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事迹材料范文

时间:2022-08-18 23:34:18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救火事迹材料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救火事迹材料

篇1

关键词: 保温材料;现存问题;解决措施

Key words: thermal insulation material;existing problems;counter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6-0132-02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建筑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飞速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各类建筑工程事故也是层出不穷,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建筑行业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略的因素。一直以来,火灾的发生给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企业建筑物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防火在建筑防灾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保温材料一般是指导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2的材料。近些年,我国发生的大大小小的火灾事件,如2008年的“济南奥体中心体育馆两次火灾”,到北京央视新址火灾、南京中环国际广场火灾、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沈阳第一高楼”大火等一系列重大火灾事故,都是由于外保温材料使用不当引起的,也是为我国建筑行业在使用建筑外保温材料上敲响警钟。

1 事故分析

1.1 事故经过 2011年10月27日下午4点半左右,郑州市一在建高层居民楼发生火灾,发生火灾的居民楼工地属于郑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外墙保温材料外侧美化铝塑板起火燃烧。火灾发生后,消防部门接报后,迅速派出20多辆消防车130余名消防官兵赶赴现场扑救,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扑救,于6点左右扑灭大火。

经勘查,起火工地属于郑弘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具体着火部位为在建天元世家工地3号楼25至32楼东立面,系外墙保温材料外侧美化铝塑板起火燃烧。过火面积约200平方米。火灾未造成人员伤亡。

据统计,去年建筑工地类火灾占全市各类火灾数量的30%以上,其中建筑可燃易燃保温材料已成为一类新的火灾隐患。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开发商和保温材料生产企业“配合”,拿着合格的阻燃保温材料进行检测,施工时却用易燃的低价产品,这一块块易燃保温板贴在在建住宅外墙上,埋下了安全隐患。

1.2 事故分析

1.2.1 直接原因 经过我们调查分析,在大楼进行装修施工的时候,主要是由于2名电焊工违规操作,使得短时间内形成火灾的。通过这起火灾,我们不难看出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①电焊工没有专业的资格证,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引发火灾后逃离现场;②装修工程违规建筑,层层分包,导致安全责任不落实;③在施工现场管理混乱,存在明显的安全落实不完善的现象;④事故现场还使用大量的违规易燃的材料,如尼龙网和聚氨酯泡沫等易燃材料,导致火势很快蔓延起来;⑤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安全管理不到位,才会发生此次火灾。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引发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三类,施工组织不合理,建筑材料使用不规范,工程监管不负责。

1.2.2 间接原因 工程中的缺陷,就是由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在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足。按照不同程度的现象,我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轻微缺陷。由于它们并不影响建筑物结构的承载力等完整性,但是却妨碍地面的不平整、地面混凝土龟裂、钢板上划痕等现象。②使用缺陷。虽然不会影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但是会给人不安全的感觉。而大多是由于施工不合理和建筑材料使用不合理或者偷工减料造成的。③危及承载力缺陷。虽然采用材料的强调不足或者结构件截面尺寸不够,但是这类威胁到结构的承载力和稳定性不及时消除,就可能导致局部或整体被破坏。

三类缺陷可能是显露的,如屋面渗透;也可能是隐蔽的,如配筋不足等等在隐蔽部位建筑材料使用的不合理。两者相比,后者更危险,因为它有良好的外表的假象,一旦有所发展,后果可能很严重。

通过上述分析,在造成建筑安全事故的各种因素中,从建筑材料的角度,我们重点关注的是由于建筑材料的问题直接引起的或者与建筑材料相关的各类工程事故。

2 防治措施

2.1 要严把消防设计审核关 国家现行消防技术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文件中,对建筑材料燃烧性进行分类,对不同等级的易燃烧的建筑材料进行规定,在使用过程中,就需要严格遵守规定,从源头上避免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火灾隐患产生。

2.2 建立多部门联合监管机制 建立“源头把关,抽样送检,部门协同,全程监管”的机制是有效遏制外保温系统火灾事故的关键。“源头把关,抽样送检”,就是对外保温材料的选用通过消防设计审核、审查和抽样送检实施监管,严把材料的燃烧性能关口;“部门协同,全程监管”,就是协调建设主管部门及其相关业务单位,与消防机构一道对外保温系统从设计、用材到施工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建筑工程一直都是消防监督检查工作的重点对象。在专项整治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对未排查的建筑要全面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限期消除。通过加强地方立法、制定地方标准、研发推广新型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等措施,探索建立加强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监督的长效机制。

2.3 落实在建工地施工现场防火责任制 组织工程技术和施工人员需要深入熟悉设计图纸,这样才能保证在施工过程中的消防安全。就需要编制保温材料专项施工方案,以此来制定保证工程质量技术措施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技术文件。而编制专项的消防安全方案,才能保证施工的消防安全。以此来制定实战演练为基础的应急预案,达到增强应急意识的目的。以此来落实消防安全的生产责任制,保证各项生产制定的安全进行。针对施工现场用火等现象然后多火灾进行合理的预防,以此来督促施工单位对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还要定期加强员工消防安全教育不定期的岗前培训,使施工人员能够达到“一懂三会”要求,提高自防自救能力。

2.4 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题培训 为了避免灾害的发生,就需要定期对工程项目等负责人开展定期的专题讲座等各种宣传,以此提高相关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通过开展安全知识等培训,一定程度上能提高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水平,还要积极策划开展建筑外保温材料消防安全巡回培训班、施工人员消防技能比赛等趣味性、实用性、互动性强的宣传活动,使管理人员与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掌握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

3 结束语

火灾也是灾害的一种,但是和大自然的灾害相比较,突出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经济特性。我们从消防的安全角度看,降低火灾损失的决定性防范效果就是经济手段。因此,我国市场利益多元化、市场主体多样化、市场关系等也变得相对复杂,因此就需要完善监管制度。如果标准制度的安排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就会使得消防成本低于依法所得,因此有的企业和个人不惜压力消防成本,铤而走险,有的甚至违章。我们要从一起起的火灾里吸取教训,除了要完善防火救火的技术层面外,也要提高自身的更深入的思考。

参考文献:

篇2

近年来的很多研究表明[Lin TL,Lu FM,Sheu MS. Antimicrobial coatings: A remedy for medical device-related infections. Med Dev Tech,2001],在由生物材料引发的感染(biomaterial centered infection,BCI)中,45%的原因是因为生物材料与人体接触时,血液和组织中的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玻璃粘连蛋白(vitronectin)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会吸附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蛋白膜,而细菌很容易在这层蛋白膜上黏附,继而生长繁殖,逐渐形成一层顽固的水合多聚糖性质的生物活性膜(biofilm)[1]。这层生物膜可以吸收营养物质,具有一定厚度,产生很强的抗药能力,传统的抗菌治疗是无法根除的。根据细菌性感染的机理,本文就t-PA对生物材料表面血小板黏附的作用及影响进行初步探讨。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和仪器 涤纶(Dacron)B型(苏州华明织带有限公司),膨体聚四氟乙烯(PTEE,美国Gore&Associates公司)。谷胱苷肽硫基转移酶(Glutathione-S-trasferase,GST)和GST-t-PA融合蛋白由实验室制备,液体培养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

1.2 材料的包被 将Dacron和PTEE薄膜剪裁成96孔酶标板等大的原片,用蒸馏水充分漂洗干净后在70%的酒精中浸泡30min,无菌条件下取出、晾干,置入96孔板中,每种材料分成3组,每孔分别加入100μl含0.5mg/ml GST-t-PA的Tris-HCl缓冲液(pH8.0)或含0.5mg/ml GST的Tris-HCl缓冲液或单纯的Tris-HCl缓冲液,4℃放置过夜,弃去上清液,用Tris-HCl缓冲液(50mM Tris-HCl,pH8.0/120mM NaCl)轻轻漂洗两次移入新的96孔板孔中备用。

1.3 材料植入动物模型的制作 2.5~3.0kg雄性新西兰大耳白兔72只(武汉大学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随机分为3组(各组24只):空白对照组,GST蛋白组和GST-t-PA蛋白组,每组又分为两组,D组(放置Dacron片)和PEET组(放置PEET片)。

动物称重后,2%戊巴比妥钠(35mg/kg)耳缘静脉麻醉动物,备皮消毒后沿股动脉走向切开皮肤,分离出两侧的股动脉和股静脉,结扎股动脉的侧枝循环,经股静脉注射肝素(10U/kg体重),5min后从两端夹闭股动脉,其间间隔不小于6cm,用眼科剪剪开0.3cm左右的纵口,用生理盐水将血管内的血液冲洗干净,然后放入经GST蛋白或GST-t-PA蛋白包被处理的两种涤纶材料膜片,空白组进行手术后血管缝合,不予以任何处理。用3-0聚丙烯线缝合血管,移去动脉夹使血流再通,密切观察手术处股动脉搏动情况。麻醉恢复后,正常饲养。于术后第2天,每组随机选8只行血小板沉积实验。

1.4 血小板在材料表面黏附的观察(体外实验) 取空白组新鲜兔动脉血,按9∶1的比例与3.8%的枸橼酸钠溶液混匀,离心分离富含血小板的血浆,用PBS将血小板数目调节至106/ml,取150μl加到上述处理的材料表面然后于37℃放置30min,弃取血浆,用PBS将材料膜片轻轻漂洗3遍后用2.5%的戊二醛固定2h,经冷冻干燥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随机选取6个视野进行血小板计数。

1.5 对机体内血小板黏附的观察(在体实验) 在植入物后2天,各组8只动物按前述方法麻醉,常规分离提取血小板,于血小板悬液内逐渐滴加Cr51铬酸钠溶液18.5MBq(0.5mCi)。将51Cr标记的血小板悬液2ml经股静脉注入体内,1h后取出移植材料,用PBS轻轻冲洗,并置于γ记数井中记数,同时抽取全血标本确定以确定游离和细胞51Cr活性,测定血小板计数和凝血酶原时间(PT)。

2 结果

2.1 血小板在材料表面黏附的观察(体外实验) 结果显示,用t-PA重组蛋白及GST蛋白处理医用Dacron及PEEP片,可明显抑制血小板在其表面的粘附,对Dacron片,用GST包被使其表面的血小板数目比对照组减少了大约42.3%(P<0.01);而TFPI重组蛋白处理组的血小板粘附数目减少更为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减少了大约76.4%(P<0.01)。在聚氯乙烯材料的实验中,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其中GST处理的材料表面的血小板数目比对照组减少了大约34.1%(P<0.05);TFPI重组蛋白比对照组则减少了大约74.8% (P<0.01)。在两种材料的实验中GST组与TFPI重组蛋白组之间相比都有明显的差异(P<0.05) (见图1)。

2.2 在体实验中机体内血小板沉积的影响 在体实验研究表明,Dacron组中,GST-tPA组血管血小板沉积明显少于GST组和空白对照组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PEEP组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见表1。

1 Conarweron JW,Stewart PS,Greenberg EP. Bacterial biofilms. A common cause of persistent infections. Science,1999,284:5418.

2 Tang L,Sheng Y. The mechanism of device-centered infection. Thans Soc Biomater ,1998,24:7.

3 Lijuen HR,Collen D.Strategies for the improvement of thrombolytic sgents.Throb Haemost,1991,66:88-11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