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图书馆范文

时间:2023-03-10 14:48:25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大专图书馆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大专图书馆

篇1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越来越重要,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大。而我们大专院校的图书馆,是学校的二级单位,主要是辅助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作用。由于其所处的地位不同,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很多问题。其中之一是图书馆的队伍人员来源结构十分复杂。既有一线下来的教学人员,也有教学辅助人员以及随调家属,还有大中专毕业的人员。人员来源复杂,知识结构参差不齐,专业能力不同。目前存在的主要结构问题是:

1.数量、年龄结构不合理。目前存在管理人员数量偏少。普通大专院校图书馆规程的第24条规定:以学生1000人,藏书5万册配备15名专职人员,在此基础上,每增加100人学生,增加1名专职人员,每增加5万册增加1名专职人员,年平均进书量1万册配备3名专职人员。现在看,管理人员偏少,使得管理人员的人数远远少于规定人数。再就是年龄结构上,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由于很多人原来来自于教学一线,他们大多数是年龄比较大的老教师。

2.人员结构。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发展,大学图书馆研究和现在化技术手段人员应占在变人数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而我们目前是远远不够的。

3.科学专业结构。图书馆工作毕竟有着自身的规律、方法及自身的图书情报工作。所以,作为图书馆人员,科学知识结构要合理,需要有专门的图书情报专业的知识人员。大部分图书馆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寥寥无几。

4.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职务结构是一种智能结构,它关系着专业队伍的建设,关系着大学图书馆能否更好的服务和发展水平及其能力,是否能真正成为学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图书馆主要是以体力密集型管理,服务为主,智力学术居次,高层次开发服务较差,难以为学校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要改变这种现状,变体力密集型为主为智力型为主,在专业职务方面就必须改变这种金字塔形,逐步使高中职务人员比重超过初级人员。

5.个体结构来说,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比较淡薄。相关图书专业知识较少,信心化意识,信息化水平较低,特别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更为缺乏。

由于大学图书馆队伍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撮而就,我们要对现实的情况,进行整合和优化,使他们在在和谐的社会中发展。主要是两个方面:

1.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结构优化。就是从宏观上、管理上进行优化,主要是指,领导管理层次结构高效能、业务部门群体结构整合化、队伍数量结构协调、人员分类结构多类型、年龄结构梯队化、素质结构多维化、个体知识智能结构整合多层次,即各种结构优化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发挥整体效能,为大学教学科研积聚、多层次开发、提供智力密集型学术,从而充分有效的满足大专院校师生员工各层次的需求,以取得最佳的整体效益。

2.专业队伍结构优化。要在现有专业队伍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动态调节,调整补充完善,开发使用、教育提高、动态建构。这种动态调节,一是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二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现状及其发展的需要,进行发展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补充完善,从而实现专业队伍整体结构优化。

大学图书馆专业队伍结构如何才能优化呢?主要有两个途径:

第一,专业队伍要在工作中进行优化。大学图书馆队伍的整体结构的建设,要在通过开发人员的潜能,在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各尽所能的使用过程中,根据对结构的不足及时进行反馈,及时调节。在开发使用过程中,根据教学、科研能力现状与发展需求,预测队伍结构的发展进行调整,同时对个体结构在开发使用中,发现不足,优化长处,进行调节、补充、使之优化。

第二,业队伍结构要在教育提高中优化。专业队伍的结构优化不仅仅是调进调出的集聚性调节和人才的开发使用,更重要的是专业人员的培养、进修、提高。这种教育提高包括学历教育、岗前培训、岗中进修提高、换岗培训、职务晋升、进修提高,以及对外交流人才等。

篇2

1 大专院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尽管整个图书馆界已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网络化管理,书目数据库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就大专院校图书馆来说,其书目数据库的质量普遍不太高,存在大量的不完备著录和错误著录等问题。

1.1 不完备著录

不完备著录主要体现在对某些必备字段、有则必备字段或其子字段不予著录。具体情况如下:

1.1.1 编码信息块(Coded information block)中,100、102字段及101字段中的$b、$c子字段常被编目人员所忽视。实际上100、101对所有的在编文献来说,均为必备字段,而101的$b、$c子字段则为“有则必备”,102字段也是体现文献重要著录内容的字段,不能随便省略。

1.1.2 著录信息块(Descriptive information block)中,缺少著录比较频繁的有:200字段中的$f、$z等子字段,205字段中的$a和$b子字段,225字段中的$f子字段等。200字段中,漏著最频繁的是$f子字段中有关外国责任者的国别或中国古代著者的朝代;205字段中,多数记录中只著录文献的版次,对于修订本、增订本、重印本以及手抄本、刻本、影印本等附加版本说明则未予著录;而225字段中$f著录内容在各馆书目数据库中很难找到。

1.1.3 附注块(Note Block)中,由于大专院校图书馆一般对此块中的有关字段未作具体的硬性规定,编目人员几乎很少进行相关著录。而实际上,诸如300一般附注、305版本与书目沿革附注、330提要或文摘附注等字段非常重要,都不同程度地对文献的有关信息进行揭示,最好予以著录。

1.1.4 知识责任块(Intellectual Responsibility Block)中,701字段中的子字段通常只著$a、$4,而无$c(国别、朝代)、$f(年代)等相关内容的著录,702字段也是如此。此外701、702均可重复,但编目人员经常没有进行重复著录,这使得第三责任者之后的其他责任者未能得到体现。

1.2 错误著录

1.2.1 著录格式方面的错误

(1)数字、字母、符号等字符的输入状态错误。如205字段中的版次应著录为“2版”“3版”“4版”等形式,却被著录为“二版”、“三版”、“四版”。在数据录入时,对于书名号、双引号、分号等符号,则不太注意区分半角与全角。

(2)数据的著录形式不一致。如010中的子字段$d,有的数据中著录到元,有的则著到角如CNY12.5,还有的著到分如CNY39.00等;210中的子字段$d,有的数据中著录到年如$d1987,有的则著录到月如$d1999.4。

(3)语言的繁简著录不一。对于含有繁体或异体字的文献,有的馆采用简化字著录,有的馆采用繁体字著录,还有的馆在实际操作中繁简兼用,致使同书异名,不便于用户的检索与利用。

1.2.2 著录内容的错误

(1)责任方式著录错误。如“编著”著录为“著”、“主编”著录为“编”、“主译”著录为“译”,更有甚者,把第一责任者与其他责任者相混,这种错误常出现在中译本中,具体表现为将译者著录于200字段的$f子字段,而原著作者却不予著录。

(2)205版本项著录错误。主要出现在中译本的版本著录上。比如有许多中译本图书是根据原版图书的第二版翻译过来的,但却是中译本的第一版,这种情况下,205字段不能著录为2版。

(3)606主题和690分类标引错误。主题标引错误主要包括主题词错误、不规范、子字段的指示符使用错误等,而分类标引错误主要体现为分类不到位、仿分复分错误等。

2 大专院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质量问题的影响因素

2.1 内部影响因素

影响大专院校图书馆书目库数据质量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馆内的人员因素、标准因素、系统因素和管理因素。

2.1.1 人员因素

人员因素,是影响书目数据质量的最主要因素。笔者所说的人员因素主要包括人才结构和人员素质两个方面。

人才结构主要是指构成人才整体的各要素之间的组合联系方式。包括要素的数量、配置以及在整体中的地位等。人才结构的合理与否,将影响人才整体功能的发挥。人才结构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量”和“质”两个方面。人才结构的“量”主要指人才的数量,“质”主要指人才的配置。要使人才整体功能达到最大值,既要保证人才的充足,又要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制约,缺一不可。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想保证书目数据库的高质量,首先必须保证一定数量的编目人员,不能因为人数的不足而降低书目数据制作的质量;另外,还应该做到编目人员的合理配置,各馆应根据各自的购书情况、学科特点等,将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人员有效配置,发挥人才的最大效能。

人员素质包括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作为书目数据的生产者,编目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书目数据库的质量高低。编目人员能否自觉地提高建库质量,与其思想素质密切相关。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进行主题标引时,如果编目人员思想上不重视,就很容易仅从标题入手进行浅标引,影响主题标引的深度。而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影响书目数据质量的关键因素,编目人员对文献著录标准与原则的把握程度、对机读目录格式的熟悉程度、对分类法和主题词表的掌握程度、对标引方法和规则的熟练运用程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的具备程度等都将直接影响到在编书目数据的质量高低。

2.1.2 标准因素

标准因素主要指书目数据著录的标准化、规范化问题。目前我国高校主要以《中国文献编目规则》或《CALIS联机合作编目手册》为著录规则,以《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CNMARC)为数据著录格式进行书目数据的著录。但由于各馆对著录标准、规则的理解有所不同,致使各馆的文献著录细则有不少出入甚至存在一些错误规定,直接影响书目数据著录的规范化和一致性。例如我馆的中文图书著录规则中,对200字段是这样规定的:“$a正题名原则上按照规定信息源所载题名著录……图书的上下册、卷数、戏曲的幕数都是书名的一部分,与正题名之间用“.#”连接,有分卷(册)次的分卷(册)书名前用“,#”连接。如:20010$a世界史#第一卷,#亚洲$f……”很显眼,这一规定混淆了文献著录规则与著录格式的区别,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编目人员,造成同书异号、一书多条记录现象的普遍存在,从而影响了书目数据的标准与规范、交换与共享。

2.1.3 系统因素

大专院校图书馆多使用中小型的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金盘、妙思、金蝶、金思维、索菲特等),这些系统比较简单易用,费用也比较低,但其系统自身却存在不少问题,成为影响书目数据库质量的因素之一。如我馆使用的“图腾”系统就存在不少问题:在采访、编目子系统中,无法串查各个数据库的数据,容易产生漏查、重购、重编现象,影响采编工作的效率与书目数据的质量;系统的自动生成,种次号功能程序不太稳定,常常存在跳号重号现象,容易导致索书号重复问题的出现;系统为了简化书目数据的著录过程,提高工作效率,对CNMARC中指示符的规定不予采纳,致使书目数据交换格式不一致,不利于书目数据资源的共享等。

2.1.4 管理因素

影响书目数据库质量的因素除了人员因素、标准因素、系统因素,还包括管理因素,即对编目流程的控制管理。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书目数据生产流程包括数据、制作工作单、核对、计算录入机、校对、数据形成并交送中央数据库,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各馆的编目流程多有不同。以我馆为例,对到馆图书校对、基本加工(夹磁条、贴财产号、盖馆藏章、抽取样本)之后,才真正进入书目数据加工生产阶段,主要包括五个环节:书目——文献标引——数据著录——数据审核——送交中央数据库。这五个环节环环相扣,只要忽略某一环节的控制管理,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从而影响书目数据的质量。

2.2 外部影响因素

2.2.1 著录规则变化因素

数据库中的文献著录是根据一定的编目规则及格式(统称规则)进行的,规则由于修订或改版所引起的内容变化,势必会引起数据库中数据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相应变化。而规则的修订和变化是客观存在的现实情况,从这个角度来看,数据库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以我国实行标准化著录以来常见的欧美国家的个人责任者著录为例,就经历了由著录中文姓氏,或依据相关工具书将姓氏原文翻译为中文,修改为按文献实际情况客观著录的变化过程。规则中的类似变化还有很多。因此,规则的变化是影响数据库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2.2.2 套录数据质量因素

套录数据质量不高也是影响书目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人力、财力方面的不足,大多数专科院校还没有真正实行联机编目。为了减轻编目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专科院校多使用书商提供的免费套录数据,但我们在套录的过程中发现书商提供的书目数据存在着分类不准确、标引不规范等问题。若本馆的编目人员不对套录数据进行细致审核与修改,照搬照录,必然会降低书目数据的质量。

3 改进大专院校图书馆书目数据库质量的措施

3.1 调整人员结构,提高人员素质

3.1.1 调整编目人员结构

由于种种原因大专院校图书馆的人员来源相对比较复杂,具有图书情报、信息管理或背景的人员比较少,更不用说是复合型人才。相当一部分的编目人员没有系统学习过现代文献编目理论,对文献著录、标引及机读目录并不熟悉,还有一部分人员在计算机编目中,仍停留于传统编目,采用表格著录形式。因此当务之急,应该及时调整人员结构,适时引进文献编目专业人才,补充到编目工作中来。

3.1.2 提高编目人员素质

图书馆首先要对编目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编目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质量意识。其次,要提高编目人员的业务素质。对拟上岗的编目人员进行上岗培训,使上岗人员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基本达到编目岗位上质和量的要求;对在岗的编目人员,选派参加各种与编目有关的培训活动,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时了解国内外编目工作的动态,不断更新知识。另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业务讨论,加强编目人员之间的交流,促进编目人员整体业务水平的提高。

3.2 及时完善编目规则

为了保证书目数据质量,保证书目数据的统一性与规范性,各馆应不断完善本馆的编目规则。尽管大专院校图书馆都有各自的文献编目规则,但这些规则大多是对国家标准的简单摘录,未能就标准、规范条款所未能涵盖的编目问题做出具体规定,这使得编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无据可依,很难就某些具体方面进行准确著录。因此,各馆应改变现状,根据国家标准著录规则,制定相应的编目细则,具体规定标准、规范所未涵盖方面的处理办法,供编目人员使用,减少因无据可依而造成的错误著录问题。另外各馆要随着现行标准、规范的变动及时更新本馆编目标准及细则,做到始终与现行标准、规范的一致性。

3.3 严格控制套录数据质量

大专院校图书馆套录数据的来源主要是书商,为了确保套录数据的质量,图书馆应对书商数据的来源提出合理的建议,要求书目数据最好来自大型书目数据中心。并要求书商在自己编目时严格按照各馆的编目规则和具体要求进行,尽可能不依赖CIP数据。另外对于套录数据中频繁出现的错误要求书商及时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外来数据的质量。

3.4 加强编目工作的过程控制

编目工作一环扣一环,只要某一个环节出了差错,就会前功尽弃。因此,我们必须严把质量关,加强编目工作的过程控制。首先要严把“书目关”,是编目工作中的第一步,是保证馆藏图书分类一致的主要办法,编目人员应通过书名、著者和ISBN号等步骤来确保同书同号,避免同书异号等现象的发生;其次要严把“文献标引关”,文献标引包括分类标引与主题标引,编目人员应运用分类法、主题词表等标引工具,依据文献的主要内容,参考网上权威书目中心数据进行文献的标引;第三要严把“数据著录关”,编目人员应严格按照文献著录规则、CNMARC著录格式进行数据的著录输入工作;第四要严把“数据审校关”,制定严格的审核制度和适量的质量指标,设立专门的审校岗,对各编目人员制作的书目数据进行质量校验,不符合要求的要及时进行修改。

3.5 优化系统功能

3.5.1 修正系统错误

系统的不足是编目人员所无法克服的,但由于系统的不足而产生的错误数据是可以修正也必须修正的。为了避免和减少系统带来的错误,首先应对编目人员进行有关系统使用的技术培训,力争使每一位编目人员能够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功能特点、不足之处了如指掌;其次,编目人员要时刻留心编目系统容易产生错误的地方,一旦发现错误,及时运用技巧予以修正,对于情况比较复杂的可进行商讨,最好将解决办法以文字的方式呈现,便于以后参考之用。

3.5.2 更新系统功能

尽管编目人员可以人为地减少系统的一些错误,但系统功能的不足确是我们无法克服的。这就要求图书馆及时就使用过程中发现的系统问题与不足,以及对系统的新要求与系统开发方进行沟通,尽可能要求开发方对系统做出相应的优化和升级。如果所用的系统已没有太大的升级空间,图书馆可以考虑更换新的自动化系统,来降低原有系统本身不足带来的书目数据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篇3

这种现状,令张丽娟的心情难以平复。西方一位哲人说,一个不爱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她和朋友都想为社会做点什么,让更多的中国人爱上看书。可如何做呢?几位都曾在IT界打拼过的年轻人讨论了很久,最终敲定借助他们最熟悉的互联网,推广全民阅读。

网上电子书已经有了,但是因为版权问题和阅读习惯,仍然颇受局限;网络卖书也有了当当、卓越,无论模式还是市场占有率,后来者都很难超过这两家前辈企业。如果还要做与书有关的生意,剩下的似乎就只有借书了。

“何不打造一家新形态的图书馆,以网络+实体书的模式向全国读者开放呢?”为了考量项目的可行性,他们花了数月时间走访社区、学校和企业。

他们收集到的信息是,中国的图书馆资源极为匮乏,除了高校外,社会性图书馆只有国家、省、市三级,区级图书馆几乎是摆设。至于社区图书馆,也只在少数发达城市的高档社区存在,且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很多企业也曾自建图书馆,至少是图书角,但由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久而久之,图书馆成了“库房”,图书角成了“死角”。

社区图书馆的缺位和滞后,让他们看到了生存的空间。因为在网上“营业”的图书馆,可以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地域界限,覆盖到每一座城市的每个角落。不过,要最大程度地推广纸质阅读,还得解决另一个问题——把价格降到最低甚至免费。有可能免费吗?出于“用商业的手段,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考虑,他们决定创立一家“免费图书馆”!

2010年5月,深圳青番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张丽娟与合伙人共出资300多万元,采购了大批图书。随后,他们不仅顺利建好了网站,还想出了为用户提供终生免费借、阅、送、还书上门服务的点子。2010年8月,“青番茄”网站一经问世,就引起了无数网民和媒体的关注。

打造贴心服务,文艺“青番茄”一炮而红

网友们惊喜地发现,在青番茄网站注册成会员后,最少只需支付110元押金,就可以开始美妙的借阅之旅了。说美妙是因为这家图书馆最大的卖点是免费!支付押金后,无论借多少次书,都无须再支付额外的租金;比免费借书更诱人的是,整个借阅过程足不出户,都通过快递完成,且快递费由该图书馆承担。等你哪天不想借书了,只需一个电话,青番茄就会无条件退还你的押金!

家住深圳关外的张先生是个爱书之人,多年来,仅那些被他看过一遍就束之高阁的书籍,就堆满了两个书架。但随着近几年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张先生逛书店时不再“盲目出手”。为节约开支,他想到了去图书馆借书看。可几经打听,离家最近的图书馆也有13公里之遥。偶尔从同事口中了解到青番茄后,他当即在网站上充值110元,注册了会员。只是点几下鼠标,敲几下键盘,张先生轻轻松松就选定了他寻觅已久的两本书——《职场江湖》和《追风筝的人》。

没想到,第二天中午就有快递员按响门铃,给张先生送书来了!就像网络购物一样方便。惟一不同的是,青番茄的用户不用花钱。尝到“网上轻松借书,网下免费阅读”的乐趣后,张先生成了青番茄的忠实粉丝,并开始向熟人大力推荐这家网站。

而最令他感到温馨的是,“青番茄”有着鲜明的气质,它强调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件时髦、快乐、轻松、环保的事情,有点小文艺,有点小清新,还有一点儿小幽默。张先生从快递员手中收到的书,不像淘宝、卓越那样用纸盒或塑料袋包装,而是装在一个名为“精神食粮袋”的布制环保袋里,上面除了青番茄的logo,还印着一句话:“不含农药,不含防腐剂”。

这是张丽娟的创意。她说:“在我的想象中,这就像是与读者的一次握手。我们与读者不能见面,却都是爱书的人,于是想了这个办法,传递一种友善、温暖和默契。”

青番茄的四名创始人都是Apple的粉丝,他们认为苹果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最大程度地向消费者渗透和灌输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在互联网时代,一个企业要想不被轻易模仿,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气质,而这种气质来源于企业的DNA,需要从企业诞生的第一天和细节之处就开始培养。

青番茄总部隐藏在深圳设计产业园内一栋名为“水”的写字楼里,像大多数创业型公司一样,开放式的办公室内,随处可见员工们自己动手,用木板、键盘盒、塑胶水管等材料制作的相框、秋千、桌椅。中心区域摆着几排无间隔的办公桌,后面立着几排“DIY”出来的书架,再配上一群85后的面孔,让人感觉瞬间穿越到了某大学图书馆。

张丽娟招聘员工的条件极为简单——谁爱书如命,她就雇用谁。这些充满朝气而又爱书如命的员工,很善于在细节上创新。比如,在为用户打造不同的“阅读尺码”时,他们就借用了衣服尺寸的描述方法,分为M、L、XL、XXL这4种级别,最小的M尺码需要充值110元押金,每次可以借2本书,归还时限为14天;最大的XXL则需要充值510元,每次可以借10本书,归还时限为56天。

这种轻松有趣的免费服务方式,对大众极具诱惑力。“青番茄”上线3个月后,就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注册会员从最初的几百人,一路飙升到了10多万人!

随着全国各地的注册用户越来越多,张丽娟手上的会员押金也越积越多。虽然可以随时申请退回,但基本上不会发生集中“挤兑”的现象,因为青番茄运营以来,一直鲜见申请退款的会员。毕竟,百元押金换来阅读不尽的免费书籍是很划算的。

因此,在提取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后,每一笔到账的押金某种意义上都可被视为收入,她用这些钱不断扩充藏书,并先后在深圳、广州、大连、郑州、太原等城市设立“储书仓库”,还配备了快递人员。

与名企“牵手”,免费服务赢得大财富

许多人都很好奇,张丽娟的“图书馆”免费为大家服务,收入从何而来?事实上,青番茄的规则是不向个人用户收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从免费服务中琢磨出生财之道。随着用户基数和借阅次数的增加,青番茄掌握了一个庞大的阅读趣味数据库,直接反映会员的爱好、个性、经济条件,且有详细而准确的线下地址,若针对不同用户推送不同网络广告和书签广告,势必相当精准。

2011年2月,大名鼎鼎的宜家和星巴克,就先后因为目标群体明确且气质相投,主动找上门来与张丽娟谈合作。

张丽娟虽然从中获利不少,但她接广告很谨慎,夹什么样的书签广告、夹多少才不至于让读者反感,需要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尺度。

除了广告收入,目前青番茄最大的盈利点是在企业用户身上。他们向企业收取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的年费,然后为这些企业构筑一个外包式的图书馆。这笔费用大约只相当于企业自建图书馆的1/6,但与自建馆相比,书籍的更新率和利用率都高得多。

通过张丽娟他们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如今包括中石化、工行、联想、万科、腾讯、富士康、华为在内的200多家企业都成了青番茄的客户。在青番茄的首页上点击“每企一馆”,便可进入各企业自己的图书馆,这里除了有专业读物、热门书籍,还有部分企业学院和企业品牌文化传播的内容,企业员工从这个频道借书就不再需要支付押金。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青番茄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随着企业用户的不断增多,将来这个数字还会发生惊人的变化!

事实证明,“免费图书馆”的确提供了一项没有人会拒绝的服务。从去年8月上线至今,青番茄已经积累了60多万会员读者,服务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藏书种类也超过了16万种。

作为“中国最大的阅读生意”缔造者,张丽娟与合作人在经营中,时时显露出传统图书馆不可能具备的“霸气”。比如,他们有专门的图书采购部,和国内众多优秀的出版社保持合作关系,几乎每周都在不断购置新书。如果用户在网站上没能找到想要看的书,还可以在“量身订阅”功能板块提交订阅申请。“只要你确定世界上发行过这本书,我们都会尽力买到它。”张丽娟肯定地说。

有财经专家为张丽娟算过一笔账,且算目前青番茄个人会员是60万,由于押金档次从110~560元不等,即便平均下来按每人200元计算,押金总额也高达1.2亿!哪怕用这笔钱做“保本基金”理财投资,年收益也有几百万元,足以应付青番茄图书馆补充藏书、支付快递费用、公司花销等开支。而企业用户每年交纳的上百万阅读费用是不予退还的,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广告收入,张丽娟与合作人每年的纯利润,少说也有四五百万。

今年8月,青番茄又推出了“每校一馆”,这是一个面向大学生提供的免费产品。到了大学毕业季,青番茄还有“漂书码头”,鼓励大学生把不要的书、带不走的书寄给青番茄,换取可在青番茄使用的积分,张丽娟他们也能借此节省采购费用。

目前,青番茄正在努力开拓的另一个业务就是建立“每园一馆”,希望将“每企一馆”的模式复制到各地的幼儿园。青番茄有一批忠实的妈妈读者,“青番茄上线后,借出去的第一本书,就是一位深圳妈妈给宝宝借的幼儿绘画读本。”现在的年轻妈妈们都注重宝宝的智力和兴趣开发,但是幼儿读物有一定的特殊性,不仅价格不菲,而且不像经典名著那样有收藏价值,往往过了幼儿年龄段,就不再有阅读需求。如果把这个市场做活,其实也能形成这类图书的良性循环。

篇4

1图书馆分布模式概述

高校图书馆一般可以分为两种布局模式:一种是集中式,既全部馆藏集中在一个建筑物内,提供集中服务。这是我国多数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的一种模式。另一种是分散式布局,即根据院系分布和读者分布情况,将藏书分散在同一校园不同的建筑群落中,或将藏书分散在不同的校区中,进行分散保管和提供服务。我困也有一部分高校图书馆采用这种模式分散式模式又可以分为同一校区分散式和多校区分散式两种模式。

2国内外大学专业分馆建设概述

2.1欧美大学图书馆的专业分馆建设

分馆制在国外发展很早,一些历史悠久的大学尤其如此。如美国哈佛大学拥有怀纳德图书馆等100个分馆,斯坦福大学拥有以格林图书馆为首的24个分馆,再如美国的康奈尔大学,以奥林图书馆为中心馆.共设有尤里斯图书馆(既本科图书馆)、非州研究图书馆、法律图书馆、数学图书馆、昆虫图书馆、安尼克斯图书馆等l6个分馆。英国的牛津大学更有120个分馆。

国外分馆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由历史传统决定,即能分权则不集中,二是大学校区大多规模大且很分散,三是文献经费来源渠道的多样性。

2.2香港地区高校的专业分馆建设

香港的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分馆制度。如香港大学图书馆分为6个专业分馆,冯平山图书馆、吕志和法律图书馆、教育图书馆、音乐图书、牙医图书馆、医药图书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也分为6个专业分馆,崇基学院牟路思怡图书馆、新亚书院钱穆图书馆、联合书院胡忠多媒体图书馆、李炳医学图书馆、建筑学图书馆、法律图书馆。

2.3国内高校图书馆专业分馆建设概况

我国高校图书馆多数都是在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采用的集中式布局模式,即便是后建的高等学校也都延续了原有高校的传统。

据文献记载,厦门大学是实行分馆制改革的先行者.其变革始于1998年.此后则有武汉大学、北京大学、南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陆续跟进:由于每一所大学的地域、历史、环境、资源、规模等情况各不相同,其冈书馆的分馆建设也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

①厦门大学:1998年2月,厦门大学以文件形式下发《厦门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图书资料系统)管理体制改革试行条例》,条例明确规定“取消院、系、所原有的资料室,按学科门类建立图书专科分馆”,“分馆隶属于校图书总馆,南总馆统一管理,纳入总馆的工资总额动态包干管理体制”,“没分馆的院、系、所一律取消所有的图书资料人员编,有的图书资料人员由总馆考核选用和统一调配”等事项:通过几年的工作.厦门大学陆续成立了5个分馆,即经济与管理分馆、法学分馆、文史分馆、理工资料中心、成教职敦分馆,这些分馆与重点研究所资料室及总馆共同构成厦门大学图书资料服务系统。

②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分馆建设从2001年起步.末要目标是建立全校统一的文献保障体系,分馆建设以院、系、所资料室转型为基础.以网络联合目录数据库为特色一当年有5个院、系、所资料室北大中心馆签署了资源共享协议书.正式成为分馆。在其后的4年时间里,分馆发展至14个:现在以北京大学中心馆为核心的全校文献保障体系已步形成。

③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分馆建设的丰要闷的足形成校文献信息资源及服务的合理布局:主要做法是将蒋下已有一定基础的院系图书资料室逐步发展扩大,建成相应的研究型专业图书馆。月前全校已建有6个专业书馆——经管图书馆、建筑图书馆、法律图书馆、人文图书馆、关术图书馆、医学图书馆,专业馆主要为各自学科的教学科研服务大部分专业馆隶属于所在学院,其馆舍、文献资料、设备.人员以及运行经费等均由所在学院提供。

3大学图书馆实行分馆制度的必要性

3.1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需要

研究型大学需要强有力的公共服务体系支撑,而文献信息系统是高校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从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基于资源的服务而言,仅仅依靠中心馆本身总有一种力不从心或鞭长莫及的感觉,专业分馆的建立是对此缺憾的有效补偿。

3.2学科建设的需要

现在国家正在实施211工程建设和985工程建设,学科建设是每一所大学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学科的发展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决定了一所大学在全国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实行分馆制,为重点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和高质量的信息服务,通过馆员对信息的搜集、整理、整合,把研究人员所需信息及时传递给他们,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进而促进学科建设的快速发展。

3.3专业评估的需要

目前高校专业评估正在陆续开展,专业文献资源的保障程度是专业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行专业分馆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进行专业文献资源的建设,将某一专业的信息资源高度集中。有利于强化信息服务的针对性和准确性,为专业评估做好准备工作。

3.4节约藏书空间的需要

集中式布局的图书馆藏书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受到空间的制约,而学校又不能通过循环往复地翻建新馆舍来解决问题,分馆制则是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实行分馆制可以缓解藏书空间紧张的矛盾,可起到藏书于民、藏书于院系的作用。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存储技术的发展为文献分散存储条件下实现资源的共建、共知和共享创造了有利条件,文献存放的物理位置不再重要,读者利用网络可以随时跟踪所需文献的去向,按图索骥找到自己所需文献。

3.5节省经费的需要

实行专业分馆制后,可以将原学校下拨的图书经费和各院系用于图书资料的费用统筹使用,减少重复浪费,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藏书体系。

3.6方便读者的需要

根据用户利用文献最省力法则,用户总是希望通过最省力的途径获取他需要的文献,专业分馆选址通常在所在院系的建筑物内部或附近,读者利用文献就像利用实验室一样方便,足不出户就可查阅资料。分馆制度的实施可以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走进学院,走进专业,贴近读者。

4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特征讨论

4.1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管理体制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管理体制可以采用3种方式:一是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方式,即“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规章制度、统一组织文献信息资源、统一网络环境等”,就是行政上具有隶属关系;二是高度分散业务指导方式,即中心馆只对分馆进行业务上的指导,比如分类编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行政上无任何隶属关系;三是二者相结合的方式,即根据分馆的客观条件有的实行统一管理,有的则实行业务指导。一般而言,多分馆管理过程中应尽量采取集中统一的管理方式。“对于一部分分馆来讲,分散式管理更有利于发挥分馆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实行分散式管理,在管理模式的选择上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4.2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任务划分

中心馆负责全校公共服务体系中文献信息资源的总体规划和协调,并围绕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发、利用制定相关政策,为信息资源的共知、共享搭建公共平台,协调各分馆的关系,为学校师生提供全面、系统的信息咨询与利用服务。

“专业分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服务对象,即相关学科的院系、专业的需要,开展与有关院系相关的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并以“专”、“新”、“精”、“全”的特点,全面、系统、深人地为读者服务。”

4.3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收藏范围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应各有侧重,“总馆的文献收藏学科范围和学术级别比较广泛和丰富,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在学校教学科研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基础性、通用性、交叉性的文献,特别应成为总馆的收藏重点。对于其他分馆的收藏所不能涵盖的文献资源以及一部分大型的经典参考工具书和具有长期收藏价值的重点文献,自然也应该包括在总馆的收藏范围之内。文献类型应以正式出版物为主。“而专业分馆的文献收藏以本专业设置的学科范围为主,文献学术水平以研究级为主,同时也可适当考虑收藏少量用于学生基础课教学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崎专业分馆文献的收藏原则:“专业用书重点收藏,相关用书(交叉学科)适当收藏,无关用书不人藏,注重学科的学术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收集本学科文献资料时范围要大、种类要多、复本要少。应积极拓宽专业文献的收集范围。不仅要收集专业性的图书、期刊,还要收集专业性的非正式出版物,如内部资料、会议文献、学术报告等。

4.4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文献资源协调

中心馆与专业分馆应该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进行文献资源的建设与协调。“总馆在学校文献资源配置方面应起到总规划设计者的作用,在科学客观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合理进行校园资源布局,提出资源建设总体方案。而专业分馆则应加强与总馆以及与其他分馆的合作协调,从学科领域、学术级别和文献类型等角度进行合理分工,减少重复购置,加强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建设水平和利用的效率。”畸业分馆的文献应该是动态可调整的,可以根据本专业教学和科研的需要随时从总馆补充或返还。

4.5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文献加工与编目

文献加工与编目标准化是实现全校信息资源共享的基本条件,因此,统一标准,实行规范化作业是中心馆和专业分馆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文献加工中涉及到文献标引、分类、编目等都有国家和行业执行标准,或者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的工作细则,这些对中心馆和专业馆都有约束力。“总馆应能提出和促进实施统一的业务标准和数据规范,建立适宜的文献采购和文献编目合作机制,以实现对全校各分馆数据资源的方便交换和对文献资源实行统一报道。专业分馆应根据统一的业务标准规范,积极采用与总馆和其他分馆一致的作业方式,”为文献信息资源的全校共建、共知与共享奠定基础。

4.6中心馆与专业分馆的服务对象

中心馆和专业分馆的服务对象应该按照读者的专业不同或研究领域来划分。“总馆服务对象的主体是全校范嗣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教师和各类各级学生。而专业分馆的服务主要面对本院系的教师和学生。同时也应适当地为外院系读者的特殊文献需求提供服务。”

篇5

现年32岁的张丽娟原本在深圳一家IT公司任部门经理,薪水丰厚。但“每天一睁眼就忙得像打仗”的生活让她感到疲惫不堪,张丽娟想换一种更为健康、快乐的活法。

张丽娟一直有着文艺情怀。在读高中时,她就有过一个浪漫的憧憬:将来在一条幽静的小巷里开间书店,与心上人品读精彩文字,安享布衣人生。但大学毕业后,眼看与书籍打交道的生意越发难做,张丽娟也就熄灭了最初的梦想。

2010年初,张丽娟与一帮喜欢读书的朋友聚会时,大家聊起了韩国每年人均阅读11本书、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中国人却只有4.5本。这种现状,令张丽娟的心情难以平静。她和朋友都想为社会做点什么,让更多的中国人爱上看书。可如何做呢?几位都曾在IT业打拼过的年轻人讨论了很久,最终敲定借助他们最熟悉的互联网,推广全民阅读。

网上电子书已经有了,但是因为版权问题和阅读习惯,仍然颇受局限。网络卖书也有当当、卓越,无论模式还是市场占有率,后来者都很难超过这两家企业。“何不打造一家新形态的图书馆,以网络+实物书的模式向读者开放呢?”听了张丽娟的创意,有心和她一起创业的三个朋友都赞不绝口。为了考察项目的可行性,他们花了数月时间走访社区、学校和企业。

张丽娟和同伴搜集到的信息是,中国的图书馆资源极为匮乏,除了高校外,社会性图书馆只有国家、省、市三级,区图书馆几乎是摆设。至于社区图书馆,也只在少数发达城市的高档社区存在。很多企业也曾自建图书馆或图书角,但由于缺乏专业管理人员,久而久之,图书馆成了“库房”,图书角成了“死角”。

图书馆资源的缺位和滞后,让他们看到了生存的空间,因为在网上营业的图书馆可以突破传统图书馆的地域界限。不过,要最大程度地推广纸质阅读,还得解决另一个问题——把价格降到最低甚至免费。有可能免费吗?有!因为这四个年轻人创业的出发点是“用商业的手段,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他们决定创立一家免费图书馆。

2010年5月,深圳青番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张丽娟与合伙人共出资300多万元,采购了大批图书。随后,他们开发了网络订阅平台,创意出为用户提供终身免费借阅、送还书上门服务的点子。

打造贴心服务,“青番茄”一炮走红

2010年8月,“青番茄”网站()问世,网友们惊喜地发现,在“青番茄”网站注册为会员后,最少只需支付110元押金,就可以开始美妙的借阅之旅了。说美妙是因为这家图书馆最大的卖点是免费,支付押金后,无论借多少次书,都无须再支付额外的租金。比免费借书更诱人的是,整个借阅过程足不出户,都通过快递完成,且快递费由图书馆承担。会员如果不想再借书了,只需一个电话,“青番茄”就会无条件退还押金。

家住深圳关外的张先生是个爱书之人。随着近几年图书价格的不断上涨,为节约开支,张先生想到去图书馆借书看。可离家最近的图书馆也有13公里之遥,尽管办理了借读卡,忙碌的张先生仍处于时常无书可读的状态。偶尔从同事口中了解到“青番茄”后,他当即在网站上注册。只是点几下鼠标,敲几下键盘,张先生轻轻松松地就选定了他寻觅已久的两本书。果然,第二天中午就有快递员给张先生送书来了。书装在一个名为“精神食粮袋”的布制环保袋里,上面除了“青番茄”的标识,还印着一句话:“不含农药,不含防腐剂。”

这是张丽娟的创意。她说:“这是我们与读者的一次握手。我们与读者不能见面,用这些方式传递一种友善、温暖和默契。”不少读者收到书后留言说:“仿佛是收到了一份盼望已久的礼物!”

“青番茄”还很善于在细节上创新。比如,在为用户打造不同的“阅读尺码”时,它就借用了衣服尺寸的描述方法,分为M、L、XL、XXL四种级别,最小的“M尺码”需要充值110元押金,每次可以借2本书,归还时限为14天:最大的“XXL尺码”则需要充值510元,每次可以借10本书,归还时限为56天。

这种轻松有趣的免费服务方式,对大众极具诱惑力。“青番茄”上线三个月后,注册会员就从最初的几百人一路飙升到了十多万人!

展开想象,免费服务挣大钱

许多人都很好奇,“青番茄”免费为大家服务,收入从何而来?事实上,“青番茄”的规则是不向个人用户收费,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从免费服务中琢磨出生财之道。随着用户基数和借阅次数的增加,“青番茄”掌握了一个庞大的阅读趣味数据库,直接反映会员的爱好、个性、经济条件,且有详细而准确的线下地址,若针对不同用户推送不同网络广告和书签广告,势必相当精准。

由于是免费服务,粉丝们也都希望“青番茄”能通过别的渠道赚些钱,否则免费阅读服务也难以延续。所以,他们甚至主动建议“青番茄”可以在书籍中夹带一些小广告。张丽娟虽然也照做了,但她接广告很谨慎,夹什么样的书签广告、夹多少才不至于让读者反感,需要把握好一个合理的尺度。

2011年2月,大名鼎鼎的宜家和星巴克主动找上门来与张丽娟谈合作。很快,“青番茄”网站上就出现了宜家的产品展示区。有趣的是,宜家将部分商品重新包装后,在这里打出“阅读的概念”,通过文案将其营造成从阅读中衍生出来的、必不可少的生活元素。星巴克则直接附上咖啡单,在会员中征集“喝后感”。两家世界名企的“投怀送抱”,为“青番茄”赢得了不菲的广告收入。

除了广告收入,目前“青番茄”最大的盈利点在企业用户身上。他们向企业收取几千元至几万元不等的年费,为这些企业构筑一个外包式的图书馆。如今,包括中石化、工行、联想、万科、腾讯、富士康、华为在内的200多家企业都成了“青番茄”的客户。在“青番茄”的首页上点击“每企一馆”,便可进入各企业自己的图书馆,企业员工从这个频道借书就不再需要支付押金。仅此一项,每年就能为“青番茄”带来上百万元的收入。

事实证明,免费图书馆的确提供了一项没有人会拒绝的服务。从2010年8月上线至今,“青番茄”已经积累了60万会员读者,服务范围遍及全国20多个城市,藏书种类也超过了16万种。如果用户在网站上没能找到想要看的书,还可以在“量身订阅”功能板块提交订阅申请。“只要你确定世界上发行过这本书,我们都会尽力买到它。”张丽娟肯定地说。

有财经专家为“青番茄”算过一笔账:目前其个人会员是60万,押金平均下来按每人200元计算,押金总额也高达1.2亿元。哪怕用这笔钱做“保本基金”理财投资,年收益也有几百万元,足以应付“青番茄”图书馆补充藏书、支付快递费用、公司花销等开支。而企业用户每年交纳的上百万元阅读费用是不予退还的,再加上大大小小的广告收入,张丽娟与合作人每年的纯利润,少说也有四五百万元。

篇6

中图分类号 G64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17-0055-03

当前,我国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正在进行由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技术人才的培养转变,在此背景下的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体系、培养类型、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变革决定了高校图书馆建设进行自我提升与转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作为高校三大支撑产业之一的图书馆服务,不仅需要拓展服务对象、升级服务理念、更新服务技术,更需要将培养现代化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建设目标。

一、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全国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工作的启动,大学图书馆的定位和职能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然而面对应用技术转型下校企实习实训的需求压力,如何在转型中谋发展,在变革中求创新,如何重新定位图书馆的发展目标、提升社会贡献度和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内容、发挥传统图书馆的资源价值优势,扭转功能弱化和角色边缘化的颓势,实现资源建设多元化、服务功能多样化、管理模式创新性,是地方高校图书馆需关注和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以学科专业配给为主的馆藏资源建设具有局限性

地方高校应用技术转型意味着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颠覆性改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个性化专业素质成为高等教育首要关注的重点。随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模式的推进以及应用型学科和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发展,高校图书馆资源建O被置于全新的挑战当中,在满足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以及个性化学科建设需求方面表现不足。

其一,当前馆藏资源虽然囊括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类等多领域和多门类的图书资源,具有很强的学科辐射能力和理论知识建构能力,但这些资源大多具有明确的专业归属、学科归属,理论指导意义远远大于技术创新意义,这与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需求极不相称。

其二,当前的馆藏资源侧重于学科大体系的建设以及专业理论整体性的构建,对高校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和新建学科强调不足。现有资源多以满足现有专业教学、科研需求为主,在跨学科整合以及学科分支深化方面的价值体现不足,对企业科技情报服务所需的信息资源缺乏针对性。

(二)以提供文献知识为核心业务的服务类型具有单一性

应用技术转型的高校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作为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图书馆要将服务对象由传统的教师、学生扩展到企业、社会层面,将核心业务由文献知识建设扩展到精神文化引领层面[1]。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类型上的转型并未与应用技术转型保持步调一致,而是具有单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多数高校图书馆的主体角色仍然是图书流通处和自习室、阅览室,这种单一的服务模式由来已久并根深蒂固。其二,目前地方高校图书馆将服务目标限定在了高校内部,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师生及高校之间的信息共享,缺乏积极主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意识。

(三)以传统纸质图书资源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具有滞后性

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在图书资源建设、资源检索、图书借阅管理等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虽然计算机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各地方高校图书馆的标准配置,但在系统版本、设备功能、硬件配置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一方面,图书资源仍以纸质版本为主,电子信息资源十分匮乏,这为实现信息的电子化存储和计算机检索带来了困难。虽然纸质图书信息和图书馆藏的基础地位是不可撼动的,但为用户提供多样化是选择时高校图书馆管理的职责所在。另一方面,高校图书管理人员对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掌握不足,缺乏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信息以促进服务升级和系统升级的意识。这导致图书收集、存储、加工、借阅等管理项目存在滞后性。

二、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建设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的要求

应用技术大学的办学定位是努力培养一批自身技能够用、到单位实用、对社会有用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这对图书馆的要求有了革命性的转变。一是要为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的文献支撑。对于相关文献的不足,图书馆要采取非常规措施采购所需求的图书资料,比如放宽教师零散采购的权限,加大从境外的国家、地区的引入力度。二是在教学实验室之外,图书馆可积极作为,建设教师积极参与的学术交流空间,如学术咖啡厅、下午茶广角等温馨空间,提供各类智能服务,吸引教师来图书馆谈项目、议课题、讲规划。还可以邀请教师到专门阅览库室,组织学生利用图书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三是要主动改造物理空间,营造学生乐于前往、在其内思维活跃的“创客空间”,成为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能力提升中心。四是对馆员业务素质提出了精细化、精准化的新要求。图书馆员要积极应对应用技术转型,改变死看死守图书的尴尬处境,而谋求为一线教师提供完备充实的图书情报服务,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科研助手。

三、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的转型建设策略

(一)推进地方性、应用型、特色化、共享性的馆藏资源建设

地方应用技术大学的天然使命是面向地方,突出应用。为此,图书馆的转型必须增强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符合度,对原有的馆藏资源结构进行调整,多配置与本校专业相关的行业、职业及其实用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源,融入针对应用技能培养和应用技术创新的信息资源,构建多元化的、反映市场状况的动态资源体系,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文献信息的需要,努力把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打造成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牌和地方文化的名片[2]。 彰显馆藏应用,扩大应用技术的版图。一方面,图书馆要对全校建设的转型专业熟稔于心,主动与相关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教研室主任保持密切联系,听取他们对本专业纸质图书、数据库服务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图书馆的馆藏扩充有的放矢。在文献采访、新书推介、电子图书采购等方面,图书馆要构建为应用技术专业服务的新体系,努力成为应用技术专业的智库,支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

突出学科特色,调动馆藏资源提供融合服务。图书馆必须参与应用技术转型专业建设,通过提供图书情报服务,协助应用技术专业教师明确科研方向,形成独具特色的专业品牌。要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带来的机遇,积极建设企业和政府所需的信息资源库,将实践教学产生的视频、音频资料整合成系统的应用技术教学资源;要联合地方各高校构建区域性、行业性、全国性的图书资源联盟组织,形成电子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纸质图书资源交互渠道,实现各高校、各学科、各专业的图书资源共享。

(二)构建满足学术科研与实体经济双重需求的服务平台

应用技术大学永远离不开与企业的互动,它与社会企业之间达成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势必会带动一大批企业人员到大学图书馆开展应用技术教学研讨与交流。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也应由原来师生为主的单一服务模式,转变为以满足学术科研与实体经济双重需求的服务格局,服务功能也必须由原来的“以服务高校教学科研为主”向“以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为主”转型[3]。

转变科研服务视角,强化应用技术创新的服务。图书馆应明确转型背景下的职责定位,以提供学术文献为手段,以引领高校学术思潮和学术范围,聚焦创新性精神和思想为根本目的,从传统模式下图书流通阅览处和学生自习室的单一角色中跳出来,实现向现代化学术科研服务的转型。也就是说,图书馆的学科服务要从单一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支撑,进一步过渡到应用研究为主的学科服务。

由依托传统馆藏的文献服务向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新型知识服务转型。积极面向社会、企事业和机关单位开展数据服务,要根据社会、市场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准确了解社会服务需求,及时提供更加人性化、针对性强和有效性强的专业服务,建立支撑面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区域发展的知识服务网络,持续推进地方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的转型发展的办馆理念[4]。

(三)推行开放式、社会化、信息化的现代管理模式

其一,面向社会公众和地方企业推行免费的开放服务,并推出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产品,强调技术应用与理论知识的结合。需要注意的是,要加强制度建设以确保开放性管理的正常秩序。这就需要整合政府、高校、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在保证管理秩序的前提下推动服务模式升级。同时要与文化服务部门、学术科研机构、人才建设部门达成合作关系,共同推出公益性的服务项目。

其二,引入现代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加大信息化管理所需的硬件配置建设,配备全面的计算机设备,升级更新现有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实现图书资源的电子化存储、移动和借阅,以计算机管理系统为核心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同时大力发展计算机检索技术,在教师和学生中推行远程图书借阅和资源检索服务,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

参 考 文 献

[1]崔灿如,杨以明,等.应用技术大学图书馆的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以黑龙江东方学院新馆建设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123-127.

篇7

1.1 大数据是全面性的

大数据具有的全面性特征,体现在两部分内容。首先,基本上我们所进行的各种社会活动,均存在大数据的利用,无论是网络的教育工作,还是政府做出的决策,其中均存在对大数据的使用。其次,通过大数据可以给单独的某一个体提供相关的历史信息数据以及同类进行比对等相对全面的信息。在大数据体系之中,数据样本也是数据总体。正因为大数据具有全面性的特点,所以,可以通过大数据更加客观与准确的判断出不同事物所具有的本质,以及不同行为者所具有的意识。同时,可以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信息,对不同事物所具有的发展态势进行较为精准的推断。

1.2 大数据是多样性的

大数据具有的多样性特征,体现在两部分内容。首先,大数据所形成以及存在的样式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具有各异功能性的终端设备,所形成的数据信息也拥有各异的样式。这些数据信息样式包含有文本格式、图像格式,也包含有多种的无线信号信息。而数据的储存也是多样的,包含有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库,也包含有非结构化的数据信息库。第二,在价值方面,大数据也体现出多样性。对于特定的大数据,若是我们所选用的参数有所差异,或是采用的分析角度有所区别,那就会形成多样化的价值体现。

2 高校图书馆的大数据建设

2.1 高校图书馆应当加快纸型资源向数字化资源的转变

在图书馆中,纸型资源的种类有很多,其包含有纸质图书、纸质期刊以及纸质报纸等,纸型资源指的是全部的以纸为介质的信息数据。同时,纸型资源也是图书馆建立大数据资源最为基础的保障。而要想更好的切合未来大数据的发展要求,高校图书馆需把纸型的数据资源和数字型数据资源两者更好的加以融合,使两者可以达到互相补充、互相依存的局面。同时,要将图书馆中最主要的资源类型发展为数字型资源,将图书馆中的纸型资源不断的进行数字化处理,以便于图书馆可以更好的提供在线阅读服务,以及为推动图书馆数据资源整合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高校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应当进行整合

在高校图书馆中,包含有大量的数字资源,其中主要有数据库、电子文献、电子图书以及各种多媒体数字资源等。而对于高校图书馆来说,进行数字资源的整合,是促进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保障。进行数字资源整合时,不仅要在高校图书馆的内部进行,同时也要强化不同的高校图书馆之间的数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构建数据库的共享平台。高校图书馆通过对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够使数字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加的高,使读者的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现阶段,高校图书馆也开发出了基于PAC的数字资源整体系统。

3 大数据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3.1 实体资源的跨区域整合

篇8

朱迪是澳大利亚著名的收藏家,自己也做艺术。她带着两个女儿来北京拜访中国艺术家。这个家族对艺术有着天生的热爱和敏感,近年来侧重中国当代艺术,收藏2000年后中国艺术家的作品。朱迪说:“不需要有代表性,我们希望找到真正热爱的作品,这个作品能够在我们的内心中激荡起真实的反应和感情。”

他们在收藏上比较谨慎,对所谓的声誉没有那么大的兴趣,“我们不会在有名的艺术家后面跟着跑”。他们看作品,“第一要有,第二能引起崇高感,第三有完整性”。目前,他们收藏了85个中国当代艺术家的250件作品。这些作品将在他们的私人艺术馆中展出。这个艺术馆是澳大利亚最大型的中国当代艺术馆,名字叫“白兔”,来源于两个女孩抱着白兔的一个雕塑。朱迪说:“我和白兔有缘分。”

《新周刊》:你们的收藏品不会被转售或者出售吗?

朱迪:不会。这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献记录,从2000年开始,这是一个新兴时代的来临,如果拆卸这个艺术文件,它将失去价值。我们并不想获得任何商业上的效应。

《新周刊》: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判断标准是什么?

朱迪:比如说某个艺术家非常有名,但是我认为他只有一件作品是好的,那对他来说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至于很多默默无闻的艺术家,我自己是艺术家,受过专业的艺术训练,有一双有经验的眼睛,知道这个艺术家知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做这个艺术馆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分享,跟世界分享中国当代艺术的经验;第二就是给没有机会的艺术家提供机会:第三就是想向世界介绍中国当代艺术。

《新周刊》:你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经验是什么?

朱迪:作为西方人,我们一直都在学习,我们可能不是那么有知识,所以这个项目没有中国顾问是不可能完成的。我的收藏是从非洲艺术开始的,后来移到了澳大利亚的艺术,在澳大利亚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东西。10年前,我看到了中国艺术家王智远的作品,这就是我想要的,是我喜欢的艺术。我和王变成了朋友,转向对中国当代艺术的研究和收藏。于是就有了非营利的基金会和一个博物馆。

《新周刊》:能介绍一下白兔艺术馆吗?朱迪:它位于悉尼非常重要的一个街区,相当于北京的CBD,跟大学也非常近。占地2000平米,运作资本是3000万美金,不收门票,每个星期开4天。

《新周刊》:投资中国当代艺术的,一个是学术领域,一个是市场领域,你是属于哪个领域?朱迪:都不是,就是对艺术的热爱,哪个领域都不是。我们到这里来,看到这些艺术家的作品带来在世界上任何角落都看不到的这种新鲜感、冲击力,让我们感动。而且它的极端性,比如朱金石的汽车撞,在西方是不可能的。

《新周刊》:我想知道你为什么会喜欢一些大尺寸的东西?

朱迪:没办法,没有选择,大家越画越大。

《新周刊》:中国一些行家认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和价值之间出现了一些泡沫,我想知道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篇9

大学生为何就业难?一些专家分析,原因之一是大多数学校培养的人才都是复合型的,而我国现如今较为缺乏技能型人才以及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的人才,以至于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原因之二是因为大多数学生认为经济管理类、建筑类等专业好就业,导致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人数庞大,超出了就业单位的用人需求;原因之三是有一些企业招人时需要工作经验,导致没有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直接被排除在外了。在高校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图书馆,理应发挥自身的优势,给予大学生一定的就业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更好的就业。

一、目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情况

1、就业指导服务力度有些欠缺近几年来,各个大学为了让本校的学生更好的就业,做出了一系列举措,比如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举办毕业招聘会以及邀请一些企业来我校招聘人才等。但是就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而言,单单做好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多数院校中,一般只有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以及各院各系负责毕业生就业管理的老师参与到了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学校的其他职能部门也应该参与到其中,比如宣传部门的参与能够使就业信息的宣传效果达到最大化;还有信息技术部的参与能够使就业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还有一个问题是大多数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是由政治辅导员或者院领导担任,没有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导致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大多数是如何面试、就业政策等,而学生关注的是“什么职业缺乏人才,什么地方缺乏人才”这些内容涉及的较少,这些东西往往涉及的很少。2、就业服务指导不是很全面今天,绝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服务指导都不是很全面,以至于对学生的帮助不是很大。这个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及时的更新就业指导观念,出现了与现如今就业形势不匹配的情况,有的甚至还处在“毕业生会分配工作”的地步;二是学校的就业指导的服务对象只是毕业生,容易让学生形成“等大四了再考虑就业问题”的观念;三是学校给予就业指导服务的时间较短,少则一周,多则两星期,可想而知,对学生的帮助自然不会很大;四是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仅仅拘泥于现在,只有较少的院校会去考虑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高专图书馆对于大学生就业服务的优势

1、信息资源较为丰富当我们谈到图书馆,一开始肯定想到的是该学校图书馆的馆藏情况,对于大学生就业服务指导而言,高校的图书馆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就业指导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求,去图书馆可以找到有关的书籍、班刊、文献等。同时,网络图书馆的建立,学生只需要在检索栏里属于关键字,就可以获取到自己所需的就业指导信息。此外,图书馆还可以同人才市场的主管进行沟通,将获取到的人才招聘信息可以到图书馆上。2、环境十分优美各个高校的图书馆每天都有着许多学生来此学习,因而学习氛围非常浓厚,学生在图书馆可以静下心来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规划;同时,图书馆还是学生们心中的圣地,当学习中有问题时,除了请教老师之外,就是去图书馆中查询资料来解决问题。因而高校的图书馆加大对就业指导信息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能够认识到什么样的人才是社会最需要的。此外,图书馆的外在环境也十分优美,比如走廊里会摆放一些植物、装饰,来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美观度。3、馆藏人员素质较高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大学生以及科研人员。高校图书馆的馆藏人员的高素质主要体现在:一是能够快速的帮助找到学生需求的信息;二是能够将图书馆中的书籍分门别类;三是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信息咨询服务。馆藏人员应该及时的对各类信息进行更新,并对其作以管理,最后要做好信息传播工作。

三、高职高专图书馆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具体措施

1、要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在高校中,要做好图书馆的宣传工作,才能将图书馆较为丰富的文献资源发挥作用,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就业。要做好这一点,首先要开设图书馆的利用的导读课,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馆藏、各类资源的分布情况;其次是要开设有关文献的检索课程,让学生轻松快捷的获取到自己所需的信息;最后要开展有关就业的专题报告,让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政策等有所了解。2、做好就业信息服务工作要想更好的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高校图书馆必须要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进行联合,从而实现信息的最大程度获取。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关就业政策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充分了解政策优势;二是有关企业招聘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及时的了解到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帮助其更好的完善自己;三是有关报纸书刊的信息,以便学生能够及时的投递简历,帮助其实现就业。3、举办有关就业指导的讲座由于讲座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特点,因而可以让长期工作在学生就业部门的老师或者创业成功的校友举办讲座,比如“通过图书馆来了解就业”、“大学生如何选择职业”等。通过这些,不仅会大大提升图书馆的知名度,而且还会让学生认识到现如今的就业形势,以便提高自己,从而少走一些弯路。还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领导来我校讲解有关求职的讲座,让学生了解一些求职技巧、经验等。

四、小结

综上所述,学校只有发挥好图书馆对于学生就业指导的优势,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己,以便于更好的找到自己所喜欢的职业。因而在高校中,首先要做好本校图书馆的宣传工作;其次要做好信息服务工作;最后要定期举办一些有关就业指导的讲座。当做到了这些以后,我相信,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情况一定会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浅析如何让大学生利用高校图书馆资源[J].田红梅.山东工业技术.2017年01期

篇10

[分类号]G250

1 引言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日趋多样化,基于电子产品的移动阅读以其方便快捷的服务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中国手机阅读市场用户调研报告2010》显示,手机阅读已经成为移动互联网用户使用频率较高的应用之一,每天阅读一次及以上的用户达到45%。以手机阅读为主要代表的移动阅读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普遍感兴趣的新的学习方式。大学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如何尽快适应这种环境和用户需求的新变化,积极探索移动阅读环境下新的服务模式和服务内容,已成为国内外图书馆近几年关注的热点。

2 国内外图书馆关于移动阅读的研究与实践

移动阅读通常是指人们以手机、MP4、PSP等移动设备为通讯终端,通过无线/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的口袋化、移动化、个人化的电子阅读行为,阅读的内容包括图书、杂志、动漫及各类互动资讯等。

移动阅读具有阅读工具的便携性和可移动性、阅读内容的可检索性和及时获取性、阅读行为的持久性和连续性、阅读效果的低碳性和绿色性、阅读影响的广泛性和社会性等特征。

移动阅读,尤其是手机阅读最初兴起于上世纪末的日本。本世纪以来,移动阅读在欧美等国图书馆界受到关注,主要集中在对移动工具或设备的介绍以及对用户移动阅读使用行为的研究。有大量文献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研究,讨论使用移动阅读工具浏览博客、查询信息、帮助教学和学习,移动图书馆网站的设计,图书馆面对移动阅读需求的应对措施和方案等。

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加州数字图书馆的《移动策略报告:移动设备用户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方法对加州大学与移动设备有关的学术行为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发现,用户使用移动设备上网的最常用途包括查找信息和收发电子邮件,很少是出于学术目的,如访问校园网或图书馆网站完成作业;大部分被访谈者对选择移动设备访问图书馆数据库、目录及资源感兴趣;教员中拥有上网移动设备者最多(63%),其次为研究生(53%),再次为大学生(41%);使用最多的移动设备是iPhone(53%)或iPod Touch(20%),其次为黑莓(10%),再次为Droid(9%)。

纵观国外图书馆移动阅读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正在追求移动战略,参与移动设备对信息的存取服务,以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并为未来移动设备成为日常生活的核心做好准备。

国内专门研究移动阅读的文献还不是很多,但在研究移动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的文献中都有所涉及。利用3G技术和手机阅读工具进行手机图书馆的建设和研究、开展手机阅读、拓展图书馆服务功能等是最近几年的热门研究课题。通过文献分析可知,国内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围绕三个方面:①信息服务商开发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移动阅读服务,如方正提出的“让阅读无处不在”移动阅读整体解决方案;②移动阅读在图书馆界的研究,包括对移动阅读概念和实现技术的研究、移动阅读工具的研究、移动阅读在图书馆实行的可行性方案等;③移动服务应用于教育信息化的相关研究等。

近几年国内著名的图书馆先后尝试开展了移动阅读服务,如上海图书馆在2005年开通首家手机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已在试用“移动图书馆解决方案”系统。从整体来看,国内大学图书馆都在密切关注移动阅读在图书馆界的最新进展,但从理论上对大学图书馆在移动阅读环境下的应对措施加以研究的不多;在实践方面,移动图书馆(主要指手机图书馆)建设的案例也明显少于国外。

3 移动阅读对大学图书馆的新挑战、新要求

移动阅读在阅读内容、阅读行为、阅读需求、阅读工具等方面都与传统印刷型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对大学图书馆的服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和要求。

3.1 用户需求的变化

移动阅读环境下,用户需求呈现如下特点:①所供阅读的内容应复杂多样。不仅仅要有简单的原始文献、快餐式信息可供快速浏览,还要有经过筛选和挖掘的信息。②信息查询方式应为一站式。用户可以方便地访问图书馆目录、电子资源、开放时间、服务内容等。③信息沟通方式应具有交互性。用户通过界面和平台可以与信息咨询馆员进行实时方式的咨询交流。

从用户需求的角度看,移动环境下的阅读在内容上与纸质阅读相比,非严肃性内容增加,内容篇幅倾向于短小精悍;在空间环境上,要求突破时空局限,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在阅读方式上,更多地表现为快餐式阅读,浏览式、随意性、跳跃性、碎片化的阅读特征突出。

所有这些需求的变化,对于传统大学图书馆主要基于馆舍空间提供的服务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业务重心都需要进行相应的变革。图书馆员应熟悉并研究用户信息需求特点,创建各种工具,使用户能够更好地利用馆藏资源。

3.2业务流程的变化

传统大学图书馆业务流程一般按“文献流”进行设计,即按文献加工过程分为采访、编目、典藏、流通、咨询和技术保障等环节。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资源构成和手工操作逐步弱化,而编目业务外包、RFID技术的采用等使传统纸型文献业务花费的人力物力逐步减少,代之以直接面向用户的数字化知识服务业务量大增。在移动阅读环境下,用户出于自身心理因素和消费习惯的偏好,希望图书馆能够根据他们的需求创造更加便捷的集成式、一站式、个性化服务,能够让他们随时随地阅读文献。这就要求未来图书馆的业务流程按照“即需即所得的智能化数字服务”的“服务流”进行设计。

3.3技术环境的变化

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业务之间的紧密结合,催生了更多的新技术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手机图书馆就是其中的典型。掌上电脑(PDA)、智能手机(smart—phone)、智能本(smartbook)等便捷式的阅读工具层出不穷,MSN、QQ、iSpeak、Cooetalk等实时交流软件的出现,逐步改变了人们的行为习惯和阅读方式。当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更是积极并善于接受新事物,期待着图书馆提供更多的基于移动工具的新服务。

4 移动阅读环境下大学图书馆的应对策略

篇11

培养大专院校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培养大专生信息素养是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发展趋势[3]。大学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大学生是知识创新的生力军,信息素养培养自然成为大专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信息素养程度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社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然而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信息的简单传递者或使用者,而是具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进行归纳与综合,使之条理化的有较高信息素养的人才。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的人才特征。开展大专生信息教育、培养大专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已成为当今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和重大问题。

培养大专生信息素养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根本需要。大专生具有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勤奋好学、对新事物敏感等生理特点,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内容带给他们全新的身心感受,滚滚而来的知识浪潮将他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信息网络时代,时代的变迁给予他们更为直接、强烈和深刻的影响。大专生肩负着引领历史,发展历史和开创历史的神圣使命,作为历史的主宰者他们必须要勇敢的承担起社会责任,不断的提升个人的信息素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拿着时代的通行证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真正做时代的主人。因此,培养大专生信息素养不仅是时代的迫切需要,更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根本需要。

具备信息素养是大专生在竞争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本领。要成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必须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所需要的信息。加强大专生的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培养科学的思维习惯,使他们善于追踪学科前沿,能够把握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大专生信息需求的特点是专业性强,信息量大,获取的信息既要有溯源性又要有新颖性。要满足这些特殊的信息需求,大专生就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能力,而且要对大量的信息加以准确的分析、鉴别、吸收、利用,而不至于迷失在网络信息的大海之中。具有信息素养的大专生是有能力的、独立的学习者,他们了解自己的信息需要,积极地思索;他们对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自信,知道解决问题需要什么相关信息。他们能够利用技术工具获取信息,进行交流。他们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很高的标准,并且产生高质量的产品。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是灵活的,能够适应各种变化,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具有信息素养是大专生在竞争社会生存发展的必备本领。

提高大专生信息素养的途径

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在提高大专生信息素养中的作用[4]。高校图书馆集信息资源,信息检索,信息网络,信息人才,信息教学等多方面优势为一体,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重要场所。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和环境优势,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对学生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为提升大专生信息素养提供了物质保障,图书馆具有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提供知识、传播信息的重要场所。近年来图书馆除收集了丰富的纸质文献外,还购置了大量的电子文献以及各类数据库。因此,图书馆凭借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整序、开发、挖掘、利用,为读者提供了其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信息,不仅可以丰富读者的知识结构,还能潜移默化培养大专生的精神情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电子出版物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又积极建设数据库和引进电子载体文献。丰富而又不断更新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强大的信息素养教育的物质保障。

篇12

中图分类号:G254.24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5-0-02

一、平职学院概况简介

平职学院是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简称,是由原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和原平顶山职工大学合并而成。平职学院是中平能化集团的下属单位,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长期以来,中平能化集团为平职学院的发展注入了上亿元的资金,这就为平职学院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而平职学院为中平能化集团经济的发展培养和培训了上万名的一线技术人才,为中平能化集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保障,而中平能化集团经济的发展,对整个中原地区经济的发展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对示范性职业院校的要求是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和人才,而平职学院的办学宗旨是依托企业,服务企业是相同的,因此平职学院有义务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为中原经济的崛起发挥其示范和带动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和技术支撑。为更好的为地方经济服务,培养出更好服务经济建设的三型人才,2016年7月,平职学院又与河南理工大学合作开办了河南理工大学平煤工程技术学院的本科职业教育,并于2016年9月本科班正式开班,至此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办的有中技职业教育,高职职业教育和本科职业教育及三种职业教育成人大专和成人本科多层次教育模式。在多层次教学模式下图书馆馆藏图书快速检索方法就成为我院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馆图书馆为我院教学和科研创优质服务的具体体现。

二、平职学院图书馆概况简介

2001年两校刚合并时,有图书馆两个,原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和原平顶山职工大学各一个三层楼的图书馆,为了满足当时对职业院校图书馆建筑面积要求的需要,当时用平顶山高级技工学校的几间大教室作为临时图书馆,两校合并后为满足当时开设专业的需要,通过对图书的筛选,筛选结果是可进行借阅流通的图书只有5万多册,为了读者能快速查找到所需图书,当时图书馆按图书种类不同分四个书库,每个小书库各放书架6-10架,采用闭架借阅,读者很快就能借到所需图书,为了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2003年学院在南校区(也是主校区)建起了面积1.01万平方米的七层图书馆大楼,同时为满足对对高职院校的多次评估中对图书馆馆藏图书人均采购量的要求,学院连续几年采购了大量图书到目前为止平职学院图书馆藏书量达107万册,由于电子图书可在电子阅览室快速查到,加之我院刚刚成立之初,资金缺口大,图书馆在没有装修的情况下就投入使用,现在我们采购图书时虽然大专本科分别列单,但在图书管理过程中由于条件限制我们虽按中图分类法分类上架,无法分本科、专科上架,现在根据我院所开专业读者阅读需求(有些专业因为没有招来学生已停办其对应专业图书进行下架)为满足学院正常的教学和科研的需要经过筛选,现在可以正常流通的图书有34万册,在这多层次教学模式下如何使读者快速查找到自己所需图书,将是我院图书馆图书管理工作者应该思考并尽快解决的主要问题。

为了便于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对学生进行分区集中管理,即中技生在三矿中技校区学,成人教育在工贸校区高职大专和本科在平职南校区。图书馆为满足不同层次的读者对图书的具体要求,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图书馆也进行相应的分类管理,即分别把适合中技教育,成人教育的图书挑选出后在各自校区各开一个小型图书馆,由图书馆派一专人负责,并根据各自教学特点适时开放,为了便于管理在图书馆内摆放有桌椅,供读者在馆阅读,不外借。这就很好解决了中技教育和成人教育的问题。

主校区的大专教育和本科教育由于所开设的专业相同,所需图书的深度(理论性和实用性虽有区别,本科教侧重于理论性,专科教育侧重于实用性,但从中图分类法的分类相同体现不出,图书在逐年增多,书架对应也在增多,但对于读者而言,他所需要的是其中的某一本图书,而如何从34万册书中能快速查找到,这一问题将是我们图书管理人员思考解决的问题。

三、目前图书馆图书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平职学院图书馆布局是从外楼梯直接进入二楼,二楼,三楼,四楼是书架摆放着34万册图书,五楼为期刊阅览部,摆放订阅的现刊和过期的过刊,六楼为电子阅览室,供读者查阅电子刊物,七楼摆放下架图书。通过观察,进入的图书馆的读者,发现会出现以下主要问题:

1.读者进入图书馆查找图书时,由于在不知道图书分类的具体情况下,也就是说读者不知到其要找的图书具体摆放在图书馆那一楼层的具体那一架,就从二楼开始,一架一架的找,二楼找到了就不上三楼,否则四楼也不放过,这样查找太费时间;

2.读者虽然在原查询导航系统中查找到他所需的图书在馆,但由于归还的图书没有及时上架,而是在归还工作台上,被别的图书压着看不见,这就因图书没有及时上架造成读者查找图书费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