要求,但按照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总体要求;结合卫生部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管理暂行规定》和医学类职业要求以及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在总结多年医德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探讨医德教育应具有的内涵。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用“三义”教育统领学生医德教育: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贯穿医德教育的全过程,并置于指导地位,培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

其次,通过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基本掌握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正确看待世界、看待社会和人生。并具有敬业精神,能较深刻地理解医学的人文内涵,确立正确的医学价值观,提高其对医学社会价值、道德价值的判断能力以及医学行为抉择能力。

第三,进行人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使医学生形成热爱人、尊重人、相信人、平等待人等品质,遵守社会公德,正直坦率、助人为乐,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医患、医护、同事间的关系。

第四,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了解学医的目的是对人的爱和关怀。使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病人、讲求公正、追求和谐、力行善美,具有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操守。[3]

原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6年全国医院管理年工作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对医疗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注重专业技术水平,更要注重思想、道德、作风教育和法律、纪律培训……使年轻医务人员既掌握扎实的医疗技术,又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在和谐社会中,实现医者尽其能、患者医其患,医患共相依、雨水一家亲,是我们努力奋斗的基本目标”。

三、医学生后期教育中医德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1.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培养人文品质。

提高医学生自身素质,加强人文修养,引入“精神助产”法,将道德认知内化为道德观念,外化为道德行为医学在具有显著的自然科学属性的同时,还具有显著的人文科学性质,[4]社会呼唤人文精神,提倡以人为本,珍视和关注生命。对医生来说,人文关怀是其最基本的服务态度。医学生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由后天修养的程度决定的。少数学生沉醉于当代社会的斑斓色彩之中,疏忽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他们或者尚未完全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或者社会公德的自我培养留下了缺陷。“精神助产”的要义在于: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5]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所以作为未来社会的人道主义者,在校期间必须加强自身的人文修养,不断培养自己的“尊重生命、崇尚正义、爱岗敬业、心胸宽广”等人文品质。只有这样,患者在就诊时才不会感到治疗仪器的冰冷和自己的孤独无助。

2.提高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完善榜样示范作用。

由于当今医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传统的“高”、“大”、“全”式的榜样示范法效果弱化,甚至引起一些学生反感,[6]学生都具有向师性和模仿性的特点,教师的态度、立场观点、言行举止成为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临床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带教过程中率先垂范,做到为人正派,光明磊落,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临床上对每个患者都要做到认真、体贴、和蔼;对患者一视同仁,对尊者不卑,对贫者不傲,不以职业之便拉关系、办私事,严于律己,洁身自爱。作为一名临床医学教师,治好患者和教育好学生是同样艰巨而重要的,但后者对社会的影响更深远。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良医,则可能造福一方;如果我们培养出一个庸医或贪医,则可能祸害一方。

3.加强学校、临床医院的合作

学校方面。在学生进入临床之前,学校应帮助他们树立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观和医德观,增强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为他们的临床医德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学习中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思想品德修养课、法律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法制与纪律教育,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法制观。通过医学伦理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社会主义医德原则、规范、范畴的教育,阐明医德与医术关系。同时通过“早期接触临床”,在参观医院、见习、卫生调查等活动中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地接触社会、医院和服务对象,接受医德熏陶和感染,逐步懂得一名合格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还要有高尚的医德情操。

医院方面。医院作为医学生后期教学的执行者和管理者,对他们医德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中进行医德教育,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开展床边教学,结合患者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总结自身医疗服务中的经验教训;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分析违反医德规范、丧失医疗道德造成的事故和案例,从而促使学生在比较思考中定位,自觉提高医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和习惯,最终促使学生把外在的医德原则、规范转化为内在的医德信念和品质,牢牢确立“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价值取向。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医德育人环境,要健全医德教育的规章制度,严格管理、奖惩结合,保证医德教育的顺利进行。

总之,临床实习生后期教学的医德培养教育不能拘泥于一种形式,应该结合卫生行业的特点,采用“立体、多面教育与集体影响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在进行专业技能实习的同时,狠抓医德医风教育,培养医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意识,坚守医学人文信仰,成为“懿德善能”、“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 静.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004(26)

2 季春元、邹 丽.医古文中的医德教育内涵[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28~29

3 吴海峰、张明勇.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几个问题的分析与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9(8):1013~1014

篇12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生。目前,医学院校扩招后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基本满足医技人员需要量,但毕业前在教学医院实习时每名带教教师平均带教3~5名实习生甚至更多,实习生动手机会相对较少,缺乏实践锻炼,综合能力相对降低。有些学生缺乏沟通技巧,缺乏对患者的同情心,不能快速适应学习环境的变化和自我身份的改变。在实习中要想取得患者的理解和配合,规避医疗纠纷,单纯靠诊疗技术是无法做到的,还必须学会与患者交流沟通。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重视对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医患沟通能力、服务理念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医学生实习前与患者接触的机会较少,也无相应的课程培训,因此,实习生往往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服务意识和沟通意识。近年来,国内各医学院校逐渐加大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但是尚未形成有机的、完善的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课程体系。

一些发达国家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培养医患沟通技能、医生与病人相处能力等专门课程。相比之下,虽然国内已有部分院校将医患沟通学作为选修课,但仍存在理论讲授偏多,教学实践偏少,教材尚不完善,临床实习阶段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连贯性不够等问题。因此,对医学高等教育中加快课程建设,加强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目前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改革问题之一。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临床实习顺利开展的基础 临床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只有通过临床实践才能得到验证。儿科患者因其年龄、疾病种类的特殊性,就诊时家长迫切需要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给予合适的治疗,以缓解患儿痛苦;内、外科有些患者的病因及患病的部位隐私性,再加上传统观念的影响,通常在诊疗时只会告诉自己的医生,拒绝实习生的观摩和技术操作。因此,能否与患者有效沟通并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直接影响到医学生的成绩和实习效果。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和病人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患者及其家属对实习生这个特殊的群体缺乏信任感,常常只有少数患者愿意配合临床实习教学,这样就制约了实习生各种临床能力的掌握和提高。因此,医学生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尤其重要。

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降低医疗纠纷的有效途径 据有关资料显示,在不构成医疗事故的医疗纠纷中,由于医患之间缺乏沟通或不善沟通,成为引起纠纷的主要因素和导火索。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既能及时有效地了解患者的痛苦和需求,对患者进行正确诊治和心理疏导,又能有效地改善紧张的医患现状,促进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一项调查表明,48%的医生认为医患关系紧张原因在于沟通太少,50%的病人认为是缺少沟通,医患不能沟通就无法相互理解。医患沟通是疏导患者心理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培养,医学生能够根据病人文化水平、病情特点、心理状况等方面,选择病人易于接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沟通,在沟通过程中详细了解病人的生理、心理变化,耐心解答病人的疑问,有效地进行安慰和疏导。掌握良好的医患沟通技能,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及院方的信任,增加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取得患者最大限度的密切配合,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使医疗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此可见,加强医患沟通是消除或缓解医患纠纷的有效途径。

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培养是医学生锻炼临床技能的前提 医学生的理论知识越扎实、实践技能操作越熟练,越能为患者解决临床上的实际问题,医患沟通的障碍就越少,患者对其信任度就越高。因此,医学生在进入各科室实习以前,首先要掌握课堂上所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操作,在初次接触患者前应掌握病史诊断和体格检查的正确方法,动作要规范,多体谅病人,多与病人交流沟通,建立和谐信任的医患关系,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决病痛,增强患者和家属战胜病魔的自信心,减少患者对实习生的偏见,使实习生获得更多的进行临床技能操作的机会。

2 教学医院要加强对医学生的管理和引导

加强医学生实习岗前培训 医学生进入临床医院实习之前,医院首先应组织院内有关职能部门和人员,从医疗安全制度、病历书写制度、临床管理及查房制度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增加医疗法律法规、医疗事故处理、医患沟通技能、执业医师法等方面的培训;也可以抽调医院专家为实习生举办定期或不定期医疗相关知识讲座,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用发生在身边的生动案例,强化实习医生医疗法制观念,增强医疗风险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使其利用掌握的沟通技巧,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 加强临

床带教过程中的培养 新形势下的医患关系使临床教学的难度系数加大,临床教师带教时瞻前顾后,怕担风险。刚进入临床实习时,由于对医疗环境不熟悉,对医疗技能操作不熟练,医学生普遍信心不足,带教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学生亦小心谨慎不敢做,实习生的动手机会越来越少,影响着临床教学质量。承担临床教学的医院要充分认识目前的教学特点,制定相应的带教措施。有学者认为,教学医院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培养优秀的临床教师队伍:加强学术交流活动,选送带教教师外出进行培训,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列入带教质量的监控,建立教师资格审查制度,对模范带教教师予以奖励。 校院联合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严格实习带教管理,选派的带教教师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进行熟练的实践技能操作,而且更要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及言谈举止,带教医生的行为在言传身教中对实习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带教教师应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渗透到临床医疗技术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带教教师应注重医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让他们懂得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临床治疗中以患者为本,与患者沟通以赢得信任,消除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的紧张状态,营造轻松的就医环境,为教学带来更多的便利。

教学医院应建立相应的考核评价制度 为了让医学生在实习中充分认识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临床教学中每一科的出科考试除了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病历书写等以外,可建立起一套实习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和办法。也可以通过面试、问诊等方式,衡量一个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并结合专业成绩作为评价医学生临床实习合格或优秀的标准。总之,探索科学而可行的医患沟通的教学方法与评估体系,是教学医院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部分。

3 全社会要营造和谐医患关系的氛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