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10 14:49:24
引言:寻求写作上的突破?我们特意为您精选了12篇校企合作方案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够成为您写作时的参考,帮助您的文章更加丰富和深入。
作者简介:骆从艳(1981-),女,湖南郴州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讲师,中级会计师。(浙江 绍兴 312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科研项目“民办高校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11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25-02
在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过程中,民办高校与财务软件公司的合作和其他企业的合作相比,更具优越性:可以提高企业的信任度;通过一对多的合作,从数量上降低寻求合作伙伴的压力;能激发企业合作的主动性。同时,合作还符合合作各方的利益需求;财务软件公司在数量上亦具备充分性,能保障合作的需求。因此,从理论上讲,财务软件公司是民办高校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最佳选择。然而能否使这种理论的最佳选择变成实践的最佳应用取决于合作各方对待合作的态度能否从被动的配合合作上升到积极的推动合作,而促使这种转变的关键因素则是合作能带来利益的多少。当利益达到合作方的期望值时,转变即发生。每个特定企业对利益的期望值可能不一致,因此,在进行合作方案设计时,必须在满足合作各方一般利益需求的基础上创设更多的利益增长点,推动理论向实践的转变。
一、基于合作各方一般利益需求的合作方案设计
1.合作各方一般利益需求
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涉及民办高校、财务软件公司和购买财务软件的企业三方。三者在合作中的利益需求各不相同。
(1)民办高校的利益需求。民办高校在校企合作中是倡导者,其追求的利益是:
表层利益――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就业。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对于其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即学生的就业情况。能否有好的就业,还看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求。目前,对于实际操作能力是会计毕业生最应具备的能力,而对于目前会计毕业生普遍缺乏实践能力[1]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来说,通过校企合作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是提高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
深层利益――拉动招生,为办学资金筹集提供保障。让每位学生都能顺利就业本是每个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最基本的目标,然而就业对于民办高校却有着更深层次的影响。由于民办高校办学资金80%来源于学费,[2]良好的招生情况即是办学经费的保证,是关系学校命运的核心问题,尤其在高校不断增多而生源总量不断减少的当前更是如此。然而招生很大程度上受就业情况的影响,好不好就业往往是学生填报志愿时选择学校和专业的关键影响因素。
(2)财务软件公司的利益需求――扩大软件销售。财务软件公司作为营利性企业,其目标是追求经济利润的最大化。财务软件公司的利润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销售软件产品获取利润;二是提供服务获取利润,如IT规划、企业培训、IT应用集成、实施服务等。但其一系列的服务可以说都是其软件产品的衍生业务,只是有些是为了达成产品销售提供的前导服务,有些是产品销售的后续服务。因此,软件产品销售利润是财务软件公司的基本利润源,其业务的开展都应服务于产品销售的目标,校企合作目标亦如此。
(3)购买财务软件企业的利益需求――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购买财务软件企业追求的是财务软件的良好使用并优化其管理平台。这需要有两方面的保障:一是软件本身的功能设计符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且后续服务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这一点应由财务软件公司来保障。二是配备熟练操作财务软件的人员。这一点需要企业自己来解决。
2.基于一般利益需求的合作方案设计
综合各方的一般利益需求,合作方案设计如图1所示。
方案功能说明如下:
(1)实现软件对高校的直接销售。增加财务软件公司软件销售利益。
(2)提高将软件销售给企业的可能性。通过销售教学用财务软件,将培养大量熟悉公司软件的专业人员,这就使财务软件公司在向企业销售产品的同时还能提供专业人员的服务,正好满足企业对熟练操作财务软件人员的需求,从而能增强销售实现的可能。
(3)创造潜在的销售机会。合作高校学生毕业后所任职企业如需要购买财务软件,这些学生对财务软件公司而言就是无需支付广告费的活广告。对任职企业而言则是软件操作培训费的直接节约。
(4)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就业。借助财务软件公司平台接触企业,能避免直接接触企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使实践真正落到实处,切实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为学生就业积累资本。
(5)实现学生的直接就业。派往实习的学生如果各方面符合企业或财务软件公司的需求,被企业或财务软件公司录用,就实现了学生的直接就业。
(6)低成本、高效率地满足购买财务软件的公司对熟练操作财务软件人员的需求。企业满足这一需求的途径很多,可以直接公开招聘,但需支付较高成本且可能不够专业;可以选派人员进行针对培训,但需支付培训费用并耗费时间;可以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但需支付一定培养成本且培养周期长。如委托财务软件公司寻找,现成的专业人员不仅更具针对性,还无需时间等待,而且实习学生的人工成本也相对较低。
二、基于拓展利益的合作方案设计
1.利益的拓展
(1)民办高校的拓展利益。
1)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根本。反映学校教学质量的指标很多,良好的就业情况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指标,此外还有诸如师资队伍情况、学科竞赛情况、学生的学习风气等等。而且这些指标最终还将影响就业情况,是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尤其关注的。
2)增加经费来源渠道。目前民办高校的经费来源渠道主要有:学费、投资者投资、社会捐赠。这些渠道的共同点是都受制于外界因素。如何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开创新的经费来源渠道也是民办高校思考的问题,比如承办一些社会类考试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2)财务软件公司的拓展利益――增加服务收入。产品销售是一次性的利益获取,而服务才是长期的、持续的利益来源。如何维持并扩大服务收入是财务软件公司关注的焦点。除了直接基于产品销售的产品实施及后续维护服务外,财务软件公司还开创了许多其他的服务项目,如IT规划、企业培训、IT应用集成等。对于这些服务,很多财务软件公司都采取了独立办学的方式来进行,如金蝶公司的金蝶顾问学院、用友公司的用友管理软件学院。而教学内容的教授方式总体有两种:一是网络教学,即将课程内容公布在网上,学员自行通过网络获取并学习;二是实体教学,即设立固定的场所,配备相关的教学设备、资料,学员到相应的地点与老师进行面对面学习。无论是网络教学还是实体教学,都需要耗费公司一定的财力进行前期的投资和后续的维持费用。能否在获取服务收入的同时,降低服务的成本以及开辟新的服务项目是财务软件公司拓展利益的关键所在。
(3)购买财务软件公司的拓展利益――操作软件人员知识的持续更新。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软件产品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中,企业购买的财务软件也需要在后期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新,这就要求相应人员的知识也要及时更新。如何及时地保持相关人员知识的更新又能尽量节约更新成本,也是企业拓展利益的关键所在。
2.基于拓展利益的合作方案设计
综合合作各方拓展利益,合作方案设计如图2所示。
此方案的功能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合作各方的一般利益的满足,图中以虚线表示;第二层次是合作各方拓展利益的满足,图中以实线表示。第一层次功能说明前面已经介绍,此处就第二层次功能详细说明如下:
(1)通过合作办学,提高民办高校的教学质量。所谓校企合作办学是指财务软件公司通过一定的方式参与高校的教学。高校教学是主导,财务软件公司参与教学。参与的方式为:
1)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对高校从事会计信息化教育的教师进行软件知识更新培训,并支付一定费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软件产品处于不断发展、更新中,承担知识传授任务的教师必须保持自己知识的更新与信息技术、软件产品的更新同步,这是对师资素质的起码要求。教师知识的更新离不开学校大环境的支持,除了提供相应的设备、图书资料外,还需要有后续教育的机会。
2)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就某一个问题进行专题讲座,并支付一定费用。就专门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特定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参与学生学科竞赛的辅导,并支付一定费用。学科竞赛是体现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就财会专业而言,会计信息化竞赛是目前主要的学科竞赛。而这些竞赛又往往是以某一个财务软件为平台,因此,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共同辅导是一种有效的辅导方式。
4)把培训人员请进学校,只需要支付培训者的人工费,无需支付场地费、差旅费等,在保证教师知识先进性的同时还可以大大节省后续教育支出;邀请财务软件公司人员进行讲座可以优化学习风气,学科竞赛辅导可以提高学校学科竞赛水平。这些都将有利于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的改善。
(2)通过合作办学,为财务软件公司开创新服务的项目,增加服务收入。由财务软件公司独立办学到合作办学,是其服务项目的一种创新。由于都是有偿服务,因此,可以直接增加其服务收入。
(3)通过合作培训,为民办高校开创新的资金来源渠道。合作培训是指高校与财务软件公司合作面向企业或社会人员进行培训。具体操作是:由学校提供培训的场地、设备由财务软件公司提供培训内容和资料,培训人员可以由财务软件公司自己派遣,也可以聘请高校相关教师担任,由企业或参加培训的社会人员提供一定的培训费用,该费用包括场地、设备使用费,培训人员报酬等。合作培训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就是增加其现有资产的利用率,获取相应使用费收入并增加教师的收入。这对急需资金的民办高校来说无疑是一种经费的补充。
(4)通过合作培训降低财务软件公司的培训成本。合作培训中,财务软件公司只需提供培训内容和资料及培训人员,无需提供培训所需的场地、设备等支出,相比独立办学成本低得多。
(5)通过合作培训保持操作软件人员知识持续更新的同时还可以节约企业的成本开支。通过对现有员工的持续培训,在更新软件的同时保持人员操作技术的更新,而无需额外增加人员,从而降低人工成本。此外,根据企业特殊需要开展的培训,通常需要企业自己提供场地和设备。而通过合作培训,将培训地点转移到民办高校,通过支付培训费的方式进行培训,企业可以节省场地、设备费用。
《消防法》中明确规定一切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工程图纸,必须经过当地公安消防部门审核,《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中也明确了新投产设备要执行“三同时”的规定,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各项电力工程达不到“三同时”的,电力企业第一防火责任人应拒绝验收。从一定意义上为消防、安全工作奠定了法律基础。
电力部门的消防管理人员应从规范、标准入手,重点是审核有无违反规范和标准的地方,消防设施的配置和消防器材的种类是否满足实际安全运行条件,布局是否经济合理,运行是否安全可靠,同时也应避免因主管领导未交办,我不插手的思想。因为供电企业任务繁重,主管领导也有一时工作疏忽时候,所以供电企业保卫(消防)部门的管理人员一定要从全局利益考虑,切不能因小失大,严格认真地履行《消防法》和《电力设备典型消防规程》。
二、严抓细管消防设备施工与安装质量
目前消防工程施工安装单位,名目繁多,施工安装水平相差很大,技术人员力量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电力消防管理部门协同有关施工管理单位,严格把关,选择施工安装质量好、技术力量强,讲信誉的单位承担消防工程建设,施工单位的选择应归口管理,防止多口选择施工单位,引起消防工程施工管理工作上的混乱,这是确保消防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关口,要严格控制管理,基层单位消防设备的更新、改造、迁移工作,应统一经电力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招标和委托施工安装,公开招标和委托施工安装,不是撒手不管,施工单位安装质量的好、坏与否,对供电企业能否可靠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应协同施工单位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严格要求,严格管理,防患于未然。
三、抓消防设备的质量选择
近年来,生产消防设备的厂家不计其数,从国家大中型企业到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遍及全国各地,产品生产的销路竞争相当激烈,随之而来的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现象时有发生。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消防产品未进行国家技术监督单位和电力部门的技术鉴定和审验,未取得相应的合格证明,就急于上市销售,有些产品相当低劣,一旦选中这些产品会给消防设备使用单位带来不少麻烦,留下事故隐患,同时也会给供电企业带来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危及到电网的安全。既然如此,消防设备的选择,电力部门的消防管理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严加管理,就是国家认定的消防产品厂家,也由于某些原因有个质量优劣问题,不可冒然随意选择,既是在质量好的前提下,各厂家的技术力量、生产优势、工艺精度各不相同,特点各异,设备性能以及应用范围也各有区别。因而选择消防设备也要求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安全、可靠的产品,不能盲目订货。货比三家,优中选优,是消防设备选择的指导原则,不可放弃。我们电力企业保卫(消防)部门不仅要当好防火安全方面的参谋,而且也应做好消防设备选择的参谋,把好消防监督检查关,防止低劣消防设备产品进入供电企业。
四、消防验收与中间检查管理工作
新建、改建、扩建变电所和配电室外的消防验收与检查,是一项很严肃认真的管理工作,供电企业保卫(消防)管理人员应掌握必要的消防设备施工规范和安装标准方面的专业知识,验收工作要有理论依据,不能凭主观愿望和想当然来判别施工质量和安装工艺,验收工作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对施工安装质量达不到国家规范标准要求的应及时要求工程承担单位查明原因,及时更正,该返工的一定要返工,不要姑息迁就,这是防止发生火灾事故的重要途径,施工质量与安装质量的现场综合检查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规范标准的要求,不能掉以轻心,这样做才能通过验收检查,严把质量关和安全关,为消防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五、日常消防安全工作管理
一、引言
安防行业是我国信息化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其市场化的过程中,对市场、专业人才和扩大知名度等需求越来越大,但国内拥有安防专业的学院却并不多。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就是一所专门以培养安防技术技能人才的一所公办高职院校。
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作为一所由温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培养公共安全管理和工程类人才的公办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地方政府资源,借鉴企业一线技术经验,利用我院专业特色,对接安防行业,学院依托各专业特色,创新性地分三层次多手段实现了与安防行业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二、“三层次多手段”的校企合作模式
目前,我院开设有公共安全管理、安全防范技术、消防工程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设计(交互信息设计方向)等五个专业,五个专业各具特色,经学院顶层设计,与安防行业深度对接,实现了从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技术等三个不同层次与安防行业产学研合作的创新性的校企合作模式。
(一)层次一:安防行业企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专业和消防工程技术专业等两个专业依托学院政府办学的资源优势,不仅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安防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更与温州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温州市司法局、温州市消防职业培训基地等安全相关政府机关单位建立了校局合作协议,双管齐下,使得学生可以从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两个角度出发,多角度深入了解安防行业企业管理特别是企业安全管理方面。
我院更创新性的与温州市消防职业培训基地等单位及培训机构合作,鼓励学生就读期间就培训并考取“初级建(构)筑物消防员”和“安全员证”等职业技能上岗证,即提高了学生的行业理论知识,同时也增加了未来的就业竞争力,甚至毕业即能上岗。
(二)层次二:安防行业产品设计。任何一个产品的诞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首先它需要前期的洞察战略及产品需求,进而确定产品功能;再到后面的结构框架元素安排,最后才是采用技术的手段去实现、创造产品。而我院的工业设计专业(交互信息设计方向)就是致力于前期安防产品的调研、设计的,即去解决市场需要怎么的安防产品、什么样的人需要什么样的安防产品、怎么样的产品安防产品能给予人们最佳的使用体验。
为了培养这样的产品设计人才,我院与浙江宇视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安防行业龙头企业和杭州跨界科技有限公司等产品设计企业都建立了合作互助协议,深入发展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模式。
我院积极邀请其他前辈高校校校合作,探索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如2015年9月24日,我院就特邀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张凌浩教授来我院参加“交互设计专业建设研讨会”,并为我院2015级新生举办“信息交互设计的10个关键问题”学术讲座。同时我院工业设计专业已与7家相关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协议,并正在与其他10家企业洽谈,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实践、预就业等的机会,并可校外专业技术工程师授课,培养适合更合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
(三)层次三:安防行业产品技术。一个产品的诞生――技术是核心生产力,我院的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和安全防范技术专业这两个专业则是侧重安防行业产品技术方面。物联网和安全防范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能依据特定需求完成系统设计、设备选型、工程安装及维护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要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则是最佳的一个途径。
首先,学院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把企业引进来,更把学生送出去。如我院2015年6月邀请深圳景阳科技公司召开校企合作暨“智慧城市”新品技术交流会。让全校师生都经历了一场高新科技的盛宴。2015年暑期,学院组织本专业学生赴宇视科技、海康威视、苏柏科技、汇昌科技、奥乐智能化、手掌信息科技、市局科通等几个行业内名列前茅的企业进行暑期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实践动手能力。
其次,我院积极鼓励教师参与合作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培育双师型教师团队。物联网专业教师与天地人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研发“起卧状态检测器”项目(起卧状态检测器是为了体现对老人的关爱而设计,满足子女对老人睡眠及健康状况的随时监控和掌握。)、与公安联合研发“公安双网双平台标准制定”等等。
再次,学院在校企合作订单班上也做了初步尝试,2015年国内安防龙头企业宇视科技合办了宇视科技班,经过层层选择,最终选拔了6人,创新性地在本院老师进行授课的同时邀请宇视科技的高新专业技术工程师来校给予指导,联合培养更合符合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高技术型人才。
三、“三层次多手段”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初步成效
我院虽然只筹建三年,但我院现有的五个专业就积极探索三层次――企业管理、产品设计、产品技术,多手段――校外专业实习实践、专业考级考证、企业进校园和顶岗实习等的方式,统筹整合全院资源,与安防行业实现了多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校企合作,学生得到了发展
1、通过校外专业实习实践、专业考级考证、企业进校园和顶岗实习等形式的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求学期间能进企业实习锻炼,按照企业实际的生产和服务要求参加工作实践,获取工作经验。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使学校的教学质量得以真正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和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这是岗位实践活动以外任何形式无法完成的。
2、校企合作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目前,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是信息不对称,不能获得必要、及时的就业信息。通过校企合作,极大地增加学生接触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把握了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了企业用人需求,将会大大有益于毕业生的就业。
(二)校企合作,教师得到了发展。校企合作,搭建了教师锻炼、提升的平台。通过广泛的校企合作,我校各个专业都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实习问题和就业问题,而且还为各专业教师提供了学习锻炼、提升素质的机会。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学校采取参观考察、和企业联合开发项目等方式,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到企业学习、了解企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同时了解企业用人规格,便于学校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提高教学实效。部分教师还考取了专业技术等级证书,使学校“双师型”教师不断增加。
总之,我院在校企合作方面虽然已经取得了些许的成效,但是还是远远不够,下一步我院将会把校企合作作为专业建设的工作重点,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培养更多适应社会要求的实用型人才。(作者单位: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筹))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
企业档案作为与企业同步发展的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范化、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是企业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对企业档案的管理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对省内外二十多家企业档案管理现状的调研结果表明,除了极个别企业比较重视档案管理,极少数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之外,我省大多数企业的档案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1.1 档案管理不规范。调查显示,很多企业疏于档案管理工作,不同程度地存在归档范围不明确、平时文件的收集整理不及时、归档文件材料收集不齐全、归档文件材料丢失损坏、档案分类不规范、档案保管期限确定不准确、档案案盒或案卷制作不规范等问题。很多企业甚至没有一个合格的档案管理人员。
1.2 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国家档案局对企业档案管理出台了一系列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企业档案管理办法》、《企业档案工作规范》(DA/T42-2009)、《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38-2008 )。劳动部也了《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等。企业本应对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制定本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制定档案管理制度,只有个别企业有自己的档案管理制度,但也非常简单。有的企业甚至不知道国家对企业档案管理有哪些相关的规定。
1.3 档案保管不安全。按照档案管理的规范要求,档案的存放应有专门的库房,而且,库房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如温度、湿度要恒定,要防潮、防虫、防光、防尘、防霉等。对于档案装具也有一定的要求,特殊载体档案如光盘、照片等的存放更是有严格的要求。但据调查,目前,我省很多企业没有专门保存档案的库房,更谈不上库房的要求了。另一方面,企业档案库房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
1.4 档案检索利用不方便。档案检索方式分为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在企业中,目前,手工检索的比重较大,但很多企业没有做好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检索系统的管理,造成手工检索很不方便。同时,计算机检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档案管理软件不能充分应用,计算机检索工具编制不够精确等。
档案的编研是档案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企业往往没有足够的档案管理人员,就随便找几个人来编研,造成编研成品质量低、不实用、利用价值小。
1.5 档案信息化管理不到位。随着计算机以及档案管理软件的成熟和普遍使用,企业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企业现在已经普遍使用计算机编辑、打印文件,利用计算机传递文件、进行收文和发文的处理、存储文件等,由此,带来了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管理问题。然而,企业对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保管缺乏科学的认识,没有认识到电子文件和纸质文件的互补性,往往不是纸质文件丢失,就是电子文件找不到了。尤其是电子文件,虽然保存了,但又缺乏科学的管理,很多企业存在电子文件不能及时收集归档、电子档案的日常管理不规范、电子档案管理渠道不完善、管理介质落后等问题,导致电子档案发挥不了应有的价值。此外,企业档案数据库的建设更是少之又少,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很不到位。
1.6 人事档案、法律档案、特殊载体档案管理不到位。很多企业对档案管理的内容理解不够全面,仅对文书档案比较关注,而对企业员工的人事档案管理意识淡薄,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合同、协议等法律档案的管理不够重视,对照片、光盘、产品实物、奖牌等特殊载体档案更是没有进行规范管理。
企业档案管理之所以出现诸多问题,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规范的指导和监督;二是实际管理中没有合格的档案管理人才具体操作;三是企业本身也存在档案管理意识缺乏、部门职能弱化、档案信息化观念落后等原因。给政府档案管理部门、高职院校和企业本身提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
2 提高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途径
在全面了解我省中小企业档案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和高职院校的作用,同时,发掘企业自身的潜力,政、校、企三方合作。
2.1 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制定完善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指导监督。
2.1.1 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应该依据国家已经出台的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针对企业特点,出台并完善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法规和条例、办法,制定企业档案管理的标准,并切实将这些法规、标准发送到企业。并加大宣传力度,使企业都能够知道并熟悉企业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
2.1.2 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对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加强业务指导。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应对全省企业档案管理的现状作全面的调研,根据不同企业档案管理的不同情况,定期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政府档案管理部门应安排技术人员到企业中手把手地教导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切实提高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为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基础。
2.1.3 政府档案管理部门要对企业档案管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评估,加强对企业档案管理的监督。
2.2 高职院校和企业进行产、学、研多方合作,共同培养出合格的档案管理人才。
2.2.1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应校企合作的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方法、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体系以及教学行政管理方法。
2.2.2 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制定新的秘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制定出课程标准和实训大纲,改进教学方法。
2.2.3 高职院校提供场地,企业提供一定的资金和设备,共同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企业的标准和要求,共同开展档案整理实训和业务。
2.2.4 企业管理人员到高职院校兼职上课,秘书专业教师到企业兼职上班,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双师”素质的教学团队。
2.2.5 根据企业需求,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档案管理教材,既能用于秘书专业学生的教学,又能用于企业员工的培训。
2.2.6 由高职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的档案管理高素质人才到企业顶岗实习,进一步熟悉和适应企业工作要求,毕业后到企业就业。
2.2.7 根据合作企业的实际需求,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实验班,采用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分批实习、轮流顶岗等形式,直接参与企业档案管理业务。
2.2.8 秘书专业教师利用专业优势,对企业员工进行文书处理和档案管理培训等,提高企业员工的文书处理能力和档案管理水平。
3 企业转变观念,增强意识,创新体制,切实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中图分类号U49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43-0046-02
1 加油站现状
目前取得《成品油零售经营批准证书》的加油站点分别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及社会加油站点。从检查情况看,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所属加油站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操作规程规范,硬件设施较好;社会加油站中部分站点由于建设年代较久,设施设备落后老化,防火距离不满足现有规范要求,存在较大消防安全隐患。特别是一些家庭式经营站点,未办理任何审批手续,未取得相关证件即开始无证经营,安全条件不具备,给周边居民及建筑设施造成严重威胁。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部分站点设置过于密集,增加安全隐患
为了适应当地经济的发展,各地道路建设及城市规划需与之相协调,因而在新的道路区域会新建一定规模的加油站,而在此之前建成的个体经营站点却未曾搬迁,导致部分加油站点相互间距不足100m,笔者在检查中就发现某个镇在不足3km的街道两侧设置了4家加油站点,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2.2 部分站点未经消防机构审核、验收
《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规定》(公安部令第106号)第十四条对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规定如下:建设单位应当向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设计审核,并在建设工程竣工后向出具消防设计审核意见的公安机关消防机构申请消防验收。而现实中,一些小型加油站由于历史原因或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均未通过消防机构审核、验收,未按照《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进行审批建站,因而存在站点设置不合理、站内布局不符合要求、防火距离不足等先天安全隐患。
2.3 部分站点防火距离不符合规范要求
一些加油站虽然证件齐全,手续完整,刚建站时与附近建筑、道路等防火距离均符合规范要求,但随着城市规模的发展,新建道路不断增多,这些已设置站点与周围新建建筑、新增道路的防火距离已不再满足现行规范要求,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2.4 部分站点消防安全管理不到位
一些个体经营户由于受自身教育所限,安全意识淡薄,不了解也从未制定任何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甚至对未经专门培训的人员就安排上岗,无论老板还是加油工都不了解自己所在站点的火灾危险性,更不能及时发现和整改火灾隐患。某些加油站虽然制定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但显然不符合本站点实际,只流于形式,不具操作性,更落实不下去,发挥不了其应有的作用。
2.5 各类明火源难以控制
《消防法》第二十一条中明确规定: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吸烟、使用明火。因施工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应当按照规定事先办理审批手续,采取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作业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然汽车加油站多建在道路两侧,过往车辆频繁,周围环境复杂,各类客观点火源仍然存在。
3 降低加油站火灾危险性的建议措施
3.1 科学选址,严格消防审核、验收
当地政府部门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加油站的建设,预留出一定的土地供以后城市发展需要再建加油站使用。在站点选址阶段,应结合当地的城市发展现状,进行科学研究、反复论证。加油站的站址选择,应符合城镇规划、环境保护和防火安全的要求,并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在城市建成区内不应建一级加油站,城市建成区内的加油站,宜靠近城市道路,不宜选在城市干道的交叉路口附近。国土、商务、工商、安监、消防等部门在进行项目许可、审批时应严格执行《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GB50156-2002)及其他相关法律规范,建议将消防部门的审核、验收结果作为其他各类许可的前置条件,强制性执行,实行一票否决。
3.2 加强监督,及时消除后天患
火灾隐患是依附于时间、空间而存在,不同时期它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就要求执法部门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加油站的动态管理,要在不同时间段对不同站点、站点内不同区域实施针对性检查。对于这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消防法》中有明确规定:第二十二条第二款已经设置的生产、储存、装卸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工厂、仓库和专用车站、码头,易燃易爆气体和液体的充装站、供应站、调压站,不再符合前款规定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单位限期解决,消除安全隐患。
3.3 强化教育,进一步完善消防管理
通过对众多加油站火灾案例的分析,不难发现事故原因的核心离不开人,即人的思想和人的行为。多数火灾事故的发生是因为负责人在思想上对消防安全不重视,对员工的日常行为管理不严格,缺乏安全教育。为了吸取以前事故教训,加油站内部应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完善本站点的消防安全管理。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及消防安全教育,定期开展灭火演练,让每名员工都能了解本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掌握加油站初起火灾扑救方法和疏散逃生技能,使其具备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3.4 预防明火,全面控制潜在点火源
在加强加油站消防安全管理上,预防明火,控制点火源显得尤为关键。站点营业期间,不得使用电焊、气焊,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明火作业的,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动火操作时要备有消防器材,并派专人现场监护。在管理好内部员工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及车辆的监管,要在站点内醒目位置设置严禁烟火、禁止使用手机等标志,严格落实进入站区严禁吸烟,禁带火源,汽车熄火后加油,摩托车在指定区域加油等制度,严禁站内从事车辆检修、敲击铁器等可能产生火花的作业,防止外来因素造成火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2-0233-02
高职专业教育的顶层设计是高职专业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而制定的依据是决定高职院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教学管理。传统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论证和制定,更多的是考虑学校如何去组织教学,而往往较少考虑学生未来就业企业的人才素质要求。因而基于校企合作机制下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校企合作机制”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特征,在于前者强调高等教育基础上的职业性,明确了高职教育的定位尺度。国家教育部早在2006年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最重要的是要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将教学质量作为工程来做,视教学质量工程为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基础;而对于专业教学来说,就在于做好专业的顶层设计,即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然而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就是要在校企合作机制上有所创新,首先体现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由于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进程和考核方法,校企合作不但贯穿于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案、教法与学法,还应该渗透到专业教学顶层设计中;其次,将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专业办学的机制,主要体现在可持续性、发展层次、与专业课程教学的相互渗透程度;最后,校企合作不停留在合作文件的签署层面,比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与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的校企合作,包括生产项目信息的共享、专业课程教师与企业专家的相互聘用、人才培养方案的共同制定、专业核心课程的共同开发、产学研课题的共同申报与参与、校企合作成效的考核与奖励等。
二、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流程
1.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基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是开展专业教学的顶层设计,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能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为社会输送优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与校企合作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为专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依据。比如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综合考虑到大中小型船厂的实际情况,比如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中航鼎衡造船有限公司等大型造船企业校企合作,由于这些造船企业生产5万吨以上的具有高附加值的散货船、油船、集装箱船、天然气船等,它们代表了造船的技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因此与这些大型船舶企业合作,学生的就业问题能够解决,更重要的意义是为造船行业提供了新鲜血液,同时也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目的与办学质量。在制定船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也考虑到一些中小造船企业,比如泰州江北船厂、申泰船厂、泰州海联船厂等,这些中小船舶企业主要生产1千吨左右的船舶,船舶建造工艺比较传统,有的船厂如泰州申泰船厂主要为一些大型船厂生产配套的船舶分段,所以在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也考虑到为地方小微经济建设服务,泰州地区有中小型船厂323家,已经成为泰州地区的支柱产业之一。
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有可持续性,又要有开拓创新性。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船舶专业办学立足于地方,服务于长三角造船企业,与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紧密深层次合作,成立厂中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明确放在泰州三福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如船体放样、船体装配、船体焊接、船体检验实训项目在船厂完成,上述四项实训校内指导教师必须要驻厂,学生按照校企合作实训手册的要求完成相关实训科目训练,并通过技能考核,任课教师才能取得本实训课程的教学课时。其他一些实训课程如船舶CAD/CAM实训,则在学校船舶工程实训中心的机房去完成,钳工实训在学校省级机电实训中心进行。校企合作教学计划与以前的“2+1”模式不同,后者即前2年在学校上课,最后1年去船舶企业顶岗实习。根据“厂中校”的授课计划,第1学期在学校上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如数学、英语、工程力学、机械制图、计算机运用等;第2学期采取前1个月到“厂中校”造船企业参观,到车间做一些辅助工作,如板材预处理、套料等,对造船流程有大概了解,接着的2个月开始在本校讲授《船舶结构与制图》、《船舶原理》、《机械设计基础》等课程,学期的最后1个月在“厂中校”上课,学校老师参与、主要由企业专家根据造船实际讲授一些船型的识图,如国外一些船舶设计所所设计的图纸等。第2学期的暑假到第3学期开学后1个月,到船厂做板材的成型加工、管路的预装、电器的预装配等,锻炼学生职业岗位的耐性。第3学期的第2、3月份在学校讲授《船舶建造工艺》、《船舶设计基础》等课程,余下的时间直至春节在船厂进行船舶放样实训。其他时间安排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授课计划,直至第6学期期中,均采取工学交替模式,学生在船厂期间由厂方发给生活费,任课教师轮流跟班,吃住和学生一样在船厂,这样做的好处是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动力与努力方向,老师也得到锻炼,而学校提高了办学声誉。
3.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校企合作课程。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是根据课程教学来支撑,其中根据岗位核心能力开发相应的专业课程,是校企合作的基石,如《船舶材料与焊接工艺》这门课,焊接工艺的讲授既要照顾到传统工艺,又要兼顾到现代造船焊接工艺,如大型船舶企业,广泛采用自动化焊接,而在焊接课堂教学对于自动化焊接只能讲授其原理、功能,而自动化焊接工艺结合船厂实际使用,在造船情境讲授自动化焊接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在焊接过程中出现问题如何处理,焊缝质量如何检验,在船厂讲授此类课程效果远比在学校上课好。因而,经过筛选出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应该深度校企合作开发,对于学校和船厂都有利,从而让学校有限的财力花在实训室建设的刀刃上。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深度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和一般专业人才培养的执行特征不同。就拿船舶工程技术专业来说,不但需要船厂的支持,还要综合考虑船厂的实际生产情况、企业专家的工作状态,其次才考虑校内专业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进度,力求在讲授课程知识点,校内教师与企业授课专家无缝对接,学校课程考核方式和船厂专家考核融通。在船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执行过程中,定期召开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专业共建座谈会,专任教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深入到船体分段建构车间、船台大合拢工位等核心岗位,共同培养造船企业用得上留得住的造船一线人才。
2.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专业办学的指南针,又是专业课程标准制定的依据,课程学习内容、讲授方式方法、考核项目组合等,均需要依靠具有先进性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中需要全面体现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程教与学的关系,因而在制定船舶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得到充分体现。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教研室对专业课程的教与学问题经过长时间调研和论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由以下几个层面组成:(1)课程层面。对于高职教育开发的课程要充分研究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对象的接受特点和心智规律,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对于陈述性的知识点取舍应该按照情境性、科学性和人本性原则,因而高职教育课程开发应以情境性原则为主、科学性原则为辅。课程开发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问题剖析;案例分析;任务分解;课程编制。(2)教学层面。教学层面是介于课程层面与学生接受层面之间。根据德国纳维亚职教理论,教学具有积极的内涵,使用一个教与学策略达到课堂教学预期效果。(3)普通专科生接受层面。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得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个体身上独立存在着与特定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七种以上的智能。职业院校教育的培养对象,与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相比,在智能结构方面有很大区别,是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人才培养,没有智能的高低之分,只有智力类型的不同。教育实践和科学研究都证明,具有不同智能类型的人,对于知识掌握具有不同的指向性,形象思维强的人能比较快地获取策略性和经验性知识,这是高职教育学生的优势。
高职船舶教育学生传统式的学习通常是由教师准备、学校组织和控制,教师主要关注知识的再现。然而学习过程和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学习的整体组成部分,因此,让高职学生学会自我定位,引导他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学习风格,教育他们找到对自己学问长进最为有效的自我导向学习方式。根据本课题组调查,船舶专业学生更偏向于行动学习型,即习惯于实际动手操作,所以在编写高职船舶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时,按照学生接受能力考虑制定不同层次、分层培养的授课计划。
1.国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由于在经济、教育水平上的差异,各国的校企合作有各自的特点,并有不同的侧重点和作用,从而使校企合作教育呈现出大致不同的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它坚持以企业培训为主、学校教学为辅的原则,企业在具体的职业培训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学校要从企业际需要出发,开设为本企业所需的专业技能和学习课程;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坚持突出以学校计划组织为基础的特征,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加拿大CBE模式,它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以及英国的工读交替式培训,日本的产学合作,新加坡教学工厂,等等。我国的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的经验。但德国的双元制具有深厚的社会背景,一方面是政府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有着实质性的鼓励政策,另一方面德国社会贫富差距较小,社会分工没有很大的高低层次之分,即使是技术工人也能够有较高的收入和体面的生活。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我国目前都还不具备。国外的这些培养模式,主要还是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的,而国内高职毕业生愿意进入技术工人岗位的十分少见,一般都从事于生产第一线的管理工作或技术员工作。因此,国外的经验不能照搬,要有原则性吸收。
2.国内校企合作模式研究。我国的高职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及其他相关职业教育观念和方法的引进,我国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的探索逐渐从产学研合作、产教结合深入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模式,总体上来说还属于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主要有: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主动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与校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优先到企业就业。订单式模式强调学校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人才,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意味着一旦学生成为订单培养的对象,毕业后即可优先成为企业的员工。
(2)2+1模式。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与生产实习,后一年到企业完成顶岗实习和岗位综合实训。通过两个阶段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轨。2+1教育模式由于客观条件所限,学校与企业往往难以紧密合作,造成相互之间意见和信息交换不够及时与通畅,容易导致两个阶段脱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3)学工交替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与在校学习交替进行,学做结合。这种校企合作形式简单,但实施起来比价困难,适用于劳动密集型专业。
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分析校企合作是一种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相适应,与高职教育改革相协调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应明确校企合作高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1.市场的需求。近几年,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大量外来劳动力人口从东部回迁中西部。另一方面,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明显,每年的劳动力增量在下降。因此,建筑行业对于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尤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只占技术工人的1.5%,其中高级工只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了60%。新的人才需求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沟通合作,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形成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合作教学模式,才能使学生具备满足企业要求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较好职业道德的综合职业素质。
2.人才培养的要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因此,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有明显的职业性特征,理论够用,实践为主的理念已经得到了公认。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合作,能够更好地确定教学与实践内容,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因此,校企合作对于高职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更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3.整合教学内容,明确专业定位的需要。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至今,仍有一些院校存在专业设置不够合理、教学内容与企业人才需求不配套甚至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都与校企之间缺少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关。通过校企合作,使高职院校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的设置岗位来制定人才培养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设置与课程内容,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4.高职院校、企业发展的需求。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可利用师资力量为提供企业员工进行培训、技术咨询以及科研项目联合开发等各种服务,不仅为企业准备了大量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还增强了企业内部的研究能力,企业获益很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可通过校企教师的双向流动,即企业定期选派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学校教师可定期参加企业举办的培训,或到企业挂职锻炼。这不仅可以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经验,更主要的是通过让教师深入到生产第一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新设备在工程中的应用,促使教师的更新专业知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我院建筑设备专业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上述国内外校企合作分析中,中国知网论文可以看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何培养符合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如何改革,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校企结合是当今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解决的具体的方法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各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平台,而不是简单的订单班或2+1等独立模式,真正将教、学、做融为一体。因此要求高职院校应在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和就业等方面实行校企全方位结合,培养适销对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下以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为例进行说明。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是建筑类中的小专业,近几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建筑在安全、舒适、高效、便利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作为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而大力推广的绿色建筑、节能建筑,都离不开建筑设备专业的支撑。对于建筑设备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也对建筑设备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1.校企联盟,共育企业特色人才。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校、企业的各自优势和积极性,相互补充,走出了独具特色、富有成效的共同培养之路。根据企业用人需求,我院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以特色订单形式组建企业冠名班实施教育和培训。目前已与甬港现代工程有限公司和浙江五洲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甬港安装特色订单班和五洲安装特色订单班。所谓特色订单班,是以合作企业人才需求为特色,以行业人才需求为基础,将企业个性人才需求与行业共性人才需求合理结合,形成了以综合素质+职业能力+特色岗位技能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合作过程中,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密切合作,根据企业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行业社会普遍性需求等诸多因素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标准,共同选择专业教学内容、共同编写教材。这样设置的课程即符合企业的需要,也能够适应本专业社会的普遍人才要求;根据企业工程特点,开发出具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课程。企业奖学金是校企双方深入合作办学的标志项目之一。中国期刊特色订单班均由企业出资奖励那些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完成学业。对企业来说,这部分资金既能够在学生中营造对企业实力的一种信任,产生归属感,有利优秀学生留在企业工作,同时也能够通过合作办学冠名奖学金的形式扩大企业知名度。总之,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特色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有三点:①专业方向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主要培养方向做了修正,强化了建筑设备施工管理和造价方向,削弱了原专业中的设计方向。②地域经济特色。针对企业性质,订单班对学生的课程体系做了改革,强化了建筑给排水安装、建筑电气安装,通风工程安装、削弱了供暖工程和集中式空调工程安装。③企业文化特色。订单班对学生的企业实践环节做了改革,将实习环节设计成生产实习+综合实训+顶岗实习三阶段。从企业的管理出发,要求学生从基层做起,认识企业、了解专业,然后进入技术管理。高校毕业生与企业都有着双向选择的权利,订单班并不意味着全部学生都在合作企业就业,因此我们这种特色订单班,避免了普通订单班仅面向合作企业、就业面偏窄的问题,在企业利益和学生利益之间找到了最大公约数,也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企业和学生的利益。
2.校企携手,共建校内实训。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前后课程的衔接,课程实训必须坚持以岗位要求和工作过程的分析为基础,内容必须强调工学结合,突出技能培养,能体现技术领域或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这就要求应当参照相关的企业用人标准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选取实训内容;这些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不仅仅是在教室、校外实训基地,而更多的是在实验室、实训室等真实或仿真的实践性教学场所完成。因此,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多元投资、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新途径,也是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另一模式。例如2005年我院与上海吉博力房屋卫生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博力)共同建设的给排水实训室,由吉博力成本价提供设备,并培训学院教师。此实训室至今已为我院培训相关专业学生上千名。又如我院正与浙江伟星新型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即将要建的辐射地板供热实训室和地源热泵系统展示台,由我院提供适合需求的相关场地及空间、水电等基础条件,伟星集团负责对展示装置的技术设计、材料配置及安装工作。本实训室将展示给排水、暖通、管道安装等专业领域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不仅针对在校生培训,更针对企业员工、社会人员培训,真正发挥我院服务社会、服务经济、服务行业的积极作用。
1 课程依托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时效性,教学内容必须依托行业发展方向和企业实际需求。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自2005年成立,成员由珠海市相关行业协会、企业、学校众多单位组成,每年定期举行会议。会议内容其中包括探讨行业发展现状及方向、岗位需求和技能要求、教学情况现状和改进方法等方面。通过多方交流,共同调整和完善专业教学内容,使教授的理论知识和实训内容更加满足企业岗位要求,学生毕业后和就业岗位“零距离”接触,极大地提高了就业率和企业满意度。
2 行校企互动 协同创新
2.1 专业教师企业实践
以往的校企合作更多的停留在专业教师到企业走访调研、会议交流、签署协议等表面层面上,很少有更实际的合作,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是学生培养环节的主要施教方,在校园教学和企业岗位之间起到桥梁的左右,这座桥梁是否可靠高效、直通便捷直接影响实际教学效果。依托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有利条件,专业教师定期到相关安防企业从事一线实践工作,包括智能安防项目的设计、施工、验收等环节。由专业的项目管理人员和熟练的施工人员在实际项目中传授宝贵的真实经验,培养实际技能。教师将实践所学通过消化、吸收、总结,合理调整教学项目内容和方法,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2.2 企业专家授课
专业定期请企业相关专家来校园开展讲座及参与授课环节。系列讲座主要安排在新生入学教育阶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让学生熟悉行业发展、专业内容、就业情况、技能需求等,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发展目标。专家授课安排在本课程实训教学环节,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实训环节和校外实训基地实践环节。校内实训教学面向本专业全体学生,目的是熟悉智能安防的基本设备、操作、维护等内容;校外实训教学主要面向有本行业就业意向的学生,目的是熟悉实际项目的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工作,优秀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上岗。这种教学方式摆脱了大而全、浅而粗的硬性教育模式,也避免了企业对应聘者不熟悉和岗前培训的问题,解决学生就业的同时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受到企业和学生双方好评。
2.3 校企合作编制校本教材
安防相关的教材很多,但是雷同率也比较高,内容陈旧。智能安防设备是发展非常快的,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又不相同,不同地区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太川电子推出的智慧社区体系是国内最前沿的智能安防概念,未来将引珠三角领智能安防领域的发展。学校携手相关企业共同编制适合本地需求的校本教材,将最实用的技能知识和最先进的行业发展理念同时引入,让学生在掌握实用技能的同时紧跟行业发展趋势,这样的人才毕业时就非常熟悉行业情况,避免了毕业即落伍的尴尬。教材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分析,直接从企业实际项目库中精选,根据项目资金、项目需求、项目场合、施工要求等分为几大项目情境,每个情境分为几个子情境模块,包含项目咨询、项目仿真、施工准备、模拟施工、项目验收等典型工作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完全可以成为企业储备型人才。
2.4 职业资格证书
随着安防行业的发展和大量岗位需求,职业资格制度也逐步完善起来。它是职业能力考核的证明、及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聘用、任职、定级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由于费用较高,学校鼓励有就业意向的学生考取安防工程师、安防项目经理、智能楼宇管理师等相关证书。
2.5 职业技能竞赛
【关键词】 食管癌根治术 复发 甘氨双唑钠 放射增敏
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影响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因素为纵隔淋巴结转移、吻合口复发、脑转移、骨转移。我们自2006年6月~2007年12月共收治食管癌根治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病例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放疗+甘氨双唑钠增敏,对照组仅单纯放疗,对两组的近期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肿瘤患者42例, 男性29例 ,女性13例 ,全部病例均经食管癌根治术后病理诊断确诊,其中鳞状上皮癌40例,占95.2%,腺癌2例,占4.8%,年龄42岁~75岁,中位年龄58岁,卡氏评分≥70分,肿瘤直径1.8 cm~6.1 cm,平均肿瘤体积88 cm2。严格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放疗+甘氨双唑钠增敏,共20例;对照组仅单纯放疗,共22例。
1.2 入组条件
①有放疗适应证,即有病理学诊断支持;②有可测量的肿瘤病灶;③一般体力状况评分(Kamofsky评分≥70分);④血象、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5)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
1.3 用药方法
甘氨双唑钠药品由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提供,将注射用甘氨双唑钠以800 mg/m2量用100 mL生理盐水稀释溶解,于30 min内完成静脉滴注,在120 min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每周3次,连续用药至放疗结束。
1.4 放射治疗方法
全部采用西门子直线加速器,6MV-X线治疗,根据CT资料确定照射野大小,设一前两后斜野放射三野同中心放疗,总量58 Gy~66 Gy/6周~7周。
1.5 临床放疗观察
放疗前、放疗中(DT 40 Gy/4周)、放疗结束后及放疗后4周,分别进行CT检查,并根据肿瘤大小的测定,详细记录。疗效按照WHO标准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无变化)、PD(恶化)四个等级。
1.6 统计分析方法
计数资料两组的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25.0%,18.2%(χ2=1.157,P>0.05),两组无显著差异;部分缓解率分别为60.0%,36.4%;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85.0%,54.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χ2=5.03,P<0.05),见表1。
表1 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略)
3 讨论
吻合口复发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是食管癌术后2年~3年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再次手术治疗比较困难,放射治疗为其治疗的主要手段。
实体瘤内的乏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比例达10%~50%[2],其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只有含氧细胞的1/3,这些乏氧细胞虽然不能分裂,但能够保持其增殖能力,一旦乏氧状态得到改善,就能继续分裂增殖,最终成为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3]。甘氨双唑钠是我国近几年来自行研制的放射增敏剂,其作用机制是:电离辐射使肿瘤细胞分子损伤,甘氨双唑钠的亲电子基团能捕获肿瘤受损靶分子上的电子,使其形成阳离子自由基,固定损伤,加速肿瘤细胞死亡。甘氨双唑钠能抑制肿瘤细胞中受损DNA修复酶,特别是聚合酶B,阻止DNA分子的复制,使射线在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的氧依赖性减少,抑制肿瘤细胞潜在致死损伤修复和亚致死损伤修复,从而增强了射线对肿瘤细胞的杀灭作用。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4]:甘氨双唑钠在人体内分布、代谢均很快,4 h内血药浓度降至检测限以下,且代谢产物甲硝唑在48 h内降至检测限以下。因此,临床上静脉滴注甘氨双唑钠后2 h内进行放疗,隔天用药,可以保证药物在体内无蓄积作用,而增加肿瘤的放射敏感性。
既往初步临床研究表明,甘氨双唑钠可增加食管癌放疗的CR率,但未有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复发放疗应用甘氨双唑钠增敏的报道,本研究显示:甘氨双唑钠可以增加食管癌术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近期疗效,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Iscno K,Onoda S,I shikawa T,et al.Studies on the causes of deaths from esophageal carcinoma[J].Cancer,1982,49:2 173.
[2] 郑秀龙,金一尊,沈瑜.肿瘤治疗增敏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27.
[作者简介]王光华(1974-),重庆人,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历史文献学和教学管理与改革。(重庆40133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7-0109-02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教学纲领性和指令性文件,也是衡量学生学业是否达标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水平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秘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利用校外企业作为技能培训基地,实现课内专业言传与工作单位身教结合,快速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捷径,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努力体现。本文通过分析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原则、基本构架和改革措施,旨在探索一条体现“行业导向、校企一体、虚实结合、课证融通、突出创新”特色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原则
1.坚持方案设计系统性原则。培养方案是一个完整、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在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前提下,重点设计好精炼实用的文秘专业课程体系,使学生有效掌握文秘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拓宽知识面,适当设计柔性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限选)和专业拓展课程(任选)供文秘专业学生选修,加强和突出文秘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具体设计中,正确区分不同层次教学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注意课程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与融合。坚决改变课程内容陈旧的状况,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科学进行课程重组和整合,提高课程综合化程度,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要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处理好课内教学与课外指导的关系,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加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文秘专业学生个性发展。
2.坚持灵活性的原则。文秘专业培养方案应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的实际,在保持主干课程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及相关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教学内容。时刻关注行业趋势和就业市场变化,根据社会需要修订培养方案,灵活调整部分课程设置,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培养方案的稳定性、教育规律和市场经济、专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之间的关系。
3.知识、能力和素质同步提升原则。要处理好文秘专业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养成之间的关系,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专业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适应能力。为达到上述要求,基础课应着眼于学生今后的发展,着眼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精神和素养,要提高教学的起点和课堂信息量,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专业基础课应根据文秘专业主干学科的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予以拓宽,注重增加新的相关学科课程;专业课应解决知识面窄和内容陈旧的问题,抓住那些能起到启蒙、点拨作用的,完成专业训练的最基本的核心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实践性课程的教学和课外培养环节的落实工作。在实践教学中,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应用知识和探索知识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教师课题研究与校内科技创新活动,设计安排一些有助于科研能力培养的训练环节,使学生通过参加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环节,参加各种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竞赛等,获得必要的学分。
4.深化校企合作办学观念,突出文秘专业办学特色。产学结合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必由之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完善和实施过程应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充分利用资源,有条件的应与企事业单位共同修订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瞄准行业发展的前沿,开展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设置文秘专业课程,利用企业操作平台培育学生的实践技能,形成基础扎实、能力过硬的特色文秘专业培养模式。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既要符合教学规律,又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并以此带动文秘专业建设、教改和课程建设。根据文秘专业实际,自主制订教学计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专业特色。也可根据生源情况的不同,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时给予学生更大的选择性。以人为本、注重实践、灵活创新,在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构架
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设计分为理论课、单独设置的实践环节和课外培养计划三部分。理论课可分为普通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三大类,按课程性质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中普通教育课程占总学分的50%,学科基础课占40%,专业课占10%。加强实践实训课程比例,单独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40周,约40学分,在总学分中占25%左右,其中要求企业实习学分不少于实践总学分的1/3;专业教学20~30周,约20~30学分。课外培养计划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主要包括科技活动(含科技制作、科技活动、学科竞赛等)、文化活动(含学年论文、读书报告、文字作品、文体活动)、技能训练和社会实践(含社会调查)等,根据院系实际安排8~10学分。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改革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措施
1.校企共同论证探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人才。清楚用人单位的人才标准是制订正确实效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积极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吸纳企业人员实质性参与课程建设,校企共同开发符合职业能力需求的课程标准。探索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做”为一体,在真实职业情境中实施教学。按照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不断改革和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在校外企业实习基地开展各类技能训练活动,增加实习、实训时间,有意识地将在企业实习经验与校内实验、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教学环节有机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方案中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实训指导书和精品课件,将学生的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相结合,并将职业道德教育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这将极大地改变仅靠课堂讲授的弊端,将理论传授和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边讲边练,边练边学,讲练结合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2.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为工学结合提供坚实基础。要将融合校企的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落到实处,必须大力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选择合适的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的新模式,由学院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应在设备选型、结构布局、指导教师、运行管理等方面更贴近真实工作环境。设备应是相关产业或行业正在使用或即将使用的生产型设备,结构布局应模仿真实生产或工作环境,并适合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建设课堂与实习基地一体化的学习场所。要求学生主动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开展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种合作模式,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3.规范实习实训教学管理,为学生提供必需的保障和支持。在文秘专业实习实训过程中,院系应根据实践教学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管理制度,在师资队伍、教学时间、教学条件等方面提供保障。校企合作背景下,原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就显得不匹配技能培训的新需要,亟须建立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和体系。修订有关实习实训教学管理文件,强调管理规范化,做到既符合企业实际又遵循学校制度,妥善解决相应的实习实训经费和食宿场地等方面的问题,为校企结合的实习实训模式改革提供保障和支持。
4.努力推行考证制度,增强学生企业实习实训的积极性。文秘专业要求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一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积极鼓励学生考取秘书资格证或其他技能证书,直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出来。在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中优先考虑考证需求,尤其要求在专业选修课中直接列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体现教学计划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求。校外企业的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帮助学生迅速获得考证必需的实际操作技能,为顺利通过证书考取提供极大的支持。通过人才培养方案考证的要求,强制性激发学生校外实习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质性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度。
5.实行校企师资双向交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有目的、有意识地从行业企业聘请相关技术专家构成专业教学团队,直接为文秘专业学生授课。同时可以作为专业建设的学科带头人,接受相应考核,享受相关待遇。院系有计划地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企业各级各类培训,并集中到企业顶岗实践,在服务企业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实现校企师资人员的交流互补,真正实现校企的深度融合。
四、结语
通过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校企联合培养是最为适合文秘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背景下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将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达成学生课堂学习与技能提升的一致性,力求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密切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文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陆季春.高职文秘专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文教资料,2010(24).
[2]张福清,郭炎武.当前文秘专业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高职高专比较[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5).
[3]陈蘅瑾.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1).
[4]陈光谊.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文秘专业课程改革刍议[J].职教论坛,2010(2).
【中图分类号】R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6-0-01
老年呼吸道感染是老年人常多发疾病,其发生和老年人机体抵抗力降低,气道黏膜系统功能受损以及气道细菌生物被膜形成相关,大量使用抗生素无法收到良好治疗效果。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感染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本研究探讨了老年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2017年4月78例老年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分别39例。联合方案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62-79岁,平均(68.25±2.11)岁。发病时间1个月-3年,平均(7.51±0.32)个月。单一方案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61-79岁,平均(68.45±2.58)岁。发病时间1个月-3年,平均(7.47±0.38)个月。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单一方案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每次将0.5g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和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ml混合静脉滴注,持续滴注9天改为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每次0.5g,每天1次,治疗6天。
联合方案组则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和单一方案组一致。每次将0.5g阿奇霉素注射液和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250ml混合静脉滴注,持续滴注4天改为阿奇霉素片口服,每次0.5g,每天1次,治疗11天。
两组均治疗15天。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细菌试验转阴时间、X线胸片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时间;患者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显效:症状消失,细菌试验转阴、X线胸片正常、实验室指标正常;有效:症状改善,但细菌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有一项未恢复;无效:细菌学、影像学和实验室指标有2项未恢复。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为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3]。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5.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以P
2.结果
2.1 两组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相比较
联合方案组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高于单一方案组,P
2.2 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相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相近,P>0.05.单一方案组有2例出现恶心,1例轻微呕吐;联合方案组有1例恶心和1例呕吐。
2.3 两组细菌试验转阴时间、X线胸片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时间相比较
联合方案组细菌试验转阴时间、X线胸片正常时间、实验室指标正常时间短于单一方案组,P
3.讨论
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阻碍细菌转肽过程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广谱抗菌作用,且阿奇霉素在组织中浓度为血液浓度10-100倍,可发挥广谱抗菌作用。左氧氟沙星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有广谱抗菌作用,其对PA产生的生物被膜具有良好穿透性。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老年人呼吸道感染,可发挥协同作用,强化疗效。
本研究中,单一方案组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联合方案组则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结果显示,联合方案组呼吸道感染治疗效果高于单一方案组,P
综上所述,老年呼吸道感染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方案治疗的效果肯定,可有效改善实验室指标,促进炎症吸收和细菌转阴,无明显副作用,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顺莹.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效果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573.
[2]张莹莹.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难治性呼吸道感染的效果[J].医药前沿,2016,6(23):80-81.
[3]韩红燕.注射用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对老年铜绿假单胞菌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2):69-70.
[4]周忠明.阿奇霉素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下呼吸道感染83例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215-216
当前,在我国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主要因为学校没有与企业相互合作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机会,对学生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计算机教师与学校必须要重视校企合作的有效性,确保能够完善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机制,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作用
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工作中校企合作对于计算机知识教学而言起着直接影响,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质量、优化课程建设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计算机教学力度。具体作用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可以培养计算机技能创新型人才。主要因为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会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自主适应企业并为其提供服务,可以有效创新教师的教学方式,使其树立经济、教育以及经济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可以全面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无论是对人才技能要求,还是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在了解之后,都能针对计算机用人岗位制定知识培养、技术培养、工艺培养等教学模式[1]。
第二,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有利于学生与企业近距离接触,在学生参与企业实际工作期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岗位认知,进而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同时,学生还能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职业规划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应用,有利于学校提升教学质量。主要因为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最新的教学技术与市场信息,使得学生可以学习到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进而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提高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2]。
第四,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可以促进计算机教师教材的更新,保证计算机专业学生能够根据企业输入学校的资源学习相关知识,同时,在学生到企业中实训的过程中,可以总结一些工作经验,在后续工作中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
二、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应用
(一)校企合作方式
在学校与企业合作期间,其合作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体系,而是要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延伸。这就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计算机通信网课程体系建设目标,保证能够根据计算机教学特点,创新校企合作方式,提高校企合作质量,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具体校企合作方式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引校入企合作方式。就是学校将企业作为依托,然后在校外企业中建立实训基地,制定可行性的评价体系。企业要想学校提供各类计算机专业实训服务,确保能够将学校中计算机专业学生引入企业,使得学生可以在实训基地中参加实训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了解职业的社会属性,进而提高自身实践、创新与职业能力。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由于是将学校学生引入企业,因此,在实际管理期间,必须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学生感受到企业工作氛围的严谨性,进而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教师还要利用引校入企的机会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与团队协作能力,使其成为专业技术人才。
其次,引企入校合作方式。就是学校邀请企业中的专业人才为学生实施校内实训指导,保证可以科学设置实训内容,此时,学校要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实训基地,以便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3]。
最后,校企共训合作方式。就是学校提供教学场地,企业安排内部培训人员到学校中建立培训团队,然后对学校学生以及企业普通员工进行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训,确保能够突出学生的主置,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4]。
(二)校企合作形式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形式是较为重要的,学校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先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形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校企合作训练中,同时,教师还要制定分层次教学模式,尤其在实训期间,这样才能确保合作效率的提升。校企合作需要学生向企业缴纳一些实训费用,保证企业能够提供良好的实训设备与教育资源。由于计算机通信网课程体系在建设与调整期间需要企业、学校双方的要求与规定,因此,学校在实际教学期间,必须要联合企业制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确保学生的计算机专业技能有所提升。另外,企业还可以为学校提供学生就业机会,挑选一些专业素质较高的学生到企业中任职相关工作,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结 语
校企合作在计算机通信网课程建设中的应用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努力,制定完善的实训方案,确保学生能够通过校企双方教育提升自身计算机专业技能,优化职业发展体系。
参考文献:
[1]史红彦.高职通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0):31-32.