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

时间:2022-08-27 08:32:10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小学一年级计算题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

篇1

10和20以内各数的认识是计算的基础,只有学生理解了数的含义以后,才能顺利地进行计算。如认识数“1”,不只是教给学生读法和写法,还要使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一本书、一个书包、一张课桌……)中抽象出:凡数量是1的事物就用“1”表示,比1多1的数就是2,所以2在1后面,3比2多1,所以3在2后面……认识了每个数的含义,又掌握了数序,学生就可以由一个自然数求出它后面的自然数,如计算3+1,就想4比3多1,所以3+1=4。

数的组成和分解知识也是学习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的、、卡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比如教8的组成和分解,学生一面摆卡片,一面讲解:7和1组成8,8可以分成7和1……有时可让学生讲数的组成,如教师讲:“8可以分成几和几?”甲生讲:“1和7”;乙生讲:“2和6”;丙生讲:“3和5”;丁生讲:“4和4”。又如:一个学生讲:“1和7”,另一个学生马上接下去答:“合成8”。看谁讲得又对又快。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知识,学习10以内的加减计算就比较顺利了;掌握了10的组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的速度也可以大大提高。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课本中是结合认数引入学习加减法的。在认识“3”后学习加法;认识“5”后学习减法,以后每学一个数就出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集合图,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计算时,应首先讲清算法和算理。如10以内的计算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去想结果。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的方法计算,而且,课本上讲的是在大数上加小数的方法,如果遇到小数加大数时,可以根据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的道理,算出结果。也可以在小数上加大数。如5+9,想成5 + 9 =14,只要方法正确,教师就应加以肯定。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本是指导学生利用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计算的。如计算15-7,就想7+8=15,所以15-7=8。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要加强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三、加强课堂练习,注意提高练习效果

当学生知道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和算理之后,必须通过练习使计算能力提高。如学完得数是14的加法后,先集中练得数是14的加法,再练得数与14相近或有联系的题目,如9+5、9+4、9+3、8+6、8+5、8+4等,使新旧知识相联系。实践证明,在这20个题目中,9加几的题和两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题,学生错误较少。难题只有9个题,即:8+3、8+4、8+5、8+6、8+7、7+4、7+5、7+6、6+5等。教学时要反复出现,加强对比练习(如8+5与7+5,8+6与7+6等),化难为易。

对于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应该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原因,如有的学生把16-7=9错误地算成16-7=11。错误的原因是6减7不够,学生把两个数对调算成7减6,即把加法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的知识用于减法。为此,要讲清道理,还要把两类易混的题目进行对比练习。如:

12-3=9 13-2=11

11-2=9 12-1=11

14-5=9 15-4=11

……

又如,有的学生对连加、连减的题目掌握不好。有时忘记或记错中间的结果,有时丢掉第一个数用后两个数进行运算等。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

四、结合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篇2

2.同窗科教师每两个月听完同集备组老师的课,每学期共听同集备组老师的课两次,并填写听课评价表本学科老师。

3.高级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一级教师不少于15节,二、三级教师不少于20节,见习期教师不少于30节,要求跨学科听课不少于五分之一。

4.教研组长按时督促本组老师备好课,完成每周一个的手写精品案。

二、加强教室教授教养研究,落实集备轨制,提高自身素质

1.落实好《青岛第二十三中学优异集备组评选审核办法》。

2.组长负责浩揭捉期本学科组教研内容,围绕黉舍提出的“目标导学”教授教养模式和“激情教室”,落实到音乐,体育,美术三个学科组。

3.按照黉舍规划按时做好“三课两会”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学科教授教养质量。

4.组长督促青年教师在营业上积极进取,给自己制订出成长目标,提高自身素质。

三、按黉舍规划初步制订通本学科相关联的校本课程

1.按黉舍规划在本学期制订出与本学科相关联的校本课程教授教养规划。

2.在初步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研究,准时总结成果。

3.认真介入区教授教养根本功交手。

四、体育学科

端正教授教养思惟,提高对体育教授教养重要性的熟悉起劲提高体育教师自身综合素质和营业水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在教育活动和教授教养过程中,每个教师都必需注意自我形象的塑造,从而博灯揭捉生的相信和爱戴。体育教师必需对首要根本手艺进行研究,做好示范,确保示范动作的正确、规范(示范规范化本身也是激发学生进修爱好的重要方面)体育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要有很强的对教授教养内容的组织能力以及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才干提高教授教养效果。

五、音乐学科

1.树立协调的师生关系立异音乐教室导入上好每堂音乐课的“精彩”开场片段,在这样的魅力影响下,我们的音乐教室实效性必然获得提高。

2.完美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室实效。

3.创设有效地教授教养路子,提高教授教养实效创设良好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进修的爱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响应的氛围中,从而达到了良好的教授教养效果,提高教室教授教养实效。

4.音乐与丹青结合创设情境。

5.优化音乐教室评价语言,提高教授教养实效。

6.强调音乐性,提高教室教授教养实效。

7.以七年级女生为主,组建黉舍女声合唱团,行使每周四下昼第四节课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训练。

六、美术学科

1.教授教养工作上加强与同窗科外校老师的信息交流,按时列入区市教研活动,准时完成教研室布置的各项美术教授教养工作。

2.充分运用直观性教授教养手段,提高教室进修效率。

3.组织美术课代表做好每节课的进修情况记录(课前预告情况、介入黉舍美术活动等),积极调动学生美术进修的持久爱好。

篇3

有的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先进计算工具不断问世,随便把计算工具一按,得数就出来了,还用学什么计算、口算、心算?其实,这种想法是错的。口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石,对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反应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我们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牧区,受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影响,造成了少数民族学生在计算方面存在正确率低、计算速度慢、计算方法不够优化等现象,这与学生目前的口算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作为教师,必须帮助他们找出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教学效果,用科学的方法提高一年级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一、分析学生口算错误的原因

1.心理方面的原因

小学生感知事件是比较笼统的,不够具体,往往只注意到一些独立的事物,不能觉察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及特征,因而缺乏对事物间的整体认识。有时在进行口算练习时,有些学生还没看清楚运算符号,就将答案脱口而出了。比如:将算式中的“0”看成“6”,“12”看成“21”,“+”看成“-”等。

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一年级学生太小,不能认识正确口算的重要性。本身对口算缺乏兴趣,加上机械重复的训练更是嫌麻烦,便不假思索的信口乱说。再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有完全养成,写作业时边做边玩,不能集中思想进行口算;书写时不规范、字写得很马虎,算后又不安心检查计算,在口算练习和比赛时,有些学生只图快,不管答案的正确与否,这些都会影响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二、提高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及方法

1.手脑并用,直观演示,建立表象

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的运算,是一年级口算的重要形式。因此,要从学生认识10以内数开始,就始终注重直观教学。课前师生共同准备大量学生喜爱的实物图片、小棒等。课堂上让学生数一数图片、小棒,再数一数自己的小手指,强化数感训练。再通过分一分、并一并的直观操作活动建立表象,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解,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注重算理教学,加快口算速度

在口算教学中,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的主要途径是教学生理解算理。口算方法的灵活运用,又能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时,不仅仅教给学生正确合理的算法,而且要十分重视算理教学。通过说理训练,方法活了,口算速度也加快了。

3.科学设计训练方法,提高口算正确率

小学生的思维表象力不强,不通过合理的训练很难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在口算训练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措施:

(1)视算、听算结合训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形式。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交替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2)采用多样化形式,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得到有效的口算训练必须要充分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运用不同的手段,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例如:抢答口算题、小组口算比赛夺红旗、数数传球、卡片辅助找朋友、课堂擂台赛、“小蝌蚪找妈妈”等,让学生在玩中促练、练中提高。在口算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训练,课件中可设置一些小学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动画片,例如:喜洋洋与灰太狼、海绵宝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能够积极地完成练习。

(3)新旧知识对比练

一年级学生对新知识接受得快,但遗忘得也快。针对这一特点,经常采用新旧口算题对比训练。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加法和减法的对比等。这样训练使学生既掌握新知识,又复习了旧知识,使新旧知识互相沟通,有利于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同时又在复习中理顺关系,有利于学生提高口算的正确性。

三、养成良好习惯,保证口算的正确性

口算中出现的错误,我们大多都认为是孩子粗心大意等不良习惯造成的。因此,良好的习惯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证。然而,这些好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而是要通过持之以恒有目的地训练,才能培养出这些好习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养成“看清题目、计算仔细、书写工整、自觉检查”的良好习惯,努力消灭计算错误,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学生需要表扬和鼓励,枯燥的口算很快就会让学生失去练习兴趣。教师除了改变口算比赛的形式外,更需要给学生积极的表扬、赞美和鼓励,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口算练习的积极性。

总之,要提高一年级学生口算的正确率,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地在口算练习中逐步形成数学思想和方法、掌握算法、理解算理、形成技巧、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达到提高口算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4

一、前言

一年级的学生有很好的学习能力,算术是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而学生学习和练习口算算术,实际上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记忆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的一个过程,有利于一年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学生的数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教学的现状

(一)不重视口算教学

小学一年级的大部分老师都认为,计算是教学过程中非常简单的一部分,始终忽视了口算的教学,使学生不能理解口算的重要性,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老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很多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的时候,采取的都是笔算的方式,造成学生习惯于采用笔算的方式解决算术题。

(二)口算教学方法落后

有些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口头计算方式进行教学,没有体现出口头计算的灵活性,没有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计算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达不到教学目的,也影响着教学的质量。一些教师认为,只要进行反复的练习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这个想法是片面的,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做大量的练习,而练习不具有针对性,所以不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获得的结果也不理想,重要的只会让学生产生烦躁心理,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忽视口算速度

有些教师对正确的计算感到满意,不注意速度要求,忽视口算速度与能力发展的关系;个别教师追求速度快,而忽略结果的正确性,认为快速但容易出错的学生只是粗心大意;有些教师平时不重视教数学的方式,不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合理灵活的计算思路来提高计算速度。

三、小学一年级学生口算教学的策略

(一)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由于身心发展还不完善,机械的教学方式只会让学生感到厌倦。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学生口算算法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中生动的案例,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口算数学训练,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比如教师可以采取快速问答方式,培养一年级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教师可以先把问题写在卡片上,让学生迅速给出答案,最终给予回答最快、准确性最高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还可以在教学中开展口算游戏,让学生通过口算的方式找到自己对应的朋友,教师还可以设计诸如“碰碰球”的游戏,这些活动有利于构建积极的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提高口算的准确率,加强口算的练习

为了提高口算的速度,保持口算的准确性,应该让学生多练习,使口算成为一种学习习惯,从而运用到学习和生活当中去。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题目的能力,而不是盲目地看问题,很多学生因为粗心大意而产生计算错误,学生的粗心是因为没有认真阅读题目,不认真分析问题,由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阅读问题,分析问题。学生在阅读题目的时候要多加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个良好的阅读题目的习惯。教师在口算教学过程中,不要追求口算的速度,还要注重口算的准确性,同时还要进行不断地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三)熟记常用数据,提高口算速度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的口算计算更快速,更准确,除了记忆口算算术中常用的一些數据外,还要学习一些计算方法,这对提高计算速度有很大的帮助。从某种意义上说,记住口算算法中常用的一些数据可以丰富学生的计算能力,使其成为计算“合并”的有效替代方法。培养学生的算术能力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算法,还要引导学生实践,计算能力的养成非一日之寒,教师要重视培训的持续时间,坚持每天在课堂上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练习、校对和反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对于个别口算能力较差的学生,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针对性的辅导,针对容易出错的口算题进行重点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这些学生的口算计算将会得到改善。

(四)培养一年级学生口算技巧

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口算速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口算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学科的难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了使学生真正掌握算术技能,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学生,学生自己要继续巩固练习,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列出这样的一个公式供学生观察和思考:4+6+1=?4+6+2=?4+6+3=?,然后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通过讨论和思考,学生均能发现这几个算式的共同之处,从而得出结论:计算4+6=10,然后计算10+1=?其实这就是凑十法,用凑十法,计算题目难度小,计算速度自然快。

四、结语

总之,口算教学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要重视口算教学,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敢于创新教学方法,科学地设计多样的口算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23.5

那么,如何让每个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能力,减少学生计算时的错误呢?现就如何加强计算能力的培养谈谈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景、典、动”培养小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从而达到不出错、速度快的目的。

1、“景”──情景引入激发兴趣

计算题比较枯燥无味,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情景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他们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例如在学生学习乘法口诀后,可编故事记口诀、读儿歌记口诀。(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教师和学生比赛看谁背得快。又例如在学生学会了多位数的乘法后,可以向学生介绍个位是5的两个数相乘的简便方法,如:15×15,先把个位的两个5相乘得25,再用十位上的1乘比它多1的数,写在百位上,所以得225。学生在惊讶中急不可待地计算,希望寻找答案,效果远远胜于让他们算二三十道乘法计算题,而他们却还不知疲倦地想再试试。

2、“典”──典型事例催生兴趣

“典”就是要引经据典,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烘托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催生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学生从乐中得益,从乐中长智,不知不觉就迷上了数学。比如: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是世界上第一个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的陈景润等等。

3、“动”──课外活动增添兴趣

开展课外活动可丰富小学生的课外生活,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速算、巧算比赛、“开火车”比赛、争当计算小能手、接力比赛、抢答、评智慧小名星等,增强了学生的竞赛意识,提高了学生对计算的兴趣。

二、“口、心、笔”切实增强小学生计算基本功

口算、心算、笔算是小学生计算基本功训练的必然途经,通过加强口算、心算、笔算的训练,做到口随心动、手为心动,随口而出,准确无误。

1、计算基本功包括:(1)、10以内的加、减法;(2)、20以内加法、减法;(3)、表内乘除法;(4)、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的加减法;(5)、判断积和商的位数的方法等。这些基本功只有坚持天天练,才能达到熟练的程度,也才能为提高计算能力夯实基础,为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扫除障碍。

2、《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进行口算训练,首先要从低年级抓起,教会学生口算方法。如:一年级应使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熟练地口算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并逐步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二年级则要使学生在理解乘法口诀意义,熟记口诀的基础上,正确迅速地口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这样为多位数加减乘除计算打好基础。在教学中,我认为应主要做到:

(1)每节课利用3至5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练习。

(2)变换训练方式。如:听题口算、看题口算、抢答、自算、互算、口算竞赛、抢答赛、“开火车”计算等。

(3)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口算。只要天天坚持训练,这些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的口算水平,还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笔算时要求学生书写要规范。书写潦草、格式混乱、演算粗心马虎,都是学生在做题中出错的主要原因,要保证计算的正确性,先要培养学生在笔算时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从书写开始,从小学一年级就必须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三、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能力的有效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就是想运算顺序和简便方法;三算就是认真计算不分心;五查就是认真检查不犯错。

2、培养认真演算的习惯。从一年级开始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强化学生规范打草稿的习惯,以保证计算的准确,检查时方便明了。

3、培养耐心检验的习惯。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验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把验算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

4、建立病题卡的习惯收集错题类型,做到对症下药。一般地说,学生在练习时产生的错误,都具有相通性,又具有普遍性,在教指导下,有些比较容易纠正和克服,有些则纠正起来就比较困难,特别是这种错误在头脑中已经生根。所以我在平日教学中善于及时了解、收集笔算中存在的问题,有预见性、有针对性地选择常见的典型错例,与学生一起分析、交流,通过集体“会诊”,达到既“治病”又“防病”的目的;对于那些形近而易错的试题,则组织对比练习,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主要的典型“病例”有:

(1)运算顺序错误。如:75-50+20=75-70=5

(2)运算性质错误。如:8×(125+10)=8×125+10=1010

(3)算理不清错误。如:71-17=64

(4)看错数字和运算符号。如:27-9=3或4+58=98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后进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后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要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善于做或做不准稍复杂的计算、简算、估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通过各种方法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看谁估得准”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迎难而上、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

篇6

2、25的 是( ),36个 是( ), 里面有( )个 。

3、丙数是甲、乙两数平均数的 ,甲、乙两数的和是108,丙数是( )。

4、一根钢管长7米,把它平均分成了8份,每份是 ,每份是 米,是1米的 。

5、 吨比 吨多( )%; 吨比 吨少( )%。

6、一个圆的半径增加2分米,它的周长增加( )分米。

7、0.75=( )%=( )∶( )。

8、 公顷的 是( )公顷;( )吨的 是 吨。

9、甲数的倒数大于乙数的倒数,那么甲数( )乙数。

10、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厘米,它的直径是( )厘米。

11、甲数是乙数的 ,乙数与甲乙总数的比是( ),两数的差相当于乙数的 。

12、大圆与小圆半径的比是4∶3,小圆面积与大圆面积的比是( )。

13、取小麦500克,烘干后还有428克,这种小麦的含水率是( )。

14、在3∶2中,如果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后项要加上( )。

15、九龙饭店12月份的营业额为30万元。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12月份应缴纳营业税款( )万元。

二、判断:

1、一个圆的半径扩大3倍,这个圆的面积扩大6倍。………………………………( )

2、任何数的倒数都比它本身小。…………………………………………………( )

3、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增加10%,宽减少10%,面积不变。………………………( )

4、0.49厘米=49%厘米。………………………………………………………( )

5、两桶油同样重,甲桶油的 倒入乙桶后,甲桶的重量是乙桶的 。……………( )

6、半径的长度等于直径的 。……………………………………………………( )

三、选择题:

1、如果一个圆的面积为100π,那么它的周长是( )。

A、10π B、10 C、20π D、100π

2、一个数乘不等于1的假分数,所得的积( )。

A、大于这个数 B、小于这个数

C、等于这个数 D、大于或等于这个数

3、一种商品先涨价100%,后降价50%出售,这种商品的售价( )。

A、不变 B、提高了 C、降低了

4、5千克油,用去 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正确的算式是( )。

A、5× B、5×(1― ) C、5―

5、估算下面三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的是( )。

A、666×(1+ ) B、666×(1― ) C、666÷(1+ )

四、小学数学计算题:

4、列式计算:

(1)一个数与 的和相当于 的45%,这个数是多少?

(2)比38吨少20%是多少吨?

五、解决问题:

1、求出右图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2、山前村计划造林200公顷,实际造林250公顷,实际造林增加了百分之几?

3、某市2005年拥有手机的人数为80万人,比2003年增加 。该市2003年拥有手机的人数为多少万人?

4、800千克小麦可以磨出面粉576千克,小麦的出粉率是多少?

5、如下图,地面上平躺着一个半径为0.5米的球。如果要将这个球滚到墙边,需要转动几圈?(结果保留整数)

篇7

2、实际造林面积比原计划增产20%,实际造林面积相当于原计划的( )%。

3、的两位数的倒数是( ), 和( )互为倒数。

4、用圆规画一个周长为18.8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取( )厘米,所画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5、有80吨煤,第一次用去 ,第二次用去 吨,还剩下( )吨煤。

6、( )的25%是25,25的25%是( )。

7、在 ,0.333,33%,0.3中,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8、从一个边长是20分米的正方形纸里剪一个的圆,这个圆的周长是( )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二、选择题:

1、一个不为0的数除以 ,这个数就( )。

A、扩大7倍 B、缩小7倍 C、减少7倍

2、a是一个不为0的自然数,在下面的各算式中,( )的得数最小。

A、a× B、a÷ C、a÷

3、把30%的百分号去掉,原来的数就( )。

A、扩大100倍 B、缩小100倍 C、不变

4、7÷9的商化成百分数约等于( )。

A、77% B、77.8% C、77.7%

5、甲数是乙数的1.25倍,乙数比甲数少( )%。

A、25 B、75 C、20

三、判断题:

1、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是π。…………………………………………( )

2、一批试制产品,合格的有180件,不合格的有50件,合格率是80%。…( )

3、第一根绳子长 米,第二根绳子比第一根长 ,第二根绳子长1米。…( )

4、因为1的倒数是1,所以0的倒数是0。………………………………………( )

5、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 )

四、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 = × = 1.8× = ÷3=

3.2- = + = 10÷10%= 6.8×80=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6÷ - ÷6 × ÷( - )

×3.2+5.6×0.5+1.2×50% [ -( + )]÷

98× 11.58-(7 +1.58)

3、解方程:

χ+ χ= 17-120%χ=5

4、列式计算:

(1) 与 的差是它们的和的几分之几?

(2)最小的两位数的倒数,加上 与 的积,和是多少?

五、动手操作: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再求出这个圆的周长和面积。

2、在下图中标出点D(3,4)、E(7,3)、F(9,1)、G(4,3),再依次连成封闭图形,看看是什么图形?

六、解决问题:

1、挖一条20千米的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 ,第二天挖了全长的 。(根据下面问题列式计算)

(1)两天共挖了多少千米?

(2)第一天比第二天多挖多少千米?

(3)还剩下多少千米?

2、一种电脑,现价2800元,比原价降低了700元,降低了百分之几?

3、用电脑打一份稿件,甲单独打要8小时,乙单独打10小时,现在甲、乙合打,几小时完成这份稿件的 ?

篇8

第二,幼儿园的无奈。金鹗小学周边有十八所民办幼儿园,(没有公立幼儿园)他们在招生时会向家长承诺教授孩子认识多少汉字,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期间学会多少计算题等。有的园长是这样看待的:“现在家长都重视这个,幼儿园也是没有办法。跟公办园相比,民办园的优势并不突出,如果再不迎合家长要求,哪还有生源?”有的幼儿园教师认为,现在不少家长衡量一个幼儿园的好坏,只看孩子在幼儿园能做多少算术题,到一年级学习吃力不吃力,因为大家都知道数学的基础很重要,到初中高中的物理化学的成绩一定程度上都很依赖数学等,这让很多幼儿园很难坚持原有的办园理念,加上小学学前班给幼儿园很大的冲击,幼儿园要生存就必须迎合家长的“口味”,数学幼教小学化也就在所难免。

这样的数学学前教育小学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第一,剥夺了孩子的幸福感。学龄前阶段的孩子像幼苗一样,正在茁壮成长。他们是天真的,是活泼的,是幼稚的,是快乐的。学前教育“小学化”会影响他们幸福的童年。记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王新波曾经说过:“教育并非越早越好,顺应成长规律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想让孩子不耽误“起跑”,必须首先弄清楚到底哪里是孩子的起跑线?具备了怎样的条件才能够站到起跑线上?有一个教授说:“不是每一个苹果都有早熟的理由”。因此,只有做到科学顺应儿童成长规律,并正确把握每个儿童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才是值得信赖的。因此,学前教育“小学化”,把学前教育当作一生的起跑线,是损害了孩子的童年生活,使孩子该快乐不快乐,该活泼就是活泼不起来,成天困在读书,写字,学数学之中,使他们的童年没有了有价值的回忆,对“幸福感”没有了体验。

第二,危害了幼儿的身体健康,他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注意力还不集中,如果让他们集中精力来学习,不利于孩子肌肉、骨骼、神经等生理方面的发育。

第三,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小学数学本身比较难,知识点又非常繁多。他们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地做着“1+1=2,3-2=1,2×6=12,8÷2=4”,他们不知道算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是机械地按照老师的教育模式完成了一题又一题的家庭作业,他们成了“小书呆子”“小大人”,在 “学前教育比家长,比幼儿园”无形的压力下,他们过早地背上了“课业的负担”,他们的个性受到压抑,摧残,心理受到了创伤。

第四,拔苗助长换来的“厌学心理”。小学数学加减乘除法反复练,而且计算题又很容易出现“粗心”的毛病,又换来“惩罚”——错了再做几道,他们对枯燥的数字反感不已,随之而来的是“我不想学数学了”的厌学情绪。

第五,违背了“素质教育”原则,可能会带来“终身遗憾”。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学习习惯的养成则是小学教育的主要目标。有的孩子即使在小学入学刚开始成绩很好,但对其今后成长没有任何参考价值,甚至可能还会适得其反。到了小学以后,很多内容他们认为自己都学过了,反而没有了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关键是直接影响了孩子的童年,甚至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我准备从如下几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到本校招生范围内大力宣传政策。教育部明确规定:(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规范办园行为,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严禁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保障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定期到辖区范围的幼儿园去和园长、幼师交流。去年年底,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这份征求意见稿,详细规定了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标准,包括对幼儿的态度与行为、幼儿发展知识、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等14个领域,62条基本要求。在强调职业道德等基本素质的同时,还要求幼儿园教师要注重保教结合,培育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注重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发掘幼儿的兴趣爱好;重视环境和游戏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氛围,将游戏作为幼儿的主要活动;重视丰富幼儿多方面的直接经验,将探索、交往等实践活动作为幼儿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第三,制订计划请求学校、社区和居委会配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我准备让家长知道如下几点:

1. 幼儿园重点抓养成教育。幼师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游戏不断地把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到每天的教学活动中,让孩子在快乐的玩耍中养成好习惯。如果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他将受益终身。这比做多少道算术题,学多少拼音重要得多。

2. 小学老师更喜欢“一张白纸”的学生。孩子在什么年龄就该做适合这个年龄的事,如果孩子们在幼儿园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都学完了,而小学老师却要从头教起,那么孩子们哪来的新鲜感?刚一上学就没了新鲜感,以后还谈什么靠兴趣学习?千万别因为家长的原因而扼杀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篇9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篇10

1、直观操作理解算理,

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而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活动又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所以,在低年级的计算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其在操作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活跃思维,萌发创造的火花,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9加4”时,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结果是“13”,但却说不出算理。于是,我让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感知“凑十”的过程和方法,进而理解“凑十”的算理。我先出示有10个格的盒子,盒子里面有9个乒乓球,盒子外面有4个乒乓球。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摆,知道为了能很快知道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只要把盒子外面的4个乒乓球,拿出一个放在盒子的空格里,凑成一整盒10个。盒子外面的乒乓球由于拿走1个,还剩下3个,即把4分为1和3。进而说出9个和1个凑成10个,10个再加剩下来的3个就是13个,接着列出下列算式:9+4=13。同样,教学“9+7”、“9+8”、“9+3”、“9+5”要求学生动手摆小棒,边操作边说过程边计算。这样使学生在“动一动、摆一摆、说一说”中充分感知“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再相加”的计算过程。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好操作活动的特点,突破了难点,又理解了算理,掌握了口算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及表内乘法

计算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基础的计算教学工作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而笔算的错误,大部分是由于“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造成的。如果以上基础没有熟练掌握,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所以,为了熟练掌握“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必须加强练习。在刚开始练习时,要求学生说出口算的方法。在算理明、思路清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练习的题量,加快练习的速度。

二、充分加强口算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计算,一般来说,都是从口算开始。所谓的口算,实质就是心算。对于低学段的学生来说,口算所占的比例相当大。如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都是运用的口算。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只有学会了口算,才能顺利地学会笔算,如:计算35+47,笔算时,每位上的数相加,都用的是口算。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要希望学生在短期内学会口算,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口算有着不同的要求,如新课标对第一学段口算的具体目标是:能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计算百以内的加减法。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一直要进行口算方面的训练。现在,有的教师在低年级重视口算,而到了高年级,就淡化了口算,这样做是不可取的。低年级有低年级的口算要求,高年级有高年级的口算要求,口算不只是低年级的教学任务,要把口算贯穿在各个学段的教学中。我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乎每节课,都有口算的训练,一般是用五分钟左右的时间,并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及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训练重点,认真加以落实。只有坚持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三、形式多样,激发兴趣,坚持口算练习

口算是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计算技能,同时它也是估算、简算与笔算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要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使学生感到口算也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每天安排3至5分钟,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使学生看到算式就能较快地说出得数,将算式与得数直接联系起来,使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转化为技巧,达到口算准确熟练。

如:教学一年级“10以内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与退位减法”时,为了能让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我经常采用“视算与听算”两种形式的练习。视算是通过眼看、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通过耳听、脑记,才能说出得数,引发练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例如:练习10的组成时,老师打手势“4”,学生打手势“6”,表示4和6组成的;老师打手势“8”,学生打手势“2”……。练习20以内的进位加时,老师说“9+6”,学生答“15”;老师说“8+5”,学生答“13”等等,要求学生脱口而出。经常这样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

1、使学生养成认真校对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

2、使学生养成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

篇11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他们对纯计算题和纯文字应用题兴趣不大。要想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数学题目必须新鲜、好玩、有趣。运用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形式,设计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于一体的数学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

如,教学《量的计量》的复习课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段文字:今天早上,迷迷糊糊从2吨长的床上爬起的我,睁开眼一看钟,快8米了,我赶紧将长20克的笔盒,还有一盒250平方厘米容量的牛奶放入书包。啊哟,书包一下子重了许多,有4公顷重啊!我拿不动了。妈妈,快救救我吧!

此案例,让学生在修改“小马虎”的日记中,领略了数学的妙趣横生。实践证明,幽默的数学题型能使学生如沐春风,如饮甘泉,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课堂中教师一味地让学生做练习,不进行题型的转换,情境的创设,我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得累,教师教得也很累,更谈何减负提质呢?

二、习题设计要注重现实性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后,我设计了这样的一道习题:你们佩戴的红领巾的形状就是一个三角形,用20厘米的尺子,你能想办法测量、计算红领巾的面积吗?

学生即刻跃跃欲试,纷纷主动尝试,结果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令人赞赏。方法(1):直接用尺子测量法。通过连加的方法获取底和高的相关数据,然后用公式底×高求值。方法(2):沿高左右对折法。只需测量完全重合的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然后计算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乘2就可以。方法(3):往中心对折成两层长方形法。先测量出小长方形的长和宽的长度,再计算出小长方形的面积乘2。方法(4):沿高左右对折成两层直角三角形,再对折重叠成四层小长方形法。先测量小长方形的长、宽数据,再计算小长方形的面积乘法。

这道富有挑战性的习题妙处多多:一是迎合了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潜在的探究欲;二是让学生多角度参与了红领巾面积的“再创造”,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三是感受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四是为进一步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奠定了基础。真可谓“一石四鸟”,学习之高效,令人叹服。

三、习题设计要注重差异性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不相同,教师编制作业时,要兼顾学生间存在的差异,允许学生自主选择题目,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以“平均数的教学”为例子。

刘庄小学一年级男生每个月要花4元钱,女生每个月花6元钱。那么刘庄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平均每个人每个月花多少钱呢?

1.学生试答。

2.出示选项:A.(4+6)÷2 B.缺少条件,无法解答 C.4~6元之间

3.小组合作探究。

4.成果展示。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A选项为什么不正确,它在什么情况下又正确呢?B选项为什么正确,需补充什么条件?对C选项你是如何想的?

这样设计达到了问题的开放性,能够使每个学生都有得说,有得讲,满足了学生的需要。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尽情地发言,这样的设计比教师一问一答的听讲方式更有效,因为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既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又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对平均数的理解更加透彻。

四、习题设计要注重探究性

以灵活的方式编制题型,让学生独立探索,多向思考。这种题型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机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探究规律(用计算器算一算,发现规律后再写一写)

(1)1+121×9= 2+232×9=

3+343×9= 4+454×9=

我发现了_____。

(2)再写出一个类似的算式试一试:_____。

(3)37×3=111 37×6=222 37×9=333 37×( )=444

篇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能力培养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辅助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简便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计算,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

二、明确学习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熟练”、“比较熟练”、“会”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在实际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在一年级整个数学教学阶段,主要是对以下知识进行系统学习: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减法,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减法。这些基础和核心知识是计算能力教学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也要求学生达到“熟练”。

要做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20以内的加减法,比较合理的算法是凑十法和看加算减法,有的则靠摆学具或掰手指、逐一数数做加减法,计算结果都正确,但后者显然达不到要求。又如: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有各种计算方法,可以从低位算起,也可以从高位算起,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一年级学生接触了“两个数相加,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凑十法”、“破十法”、“看加算减法”这一些运算定律,学生学习后如果不会运用,即使计算正确,也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严格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教学,明确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三、重点是讲清道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笔算教学应把重点放在算理的理解上”,“根据算理,掌握法则,再以法则指导计算”。学生掌握计算法则关键在于理解。既要学生懂得怎样算,更要学生懂为什么要这样算。如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要使学生理解两点:①54+20通过直观观察使学生看到,就是求54+20的和。可以先让学生明白:54是一个两位数,20也是一个两位数,它们都有个位和十位组成。54的5在十位上,4在个位上;而20的2在十位上,0在个位上。这样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通过例题教学,使计算的每一步都成为有意义的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②计算过程中还要强调数的位置原则,“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所以4+0=4 5+2=7书写时4还在个位上,7在十位上,这个数就是74,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数位对齐的道理。这样,通过反复训练,就能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法则。

四、培养学生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要教学生学会,并促进会学,就“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计算能力培养教学同样要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重视并加强思维训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把发展智力和培养能力贯穿在各年级教学的始终。”如何加强思维训练呢?

1.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

过去针对一年级数学的计算教学以“算”为主,学生没有“说”的机会。现在稍为重视“说”的训练,但缺乏说的指导。因此必须给学提供思路,教给思维方法。如在教第二册连加运算5+4+6时(二册P25页),可引导学生利用“凑十法”的算律,然后叫学生结合例题思考,让学生说出:这道题里4+6可以,凑成10,然后再算5+10=15。使学生沿着“凑十法”这一算律指引的思路,按顺序、有条理的思考和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2.加强直观,重视操作,演示,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思维是在直观的基础上形成表象,概念,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在操作时要让学生看懂,并把操作和语言表述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如第一册在20以内的进位加法中配合直观操作,突出计算规律的教学,让学生体会“凑十”过程,边动手,边思考,用操作帮助思维,用思维指挥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学生掌握基本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求合理、灵活的算法,尽快找到计算捷径,形成灵活多变的计算技能。根据“看加算减法”的计算原理。在掌握简便算法的基础上可进行口算。如:8+5=13,可引导学生探究13—5=8 13—8=5,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重视估算,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在估算教学中,要认真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进行准确判断,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如在()里填上最小的符合要求的数。

( )>59 28

五、做好巩固训练

计算能力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长期训练逐步形成的。训练时要注意:

1.突出重点。

如“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和不进位加减法”要牢记加进位数和减退位数。因此,在组织训练时必须明确为什么练,练什么,要求达到什么程度,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口算。简算的基础是运算性质和运算定律,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在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中,“两个数相加,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凑十法”、“破十法”、“看加算减法”这一些简算方法学生必须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计算速度的要求。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