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1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大学生专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接下来我也和其中的一位坐诊医生了解了本小区的某一项重要病症的基本情况。
在校大学生是我国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力量之一,他们的思想状况如何,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成功,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系到中国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泰山医学院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通过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生头脑教育,在校大学生精神面貌变得越来越积极向上。与此同时,大学生不管年龄还是体魄都进入了成年,他们有知识和能力,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然而,他们的识辨能力和应变能力还比较幼稚,还缺少敏锐和老练。他们的世界观正处在形成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面对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的特点,如何准确找准学生思想“脉搏”,有针对性的做好工作,对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开展,问卷全部是客观选择题,涉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学习与专业认知以及生活方面三大项31个题目。调查对象涉及泰山医学院应用化学专业一、二、三年级的在校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试卷196份,有效试卷191份,有效率为97.4%。
二、学生思想状况调查分析
1.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
图1 人生观情况
图2 树立目标情况
调查表明,泰山医学院应用化学专业的学生人生观的确立不容乐观,从图1看到,只有36%的具有明确的人生观,而51%的同学人生观比较模糊,13%的同学还没有清晰的人生观。从图2看到,当前有着坚定目标并努力奋斗的人数只占总调查人数的9.5%,有明确目标,却不能完全身体力行的占到62.8%,目标盲目从众的也占到17%。我们进一步进行分析发现,本科一年级到本科三年级的调查结果显示,对于人生观有着清晰认识的人的比重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逐渐增加,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正确教育有利于他们正确人生观的确立。
由此可见,有些同学可能受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可能缺乏教育和引导,还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即使有了明确目标,但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这都需要不断开展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教育,不断开展榜样引导、素质拓展、耐挫折训练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升大学生思想认识和目标取向。
图3 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
图4 毕业后的选择
从图3可以看出,79.8%的大学生认为人生目标的实现主要靠自身的努力奋斗。从图4可以看出,对于毕业季人生重要关口的选择,有29.3%的人选择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或选调生的考试,有34%的大学生选择去企业工作。通过进一步分析问卷,在问及“对自己的未来有什么看法时”,各年级学生回答“对前途一片光明”均相对较少,且一年级学生对于“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并尽快成为技术骨干”的意识相对薄弱。
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人生目标的实现途径认识比较正确,有利于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和提高综合素质,但也要注意发挥优秀校友的榜样引领作用来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前途充满光明,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各种挑战。
2.学习与专业认知
大学教育学习方面的思想状况,是反映学院学风建设的重要指标。我们从学习和专业认知两大方面展开调查。
图5 学习计划的执行情况
图6 师生交流沟通情况
由图5和图6可以看出,有着确立的学习目标并明确执行的学生占到12.6%,一切随老师的教学安排的占到23%,有计划不能执行的占到高达51.3%,可见,学生学习主动性还不够,遇到问题存在拖延现象,不能按计划执行。在问及“遇到不感兴趣的课程会怎么做”时,回答“仍认真听课”和“应付点名”的学生大体相当;在问及“最难学课程的原因”时,有63%的学生认为“自己不够努力,基础差”,在问及遇到学习上有困难时,经常请教任课教师的比例相当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自身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思考,要通过课堂讲授、自习辅导、座谈交流和教育在线等途径,给学生提供师生交流学习平台,对其进行释疑解惑,提高专业认知,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
图7 就业相关情况
由图7我们可以看出,在专业认知方面对本专业有着很深的了解和独特见解的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四成,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占总人数的49%,未来想要继续从事与化学相关的工作的学生占总调查人数的29.3%,且大多数三年级学生都表示会从事“化学类相关专业”,而一年级学生的回答偏向于“不清楚,走一步看一步”,可见,一年级大部分学生对未来专业的认知并不牢固。
图8 不同年级专业认知程度
由图8我们可以看到,本科一年级、二年级以及三年级的学生对本专业认知的程度有相对差异,本科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及专业认知方面相对薄弱,然而,随着年级的增长,这种认知能力不断加强;在问及“对自己所学专业的看法和态度”时,三年级大多数学生认为本专业是热门专业,并表示很感兴趣,可见,学校专业思想教育和引导起到了积极作用。
3.生活方面
独立自主的生活作风是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重要衡量标准,对于大学生的生活方面,我们从生活费的来源、空闲时间的安排以及对于各类活动的热衷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很大一部分的学生生活费来自家长提供,有20%的学生通过自己兼职打工赚取,且三年级学生占很大比重,少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自己努力拿到奖学金来实现;在问及“平时精力主要用在哪方面”时,三年级大多数学生的观点是“学习”,且在大部分空闲时间会选择“跑图书馆、自习室看书”,而一年级大部分学生的观点是“组织及参加各种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同时,有部分学生在空闲时间会选择“上网打游戏”可见,三年级学生的自主性增强,对空闲时间的安排更加妥当。在问及“你的集体观念如何”时,各年级大多数学生的答案是“我愿意参加集体活动,有很强的集体观念”,对于活动的热衷度,有60%的学生愿意参加活动以达到锻炼自己的目的。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业余生活还是相当丰富多彩的。对于“你在就业、学习、矛盾而感到压力”此问题时,有八成学生对“就业迷茫”这方面感到压力很大,可见,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学生们对未来就业前景增加了几分担忧,目前,学生们意识到了就业压力,应该采取措施不断地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能力,清醒的认识到优胜劣汰,强者生存,想要获得成功就只有不断努力的道理。
三、工作对策
可见,随着社会政治和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知识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的培养和塑造更为突出的影响着他们人生观的发展。从总体而言,大部分学生是积极向上,具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较强的学习和专业认知能力,能正确认识自我的。然而,一部分学生中所表现的人生观模糊不清、对专业认知方面不够成熟以及课余生活安排不当等问题仍然存在,这给我们敲醒了警钟。这些学生迫切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学生确立目标及自身价值。
对此,学院应该加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力度,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学生个性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将解决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他们生活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与此同时,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和价值观。例如:积极采取主题教育手段,把思想教育工作理念贯穿于各项主题活动中,针对青年喜欢参与性、竞争性活动的特点,适时的开展组织主题鲜明、影响力大、参与面广的活动,采取参观访问、形势报告、征文大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等方式,教育、启发、引导青年学生,积极主动地确立人生目标,积极听取老师们的建议和参与社会实践,提高自身思想素质、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等。
一、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大学生创业”网上调查历时一个月,共收到近2千份有效样本。其中约四分之三为男性,女性受访者仅占25.1%;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63%;18岁以下有17%的受访者。广州、上海,北京分列受访人数的前三位,比例为15.8%、10.2%、9.7%。43.9%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41%;硕士也到了近3%。整个受访者中,在读学生与应届生相加比高达59%,一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17.2%的比例。
二、创业深入学子心
调查报告的首题为:“你是否有创业的冲动?”所谓冲动,便是一刹那,一瞬间的感性认识。无须具备条件,也无须考虑结果与后果。最终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4%的大学生选择了“没有”一项,而在其余96.4%有冲动的学生中,有近7%的学生有冲动并已着手开始了创业。绝对的占有率告诉我们,创业概念已在大学生的心里普及。
三、创业目的多样化
求学,做事总应有个原因与目的,方能选择方法去达到,去实现。创业只是手段,背后的原因、目的则各不相同。有35.9%的学生认为“创业”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这比“积累财富与经验”的选项高出7.6个百分点。可见,财富与价值之间,大学生们并不一味青睐后者。更有趣的是,在传统的自身价值、财富、经验、之外,调查还发现,有18%的学生选择了“做自己喜欢的事”,多达9%的学生创业只是单纯的不为别人打工。喜好与个性渐渐成为了创业的原动力,但也表明了大学生对于就业的惶恐和逃避。甚至有7%的学生觉得创业不识为就业的一条出路,显然这部分学生只看到了找工作的艰难和创业带来的好处,未能正确看待“就业”与“创业”的关系。
不过,学生对创业目的很明确,但对创业本身的预期却显得含糊不清。在“您对创业的预期”调查选项中,有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只作过渡打算,没有明确预期,走一步算一步”。打算做大,上市的学生,虽然也有50%多,但相信其中绝大部分学生仍不透彻明了上市的过程及意义,更多的只是一种希望或奢望。
四、“最佳时机”与“最适合行业”
可能是出于理论加实践更合理的因素,80%的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工作几年后是创业的最佳时机,13%的学生则认为在校创业是最适合的选择。当被问及哪类行业最适合大学生创业,服务业脱颖而出,占到31.7%,快速消费品和批发零售业跟随其后,分别达到23.5%、22%。而被事实证明,能获取最大利润之一的IT业却只有21%的学生选择。
虽然两个“最”是大学生心目中的之最,并不起任何指导作用,却也不是无中生有,空穴来风。行为与意识同步,与其说是学生们的认为,倒不如说是他们未来创业的方向。
五、缺少启动资金成为创业杀手
时机充分,目的明确,软性条件似乎都不成问题。但仅有7%的创业人数则清楚的说明,光有这些还远远不够,严格的说还不具决定性。是什么阻碍了更多的大学生前赴后继地走向创业路?“缺乏启动资金”首当其冲,数据显示,有45.5%学生的创业梦为此搁浅,“资金匮乏”俨然已成为了大学生创业最为凶猛的拦路虎。而“缺少社会经验”和“缺少企业运作及管理经验”这两个大学生的先天不足问题紧随其后,分列二三位,占到24.8%和20%。不得不承认,除去两个极少能获得第二与第三位选项资本的学生,前三位“一无所有”,但却有着创业想法的学生占到了大多数。
同时,4%的学生表示,合伙人是当前自己最缺少的创业条件。“专业知识”也有3.4%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未能达到创业的标准。
六、“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报告
“您眼中的大学生创业”收到1535份有效样本。其中男性占到67.5%;18-22岁年龄层次的受访者为58%;18岁以下有18%的受访者。北京市的受访者居各省市之首,占22.8%,上海市的受访者为12.8%,广州市的受访者为11%;43.1%的受访者拥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专科学历受访者占35.4%;此篇调查的所有受访者中,一至二年以上工作经验者也有38%的比例。三年以上的受访者也达到了15%。
在四川成都,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67.3%的人有盈利;未毕业的创业大学生当中,只有36.8%有盈利。这组对比数据,是《成都大学生创业状况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近日披露的。2009年,团成都市委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业者,决定摸清这个群体的基本情况,于是联合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开展问卷调查。
其中2000份问卷针对在校大学生,回收率为84.7%;1000份针对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回收率为98%。调查组还对成都市5个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区的负责人进行了深度访谈。
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对于创业基本知识的认知不足,创业能力亟待提升。
七、就业状况好的工科生创业的少
成都市高校开设的专业中,工科最多,占31.9%。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者当中,工科专业的仅占10%;经济学专业的最多,占26.3%;第二是管理学专业的,占14.3%。
四川大学制造工程与科学学院的2006级本科生周宇,是个地地道道的工科生,曾经一度有过创业念头的他,毕业前半年就被一家公司提前“预订”。3000多元的月薪让他安稳地当起了上班族。调查报告认为,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创业关系密切,比其他专业的学生更了解企业发展和市场运作,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大。工科生的就业状况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因而选择创业的比例较小,这也反映出自主创业大学生中,以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支撑创业的比例较小。
调查报告发现,大学生创业者在把握创业机遇时,对政策的依存度较大,基于政府的组织号召、政策引导而走上创业道路的占38.75%。创业者尤其在资金方面对政策具有较大的依赖性,遇到资金不足等财务问题时,26.8%的创业者倾向于找政府部门申请资金。正在创业的大学生中,对“政府最应该做的工作”的选择,最多的是“完善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制度环境”,占60.9%,可见大学生创业对政策的渴求度。
八、已毕业的创业大学生67.3%有盈利
毕业以后,**于2008年中旬开始创业,正在运营成都的大学生购物网站——同校网。同校网经营网络覆盖了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位于成都的高校。**告诉记者,按目前的经营状况看,
到2011年5月才有可能实现盈利,这意味着自己还要想办法筹集资金,至少再支撑一年时间。
调查报告显示,成都市已毕业的大学生创业者,无盈利的占32.7%,月收入0.3万元以内的占48.4%,0.3万~1万元的占16.1%,1万~5万元的占1.9%,5万元以上的仅占0.8%。在校的大学生创业者则差得很远,63.2%没有盈利,创业收入在500元以内的占24%,500~1000元的占10.1%,1000~3000元的占1.8%,3000~5000元的占5%,5000元以上的仅占4%。:
盈利不易,让**这样的创业大学生开始清醒地看待企业成长。**起初想一年内做成本地大学生购物的第一门户网站,现在,他的目标是把网站支撑下去,“在盈利之前不死掉”。总结自己目标的转变,**认为最大的原因是缺少创业教育和实践。
调查报告印证了**的感受。有38.2%的大学生没有参加过创业培训或讲座,30.4%的学生参加过1~2次,只有9.3%的学生参加过5次以上。而在“大学生对培训和讲座认同度”的调查中,认为“有些帮助”的占40.8%,“一般”的占29.8%,“帮助不大”的占14.8%,“帮助很大”的仅占11.3%。大学生对创业培训的认同度不高,表明创业培训的质量有待提高。
九、建议创业培训课程作为大学必修课
“创业者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创业成败的重要因素。”团成都市委副书记惠朝旭表示,健全创业教育体系是当务之急。
调查报告发现,成都大学生普遍缺乏创业实践教育,在获得创业知识的途径调查中,10.3%的大学生选择老师授课,52.9%的大学生选择亲身实践。“用亲身‘试水’的方式来培养创业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风险太大,成本也太高。”惠朝旭说。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例:《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例:《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例: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1.08%15.13%17.59%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43.23%46.50%46.33%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31.37%25.17%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7.01%10.91%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例: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
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1.08%15.13%17.59%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43.23%46.50%46.33%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31.37%25.17%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7.01%10.91%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500-1000元3.66%5.57%1.56%15.71%
1001-2000元30.97%34.08%28.29%55.71%
2001-3000元36.99%29.14%33.41%18.57%
3001-4000元17.85%19.27%21.60%8.57%
4001-5000元5.59%6.69%7.57%1.43%
5001元以上4.95%5.25%7.57%0.00%
3.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
本次调查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典型代表南北两方)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北京广州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23.44%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0.11%46.9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28.02%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6.44%
(2)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北京广州
民营企业2.93%7.58%
国营企业27.29%14.39%
外资企业36.26%43.94%
私营企业6.23%1.52%
合资企业6.59%9.09%
政府机关16.30%18.56%
自主创业4.40%4.92%
4.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每年都招聘:71.17%偶尔一两年不招聘:12.52%
偶尔一两年招聘:15.71%从来不招聘:0.60%
(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满意:11.93%一般满意:47.91%一般:29.62%
不太满意:9.54%不满意:0.99%
(3) 多数企业年度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年度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301人以上:3.58%201-300人:2.58%101-200人:4.77%
51-100人:12.52%11-50人:40.76%10人以下:35.79%
四、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最后得出的结论:
a. 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b. “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
c.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