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9:23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4篇餐饮产业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而就从我在的餐厅,我发现:
一:好的地段
一个绝佳的黄金地段真的可以让企业成功一半!真的,企业真的毋须用多大的宣传就可以轻而易举的为餐厅带来相当高的营业额。
二:适当的宣传
而我所在的餐厅地理位置不佳,本来是离火车站不远,可是却在一个停车场的转角处,一个小小的角落,很多人都看不到。所以说这家店开张时很多人都并不理解,我也是怀了这个疑问工作了几天后发现,我们店有经常有发那种传单,到附近有5、6栋写字楼,而我们旁边的一些小店不送外卖,我们店可以送外卖!这就神奇了,每天的外卖都可以上到两千,再加上店里的,每天的营业额可达四千多,好的时候可以上到五千,这对于一个只容的下40多个客人的小餐厅就很不棒了。所以说,适当的宣传是有效果的,我实践过的真理。
三:适时变换食物,但要有独家菜
一个餐厅做起来容易,可是要做好就难了,能继续保持很高的营业额,最终还是要看你的食物,能不能留得住客人的胃。很多的餐饮店一开始生意红火,越到后面就越做不下去了,关键还是自己的食物。很多人一开始觉得好吃,可是都会有吃腻的一天,这时如果还不换就太失败了。可是我发现很多餐饮厅菜单是换的挺快的,可是换来换去都没自己的特色了。就比如我所在的 餐厅虽然换菜单是跟着那些菜买的记录换的,可是这样一换很容易引起老客户的反感,接而他们投诉,然后口碑名誉的就慢慢下降了,明显感觉的到客流量减少了。
四:卫生环境
绝对的责任问题。一个干净的地方总是让人有好的心情,进而有食欲。这个会增加餐厅的好的名声,有回头客生意可做。
以下就是我对我们餐厅的建议:
一:不要总是换厨师,厨师是一个店的招牌,即不要总是随便换菜。
二:适时的发传单。就据我观察,我们隔天发一次,达到的效果是最好的,多关心一下我们的服务员。
三:我们店里的规章制度,刚来那几天我就发现很多上班期间不能做的事,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做。似乎没起什么作用,就是一张纸,贴在墙上,没有任何意义。这样觉得让人没有专心做事,或者心不在焉。对于任何一个工作人员来说,都没有达到最好的工作状态,这是不好的。
这是我个人做的小调查,肯定和社会有一定的不符,若有什么大的出入,欢迎指出
关于镇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调查报告
无照经营现状社会调研总结
无照经营现象的社会调查报告
中国美容化妆品业连锁经营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企业学习实践活动调研报告:关于搞活经营的对策研究
2018年暑假学校食堂经营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县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调查报告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云阳县土地承包流转经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大力发展民营农业经济 努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关于加快石柱县民营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创新农村经营体制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关于渝北区龙兴镇奶牛协会的调查报告
5月5日从郑州市游客满意度办公室获悉,一季度,中国旅游研究院郑州市游客满意度调查课题组分别对郑州15个县(市)、区和7个重点监测点展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432份,评论2062条。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郑州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1.64,比XX年全年分值略有下降。其中现场游客调查的满意度为73.12,游客评论的满意度为72.21,网络质监满意度为62.33。
据该课题组负责人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副研究员何琼峰博士介绍,本季度只有现场调查的满意度远远高于XX年全年,现场调查游客对郑州城市形象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城市公共行业服务的满意度、旅游窗口行业的满意度,而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满意度最低。游客对城市公共行业服务满意度比去年有所提高。
该调查报告还显示,一季度,游客对旅游窗口服务的总体满意度高于上年度。其中,满意度最高的五项是娱乐、购物、景点、总体质量、公共服务;满意度最低的五项是餐饮、旅行社、住宿、交通、导游。
旅游业景气水平持续上升
中国旅游研究院2011年第三季度旅游经济运行暨全国游客满意度调查报告。前三季度旅游产业“较为景气”,景气水平持续上升。旅行社、饭店、景区和综合旅游企业的景气均保持在“较为景气”水平,综合景气指数分别为129.97、134.36、134.90和131.37。从企业景气分项指标看,收入指标景气较高,但成本压力较大。旅游行业服务的满意度为76.02,处于“基本满意”水平,较上一季度上升1.19,较去年同期上升6.01。各指标满意度从高到低分别为景点76.37、旅行社服务75.57、文化娱乐75.49、住宿75.07、交通74.93、购物74.01和餐饮73.94。
带薪假期排名中国垫底
近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了一份各国“带薪假期”时间长短的排行榜。全球39个国家和地区登上排行榜,巴西和立陶宛同以41天位居榜首。而全球两大经济体美国和中国则分列最后两位,有着“没有假期国度”称谓的美国以25天位居倒数第二,中国以21天排名最后一位。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近日对2441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4.5%的人从来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23.5%的人偶尔享受过,仅22.0%的人表示“每年都可以”。
超半数受访者看好旅游团购
一项由中国旅游报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对旅游团购市场进行调查显示,超过半数(66.1%)的受访者曾经有过旅游产品的团购行为,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团购消费的进一步普及,网络团购旅游产品的比例有望继续提升。调查显示,44%的受访者认为“价格便宜”是网络旅游团购最吸引人的因素,另外有35%和16%的受访者分别认为最吸引人的是“方便快捷”和“产品多样化”等。
中国赴美游客年增长15%
摘 要:本文着眼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情况,尝试将2013年、2014年两年江苏针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以及公共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报告中相关数据进行了交叉比较。通过这种比较,再结合宏观经济形势,从而对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在数量、待遇以及要求等方面进行了情况分析和趋势预测。
关键词 :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数据比较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10-0222-04
收稿日期:2015-03-18
作者简介:王华(1982-),男,江苏海安人,招聘服务部主管,经济师,公共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冷开振(1977-),男,江苏徐州人,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讲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教育管理。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中明确指出,要“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与职业发展状况跟踪调查,完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跟踪调查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质量评估促进就创业指导服务工作完善已成为当下高校毕业生就创业工作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从2010年起,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开展由政府、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的精神指示,每年持续开展了多项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其中包括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调查,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以及用人单位调查等,多角度反馈了毕业生就创业情况及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评价。
然而这些调查数据之间目前还是相对孤立,缺乏交流、比较和再利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认为:“当我们将多个数据集的总和重组在一起时,重组总和本身的价值也比单个总和更大。”受此启发,本人现将2013至2014年度的江苏高校毕业生(本专科、研究生)就业情况调查、用人单位招聘情况调查以及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等多份报告中关于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相关数据进行交叉比较分析,以期展现更为丰富的就业情况和趋势。
二、用于交叉比较分析的各调查报告规模简介
1.江苏省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报告。
1.2014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4用人单位报告”)
调查时间从2014年9月16日开始,截止2015年1月6日,共回收问卷13482份,有效问卷为10036份,有效回收率为74.4%。
2.2013年度报告(以下简称“2013用人单位报告”)
调查时间从2013年11月12日开始,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共回收问卷3769份,有效问卷为2492份,有效回收率为66.3%。
2.江苏省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以下简称“2014本专科生报告”,针对毕业半年后的2013届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开展调查,共回收问卷214478份,总答题率为49.9%。
3.江苏省毕业研究生就业情况、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报告(2014年度),以下简称“2014研究生报告”,实际回收有效问卷9598份,答题率为31.2%。
4.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2014年第3季度),以下简称“2014第3季度市场供求报告”。该报告为江苏省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对全省13个市、100个县(市、区)及部分开发区(园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监测。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交叉比较分析
1.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数量最大岗位年度比较。
将2014与2013年度招聘毕业生最大数量的前五个岗位进行了比较,虽然两个年度使用的岗位分类不同,但初步可以将这些招聘数量比较多的岗位分为经济类和技术类两大岗位。将2014年度中的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经济业务人员归为市场类,共占比13.9%,将工程技术人员、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归为技术类,共占比46.6%。而将2013年度的销售/零售/客户服务类归为市场类,占比18.1%,建筑/交通/房地产/装修/物业服务类、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机械制造类、医疗/卫生/制药/生物类归为技术类,共占比29.7%。由此可见市场和技术两大类岗位在毕业生占比较高。
2.用人单位招聘岗位数量与毕业生就业岗位数量分学历层次比较。
2014本专科生报告中显示,2013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位职位中技术类岗位共占比4.7%,分别为计算机程序员(2.1%),建筑技术员(1.5%),化学技术员(1.1%);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位职位中技术类岗位共占比3.7%,分别为施工技术人员(2.0%),建筑技术员(1.7%)。这个调查结论与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技术类就业岗位数量的较大比重形成了供求结果的矛盾,有待地区分布比较分析后,进一步对相关情况进行推测。
3.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岗位数量与社会公共就业市场供给岗位数量分地区比较。
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显示,江苏省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数量最大的前三个岗位为工程技术人员(31.7%),商业/服务业人员(8.6%),其他专业技术人员(8.5%)。与之相吻合的是,江苏省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2014年第3季度)中,需求比重排前三的岗位分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41.48%),专业技术人员(25.17%),商业/服务业人员(20.35%)。
4.基于就业岗位数量交叉比较的情况推测。
通过各报告的交叉数据分析,我们对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情况可以做这样的推断:江苏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供给量和整个社会的招聘需求趋势总体一致,技术类、市场类岗位比重较大。但是受目前高校培养规模的限制,江苏高校毕业生不能满足用人单位对技术类岗位的需求,江苏的用人单位可能招聘大量的外省技术类高校毕业生。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交叉比较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总体比较。
2013用人单位报告中数据显示,定岗年薪最高的前五个岗位类为金融/保险类(5.9万)、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4.8万)、仓储/物流/运输类(4.7万)、销售/零售/客户服务类(4.6万),建筑/交通/房地产/装修/物流服务类(4.6万)。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显示,定岗年薪最高的前五个岗位类为科学研究人员(5万)、金融业务人员(4.7万)、法律专业人员(4.6万)、体育工作人员(4.5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4.5万)。从两年报告的数据比较中,不难发现,技术类岗位收入稳定而领先,金融类有所降低,法律类提升较大(2013年为4.1元)。
2.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分类比较。
(1)不同性质用人单位的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比较。
2014年集体企业的定岗年薪超越国有企业,成为第一,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收入水平继续坚挺,稳居第二、第三。各不同性质用人单位提供给毕业生的定岗年薪较2013年都普遍提升,平均增加了1.17万元。其中增幅较大的为集体企业1.8万元、非盈利组织1.6万元、个体工商户1.3万元,增幅较小为港澳台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是0.8万元。外资企业并非传言中的高薪的提供者,两年都处于平均水平,且增幅一般。
(2)不同行业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比较。
金融和房地产业两年都名列前茅,而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第4位)和住宿餐饮/旅游业(第17位)两年也都保持不变。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由第7名上升到第3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由第15位上升到第5位,农/林/牧/渔业由第16位上升到第10位。各行业普遍涨薪的同时,增幅却各有不同。增幅较大的是农/林/牧/渔业1.8万元、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1.7万元、金融业1.4万元、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1.2万元,而增幅较小的是交通运输/仓储/物流/邮政业0.7万元、房地产业0.6万元、建筑业0.6万元、公共管理/社会组织/国际组织0.6万元。
(3)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就业岗位待遇年度比较。
两年中毕业生的收入水平和学历层次密切相关,学历层次越高,收入越高,且研究生与本科生之间差距远大于本科生与专科生之间的差距。2014年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定岗年薪都较2013年有所提升,研究生增幅最大为1.2万元,其次为专科生0.8万元,最后为本科生0.7万元。
3.用人单位提供薪酬与毕业生实际获得薪酬分岗位比较。
由于调查选项的设置和统计收入的口径不同,本文将2014本专科、研究生报告中涉及的主要职业类与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年薪最高的前五个岗位进行了相近归类,并将月收入乘以12个月,换算成了年薪。具体详见表1。
由于涉及岗位众多,且分类不同,只选取以上岗位进行比较。由表1不难看出,研究生收入普遍拉高整体评价收入水平,这些收入较高的岗位都是专业性较强的技术类岗位和高端服务业。
4.基于就业岗位收入交叉比较的情况推测。
(1)行业及岗位类别因素分析。收入是就业吸引力的风向标,金融行业持续被毕业生热捧,首要因素就是收入高,且增幅大,但保险业的收入貌似拉低了金融业的整体水平。由于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的提档升级,以及人们对生活水平要求的提高,科研技术服务、能源(电、水、气等)和农林牧渔业的从业毕业生收入增加明显。同时伴随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信息产业及互联网、计算机相关岗位收入稳中有升。但传统零售业正在遭遇减员降薪的过渡期。房地产、建筑等行业的收入水平也将随着国家经济整体调控和结构转型增速放缓。法律类、体育类毕业生可能因为“法治国家”和“全民健身”的推行,将迎来职业发展的春天。
(2)单位性质因素分析。不同性质单位之间的收入差距目前存于调整期,总体上呈现“高控低补”的态势。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正经历薪酬体系的重大改革,过去体制造成的“高福利”会被调整到整个社会能接受的合理水平。集体企业、非盈利组织、个体工商户等正在努力提升工资水平来吸引毕业生应聘。外资企业、港澳台企业受国际经济影响工资增幅放缓。
(3)学历层次因素分析。研究生的同类岗位收入高出本专科收入约40%—80%不等,收入水平的明显差距,是激励大学生考研热情不退的主要动力。此外,科学研究人员、法律专业人员等岗位不招收本科以下学历毕业生,立志从事这些工作的专科生必须将升学作为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
五、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要求交叉比较分析
1.毕业生就业岗位学历要求年度比较。
2013用人单位报告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学历要求的比例分别为研究生1.2%,本科23%,专科生74.6%。其中招聘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医疗/卫生/制药/生物类(5.9%)、教育/科研/咨询/法律类(3.8%)、能源/化工/环保类(3.2%)、电气/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类(3.1%)、建筑/交通/房地产/装修/物流服务类(2.2%);招聘本科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编辑/文案/翻译/传媒类(59.4%)、金融/保险类(44.7%)、教育/科研/咨询/法律类(42.9%)、计算机\互联网\通信类(41.7%)、电气/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类(38.8%);招聘专科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酒店/餐饮/旅游/社会服务类(97.6%)、技工类(97.4%)、农/林/牧/渔业类(94.4%)、仓储/物流/运输类(93.2%)、生产/加工/质量管理类(89.4%)。
2014用人单位报告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学历要求的比例分别为研究生3.3%,本科42.9%,专科生53.7%。其中招聘研究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科学研究人员(18.4%)、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2%)、公务员(4.9%)、体育工作人员(4.4%)、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3.8%);招聘本科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体育工作人员(71.1%)、公务员(68.9%)、科学研究人员(62%)法律专业人员(60.7%)、教学人员(60.1%);招聘专科生比例最大的前五个岗位类分别为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87.1%)、商业/服务业人员(74.9%)、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72.6%)、其他人员(63.9%)、其他专业技术人员(63.2%)。
通过两年数据比较,可以发现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的学历层次在提高。在招聘要求学历提升的趋势里,公务员、体育工作人员、新闻出版/文化工作人员三个岗位比较突出。
2.毕业生就业岗位学科要求年度比较。
2013用人单位报告中心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不限学科的占56.4%,限学科的占43.6%。不限学科的前五个岗位分别为销售/零售/客户服务类(78.8%)、金融/保险类(73.7%)、市场/公共类(70.3%)、酒店/餐饮/旅游/社会服务类(66.9%)、美术设计创意类(66.7%);限学科的前五个岗位分别为能源/化工/环保类(83.9%)、仓储/物流/运输类(60.8%)、农/林/牧/渔业类(59.5%)、生产/加工/质量管理类(58.5%)、电气/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类(58.3%)。
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心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中不限学科的占51.5%,限学科的占48.5%。不限学科的前五个岗位分别为其他人员(73.7%)、商业/服务业人员(71.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岗位(69.1%)、金融业务人员(67.7%)、新闻出版和文化工作人员(67.1%);限学科的前五个岗位分别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2.4%)、科学研究人员(61.4%)、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60.3%)、工程技术人员(59.6%)、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59%)。
通过两年数据比较,可以发现市场、服务、创意类岗位对于学科的要求不高,而技术类岗位则对学科要求较高。
3.毕业生就业岗位学科人才需求年度比较。
2013用人单位报告中心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对各学科大类需求人数的排序依次是工学(48.8%)、理学(17.8%)、管理学(12.7%)、医学(4.8%)、教育学(4.8%)、经济学(4.2%)、农学(2.7%)、艺术学(2.1%)、文学(1.7%)、法学(0.3%)。
2014用人单位报告中心数据显示,招聘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对各学科大类需求人数的排序依次是工学(47.2%)、管理学(21.3%)、医学(7.1%)、理学(5.7%)、教育学(5.0%)、文学(4.2%)、经济学(4.1%)、艺术学(3.3%)、农学(1.6%)、法学(0.5%)。
通过两年数据比较,可以发现管理学、医学、文学、艺术学四类学科需求上升,而理学和农学需求下降。
4.基于就业岗位学历、学科年度比较的情况推测。
通过就业岗位对学历要求和学科限制的交叉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2013年不限学科但对学历有较高要求的岗位是金融/保险类(本科)、酒店/餐饮/旅游/社会服务类(专科)。对学科和学历都有较高要求的是能源/化工/环保类(研究生)、电气/电子/电器/仪器/仪表类(研究生)、农/林/牧/渔业类(专科)、仓储/物流/运输类(专科)、生产/加工/质量管理类(专科)。
2014年不限学科但对学历有较高要求的岗位是商业/服务业人员(专科)、其他人员(专科)。对学科和学历都有较高要求的是科学研究人员(研究生)、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研究生)、生产和运输设备操作人员(专科)、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专科)。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以推测:一方面,市场类、服务类岗位对学历、学科的要求普遍不高,而更注重个人能力。但是其中金融/保险类和酒店/餐饮/旅游/社会服务类岗位还是需要从业人员接受一定程度的高等教育。此外,对本科学历要求较高的岗位普遍存在对学科限制不高的现象,如公务员、编辑等岗位。如果本科毕业生想选择这些岗位,须利用在校期间扩张知识面,增加社会经历,培养专项职能能力。
另一方面,研究生、专科学历要求的岗位大多对学科有较高的要求,着重体现在技术类岗位。当然这样的学科要求是不一样的,对未来从事各种技术研发和医学工作的研究生来说,对专业前沿理论的了解和掌握尤为重要。而对未来从事基层生产、操作的专科生来说,充分利用实习平台,努力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增长专业技能则是关键所在。
以上数据比较分析所进行的情况推测皆为本人个人观点,通过上述的交叉比较分析,本人认为高校毕业生已开始逐步享受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转型带来的就业红利,用人单位对江苏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供给充足,岗位层次和收入呈现逐年递增态势,但学科间不平衡依然存在,相关高校可根据社会需求适度调整学科培养规模,并引导学生理性选择职业方向,有的放矢地学习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人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2014-11-28].http://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265/201412/xxgk_180810.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和改革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33-34.
[3] [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40.
[4] 潘漫.江苏省普通高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2014年度)[M].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4: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