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8:26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语文重点难点总结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2.哀兵必胜:遭受压迫而悲愤地奋起反抗的军队必定胜利。“哀兵”不能误解为哀丧的军队。
3.爱屋及乌:因为爱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他屋上的乌鸦。比喻因爱一个人而连带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4.爱莫能助:虽然同情但无力帮助。(正:同情;误:喜爱)
5.安土重迁:并非看重迁移的意思,而是形容恋乡土,不愿轻易迁移到外地。“重”在这里解释为
“难”,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形容留恋故土。
6.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可以互相转化。易:变换。
7.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8.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9.白驹过隙:白驹,原指骏马,后比喻日影。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10.百身何赎:意思是白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后来表示对死者极其沉痛的悼念。赎:抵偿。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枯燥感、乏味感,一旦复习效果不理想,还会有挫折感、失落感。营造一种集体复习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以学习小组或是寝室等扁平化的小型集体为单位开展复习,则会对课堂复习教学产生呼应联动,有效提高复习的效果。
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六人组为单位建立合作小组,要求除了课堂合作讨论之外,课下大家一起分析语文复习中的重点、难点,一起研究如何突破一些薄弱环节,还可以相互督促、鼓劲,使大家在枯燥的语文复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让复习始终能保持在一种积极的状态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小组展示课外复习成果”的方式督促和检查学生,也是提高语文整体复习教学成效的有效手段,这会使情感因素和团体力量发挥至最大,让学生更加充满自信、充满激情。
二、从机械复习向技巧复习转变
高中语文复习工作量大、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直接进行记忆难以达到准确、全面、深入的效果。转变复习方式方法,以技巧促进速度,以方法改变效果,就可以为语文复习打开一片新天地。例如,在诗歌鉴赏和现代文阅读复习中,将相似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进行比较分析,以理解代替机械记忆;根据题型总结解题重点和思路;以写作评改促进阅读理解的设题和解答等,都是教师需要在大量的做题过程中及时总结的内容。教师要让复习模式更加贴近学生的思维特点、理解能力,更加贴近考纲实际,对学生更有针对性。
三、从阶段复习向整体复习转变
语文教学中的复习内容和整个教材的编排特点一脉相承,教师要注重从高一到高三每一阶段必修、选修课本及课外读本内在的关联性,注重必修每专题版块的学习重点和考纲的关联性。教师在复习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整体,不能将知识局限在单一专题内容里,建立整体复习的理念。要从整个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任务,包括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等方面着手,从宏观上建立起大复习的概念,然后在这个大框架内进行甄别、筛选、整理,从而既在大局上把控,又在重点难点上有效突破,避免单纯的阶段复习带来的顾前不顾后的弊端。从阶段学习向整体复习的转变,体现了教师整体把控能力的提高和对整个教学目标任务的准确把握,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这样的理念。
四、从课堂复习向立体复习转变
高中语文复习教学重点在课堂,但绝不仅限于课堂。教师在复习教学中应侧重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整理出知识的重点、要点、难点,同时针对学生复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重点突破。但是学生的复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课外的广泛空间要充分利用起来,除了在自习时间进行复习外,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时间都可以用来进行语文复习。
在将学生编成小组之后,每个小组都针对复习内容提炼出若干个知识要点,梳理出一些难点。采取这一方式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有效进行见缝插针式的复习。只要有了点滴时间,学生就进行认真的思考,回顾一下知识点。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提问、相互帮助,针对自己的不足制定补救计划,制定改进方案,将课堂复习引导的作用和课后自我巩固的功能充分融合起来,构建立体化的复习课堂,使学生时时在学习、处处在学习,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开展复习。
五、从撒网复习向精准复习转变
高中生在语文复习中可用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每一轮的复习如果还是采取漫天撒网的方式,耗费的时间多,拉开的战线长,学生也会疲于奔命、疲惫不堪。对此,教师除了第一轮进行全面系统复习之外,从第二轮复习开始就要提高精准度。如果说第一轮的复习是遍地开花式的轰炸,那么从第二轮开始就应当使用制导导弹进行精准袭击,即在第一轮复习中或是第一部分的复习中筛选出重点、难点,排查出存在的问题,进入下一轮或下一阶段,用拉网提炼的模式逐层过关段段清。每复习一轮,复习的范围就少了一部分,复习的重点难点就减少了一批,要通过学生不断发现难点、发现薄弱环节,并解决难点,取得突破,有效缩小语文复习的包围圈。
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将学习性评价贯穿整个语文教学始终,较好的推动了教学素质化程度提高,本文将做简要分析。
一、课堂揭示目标,便于学生全程对照评价
学习性评价一个重要方面是让学生对照目标要求分析学习成效,对学习目标达成度做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笔者在每一节课的教学中,都将学生所要达成的目标任务通过小黑板展示出来。课堂上揭示学生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方面、课文内容理解方面,二是有关能力训练方面,三是思想情感教育方面。@样的三维目标揭示之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时时对照目标要求,查看自己是否达到了这样的目标,学习任务有没有顺利完成等等。过去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晕晕乎乎,根本不知道自己本节课需要掌握哪些要点难点,现在有了课时目标,学生可以随时进行学习性评价,对照自身学习状况查看哪些环节还存在薄弱之处,及时进行重点突破。
二、组内交流辨析,探讨之中评价自我学习
为了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能力,笔者在课堂上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整个教学工作按照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模式进行。出示思考题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将学生编成不同的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处于这样一个扁平化载体之内进行。大家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你一言我一语集中集体的智慧去完成学习任务、突破学习难点。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自我评价,一个问题大家来讨论,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什么样的观点最准确全面客观,需要大家集体讨论甚至通过辩论的方式进行。学生在提出自己观点之后,结合其他同学的补充甚至辩论,与最终形成的小组集体学习成果比对,查看自己在思考问题、理解问题角度方式上还存在哪些问题,在组织语言进行表达环节还有哪些不足,通过与其他同学的学习交流、对比分析,评价自己学习能力、学习状态、学习效果,最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提高语文学习能力,这也是小组合作模式中发挥学习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抓手。
三、巡视合作小组,评估小组学习进度成效
学习性评价不仅需要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分析评估,同样需要教师对教学工作进行及时的观察分析、总结评价。例如在合作小组模式教学中,教师将问题交给了学生,将学习活动的组织载体下放到合作小组,每一个小组就是一个小的合作集体, 大家在这一方面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每个小组学习成效如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分析和把握。笔者认为,学生分小组进行合作交流时,教师要及时的进行巡视,重点了解学生在对照思考题进行思考过程中遇到哪些难点,有哪些方面吃不准,对每一个小组的学习进度、效率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巡视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发现的问题分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共性问题可以在班级进行集体提示,个性问题则针对这一小组开展个别辅导。教师准确判断每一个合作小组学习的进度和效果后,接下来的小组间讨论交流、教师启发引导都可以有效提高针对效果。
四、当堂开展检测,评价课堂教与学的质效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当堂检测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针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的实际状况,教师及时进行检测,了解第一手资料,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提供参考,这是增强学习性评价辅助成效的重要方面。与此同时,学生也需要经过当堂检测,了解自己本节课学习还存在哪些问题、具有哪些薄弱环节,以便于在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拾遗补缺。为了运用好这一环节的学习性评价,笔者在课堂教学中专门设置了当堂检测环节,教学设计时统筹安排,每节课留几分钟对学生进行重点难点的检测。所开展的检测都是通过作业纸的形式事先印制出来,课堂上发放给学生进行检测。教师在一节课的结束之后,可以快速的对学生本节课学习状况进行分析评估,学生通过当堂检测也能够为课后训练巩固找准方向。运用当堂检测的方式,既要注重效果,又不能拘泥于形式,如果时间不允许,教师也可以针对其中的重难点采用口头提问的方式,整体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总而言之,课堂检测是教师和学生进行学习性评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坚持每课总结,师生分别自我分析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完成一课的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认真的回头看。回头看不仅包括知识点的回顾,也包括对这一课学习的技巧方法、重难点等方面的全面分析。笔者每课教学结束后坚持写教学总结进行评价,评价本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是什么,有待改进之处在哪里,总结出教学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教学目标任务达成度进行客观分析等等。通过每课的总结提高教师教学技巧,更加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每课教学结束后,笔者也要求学生进行总结,对本课学习的重难点、知识框架提炼出来,便于在复习过程中高度浓缩。另外,要求学生总结不同类别课文学习的技巧方法,对学生进行授人以渔式的指导,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更多的收获,进一步提高语文学习技巧与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贯穿学习性评价,是体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能够提高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和教学措施的针对性,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高考作文:时代 理性 人文
地理失分的六种原因
数学不是“拦路虎”
古诗鉴赏复习指导与强化训练
用圆锥曲线的定义求点的轨迹方程
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
解析几何复习检测题
非谓语动词的命题规律及考点导向
哲学常识(下) 重要考点例析与精练
政治常识重点、难点、易错点例析与精练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难点分析
海水性质及其运动规律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背斜、向斜、断层的图上判别及其实际应用
宽容是阳光
走出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
成功宝藏之二:发掘你的内在潜能
珍惜思想的灵魂
高考语文点睛
数学复习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政治命题发展方向及学习对策
记性·韧性·悟性——语文学习“六字真言”
自己的路自己走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在总结与反思中提高解题能力
三角形内的三角函数问题
含参数不等式问题求解策略
高考动词时态的考查及解题技巧
“一……就……”英语表达法归纳
经济常识(下) 重难点和易错点举要
哲学常识(上) 重难点和易错点例释
中国古代文化专题综述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专题复习与练习
关于“立竿见影”影长变化问题的探讨
几种日照图的辨析
从近几年高考试题看气候知识的复习与备考
地理计算综合类例题解析
相约飞翔——刊词
深化概念 夯实基础 激活思维 提升能力
关于语文总复习的几点建议
把握文综测试核心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淡化“特技”强化“通法”复习导数
走下去
函数与方程思想在解题中的运用
冠词和代词的命题规律及考点导向
形容词和副词的命题规律及考点导向
经济常识(上)重要考点例释
中国古代史政治专题整合
倍感孤独怎么办?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综述
高考地理复习的原则
构建《地理》主干知识结构
“一题一议”话基础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1-299-01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一天之际在于晨。”那么人的一生就在于小学这一阶段,想要学好语文就必须在小学时大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基础扎实才能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根据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多重教学目标,将自学讲练法、教例评析法、模拟训练法及探究发展法综合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与教学的整体优化,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及质量。那么想要学好语文基础课堂教学是关键,那要如何开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就针对课堂有效性提出以下几个策略:
一、自学讲练法
1、指导自读
在课堂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因此教师在课前备课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的学习基础准备好自读提纲,上课后在明确教学内容及目标的基础上出示自读提纲,设疑引趣,提供线索,有趣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自学提纲的引导下自学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在通读全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理顺层次结构,把握重点、难点,领会基本概念及原理,找出疑难问题。
2、讨论交流
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疑点以及自己在自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分组进行讨论交流,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发挥集体的智慧,互相答疑解难,对错误之处予以纠正,疏漏之处予以补充,疑难之处予以阐明,不同观点进行商榷。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训练自学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应变能力。
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各组讨论,仔细聆听学生的意见及见解,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并针对讨论情况进行点拨启发,活跃讨论气氛,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达到预期目标。
3、精讲释疑
在学生分组讨论之后,教师对本节课需要理解掌握的知识内容扼要予以讲解总结,并对学生的自学及讨论情况予以总结,对学生讨论中的错误观点予以纠正,模糊认识予以澄清,教师的讲解不求面面俱到,但求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提纲挈领、总揽全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4、检测反馈
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编制好检测题,在教师精讲总结后进行检测,在检测学习效果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深化对重点难点的理解。检测的方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随堂提问,抽样检测,也可以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回答问题,还可以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外思考完成。
二、教例评析法
评析法指选择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实际例子,师生共同进行学习研讨、分析评价、理论联系实际,验证理论知识,学习教学方法,吸收先进经验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教学的难点所在,也是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环节。尽管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部分对小学语文各种课型的教学要求、一般步骤及主要教法都做了重点阐述,但仅对课本中的重点内容进行概括是不能给学生解惑的,如果学生对课本知识一知半解,这对学生只能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因此,仅凭课本的文字表述而不能以实际的生动教例加以佐证,教师难教,学生难以掌握。教例评析法试图将大量的与小学语文教学有关的实例引入中师小学语文教学法的课堂,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举例验证,通过直观感受,学习间接经验,加强理论同实际的联系,弥补学生经验的不足。
三、模拟训练法
模拟训练法指教师有意识地创设与小学语文课堂相似的教学情境,运用常规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指导学生模拟教师角色进行训练,以提高师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模拟训练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指导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进一步深化理论知识的学习,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会教学”的一些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初步能力。这种模拟训练与教育实习相比,同样具有实践性,基础性的特点,但比教育实习更及时、更灵活,同时也可促进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所谓技能,是指“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动作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获得的”,教学技能是教师的职业技能,是形成教学能力的基础,也是影响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小学语文教学法课程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师生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形成基本的语文教学能力。但技能“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不可能从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自发地形成,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才能获得,而教学技能的训练具有超前性和可模拟性的特点,因此,创设虚拟教学情境进行模拟教学训练是培养师生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
一、自我探求
"自我探求"是让学生在上新课之前,利用已有知识、能力,对所讲课文的思想内容、结构,进行自我尝试,也就是预习过程。
基本方法是: 1.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初读课文,确定体裁,粗知大意。3.出示思考题,自行探索。
A假如我是作者,应如何来写这篇文章?(写何内容?用何方法?按何顺序?表达什么思想?)
B我的设想和作者所写有何不同?(写出纪要)圈点疑难。
"自我探求"中的问题也可让学生根据目标自设题目。探索中,学生的设想和作者所写有很多差异,于是爱表现、好参与、自我意识强,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实践者的特点,会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激发其自我学习意识。这样做能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同时,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找到疑点,带着疑问听课,又减少了盲目性,增强了听课效果。
这一步训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材重点、难点,安排好预习计划。计划要根据学生情况而定,不宜过多,不要过于深入课文内容的细节,否则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畏惧情绪,产生相反的效果。另外,教师还要认真检查学生的预习纪要,了解情况,掌握探求的中心议题。
二、相互探求
"相互探求"是在课上让学生对自我探求未能解决的问题进行相互交流、读议、争辩,以发展学生思维,解决一部分问题。基本方法是:
1.学生熟读课文,进一步验证已知问题,归纳未知问题(教师从中检查"相互探求"效果,对课堂教学现状和进展做出明确的判断,确定相互探求的合理计划)。
2.教师用不同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争议,得出结果。
"相互探求"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形成自学能力较理想的方式。过程中学生进行辩论,辩者必据理力争,而这个"理"字就必须从文中来。因此要进一步促使学生阅读思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促使学生养成如下习惯:
A要认真阅读,尽力理解;B要使语言准确、条理、生动;C要注意倾听别人意见,并用自己的思维进行加工处理;D要考虑足够的证据,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在语言的理解与表达中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这一步训练要求教师在掌握探求的中心议题的情况下,采取恰当形式组织学生,如分组讨论、集体讨论等。教师课前应有充分准备,考虑到课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有一定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归纳探求。
"归纳探求"是教师在学生完成相互探求之后,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已知情况和未知情况,把握住问题的重点、难点,选准突破口进行突破的过程。基本方法是:
1.检查相互探求效果,找出问题的焦点。
2.根据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质疑情况进行合理设疑。
3.针对文章的不同结构和不同训练重点,选准突破口。
这一步训练要求教师耐心听取讨论结果,弄清学生争议所在,联系重点难点,选准突破口。操作中要注意对学生讨论的表现和结果加以奖励、表扬,使其品尝成功喜悦,不可妄加批驳。
四、师生探求
"师生探求"是教师运用不同手段,启发、诱导学生对问题的重点难点进行最后的突破。
师生解疑方法不一,但有五点应注意: 1. 一定要围绕课文重点难点进行,不要偏离教材这条主线;2.根据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来开拓学生思维;3. 教师在精讲中,注意传授学习方法;4. 教师在起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去进一步探索问题,揭示事物的本质;5. 分析课文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走,做到作者、教师、学生三者心连心,思想感情融为一体。
这一步训练可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操作过程中在教师引导下解决重难点,学生既培养了能力,又掌握了学习方法,获得了知识,会产生充实感和成就感。但应注意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应由易到难,不可操之过急或照本宣科,力求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五、综合探求。
"综合探求"是教师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一个训练过程。中心议题是如何做到"读"与"写"的紧密结合,根据不同文章的不同结构、特点进行缩写、扩写、改写、仿写等练习。
荣任“核按钮”和“热点重点难点”两种知名教辅品牌的语文编审,参与编写两本高三语文复习用书《高考语文核按钮•2010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用书•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论文《在课程资源自主开发过程中践行中
学语文有效教学》获长沙市市级骨干教师培训优秀论文一等奖。课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获长沙市it节课件专项评比二等奖。
在搞好自身教学的同时,积极承担青年教师培养任务,对张晓玲、周辉等青年教师的教学经常给予评点,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为优秀的高中语文教师(两位分别已担任备课组长、教研员,并有多项论文在省市县各级发表或获奖)。 担任学校教研处主任,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全力推进“科研兴校”。工作认真、务实,讲求科学,积极创新,负责了常规教研工作、课题研究、师训工作、电教管理、校本课程管理等各项工作。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双丰收。校花网*一年来,本人累计听课77节,在听评课过程中加强教研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真诚探讨课堂教学的改进策略,受到老师们的欢迎。在教研管理思路上,由“统”到“分”,由“管”到“导”,注重粗线条地布置全校各学科组的教研工作,分工明确,突破方向的指点到位,有利于各学科特色的自由释放。地理教研组被评为长沙市先进教研组。老师们你追我赶的教研氛围更深厚了,论文正式发表和参编正式出版物的教师达52人次。
二、强化观察能力培养
作文学习是初中生语文学习中的一大难点。学生因脱离生活、缺乏情感,甚至出现写作中生搬硬套事例的状况,这样的教学困境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优化。对此,教师应当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方面的能力训练。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日常观察的要求,鼓励他们以自己的双眼对周围的生活进行观察,并从观察的内容中筛选整理出有用的信息,作为写作素材积累下来。例如,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街道更宽阔了,大楼更高了,城市更整洁了,这样的观察可以体现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学生在这样的观察中会有较多的感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所得记录下来,并与多年以前的情景进行对比,从而形成视觉的强烈碰撞,进一步感悟到发展成就这样的主题。由此可见,学生认真观察社会、观察生活能够获得丰富的素材,并从中提炼出鲜明的观点。再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在活动中观察人和事。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身体力行、积极参与,而且要认真观察,观察活动中不同人的表现,观察事物发展的变化,观察活动的热烈场景等等。学生在这样的观察中会有所收获,并能将之与自身积累的写作技巧紧密结合起来,最终实现促进写作质量提升的目标。
文艺随笔的阅读理解及比喻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本文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明确古典诗歌的特征,提高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审美能力。
学习重点:
1.了解文章的行文特点和结构方法,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2.学习用比喻说理的论证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中关于诗歌特征等问题的独特论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
《谈中国诗》是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属于文艺随笔。本单元的课文多为论述式、阐发式的,有一个核心议题,更具有议论化的特点,学习本课时一定要把握作者缜密的构思,理清作者的思路,概括归纳文章的要点,理解文章的重点难点。解读本课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个还原作者思路的过程,明晰了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找出了重点难点问题,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主要采用阅读法、探究法、讨论法等。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高一阶段。已学习过一定量的议论文,掌握了阅读议论文的一般方法。教学时,要充分挖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旧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学习流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有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有浪漫主义诗歌的鼻祖《离骚》;有汉乐府的双壁《木兰诗》《孔雀东南飞》,也有文人五言诗的冠冕《古诗十九首》;有“唐诗”,有“宋词”,也有“元曲”。然而当这些诗歌走进我们的生活时,大家是否想过他们的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钱钟书先生的《谈中国诗》,了解中国诗的特征。
(板书:谈中国诗 钱钟书)
(二)作者介绍
钱钟书,字默存,号槐聚,现代文学家,被誉为“文学大家”。作品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小说《围城》诗论《谈艺录》。
(三)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后用原文填空,梳理文脉,抓中国诗的特征。
1.从诗的发展史上看,中国最好的( ),产生远在最完美的( )之后,其精髓和峰极出现得异常之早。
2.诗的外在形式上,艾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中国诗是( )。长诗也只是( )。
3.从诗的表达方式上,用一位中国诗人的话说,(“ ”)也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歌的特征。中国诗里也会用所谓“何处是”的公式,如( )。
4.中国诗的笔力( )、词气( )。我们也有( )的诗。
5.在内容上,中国诗跟西洋诗无甚差异:中国( )特别多,( )几乎没有。中国诗里有所谓( )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 )成分。
(四)合作探究
1.作者谈诗歌的特征,用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显示出作者特有的幽默和睿智,找出你喜欢的比喻,说说他们的含义和表达作用。
示例:中国诗是早熟的,早熟的代价是早衰。
明确:早熟指纯粹的抒情诗的精髓和峰极,在中国诗里出现得异常之早。早衰指中国诗一蹴而至崇高的境界,以后缺乏变化,而且逐渐腐化。借助比喻和比喻中的对比,从诗歌发展的角度,简要的说明中国诗的艺术特征和由此产生的负面影响。
2.自主探究(学生有可能自主探究的比喻句)
(1)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度愚人要住三层楼而不许匠人造底下两层,中国的艺术和思想体构,往往是飘飘凌云的空中楼阁,这因为中国人聪明,流毒无穷的聪明。?
(2)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适配诗心的需要。
(3)我愿意换个说法,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4)有种卷毛凹鼻子的哈巴狗儿,你们叫它“北京狗”,我们叫它“西洋狗”,《红楼梦》的“西洋花点子哈巴狗儿”。这只在西洋就充中国而在中国又算西洋的小畜生,该磨快牙齿,咬那些谈中西本位文化的人。
总结:比喻——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生动,化腐朽为神奇。
(五)延伸拓展
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分)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哀怨;
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着色,少一些灰暗的点染;
2.课外作业
了解了中国诗的特征,你怎样看作者的观点,课后请写300字的随笔。
(六)结束语
当我们轻轻合上文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不由使我们惊叹,感谢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一笔灿烂辉煌的文化遗产。我国的古代诗歌是我们民族文化的骄傲!
板书设计:
一、引言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日益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很多学校和教师都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课题进行研究。这不仅仅因为语文是一个国家母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更重要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经超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身,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以及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育目标的最主要的渠道。那么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的主要阵地则是小学语文课堂,因此关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最应该关注的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想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益必须先从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入手。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因素分析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基本知识的传授是重视了,但是却严重忽视了小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培养,比如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语文课基本都是按照统一硬性的规定学生必须会写生字,会读及会背课文,并且想当然认为这几个方面学生做到了也就算授课成功,殊不知这样的课堂教学却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语文思维及语文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最后,很多的小学语文课堂为了响应素质教育中体现学生的主体的要求而刻意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但是没有收到预想的效果,只是把很多的比如合作式学习方式等当成了一种形式。新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辅助作用。但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小学语文教师则是穿新鞋走老路,还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教师的讲为主体,为了达到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不在乎学生的反应如何,只要是自己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就是成功的课堂。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效果较低。
三、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走进学生,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长期“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让一些老师习惯高高在上,不愿意主动的去亲近学生,关心学生。而学生也畏惧老师,和老师有很大的隔膜,他们不愿意主动的在课堂上发言,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别的同学分享,看见老师绕道走,不愿意跟老师打招呼。只有老师先主动地走入学生中间去,让学生感受你的关爱、善意,才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加主动积极,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要想亲近学生,教师首先要具备亲和力,而微笑无疑就是增加亲和力的最佳武器。一个有亲和力的语文老师一定是经常面带微笑,微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具有很大的暗示和感召作用,如果老师经常用微笑鼓励学生,感染学生,相信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看到老师那颗博爱宽容的心,从而也会以热烈的情感来回应老师。老师要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关爱,从而在关爱中找回学习的信心,重燃学习的兴趣,而不是把学习当作是苦痛的折磨。每个学生都是自由、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教师要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并且要善于去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特长和能力在教学中提出自己的教学期待。
(二)仔细推敲,提出的问题要有价值
教师问的好也是教的好的一个方面。教师在提出某个问题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其价值,能否启迪学生思考,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否对突破文章重难点有帮助。有的教师在课堂上问题无数,几乎每一个环节都会设置很多问题,学生频繁的回答问题丝毫没有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反而让他们陷入听觉疲劳状态,以至于无法辨别课堂的重难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精选一些典型的、对突破重点难点有帮助的问题,让学生在少而精的问题上集中注意力,开拓思维。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争取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他们在主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三)搞好课后练习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多做练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复习巩固要依靠课后的练习,课后练习要针对该堂课的教学内容,根据重点难点加以训练,强化练习,课后的练习对于下节课的知识再现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回忆起以往学习的知识信息,教师咋最短的时间内进行知识总结,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教学实践证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既能让学生收获获取新知的喜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言绝对是事半功倍的举措。
参考文献:
[1]胡华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科学教育》.2011,3
同学们一定以把握时间,以正确的态度认真对待期中考试,把它当作锻炼考验的难得机会,努力备战,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智慧。首先要合理安排复习时间,科学制定各科复习计划。
语文学科
要分块复习,分步完成。可以分解为基础知识、阅读和作文共三大块进行复习。基础知识部分可以分解为生字、解词、文学常识、修辞、文言文和现代文背诵默写等部分。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作文则着重复习记叙文。
基础知识要集中几天进行强化复习。然后是阅读部分,课内的重点篇目、段落,要围绕主题写法等重新温习。课外部分,应有意识的做一些记叙文的阅读题,掌握规律。作文要注重老师平时的批改、讲评。
数学方面
复习时首先要把基础复习好,要认真看好概念、例题,考试做到不因基础知识基本理解而失分。另外,复习时要注意基本运算的练习。
英语学科
关键要了解差异,改变复习方法,提高复习效果。小学英语往往以对话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为主要目标,初中英语体裁形式多样,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因而,应迅速将学习方法转变到“听说读写齐复习,总结归纳重规律”上来。
随着信息技术与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时候我们使用了大量的课外素材资源,却遗忘了文本自身所带的课文插图,让插图失去了本该发挥的作用。图文结合、图文并茂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突出特点。打开教材不难发现,每篇课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插图。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编排,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在教学时,我们应该多角度、全方位地挖掘好课文插图这一资源,充分重视和利用课文插图组织教学,发挥课文插图最大的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顺利完成小学语文教学任务,都起着积极的有效作用。
一、与理解课文相结合
这是课文插图最明显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学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直观形象地理解字、词、句的意思。
1.用以理解课文内容
《雪地里的小画家》一文讲的是一群小动物在雪地上踩出了各种各样的脚印,像一幅漂亮的画。如果没有图,学生对“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很难一下子理解。当学生的思维遇到阻碍时,我就让插图及时登场,学生通过看图,立刻明白了这句话的意思,免去了老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并且效果立竿见影。
2.用以理解重点难点
课文中有的插图体现了重点难点内容,教师可用画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如五年级上册《古诗二首》中《望洞庭》这首诗,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是课文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先指导学生观看插图,说说插图的意思,与课文的哪一部分是相照应的。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使学生深切地体会这句诗的意思,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3.用以总结课文
有经验的教师不但可以利用插图指导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用来总结课文,揭示课文的中心。如教学《西门豹》一文时,教师指导学生看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主要人物,他们的神态各是怎样的?他们不同的神态说明了“河伯娶媳妇”是一件什么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西门豹是怎样的一个人?
4.用以复述课文
如第三册《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配有三幅插图,第一幅图是小猴子到玉米地里,在掰玉米;第二幅图是小猴子来到桃树底下,它扔了玉米去摘桃子;第三幅图是小猴子来到西瓜地里扔掉桃子去摘西瓜。教师可利用这些具体形象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小猴子在每幅图中的表现,并提问:小猴子来到了哪里?它看到了什么?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教师这样启发学生仔细看图,想问题,回忆故事情节,学生复述课文就变得容易多了。
二、与培养能力相结合
课文插图的利用,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插图一般都是反映课文的主要内容,所以插图的宗旨、意向是一定要把握的,但图中一些细微之处也能反映问题。正如新课标中所说要珍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我在引导学生看图时也注意到这一点,有时学生那独特的感受或疑问正反映了他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图画的同时,应要求学生透过图画内容想象隐含图画背后的事物。同时,使画面人物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头脑中有电影场面感。如观察《师生情》一课的插图,从学生带着的雨伞等想象到外面正下着雨;从窗内的吊瓶想象到是来看望生病的老师;从她们踮着脚可以想象到她们那种急切想看到老师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