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诗歌范文

时间:2023-03-10 14:48:32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春天诗歌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春天诗歌

篇1

迎春接福,自古便有,可见春天带给人们的是希望、是美好、是梦想。“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读这首诗,脑海中自然浮现一幅春江晚景图。诗人通过桃花、春江、群鸭、蒌蒿、芦芽等意象来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与自然之美,从而从侧面烘托茅屋主人悠闲宁静的生活。所以,“正是河豚欲上时”一句中的“上”意为“向上游”。唐代戴叔伦早就在《兰溪棹歌》中用到“上”字表示鱼的洄游:“凉月如眉挂柳湾,d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类似用景物美表现春天到来带给人们喜悦情绪的名句还有很多。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与“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贺知章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白朴的“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刘方平的“今日偏知春气暖,虫声渐透绿纱窗”……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春来景物自然美,而春天最美不过人情美。高鼎的《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述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放飞自我的梦想,风筝飞上天,就如自己凌空而起、展翅翱翔;长堤绿柳自然美,最美不过孩子们纯真的欢笑与嬉闹。暂且将这春天的人情美称为“童真美”吧。

春天里的人情之美如果少了有情人,那就不再是真正的春天。李清照在《p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中以平实的笔调写道:“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以口语入词,勾画出一个面如桃花的女子的可爱与自信、娇媚与真诚,更写出了两情相悦的幸福与甜蜜。同样是有情人,而储光羲的《钓鱼湾》却含蓄委婉:“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维舟绿杨岸”以景作结,意蕴悠长,而情人外貌气质与心情怎样,诗人只字不提,全让读者去想象品味。被等待的人也许是“秦地罗敷女”,相见之后定是“笑从双脸生”。就将这春天的人情美称为“真情美”吧。

二、春愁

曾有一首《月儿弯弯照九州》的民歌自南宋起传唱至今,歌词是:“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同样是春天,因为人们的遭遇不同,时局的变迁有别,国家的兴衰迥异,诗歌中的春天自然除了喜,也有愁。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此,春天里的愁绪,也有不同的来源,有伤春惜时之叹,有游子思妇之情,也有羁旅漂泊之感,还有国破家亡之苦。

(一)伤春惜时

春天,因为美好,人们才备加珍惜。王令在《送春》中写道:“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归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诗中巧借子归之声来表达对春天执着的挽留,象征着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备加珍惜。贾岛在《三月晦日送春》中也表达了留春之意:“三月正当三十日,风光别我苦吟身。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这样痴痴地守着,有对过往时光的留恋不舍,更有许多的故事要在心中慢慢咀嚼、反刍、消融。在贾岛心中,春天不是按季节来去,而是按时辰计算。在这春天的最后时刻,只有静静相伴,相对静默,才能体会拥有的真实。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感人至深。

而伤春惜时写得最好的,当属张先的《青门引・春思》:“乍暖还轻冷。风雨晚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楼头画角风姿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词中先点明自己在乍暖还寒时候的寂寞愁苦,今年将过,残花入酒,病苦相伴,而明月高照,隔墙却有青春女子荡着秋千,尽情享受着春天的绚烂轻松、宁静美好。两相对比,心有悲凄。最妙的是作者没有明确地描摹秋千上的人,只是通过影来表现。张先自己说:“‘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此余生平所得意也。”后来,人们就称呼他为“张三影”。笔者认为,“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毫不逊色。

春天百花繁茂,万物生长,欣欣向荣。而春短易逝,韶华难留,人生亦如是。古人伤春,实是 伤己。

(二)游子思妇

同是伤春,在游子思妇眼中,却有更深更浓的情意。他们有的是两情相悦而不得相守,如李商隐的《代赠二首》:“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有的是写女子在家里苦苦守望,期盼之中有甜蜜与祝福,但更多的是惶恐与迷茫、担忧与烦恼、忧虑与焦急。这样直抒胸臆地写春愁的诗句有王昌龄的“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安石的“春色恼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栏杆”, 晏殊的“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等。借景抒情的如戴叔伦的“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关汉卿的“一春鱼燕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李白的“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梅尧臣的“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等。也有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融合在一起,如贺铸的“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晏殊的“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温庭筠的“秦女含颦向烟月,愁红带绿空迢迢”等。

游子思妇的诗读来往往觉得真挚感人,但读得多了便觉得少了点什么。也许是情浓让人伤感,也许是浓情让人惶恐不安,但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全无这种感受。全诗抒写了世间人们对同有的宇宙与人生生灭关系的困惑,人生短暂的无奈感慨。这样由宇宙及人生,由历史及现实,由社会及个人的写法,一诗纵贯千古,真可谓大手笔。《春江花月夜》号称“孤篇压倒全唐”,也是实至名归。

(三)乡愁国难

乡愁,是每个人共有的情怀。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乡愁都让人魂牵梦绕。父母健在时,忧虑的是双亲;父母亡故后,思念的是妻儿;国破家亡时,眷恋的是故乡的热土与乡音。

崔涂在《春夕》中说:“蝴蝶梦中家万里”。睡时,家乡在梦里,梦里欢乐祥和,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梦醒之后,心还在梦中,然而无情的现实是孤枕冷寂,家在万里。不说乡愁,“梦家”二字则是乡愁的深层映照。再看苏轼的《蝶恋花・京口得乡书》:“雨后春容清更丽。只有离人,幽恨终难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琼梳拥青难髻。一纸乡书来万里。问我何年,真个成归计。白首送春拚一醉,东风吹破千行泪。”外乡的春色再清丽,也无法洗净词人心中的怀乡幽恨。乡书万里来,思乡之情暂得安慰,但转眼之间又更深更浓。填此词时,苏轼自请出京任州杭通判,虽不是被贬,但他已明了仕途之凶险,只能借酒消愁。然而,“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东风吹来,热泪横流,韶华易逝,“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身已老,家更远,愁愈浓。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他所生活的时代就会深深地影响他的诗情。在诗歌鉴赏中,“知人论世”也是常用的方法。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李煜在《虞美人》中写道:“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他的被囚,于祖宗而言,是不孝之徒;于国来说,是千古罪人;于家而言,是无能之主。有此苦情,有此悲境,春花秋月毫无美好可言,在世间一日便是受磨难一日。往事不堪回顾,来日总是愁,这种生不如死的生活他只想早日结束。他内心积压着难耐的愁苦,胸口定有迸裂爆炸之痛。

经历亡国之痛的诗人有很多,但像李后主身份如此特殊的人少。清末丘逢甲曾写下《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人借看山来排遣内心的愁苦,但台湾被割让的屈辱让人无法释怀。作者把自己与台湾同胞的命运连在一起,升华了自己的爱国情怀。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读者似乎能从诗歌里听到台湾同胞的同悲之声!

三、春闲

面对春天,还有一批文人雅士的心情总是闲适自在的。杜牧说“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秦观说“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日阴阴正可人”。在他们心中,无须留春的原因是夏天绿叶成荫,满枝之景值得人去珍爱。或者说,他们理解到四季流转,自有其内美,自有其意趣,自有其韵味,自有其回甘。

春天里,有一种闲适,是尽情地享受这大自然的馈赠。如秦观在《好事近・梦中作》写道:“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云当面化龙蛇,夭娇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春雨过后,山路上点缀着飘落的花朵,伤春者如黛玉见之悲痛不已,触景伤情,定要葬花并写下《葬花吟》;心情愉悦者见之,如履仙境,以花为地,身也快,心也轻,神也飘。放眼望去,一山春色,处处皆如画,时时都是喜。黄鹂信使,千百相鸣,婉转好音,悦人心神。闲看云龙变幻,醉卧古藤之下,忘却了所有的忧愁与不如意之事。

春天时,有一种闲适,是景、物与人和谐。如杨万里在《桑茶坑道中》写道:“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这里,不仅风闲、草闲,而且水也闲;不仅童闲、柳闲,而且牛也闲。这样的景、物、人的和谐宁静之景如果让孔老夫子看到,一定会捋须而曰:“吾与万里也。”百姓能闲适自在地生活,正是孔老夫子构建礼乐社会的梦想。刘Y虚在《阙题》中写道:“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这是文人雅士不为功名利禄日夜静读的闲情。

春天里,有一种闲适,是经历磨难后的旷达。如苏轼在《定风波・三月七日》中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人生之中自然会有风雨,若无能回避,让自己心闲的办法就是“莫听”“莫怕”。然后走过风雨,回首再望,风雨也如梦幻泡影,走向了曾经的时空。

春天里,有一种闲适是心如明镜。王国维说:“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这便是“无我之境”。王维的《鸟鸣涧》妇孺皆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只有心静之人,才能听到花落之声,才会体会到春山之空明之境。

篇2

3、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4、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5、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篇3

春天的女人

是用春风的刻刀

精雕细塑而成

尖尖溜溜的刃锋哟

镌上母亲生命的年轮

刻出爱情宽阔的心胸

~

春天的女人

是用春风的木梳

梳理着美丽的姿容

匀匀密密的木尺儿

缕去心中的枯老草根

迎来芳草的嫩芽萌生

~

春天的女人

是春风的风机

吹暖心中久冻的湖冰

热热乎乎的热浪呀

沸腾一腔鲜红热血

融化一池春水浓情

~

春天的女人

是春风中柳枝缀的毛毛狗

茸茸的包壳里春心涌动

炽炽烈烈的情感呀

冲破束缚去迎接爆裂

扬絮飘花送婀娜柔盈

~

春天的女人

是春风轻吻的花朵

扮靓大地万紫千红

青青香香的花蕊呀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28-0070-01

【作者简介】1.袁晓东,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教师,一级教师;2.李斯凤,江苏省宝应中学(江苏宝应,225800)教师,高级教师。

一、活动缘起

情境阅读体验中心是学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开发十大中心之一,设有情境阅读开发中心、情境阅读体验馆,分别位于图书信息楼二楼、三楼。中心以“文化、实践、课程、学习、研究、服务”为切入点,结合人文综合体验课程基地的文化内涵和追求实践体验的目标,从功能、安全、人文、艺术等多方面考虑,多视角、全方位打造具有深刻文化内涵、高度开放、功能多样的且地域特色显著的空间形态。同时适应教育变革与发展要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舒适、安全、符合青少年心理行为、有利于师生充分发展的绿色空间环境。

以情境阅读中心为活动背景,2016年4月29日上午,我校举行“在农历的天空下――‘告别春天’诗歌朗诵会”社团活动。本文尝试总结、梳理“在农历的天空下――‘告别春天’诗歌朗诵会”活动实践及思考心得,以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对我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理念有更深入、更感性的认识。

二、核心理念

本次活动以独特的方式鲜活而有力地诠释了学校人文综合体验课程的核心理念:(1)人文性,对自然的珍爱、对生命的感怀、对自我的发现;(2)综合性,文化的综合,学科的综合,能力的综合;(3)实践性,以亲近自然的方式,通过诵读、创作亲近诗歌、亲近母语。

三、设计思路

阅读必须回归“人文精神”和“全人教育”。践行学校“理想课堂”的教学理念――

所谓“理想课堂”,实质是“民主课堂”。也就是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探究、让学生表达、让学生展示,甚至让学生决策、让学生质疑、让学生评判。基于以上理念,本次活动的主持、朗诵、创作、品鉴等活动均由学生完成,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此外,本次活动力图打破传统的学习模式,试图打通文化壁垒,并将活动空间拓展至课堂之外,感受自律节律、亲近身边风物,“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四、活动准备

1.设计背景墙。2.《品读・兰亭序》视频下载。3.打印:朗诵材料(60份)。4.校园花草采集,装于干净的瓶子。5.学生任务分工。

五、活动实录

1.导入。

男主持: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相聚在情境阅读体验中心,举行“农历的天空下――告别春天”诗歌朗诵会,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

女主持: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属于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时节。首先请华蕾同学介绍“谷雨”。

2.介绍“谷雨”。

华蕾:“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

女主持:谷雨也是一个散发着稻香的湿润名字,处于春末夏初。这时阳光温润,雨水充沛,万物蓬蓬勃勃地生长,郑板桥笔下的竹子也在发出拔节的声音。此时此刻,最美不过三五佳客竹林相会,泡一壶香茗,赏翠竹新叶,与朋友们谈天说地。

3.朗诵《兰亭集序》。

男主持:曲水流觞,兰亭雅集,一群趣味相投的文人于暮春时节在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间品味自然,清谈玄理,吟诗作赋。下面,请欣赏高一(1)班全体学生带来的诵读表演《兰亭集序》

4.表演诵、个人诵、齐诵《春》。

女主持:春,甘美之春,一年之中的尧舜,处处都有花树,都有女儿环舞,微寒但觉清和。请欣赏中英文诗朗诵《春》。

5.以朗诵的形式展示个人诗作并交流、品鉴。

男主持:有人说,人生须打开两本书,一本是自然,一本是自我。及时采撷你的花蕾,旧时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变在风中枯萎影片。今天,我们从校园里采撷花草,想要诗歌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下面是同学们的个人诗作展示,欢迎大家品评指导。

第1小组:咏杨花杨花飞梦絮漫天,伶仃谢蕊叹流年。春涵梓里终将逝,无可奈何庄周碟。

学生1点评:诗歌中有意象,用“庄生梦蝶”的典故,但主题太消沉了些。

学生2点评:七言绝句,注意韵脚,很好!“杨花”与“梦”均有相似点,比喻贴切。

第2小组……

6.结语。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友情链接
发表咨询 加急咨询 范文咨询 杂志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