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0 14:48:17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体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体育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篇1

研究内容

现任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的调查,教学能力分为课堂教学能力、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体育科研能力、卫生保健知识科普能力。其中课堂教学能力还包括:1、教材搭配2、教法运用3、组织调动,情绪调动。4、课堂调控。通过对228所小学的调查问卷的研究,以便有针对性的进行五年制体育大专班体育专业课程的设置。

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2001年,向黑龙江省的228所小学校发出660张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347份。

2.2实地访问法

利用九九体育专业教育见习的机会,用问卷和谈话的方式调查了34所小学。

2.3研究讨论法

与参加调查的同学讨论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研究未来学校需要体育教师具有哪些能力,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

3、结果与分析

3.1 课堂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在完成每堂课时,所表现出的多种能力,包括编写教学文件、组织教学、运用教法、知识更新、教学效果等部分。调查反映,各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大多数基本素质较好,有一技之长,但存在着知识结构不完整;能上课但不会写教案;能够示范但说不出其要领;能够认真工作但不善于总结,致使小学体育课枯燥乏味不适合学生的特点,不能很好的完成《体育与健康课大纲》的要求,宝贵的经验得不到及时总结。出现有热情没水平、理论知识薄弱、实践水平一般的格局。

具体情况见下表:

从表中不难看出,体育教师在编写教学文件和知识更新两方面较差(33%的教师没有教案,30%的教师自工作以来没有参加过各种业务学习)。致使很多学校得体育课内容陈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更有甚者“一堂课两个球,学生老师都自由”,这说明体育教师理论水平和文化修养还需要加强。

3.2 课余体育活动组织能力

课余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在调查的262所学校中有64所农村小学没有在课程表中安排课外体育活动,有140多所学校课程表中虽有体活课,但不能经常性的组织活动,60多所学校能够较认真的组织课余体育活动,其中只有11所学校有完整的课余活动组织机构和活动计划。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第一是学校领导对升学率抓的很紧,对体育的作用价值认识不足;第二是部分体育教师不能正确认识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工作热情低,没有奉献精神,拜金思想严重;第三是学校场地小,器材少,经费短缺,专业师资力量不足。

上述情况中,城市的中小学课余活动好于农村,同时体育器材和经费情况城市也好于农村。

3.3 科研能力

科研能力是小学体育教师工作能力中最薄弱环节。科研基础水平差,科研成果少,甚至有的学校根本没有成果。现有的科研成果质量也很低,70%多的成果只是一般性工作经验总结,在省级各种学术会上获奖论文只占24%,只有6%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3.3.1 最近几年体育院校才开设体育科研课,起步较晚。

3.3.2 有关中小学体育教学的资料、杂志、书籍较少,收集信息、更新知识较难。

3.3.3 体育教师本身认识不足,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缺少科研意识,不能虚心学习他人之长。

3.3.4 小学科研设备少、条件差。

3.3.5 缺少学术交流,各种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得不到推广。

综上得出,体育教师在思想品德方面是良好的,为体育教育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教师知识结构不完整,理论水平低,教学组织方法单一,科研能力差,教学中体育课与健康课比例失调,重技轻能,基础知识被基本技能、基本技术所代替,脱离不了传统体育观念,适应不了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结论

4.1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4.2 尤其是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职能部门,4.3 务必从教学战略发展的高度去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重要意义,4.4 真正把“健康第一”作为工作的指4.5 导思想,4.6 把体育教师的岗位培训、教学文件的编写、科研能力的培养作为工作重点,4.7 力争使中小学体育教学到本世纪末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所提出的目标4.8 。

4.2 加强师范院校体育专业的理论教学,开设科研课和课余训练辅导课,把编写各种体育教学文件作为毕业考试内容,严格把关,注意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4.3 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体育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的规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做好“考试体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设立专门考试体育的领导机构实施,并及时检查督促。这样可以促进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认真对待体育课和课余活动,让体育教师有压力,让社会重视,促使教师认真研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2

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课程,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阶段。重视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建设和改革对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积极作用。我校自1984年建校以来一直重视公共体育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这为我校公共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培养了体育教师敬业爱岗、孜孜不倦的教学态度,正是在这种环境下,我校的公共体育课教学有了创新的空间和基础,取得了一些可喜可贺的成绩。

一、对课程教学的管理

1.规范化的教学

规范化的教学和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活动的前提,在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培养教师自觉遵守教学规范的良好习惯。在具体实施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开学教师认真制订教学计划,交教研室审核后按照计划进行教学;课时计划要求撰写详案,在学期末交系上进行检查,如遇有重复内容,要求教师做好改进工作并增加课后评语;课前必须等课5分钟,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不允许旷课、迟到、早退或请人代课;建立学生的考勤制度及见习生的登记制度,课中认真授课;期末课程考核根据严格的标准,对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实行补考,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另一方面促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培养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

2.强烈的责任心

教师的责任心是影响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新教师进校,老教师以身作则对其进行教学督导,从教学规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帮助。老教师的责任心也影响了我校的一批批年轻教师,大家在这种教学环境中兢兢业业的工作。在教学中,互相学习,积极创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不懈的探索。

3.重视基础教育

我校开展的公共体育课较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在教学内容安排上,一、二学期以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并能运用一些基本技能。三、四学期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在田径、武术、球类、健美操等多种项目中进行选修,学生通过学习该项目掌握锻炼的基本技能,真正体现出我校健康理念――我运动、我快乐。

4.不断修订我校公共体育课程考试大纲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定和考核标准,并结合国家体育教育方针、教师的教学反馈、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及学生的兴趣趋向这几方面及时做出调整,并严格按照考核标准进行考核。

5.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展示,突出风格

因教师所从事的专项不同,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教学受限的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校的规定在教学内容上给了教师较多的自,即在规定内容之外教师可根据个人专长适当增加选修内容。例如,在班级安排上考虑性别和专项,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进行规定内容和自选内容的结合教学。在整个公共体育课教学中,教师除完成固定的教学内容外,各教师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并将之运用于教学之中。

6.重视教研室活动的开展

我校体育教研室在开展教研室活动方面进行积极创新。除了沿袭在教学过程中互相听课、看课、点评、取长补短和在学期中或学期末教学工作经验总结、交流以外,还积极进行创新。在每周固定的时间里,全体体育教师或进行教学比赛,或打篮球,或打排球等。另外,抽取部分教师,如健美操教师、武术教师,来对其他教师进行这些项目的教学培训,弥补部分教师的不足,使之更符合公共体育教学的需要。在整个教研室活动中体现出积极参与、互帮互助、共同进步、取长补短的教研室精神。

二、总结

全体体育教师本着认真、负责和创新的态度进行教学,我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虽然出色,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

首先,我校地处北疆,众多少数民族灿烂的体育文化还未被很好地挖掘出来。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课堂的开发和引入是我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下一个切入点。其次,在教学内容上没有很好地就学生类型的不同而设置。现我校的学生类型分为师范类和高职高专两大类,因为这两大类型学生的教学任务及目的的不同,下一步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我校将根据学生类型分别进行设置。第三,在课外活动内容上进行创新,多开展一些学生兴趣较浓的体育项目,并将一些民族体育融入早操活动之中,争取自创一至二套具有边疆民族特点的健身操在学生中进行推广,从而提高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尹大川.体育健身―高职体育实践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篇3

一、课堂常规教学中体现德育教育内容

1、在课堂认识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首先要做好的是日常教学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在开学的第一节课我都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日常行为习惯的讲解,让学生从思想上得到重视。如果学生在以后的课堂上违反常规制度,那么就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2、从课堂纪律上进行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我每节课都要求学生必须在上课铃响完之前自觉排好队,一开始很多学生都做不到,因为他们还没养成上课前就排好队的习惯,那么这时老师就应该通过教育来要求学生做到,于是我采取了通过严格的队形队列和快快集合的游戏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一二节课的学习,以后的课学生在铃铛响完之前都能很好的排好队,而且做得非常好。

3、从学生的排队跑步中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我们经常都会要求学生进行跑步,如在热身跑、50米、100米跑中,我们都要求学生一定按照指定的队形和路线跑步,不准插队,不准推人,通过这些跑的学习,培养了学生跑的能力,也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教育环节过程中随时把握德育教育机遇

1、在娱乐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大家都知道小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游戏,体育游戏有着很好的教育内容,例如:结合教材,在学习《投掷》时,我们拿一些关于害虫、、网吧的图片让学生拿小沙布或自制纸团来进行投掷,先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教师讲解害虫、、网吧的危害性,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远离香烟、远离网吧、拒绝。

2、在竞争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生喜欢游戏,更多的喜欢竞争类的游戏,在比赛中我们要教育学生团结一致,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品质。如结合教材,学生在做《迎面接力》的游戏时,有些学生跑得快,有些学生跑得慢,或者棒没有交好掉在地上,结果输掉了,这时埋怨声便来了:“你怎么跑得那么慢,都是你跑得那么慢才输了,都是你没把棒交好掉在地上,让我们输了”在这埋怨声中,那些跑得慢的学生,或者棒没交好的学生便委屈的哭了,这时教师要对那些提出批评的学生给予指正,对跑得慢,棒没交好的学生给予鼓励和信心。让学生知道,通过努力,别人能做的自己也

一定行。通过这类游戏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篇4

一、我国高校田径运动存在的问题

(一)首先,是在田径课程教学中没能发挥学生的主体自主性特点

教师在进行课程内容设置的时候不能根据学生的身体心理发展特点进行,另外各所高校田径课程的教学内容几乎一致,同时和在大学之前的年龄段学校所接受的训练几乎一样。这样不仅不能够发展学生本来自身掌握的运动技术,同时也没能够实现田径和其他项目的融合发展。这样一来,大学的田径教学内容就比较单调,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就比较低。

(二)其次,就是对田径运动的理解不够透彻

高校学生对田径相关的功能,用处和好处都没有充分的认识了解,也不能透彻明确田径运动对学习和其他项目起到的积极意义。高校学生不够了解田径运动的健身作用,对其历史缺乏了解,没有认识到这项运动项目的美感,忽视了田径运动所体现的文化意义。以上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对田径运动不感兴趣的原因,另外现代大学生娇生惯养,不能吃苦,另外因科技发展,很多高科技新的项目应运而生,吸引了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田径运动训练环境艰苦,没有现代精彩的过程,不能引起学生的锻炼兴趣。

(三)再次,在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

现代化的教学观念是“以人为本”,但是很多高校的田径教学还都在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田径运动中一般都强调运动的完整和系统性,对田径运动中的跑跳能力过于重视,反而忽视了基本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在发展锻炼学生的运动能力的时候就不能依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对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影响。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情绪和感情不够重视,不能合理的运用科学训练的手段提升学生的运动成绩。总而言之,高校在进行田径教学的时候不能依照教学新要求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就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能保证其未来的体育发展。

二、高校田径课程完善方式

(一)首先,要建立科学健康的教学体系内容

想要完善高校田径课程最先要明确的就是竞技田径以及田径项目,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是以极限负荷为特点的运动形式,后者是属于前者的一种,在负荷方面可大可小。根据这些,就能够明确田径项目就是竞技项目的理论,所以在田径课程教学中要将田径项目精选作为其中一项,要分析学生的身体状况,帮助其实现强身健体的作用,进而达到田径教学目的。比如说在跳高项目中,只要通过锻炼使学生背越式跳高达到一定标准,就算是掌握了跳高课程。各个项目都有要重点掌握的部分,其中中长跑要重视健身跑法,短跑则是要强调起跑速度和个人反应力。这些方面的锻炼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学生参与到田径项目中的兴趣,最好帮助学生在体会兴趣的同时认识到田径项目存在的难度。另外也要让学生明确认识到田径项目锻炼对身体的好处,这也是引起其锻炼兴趣的方法。再有高校田径课程不能重复之前初高中训练过的内容,要在内容和范围上有所丰富和深入,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状况和学校的具体环境,以及社会需求等多方面的内容确定田径教学内容,以及具体训练方法,使田径教学有重点,有价值的存在于高校体育教学范围中。

(二)其次,实行田径课程考核体制创新

过去田径课程的考核主要以竞技项目的成绩和技术水平作为标准,新的考核标准应该关注大学生全方面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掌握。其中包括对学生在体育锻炼之前和之后的锻炼素质提升的分析,学生依照老师指导的体育锻炼技巧进行自我提升锻炼的水平,以及学生身体素质保持的良好性和对新的运动环境的适应程度。在新的考核体制中,在确定最终成绩的时候要兼顾直接和间接的评定结果,也就是说要分析大学生各项素质的综合能力体现以及提升状况,得出最后的成绩。成绩评定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提升进步的状况分析,体育学习理论,锻炼积极性,实践能力提升都是综合分析的要点。

再次,田径教学的最终目的要实现能力培养的终身锻炼目标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田径教学的根本目的除了是要掌握一些特定的运动项目技术操作之外,还有就是要通过体育锻炼过程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大学体育教师要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两种以上田径运动项目,并且帮助其树立坚定持久的体育锻炼习惯。高效田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带领学生锻炼,分析评定,使其能够自行调节身体机能和素质,并且树立个人兴趣积极深入到其中。

(三)最后,要强化课程安排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此强化田径课程的安排,要严格分析体育教材内容,掌握课程构成。现今高效的田径课程要求是要有一定特色的,所以在课程安排的时候要根据学生的个体要求进行。田径课程体要尽量丰富,要将健身,竞技,娱乐和休闲多种特点集聚在一起。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强化身体素质的意识,加深其对文化素养的重视,教学过程中要完全按照学生的健康发展为基础。这样在提升田径锻炼技术的同时,对其身心健康发展也是比较有益的。尽量在整个大学学习过程中,坚持田径课程的开设,由基础课向选项课转变,不断提升田径课程的灵活性,帮助学生实现更好更大范围的发展。这样不仅能够满足学生需求,还实现了教学要求,培养了学生塑造良好习惯,培养了学生的全方面素质。

三、结论

在分析了现今高校在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问题,依照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完善田径教学的方式。通过建立科学健康的教学体系内容,实行田径课程考核体制创新,实现田径教学的最终目的,实现能力培养和终身锻炼目标,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身心素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