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0 14:49: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企业文化重要性论文

篇1

企业文化建设是构造强大企业力量和凝聚员工个人力量的制度体系,把个人创造力凝聚成企业创造力,使广大员工深刻理解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战略与发展模式,形成一致的认识与统一的行动,用共同目标、共同价值与信念凝聚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使员工思维与行动成为体现企业精神的有机统一整体,努力做到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不仅可以拓展工会工作思路,极大地丰富工会工作的内容,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而且还有助于工会工作更加紧密地贴近企业生产活动,为工会工作开创出新思路、新天地。

一、企业文化建设与工会工作的内在关系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服从、服务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标,把员工思想与行为引导到企业发展的目标上来,这无疑为工会工作打开了一条新思路。它以人为本、形式灵活,方法多样,重在渗透,在潜移默化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引导、激励、鼓舞的功能,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我认为,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其结合点有以下四个:目标一致;原则一致;部分内容相同;方式方法基本一致。工会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在很多方面是一致的。如职工培训,帮助他们提高综合素质;培育企业精神,展示企业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关心职工生活,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做好协调工作,加强感情沟通;办好橱窗图书馆和各种文化阵地等。

二、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企业文化的性质决定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工作,需要广大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职工群众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和人心向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而群众性正是工会的基本属性和特征。这种关系说明,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工会有不可替代的组织优势和强大的号召力。

1.增强职工的归属感,在履行职能中创新工会工作。工会工作的维权、教育、参与、建设等职能,就在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使企业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基础,因此它既是工会工作独特的组织优势,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两者可以达到相互促进。

2.丰富活动载体,在服务大局中凝聚职工队伍。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是职工的“娘家”,因而对职工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工会工作的对象和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都是职工群众,工会的社会职能也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有紧密关系。因此,工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能够起到能动作用。要充分利用工会的组织优势,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品位。

3.弘扬主旋律,在宣传引导中培养共同价值观。抓典型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工作方法,典型抓好了,可以起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工会可以通过对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宣传他们的事迹,弘扬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企业精神,陶冶职工的情操,培养职工群体意识和良好的共同习俗和道德风尚。

4.提高职工素质,在和谐发展中营造浓厚氛围。企业文化建设大以富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企业个性和先进文化的高度统一,是职工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各种活动中灌输企业文化理念,能够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革新创新等活动来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能够帮助职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风尚。

三、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由此可见,工会不但能参与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可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工会工作的某些方面则可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这种载体来实现。

1.以培育企业精神为基本点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2.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切入点参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2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0-00-01

引言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各种社会活动及经营活动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这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俗、思维方式等。实际上,企业文化就是在一个企业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延续性的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这种共同的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使企业员工彼此之间能够达成共识,形成心理契约,并能够自觉遵守。

企业文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产生于企业之中的文化现象,它的发展必定会促使企业的发展。从管理的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为达到管理目标而应用的管理手段,因此,企业文化不仅具有文化现象的内容,还具有作为管理手段的内涵。企业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发展二者的高度统一和融合。

烟草企业在经营和运作过程中缺少内在的、核心的、能够凝聚人心的烟草企业文化,从而影响了烟草企业职工的责任心、安全感和归属感。烟草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特殊行业,担负着为国家提供更多财政积累的任务。同时作为垄断行业,其生存、发展、兴衰、成败,比一般行业更要紧紧地依赖于国家,依赖于社会,依赖消费者。因此,对烟草行业来说,切实做到提高效率,注重自律,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就显得更加迫切,更加必要。

一、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不够深刻。有些职工认为烟草企业文化就是开展知识竞赛、文化体育等活动,以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树立企业形象。有的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主要是通过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培训,提高职工整体素质等。

(二)企业文化建设与实际工作脱节。没有很好的将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变成具体的规章制度,建立规范的内部管理体系和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与现代企业的发展不相适应。公司从初始创业、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在此过程中,己经形成了一些规章制度和为大多数员工所推崇的理念。但公司尚没有对其进行系统地整理和深入地挖掘。针对公司己形成的文件、员工手册和历史资料等,从中提炼出企业发展过程中、隐藏于一些关键事件中的理念和精神,并进行加工整理,发掘出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的企业文化。

(三)专业人员缺乏,人员配备不足。烟草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懂管理学、经济学、广告学等各方面的知识,相对基层单位缺乏相关人才同时这项工作需要各部门、股室的相互配合,而基层单位只在办公室进行,很大程度上无法开展。

(四)对企业文化管理意识淡薄,企业管理粗放无序。受原国有企业的思想影响,部分领导的危机意识、市场意识较差,在工程任务繁忙的时候,很少有人去从战略的高度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以及竞争对手的威胁,同时,公司的总部与终端缺少必要的沟通,管理层和生产者之间也缺少必要的沟通。广西中烟公司现有的员工,尤其中高层人员,大多数都来自原烟草专卖局的行政管理人员。这些人员由于长期在行政管理工作岗位上工作,己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一些同志不能把国家和公司的利益放在首位。

二、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提高认识,培育烟草企业精神文化。一是大力培育企业团结精神。企业文化建设的首要内容是塑造和培育企业团队精神。通过领导率先垂范,以团结协作的精神和乐观的情绪感染员工,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带动全局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围绕中心工作,团结一致,奋发有为。二是大力培育企业奉献精神。牢固树立员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树立典型,宣扬先进,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激励员工,树立大局意识和奉献意识,提高服务意识。三是大力培育企业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前进的灵魂,要打破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状态,激发他们锐意创新,积极主动创建学习型机关,营造争先创优的文化氛围。

(二)利用宣传工具营造文化氛围。企业文化氛围是指一个企业对内的各种规章制度和福利待遇,为员工提供的各种工作生活的舞台空间以及企业对外所树立的一种良好形象,从而确立企业在员工心目中和社会环境下一种独特的人文氛围。良好的文化氛围可以加强对员工的思想、文化熏陶,从而使员工形成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烟草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创新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并勇敢地迈出了他们坚定的步伐。

(三)贯彻执行行业行为准则:讲责任、讲诚信、讲效率。烟草行业要树立责任意识,在社会上树立负责任的形象,对国家负责,对消费者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行业发展负责。牢固树立取之于社会、回报于社会的思想,践行“报效国家、回报社会、成就员工”的行业使命。诚信是一种文化,是每一位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关键品质。要树立诚信意识,烟草市场体系的建立一定要体现诚信,要开展诚信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把诚信作为每一位干部职工的应有品质,切实做到遵纪守法,忠诚老实,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行为。讲效率效率是一种速度,是检验工作的祛码。要树立效率意识,提高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使烟草行业成为有效率的行业,企业成为有效率的企业,为国家创造更多财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不断深化改革,为行业发展注入动力,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高效的运作模式,使烟草行业成为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行业。

企业文化会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只要使企业文化与企业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建设一套优秀的,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企业文化,一定会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实施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对于处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的烟草公司而言,更加需要企业文化的大力支撑和引导,实施公司的“二次创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篇3

一、安全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安全文化是伴随人类的生产活动而产生的。但是,人类有意识地发展安全文化,还是近10余年的事,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于1991年编写的“75-INSAG-4”评审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的概念,并建立了一套核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和策略。

安全文化是人类生产活动与生存过程中的安全价值观、安全方式、安全行为准则以及安全规范、安全环境的总和。一个企业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以人为本”是安全文化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人的人本观念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准则。只有启发、引导、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提高员工的安全素质和技能,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才能达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的安全状态。

安全文化大体上可分为四大发展阶段(见下表)。安全文化发展阶段

观念特征

行 为 特 征

古代安全文化

(17世纪前)

宿命论

被动承受型

近代安全文化

(17世纪-20世纪初)

经验论

事后型、亡羊补牢

现代安全文化

(20世纪初-50年代)

系统论、控制论

综合型,

人、机、环境对策

发展的安全文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信息论、本质论

超前、预防型

二、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在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在安全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跨入21世纪,随着改革开放和时代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理念和行为,中西方文化相互激荡对人们的价值观产生着重大影响,不断更新着安全思想、安全理念,企业安全文化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全新的价值观念、更务实的关注安全、珍惜生命、以人为本已成为一种弘扬和倡导安全文化、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的主流。

三、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的作用和影响

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即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主要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来实现。但是,科学技术是有其局限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科技水平发展不够或是经济上不合算,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和安全管理也是由人完成的。因此,控制、改善人的不安全行为尤为重要。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时时、事事、处处监督每一位职工被动地遵章守纪,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甚至是不可能的事,这就必然带来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安全文化概念的应运而生,安全文化能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因为安全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引导、奖惩、激励、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自我保护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制度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即从“要我遵章守纪”转变成“我应遵章守纪”。

安全文化对于一个企业发展来说,看起来似乎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根本、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安全文化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必然推动安全生产的发展。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营造安全生产的软环境

安全文化是安全学和文化学的边缘学科。安全学包括安全哲学、安全行为科学、安全系统学、安全人机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经济学等。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与结构,可从企业安全生产观念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态文化四个方面考虑,下图归纳了安全文化建设模式的内涵和联系。

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途径和方法

企业安全文化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资源和过程,要改变旧的传统观念,从原有思想认识的转变和提高,进而提高安全文化素质,绝非轻而易举、一蹴而就,它需要漫长而艰巨的努力。但是,回报一定与投入成正比。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般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

1.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2.推广科学技术,促进安全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3.加强法制建设,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4.引人先进的管理机制,推动安全文化建设不断进步;

篇4

关键词:自主型     安全    文化

1.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市场的发展,企业生产竞争环境日趋激烈。生产质量、成本的控制只是当前企业生存的基础。但凡是要生存长久,健康成长发展的企业,内部文化建设更是凸显到引领企业发展的重要位置,而安全文化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通过企业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的创建,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安全管理的被动局面,让员工“要我安全”真正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保安全”观念转变。

2. 什么是自主型安全文化

从网络上搜索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简单来说文化就是地区人类生活要素形态的统称: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如果非要把文化简单比喻的话,中国百姓都知道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饼,这也是一种默认的文化,大家都知道这么做,而不会相反。所以文化具有一定的 传承性,体现大家公认的一种习惯。自主型安全文化就是基于文化的基本特性而提出,它以依靠职工自行主动参与安全管理,识别并控制现场安全风险,最终形成大家共同遵守并自愿执行的安全工作准则。如有违背准则,就如是端午吃月饼,中秋吃粽子,除自己难以启齿外,也不会得到公众认可。自主型安全文化对传统企业安全管理中基层员工的定位进行了颠覆,形成了现场安全人人管、人人抓、遵者荣、违者耻的价值观。

3. 企业自主型安全文化发展的作用

自主型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趋势

目前企业在安全管理各种活动中一直在强调基层员工参与率,如何能有效让员工参与到企业安全生产策划中来,提高活动效果,一直是困扰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45001-2018版在本次标准修订的时候重点强调了基层员工参与,这也侧面印证了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活动对支撑整个安全体系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前期宝武集团工会正在开展《员工岗位安全风险描述活动》,活动的核心内容就是让员工自己书写提交身边存在危险源。这一活动方式,除了让职工自己主动去辨识作业危险并采取措施防范外,更让员工掌握了一种科学的危险预知管理方法。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活动成果得以显现,一个个原先没有认识到的危险源浮出水面,它们中很多都具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在作业过程中动态产生,这对我们日常静态的安全管理辨识模式而言是根本无法想到的。其实很多企业都有一个通病,对安全工作的认知还仅停留在依靠让小部分人去完成,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企业创建自主型安全文化建设,能有效弥补现有存在的管理缺陷,只有让员工自主参与管理,企业才能将安全的大网织密织牢。

发展自主型安全文化有助于消化职工对管理者的依赖性

通过观察,发现现有基层队伍中职工依赖心里逐渐加强,工作中体现在自我了断能力不强,各种问题寄希望于他人来解决,辅操依赖主操,主操依赖班长现象并不偶发。如果说员工在生产、质量过程活动上的依赖最多对企业竞争力有影响外,那么员工在安全上的依赖将直接威胁员工的健康。应该说现在形成的这种问题与我们日常管理思路也是有一定关系。安全管理在日常一直以“被”的工作方式进行,员工安全意识靠强制被灌输、被检查、被考核形成,职工日常主动的安全活动空间逐渐减弱,逐渐形成了安全管理上职工对管理者的依赖局面,认为安全管理就是管理者的事,既然事不关己,也就高高挂起了。这种安全管理模式下,安全互动空间得到压缩,而现场部分问题靠管理者一时的检查往往是无法及时发现的,致使很多现场隐患无法在第一时间得以消除,事件的根源就是我们在管理上把最基层的职工主动力量给忽视了。创建企业自主型安全管理文化的必要性就是要建立以员工为核心的安全网格,充分激发员工潜能,将以往安全管理上员工的被动接受转化为员工的主动行为。

篇5

前言:一个企业要想生存就离不开经营。没有业绩和利润的企业永远没有市场,也就没有生存的权力,就是说做企业的第一步必须先活下来。作为企业的经营者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企业的生存。但是,一个企业如果只是停留在经营上,没有自己的企业文化,那么这种短视的悲哀,将会导致企业失去发展动力的源泉。企业只能“大”而不能“强”。没有文化的企业就没有灵魂,没有了灵魂的企业就会失去方向,失去方向的企业,迟早会迷路的!就像人一样没有了灵魂,那不就成了行尸走肉!那么,人活着和死了没什么两样。所以说,要想把企业做大做强,关键是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让企业文化融入到职工的日常行为中,使职工的思想行为和企业的战略目标始终保持高度的一致。

一、建筑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也是一种凝聚人心以实现自我价值、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无形力量和资本。完整的企业文化可以渗透到企业的每一个角落和企业的一切活动中,它是企业的灵魂和精神象征。在企业的最初阶段,企业文化通常只是一种理念,之后通过一定机制和时间的锤炼,正式成为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和组织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通常的企业文化应该具备以下特点:简单易懂、易行;受到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有价值观指导下成功的实践与验证;使企业重要成员产生使命感;使员工对企业、企业代表人物、企业象征标志产生感情。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不是最直接的,但却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决定因素。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

建筑施工企业作为高度分散作业和流动施工的劳动力密集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尤为重要。在企业经营中,只有不断完善企业文化的建设,才能在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适应多元化发展的建筑市场,实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建筑企业文化的特点分析

建筑施工企业因其独特性,它的企业文化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1.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首先建设推广比较难以实施。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以及相应的人力、物力等。作为施工企业,在经营管理,尤其是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需要承受着极大的压力。正是市场的压力和经营上的困难,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施工企业项目地域分散,周期短,流动性强,工作强度大,工作条件艰苦等客观因素,再加上现场施工人员密集,分包队伍多,工人中很大部分都是外雇农民工,文化水平偏低,综合素质差,观点也相对落后,这些问题都增加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难度。

2.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和谐与约束的统一。施工企业对于人员质量的要求不高,但对于劳务人员数量要求大。且有很大部分是生活质量和水平不高的农民和底层工作者,劳动强度大,企业应更加对员工给予关怀,保障企业的协调发展和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再者要有很强的约束责任感。加强员工队伍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规范他们的工作行为,改变他们的工作作风,从根本上消除“责任与己无关”的想法。

3.项目管理文化的核心是安全与风险。工程施工企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工程施工过程中,都会存在高危险作业。稍微放松警惕,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对职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威胁。随着周围安全事故的屡屡发生,为了让职工能够安心的工作,企业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只有安全有保障,生命有保障,工作才有保障。再者就是风险防范,对于施工企业来说,风险是不能有效评估的,变量多变数大。常常要垫资做项目,且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常常导致成本巨额增加。对于施工企业风险文化来说,必须有较强的风险识别和控制的能力,保障企业的持续发展。

三、企业文化对于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性

1.企业文化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力保证

企业文化是企业信奉并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即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实行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在企业的综合,是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永恒的追求。建立并提升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兴衰至关重要,是企业成功不可或缺的支柱之一。建筑企业根据其管理的特点,应该将安全生产、质量第一,降低工程造价,保障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等目标,有效的融入到企业文化中来。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应当是建筑行业追求长期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它指引着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克服了重重阻难,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工程。

2.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赢得外部核心竞争力,创建现代化和谐企业的重要措施。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至关重要。员工是建设企业文化的主体,没有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支持,便不可能形成优秀的企业文化,也不可能创建出和谐企业。因此,提高企业成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感十分重要。一是要对过去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及企业文化现状认真进行一次调研和分析,重新审视自我,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思维。在本单位员工中进行一次企业文化知识的再启蒙、再教育。二是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虚心学习先进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借鉴其成功的做法,进行再深化认识和总结提高的学习活动。三是要积极参加建筑行业系统内外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交流活动,广泛吸收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成果,以便于不断完善自我,创新和促进工作,保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有序进行,良性发展。

3.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通过建筑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把企业内部蕴藏的潜能全部发挥出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的物化表现形式就是企业形象。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内部要具有良好的素质,而且还要在社会上具有良好的形象,这就是“慧于内、秀于外”的道理。企业的外部形象如何,取决于内部素质的高低,而内部素质则表现为独特的企业文化。因此,施工企业形象的培育和塑造应把握好内外这两个方面。“慧于内”是指企业文化像一支兴奋剂,它可以使员工进入忘我的劳动和拼搏奉先精神,向社会展示施工企业为民谋利、无私奉献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秀于外”,则是通过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设计,把标准统一的企业经营理念、行为规范和视觉形象,通过企业自身的或外界媒体传播出去,给社会大众或消费者以醒目的感觉。

结 语:

建筑施工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象征。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的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长期的经营和发展,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实力。尤其需要将企业文化同企业的长期战略目标捆绑在一起,使得企业文化建设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所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企业文化镶嵌于业务流程的关键步骤分析---以华为公司为例

课题背景

选题的目的:

企业文化能否有效向员工传递正能量并且镶嵌与每个员工的业务流程,促进员工对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

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

,既需要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也需要公司的领导潜移默化地教育和引导。这样才能把企业文化更好的镶嵌与业务流程,为公司带来更大的收益。

选题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如何把这些企业文化都发散开来,镶嵌与每个员工的业务流程中去,为企业制造更大的利润。让更多的企业知道企业文化镶嵌与业务流程的重要性。

选题意义:

当前,各国企业都处在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用户需求多样化的时期,面临着竞争激烈、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如何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最低的成本、最优的服务及最清洁的环境来满足不同客户对产品的需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企业所面临的难题,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时刻审视自己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不断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变化。许多企业纷纷采用企业流程再造解决所面临的难题,希望通过企业流程再造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的管理产生变

革。而成功的企业业务流程离不开企业文化的支撑。

但是如何把企业文华镶嵌与业务流程,使企业上下都充满企业的文化范围,团结一心。这是各个企业都面领的一个挑战和难题。华为公司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好,为什么要选这个课题,最大的原因就在于研究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如何镶嵌与业务流程以后可以让更多的企业知道企业文化如何镶嵌与业务流程的重要性。

现实意义:

在竞争日趋激烈、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面临着自己已有的竞争优势逐渐弱化乃至丧失的危险。通过积极变革和不断创新,抓住变化中的机会,是企业赢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途径。变革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常态。企业文化也是企业变革的一个方面,但是和其他方面相比,企业文化是内涵在员工思想深处的一种无形的因家,企业文化如何镶嵌与业务流程往往促进或阻碍着其他变革的进行。基于此,本文把企业文化如何镶嵌与业务流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对象,并结合华为公司成功变革企业文化镶嵌与业务的实例分析,探讨出企业文化镶嵌与业务流程的定性影响,希望能给变革中的中国企业一些有益的启示。

国外研究现状:

欧美国家在企业文化这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研究企业文化如何镶嵌与业务流程这方面的就很少了。从彼得·德鲁克的鲶鱼效应法镶嵌企业文化再到菲利普·科特勒从企业文化到业务文化一体化的观点,就是企业文化包括业务流程的文化,甚至把每个员工的业务以及各个流程都给以一定的文化定义。他的意思是全面镶嵌的观点,使企业文化从不同的角度镶嵌与企业的每一个角落。

杰克琳·谢瑞顿和詹姆斯·斯特恩在其著作《企业文化:排除企业成功的潜在障碍》中谈到,企业文化一般是指是企业的环境和个性,以及企业所有的方方面面。它就像是一个人的行为的一样,拥有其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

科特和赫斯克特对美国22个行业72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有着重大的作用。凡是具有重视所有关键管理要素(消费者要素、股东要素、企业员工要素)、重视各级管理人员的领导艺术的公司,其经营业绩远胜于那些没有这些企业文化特征的公司。

约翰·科特和詹姆斯·赫斯克特在其《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中指出,企业中的文化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是共通的价值观念,它是指企业中多数成员共同拥有的企业行为方式、重要目标和切身利益;二是部门行为规范,指的是由于企业成员将行为规范传授给新的企业成员,同时企业实行顺者昌逆者亡的措施,企业形成能延续的共通、普遍行为模式。

费舍尔和奥尔福德提出无论企业的大小,无论是何种行业,也不管企业成立时间的长短,企业文化都会从多方面影响企业绩效包括财务绩效、顾客满意度、员工的满意度及创新。

由于大多数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所以他们的企业文化不是那么的重要,因为他们只有一个目标最大利益最大化。所以他们很多的专家学者都把研究方向指向了如何用技术用资本达到利益最大化。美国部分学者认为这也是他们的一种企业文化。而且在镶嵌过程中毫不费力,直接在工作的地方标语谁能完成任务直接奖励现金。或者在业务中的广告效应也可以镶嵌企业文化。

国内研究现状:

何宏兵教授说:国内研究企业文化的相对较多。但在企业面对国内外激烈竞争的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的内在缺陷也逐渐呈现,企业文化镶嵌与业务流程建设的缺失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成为企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就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而言,对企业文化镶嵌与业务流程建设仍停留在粗线条、浅层次的阶段,对这个的概念、特点、意义的认识还比较模糊。

国内外对企业文化镶嵌与业务流程这个话题都越来越重视了,因为文化创新不仅仅是精神层面的文化,企业方面的文化更实用,但是要如何运用镶嵌与业务中是个严肃而且比较现实的问题。

汪凤桂对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致性机理分析表明,企业文化通过内部化为员工的行为理念,进而影响企业管理者和一般员工的行为能力,进而对竞争力的形成产生作用,降低企业交易成本。

闫庆收、孙福田分析了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引导和企业安全生产运营的作用、对员工日常行为的约束和引导及对职工凝聚激励的作用,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人员招聘、人才培养与开发、职工职业生涯规划和留人方面的作用,强调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管理是不可分割的,人力资源管理要靠企业文化来指导,而人力资源管理反过来又丰富了企业文化的内涵。

更尕桑培指出在长期的市场运作中,企业将综合自身的价值体系、运营经历等沉淀而形成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市场营销存在着内在而深刻的联系。企业文化决定着市场营销的方式和手段,并对企业的营销起到指引和推进的作用。

夏红云就企业文化的员工导向和任务导向两方面对员工情感忠诚、持续忠诚、规范忠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构建了一个文化导向与员工忠诚度关系的理论模型,为企业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忠诚度提供了解决方法和理论依据。

课题计划(撰写步骤、过程、时序安排)

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材料数据的基础上,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理论分析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对企业文化镶嵌于业务流程的关键步骤分析的相关资料归纳总结。

文献法。对企业文化镶嵌于业务流程的关键步骤分析采用查阅文献的办法。采用的技术路线是图书馆借阅有价值的书籍,并通过中国知网查阅已有的研究成果。查阅的数据库有: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调查研究法。对企业文化镶嵌于业务流程的关键步骤分析主要采用座谈走访、问卷调查、数据查阅等方法来完成。

1.

确定题目:2018.4.18—2018.4.20

2.

提交开题报告:2018.4.18—2018.4.20

3.

篇7

一、企业仪式的重要性 

1.仪式文化 

在东西方文化中,仪式都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自古被称做礼仪之邦,礼乐仪文一直是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重要内容。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认为学习“礼”与成人是不可割裂的关系。我国《周礼》把王朝的礼仪分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大类,《仪礼》则把“士礼”详尽地分为:士昏礼、士相见礼等十七类。仪式一直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文化仪式活动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企业文化的理念,正是通过各种文化仪式活动得以体现。 

2.企业仪式的含义与种类 

企业仪式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有序活动,是企业文化的具体外显形式,以集体行为的结构化和稳定的模式特征,使企业中的某些活动固定化、程式化。企业仪式在企业生活中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事实上,这也是企业的基本文化价值观的现实体现。在每种仪式背后,都有一个体现了文化核心理念的寓意。企业仪式是指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一定的程序进行的时空有序活动。企业文化中的仪式包容范围很广,其中有工作仪式、管理仪式(包括各种会议)、社交仪式以及各类庆典、奖励仪式等。至于聚餐、聚会、晚会,郊游、体育活动等也都带有仪式含义。仪式不要僵化而要因地制宜,要有利于传达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可以自己创造出新的仪式。 

仪式可以把企业运作和员工生活里发生的事情戏剧化,借以弘扬企业价值观,从而强化自身的企业文化。抽象的价值观往往要借助于仪式而变成生动、具体、可遵循和操作的东西,缺乏仪式的表达方式,企业文化往往会变得僵硬呆板和难以捉摸。分布于日本国内外的20万松下职工,每天早上上班时唱晨歌,背诵“松下精神”,下班前唱晚歌。通过这些仪式,昭示了公司的价值观,增强了员工的归宿感和自豪感,从而使企业文化真正“活”在员工心里。精心设计的企业仪式用同一个主题贯彻整个活动,将理论性的、抽象晦涩的价值观等企业文化语言转化为形象生动、有形可见的行为,在一种或庄严、或欢乐、或热烈、或随和的情境氛围中,让员工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隐性教育,深化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认识、理解,进而产生一种强烈的认同感。企业仪式强调一定的程序、步骤、规矩和特殊的要求。如果仪式组织得十分紧凑、有序、意义深远,可以使员工从中认识到行为规范的重要性;如果仪式组织的程序严密而又创意十足,则能让员工认识到公司对于“创新”的规范要求。 

美国学者特伦斯·迪尔与艾伦·肯尼迪在《企业文化:企业生活中的礼仪与仪式》一书中,将企业仪式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工作仪式:管理者和员工们每天所做的很多严肃的工作本身也是仪式,工作仪式本身不会直接产生作用,但因为它们提供了一种安全感和共同身份的认知,并为日常的平凡活动赋予了某种意义。 

管理仪式:在企业中,管理者组织的重要会议就是最重要的管理仪式,包括会议的频率、会场的布局、参会人员的座位排序、出席会议者的组成与数量,以及一些会议的具体操作等。会议的目的不总是为解决某些问题,会议为管理者提供了机会来展现一些企业中的事件,从而凸显出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信念,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和团结心。 

奖赏仪式:企业员工在工作上表现出色,体现了企业追求的价值观,企业就会进行宣传,通过某种场合或方式,强调企业价值观的重要性。比如,企业组织的年度优秀员工与集体表彰大会等,通过这种奖赏的仪式,激励员工学习先进。 

3.企业仪式的必要性 

企业通过企业仪式可以把企业运作和员工生活里发生的事情现实化,使抽象的价值观借助于仪式而变成生动、具体、可遵循和操作的东西。 

松下电器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成为诸多知名大学商学院教科书中的典型案例,更是世界各地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竞相学习的典范。我国知名企业海尔会定期举办诸如表彰大会、员工大会等仪式,在这些企业仪式上不断地重复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的重要性。同时,在仪式上,公司会奖励表现好的员工,为其他员工树立榜样,起到先进示范作用。在仪式过程中产生的认同感及其英雄意识促使员工内心得到极大的展示和满足。 

如果缺乏富有表现力的事件,任何企业文化都会消亡。没有了仪式与庆典,企业重要的价值观就难以对员工产生影响。每一个优秀的企业及其管理者都应该懂得,创造一套适合本企业的仪式和庆典,可以使企业文化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为企业带来切实的效益。 

二、企业仪式在烟草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烟草企业文化的发展,是随着行业统一领导、垂直管理、专卖专营政策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红塔集团、将军集团、长沙卷烟厂、常德卷烟厂等一批企业成为烟草企业文化建设先行单位,随着国家局党组制定下发了《中国烟草企业文化建设纲要》,组织落实了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试点工作,举办了企业文化建设培训班,烟草行业性企业文化建设从此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在烟草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充分重视企业仪式的作用,利用好企业的各种文化仪式活动,使之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外在形式,比如,作为烟草商业公司,在针对工业企业时,就要做好工商协同仪式的各种准备,包括对工业企业的接待仪式、工作仪式等;在针对烟农时,就要做好烟农培训等仪式的工作;在针对零售户时,就要做好专卖执法的工作仪式以及沟通仪式等工作,密切与零售户间的关系,做好服务工作;在针对内部员工时,就要做好组织沟通、奖励等仪式,传播企业价值观,培养员工的凝聚力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认真组织、精心策划这些仪式的场景和主题,营造良好的仪式氛围,使员工从中受到充分的感染和教育。在企业仪式建立起来后,要有持续性,这样才会使广大员工形成一种企业的文化习惯,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1.企业仪式增强企业员工的内部沟通 

烟草企业作为国有企业,在长期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形成了传统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并逐渐形成一种企业的沟通仪式,这种互动的沟通仪式影响着企业中的各种关系:领导与员工、老员工与新员工、内部人员与外部人员等,明确告诉员工们在正式或非正式场合下应该如何打交道,甚至是在开会时哪个人第一个发言,由谁来结束谈话等等。这种不成文的沟通仪式,在企业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甚至成为一种规则,这些规则让员工们清楚自己在企业中的“角色”,强化了员工在企业中的身份认同感,也为如何与企业中的其他成员沟通奠定了基础,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内部的沟通。 

2.企业仪式培养企业员工产生强大的归属感、自豪感和向心力 

企业仪式中的各种细节影响着员工的行动。员工新进企业后,企业相关部门都会有关于新人的欢迎仪式与培训工作,当新员工参与其中时,对于欢迎仪式会产生一种身份认同,意识到自己已经成为企业大家族中的一员,开始融入到企业生活中去。而新人在参加入职培训的项目中,企业相关负责人会对新人进行工作准则方面的介绍与具体工作的讲解,这种仪式有助于员工明白今后的工作内容与工作目标,培养员工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与向心力。 

在每年的烟草企业年会中,企业全体员工欢聚一堂,在企业领导对当年的企业经营发展作总结讲话后,员工们对企业的发展也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在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发现自己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员工的自豪感,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向心力。在年会的庆祝节目中,员工们更是展现出自身的风采,体现出企业独有的企业文化特色。全体员工通过这些企业仪式,激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 

3.企业仪式有助于维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秩序 

企业仪式也是具有较强约束力的行为,因为无论何种企业仪式都有着一定的程序、步骤和要求,员工都必须遵从于企业仪式的规则。规范化的企业仪式可以使员工行为统一、有序。比如,在烟草企业中,每季度都会开展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及时学习国家与行业的相关政策,这种制度化的理论学习可以形成一种无形的控制机制,不断地促进各单位员工对行业的忠诚意识,从而更清晰地认识到国家与行业发展的历程,形成行为上的约束力,通过这种管理仪式,有利于维持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正常秩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理论素质水平。 

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仪式绝不是简单地走形式,不是形式主义的表现方式,而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活动形式。企业领导者必须对此有充分且正确的认识,充分重视企业仪式的作用,要对所在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组成要素要了如指掌,通过对文化仪式的关注,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与员工联系起来,从而使员工广泛接受。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企业仪式的作用,并积极地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但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问题严重,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关专家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对全国12家国有大型煤炭企业科技人才情况进行调查,结构显示,煤炭企业人才引进数量不足,但流失趋势较明显。近几年,12家企业每年引进的本科及以上人才分别为965,701,577,549 人,在逐年减少;而每年流失的本科及以上人才数分别为254,270,320,436 人,在逐年增加,人才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如何防范人才流失对于国有煤炭企业势在必行。

一、人才流失对国有煤炭企业的不良影响

1.增加企业的成本。当员工离开企业后,为了填补职位的空缺,企业必须重新进行招聘。新员工来到企业后,必须对新员工进行岗位胜任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招聘新员工的费用以及对新员工的培训费用都将作为企业额外增加的成本,列入企业的成本损失。

2.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由于新员工在对企业的了解和技能等很多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都与老员工存在一定的差距,而且,对他们的培训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3.影响企业的士气。员工之所以离开企业,是由于他们对企业存在严重的不满情绪,例如有的员工对薪酬待遇的不满,有的对企业的人文环境不满等。这种不良的情绪往往会在团队中蔓延,引起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消极情绪,使很多缺乏工作稳定性和忠诚度的员工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纷纷跳槽。因此,员工流失率过高的现象对现有员工的士气有很大影响。

二、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煤炭行业的特殊性。由于受地理位置、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方面的影响,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第一,地域环境的影响。现代企业的员工不仅考虑自身的生存环境,而且十分注重下一代的培养和发展环境。而煤炭企业大多建在偏远地区,一般都远离省会级城市,在居住环境、医疗环境、教育环境等方面与大城市都有较大的差别,这些都会成为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影响因素。第二,工作环境的影响。煤炭开采业是高危行业,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瓦斯、煤尘、水、火、顶板等诸多不安全因素,人们对煤炭行业存在很多顾虑和担心。而且,煤炭企业的工作环境差,条件艰苦。这些都是导致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第三,薪酬待遇的影响。由于煤炭行业发展不景气,导致煤炭行业的薪酬水平较低,有的企业甚至不能保证工资的正常下发。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基本薪酬属于员工最基本的保障,如果基本薪酬得不到保障,就会导致员工的不满,最终的结果会导致企业的人才流失。

2.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不合理。国有煤炭企业的用人机制和分配机制还很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论资排辈的现象严重。目前,很多国有煤炭企业在用人时仍然受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影响,在任用、待遇、升迁等方面还是论资排辈,不考虑员工实际的工作业绩和能力,使企业很多人才不被重用。由于人才个人能力的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职业前景也非常渺茫,导致很多人才纷纷离开企业另谋他就。(2)缺乏科学的考评体系。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没有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体系,仍然停留在领导对员工的主观评价,因此,考评结果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能反应出员工的真实绩效。这将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最终会导致对企业丧失信心。(3)平均主义严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国有煤炭企业内部的平均主义现象十分严重。企业的一些优秀人才,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都感受不到企业的重视人力资源管理论文,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对企业的不满。

3.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国有煤炭企业认为,培训对于企业是可有可无的事情,因此,对培训缺乏足够的重视。很多煤炭企业不仅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甚至将人力资源部门也归入后勤或其他部门论文提纲怎么写。一些煤炭企业由于资金紧张,只对员工进行入职培训,缺乏对员工的中远期培训,一些效益不好的煤炭企业甚至取消了对员工的培训投入。培训投入的严重不足势必会影响培训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的人才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如果在很长时间内没有学习机会的话,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茫然感和失落感,在这种情况的驱动下,他们可能就会寻找其他的就业机会而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

4.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国有煤炭企业由于受资金、管理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过多地看重企业的物质利益,忽视了在文化方面的建设。近期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组作了“中国企业经营者”问卷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只有 17.4%的企业经营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企业文化上,80%以上的经营者都将此归之于市场营销能力、经营组织能力、战略决策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研发能力等。很多煤炭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文化对于煤炭企业可有可无。有的煤炭企业虽然意识到了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但不知企业文化应从何处入手,应交给哪个部门,具体应该从事哪些活动。很少有煤炭企业建立相应的企业文化部门,因此,煤炭企业的企业文化在很长时间处于缺失的状态。

三、防范国有煤炭企业人才流失的对策

1.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煤炭行业属于国家重要的资源产出行业,担负着开采煤矿资源的重任,因此,国家应加强对煤炭行业的重视程度。煤炭企业由于资金不足,致使员工的薪酬水平较低,企业的工作条件恶劣,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为了保证煤炭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应增加对煤炭企业的资金投入,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例如:为煤炭子弟考大学开设绿色通道等,帮助企业吸引和留住所需人才。煤炭企业应提高员工的薪酬水平,对于企业的不同人才的薪酬可以适当拉开档次,同时,要加强对企业工作环境的改善,以留住企业所需人才。

2.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国有煤炭企业为了摆脱人才流失严重的困境,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用人机制。企业应该根据员工个人的素质和能力,安排适合他的岗位,做到合理用人。同时,要制定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尽量使考核体系做到客观、可行。要依据对员工的考核结果,对其进行奖惩。而且,企业还应帮助员工设计他们的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受个人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每个员工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一些员工想成为管理者人力资源管理论文,另一些员工希望在专业上得到发展。如果员工的个人目标不能实现,感觉未来的发展前景渺茫,就会缺少工作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国有煤炭企业可以帮助他们设计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培训和管理,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发展规划,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通过对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使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和组织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以利于煤炭企业目标的实现。

3.加强对培训的重视程度。为了避免人才的进一步流失,煤炭企业应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第一,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煤炭企业应建立独立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培训工作视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可以建立独立的培训部门,以增强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第二,煤炭企业应建立与培训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建立良好的培训制度是促使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麦当劳非常注重对员工的培训,为了调动员工对培训的热情,将员工的培训与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有效结合起来。麦当劳在对新员工进行培训时,主要是学校麦当劳工作手册和现场观摩;如果想升为店长,必须在地区的培训中小学习;如果想升为区域经理,必须到全国的培训中心去学习;如果想升为大区经理,必须到美国的汉堡包大学去学习。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指经过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全体员工的认同与实践所形成的整体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经营特色、管理风格以及传统和习惯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和灵魂,它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功能。我们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把员工个人的追求和企业的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将分散的员工个体力量聚合成团队的整体力量;可以利用企业文化引导员工的言行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吻合;可以利用企业文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国有煤炭企业可以成立专门的企业文化部门来从事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应建设由管理者倡导的、全体员工认同参与的企业文化。

参考文献

篇9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的逐渐普及和深化,使得知识共享的地位日益突出。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的关键环节,在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方面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清楚地认识到,只有致力于知识的共享,才能把分散于个体头脑中的零星知识整

1文献回顾<

在知识经济中,绝大部分知识将通过共享得到应用,个人独占形式的知识将微不足道,共享成为知识价值实现的一种形式,也成为知识增值发展的一种途径。鉴于知识共享的价值和重要性,国内外已有研究人员就知识共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企业文化论文,国内对知识共享的研究要晚于国外。通过文献的查询和阅读发现目前国内的研究方向大致集中在对企业知识共享中存在的障碍及对策的分析,如文献[1];对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如文献[2]的研究;企业文

2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

2.1知识共享

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的概念是伴随着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的产生而出现的,在最初的知识管理研究中,学者们只是把知识共享看作知识管理的一个子内容来研究。随着知识管理理论及其实践的逐渐普及和深化,管理者们逐渐认识到组织实施知识管理的

对于知识共享的概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论。很多学者用不同的文字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共享进行了解释和描述,如有的学者从沟通的观点用知识转移(Knowledge Transfer)来描述知识共享,认为知识是通过个体之间的沟通交流来实现知识从拥有者到接受者的转移[2];有的学者从知识社区的视角用知识扩散(Knowledge Distribution)来描述知识共享,认为知识共享就是知识在知识社区内的扩散过程,从而实现知识的增值[6];还有的学者从市场交易的观点用知识交易(Knowledge Transaction)来描述知识共

2.2企业研发团队的

企业研发团队的知识水平决定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企业研发团队的成员都是高水平的知识工作者,都拥有很专业的知

结合以上关于知识共享的定义和企业研发团队的实际,可以将研发团队的知识共享理解为将研发团队中从属不同个体的知识进行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研发团队成员之间不断地进行沟通和学习小论文。在知识共享的过程中,研发团队中作为知识提供者的个体成员将其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外化,提供出来,以获得某种有形或无形的收益;而作为知识接收者的其他成员通过各种方式与知识提供者互动学习

3企业研发团队知识共享的

3.1进化博弈

进化博弈论(Evolutionary Game Theory)是近年来博弈理论的新发展,最初产生于生物学领域。进化博弈论是基于生物进化论,以有限理性为前提的实用性较强的博弈理论,它突破了传统博弈论对参与人完全理性假定的限制。以进化理论为基本的进化博弈理论的基本思路是: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博弈群体中,博弈双方进行着反复的博弈活动[2]。进化博弈论遵从生物进化论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基本原则。在进化博弈论中,由于有

在进化博弈论中企业文化论文,最核心的概念是“进化稳定策略”(Evolutionary Stable Strategy ,ESS)和“复制动态”(Replicator Dynamics)[8]

若策略s*是一个ESS,当

s*构成一个Nash均衡(即对任意的s,有u (s* ,s*)

如果s*s满足u (s* ,s*)= (s*,s),则必有u(s* ,s*)>u(s,

复制动态实际上是描述某一特定策略在一个种群中被采用的频数或频度的动态微分方程。根据进化的原理,一种策略的适应度或支付(Payoff)比种群的平均适应度高,这种策略就会在种群中发展,即适者生存体现在这种策略的增长

=[u(k ,s)-u(s ,s)],k=1,2…K

其中为一个种群中采用策略k的比例,u(k ,s)表示采用策略k时的适应度,

3.2研发团队知识共享进化

由于掌握知识的个体的创新能力高于没有掌握的个体,所以其所得的企业报酬相对要高,加之知识共享使得员工充满不安全感,于是就产生了知识共享的障碍,这里将这些障碍因素看作一个综合效益参数。

研发团队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的支付

表1 博弈双方的支

知识共享者S

知识独占者M

 

 

共享(Co)

篇10

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象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关于新经济的界定,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声音。综合起来,新经济时代主要包涵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以网络发展和信息共享为主的信息时代、以传统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向新型管理模式转变的革新时代和以知识作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的知识时代。

一、新经济时代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企业管理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企业管理理论逐渐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企业文化多元化等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它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企业文化的目的,就是以精神的、物质的、文化的手段,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要,以提高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在。企业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以及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

早期的企业文化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企业管理者文化”,其主要功能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从而更好的实现企业管理、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虽然后期企业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但是许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内涵的理解仍比较片面,企业文化往往只是停留在“制服文化”、“墙上文化”、“口号文化”的层次,许多企业在确定企业文化时也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追随一些知名企业,企业文化真正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信息共享、技术创新、知识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使得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可能发挥其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1.企业文化要具有“包容”性

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要主动地确定企业文化,并以此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确定既具经典又有新意的“包容性”企业文化。

2.企业文化要具有“学习”性

在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仅仅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需要企业员工们主动地、持续地去吸收消化。因此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变企业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

3.企业文化要具有“人本”性

由于早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服从于企业管理者,它具有典型的“经济”性,并以企业发展速度和获取利润量作为衡量其好坏的标准,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导致员工产生人是“赚钱工具”的想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正确理解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二)企业文化的孟要性更为突出

企业文化是西方管理理论在经历了“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与“复杂人”假设之后,对组织的管理理论、管理过程与组织长期经营业绩关系的又一次重新审视。企业文化是在企业追求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企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形成的某种被大多数员工所接受并且具有传承性和生命力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使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除了许多跨国大公司外,众多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也开始日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5年4月公布的对2881位企业经营者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优秀的企业文化作支撑已成为大多数企业经营者的共识。

1.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同类型的竞争企业面临的社会消费环境相同、竞争压力相同,而企业的科技发展力也极易被竞争者仿制甚至升级,可以说信息时代使得企业在外部竞争力相似的情况下必须发展内部驱动力,而先进的企业文化正是提升企业内部竞争力的核心。依靠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当企业员工以企业文化作为其个人的价值取向,那么员工便会把企业的发展作为其个人的事业,从而摒弃那些对企业长远发展不利的行为方式,以企业的发展为己任,增强企业的免疫功能,提高企业竞争力。

2.先进的企业文化可以提高现代企业的管理能力

首先,先进的企业文化有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使得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人才成为企业争夺的焦点。单纯地以物质金钱作为回报已经难以成为企业吸引人才的硬件,企业要吸引并且留住优秀的人力资本就必须依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企业在用人的同时,要注重对人才知识的更新培训,同时要给其员工以人性化的管理,使得员工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从而把其自身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融合。其次,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改善其信息沟通、人际关系和管理方法,从而与企业内员工达成和谐共处的氛围、建立良好的客户服务体系、树立健康向上的企业形象。

3.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在知识和技术更新迅速的新经济时代,企业经营范围可能变化、企业员工会更新、企业的物质资源可能枯竭、优秀的企业管理者可能会离开团队,但是企业文化却是生生不息的,它是支撑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优秀的企业文化体现着一个企业的人格魅力,它不会因为企业经营业务范围或者企业主管的变更而消失,优秀的企业文化会被企业管理者一代一代的继续和发扬,并引导着企业健康成长。企业文化是指引企业长远发展的灯塔,没有优秀文化的企业可以成长,但是要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就必须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

篇11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管理概论的认识,综合来讲管理是指一定的人和组织通过一系列职能活动,包括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等,对人力、物力、财力及其他资源进行处理以实现预期目标的过程。根据管理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管理几乎与人类同时产生,其作用日益凸显。尤其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与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种有效整合资源和优化配置资源的手段和途径,不论是对于行政机关还是工商企业及各个组织来讲,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成为影响组织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具体到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指在企业组织范围内对企业内的所有资源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和过程,其最终目标在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当前随着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企业面临的环境复杂程度剧增、经营风险也不断提高,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应对新形势下市场对企业提出的更高要求,扎扎实实从管理上下功夫,致力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将是一个最重要的途径。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一个企业成功与否的关键取决于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科学高效的管理成为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个企业若缺乏有效的管理,显然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得竞争优势,无法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发展[1]。因此对于当前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作一个梳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具体来讲,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管理的制度化

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论是何种方式的企业管理模式,制度化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经营范围的拓展、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及企业面临经营风险的不断增加,都越来越凸显了制度化管理的重要作用。从本质上来讲,制度化管理模式是指依据一定的规则来对企业进行管理,即通过科学的制度和程序规定,明确企业管理中的权、责、利,并使之成为企业一切经营管理活动的基础,实现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保障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思考,既能有效改变当前企业管理随意性大的现状,同时也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融入国际市场的竞争[2]。另一方面,制度化管理不论是稳定性还是公正性方面,相较于亲情化管理、友情化管理、温情化管理、随机化管理等模式都具有更大的优势,有利于企业效率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的同时可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另外制度健全规范的企业最大限度地创造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企业环境,在吸引人才上更具优势。由此可见,管理的制度化虽是老生常谈,但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当前,我国企业管理中对企业管理的制度化建设仍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简单地认为实现管理的制度化会明显降低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应对能力及企业的创新精神。其实不然,管理的制度化使企业管理的各项工作得以规范化,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快速反应机制,使得企业能够对市场变化作出及时反映并迅速调整策略,大大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首先要建立健全从企业章程、议事规则到员工行为规范涵盖企业管理方方面面的制度,同时要保障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为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化打下基础。其次,创新永无止境,根据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和企业实际运作要求作好制度上的创新工作,及时补充、修订和完善企业各项制度安排。但不管如何,制度一旦确定,不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普通员工都必须坚决贯彻落实,真正建立起制度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二.管理的信息化

企业要发展,必然要有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作为支撑论文开题报告范例。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和重要性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以信息化带动我国工业化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企业管理信息化作为我国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信息化任务的建设。虽然信息技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初步的广泛应用,但就实践的具体情况来看,我国企业信息化的水平远远低于国际上的先进水平,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进一步的提升,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我国企业管理发展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总的来讲,一是,企业要真正认识到在信息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信息化不仅仅改变了企业的组织结构、生产管理方法,更是对企业管理摘要突出企业自身需求的特点,寻找适应企业需求的信息技术系统,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对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资金投入;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企业信息化中的各类资源,提高技术应用水平等等。

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凸显

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论是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比较还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本的潜能和作用已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与此对应,以人为本企业管理理念也更加凸显了其必要性。鉴于人力资源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不少企业已经意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性,积极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以人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求实现人力资源使用的最大化和最优化。一是重视管理的民主化,提倡全员的积极参与,允许员工对于企业管理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认真对待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调动了员工的创造性、责任感和归属感[4];二是对员工保持充分的信任以赋予其相应的权利,做好授权工作;三是注重培训和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实现员工自身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共赢,积极倡导建立起学习型的组织,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但难以否认的是,“以人为本”四字虽简单,企业要真正做到却不是件易事。特别是目前存在着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误解,也使得我国企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理论的真正贯彻落实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尤其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管理者更要对以人为本理念有十分清晰而正确的理解,积极推动以人为本管理的实践。“以人为本”理念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更多的是在管理过程中的落实和体现,只有真正地了解员工的需求、设身处地为员工着想思考,获得员工的认同,才能最大可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另外,要注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并不排斥管理的科学化与制度化,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实施是建立在科学化管理的基础上,体现和贯穿于科学化和制度化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中。

四.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人才市场不断完善,人才流动加剧。人才的正常和有序流动有利于各行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但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讲,频繁的人员流动显然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企业管理吸引和留住人才是当前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其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个性化的集中体现,代表着企业的经营理念、方针、价值观点及社会责任等等,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宝贵的和潜在的无形资产,其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不可避免地成为我国企业管理的另一重要内容,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既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劳动生产率,实现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又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的说明、感染及约束,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自豪感、责任感及忠诚度,大大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当前,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积极促进作用,要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不是单方面的,是企业与员工双方的共同需求,撇开员工谈企业文化建设或企业文化管理工作显然是不可能的。二是,遵循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进程,关注企业发展中重大、特别事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气质和精神价值,并通过集体性的系统讨论与思考及时进行梳理、总结与提炼企业文化价值体系,形成并确定企业共同的价值理念[5]。三是,加强文化落地执行管理,丰富企业文化建设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刊物、网络、比赛、文艺活动等各种形式将企业文化寓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避免脱离实际、空谈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军.金融危机下对我国企业管理的反思[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0,1,22-23.

2.刘建国.我国企业管理发展趋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5,8-9.

篇1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随着西安世界园会、广州亚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大型活动的成功举办,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我国酒店业的迅猛发展。然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酒店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机制越来越激烈,酒店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盈利越来越微薄。酒店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但是目前酒店人才频繁离职,尤其是优秀的管理人才高离职率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酒店业的快速发展。员工激励机制在现代酒店管理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大管理者的一致认可,如何提高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创新员工激励机制,尽可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是目前各大酒店管理者思考的重点。

1.现代酒店管理现状及主要问题

1.1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员工的职业素质和价值观都有直接影响,目前各大酒店的企业文化主要体现出以下两种观念:一是坚持“以顾客是上帝”的服务理念,二是形成“以老板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在两种不同的企业文化氛围下,企业员工的基本素质和理念也会有所差异,在实践中,提供的服务也有所不同。现代酒店管理中,主要采用的是家族式管理模式,酒店管理层人才基本上都是家族成员,导致酒店管理层人员结构呈扁平结构,思维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

1.2缺乏培训机会

员工培训是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代酒店管理过程中,多数酒店管理者一味追求眼前短期利益,认为员工培训在短期内不会有成效,与酒店的经济效益提高无明显相关性,且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种没有实效性的投资,因此对员工培训的投入相对较少。加上酒店人员流动较大,很多酒店管理人员对培训投入有所顾忌,导致酒店目前并没有建立相对完善、有效的员工培训激励体系,直接影响了酒店员工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的提高。

1.3员工的薪酬福利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的就业平台和机会越来越多,然而目前我国国内大多数酒店的员工薪酬体制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基本工资+效益工资+福利”三部分构成的按岗定级定薪体制。酒店员工要想提高薪酬待遇水平,仅仅通过优秀的表现,或者职位升迁的方式,且通常情况下,酒店员工的薪酬待遇会与酒店的实际经营状况挂钩。这种较呆板的薪酬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导致酒店人员流失的主要根源。

2.现代酒店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创新手段

2.1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氛围

酒店文化是伴随酒店的长期经营而形成、发展、沉淀形成的一种具体酒店特色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体现,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酒店文化是酒店整体服务质量水平的重要体现。酒店文化对于员工的行为和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加强酒店文化建设对于员工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激励效能。酒店文化的建立应该以“以人为本”的基本指导思想,充分突出“人”的重要性,凡事以酒店员工为根本点,考虑员工的实际需求,让员工感受到自己被关爱、被尊重,处于人性化的管理环境氛围中。应将员工激励目标与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相结合,提高激励机制的实效性,摒弃传统的家族连带式管理模式,建立公正、公平的用人机制,为酒店招聘真正具有潜能、实力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员工队伍素质,建立“人尽其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2.2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现代酒店管理者应充分意识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明确员工对于酒店人才建设,提高酒店市场竞争力的现实意义,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入,建立科学、完善、系统的员工培训制度。首先应增强酒店员工的酒店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意识、礼节礼貌意识,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其次加强客房服务员、餐厅服务人员、收银人员和前台接待人员的服务技能培训,加强对酒店员工的职业感培训,培养员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高度责任感的职业素质。总而言之,现代员工培训的目的是不仅让员工具备深厚、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注重培养员工的职业素质、道德素养和实践技术能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酒店服务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酒店服务质量,尽早实现酒店发展目标。

2.3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

薪酬福利是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酒店员工的基本手段。酒店应建立浮动工资制度,将酒店员工的工资直接与酒店总体经济效益挂钩,增强酒店员工的岗位责任感,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应进一步完善工资结构,尽可能丰富职工工资内容,多向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方面倾斜,多考虑促进员工成长,稳定员工队伍,保证员工基本生活水平,提高酒店经营效益等。其次应建立合理的福利待遇制度,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大酒店成功经验,从安排员工奖励旅游,适当增加带薪年假,发放俱乐部会员卡、提供集体旅游等文化利,提供学费报销计划、短期培训、脱产进修等教育培训利,提供购房低息贷款、房租补贴等住房利和储蓄计划等金融利等手段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综上所述,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和酒店优秀人才高离职率现状,酒店应加强员工激励机制创新,建立“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酒店文化,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建立完善、科学的员工薪酬福利制度,充分发挥员工激励机制的真正价值与效能,提高现代酒店管理水平,促进酒店的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晓艳,任明丽.酒店员工的非物质激励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证券期货,2012(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